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關於2023傳統文化600字心得(精選22篇)

關於2023傳統文化600字心得 篇1

咱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就像一座巨大的寶,有中國書法、篆刻印章、皮影、武術……今天,我就向大家説説中國書法吧!

關於2023傳統文化600字心得(精選22篇)

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藝術,是中華文化的燦爛之花,漢字的發展經過了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這些過程。

從古至今,中國有很多偉大的書法家,有顏真卿、柳公權、蘇東坡、米芾、懷素、張旭……王羲之就是我國偉大的書法家之一,人稱“書聖”,他的行書《蘭亭序》是天下第一行書。

我練習毛筆字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了,剛開始寫時,毛筆在我手裏可“不聽話”了,手不停的抖,字也寫得歪歪扭扭的,難看極了。

爸爸媽媽説,多多練習,寫多了就不抖了。我聽了以後,認真地練習,果然,練了一段時間後,手就不抖了,字也越寫越好看。

都説“字如其人”,我一定要練好毛筆字,把祖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關於2023傳統文化600字心得 篇2

我們的祖國是一個繁榮富強的文明古國。她,有着五千多年悠久的文明歷史;她,有着96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她,有着無數光輝燦爛的成果;她,使每一個華夏兒女為自己的祖國感到自豪與驕傲。

中國有着悠久而獨特的地質歷史,在長期的地質歷史過程中形成了多種多樣的地貌類型。考古證實發現,中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農業發源地,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而且自然地理環境豐富多樣,自然景觀壯美秀麗。我國疆土遼闊廣大,自史前時代,即有許多人類部族在這片大好河山上活動生息,為締造中國古代文化作出各自的貢獻。春秋中期以後的中國,社會生產和科學技術取得顯着的進步。春秋晚期到戰國,是人們所熟知的“百家爭鳴”的偉大時代。中國古代學術思想和科學技術,伴隨着絲綢、茶葉和瓷器,沿着兩條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傳遍全世界。在明代以前,世界上重要的創造發明和重大的科學成就,中國佔57%以上,尤其是四大發明,對整個世界的歷史發展進程產生過巨大而又深遠的影響。絲綢之路不僅為世界輸送了精美華貴又實用的商品,還將整個歐亞大陸聯繫了起來,對人類文明的交流發展起到了大動脈作用,而中國就是這動脈系統中的心臟!這種狀況幾乎持續了_年之久!漢字是中華文明最豐碩的成果,是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的根本保證,也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重要貢獻。在漫長的歲月中,中華民族創造了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我國文化遺產藴含着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象力,體現着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全人類文明的瑰寶。中華文明歷來注重以民為本,尊重人的尊嚴和價值;注重自強不息,不斷革故鼎新;注重社會和諧,強調團結互助;注重親仁善鄰,講求和睦相處,歷來愛好和平。

然而,隨着經濟和社會的不斷髮展,我們的生存環境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曾經清澈的小溪變得污濁,曾經浩淼的湖泊已經消失,曾經茂密的森林被砍伐,曾經賴以為生的淡水資源枯竭或被污染,曾經美麗的海灘不再美麗,曾經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及大規模生態破壞事件層出不窮……全球變暖,霧霾籠罩,氣候反常等。這就是中國所面臨的環境問題!這類人為製造的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已經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構成了一定的威脅。也就是説當今的人與自然不和諧主要是人為因素造成的,而不是自然因素。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為了建設美麗中國,我們要主動接受環保教育,學習環保知識,從我做起,積極參與環保活動,養成良好的環境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做到終生參與環保。同時,我們應該激勵廣大羣眾關心環保,支持環保,參與環保,增強在發展中保護環境的信心,把環保意識滲透到每個人的生活和工作中。只有這樣,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天才會更藍,水才會更綠。

關於2023傳統文化600字心得 篇3

“學習爭先雖重要,文明禮貌也要好。學習規定都遵守,見到老師要禮貌。同學之間相友愛,友誼小手牽的牢。愛護公物放心上,樹立新風我做到。”禮貌和尊老愛幼就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之一。

小時候,爸爸媽媽就一直教育我要禮貌待人,尊老愛幼。現在我不僅時刻銘記父母從小教我的基本禮儀,我還會盡我所能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每一次我們坐地鐵,都會碰到老奶奶、老爺爺或者需要座位的人,我都會毫不猶豫地讓給他們坐。儘管有時候我也很累,也很需要座位休息一下,一聽到誇獎的聲音,我會不好意思地説:“沒關係,這是我應該做的。”那時候的累和困都會一掃而光了。有一件事情至今還記憶猶新。那是一個星期天的下午,我和媽媽剛上地鐵,就看見一位叔叔急急忙忙地下了車。我們在空下來的位置上坐了下去,一坐下去我就發現位子上有一個錢包。我想:一定是剛才那位叔叔遺忘的。我和媽媽急忙站起來,那時候地鐵車門已經關閉,準備啟動了。隔着玻璃,我看見那位掉錢包的叔叔焦急地在用手示意,意思是叫我們在下一站等他。我緊緊地捏着錢包等待下一站。到站一下車,我就看見掉錢包的叔叔。我們連忙把錢包還給叔叔。叔叔感激地接過錢包連聲説:“謝謝!謝謝!”還從錢包裏掏出一佰元,説要給我買好吃的以表示酬謝,被我們委婉地拒絕了,並説道:“這本來就是應該做的。”在回來的路上,我心裏別提有多高興了。

我們身邊還有很多優秀的文化傳統,像即將到來的清明節,中秋節我們吃月餅,端午節吃粽子紀念屈原,過年的時候要貼對聯、放鞭炮,到親戚家拜年、吃餃子,最重要的是不管平時離得多遠,在那時候都會不遠千里的趕回來與家人團聚。還有很多的傳統文化,都已滲入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需要我們去發揚光大,去傳承。

關於2023傳統文化600字心得 篇4

中華傳統文化豐富多彩,但我最感興趣的是剪紙。

舅媽會剪各種各樣、奇形怪狀的窗花,非常漂亮,我很羨慕,於是纏着舅媽教我剪一些簡單又漂亮的窗花。那天,舅媽拿出兩把剪刀和兩張白紙,要教我剪一個“喜”字。舅媽讓我把紙對摺,再寫上半個“喜”字,然後慢慢地剪下來。一開始,我怎麼剪都剪不好看,在舅媽的幫助下,我終於剪出了一個大的“喜”字,我喜出望外。舅媽不但會剪“喜”字,還會剪“鳳凰”、“喜雀”、“蝴蝶”、“小魚”、“小鹿”……個個栩栩如生,讓人愛不釋手。

媽媽還特意讓我上網查找了一些有關剪紙的資料。原來剪紙藝術是從唐代一直流傳到今的,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藝術。有些人,還能把一張張普普通通的紙,剪成一張張“花草樹木”、“山山水水”、“活潑的小孩”、“年邁的老人”等等,真是太神奇了。

剪紙不僅豐富了我的課餘生活,還訓練了我的動手能力,更發揮了我的想象力,設計出一張張美麗的剪紙。

關於2023傳統文化600字心得 篇5

中國,一個泱泱的文明古國,五千年的滄桑綿長的歷史淘盡了不盡的文化遺產。從流傳至今的儒家文化到雄偉壯觀的歷史遺址,無一不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民族3的優秀傳統文化是民族的靈魂,哺育着一代代華夏兒女茁壯成長。因此,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方能屹立世界民族之林。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詩愛國主義精神的表現。隨着外來文化的不斷衝擊,作為華夏兒女的份子,我們都應義不容辭地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但是,現實往往卻是相反的。正當外國開展“漢語熱”的活動如火如荼的同時,我國的國民部對國語學習不屑一顧,甚至有的年輕人還盲目地搞起“哈韓族”。“哈日族’等。這實在是令人揪心。因此,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是刻不容緩,任重道遠的。我們可以通以網絡傳播和學校教育等方式向社會宣傳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引領人麼走回正確的文明思潮,讓愛國主義精神在每一箇中華兒女心中迴盪。這樣,優秀傳統文化才得以傳承,民族才得以強盛,華夏文明才得以延續。

傳承傳統優秀文化才能更好地建設精神文明家園。從古至今,從流傳萬世的儒家思想,到風騷一時的唐詩宋詞等,無一部深深地影響着華夏兒女;還有令人驚歎的北京故宮,西安兵馬俑等“世界奇觀都不同程度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風采,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我們每一個華夏兒女去維護,傳承和發揚。以至可以更好地建設與當代發展一脈相承又與時俱有的精神文明家園。沒有了文化家園的記憶,我們將成為精神的流浪兒,難道我們還要重演“端午節被搶”的悲劇?因此,這就需要我國傳統文化不斷深入發展。是中華文明不斷擴大!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需要重視文化遺產的管理,隨着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一些文化遺產受到破壞,如“愛蓮堂”“飯冰室”等一個個文化名人故居遭到被拆遷的厄運;沉澱幾百年的“晉翼會館”等歷史建築被用來作用掙錢之具;故宮的“三重門”困擾……為何我國的文化遺產管理如此疏忽呢?放觀文明古國埃及,專門籌建國家控股公司對之進行保護等。因此,我國應建立和健全文化遺產管理機制,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才得以保障。只有政府對文化遺產進行合理地管理,使其保護制度化和規範化,我們才能更好地傳承華夏的優秀傳統文化!

在外來文化不斷衝擊的今天,我們華夏二兒女應該理性地面對世界多樣的文明,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才能讓優秀傳統文化保持旺盛持久的活力。

悠悠千載,華夏民族的傳統文化的傳承是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的神聖職責。行動起來吧,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讓華夏文明薪火相傳,延續千秋萬世。

關於2023傳統文化600字心得 篇6

隨着《中國詩詞大會》的熱播,關於古詩背誦競賽的形式是否有助於傳統文化的傳播,眾説紛紜。然而,這種只存活於娛樂秀場上的文化能夠弘揚中華民族積澱千年的傳統文化的觀點,我不敢苟同。

《中國詩詞大會》火爆的收視效應羨煞諸多媒體特別是許多電視娛樂節目製作團隊。而後,《中國成語大會》《中國好詩詞》等等披着“弘揚傳統文化”外衣的娛樂節目猶如雨後春筍般攻佔了各大衞視的黃金檔。可是這些節目的製作人是本着對傳動文化的弘揚,帶着對傳統文化的尊重而去製作這幾檔節目嗎?顯然不是,他們只不過是發現了現如今傳統文化這塊上好的熱點材料,所以抓緊時機對其肆意消費。從其單一的背誦,填空的節目內容,多人同台競爭的節目形式中就不難看出這些節目是沒有靈魂的,松竹梅傲人的風骨在這些節目中被娛樂油膩的脂粉所掩蓋。這樣隨意消費傳統文化的作秀與《我愛記歌詞》這種世俗到最終被世俗拋棄的節目又有何區別?

換個角度去思考,為什麼這樣拿傳統文化作秀的形式都能引起羣眾的一片叫好和陣陣掌聲,歸根到底是因為古詩詞這樣的傳統文化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逐漸淡去,甚至可以説是日益消亡。在中國,除了中國小的課程及專業的學術研究,古詩詞在這個大數據快節奏時代的作用越來越小;日常場合身着一襲漢服,難免也會令人側目;書信也多用打印甚至通過網絡傳輸的形式進行,文房四寶卻難覓蹤跡……當今社會,傳統文化大多數出現的時候僅是一副失去了風骨的軀殼,用於表演,甚至是用於作秀來博人眼球等刻意而為之。有多少人在觀看《中國詩詞大會》的時候僅僅是對自己學生時代的回憶,莫不因那是他們記憶力最好,學習能力最強的時候。

正因如此,讓傳統文化怎樣能在除了娛樂的秀場之外的更廣闊的方面重煥生機成了必須要攻克的難題。而現代詩人鄭愁予則給出了我們答案,他最擅長於將古詩詞的措詞和意境與現代詩自由隨意的風格融合起來,讓讀者在現代詩的形式之中亦能品味到傳統文化的韻味。他也曾説過“讓傳統文化煥發第二春就是要令她在更現實的層面產生影響,具有真正的現實意義”。但這並不意味着人人都要去做鄭愁予,而是嘗試在日常表達中試着將其融入,這樣不僅裝飾了你的言語,更雍容了你的精神。

弘揚文化必先要尊重文化,而把傳統文化作為可以任意消費從而獲得利益的搖錢樹,把傳統文化搬上娛樂的秀場作秀的行為,在我看來就是對傳統文化的極不尊重。傳統文化,更應該在書香的課堂中傳遞,在老少之談中傳承,在日常生活中弘揚。通過今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同是也是風靡全球的歌手的鮑勃?迪倫的例子更是證明了只要尊重文化,傳遞文化而非利用文化作秀,公共媒體同樣能真正的對文化起到弘揚的作用。

讓傳統文化遠離虛假的秀場,融入真正的生活,在一言一行中弘揚傳統文化,在一舉一動中弘揚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不需要作秀!

關於2023傳統文化600字心得 篇7

我的外婆家在江蘇,屬於江淮一帶,爺爺奶奶家在遼寧瀋陽,兩地的傳統習俗有些不同。

昨天週六,一大早,外公外婆就買回來大包小包許多食材,“今天什麼節日?”我有點好奇,“明天冬至,就是大冬,俗話説‘大冬大似年,北方餃子南方湯圓’”,北方過年大年三十包餃子,我們江淮是包湯圓,所以我們今晚包餃子吃,明天早上吃湯圓!”“哦,耶!”我開心地歡呼起來,“我們家真好,南方北方的習俗都有呢!外婆,我來幫忙,我們早點包餃子和湯圓啊!”“呵呵,看你這個小饞貓急的!”媽媽笑道。“餃子皮我揉,這個我拿手”,爸爸自告奮勇道,“湯圓的豆沙餡兒還是我來!”外公得意地自誇道,“這自制的豆沙餡兒,可是買不到的好吃哦!”“呵呵……”

下午,寫完作業,我突然聞到了很香甜的味道,來到廚房一看,果然是外公把豆沙熬好了,好香啊!我迫不及待地嚐了一口,一旁在和餃子餡的爸爸樂了,“餃子餡你也來一口吧!”“那是生的,我才不上當呢!我也來包!”

一切準備就緒,外公外婆包湯圓,爸爸媽媽包餃子,我兩邊忙着,“外婆,其實,這南方北方的餃子和湯圓其實根本是一樣的,你看,都是把餡兒包到皮兒裏,只是南方用米粉,北方用麪粉!”“嗯,總結的準確”,外公讚揚道,“寓意也都是希望一家人團團圓圓,把幸福和祝福隨着餡兒包進去”,外婆跟着總結道。“嗨,你怎麼把餃子餡兒包到湯圓裏去了!”媽媽驚呼道,我低頭一看,包錯了,“這樣也好,你們看電視上,菜湯圓的做法也很多,今天這是我為大家做的菜湯圓哦”,“哈哈,不錯,再包幾個菜的吧!”外公高興地笑道。一家人都哈哈大笑起來。暖暖的親情,洋溢在温暖的屋子裏,洋溢在我們每個人心中。

我覺得很幸運,我常常可以感受到南北方兩種傳統文化。雖然南北方傳統文化有些不同的地方,但是對家的愛,對家人的愛,都是一樣的。傳統文化讓我們家更加和諧歡樂!

關於2023傳統文化600字心得 篇8

中國是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更是一個具有傳統文化的國家。

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的是春節和中秋節。春節又稱“過年”“新年”。春節時傳統節日中最隆重的一個節日,也是一個可以讓遠方的親人與家人團聚的日子。

每年過年,小朋友都穿上了新衣服,房前掛着一串串紅燈籠,晚上聽着啪啦啪啦的鞭炮聲,一家人坐在電視機前看着春節聯歡晚會。12點時,一家人圍坐在桌子前吃着年夜飯,接下來就是守歲,可以讓父母健康平安,長命百歲。

據説,新年有一個傳説:古時候有一個叫做“年”的怪獸,它非常的兇猛,它有着鋒利的牙齒,還有着一對很嚇人的角,它常年居住在海底,一到過年的時候,它就會從海底爬到岸上,襲擊附近的村莊,偷食一些糧食,有時候傷害人命,所以每年過年的這一天,村裏的人們都會帶着父母和孩子們藏到深山之中。可是,到了第二年除夕的時候,村裏來了一個乞討的老婆婆,村民們給她一些食物,勸她到山上躲一躲,老婆婆卻説要在這住一夜,並且一定會把“年”這個怪獸趕跑,村民們拗不過她,也只好答應了她。到了晚上,“年”這個怪獸來到村子裏,見到這個房子燈火通明,門口貼着紅對聯,這時“年”不禁抖了一下,當它走到門口時,響起了啪啦啪啦的響聲,這時它渾身一抖,就被嚇跑了,這時老婆婆穿着一身紅色的衣服走了出來,不禁笑了一聲。原來,“年”這個怪獸怕紅色的東西,從此以後,每年過年的時候,每家每户都會貼上紅紅的對聯,也都過上了安逸的生活。

而中秋節的時候,人人都喜歡吃月餅,而我喜歡中秋節是因為有一個悽美的愛情傳説。

古時候,天上有10個太陽,使人間的莊稼枯萎,人們民不聊生。這時候有一個英雄名叫“后羿”,他因為同情老百姓來到崑崙山頂,拉下神弓,射下了9個太陽,並且命令一個太陽每天升起落下,因此後羿也受到了人們的尊敬與愛戴。不久之後,后羿取了一個美麗的妻子名叫——嫦娥。不久之後,拜師求學的人來找后羿,壞心的蓬蒙也加入了其中,一天,后羿去崑崙山求師學道,不料遇到了從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並向她求了一顆不死藥,據説,吃下這顆藥,便可得道成仙,可是,后羿不忍心撇下他的妻子,於是就把不死藥交與嫦娥保管,不料卻被蓬蒙發現,他也想吞下不死藥,得道成仙。一天,后羿外出打獵時,蓬蒙拿着劍闖入嫦娥的房間,逼嫦娥交出不死藥,但嫦娥知道自己不是他的對手,於是就自己吞下了不死藥,向天上飛去,成了仙。后羿回到家後,得知嫦娥已經成了仙,當他看見月亮的時候,才發現月亮非常圓,於是在月亮下襬設畫案,以紀念嫦娥,從此,拜月的風俗就傳開了。

中國有5000多年的悠久歷史,並不是寥寥幾筆就能描述的,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還有很多很多,最後,願我們的國家更加繁榮昌。

關於2023傳統文化600字心得 篇9

我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國,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唐詩、宋詞、文房四寶、瓷器,還有很多像春節、端午、中秋等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節日,這些都是中國文化的向徵和代表。書法是也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一,我身邊有很多同學和好朋友都在學習書法,看着他們一個個字寫都得很漂亮,心裏非常羨慕,也暗下決心要練得一手好字。

暑假媽媽給我報了個書法班,走進教室,牆上到處掛滿了一幅幅書法,有的字蒼勁有力,有的字行雲流水,有的字端莊秀麗,滿屋子的墨香,彷彿置身於一個書法的世界。歐陽老師是我的書法老師,開始上課了,歐陽老師找來了毛筆和宣紙,讓我在紙上畫圈圈,我很好奇,畫圈和書法有什麼關係呢?一個上午過去了,我一個字也沒學會,這就是我的第一堂書法課。第二天,歐陽老師開始讓我畫豎線和橫線,半個小時過去了,我實在憋不住了,對歐陽老師説:“老師,我是來學書法的,為什麼一直讓我畫這些呢?”歐陽老師微笑着説:“你之前沒有接觸過書法,讓你畫圈,畫直線,是讓你學會運筆,把毛筆控制好。”哦,原來是這樣,我明白了。

第三天,歐陽老師終於開始教我學寫字了,第一個字是寫漢字“一”,剛開始寫的時候我非常緊張,手還不停得抖,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按照老師教我的要領,落筆時稍重再寫橫最後收筆,“一”字就出來,可仔細一看怎麼寫得不直呢,像一條毛毛蟲,老師説:“沒關係,慢慢練習”,於是我就繼續練,一張紙、兩張紙、三張紙……,直到第五張紙,我終於把“一”字練好了,真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雖然書法很難寫,可只要你專心、刻苦,就沒有練不好的。經過一個暑假的學習,我的書法大有進步,字比以前好看多了。

“一手好字,受益一生”,學習書法既是弘揚我們的傳統文化,也可以把字練好,還可以修身養性,陶冶情操。最重要的是,我覺得它可以磨練人的意志,通過學習書法,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要有恆心、有毅力,學習書法雖然很苦但也樂趣無窮啊!

關於2023傳統文化600字心得 篇10

説起中國傳統文化那可是數不勝數,而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這春節了。

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是象徵團結、興旺,對未來寄託新的希望的佳節,如何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其中有一個風俗習慣就是吃餃子。吃餃子之前當然要包餃子啊。我為了能吃上美味的餃子,便自己動上手。

想吃餃子就要包餃子,這餃子可不是很容易做的。包餃子之前首先要和麪。我倒了一些面放在盆裏,又拿碗倒了一些水放了進去。剛開始水倒少了,揉出來的面拿起來向下掉面渣。又加了點水之後,面又都粘在我手上。哎,水總是加的不合適,光和麪就這麼難,等到吃上餃子要等到什麼時候啊!又加了一點乾的麪粉,面總算弄好了。可是一聽媽媽説面還要放半個小時,真等的我不耐煩了。

面好了我等不及的衝到面旁邊,拿出一小塊面學着媽媽以前包餃子的動作把面揉成一個細長條。結果揉的一節粗一節細的還好揉了好長時間終於揉好了。我突然想:既然餃子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流傳了下來,餃子就一定很美味,但是肯定有一定的製作難度。為了吃上美味的餃子努力!

接下來開始把面切成小塊,再繼續擀皮。擀皮是最難的事了,也是重中之重。如果皮薄了餃子容易破,如果皮厚了餃子餡熟了皮沒熟。我把一小塊一小塊的面按成了可愛的小柿餅大小,便準備擀皮了。我一手拿着小餅,一手拿着擀麪杖擀餃子皮。哎,像媽媽那樣擀皮好難啊,我實在學不會最後我就像擀大餅一樣擀了餃子皮。雖然方法笨拙但是效果還是不錯。

該包餃子了,媽媽給我做了我最愛吃的豬肉大葱餡。我拿起擀好的皮在媽媽的旁邊學着包餃子。包出一個餃子之後突然覺得包餃子不是那麼困難。

終於包好了開始煮了,我在鍋的旁邊盼着餃子煮熟。看着餃子在鍋裏的翻騰如同一條條白色的魚在歡樂的遊戲。餃子煮熟了!嘴裏吃着餃子心裏説不出的開心。霎時,我覺得我離中國的傳統文化也近了一步。

我愛中國傳統文化!

關於2023傳統文化600字心得 篇11

我喜歡刺繡,你沒聽錯,就是中國傳統文化——刺繡。無聊的時候我總是用刺繡來打發時間,但是我想並不是所有人都跟我一樣喜歡刺繡的。

説到刺繡,你又瞭解多少關於刺的事情呢?還是讓我來告訴你吧——刺繡是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之一,刺繡與養蠶,剿絲是分不開的,所以刺繡又叫做絲繡。

你知道上海的什麼刺繡最有名嗎?那當然是“露香園顧繡”了。顧氏家族世襲相傳,善於刺繡的聲譽名揚大江南北。

現在,中國的刺繡工藝幾乎遍佈全國——蘇州的蘇繡,湖南的湘繡,四川的鐲繡,廣東的粵繡。各具特色,被譽為中國的四大名繡。

發展到今天的刺繡藝術品,工藝精細複雜。例如:雙面繡(貓),是蘇繡的代表作品之一。藝人們把一根頭髮粗細的繡發線分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以至十二分之一,四十八分之一的細線繡,並將十萬多個線頭藏的無影無蹤。無論是從正面還是反面都可以看倒小貓調皮活潑的神態。繡貓最難的是一對貓眼睛,藝人們要用二十多種絲線才能把貓眼睛繡的炯炯有神,栩栩如生。

你知道現在拍賣會上的刺繡能佔怎樣的地位嗎?你一定不會想到。在中國古代的刺繡價格平平,直到1993年在香港,新加坡等地才開始有人專門收集。據市場分析家推論:要使刺繡成為市場上的“新寵兒”還需要收藏家十年的努力。可是在近兩年的拍賣會上刺繡拍品價格卻非常高。

通過我的介紹,你是不是也喜歡上刺繡了呢?跟我一起拿起針繡看看吧,一起體驗一下中國的傳統文化究竟技藝如何高超。

關於2023傳統文化600字心得 篇12

中國傳統文化有很多,比如剪紙、過春節、放風箏等等。

今天,我就講講春節吧。

春節是小朋友們最喜愛的節日,也是最吉祥的日子,到了那時,廣場上就會熱鬧非凡,我想知道為什麼會這麼熱鬧,於是就查了資料,我終於明白了:春節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古老的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我還找到了關於春節的小故事:古時候,有一種怪獸叫“年”,它頭上長觸角,兇猛異常,每次到春節的時候,就要到村裏吃人,但是有一次來了一位老人,他説有辦法趕走“年”,然後,他利用火、響聲和紅色趕走了“年”,從那以後,每到春節,人們就會放鞭炮,家家户户的門上都貼上對聯,“年”再也不敢來了。

春節也有很多的風俗習慣,比如:臘月二十三:祭灶,差不多家家的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的神位;臘月二十四:掃塵,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都統統掃出門;臘月二十五: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的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幅來年;臘月二十七,二十八:洗浴——洗掉不好的運氣;臘月三十:除夕,貼門神、貼春聯、守歲、放爆竹、吃年夜飯、給壓歲錢、祭祖。

我的老家一到春節就會有各種各樣的活動,比如有人在舞台上表演,也有人舞龍舞獅子等很多節目。

貼對聯是一個重要的活動,先把對聯塗上膠水,再貼在門上,左邊一個,右邊一個,上面還有一個橫批,不管是被丟棄的房子正在住着的房子都要貼上對聯,我老家的對聯幾乎都是我和爸爸貼的。

經過對春節的瞭解,我還知道好多的事情,以後我會帶來更豐富、更好玩的事情與大家分享。

關於2023傳統文化600字心得 篇13

剪紙是我國民間的一種傳統藝術,是智慧的結晶。

剪紙,剪刀和紙是離不開手的。剪刀要選擇輕巧、靈活、鋒利的,這樣,剪出的作品才不顯粗糙;紙張以紅紙或其它光澤為好,質地薄的紙為宜。如果要剪出好的作品,則要根據造型,先決定紙張的摺疊,一定要折得整齊、嚴實,並要壓平。初學剪紙者可先將花紋畫上,然後根據畫上的筆印剪。以後有經驗了,便可隨折隨剪。花樣可不拘一格,但是不宜總使用直線型的,應多采用些曲條紋,因為曲條紋往往耐看,富有流動感。在剪的過程中,手對紙的轉動和剪的方向要配合好,這樣,剪出的紋路才清晰連貫。

最後,去除多餘的部分,再剪出一個外框,這時,一件小小的作品即告完成。 有了上述的一般剪法後,你還可以豐富一下想象力,剪條龍,剪個網袋……總之,當你運用自如時,你會發現,你是那樣富有耐心。

關於2023傳統文化600字心得 篇14

一條大河奔騰於華夏版圖紙上,時而遇到峽灣,飛沫四濺,趣意橫生;時而流經平地,流觴曲水,沙白水清;時而跨過高山,事宜奔騰,萬馬齊喑,不捨晝夜如它。

古往今來,歷史的浪潮哺育了多少文人名家,從先秦諸子,到秦漢散文,再到唐宋八大家,再到晚明小品,文學芬香一直傳於今朝,即使穿越百年仍帶着民族獨特的氣息。

李白之詩仙最豪情,劍光月色躍然於字裏行間;王羲之之《蘭亭集序》龍鳳舞動,堪稱天下第一;王昭君之冰清玉潔,繽紛着唐詩宋賦的音韻。

王國維去了,去了他嚮往“國學”天堂,他很是平靜。尚在人間時,他很是激憤,國學的腳步越走越遠,在那個趨於猛獸般的時代裏,他的聲音太小,罷了,既然不能挽救這個時刻,那就去博取精神的自由吧!他捨棄了世俗,去追隨那內心的獨標孤高,他對國學的堅守,讓人仰視。

而今,人們對傳統文化議論紛紛,隨着英文縮寫字母編入新華字典的浪潮,有的人漠不關心,有的人嗤之以鼻,諷刺中國人的無能,還有的'人似乎緊跟時尚的步伐。不要説這個小事了。甚至日常交流中也混雜這半不拉幾的英文。我們太過自以為是,傳統文化殿堂仍熠熠生輝,我們卻視之鐵鏽,這樣的民族,這樣的子孫,它又能存活多久呢?

曾經,魯迅棄醫從文,以筆代刀,挑開黑暗的帷幕,刺痛那一雙雙黑暗的眼睛,挽救邊緣的國人,他聲聲吶喊,聲聲祝福,讓中國文明重新在大地上開出血紅的花,讓中國脊樑在此鏗鏘有力。如今,我們也需要這樣一些人,為華夏,為文明,為傳統而奔走呼號。我們需要用血淚灌溉,讓中華傳統文化之林屹然挺立於世界東方,我們需要取飲華夏大河之水,讓祖國的未來,祖國的花朵綻放最美姿態。

我的華夏文明啊!我願跟隨你的腳步,去跋山涉水,領略四季變化!

關於2023傳統文化600字心得 篇15

中華美德,人人皆知,“孔融讓梨”等典故無不體現了中華民族五千年以來至高無上的美德,更説明了中華民族是一個文化之都。但是中華美德在今天,彷彿早已被人們忘卻,人們對它不管不問,正所謂:此道今人棄如土。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傳統文化,我們國家也不例外。而中華美德正是所有文化中獨一無二的瑰寶,我們都是中國人,自然要理所當然地繼承我們祖先給予我們的一筆豐厚的禮物,就像我們是中國人,就要説中國話一樣,和諧的社會需要中華美德來構建,來填充這個空虛的世界,否則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枯燥無味,這正是中華美德給予我們的,一顆中國心。

想想這句名言吧:忘記過去就等於背叛。如果你真的對中華美德棄而不管,你就等於背叛了中華民族的祖先,雖然這是一個愈發進步的社會,但是不是因為進步了,就可以把中華美德像扔垃圾一樣遺棄呢?然後再去盲目地追求外國文化,而自己家鄉的文化卻遭到冷漠呢?那麼,你到底還是不是龍的傳人,還是不是一條地地道道的中國龍?如果是的話,你又怎能甘心,做一隻外國驢呢?

啊!讓我們保持一顆純正的中國心吧,並且是一顆有着中華美德的中國心!要永遠記住,你是個中國人,要學習中國文化,中國美德!

雷鋒叔叔永遠值得我們崇敬,因為他身上有許多我們所沒有的中華美德。中華美德人人都可以擁有,關鍵是看你想不想擁有,團結同學你就擁有了中華美德;謙虛好學你就擁有了中華美德;為爸爸媽媽洗一次腳你也擁有了中華美德……中華美德就在細微之處,只有你用心去做了才能發現它。

“弘揚中華美德,構建和諧社會”,勢在必行。這是保護中國文化的一次行動,讓我們保護好那一顆中國心,不要讓它日積月累沒有了往日的風采!請不要只展望未來而忘記過去,過去也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回味的地方!

關於2023傳統文化600字心得 篇16

在眾多傳統文化中,我最喜歡景泰藍。因為它很高貴,是從宮裏傳來的。最好的景泰藍是明代景泰藍,因為那時的景泰藍雖不如清代的精細,花紋樣式多,但釉底較厚,鍍金線條飽滿,更加生動。所以明代的景泰藍最好。

景泰藍,又名“銅胎掐絲琺琅”,景泰藍是一種瓷銅結合的獨特工藝品。製作景泰藍先要用紫銅製胎,接着,工藝師在上面作畫,再用銅絲在銅胎上根據所畫圖案粘出相應的花紋,然後用不同色彩的琺琅釉料鑲嵌在圖案中,最後再經反覆燒結磨光鍍金而成。景泰藍的製作既運用了青銅和瓷器工藝,堪稱中國傳統工藝的大集成者,這種銅的琺琅器創始於明代景泰年間,因初創時只有藍色,故名景泰藍。

有一次,我在中央二套的《鑑寶》欄目中,看見了一個深藍色的明代景泰藍,上面花紋不多,但畫的栩栩如生,像真的有花和樹長在上面似的。鍍金線條都鼓了出來,非常漂亮。我便喜歡上了景泰藍。

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真聰明,造出了景泰藍這種既漂亮又不失高貴的工藝品。

關於2023傳統文化600字心得 篇17

我國有着豐富的傳統文化,其中,書法藝術是我最感興趣的傳統文化。

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藝術,歷史悠久,也是中國最引以為自豪的文化瑰寶之一。書法大體可分為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五種,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我從小就認識了幾位藝術家,比如,書法家潘傑和畫家蔣耀輝。我很崇拜他們,他們還送我一些毛筆、宣紙,蔣耀輝伯伯還精心給我刻了一枚篆章。

我的爸爸媽媽都喜歡書法。我家的書房裏擺放着一個硯台和許多毛筆,只要有空,爸爸媽媽都會練習一會兒。爸爸最喜歡臨寫“柳體”。媽媽最喜歡臨寫古代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媽媽告訴我這是天下第一行書,與我們語文課本中學過的《清明上河圖》一起被稱為“書畫雙絕”。著名書法家丁夢周爺爺還專門為我爸爸媽媽題寫了一首《白梅》。有時爸爸媽媽還教我寫,要我從楷書寫起。一開始,毛筆在我手中一點也“不聽話”,寫出來的字也東倒西歪,難看極了,爸爸媽媽就鼓勵我堅持下去。當我寫得好的時候,他們就為我鼓掌加油。漸漸地,我寫的字也有了進步!

今後,我要好好學習,努力學好祖國的語言文字。

關於2023傳統文化600字心得 篇18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這樣的一個文明古國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藴。

中國的文字也歷時久遠。從最初的倉頡造字,後來有了孔子的“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又經過李白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經過多年的流傳,有了如今的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淵源流長,自然是學養深厚。

相傳,伯牙善彈琴,鍾子期善聽琴。伯牙彈到志在高山的曲調時,鍾子期就説“峨峨兮若泰山”;彈到志在流水的曲調時,鍾子期又説“洋洋兮若江河”。鍾子期死後,伯牙不再彈琴,因為沒有人能像鍾子期那樣懂得自己的音志。後遂以“知音”比喻對自己非常瞭解的人。一個“知音”裏,就有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可以想象,成千上萬的詞語中,包含了多少中國的歷史文化。

“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希望能有一個一心一意的人,就這樣,和他一起走到白頭也不分離。這樣一句家喻户曉的詩句,沒有堆砌的華麗辭藻,卻扣人心絃,因為它飽含着真情實感。

古語云“百善孝為先。”那麼説起美德,孝順就是中華民族薪火相繼的傳統美德。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教育我們長大,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我們應當感謝,應當報答。一篇廣告,至今讓我記憶猶新“一個小男孩吃力地端着一大盆水,笑着對媽媽説説‘媽媽,洗腳!’”讓我記憶猶新的,不僅僅是那個小男孩的乖巧,還有他那份發自內心的感謝和至深的愛。他給了我們一個典範,一個讓年幼的孩子尚有這樣的感恩之心,我們又該怎樣做呢?

大家應該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大學畢業,到一個公司應聘。他走進大廳,看見地上有一張紙屑,來應聘的人很多,卻都只顧着自己的事,沒有一個人撿起那張紙屑。於是,他走過去撿起紙屑,扔進垃圾桶裏。就是這樣一個舉動,改變了他的命運。他並沒有很高的學歷,卻在這次應聘中脱穎而出,正是因為那一個小小的舉動。”這樣微不足道的事,但它足已顯示出一個人的品行。這也是中華民族的美德。

身為中華民族的一員,讓我們肩負起這個責任“傳承文明,弘揚文化。”

關於2023傳統文化600字心得 篇19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臨江仙》或許讓那古老的“鐵血丹心”的生活隨着歷史的車輪滾滾而去,但負載着中華民族燦爛的傳統文化是否意味着隨着歷史的車輪滾滾而去呢?

“萬里長城永不倒,千里黃河水滔滔”,萬里長城迄今為止已有千年的歷史,經歷千年的風風雨雨,它仍挺直的矗立在中華大地上,它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孕育着無數中華兒女;它是民族危難時的保護傘,以堅固的身軀抵禦外敵;它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明珠,不愧讓毛澤東發出“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感歎!何為中華文化之根?凝聚着不屈、頑強、百折不撓的長城,無不體現着中華文化,何不展現中華文化之根?

“莫道筷箸小,日日伴君餐。千年生苦史,盡在雙筷間”上圓下方即為筷,作為中國人飯桌上必不可少的餐具,它普通而又常見,滲透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承載美味,與人人共享生活的美妙,它藴含中華文化、藴含“精”“美”“情”“禮”“天圓地方”,何不展現中華文化之根?

“蜀人貴芹芽膾,雜鳩肉為之”美食一向是中國人所喜愛的,各色菜餚,展現博大而又精深的中華美食文化。於古,有着東城肉名揚四方;至今,有着《舌源碼》系列的美食席捲潮流,也亦有着家常小菜展中華文化;中國人一向對美食有所考究,在中國不同地方菜餚也展現着不同的地域文化。淮揚菜作為國宴上的主菜,在G20峯會上,向世界展現中華美食的魅力。無論古今,中華美食都包含着人民對生活的希希望,對中華文化的展現,將中華美食深植於中華文化的根中。

無論古今,都有不同的人事物展現中華文化,都深深地根植於中華文化這棵參天大樹的根上。在沙漠中有一種植物叫“沙漠玫瑰”,它沒有根,卻能在乾枯後吸水而保持原有的模樣,為什麼?因為他有“根”,堅強的信念、永恆的追求,沉穩的意志便是他的根。落葉歸根,心力交瘁的它們仍然回到他所熱愛的那片土地。而我們亦是如此,無論走多遠,飛多高,根植在我們血液中,中華文化亦不會變。無論身處何方,我們始終記住“根”是什麼,因為我們同是華夏子孫。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華優秀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根;沒有根就不會長出參天大樹,沒有文化的根,就不會有社會的文明,中華文化的輝煌。

中華文化重在弘揚,重在培養,繼承傳統文化是弘揚和培育民族文化的永恆動力,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中華文化立場,堅定不移的守好偉大而又精深的中華文化,守住孕育我們的中華文化之根。

泱泱華夏,赫赫文明,仁風遠播,大化固行。中華文化走過千年,經久不衰,熠熠生輝。

關於2023傳統文化600字心得 篇20

隨着西方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不斷湧入,“愚人節”等西方的民間傳統節日在我國也隨之流行起來,體現的是文化的包容並蓄,互融互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指出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汲取中國智慧、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作為黨員幹部來説,更應該在傳統文化中去找到參“愚”感。

以“愚公”的身影,踐行不懈的奮鬥。“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愚公移山的故事講述的是愚公不畏艱難、子孫相繼、挖山不止的故事,體現了中華民族知難而進、艱苦奮鬥的偉大精神。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領導人多次強調要弘揚愚公精神,並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被稱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的李保國同志、被讚譽為“當代愚公”的黃大發同志都是實現深刻踐行愚公精神的先進代表,廣大黨員幹部要學習他們身上紮實苦幹、奮發作為、無私奉獻的精神,面臨艱難困苦時,始終保有樂觀向上的態度,敢於逢山開道、遇水架橋、啃硬骨頭,努力做出無愧於時代的業績。

用“愚誠”的舉動,彰顯無悔的擔當。“半生蹤跡浮滄海,一片愚誠唱赤旗。縱有繁霜摧兩鬢,更磨利劍擊蒼鷹。”是著名劇作家、詩人杜宣同志跌宕起伏、絢麗多姿傳奇人生的真實寫照。當民族危難、家園破碎之時,他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回國抗戰,成為了隱蔽戰線上的文人,85歲之後,他還堅持創作,用文字書寫他那激情噴湧的赤子情懷。黨員幹部要秉持這種“愚誠”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切實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職責,把羣眾的冷暖時刻放在心上,增強服務羣眾的本領,創新羣眾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斷打開新局面、開闢新境界,讓敢於擔當在新時代蔚然成風。

表“愚見”的實言,打撈真誠的民意。《晉書·王渾傳》“私慕魯女存國之志,敢陳愚見,觸犯天威”講的是為了國家安危,不惜代價而敢於發表意見。現實生活中,一些黨員幹部在公共場合説官話、講套話的“羣體失語”現象時有發生,把真話藏在肚子裏,卻讓假大澀言語成了場面上的“硬通貨”,這種語言上的形式主義勢必會影響民情民意的表達,導致黨和政府政策決定失去依據。在工作中,黨員幹部既要在講真話、講實話上樹立榜樣,又要有“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的胸襟氣度,在服務羣眾中營造寬鬆、愉悦的談話氛圍,主動打撈來自基層的真實聲音,讓黨的幹部真正成為人民的貼心人。

關於2023傳統文化600字心得 篇21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這是中華傳統文化所具有的特質。但是,在當今各種“變異”文化的衝擊之下,人們開始褻瀆傳統文化,把文明積澱看作炒作的工具。這怎能不令人擔憂?堅守傳統文化的本真,守護心中那泓清泉迫在眉睫。

曾幾何時,我們悄悄地淡忘了李白、杜甫,淡忘了那清新自然、沉鬱頓挫的氣質和風格。微博時代的我們,早已習慣了“藍精靈體”,習慣了那句例行公事的套話:“元芳,你怎麼看?”殊不知,在我們戲謔調侃之時,傳統文化在離我們漸行漸遠。半文半白的“甄嬛體”在社會上風靡一時,不痛不癢、無病呻吟的“瓊瑤體”居然號稱能“醫治心靈創傷”。這時的我們,情何以堪!

當“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被修飾、被改造得面目全非,我們該作何感想?一片真切的思鄉之情被無聊地調侃,這是一種怎樣的悲哀!對於中國沉澱已久的文化,我們雖然沒有能力去完全深諳,但也沒有理由不保持它自然之美的本性,更沒有資格去胡編亂造,去挑戰先人們高超的文學功底。因為我們生在一個有着古老文明的國度,所以我們要堅守本真,不要丟失了對傳統文化應有的崇敬和敬畏之心,在傳統文化調侃中迷失前進的方向。

在網絡高度發達的信息時代,人們追求適宜的精神愉悦本無可非議。但各種不倫不類的體例的出現卻是一個不好的徵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連自己的文化都保護不了,那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呢?當我們對“TVB體”、“流氓體”朗朗上口津津樂道的時候,我們是否能夠聽見那一聲聲來自於幾千年前的天空的無助哀號?

堅守傳統文化的本真,並不是要我們一成不變地照搬先哲的思想,創新和突破是必要的,畢竟,那是人們前進的動力源泉。堅守本真,意味着天空的圓月依然是圓月,它是一輪思鄉的月,而非被人們俗化了的月亮;堅守傳統文化的本真,意味着那融在酒中的是一片真情,而不是被整飾得面目全非的一潭污水。堅守傳統文化的本真,給先哲們一份尊重和敬畏,不要矯揉造作,不要畫蛇添足,更不要將經典俗化。

保持一顆敬畏之心,堅守傳統文化的本真,讓自然和諧的春風吹向每一個角落,讓傳統文化之樹綻放鮮花朵朵,滋潤萬物。

關於2023傳統文化600字心得 篇22

每個國家都有着自己的傳統文化,中國也不例外。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它其實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沒有發現罷了。

中國有着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等。今天我就給大家講一講端午節的故事。

在戰國時期,楚國有一個士大夫,名叫屈原。他被楚王流放了。當楚國滅亡時,他心情十分悲痛,於是抱着一塊大石頭跳入了江水之中。

當附近的人聽説了這件事後,一些漁民划着小船去打撈屈原大夫的屍體。一位老中醫將一罐雄黃酒倒入江水之中,説蛟龍怕雄黃酒,倒入雄黃酒,蛟龍就不會傷害屈原大夫了。還有一些居民將米飯用稻葉和五彩絲線包起來,扔進湖裏,這樣,魚蝦們吃飽了,就不會去噬咬屈原大夫的屍體了。就是這些行動,漸漸地演變成後來的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的習俗。

所以有些人也説端午節是紀念屈原大詩人的節日。

其實我們的一舉一動中就包含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吃飯時握的筷子,就説明了中華民族是用筷子吃飯的。還有我們日常交談中使用的'漢語,也説明了我們中國人是用漢語交談的。

這不,轉眼間又到了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了。家家户户都貼上了春聯和“福”字。我們中華民族貼“福”字時,喜歡把“福”字倒着貼。這是因為:“福到了”與“福倒了”諧音,給人一種喜氣洋洋的感覺。

到了大年三十這一天,人們都聚在一起吃年夜飯、看春晚。

接着,在大年七年級,人們都會互相走訪、問候,這就是所謂的“拜年。”

其實,傳統文化就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沒有發現罷了。

標籤: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