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演講稿 > 發言稿

評課發言稿範文(通用15篇)

發言稿1.18W

評課發言稿範文 篇1

同志們:

評課發言稿範文(通用15篇)

大家好!

感謝XX國小的領導精心組織這次教學交流活動,這個活動搭建了教研交流的平台、教師展示的舞台,也搭建了兩校友誼的橋樑。下面我就兩節公開課談談我個人的感受。

殷老師的課,課如其人,清新靈秀。整個教學快慢適宜、動靜結合、張弛有度。老師依據文本特質和學生實際,適當取捨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流程,適度拓展課外資料,恰當營造教學情境,與學生共同構建了一個真實、樸實、靈動的語文課堂,給我們許多有益的啟示。

下面我從兩個方面談一談觀課的感受。

一、關於靜默

時下我們的語文課堂缺少的不是熱鬧,而是靜默。語文課早就該還給學生一片靜默的時空。語言文字有着豐富的意義和情味,很多東西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所謂“言有盡而意無窮”可能就是這樣一種情境,而這種情境的體會,需要孩子們靜思默想。殷老師在教學本課第一自然段時,出示四個方面的自讀要求,讓孩子們靜靜地默讀。這是讓孩子們傾聽文本聲音、觸摸人物心靈的內心體驗,是孩子們靜心涵詠、潛心會文的過程。從孩子們的讀後反饋看,他們與文本產生了情感的碰撞,實現了靈性的啟迪。這便是課堂靜默產生的靜水深流的效果。

但這裏需要指出的是老師們經常使用默讀這種方式,卻往往只注重默讀的內容,缺乏對默讀方法的指導。比如,指導學生默讀時,在重點詞句上停留、品味、揣摩,在疑難處多問幾個為什麼,或者把自己的疑問及時記錄下來,在有感觸的地方寫寫批註等。另外還應有默讀習慣的培養,比如默讀時各自潛心靜讀,不交頭接耳,不竊竊私語等。只有從內容、方法、態度、習慣等多方面進行指導和要求,課堂才能形成一段靈敏的寂靜。另外教師要給足靜默的時間,要多一些等待。相信耐心的等待過後,能夠傾聽花開的聲音。

二、語文課究竟要教什麼

我們每一位上課的老師都要清楚我們的課要教什麼,怎麼教,為什麼要這麼教。我們每一位聽課的老師也要想想這節課老師教了什麼,是怎麼教的,為什麼要這麼教。語文老師一定要清楚語文課是幹什麼的,要清楚自己每一節課想要什麼。我們的語文老師一定要帶領學生品味文本的語言,找準理解、欣賞、積累語言的訓練點;要熟悉作者的語言風格,以便恰當地指導朗讀;要揣摩文章的寫法,找準讓學生了解、借鑑的重點;要細讀文本,反覆品味,清楚作者的寫作意圖和編者的編排意圖。

在具體的課堂實施環節,要注意幾點:一、語文課,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要引導學生多層次多維度地讀書,讀出情感、情境、情趣,讀出語言的風格和味道,讀出作者表達的個性和精妙。一篇情感性非常強的文章,如何引導學生體味課文情感?答案一定是讀書!而不是疊加過多的資料,老師一味地煽情和簡單的告訴。二、要精簡目標,聚焦重點,多層推進,一課一得。課堂40分鐘的時間是個限值,要想教得紮實深入,就必須直奔重點,精準發力,捨棄不必要的枝節。教學目標的確定是個取捨的藝術,需要教師精心解讀文本,讀出“這一篇”與其他篇不同的地方,最值得教的地方,然後朝着一個核心目標,在關鍵處重錘敲打。有的課目標分散,老師要的太多,為了趕流程,只得這裏一下,那裏一下,看似教得完整,實則處處走過場,倒不如集中某一個點深挖。“教得完整”不如“學得充分”。

第二節課,張老師的繪本閲讀給孩子們打開了一扇多姿多彩、別有情趣的學習之窗。選取的繪本特別富有童真童趣,特別契合兒童的心靈。老師精心挑選適合兒童閲讀的繪本,打破教材的侷限,把一本好書帶到孩子們面前,這本身就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

本節課,在優美的意境中,在豐富的想象中,在老師精心的留白裏,孩子們在津津有味地讀故事,在具體情境中學語言。老師帶領孩子們在童話世界裏遨遊,讓孩子的靈性在童話世界裏放飛,語言在童話世界裏生長,思維在童話世界裏提升,情感在童話世界裏滋養。我希望我們學校的語文老師也能在自己的課堂中引入繪本閲讀和寫作,嘗試自主開發課程,努力構建更加豐富、多元的語文課堂。

今天聽取了兩位年輕的、富有鑽研精神和教研熱情的老師的課,我們受到的不僅僅是一種啟迪,更感覺到了一種力量,那是一種奮發向上積極探尋的力量,那是一種勇往直前堅定行走的力量,這種力量,叫做生長。

評課發言稿範文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八中進行此次共同體活動,我是我校數學教研組組長宋,在這次講話中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與我們交流,使得我們在接下的教研活動能更好的改進。

本學期開學初校長就帶領我們在全校大會上學習了xx縣教育局2號文,回到組內的第一次教研活動就是再詳細研究其中的內容,由我們的包保領導張校長親自帶領我們深入去分析、體會其中的重點地方,然後全組討論交流,由教師自由發言對生命化教育的理解,生命化的課堂究竟應該是個什麼樣的課堂?怎樣才能做到尊重學生的生命成長的需要?如何能夠激揚學生的生命?我們怎樣去踐行這樣的課堂?在課堂上可能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應該注意哪些方面?最後張校長做了總結,並堅決支持我們去實踐生命化的課堂。在生命化課堂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理念就是“以學定教”,所以我們組成員達成共識,要先給學生一個很合適的自學平台,這個平台既不能高不可觸又不能不在學生的頭腦中激起漣漪,而這個平台的文本體現就是前置性任務,這也正是我們共同體活動的一個主題。

以前學校講公開課都是要指定講課教師的,而今年數學組給全校開了個好頭,沒等學校指定就先在全校做出有關於生命化教育的公開課,之後是每週安排兩名教師授課,不論年齡大的還是年齡小的教師都會出公開課,通過課堂將各自對生命化教育的理解體現出來,講課結束後,我們及時評課,討論這樣的課堂究竟是不是生命化的課堂,在哪裏落實2號文的精神,我們做的力度怎麼樣,前置性任務的設置是否科學,是否本着簡單、根本、開放的原則,又有哪些地方是不足之處,參看着生命化課堂的理念我們應該怎樣去改進,全組教師暢所欲言的説出自己的看法,有時我們討論到下班了還沒能結束,可是沒有任何一個老師有怨言,依然在那裏熱情的討論着沒討論完的話題。有的老師説我們數學組的老師是最能幹的,可能他們有所不知我們這麼幹的一個強有力的支柱就是一定要打造出生命化的課堂。

當然想打造生命化的課堂必須有必要的理論基礎,只通過認真學習了文件和利用每週的集體備課時間來統一學是不夠的,所以要求我們組的教師自行找時間進行學習,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或是閲讀學校提供的相關書籍充實自己的理念,在每次的集體備課中我們都要指定一位教師結合自己的理論學習談談對生命化教育的理解,並做好學習筆記,每隔三週要求全組教師結合這段時間的工作寫寫對生命化教育的更深一層的理解以及在今後的工作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在數學組全員開展生命化課堂的過程中,我組也注重培養具有生命化教育意識的典型教師,我對他們進行了跟蹤式的聽課。先通過聽課瞭解她班學生的一些基本情況,再將課堂中存在的不足與她交流,尤其是在前置性任務這一環節上,比如王老師班的學生較活躍,在前置性任務的設置上就可以側重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或是將題的開放程度再放大一些,或是通過學科之間的聯繫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在各個領域內的運用,旨在讓學生通過動腦思考,激起思維的火花,讓學生更好的進行學習;又比如:陳老師班的學生層次相差較大,為了照顧中等生兼顧後20%的學生,她班的前置性任務在設置上就要更充分的體現簡單、低入的原則,既要使得學生能夠一目瞭然又要讓學生在發現的這點上體味到發現的快樂,有效地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保障他們的後續學習。我們始終認為前置性任務不等同於課前預習,它的題目要清楚明瞭,要有一定的概括性或是起到提綱契領的作用,要有能讓學生生成的問題。而我在跟蹤聽課中也是更為關注這個前置性任務,看看究竟有沒有體現出那幾個基本原則,還可以怎樣做更完善,課後講課教師寫反思,由我寫出評課材料與他進行交流,之後更換一個班級還講這節課再去觀察效果怎麼樣。在七年級備課組中開展了《加減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同課異構活動,重點就是前置性任務的設置,比如:潘主任課中先讓學生寫出有同一未知數的係數相等的方程組,再讓學生寫出有同一未知數的係數互為相反數的方程組,接着由學生尋找解法,進而讓學生髮現並總結這類方程組的特徵及解法;而江老師的課中先是由一道既能用代入法解又能用加減法解得方程組下手,將未知的知識化為已知的知識去討論。不論是側重哪個部分要求教師都要本着“根本”的原則,抓住知識的主線,找準教學中的重點、難點,使得學生能夠完成的大部分的知識點。

所有的前置性任務在設置上,都要求教師要先熟悉課標、熟悉教材,再展開精心的備課,每週的集體備課就成為我們開展備課研討的主陣地。在這裏我們暢所欲言的説出對問題的看法,往往有時為了哪個前置性任務而爭論不休,比如四月份校長拉練式聽課我組出課的陳老師《三角形的內角和》一課的前置性任務在集體備課時就出現了很多種提法,最後大家共同決定就由一個故事作為前置性任務提出,最初我們也擔心學生的答案太寬泛了不好往回收,但是我們還是相信學生如果能夠在與語文學科之間的聯繫的基礎上,將自己放在那個環境中去感受故事的內容是什麼,要説明什麼問題,他們是會找到下手點的。在課後的校長評課中來看,前置性任務這麼留還是有一定優點的,這也為我們佈置前置性任務提供了一種方法。

對於前置性任務怎麼佈置更科學更合理,如何打造更理想的生命化的課堂這一問題我們還在探索之中,今天為大家出課的黃偉老師是八年級數學組的備課組長,他今天講課中的前置性任務就是我們數學組在這幾個月工作中共同探討出來的一個方向。當然我們的探索可能不夠深刻,可能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足,懇請共同體的各位自己家人給予指正。

評課發言稿範文 篇3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剛才我們仔細聆聽了三位老師按照新課程標準執教的公開課。我個人的感覺是形式多樣,風格各異,各具特色,精彩粉呈。

大致説來,三位老師執教的觀摩課有如下特點:

1、三位老師的課都體現了新課標倡導的“以人為本”的課堂理念,採用了“自主、合作、探究”這一新的學習方式。課堂上“老師機械講,學生被動聽”的局面已不復存在,課堂上的一切活動全部交由學生自己來完成,教師只是一個參與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協調者。大家可以看到這三位教師充分尊重學生、完全相信學生,讓學生聆聽,讓學生朗讀,讓學生評論,讓學生品味。課堂上學生積極思考暢所欲言,自主合作共探究。學生聽的全神貫注,讀的琅琅上口,説的頭頭是道,品的有滋有味,真正做到了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出了生機與活力。

2、三位老師的課都體現了語文課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特點,都注重對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才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語文綜合素質的培養。可以説三位老師的教學思路非常明晰。張知鋒設計的讓學生“聽、讀、説、悟、思”,朱淑豔老師讓學生“在文章中感知親情,生活中感悟親情,在行動中培養親情”,丁玉蕭老師按照“整體感知——品味趣味——創編美文”的思路授課,教師在清晰地思路中又把“圈點批註”這一學習方法貫穿其中。可以説既體現了訓練的過程,又滲透了方法的指導。同時三位老師又把人文關懷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張老師讓學生明白生命中的第一次次愈多,生命也就多姿多彩,願大家珍重第一次,大膽嘗試,擁有更多的第一次,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朱老師讓學生在文中感知親情,在生活中感悟親情,在行動中土培養親情,培養學生具有承擔社會義務和責任感的意識。丁玉蕭老師注重引導學生親近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蟲一魚,培養學生健康個性和健全人格,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

3、三位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都注意對教材的開發和利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改變了以往過於傳播知識的做法,變過去的教教材為用教材,並且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從課內遷移到課外,使教材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繫,樹立了大語文教育觀,對教材進行了充分的開發和利用。比如張老師讓學生説説自己生活中最精彩、最感人的第一次;朱老師讓學生説自己感動的話,説説自己的親情故事,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用教材這個例子對學生進行重陶、感染,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

剛才我説三位老師的課各具特色,具體説來,張老師的課問題設計很有梯度,由聽、讀、説到悟、結,一步一個問題,一步一個台階,層層蓄勢,環環相扣,整堂課呈現出一種起伏迭宕之美。朱淑豔老師的《散步》我認為最大特色是整堂課自始自終都洋溢着一種濃濃的情意,文章的景美、情美、語言美。教師的課製作美,教學設計構思美,教師的`教學語言美。讓語文課魅力四射,讓語文課美不勝收,讓語文課充滿詩情畫意,讓人們聽後如沐春風,如飲美酒。丁玉蕭的課則緊緊抓住語文這一學科自身的特點,把自主、合作、探究這一新的學習方式落到了實處,教師教給了學生怎樣去圈點批註,怎麼去品味語段,怎樣別出心裁地讀課文,紮紮實實地對學生進行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不求表面的熱鬧,真正迴歸了語文的本真地位,整堂課充滿思辨的光彩。

我們這三位老師的講課,旨在倡導新課程理念,倡導一種新的教與學的方式,具體新課程怎麼上,沒有統一的模式,各位老師完全可以憑着自己的智慧,認真探索,我們共同創造新課程多姿多彩,百花齊放的新局面。

題,一步一個台階,層層蓄勢,環環相扣,整堂課呈現出一種起伏迭宕之美。朱淑豔老師的《散步》我認為最大特色是整堂課自始自終都洋溢着一種濃濃的情意,文章的景美、情美、語言美。教師的課製作美,教學設計構思美,教師的教學語言美。讓語文課魅力四射,讓語文課美不勝收,讓語文課充滿詩情畫意,讓人們聽後如沐春風,如飲美酒。丁玉蕭的課則緊緊抓住語文這一學科自身的特點,把自主、合作、探究這一新的學習方式落到了實處,教師教給了學生怎樣去圈點批註,怎麼去品味語段,怎樣別出心裁地讀課文,紮紮實實地對學生進行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不求表面的熱鬧,真正迴歸了語文的本真地位,整堂課充滿思辨的光彩。

我們這三位老師的講課,旨在倡導新課程理念,倡導一種新的教與學的方式,具體新課程怎麼上,沒有統一的模式,各位老師完全可以憑着自己的智慧,認真探索,我們共同創造新課程多姿多彩,百花齊放的新局面。謝謝大家!

評課發言稿範文 篇4

各位專家、各位老師:

首先感謝市教研室給我們基層的語文教師提供了這樣一個高層次、最實用的學習機會。

説是“高層次”,本次執教的教師都是語文教研員,他們都是我們市內語文界頗有影響的語文學科帶頭人,他們的課堂教學代表了了我們連雲港市語文教學的最高水平。説是“最實用”,因為執教的教研員都是我們語文教學的指導者,是語文新課程標準的推行者,是平時語文考試的命題人,更是語文會考的命題成員庫的人員。他們的語文教學代表了他們對語文教學的思考,通過這樣的聽課,我們可以進一步理解語文新課程標準,通過他們對語文課堂知識的把握,瞭解我市語文考試的新動向。這對於我們基層的語文教師來説是“最實用”。

由於忙於會務安排,我聽了今天三節課中的兩節,在這兩節課中,我最大的感覺是受到了“心靈的震憾”。我覺得至少有以下四點收穫:

新浦區教研員張永春老師在課堂上語言幽默,和學生對話的過程中,始終面帶微笑,教學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進行,教師睿智的語言表達,讓學生如坐春風,這樣的也是我所説的生動的語文課。再有營養的飯食要好吃才能下嚥,才能有助於身體健康。不好吃的飯菜不會打動人們的胃口的。所以語文課堂首先要生動。

“知識點”轉到“書面表達”和“口頭表達”的訓練上,這是提高語文素養的關鍵,也是今天語文考試的要點。

在兩個老師的課堂上,我們都看到了他們特別注重學生的口頭表達,讓學生站起來説話,表達自己的思想,有時還有專門的書面表達,比如張永春老師就專門讓學生把自己對課文感悟寫出來,這樣的訓練是針對學生語文素養提升的訓練,是治“本”的做法,而不是我們通常的知識點訓練,這是我們要深入領會的。

除了收穫,還有幾點疑問提出來向專家請教,並和同仁一起交流。

評課發言稿範文 篇5

老師們、同學們:

屈原是我國戰國末期著名的詩人,政治家,是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被譽為“中華詩祖”、“辭賦之祖。他的作品《離騷》《九歌》《九章》《天問》是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屈原的出現,標誌着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

屈原是戰國末期的政治家,他主張對內舉賢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他的治國主張得不到楚懷王的信任。後遭貴族排擠,被流放沅湘流域。屈原滿懷報國之志卻無處施展抱負,最後鬱悶難當,於農歷五月初五那天,跳汨羅江自盡。

他的自盡,激發了楚國上下的一片哀怨,人們紛紛划着龍舟到汨羅江尋找打撈屈原的屍體,很多人擔心屈原被河裏的魚蝦吃掉,紛紛把家裏的糯米和糕點做成粽子包裹起來,丟到河裏餵魚,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這天,全國人民都有一個共同的習俗,包粽子,煮雞蛋,蒸糕點,還要在家門口放置艾草和菖蒲,喝雄黃酒,這些習俗的來歷都傳承了戰國時期的.楚國遺風,為了就是緬懷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在《離騷》中寫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成為激勵一代代人上下求索,奮鬥不息的座右銘。我們少年兒童要學習屈大夫的愛國情懷,矢志報國,在自己的崗位上為祖國為人民做自己應有的貢獻。希望更多的同學們加入到愛國的行列。

當然,我們現在還是國小生,在愛國的行列裏,幹不出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但是涓滴可以匯成江海,小舉能夠成就大愛,只有我們每個人心存善念,胸懷報國之志,就可以在學生時代彰顯自己的報國情懷,讀好書,立好志,為祖國燦爛的明天,譜寫最絢麗的華章。

評課發言稿範文 篇6

各位老師、同學:

下午好!

傳統節日“端午節”即將來臨,首先祝大家節日愉快!

今天上午學校召開了安全教育工作會議,對學校安全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現結合本次會議對端午節假期中的安全問題提出以下幾點要求:

一、住校生今天下午放學以後,打掃好教室和宿舍衞生,關好門窗,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貴重物品,文明離校。

特殊情況今晚不能離校的,需向班主任書面提出申請,報校保衞科批准。

阜陽地區的'同學若不離校,也需在班主任處登記,班主任將名單交宿舍管理員備查。

放假期間,不主張晚間出校,特殊情況,必須在晚9:00之前回宿舍就寢。

下週一晚自習正常進行。

二、在往返學校的路途上要選擇車況較好的交通工具乘坐,遇到緊急情況,在第一時間與家長或學校取得聯繫,必要情況撥打110求助。

三、放假期間或返校以後,嚴禁到溝塘湖泊游泳,防止發生溺水事故或感染血吸蟲疾病。

最近,周邊城市的某個學校已經發生學生游泳溺水事件,教訓慘痛,值得我們吸取。

四、夏季來臨,食品安全也不可忽視,不要暴飲暴食,更不能食用變質的食物,防止發生食物中毒。

五、外出遊玩,要注意行為文明,愛護環境和公共設施;遇到突發事件要保持冷靜,尋求正當途徑處理。

六、放假期間,盡最大努力幫助家長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向家長提出超出家長經濟承受能力的要求。

七、不要沉迷於絡遊戲,更不能夜不歸宿。

八、請各處室在週五下午放學時把貴重物品帶走,關好電源和門窗,防止發生火災和盜竊事件。

評課發言稿範文 篇7

尊敬的各位、各位來賓、居民朋友們:

大家好!

今天,是一個令人激動和難忘的日子。在上級的指導下,在全區有關部門和駐區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體居民的熱情參與下,四方區端午節日俗文化大展示活動於今天正式啟動。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南山社區委、居委會及社區各羣眾組織,對各位、各新聞媒體、各位來賓以及居民朋友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對駐區各單位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同時向全體居民致以節日的祝賀!

區委、區政府把四方區端午節民俗文化大展示活動的現場,安排在我們南山社區,是對我們的信任和鼓舞,也是對我們南山社區民俗文化的促進和支持。近年來,我們社區的`民俗文化活動開展的有聲有色,我們的好鄰居同樂會已經發展了18個分會,我們的包粽子比賽也已得到社會的認可,而且受到新聞媒體的關注,我們對未成年人道德教育也積極融合了民俗傳統的內容,挖掘民俗文化、弘揚民族已經成為我們踐行“三個代表”重要、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項重要內容,“友愛好鄰居,建設好家園”已經成為全社區居民的共識。

在這次活動中,我們將舉行包粽子、書畫、手抄報、國際象棋、祈福荷包、五色祈福線等項目的比賽和展示,同時我們還舉辦了《落實科學發展觀、展示民俗文化》的專題宣傳欄。希望參賽選手積極努力、沉着細心、賽出水平、賽出風格,預祝大家取得優異成績。

同志們、朋友們,讓我們以這次活動為契機,積極唱響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勤儉持家、鄰里團結、健康向上、愛國愛區的美德之歌,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傳承中華優秀文化,讓文明之花開遍南山社區,開遍整個四方大地!謝謝大家。

評課發言稿範文 篇8

各位領導、各位組長

非常高興能與大家坐在一起研究學校的教研組的建設問題。今天我們召開教研組長會議主要是因為教研組長這支隊伍對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教研力量、教師培訓等方向的作用太重要了,你們是學校教學研究的落實者,是本學科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是青年教師的指導者、榜樣。在很大程度上,你們的觀念影響着學校某門學科發展的方向,你們的科研水平決定着學科教科研的高度。你們的工作水平直接關係着學校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決定着學校的發展和生命。今天借開會之機,我簡單説説我的教研組建設一些想法,一些思考,説出來供大家參考。不對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首先,我想説説教研組長到底該做些什麼?

教研組是學校教導處領導下開展教學管理和教學研究的組織。其主要工作,簡要地説,主要有:教學、教研、學科教師管理和學科教師培訓等。

具體地説,要做以下工作:

1、制定、執行、調整計劃。即就是在上級、學校各項計劃,特別是教學工作計劃和科研工作計劃的指導下,按照要求制定教研組工作計劃開展教研活動,並對計劃執行情況進行及時總結和相應調整。

2、組織理論學習。即就是要組織教師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更新觀念,鑽研業務,提高教學能力。

3、指導備課組工作。帶領和指導備課組制定學期教學進度計劃和教學研究計劃,指導開展相應的教學研究活動及集體備課。

4、教學常規管理。即就是檢查本組教師落實教學常規情況,做到認真備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認真組織複習等等。

5、教學質量管理。通過檢查備課、聽課、檢查學生作業與學生座談等形式,瞭解本組教師教學情況,包括教學進度、備課、上課、作業批改、課外輔導,有責任向老師提出改進教學的意見和建議。

6、教師培養。充分發揮教學骨幹的作用,結合本學科實際,制定相關計劃措施,形成教學模式。加強對學科教師的培養,努力讓每一位教師得到成長。

7、教育科研。及時把握基本學科教改發展動態,積極蒐集本學科教改發展動態,開展學科課題研究,帶頭進行教學論文的撰寫

8、教學質量分析。各教研組要根據教導處的要求,做好有關試卷的命題、閲卷工作,及時做好本學科教學質量分析,並有針對性的及時調整教研活動的重點。

9、橋樑作用。教研組長要關心本組教師的身體、工作和生活,促進團隊和諧發展,及時向分管領導或校領導反映組內教師的一些情況。

8、承擔學校或教導處交辦的其它有關工作。

評課發言稿範文 篇9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有首兒歌説得好:“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首兒歌講的就是我國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今天我在國旗下演講的主題是《端午節的由來》。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要到了,端午節是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

關於端午節起源,相關的'傳説可多了。其中,紀念屈原的説法流傳得最廣。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20__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因為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就是《離騷》。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江裏。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後,紛紛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裏,想用江米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着船衝進洶湧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的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國南方就形成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因此,端午節又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同學們,屈原因為熱愛祖國、關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們的愛戴。當我們津津有味地吃粽子、觀看賽龍舟時,不要忘記20__多年前那位愛國大詩人——屈原。

讓我們懷着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這一傳統佳節吧!提前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謝謝大家!

評課發言稿範文 篇10

一、準備充分

充分的課前準備是教師課堂教學的有利保證。做好充分課前準備,是教師實施課堂教學有利保障;是提高教學質量任務完成的有效條件。有利學生良好習慣培養,對以後的學習有着較遠影響。幾位老師在課前都做了充分的準備,準備了生字卡片,圖片,食物教具等,為課堂教學的實施提供了有利條件,特別是生字卡片的準備一面有圖一面是生詞,有利於檢測生詞的掌握,為教學目標的達成起了較好的輔助作用。

二、教師專業素養較高

教師的語音素養較好,幾個老師有着良好的語音面貌。純正的發音會影響學生。因為學生會在無形中,潛移默化地、有意無意地模仿英語老師的語音、語調,一旦形成,很難較正,這也是語言學習的自然規律。促進了他們的強烈求知慾的培養,促進學生主動的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方面幾個老師倒做得較好,如劉琦老師。教師的形象與人格素質較高。形象素質並不是説教師要“貌若天仙”,但一定要落落大方,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在學生的心目中起模範和表率作用。而教師的教態自如和給學生的親和力,無疑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英語的興趣,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如樑玲老師利用自己流利的英語結合手勢創設情境。

三、書寫規範

好的板書給人賞心悦目的感覺,能樹立老師在學生心中的形象,課堂教學的藝術離不開具體生動、富有表達力的語言,離不開基於紮實的專業知識又經不斷錘鍊出來的教學組織能力也離不開直觀、形象的優秀板書。我們的板書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書寫能力,因為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如果我們示範的不到位的話,學生們學的也可能不到位。精心設計的板書,能使學生賞心悦目,興趣盎然,活化知識,對知識加深理解,加深記憶,是提高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手段。這方面官志梅老師做得較好,書寫也漂亮。而且課堂結構也比較合理。

四、創設了情境:

教學中幾位老師都注重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情景中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説、讀、寫技能,如樑玲老師在教單詞是自己利用老師語言優勢,邊做動作,邊用英語創設相關的情景,讓學生很快投入到學習中去,劉琦老師教學單詞時也讓學生表演老創設相關的情景,真正達到了課伊始,趣亦生的良好效果。

五、目標達成度較高

幾位老師教學時採用多種教學手段,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注重學生聽説讀寫能力的培養,注重語法的訓練,完成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突出。

六、建議

1、優化課堂結構,讓課堂的每個環節用時合理,使整節課和諧發展,不要出現頭重腳輕等現象。

2、把課堂換給學生,實施有效的合作學習、落實自主的探究學習、掌握合理的傳授學習,讓學生正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正真成為合作者,引導者。讓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主動的快樂學習,敢於直舒己見,敢於質疑問難,敢於標新立異,在知識、能力各方面得到不同方位的全面發展。把握好講授與自主學習的關係,尋找課程改革和傳統教學的中間地帶。

3、加強學生句型的操練,提高英語表達能力,正真使語言應用和會考相結合,尋找語言教學和會考的中間地帶,培養説英語的同時,提高他們應試的能力。

教研組長評課發言稿(二)

教研組是落實學校教學工作計劃、開展教學研究、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基地。開展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有力於調動組內老師參與教研組活動的積極性,更有利於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在新的學期,我們高年級語文教研組準備從以下幾方面來紮實開展教研活動。

一、轉變思想

常聽有的老師這樣説:“搞教研,我哪裏有時間,新課都教不完呢?”還有的老師説:“我們這些教書匠能研出名堂來,還要那些專家幹嘛?”其實,這些教師是為了教研而教研,把教研當作展示的窗口,當作作秀的手段,平時沒有認真發現現實教育中的問題,而是熱衷於搞大課題。我們現在提倡“問題教研”。加深老師們對教研的正確認識,理解教研是要發揮我們的羣體智慧,去研究我們所面對的共同問題,在交流中產生更多解決問題的策略,而並非空洞地、不着邊際的談一些大理論、大框架。同時提倡“務實教研”,使老師們認識到我們一線教師的“教研”,應該是一種“草根”式的教研,是要“研以致用”,而並非要研究出多麼高深的理論成果,根本不需要走過場,哪怕大家在平時的閒談中也可以進行教研。

二、理論基礎

教研是在一定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如果缺少先進理念的引領,就可能導致低水平的重複,甚至平庸化。所以,除了鼓勵教師多讀書之外,組長可採用以下兩種較實際的引領方式:一是從着名刊物或互聯網上收集專家、名師的教學課例、教育思想和錄像資料,和組內教師共同學習,這樣雖沒法當面得到專家指導,但也不失為獲得專業支持的一種好方法。二是邀請本地區的“名師”指導語文組的工作,如聽課評課,指導課題研究等等。

三、集體備課

新課程理念提倡合作,不僅是指學生的學習方式,還應是教師的教研方式。發揮團隊精神,發揮每個教師的特長,互相取長補短,羣策羣力,增強教師之間的合作關係,使每個教師的個人優勢被整合為集體的智慧。

具體做法是這樣的:教研組每人主備一至兩個單元,就這個單元的內容進行細緻、深入地備課。每週教研組活動時,按單元由負責主備的老師先講解自己所備單元的整體思考和每課的重難點、教學設計以及教具準備等,其他老師邊聽邊做詳細的記錄,然後全組老師共同商議,制定出一份比較完善的教案。接下來就是個性修改,每位老師根據個人教學風格及本班學情,對集體備課教案進行再創造,使之成為一份適合個人特色和本班教學的個性化的教案。最後,在集中教研組集體智慧與使用本人個性化教學策略後,效果如何,要及時反思,做好後記,交流總結得失。

我覺得讓每位老師集中精力備好一至兩個單元的課,提高了每位老師的備課質量,也減輕了老師的負擔,節省了時間,讓每位老師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了教研組“羣研智慧”,做到了資源共享。

四、聽課評課

授課、説課、聽課、評課是學校教研的常規工作,也是學校的日常教研工作。但是很多時候我們聽完一節課,教研往往只停留在淺層次的上課、聽課、評課、經驗總結方面,始終是“就課論課”的形式,而沒有指向教學實踐中的具體問題,每一次的教研也沒有一個明確的主題,這樣的教研猶如缺乏靈魂的軀殼,顯得蒼白無力。我們的集體評課要求以一個個鮮活的課堂教學範例為載體,通過對課例的點評和分析,共同提煉出老師們平日教學中的問題和困惑,再合作設計突破的方案並從教學實踐中得到驗證,從而提升教研質量。

五、專題研討

間周進行一次專題討論,組長安排本組教師輪流做中心發言人,中心發言人要提前設計好本次教研活動的主題,要求主題有針對性,能夠解決教學的實際問題。大小話題不限,必須是值得探討的,否則失去意義。

首先由中心發言人把自己的問題及對問題的想法向大家説明,然後大家輪流發表自己對這一問題的想法,最後形成具體有效的教學思想,這是集體智慧的展現。並且由中心發言人記錄,最後整理成文作為教學成果展現。

相互聽課,評課,交流教案、教學經驗,專題研討,這些應是教研活動中的一些常規做法,通過聽課,相互提高,通過評課,取長補短;通過交流,探索創新。在教研活動中,我們要經常性地組織這樣的活動,提高競爭意識,培養事業心和責任感,特別是向一些“名師“學習,可以啟發我們探索教育發展的路子。追求創新的方向,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由表及裏,引發我們內心深處的科研興趣。

評課發言稿範文 篇1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今天,我參加了區教研室組織的語文教研組長論壇。本次論壇在首南一小舉行,是對上一階段教研組實績考核的延續。由於今年才接手語文教研組工作,而論壇的內容又是xx學年的教研組開展情況和成績彙報。所以昨天下班從學校搬來了厚厚一大疊資料、檔案,準備論壇發言稿,製作ppt幻燈片,一直弄到凌晨1點才睡覺。

我們茅山國小語文教研組一直以教學質量為生命線,堅持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為根本任務,教育教學成績穩中有升。現將近兩年我們教研組開展的工作分四大塊簡單地向大家介紹一下:

一、加強業務學習,進一步更新教育教學理念。

1、為教師搭建學習的平台,積極學習新課程。

我們教研組切實認真組織教師開展了校本培訓工作,20xx學年的第一學期我們組織了教師一起學習薛法根老師的《“有效課堂”的有限思考》,又認真學習了沈大安的《淺説略讀課文教學》。第二學期在教導處的組織下,語文教師一起學習了特級教師錢正權的《跟年輕朋友聊“聽課”》,研究了蔡林森“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還組織研究了由鮑丹丹老師執教的、薛法根老師點評的課堂實錄《我為你驕傲》。

20xx學年的第一學期我們學習了王崧舟老師的《古詩教學的價值取向和實踐智慧》,並且針對作文教學難的問題,組織全體語文教師共同學習20xx年11月出版的《國小語文教師》裏的《教好“教材裏的作文”》。第二學期集中學習了薛法根《低年級閲讀教學怎麼教?》,並且探討了《如何確定適當的教學目標》。

在這些活動中,我們每位教師都認真地做好記錄,相信這樣不斷地學習肯定能提高我們的認識,並積極投入教學實踐當中。

2、積極鼓勵教師外出參加培訓學習,不斷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

本着“多學、常思考”的宗旨,近兩年來我們教研組語文老師積極參加區裏組織的學科培訓,主要是聽課、評課、講座等。我們還積極參加區教研室、進修學校組織教師到市外進行學習和聽課活動,選派優秀教師參加省、市、區級“領雁工程”培訓。在學校領導的重視和安排下,四位老師分別在海曙國小和華泰國小脱產培訓6周時間。在這6周的時間裏,他們在名校聽課、上課、參加教研組活動、感受名校濃濃的教研氣息。相信通過學習,定能給我們補充新鮮的血液。

二、重視校內教研活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一)集體學習,深入瞭解教材。

每學期我們都會進行集體性的學習活動。集體性學習的魅力就在於可以引發我們自身參與者智慧的碰撞,可以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也可以給與其他的老師以思考。我們教研組的理念是一人優秀只能代表個體,整體上去了,那我們的教學質量就會得到更大的提升。

(二)團結協作,不斷進取,開展教研教改公開課。

1、20xx學年我們教研組共進行了八次這樣的活動。

(1)第一學期除了學校安排的一般性教研組活動之外,我們還對文言文教學和略讀教學進行了重點的研討和學習。教研活動的形式是“集體備課——課堂實踐——集體修改——再次實踐”。我們有幸請來了華茂外國語學校的鄭小強老師給我們的老師進行上課、聽課指導。這次教研活動我們吳樂燕老師上了公開課:《伯牙絕弦》,這也是我們這學期所要研討的重點課文。課後,鄭小強老師對這節課進行了點評,並對如何理解教材,怎樣把握教學目標作了具體的分析。

(2)第二學期我們有幸請來了區教研員方老師和趙老師來校指導,通過課堂教學展示,讓兩位教研員從我們日常的課堂教育教學中找出我們的不足之處,以此對症下藥,給我們今後的課堂教學帶來一劑良方,兩位老師柳靜君老師和吳樂燕老師分別上了兩堂公開課:《荷葉圓圓》和《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再次與華茂外國語學校的鄭小強老師一起探討了文言文課文的教學策略與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20xx學年我們進行了8次課堂教學實踐活動。

(1)第一學期10月份與海曙國小的聯誼活動,海曙國小的姚桂琴老師執教的四年級《長城》,令人耳目一新;我們學校的吳樂燕老師執教的《桂花雨》,教學過程由扶到放,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

(2)11月份與華泰國小的聯誼活動,華泰國小的徐福丹老師執教的《普羅米修斯》,朗讀指導和寫法的滲入把握得非常有度;我們學校柳靜君老師執教的四年級的《頤和園》,受到了同來聽課的華泰國小老師的肯定。

(3)第二學期4月進行了三次公開課的教研活動,第一次是柳靜君老師給我們帶來的《數星星的孩子》。評課活動中,老師們對低年級學生的識字能力和教師如何開展有效的識字教學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第二次是兩位外出學習的老師回校上公開彙報課。一位是到海曙國小學習的朱小妹老師,她上了《畫家和牧童》;另一位是到華泰國小學習的陳海峯老師,她上了《觸摸春天》。從她們的課堂展示中,我們感受到了名校的課堂教學風采,也感受到了兩位老師通過學習,自身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第三次是與海曙國小的老師進行教學聯誼活動。我們學校的柳靜君老師執教的《數星星的孩子》,受到海小老師的一致好評;海小的李翔老師給我們帶來了一節《三個兒子》。讓我們再一次的'感受到海曙國小良好的課堂教學過程,體會到我們的孩子們的潛力是也是無窮的,只要你關於開發。

(4)5月份與華泰國小進行了“同課異構”活動。華泰國小的鐘媛媛老師和我們學校的徐燕萍老師共同上了《紀昌學射》這篇課文。兩位老師精彩的課堂教學展示,讓我們既看到了不同的教學設計所帶來的不同的效果,也意識到了我們與華泰國小的理念差距。在課後的評課活動中,大家都感覺到受益匪淺。

(5)6月份,我們學校的柳靜君老師參加了鎮教輔室組織的“新生代”教師選拔活動。雖然最後只進了複賽而沒有得到參加區裏的比賽的機會,但我們從這次準備中看到了差距,不僅僅是一個人的,而是整個語文教研組的差距。

通過這些公開課,展現了我們在課改過程中的點點進步。也感到了自身的不足,相應的也就增加了見識,提高了認識水平,這也給我們以後的工作指明瞭方向,以便於在以後的工作中改進和提高。

(三)積極組織集體備課,共同探討一起成長。

近兩年我們組織了十幾次集體備課,在活動中,大家都能積極地參與,發表各自的觀點,有些教師還製作了PPT,並對課的設計提出了大膽而富有創新的想法,結合課件的形式一起出現,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通過集體備課確實為我們的成長提供了空間,大家積極參與、共同探討,發揮了集體的智慧。可以説,集體備課已經成了我們教研組固定的教研活動了,因為這裏是羣策羣力最好的展示平台。

三、積極開展好語文競賽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兩學年我們教研組積極組織了一到六年級的語文競賽,讓孩子在競賽中獲得成功的喜悦。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學校“月薦稿”制度大大地增加了學生參加作文比賽的機會,提高了學生寫作能力,為學校校報《小星星報》和校刊《紫雲英》提供了充足的習作數量。低年級講故事比賽、拼音過關比賽,中高年級古詩詞競賽、現場作文比賽,豐富了學生學習生活,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另外,語文教師積極輔導學生寫作,併到各級各類報刊雜誌上投稿。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徵文比賽,也獲得了一些成績。如孫惠妹、姜錦錦同學分別獲得了《我是90後》徵文比賽全國級二等獎和優秀獎,兩位指導老師朱維潔老師和吳樂燕老師還被評為“優秀指導老師”。朱小妹老師指導的學生在“我和你”徵文比賽中獲得鼓勵獎。相信這樣的競賽能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習的競爭意識,形成一個你追我趕的競爭氛圍。

四、加強青年教師的培養,鼓勵參加區裏的比賽。

在這兩學年裏我們學校師徒結對工作做得比較好。師徒結對就像一條無形的紐帶聯結在師徒之間,使我們在有意無意之中增加了交流和相互學習的機會,從而得到提高。

我們教研組鼓勵老師積極參加區裏組織的比賽。但是鼓勵是鼓勵,但老師們的興趣總鼓動不起來,也許是自覺能力不夠,也許是對教育科研這方面的積極性不高。近兩年來,少有論文、課題、學科競賽在各級比賽中獲獎。全校好像只有陳波老師一人有興趣去寫寫論文,發表於各級刊物上,這方面也是我們學校教研組最薄弱的一點。

通過傾聽各個學校的教研組簡介,我真的是羨慕忌妒。但絕對沒有恨,只有心中感慨萬千。但我想差距不是問題,地域不是距離,雖然茅山國小地處鄞州區的邊緣地區,但我相信,我們沒有一位語文老師願意自己的學校、自己的語文教研組被“邊緣化”的。爭取進步將會成為我們工作上的目標,前進中的動力。我們茅山國小全體語文老師將本着“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力爭把工作做得更好!相信在區教研室的幫助下,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在全體老師的努力下,茅山國小語文教研組的路一定會走得越來越好,越來越踏實!謝謝!

評課發言稿範文 篇12

同志們:

大家好!

感謝XX學校的領導精心組織這次教學交流活動,這個活動搭建了教研交流的平台、教師展示的舞台,也搭建了兩校友誼的橋樑。下面我就兩節公開課談談我個人的感受。

一、閲讀教學的共性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閲讀教學要體現現代教育理念:

1、要重視學生在閲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一是重視學生閲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要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要保證學生閲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文本的意義是學生在閲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建構的;二是要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閲讀;三是要正確發揮教師在閲讀教學中的作用,教師是課堂閲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閲讀的促進者,閲讀中的對話者之一。

二、各種類型課文的特殊性

(一)精讀課

1、精讀課的特點

(1)教學目標的多樣;

(2)教學形式的豐富;

(3)學生活動的充分或語文實踐的多樣;

(4)文本解讀的深入。

2、精讀課的教學

(1)繼續加強詞句訓練;

(2)根據思考·練習安排教學思路;

(3)加強朗讀、默讀訓練。

3、精讀的評價:重點評價學生對讀物的綜合理解能力,要重視評價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創造性的理解。根據各學段目標,具體考察學生在詞句理解、整體把握、要點概括、內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現。

(二)略讀課

1、略讀課的特點

(1)教學目標相對集中;

(2)語文實踐活動形式和相對單一;

(3)教學形式相對單一。

2、略讀課的教學

憑藉課文前的“閲讀提示”,引導學生讀書、思考、討論,着重指導學生把精讀課文中學到的讀書方法應用於閲讀實踐。

3、略讀的評價:評價略讀,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閲讀材料的大意;評價瀏覽能力,重在考察能否從閲讀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三)“讀讀背背”

1、“讀讀背背”特點。

不求理解,側重記憶。

2、“讀讀背背”教學特點。

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記憶。

(四)“閲讀短文”

1、“閲讀短文”特點

(1)擴展閲讀;

(2)具有檢測功能。

2、“閲讀短文”的教學特點

比“略讀課”還要更放手,提示閲讀要求後讓學生自主讀書,在反饋中適當指導。

三、課文特點:

1、精讀課《桃花心木》是一篇借事喻理的文章,其所在課文組的重點訓練是“閲讀要有一定的見解”。從種樹人如何給桃花心木苗澆水、這麼澆水的道理,以及作者從中領悟到的育人道理,是文本內在的意義。引導學生髮表閲讀見解,是本文學習指導的重點要求。

2、略讀課《烏塔》是一篇寫人的記敍文。其所在課文組的重點訓練也是“閲讀要有一定的見解”。從十四歲烏塔一個人獨自遊歷歐洲的經歷中以及她對這件事的見解中,感受西方兒童的獨立生活能力和自主意識,是文本內在的意義。引導學生髮表閲讀見解,是本文學習指導的重點要求。在對課文文本意義的把握上,“閲讀提示”只要求想想課文寫了一些什麼事,對這些事有什麼看法,並未要求對文本意義進行深究,也未要求探究重點詞句意思,未要求進行人物評價,未要求語言積累。

四、十冊第二組訓練重點:

閲讀要有自己的見解,只要是學生經過自己的思考得出來的見解,不管和課文(老師、同學、其他人)是否一樣,都是學生自己的見解。

五、對八節課的教學評八節課的教學評點如下:

八節課都是在沒有提前熟悉所借的班級上的,可都上得比較順利,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強,反映了實國小生較高的素質;課的教學層次清楚,重點突出,而且較好得體現了課文類型特點,體現了老師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比較嫻熟的教學藝術。

1、精讀課的教學

易老師的教學思路是:第一課時:創設情景、導入新課——初讀課文——質疑問難——指導寫字;第二課時:複習導入——感悟道理(感知事實、明白道理)——創設情景、表達閲讀。

林老師的教學思路是:第一課時:揭示課題、介紹桃花心木→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研讀課文、體會用心(提出研讀問題、感悟種樹人的用心);第二課時:積累詞語→概述複習→再研讀課文→感悟哲理→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兩個老師的課都在努力實踐新課標,努力體現大修訂教材的特點,都非常重視讀書實踐,都關注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都重視多媒體的運用。在教材處理與教學策略、方法的運用上,又各具特點。

從教學內容上看:

易老師的課以文本意義的理解為主,和課堂上作寫字的指導。林愛花老師的課既關注文本意義的理解,又注意擴展延伸,課前講《夏令營裏的較量》,課中有作適當的聯繫,課後作業增加了一篇閲讀短文。兩個課時的教學內容的分配也不一樣,前者第一課時沒有要求深入探究課文的思想內容,後者作了一定的安排。前者教學中初讀充分,體現循序漸進,後者體現對研讀專題的着力探究。

從教學策略與方法上看:

兩個老師都非常明確本文借事喻理的特點,都非常明確本文教學重點、難點的所在,在突破重點、難點方法採用不同的教學策略、方法。

易老師採用的是:

(1)循路法,即從語言文字入手,感知作者認識的變化,跟作者一起感知種樹人澆水的事實,聆聽澆水的道理,跟作者一起聯想育人的道理,從而明白本文所要闡發的道理;

(2)表達閲讀法,易老師在課的結束前,創設“假如作者來到你們中間,你會對他説什麼”的情境,引導學生表達閲讀的感受。

林老師採用的方法是:

(1)專題研究法,抓住重點詞語“不確定”確定研讀專題,圍繞“不確定”這個詞語體會作者是怎樣明白種樹人那樣澆水的用心,又是怎樣從種樹這件事懂得育人的道理的;

(2)擴展閲讀法,選用的短文《懶老師》,文旨也是培養自主能力,要求學生把學習《桃花心木》的讀書方法遷移到《懶老師》的學習上來。

兩位老師的課體現不同的教學風格,易老師運用常規教學法,“舊瓶裝新酒”,“舊瓶”指的是傳統的教學理論。葉聖陶老先生有句名言,“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沿着作者思路一步步地去探索作者的思路和文本的意義。“新酒”即新教材、新理念,在新理念指導下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這是與時俱進。在易老師的課中,學生自主學習充分,感情朗讀充分,幾次合作學習有效。教學中,易老師指導學生聯繫生活經驗理解關鍵詞語“不確定”“獨立自主”的詞義,效果相當好。要是“語重心長、生機勃勃、優雅”等詞語能隨文指導學生理解,詞語教學會顯得更加到位。林老師的詞語教學,幾關注關鍵詞,還重視其他生詞的教學,要是關鍵詞“不確定”的教學不是由老師例舉極端的例子而是引導學生利用生活經驗理解,這方面會做得更好。兩節課林老師力圖體現研究性學習方法,研究性學習法很重要的一條就是關注過程。由於是借班上課,又不能提前熟悉班級,在體現自主研讀方面放得不開,很像“抓住關鍵、輻射全篇”的另一種常規教學法的課,老師牽的痕跡還是比較明顯,學生研讀過程體現不充分。“抓住關鍵、輻射全篇”教學法的運用,要特別注意環節的銜接與過渡,否則會由於跳躍性比較大而顯得教學層次不夠清晰。研究性學習法在我國明確地提出來也才幾年,在國小尚未有成熟的經驗,特別是在國小的語文的課堂上的研究學習,還有待深入的探索與實踐。力求指導學生研讀,體現了老師大膽的探索精神,這種精神是難能可貴的。在教學中,我們既要重視傳統教學方法的與時俱進,又要不乏對新教法的探索。

2、略讀課的教學

兩位老師分別上《烏塔》。蘇老師的教學思路是:自讀課文、捕捉信息→朗讀課文、探究信息→個性閲讀、升級信息→拓展延伸、運用信息。陳老師的教學思路是:激情導入、明確要求→初讀課文、瞭解內容→再讀課文、交流感受→三讀課文、質疑解疑→總結延伸、佈置作業。

兩位老師的教學都能較好地體現閲讀課文的特點,引導學生把握課文的大意,即抓住課文寫的幾件事;都能較好地體現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引導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如何引導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課文“閲讀提示”中提示的是想想課文寫的幾件事,談談自己的看法。教學中在一一梳理出課文所寫的事以後,再就所寫的事情談看法,然後或者是引導學生歸納烏塔的特點,進而引導學生思考:可以向烏塔學習什麼;或者是引導學生思考:一個人獨自出遊,應備怎樣的能力,進而引導討論像烏塔那樣年紀的少年,可不可以獨自出遊?教學中似乎適宜就一個論題深入討論,引導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問題單一,討論也易深入。不過陳老師的教學也是可行的,先探討烏塔是個怎樣的孩子,然後討論像烏塔那樣年紀的少年可不可以獨自出遊,兩個問題的結合也比較自然。蘇老師放的比較開,個性化的閲讀體現比較充分。

本文所寫的。事比較散,要抓住課文寫烏塔的幾件事是不容易的,因此,在引導學生默讀,篩選主要信息方面應多花一些時間。感情朗讀本文未做要求,如果多花一些時間篩選主要信息回更符合本課的教學要求。此外,篩選的信息不應該是零星的,應引導學生整理,使之系統化。此外,陳老師的課如果課堂氣氛活躍些,教學效果會更好。

3、“讀讀背背”和“閲讀短文”的教學

兩個老師上積累·運用二的第一題和第二題。

積累·運用二的“讀讀背背”安排讀背五句我國古代有關學習的格言,通過反覆誦讀達到背誦目的是本題教學重點。閲讀短文《鵬程萬里》教學重點之一完成練習1,二是理解“鵬程萬里”成語意思。謝老師的教學思路是:“讀讀背背”的教學:1、導語引入、揭示課題→初讀→品讀→熟讀→在情景中運用→總結→延伸;短文的教學:初讀短文→瞭解大意→細讀短文、有所感悟(質疑問難)→聯繫實際,深入感悟(聯繫課文感悟、聯繫課文對比、聯繫生活昇華)→激勵延伸、總結全課。

傅老師的教學思路是:“讀讀背背”的教學:啟發讀活→比賽激趣→導入課題→自由朗讀格言、體會句子意思→檢查學生朗讀情況→指名説説對格言的理解→學生識記格言→檢查識記情況→讀體會、引方法→在情景中運用;“短文”的教學:導入→自由讀文→指名讀、正音→指出合作學習要求,提示閲讀方法→彙報學習收穫→在情景中運用。

在教學內容上,教學”讀讀背背”,都重視對“讀讀背背”中的格言的熟記和一定程度上的句義的感知;教學”短文”都能圍繞練習進行。

在教學策略方法上,“讀讀背背”部分,都重視興趣的'激發和避免單純的枯燥的讀、背,都重視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運用格言,積累的目的是運用,在情境中運用能強化積累。謝老師的情境創設和相關的名句聯繫更為緊密,更容易引起學生對相關格言的聯想。“短文”的教學,也都重視在情景中運用“鵬程萬里”這一成語,巧妙地讓學生理解“鵬程萬里”的意思。“大鵬為什麼要飛到九萬里之外”是理解的難點,謝老師指導學生聯繫王之煥《登鸛雀樓》中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詩句,使學生比較順利地突破短文理解上的難點,但在突破難點之後沒在展開。傅老師用畫面情境幫助學生突破難點,難點突破後多側面的引導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

鵬是一種什麼鳥,雖然不是理解的難點,但是教學的一個重點,體現主要信息的篩選,要注意答題的完整性,指導自主學習時老師應做要求的提示,反饋時要引導學生整理、歸納。傅老師注意到了這一點。

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謝老師剩了五分鐘,如果把這些時間分到格言的誦讀和短文信息的篩選上,或短文練習1後半題的發表見解上,效果也會更好。

短文具有檢測功能,既然是檢測,應以獨立學習為主,而不能以合作學習為主,也不宜一老師的導為主。這是在今後教學中應該注意的。

評課發言稿範文 篇13

各位專家、各位老師:

大家好!

在彙報開始之前,請允許我先來介紹一下我校的校園網站,彙報時,您可以邊聽邊查閲我校的教研信息。 XX年,隨着新教學樓的竣工,我校的軟硬件各個方面都逐步到位了。目前,我校學生用機、教室教學用機、教師辦公用機共323台,並達到百兆到桌面。

本校校園網站已開辦近3年之久,為校領導的行政命令發佈、上下級思想交流、教師辦公提供了一個穩定、高效的平台。大家現在看到的是我校校園網站的首頁。通過導航欄,我們可以清晰的瞭解我校網站的構成:有學校概況、學校管理、教師天地、學生園地、黨團生活、大隊部、政策諮詢、留言簿和資源庫。同時,校園網站還為我校教師提供ftp,e——mail,vod視頻點播等服務。

今天,我們是將實驗國小近幾年在語文教學改革中的一點思考、探索和一些嘗試以及困惑坦誠地置於各位老師的面前,希望能得到各位專家、老師的指導和幫助。在這裏,我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今天我們所展示的課改實驗工作的想法和做法,其實很多學校都已在實施和研究,也總結了不少有益的經驗。我們在這裏不揣淺陋,就是想通過此次活動,給我校的語文老師搭建一個對話、展示、提升的平台,在各位富有經驗的專家老師的指點幫助下,以這次活動進一步地促進我校語文教師將研究與教學實踐融為一體,促進老師們的專業水平的提高,並促進我校向學習型、科研型、實踐型、總結型的教研組織再邁進一步。

自XX年秋季課程改革開始在國家級實驗區啟動至今,已歷經了四個年頭。我校也同新課程一起走上了一條探索之路,老師們在這條充滿艱辛,更充滿希望的探索之路上灑下了辛勤的汗水,也迎來了收穫的喜悦。在我校的語文課堂上,老師們試圖努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重視拓寬教學內容,豐富語文實踐活動形式,力求體現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但是,由於新課程理念要求下的新課堂問題多,困惑多,矛盾多,因此,以往教師孤軍奮戰的教學研究方式已不再符合新形勢下的新課堂。在我們倡導着“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轉變的同時,我校也在不斷修正學校的教研方式,同許多學校一樣,我們將我校的教研視角定位在羣研上。羣研在我校是校本教研與校本培訓相結合的一個操作層面。XX年6月,我校進行了首次校本培訓,當時,張平主任、李晨紅老師等專家做了切合教學實際又具指導意義的理念的引領,令我校的老師受益匪淺。

其實,實驗國小的羣研工作歷時已久了。這些年來,我校的語文教研在校領導的關注和天山區教研室、烏市教研中心、自治區教科所以及教育學院人文學院、自治區繼續教育處等各級領導的專業指導下,本着紮紮實實搞教學的精神,特別重視加強教研組內的羣體學習和教學研究課的交流。這幾年,在前一任主任樑主任的具體指導下,學校一直堅持教研組隔週學習的制度(本學期改為一週一次的教研組羣體學習)。在教導處的指導監督下,各組老師以“推薦與自選相結合,個體研讀與羣體研討相結合”的方法開展理論學習,這樣是着眼於培養每位教師做思考型、反思型的教師。同時,我校注重在教學理論引領下的教學研究課的實施,特別是自課程改革以來,我校有幸承擔了自治區國小語文閲讀教學中“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研究課題。在教研專題探索的驅動下,我校緊抓各教研組的組內研究課的課堂實踐工作。為了讓教師儘快地將新課程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實驗最初的兩年裏,我校各教研組每位老師每學期上組內研究課達2——3節(每次上課前上報學校,通知各科老師聽課)。同時,教導處非常重視教師課後自我反思能力的訓練,寫教學反思是我校的教研製度。其間,我校每學期堅持開展不同形式的校級教研活動(如校本培訓,教師間的教學比武,家長開放日活動、青藍工程等),充分發掘校內有潛力的教師,併發揮骨幹教師的輻射作用。在理論引領下的較為夯實的課堂實踐,使得我校教師積累了比較豐富的教學經驗,基本達到了全員參與、全員提高的教研目的。

在這樣的積澱下,我校語文教研就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科研特色:以校本教研為突破口,立足基層教研組,實抓羣研工作,教研組工作求真、求實、求活,充分發揮學校教研組長和骨幹教師的作用,羣策羣力,博採眾長,積極推行“集體備課、嘗試走班、集體評課”的羣研製度,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開展教學研究,提升教師的教科研能力。下面,我就將我校的“集體備課、嘗試走班和集體評課”的一些探索及思考向各位老師做一個彙報,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評指正以及更好的建議。

一、集體備課:

1、提出:其一,新課程理念提倡合作,不僅是指學生的學習方式,還應是教師的教研方式。發揮團隊精神,發揮每個教師的特長,互相取長補短,羣策羣力,增強了教師之間的合作關係,使原來勢單力薄的教師個體走出封閉的圈子,每個教師的個人優勢被整合為集體的智慧,會時時迸發出令人驚喜的創新思維和教學設計;其二,以往的備課,每個老師要備一本書的內容,不但花費的時間長,而且每個單元、每課內容都備得不是很精緻。費時低效,甚至有些老師為了應付檢查,就索性“抄教案”。因此,我校於兩年前正式提出自己的集體備課方案。

2、實施:

(1)原則:“集體備課、資源共享、個人加減、課後反思”(田校長提出)

(2)措施:其一,備課時間、地點、人員制度化:我校以教研組為單位,每週固定時間在各辦公室集體備課;

其二,備課內容和主備人員制度化:教研組每人主備一至兩個單元,就這個單元的內容進行細緻、深入地備課。每週教研組活動時,按單元由負責主備的老師先講解自己所備單元的整體思考和每課的重難點、教學設計以及教具準備等;其他老師邊聽邊在語文書上做詳細的記錄,然後全組老師共同商議,制定出一份比較完善的教案,並把這一單元的教案,拷貝到每個班的電腦中;其三,個性修改制度化:每位老師根據個人教學風格及本班學情,對集體備課教案進行再創造,使之成為一份適合個人特色和本班教學的個性化的教案;其四,及時反饋制度化:在集中教研組集體智慧與使用本人個性化教學策略後,效果如何,要及時反思,做好後記,交流總結得失,形成習慣。(集體備課上網,個人備課、教學反思教導處會隨時抽查並總結)

3、收穫:其一,讓每位老師集中精力備好一至兩個單元的課,提高了每位老師的備課質量;其二,也減輕了老師的負擔,節省了時間,讓每位老師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其三,集思廣益,“以思維碰撞思維,以智慧點燃智慧”,充分發揮教研組“羣研智慧”,做到了資源共享。 4、思考:在我校推行由個人備課向個人與集體合作備課轉變的同時,我校語文教研在思考由於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性,集體備課還應提倡由靜態備課向動態備課轉變;由於備課是終身隨時的感悟,不僅僅是寫在紙上的文字,因此集體備課應由文字教案向文字與思維相結合的教案轉變,對於富有研究精神與教學經驗的老師,我們還在思考向“教案”過渡的嘗試。

二、嘗試走班:

1、提出:其一,教師的需要。我校的語文教學基本是以一貫之——從一年級帶到六年級。儘管一直推行羣體學習,組內教研,校本培訓,但依據班級個體,不可避免的是部分老師仍會出現“閉門造車”的現象。因此,學校應努力為老師搭建一個自主學習、交流、展示的平台,為老師的教育教學提升、班級管理自我反思、自身專業發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其二,學生的需要。孩子的天性是追求新、活及變的。但是在目前相對封閉的教室裏,學生要滿足享受所有的優質教育教學資源,至少是與本年級的所有老師交流的.願望都是很難達成的。那麼,我校就力圖為孩子們創建一個“歡迎本年級老師走進我們班”的機會,先滿足孩子們小小的願望,讓他們在與本年級老師零距離接觸的過程中,學會適應不同的老師,獲取不同的信息,提高學習知識的興趣。基於這兩個需要,兩年前,我校田徵校長提出試行教師走班制。 2、實施:其一,以課改龍頭年級為試點,由“自主、合作、探究”課題組的老師們先行做走班實驗;其二、由試點老師介紹走班經驗及教訓,然後推廣先進經驗,並建議各語文教研組實施全員走班制。(本學期建議每位語文老師設計一節精品課,在本年級走班,年級組老師聽課評議。)3、收穫:其一,學生的收穫。每位老師具有不同的教學風格,每節課的訓練側重點也不同,每一節走班課都是經過精心準備、精心設計的,可以説一次走班課就是一次公開課。與不同的老師合作上一次走班課,從學生自身而言,提高了對不同老師的適應能力,感受到不同的教學風格,同時體會到不同老師上課所帶來的新鮮感,滿足了孩子求新求變的願望,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其二,授課教師的收穫。不同的班,不同的特點,對老師的組織教學、教學機制是一次極好的訓練和考驗,提升了老師針對不同的學情調整教學策略的能力。作為走班的施教者,體會到了不同班級的學生思維、學習習慣、語文素養等方面的差異,有助於發現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忽視的問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時在完成教學後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思和修正;其三,聽課老師的收穫。作為同年級的聽課者,以“旁觀者”的身份更能發現自己在本班語文教學、班級管理方面的不足與欠缺。通過走班課,聽課教師看到的不再是一個班,而是一個年級、一個整體,從學生、教師的方方面面做了一次很好地橫向比較,發現的不再是個別的、特殊的現象,而是全面、普遍的現象。從而,對年級組的教研水平、團隊共進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4、思考:目前我校的走班制是立足於教研組的。但針對學校要達到優質資源的共享與有效交流的教研目的,僅僅立足於本教研組的走班嘗試還遠遠不夠。因此,我們在思考:其一,年級大課走班嘗試;其二,跨年級走班;其三,跨學校走班。走班制的逐步實施,就是為了促使老師從不同的教育對象、教育情境中汲取經驗,並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素養。

三、集體評課:

1、提出:授課、説課、聽課、評課是學校反思性教研的常規工作,集體評課也是許多學校的日常教研工作。我校語文學科在推行集體評課的教研定位上,是與校本培訓接軌的。一次集體評課,就是一次有意義的案例引領式的培訓。以一個個鮮活的課堂教學範例為載體,通過對課例的點評和分析,共同提煉出老師們平日教學中的問題和困惑,再合作設計突破的方案並從教學實踐中得到驗證,從而提升教研質量。

2、實施:其一、組織活動。我校每學期召開一至兩次的校級教學研討活動(教學競賽——十幾年來,基本上是每年一次;家長開放日——讓學校的每一位老師都站到了家長的面前,請家長評價,與家長互動;青藍工程彙報課——一年來,田校長全方位而長遠的思考,精心的部署及教導處、師傅們紮實有效的指導、徒弟們虛心的學習;校級推優課——“眾人搭台,一人唱戲,大家受益”),為老師們集體評課提供了平台;其二、形式多樣。我校組織由下至上的集體評課,即先由各教研組或學段教研組交流評議,再以宣講或“沙龍”及“培訓”等形式組織全體語文老師集中評課,為老師們集體評課創設對話、民主、具有指導意義的研討氛圍;其三,明確分工。在集體評課的過程中,對於每位參與的老師均做到人人有分工,由學習層的教師做課堂實錄的記錄,由資深教師整理、宣講評課稿或案例分析,由專家教師提煉有指導意義的教學問題和教學困惑,參與的所有老師討論交流。

3、收穫:其一,評出了方向。以教學為媒介、課例為載體的集體評課聚合了老師們的視野,提出並解決了共同關注的教學問題,幫助老師找到了教學研究的方向;其二,評出了進步。有人説:“教師之間的廣泛交流是提高教學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老師們在具有濃厚研究氛圍的集體討論中時常迸發出教學靈感,還有的從交流中受到啟發,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就加快了老師教研能力提升的速度;其三,評出了團結。每一次集體評課就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溝通、分享,會促使老師們用開放的心態彼此發現、彼此欣賞、彼此接納,促進了教師間的團結。 4、思考:目前我校的集體評課還停留在“示範教學——對話反思”的被動式階段。為了促進我校語文教師專業的進一步發展,我們在思考既保持側重討論式的案例教研,又要引導老師們開闢包含行為跟進的全過程反思——課前,先提煉教師真實的教學困惑或問題,帶着實際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教學設計;課中,以探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進行教學;課後,選取多方對話、自我反思的話題,力爭引入視頻案例的技術,從而引發教師思維碰撞,提升案例討論的理論水平和教師理性思考的深度。

今天,我將實驗國小語文老師們近幾年在教學研究上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及思考做了簡要介紹。之前,寧老師和李校長對我校開展這個研討會給予了熱情的指導。寧老師反覆強調要辦得有特色,讓參與的老師們不虛此行。對於特色的定位,我想,我校這些年就是突出了“研”和“實”。在我校校領導所一貫要求的以研究為先導的紮紮實實的教學實踐中,我校的老師們用篤學實踐來構建一個和諧的學習型、科研型組織,求得專業發展,從而最終實現教育的終極目的:“為了每一名學生的發展!”

評課發言稿範文 篇14

老師們、同學們!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西方文化。

無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温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傳承文化方面,我們守着幾千年的傳統文化, 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其實,不光是傳統節日,整個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境如今都面臨着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憑藉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積極傳播西方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對包括在內的發展家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生態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着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同學們,不要冷落了自己的傳統節日,讓華夏文明在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評課發言稿範文 篇15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在國旗下的題目是《暢談端午》。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是我國傳統的節目,有着二千多年的歷史。

源於戰國時,楚襄王寵信奸臣,屈原仗義直言,卻被革職流放。秦國趁此機會進攻楚國,楚國,千里疆域毀於一旦,看到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屈原有心報國,無力迴天。悲憤之下,他抱着一塊巨石投汩羅江而去,當地百姓聽説屈原投江了,紛紛前來救助,他們順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湖面上大小船隻往來穿梭,百舸爭遊,蔚為壯觀,這一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後來,每到這一天,人們就在江河上賽龍舟,懷念屈原。人們還把粽子投入水中,只為了餵飽魚龍嚇蟹,保全屈原的屍體不被吞噬。於是,划龍舟、吃粽子,便成了端午節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

關於端午節的風谷習慣還不少呢!早晨取龍鬚水——因為傳説五月五是龍的生日,這天龍抬頭噴出的水能治病,故此人們在這一天早上到外面坑溝、水溝溪河取水,置於自家水缸裏供全家人吃喝,祈求一年的平安。

上山採青——這一天是龍抬頭噴龍鬚水於大地青草的時間,人們上山採一些草藥,像天冬、金銀花、山葡萄等來家備用,都比往日來的`有價值。另者上山採青自己多吸大自然清新空氣也十分有意義。

端午節是我國的文化遺產,是傳統文化的結晶和載體。凝結着中華民族的民族文化、民族、民族情感,積澱着中華文化的價值取向和理想追求,凝聚着中華文明的精華,這種文化也一脈相承,直到如今。是我們為此而驕傲和自豪!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