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學習貫徹四中全會精神心得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勝利召開。10月24日,市委宣傳部召開學習貫徹落實四中全會精神座談會,來自市委政研室、市委黨校、市法制辦、德州學院等部門和單位的有關負責人和專家學者到會暢談學習心得和體會。座談會上,與會者圍繞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行熱烈探討和交流。對四中全會亮點進行了解讀,就如何細化落實全會精神展開了探討。下面摘登部分與會人員發言(以發言先後為序)。

學習貫徹四中全會精神心得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迅速掀起學習貫徹熱潮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是新形勢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綱領性文件,對於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是以xx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瞻遠矚作出的戰略抉擇。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宣傳部門肩負着宣傳和組織學習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的任務,尤其要學習在前、領會在先,準確把握其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要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要求,迅速掀起學習貫徹熱潮,切實把全市廣大幹部羣眾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全會精神上來,統一到省、市委關於學習貫徹中央全會精神的總體部署上來。要綜合運用新聞宣傳、網絡宣傳、理論宣傳、社會宣傳、文化宣傳等多種形式,充分利用報紙、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對全會精神進行系統宣傳。要把深刻領會四中全會精神,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xx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結合起來,同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結合起來,緊密結合工作實際,認真學習領會,準確把握精神實質,堅決貫徹落實,努力在全市上下形成學習全會精神、建設幸福德州的濃厚氛圍。□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黃子華

依法治國的全面部署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是對推進依法治國的全面部署。法治既包括立法,也包括法律的實施和監督,全會確定的一個目標、五個體系和六大任務明確了依法治國的路線圖,在憲法實施和監督、立法及立法程序、法律實施及監督、法治政府建設、司法公正、全民守法及保障人民權益、法治隊伍建設等方面建立健全20多項制度和機制,標誌着依法治國將進入一個快車道。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織部分,又是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所在,也是對人民呼聲和社會關切的積極迴應。具體來説,從全面深化改革角度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對十八屆三中全會“法治中國”建設的具體部署,在具體改革中,四中全會也對民主法制領域、司法體制領域等改革做了具體的安排,因此依法治國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同時,通過推進依法治國,又從法治角度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保障。從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角度上,依法治國本身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同時,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鮮明標誌,沒有依法治國就沒有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從迴應人民呼聲和社會關切角度上,目前,我們的法律體系還需完善,法律的實施和監督還不盡人意,人民羣眾對法治公平還有不小的意見,推進依法治國就是解決這些問題,同時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也是提升依法治國水平的過程。四中全會從以上三方面都給予了明確的答案,是依法治國的全面部署。□市委政研室副主任朱瑞山

法治理論日趨成熟和完善

十八屆四中全會的勝利召開,標誌着我黨的法治理論日趨成熟和完善。全會首次明確提出依法治國的總目標、重大任務,法治中國建設路徑非常清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確定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法律體系是最重要的國家治理體系,法治能力是最重要的國家治理能力。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專題研究部署依法治國是貫徹落實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舉措。全會提出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建設中國特色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簡單講就是五個體系:即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這五個體系彰顯中國特色,從注重立法,健全法律體系,轉變為更注重實施和落實,更注重黨內法規體系的建設與法律體系的銜接,從制到治,從立法、執法、司法、保障到黨內法規建設,各個治理主體統一於依法治國,統一於依憲治國,法治成為鮮活的政治實踐;對一個國家而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與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和文化傳統密切相關。解決中國的問題只能在中國大地上探尋適合自己的道路和辦法。我們建設的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既要尊重法治發展的普遍規律,也要從中國實際出發,不照抄照搬西方的法律制度。六大重大任務: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實施;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這六大任務是對五個體系的具體落實和實施。□市法制辦備案審查科科長樑化坤

發揮法治引領示範作用

全會高度評價長期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研究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會提出,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黨要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更好維護和運用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更好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係、規範社會行為,使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實現我國和平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範作用。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這個總目標,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德州學院政法學院副院長張慶華

長治久安的綱領性文獻

改革開放以來,首次以全會的形式將法治作為主題。歷史性的會議,通過了依法治國的綱領性文獻,黨的歷史上第一次,對國家的長治久安必將發揮重大作用。有人説依法治國快進鍵已經按下。我們要加深對十八屆四中全會公報的總體認識:一是確立了一個總體目標,五個體系的總佈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六大任務。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法治體系是一個總體的動態的概念,不僅包括完善的法律體系,還包括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律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還包括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實際上是將依法治國的總體部署具體化。通過這些體系的完善,中國將發生政治生活、經濟生活以及民眾生活的根本性的改變,因為改變的是社會運行的機制。二是對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統一的具體性規定。規定了依法治國的具體內容,強化了黨的領導對法治的領導,突出了人民在依法治國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立法的參與權、法律實施中的監督權,獲得司法公正對待,法律權威樹立過程中的法律信仰的主體性地位。三是行政執法的公開、責任制度,使得政府權力的實施始終在法律的制約和民眾的監督下。□德州學院思政部教研室主任、教授李霞

推進依法行政的戰略部署

保證行政決策合法、科學、民主,減少決策風險,是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的一項重要任務。根據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健全依法決策機制,積極推進依法行政,尤其要注重抓住兩個關鍵環節:第一個環節就是要進一步完善重大決策程序。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要把五大必經程序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一是公眾參與。民主決策的主要標誌是在決策過程中能夠使各種不同的意見和利益得到最充分和客觀的表達。二是專家論證。即在一些專業性比較強的領域,要邀請相關專家幫助論證和決策。三是風險評估。凡是有關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羣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重大項目等決策事項,要進行風險評估。四是合法性審查。即由作出決策的單位和政府法制部門負責對決策內容作出是否合法的評判。五是集體討論決定。第二個環節就是要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建立終身責任追究制,實際上就是為了保證每一個決策者都要對自身的決策負責任,不能隨意作決策。只要你是錯誤的、違法的決策,你就永遠也脱不了干係;不管你的崗位怎麼變,不管過了多少年,最終你都要為這個錯誤的、違法的決策承擔責任。□市委黨校哲學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時聖玉

開啟了依法治國新徵程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把黨的法規體系完善放在依法治國的語境裏邊,這是第一次。黨的法規體系與法律體系是兩個不同的範疇,前者體現的是對政黨內部的約束,後者體現的是對社會或者國家範圍內普通行為的約束。推進依法治國,從而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就是黨的行為不能超越於憲法和法律。法律不僅要約束普通公民的行為,對黨的行為也起到約束作用。這不僅體現出我們黨的規則意識更加強烈,同時也反映出我們黨更加尊重憲法和法律的權威。法治與德治相結合,豐滿了我們實現中國夢的“兩翼”。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我們治國理政不僅需要法治,同時也需要德治,二者在國家治理中各有側重。德治從黨的角度看,完善了黨的思想建設,解決了隊伍的信仰和價值觀問題,從我們“八項規定”開始,一直到開展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我們一直在通過德治解決信仰問題。從社會治理的角度看,德治體現了文化的視角,也符合我們所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法治精神。德治與法治的結合,豐滿了我們實現中國夢的“兩翼”,不僅加強了我們的精神引領,同時也為社會發展確定了規則約束。二者的結合,使得我們黨的執政能力更加完善,也表明我們不會完全走西方法治的路徑,而要積極地探索出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特色執政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