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學習歷史的心得體會(通用4篇)

學習歷史的心得體會 篇1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慘痛、恥辱的歷史,是一部悲壯的歷史,更是一部徹底改變了中國幾千年來封建社會的歷史。學習中國近代史,作為中華民族的任何子孫都是義不容辭的,特別是當代大學生,越是生活在和平穩定、物資充足、無憂無慮的環境下越要了解一百多年前那改變我中國的歷史。唐太宗説過: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替。毛澤東也講過:歷史是值得注意的。只有認真學習近代史、瞭解中國的榮辱史,我們才能做到以古為鏡、知古監今,建設美好的社會主義色會。而作為理工科我,本身人文知識比較薄弱,於此我有什麼理由不去認真學習《中國近代史綱要》這門課程呢?

學習歷史的心得體會(通用4篇)

中國近代史從鴉片戰爭開始。1840年,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使得中國由獨立逐漸變成半殖民地、有封建逐步成為半封建的國家。清朝以前,中國地大物博、人傑地靈,處於封建社會的中國在小農經濟、男耕女織、以家庭手工業為主的狀態下,無論在經濟上還是政治上都處於世界的巔峯。因此,到了清朝,當朝統治者以此為傲,自恃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可以自給自足,無需與外國進行經濟貿易、藐視世界抵制,抵制西方工業和科學,並將中國對外貿易的大門緊緊關閉。到了嘉慶、道光年間清王朝盡顯衰相,閉關自守、固步自封帶來的危機逐一爆發。毛澤東曾説過,落後就要捱打!由於中國的糜爛、腐敗,西方資本主義的殖民狂潮席捲中國,使得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格局。當時中國在外國人看來是一個富饒的古老神國,遍地是寶卻不能收藏、沒能力保護的國家,西方力強對中國虎視眈眈,為打開中國對海外市場,1840年鴉片戰爭終於爆發。鴉片戰爭爆發後,西方列強猶如才狼虎豹一般入侵我中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為首的資本主義強國——英國強迫清朝政府簽下了中國近代史的首項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在中國近代史上,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一味賠款求和,西方大大小小的國家爭先入侵中國,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清政府被迫簽下了大批的不平等條約。其中,1894年到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簽訂了《馬關條約》,標誌着中國正式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國家。反外侵鬥爭的幾十年裏,中國政權和經濟都遭到嚴重衝擊,中國人民在深受封建統治者的壓迫同時,經濟負擔更加重、政治壓迫更加深。

從另一個角度看待鴉片戰爭和西方列強侵略,其也有相當的積極影響。從政治上看,中國的社會矛盾由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之間的矛盾轉向封建社會跟中國人民間的矛盾。由此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社會受到嚴重的衝擊,鴉片戰爭讓國人看出時勢格局,激發了中國人民的反封建鬥爭。從經濟上看,中國以家庭手工業為主的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封建自然經濟開始瓦解,為中國資本主義的殘生和發展創造了條件,儘管中國資本主義在萌芽中凋零。從外交上看,自戰爭以後,中國人民認識了科學知識強大、西方工業發達帶來的好處,統治者不再固步自封,開始學習西方知識,“師夷長技以制夷”。

中國近代歷史是一部恥辱的歷史、也是悲壯的抗爭史。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必須客觀面對歷史,不忘國恥、奮發圖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科學是發達的、社會是進步的、人是要自強的,我們要認識這一點,“落後就要捱打”,我們必須要自強!自強不息,在中華民族中從來都不是空談的,而是從實踐結晶的偉大的民族精神。在認識到清政府的腐敗、封建社會的危害、閉關鎖國的消極性後,國人紛漸漸反省,不斷嘗試各種方法使沉淪絕境、內憂外患的中華民族再次站起來。其中反清政府壓迫的太平天國起義、實業救國的洋務運動、救亡圖存維新運動、終結君主專制制度辛亥革命和開天闢地的五四運動等。自英國衝開中國鎖國的大門、西方列強列強試圖謀和瓜分中國之後,我中國民族一路泥濘走來,不僅僅頑強抵抗了外侵的強權壓迫,還推翻的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不僅初步解放了中國人民的封建思想,還解除了中國幾千年的小農經濟併為資本主義萌芽創造了條件。

個人認為,中國近代眾多的民族鬥爭和運動中,意義最深刻、影響最深遠、反封反帝最徹底的便是五四青年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反帝反封建運動,促進了馬克斯思想的傳播,為中國成立奠定了基礎。五四運動還以愛國主義作為精神源泉,以民主與科學作為核心,勇於探索、敢於創新、解放思想、實行變革是民主與科學提出和實現的途徑。因此,作為大學生,我們要學習的是五四的愛國主義精神。要做到自強不息就要懂得借古鑑今,用歷史來鞭策自己,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傳承五四精神以武裝自己,努力做一個能建設美好的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接班人。

學習歷史的心得體會 篇2

中國共產黨歷來有學習歷史的優良傳統。同志説:“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它忠實記錄下每一個國家走過的足跡,也給每一個國家未來的發展提供啟示。”學習歷史要以科學態度對待歷史,把握其精要,從中獲得實實在在的教益。

學會一種思維——歷史思維。人類歷史長河漫漫,氣象萬千;歷史資料,浩如煙海。如果不懂歷史思維,不掌握科學的方法論,極有可能迷失在資料與細節的汪洋之中。因此,學習歷史,首先要學方法論,學會運用歷史思維,掌握歷史的辯證法。歷史思維主要包括三點:一是長時段的視域。觀察問題,不能侷限於一時一事,不能基於個別時段的歷史現象輕率作出長時段的歷史結論,要堅持將研究對象置於較長的歷史時期冷靜觀察、深入分析。二是整體的視域。不能見孤木以為森林,不能用局部的考察代替整體的把握,更不能用個別案例的結論代替對全局的認識。三是發展的眼光。不能把研究對象靜止化,要善於從紛繁變幻的社會現象中探索變化原因、發現變化規律、把握變化本質。掌握了歷史思維,做事就會着眼長遠,不斤斤計較於一時得失;就會善謀全局、總攬八方,不因枝節失大體;就會因時應變,善於引領潮流,不畏浮雲遮望眼。

掌握一種本領——鑑古知今。人們記錄歷史,研究歷史,絕非僅為發思古之幽情。司馬遷説寫史是“述往事,思來者”。洪亮吉認為“學古為入官之本,前事即後人之師”。學習歷史,可瞭解治亂盛衰之源,通曉興衰成敗之道。以史為鑑,服務當前,以史經世。事實上,今天中國面臨的諸多問題並非憑空產生,而有其萌生、演變過程。從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發生、演變的歷史中,從前人處理、應對的成敗得失中,我們能學到不少東西。同志説:“治理國家和社會,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歷史上找到影子,歷史上發生過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為今天的鏡鑑。”無論過去還是現在,特別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想有所作為,想把事業推向前進,必須回望歷史,審慎判定所處的時代方位。只有深刻總結過去,才能成功開闢未來。

養成一種品格——砥礪氣節。人類歷史之河波瀾壯闊、奔騰浩瀚,個人在其中不過是滄海一粟。一個真正懂得歷史的人不會過分在意一己榮辱得失,而更關心這條長河的未來走向,如古人所説,“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撫今追昔,會感受到一股貫通古今、迴盪於天地之間的浩然正氣。學習歷史可以使我們開闊胸懷,善於從歷史因革損益中、從前人成敗利鈍中完善品格、砥礪氣節,成為一個對歷史負責的人。中國歷史具有教化功能,主張通過真實的記載弘揚道德、培育正氣、警醒後人。王陽明稱:“史以明善惡,示訓誡。”我們應從前人立身行事、所言所行、身世沉浮中辨善惡、明得失、定是非。

人類的一切制度、知識和思想只有建立在牢固的歷史實踐基礎上,才能經受住時代風雨考驗。中國共產黨善於學習歷史,特別重視對中國革命史、新中國歷史的學習和研究,不但學習歷史經驗,也吸取歷史教訓;不但學習前輩們追求真理、捍衞真理、為人民利益勇於犧牲的精神,而且從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命運的起伏與抉擇中,更加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這是我們黨不斷走向勝利的一大法寶。

學習歷史的心得體會 篇3

這次的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讓我感慨良多、受益匪淺。中國共產黨在民不聊生、破敗不堪的舊中國誕生,領導億萬中國人民建立起富強民-主的新中國,到今天有了建設和發展特色社會主義的大好局面,90年風雨歷程充滿艱辛與坎坷。我黨歷經戰火洗禮和歷史考驗,其歷史凝聚着無數革命黨人的智慧和力量充分發揮黨的歷史以史鑑今,資政育人的作用,對此我們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

歷史是一面鏡子,它照亮現實,也照亮未來。學習黨的歷史,瞭解我們的過去才能看清前進的方向。如何學好黨史、用好黨史我覺得應該做到兩個“牢記”和兩個“必須”。

這兩個牢記,一是牢記黨的理想信念,始終不忘黨的最終目標。理想信念簡單地説就是人們對未來的嚮往和追求。對於我們共產黨人,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奮鬥,為將來最終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這就是我們的理想信念。失去了,就不是一名真正的共產黨員。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精神動力和理想源泉。我們黨的歷史之所以有着如此豐厚的底藴,正是因為每一名共產黨人都牢記黨的理想信念,不畏流血、不畏犧牲,朝着它堅定不移的走下去。

二是牢記黨的歷史經驗。歷史是一本嚴肅的教科書,我們的黨史,正是一部描述中華民族走出劫難、挺起脊樑的鮮活教材。黨 史記錄着新中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一個又一個奇蹟,這其中的經驗和智慧無不凝結於黨的歷史。

學習黨史,必須深刻領會,用心思考。不僅要入眼入耳,更要入腦入心。黨的歷史雖然只有90年,但黨的每一次進步都來之不易,每一個決定都經過深思熟慮、冷靜權衡。如果只學其法、不究其義,一味效仿而失去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斷就很容易陷入迷惑不解的境地,尋求出路、解決問題就更無從談起。

學習黨史,必須理論聯繫實際,學以致用、以學促用。理論聯繫實際是黨留給我們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經驗。今天,我們學習黨的歷史就是為了吸取成功的經驗,總結失敗的教訓。充分借鑑歷史,解決好工作中的新問題、新矛盾。

歷史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學好黨的歷史,瞭解過去才能把握今天,把握今天才能創造明天。從革命前輩的手裏接過歷史的接力棒,我們這代人要做好承上啟下的歷史任務,不斷保持和發揚黨的勝利成果。

黨的歷史像一條河流,曲折但是堅定地向着一個方向流動。穿行在90年的歷史長河,點點滴滴都閃爍着耀眼的光輝。我要做這長河中的一滴水,任他洪水猛獸還是壁立千仞都無所畏懼、堅定不移!我會一直堅定不移的擁護黨的領導。

學習歷史的心得體會 篇4

歷史,顧名思義,就是現代人對於過去發生的事情的真實的記載。通過它可以讓現代人瞭解過去,猜想未來。作為高中學生的我,對於歷史的學習有很多的感受。

剛接觸這門學科時,我對它充滿了好奇,但也充滿了疑惑。好奇的是,古代甚至是原始社會的人們怎樣生活,是否也和我們一樣?疑惑的是,學習歷史,在實際生活中究竟有什麼用途,為什麼要學習歷史?

帶着兩種矛盾的心情,我步入了歷史的殿堂。在歷史老師的指導下,我彷彿穿越了時空,來到了幾千年前,看到紂王的昏聵無能和沉迷酒色時,我便會為百姓擔憂,擔憂會因紂王的奢靡生活而承擔沉重的賦税,同樣也會為紂王擔心,擔心他的江山不保。看到唐太宗的虛心納諫和求賢若渴時,我便會心生敬佩,敬佩他的明智,也同樣敬佩他的寬廣胸懷。看到黑煙裊裊,熊熊烈火燃燒着的圓明園和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我便會感到悲哀,悲哀清政府如此的腐敗與軟弱,以致國土喪失,國家主權不完整。

在歷史的殿堂裏,我每走一步,內心就會多一種感受。毛澤東的大膽與自信,鄧小平的精明與能幹,周恩來的敬職與能言善辯,不僅是國內,國外也有不少名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英勇機靈的列寧,救民於水火中的羅斯福,嚴肅專制的斯大林……

隨着第一個問題的迎刃而解,第二個問題也有了答案。學習歷史,不僅是為了讓我們瞭解過去人們的生活和國家的發展,更重要的是讓我們從歷史中得到教訓與方法。一次次血的教訓使我們記住了過去的恥辱,在今後的發展中不斷髮展壯大富強;一次次農民起義讓領導者深知人民是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一位位賢能君主與領袖,讓執政者擁有“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的比較。當然,歷史也激勵鞭策着我們,努力學習,在國家和社會發展中扮演起重要角色,努力成為棟樑,撐起祖國的一片天。

在幾年的歷史學習過程中,除了歷史本身以外,對於怎樣學好歷史也有些疑惑。有的歷史老師常説,學習歷史就是“背多分”。這話確實有道理,對於必修的學生來説,基礎知識和概念的背誦自然是必不可少,可是這對於選修歷史的同學來説,還遠遠不夠。我覺得被動記憶只是最基本的步驟,更重要的是必須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這樣既有助於記憶,也有助於知識的融會貫通。此外,學習歷史不僅要背,其實最關鍵的是在課堂上的聽講。重點和補充的知識點要及時在書上做好標記。對於選擇題來説,一定要審清題目,找出關鍵字,遇到疑難時嘗試用排除法解決。面對材料分析題時,考慮得要更加全面,從材料到題目,都應該全面理解。尤其要注意題目是如何問的,絕對不能答非所問。通過以上這些方法,我相信我的歷史成績一定會有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