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騰啟剛同志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精選22篇)

騰啟剛同志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

滕啟剛,一位普通的共產黨員,一名普通的人民法官,在他的法官生涯中,始終站在人民法院化解矛盾糾紛的前沿,為前來尋求解決糾紛的羣眾秉公執法,排憂解難,始終堅持“羣眾利益無小事”,幾十年如一日。最終倒在了他深愛的崗位上,終年57歲。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滕啟剛同志的一言一行深深震撼着我,我要向滕啟剛同志學習,加強自身職業道德修養,把為人民服務作為審判工作的指南,堅持司法公正提高效率。做一名讓國家放心、讓羣眾滿意的人民法官。

騰啟剛同志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精選22篇)

騰啟剛同志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2

20__年6月4日,鞍山市千山區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庭長滕啟剛於突發疾病去世,很遺憾這樣一位優秀的法官永遠離開了我們。滕啟剛同志就像一道光,用自己鮮活感人的事蹟為我們法院人上了一堂畢生難忘的課。這是一堂英雄課,英雄不曾遠去,英雄就在身邊;這是一堂信仰課,信仰不是高高在上的教條,而是腳踏實地的付出,更是深耕於心的堅持。滕啟剛同志用生命向我們詮釋了一個政法工作者的赤膽忠心和無私無畏,我們應堅定捍衞司法公正的信仰,更應堅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決心。

騰啟剛同志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3

滕啟剛同志先進事蹟可親、可敬、可學,平凡之中見偉大。他是一個有能力的人,無論在哪個崗位都能幹得有模有樣、風生水起。他是一個有情懷的人,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對審判工作無比熱愛。他是一個有激情的人,工作起來風風火火,廢寢忘食,不顧一切。他是一個有情感的人,以羣眾苦為苦,力求實質性解決問題;對同事,肝膽相照,如兄長般關愛;對後輩,春風化雨,像老師一樣督促進步。學習滕啟剛同志一心為民的情懷、廉潔自律的情操,永不退色,永不變質!

騰啟剛同志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4

滕啟剛他的事蹟像涓涓細流温暖人心,也像戰鼓和號角,時刻激勵我直面困難、迎難而上。偉大出自平凡,點滴造就偉大,在今後工作中,我將學習滕啟剛庭長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不求回報的奉獻精神、紮根基層的堅韌意志、廉潔自律的政治操守,厚植為民情懷、錘鍊工作本領,在平凡崗位上作出更好的司法詮釋。

騰啟剛同志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5

守住初心。滕叔常常教導我們青年幹警要時刻懷民於心,用真心為百姓解憂。作為一名基層法院的行政人員,為民情懷就體現在每一次接聽當事人來電的語氣中,每一次會見當事人的微笑中,每一次工作交接的細節中,這些日常工作的平常事或許並不會影響我們對案件的公正審判,但是卻實實在在的影響着人民羣眾切身感受到的司法温度。

作為青年一代更要弘揚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擔當時代使命,用青春書寫新時代的精彩華章,把青春奮鬥融入黨和人民事業,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但心嚮往之。

騰啟剛同志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6

20__年7月13日中午,驚聞滕啟剛庭長不幸去世,我懷着悲痛的心情寫了一首《悼念同行》的詩:啟航激流不悔心,剛直不阿病纏身,走向法治魂先去,好人淚水濕滿襟。

學習啟剛,其實就是務必以良知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首先,通過學習啟剛的奉獻精神,我們在工作中更注重方式方法,讓羣眾滿意,對待羣眾要耐心細緻、不厭其煩地傾聽雙方的心聲,我始終認為“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

其次,通過學習啟剛的敬業精神,觸動我鑽研業務,保證效率;我通過刻苦的鑽研,掌握有關業務知識、最新司法解釋,吃透條文為今後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再次,通過學習啟剛的務實精神,我們耐心做工作,協調助企業解決困難,為打造法制化營商環境舔磚加瓦 。

最後通過學習啟剛的無私精神,我們要勇於擔當,做到知行合一。

騰啟剛同志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7

經過四個多月的學習與瞭解,我被滕啟剛同志的事蹟深深打動了,雖然我與這位前輩素未謀面,但他卻與我心目中有擔當的法官模樣那樣一致。作為法院的新人,我也許在業務上不夠熟練,在理論知識上不夠精通,但我有一腔奮勇向上、日夜不息的熱血。為這腔熱血尋找前進方向,還在求索的我,卻看見高處,滕啟剛同志已經在我的目標上豎起了高高的旗幟。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向着這面代表着認真負責、代表着踏實苦幹、代表着無私奉獻的旗幟繼續前進,始終以滕啟剛同志為榜樣奮鬥終身。

騰啟剛同志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8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帶領廣大人民羣眾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緊緊依靠人民羣眾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阿克蘇地區機關事務管理部門作為黨的政治機關、行政機關、服務機關,在疫情防控中自覺做到思想上重視、行動上緊跟、責任上壓實,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黨委和地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會議精神,充分發揮辦公區集中整合的優勢,注重全面部署、科學防範、精準施策,動員黨員幹部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線,把各項措施抓細、抓實、抓到位,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走在前、作表率,為機關黨員幹部羣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保駕護航。

在政治上高站位

深刻認識做好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不斷提高政治站位,始終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作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重大實踐檢驗。

1月22日,阿克蘇地區機關事務服務中心黨組提前謀劃、果斷決策,第一時間召開黨員大會,組織全體黨員幹部學習傳達習近平總書記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重要指示,對疫情防控工作進行部署安排,當日採購11箱84消毒液和20個噴壺對地區綜合辦公一區所有辦公樓的公共區域、各大會議室進行消毒處理,引起全體機關黨員幹部職工的重視,共同做好防控工作。

1月26日大年八年級,做好各集中辦公區疫情防控工作,組織各集中辦公區管委會、地區疾控中心、各集中辦公區物業公司等10名負責人,對防控疫情工作進行周密部署、細緻安排,打好疫情防控的主動仗。同日,成立領導小組,正式啟動疫情防控工作,組建22名骨幹人員參加的主戰應急小分隊。在疫情防控全局中,機關事務系統黨員幹部挺身而出,舍小家、顧大家,時刻衝鋒在前,發揮出“中流砥柱”的作用,讓黨的旗幟高高飄揚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

在工作上不缺位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圍繞當前工作重心,牢固樹立“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的思想,立足機關事務主責主業,把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為當前頭等大事,明確疫情防控工作方向和目標,努力實現疫情在地直集中辦公區、訪惠聚駐村工作點和機關內部“三不出”。

抽調15名精兵強將,着重做好地區綜合辦公一區疫情防控工作,該辦公區有21個單位集中辦公,分別為阿克蘇地區四大班子及黨委組成部門,是阿克蘇地區的中樞大腦。嚴格控制人員車輛進出集中辦公區,認真執行一天三次清洗、消毒、通風措施,加強內部人員及來訪開會人員健康檢測,對體温異常者隔離觀察,聯繫疾病控制中心部門協助做好防控、消毒等工作,與時間賽跑、與疫情戰鬥。

組織安排專人每天對各集中辦公區開展防疫工作進行監督檢查,先後針對2個集中辦公區落實酒精噴灑門把手、電梯按鈕等密切接觸部位消毒滯後下達整改通知單,督促各集中辦公區管理委員會真正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推動疫情防控規範化、標準化開展。

選派1名正縣級領導和1名技術人員赴訪惠聚駐村點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為羣眾發放口罩500個、水銀體温計20根、紅外線電子測温儀6個、500ml裝84消毒液24瓶等防控物質,夯實基層羣防羣治工作基礎。

在機關內部實行工作人員、聘用人員、離退休幹部及家屬一天兩次測量體温日報制度,對有工作任務和值帶班人員要求24小時在崗在位,對沒有工作任務的同志統一下達學習篇目留在家中學習提升,確保對疫情防控有關要求及相關措施全面掌握,做好自我防護。

目前,阿克蘇地區地直各辦公區運轉正常、機關黨員幹部體温穩定、人心安定。

在落實上不虛位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和嚴峻複雜的形勢,阿克蘇地區機關事務服務中心緊緊扭住“防、治、控、保、穩”的五字方針,嚴格落實“一級響應”,切實落實防的要求和控的措施,在嚴防死守、嚴管嚴控、嚴格排查的基礎之上,勇於擔當,多方聯繫,指定一名副縣級領導幹部長期蹲守藥品集散部門,想方設法為各集中辦公區疫情防控人員統一採購配發消毒液、酒精、温度計、口罩、噴霧器、噴壺等疫情防控用品,確保各集中辦公區疫情防控有力進行。

自疫情發生以來,阿克蘇地區機關事務服務中心累計籌集一次性醫用口罩5000個,紅外線電子測温儀30個,100ml裝75%酒精消毒液540瓶,過氧乙酸22瓶,500ml裝外科手洗消毒凝膠36瓶,500ml裝84消毒液48瓶,水銀温度計50根、散裝酒精500公斤、散裝消毒液20__公斤。堅持對疫情防控用品分類登記造冊,完善入庫出庫台賬,建立從上至下、分工明確、規範有序、銜接配合、運轉高效的防控體系,確保疫情防控工作不散、防控鏈條不斷、工作不留死角,最大程度減少疫情傳播途徑,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構築起嚴密的安全防線。

騰啟剛同志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9

通過觀看“最美鐵路人”先進事蹟報告會,讓我看到了鐵路的明天,他們是鐵路發展的領軍人物,我們要向像他們學習,學習他們身上那種敬業、樂於奉獻的精神,對於我們年輕人來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加強學習、積累經驗、增長才幹,自覺向實踐學習;要沉下心來幹工作,心無旁騖鑽業務,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要信念如磐、意志如鐵、勇往直前,遇到挫折撐得住,關鍵時刻頂得住,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經得住磨難。對於在生活工作中,遇到不懂的一定要虛心請教老師傅,發揚“多學、多問、多看、多做”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交通強國、鐵路先行,時刻保持樂觀的心理,抵制社會上不良習氣的薰染,立足本職崗位,在鐵路事業的發展建設上奉獻出自己一份綿薄之力。

劉博、張潤秋、景生啟、陳林、黃望明等先進典型,是200多萬鐵路職工的優秀代表。他們堅持標準化作業一絲不苟,他們為鐵路運輸安全排險除難;他們待旅客如親人,熱心服務,他們是一代鐵路人的驕傲,我為他們那樣默默耕耘,無私奉獻,勇於創新的精神所感動。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可歌可泣的業績,將激勵着我在今後的工作中去用心、盡力、負責的幹好本職工作,要以他們為榜樣,為鐵路事業的不斷進取和發展前行,盡到自己的力量。

這十位“最美鐵路人”都是各自崗位上發光發熱,他們都是崗位上的榜樣和佼佼者。他們事蹟報告會的故事只是一個縮影,不論是大秦鐵路的“中國重載第一人”景生啟,還是南昆線上的“鐵”工長汪伯華。他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的吃苦耐勞,拼搏進取的精神最美,並且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年輕一代鐵路人學習和發揚。

騰啟剛同志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0

“隆平高科”是我國第一個以科學家名字命名的股票,20__年上市。“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現任該公司名譽董事長,持公司5%股份,每年分紅20多萬元。10月6日,重回母校、出席前身為博學中學的武漢四中110週年校慶的袁隆平,在回答記者“是否關注‘隆平高科’的股價”的提問時,平靜地説:“我從來不管這個事。”

袁隆平是人不是神,他也要吃飯穿衣,自然不能脱俗地拒絕金錢。但是,他尊重自己,明白自己的價值所在。袁隆平説:“我的主要精力是做研究。只要田裏有稻子,從播種到收穫,每天都要下田,這是我的本職工作,也是我的興趣。”

與此事業觀相呼應的是袁隆平的平民生活觀。他説自己每月工資6000多元,還有股份分紅、稿費、諮詢費等“額外收入”,每年總共有30多萬元收入。這位八旬老人坦承自己的財富觀:“錢是要的,因為要生活,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錢是拿來用的,該用則用,不揮霍不浪費,不小氣不吝嗇。”

所以,袁隆平對“隆平高科”股價的“從來不管”,語氣雖然“平靜”,卻讓我們看到了一名科學家對名利的淡泊,對科技事業的執着。沒有正確的榮辱觀,沒有對畢生追求的事業的熱愛,面對滾滾而來的股票紅利誘惑,也許就不會有頭頂烈日、腳踏泥地進行田間科研的耐心,超級雜交稻畝產700公斤的紀錄,也許就將作為袁隆平一生的終結標籤載入歷史。但是,我們的畝產現在達到了800公斤。袁隆平還説,雜交稻畝產900公斤有希望在20__年實現,比預計提前3年。

有目標才會有追求,有追求才能有實現夢想的可能。不是説袁隆平就應該勞作一生,“每天都要下田”,用稻穗書寫成大寫的人,只是當我們聽老爺子表述着自己只管自己份內的事,學有專長的事,我們才感到,人原來並不是萬能的主。袁隆平當然可以掛着他“雜交水稻之父”的招牌,坐在氣派的“隆平高科”老闆桌前“指點江山”,而且我絲毫也不懷疑以他的聰明才智,賺取的必將是大筆的鈔票。但袁隆平的“興趣”卻讓我堅信,即便他家中多出了成噸的票子,世界卻少了畝產900公斤1200公斤的水稻田,袁隆平一定依然若有所失,視為人生的恥辱。一份評估機構的報告稱,作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身價為1000億元。袁隆平説:“用財富衡量科學家價值太低級、太庸俗。”或許,他就覺得這是對他的侮辱。

都説“術業有專攻”。袁隆平對持有5%股份的公司“從來不管”,當是對許多自詡的“能人”當頭棒喝。用充沛的精力和體力,一心無二用地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謀求更大的作為,這是對社會對人類的貢獻,也是對自己一生的珍惜。學學袁隆平對“本職工作”內外的“野心”和“平靜”,也許會有更多的人能用平凡充實的人生創造出不平凡的功勛。

騰啟剛同志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1

“各級黨委要在這場嚴峻鬥爭的實踐會考察識別幹部,激勵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英勇奮鬥、紮實工作,經受住考驗”,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近日作出重要指示,對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廣大黨員、幹部要在勇擔當、善作為中戰勝疫情,全力以赴打一場疫情防控阻擊漂亮仗、大勝仗。

持續錘鍊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過硬本領。堅持學習中央新精神和疫情防控新知識,既全面系統學,又及時跟進學,既要系統學習中央新指示、新部署,又要及時跟進學習疫情防控新辦法、新舉措;既深入思考學,又聯繫實際學;注重多思多想、舉一反三,學懂弄通、全面掌握,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學習理論只是手段,具體實踐才是目的。疫情防控不能缺少科學理論,科學理論代替不了防控實踐。眾所周知,幹部成長無捷徑可走,經風雨、見世面才能壯筋骨、長才幹。面對疫情加快蔓延的嚴重形勢,廣大黨員、幹部要做起而行之的實幹家,在疫情防控阻擊第一線增長才幹,在疫情防控阻擊第一線積累經驗,在疫情防控阻擊第一線錘鍊本領。勇擔當、善作為不能僅憑一腔熱情,更要靠過硬的本領、堅定的信念、不變的初心,只有在親身實踐中積累的經驗才是管用經驗,只有在親身實踐中獲得的本領才是過硬本領。

全面樹牢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價值理念。發揚不畏艱險、無私奉獻的精神,體悟“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的精神境界。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對國家、對社會的貢獻。面對疫情加快蔓延的嚴重形勢,廣大黨員、幹部更應該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時刻不忘自己的黨員身份,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重要指示精神上來,認清肩負的責任使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挺身而出、英勇奮鬥、紮實工作,當好羣眾的貼心人和主心骨,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羣眾堅定不移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主動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服從組織命令,經受住各種突發情況的考驗,高標準高質量完成組織交辦的疫情防控阻擊任務,切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

充分展現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責任擔當。能否敢於負責、勇於擔當,最能看出一名黨員、幹部的黨性和作風。面對疫情加快蔓延的嚴重形勢,廣大黨員、幹部都要胸懷責任擔當意識,敢於負責、勇於擔當,衝鋒在前,勇挑重擔,在疫情防控阻擊工作中精準發力、全面發力,充分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把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實好、完成好。自覺養成接到疫情防控阻擊新任務“馬上落實”的好習慣。此時,“馬上落實”就體現了講黨性和好作風,也體現了心繫羣眾的民本情懷和一心為民的鮮明態度。對組織下達的疫情防控阻擊任務,説幹就幹、幹就幹好,不推脱、不拖拉、不敷衍,力求疫情防控阻擊精準高效。同時,在疫情防控阻擊第一線,虛心向羣眾學習、真心對羣眾負責、熱心為羣眾服務、誠心接受羣眾監督,善於發現羣眾面臨的突出困難、善於反映羣眾的意見呼聲、善於總結羣眾創造的先進經驗,始終堅定站在羣眾的立場上想問題、作決策、抓落實,緊緊依靠人民羣眾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騰啟剛同志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2

學校黨支部組織黨員開展學習吳__的先進事蹟,吳__把自己的命運與祖國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把祖國的需要作為自己的需要,把改變中國航空事業的落後作為畢生的追求。

吳__用一生演繹了對人民、對國家、對黨和事業無限的忠誠;吳__一生堅定地跟着黨走,堅信只有馬克思主義、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和發展中國;吳__一生為國為民,一生矢志報國,始終不忘自己是中國人。

作為一名黨員教師,我感到自己做的還是很不夠,我需要不斷反思工作作風和工作實效,持之以恆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我要向吳__學習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不斷創新的工作精神,保持創新鋭氣和鬥志,在工作崗位上大膽探索,用實際行動作出優異的成績。

吳老的事蹟告訴我們,成才必須有頑強的意志,必須只爭朝夕,從點滴做起,必須立足崗位,腳踏實地,端正心態,勤勉敬業。

在工作崗位上大膽探索、創新創造。

養成勤學習、多讀書、善探究、愛思索的好習慣,不斷豐富知識,開拓視野,提高自已的綜合素質。

在實踐中更新思維、開闊眼界,在實踐中磨鍊意志、學會忍耐,成長為知識豐富、技能精湛、視野開闊、愛崗敬業的有用之才。

騰啟剛同志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3

“劉永坦院士心懷‘國之大者’,數十年如一日進行科技探索與攻關,為祖國海防事業保駕護航,他的事蹟和精神值得每一位科研工作者學習、傳承!”東北石油大學非常規油氣研究院副院長趙萬春説。

趙萬春所在的非常規油氣研究院地質工程一體化科研團隊是一支成員平均年齡僅有35歲的年輕團隊。成員們雖然年輕,卻都是敢啃硬骨頭、敢於創新和突破的“闖將”。目前,他們正在全力進行黑龍江省第一批“揭榜掛帥”科技攻關項目的深入研究。團隊用“非常規”的科研思想和學術思維積極解決“卡脖子”難題,助力大慶古龍頁巖油勘探開發。

前不久,大慶油田古龍頁巖油勘探實現重大戰略突破,團隊上下為之振奮,更加快了對頁巖油科研攻關的腳步。大家希望以劉永坦院士為榜樣,與大慶油田一道共同推動我國頁巖油氣開發技術水平走在世界前列。

“劉永坦院士長達40年的潛心研究之路告訴我們,要完成技術突破絕不能淺嘗輒止,要聚焦問題難點,專注、純粹、深入、堅持不懈地鑽研,才有可能取得成功;面對從零起步的科研難題和國內外重重質疑,劉永坦院士仍堅定信心、矢志不渝,這啟發科研工作者應堅定科研信念,自主創新,敢於擺脱對國外技術、儀器的依賴,勇於突破國外技術封鎖;劉永坦院士矢志報國、擔當有為的家國情懷激勵着我們要志存高遠,心中有國家人民,勇擔重任,面向國家重要需求,深耕細作,把成果寫在祖國大地上。”遲慶國感慨不已。

騰啟剛同志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4

___,中共黨員,是縣房產科的一名維修人員,同志工作幾十年來,他時時刻刻不忘了以共產黨員的標準來嚴格的要求自己,做事不聲張,勤勉工作,是同志的工作特點,這些年來,同志以他出色的工作能力、心繫羣眾的高尚情操和無私奉獻的精神,追求着自己的人生理想,踐行着自己的入黨誓言,贏得了領導、同事和廣大居民羣眾的交口稱讚。由於他出色的工作成績,同志多次被評為出席本系統的先進工作者,並被市政府授予“市勞動模範”的榮譽稱號。

一、勤奮好學,鑽研工作業務

1976年,年輕的同志參加了工作,成為縣房產管理所的一名維修工。工作中,憨厚、樸實的他一方面積極向老同志虛心請教,一方面利用休息間隙對拆換下來的零件進行研究、維修,將自己的滿腔熱情完全投入到了忘我的工作之中。艱苦的努力,務實的工作,不僅很快使樑士忠成為了單位業務骨幹,也極大的降低了單位的維修費用和購置成本,得到了領導和同志們的高度評價。

“一個人可以沒有文憑,但決不可以沒有知識”,這是他十分欣賞的一句話,為此,同志幾乎把所有的業餘時間都用在了鑽研業務上,努力將自己的工作吃透,幹好。

隨着單位維修量的增加,工作難度也在加大,原來作為設備維修主力的卧式管道疏通機,常因施工中進水而造成電源短路,既影響施工進度又是事故隱患,同志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對原有機器進行技術改造,啃下這塊硬骨頭。

同志知道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因此,他一方面虛心向老師傅請教,一方面自己刻苦鑽研,認真研究卧式管道疏通機的工作原理、結構特點,其間,有的同志開玩笑的説:“咱就是一個維修工,操那份閒心幹啥呀”?每逢這時,他總是淡淡一笑,心裏説:“因為我是黨員,就得要鑽研業務”。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多次的反覆實踐,同志終於解決了將卧式管道疏通機改成立式的技術難題,機器投入使用後,不僅增加了施工的安全係數,提高了工作效率,延長了機器使用壽命,還為單位節省設備購置和維修費用萬元以上。

近年來,城鎮居民區下水道井蓋丟失問題嚴重,這不僅加大了維修的工作量,更危及到羣眾的出行安全。經過同志的幾經調研,提出了利用單位廢舊鋼材自制水泥井蓋代替原來鑄鐵井蓋的思路,這一想法馬上得到了領導的認可和推廣,如今的水泥井蓋不僅避免了丟失,而且還為單位節約了大量維修資金。

同志的鑽勁不僅表現在技術革新上,還表現在實際工作中認真總結經驗,由表及裏,觸類旁通。如今,他煉就了一身硬功夫:只要聽聽户主的簡單介紹,就大體知道問題出在什麼地方。幹一行,鑽一行。如今,憑着這股鑽勁,使原本木工出身的,成為了集木工、瓦工、管道工、水暖工、油漆工為一身的全能人才。

二、時時刻刻心繫人民羣眾

作為一名房產管理所的維修工,最大的特點就是總在與廣大居民羣眾打交道,誰家的屋子漏了,誰家的下水道堵了,哪片的居民區污水外溢了,都離不開樑士忠和他的同事們,每當這時,不管時間早晚,樑士忠總是毫無怨言,隨叫隨到,滿腔熱情的投入工作。

2月26日,建華樓1號樓1單元202的於師傅因家中下水道被堵而急匆匆來到房管所請求幫忙。原來,於師傅家裏的下水道因為種.種原因18年沒有疏通了,現在找了幾個維修隊,要麼人家嫌活太髒,要麼覺得技術不過關都沒有承攬,萬般無奈之下,於師傅找到了房管所。同志聽説情況後,二話沒説和兩個同事就來到於師傅家開始工作,寒冷的天氣,加之下水道刺鼻的屎、尿、洗衣粉等味道混合在一起,薰的人抬不起頭,但是他沒有任何抱怨,率先跳入下水道開始工作,機器處理不了的地方,他就把手探進去清理,清理過程中,污水不時的噴到臉上、身上,但是這些都沒有阻擋住同志的工作,最後,同志憑着過硬的技術和頑強的毅力,終於將管道疏通了。當時,於師傅激動的説:“我兒子18歲,這個下水道就整整18年沒有疏通過,今天,你們可是了去了我一塊心病!”

房管所維修工的工作特點是天氣越熱,活越多;雨越大,活越忙;逢年過節,更是不得閒着,為此,有的朋友也勸他:“這麼大歲數的人了,還那麼認真幹啥,該歇就歇了!”每逢這時,他只是淡然一笑,説道:“因為我是共產黨員,就得要為羣眾着想。”因此,每當羣眾有了困難,他顯得比户主還着急,總是想方設法滿足羣眾的需求。

11月26日,星期六,同志正在親戚家忙碌着喪事,接到報修電話,説沿河路街85歲孤老户唐淑珍家的坐便器漏水急需修理。他二話沒説,和親戚打了個招呼就會同同事趕到了唐淑珍家。由於坐便器老化,第一次維修後還是往外滲水,雖然這樣,唐大娘還是一個勁的説:“大禮拜天也不讓你們休息,行了,行了,這就挺好的,挺好的!”可是,樑士忠考慮到老人年紀大了,身邊又沒有人照顧,毅然又把坐便器拆了下來進行了補救,徹底解除了老人的後顧之憂。

同志不善言辭,但是他的心裏總是這樣想

,任何家庭成員都代表着自己家庭的形象,同樣,自己是黨員,也就代表着黨的形象,因此,樑士忠在工作中總是從羣眾的角度想問題,努力將羣眾因維修而造成的影響減到最小。

排千家憂,解百家愁。同志解決的雖然都是些煩瑣的小事,但是他以自己那凡事都要多為羣眾着想的樸素感情,書寫着新時期一名普通共產黨員的熾熱情懷。

三、共產黨員,時刻無私奉獻

同志上有年近七旬的老母親,下有在外上學的兒子,妻子沒有工作,全家的收入只靠他一個人的工資維持,同時,他自己也患有血壓高和輕微的甲亢,如果工作累了,身子就會發酸,出虛汗。但是,這一切並沒有絲毫影響他的工作熱情,相反,在出色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30年來,他奉獻了多少個公休日已經不能用數來計算了。

今年年初的一個星期日,樓居民區下水管道因過往車輛碾壓而破裂跑水,污水又很快溢到地面結成冰層,如不及時搶修就可能造成人員、車輛事故。這天,在家休息的同志接到報修通知後,迅速和三名維修隊員趕到現場。施工中,因天氣寒冷,凍土層深達幾米,每一鋼鎬砸下去,鎬柄震的手掌都發麻,手都打起了血泡,但是同志全然不顧,毅然脱下外衣繼續工作,在他的帶動下,全體維修隊員僅用了半天時間就在主管線位置挖出了一個2平米的作業坑,然後馬不停蹄的拆碎管、安新管,很快使下水管道恢復了正常,臨近施工地點的飯店老闆主動邀請他們吃飯,都被他帶頭謝絕了。

有朋友不解的問他:“憑你的技術自己幹一定比在單位幹強多了,何必在那瞎守着甘奉獻呢?”每逢此時,他總是淡淡一笑,説道:“因為我是黨員,就得要無私奉獻。”就這樣,義務奉獻也就成了他的家常便飯。

奉獻源於責任。多年的維修工作中,總是以高度的責任感投入工作,很少想哪些是自己的本職工作,哪些是無私奉獻的,他心想:只要羣眾對自己的工作滿意了,自己也就知足了,也就無愧於黨員的光榮稱號了。

淡泊名利,甘於奉獻。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就要無私奉獻,不能圖名圖利,只有在工作中儘自己的努力為大家乾點事,心裏才會踏實。不善言辭的樑同志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道雖通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同志,一個普普通通的維修工人,既沒有多高的文化,又沒有超人的智慧,但他以不甘平庸的鑽勁,心繫羣眾的情懷和默默奉獻的精神,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着自己的人生價值,同時,也以他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期一名普通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懷。

騰啟剛同志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5

在全國上下埋頭苦幹、萬眾一心,決戰決勝脱貧攻堅戰之際,中央宣傳部12月2日在北京向全社會宣傳發布朱有勇的先進事蹟,授予他“時代楷模”稱號。

提到朱有勇,就不得不提起他20__年兩會在人民大會堂向中外媒體推銷土豆的場景,面對媒體的人大代表朱有勇難掩臉上流露出的激動和自豪,手裏抓一顆碩大的土豆,向大家講述他在西南邊境科技扶貧的故事。普通土豆不過鴨蛋大小,而他指導村民種的土豆比鴕鳥蛋還大,重的一顆就有5斤。通過種植冬季土豆,邊陲村寨裏村民的冬閒田變成了高產田、脱貧田,靠着這顆“神奇土豆”,貧困山區的村民實現了脱貧致富奔小康。

出身農家的朱有勇在曾經下鄉插隊的勞動中,體會到了因農作物病蟲害帶給農民和農業生產的苦難,後來的他考上雲南農業大學,通過刻苦鑽研農業科技,成為了農業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靠着長達20多年紮根冷門領域的研究,他成為了國際知名的植物病理專家,為世界糧食安全生產做出了傑出貢獻。

拳拳赤子心,殷殷報國情。就在20__年,已經功成名就的朱院士在自己人生的高光時刻,做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決定:去最艱苦的地方扶貧。出身農家的他深知農村條件的艱苦,但是他毫不退縮,從昆明驅車14小時駛入西南邊境的貧困山村,撲下身來,用自己的畢生所學助力祖國的脱貧攻堅大計。

扶貧必先扶智,治貧必先治愚。在這塊素質貧困的邊境山村,朱有勇和村民們同吃同住,學習説拉祜語,帶領他的團隊一次次深入山野林間、用雙腳走遍深山密林,為村民選擇適合種植土豆的冬閒田,在冬季缺少蔬菜的季節種植出熟期早、薯形好、個大光滑、口感好的“神奇土豆”,為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讓村民種上一畝即可脱貧,種上兩畝直奔小康。至此,“神奇土豆”在朱院士的手裏發揮出了巨大的魔力。

助力貧困地區羣眾脱貧只是第一步,保證村民不再返貧才是扶貧攻堅的長久之策。為此,朱院士決定親自開辦技能培訓班,免費吃住,免費學習,他帶領着他的農民學員一起犁地、播種,享受豐收的喜悦。這個培訓班不僅教授種植土豆,還教授蔬菜種植、茶葉種植、林業、畜牧業等多種適合在林間山區開展的致富產業。在他和他的團隊的精準扶貧下,朱院士用他的實際行動將科研論文寫在了祖國的西南邊境脱貧攻堅主戰場,用科技扶貧的豐碩成果譜寫了一曲時代讚歌。

大山無言,一石一礫皆是見證。5年的時間,這位年過60、活力四射的“農民院士”,用“神奇土豆”將一片片常年閒置的農田變成了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用科技扶貧的力量幫扶了我們祖國最需要幫扶的貧困羣眾。朱院士的雙腳沾滿了山野林間的泥土,汗水揮灑在脱貧攻堅戰的戰場,書寫的脱貧傳奇在遠山之外續寫。朱有勇的事蹟啟示我們,樹立“以國家之務為己任”的志向,懷揣一顆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到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發光發熱,用自己的生動實踐書寫出無愧時代、無愧歷史的人生答卷。

騰啟剛同志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6

2月25日,正安鎮全體鎮村幹部集中學習滕啟剛同志先進事蹟。會上傳達了《關於追授滕啟剛同志“遼寧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的決定》,傳達了中共北鎮市委宣傳部關於向“遼寧省優秀共產黨員”騰啟剛同志學習的通知,介紹了滕啟剛同志的簡歷和生前事蹟。

弘揚英模精神,感受榜樣力量。與會同志都被滕啟剛同志那種一生愛黨、一心為民、一貫公正、一身正氣,在平凡崗位上創造出的不平凡事蹟所感動,並紛紛表示,一定要把學習滕啟剛同志的先進事蹟融入今後的學習和工作中,匯聚起崇尚楷模、學習楷模、爭當楷模的正能量。滕啟剛從苦難中來,解決更多百姓的苦難,愛民、親民、便民、護民,我們就要像滕啟剛一樣,始終把羣眾當親人,緊貼羣眾所想,紮紮實實為羣眾解難事、辦好事。學習他信念堅定、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踐行宗旨、一心為民的公僕情懷,敢於鬥爭、勇於拼搏的進取精神,嚴於律己、清正廉潔的高尚情操。要堅決擁護“兩個確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記初心使命,為奮力開創北鎮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為加快推進正安鎮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騰啟剛同志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7

學習張桂梅同志愛崗敬業、愛生如子的高尚師德。她為了不讓一名女孩因貧困失學,堅持家訪11年,遍訪貧困家庭1300多户,行程十餘萬公里。她長期拖着病體工作,超量的付出透支了原本羸弱的身體,換來女子高中學生學習的好成績。她不遺餘力踐行着“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台上”的諾言,用實際行動鋪就貧困學子用知識改變命運的圓夢之路。多年來她一直住在學生宿舍,和孩子們吃住在一起,陪伴學生學習生活。她在教書育人崗位上為貧困地區教育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她身上充分體現了人民教師潛心育人的敬業精神和立德樹人的使命擔當。

學習張桂梅同志執着奮鬥、無私奉獻的至誠情懷。她心懷大我,對自己近乎苛刻的節儉,卻把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款100多萬元全部投入到貧困山區教育中。長期義務兼任華坪福利院院長,多方奔走籌集善款,20年來含辛茹苦養育136名孤兒,被孩子們親切稱呼為“媽媽”。她把全部身心獻給了祖國西南貧困山區的教育和福利事業,在她身上充分體現了人民教師以德施教的仁愛之心和至善至美的師者大愛。

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永遠忠誠於黨和人民,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爭做新時代“四有”好老師,自覺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和堅定的職業信念,將立德樹人、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的神聖職責和使命,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珍視教師職業榮譽和肩負的職責使命,始終保持熱愛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將滿腔熱忱獻給黨和人民教育事業。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積極投身教育扶貧,幫助貧困家庭子女接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努力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貢獻力量。

各級教育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要精心部署、認真組織開展向張桂梅同志學習的活動,要將學習活動與決戰決勝脱貧攻堅相結合,與慶祝第36個教師節相結合,通過組織專題學習、集中研討、座談交流等方式,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及報刊、展板櫥窗等宣傳陣地,線上線下和校內校外聯動,迅速掀起學習張桂梅同志的熱潮。要把學習活動同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引導和教育師生厚植家國情懷,要深入宣傳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大力弘揚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赤誠情懷,進一步激勵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為決戰脱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鬥。

騰啟剛同志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8

面向新百年,哈工大建校100週年賀信精神為引領,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記“國之大者”,繼承和發揚以劉永坦院士為代表的老一輩哈工大人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加快推進人才培養、隊伍建設、科學研究、內部治理四項重點領域改革,堅持紮根東北、愛國奉獻、艱苦創業,不斷改革創新、奮發作為、追求卓越,為各類人才搭建幹事創業的平台,培育更多傑出人才、打造更多國之重器,不負龍江大地的養育之恩,不負龍江百姓的熱忱期待,不負黨和人民的莊嚴囑託,在新百年卓越之路上再立新功,再展擔當。

劉永坦院士是踐行科學家精神的傑出典範,是新時代共產黨員的先鋒榜樣,也是哈工大“八百壯士”精神的典型代表。中共中央宣傳部決定授予劉永坦院士“時代楷模”稱號,是對劉永坦院士的卓越貢獻和崇高品質的充分肯定,體現了我們黨始終重視培養人才、團結人才、引領人才、成就人才,團結和支持各方面人才為黨和人民事業建功立業,一校三區全體師生備受鼓舞。

騰啟剛同志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9

4月28日,“春風”吹進座無虛席的北京人民大會堂小禮堂。正在舉行的王家元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上,時代楷模王家元同志的故事一次次打動聽眾,經久不息的掌聲一次次迴盪。

上午9點30分,報告團5位成員陸續走上講台。他們中,有王家元工作的好搭檔石均,有靠“三哥”過上好日子的村民胡懷彬,有曾和王家元討價還價的業主周波,也有連續幾年採訪王家元的記者吳曉穎。一個個故事,一點點體會,都讓人深深感動。而每一次感動,都直達心底。

動情之處抹眼淚

孫建民是北京一個社區的基層幹部,他早早來到會場,選了靠前的座位。“基層工作千頭萬緒,矛盾重重,我就想聽聽,王家元是怎樣做好羣眾工作的。”

孫建民找到了他的答案。

“我發誓:不畏難、不畏險,善始善終,一定要幹出個名堂來!”當王家元激情澎湃地説出這番話,場內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

“那晚最動人的場景,是節目快結束時,上百名村民蜂擁而上,手挽手把王家元接連拋起。那一幕,讓我這個局外人,也感動得熱淚盈眶。”當聽到新華社四川分社記者吳曉穎滿懷深情地回憶,在場觀眾抹起眼淚。

會後,孫建民感慨地對記者説,“王家元為百姓服務真心實意,非常實在。”給他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王家元只要發現兩家人“不説話”了,就立刻進行調解疏通,把基層矛盾化解在最細微的階段。

來自北京電力系統的職工李楠,被王家元艱苦奮鬥的精神所鼓舞。“王家元帶領羣眾致富,是紮紮實實地實幹、巧幹、敢闖敢拼。”

報告會結束,觀眾久久不願離開,爭相和王家元合影。一名基層幹部主動向王家元要電話號碼,希望今後好好“取經”。

想説的話太多太多

每位報告團成員的發言時間,被限定在15分鐘。大家都覺得,時間太短,想説的話太多太多。

筠連縣騰達鎮黨委書記石均,第一個走上講台。和王家元十多年來並肩作戰,石均和王家元有過分歧、有過爭執。但老石説,他從心底佩服這個好兄弟。

作為鎮黨委書記,石均對王家元“帶頭人”的引領作用,有着深深的思考。“為什麼有的地方人心渙散、寸步難行,春風村卻能凝心聚力、高歌猛進?這是因為有王家元這樣的精神引領、道德引領、人文引領的好帶頭人。”“為什麼很多地方滿足於小富即安,春風村卻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這是因為有王家元這樣的居安思危、求進思變、胸懷寬廣的好帶頭人。”

即便説着一口“川普”,村民胡懷彬也迫不及待要和大家分享他與“三哥”之間的故事。從每天只能吃兩頓紅薯稀飯到自家僅賣李子就能收入10萬元,“我從心裏感謝三哥,是他領着我找到致富路。”

吳曉穎回憶第一次見到王家元時,他是個“泥人”。那時,村裏正在修建新村聚居點,滿身泥漿的王家元,正帶着村民幹得火熱。此後一次次採訪,吳曉穎每次都有新感受。“對我觸動最深的,是與許多老幼相守的‘空心’村不同,春風村充滿了活力。”變化記錄在採訪本中:村裏第一家農家樂開張了,第一屆品果節開幕了,三塊石新村聚居點建成了,家家門前多了摩托車、小轎車……

讓春風村明天更美好

來北京這幾天,王家元一直沒閒着。白天彩排佈置會場,他帶頭搬桌子擺椅子,晚上將報告稿一次次打磨。20xx年的艱辛歷程,王家元用最質樸的語言帶到報告會現場。

他帶來了自己的夢想和激情。回想村民們高票選舉自己當村主任那天,一邊是村民的期盼,一邊是家人的反對,王家元説,“我是農民的兒子,我深知農民羣眾生活的艱辛,深知他們最迫切的願望,就是要改變落後面貌、發展致富。鄉親們這麼窮,我就是再富,心裏也難受,因為,我是春風人。”

他帶來了自己的實幹和巧幹。修路的時候,他帶頭捐資,和村民一起攀峭壁、喝涼水;發展茶葉產業,他把選擇權交給老百姓,召開壩壩會,讓大家決定幹還是不幹;黨的之後,他創新思路,延伸產業鏈,帶領村子走生態觀光旅遊的路子……

報告會上,王家元將多年的經歷總結為5個字:“闖、幹、巧、實、情”。“‘闖’不是瞎闖,而是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打開思路;‘幹’不是蠻幹,而是艱苦奮鬥,苦幹實幹;‘巧’不是投機取巧,而是因地制宜,科學發展;‘實’就是講求實際,紮紮實實地為羣眾辦實事,為發展求實效;‘情’就是以真情團結羣眾,以真心對待客商,走合作共贏、共同致富的路子。”

站在人民大會堂,王家元把千言萬語凝結成決心:“我將不辜負組織的培養和羣眾的信任,一如既往、勇往直前,帶着我的鄉親們去拼、去闖,讓春風村的明天更加美好!”

騰啟剛同志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20

9月的紫荊園,陽光和煦温暖。在華南農業大學院士廣場的盧永根院士雕像前,三五成羣的學生默默獻上鮮花,紀念這位剛剛離開的老校長。

盧永根長期從事作物遺傳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保存了華南地區富有特色的野生水稻基因庫。20__年罹患癌症後,他將畢生積蓄880萬餘元無償捐獻給華農,設立了教育基金,用於獎勵貧困學生與優秀青年教師。

8月12日,盧永根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89歲。根據生前遺願,他的喪事從簡,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遺體於當天無償捐獻給醫學研究和醫學教育事業。

傳承水稻“寶庫”,動員學者歸國

“盧院士對科學實事求是,學風嚴謹,生活簡樸,淡泊名利,晚年將畢生積蓄捐贈學校,反哺社會。這種奉獻精神對我們是很大的激勵。”曾受教於盧永根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劉耀光説,當年他赴日本留學後,盧永根接二連三寫信動員他回國。最終,劉耀光回到華農潛心科研,成為學術大家。

盧永根出生於1930年的香港,在抗日戰爭時期,戰爭的殘酷讓盧永根的民族意識開始覺醒。在香港培僑中學的3年學習中,他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逐漸成長為一個堅定的革命者。

1952年,作為華南農學院的首批學生,盧永根在這裏遇到了我國著名農業科學家、教育家丁穎。

他繼承了丁穎生前收集的7000多份野生稻種,後來逐步擴充到1萬多份水稻種質資源,這成為我國水稻種質資源收集、保護、研究和利用的重要寶庫之一。

20世紀80年代初,他帶領團隊研究水稻的雜種不育性,並和助手張桂權一起提出了水稻“特異親和基因”的概念,以及應用“特異親和基因”克服秈粳亞種間不育性的設想,被業界認為是目前對栽培稻雜種不育性和親和性比較完整和系統的新認識,對水稻育種實踐具有指導意義。

作為一名老黨員、老教師,盧永根以他的一腔愛國之情教育和感染了身邊無數人。

改革開放後,盧永根到美國探望病重的母親,親人竭力説服他留下來,但被他堅定地拒絕。

“我是中國人,祖國需要我!”

從1983年開始,盧永根擔任了13年華農校長。其間,他打破學校面臨的人才斷層困局,給有能有為的年輕人拓展了廣闊天地。一大批優秀的青年科技人才在他的感召下,放棄國外的優渥生活回到祖國,成長為各自研究領域的中堅力量。

華農副校長温思美回憶,1984年偶遇盧永根後兩人多有深談,盧永根力邀其畢業後回國工作。“正是盧院士對國家民族的熱愛,以及為人為學的人格魅力吸引我來到華農。”

為教育事業捐盡有用之軀

20__年3月,盧永根及夫人徐雪賓將畢生積蓄合計8809446元全部捐贈給華農,成立“盧永根·徐雪賓教育基金”,用於扶持農業教育事業。這是華農建校108年來最大的一筆個人捐款。

在慷慨捐贈的背後,是盧永根堅守一生的節約。他家裏幾乎沒有值錢的電器,還在用老式收音機、枱燈;沒有全職保姆,過去常常在學校食堂與學生們一起排隊打飯。

對黨和國家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以及對自己近乎嚴苛的要求,在盧永根的人生中一以貫之。

他的祕書趙杏娟回憶:“盧院士發表的文章、發言稿、學術報告等都是他自己去收集材料、起草的。我根據他的要求整理後,他會認真修改文章的排版佈局,反覆推敲用詞造句,連一個標點符號都不放過。”

盧永根堅決不同意學校派專車接送他上下班,堅持走路,因私出行則會選擇坐公交車;出差搭飛機時,他都是買經濟艙;患病住院期間,他也要求祕書用公交車和地鐵出行;在辦公室自備郵票,私人信件絕不花費公家一分錢。

有人發現,他在筆記本的扉頁上題字自勉:多幹一點;少拿一點;腰板硬一點;説話響一點。

“種得桃李滿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風,是春蠶,更化作護花的春泥。熱愛祖國,你要把自己燃燒。稻穀有根,深紮在泥土。你也有根,紮根在人們心裏!”20__年3月,盧永根獲評“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

早在患病前,盧永根就辦理了遺體捐獻卡,在身後將遺體無償地捐獻給醫學科研和醫學教育事業。他説,作為共產黨員,捐獻遺體是為黨和國家最後一次做出自己的貢獻。

騰啟剛同志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21

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英雄,此時此刻戰鬥在一線救死扶傷,迎難而上的醫護工作者就是偉大的英雄。她們的臉頰被口罩勒得過敏紅腫,她們的雙手終日被消毒液、洗手液、滑石粉浸泡侵蝕着,在我們眼中卻仍是最美的白衣天使。即使感染病毒,他們也温柔地告訴世界,“我們ok,加油,一定可以的”“我們只是穿上白大褂,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一張按滿紅色手印的請戰書,一條告知朋友取消假期的朋友圈,一句“打怪獸”和孩子惜別,一年家務被丈夫許下承諾,答應他們最愛的人平安回家,背上行囊,抹着眼淚前往前線。

當他們累的時候,兩個椅子一拼,趴在桌子上,甚至地上擠着睡都可以。他們也是爸爸媽媽,也是為人子女,也想要打扮的美美的,但當他們披上白色的大褂,就會奮不顧身地奮戰在一線,與病魔作鬥爭。向白衣天使致敬!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1月31日10點53分,山東日照的一位頭戴環衞帽子的大爺,來到派出所,放下裝有1萬2千元錢紙包和一張寫着:“急轉武漢,為白衣天使加油,我的一點心意,東港環衞”的紙條就轉身離開。為前線做貢獻的不僅僅只是他,還有更多的人都在貢獻自己的力量,明星粉絲捐款,志願者奔赴前線,出租車司機送醫護人員回家,工人在晝夜建設武漢雷神山醫院,把15天的工期縮短到三天完成,各個心理專線等等,都在與病毒鬥爭。

而遠在小城的我們,也要為了我們最愛的人和我們愛的人,做好安全防護,出門戴好口罩,勤洗手,減少集會活動,在家陪自己最愛的人,安全地度過這個假期。

騰啟剛同志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22

近日,茂名石化組織幹部員工收看央視《新聞聯播》以及《時代楷模發佈廳》節目的頒獎典禮,深入學習時代楷模陳俊武院士的感人事蹟。幹部員工紛紛表示,要學習陳俊武院士活到老,工作到老,為國盡責,勇擔重任的精神,牢記“愛我中華,振興石化”初心,立足崗位奉獻企業,事事爭先、追求卓越,永不止步,在新一輪的發展浪潮中大顯身手,建功立業,為中國石化率先建成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做出我們更大的貢獻!

中國好人、集團公司勞動模範、茂名石化研究院主管師岑靜芸表示,作為石化科技工作者,我們要學習陳俊武院士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畢生精力報效國家的崇高精神,勇擔創新驅動發展的重擔;要像陳俊武院士一樣嚴謹務實,精益求精,沉下心來幹工作,心無旁騖鑽業務,全心全意想着科技工作;要像陳俊武院士一樣在石油化工的新領域不斷突破創新,努力實現科技工作新局面,為公司高質量發展添動力,為中國石化實現“兩個三年”、“兩個十年左右”戰略目標,打造更多“中國造,中國石化造”自主品牌,以技術創新為公司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作貢獻。

集團公司技術能手、茂名石化熱電分部班長葉飛表示,92歲高齡仍堅持打卡上班,研究技術的勁頭比小夥子還足。真的很佩服這位“90後”院士——陳俊武,他是我們石化人的驕傲、石化人的榜樣。他的經歷、他的成就、他的精神鼓舞着我們。作為一名班長、黨員,我必須起到模範帶頭作用,把班組隊伍帶好,把試驗工作做好。作為一名勞模、工匠,我必須把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發揚光大,把試驗技術研究透徹,把試驗人才培養好。

茂名石化化工分部乙二醇車間黨支部書記李靈敏表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陳俊武院士身上做了最鮮活的詮釋。學習他勇於超越、開拓創新的擔當精神,就是要在公司轉型發展、為生存而戰的事業中帶頭打破思想桎梏,以創新思維直面新困難新挑戰,模範完成工作,不讓領導為我分管的工作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