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燈塔大課堂第十課觀後感學習心得體會(精選21篇)

燈塔大課堂第十課觀後感學習心得體會 篇1

全民戰疫,人人蔘與。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之中,可以明顯感受到一些變化:人們的環境衞生意識普遍提升,守護家園自覺性明顯增強,對社區工作的參與和支持度也提高了。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不妨把前期形成的好經驗好做法好機制固化下來。北京作為首都,對外而言是“國門”,對內而言是“心臟”。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更要堅持首善標準,端正心態、竭盡全力。人人行動起來,將常態化防控與垃圾分類、物業管理、文明生活這些大城治理中的“關鍵小事”聯繫在一起做好,我們的城市家園必將更加衞生美麗。

燈塔大課堂第十課觀後感學習心得體會(精選21篇)

防控嚴一分,風險少一分。別忘了“常態化”後面“防控”二字,全勝之日才會更早到來。

燈塔大課堂第十課觀後感學習心得體會 篇2

習近平總書記在日前召開的黨外人士座談會上,精闢總結疫情防控鬥爭的寶貴經驗,高度評價抗疫鬥爭展現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深刻揭示抗疫實踐再次證明了的我國制度優勢。在極為不利的條件下,我們能夠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勢頭,用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將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個位數以內,用3個月左右的時間取得了武漢保衞戰、湖北保衞戰的決定性成果和全國疫情防控的戰略成果,關鍵就在於我們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緊緊依靠人民羣眾,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統籌運用綜合國力,緊緊依靠科技進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對我們這樣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説,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樣的經驗彌足珍貴。實踐再次證明,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顯著優越性,能夠戰勝任何艱難險阻,能夠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重大貢獻。

這是一次中國力量的空前凝聚。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全國動員、全民參與,全國一盤棋,構築起最嚴密的防控體系,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從“封一座城、護一國人”的防控壯舉,到武漢總體治癒率達到94%的生命奇蹟,從口罩日產能數以億計的物資保障,到全國65萬個城鄉社區防控全覆蓋的組織動員,再到46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9000多萬名黨員迅速行動起來“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全方位的人力組織戰、物資保障戰、科技突擊戰、資源運動戰,形成了抗擊疫情的強大合力。正如世界衞生組織專家所指出的:中國採取了有史以來雄心、最敏鋭和最嚴格的防控措施,改變了疫情的走向。

這是一次中國精神的集中展示。艱難困苦非但沒有壓彎中華民族的脊樑,反而激發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僅在武漢“封城”之後的第一週內,就有12.38萬人次勇敢地從全國各地逆行而來,他們中有救死扶傷的醫護人員、集結馳援的解放軍指戰員、運輸抗疫物資的司機、新建醫院的工程建設者……陰霾籠罩之處,光芒更顯耀眼。無數向着疫區挺進的逆行者,讓世人讀懂了什麼是白衣執甲、聞令而動,什麼是生命至上、人民至上,什麼是無私奉獻、家國情懷。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沒有哪一次災難中的進步不是靠偉大民族精神來引領。

這是一次中國效率的生動體現。僅用三個星期的時間在武漢建成16個方艙醫院,確保患者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從除夕夜開始緊急徵召,4.2萬名醫務人員奔赴湖北,形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的一次醫療力量調遣;以創紀錄的速度完成病毒分離、基因測序,連續發佈多版診療方案,多個新冠病毒疫苗火速進入臨牀試驗……所有這一切,充分展現了中國人民戰勝突發災難的中國效率,為全球攜手戰勝疫情注入了強大信心。國際人士指出“中方行動速度之快、規模之大,世所罕見”,稱讚“中國很快成了當前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有識之士評價:“未來,歷史學家很可能會把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鬥爭視為世界範圍內遏制新疾病暴發和阻止其傳播的一個轉折點。”

中華民族從來都是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的。激發蓬勃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中國號巨輪必能風雨無阻、高歌行進,開闢更加光輝燦爛的未來。

燈塔大課堂第十課觀後感學習心得體會 篇3

“只爭朝夕,不 負韶華。”時間不等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建工作的核心是政治工作,政治工作的核心是組織工作。“組織幹部是管黨員的黨員,管幹部的幹部,管人才的人才。”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了今年的兩個目標,一個是實現全面小康,一個是決勝脱貧攻堅戰。“黨的決策,就是組織工作的方向。”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重複雜,“疫情防控是人民戰爭 總體戰阻擊戰”,總書記在北京考察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時指明瞭 方向,也指出了 緊迫感 責任感和使命感。“ 牢記初心,不辱使命”,組織幹部既要勇於投身戰疫一線,又要引導黨員幹部奮勇向前,在疫情面前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組工幹部要會“喝”,給先進喝彩,給後進喝斥,給自己喝水。

“送人玫瑰手留餘香。”組工幹部要學會給先進喝彩。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黨員幹部要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在防疫一線,吃苦耐勞艱苦奮鬥,盡職盡責,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嚴格按照“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防疫要求,深入一線,做實做細,從疫情防控,到組織復工生產,件件都有着落,有 承諾。讓黨放心,讓羣眾滿足。對於那些衝鋒在前,逆行在路上的防疫英雄,組工幹部要及時發明宣傳,為“幹事者”喝彩。黨員隊伍中脱穎而出的後備人才,要賦予更多關愛和激勵,讓優秀成為人才培養的基礎,為黨發明和培養更多具有擔當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創新人才。上海市組織部門聯合社區公益行動開展聯防聯控工作,湧現出了眾多網紅級優秀人才,及時發明宣傳,並將個人事蹟歸檔保存。既是對人才的激勵,又是給人才的培養。很有 現實指導性 針對性和實效性,為基層人才成長提供了強盛的正能量。

“紅紅臉,出出汗。”組工幹部要學會給後進“喝斥”。對人才培養和造就,要依靠羣眾,“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聽羣眾的聲音,對人才培養,羣眾最有發言權。疫情就是敵情,防疫就是戰鬥。在防控疫情形勢嚴重複雜的情況下,倘若降低要求,放鬆警惕,喪失鬥志,沒有勇氣,那一定會成為懦夫和恥辱。在疫情防控面前,當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黨員帶頭遵守防控原則和法律法規,努力成為基層銅牆鐵壁的一磚一瓦。為打贏疫情阻擊戰,奉獻時代青春活力和為民激情。組工幹部要學會到疫情操縱一線,對那些站在“後面”喊不 在前線幹,站在邊上看 不 在前頭乾的黨員幹部,都要“扯扯袖子”,提提醒;甚至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對形式主義 官僚主義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要有喝斥聲。叫停“形式主義”,是組工幹部的責任與擔當。疫情防控的成效是對“不 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的檢驗。通過叫停方式,讓那些熱衷“面子”,卻沒有“裏子”;熱衷“喊”,卻沒有 “幹”的黨員幹部,“紅紅臉”“出出汗”。既是對人才的保護,又是對人才的警示教育。批評教育,是讓人才有 更好的成長選擇,讓人才有更安全的培養環境。北京市朝陽區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開展專項整治行動,讓組工幹部沉下去,對那些“面子”強,裏子弱的幹部,賦予喝斥,叫停。讓更多幹事創業的好黨員好乾部,脱穎而出。

“之善若水。”組工幹部要學會給自己“喝水”。組工幹部是黨建工作的核心成員。講政治 講正氣,是組工幹部的重要使命和責任。不 忘服務黨員的初心,牢記引領黨建的使命。組工幹部要多給自己“喝水”。意識到自己知識欠缺,就給自己補充“知識水”;意識到自己“能力弱”,就給自己補充“能力水”;“意識到“心理壓力”,就給自己補充“心理健康”。等等。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守好自己的門,做好自己的事”,這是當前疫情防控工作中最重要的責任。疫情面前,人人有責。宅在家,不 慌亂;站在崗,不添亂。堅固樹立安全健康意識,以“兩個維護”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強“四個意識”,樹立“四個自信”,堅定“聽黨話,跟黨走”,“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羣策羣力,聯防聯控,一定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總體戰 阻擊戰。組工幹部要學會尊重事實,認認真真做好崗位工作,盡心盡責提高服務水平。讓自己成為敢檢視不 足 對標責任 補充短板的“組工人”。天津市組織部門制定了疫情防控中幹部預警機制,確保組工幹部始終保持工作激情和活力,不 斷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強化“越是艱險越向前”的組工精神。

能喝的組工幹部,寧靜致遠。但願每個組工幹部都能成為新時代黨的事業健康發展新動能。

燈塔大課堂第十課觀後感學習心得體會 篇4

1999年,郭永懷被黨中央、國務院和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多年來,榮成一直十分重視郭永懷的事蹟宣傳。為更好地讓市民瞭解他的事蹟,__年,榮成在博物館廣場東側豎立了郭永懷雕像。以下是由聘才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範文,歡迎閲讀。

1909年4月4日,郭永懷出生在山東省榮成縣西灘郭家村。1929年進入南開大學預科。1931年7月,升入南開大學物理系。1933年~1935年在北大物理系就讀。抗戰爆發後他輾轉到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半工半讀。國難當頭,堅定了郭永懷科學救國的信念,他認為要使國家強盛起來,首先要發展軍事科學技術,發展航空事業。為此,他放棄了專修光學的夙願,改學航空工程。

1940年9月,郭永懷到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師從辛格(e)教授,只用了半年多的時間就完成了碩士學位論文。他出色的工作得到導師的讚賞。1941年5月,郭永懷來到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在著名力學家馮卡門的指導下從事跨聲速流動的不連續解研究,以優秀成績獲得博士學位。那段時間在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工作、學習的中國人還有錢學森、林家翹、錢偉長等。

1946年,郭永懷受聘於美國康奈爾大學。此後的10年是他科研的黃金時期,他對跨聲速理論與粘性流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為人類突破聲障做出了重要貢獻。與此同時,他發展了Poincare,Lighthill的變形參數與變形座標法,為此,錢學森於1956年將這一方法命名為PLK方法。郭永懷因在跨聲速與應用數學方面的兩項重大成果而揚名世界。1955年7月,他被晉升為康奈爾大學終身教授。

郭永懷是懷着科學救國的願望漂洋過海的。受聘於康奈爾大學時,他就向校方表示:“我來貴校是暫時的,將來在適當的時候就要離開”;在是否申請接觸機密資料的表格欄中填了“不”;對於讓他申請加入美國籍的來信,一概置之不理。他平時很少參加社交活動,但在新中國成立前夕,他參加了“留美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康奈爾分會,經常和大家熱烈地討論祖國的未來。

1956年11月,郭永懷毅然放棄優越的物質條件,回到了闊別16年的祖國。

回國後,郭永懷把主要精力放在組織、領導國內的力學與國防科研上。他先後擔任了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化學部學部委員、力學研究所副所長、力學研究所與清華大學合辦的工程力學研究班班主任、二機部九院副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物理系主任等職。他參與制定了我國力學學科的發展規劃,倡導開展新興力學學科的研究。他對我國的國防工業做出了重大貢獻,參加了許多重大的工程和項目。他還參與組織、領導中國科學院的人造衞星本體設計,參與地空導彈的研製。

對待學術,他一向嚴肅認真。1957年,經國務院批准,高等教育部和中國科學院合作在清華大學創辦工程力學研究班,先後辦了三屆,學員300多人,他們成為我國首批力學科研和教學方面的骨幹。郭永懷和錢偉長組織並領導力學研究班的工作。郭永懷在1958年、1959年還曾擔任班主任,並親自講授《流體力學概論》。張涵信(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研究班第一屆學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回憶:“彬彬有禮的郭永懷先生,對力學工作十分嚴肅認真。他甚至連Supersonic是翻譯成超聲速還是超音速,Euler的名字為什麼翻譯成歐拉等都講究。他主張讀經典著作,他説這Prandtl的時代是流體力學的豐收期。Prandtl本人是個大權威,有學識有經驗,書寫得全面深刻,因此應該學習他的‘流體力學概論’。”

郭永懷為人樸實正直,他尊重科學,勇於講真話。

燈塔大課堂第十課觀後感學習心得體會 篇5

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將在中國空間站進行太空授課。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將進行全程現場直播。

本次太空授課活動將採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在中國科技館設置地面主課堂,在廣西南寧、四川汶川、香港、澳門設置地面分課堂。屆時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並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傳播載人航天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

此次太空授課活動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合教育部、科技部、中國科協、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共同主辦。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將進行全程現場直播。

授課活動將採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在中國科技館設置地面主課堂,在廣西南寧、四川汶川、香港、澳門設置地面分課堂。屆時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並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傳播載人航天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

八年前,在距地球三百公里外的天宮一號中,航天員王亞平為第一屆“太空班”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太空授課活動。如今,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將迎來首次太空授課。首先,“課程表”全新升級!三名航天員將演示更多微重力條件下的物理、化學現象。

燈塔大課堂第十課觀後感學習心得體會 篇6

1965年,郭永懷曾經講過:“我作為一箇中國人,特別是革命隊伍中的一員,衷心希望我們這樣一個大國早日實現四個現代化,早日建成繁榮富強的社會主義國家,來鼓舞全世界革命人民。”他為實現這個宏偉的目標獻出了自己的一切。

他肩負着發展我國近代力學和尖端科學事業的重任,郭永懷始終有一種緊迫感。因此,他總是不知疲倦地工作着。他的工作日程表永遠是排得滿滿的,力學所和有關單位的業務問題,事無鉅細,他都要親自過問;大批文件和科研報告需要他處理。他從不午休,晚上經常工作到深夜;他沒有節假日,不是照樣到所裏上班,就是在家裏埋頭書案,博覽羣書。正因為他無休無止地追求着新的知識,所以對國際上近代力學和尖端技術發展的新動向總是瞭如指掌,對各種複雜的課題總能做具體入微的指導。在國外,他有過一些業餘愛好:喜歡集郵,對於音樂有很高的鑑賞力,回國後,由於工作繁忙,就很難得有時間去過問他珍藏的郵集或欣賞優美的樂曲了。

他自己勤奮,也希望別人勤奮。他時常用自己的親身體會告誡青年:“天才是沒有用的,關鍵在於刻苦學習。學問是無止境的,只有下苦功夫才能佔領科學堡壘。”他還用牛頓與雞骨頭的故事教育過大家,要大家用一股“傻勁”去學習、工作。言傳身教,使他周圍的同志們深受感染,而他的公而忘私的獻身精神也長留在人們的記憶之中。

在學術問題上,郭永懷以嚴謹著稱,從不容許含糊其辭、模稜兩可,更不容許草率從事,濫竽充數。他畢生髮表的科學論文為數不多,但每篇都有一定的份量和價值;在發表之前,他總要反覆核實,斟字酌句,非常慎重。回國以後,為了教學的需要,也為了系統介紹國外流體力學的經典著作,他親自動手翻譯普朗特著的《流體力學概論》(1952年版),他給自己提出了信、達、雅的高要求;為了使譯著準確流暢,他反覆對照了德文原版和英文譯本,和有關同志商討了數十次;對原書疏漏之處,還加上了註釋。這樣,前後歷時8年,直至他犧牲後才正式出版。這本高水平的譯著出版之後,連續印刷兩次,暢銷海內外,得到了各方面的好評。在指導科研工作的過程中,他要求制訂工作計劃時必須有指標,有進度,而且切實可行,如果空洞無物或言過其實就要退回重新制訂;對於學術報告,他要求論點鮮明,論據充足,在一定條件下給出肯定或否定的結論;學術討論中,他絕不放過一個細微的錯誤。有一次一個青年同志在報告工作時,需要畫一條湍流情形下的速度分佈曲線,就隨便畫了一條。郭永懷立即指出,它不能反映湍流的特點,要這位青年同志糾正過來。

他生前兼任《力學學報》主編,審稿時嚴格把關,不分親疏也不看投稿人“來頭”大小,一律秉公辦理。有一次對力學界一位權威的來稿發生了分歧,審稿者提出了肯定的意見,有一位青年人卻提出了尖鋭的批評。為此郭永懷特意組織了一次學術討論會,傾聽各方面的意見,結果發現基本方程有誤,郭永懷就堅決支持了這位素不相識的“小人物”的意見。1963年,力學學報編輯部接到一封對一篇論文持有歧見的批評信,而論文作者是在郭永懷指導下工作的兩位青年。郭永懷仔細地看了來信,並讓兩位作者認真考慮別人的觀點,給予答覆。他説:“我主張發表論文,就是為了進行學術交流,以期引起討論。別人的批評意見,只能使我們對問題有更深刻的認識。”

郭永懷為人實事求是,他從不人云亦云,一旦發現真理不在自己這一邊,卻能及時修正錯誤。郭永懷對人嚴格,一絲不苟,但卻平易近人。有時,即使他的意見是正確的,但客觀上難以實現,他也會及時收回。有一次,他要一個實驗室進行風洞湍流度的測試工作,當他發現國內電子儀器信噪比比較低,一時無法進行這項工作時,就不再堅持自己的意見了。他曾不止一次地對青年們説:“我給你們提的建議看法僅供你們參考,不一定按我的辦法做,一切要經過實踐的檢驗。”正因為他實事求是,堅持真理,虛懷若谷,不以勢壓人,所以他在人們心目中的威望更高了。

他是我們華夏的英雄,因為有他的存在而多了一束曙光!

燈塔大課堂第十課觀後感學習心得體會 篇7

我國實行了連美國人也沒有實行過的天宮授課。實在是一次了不起的嘗試!三名神舟13號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為全世界的人展示了一系列太空場景,再次讓中國人在航天領域更進一步,大大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實力!

航天員們化身老師,向我們講述了空間站的生活。航天員在太空中因為失重原因,行走、轉身等在我們看來很簡單的事情在太空卻成了一大難題。但是航天員們可以從各種儀器得以保證健康,再次有力地説明了當代中國的強大,而且太空實驗言語地球上不同,比如太空中的水失去了浮力,而且變成一種似液似物的東西。當航天員用一個儀器放入水中時水立刻形成了一層水膜。向內加入空氣還會變成雙透鏡,一正一反。用泡騰片放進水中時。生成的氣泡會在水膜中膨脹,但不外泄。這些實驗實在是太有趣了,不僅科普了航天知識,還向世人展示了中國之強盛。

觀望此刻,我感觸頗深。想想當年中國還只是一塊侵略者眼中的“肥肉”任人宰割,隨時都有亡國滅種的危機。但中國人民矢志不渝,砥礪前行,在一次又一次的災難之中,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人民在一場又一場戰爭中奪回國家尊嚴,實現了站起來並且完全站起來了的飛躍!“只有創造過輝煌的民族,才懂得復興的意義”。如今,中國已然成為了世界頭號大國,改變了自己的國際地位,傲然於世界民族之林!

未來的祖國需要我們,我們需要更加努力。

燈塔大課堂第十課觀後感學習心得體會 篇8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立春已過,春耕在即。在新型冠狀病毒防控的關鍵時期,一手要抓好疫情的防控工作,確保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一手要穩字當頭,毫不鬆懈抓好春耕生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基層幹部是疫情防控的主力軍,也是搞好春耕生產的關鍵人,精準應對,科學施策,找到疫情防控與春耕保障的最佳結合點,確保疫情防控不放鬆,春耕生產不誤時,眾志成城渡難關。

疫情防控不放鬆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新型冠狀病毒的防控工作牽動着億萬中華兒女的心。基層幹部作為疫情防控的“守門員”“服務員”“快遞員”,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佔有重要地位,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成敗在基層,關鍵在農村、社區、在網格點。正值春耕季節,基層幹部更要時刻保持戰時狀態,決不能放鬆警惕,更加嚴格把聯防聯控的各項責任落實落細,切忌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能淬鍊幹部的英雄本色,越是在吃緊階段越要凝聚力量,同舟共濟。在疫情防控吃緊階段,基層幹部更要衝在前,幹在先,繼續發揚連續作戰精神,不鬆懈,堅定站在嚴峻鬥爭的最前沿,始終保持疫情防控不打烊。

春耕生產不誤時

20__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脱貧攻堅的收官之年,穩定糧食生產是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時農產品是抗擊疫情的物質基礎,搞好春耕生產避免糧食生產出現滑坡。一年之計在於春,眼下正值春種春管的關鍵時期,基層幹部既要搞好疫情防控,又要積極引導農民開展春耕生產。基層幹部要撲下身子,深入春耕一線,問農所需,排農所憂,解農所難,全力做好服務春耕,真正讓惠農政策作潤農春雨。春耕播種是一年收成的基礎和鋪墊,基層幹部要及時把技術送到田間地頭,高質量高標準的抓好春管春耕,確保春耕生產不斷檔,為全年的農業生產和糧食生產開一個好兆頭。

眾志成城渡難關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庚子虎年之際擴散蔓延,牽動着全社會的神經,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中華兒女展現出了英勇無畏,勇往直前的民族氣概,與時間賽跑,同病毒較量,中華兒女團結一心,攜手抗疫,守望相助,最好地詮釋了“病毒無情人間有愛,勇毅篤定無不勝”的希望和温暖。當春耕遇上抗“疫”,廣大基層幹部要集思廣益,羣策羣力,毫不鬆懈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統籌抓好春耕備耕工作的有序開展,這既是一場大戰,又是一場大考,基層幹部要找準兩項工作的結合點,奮力書寫人民羣眾滿意的答卷。

@基層幹部,精準應對戰“疫”與春耕“大考”,真正做到疫情防控不放鬆,春耕生產不誤時,眾志成城渡難關,我們一定能取得雙勝利,夯實人民羣眾的“錢袋子”和“米袋子”。

燈塔大課堂第十課觀後感學習心得體會 篇9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這次疫情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們一定要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事實證明,建立健全完善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是及時迅速解決公共突發事件,穩定經濟社會平穩大局的關鍵。我們要通過一次“大考”,打造一個個“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的“硬核”堡壘,推動城鄉基層形成“大治”之局。

關口前移,以“有形覆蓋”推動“工作覆蓋”。一個組織就是一個堡壘。各地針對城鄉結合部、小區樓棟、“兩新”組織、流動人口集聚地等薄弱環節,通過組建臨時黨委、黨支部、黨小組等組織機構,成立黨員服務隊、黨員攻堅隊等志願隊伍,把來自天南地北、各不相關的黨員幹部集結在一起,全面構築薄弱環節疫情阻擊“紅色防線”。要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持續把黨組織有效嵌入基層各類組織之中,做到“哪裏有羣眾,哪裏就有黨的組織、就有黨的領導、就有黨的關心關愛,就有黨員幹部作用的發揮”。

強基固本,以“黨建引領”推動“凝心聚力”。挺過大風大浪,涉過激流險灘,中國共產黨始終是中國人民的主心骨,是從容應對各種複雜局面、戰勝各種艱難險阻的堅強領導核心。“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健全黨組織領導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根本在於堅持黨的領導。農村要強化村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城市要強化街道(社區)黨組織統籌協調功能,形成“黨有所呼、民有所應”的思想和行動自覺,才能帶領人民羣眾打贏疫情防控總體戰。

旗幟領航,以“黨員示範”推動“眾志成城”。大事難事看擔當,在這場突如其來的戰“疫”中,廣大共產黨員頂在前面當先鋒、衝在一線作表率。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無數平凡而又偉大的“夫妻檔”“父子兵”“姐妹花”,在這些先鋒旗幟的示範帶動下,廣大人民羣眾眾志成城、共克時艱,創造了讓世界驚歎的成績。各級基層黨組織要特別注意發掘、選樹優秀典型,注重將人民羣眾中的優秀人才源源不斷地吸納進黨的懷抱,使黨的“細胞”永葆青春活力,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堅實的支撐力量。

燈塔大課堂第十課觀後感學習心得體會 篇10

在今日,我觀看了天宮課堂這一節目,這使我瞭解到了許多知識。

在20__年,我國航天員王亞平真正意義上做了第一次天空授課,而時隔8年,今日和曾經的技術有很大不同。而且這次攝像頭的數量為和質量都變好了,這也給航天員們造成了很大的壓力。而且她還會手中拿一個攝相機,這可不比在陸地上拿着輕鬆。

張老師給我們提出了幾個問題。在空間站中,正方體六面播種、根和芽的方向是什麼?答案是根發散扎入土壤,芽背向種植面向光生長。因為地球有重力,所以地球山上植物的根向地下生長,而太空中微重力環境下,它的根會四處生長,並且根也會有彎曲,而且在土壤中生長。

第二個問題,從茶壺中向杯子中倒水,水會怎樣的?答案是,水在茶壺中且倒不出來。在微重環境下,水會漂浮在上面,是倒不出水的。

第三個問題,在空間站內,金魚能在敞口魚缸水中游動嗎?不能,因為水和魚分被分離開,並且水會在短時間內遊一段時間,一會之後它們就會分開。

航天員在艙外機械臂上,一口手拿小鋼球,一手拿羽毛,雙手用同樣的力,向同一方向扔出,預定距離為兩米,誰先抵達?答案是羽毛。在真空微重力下,質量小加速度大,所以羽毛先抵達。

之後,瞭解了一些航天的一些精彩瞬間。之後,又參觀了一些航天員的“太空家園”使我瞭解到了太空中的些設備。

我還了解到,在地面上乒乓球會浮在水面上,而在太空中,乒乓球沉浸在了水中。在空間站中,浮力幾乎消失了。一個水膜,並在水膜中加入水後,將一個人造的花放入水膜中,花在大空中變大了,就像綻開了一樣。在水膜中繼續注水後,水膜會變成一個水球。在水球中注入一個氣泡,水球中形成了一正一反兩像。將顏料注入到水球當中,之後將泡騰片放入水球之中,之後水球之中會產生大量氣泡,水球看起來更漂亮。

這次實驗之後,我從這次天空授課中學到了許多,我十分喜歡這次的天空授課。

燈塔大課堂第十課觀後感學習心得體會 篇11

“作為一名組工幹部,越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越要衝鋒在前。”組工幹部堅決貫徹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用行動踐行初心,用腳步丈量責任,堅守在戰“疫”第一線,為打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組織力量。

清晨五點半:他們在小區門口值守,當好羣眾生命安全的大門衞。習近平總書記在調研時強調 “幹部重心要下移,力量要下沉,支援社區工作,構築起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線。”組工幹部積極響應,第一時間奔赴各個社區報到,當起小區門衞,對居民小區實行封閉管理,每天起早貪黑進行輪值,對出入人員“一查核兩詢問一登記”,讓羣眾真正“靜下來”。他們沒有救援服、隔離衣,只有一隻簡單的口罩;他們沒有執法證、資格證,只有一張百姓熟悉的面孔。他們用小區門衞的新身份,充分發揮示範帶頭作用,踐行初心使命,為羣眾安全保駕護航。

上午十點半:他們戴着口罩在部裏參加考核工作會議,當好疫情防控一線幹部的考察員。注重在戰“疫”一線考察識別幹部,召開工作部署會議,劃分跟蹤考察組,每天深入一線瞭解各級幹部政治站位、工作擺位、靠前作戰、擔當作為等情況。自此,吹響戰“疫”衝鋒號,全面廣泛動員,積極調兵遣將,把戰“疫”一線作為磨練幹部的“練兵場”,考察識別幹部的“試金石”,全面檢驗領導班子和幹部的政治素質和現實表現。

下午三點半:他們在鄉鎮村屯的卡點暗訪,當好百姓安全的守護者。“疫情不退,我們不退!”他們作為疫情防控暗訪組成員,深入村屯一線卡點,對村屯卡點設置情況、鎮村幹部值班值守情況、聯防聯控機制建設情況等進行監督檢查按照上級黨委的統一安排部署,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滿族自治縣馬鞍山鎮新風村黨支部書記陳相國帶領村黨支部迅速上崗,設置村屯卡點,落實值班值守。用從嚴的監督構築起羣防羣治的嚴密防線。迎戰疫情,組工幹部甘做守護者,讓暗訪監督嚴起來,讓銅牆鐵壁硬起來,為羣眾平安貢獻力量。

晚上十點:他們在電腦前奮筆疾書,當好優秀做法先進事蹟宣傳員。做在電腦前梳理總結一天的工作成功,把考察考核、暗訪途中發現的相關單位好的抗“疫”做法和戰“疫”先鋒們的先進事蹟,總結提煉形成文字。用旗幟引領方向,用號角振奮精神,用事實消弭恐慌,用關懷撫慰創傷。以文為戈,以筆為槍,記錄黨員幹部的英勇和頑強;以紙為媒,以網為介,書寫守望相助、同舟共濟的感人瞬間。

這就是組工幹部的戰“疫”一天,充實且忙碌,温暖且不失感動。急難險重,更顯組工本色;風雨同舟,永葆為民真情。疫情當前,許許多多組工幹部化身為“抗疫”戰士,同千千萬萬的“逆行者”一道,堅守着、拼搏着、奮鬥着。(原標題《組工幹部的戰“疫”一天》)

燈塔大課堂第十課觀後感學習心得體會 篇12

17年前,鍾南山教授領軍抗擊非典;17年後的這個冬季,84歲的他再次臨危受命,出任國家衞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他建議公眾“沒什麼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自己卻做了“逆行者”,義無反顧趕往武漢防疫第一線,滿滿的行程安排,風塵僕僕。

這位當年敢講真話、敢涉險灘、敢啃硬骨的老人,再次成為絕對的超級明星、全民偶像。他的言談舉止令全網瘋狂刷屏,令無數人為之振奮與動容,很多經常看偶像劇的女性朋友都説:沒想到被一個老爺爺圈粉,毫無抵抗。

84歲,在這個絕對需要安享天年的年齡,支撐他出山,承擔如此大的身體與精神負荷的,絕對是醫者仁心和國士風範。84歲高齡的鐘南山,是一位長者,一位醫者,一位仁者,他有院士的專業,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

一位老師這樣概括:知識淵博,專業過硬;懸壺濟世,心懷悲憫;勇於擔責,敢説真話;義無反顧,不怕犧牲;救民於水火,救國於危難……我們一直在尋找讀書之用,教育之本,或許這就是吧。

燈塔大課堂第十課觀後感學習心得體會 篇13

這個春節,相比以往有些不同之處。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讓整個華夏大地被疫情覆蓋,讓人們多了幾分謹慎與恐慌。於是,平時喜歡在大飯店歡聚一堂的家庭選擇在家裏踏實地吃一頓年夜飯,喜歡走訪親戚的人們選擇電話拜年送祝福,街道上一片寂靜,只有明亮的路燈,安靜地閃爍着亮光。

除夕夜,闔家團圓,正是一年最歡樂的夜晚。身處外地的我,突然得知你被抽調去武漢支援的消息。我的第一反應,是擔心。我與你許久未見,印象中,你總是柔柔弱弱的,不會大聲説話,白皙的臉上帶着糖果一般甜的微笑。我怕你瘦小的身體,承擔不了那樣大的負荷;我也擔心弟弟還小,你離開後,他會思念媽媽。

家人們紛紛留言,説你是戰士,是英雄,我也在朋友圈裏發了一句話:“為你驕傲,一定要平安。”

次日,大年七年級,家庭羣裏多了一張照片--那是你和同事們的合照。幾十位白衣天使們站成一排,身姿挺拔,好像精神抖擻的戰士。你穿着厚厚的防護服,看起來稍稍有些臃腫;護目鏡遮住了温柔的笑顏,只露出一雙平靜中透露着堅定的眼眸。我發現你的笑容裏,除了温柔,更添幾分堅毅。

收拾行囊,換上戎裝,然後毅然決然地奔赴戰場,拼盡全力將一個個患者們從病痛甚至是死神手中奪回來。我知道,你在武漢負責ICU病房的工作,辛苦勞累,不必多言。我看着手機上的最新疫情統計表,一面祈禱着你要平安,一面許願,盼着你和你的戰友們能把更多同胞從生死線拉回安全區。

那天我打開新聞,屏幕上忽然出現弟弟熟悉而稚嫩的臉龐,一雙清澈的眼睛,彷彿在説:“媽媽平安”。他拿着翻開的日記本,上面寫滿、畫滿了對你的鼓勵與愛。儘管筆畫粗拙,線條質樸,但那認認真真落下的每一筆,都是弟弟對媽媽無限的、滾燙的愛。

畫面一轉,變成了一位護士由於超負荷工作,筋疲力盡,坐在地上嚎啕大哭的場景。我心底猛然一疼,鼻腔酸酸的--她一定連喝一口水的功夫也沒有,哭聲那樣嘶啞,額頭上盡是汗珠,雙臂的皮膚由於被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包裹過久,已經幾近潰爛。她是誰的母親,又是誰的女兒?有誰能夠遞上一杯水,拍拍她的肩膀,給她一個温暖的微笑?為眾抱薪者,定有暖風十里,煙火漫天。舅媽,我在千里以外,為你和無數奮戰在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們,深深鞠一躬,懇切地説一句“感謝”。我們都在等你,等你帶着温柔的笑臉回家。

有很多暖心的人和事,我想要寫給你看:河南村書記在廣播站“硬核”喊話,言語犀利一針見血,提醒大家不要隨意走親訪友,引來網友的一片叫好;四處都掛上了頗有幽默色彩的標語,警示大家亂吃野味、聚眾走訪的危害;藝人們慷慨解囊,紛紛捐款支持武漢;同學們盡己之力,在網上募集捐款以及口罩等物資,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相信你看到這些,也會覺得胸口湧上一股熱流。平日,是你們為我們驅走病痛;如今,風雨來臨,我們要一起面對,一起戰勝。

“天下山河清影在,人間風雨此宵同”,華夏的高山大川,必能在陰霾中扛起一片碧空--那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脊樑;而我們也必會在這場風雨中,團結一心,共同面對,凝聚力量,做你們背後,最堅實的守護者。

燈塔大課堂第十課觀後感學習心得體會 篇14

新冠病毒,體積雖小,影響卻一點也不小。它如一塊巨石墜入水中,把我們平靜的生活打破了。而此時,也湧現出了一批批英雄不畏生死,逆流而上,衝在了一線。吳紅衞就是其中的一位。

吳紅衞,晉城市人民醫院急診科的一名主治醫生,主動請纓加入了我市的援鄂隊伍。在他剛到湖北開始加入急救工作時,身體極度不適,壓抑的工作氛圍和艱苦的工作條件,以及密不透氣的工作服壓得他幾乎要趴下。因為每天至少要工作六個小時,而且在這期間,不能喝水,不能吃飯,不能上廁所,再加上嚴實的防護服使得他都感到呼吸困難,護目鏡也相應地因這樣的高温而被蒙上了一層薄霧,視線模糊,這樣導致平常簡單的操作都變得異常困難。但這些都沒有把他嚇倒,吳紅衞堅持了下來,併為自己能在國家危難時機而盡力感到無比欣慰。

經過幾天的適應,吳紅衞逐漸適應了這樣的工作環境,但他又面臨新的考驗。醫院重症患者90%都需要呼吸機的支持,而大多數患者又都是老年患者,他們精神萎靡,求生慾望極低,這既影響了醫生的情緒,也不利於他們病情的早日康復。所以吳紅衞不僅要監護病人的治療工作,還得不斷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給病人進行心理治療。他在日記中寫道“進入病區的前幾天,我整個人都是崩潰的”,但是,他心中有信念,他把救死扶傷看作是一種高尚的事業,看作是自己應履行的職責。他始終工作在一線,他的誓言是“不勝不歸”。

這就是今天我要稱讚的抗“疫”英雄吳紅衞。他大愛無疆、他醫德高尚,他用自己的身軀為我們隔離病毒,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恪盡職守。他是新冠病毒的剋星,他是我們晉城人的驕傲。我們等着你的早日歸來!

燈塔大課堂第十課觀後感學習心得體會 篇15

郭永懷,1909年出生于山東榮成縣一個農民家庭。他從小放牛拾柴,因家境貧寒9歲才上學,先後在石島鎮明德國小、青島大學附中就讀。他成績一直拔尖,受到校方特殊對待和獎勵,國中畢業後考上了南開大學預科理工班。一個農民的孩子能夠走上這樣一條道路,在當時社會極為罕見,因此他特別珍惜學習的機會,於1933年又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後,他被着名光學專家饒毓泰留作助手和研究生。

1937年,盧溝橋炮聲響起後,郭永懷與北大師生們一起南遷,歷盡艱苦跋涉到達昆明,在新建的西南聯大改學航空工程。1939年,他考上了中英“庚子賠款”留學生。在上海登船前,他發現領到的護照竟是由日本政府所簽發,怒不可遏,毅然放棄這次機會。八個月後,郭永懷接到加拿大的留學通知,進入多倫多大學。他只用半年就取得了數學碩士學位,接着便選擇了空氣動力學的一個重要理論問題作為博士論文題目。因導師認為這一課題難解,他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向航空大師馮·卡門請教,並與在那裏學習的錢學森、錢偉長等結為好友。1945年,郭永懷獲得博士學位後,到美國康奈爾大學任教,不久就擔任了副教授、教授。

1956年,郭永懷衝破美國政府的阻撓,攜全家回到祖國。經先期回國的錢學森推薦,他擔任了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副所長。郭永懷在回國後的12年間,一直追求進步,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把稿酬作為黨費上交,並將從國外帶回的電動計算機、排風扇交給公家使用。

1960年,中央決定自行研製核武器後,105位科學家組成了一支特殊的科研羣體。郭永懷擔任了九院的副院長,主管力學部分,並負責武器化的設計指導。1963年,他與科研隊伍遷往青海新建的基地,在惡劣自然條件下經常風餐露宿,解決了許多重要的動力難題,被戲稱為核研究領域的“叁尊大菩薩”之一(另兩尊是理論、試驗部門的負責人)。

20世紀64年10月和翌年5月,我國第一、第二枚塬子彈先後爆炸試驗成功,周總理、鄧先聖專門為郭永懷等科學家擺了慶功宴。1965年以後,郭永懷在參與氫彈研製的同時,又參加了人造衞星的設計。與此同時,為了完成援外任務,他還擔任研製一種單兵肩扛式防空導彈的總設計師,只用了不到半年時間就奇蹟般地製成了這種超低空的地空導彈。

1968年12月5日,郭永懷從青海試驗基地赴北京彙報。飛機降落時發生墜毀事故,他不幸遇難,時年59歲。同年12月25日,國家內務部追認他為革命烈士。

燈塔大課堂第十課觀後感學習心得體會 篇16

當孩子步入學習階段,許多父母就啟動了所有思維,東訪西詢,為孩子找好老師,進輔導班,請家教,把時間填得滿滿的,唯恐子女落他人之後。望子成龍是每個做家長的心願。可是,把孩子的空間縮得小而又小,往往適得其反,產生逆反心理。不僅學習成績無法脱穎而出,反而還會產生厭倦和鬆懶。那麼,如何教育孩子學習呢?我有以下幾條心得,供大家參考.一、以身作則。家長首先要養成良好的習慣。為孩子起到表率作用。因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啟蒙。提供孩子的學習氛圍,與孩子一起看書或學習。久而久之,漸漸地他們自然而然地感覺父母很注重學習,知道自己應該如何去學習,懂得了不是為誰而學的道理。

二、尊重孩子。何為尊重呢?我們不妨在適當的時間坐下來和孩子相互交流,讓孩子暢所欲言,給我們提供一些信息,讓我們知道孩子的喜怒哀樂。有時意見分歧時,做為家長,是否會去認真考慮孩子的意見比我們的更完善、更妥貼。如果這樣,我們就應該放棄自己的意見,大膽採納孩子的意見。這是給孩子一次是非認知判斷能力的鍛鍊,既尊重了孩子,又縮短了兩代人的鴻溝。

三、持之以恆。啟導孩子對任何一件事都有長性。有的孩子今天喜歡這個,明天又喜歡那個興趣廣泛,但一遇到挫折就打退堂鼓。這時候的家長,千萬不要狂風暴雨般地罵、嘲笑。應耐心查明事情的來龍去脈,是何原因讓孩子退縮。幫·助他解決問題,講明半途而廢的不利之處,鼓勵孩子從哪跌倒,從哪爬起來的信心,還他一個輕鬆、快樂的心情,去完成末完的事。

四、緊扣連環。在這點上,父母應及時與老師取得聯繫,知道孩子的學習狀況。一個孩子在學習上,不可能每個環節一帆風順,隨時有潮起潮落,只是不知漏在哪一環,雙方取得聯繫後,及時糾正和彌補不足之處,幫助孩子渡過難關,取得紮實基礎。

以上幾點是我的心得,只能作為參考,如何教育孩子,願所有父母都來一起切磋,讓孩子走好每一步.

燈塔大課堂第十課觀後感學習心得體會 篇17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月10日在北京調研指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強調,“疫情防控是一場保衞人民羣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嚴峻鬥爭。”“要廣泛發動和依靠羣眾,同心同德、眾志成城,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始終把人民羣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統一指揮、科學調度,全黨動員、全面部署。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全國上下凝聚起共同抗擊疫情的磅礴力量。習近平總書記調研指導疫情防控工作,為全國上下、黨羣同心、眾志成城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進一步增強了信心和力量。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打好這場為民衞民的“保衞戰”,需要全民發動、全黨動員、全力以赴,需要宣傳先行、輿論先導。宣傳輿論工作事關人們的認識認知,決定着思想變化、言行規範。打好疫情阻擊戰、人民保衞戰必須把宣傳引導、輿論引領貫穿防疫工作全過程。當前,全國上下抗戰疫情的“統一戰線”已經形成,但還必須進一步統一每一個人的思想和行動,摒棄僥倖心理,克服麻痺心態,真正讓每一個人都自覺按照各級黨委政府的規定要求,遵照防疫指揮部(辦公室)的部署安排進行防控,不給防控添堵、不給社會添亂。

要深入宣傳黨中央決策部署,營造萬眾一心阻擊疫情的輿論氛圍;要宣傳“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大愛精神、民族精神,凝聚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強大正能量;要宣傳奮戰一線的醫務人員、黨員幹部、公安民警,宣傳社會各界的志願者、支援者等的感人事蹟,展現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的堅強意志;要加大對傳染病防治法和防控知識的宣傳,引導全社會依法防控、科學防範,提高人民羣眾自我防護能力,消除恐慌心理,消極情緒,增強國家戰勝疫情的信心。

思想認識到位,還需實踐行動到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國都要充分發揮社區在疫情防控中的阻擊作用,把防控力量向社區下沉,加強社區各項防控措施的落實,使所有社區成為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每一個農村或社區都是一個“戰區”、一個“陣地”,要在黨組織的統一指揮領導下,因地制宜進行防疫布控,既要嚴防“外”,防止疫情流入,造成工作被動,又要嚴控“內”,安撫好居民情緒,維持好社區秩序,堅決把“病毒”擋住,堅決切斷疫情擴散蔓延渠道。

關鍵時刻看支部,危急關頭看黨員。打好“保衞戰”,各級黨委和政府,廣大黨員幹部要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切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每一個黨組織,每一名黨員、幹部要在上級黨委的組織指揮下依法科學有序開展防控工作,發揚不怕吃苦、攻堅克難的精神,走在防控前沿,衝在防控一線,切實在這場無硝煙的戰鬥會考驗自己、鍛鍊自己。

戰“疫”在持續,愛心在接續。面對這場無硝煙的殘酷戰爭,只要我們聽黨指揮,人心所向、齊心協力,同心同德、眾志成城,就一定能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最大程度地保護人民羣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原標題《思行一致打好疫情防控“保衞戰”》)

燈塔大課堂第十課觀後感學習心得體會 篇18

“安全島”是一種安裝在斑馬線上的安全裝置,它的兩端各豎有一根“反光警示樁”,夜間在車燈的照耀下會發出亮光,以提醒司機注意避讓行人。設立“安全島”為的是讓人們養成“二次過街”的習慣,即在第一次綠燈時間,行人先到達道路中央的“安全島”,待第二次綠燈亮起後再走剩下的路程,從而極大地增強了行人過馬路的安全性。

近日,人們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進展一直保持着密切關注的狀態。身處信息傳輸極快、頃刻即達的“微時代”,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部門,從中央網信部到街道網格辦,從中央宣傳部到鄉鎮宣傳辦、信息中心等,都應把牢宣傳引導方向,方能構築起“微時代”疫情防控的“安全島”。

“微時代”監管更給力,以“微”為劍斬除網絡糟粕,築牢“安全島”的“外立面”。“微時代”的信息極為繁多,參與主體也是良莠不齊,監管和輿情把控上稍有不慎,都可能造成極其負面的社會影響。當前的疫情形勢刻不容緩,然而網絡、微博、微信、抖音等“微平台”上關於疫情的虛假信息、不實謠言也時有更新、層出不窮,無不撥動着人們敏感的神經,這就對相關部門加強網絡信息監管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因此,各地區、各部門應加強網絡媒體把控,及時“亮劍”、斬除網絡糟粕,推動落實主體責任、主管責任和監管責任,增強疫情信息的及時性、針對性和專業性,讓虛假信息不攻自破、無處遁形,確保網絡輿情呈現出正向、平穩、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

“微時代”宣傳更親民,以“微”為鏡做好信息掃盲,築牢安全島的“防護網”。隨着感染確診人數的增多和疫情的日益氾濫、持續升級,羣眾難免會有恐慌心理,長此以往不利於國家的長治久安和社會的和諧穩定。因此,各地區、各部門要乘着“微時代”的宣傳“順風車”,深入宣傳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加大對當前疫情狀態、傳染病防控知識的宣傳教育,第一時間發佈信息,以“微”為鏡全面做好信息掃盲工作,及時迴應羣眾關切,教育、引導和幫助羣眾增強防控疫情的信心,提高自我防護能力,樹立健康的生活理念,為社會和諧穩定注入“強心劑”。

“微時代”發聲更持久,以“微”為媒講好中國故事,築牢安全島的“穩定閥”。“微時代”的“發聲”渠道和藝術展現形式也是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態勢,讓人們擁有更豐富的感官體驗,更能觸動心絃、温暖人心。疫情無情人有情,在防控疫情期間也湧現出了不少“舍小家為大家”的醫護人員、守護一方平安的人民解放軍、基層幹部、社區工作人員,等等,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戰勝疫情的頑強信念與無窮力量。因此,要讓“微時代”的發聲更持久,更能鼓舞人心,各地區、各部門應及時徵集當地聯防聯控的關鍵舉措和主要成效,通過散文、詩歌、圖片、短視頻等多種形式,生動講述防控疫情一線、基層村居的感人事蹟,以情摯人講好中國故事,弘揚網絡正能量,更好地展現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同舟共濟的精神風貌,營造振奮人心、積極向上的輿論宣傳氛圍。

“做好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工作,統籌網上網下、國內國際、大事小事,更好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關於研究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會上所強調的,要打響疫情防控的總體戰,凝聚起抗擊疫情的磅礴力量,還需構築起“微時代”的防控“安全島”,用心築牢“外立面”“防護網”“穩定閥”,凝心聚力、共渡時堅,相信我們一定會贏得這場戰“疫”的最後勝利!

燈塔大課堂第十課觀後感學習心得體會 篇19

“只要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我們就一定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習近平主席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時發表重要講話,號召全國上下齊心協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為億萬人民帶來信心和力量,為全面加強疫情防控工作指明瞭方向。

義無反顧才能“疫戰”到底。非常時期,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臨危受命,出任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高級別專家組組長,義無反顧奔走於疫情防控一線,武漢、北京、廣州……他奔忙的腳步從未停歇;非常時期,一批又一批的“逆行”醫療隊出征湖北,他們要去的正是一些人拼了命想要“逃走”的地方,“逆行”的背後同樣是家人義無反顧的理解和支持;非常時期,社區志願者們放棄了春節假期,他們沒有其它的醫療防護措施但仍然義無反顧戴着一個口罩就進社區開展入户排查,一户一户敲門、詢問,打電話,對外地返鄉人員實施嚴格的居家隔離,成為社區抗疫一線的生力軍。

一心一意才能“戰”無不勝。這“一心”需要商家的良心,自從疫情爆發以來,聽到最多的聲音就是“沒口罩”、“哪裏可以買口罩?”“口罩可以重複用麼?”國難當頭,但是一些商家卻利益薰心,生產銷售假口罩、假防護用具等,實在是令人髮指。商人趨利本是無可厚非,但是君子愛財應取之有道,更應用之有道。何為取之有道?河南長恆是國內三大衞材基地之一,該市42家醫用防護用品生產企業目前全部復工,雖然原材料緊缺、價格上漲,物流和人工成本增加,但疫情面前,全市的口罩生產企業依然堅持不漲價。何為用之有道?20__年1月24日下午。恆大集團向武漢市新型冠狀肺炎防控指揮部捐贈2億元人民幣,為武漢加油,與千萬江城人民一道抗擊疫情,共克時艱。

這“一意”需要全國上下端正意識、統一認識。控制人員流動,阻斷病毒傳播路徑,基層社區、村莊是第一道關,習總書記在北京市朝陽區安貞街道安華里社區考察時,高度肯定了社區防線對疫情防控的重要作用。基層社區工作者在防疫一線日夜值守,對於湖北等外省返鄉人員進行嚴格監管,強制居家隔離,在社區張貼温馨提示等,這就需要廣大居民理解、配合、支持社區工作,但我們經常遇到的難題是,居民不理解、不配合、對社區工作人員有情緒、投訴,而後上級下社區督查,又要準備材料,提供工作證明,使得長期值守一線的基層社區工作者“身心疲憊”。正值大考驗時期,一些被居家隔離的黨員幹部,更應該有清醒的認識,做好帶頭示範作用,積極配合做好居家隔離;普通社區居民也應當“自愛”、“愛人”不串門、不聚集,上下一心,配合疫情防控工作,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當前,可能我們的工作沒有救死扶傷那麼轟轟烈烈,也沒有“白衣天使”一樣千里馳援湖北,但是我們可以當一個“守城人”,用堅守讓這座城市更加“踏實”。

燈塔大課堂第十課觀後感學習心得體會 篇20

面對抗擊新冠肺炎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廣大黨員幹部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各級部署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使命感,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夙興夜寐,恪盡職守,雷厲風行抓落實,齊心協力戰“疫”情,迎來了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階段性勝利。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疫情到了最吃勁的時候,黨員幹部要心懷敬畏,鉚足勁頭,咬緊牙關去戰鬥。

怕思路不清,鉚足學深悟透的鑽勁。加強學習尤其重要,可以使我們在當前疫情防控中心工作中少走彎路。但我們有的同志卻忽視了學習,甚至把學習當成可有可無,説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導致思路不清,遇到問題把不準。在疫情防控的節骨眼上,我們每天都要通過學習,吃透新精神,瞭解新動態,獲取新知識,掌握新方法,要通過各種媒介和方式,使自己的知識和信息儲備持續更新,始終保持頭腦清醒思路清晰。加強學習,既是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客觀需要,只有學懂弄通,學以致用,才能把新知識新信息成功轉化為戰勝疫情的有力“法寶”。

怕作風飄浮,鉚足鋭意進取的幹勁。光是頭腦清醒還遠遠不夠,還要把正確的思路落實到行動中。當前正是抗擊疫情的攻堅階段,黨員幹部的作風實不實,關係到這場阻擊戰的成敗,關係到人民羣眾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更直接影響着我們黨的形象和威信,可以説,我們肩負的責任比泰山還重!因此,我們必須撲下身子真抓實幹,決不能做表面文章,決不能有半點馬虎和鬆勁,要繼續深入搞好宣傳、落實防控措施的同時,抓好統籌兼顧,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返崗復工。要以黨員的拼搏精神和過硬作風,使鮮豔的黨旗在疫情防控的“戰場”上高高飄揚。

怕無所作為,鉚足敢於擔當的闖勁。任何事業都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這次疫情防控更是如此。在艱難困苦面前,黨員幹部既不能迴避更不能逃避,因為這是一場“敵”死我活的殊死搏鬥,只有迎着困難衝上去,勇於“亮劍”,才能“狹路相逢勇者勝”。我們要敢想敢幹,敢闖敢試,擔當作為,在戰勝一個個困難消滅一個個“敵人”的過程中,讓人民羣眾強烈感受到黨的凝聚力戰鬥力向心力,感受到只有共產黨才是人民主心骨,讓我們的實際行動,使一個個戰鬥堡壘巍然矗立。

怕有所懈怠,鉚足誓奪全勝的拼勁。疫情防控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有的基層黨員幹部由於長時間處於高度疲勞狀態,思想上有所鬆懈,特別是在看到連續十多天新增病例呈下降趨勢,以為可以鬆一口氣了。但是,“行百里者半九十”,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們一定要高度警惕,“千里之堤,毀於蟻穴”,一旦放鬆就有可能前功盡棄。黨員幹部必須充分認清形勢,提振精神狀態,團結帶領羣眾“萬眾一心加油幹,越是艱險越向前”,只要我們瞄準打贏持續發力,就一定會迎來戰“疫”的偉大勝利!

燈塔大課堂第十課觀後感學習心得體會 篇21

郭永懷深深地懂得,要使我國的科學事業興旺發達,光有少數老專家是不行的,必須不斷地培養成千上萬的後繼者。因此,他把培養年輕一代的力學工作者視為自己的神聖職責。他常把自己比喻為“一顆鋪路石子”,讓年輕人從他身上踩過去。為培養下一代無私地貢獻了自己的一切。

回國不久,他就與周培源、錢學森、錢偉長等一起,規劃了全國高等學校力學專業的設置;組織領導了全國三屆力學研究班;接着,他兼任新成立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化學物理系主任,為該系的創立操勞籌劃;同時,他還在該校的近代力學系開課,講授邊界層理論;他親自帶研究生,培養助手,指導一批青年搞研究工作。他循循善誘,誨人不倦,以淵博的學識和出色的指導藝術,以他的全部熱情和關懷,為祖國造就了一大批優秀人才。

1962年夏,郭永懷正在為在科大開講“邊界層理論”緊張備課,同助手們一起編寫講義。他幾次放棄休假療養的機會,堅持與助手們一起緊張工作,經過幾個月的時間,終於編出了第一流的《邊界層理論講義》。它篇幅不大,內容精闢,是郭永懷同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由於他有着豐富的研究工作經驗,見解深邃,因此講課別具一格,使學生們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使人事隔多年依然記憶猶新。

他對青年同志的指導和幫助是啟發式的,循序漸進的。一開始,他先出一個簡單的題目,指定有關的參考書籍與文獻;然後誘導青年同志做更復雜一些的題目,讓青年同志自己去查閲文獻、資料;接着,再着手做沒有現成文獻可直接借鑑和應用範圍更廣的課題,有時還要求用實驗來驗證所得的結果。通過這一過程,許多青年同志學到了獨立進行科學研究的本領。

郭永懷不苟言笑,但對青年一代總是寄予深情,和藹可親。他對於所安排的頭緒眾多的課題,心裏有一本“明細帳”。青年研究人員經常會收到他寫來的紙條,上面是他那剛健的手跡,往往寫的是幾篇可供參考的文獻;有時,他親自把書籍、文獻送到青年人手裏;有時,他突然跑來與大家討論,用他考慮到的一個更好的想法來解答上次提出的問題,對於青年同志寫的研究報告,他都要反覆推敲,仔細修改。為了業務工作,大家可以隨時去叩他的門,而他總是放下手頭的工作,與來人熱情地討論。郭永懷就像一個辛勤的園丁,為培養年輕一代的力學工作者付出巨大的心血。

郭永懷雖然離開了我們,他卻活在了我們的心中,任時間洗禮,對他的這份敬佩之情卻不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