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2022大國工匠觀後感心得(通用14篇)

2022大國工匠觀後感心得 篇1

3月1日晚8點,通過觀看央視綜合頻道直播的《大國工匠》頒獎發佈會,感觸很深。評選出的高鳳林等10位大國工匠,都是來自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的勞動者,文化不同,年紀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愛崗敬業”。他們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靠自己過硬的技術和本領,用勤勞智慧的雙手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奇蹟,在平凡的崗位上追求着職業技能的完美,為民謀福,貢獻社會。

2022大國工匠觀後感心得(通用14篇)

“工匠精神”是一種熱愛工作的敬業精神。和普通工人不一樣的是,工匠的工作不單是為了謀生,更是為了一種人生的追求,這也是工匠們很少去改變自己所從事職業的原因。這些工匠都能夠耐得住清貧和寂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每天做着重複的工作,他們日日夜夜加班加點,當別人休息時,他們可能還在一線工作,當別人一家團聚或在公園休閒時,他們可能還在一線獨自鑽研奮鬥,失敗了也不灰心、不氣餒;靠的就是有一顆恆心,靠的就是對專業的執着,甚至是痴迷。常言説,“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做任何事情只要有恆心,堅持不懈,就沒有做不成的。

“工匠精神”是一種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能夠被評選為工匠,其本領和技能自然得到社會公認。但工匠對於自己製造的產品,卻永遠不會滿足。在他們的心目中,製造出來的產品就應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評選出的高鳳林等10位大國工匠,來自國防軍工、電子科技、石油鑽探、文物修復等多個行業,他們在平凡的工作中,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永不滿足,追求卓越。正是有了這種工作態度,才能使他們勇往直前,不斷向行業的頂峯攀登。這也是我們千千萬萬勞動者學習和持有的態度。

2022大國工匠觀後感心得 篇2

在看過“大國工匠-20__年度人物”影片之後,心中充滿幸福和自豪,為自己越來越強盛的祖國,為自己祖國有這樣一羣推動祖國發展的偉人。

影片中以高鳳林為代表的大國工匠讓我明白我們我們缺乏的不是平台,不是技能而是堅持和責任。如果每個人都能恪盡職守,盡職盡責,兢兢業業,負責做好自己職責之內的事那就是一種偉大。但這種看似簡單的份內之事重要的是“做好”和“堅持”。

做好:話説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而這“好”不單單是我們平時流水線式的工作模式,也不是我們只中規中矩的完成對應工作。所謂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正因為他們用心,不斷地探索、總結和實踐,才會有“0.01秒的精確控制、手工裝配精度做到頭髮絲直徑的1/40--0.002毫米……”這振奮人心的數據證實着一個個奇蹟的發生。

堅持:滴水穿石是亙古不變的哲理,貴在的就是堅持。他們數十年如一日的敬業精神是我們最該學習的榜樣,尤其作為項目管理者,施工生產的安全質量監控以及工程技能是我們必備的能力,在生產過程中不是一天,一項堅持按照標準完成,而是工作的每一天,每一項都要嚴格按照技術規範用心監管。我們也應該用堅持不懈的敬業精神書寫我們鐵建人的不平凡。

工匠精神不單單是一種謀生的方式,在某種程度上是彰顯一個國家文化傳承,是靠着傳承和鑽研,憑着專注和堅持,忍者清貧和寂寞在為祖國盡着自己的綿薄之力。這種精神和態度才是自己的財富,更是祖國的財富,也是我們的驕傲。

2022大國工匠觀後感心得 篇3

中央電視台《大國工匠》講述了八個工匠“8雙勞動的手”所締造的神話。他們能夠數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職業技能的極致化,靠着傳承和鑽研,憑着專注和堅守,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中國製造”。

作為一個製造業大國,我們難道就沒有工匠精神,還是説社會的浮躁,讓我們忽視了這種精神的存在。

“大國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動實踐表明,只有那些熱愛本職、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盡職盡責、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業,才可望拓展人生價值。

這是一羣這樣的勞動者,他們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進名大學,而是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靠着傳承和鑽研,憑着專注和堅守,他們成為國寶級的頂級技工,成為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1.鉗工胡雙錢的手

工作30多年來,老胡創造了打磨過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驚人紀錄。在中國新一代大飛機C919的首架樣機上,有很多老胡親手打磨出來的“前無古人”的全新零部件。--中國商飛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高級技師胡雙錢

2.撈紙工周東紅的手

經他手撈出曬成的宣紙,每張重量誤差不超過1克。30年來,周東紅始終保持着成品率100%的記錄,他加工的紙也成為韓美林、劉大為等著名畫家及國家畫院的“御用畫紙”。--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高級技師周東紅

3.在工作時,管延安要進入完全封閉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裝操作儀器。

按照規定,接縫處間隙誤差要小於一毫米,他卻能做到零縫隙。只有國中文化的他,全憑自學成為這項工作的第一人。他所安裝的沉管設備,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對接。--港珠澳大橋鉗工管延安

4.北京APEC會議上,我國送給外國領導人及夫人國禮之一--“和美”純銀絲巾果盤,是孟師傅在只有0.6毫米的銀片上,經過上百萬次的精雕細琢才打造出的“絲巾”。航天英雄、奧運優秀運動員、汶川地震紀念等獎章都是出自孟劍鋒之手。--國家高級工藝美術技師孟劍鋒

5.殷瓦焊是世界上最難的焊接技術,殷瓦板牛皮紙一樣薄,一條LNG船上的手工焊縫長達13公里,一個針眼大小的漏點,都有可能帶來致命後果。張冬偉的焊接技術不但質量百分百有保障,外觀上也完美無缺。--滬東中華造船集團焊工張冬偉

6.他是CRH380A的首席研磨師,是中國第一位從事高鐵列車轉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被同行稱為“鼻祖”。從事該工序的工人全國不超過10人。他研磨的轉向架裝上了644列高速動車組,奔馳8.8億公里,相當於繞地球220_圈。--南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高級技師寧允展

7.焊工高鳳林35年專注火箭發動機焊接工作,被稱為焊接火箭“心臟”的人。130多枚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在他焊接的發動機的推動下順利飛入太空,其中就有送嫦娥衞星去月球的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0.08毫米,是高鳳林焊接生涯裏挑戰過的最薄記錄。--航天科技集團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特種熔融焊接工高鳳林

8.載人潛水器有十幾萬個零部件,其組裝對精密度要求達到了“絲”級,在中國,能實現這個精密度的只有顧秋亮。成功把“蛟龍”送入海底後,他的新挑戰是組裝中國首個完全自主設計製造的4500米載人潛水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02研究所顧秋亮

“大國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動實踐表明,只有那些熱愛本職、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盡職盡責、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業,才可望拓展人生價值。

當前的我們缺失工匠精神,“我們要用大批的技術人才作為支撐,讓享譽全球的‘中國製造’升級為‘優質製造’。”而在這個過程中,代表中國實力的製造工程,其頂級工藝技術確實十分精良,但對於更多的中國製造領域,我們仍然缺乏響噹噹的“中國名片”,其背後所折射的,又恰恰是基礎製造業優質技術人才--大國工匠的缺失。

2022大國工匠觀後感心得 篇4

一個國家的富強,不僅是國家的富強,政府的富強,同樣也是人民的富強。而《大國工匠》這部記錄片,正好給我們詮釋了國家富強的另外一面。

在新的時代中,新時代的烙印下,父母們不停的讓孩子們努力學習,奮發向上,在潛意識中就絕對的認為,只有好好學習考上好的國中、高中、大學,人生才能出人頭地。而這一的思想是絕大多數父母包括孩子本身都存在的,我不能説這一種思想的錯誤,卻也不能認為它完全的正確。在大學生多如牛毛的今天,時代的進步不能僅僅依靠理論知識,不能僅僅靠着虛體經濟的支撐,一個國家的底氣,除了他們擁有的高素質高文化的國民之外,還需要一羣不畏艱苦在國家科技技術第一線熬夜奮戰,努力創新的技術工人們。他們有的是大學生而更多的是一個未曾上過學,並沒有什麼出色學歷的普通人,可他們依靠自己出色的技術,在為國家帶來一筆筆不菲的財富,讓國家日益富強,讓國際能站在國際上,讓總理能在國際的舞台上抬頭挺胸説:“中國製造”這四個大字。

每一位在不同崗位上的技術工人,用他們的刻苦專研,辛勤付出,不懈努力創造着一個個不可能而卻又可而為之的奇蹟,也在詮釋着360行,行行出狀元的至理名言。

最直觀的感受莫過於,“技術強國”這四個字,給新時代的我們指出了一條不一樣的路,八個工匠“八雙勞動的手”所締造的神話。他們能夠數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職業技能的極致化,靠着傳承和專研,憑着專注和堅守,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中國製造”。

作為一個製造業大國,我們難道就沒有工匠精神?還是説浮躁的社會,讓我們忽略了這種精神的存在。

“大國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動實踐表明,只有那些熱愛本職工作,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盡職盡責、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業,才渴望拓展人生價值。

2022大國工匠觀後感心得 篇5

《大國工匠》,講述了八個工匠所締造的傳奇。數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職業技能的極致,一念執着,選擇一生堅守,千錘百煉,打磨出一個又一個的“中國製造”。

這樣的一羣勞動者,他們的成功之路不是進名校不是做首富,而是選擇用自己的職業技能為國家添彩。胡雙錢就是其中一位擁有不凡技術的職業技能師。至今,他都是一名工人,為航空事業默默的奉獻着自己的力量,工作的積累,使他不可避免的成為了製造中國飛機團隊裏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20_年,中國新一代大飛機1919立項,對胡雙錢來説,不僅意味着工作量的具大,更甚的是晚上還會急加班。一次,生產急需一個特殊零件,從原廠調配耗時太長,為了不耽誤工期,只能用鈦合金毛坯來現場臨時趕工,這個異常艱鉅的任務突然降臨給了胡雙錢。

一個完整零件需要一萬多元,關鍵在於它的工藝要求精益求精,36個大小不一的孔,相當於人頭髮絲直徑的孔,卻只能依靠胡雙錢的一雙手和一台傳統的鐵鑽牀來完成,不負眾望,僅用一個多小時,36個孔悉數完工,並一次性通過檢驗,胡雙錢的技能不可小覷。

奮鬥在生產第一線的傑出勞動者們,他們的敬業勤勉,值得身為職高學生的我們學習。他們為我們的時代、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做出了許許多多的貢獻,我們應為之點贊,為之傾倒,傳承他們的不平凡,學習他們的堅持不懈、精益求精的精神。在學習與實踐中努力獲取專業技能知識,不斷進步,朝着自己的目標前進,爭做社會和國家的棟樑之材。

2022大國工匠觀後感心得 篇6

紀錄片中,登榜的.工匠人物裏,最年長的86歲,最年輕的29歲。每一位當選者都是所在行業的頂尖技術技能人才,都在普通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都是工匠精神的傑出傳承者。

有的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點漏點,有的人能將密封精度控制到頭髮絲的五十分之一,這不是神話故事裏的神奇力量,而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總裝廠高級技師高鳳林身上最普通的工作經驗。他繪火箭焊心臟,是發動機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發動機上一個焊點的寬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許的時間誤差,如此高難度的焊接技術,不管反覆看幾次,都不禁讓人感歎這究竟是技能還是藝術。技術與藝術,精神與工作,有時候就在這樣的歲月裏刻成了美美與共的極致。

李萬君:他的“一槍三焊”破壞復興號“腿腳”難題,一把焊槍鑄就中國速度。先後參與了我國幾十種城鐵車、動車組轉向架的首件試製焊接工作,總結並制定了30多種轉向架焊接規範及操作方法,技術攻關150多項,其中27項獲得國家專利。他的“拽槍式右焊法”等30餘項轉向架焊接操作方法,累計為企業節約資金和創造價值8000餘萬元。

王樹軍,一個普通維修工,闖進國外高精尖設備維修的禁區,突破技術封鎖,大膽改造進口生產線核心部件的設計缺陷,生產出我國自主研發的大功率低能耗發動機,讓中國在重型柴油機領域和世界強者站在了同一條水平線。他是維修工,也是設計師,更像是永不屈服的鬥士!臨危請命,只為國之重器不能受制於人,中國工匠的風骨在他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2022大國工匠觀後感心得 篇7

《大國工匠》選取奮鬥在生產第一線的傑出勞動者,他們以高超的技藝、精湛的技術、敬業的品德和靈巧的雙手,這些工匠的文化水平並不高,從事的行業也不是很起眼,但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的了“工匠精神”的體現。這些工匠可以説是真正的“國寶”級人物。

眾所周知,我們國家是一個製造業大國,工人數量眾多,但能被稱為工匠的卻屈指可數。從表面看起來,工人和工匠之間只有一字之差,但兩者卻有天壤之別。當前,一些貼有“中國製造”的商品在國外成為了粗製濫造的代名詞,只能在地攤上去銷售。就是因為缺乏“工匠精神”。什麼是“工匠精神”呢?

“工匠精神”是一種熱愛工作的職業精神。和普通工人不一樣的是,工匠的工作不單是為了謀生,而是為了從中獲得快樂。這也是很少有工匠會去改變自己所從事職業的原因。這些工匠都能夠耐得住清貧和寂寞,數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職業技能的極致化,靠着傳承和鑽研,憑着專注和堅守,去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總裝廠高級技師高鳳林,他是發動機焊接的第一人,為此,很多企業試圖用高薪聘請他,甚至有人開出幾倍工資加兩套北京住房的誘人條件。高鳳林卻不為所動,都一一拒絕。理由很簡單,用高鳳林的話説,就是每每看到自己生產的發動機把衞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種成功後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用金錢買不到。

“工匠精神”是一種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能夠被稱之為工匠,其手藝自然得到社會公認。但工匠對於自己製造的產品,卻永遠不會滿足。在他們的心目中,製作出來的產品應該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工匠精神”的代表人物哈里森費時40餘年,先後造了五台航海鍾,最後一個鐘,創造了航行了64天,只慢了5秒的記錄,從而完美解決了航海經度定位問題。而我國的工匠們同樣毫不遜色,他們中有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絲漏點,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頭髮絲的五十分之一,還有人檢測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準,令人歎服。而這沒有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顯然是無法做到的。

因此,“大國工匠”詮釋出的“工匠精神”應該成為“中國製造”的內在支撐,這樣才能讓我們國家制造的產品釋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做為一名戰鬥在中職教育第一線的教師,我們更加應該清醒地看到祖國建設多麼需要能工巧匠,培養這些人才,是我們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教師們要積極進取,認真備課,關注關愛學生,勤奮鑽研教學,揹負教書育人的義務,為未來的”能工巧匠”們鋪平職業人生的寬廣大道。

2022大國工匠觀後感心得 篇8

《大國工匠》向我們呈現了兩絲鉗工顧秋亮、航空手藝人胡雙錢、火箭心臟焊接人高鳳林等典型人物,他們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中追求完美與極致、視技術為生命的崇高的敬業精神,他們一絲不苟、精益求精、永不滿足的“匠人精神”令人欽佩與折服。在他們身上,勞動精神被詮釋得淋漓盡致。

大國工匠每期介紹的都是一些從事製造行業的技師們,有的是在生產一線裝配蛟龍號。高速列車,飛機的鉗工,在用他們一雙雙勤勞的雙手,高超的藝術創造者中國史上的一個個奇蹟。

大國工匠中高級技工,生產的飛機、火箭、高鐵、輪船是質量要求非常高的產品。如果0.1%的質量問題。飛機可能會墜落;高鐵可能會脱軌;輪船可能會沉沒。這些100%的保證質量在他們的眼裏已經習從為常。成為小菜一碟的事情了;中國經濟經過三十年的飛速發展。經濟總質量有顯著提高,已躍居世界世界第二。這些都離不開他們日日夜夜加班加點,當別人休息時,他們還在一線,當別人一家人團聚時,他們只能獨自一人在一線奮鬥。

高鳳林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科研研究院首都航天機械公司特種熔融焊接工高級技師,從事火箭發動機焊接工作。在承接國家“七五”攻關項目,東北哈汽輪機場大型機車換熱器的生產中技術人員一年多未攻克的熔焊難關,高鳳林憑藉着多年的實踐經驗和反覆摸索使壓了生產單位一年多的兩組18台產品順利交付。

他們熱愛航天,勤奮實踐,立足本崗,刻苦鑽研,我們應該時刻

向他們學習。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使自己在以後可以大有作為,成為大國工匠的一員。

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要我們勤奮勞動、誠實勞動、熱愛勞動,就能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甚至會有奇蹟的發生。這些勞動者,之所以成為大國工匠,就是因為他們尊重勞動、堅守勞動、視勞動為生命。他們以辛勤的勞動積累經驗、創造奇蹟與力量,以不懈的追求唱響了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時代強音。

明年的我們即將離開校園步入社會,成為一名勞動者。我們都應該像大國工匠一樣,勇於在平凡的崗位創造不平凡與奇蹟,讓勞動光榮、創造偉大成為時代的最強音。

讓我們共同點贊大國工匠,讓我們共同弘揚勞動精神。

2022大國工匠觀後感心得 篇9

今年五一期間,央視新聞頻道推出了名為《大國工匠》的系列短片,講述了8個普通勞動者的故事。

這8個人雖普通卻又不平凡。説他們普通,是因為他們都是普通的勞動者,都沒有什麼驚天地泣鬼神的感人事蹟,也沒有什麼絕世的發明創造,在茫茫人海中毫不起眼的一個身影;説他們不平凡,是因為他們在各自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使他們成為了行業中的領軍人物。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孟劍鋒,鏨刻技師,北京工美集團技工,國家高級技師,他的鏨刻產品成為了國家級禮品送給外國元首。

顧秋亮,年近60的老工人,練就了手眼神功,裝配技術精確到“絲”級,“蛟龍號”潛水艇玻璃窗的組裝非他莫屬。

胡雙錢,中國商飛總製造中心高級技師,大飛機制造首席鉗工技師,大飛機的一些零部件須手工磨造,只有他能完成。

高鳳林,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焊工,國家高級技師,航天飛船發動機焊接的不二人選。

周東紅,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撈紙工。撈紙是宣紙製作眾多工序中最關鍵的一環,直接影響宣紙的質量。眾多書畫名家點名要周東紅做的宣紙。

張冬偉,掌握了一手焊接的好技術,LNG船上“縫”鋼板,鋼板之間嚴絲密縫,渾然天成。

寧允展,高鐵研磨師,南方四車股份有限公司高級技師。他從小受父親影響,喜歡搗鼓機器,後來到職業技術學校就讀。為保證高鐵在安全的前提下高速運行,高鐵車輪的關鍵部位需要手工研磨,這工作就由寧允展來負責。

管延安,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工程首席鉗工。海底遂道中防水工程至關重要,作為關鍵部位的防水閥安裝是重中之重,直接決定隧道工程的成敗,容不得半點失誤。管延安就是防水閥的安裝工,是這個關口的把關人。

這些人雖然從事的工作不一樣,但他們有個共同的稱呼------技術工人,也有着共同的特點:勤奮、鑽研、敬業,喜歡不斷地挑戰自我,挑戰極限,都努力把產品做到極致完美,把工作做到零失誤。值得注意的是,他們在各自領域中之所以成為領頭羊,具有別人難以替代的作用,主要靠的是自己的一雙巧手和一雙慧眼,靠的是千錘百煉之後形成的爐火純青的獨門技術。

據介紹,這些能工巧匠們,年齡最大的60歲,最小的34歲,沒有一個人擁有大學學歷。他們只是從父輩或長輩或職業技術學校那裏學來的基本技術,打下了基礎,然後通過自己的刻苦鑽研,以不服輸的精神,甘做冷板凳,挑戰自我,精益求精,最終青出於藍勝於藍。但就是這些個技術工人,竟然成為了航天、潛艇等高端技術產品裏不可或缺的一員,甚至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不能不令人感慨萬分。

小到一張紙,大到潛艇、航天飛機、海底隧道,這些技術工人用自己精湛的技術,為那些偉大作品的誕生髮揮了重要的作用。據介紹,如果沒有這些人精湛的技藝作支撐、作保障,那些大小產品都不會成功地呈現在世人面前。從這個意義上來説,這些技術工人的工作是至關重要的。以航天飛機為例,它的設計師無疑是令人敬佩的,是他們用智慧設計出了這樣偉大的作品;能工巧匠們生產出了合乎標準的零部件,並將各零部件裝配成功,把設計師的偉大構想變成了現實,他們同樣也是令人敬佩的。大處着眼,小處入手,宏觀與微觀的有機結合最終產生了奇蹟。

遺憾的是,在中國,這樣的能工巧匠太少了,用鳳毛麟角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在國內,能完成他們那樣的技術活的就沒有幾個,有的竟然是獨一無二,別無他人。偌大一箇中國,十三億人口,豈非咄咄怪事?我們在給這幾個人點讚的同時,是不是也應該做進一步的思考呢?

在我國,有着傳統的人才觀------“學而優則才”和選拔人才的方式------考試。人們衡量人才的標準就是看他考試的分數,而考試考的大多是理論知識,從古代的科舉制到現在的初考、會考、大學聯考、國考(公務員考試),概莫能外,分數決定一切。在狹隘的人才觀指導下,在考試指揮棒的指揮下,重知識、輕技能的傾向由來已久,教育資源嚴重傾向於普通教育,職業教育長期處於陪襯的地位,反映在學校教育上就是重理論知識的灌輸,輕動手能力的培養。一方面,普通院校培養了數量龐大的學生,每年的畢業生以百萬計,以致於我國人才濟濟,人才庫里人滿為患,個個自詡滿腹經綸、學富五車才高八斗。每年的各種招聘會上,“本科生滿操場,碩士生滿禮堂,博士生滿走廊”就是真實的寫照。另一方面,相比於以培養理論人才為主的普通院校,以培養技術工人為主的職業院校就顯得格外冷清,有的基層學校幾乎斷炊。學校門庭若市與門可羅雀,眾多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與技工荒,兩者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整體上,工人是跟髒活、累活聯繫在一起的,收入相對較低,因而職業聲望不高,社會潛意識裏,工人跟人才是沾不着邊的。嘴巴上誰都説成才的道路不止一條,職業不分高低貴賤只是社會分工不同,但骨子裏沒幾個人真正樂意被別人貼上“工人”的標籤,就算是在工人的前面加上“技術”兩個字。

正因為如此,在國內目前的大氣候下,我們的教育造就了無數的高分低能的學生,滿肚子墨水,考試考得不錯,講話也頭頭是道,但是讓他弄出一件像樣的東西來就很困難,依葫蘆畫瓢還吃力,更別説發明創造了。很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有挑肥揀瘦的原因,更多的是“非不為也,實不能也”,以至於出現了大學生“回爐”職技校的現象。理論固然重要,沒有人懷疑理論的巨大指導作用,但如果實踐跟不上,想到了卻做不出來,動手能力差就會成為整體工作的那塊短板,成為工作向前推進的瓶頸,導致事倍功半,使工作嚴重滯後,甚至會陷入心有餘而力不足、望洋興歎的尷尬境地,功虧一簣、無功而返。

據報道,發達國家都有個共同點,就是注重職業教育,培養了大量的技術工匠,為製造業等提供了充足的技能型人才。基於對技能型勞動者的重新認識,今年五月的第一週,我國舉辦了首屆“職業教育活動周”,力推“崇尚一技之長,不唯學歷憑能力”,央視也推出了《大國工匠》等影片,凡此種.種,都是對唯學歷論、文憑至上等偏激觀念的一次強力糾錯,是對勞動光榮的一次宣示,是對技能型人才的一種肯定。只可惜,這遠沒有成為當今社會的共識,工人幾乎還是體力勞動者的代名詞。

作為職業教育工作者,看過了影片,覺得很慚愧,自己雖名為專業技術人才,混跡於知識分子行列,但終究也屬眼高手低、光説不練一類,自覺也是個誇誇其談而無實際貢獻的人。跟那些個能工巧匠們相比,啥都不是,那差距何止十萬八千里啊。

曾幾何時,新聞節目裏領導們的行蹤佔據了半壁江山,娛樂明星走馬燈似的亮瞎了觀眾的眼,熒屏裏充斥着無病呻吟的大小劇作。今天,早已被偉光正所麻木的我,卻被《大國工匠》裏的那羣普通人感動了,他們素面對人,不加粉飾,不矯揉造作,一臉真誠,讓人看到了久違的真實。在世人不擇手段追名逐利、不分親疏爾虞我詐的今天,在浮躁、虛偽、拜金的世俗浪潮中,他們沒有隨波逐流,這樣的選擇似乎有點不合時宜。惟其如此,他們的淡泊名利,他們的敬業、執著和堅守就更顯得難能可貴。

在此,我要為《大國工匠》裏的英雄們贊一個,為千千萬萬個默默無聞奉獻着的匠人們贊一個,為央視關注普通勞動者,高瞻遠矚,推出如此接地氣、如此正能量的節目贊一個。

2022大國工匠觀後感心得 篇10

最近我觀看了一部叫《大國工匠》的紀錄片,感受頗深。有這樣一羣人,他們的理想不是成為自由自在的大學生,不是成為資歷深的研究生,也不是成為一位知識淵博的博士,他們是追求着事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他們是一羣平凡而普通的勞動者,但他們有不平凡的精神。

殷瓦焊是世界上最難的焊接技術,殷瓦板像牛皮紙一樣薄,一條LN6船上的手工焊縫長達13公里,一個針眼大小的漏洞,都有可能帶來致命的後果。張冬偉是一名焊接技術工,他的焊接不但質量百分之百有保障,外觀上也完美無缺。焊接時摩擦出的大光對眼睛的傷害是非常大的,嚴重的能導致失明,並且焊接時散發出的有毒氣體對身體危害非常大,由此可知,知道煉成這樣的技術談何容易,。

張冬偉青年時就在工廠做事,那時他就下定決心在焊接技術上一定要超過師傅。和張冬偉同時進工廠工作的人很多,但最後都覺得很苦很累而離開了,只剩下張冬偉一人。當有人問張冬偉為什麼能堅持下來,他回答説:“現在能吃苦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焊接技術工是我喜歡做的事,而自己喜歡做的事就一定要有耐心做下去,把自己這門技術傳給那些學技的人,能提高國家的技術,也能為國家盡一份自己的力量,這樣中國才能發展。”事實證明,張冬偉成為了國家頂級技工,成為了一個領域不可多得的人才。正因為他腳踏實地,不怕苦,不怕累,熱愛自己的職業,盡職盡責,精益求精,才成就了一番事業。

有這麼一個人,他的一雙手讓兩個平面嚴絲縫合,用一扳手能使螺絲間隙小於1毫米,憑着這兩項絕技,他所安裝的沉管設備,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對接。他就是國家工程首席鉗工——管延安。

一節沉管長180米,寬35米,高11.4米,重量八萬噸,相當於八萬輛小車兩節的重量,這麼重的東西下沉到四五十米的深海中與另一根對接,誤差要以毫米計算。誤差以毫米計算可想而知難度是多麼巨大,為了訓練自己的手感,幹活的時候,管延安很少戴手套,甚至吃飯,睡覺都想着怎樣零誤差完成對接,管延安怎能這麼牛!

張冬偉,管延安給我們展示了一種人生態度:執着、堅守、精益求精、一絲不苟。他們對自己職業極致完美的追求,他們鍥而不捨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這正是技術工人的追求,給我們塑造了當代中國人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的羣體形象。

我要向他們學習,而我們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專業技能學好,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自己堅持自己的理想,學習匠人追求極致和完美的精神,就有成功的可能性。

我知道,努力了不一定會成功,但是如果不努力就一定不會成功,雖然我們不能像明星一樣在舞台上光彩絢麗,也不能像這偉大的首席職業技工,擁有高超精湛的技術,但我也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做最好的自己、超越自己,不斷進取,學習匠人熱愛本職腳踏實地、勤勤懇懇、精益求精的精神。

有匠心,就一定能實現心中的夢想,有匠心,中國就能飛得更高,中國就會越來越富強,國家技術也會不斷提高。

2022大國工匠觀後感心得 篇11

今天,學校組織全體教職工觀看了央視新聞推出的一檔《大國工匠》節目,講述了那些勞動者用雙手匠心築夢的震撼而又感人的故事。這羣勞動者,他們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進名大學,而是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靠着傳承和鑽研,憑着專注和堅守,他們成為國寶級的頂級技工,成為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1.大國工匠,匠心築夢。有的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點漏點,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到頭髮絲的五十分之一,就拿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總裝廠高級技師高鳳林來講,他繪火箭焊心臟,是發動機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發動機上一個焊點的寬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許的時間誤差,如此高的焊接技術,不由人折服。

2.北京APEC會議上,我國送給外國領導人及夫人的國禮之一——“和美”純銀絲巾果盤,是鏨刻大師-孟劍鋒師傅在只有0.6毫米的銀片上,經過上百萬次的精雕細琢才打造出的“絲巾”。航天英雄、奧運優秀運動員、汶川地震紀念等獎章也都是出自孟劍鋒之手,上百萬次的鏨刻敲擊零失誤,他的標準是追求零失誤。

3.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02研究所-顧秋亮,被譽為兩絲鉗工。載人潛水器有十幾萬個零部件,其組裝對精密度要求達到了“絲”級,在中國,能實現這個精密度的只有顧秋亮。成功把“蛟龍”送入海底後,他的新挑戰是組裝中國首個完全自主設計製造的4500米載人潛水器。

4.胡雙錢就是其中一位擁有非凡技術的匠人,至今,他都是一名工人身份的老師傅,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製造中國大飛機團隊裏必不可缺少的一份子。20__年,中國新一代大飛機c919立項,對胡雙錢來説,這個要做百萬個零件的大工程,不僅意味着要做各種各樣形狀各異的零件,有時還要臨時救急。胡雙錢所講述的任務難度廣大,令人難以想象:一個零件要一百多萬元,關鍵它是精鍛鍛出來的,所以成本相當高,因為是有36個孔,大小不一樣,孔的要求是0.24毫米,相當於人頭髮絲的直徑,這個本來要靠細緻編程的數控車牀來完成的零件,那是隻能依靠胡雙錢的一雙手,和一台傳統的鐵鑽牀,僅用一個多小時,36個孔悉數打造完畢,一次性通過檢驗,也證明胡雙錢的金屬雕花技能。

5.南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高級技師——寧允展,他是CRH380A的首席研磨師,是中國第一位從事高鐵列車轉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被同行稱為“鼻祖”。從事該工序的工人全國不超過10人。他研磨的轉向架裝上了644列高速動車組,奔馳8.8億公里,相當於繞地球22000圈。

6. 滬東中華造船集團焊工——張冬偉殷瓦焊是世界上最難的焊接技術,殷瓦板牛皮紙一樣薄,一條LNG船上的手工焊縫長達13公里,一個針眼大小的漏點,都有可能帶來致命後果。張冬偉的焊接技術不但質量百分百有保障,外觀上也完美無缺。

7.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高級技師——周東紅,經他手撈出曬成的宣紙,每張重量誤差不超過1克。30年來,周東紅始終保持着成品率100%的記錄,他加工的紙也成為韓美林、劉大為等著名畫家及國家畫院的“御用畫紙”。

8.港珠澳大橋鉗工——管延安,他在工作時,要進入完全封閉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裝操作儀器。按照規定,接縫處間隙誤差要小於一毫米,他卻能做到零縫隙。只有國中文化的他,全憑自學成為這項工作的第一人。他所安裝的沉管設備,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對接。

這些大國工匠,基本都是奮鬥在生產第一線的傑出勞動者,他們以聰明才智,敬業勤勉,書寫着一線勞動者的不平凡,他們為我們的時代,為我們的社會做出突出的貢獻,讓我們為之震驚,為之歎服,為之激動,為之點贊。

感謝學院領導組織的這次觀看,讓我們深刻認識到,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我們要向他們學習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和他們奮鬥的目標,爭做國家的棟樑,而在學習中我們要更加努力的學知識,我們要不斷地進步,爭取做好自己。

2022大國工匠觀後感心得 篇12

在“五一”國際勞動節之際,我國政府隆重召開了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説明中央政府對勞動模範的重視,也為我們企業的一線生產職工帶來了一股春風。

九十年代起,中國經濟大潮洶湧澎湃,使大多數人產生了金錢至上的思想觀念,好多年輕人都不願到生產一線工作,要麼經商做生意,要麼考公務員,使得我們製造業一線年輕技術工人嚴重斷層。全國勞模大會的召開,是對我們一線工人的充分肯定,也為我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崇尚勞動已成為我們勞動者永不消失的榮耀。

“五一”國際勞動節期間,中央電視台每天在新聞聯播節目中推出了“大國工匠”系列報道,每期介紹幾位製造業的國家級高級技師,有的是在生產一線製造火箭的焊接工,有的是在生產一線裝配“蛟龍”號、高速列車、飛機的鉗工。他們這些人都沒有多麼高的文憑,從學徒開始,靠自己的勤奮鑽研、實幹和敢於探索的精神,最終成為國家級高級技師,確實值得我們學習。就我公司的實際,談以下幾點看法和感受。

一、不要認為沒有文憑就自卑。

我們的一線職工大多是工作20_年以上的老工人,高中以下文憑佔大多數,但大家在我們生產的膠合板機械領域個個都是技術能手,無論是焊接,還是加工和總裝,都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像谷延春、郭同虎等的焊接技術;沙崇光、燕春偉等的加工技術;高大明、劉玉寧等的裝配技術,在公司乃至全國都是高手,他們大都沒有多麼高文憑,但是在本職工作中都很出色,在行業內都是好手。只要好學、勤學,手藝就會練成,練成手藝就會成為行業高手,也可享受高工資、高待遇。我們大家在以後的工作中要善於琢磨、善於鑽研、善於總結,怎麼幹才能幹得快、幹得好,要有自己一套獨到的工作方法,你才會超越別人,有了高超的的技能你也會成為國家級高級技師的。

二、抓質量要一絲不苟。

“大國工匠”中的幾位高級技師,生產的都是飛機、火箭、高鐵、輪船,是一批質量要求相當高的產品,如有0.1%的質量問題,飛機可能墜落、高鐵可能脱軌,輪船可能沉沒,這些產品要求的是100%的保證質量。我們的幹部和職工在平時質量管理中動不動就是“差不多”、“還湊合”,這些詞都不能用在我們的質量管理中,我們的產品質量也要求是100%。這就需要我們的一線職工在各自的崗位上,要一絲不苟,想辦法、動腦子,把質量確確實實提上來。我們大家要明白一個道理,我們機械製造業的品牌不是靠廣告宣傳能換來的,是靠過硬的質量和優越的性能從用户的口碑中換來的。我們全體員工要時刻把質量放在心中,不合格的工件堅決不入庫,不合格的產品堅決不出廠,要有持之以恆和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把產品做好,只有這樣,我們的企業才會不斷地發展壯大,大家才能過上越來越幸福的生活。

三、你不一定愛廠但一定要熱愛你的工作。

無論工廠怎麼對你好,有個別同志總是在抱怨;無論工廠怎麼感化你,有個別同志仍然是無動於衷。這些同志不熱愛自己的工廠可以理解,但一定要熱愛你自己的工作,工廠有千萬家,但你從初期學的工種可能只有一種,無論你在那個工廠工作,你幹不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是不會吃上飯的。只有你熱愛了你的工作,你才能想方設法把工作做好,你才能提高你的技能,你才有立足於企業的本錢,如果你在自己的崗位上創造不出一定的價值,到任何一個單位都不會收留你的,現今的企業,沒有任何一個單位願意收留一個閒人的。無論你從事任何工種,都要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自我約束和要求自己,把自己培養成高技能人才。

四、未來的高級技術工人會大有作為。

中國經濟經過三十年的飛速發展,經濟總量已有顯著提高,已躍居世界第二,但是粗放式的發展,過度依賴於消費資源和破壞環境為代價,也使得中國的製造業量大而不精,因此,製造業的轉型升級是必然趨勢。要轉型升級,就必須有一批高水平的技術工人,再先進的機器也是通過人制造出來的,沒有能人產品永遠也不可能升級。我們企業過去是生產中小型產品為主的企業,我們的部分職工過去只是製造小型產品,現在升級為製造大型數控產品及生產線,這些都要求我們的一線職工要提高自身素養,學習先進技術,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己。過去的生產一線工人是最底層,現在的生產一線工人是最頂層,尊重知識、崇尚勞動,已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最強音。望全體職工努力工作,不斷提高自己的的技術水平,技術水平提高了,你才會大有作為。

請大家看一下“大國工匠”這個報道,向全國各行業的優秀技師學習,大家會從中受到啟發的。希望全體一線職工勤學習,肯鑽研,愛崗敬業,在不久的將來,很多人都會成為百聖源的工匠,成為中國的工匠。

2022大國工匠觀後感心得 篇13

他們能夠數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職業技能的極致化,靠着傳承和鑽研,憑着專注和堅守,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中國製造?

作為一個製造業大國,我們難道就沒有工匠精神,還是説社會的浮躁,讓我們忽視了這種精神的存在

我們希望通過節目,讓工匠精神在全社會形成一種共識,使其成為中國製造的內在支撐

在一個3000平方米大的現代化數控車牀廠房裏,中國商飛大飛機制造首席鉗工胡雙錢所在的角落,並不起眼。

這像一個隱喻:在我們這個人口超過13億人的偌大國度裏,胡雙錢和他的鉗工同行們,顯得寡言少語,也幾乎得不到太多的關注。甚至,直到今年的五一勞動節期間,中央電視台特別節目《大國工匠》在介紹胡雙錢們時,仍有一些網友驚歎,?原來還有這樣一羣人的存在?。

《大國工匠》講述了8個工匠?8雙勞動的手?所締造的神話。節目播出之後,工匠的故事很快引起社會熱議,截至5月7日,相關話題的微博閲讀量超過3560萬次。人們發現,包括胡雙錢在內的工匠們,之所以走入鏡頭,並非他們有多麼高的學歷、收入,而是他們能夠數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職業技能的極致化,靠着傳承和鑽研,憑着專注和堅守,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中國製造?。

近日,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中央電視台新聞中心經濟新聞部副製片人、《大國工匠》節目製片人嶽羣説,這樣的工匠精神,

在當下浮躁的社會中顯得尤為珍貴。正如一位網友的評論所言:?當看見哈雷戴維森工廠的裝配工自豪地對兒子説,‘街上那些漂亮的摩托車裏就有我的簽名’的時候,我想,我們的中國工匠也應該有這種榮譽感,社會需要給予技術人才更多尊重與重視。?

可以不是官員也不是負責人但必須有別人難以替代的技術

提到優質製造,人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瑞士、德國、日本等國家的製造業,以及這些國家裏控制誤差不超毫秒的鐘表匠,僅擰各種螺絲就要學習幾個月的工人,和那些捏壽司都要捏成極致藝術品的手藝人。而經這些工匠之手製造出來的產品,也無一例外地打上了隱形的高品質標籤。

那麼,中國呢作為一個製造業大國,我們難道就沒有這種工匠精神,還是説社會的浮躁,讓我們忽視了這種精神的存在嶽羣説。

這也成了《大國工匠》製作的初衷。選題確定後,拍攝對象的尋找是一道難關:要在種類繁多的工種與數量龐大的技術工人中,找到能代表中國水平與中國製造實力的工匠,並非易事。

更讓他們始料未及的是,在諸多單位推薦的工匠名單中,不乏一些大工程項目的指揮官、負責人,但製作團隊卻堅持一點,尋找真正的匠人——?一定要找到擁有頂尖技術的一線技術工人,他們可以不是官員也不是負責人,但無一例外都要有別人難以替代的技術水準。?

胡雙錢就是其中一位擁有非凡技術的匠人,至今,他都是一名工人身份的老師傅,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製造中國大飛機團隊裏必不可缺的一分子。

2022大國工匠觀後感心得 篇14

在這周晚自習期間班主任同我們一起看了今年五一期間的特別欄目,《大國工匠,匠心築夢》,看完之後感慨很多。

大國工匠,技藝精湛,令人歎為觀止,有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絲漏點,有人能把蜜蜂精度控制到頭髮絲的五十分之一,還有人檢測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準等等。就拿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總裝廠高級技師高鳳林來講,他給火箭焊“心臟”。是發動機焊接的第一人。2.16毫米,是火箭發動機上一個焊點的寬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許的時間誤差。高鳳林如此高超的焊接技術,不由人不折服!這些“大國工匠”,基本都是奮鬥在生產第一線的傑出勞動者,是踐行勞動精神的最好引路人。他們以其聰明才智,敬業勤勉,書寫着一線勞動者的不平凡。他們為我們的時代,為我們的社會做出突出的貢獻,讓我們為之震驚,為之歎服,為之激動,為之點贊。

我以後一定努力好好學習,學習他們的刻苦認真精神,把這些精神應用到我的專業課學習中來,刻苦紮實的學習專業課知識,在實訓時積極認真參加實訓,多練習,以創造出一個優異的成績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