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學生預習教育心得:您的學生會預習嗎

本站:預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前期準備,讓學生先預習,帶着問題上課能更好的評估課程進度和學生的接受效果,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您的學生會預習嗎》。

學生預習教育心得:您的學生會預習嗎

請原諒我的標題黨。下面的內容是一個還不算成熟的嘗試,希望在不斷的改進過程中,能真正讓學生做到有效預習。

預習,在語文學習中處在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形式之一,更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從一年級開始,就不斷的用盡各種方法教學生預習課文,當然都有所成效,但是還是希望能夠探索出一種更有效的預習路徑和模式,能提高學生的預習效率。

最近一段時間,都在研讀許育健老師的《高效閲讀:閲讀理解問思教學》一書,書中有一個“三次閲讀預習單”的預習作業單,看到以後就非常喜歡,就在書裏作業單的基礎上,做了一些畫蛇添足的改動,變成了一個課前的預習單。

佈置學生預習蘇教版四年級下冊《21 愛因斯坦和小女孩》一課,預習單發下去以後,我的心中十分忐忑,因為在我自己完成預習單的過程中,還是感覺到有些難度,需要思考的部分比較多,也比較考驗學生概括與抓關鍵詞的能力。今天早上收到預習單的時候,大多數學生的完成情況還是讓我欣喜的。

在預習單裏,我看得到認真思考的痕跡,就單單拿“我的疑惑”這個部分來説,學生提出了一些常規問題,比如:“為什麼小女孩覺得愛因斯坦不是最偉大的?”“為什麼小女孩敢教愛因斯坦?”這類問題是我能預測出他們會這樣提,這樣的問題也基本抓住文章的重點。除了這些,我還看到了一些非常有意思,而且很有價值的提問。課堂上,給了學生幾分鐘的答疑時間,當學生們在共同解答這些問題的時候,他們個性化的思考,讓我耳目一新。

比如,有學生問“愛因斯坦和小女孩與大作家的小老師之間有關聯嗎?”《大作家的小老師》是三年級學過的一篇課文,講述了蕭伯納和蘇聯小姑娘娜塔莎之間的故事。有同學針對這個問題作出瞭解答,歸納起來,大概是這樣的:《愛因斯坦和小女孩》和《大作家的小老師》這兩篇課文都是名人與小女孩之間發生的故事,都是平等的主題,都用了很多對話和人物描寫,但是《愛因斯坦和小女孩》要比《大作家的小老師》更難一些,而且愛因斯坦比蕭伯納謙虛等。這個問題能夠聯繫過去的知識,我覺得就很有價值。

比如,有幾個不同的學生就針對,課文的題目提出了問題:“為什麼題目不叫《愛因斯坦的12歲小教授》?”“為什麼題目不叫《愛因斯坦的朋友》?”“為什麼題目不叫《偉大的愛因斯坦和頑皮的小女孩》?”等等,好吧,我承認前幾天我講過給作文安上一個漂亮的眼睛,他們就跟這個直白的題目較上勁了。我都還沒有反應過來要如何解答的時候,就有學生給出了答案,姑且不論這個答案是否正確,但學生的思維卻是活了起來。有學生説,題目不叫《愛因斯坦的12歲小教授》和《愛因斯坦的朋友》是因為文章的主人公是愛因斯坦和小女孩,他們的戲份差不多,如果改成這兩個題目,那就應該着重描寫小女孩。後邊有一個學生説不能用《偉大的愛因斯坦和頑皮的小女孩》做題目的那個理由更妙,説,這篇文章的主旨有平等的思想在裏面,如果題目用上“偉大的”,那麼從題目上看就不平等。學生們的大腦回路的確和我的不太一樣,但是這樣一些不同的聲音,我真心喜歡。

再比如,還有一些同學的問題提的非常的具體,好像“愛因斯坦在第五段中,為什麼會從深陷的眼窩中散發出温柔的目光?”“結尾是不是用愛因斯坦的話做總結?”“為什麼本文不直接講愛因斯坦是慈祥和藹的?”“文章的對話有什麼特點?”這些問題,學生們也基本能自產自銷,這些問題,也看得出學生們對文本的解讀還是很認真和細緻的。

在許育健老師《高效課堂:閲讀理解問思教學》一書裏,明確的提到“好問題才能產生深刻想法”、“讓孩子學會問自己問題”沒有思考,就沒有學習,學生自己問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知識內化的過程。一直以來,每上完一篇課文,我一般都會留出幾分鐘來質疑,學生們都已經很習慣課後的“問題時間”了,我也會讓學生在課前預習的時候,把問題寫在書上,但是這樣子集中的寫在預習單上,課前,我自己先全部看一遍的情況還是第一次。心裏對學生的疑惑和可能出現的難點重點有底了,再來有針對性的調整教學設計,教學資源的動態生成,大概就是這個意思了吧?

這個預習單是一個新的嘗試,還在不斷的探索和完善之中,大家如果能多多給意見,我會有大歡喜,目的只有一個讓孩子們學會預習,輕鬆學習。最後一句,必須加上着重號,課前預習單的大部分內容,借鑑了許育健老師“三次閲讀”預習單,具體內容詳見《高效閲讀:閲讀理解問思教學》一書,這本書非常贊,淘寶有售,小心盜版,注意辨別。

公眾號:一個人的教育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