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心得體會(精選13篇)

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心得體會 篇1

火神山沒有山,但是有山一樣的人們

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心得體會(精選13篇)

昨晚的報告會上,有6名來自湖北的抗疫一線工作者。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醫生周寧,講述了同濟醫院“生命特戰隊”的故事。作為“護心小分隊”的主要負責人,同時也是一位新冠肺炎感染者。他的“治療日記”,曾有超過1500萬人次閲讀。

1月下旬,周寧在診治病人過程中被感染新冠病毒,他寫下居家隔離治療經歷,沒幾天閲讀量就超過1500萬,留言14000多條。有人在後台留言説:看了你的文章,心裏安定多了。

2月8日隔離期一結束,周寧立刻打電話請戰。第二天,他作為第一批醫務人員來到了同濟醫院光谷院區,在ICU連續工作52天。為了看清病患脖子上的血管,他幾乎是臉貼着臉進行手術。最後這名患者病情好轉,成功撤除了ECMO。撤機那一刻,他忍不住對患者歡呼:“你活過來了,活過來了!”其實還有許多這樣的生命之火在ICU裏重新點燃。

24歲的甘如意,和周寧一樣,也是一名醫生,只不過她的戰場在檢驗科。

今年春節,剛回到公安縣的老家,甘如意就得知,為防止疫情擴散,武漢關閉了離漢通道。“事態嚴重,現在,武漢最需要醫護人員,我必須回去,必須和同事們在一起!”甘如意説。

回想起三天兩夜的騎行之旅,甘如意説自己曾邊騎邊哭。“從公安騎到了潛江,我得到了警察的幫助,他們幫我找到一輛去武漢中心血庫的順路車。”

抵達武漢江夏區金口衞生院範湖分院後,她簡短地給父母報個平安,換上防護服,立即回到工作崗位,協助排查發熱病人。“他們都説,因為我姓甘,所以不怕苦。”甘如意笑着説。

武漢商業儲運責任有限公司的葉九思,是武漢市江岸區永清街吉林社區志願者。疫情期間,他擔負着為社區眾多居民買藥的重任,被老百姓親切地稱為“藥神”。

葉九思坦言:“其實,我自己是一個重症慢性病患者,需要長期吃藥。”也正因為這樣,他更能體會到藥品對特殊患者的重要性。在志願者報名系統開通的第一天,他就報名當了志願者。

在幾十天的時間裏,他每天往返幾十公里,騎壞了一輛自行車、磨破了好幾條褲子,好幾雙鞋。他説:“我是一個凡人,但我也可以送出微光。”

尹典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中建三局的一名80後員工。最忙的時候,他曾連續奮戰41小時,衣服上滿是泥水和油漆。“大家都想抓緊把醫院建好,讓病人早點住進來。”

火神山醫院正式交付後,隨之而來的是醫生和病人的入駐,醫院正常運行需要維修保養人員做好後勤保障。2月3日,尹典在連續工作了10天后,又立即轉任中建三局二公司機電維修保養組負責人,帶領其他5名管理人員和6名工人,負責該院4個病區的機電維修保養工作。

武漢市公安局蔡甸區分局民警燕佔飛

1月23日晚上,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在武漢建設火神山醫院,這裏正好是武漢市公安局蔡甸區分局民警燕佔飛所在的轄區。得到這個消息後,他下定了決心,“我要留下來,守護火神山!”他第一個報名申請到現場參與執勤。

在火神山醫院警務室成立的第一天,他和同事曾宣誓:“有我們在,請全國人民放心!”他記得有一名工人右手大拇指不慎被施工設備壓斷,卻還想繼續堅持工作;還有一名來自陽新的工人駱名良,幹了6天掙了7000多元工資,家境不富裕的他把工資全部買了牛奶,捐贈給一線的醫務人員。

“火神山沒有山,但是有山一樣的人們。”燕佔飛用這樣的話語總結“火神山精神”。

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心得體會 篇2

你們是我心裏的英雄。我有很多心裏話要對你們説:就在春節快要來臨時,人體的細胞正在面對一場戰爭——病毒的攻擊。在這場無情又殘酷的疫情面前,是勇敢的白衣天使衝向了武漢,你們不懼生死,勇敢又堅定地走向了抗擊疫情、拯救生命的戰場,這種大無畏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你們和時間賽跑,分秒與病魔較量,和死神爭鬥。

現在疫情就是一個不穩定的定時炸彈,因此人們會擔心、會恐慌,這都是情有可原的,可是隨着國家的嚴格防治和科學研究,不可否認的是治癒者的數量也在不斷的增加着,這無疑給了我們極大的信心,是你們英勇向前,不顧自己的安危,把家人放在一邊,穿上厚重的防護服,去救治危重病人,脱掉防護服後,臉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跡,我想一定很疼吧?但是你們卻一笑而過,正因為你們站在了抗疫的第一線,我們相信很快就能迎來戰役的勝利。請你們一定要照顧好自己,因為國家一直在關心着你們,全國人民也都在支持着你們。作為新時代的好少年,我一定會聽你們的話,在家不出門,出門戴口罩,勤洗手,多鍛鍊身體,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不給你們再添麻煩,我們一定會與你們風雨同舟,所以,武漢,請加油,中國,加油!

我相信,只要我們眾志成城,一定可以戰勝疫情,你們也就可以早日回家!

等冬天過去,春暖花開的時候,我們一起到大自然的懷抱中快樂嬉戲!

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心得體會 篇3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是古往今來人們所歌頌的英雄精神。為了民族的復興,為了祖國的富強,有多少英雄依然擔負起重擔,為國為人民而犧牲。我們應該牢記如今舒適富強的生活是靠英雄的熱血換來的,這讓我們如何不崇尚英雄?

還記得天安門廣場上矗立的英雄紀念碑嗎?還記得9。3閲兵式上那300餘名老兵嗎?“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滾滾長江,淹沒了無數英雄的驚世偉業,但我們對英雄的敬意猶在。他們是英雄,因為他們有着革命的激情,有着滿腔的愛國情懷,他們舍小家為大家,視死如歸的精神是我們所崇尚的。論英雄而不論年代,古往今來,我們中華民族的英雄是數不勝數的。

古有岳飛‘精忠報國’,激勵着一代又一代愛國志士,國難當頭,為國驅使效命,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今天,國家的建設與快速發展,“中國夢”的實現,依然需要這樣的愛國精神。幾經誘利,幾經威嚇,幾經折磨,文天祥在忠與奸面前未曾有過絲毫的動搖,“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正是體現出他的一身傲骨,他是值得我們崇尚的英雄。英雄不一定是在戰場上為國殺敵,英勇奮鬥的將士也可以是英雄。英雄可以出身平凡,但是他們有着不凡的精神。

和平年代的英雄也是數不勝數的。在研製氫彈的過程中,“中國氫彈之父”于敏曾三次與死神擦肩而過,他將一生奉獻於核武器的研製,默默付出,無怨無悔,他不是英雄嗎?“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野外工作,堅持不懈,走過這一條充滿荊棘的艱辛道路,最終取得巨大的成功,一粒種子改變世界,它難道不是英雄嗎?他們有着無私奉獻的精神,為國家取得了成就,他們是國家的英雄,人民的楷模。還有一類人,他們沒有取得舉世聞名的成就,但他們也是我們的平民英雄,也值得被世人尊崇。還記得汶川地震營救員的身影,他們挽救了千萬生命,他們是英雄;還記得黎明時環衞工人忙碌的身影,他們美化了環境,他們是英雄,還記得烈日下建築工的身影,他們建起了一座座的高樓,他們也是英雄……其實,我們身邊的英雄有許多,他們出身也許平凡但精神不凡。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英雄也是凡人,不過是為了民族、國家而以超人的標準要求自己。我們要崇尚英雄,緬懷先烈,讓英雄的靈魂得到慰籍,讓英雄不朽!

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心得體會 篇4

同學們,當我們在大街上閒逛時,當我們在教室裏讀書學習時,你們可曾想過我們幸福的日子是哪來的嗎?是革命先烈們為了民族獨立和國家尊嚴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而換來的。有的人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險時刻,是

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長城,與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進行你死我活的拼搏。為了徹底埋葬舊世界,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前赴後繼、英勇作戰、拋頭顱、灑熱血,也有的人為了建設和平,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獻出了青春和熱血。

曾經,這裏刻下了紅軍屹立不倒的精神!到底是什麼力量使原本弱勢的紅軍衝破國民黨反動派的圍追堵截,使紅軍願意拋頭顱、灑熱血,使紅軍歷盡艱辛,克服險阻也最後走向勝利呢?信念,是千千萬萬紅軍心中永存讓人民翻身做主,過上幸福生活的信念!為了這永存的信念,他們克服重重困難,浴血奮戰。正因為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紅軍不怕遠征難”的精神!正因為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氣概!正因為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親人送水來解渴,軍民魚水一家人”的温情。

他們是英雄,他們是路標,他們是豐碑!一個個可歌可泣的事蹟,一個個可贊可歎的信念,一個個可敬可畏的軍魂!我能不被他們感動,不被他們震憾嗎?他們是永恆的,因為信念永存。

昨天永遠屬於過去,今天就在腳下,讓我們銘記英雄先烈,去開拓美好幸福的未來,我們要以革命先烈為榜樣,努力學好本領,弘揚革命精神,爭取今後為祖國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貢獻。為譜寫祖國的繁榮發展的篇章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心得體會 篇5

漫漫兩萬五千里長徵,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抗洪救災中蕩氣迴腸的感人場面,這一次又一次的壯舉是一部又一部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歷史永遠銘記這英勇無畏、前仆後繼的共和國衞士們。他們創造了無與倫比的驕人業績,譜寫了一曲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詩篇。

在中國革命史這浩瀚的星空上,我的家鄉慈溪就像一顆閃亮的流星,劃過浙北的長空,產生了一種光芒四射的革命精神。1941年6月,為了開展三北敵後抗日遊擊戰爭,在崇壽相公殿,我第五支隊第四大隊決定對來犯的日軍進行伏擊,一舉打死打傷敵寇8名,打響了三北敵後抗日的第一槍,拉開了創建三北敵後抗日根據地的序幕,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振奮了三北的抗日民心。

自此,七星橋戰鬥、陽覺殿伏擊、三北大破襲……面對外來侵略,為了守衞家園,歷代慈溪人民展現出的是拋頭顱灑熱血的犧牲精神,是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這就是我們的“紅色基因”。

我驕傲,為生長在這個朝氣蓬勃、不屈不撓的民族;我自豪,為浴血奮戰、換取和平的那些可親可敬的人。

慈溪這片紅色的紅土地孕育了紅色基因,我們每一個三北兒女身上都鐫刻着“紅色基因”這個“達芬奇密碼”,傳承紅色基因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而傳承紅色基因歸根結底要靠行動。當今社會,人們的思想觀念不僅多元而且多變,人的價值追求也如是。但越是這樣,就越突顯紅色基因的可貴,越需要我們一代代傳遞“紅色基因”的正能量。

如果説在血與火的歲月裏,“南山三十六嶴,後海七十二灶,要人隨多隨少”的口號,是慈溪人保家衞國紅色情懷體現;那麼和平年代裏,熱愛鄉土、建設美好家園、發家致富,便是慈溪人紅色基因的具體行動。慈溪的“紅色基因”是青瓷文化、移民文化、圍墾文化和三北抗戰精神等一系列寶貴精神財富的一脈相承、世代相襲,也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社會核心價值觀與“慈惠三北,溪通四海”的新慈溪精神的高度契合。

我要做“紅色基因”堅定的傳承者,堅守心中的一方淨土,腳踏實地,宣傳好、傳播好“紅色基因”,自覺把個人夢想的追逐融入到“慈溪夢”、“中國夢”的大潮中,奏響“紅色基因”時代旋律的主音符。

我要做“紅色基因”堅定的實踐者,注重實際,以勤奮工作為榮,圍繞着“青山綠水”做文章。當年,在廣交會上擺地攤的方太公司已搖身變成國內廚具行業的龍頭之一,依靠的就是這個紅色基因。如果這山望着那山高,終將一事無成。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作為一名三北兒女,我們要以錢海軍、交警爺爺胡劍宏等先進模範人物為榜樣,以擁有“紅色基因”而自豪,傳承並在每個人心中激活“紅色基因”,用辛勤的汗水和心血為家鄉的建設添磚加瓦,譜寫無愧的人生篇章!

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心得體會 篇6

共和國的創立和發展,有多少民族英烈拋頭顱,灑熱血,為了民族獨立而戰,為了國家存亡而戰!他們拼了命地在各種戰場上奮力抗爭,為的是祖國美好未來的理想、美好燦爛的明天……

如今,我們虔誠地捧着小白花,為英烈們悼念。同時,我們也跟着這朵白花,思緒萬千——我想到了在那戰火紛飛的年代,黃河鐵橋上那激烈的血戰,沈家嶺上那慘烈的肉搏,盧溝橋上的硝煙……

大家想想看:在1998年夏天,抗洪救災中,解救了一位又一位危難者的是誰?人民子弟兵。在20x年春末夏至時節,汶川地震,不顧自己的生命,迅速趕赴現場,採取救援行動——奮力尋找、搶救災區人民的又是誰呢?中國人民解放軍。……英雄們為了保護他人,不顧危險,譜寫了多少生命的讚歌!他們勇於實踐,在危難中爭做“第一個吃螃蟹者”,以致失去性命,卻義無反顧地,編輯了多少生命的美文!

回想幾十年前,莽莽山嶽,重重關河,旌旗刀槍,烈火硝煙……留下更多的卻是一個個的墳塋,一座座的紀念碑以及曾經滾燙流淌着的熱血!據統計,共和國的創建中有名可考的烈士超過100萬人,而無名烈士卻是這個數字的好幾倍……漫漫長征路,兩萬五千里長眠着多少位紅軍將士已無法統計;8年抗戰,八路軍、新四軍、華南抗日縱隊有60多萬名祖國優秀兒女付出了寶貴的生命;3年解放戰爭,又有26多萬子弟兵犧牲在殊死的戰鬥中。即使在和平時期,人們又面臨着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然而,所有的危急時刻,一切危險的地方,只要祖國和人民一聲令下,英雄們總是衝在最前!

烈士紀念日,我們緬懷先輩——留戀、悲歎、振奮!當英雄們入土為安之時,他們的人生就告一段落了,而他們的故事,會世代流傳,留給人們無盡的懷念……

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心得體會 篇7

烈士紀念日,是我國傳統的緬懷先人。為了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珍惜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引導廣大學生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促進學校精神文明建設,塔洋鎮中心國小在清明節前夕開展了一系列祭奠先烈活動。

我校各中隊召開“緬懷革命烈士,英雄在我心中”主題班會。各中隊的主題班會精彩紛呈,通過詩歌朗誦、講家鄉塔洋革命鬥爭先鋒事蹟等形式向全體學生進行了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各中隊的隊員個個精神飽滿、情緒激昂,他們聲情並茂的演講和朗誦,深深地感動和吸引着老師和同學,也贏得了陣陣熱烈的掌聲。此次主題班會活動,使學生們瞭解了家鄉塔洋革命先輩的光榮、英雄事蹟,如:與楊善集、王文明一起組織海南青年運動,抵制日貨的塔洋聯豐烈士王器民;宣傳人人平等,組織婦女協會,發動婦女破除封建迷信,衝破束縛,參加革命鬥爭的林一人;曾被任命為瓊崖特委祕書長的塔洋簪馬村烈士林樹芹;原海南行政區黨委副書記林樹蘭等。五、六年級還以班為單位開展了“學習先烈心得體會”作文競賽,將活動內化為精神營養,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化作實際行動,勤奮學習,努力進取,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我校由校長牽頭,由少先隊大隊部組織,由少先隊輔導員、全體大隊幹部、優秀少先隊員和塔洋中學一起到塔洋簪馬村為林樹芹、林樹蘭革命先烈掃墓。到達林樹芹、林樹蘭烈士墳前,首先各隊員為烈士墓鋤草、清掃。然後在塔洋中學林總務(林樹蘭革命先輩的後人)主持下,全體師生向烈士們默哀三分鐘、獻花圈,致以最深切的哀思和悼念之情。接着林總務向隊員們介紹幾位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蹟。同學們從烈士的身上,懂得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聽從祖國的召喚”;懂得了什麼是拋頭顱、撒熱血。最後同學們都不約而同地在烈士墓前,唱起少先隊隊歌,緊握右拳莊嚴宣誓:“我是中國少年先鋒隊隊員,我在烈士靈前宣誓: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一定不辜負先烈期望……”那一句句鏗鏘有力的話語和歌聲,代表着同學們顆顆真摯的心,在烈士墓上空迴盪。此時此刻,在神聖的烈士墓前,精緻的小白花,聖潔的花圈、默默站立着的同學們,他們沒有了往日的喧鬧和嬉笑,都靜靜地肅立着……

此次祭奠先烈活動開展得十分成功,活動向全體學生進行了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能夠深刻地認識到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懂得珍惜今天,好好學習,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長大立志報效祖國。

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心得體會 篇8

20__年的春節,在所有中國人的心裏,註定是一個永生難忘的記憶。新型冠狀病毒的肆虐,讓辭舊迎新的鐘聲更加沉重,人們臉上的那一個個口罩,讓這個春節倍感冷清。

這個冬天,梅花依然寧靜地開放;這個冬天,藍天依舊明淨如洗;這個冬天的武漢卻非常艱難,全國人民卻非常艱難。在這特殊的日子裏,我們謹遵醫囑,靜靜地待在家中。我們為武漢憂心忡忡,我們為治癒病例的增多而感到高興,為武漢的人們牽腸掛肚。

與此同時,有一羣人,他們正衝在前方,用自己的平凡之軀為身後的億萬中國人築起防護的堡壘,他們舍小家為大家,不眠不休,戰鬥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的最前沿。他們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最美逆行者,他們是新時代的最美先鋒人物,他們是可親可敬的白衣天使。

在這羣人當中,有一位84歲的老院士,叫鍾南山,17年前,這位老院士奮鬥在抗非的最前線上,為抗擊非典立下了汗馬功勞。17年後的今天他臨危受命,搭上前往武漢的高鐵,再次前往抗擊疫情的前線;86歲的董宗祁老教授,他坐在輪椅上,一上午看了30多個病人,他説:“我這輩子,就是為了救人”;73歲的李蘭娟教授,知道國家有難,她毫不猶豫前往武漢,堅定地説出她的誓言:“我打算長期待在武漢,與那邊的醫護人員一起奮鬥!”

這世上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因為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罷了,這世上哪有什麼天生的英雄,只有因為人們需要,才有人願意犧牲自己成為英雄。

雖然我不知道他們是誰,但我明白他們是為了誰。他們也許並不富裕,甚至有些貧窮;他們也許並不高大,甚至有些瘦弱;他們也許並不光鮮,甚至有點卑微,他們的形象在我心中是那樣模糊,但他們的精神在我心中卻是那樣鮮明;不計生死,不求回報,默默堅守的他們,守護着健康,保衞着生命。

普通的我們無法到達正面戰場與病毒作戰,我們只能做好我們的後勤工作,不出門,少出門,勤洗手,戴口罩,這是為了不給他們添麻煩,祝願他們平安早日凱旋。

彩虹為證,千古不變,我要高歌。為生命喜悦,萬物都歌頌你的慈愛,大地訴説你的恩情。

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心得體會 篇9

鍾南山,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牀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高級別專家組組長。

他在20__年非典型肺炎肆虐時期主持了廣東省的非典防治工作,是中國抗擊非典型肺炎的領軍人物。

湖北武漢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他臨危受命,親臨湖北武漢抗擊“疫”情最前線,擔任專家組組長,指導醫治及防護工作。作為國內外呼吸病防控治療領域的翹楚,鍾南山不僅在病理學、流行病學等知識領域學識淵博,貫通中西,甚至親自示範、普及如何洗手、戴口罩等生活細節。當他看到疫情防控難度增加時,他眼含淚花,看到他苦口婆心勸導人們一定要尊重醫學、尊重知識、加強自我隔離時,人們對這個80多歲的耄耋老人油然而生一種深深的敬意;當看到他四處奔波,在高鐵上勞累到靠着座位靠背熟睡時,很多人心疼地直呼要他保重身體。正是這樣一個可愛、可敬,對事業兢兢業業、一絲不苟的老人和無數個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醫護工作者,構成了保護人民身體健康的“脊樑”。

危難之中顯身手。鍾南山院士帶領他的團隊不辭辛苦、殫精竭慮為戰勝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一幕幕,為全國醫療界戰勝疫情增添了信心和力量,同樣也讓全國人民再次記住了“鍾南山”這個名字。

一個偶像級英雄的誕生,不僅在於他的非凡業績、過人的智慧,還在於他對祖國、對人民健康事業滿腔熱忱、兢兢業業、無怨無悔地付出。這樣的英雄,才是我們的民族引以為豪、不斷戰勝任何艱難險阻的棟樑,才無愧於這個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

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心得體會 篇10

陳薇不僅有着閃耀的軍功章,更有着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

1989年4月28日,在北京開往濟南的列車上,陳薇偶然結識了未來的丈夫麻一銘。那年,陳薇23歲,正在清華大學讀研,和同學相約去爬泰山;麻一銘35歲,是青島一家葡萄酒廠的技術員,在北京出差後正返回青島。在擁擠的火車上,麻一銘看到被擠在車門邊上,正捧着本書看的陳薇。擔心她的手指被車廂接縫夾住,麻一銘硬是擠了擠,在身邊讓出一個十幾釐米的空位給陳薇。

兩個人在車上聊了一路。下車前,麻一銘問陳薇,能不能留個電話號碼?正巧陳薇宿舍剛剛裝了一部電話,她便隨口告訴了麻一銘。麻一銘説,我下個星期還要去北京,可不可以去找你?陳薇説,可以。一個星期後,麻一銘果然去了北京。

麻一銘放棄了青島優厚的工作待遇,隻身來到北京。最初的物質生活十分匱乏,二人的戀情也屢遭反對,陳薇和麻一銘卻共同抵禦住了重重壓力。

結婚後,麻一銘主動承擔了大部分家務,為陳薇忙碌的醫學研究工作解除了後顧之憂。他不肯讓她做家務,認為是對她才華和能力的“浪費”,她做的事情才更有價值。

現在,陳薇的臉上總會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正如她所説:“要在工作中儘量忘掉你的性別,在生活中突出你的性別,幹了喜歡乾的事情,這樣才能做一個幸福女人,這種生活狀態,是大家應該追求的。”一次採訪中,當談到身為女性科學家的體會時,陳薇打趣地説道:“女性從事科研工作有很大優勢,獲得成績可以很快往前走,遭遇挫折了還能回家。”

談到對兒子的期望,她並沒有將做科學家的理想強加給兒子,而是希望兒子“能娶他愛的人,能從事他喜歡的工作。”

陳薇的父親陳李坤曾談到女兒名字的由來。當初給女兒取名陳薇,一是陳李坤本人喜歡花草,二是在他眼裏“薔薇花雖然普通,但花期很長能開半年,且有一股暗香”。“唐代詩人杜牧曾經寫道:朵朵精神葉葉柔,雨晴香拂醉人頭。”陳李坤説,“説的就是薔薇,低調不張揚,不管風吹雨打始終能夠怒放。”

在入伍後的29年裏,陳薇少將終日“與病毒共舞”,做着自己喜歡的事,為國家和人民研發“生物盾牌”,為無數生命打開了希望之門。

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心得體會 篇11

遙想當年,祖國那積貧積弱的時代,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肆意踐踏我國大好河山,置我同胞於苦難,喪心病狂的殺戮掠奪,對中國人民犯下了令人髮指的滔天大罪。一邊是戰爭狂人冷氣陰森的獰笑,一邊是國土淪喪、滿目瘡痍、血流成河。處處燃燒着戰火,人民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在南京大屠殺時,敵人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對手無寸鐵的南京人民進行屠殺,使三十萬中國同胞含冤而死……中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在中華民族存亡的非常時刻,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多少熱血兒女毅然奔赴抗日前線,加入救亡圖存的行列,他們為趕走日本鬼子,求得民族的解放,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在槍林彈雨中寫就了他們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的人生篇章。

今天,我們紀念這場偉大的勝利,就是要永遠銘記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無辜死難同胞;永遠銘記在抗日戰爭中英勇戰鬥、為國捐軀的烈士;永遠銘記參加抗日戰爭的老戰士、愛國人士、抗日將領;永遠銘記為抗戰勝利建立了功勛的海內外中華兒女;永遠銘記支援和幫助了中國抗戰的外國政府和國際友人。銘記他們的浴血奮戰,銘記他們的聰明與智慧,銘記他們的大公無私,銘記他們的深深愛國情。

歷史無言,精神不朽。我以我最深最真的筆觸,走過時間的滄桑,空間的遼闊。我想令人們回憶起70多年前那場悲壯激越、一寸河山一寸血的反法西斯鬥爭;我想揭示在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頭,一個國家和民族所迸發出的神奇力量。我們紀念這場戰爭,不是為了仇恨,而是着眼於未來。歷史是不能忘記的,忘記意味着背叛。這段歷史,本應滲入我們的血脈,合成在我們的dna中,成為子孫後代與生俱來的記憶。就像一個永遠醒着的傷口,以一種永遠無法迴避的痛楚,時時提醒我們落後就要捱打,中華當自強!

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心得體會 篇12

天空自由翱翔的和平鴿,彷彿把我們的記憶又帶回那硝煙瀰漫的戰爭年代。我們不會忘記,從盧溝橋的槍聲到平型關的大捷;從台兒莊的血戰到百團大戰的反攻,從南昌起義到陝北快師,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多少中華兒女為了民族獨立撒盡了最後一滴鮮血,多少華夏子孫為了和平解放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革命烈士們是時代的先鋒、是民族的脊樑、是祖國的功臣!他們的精神光照千秋,他們的英明永垂青史。

同學們,我們身處改革開放的偉大時代,在我們身上寄託着黨和國家的殷切希望,祖國未來繁榮強盛的重任,已不可推卸的落在了我們肩上。我們今天緬懷革命先烈,就要弘揚先烈的崇高精神,繼承先烈的革命遺志,珍惜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安定祥和、幸福美好的生活,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堅定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信念,勤奮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報國本領,加強道德修養,鍛鍊強健體魄,努力成為祖國的棟樑之才。

我們當代少先隊員一定要牢記人民的重託,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爭當熱愛祖國理想遠大的好少年;爭當勤奮學習、追求上進的好少年;爭當品德優良、團結友愛的好少年,爭當體魄強健、活潑開朗的好少年。現在,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努力成為一名真正的四好少年!

常言道:“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國富。”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樹立建設強大祖國為理想,堅持不懈,努力奮鬥!震我中華,揚我國威!

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心得體會 篇13

陳薇

“除了熱愛,還有身為軍人的使命和責任”!病毒是公共健康的最大殺手,是國家安全的隱形威脅。憑着職業敏感和軍人使命,陳薇將抗病毒藥物作為主攻方向。陳薇率領團隊歷時10餘年,成功研製首個納入國家戰略儲備的重組疫苗。這一科研成果,奠定了陳薇團隊在該領域的領軍地位。

工作熱愛、擔當責任

面對實驗室裏十年如一日的寂寞艱辛,陳薇説:“除了熱愛,還有身為軍人的使命和責任。”身為軍人,必須隨時準備戰鬥20__年,“非典”疫情爆發。憑着敏鋭的科研直覺,陳薇預判自己正在研究的ω干擾素,對SARS冠狀病毒有抑制作用。疫情防控十萬火急。為了儘快驗證這一判斷,她率領課題組冒着生命危險,連夜進入生物安全三級負壓實驗室,與當時尚無有效治療手段的病毒零距離接觸。身着厚重的防護服、每次持續工作八到九個小時,其間不吃不喝,甚至不去上衞生間。實驗關鍵階段,整個課題組連續奮戰,在最短時間內驗證了干擾素的有效性。歷史不會忘記陳薇團隊的付出:1.4萬名預防性使用“重組人干擾素ω”噴鼻劑的醫護人員,無一例感染!

“作為軍隊科技工作者,更要善於下先手棋、打主動仗”

危急時刻見行動,防疫戰場顯擔當。20__年,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陳薇再次臨危受命,擔任國家抗震救災專家委員會衞生防疫組組長。她冒着餘震的危險率隊在廢墟上打響了一次又一次戰“疫”。“給任務就是給信任。”在陳薇看來,身為軍人,就必須隨時準備應對下一場戰鬥;作為軍隊科技工作者,更要善於在科研領域下先手棋、打主動仗。

穿上這身軍裝,一切都是應該做的

“別人因為埃博拉走了,中國人卻因為埃博拉來了。”在非洲的許多地區,流傳着這樣一句話。這裏的人一提到中國,都會流露出發自內心的敬佩和感激。

埃博拉疫苗為了研發重組埃博拉疫苗,陳薇先後4次帶領團隊去非洲,與埃博拉患者零距離接觸,開展臨牀試驗。曾經有人問陳薇:“去疫區那麼危險的地方,有沒有想過萬一回不來怎麼辦?”陳薇的回答是:“穿上這身軍裝,一切都是我應該做的。”在這場不分國界的戰鬥中,陳薇帶領團隊憑藉着中國軍人的血性和智慧,研發出世界首個20__基因型埃博拉疫苗,世界為之矚目,國人為之振奮。臨牀試驗結果,在全球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上發表,獲得了國際同行的高度認可。20__年,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研發的疫苗成為全球首個獲批新藥的埃博拉疫苗。大愛擔當在塞拉利昂開展臨牀試驗的間隙,陳薇和團隊訪問了一家孤兒院,這裏收留了49名被埃博拉病毒奪去雙親的孤兒。“我也是一位母親,被可愛的孩子們簇擁着,注視着一雙雙渴望關注和愛護的大眼睛,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真希望不再有孩子因為埃博拉而成為孤兒。”這句話的背後,飽含着中國軍人對非洲人民的真情厚誼,彰顯了中國軍人的大愛擔當。

成功的人目標不變,方法在變

榮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求是傑出青年獎”“何樑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當選“中國十大傑出青年”“中國十大科技新聞人物”,先後榮立二等功、三等功各兩次……陳薇贏得了諸多榮譽,但她始終把榮譽的取得歸功於團隊。推進重大技術創新、自主創新離不開強有力的創新團隊和平台。伴隨軍事科研機構的調整改革,陳薇瞄準生物安全領域學科交叉的特點,積極引入自動化、信息安全、工程力學等專業人才,搭建學科交叉的複合型人才梯隊。“科研創新永遠在路上。”這是陳薇經常説的一句話。在這條路上,她帶領團隊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未來還有無數個難關,等待着她和她的團隊去創造。有人問陳薇成功的訣竅,陳薇説:“成功的人,往往是目標不變,方法在變;而目標在變,方法不變的人容易受挫折。如果一個人20多年堅持一個研究方向,專注做一件事,只要方向正確,方法得當,換了誰都一樣會成功。”

帶着家人的支持,選擇逆行

多年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給了陳薇心無旁騖做科研的支持和力量。前往非洲之前的實驗攻關階段,廢寢忘食的她讓丈夫心疼。多年來他也早已習慣了在能看見她的地方,默默地守候與等待。“在工作中淡化你的性別,在生活中突出你的性別,睿智與親和並存,執着與從容合一,出色工作,享受生活。”這是陳薇對幸福女人的定義。

每年春節,陳薇和丈夫都穿梭於她的老家浙江和她愛人的老家山東之間,帶着濃濃的親情開始新的一年。然而,20__年的春節,他們以別樣的方式開啟了新的一年。在自然的順時針轉動中,陳薇選擇了逆行。她是女兒、妻子和母親,而此時,她是專業的院士、勇猛的戰士,是有擔當的共和國少將。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正在進行。或許,陳薇和她的研究團隊還將經歷許多個不眠之夜。讓我們默默地祝福與祈禱,願勇士早日平安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