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關於2022時代楷模孫景坤先進事蹟心得感想作文(通用16篇)

關於2022時代楷模孫景坤先進事蹟心得感想作文 篇1

在村民心中,孫景坤德高望重,但是在家裏,他卻不是一個被子女理解的父親。因為沒錢交學費,有的孩子早早輟學;大女兒孫美麗在生產隊時,手腳麻利,組長想給她漲工分,孫景坤卻認為組長是看了自己的面子,是一種變相的不公平,因此嚴厲地批評了組長,嚴詞拒絕漲工分;每逢有單位佔地招工,即使選上了他的子女,孫景坤也會毫不猶豫地要求他們把機會讓給別人。

關於2022時代楷模孫景坤先進事蹟心得感想作文(通用16篇)

這麼多年,家裏一直過着清貧的日子。親朋好友有時候也會勸他“去上面找一找”,每每這時,孫景坤總會堅決地表示自己幹革命不是為了回報,他還經常提起死去的戰友,“他們才是真的英雄,與他們相比,我還活着,就已經很幸福了。”

不計付出,不求回報。但每當社會需要他時,他又總是有求必應。上世紀90年代,各地相繼開展關心下一代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孫景坤作為複員軍人欣然受邀,為青少年講戰鬥故事。

20__年5月,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徵集歷史文物資料,孫景坤心中不捨,但還是毅然捐獻了自己的立功證書、立功喜報和部分珍貴的老照片……

關於2022時代楷模孫景坤先進事蹟心得感想作文 篇2

如今的丹東,鴨綠江風微浪穩,鳳凰山鬱鬱葱葱,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戰火不斷、滿目瘡痍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光榮院裏,工作人員給予孫景坤老人悉心的照顧,子女也在牀邊盡心陪護,但老人每次醒來都要尋找的,卻是一位無言的“夥伴”——軍裝。這件掛滿了獎章的軍裝,現在就掛在老人的牀邊,護理員曾數次看見,老人用顫抖的手輕輕撫摸它、撫摸獎章、撫摸那一段出生入死的崢嶸歲月、撫摸這一生的付出與奉獻……

接受了採訪後,老人有些倦了,工作人員幫助老人躺下,半夢半醒間,老人又將右手舉到了耳邊,從姿勢上來説,這一個躺着的軍禮遠遠稱不上標準,可在內涵上來説,這又是一位軍人,用72年的漫漫歲月,敬出的最標準的軍禮。

接受採訪時,孫景坤老人剛剛出院不久。考慮到老人的身體狀況,我們的採訪時間一縮再縮。老人的精神大不如前,談吐已不再清晰,但是,敬禮時,他仍然盡力地坐直了身體。

老人話不多,反覆提起的兩個詞,是奉獻和幸福。他的心中,似乎從來沒有自己應該得到什麼;他想到的,總是自己還能做些什麼。戰時勇往直前、建設時事必躬親、為下一代做愛國主義教育、捐出自己珍藏的獎章和證書……當我們贊他偉大,喚他英雄時,他想到的,卻是已經長眠的戰友。

“他們才是真的英雄,與他們相比,我還活着,就已經很幸福了。”類似的話,老英雄張富清也説過。他們並不相識,卻因為相同的信仰而在思想上產生了共鳴。

返程的路上,我們去了抗美援朝紀念館,在精心佈置的場館和詳實的史料中,我們彷彿能看到當年那連天的戰火和無畏的將士,烽煙中、黃土下,許多英雄甚至沒有留下隻言片語,但我想,如果讓他們重新選擇,那些前行的背影中不會少哪怕一絲堅毅……

領導人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深刻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無論什麼年代,共產黨人都在用行動反覆重複這個答案,在湖北、在遼寧,在祖國的每一片土地上,在人民需要的每個時刻裏。

關於2022時代楷模孫景坤先進事蹟心得感想作文 篇3

1953年,孫景坤榮獲一級戰士榮譽勛章,並受到金日成將軍的接見。同年,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回國英雄報告團成員,孫景坤受到了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這樣一位英雄,本可以留在城市,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享受優渥的待遇,過安逸的生活,但想到家中父母年邁,當兵7年只與父母和妻子見過寥寥幾面,1955年復員後,孫景坤選擇回到家鄉山城村務農。

村民們當時並不知道眼前的孫景坤是戰功赫赫的英雄,但他們覺得,他上過戰場,又是黨員,一定能帶領大家過上好日子。在這樣的期許下,孫景坤當了村裏的生產隊隊長,在這個崗位上,孫景坤要為全村謀劃,據他的大兒子孫福貴回憶,小時候他們很少能夠見到父親,他總是早出晚歸,奔波忙碌,很少有閒下來的時候。

子女們幼時覺得有些陌生的父親,卻是村民們的“老熟人”,每一户貧困户的冷暖他都牽掛在心。那些年,他帶領村民們大力發展糧菜生產,還種下了數萬棵松樹和板栗樹;洪水侵蝕農田,他就帶領村民建起簡易大壩,擋水造田。那時,機械化還遠遠沒有普及,這些工作,都是用着極其簡陋的設備,靠着孫景坤和村民們的雙手一點一點幹出來的!如果説,村民們一開始相信他是因為他政治過硬,那麼後來村民們愛他敬他,是因為他真的給大家帶來了紮紮實實的好日子!1983年不再擔任村幹部後,他仍然是村裏最受敬重的老人之一。

關於2022時代楷模孫景坤先進事蹟心得感想作文 篇4

為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生動展示中國工人階級在奮鬥中創造精彩人生的時代風采,中央宣傳部以雲發佈的方式,向全社會宣傳發布錢海軍同志的先進事蹟,授予他“時代楷模”稱號。

錢海軍,男,漢族,1970年2月生,中共黨員,現為國網浙江慈溪市供電公司客服中心社區經理、錢海軍志願服務中心理事長。他從事電力服務工作30年,從一名普通的電力工人成長為有口皆碑的“萬能電工”。他總結提出“有疑必解釋、有問必解答、有難必解決、為羣眾解困、為政府解憂”的“五解服務法”,為社區提供用電諮詢、業務代辦、糾紛調解等便民服務。他結對幫助100多位空巢、孤寡老人,幫扶學生27名,服務用户1.3萬餘人次。他註冊成立寧波、慈溪兩級志願服務中心,積極推動困難殘疾人住房照明線路改造項目,帶領1200多名志願者足跡遍佈浙、藏、吉、黔、川五省(區),使“千户萬燈”的光明照亮雪域高原、偏遠山區、扶貧結對和東西部協作地區,受到廣泛讚譽。他曾獲得全國勞動模範、全國最美志願者、浙江省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團隊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學雷鋒活動示範點、獲評全國先進社會組織等稱號。

錢海軍同志的先進事蹟經媒體報道後,受到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廣大幹部羣眾認為,錢海軍同志對黨忠誠、牢記宗旨,愛崗敬業、甘於奉獻,滿腔熱情投入到電力服務工作中,用實際行動架起黨羣“連心橋”,帶領團隊特別是青年職工投身脱貧攻堅、鄉村振興一線,大力開展志願服務和慈善活動,在實現共同富裕的征程中發揮了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大家紛紛表示,要以“時代楷模”為榜樣,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踔厲奮發、篤行不怠,頑強拼搏、不懈奮鬥,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在新時代新徵程上贏得更加偉大的勝利和榮光。

“時代楷模”發佈儀式現場宣讀了《中共中央宣傳部關於授予錢海軍同志“時代楷模”稱號的決定》,播放了反映他先進事蹟的短片。中央宣傳部負責同志為錢海軍同志頒發了“時代楷模”獎章和證書,國務院國資委、全國總工會、國家電網公司和浙江省委負責同志以及錢海軍同志的親屬、同事和高校師生代表參加了活動。

關於2022時代楷模孫景坤先進事蹟心得感想作文 篇5

毛相林,男,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村委會主任。原下莊村四周高山絕壁世世代代幾乎與世隔絕。曾獲“感動重慶十大人物”“重慶市優秀共產黨員”“重慶市扶貧開發工作20__年度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不忘初心,帶領村民“劈山開路”。1997年冬,擔任老下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的毛相林帶領村民在“魚兒溪”畔正式動工修路——他和村民們腰繫長繩,趴在籮筐裏,吊在幾百米的懸崖上打炮眼,在懸崖峭壁上放炮,炸開一處處缺口,炸出“立足之地”,穩步向前推進,整整用了7年時間,在懸崖絕壁上摳出了一條8公里長的“天路”,修通了人們盼望已久與外面世界溝通的連接路、出行路。

勇擔使命,帶領村民脱貧致富。20__年1月,兩合村合併到下莊村,村民委員會換屆時,毛相林被村民高票當選為村主任。從村支書到村主任,毛相林的工作角色發生了變化,但他不辜負組織和羣眾信任的初心始終未變。下莊的有形的、出行的路摳通了。但人民羣眾要實現全面小康目標,下莊還要再修通一條致富路。毛相林積極動員有富餘勞動力的家庭外出打工。十年來,先後有百餘村民外出打工,全村每年勞務收入200餘萬元。毛相林又動員村民種植紐荷爾,為把關技術,他挨家挨户地檢查驗收,手把手地教村民打窩種樹。20__年通過貧困村脱貧攻堅驗收。下莊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變化寫在村民臉上,甜在村民心裏,也映照着毛相林花白的頭髮,更激發着他更深的思考。他以20年的執着堅守求證出自己的人生最大值——“成為一名羣眾身邊的好乾部。”

參加工作20多年來,毛相林帶領村民在絕壁上鑿出一條出山公路,在貧瘠的土地上帶領當地羣眾脱貧致富奔小康。作為基層黨員幹部,我們要向毛相林同志學習,充分發揮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紮紮實實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貢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關於2022時代楷模孫景坤先進事蹟心得感想作文 篇6

1997年,38歲的下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毛相林,作出驚人決定——修公路。

下莊村位於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被四面千米高山絕壁合圍,猶如坐在一口井中,修路難如登天。

當時唯一的出村路,是一條“108道拐”的古道,去縣城一來一回至少4天。住在“井底”的近400名下莊村民,近一半人一輩子沒走出過大山。貧窮閉塞成為下莊人難以擺脱的宿命。

“咱不能一直當窮漢,就算再難,我也要帶頭衝一衝。”毛相林在村民大會上給大家鼓勁:“山鑿一尺寬一尺,路修一丈長一丈。這輩人修不出路來,下輩人接着修,摳也要摳出一條路來。”

那年冬天,改變下莊人命運的這條路開工了。全村青壯年帶着工具和乾糧上山,吃住在山洞,睡覺就在腰間拴根繩子,另一頭在老樹根上打個結,以防夜裏翻身掉下懸崖。為了早日修通公路,毛相林在山上住了3個月沒回家。

修路遠比想象的難。四周陡峭巖壁,很難找到落腳之地,膽子大的腰繫長繩站在籮筐裏,吊在幾百米高的懸崖邊鑽炮眼,先炸出一小塊立足之地,再用鋤頭、鋼釺和大錘,一塊一塊把石頭鑿下來。

村民楊亨雙回憶,有一次鑽炮眼,他站在懸崖邊,腿抖得兇,頭頂還不時掉碎石。就在那時,毛相林説,你們都別動,我先下去探探底,一個人繫上繩子下去了。工地上,遇到危險情況,毛相林總是第一個上,最重的活總是他帶頭幹。

關於2022時代楷模孫景坤先進事蹟心得感想作文 篇7

陳俊武院士70年矢志報國的決心、獻身科學的追求、著書育人的熱情、無私奉獻的品格,感人至深,催人奮進。要深入持久學習陳俊武院士靈魂裏的忠誠、骨子裏的擔當,把“小我”融入“大我”,堅定信念、埋頭苦幹、勇於登攀,把本職工作做得更好,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推動公司全面可持續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曹操的《龜雖壽》,我最喜歡的當屬“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正如陳俊武院士一樣,不管時代如何變幻,他始終站在科研前沿,站在國家最需要的地方,這樣的時代楷模值得我們認真學習。

學習陳俊武同志熱愛祖國,忠誠事業的家國情懷。翻看陳老的履歷,70年的職業生涯始終圍繞着兩個字:石油。1946年,正讀大學二年級的陳俊武到撫順參觀,第一次見到了日本人留下的煤制油工廠,中國石油工業落後、處處受制於人的窘況對他產生了巨大沖擊,心中當即立下志願:挽弓當挽強,一定要投身石油工業,用己所學為國家和民族振興貢獻力量。大學畢業後,他拒絕了留在瀋陽工作的機會,如願進入遼寧撫順礦務局工作,成為人造石油廠的一名技術員。他一頭扎進車間,與技術專家和老工人一起克服重重困難,憑藉豐富的知識儲備和勤奮嚴謹的工作作風,逐步成長為一名青年技術骨幹。急國家所急,想國家所需,這是他最初的信念,始終不改。

學習陳俊武同志精細嚴謹,精益求精的求實作風。 1968年冬,為解決勝利煉油廠新建的120萬噸/年催化裂化裝置催化劑大量跑損的難題,陳俊武帶領攻關小組來到黑龍江大慶,冒着零下30攝氏度的嚴寒,爬上大慶煉油廠30多米高的催化裂化裝置兩器平台,監測反應器、再生器運行情況,記錄流態化數據。手凍僵了,腳凍麻了,鋼筆也凍得寫不出字了……但工作仍然要繼續,為了方便對比分析,他又和同事輾轉來到撫順石油二廠催化裂化裝置區,收集第一手資料,對三個裝置的流態化數據反覆對比,找出了催化劑大量跑損的原因,總結出現場操作要點,進而提高為迄今仍然採用的催化裂化裝置流態化測試理論和方法。精細嚴謹,精益求精,是他不變的初心,一直堅持。

學習陳俊武同志勇於超越,開拓創新的擔當精神。20世紀80年代初期,陳俊武帶隊成功研發了新型的同軸式催化裂化裝置,蘭州煉油廠聯繫陳俊武,希望採用洛陽煉油實驗廠的同軸式技術,建設一套年加工能力50萬噸同軸式流化催化裂化裝置。但是,上級主管部門有人從技術角度對設計方案的安全性提出質疑,建議改變裝置的佈置形式。陳俊武清楚的知道,如果該方案被否定,這項新技術也就失去了一次上台階的機會,當“出了問題誰負責”這個問題被提出時,他堅定地説:“如果出了問題,我陳俊武負責!”最後,陳俊武的設計方案獲得通過。1982年,凝聚着他和團隊心血的蘭州煉油廠這套裝置順利建成投產,不僅當年就收回了4000多萬元的投資,而且把我國煉油技術水平向前推進了一大步。勇於創新、敢於擔當,是他永恆的初心,默默堅守。

學習陳俊武同志淡泊名利,甘為人梯的高尚品格。中國煉油技術不斷進步,但缺乏系統性著作,難以滿足技術人員學習需要。1990年起,陳俊武潛心編撰《催化裂化工藝與工程》一書,20年間出版再版3次,直到20__年第三版出版發行,業內人士對此給予了高度評價。“未來市場的競爭實質是科技實力的競爭,必須首先提高科技人員的整體基礎理論水平和科技素養。”陳俊武願做科研人員攀登科學階梯中的一級,承上啟下育人才。他打破門户之見,開辦了一個有獨特教學方式的高級研修班,讓來自我國石油化工領域的優秀學員接受高水準的“魔鬼訓練”。當年研修班的許多學員,如今已經成長為石化行業的技術專家。淡泊名利、甘為人梯,是他傳承的初心,奉獻終生。

70年至誠報國,92載歲月如歌,他叫陳俊武,他説“中國需要”是我永遠的初心!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開拓者,我們要像榜樣學習,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關於2022時代楷模孫景坤先進事蹟心得感想作文 篇8

“看完朱有勇院士的事蹟後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憂國憂民、胸懷天下的高尚情操和他腳踏實地的幹事創業精神令人肅然起敬。”基礎信息工作學院的馬月炎決心學習朱院士認真、誠懇、心繫農民和永遠心懷感恩之心的品質,在將來的工作學習中做一個勤奮敬業的有用之才。

基礎與信息工程學院的王舒萍説,從朱院士身上我看到了謙和、務實和敢於創新,今後無論在什麼工作崗位,我都會向他學習敢想、敢做、敢於創新的品質和執着堅守的毅力,國家、社會、人民需要這樣的人,人生在世就應該創造自己的價值,我一定要加油努力。

“朱院士的無私奉獻、對農民的愛深深打動了我,他用自己的行動、自己的智慧、自己的堅持造福了萬千老百姓,值得我們每一位農大學子學習,並以此為標杆努力拼搏,報效國家、回報社會、實現自我價值。”動科院唐正這樣説。

動物科學技術學院畢業生緱敏琪一進校就聽説農大有著名的兩“zhu”——朱有勇和版納微型豬近交系。通過四年的學習,緱敏琪更加佩服這位“農民教授”,他在事業上取得驕人成績,仍懷揣感恩之心紮根田間地頭帶領老百姓致富。他是我們做人做事的方向標,指引我們農大學子植根沃土,書寫人生新篇。

關於2022時代楷模孫景坤先進事蹟心得感想作文 篇9

“中國有句老話,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連鋼創新團隊”成員李波説:“效率,一直被看作是港口的生命線。在傳統的人工碼頭上,青島港的‘振超團隊’創造了聞名世界的‘振超效率’;在建設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時,我們同樣滿懷信心,要創造世界一流的自動化碼頭裝卸效率!”

“在自動化碼頭創造世界紀錄的路上,我們經歷了三次亮劍。”李波表示。

第一次亮劍:

開港時橋吊單機效率突破每小時25自然箱

自動化碼頭從1993年在荷蘭起源,到“連鋼創新團隊”項目組成立時的20__年,已發展了20年。但開港的橋吊單機效率始終沒有突破每小時20自然箱。

“那個時候,我在項目組負責業務流程設計和集成測試工作,這是個複雜的系統工程,開始由於沒有經驗,第一個堆場的集成測試用了整整15天,”李波説,“當時整個人都傻掉了。”

為了趕進度,整個“連鋼創新團隊”都拼了,連續十幾天吃住在單位,白天在現場測試、記錄問題。晚上就聚在一起查看系統代碼,逐項討論測試案例和測試方法,全速推進測試工作。第二個堆場53個流程、1200個測試案例他們只用了7天,第三個堆場僅僅用了3天。接下來,就開始多線作戰,多個堆場同時開展迭代測試。

20__年5月11日,自動化碼頭正式開港運營,在船長366米、載箱量13000箱的“中遠法國輪”作業中,所有操作行雲流水、一氣呵成,橋吊單機效率達到了每小時26.1自然箱,一舉打破了自動化碼頭開港作業效率不過20的魔咒。

第二次亮劍:

自動化碼頭作業效率勇創世界紀錄

“自動化碼頭開港後,我們不斷完善系統功能,不斷優化作業流程,讓這個碼頭更加聰明和健壯。”李波介紹,比如,為了壓縮橋吊作業循環時間,將最普通的抓箱、放箱兩個操作,又細分出十幾個環節,然後來到現場,拿着秒錶,站在50多米的高空,在海邊零下10幾度的環境中,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測算,一秒鐘一秒鐘地細摳,一點一點地優化,不斷提升作業效率。

20__年12月3日,在“以星芝加哥”輪作業中,“連鋼創新團隊”一舉創出單機平均效率每小時39.6自然箱的新紀錄。

第三次亮劍:

將“中國速度”提升到全新高度

一次次的加速,一次次的超越,青島港自動化碼頭已成為世界單機作業效率紀錄的“粉碎機”。

20__年12月17日,山東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連鋼創新團隊”再創佳績:在107#泊位“德翔普南”輪作業中,橋吊單機作業效率達到47.6自然箱/小時,全面超越今年4月份創造的44.6自然箱/小時的驕人成績,第六次刷新自動化碼頭裝卸世界紀錄,將“中國速度”又提升到一個全新高度。

20__連鋼創新團隊事蹟心得2

作為山東港口青島港“連鋼創新團隊”核心成員,呂向東是山東港口勞動者的代表,是奮進新時代的典型,他用創新、奮鬥、堅守展現了新時代山東港口勞動者之美。

今年49歲的呂向東現為山東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工程技術部副經理、軌道吊經理,是“連鋼創新團隊”核心成員之一,全程參與規劃、設計並建設了自動化碼頭一、二期工程。

入港28年來,呂向東一直從事集裝箱大型機械設備的維護管理工作。他工作認真負責,堅持幾十年如一日對技術勤於鑽研、精益求精,自主創新,把崗位當成責任,把工作當成事業,先後榮獲青島港集團“自動化碼頭建設傑出貢獻獎”、青島港集團“創新先進個人”、山東省港口集團“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他完成的成果獲得中國航海學會、中國港口協會等行業特等獎2項、一等獎4項以及青島市創新成果等多個獎項;獲得19項國家專利,發表論文7篇。同時,結合自動化碼頭建設和設備運維方面的經驗,參與完成了《集裝箱門式起重機遠程控制系統技術條件》團體標準,正編寫企業標準8項,用實實在在的創新業績踐行着新時代的工匠精神。

關於2022時代楷模孫景坤先進事蹟心得感想作文 篇10

中國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為和平而生,向和平而去,近年來多次圓滿完成海上傷病員救治後送、重大災害應急救援、國際人道主義醫療救助等任務,受到國際社會廣泛讚譽。

白色船體,噴塗紅色“十”字標識,在日益壯大的人民海軍序列中,和平方舟是人民羣眾心目中那隻親切可愛的“大白”。

浪花掠過3大洋,足跡遠赴6大洲43個國家和地區,在一雙雙期盼的眼神中,和平方舟是一支最值得信賴的和平力量。

行遍祖國海疆,保障演習護航,在向海圖強的春潮中,和平方舟是不可或缺的遠洋衞勤力量。

和平方舟是生命之舟。她在疫區逆行,在災區衝鋒,在危難中點燃生命之光。人道、博愛、奉獻,和平方舟共展開各類手術1400多台次,將一批瀕臨死亡的患者拯救回來。先後有6名嬰兒,經過中國大夫的努力施救在和平方舟上順利降生,他們被分別取名叫作和平、中國、友誼……

和平方舟是和平之舟。沒有艦炮,沒有導彈,沒有魚雷,和平方舟滿載着醫術精湛的中國軍醫,還有病患急需的藥品。除了治病救人,和平方舟還廣泛宣傳“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發展不稱霸”的原則立場,熱情邀請軍地醫療工作者、醫學生上船參觀,組織聯合演練,毫無保留地開展技術交流,為當地留下一支永遠不走的醫療隊。

和平方舟是友誼之舟。中國軍人用實際行動贏得了當地軍政要員、民眾和華僑的信任與尊重,與到訪國家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有的國家出動軍艦、軍機前出護航,有的民眾為醫生們帶來了自家種的花生和烤的木薯。有一次和平方舟離開肯尼亞時,岸上突然出現了一支插着五星紅旗的摩托車隊,沿着海岸線追趕送行。

和平方舟是文化之舟。24萬餘海里的航程,和平方舟開展了100多場次的文化交流活動,詳細介紹傳統中國和當代中國,為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不同文化信仰的人講了一路中國故事。和平方舟,成為靠泊地很多青少年瞭解中國的窗口。“我長大了要去中國看一看”成為一代年輕人的夢想。

中國之舟,為和平而來。忠誠使命,建功海洋,和平方舟處處踐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履行中國軍隊維護世界和平的莊嚴承諾,必將在深藍大洋繼續奏響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和諧樂章。

20xx年11月1日,中國海軍和平方舟醫院船首次訪問多米尼加。圖為和平方舟緩緩駛進聖多明各港。

關於2022時代楷模孫景坤先進事蹟心得感想作文 篇11

盧老祖籍廣州市花都區, 1930年12月出生於香港一箇中產階級家庭,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被日軍佔領,盧老被父親送回老家鄉下避難,童年的苦難,與正確的三觀,使他成為了一位優秀的革命者,因此87歲高齡的撓撓才會在20__年3月14下午3:30帶着存孱弱的病軀在夫人徐雪賓的攙扶下緩緩的走入銀行把一生節省下來的八百多萬元轉入華南農業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帳户裏,全班響起了一陣雷鳴般的掌聲。一個人勤儉節約為自己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勤儉節約為別人。盧老的是種大愛精神,讓我感動不已。

當與徐老連線時,得知盧老要捐獻遺體,為醫學做貢獻,全班再一次響起掌聲,這是聲音更響亮堪比排山倒海。

"科學沒有國界,但是科學家有祖國。" "科學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艱辛,勇於攀登的人,才有希望登上光輝的頂峯。"這是盧老一生恪守的原則,如今在盧老的感召下,同學們讓我們都傳承着盧老的這種家國情懷和嚴謹的求實的學風吧!

關於2022時代楷模孫景坤先進事蹟心得感想作文 篇12

華南農業大學校園內,盧永根院士雕像靜靜地佇立着。

盧永根是水稻遺傳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這位把一輩子貢獻給作物遺傳育種學的老科學家,20__年8月12日逝世。

盧永根的一生,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心向黨、一生愛國、一身正氣、一生恭儉,充分展現了一名共產黨員、教育工作者和農業科學家的可貴精神和高尚情操。

“祖國才是我安身立命的地方,我打心底裏熱愛自己的祖國。”盧永根曾這樣説。

初與終

——堅守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

盧永根祖籍廣州花都,1930年12月出生於香港一箇中產階級家庭,從小在香港接受良好的中西方綜合教育。1941年,在盧永根讀國小六年級的時候,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被日軍佔領。其父將幾位兒女送回老家廣州花都鄉下避難。在花都,盧永根經歷了東躲西藏、衣食匱乏的逃難生活,目睹了日軍的兇殘暴行。

從小經歷離亂苦難,激發了他強烈的憂患意識和家國情懷。

高中時,盧永根不顧家人反對,放棄了在港前途更好的英文學校而選擇在中文學校就讀。1949年8月9日,盧永根在香港正式加入了中共地下黨。

“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盧永根常把法國科學家巴斯德的名言掛在嘴邊。改革開放後,盧永根曾以公派訪問學者身份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留學,在美期間,美國的親人竭力説服他留下來。

“因為我是中國人,祖國需要我!”盧永根堅定地説。

最初的使命,深深地融入盧永根的血液之中,成為他一生中不曾動搖的信念。

近年來,因身患重病長期住院,無法正常參加支部活動,他便主動向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黨委提出,希望學院考慮成立臨時黨支部,並獲得了批准。臨時支部每月定期開展組織生活、交納黨費,支部成員一起學習相關文件材料。

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後時刻,盧永根依然不忘黨員身份。盧永根去世後,他的遺孀徐雪賓女士,將用信封裝好的一萬元錢交給學校黨委。這是盧永根生前囑託轉交的特殊黨費。

關於2022時代楷模孫景坤先進事蹟心得感想作文 篇13

“農民院士”是幹部羣眾對時代楷模朱有勇的美稱,這個“美稱”形象詮釋了朱有勇的事業,他已經把自己的生命、事業和農民的需求融合在一起。他説:“論文得寫在大地上,理論成果要放到實踐中檢驗。老百姓説好,才是真的好。”這種踏踏實實,務求實效的科研作風,恰是新時代院士必須的風采,唯有這種風采,才能讓科研成為國家發展強大的能量源泉,人民幸福的動力源泉。

在時代楷模朱有勇身上,他的信念堅定,志向深遠,情懷美好,是新時代黨員的楷模,是新時代科技工作者的標杆,是新時代公民學習的榜樣。

朱有勇的信念堅定,堅定在具體的工作行動中。他把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踐行到脱貧攻堅的行動中,主動到深度貧困區域承擔扶貧任務,帶領村民發展特色產業,改變了當地貧困落後的面貌。在他這裏,信念就是行動力,信念就是主動力,信念就是表率力。他讓時代楷模的“信念”二字閃爍出温暖的光輝,照亮人生之路。

朱有勇的志向深遠,深遠在農民的幸福夢中。他致力農業科學研究,取得多項重大科研成果,但是,他沒有躺在成果的榮譽殿堂裏安然享受,而是立足農村實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把科技成果變成農業生產力,他創辦院士科技扶貧指導班,為雲南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培養了1000餘位科技致富帶頭人。在他這裏,志向貴在落地生根,落到到農民的需求上;貴在開花結果,芬芳在農民的笑臉上。他讓時代楷模的“志向”二字釋放出強大能量,鋪就羣眾致富路。

關於2022時代楷模孫景坤先進事蹟心得感想作文 篇14

20__年5月11日,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在青島港誕生,開港作業便達到單機效率26.1自然箱/小時,之後這個世界紀錄被6次刷新。2020__年底,單機效率已增至47.6自然箱/小時。

20__年11月,青島港自動化碼頭二期“全球首個5G智慧碼頭”開港運營,再次以“中國速度”震驚世界航運界。

“我們從零起步,靠的是做到極致的工匠精神和羣策羣力的團隊協作,每一次突破都值得銘記。”張連鋼説:“世界紀錄不是任何人施捨給我們的,是全體隊員不斷超越自我、拼命幹出來的!”

“僅流程測試案例就編寫了5000多個,反覆測試十幾萬次。”“連鋼創新團隊”項目經理竇亮説。在一次測試中,他們發現某處系統功能出現異常,但疑點有數百個,大家按流程一點點回溯,連續一週每天干到凌晨,最終找到了問題點。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有段時間,AGV(自動導引車)“死鎖”情況頻繁出現,李永翠和同事們用了幾個月,分析了上萬條工作日誌,從中歸納了十幾種“死鎖”類型,最終成功“解鎖”;負責操作的朱文峯、王吉升、隋曉等對100多個流程反覆修改十幾稿;負責作業的李波、管廷敬、耿衞寧等做了40多個閘口方案……

開港至今,“連鋼創新團隊”推出了一連串耀眼的“全球首創”:全球首次研製成功機器人自動拆裝集裝箱扭鎖;全球首次研製成功軌道吊防風“一鍵錨定”裝置;全球首創自動導引車循環充電技術;全球首個氫+5G智慧碼頭……而且,經過173次的動態優化,自動化碼頭管控系統已經越來越“聰明”。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作業組負責人李波清楚地記得,自動化碼頭運行後不久,鹿特丹世界門户碼頭的考察團來到青島港,提出要到自動化碼頭作業現場看看,並且要求拍照、錄像,很明顯就是想檢驗青島港自動化碼頭的“成色”。

“給他們拍,讓他們看!我們的技術,僅憑拍照和計算是學不走的。”李波向張連鋼彙報後得到了這樣的答覆,自動化碼頭行雲流水般的作業征服了曾經世界第一大港的同行。

截至目前,青島港自動化碼頭已受理和授權專利124項,取得軟件著作權14項,發表論文70餘篇,核心技術掌握在團隊自己手中,這就是張連鋼自信從容地讓國外同行隨意拍照的底氣所在。

20__年,從不邀請亞洲港口參加的全球自動化碼頭峯會主動邀請“連鋼創新團隊”分享建設經驗,青島港自動化碼頭同時獲評“全球自動化碼頭最佳效率獎”。自碼頭運營以來,已接待來自全球60個國家和地區的4萬餘人次,成為展現中國智慧的亮麗名片。

關於2022時代楷模孫景坤先進事蹟心得感想作文 篇15

近日,中宣部授予毛相林“時代楷模”稱號,他的感人事蹟在當地引起熱烈反響。

“20多年前,毛相林帶領着下莊人一錘一鑿,鑿通出山路,現在又帶領村民邁向致富路。這種無私奉獻的為民情懷、愚公移山的堅韌精神,值得我們年輕幹部學習。我們要為人民羣眾做實事,在奉獻中實現自我價值。”重慶市巫山縣下莊村駐村幹部周勇説。

“學習了毛相林同志的事蹟,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深深地被打動。”重慶市南川區廟壩村第一書記宋建峯説,作為駐村第一書記,從毛相林身上學到很多。在關鍵時刻,一定咬緊牙關,衝鋒在前,向黨和人民交上滿意的答卷。

重慶市巴南區聖燈山村扶貧幹部謝志耕説,下莊人脱貧摘帽,毛相林這個帶頭人起了重要作用。他要以毛相林為榜樣,時時處處為羣眾着想,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重慶市綦江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優撫科科長謝邦金説:“毛相林是當代黨員的優秀代表,我們要認真學習他不等不靠、艱苦奮鬥的精神,引導退役軍人為家鄉發展貢獻力量。”

重慶市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方旭表示,激發人民羣眾脱貧致富內生動力至關重要,毛相林等下莊人不等不靠、艱苦奮鬥,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西南政法大學哲學系本科生崔冬贇表示,青年大學生要學習毛相林的奮鬥精神,立志到基層去,將青春的“小我”融入到社會的“大我”中去,讓青春之花在廣闊天地綻放。

關於2022時代楷模孫景坤先進事蹟心得感想作文 篇16

出山的路通了,青壯年走出了下莊。看着留在村裏的老人、小孩,還有成片撂荒的土地,40多歲的毛相林留了下來。“我要在這片土地上開拓一條致富路。”

20__年,老下莊村和兩合村合併成一村,毛相林當選為新下莊村村主任。“作為羣眾選出來的村幹部,帶領大家脱貧致富,是我的本分。”在村民代表大會上,毛相林堅定地説。

毛相林學歷不高,但他知道,要脱貧致富,除了先修路還得發展產業。聽説漆樹值錢,他就帶領幾個青壯年爬上海拔1000多米的原始森林,挖回羊羔大木漆,在村裏培育出2萬餘株漆樹,沒想到當年夏天樹全部熱死了。

後來他又在村裏養山羊、種桑樹養蠶,但都失敗了……

為此,毛相林主動在村民大會上做了檢討,他也明白了“要懂科學,不能蠻幹”。雖然屢戰屢敗,但毛相林下定決心一定要讓下莊村走出一條產業扶貧的新路子。

他請來縣裏農業專家對下莊的氣候、土壤環境進行全面的考察分析,確定了發展柑橘、桃樹、西瓜三大產業。為打消村民顧慮,他積極爭取縣農委補助,組織村民代表到曲尺鄉實地考察柑橘產業,還率先種植10畝柑橘,並讓開車跑運輸的兒子到鄰近的奉節縣自費學習技術,無償為村民提供技術支持。幾年下來,全村種下650畝柑橘,按照“村集體經濟組織+專業合作社+產業+農户”的模式,成立專業合作社進行統一管理,500多畝已掛果,每年給村民增加收入200萬元左右。

20__年村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670元,是修路前年收入的40多倍。毛相林帶領村民歷時15年,探索培育出“三色”經濟,發展鄉村旅遊,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蹚出了一條“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