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幼兒教育名著讀書心得3篇

當今世界教育飛速發展,教育發展出現的問題引發了人們的反思,教育名著就是教師們應該好好讀的書,下面是本站為大家帶來的幼兒教育名著讀書心得,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幼兒教育名著讀書心得3篇
幼兒教育名著讀書心得範文1:《每個孩子都能成功》

朋友向我推薦了《每個孩子都能成功》這本書,近段時間藉着學校讀書活動的開展,我從頭到尾細細看了一遍,看後感觸頗深。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學習問題專家托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進行了20xx年深入的調查研究寫成的經典教育專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實際上根本沒有天生的所謂學習上不行的孩子。絕大部分也是世人帶着有色眼鏡看待的結果。在今天我們當前的學校教育中幾乎天天都在製造着大量的“學習殘疾人”,只不過是我們中國人給他們貼上了“差生”這個標籤而已。他們帶着這個標籤在學習生涯中艱難跋涉,永遠走不出失敗的陰影。這樣看來,我們教師豈不是變成了千古罪人。

書中講到有一個活潑好學的六歲小姑娘,當她第一天入校時是何等地激動。她已習慣於把時間花在小池邊與朋友們畫畫、戲水、玩沙、唱唱跳跳,在入校第一天這麼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裏,她充滿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玩玩,她期待能瞭解一些新鮮事物,她還期待着能與其他夥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她發現自己生活在一個不得不長時間坐在座位上的世界裏,在那兒,她必須去解析老師宂長複雜的説解,眼睛必須一眨不眨地盯着書本上那些細小而又彎彎曲曲的數字與字母。當她在老師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與迷惑時,老師就建議她去專家那兒做個檢查。於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檢查後,又被人認為是徹頭徹尾的“痴呆生”。實際上像《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中的描述的這些外國孩子,在我們中國的現實生活中又何嘗不多呢?

李聖珍,這位被中國教育界譽為“拯救差生的聖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談到她的教育經驗時,她語出驚人:世界上不願意學習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學業差只是教育不當的結果。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她成功的教育改變了這些所謂“差生”的人生。在這位老師身邊曾有過這樣一個女孩子。她從小就被老師當作“傻孩子”“瘋孩子”,是不可救藥的學生,是木頭腦袋,被誤送過精神病院。鋼琴老師無情的將她淘汰,學校老師把它看作傻子不讓她參加集體遊戲,因為怕她給班級丟分,老師不允許她參加全班大合唱。她的身後常有冷漠的目光,她的耳邊常響起老師同學諷刺的話語,幾乎所有的人都拋棄了她,她的心陷入了無邊的黑暗。她多次割腕自殺,兩隻手上佈滿了自己用刀片劃的傷疤。就這樣一個在老師家長眼裏註定要失敗的孩子,可在這位優秀老師的關懷教育下居然考上了北京重點大學,還在著名報刊雜誌上發表了許多作品。是什麼力量是這樣一個瀕臨崩潰的孩子變得如此優秀呢?這位老師是用什麼魔力拯救的這個孩子呢?是自信,培養自信。

看到這裏,我也真有點愧疚感。雖然從沒有歧視過成績差、紀律不好的同學,而且加倍關懷,但是在幾次活動中,為了不影響班級,我也有過不讓餘偉坤同學參加比賽。真沒想到,這樣竟然會給孩子帶來這麼大的傷害。昨天我聽餘偉坤媽媽講,餘偉坤叫他媽媽去買些小禮物,他要送同學,這樣同學會對他好一點。聽了此話,我心頭一震,可憐的孩子多麼需要大家庭的温暖。看來對這些孩子來説,老師的愛遠遠不夠,更需要同學的幫助,他們才會感到幸福,才會樹立自信。

我們老師的責任應該是鼓勵每個學生樹立自己的奮鬥目標,而不是狹隘的追求超過別人,以提升自己的聲譽,使考試和學習成為每個學生自我提高的途徑,而不是個別能力較強的學生獲得獎勵的能力競賽,要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就感,讓每個學生都樹立必勝的信念,讓每個學生都把自己想象成一個成功的人,讓他們表現的堅強又自信,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幼兒教育名著讀書心得範文2:《新教育》

讀了朱永新老師的《新教育》,對書中的第五章《新教育的兒童課程》感觸頗深。他所倡導的“晨誦、午讀、暮省”是一種迴歸樸素的兒童生活方式。

1、晨誦——與黎明共舞 喚醒生命

晨誦,在生命的黎明,你讓兒童吟誦什麼?前幾十年兒童晨間機械地背誦課文的晨讀,引發了極大多數人的反對,然後,讀經運動,英語晨讀等替代性課程便應運而生。新教育實驗認為,晨誦的目的主要不在於記憶未來可能用到的知識,不是為了進行記憶力的強化訓練,而在於豐富兒童當下的生命,在於通過晨誦,既養成一種與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習誦、領略優美的母語,感受詩歌所傳達的感恩、優美及音樂感。説得通俗一些,就是説,晨誦不是背誦而是朗誦,或者説是美誦。在朗誦的時候去感受祖國語言的音樂美,節奏美,去領略詩歌中藴含的美好情感,從而激發孩子的積極性、自信心,或者説得更單純一點,就是帶給孩子一個好心情,讓孩子能滿懷激情地投入一天的學習。晨誦課的一個關鍵詞就是“感染”,當我們要帶給孩子一首詩的時候,首先要找到詩歌與自己生命體驗最為接近的切入點,把詩歌編織在自己的生命中,讓它成為自己的詩,這樣的話或許你的普通話不是很過關,或許你的朗誦技巧也不是很高超,但是你朗誦出來的詩情一定是最真。然後帶着這樣的生命體驗把這首詩讀給孩子聽,去感染孩子,進而再去幫助孩子尋找貼近他們生命的切入點,也就是與孩子當下的生命結合。所以,新教育實驗開發的晨誦,是一個結合了古典詩詞、兒歌與兒童詩、晨間誦詩的複合課程。詞句優美、兒童在吟誦時可以感受與理解、傳遞人類美好的願望與情愫,這是新教育晨誦的三個基本特點。在我們自己的 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我們的《經典讀本》作為晨誦的素材。

2、午讀——閲讀屬於自己的童年書籍

一本豐富的書,永遠不可能把它讀透,無法把任何問題都解決。午讀最大的作用,是為孩子的精神世界提供豐富的智力背景。孩子讀書的時候,很多主題會被他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當他在生活中遭遇這些問題的時候,他會想起這些經歷,從而做出最為正確的決策。關於這一點我們不難做到,我們學校的每個班級都有一個圖書角,我們可以好好利用。可以讓每一位孩子捐一本書,中午課前時間讓孩子們讀讀課外書。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把精彩的詞句、段落摘抄在午讀摘抄本上,之後反覆琢磨、體味,為寫作積累素材,達到了讓經典走進學生記憶,流淌到筆尖的效果。美麗的童書伴隨着師生一路歡歌一路笑語,潛移默化地薰陶着孩子們的心靈,滋潤着孩子們的童年,呵護孩子們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保持着純真、快樂和勇氣。

3、暮省——編織有意義的生活

暮省指的是學生隨筆、日記,以及師生通過日記、書信等手段,相互編織有意義的生活。用日記記錄成長,親子之間、師生之間用詞語相互激勵、撫慰。一個學期下來部分孩子們的寫作有了很大的變化,同時也拉進了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早晨,天真純潔的兒童詩,為同學們開啟黎明的歌喉;中午,同學們暢遊書海,採集書中甜蜜的花粉;傍晚,同學們通過日記、讀書抄報、讀書心得、讀寫繪、彙編詩集等等作品,反思一天的學習、生活,留下暮省的足跡。

“晨誦—午讀—暮省”,是一種新的學校教育方式,也是一種兒童新的生活方式。這種新的生活方式強調的是一種師生交往的生活,一種共讀、共寫、共同生活的新生活方式。在這種方式下,師生關係改變了,老師學會了鼓勵欣賞,學會了關注發現,學會了做教育。孩子們在這種新的生活方式中,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快樂,得到了改變。作為一種新方式,我們在以後的教學中要試着去運用,並不斷在運用中得到新發現。

總之,通過晨誦、午讀、暮省,我們要努力為孩子開闢一條讓生命更為豐富、更為精彩的道路;我們要努力播撒閲讀的種子,喚醒每個孩子心靈中的美好與神奇;我們要努力去做這件讓世界更美麗的事。當然這條路上將佈滿荊棘,可我有信心帶領孩子們走上另一條享受的讀書之路。

幼兒教育名著讀書心得範文3:《我的教育理想》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是我們永恆的主題。沒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動中洋溢着激情、詩意,也不可能有優質的教育。為了未來的教育,我們必須要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但是,光有滿腔的熱情和遠大的理想是遠遠不夠的。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更應該認真思考,什麼是教育?教育為了什麼?

通讀全書,我們認為它有如下幾個明顯特點:第一,教育理想與教育現實相結合。第二,教育理念與教育實踐相結合。實踐性與科學性、整體性與開放性的統一。再次又切入對中國德育改革與創新的關注,提出了中國道德教育目標、內容、方法、體制等創新的具有較強實踐價值的具體構想。第三,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相結合。第四,教育熱情與教育沉思相結合。

朱永新教授説“我心中的理想教師,應該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教育家和教書匠,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教育家有一種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創新的精神,他們以不教之本為基本的教育教學指導思想,追求的是一種充滿靈性與智慧的教育教學。而教書匠往往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灌輸作為教育教學的指導思想和主要的教育教學手段。接受教育的時間越長,卻使學生的思維更加單一,視角更加狹窄,更加缺乏想象力,更加不自信,這難道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嗎?我們該如何人保護兒童的想象力與好奇心呢?

我想,或許我們會從中獲得一些啟示。我覺得像這樣的教育才稱得上是讓人終身受惠的教育。其實這種教育也在進行灌輸,但它不同於傳統的灌輸,它充滿着靈性與智慧,能給每個孩子以深深的心靈震撼,又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能給每個孩子樹立起遠大而切實可行的目標。“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教師,他教一年,然後重複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有些教師,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教師與一個教了一年卻又重複了一輩子的教師,他們的成就是不一樣的。因此,作為一個教師,我覺得應該具有不探索、不斷創新的精神,做一個教育上的有心人,千萬不要成為一個高高在上的教書匠。此乃感觸一。

感觸之二:師德是教師之魂,完善的思想道德修是驅使教師運用已有的知識能力教育作貢獻的動力。教師的角色是“學生學習的夥伴”,是“學生式的教師”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教師與學生的對立關係,教師的作用不再單純地傳授知識,而是注重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使用,學會生存,學會做人。”教師既是學生的夥伴,又是教學的組織者,誘導者,促進者;教師是“學生式的教師”,學生是“教師式的學生”,相互影響相互探究,相互學習,共同發展。課堂上,不僅僅學習書本上前人創造的知識,也學習師生共同探究,發展,創新的新知識,使學生的認知解決,實用,貼近。教師要學會合作,要善於向別人學習,要學會支持,教師要善於運用支持的策略,使兒童獲得更多的探究機會。教師要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發現,讓我們攜手,更加努力,更加勤奮,充滿了愛,充滿了知識,充滿了對工作的滿腔熱忱,無愧於“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做新時代的好教師。

行耐心教育,以知心、愛心為出發點和歸宿, 以寬容、信任為橋樑,經過耐心、細心的轉化工作,並持之以恆,後進生的病態心理是可以轉化為健康心理的,我們所作出的努力一定會收到成效。轉化後進生是一項艱鉅的工作,只要教師用滿腔的愛心,春風化雨,讓愛之花常開在後進生心裏,那麼,轉化後進生就不是一件難事了。讓我們以春天般的温暖,使後進生不斷取得進步,儘快提高全體學生的素質,讓“遲開的花朵”也和其他嬌豔的花朵一樣吐露芬芳。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到自己過去似乎都在沉睡之中,而這本書一下子就把我喚醒了。尤其是第二章“我心中的理想教師”中的內容,更是感觸頗深。“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朱教授在論述這些理想教師特點的時候,不但在精神上給我以鼓舞,而且在研究的方法上也給予了無形的指點。比如,他在論及“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的時候,他就説到了我們現在的很多老師充當的是“教育警察”和“劊子手”的角色,無限地放大學生的問題,在我們手上,失去了很多諾貝爾獲獎者。教師只有對學生充滿愛心,才會去賞識他們,激勵他們,讓他們享受到成功的快樂。讀了他的這些論述,想想自己對學生的態度,看看周圍的大多數同事對學生的態度,尤其在考試到來的時候,我和我的許多同事真的扮演着朱老師所説的那些可怕角色。讀了他的論述以後,我決心改變自己的形象,只有真心愛學生、賞識學生,學生才會真正得到發展,這也是我讀後最深刻的一個體會。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是我們永恆的主題。沒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動中洋溢着激情、詩意,也不可能有優質的教育。為了未來的教育,我們這些做教師的必須要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也許我們離人們心中的理想教師還有一段距離,但我們有決心更有信心將這段距離逐漸縮短。我深信:“教育的理想會奏響新世紀中華民族的英雄樂章,理想的教育會開創新世紀中國文明的燦爛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