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從嚴治黨的心得體會

如果説在革命年代,血與火的鬥爭是從嚴治黨的主要動力;那麼矢志於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今天,制度建設則是從嚴治黨的根本載體

從嚴治黨的心得體會

最近,聽到不少領導幹部説,自己在搖號買車。細問之下,原來隨着公車改革持續發力,公車私用受到嚴格禁止,買車既是現實需求,也是價值迴歸。社會風尚往往是政治生態的表情,領導幹部搖號買車這一細微變化,照見的正是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之後,制度對幹部行止的規範、思想的觸動。

制度籠子越扎越緊,又何止於公車改革這一個領域?從中央層面不斷出台各類規章制度,到細大不捐先後制定19項禁令,可以説,反對“四風”的過程,也是構建制度體系的過程;作風好轉的過程,也是制度不斷完善的過程。隨着“後活動時期”的到來,沒有什麼比制度的力量,更能維持改作風的成效,更能提振人們對改作風的信心。

曾有這樣一個故事,18世紀晚期英國政府移民澳洲,由於船上擁擠不堪、條件極差,移民死亡率居高不下。對此,英國政府改變了支付制度:政府不按上船時的人數付費,而按下船時的人數付費。制度導向的轉變,使船主自覺關心移民生存,平均死亡率直線下降。這個故事啟示我們,制度是禁止更是引導,是約束更是激勵。制度文明絕不僅僅是“禁令”的文明,而是改變行為方式、形塑社會風氣的文明,正如教育實踐活動所形成的一系列制度激發出的社會新風。

剛性的制度約束所到之處,既是對作風的激濁揚清,更是價值觀的重塑再造。公車私用被明令禁止,何嘗不是在提倡清簡的社會化出行?月餅腐敗被精準打擊,何嘗不是在迴歸傳統節日本義?公款吃喝被捆住手腳,何嘗不是在塑造浪費可恥、節約光榮的價值理念?很多時候,制度的生效過程,是從禁止開始、因習慣定型,最終變成自覺選擇、價值規範。從被動遵守轉變為主動接受,從行有所止內化為心有所畏,從“不敢腐”昇華為“不願腐”,是對作風的改進、對價值的張揚、對自我的保護,更是“制度治黨”最堅固的基石。

對領導幹部而言,對待制度約束不能停留於被動遵守,更應從價值上樹立制度認同。現實中,一些地方規章制度數量不可謂不多、邏輯不可謂不嚴,但卻成為不能落實的“制度裝潢”。究其原因,問題還是出在黨員幹部的“心”上。或是認為制度是“管理工具”,自己可以凌駕於制度之上;或是認為制度是“紙面文章”,熱衷於鑽制度空子打擦邊球。可以説,紮好外在的籠子只是走完了第一步,關鍵還需要勒緊內心的“緊箍咒”,如果缺少價值認同,制度約束再嚴也會“法令滋彰,盜賊多有”。

有人説,改革開放的30多年,中國人精神世界的改變,從根本上源於各項具體制度的改變。比如,市場經濟各項制度的確立,讓創新的熱潮湧動;政務公開種種規定的形成,讓參與的熱情高漲。從這個角度看,制度建設的過程,也是價值觀、權力觀、是非觀正本清源的過程;制度治黨的過程,也是黨員幹部形成行為習慣、重塑價值觀念的過程。我們黨要獲得強大的戰鬥力、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須把思想的柔性和制度的剛性結合起來,同向發力、同時發力。正如xx在總結大會上所言,“要使加強制度治黨的過程成為加強思想建黨的過程,也要使加強思想建黨的過程成為加強制度治黨的過程”。

回顧90多年風雲激盪,如果説在革命年代,血與火的鬥爭是從嚴治黨的主要動力;那麼矢志於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今天,制度建設則是從嚴治黨的根本載體。一個政黨的成熟,不僅體現在思想理論上,也體現在制度建設上。而一個現代化的執政黨,才能締造出一個現代化的中國,才能打拼出民族復興的美好未來。

猛擊一掌,打掉心裏“小九九”——從嚴治黨再出發之一

掃除“四風”,治好身體亞健康——從嚴治黨再出發之二

戳到麻骨,補好黨內生活課——從嚴治黨再出發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