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黨課社會實踐感想3篇

黨課制度作為七項組織生活制度的重要內容,是提高黨員素質的基本途徑,是強化黨員黨性觀念、堅定政治信念的基礎工作。下面是本站帶來的20xx黨課社會實踐感想,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黨課社會實踐感想3篇

篇一:20xx黨課社會實踐感想

5月4日,在經管土管學院會計系黨支部的組織下,我們在圖書館進行了整理圖書的活動。大學的圖書館就像一座知識的寶庫,那裏有無窮無盡的精神食糧。它似乎將整個宇宙都囊括在內。大學四年,我們每個人都會受到來自圖書館的養分的滋潤,圖書館無私地賜予了我們知識,那麼今天我們就用整理圖書來作為對圖書館的回報。整理圖書,可以是同學們更加便利的尋找到自己想要的圖書,給同學們帶來了方便,也為圖書館管理員減輕了一定的負擔。

有句許説得好:實踐出真知。作為一名大學生,要想成為21世紀的一名合格人才,必須要實踐。通過這次黨課實踐活動,我在人生觀和價值觀上有了新的啟發,在政治覺悟上更有了新的突破。我們必須愛黨,敬黨,接受黨的教育,我們必須從思想和行動上都與黨保持統一,向黨看齊和靠攏。讓我更加透徹的瞭解黨為中國而革命所做的一切努力,真正感悟到黨的心是一心想着人民的。我更加牢記了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更應該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畢生的追求,不僅在現在的工作上為同學們服務,更在偉大的人生旅途中為廣大老百姓服務。

社會在向前發展,時代也在不斷進步,各行各業的人們都以新的形象展現在新的時代。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同樣也要與時俱進,要以新的形象去面對新的時代,以新的特點去適應新的時代,這對每個大學生是十分重要的。我認為大學生應重於實踐,還要學會為人民服務。

這次黨課實踐活動讓我對黨的性質、指導思想、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有了更全面更深層次的理解,入黨動機得到了進一步的端正,同時也增強了自身的時代使命感和歷史責任感。這次活動讓我意識到對待黨的基本理論切勿紙上談兵,而應該真正把握其內涵。我們黨任何理論、政策制度的提出都有其歷史必然性,都是我們黨審時度勢堅持與時俱進的結果,都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建設和諧社會為指導思想。它們的目的都是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維護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這些理論政策並不是如我以前所想象的在坐而論道,而是源於實踐,在實踐中得到檢驗,並最終指導着實踐。

我認為事件的最根本任務在於為人民服務。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必須做到的,如果一個人不為人民服務,心中只有自我,是難以有所作為的。有人認為要為人民服務就得大有作為,其實不然,只要能補一塊磚,添一塊瓦,都是可以的。

具體到一名大學生,我想我們應該自覺地將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融入到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從而擺脱學習只是為了混文憑的狹隘動機,自覺地將知識的學習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而實現偉大目標相聯繫。在與老師同學的交往過程中,要時時以一名黨員的身份要求自己,想他們之所想,急他們之所急,接受他們的中肯批評,同時也應大膽真誠地指出他們的缺陷從而共同進步。生活在學校這個大集體中,我們應該有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和團結協作精神,應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廣泛的羣眾基礎。不求轟轟烈烈的做一番大事業,但求默默無聞的奉獻和貢獻自己的一份微薄的力量。

這不僅是一次黨課的實踐活動,更是對精神的一次洗禮與昇華。 當代大學生是精神最好的傳遞者,更應該肩負起自己的使命,將黨的宗旨和先進性傳承下去。我們大學生是未來中國偉大復興的最大動力,應該更加謹記自己的任務,不斷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自覺接受黨風黨紀的薰陶,以一個共產黨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繼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路。

會想不等於會做,我們要致知於性,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參與實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不斷地努力,不斷地完善自己,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爭取以一個各方面全面發展的人才的身份走向社會,在實踐中檢驗真理的正確性、可行性,在實踐中使自己發揮更大作用!實踐創新,完善自我!在實踐中鍛鍊和成長!

篇二:20xx黨課社會實踐感想

通過黨課基礎知識的學習,是我從認識和思想上都得到了一定地提高,充分地認識到更好體現出一個入黨積極分子只有將理論學習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將思想認識轉化為實際行動,用實際行動來體現自己的價值和向黨靠攏的決心。

此次社會實踐,,進行義務勞動,就近原則,清掃校紅磚樓附近的落葉紙屑,美化校園,雖然工作量不大,但我認為卻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應該考慮的是:人人都從小事義務的做起,那麼我們社會又會怎樣呢?勞動是人類社會和人本身進步的根本要求,熱愛勞動不僅是社會主義思想所倡導的一種美德,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應該積極倡導熱愛勞動、尊重勞動、崇尚勞動的社會風氣,勞動、包括義務勞動應該成為每一個公民的義務。

同時勞動是一切財富的源泉,中國現在進行社會主義現在化建設,“勞動”是如何重要不言而喻,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代表。在全社會倡導熱愛勞動的美德,黨員幹部應該成為表率。因此,每一個黨員、特別是 黨員領導幹部應該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積極參加義務勞動並形成制度。這不僅是我們黨的光榮傳統,也是新時期、新形勢對黨和黨員幹部提出的新要求。只有從黨員幹部做起率先參加義務勞動,做好模範先鋒作用,才能在全社會逐步形成熱愛勞動的良好風氣,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推動社會主義建設更快,更好的發展。

篇三:20xx黨課社會實踐感想

為了感受歷史的脈搏,我們一個小組來到了武漢曇華林,在老街的韻味中,一點點體會,歷史沉重的車輪年過我們的記憶,留下的,是我們無盡的思考與遐想,當我們的思路隨着老街的石板路慢慢走進歷史的時候,我們是沉重的。

曇華林,位於老武昌的東北角,地處城牆內的花園山北麓與螃蟹岬(亦名城山)南麓之間,隨兩山並行呈東西走向。歷史上的曇華林是指與戈甲營出口相連的以東地段。1946年,武昌地方當局將戈甲營出口以西的正衞街和遊家巷併入統稱為曇華林後,其街名一直沿襲至今。現曇華林街東起中山路,西至得勝橋,全長1200米,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武昌城擴建定型後逐漸形成的一條老街。

曇華林三字,昔指此地多有小型庭院,並善植曇華,因古時花、華二字相通,故名。明清時期,這裏曾是湖北全省各縣秀才下榻與此、苦心研讀備考的地方,是清廷負責地方軍事衙門的所在地,並有以戈甲命名的營盤。1861年漢口開埠後,曇華林一代逐漸形成華洋雜處、比鄰而居的地域特色。先後又意大利、英國、美國和瑞士的傳教士在此傳教、辦學、施醫。受西方文化及資產階級自由、平等、博愛思想和價值觀的影響,中國第一座公共圖書館學科在此建立;一批民主戰士在此組成了湖北最早的反清反封建的革命團體。

吳祿珍領導的"花園山聚會",劉靜庵領導的"日知會",熊十力領導的"黃岡軍學會",樑耀漢領導的"羣學社"相繼在這裏誕生。這些團體催生了一大批辛亥武昌起義的仁人志士。1920xx年2月,陳獨秀應邀來曇華林演講,標誌着共產主義學説正式登陸湖北,。1920xx年,在街區的私立武漢中學,走出了董必武、陳潭秋和李漢俊3位中共"一大代表。

曇華林32號是一棟獨門獨院歐式洋樓,保存較完好,在這裏曾經拍過電視劇。從門裏看天井,彩色玻璃、雕花欄杆,無不顯示出異國情調。

共進會領導人劉公,在這幢老房子裏,領導趙師梅等湖北工業中學堂的三位青年學生,設計製作出了辛亥革命軍旗--"九角十八星旗"。

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舊址位於武漢市第十四中學內,系國初年的學校建築。1938年,國共合作,政治部遷入武漢,三廳在此成立,郭沫若任廳長,屬政治部副部長周恩來直接領導,在此薈萃了文化界精英300多人。三廳當時的用房大多已毀,僅存磚木結構二層樓房一幢,為當年工作人員住房。

十四中校園為湖廣總督林則徐興建的豐備倉遺址,1903-1920xx年,張之洞先後開辦公立國小和中學堂,1920xx年為省立第一中學,現產權屬第14中學。

這裏,有革命先輩留下的痕跡和記憶,這樣的氛圍中,我們一點點品讀歷史的氣息。藉着古老的街巷,我們把自己置身於歷史之中,這種沉重感使我們深深的折服與慨歎。

譚華林是九角十八星旗的誕生地,是辛亥革命的一個代表地點,是革命精神的代表地點,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對革命精神最好的詮釋,沒有不流血的革命,我們追求自由,就要付出相應的代價,我們享受自由,但是不能忘記我們的努力和犧牲。今天,我們走在這樣的老街中,細細品味這樣的意境。

從黃花崗打響的第一槍,到九角十八星旗的誕生,我們的革命先輩用他們的生命去詮釋了改革者的精神和鬥志。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帝制(或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使民主共和意識深入人心,打擊了帝國主義勢力,為資產階級發展客觀創造了條件,同時,是當時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無法忘記,更不能忽略先輩們的努力和汗水,我們銘記的,該是他們的精神與追求。

我們該繼承的,也是革命的精神,今天,在這個和平的年代,作為大學生,作為黨的新鮮血液,我們該怎樣發揚革命精神,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標籤:黨課 感想 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