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寒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023教案(精選29篇)

寒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023教案 篇1

讀書,能夠使教師不斷增長職業智慧。讀書是課改的需要。新課程的實施,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尖鋭而有力的挑戰。新課程不再像傳統課程那樣統一機械、墨守成規,很少變通,而是具有許多不確定性:多元智力和多元價值取向,決定了教學目標和結果的不確定性;個別化教學決定了教學對象的不確定性;綜合性的加大決定了教學資料的不確定;師生共同探討新知決定了教學過程的不確定性;教師作為課程具有的自主性決定了教學方法的不確定性;……教學的多樣性、變動性決定了教師務必是個嫻熟而高超的教育教學設計者、決策者、支配者、智者、專業知識的發展者和創造者。

寒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023教案(精選29篇)

不讀書,就不明白當今教育觀念變化之大,教育形勢發展之快,也不明白自我的教學觀念落後到什麼地步,自我過去的教學是多麼可悲、可笑。只要一讀,就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心裏就會敞亮多了。

要讀教育改革的理論,讀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總結,讀哲學,讀文學,讀歷史,讀科學……在與大師、優秀教師的對話中反思自我的理念,反思自我的教育教學實踐,將讀與思,讀與教,讀與研等結合起來。

書讀多了,認識提高了,實踐也就有了方向,有了信心,有了力量,就能使自我的教學閃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滿着創造的神奇。教育需要知識淵博的教師,教育要培養出智慧的人材,而只有知識淵博的教師才能培養出智慧的學生

讓書的精髓融入我們的生活、融入我們的生命,讓我們的生命之花開得更加絢麗多彩、富有活力,那就讓我們多讀書吧。

寒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023教案 篇2

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十分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我。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我。

不僅僅僅老師要讀書,每一個想提高學識的人都要讀書。在這短暫的一個學期裏,我讀到了平時沒看過的書。讀書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這一個學期裏,我感覺收穫頗豐。以下就是我這一學期來讀書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需花。”我們渴望讀書,渴望獲得知識,但是我們卻常常會有這樣的疑惑:我們就應如何讀書?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十分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我。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我。同時我們也應拋棄古時舊的求知理念,什麼“書中自有黃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為了使讀書到達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於動腦,找到所讀文章的“眼睛”,心領神會之外,還寫讀書筆記和讀後感。當然讀書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話所説:“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思考的結果整理出來,寫成筆記和感想,既有助於思考,也能夠幫忙我們記憶思考的結果,便於日後比較、綜合、分析。如果所讀的書是自我的書,我還在書的空白處寫下自我看法、疑問、評論等,或做一些記號。它會加強我們對文章的理解、記憶,作文時如果要參考、模仿渡過的文章,有沒有做過評註的,效果大不一樣。

常聽學生家長説“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裏就誰的話都不聽了。”這是學生的向師性,是一種純潔的完美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為我指出,這樣不僅僅師生之間的關係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為活躍。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裏,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向我訴説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説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回想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着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情緒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説,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穫,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

更深的體會是教師的成功,來自學生要當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就認識教師是什麼?要教好自我的學生,首先務必認識學生是什麼?答案是顯然的:教師是人,學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實這不只是學生就應學會的`,更就應是我們教師要學會的!從眾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們不難發現,做人貴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會善。我的這種感受是在學習過程中的積累,一向以來,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經驗為借鑑,堅持以“認真負責”處世,以“嚴於律己,寬於待人”為原則,我覺得,作為一位教師,首先務必做到:

一、説到做到,從不失信;

二、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三、尊重學生,一視同仁;

四、講求效率,仔細認真;

五、嚴於律己,寬於待人;

六、精讀細講,教學相長。

話又説回來,常言道:“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有人説,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應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我以為,教師不僅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因此,在學習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學習中最大的樂趣。學習型社會為全體社會成員帶給了充裕的學習資源。學習化社會中的個體學習,猶如一個人走進了自助餐廳,你想吃什麼,完全請便。個體完全能夠針對自身的切實需求,選取和決定學習什麼、怎樣學習、學習的進度等等。

簡言之,同時結合自我的教育教學實際,我覺得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也並不是如“蜀道之難”。只要我們不斷的加強理論學習,不斷積累經驗,長期地持續一顆好奇心,想一想這天學生又將演出一幕怎樣的好戲?我這天又將看到孩子們的什麼新花樣?我自我又該為他們做些什麼事?處處為孩子們着想,在為學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時,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寒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023教案 篇3

讀了《一份個性教案》這本書心中有一些體會,深知要當好新時代的教師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學生的成長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對教師的職責概括為:傳道、授業、解惑。這其實只指出了老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中教書的一面,而“為人師表”則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

師生關係主導在教師,據有關調查證明,教師的行為和態度是決定師生關係親疏的決定因素,70%以上的受訪問者認為影響師生關係的主導因素在於教師,66%的學生認為自我和班主任的關係還能夠,24%的學生認為和老師關係比較融洽,因為老師和藹可親,或是因為自我學習好老師喜歡。只有少量學生認為和老師關係不太好,原因是因為自我的學習成績不好或不守紀律。過去那種認為師生關係情同父子母女的傳統認知受到了挑戰。而且,師生關係和學生理解教育程度有必須的聯繫。隨着學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們與班主任的關係出現趨於平淡的趨勢,也就是説年級越小、學歷較低的學生與班主任的關係越好。而學歷較高的大學生,他們生活學習獨立性更強,與教師的接觸機會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瞭解的機會,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認為自我與班主任的關係一般。

一、師愛最為公眾期盼

教師就應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主動經常與學生溝通交流,願意與學生成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遇事冷靜,不隨便發怒,不以威壓人,處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見,對自我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樹立較高的威信。

教師要重視教育法規的學習,具有依法執教意識,以及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辨識力,要尊重學生,不得變相體罰。

教師應重視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視教師職業的特質修養和個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標。如教師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備”、“嚴格負責”,又要“幽默風趣”、“熱情活潑”;對教師素質,要注意培養學生喜歡的“幽默”、“熱情”、“機智”等特質;對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禮貌”,又要有“舉止優雅”、“談吐高雅”等較高素質修養層次的追求。

教師要注意提高自我的思想修養。教師要嚴格要求自我,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有關規定,以身作則,潔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為學生樹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師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職責感。一名稱職的教師要以對歷史、對社會、對家長、對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努力做好教書育人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工作。熱愛學生的老師最受歡迎學生渴望的不僅僅僅是從老師那裏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師的關愛。

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師生關係的潤滑劑:

影響師生關係的重要原因其實是師生之間缺乏正確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實教師都是本着教書育人的態度來要求學生的,他們把學生當做自我的子女來看待,基於恨鐵不成鋼的想法,教師期望每一位學生提高自身的潛力,發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質,到達他們所期望的目標。教師嚴格要求學生是為每一個學生着想,教師本身並不能得到任何的回報。學生就應正確地理解教師的行為,不要產生厭學和反感教師的情緒。絕大部分學生還是很尊重自我的教師的,但也有少部分學生對教師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師是一種極不禮貌的行為,比如學生見了教師不説話,上課時光吃東西,不服從教師的管教等,這些行為應當堅決的制止。

如果説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話,那麼離開了理解和尊重同樣也談不上教育。因為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師的理解和尊重。老師對學生的批評,恰當的,就是一種激勵;不恰當的,就會成為一種傷害,甚至還會導致逆反心理產生。絕大部分學生不喜歡老師批評時挖苦、損傷學生,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師應把握批評的“度”,變“忠言逆耳”為“忠言悦耳”。

參加了多次的教研活動,給我最大的感觸是無論是哪個年級的學生,都期望自我能碰到好的老師。作為學生,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師。作為教師,也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學生。所以,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同學都願意接近的學生,或者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學生都願意接近的教師,你本身就應當是一個有道德的人。

二、教師要經常自省

我認為教師這項工作,體現師德的意識是很強的。為人師,不僅僅要對學生負責,也要對社會負責、對科學負責。如果馬馬虎虎教學,也能夠應付過去,這只是敷衍塞責履行教學工作。如果我們養成了自省精神,就能夠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後,自檢一下自我是否盡職盡責。反省自我能夠激勵自我,這是用心進取的表現。一個人,貴在自知之明,這需要有自省作為手段。不“省”,自我就不明白自我長在哪裏,缺在何處,一個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驕傲自滿,時光一長,就會脱離羣眾,就會退步,就會降低自我威信。當然,只有自我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三、教師要正確對待學生的意見

師生之間持續一種人格上的平等。我認為要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與學的關係實際上是一對矛盾,處理得好,會教學相長,構成一種師徒般的師生關係,但處理不好,會產生對立情緒,造成教師不願教,學生不願學的局面。老師應去研究學生的心理,研究人的個性,因為每個學生都有不一樣的個性,然後根據不一樣個性的學生去因材施教,去處理一些問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師要多瞭解學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還是教與學工作中,只要多瞭解學生的要求,我們的辦法才會更多,處理問題會更慎重,師生間只要構成了一種和諧關係,教學工作、思想工作就會比較順利。

教師務必樹立平等對待觀:

我覺得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閃光點,只是我們老師沒有把他發掘出來。每一位學生都是祖國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對待,教師應服務於全體,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讓所有學生同乘一輛前行的車;教師應服務於全面,對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品質,學習成績以及身體素質都要悉心關照,服務周到,促使其全面發展。

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促進學生的智力,潛能開發

作為教師深感職責重大,對學生嚴格要求固然是必要的,但不能認為師生間就是一種教育與被教育的簡單關係,因為這種不平等的師生關係會阻礙師生間的平等交流,觀點具有“權威性”,久之則會壓抑學生的潛能,不利創新人才的培養。“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是學生對老師的尊敬之言。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師生之間持續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既然做“父親”,就要關心愛護學生,對學生負責。

寒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023教案 篇4

《愛的教育》一書一開始只是看看情節好寫讀書心得,後來我才發現這真是本好書。為什麼説它是一本好書呢?一是本書刻畫出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如:受人愛戴的卡羅納,令人佩服的德羅西,盛氣凌人的諾比斯,不知廉恥的弗朗蒂等等。他們每個人都有着鮮明的個性:比如從《寬宏大量的品德》一章中就可以看出卡羅納是一個勇敢和寬宏大量的人。他勇於承擔不屬於自己的錯誤,並且讓老師饒恕那些犯了錯誤的人。從《我的同學科列帝》中則可看出科列帝是一個勤奮能幹的人。他一邊替父親料理店裏的事物一邊學習,還要照顧母親。文中的德羅西不僅學習好而且還是一位善良的人,從《7號犯人》這一章的第二段便可看出。像卡羅納、科列帝和德羅西這樣善良、能幹、正直的人在文中有不少。

但是,作者在書中也塑造了不少性格不好的人物。如盛氣凌人的諾比斯,不知廉恥的弗朗蒂和有些虛榮心沃提尼。其中弗朗蒂團結,一種大智慧 團結,向來被我們視為一種品德,一種精神,一種力量,而沒有作為一種智慧來看待。猴子撈月的故事流傳久遠,不是因為猴子可愛,而是因為猴子的愚蠢。這是人們的一貫認為,忘卻了猴子團結一致,羣策羣力的這個大優點,忽略了團結的存在。其實,這何嘗不是一種愚蠢? 團結是一種智慧。“懷着愛心,付出力量,在互助互愛的旗幟下尋找同行者,勝利屬於懂得團結智慧的人。”我想到了“教育在線”,這麼多人聚在一起,建設新教育,追求精神的高遠。這也是一種團結,一種大大的智慧。心靈的交流,智慧的碰撞,感情的宣泄,讓每個“教育在線人”盡享人生的尊貴,做精神的貴族。 是誰讓我們團結?我們應該引水思源,“你瞧:種子在土壤中萌發了,把生命傳給了嫩芽;嫩芽在雨露中長大了,把生命交給了枝葉;枝葉在陽光中茂盛了,把生命輸給了鮮花;鮮花在風雨中凋謝了,把生命注入了果實;當果實終於成熟的時候,它有把生命獻給了人類” 這是一種生命的傳遞,一種大團結,一種大智慧!

寒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023教案 篇5

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斷提高,與其始終如一的學習是分不開的,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莊子説,吾生也有涯,而知無涯。知識是沒有窮盡的,堅持學習讓人始終處於不敗之地。反之,沒有知識的不斷補充和積累,人便會落後於時代。歌德説過,誰落後於時代,就將承受那個時代所有的痛苦。特別是在現今知識爆炸的年代裏,不能接觸新的知識便會被時代所淘汰。

對於我們教師學習新的知識來面對新的挑戰,更是不可忽視的。它能提供我們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爾基所説,沒有任何力量比知識更強大,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是不可戰勝的。

在這短暫的一個假期裏,我讀到了平時沒看過的書,讀書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這一個假期裏,我感覺收穫頗豐。以下就是我這一假期來讀書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需花。"我們渴望讀書,渴望獲得知識,但是我們卻常常會有這樣的疑惑:我們應該如何讀書?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同時我們也應拋棄古時舊的求知理念,什麼"書中自有黃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為了使讀書達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於動腦,找到所讀文章的“眼睛”,心領神會之外,還寫讀書筆記和讀後感。當然讀書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話所説:"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思考的結果整理出來,寫成筆記和感想,既有助於思考,也可以幫助我們記憶思考的結果,便於日後比較、綜合、分析。如果所讀的書是自己的書,我還在書的空白處寫下自己看法、疑問、評論等,或做一些記號。它會加強我們對文章的理解、記憶,作文時如果要參考、模仿渡過的文章,有沒有做過評註的,效果大不一樣。

常聽學生家長説“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裏就誰的話都不聽了。”在研讀中,我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美好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為我指出,這樣不僅師生之間的關係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為活躍。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裏,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向我訴説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説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回想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着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説,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穫,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

更深的體會是教師的成功,來自學生要當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就認識教師是什麼?要教好自己的學生,首先必須認識學生是什麼?答案是顯然的:教師是人,學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實這不只是學生應該學會的`,更應該是我們教師要學會的!從眾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們不難發現,做人貴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會善。我的這種感受是在學習過程中的積累,一直以來,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經驗為借鑑,堅持以“認真負責”處世,以“嚴於律己,寬於待人”為原則,我覺得,作為一位教師,首先必須做到:

一、説到做到,從不失信;

二、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三、尊重學生,一視同仁;

四、講求效率,仔細認真;

五、嚴於律己,寬於待人;

六、精讀細講,教學相長。

話又説回來,常言道: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有人説,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我以為,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因此,在學習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學習中最大的樂趣。學習型社會為全體社會成員提供了充裕的學習資源。學習化社會中的個體學習,猶如一個人走進了自助餐廳,你想吃什麼,完全請便。個體完全可以針對自身的切實需求,選擇和決定學習什麼、怎樣學習、學習的進度等等。

簡言之,同時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我覺得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也並不是如“蜀道之難”。只要我們不斷的加強理論學習,不斷積累經驗,長期地保持一顆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學生又將演出一幕怎樣的好戲?我今天又將看到孩子們的什麼新花樣?我自己又該為他們做些什麼事?處處為孩子們着想,在為學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時,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我很慶幸自己是一名教師,我也希望與我的同仁共勉:在讀書中自我提高,走近學生,我們都將是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主角!

寒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023教案 篇6

最近我翻閲了章兼中教授所著的《國小英語教育學》一書,其實這本書是非常有價值的,特別是對於從事國小英語教學的教師更有指導意義。章兼中教授長期從事外語教育和中國小外語教材編寫和教學實驗工作,歷任華東師範大學外語系外語教學法研究室主任、國家中國小英語教材評審委員、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和華東地區外語教學法研究會理事長。他的著作有很多,《國小英語教育學》就是其中一部。

這本書旨在研究國小英語教育現象及其規律性,它從課程論、學習論、教學論、情景論、評價理論和科研理論六大方面進行了深層的闡述。雖然看的過程對我來説有些吃力,因為它不象小説一樣有很強的故事性,但是閲讀這本書使我瞭解了國小英語的教學原則和外語教學的各種流派。它可以使我的教學理念更加清晰,可以為我日常的英語教學找到切實的理論依據。外語教學法有眾多流派,但各個流派都有其優點及缺陷,如何優化各流派的主要共同規律,本著作也有具體的説明。

如:在英語教學中較常用的“全身反應法”即“TPR”活動,其優點是通過身體動作和其他直觀手段語言情景,有利於語言教學,在大量理解性聽的輸入基礎上培養説的表達能力,強調情意因素,降低了學生學習的壓力,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其缺點是忽視了“對話”這一交際活動的重要功能,不利於交際能力的培養。因此,本著作明確指出:既要紮實掌握語言知識,更要培養交際的能力;在處理外語與母語之間的關係時,強調外語教學,適當利用母語;強調在情景中傳授和綜合運用語言知識;從強調教師的教,逐步變為強調學生的學。“英語教與學”這一章節中詳細地羅列出了九項教育原則,如:興趣性原則、交際性原則、情景性原則、多樣式變化原則、理解性模仿原則等。

我在英語課堂教學中,也嘗試過運用上述幾個原則。其中“興趣性原則”尤為重要,教育心理學表明:當教學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時,就可以使在學習中集中注意,更好地感知、記憶、思維和想象,從而獲得較多、較牢固的知識與技能,並使他們覺得學習不是一件苦事或沉重的負擔,表現出喜悦或求知慾望,加強對知識的探索力量,激起克服困難的意志。情景性原則也是我在教學中用得比較多的一種教學方法,為學生創設一定的學習情景這樣就能使抽象的語言具體化,情境化和形象化。在生動形象的情境中操練英語知識,能促進學生理解、記憶所學的英語和運用英語的能力。上述的這些教學原則是通過長期以來對國小英語的總結、概括而制定的英語教學實踐的基本原理,對國小英語教育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通過認真仔細地閲讀《國小英語教育學》這本書,在今後的英語教學中我將運用領會到的精神和涵義指導我的教學,同時結合國小生的生活經驗、興趣愛好、知識水平等有選擇地、有機地運用這些教育原則和方法,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英語教學水平。

寒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023教案 篇7

無法挽回一個人的沉淪。人生活在世上,當無法承擔做為人的義務時,也同時失去了他作為人的權利,即使他曾獲得家人最初的同情,但最終將被無情遺棄,這不是個別家庭的冷漠,而是人性一次真正的裸露。

相對温暖的家庭尚且如此,社會恐怕對這種個體的不幸遭遇會更加殘忍,他們會把他送進實驗室,每天對他進行各種各樣的實驗,而且會引起無數的眼睛好奇地逼視他,無數張嘴巴無休止的討論他,他生命的每一秒種將暴露在慘白是日光燈下,直到他死去還要被製成標本供後人研究。他作為人的資格和尊嚴被完全忽視了,沒人在乎他心裏的感受,羣體只在乎他們的好奇心可以獲得滿足,他們擁有做為幸運者的活生生的見證。

也許正如小説後序中的評價:“卡夫卡並不會按俗人的思緒延續他的筆觸,在格里高爾的死亡中,他就是要讓我們這些俗人看到更多不願看到的東西。”是啊,她向我們揭示了一個荒誕的惡夢,卻也預示了一個未來。

寒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023教案 篇8

初次邂逅《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這本家庭教育書籍,是在長春的聯合書城。當時和好朋友一齊去買書,為了湊夠買300元錢的書就能夠辦一張會員卡,我就毫不猶豫的聽了書店工作人員的介紹買了這本書,理由是這本書書是師大附小的老師推薦給家長看的。

回到家之後,利用空閒時間慢慢品讀,更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讀了一遍後,又挑重點地方讀了第二遍。本書的作者是劉稱蓮。她是一個普通的母親,在培養自己孩子的過程中,注重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從實踐中摸索出了豐富的家庭教育經驗,倡導和諧的親子關係,用科學的方法培養自己的孩子,18年的時間,她培養了一個素質全面,成績優秀的女兒,她的女兒同時被北大和香港大學錄取。本書重點記錄的她的女兒在國小階段成長的點滴。

讀完此書,作為教師的我才感覺到對自己兒子的教育與人家相比真的是汗顏。在培養孩子的寫作潛力上,我沒有像作者那樣給孩子寫“下水”作文;在培養孩子的耐心時,我不會像作者那樣陪孩子一齊玩拼圖,讓孩子從中體會到“輸得起”的人生態度;在節假日,我沒有把逛書店作為孩子休閒交流的地方,讓孩子泡在書海中學習和感受……這一樁樁事例,無不體現出作者的出發點,都是基於有利於孩子成長來思考的。

看到兒子有主動讀書的願望,我沒有吝嗇錢,在網上給兒子買了全套的《淘氣包馬小跳》共20本。看到兒子捧着新愛的書讀的時候,我真的感覺的由衷的高興,當兒子讀完這一套之後,又讀了楊紅櫻的《笑貓日記》全套16冊和《漂亮老師和壞小子》系列。此刻每當我和兒子去吉林或者長春的時候,孩子最愛去的地方不是遊樂園,而是書店。我們母子都喜歡在書海中漫步,暢遊。如今,兒子讀完的書已經有幾十本了。這中間包括校園文學、四大名著、科普知識等等,只要是兒子買書的要求,我一律同意。此刻我感覺到兒子寫作文不在像以前那樣“詞窮”了。書讀多了,他的想象力也豐富了。每一天我家睡覺前都會看到我和兒子各持一本書在牀頭品讀,雖然是個讀個的,但孩子真的是愛上了閲讀。

寒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023教案 篇9

塑造教師的靈魂——《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如今的教師已不僅僅是簡單的"傳道授業解惑者"更是學生完美靈魂的塑造者培養有道德有思想有才能有潛力的學生是我孜孜以求的理想.

從教二十餘年所教學生逾千看着他們學習成長感受他們的歡笑淚水體味他們的成功挫折我深深地體會到肩頭的責任:教師是一項神聖的職業它能成就學生夢想國家的未來人類的進步.讀罷《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猶如醍醐灌頂要塑造學生首先要塑造教師自己的靈魂.塑造自己的靈魂教師要正確定位職業.首先要把教育作為享受把奉獻作為樂趣.用樂觀無私的心態看待我們職業便會從中發現無盡的快樂汲取工作的熱情收穫成功的喜悦."甘心服務眾生如同令人敬仰的人他們用服務獲得價值來提升自己.

"這就是教師無私而高尚的人格."心手同一神色坦然帶着那些感人的喜氣他們把陽光帶給所有人因而他們的心中也是陽光."這就是教師平和而真實的快樂.其次要把教師演變成領袖畏懼轉變成愛戴.時代在進步學生的思想更成熟見識更豐富觀念也更超前僅僅用嚴格的管教難以使他們心悦誠服.畢竟教師與學生之間"貓捉老鼠"的關係早已過時了.

面對更有主見的現代學生亦師亦友的關係才更利於對他們的指導.要讓學生們心甘情願地接受領導只有不斷提升教師自身的學識與人格魅力贏取學生們的欽佩以領袖的身份指引學生踏上正確的方向用人性化的方式進入學生內心"引導心靈與精神的提升".不怒而威師生融洽."人性化的教師是温暖的如同陽光;人性化的教師是靈動的如同甘露."這樣美好的教師足以征服每一個學生.

寒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023教案 篇10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我受到了深深感觸。的確,這些建議使作為教師的我們有了更明確的方向,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助,它就象一盞指路明燈一樣。

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説,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着一顆顆乾渴的靈魂。它像與教師面對面一樣,針對着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段時,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作為一名年輕教師,的確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製作教具、上課、寫反思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可收穫卻不大。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説:“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着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於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後面追着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於“抱佛腳”。有時為了一節公開課,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網上和雜誌上搜索着相關的圖片和知識;有時為了寫一片論文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想起來真是可悲!我想這就是平時不學習,急來“抱佛腳”的後果。書中提到:“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説:“活到了,學到老”,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因為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説:“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書呢?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了許多偉大的真理,雖然他來自於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説,絲毫不顯過時。我想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今天,我淺談了讀《給教師的建議》後的一些感想,其實它裏面的很多經驗都值得我去一一聆聽和反思!這些都將成為我一生將享用不盡的財富!

寒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023教案 篇11

“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發展,這種和諧發展的前提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

。”輕輕地讀着這句話,我內心對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欽佩油然而生。儘管如今的教育形勢與他所在的時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教育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師而言,絲毫不過時。

蘇霍姆林斯基將自己30多年的教育實踐經驗凝聚在《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教育鉅著中。書中作者以“建議”的新穎形式,懇切地與讀者談心,使人聽來毫無刻板、説教之感。讀着此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憂解難,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者,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幫助,讓我充滿信心……

書中講了一個故事,讓我記憶猶新:一位有三十年教齡的歷史教師上了一節公開課,來聽課的人很多,他們本來都打算在課堂教學進行中間寫點記錄,以便像往常一樣聽完課後提些意見的,可是他們聽得入了迷,竟連記錄都忘記了。他們坐在那裏,屏息靜氣地聽,完全被這位歷史老師的課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變成學生一樣。課後有聽課的老師請教他:“您花了多少時間來備這節課?”他説:“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説,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説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十五分鐘。”

初聽這句話,我十分詫異,因為很多教師,包括自己在內,每次在上公開課前都已經將一堂課的教案背得滾瓜爛熟,準備的時間,可能是幾個星期,幾個月,但往往不需要所謂的一輩子的時間。課堂完全按照預設的過程有條不紊地進行,卻忽視了課堂是一個生成的過程。一節課用一輩子來準備,他説的就是積累:文化的積累、知識的積累、思想的積累、技巧的積累。只有這樣,才有可能上出一堂好課。

讀大師平凡樸實的語言,如品香茗,默默引領着我們的教育思想。那串串寶典般的教育心得,如降甘霖,時時啟迪着我們的教育智慧。

寒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023教案 篇12

新的課程標準的制定和新教材的使用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新的思考,教育觀念的轉變和教育方法應與時俱進。那麼如何更好地開展英語備課組活動呢?我想這是我們組裏每個人都要好好思考的一個課題。經過大家的交流、討論,我們初步達成以下幾點共識:

一、教學觀念的改變:

重視教育的兩大功能:工具性和人文性。 突出英語教學“實踐第一”的觀點,教學中注意教學策略和學習滲透策略的滲透,注意學生情感態度和動機的培養,促進心智、文化意識的發展,注重教學的反思。根據認知規律,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規範和學習習慣

二、教師要精心備課,認真上好每一堂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批改作業要認真,還要勤快。分專題集體備課。在每週的集體備課之前,主講的老師先要做一些準備工作,在每次集體備課的前幾天拿出下一次的教學計劃和實施方案;材料齊全後發給每位老師,所有成員閲讀、思考,提出個人的意見和修改方案,利用備課組集體備課時間進行討論、修改,最後定稿。在集體備課中,每個人要把自己認為解決問題的方法説出來,把自己教學中遇到的困惑提出來,大家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另外教師在集體備課時要樹立以下幾個意識:1、合作意識:合作是進行集體備課的前提條件。集體備課時要創造一種平等、民主、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氛圍。對每一階段的工作,備課組教師都要有明確的分工。備課組長指定專人負責,準備閲讀、改錯和書面表達等練習材料。

2、整體意識:集體備課時教師要有整體意識。例如,第一次集體備課時要縱覽全局,制定整個學期或整個學年的教學計劃;同時,還要注意教材各章節之間的內在聯繫。集體備課活動有可能會因為意外的事情受到影響而暫停,備課組長一定另找時間及時補上,以保證備課內容的系統性和連續性。3、超前意識:教師超前集體備課,不僅能增強教學的目的性和針對性,而且有利於將問題消滅於萌芽狀態。在制定好整體教學計劃後,集體備課時最好能提前準備一、兩個單元的課。指導學生掌握英語學習的方法,並讓學生了解本學年段英語學習的常規要求。例如,作業格式、課外閲讀量、寫英語周作文的篇數以及聽力的要求等。集體備課是一項極其細緻且複雜的創造性活動,它是大面積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提高英語教師羣體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抓好英語集體備課組建設意義重大,每個學校都應持之以恆地做好這項工作。

三、每週的備課組活動內容可以是:分析試卷、大學聯考題,或理論材料(論文)閲讀、分析,或交流自己平時閲讀過的比較好的教學資料。隨着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學內容也越來越開放,需要教師具有廣博的文化知識。博覽課外書籍,廣泛吸收養分,補充最新知識,是教師增加和更新知識積累,提高教研水平不可或缺的途徑。教師博學多才,學生耳濡目染,也為學生刻苦攻讀,起到了潛移默化的示範作用。平時廣泛收集資料。教研寫作需要教師有厚重的文化積澱,因而應注意平時資料的收集。報刊、雜誌、電視等都是很好的資料來源。

四、組織老師多聽名教師的課、或講座,或交流。名師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學識廣博的學科帶頭人,他們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先進的教學理念。名師的方法指點對我們來講會有很大的幫助。

五、寫教後反思,或教學筆記,記錄教學中成功或不足之處,或學生的認知情況。通過對教學行為的反思來提高教學能力是教師成長的重要途徑。眾多在教學上獲得成功的教師都十分重視寫教學後記。有位學者指出,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反思自身的教學行為,才能揚長避短,才能促進教師專業化的發展。堅持寫好教學後記,也有利於積累教學經驗和教研素材,為科研提供有力的例證。創新的思維、創新的作為常常源於反思之中。 總之,我們要有效開展校本研究,就要使教研活動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為提升教師自身素質服務。

寒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023教案 篇13

人説:讀書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使人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養性靈。因為書中有着廣闊的世界,書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雖然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但書籍永遠是新的。這句話説得一點也不假,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就是一次與大師的對話,與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難得的精神之旅,同時也會讓人收穫非淺。

前段時間學習了楊景芝老師的著作《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這書是一本兒童美術教學法研究方面的專著,書中具體介紹了通過美術教育活動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促進兒童全面和諧發展的教學經驗,以及通過長期探索而建立的兒童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法。作者在書中根據自己切身經歷和進行的教育實踐研究,以美術教育發展的新觀念,全面系統地分析和論述她對兒童美術教育的認識和體會。

本書作者楊景芝是我國的兒童藝術教育家。具有近四十年的教學實踐經歷,以經過近二十年對兒童繪畫能力發展的教學實驗研究,她總結的教學理論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倡導意義、作用。楊老師在兒童藝術教育實踐中一直保持一種開放的心態,每前進一步,心中都裝着國際藝術教育變幻的風雲,同時也沒有忘記與中國特殊的國情和人情相結合。正如楊老師表示的:“我試圖探索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兒童美術教育途徑,我不贊成脱離兒童實際的傳授知識技能為目的的美術教育學科中心論,反對用模仿的教學方法壓抑兒童創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學內容完全從兒童興趣出發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學系統的教學體系……致使教育產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後果……我主張美術教育依靠發展兒童知覺、美感和創造性,促進兒童成長。“楊老師不管對她的理論還是實踐,都浸透着一種愛心,誠如她在書中指出的“愛與尊重是教育的出發點。“這裏不僅有對其從事的藝術教育事業的愛,還有對她的教學對象的愛,對兒童作品的愛、對兒童在繪畫中表達的天真爛漫的個性和情感的愛。另外,楊老師的藝術教育和實踐還具有嚴肅性和認真性。本書洋洋20餘萬字,涉及了藝術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着楊老師多年心血的結晶。

《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一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是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從走進基礎教育天地談起,到具體闡述美術教育與人的素質發展。從兒童接受美術教育的心理特徵分析,到構建開放性教學實踐體系的具體做法。下篇是兒童美術教學方法研究。具體論述了楊老師的教育觀和教學方法,以及多年來總結的“教的藝術“。楊老師通過上下篇理論與實例的論述,讓我們全方位、多角度的瞭解藝術教育特點,及兒童藝術教育的一些科學教育方法。

在書中,我特別欣賞的是楊老師提出的“從愛心出發進行教育“的主張,她在書中指出“在兒童稚嫩的心裏最看重教師對他的態度,教師的愛有吸引力,它能激發兒童的學習熱情。兒童的學習動力常產生在對教師的眷戀。“確實,愛就是力量,它能給人勇氣,它能催人奮進。相信,我們的美術教育一定能芝麻開花節節高,也會培養出更多藝術的花朵。

這是一本好書,一本可以成為美術老師辦公桌上的專用書。楊老師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和理論成果,為藝術教育開闢了一片淨土。

寒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023教案 篇14

作為一名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質量有所提高。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受益匪淺,從中選出這幾個“建議”談談我的想法。

一、教師,珍惜兒童對你的信任

“教師面對的是兒童極易受到傷害的,極其脆弱的心靈,學校裏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裏裝進另一個頭腦裏,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其實,師生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師應該學會蹲下來看學生,使他們感覺到你對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可貴之處,在教師的眼裏學生沒有好壞之分。在學生做好的大時候,我們應該給他們更多的鼓勵;在學生做的不好的時候,我們更要關心和指導他們向正確的方向前進,使他們在認識的道路上更進一步。不要加以指責,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樣。其實他們也很痛苦,作為教師就是要時刻給他們啟發和鼓舞,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使他們有自豪感和尊嚴感。

二、教學相長,取長補短

“如果你發現絕大多數兒童練習本的字跡端正秀麗,錯別字很少,那麼這就是個明顯的徵兆:在這個班級裏學生可以學到許多東西”

對於教師而言,學生習慣的養成是今後有良好教學效果的基礎,我所缺乏的也就是這一點,要時刻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真正得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使得他們在今後的學習中能更省力更有效。要對同事們的經驗加以研究和觀察,並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進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學習優秀經驗,並不是把個別的方法和方式機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優秀教師學習應當取得某種信念。”

三、教師的教育素養

“關於學校教學大綱的知識對於教師來説,應當只是他的知識的事業中的起碼常識。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的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可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能手、藝術家和詩人。”其實,要想達到這樣的境界,我想,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斷地充實自己,完善自己。“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的這個方面正是取決於此”想想自己,在這方面做得確實不好,每天不停地忙於備課、上課、批改,管理班級,總是抱怨沒有時間讀書,但閒暇時又懶得動,而那些教育書籍卻安安靜靜地躺在書架上,早已落滿了灰塵。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才想起找一點書來,看看有沒有可以借鑑的文章,有沒有可以參考的教案,此時,想一想實在是可悲!可憐!現在覺得自己還年輕,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還足以能“應付”小孩子,然而面對飛速發展的今天,可以説孩子們的視野更加開闊了,我們不得不時刻要求自己要走在前面,那麼惟有讀書才能武裝我們的頭腦,才能讓我們擺脱“坐吃山空”的尷尬境地。而讀書的這種意識更應該是發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望。

寒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023教案 篇15

讀了《做有智慧的教師》這本書,收益匪淺,我才真正明白了做一個有智慧的教師的真諦。

有智慧的教師要有教學智慧,有較高的教學機智,有較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能在課堂教學中隨機應變,遊刃有餘,不但在學生的質疑問難中對答自如,,而且在學生的批評建議中從容不迫,顯示出高度的教學智慧。

有智慧的教師要有創造智慧,不但要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而且還要有創新思維,創新能力,並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髮現新問題,探索新途徑,提出新觀點, 總結新經驗,取得新成果,敢於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走出自己的一條自主創新之路。

在課堂教學中,有智慧的教師不是居高臨下的,學生也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一開始就精神飽滿,快樂學習,學生的身心處於最佳狀態,對所學知識是感興趣的。有智慧的教師在課堂中能對學生真誠地表揚,熱情地鼓勵,公正地評價,善意地批評,誠懇的指點。學生和學生之間能友善地相處,平等地交流;學生對老師能坦誠地尊重。

有智慧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解放課堂,解放學生,解放老師,讓課堂呈現創新的活力。有智慧的教師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能防止學生盲目地創新,一味地生髮,隨意的自主和形式的組合,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離不開教師的精心設計,靈活誘導。

總之,《有智慧的教師》是一部啟迪心靈,陶冶性情的文章。這本書讓我身心浸潤於教育智慧的滋養中。通過學習,我更加感悟到,在人類滾滾不息的歷史長河中,教育是一首永遠寫不完的詩篇。在今後的學習中,我將繼續努力鍛鍊自己,爭取做一個有智慧的教師。

寒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023教案 篇16

叔本華曾言:“慾望得不到滿足就痛苦,滿足就無聊,人生如同鐘擺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擺動。”那麼,是否存在那麼一線的間隙停在那個恰好非痛苦又不無聊的界限上呢?

戰亂中什麼都有可能發生,往往包括苦難的產生,故事就是從康維等四人被塔坦從戰亂中有計謀的綁架開始的。當馬林森表示他想盡快回到文明世界中去時,那位迎接他們的張變反問道:“你肯定你已經遠離文明世界了嗎?”是的,表面上看似沒有,他們有音樂,有藏書,有裝飾豪華的浴室,有下午茶,這看似和外界沒什麼本質不同,似乎只是“大隱隱於市”的一種,而且這裏有宗教,有金礦,所以布琳克羅和巴納德最終被説服。

康維呢?他是校長曾用“光榮的”來稱讚的人,是“哪怕短短結識過,都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三言兩語不能説透的人,“他更樂於做一些不太正式但有趣的工作,即便薪水不高,也不是常人眼中的好差事”,“他是那種能適應艱苦條件的人,很少會去想要什麼舒適的生活來做彌補”,但在這個好似世界盡頭的地方,在張告訴他當地人信仰的中庸之後他便開始質疑曾經的自己。他沒有為這裏的物質世界所折服,打動他的是這裏的精神世界,是那種看似不極端的宗教信仰。我們知道,康維在戰爭中除了身體受過傷,心靈也倍受折磨,他需要精神上的寄託來支撐那戰後的疲憊與無助。張以中庸之名,中庸之實深深戳中了康維,似乎這就是那個界限,那個無聊與痛苦之間的度,他需要這種度,需要這種美好。

張説“寶石是多面體的,許多宗教都可能含有自己適度的真理”,所以,在這所喇嘛寺內,同時存在基督教,佛教,還有當地藏民自己的信仰。他們信奉活着是苦難,但是以抗衡時間、維持生命來挑戰這種苦難;他們也堅信此生所以待斃,卻珍惜時間、發掘潛能來蔑視這種消極等待死亡的方式。在這種宗教穿插中,他們謀得中庸一説,持之以恆:適度節儉,適度老實,適度愛……但這偏執般的適度本身就是一種極度病態的信仰。

林語堂先生説過,“中庸之道,實即庸人之道,專家學者所失,庸人每得之。執理論者必趨一端,而離實際;庸人則不然,憑直覺以斷事之是非,事例本是連續的,整個的,一經邏輯家之分析,乃成片斷的,分甲乙丙丁等方面,而事例之是非已失其固有面目。為庸人縱觀一切而下以評判,雖不中,已去實際不遠。”但是這世界終結處的中庸是已經被扭曲的中庸,在離實際不遠處便掉頭改道,走向遠處,或者説,它是處於極端狀態下的中庸,它是擁有專家氣質的庸人,它在極度的美好、近乎常人好幾倍的生命中卻要極度適度,這不僅不切實際,而且似乎更可笑。

就在這看似可笑中,康維慢慢被同化,他和馬林森同時愛上了羅珍,但是羅珍卻願意跟着馬林森一起離開這個被時間遺忘的地方。馬林森一如既往的自我用實際行動去愛羅,而康維卻用脱離本身的積極主動而選擇用袖手旁觀來愛羅,他從那中庸中獲得的寧靜、領悟豐富並滿足了他的精神世界,他陶醉其中並選擇以此來愛羅,最終卻失去所愛,失去本應與他一起在中庸中共度一生的愛。

他愛羅,但卻止步不前,他覺得只要在心裏留有一份記憶便好,這是愛的適度。既不會因羅與他在一起而滿足,也不用擔心失去後的痛苦,這不就是擺脱了人世間的苦難了麼?不然,他小心翼翼的遵守中庸之道,縱觀一切只下判斷,他不像邏輯家那樣剖析事物本質,不具備偏執的自我意識,這樣聽來,似乎與那修行千年萬年的洞中仙人一般,抑或得道高人,無慾無求也無作為,所以後來為羅離開的他只能沒有意識的流浪,尋找那夢一般的精神王國--香格里拉。

物質世界可以滿足物質要求沒有錯,但是苦難卻需要精神來支撐。有人將苦難轉接到物質上並滿足於此,但是有些人的苦難卻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來支撐,當那份隱形的力量沒有辦法和現實裏的軀體並存於物質世界時,這軀體只能像向日葵尋找太陽般追尋那力量。就像康維一般,在現實與精神世界中徘徊、掙扎,在兩難處尋找那份適度,無奈只能遊離其間,始終無法靠近那一線。

寒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023教案 篇17

暑假中,我認真拜讀了王曉春老師的着作《今天怎樣當教師》,雖然書中的100個教育案例都是出自中國小校園,然而卻關係到所有教育戰線上的教師們對教師這個職業的理解。今天,我們應該怎麼當教師?書中一言以蔽之:光有良好的師德是不夠的,光激情燃燒是不行的,還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真正的專業水平。

要當好教師,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在工作中,對待問題要多問“為什麼”,學會理性的思考進行分析。下面對書中的一則案例發表自己的感觸:下面對書中的一則關於教師的愛的案例發表自己的感觸:

案例中講的是一名老師幫助一個學習成績差且沒有興趣的孩子培養興趣,提高學習成績的案例,案例中,那名老師的耐性讓人佩服,他真的是傾注了自己的愛給學生。感動之餘不僅想到,如果有人問我:“你會喜歡每一個學生嗎?”在沒有看書之前,我會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愛每一個孩子是教師的職責。這不正是經常教導我們的思想嗎?要全身心的把愛無私的奉獻給每一個孩子們?燃燒自己,照亮別人,不正是教師的職業精神嗎?我們的教師行為是否與説的相一致?面對案例中的學生,自己是否能向那位老師那樣耐心呢?這時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在看到成績優秀同學那一字不差的作業時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績較差同學那滿是狼籍的作業時的怒火攻心,反省一下,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説的愛每一個學生,真正做到一視同仁呢?細細品位王老師的點評,不禁讓我感觸頗深,她説:“要區分職業的愛和私人的愛”,書中説到: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該主要是職業的愛,而不是私人的愛。因為任何一個人愛的付出,都是有選擇,有重點的,“博愛”不僅會把人累死,更把教師的職責範圍擴大。是啊,職業的愛是必須做到的,但私人的愛是無法強求的。教師就必須用教師的職業的愛去對待每一個孩子,在孩子有困難時,在孩子做錯事時,在孩子得到進步時,作為教師才能一視同仁的對待,教師的愛就是滲透在平時的點滴中,貫穿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簡單的幾句話讓我豁然開朗。

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這個極端的教育謊言像枷鎖一樣天天束縛着我,使我常常生活在自責和愧疚之中,使我天天懷疑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我真的就認為我就是那個不會教的教師,否則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學生不會學習呢。今天通過學習我才知道,它只是一種浪漫主義的宣傳鼓勵口號,而絕不是評價教師工作的客觀標準。

老師們,讓我們輕鬆上陣,用智慧教出趣味,用新觀念育出不同的人才,快樂地生活,快樂地工作,做一個享受教育的陽光教師吧!

寒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023教案 篇18

作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我心中的理想課堂,它應該是這樣的:寓學於樂之中,即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樂於學習,把學習當作是一件玩的事。

在我們的印象中,説起上課,沒有多少人的第一印象會是上課是有趣的。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它給我們的啟示是:知識是在枯燥乏味的課堂上由老師反覆告訴我們和在課外由我們經過不斷的反覆作業練習而得到的。

那麼,怎樣的事是我們都願意主動做、樂意做的呢?那一定是從中可以獲得樂趣,獲得成功的事,這是人的天性。如果一件事是自己發自內心厭惡的,那就算勉強完成,也不會有多高的質量。學生主要的任務就是學習,而我們現在看到的現象卻是他們對學習的厭惡,對學習的害怕。為什麼呢,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對學習內容的不感興趣,可能是覺得學習任務過重,也可能是對教師教學方式的不適應等等。所以要讓學生學會學習,我們首先要改變的就是他們的學習的態度,變害怕學習、厭惡學習、逃避學習為好學習、樂學習、主動學習。那如何做才可以讓學生真正從心裏愛上學習、樂於學習呢?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着手改變。

一、讓所有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品嚐成功的滋味。記得有句格言:不是因為有些事情難以做到,我們才失去自信,而是因為我們失去自信,有些事情才顯得難以做到。由此看來,啟動學生自信心理系統是讓學生消除畏難情緒願意去學的基礎。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教育當中應經常鼓勵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戰勝挫折和困難的勇氣,給孩子們灌輸一種信念:相信自己,正視自己,努力進取就能成功。每個人都是期待獲得他人肯定的,成長中的孩子更是在乎家長、教師、同學對自己的看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想方設法的給孩子創造機會,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學習中獲得教師的肯定、家長的肯定、同學的肯定。

二、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充當的總是課堂裏被動的觀眾,欣賞迎合着教師的表演,他們在自己的課堂上沒有自己的話語權,沒有自己的選擇權,沒有自己的挑戰權,知情權而教師總是把已經嚼得又嚼,沒有任何味道的知識強加給學生,讓他們裝進腦子中去。在這種教學水平指導下,學生只是充當了知識的儲存器,而且不善運用,最終導致思想僵化。所以,要想學生髮自內心喜歡這樣的課堂確實強人所難。要改變這一現象,教師的改變是關鍵。讓教師走下講台走進學生中;讓教師把話語的權力換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自己課堂的導演、演員,參與集體的表演;讓更多學生感興趣的童話、故事走進課堂讓我們打破那個成人化的課堂,還一個童趣的課堂給學生。

三、讓學生愛上自己的教師,親其師信其道。每一個教師都不應忽視自己的人格魅力。一位學生愛戴的教師,她的言傳身教勝於千言萬語、苦口婆心。一位學生喜愛的教師,學生樂於走進她的課堂,樂於與她相處的四十分種,樂於與她進行學習上的溝通,生活中的交流。

寒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023教案 篇19

《教師十大素養之科學素養》一書告訴我們從培養教師的科學精神入手,提高教師的素質。我認為科學求是精神和犧牲精神這兩種精神也是我們當代教師必須培養的。“科學精神是什麼?科學精神就是‘只問是非,不計利害’。這就是説只求真理,不管個人的利害。有了這種科學的精神,然後才能夠有科學的存在。”科學精神在中國小教師鑽研教學業務、研究教學規律、做好教育工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培養科學精神就是培養敬業精神。中國小教師擔負着培養下一代人的使命。責任重大。需要高度的責任感和執着的敬業精神。中國小教師的教學活動,既是傳授知識的活動,也是育人的活動。向學生傳授知識,沒有愛崗敬業的精神是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的。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一方面需要教師高度認同社會主流價值取向,另一方面還要求教師能夠身體力行,具有高度的責任心。

培養科學精神就是培養求真精神。對知識和真理的追求,併為之奮鬥,這不僅是科學家的品質、科學的內在精神,而且也是人類最崇高的理想之一。對知識和真理的追求,要堅持實事求是,“不盲從,不附和”獨立思考,具有學者獨立的學術人格,為此,可以不計得失,百折不撓,赴湯蹈火也有所不辭。正是出於造福人類,營造美好的未來這種目的,人們全力以赴,用他們的智慧和才能去擴大和豐富人類的精神財富。科學不僅用創造性的成果不斷提高人們的認識水平,更重要的,科學活動所體現的對真理的堅定不移的無私追求精神,既把科學活動主體的思想境界提高到一個嶄新水平,又給人類的精神追求提供了價值目標。科學精神的這些內在價值是中國小教師提高自我修養時所應汲取的。

培養科學精神就是培養創新精神。善於開拓,精於創新,在教學方法上進行探索,取得突破,這是中國小教師做好工作應具有的素質。科學的求真精神、求是精神、創新精神、務實精神是一種進取精神、開拓精神,這為樹立中國小教師的創新精神提供了精神養料。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培養個性化學生,要培養個性化的學生,必須要有個性化的教師,培養教師的個性,要增強教師的個性發展意識,增強教師的個性思維。要真正達到個性化,必須培養創新的品格。個性依賴於創新,沒有創新精神的教師就不可能是個性化的教師。一個教師在教學上的獨到之處,依賴於他的獨創思維,依賴於他的創造性。科學的進取向上的品格和開拓創新的精神正是中國小教師培養個性、創造性所需要的。

培養科學精神就是培養奉獻精神。教師將自己的精力與能力奉獻給教育事業,將自己的知識和學問奉獻給自己的學生。教師上一節課只有45分鐘,但準備一節課要花若干個45分鐘,還有批改、輔導等也不知要花上多少個45分鐘,教師只有肯奉獻時間與精力才能搞好教學工作。教師的奉獻精神,就是一種犧牲精神。讀《教師十大素養之科學素養》我再一次感觸到:不論何時,有奉獻精神是當好一個教師的重要條件。

科學素養指引着我們前行的方向!

寒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023教案 篇20

今年十一月,我閲讀了《做不抱怨的教師》一書,我感受頗深。一向以來,教師這一職業被認為是天底下最光輝的事業。但是隨着時代的發展,獨生子女是越來越多,家長對教師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這就無形之中給我們教師帶來壓力。所以我們教師要調節好自我的心態,對生活充滿信心,對工作有較好的滿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這樣才能生活的簡單而充實。

抱怨產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會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會讓我們的負面情緒不斷疊加,從而產生更多的不快。

教育是一種智慧,教師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拋棄讓學生人人“燦爛”的想法,順應自然,那麼孩子們的笑臉會不會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師,學生考了96分還是不夠,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優秀。我們教師總是不滿足於孩子的成績。就像有的學生上課稍不認真,一旦被老師抓住,立刻就會被批評一頓;下課跟同學有些小摩擦,又被認為是打架。其實冷靜下來,仔細想想,一堂課40分鐘,誰能保證什麼小動作也不做。只要學生改正過來就行了。“很多時候,學生之間的小摩擦,也不那麼緊要。”這正如自然萬物的生長一樣,在摩擦的過程中,學會了與他人相處的藝術。因此,我們教師讓學生在摩擦中學會生存,在摩擦中成長,這是一種自然選取的過程,而在此過程中,我們教師不必代勞。

我們教師經常也會抱怨:此刻的孩子怎樣那麼不聽話?怎樣那麼坐不住?怎樣那麼難教?怎樣那麼不愛學習?家長怎樣也不管管?其實,冷靜想想,可能是我們教師有些小題大做了,上課思想開小差,我們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學鬧矛盾,告訴他們要友好相處,不能太沖動。其實轉臉他們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學作業沒做齊,可能確實是家裏有事,給耽誤了,也只是偶爾沒有完成。有的同學考試沒考好,因為他就只能考成那樣,也就那水平,他已經盡力了。當應對學生的問題時,我們教師要試着相信自我的學生,試着控制自我的情緒,這樣一來,不但問題能迎刃而解,師生雙方都學會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覺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説説就行了。畢竟沒有不犯錯的孩子,關鍵是他不要放下學習,繼續努力,我們沒必要嚴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帶着有色眼鏡看學生,對學生要多加鼓勵,少些批評,鼓勵他們。

每個孩子成長階段的需要不盡相同,懵懂無知的時候要明白灌輸引導;漸漸長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獨立了還有鞭策鼓勵。愛不是隻用單一的方式一路貫徹到底,愛是講層次的。

只要善於引導,靈活多樣的使用教育方法,對症下藥,天才可能就出現我們的手中。我們就應更用心的去教學生,去感受學生。去感受生活帶給我們的另一份財富。

如果用心,是能夠教給學生很多東西的,不僅僅僅是學科知識!學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緊,使他們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好處更大一些!我們給學生期望,他們就成為我們的期望了。你是笑着應對自我的期望呢,還是苦着應對自我的期望呢?笑着應對期望,期望會越來越多,你會找到越來越多的快樂!

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時時注意,持續快樂的情緒,做個陽光老師。用一顆寬容的心對待每一個孩子!

寒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023教案 篇21

書,一道彩虹。既明亮,又多彩。讀書,如涓涓清流沁人心脾,又似熊熊烈火促我激情。讀完書,帶給我更多的思考:

教師的教學技能對於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年輕教師還需不斷學習,潛心鑽研,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對有效的教學而言,學科的課程並非是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所以教師要做的是不僅要了解起學科課程,而且要能夠將知識傳達給學生,因為傳達知識的能力絕非簡單地瞭解知識,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大學教授儘管在自己所從事的領域裏才華橫溢、知識淵博,但教起學生來卻捉襟見肘,條理紊亂而詞不達意。所以掌握教學技能對一個教師來説便成為關鍵所在。故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教學目標以及其他因素的差異性來完成教學任務:激勵學生、管理課堂紀律、評估先前知識、有效地表達觀點、考慮學習者的各種特性、評估學習結果,以及複習相關內容等,許多事實證明了這些任務完成的多寡,直接決定了教學質量的好壞,亦即決定了“好”與“壞”的關鍵。

人們常説:“要讓學生得到一杯水,教師先得有一桶水。”而這桶水永遠都裝滿鮮活可口的聖水。我崇拜竇桂梅老師,記得在一書中曾寫道竇老師在平時工作之餘大量閲讀有關教育的書籍,並做好讀書筆記,幾年來記的筆記有10萬之多,多篇發表。正是在她不斷的學習、符號學中,自身修養日益提高,才能在工作中高瞻遠矚地指導實踐。

這使我想起了宋代學者朱熹的一句詩“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源頭活水不正是我們發展提高的最關鍵所在嗎?“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其樂無窮;得大道恩師而學之,樂在其中。”我們青年教師是二十一世紀教壇的主力,繼往開來是我們使命。用我們的不懈的追求、堅定的信念、永恆的執着去不斷學習、探索教育教學的規律,才能實現我們的遠大理想,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才會無愧於自己的一生。

我們不僅僅要學習教育方面的知識,在知識爆炸的今天,我們要掌握的東西太多了,如英語、計算機等等。樂在學中,樂在超越自我之中。

寒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023教案 篇22

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感觸很深。這本書是李老師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粹,全方位地闡述了李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理念與實踐。李老師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與教育情感融為一體。語言樸實而富有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讀着書,讓人不禁為之激動、讚歎、折服!

啟示一:童心是師愛的源泉

李老師提出教育者是否擁有一顆童心,對教育至關重要。教師的童心意味着懷有兒童般的情感,能夠自然地與學生一同哭泣,一同歡笑的教師無疑會被學生視為知心朋友,贏得學生的心靈。教師的童心意味着擁有兒童般的興趣,教師的職業要求我們應該在任何方面都與學生有着共同的興趣愛好,多一種與學生共同的興趣愛好,你便多了一條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他們會不知不覺地把老師當作朋友。在與學生嬉笑遊戲時,教師越是忘掉自己的尊嚴,學生越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而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

啟示二:沒有愛,便沒有教育

李老師深深打動我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終如一和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愛是李鎮西老師永恆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過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學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師愛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間。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麼地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讀完這書我捫心自問,我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改變自己過去的教育方法。當學生犯錯時,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地瞭解學生犯錯的原因,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李老師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愛,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着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

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

愛,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

愛,也不應是對學生的縱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懲罰。

愛,不只是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身體,而是要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學生的精神世界學會用他們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學生一起憂傷、一起欣喜。

愛,不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

愛,不是用一顆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顆顆童心,而是需要一顆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為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只有這樣的愛,才是真正的愛,只有這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寒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023教案 篇23

大學畢業後很少靜下心來認真的讀專業的教育理論書籍。因為在我看來,只要多讀書(閒雜書籍也行),真心的愛孩子,努力的工作,熱愛自己的職業,一切就足夠了。至於專業書籍,不是太過專業看不懂就是看上幾頁就心浮氣躁,大多數都以工作太忙為由而忽略。所以學校暑假的讀書活動的開展讓我重新找回了大學讀書的做讀書筆記的感覺。

暑假我拜讀的是前蘇聯教育學家贊可夫的《和教師的談話》。在前蘇聯他撰寫的《教學論與生活》、《和教師的談話》這些書被譽為教師必備書。《和教師的談話》一書讀完,就像和大師促膝而談,聆聽大師的諄諄教導。書中闡述了低年級教學中的一系列基本問題,還提出了不少值得借鑑的方法,使我收穫良多。

書中舉了這樣一個例子:有些學生容易寫錯字,看到一件事不能很好地描述。教師往往責怪孩子笨,思想不集中。這説的不正是在教學工作中讓我們老師大傷腦筋的“後進生”嗎?儘管家校“雙劍合璧”,然而收效甚微。有時都產生放棄的念頭了。這類學生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裏?大師指出,實際上是他們的觀察力差。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要利用一切機會引導“後進生”觀察事物,讓“觀察觀察再觀察”成為他們的座右銘。大師還指出,要儘量設法減輕他們的思想負擔,逐步使他們對自己的學習樹立起信心。讀到這裏,我的臉禁不住一熱,反思自己平時對待這類學生,往往性子過激,不能對症下藥,那個大談“不可揠苗助長”的人乾的卻恰恰是違反事物客觀規律的事。總是拔高了要求,總是希望每個後進生能夠達到自己要求的標準,結果是,學生因達不到而沒有成功感,自己對這部分學生也越來越沒有信心,以至於最終放棄這部分後進生。

對於大師談到的“學習誘因問題”,我也很感興趣。特別是他引述的列。托爾斯泰的那一席話讓我深有感觸:“為了使兒童對人們所教給他的東西能夠理解和感興趣,不要對兒童講那些他不知道和不能理解的東西,也不要講那些他知道的並不次於教師、有時是勝於教師的東西。”

我想,要激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教師必須吃透教材,充分了解學生。教材吃透了,教法自然就有了。哪些是學生學習的興趣點,哪裏是學生的困惑點,哪裏是需要深入探討的,哪些只需點到為止,教師心裏都要清清楚楚,那麼學生的學習慾望就自然地產生了。

在書中大師認為課堂應該讓學生充分交流國家重大事件,他説:“這種無拘無束的談話,對於班集體的形成也有不可估量的意義,每一個孩子聽着同學們的發言,就同他們體驗着同樣的內心感受,共同的感受也就有助於集體的團結。”“如果班級能夠創造一種推心置腹的交談思想的氣氛,孩子們就能把自己的各種印象和感受、懷疑和問題帶到課堂上來,展開無拘無束的談話,而教師以高度的機智引導並且參加到談話裏去,發表自己的意見,就可收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看了這些文字,我很贊同贊科夫的建議,課堂是一個愉快交流、多向互動的地方,學生們在交流中學習成長,是一種自然和諧的氛圍,鼓勵學生髮表意見、相互討論、敢於批判、樂於交談是一個老師應該也能夠做到的。

大師還談到“樹立教師威信”問題。我們都知道樹立教師威信很重要,那麼教師的威信是指什麼呢?大師指出,威信不是維持班級的表面紀律,而應作用於學生的心靈。教師既是學生的年長的同志,同時又是他們的導師,對集體,對個人,時刻不可放鬆指導的職責。教師要理解學生,瞭解每一個學生,要從多方面形成學生的個性。這樣才能受到學生的歡迎、擁戴。“親其師,信其道”,看來教育確實上是不分國界的,愛是教育永恆的旋律,愛是教育不變的話題。

寒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023教案 篇24

幸福是現代人的生活主色調,幸福指數直接影響着城市的發展。最近有幸讀到陶老師的《做一個幸福的教師》。我一直不是個愛讀書的人,但自從讀了這本書,我像着了魔,天天晚上抱書不願放手,直到困得倒在枕頭上。只有感到幸福的人才是快樂和陽光的,追求幸福是每個人的畢生所求所願,無可非議。世界上每一個人、每天都在尋求幸福的人生,但是,並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原因是對幸福缺乏認識、感悟和理解,還記得小時候的語文課本中就有對幸福的闡述,它非常生動而具體地告訴人們: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後的朝陽;是雪中送炭;是為他人忘了自己;是給別人帶來快樂。可從作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幸福在哪裏?

教師的職業幸福是一種感受,它是教師個人價值觀的體現。在物慾橫流的世界,教師追求職業幸福的腳步當朝着精神“行走”。或許大學生的人生價值和理想是為了西部的貧困孩子受到教育,為了西部的開發、發展,他很苦但奉獻着、快樂着、幸福着。教師這個職業的本身就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有了這種蠟燭、春蠶般的價值觀、人生觀、幸福觀,就能“一意孤行”地幹好自己的工作;就會真心對學生,走進“激情燃燒的歲月”;就會用心靈點燃心靈;就會固守這份職業,堅守這份信念,並綻放出許多精彩與豪邁。

教師職業的勞心勞力、社會地位、勞動報酬確實很難輕言幸福,也感覺不到幸福,但這並不意味着就沒有了教師的職業幸福感,事實上很多教師在享受着教育、體驗着幸福,他們以多元、多姿、多態的幸福觀詮釋着什麼是教師的幸福,怎樣才能在平凡、清貧、煩瑣中不斷汲取幸福和快樂的元素。其實對於教師對説,是否能時時處處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為這不僅僅影響着其人生是否快樂,更影響着學生,只有教師幸福,學生才會感到幸福。那麼教師如何去感受幸福呢?

要懂得享受課堂。課堂是教師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個懂得享受上課的人,課堂便自然會成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營造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和學生一起痛苦、一起歡樂,你就會少了許多教學的焦慮和煩惱。

要懂得享受學生。教師職業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學生的成功和他們對你的真情回報,影響教師職業幸福感的許多不利因素都可以從學生對教師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彌補。但要讓學生感恩你,你就必須學會感恩學生、呵護學生、尊重學生,真正做到這點並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權威,那也許你會離幸福更遠。在我要享受生活。幸福不僅僅來自工作,更來自生活。家人、朋友、閒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許手頭錢是有點緊,但還得學會捨得用杯水車薪中的一水一木去買些喜歡的書、買件心儀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個會、泡個吧、旅趟遊。開朗、豁達的生活態度、自覺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要懂得研究教學。把教學工作看做是一種簡單的重複,那必然厭倦,也無言幸福。應把研究教材、教學當成提高自己素質的必走之路,應把教學作為自己實現人生價值的一個體現。

要對自己要合理定位,科學、合理、符合自己最近發展區、又不斷在動態變化提升的目標是自我價值實現的重要前提,不斷的自我價值實現是人不斷前進的不竭“內驅力”。過高的目標定位容易讓人因體驗不到經常的成功而沮傷。

其實,教師的職業幸福是一種心態和狀態,也是信念與追求的體現。教師是精神的“傳道士”,必須擁有好的心態面對工作和社會,這與我們的幸福“魚水情深”。心態決定狀態,有了好心態就有了好心情,心情是可以傳遞的,教師是愛的事業,有了好心情,就能笑對生活,就能愛每一個學生,同他們“打成一片”,非常專一的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就能通過言傳身教讓學生陶醉,接受情感的洗禮、引導和激勵。況且,有了好心態,就會少些煩惱多些快樂,少些狹隘多些豁達,就會視教師為一種藝術,在忙碌之中、創造之中收穫更多的幸福,樂此不疲雖苦猶甜。本人認為,當我們教師的勞動被他人、社會認可時,必然會帶來無比的快樂,會被幸福緊緊“包裹”。

我想,教師的職業幸福就是來源於平凡、忙碌而又充實的每一天。這也許正是所謂天長地久的幸福吧!那麼,我也會説——我愛教師這個職業,我也會為教師——這個光榮的職業貢獻畢生的精力!

寒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023教案 篇25

我國偉大詩人杜甫説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在人人擁有一好書,人人讀一本好書的讀書工程的號召下,我買了一本李開復先生的《做最好的自己》。

首先吸引我的是書名,當書到手時我懷着好奇的心情去讀這本書。讀完後不禁覺得神清氣爽,以前也曾讀過一些書,讀後似乎感覺都是一些空話,僅僅留給我一些無謂的説教,沒什麼實質性的幫助。看了這本書後,感覺與眾不同,如何才能做最好的自己?這需要我們每個人進行思考。是的,更多的時候,大家都在審評對方,研究對手,卻很少有時間靜下心來了解自己。李博士用平實的語言為我打開了一扇瞭解自己、重新審視自己的心門。他告訴人們:做人不是隻有自省才能更完美,但是不時的自省卻能讓自己更加的清醒;做人不是簡單的樹立理想就可以輕鬆實現,但是沒有理想的人卻一定無所適從;做人一定要有廣闊的胸懷,真正做到嚴於律已,寬以待人才有容天下之大量的非凡氣度;做人要有勇氣,真正敢於追逐自己夢想的人才能讓更多的機會停留在自己身邊……他不僅提出了淺顯易懂的“成功同心圓”説,而且運用了發生在他身邊的大量故事來闡述成功的祕訣。這些故事很值得我學習和品味,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指導我走向成功之路。

其次,每個人對成功的理解不同。相信許多人和我一樣,或許經常有這樣的感覺: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成功,怎樣才能得到成功,搞不清真正的人生價值是什麼,如何實現。現在看了李老師的“成功”學後,體會到:人和人之間千差萬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不能用同一個模式去衡量所有人的成功,無論是所處地位與名望的高與低,擁有財富的多與少,只有發揮了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又社會和他人有益,同時還體驗到了無窮的快樂,這就是成功,做到了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

世界本來就是一個矛盾的集合體,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抉擇,但不需要為壓力過重而苦惱,更不需要為了失敗而哭泣,也不要讓事情來主宰我們,而是要用積極的態度來主導、推動事情往更好的方向進展。

最後李開復博士認為:成功就是不斷超越自己,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對此我的理解就是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機會,形式不同,成功的意義也不同,不要去在乎世俗的模式,只要自己努力去實現理想,並且每天都在向理想靠近,就是成功。成功的標準並不是單一的,社會給每個人提供了不同的舞台,只要在自己的舞台上將自己的價值發揮到極限,無論是令人矚目還是平凡普通,都是成功。當然,在現實社會中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無法實現的夢想,我們的理想和現實永遠存在着差距。而許多事情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我們所能做到的就是改變心態,調節情緒,改變思考方式,不斷超越自己,努力讓自己的生命充分燃燒,做最好的自己。

讀完《做最好的自己》,感到其實做好自己並不難。作為一名職業女性,工作經常陷入一種疲勞的狀態,經常會被學生的問題搞得自己覺得很累,我知道這不應該是年輕老師應有的心態,但是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總是會被學生不如意的表現所影響,開始經常抱怨這,抱怨那,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到底適不適合教師這個職業,剛參加工作時的熱情減少了,這種心情影響到我的生活和工作,受李老師的影響,“既然只能當老師,那麼悲悲慼慼是當,高高興興也是當,我當然選擇後者!”

是啊,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為什麼不天天開心呢?可是,每天出現的讓人頭疼的事情,讓人頭疼的學生,怎麼能高興得起來呢?我經常想:多想孩子們可愛的地方,儘量把課上好,儘量和他們一起玩兒,這樣孩子們就會越來越愛自己,每天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中,又怎麼能不高興呢?

多麼簡單多麼樸素的道理,為什麼我當初就沒想到呢,想想我們在工作學習中難免會與人產生摩擦,如果我們只盯着別人的錯誤,那麼只能讓矛盾越來越激化,但是我們如果想別人的優點,就會使我們很快的冰釋前嫌,問什麼同樣的問題發生在學生與老師的身上就這麼不可調和呢?其實還是緣於“愛”,如果我們給學生多點,再多點的愛,對於他們的錯誤我們都用理解之心,包容之心,責任之心看待,而不去苛求他們像成年人那麼懂事,師生關係會不會更和諧一點呢?在眾多的壓力與競爭下,要保持積極的心態,不論遇上什麼困難都不要氣餒,積極心態戰勝一切困難,一樣可以做到優秀。

寒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023教案 篇26

一直堅信巴爾扎克的一句話:“一個有思想的人才真是一個有力量的人!”的確,生命之所以寶貴,是因為它最終要面對死亡;思想之所以寶貴,是因為它可以讓生命永恆。蘇格拉底也説:“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他有思想。”。思想是人的靈魂所在,是生命的精髓。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更應該成為思想的先行者。

我始終認為:高素質的教師應該是一個思想觸覺十分敏鋭的人。追求真理、崇尚科學、獨立思考、保持個性應該是每一個教育者堅定的人生信念。郭道勝在《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中也這樣寫道:“教育應該創生,這種創生是長期積澱、自然追求的結果,它具有洞察塵世萬物的穿透力。”。所以,作為一個教育者,思想應當而且必須成為自身素養的第一要素。

因為沒有思想,所以我們有些教師成了教參的“搬運工”、“代理人”,視教參為“金科玉律”。於是整天忙於應付出習題,編寫資料和考試,使自己成為思想越來越狹窄的“教書匠”。孰不知在教育前行的征途中,需要的正是充滿創造性的思考和探索。

因為沒有思想,所以我們有些教師視學生為“知識的容器”,“考試的機器”。於是乎,學生一個調皮的眼神都會使他們心驚膽戰,一個小小的失誤更會讓他們如臨大敵。孰不知以激情感動激情,以理想鼓舞理想,以智慧點燃生命之光才是真正的教育之道。

因為沒有思想,所以我們有些教師幾十年如一日,教學方法死板老套,從來不知道學生在想什麼,他們需要什麼,甚至會武斷地把教育困難的原因單方面歸結在學生身上。孰不知反思是一個教育者不斷進步的動力源泉之一,是一個優秀教師的重要素質的體現。

《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中這樣寫道:“教育需要思想,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學者,需要有思想的行政領導,需要有思想的校長,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刊物的編輯,更需要有成千上萬有思想的教師。”。作為一名職校老師,面對職校學生與普高學生的個體差異及其特殊性,如何樹立正確的教育觀,用思想去指引教育方向,用思想去陶冶學子的心靈,用思想去塑造學子的人格,顯得尤為重要。

基於職高教育的特殊性,我認為:要成為一個有思想的教師,首先要樹立新型的“人本觀”。人本主義尊重人的自我中心和自我意識,重視發展人的內在潛能,堅信每個人都有發展潛能的慾望,堅信任何人都有自我實現的需要,堅持人類本質的完整和完善,強調通過意識體驗達到自我肯定。而如何使職高學生具備良好的個人素質,迅速適應學習環境,以至將來能順應快速變遷的社會,正確面對科技日新月異的背景下競爭所產生的心理問題,是職業教育工作必須面對而又無法迴避的重大問題。所以職業教育者不僅要重視“知識本位”、“能力本位”,更要重視內在精神世界的“人本位”。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着重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情緒體驗、社會適應性、自控能力以及自我意識等。

其次要確立正確的“人才觀”。傳統的“人才觀”,通常是以一種靜態的刻度去評價學生,幻想用一個統一的標準去衡量千差萬別的學生,這樣一來必然會壓制學生的天性,扼殺他們的創造力。學生是有差異的、獨立的個體,一個學生就是一個獨立的世界。職高學生,他們個性活潑、思維活躍,如果教育不當,就容易使他們產生逆反心理。所以我們要有一種新的學生觀,以平視的眼光看學生,即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學生。我們要用積極樂觀的態度看待學生的天性和行為表現,對每個學生的發展充滿信心,哪怕是一時所謂的“差生”。作為教師,要理解學生身上存在的缺點和不足,允許他們犯錯誤,不要因為學生犯了錯誤就大驚小怪,動輒以恨鐵不成鋼、急於為學生着想為理由懲戒學生。學生是發展中的人,他們的知識、能力、經驗、心理、品質等均不成熟,因此,教師不能簡單地以自己的認識、想法、觀念去看待學生,看不到學生的.可塑性、發展性。教師在工作中要用變化的、發展的、進步的眼光去看待和研究學生,要看到學生的變化,看到學生的“未來”,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多種發展的可能性。

最後,要培養積極的“反思”觀。波斯納曾提出過一個教師成長的公式:經驗+反思=成長,並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如果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他的發展將大受限制。可見“一日三省吾身”對於教師成長的重要意義。作為一名教師,如果我們能時刻反思學生的成長過程,那我們看到的將不再是一羣學生,而是一個個獨一無二的生命;反思教育事件與過程,每一次感動、每一個遺憾、每一個謎團……都將讓我們的心變得更加豐富;反思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我們的教學藝術將不斷改進、不斷成熟。“思考着往前走”,是教師成長的寫照,也是教師成長的必要途徑。

“你有思想嗎?”,這也許應該成為我們每一個教育者時時捫心自問的一個話題。在我們的教育世界中,應該有豐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應該讓豐富的思想熠熠生輝,應該有高尚、豐富、獨到、深刻的思想來鼓舞人心——有一天,我們終將年華老去,但我們的思想永遠會在曾經的足跡中閃光,並一直照亮着前行的路!

寒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023教案 篇27

書是知識的海洋,讀書對每個人來説都十分重要,它甚至能夠影響人的一生。讀書能改變一個人的品德,提升一個人的思想,鑄造一個人的靈魂。透過讀書,讓我們學會了本領,掌握了技能,得以在這個世界上有了生存的資本,透過讀書,讓我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

讀書是一種享受;讀書是一種情懷。堅持讀書是教師最起碼的職業底線。尤其是處在這樣一個學習社會化的時代,只有讀書,才能不斷完善自我,提升人生品位,促進專業發展,超出“匠”的侷限。

讀書,能夠促進教師的精神生長。人,最可怕的是靈魂空虛和精神萎縮。由於生存的壓力和物質利益的誘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關注自我的內心世界。其結果是靈魂日益萎縮和空虛,只剩下了一個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軀體。對於一個人來説,沒有比這更可悲的事情了。避免陷入這種“更可悲”狀況的最可行的辦法唯有讀書。

書籍會使教師不再自甘平庸、俗不可耐。讀書,才能消除“職業倦怠”、生命衰微,使教師具有充實的靈魂和不斷生長的精神。書籍中,那些大師充滿生命激情和智慧的言語,超脱的情懷,會使我們變得個性開闊、靈動、開放、樂觀、曠達。一個對書籍敬而遠之的人,不管他怎樣刻意包裝,總是難以瀟灑起來的,惟有經過書卷的浸潤,才有可能超越自我、發展自我。當我們獨處的時候,享受讀書的樂趣;當我們交往的時候享受讀書帶來的文雅和氣度;當我們創造教學生活和生命的時候享受讀書而獲得的魅力。這時候,就會產生一種奇異的感覺:書中那金子般的思想和奇妙的靈智是支持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蘇霍姆林斯基説過:“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諦之一。”從某種好處上説,一個教育家的成長曆史,就是他的讀書的歷史。教師作為傳承文化的使者,務必伴隨着讀書而發展而超越自我。

讀書,能夠使教師不斷增長職業智慧。讀書是課改的需要。新課程的實施,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尖鋭而有力的挑戰。新課程不再像傳統課程那樣統一機械、墨守成規,很少變通,而是具有許多不確定性:多元智力和多元價值取向,決定了教學目標和結果的不確定性;個別化教學決定了教學對象的不確定性;綜合性的加大決定了教學資料的不確定;師生共同探討新知決定了教學過程的不確定性;教師作為課程具有的自主性決定了教學方法的不確定性;……教學的多樣性、變動性決定了教師務必是個嫻熟而高超的教育教學設計者、決策者、支配者、智者、專業知識的發展者和創造者。

寒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023教案 篇28

寒假期間學校佈置了一份作業讓每位教師看一本書,並寫下讀書體會。對於我來説現在難得會捧起一本書來看,也許是因為在這個現實的生活環境讓人變的越來越浮躁,靜下心來看一本書往往變的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假期正好久別的女兒回到了身邊,於是想到了看一本對兒童教學的書,能吸取一些教育經驗的同時也能完成了任務。於是在網上搜索,看到一本叫《卡爾威特的教育》推薦的人比較多,所以找來這本書,以下就是一些讀這本書的體會。

書中講述的是老卡爾.威特—位鄉村牧師,他把出生時別人認為低能的孩子教育為天才的教育過程。這位鄉村牧師與別人有着不一樣的思維方式。小卡爾出生時是個被認為有些痴呆的嬰兒,但他八九歲就能自由運用法語、德語、意大利語、拉丁語、英語和希臘語這6國語言,並且通曉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尤其擅長數學。9歲時進入了哥廷根大學,年僅14歲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16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並任命為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23歲他發表了《但丁》一書,併成為研究但丁的權威。他取得這番驚人的成就,並不是由於他的天賦有多高,而是全賴於他父親的教育方法,他的父親把小卡爾長到14歲以前的教育寫成了這本書,這本書中記載了卡爾的成長過程,以及自己教學的心得和獨闢蹊徑的教育方法。卡爾威特教育注重的是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這本書在問世了三個世紀後,依然值得我們每一位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學習和借鑑。

寒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023教案 篇29

我很慶幸自己是一名教師,因為教師這個職業能夠獲得千萬人的信任,擁有千百人的愛戴,因為教師能夠真正體驗到人生歷程中最寶貴的真情。

十年的教學生涯,讓我逐漸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師的快樂,讓我體味到了當教師的崇高,也讓我領悟到了作為教師的成功的真諦走近書本,就是完善生命。教師的快樂,來自讀書。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學相長、誨人不倦為樂,終於讓他的仁政思想得以傳承;孟子以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為原則,因材施教,終於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為理念,學以致用,鍥而不捨;韓愈以業精於勤、師意不師辭為宗旨,著《師説》,駁道統;還有柏拉圖用音樂是求心靈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寫了著名的《理想國》;亞里士多德從理論理性的學説出發,提出了文雅之説;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更是內容豐富,高瞻遠矚;而杜威的學説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更加前衞;蘇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靈的藝術。還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鎮西、魏書生等等。這些教育家,他們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與發現,讓他們獲得了最大的成功與快樂,而這正是他們走近學生所獲得的碩果。讀了這些理論著作以後,我的心更加透徹了,因為對這些經驗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學生,讓我更自覺地去研究我的學生,去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尋找與學生交流與溝通的橋樑,從而把學生的純真的心靈開啟,把學生智慧的火花點燃。每當接到學生的喜報時,或者看到學生的進步時,我就有一種收穫碩果的快慰。特別是在課堂中,我常與學生一起做同樣的事,甚至是率先垂範,做學生的榜樣。比如我的傾情的示範朗讀,我的感情豐富的下水文,都贏得了學生熱烈的掌聲,也拉近了我和學生在課堂中的距離。

雖然現在的我還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種拼命的工作熱情,沒有蘇霍姆林斯基的那種敏鋭的眼光,更沒有孔子的聰慧心智,但我已嚐到了教書育人工作中的真諦!讀書是一種精神上的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