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思想品德教學心得(精選12篇)

思想品德教學心得 篇1

結合七年級思想品德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思想品德教學心得(精選12篇)

一、努力搞好思想品德課的教育教學。 在思想品德課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上好思想政治課。

1、充分樹立建構主義教學新理念,構築起情景教學模式。

隨着課程改革和新課程的實施,理念層面上的建構主義認識論正在取代原有的客觀主義認識論而成為教學領域的基本理念,它使得教學成為人的解放過程。這就要求我們要把學習的本質看作是學習者主動建構心理表徵的過程,這種心理表徵,既包括規範的擁有內在邏輯系統的、可以從多種情景中抽象出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也包括在具體情景中所形成、與具體情景直接關聯的不規範的非正式的知識和經驗;建構主義教學觀也要求師生分別以自己的方式建構對生活世界的多元理解,並通過合作性探討建構起世界的意義。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採取以學習者和問題為中心的教學策略,充分運用情景教學或支架式教學的模式,主動創設開放的、充滿着意義解釋和建構的學習環境;這樣,學生在寬鬆的學習氛圍裏,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學習,體驗快樂,增長見識,提高覺悟,培養能力。

2、注重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培養。

在情景教學中,運用各種情景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和興趣,讓他們在愉快的心理狀態下主動學習,這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獲得成功的關鍵。在思想品德課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運用諸如音樂、視頻等許多現代化教學手段,以便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新奇感。不過,我認為這只是解決了形式上的問題;要真正培養起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還得從課堂教學內容本身去下深工夫。

① 始終堅持啟發式教學。 堅持啟發式教學,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重要的歷史經驗教訓之一。特別是在實施思想品德新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更要堅持貫徹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啟發式教學作為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總方法,是思想品德課教學改革要達到的目標中的一部分,也是思想品德新課程的教學改革取得成功的必然要求,我們必須堅持。

② 理論聯繫實際,國內外重大時事政治穿插運用。理論聯繫實際,是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居於主導地位的基本原則,這對於調動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也很重要。因為思想品德理論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學生就會覺得,思想品德課的內容就在我們身邊,很實際,並不只是純理論要求,它要解決的是我們身邊的一些實際問題,學了之後有用,如此,自然就能產生要學好思想品德課的動機與興趣。不過,要貫徹這一原則,重要的是我們要正確把握它在不同教學階段上的不同要求。

(1)在闡明教材理論知識階段,也就是新教材的教學,我們可以通過實際材料使學生感知與理解教材。這時我們要在深入鑽研教材的前提下,聯繫學生比較熟悉的、易於理解的、生動具體形象的、又能準確反映教材理論知識的實質的實際事例進行教學。比如,在進行愛護公共財物的品德教育時,我聯繫學生自己的財物(書、文具、自行車等)和他所使用的課桌椅、實驗器材、教室等,闡明公共財物的概念,並進一步明確為什麼損壞公物要賠償等問題。

(2)在運用理論分析説明實際問題階段,即課本知識的應用。這時,我們要着重聯繫與教材內容有關的、學生關心和感興趣的重大社會實際,以及學生中帶有傾向性的思想行為問題應用知識,鞏固深化所學理論知識。

3、倡導研究性學習,以問題解決貫穿課堂始終,抓好課堂教學這一中心環節。

研究性學習,要求學習者通過對所要學習的對象進行探索、體驗、分析、提煉、總結,以便獲得知識,並在這一過程中開發自己的各種潛能與技能。這顯然是一種學習方式的革命,它必然要求以問題解決為核心。要能解決問題,始終是學習的中心任務。思想政治課運用問題解決教學法,我們可以主導學生自己去通過閲讀教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列出提綱(搭起知識的支架),分析探索問題,尋求問題的最終解決,自主建構起對知識的理解和世界的意義;而在教學實踐中,我的做法是我自己先行為學生理訂好知識學習提綱(即知識支架),讓學生帶着所列問題去預習教材,並試着解決自己能解決的問題,然後帶着尚未解決的問題參與課堂學習,以最終解決“所有問題”,從而實現知識理解和世界意義的建構。

另外,研究性地完成作業也很重要,要正確發揮作業本後面的參考答案的作用。時下,大部分思想品德教師都是把思想品德作業本中的參考答案直接撕掉的,這當然有一定道理。而我的做法,是保留這個參考答案,讓學生根據課內、課外學習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首先試着做完作業,再行對照訂正,並在錯誤的地方多問幾個為什麼;或者也可以直接參考解答作業題目,但要求必須在作業本上分析清楚作答理由與過程。這種做法既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實際效果也不錯。

4、強化課外輔導,教給學生以學習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這方面,主要是思想品德解題方法和學習方法的指導。七年級學生學習思想政品德課,最缺的就是方法啦!在思想品德課的學習中,他們往往整節課都只是看、聽老師講解,自己卻不想動手,很懶,甚至也不想動腦筋,這怎麼出效果呢!在解答思想品德題目時,為數不少的學生,連題目也沒有看清楚,就盲目地下筆答題了,還有個別學生根本就不看題目,解題經驗實在是少得很!所以,我們必須加強對學生的方法指導。一方面,教給他們學習思想品德課的有效方法,讓他們學會聽課,把握看、聽、記、理、補的方法記好品德課堂筆記,學好思想品德課;

另一方面,通過例題的分析講解,教給他們解題的步驟和方法。比如,考試中的材料分析説明題的解答,我要求學生把重點放在對材料和所列題目的審析上,首先搞清楚材料提供的知識信息,以及問題的實質,再把思維正確迴歸到知識的所有出處;接下來才是知識的組織作答,此時要求學生做到思路靈活而開闊,分析淺層而到位,一個要點書寫一個段落,必要時根據題目分值來判斷答題要點的多少,這也能檢驗是否有效答題。

5、指導並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政治小論文的撰寫,提高學生的分析和應用能力。

在學習新課程的過程中,學生被從原來繁重的任務學習中解放了出來,從而可以開展許多富有意義的學習活動。對於思想品德課而言,小論文的寫作就是一種很有效和有意義的活動之一。

其實,政治小論文作為思想品德課的一種學習形式,現在已為越來越多的師生所重視。推廣和普及政治小論文的寫作,可以進一步提高研究性學習的效果,對於提高思想品德課的學習質量也有着重要意義。政治小論文作為一種終合性的學習,是學生知識、能力、覺悟水平的綜合體現,是中學生學習分析和認識社會實際問題的重要形式。所以,通過寫小論文,容易使學生獲得知識、能力、覺悟的全面發展,從而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課的學習質量,有效地提高中學生自己獨立地分析和認識社會實際問題的能力。政治小論文撰寫過程本身,也就是分析和解決自己原先尚未認識清楚的問題的過程,即澄清自己模糊認識的過程,為了尋找問題的答案學生必須努力學習政治理論知識,學習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

同時,為了解決問題,學生必須接觸社會實際,從現實生活中去尋找答案,使自己的思想認識接受實踐的檢驗和修正,(這是一種自我教育的過程),當學生用思想品德觀點解決了原先感到困惑的問題時,也就達到了提高認識、實現自我教育的目的。這正好實現了思想品德課的教育教學目標。

二、思想品德教育教學過程中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在思想品德課教育教學過程中,我認為有如下一些方面的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1、信與不信的矛盾相當突出。

學習其他課程,包括工具性學科,如語文、數學、外語;自然學科,如現在所稱謂的科學,中學生對這些學科的科學性很少懷疑。學習過程中,他們的頭腦就像一塊“白板”,有什麼就印上什麼。假如遇到自己的思想與教材不合,他們通常懷疑的是自己而不是教材,因而總是努力使自己的思想去符合教材,學生從“知”到“信”的轉化,一般不大會存在情感的或情緒的障礙。學懂了一條數學公式或物理定律,搞清了一項語法規則或歷史事實,學生隨之也就相信了它們的真理性,“知”與“信”往往是直接統一的。但是,在學習思想品德課的內容時,情況就有所不同了。學生搞懂了一個基本概念的含義,瞭解了一條基本原理的內容,並不等於就相信了它的真理性;學生可以把概念和原理記得很熟,但心裏卻可能對此存有疑慮,甚至大不以為然、公開唱“反調”。這就大大削弱了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積極性。

2、知與行的矛盾也很厲害。

從終極的意義上説,理論知識的學習,目的都在於應用,而理論知識也只有在指導人們的實踐時,方能顯示出它本身的價值。然而,思想品德課的教學過程,“知”與“行”的矛盾關係到學生能否樹立科學的人生觀、道德觀、政治觀以及世界觀,能否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也關係到學生思想、信仰、品格的塑造,關係到能否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培養合格人才。因此,比起其他學科來,思想品德課中的“知”與“行”的轉化,需要的中間環節要多得多,過程也複雜得多、困難得多。例如,學生學習了革命道理,並不等於他就願意用它來指導自己的行動,甚至言行相悖。縱觀思想品德課的教育教學實踐,學生知行脱節、“言語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之情形已經相當嚴重,甚至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其他學校的情況我不太瞭解,就我們學校而言,隨便挑出一個學生問他應不應該珍惜時間?希不希望有好成績?他會回答得頭頭是道,道理也懂得不少,可就是平時不見抓緊時間、努力學習的行為習慣,只注重理論知識的表面化學習,骨子裏卻輕視或忽視理論知識的行為落實;即使思想政治課程中設計了大量的行為訓練和實踐活動,但由於種.種原因而得不到有效開展。這就大大降低了思想品德課的學習效果和意義。

思想品德教學心得 篇2

從事九年級思品教學多年,感慨頗多,,酸甜苦辣皆俱全.思想品德課是老師在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特別是在國中階段,上思想品德課的老師要教育、啟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學會適應社會等等方面,為此,就要求老師必須具備較高而靈活的教育教學技巧。思想品德課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品德課的興趣、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結合達到教學目的。反思以往,很有必要,為此淺談點滴體會。

一.政治老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一直有這種説話法:“不會教書的教政治”,這就造成一些地方一些人對思品課的另眼相看,但是我認為,上思品課入門容易,但是要上好,上精,能讓學生沉着參加會考,並且自己的課堂魅力能征服學生就是一件難事。“打鐵先要自身硬”,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師的自身素質,老師的素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身的專業知識要紮實,更新,業務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師的言行修養、道德覺悟要提高。這是素質教育的基礎,也是推行素質教育的先決條件。

二、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國中思想品德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課堂教學。使學生較好地掌握課本的基礎理論知識,必須堅持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改進教法,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學中,運用“讀、議、講、測”是課堂教學最有效的教學方法。我時時問學生學習情況,針對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加以引導。幫助她們解決學習生活中的難題,成為她們的良師益友。課堂上我鼓勵學生大膽表現自己。

三、 利用好社會大課堂,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理論聯繫實際,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是國中政治課推行素質教育重要途徑。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請進來。同時結合實際,在第二課堂活動中舉行時事演講,辯論賽、政治小論文。這樣,使學習生動活潑,在思想品德課所學的知識得到檢驗,得到昇華,從而激發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追求慾望和創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學生思想品德的理論素質和思想道德覺悟水平,獲得良好的效果。

四、營造民主、平等、和諧師生氛圍是搞好教學工作的前提

我們教師要學會把所講的一套自己能首先做好,並且從心底尊重、理解學生,不斷研究、觀察瞭解學生,讓他們知道自己非常關注他們,平等對待他們,把民主觀念用在班級管理上面。回憶我的過去教學工作,反思帶來的快樂我感受頗深,如今嚐到了甜頭。“親其師,信其道”。受學生歡迎和喜愛的老師,往往對學生產生一種親和力,對學生的教育事半功倍。快樂老師就是教育教學的快樂,就有學生學習生活的快樂。這就是新型師生關係要求做到的,儘管做得還不好,還需不斷學習新的教學、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思想品德教學心得 篇3

結合七年級思想品德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一、努力搞好思想品德課的教育教學。 在思想品德課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上好思想政治課。

1、充分樹立建構主義教學新理念,構築起情景教學模式。

隨着課程改革和新課程的實施,理念層面上的建構主義認識論正在取代原有的客觀主義認識論而成為教學領域的基本理念,它使得教學成為人的解放過程。這就要求我們要把學習的本質看作是學習者主動建構心理表徵的過程,這種心理表徵,既包括規範的擁有內在邏輯系統的、可以從多種情景中抽象出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也包括在具體情景中所形成、與具體情景直接關聯的不規範的非正式的知識和經驗;建構主義教學觀也要求師生分別以自己的方式建構對生活世界的多元理解,並通過合作性探討建構起世界的意義。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採取以學習者和問題為中心的教學策略,充分運用情景教學或支架式教學的模式,主動創設開放的、充滿着意義解釋和建構的學習環境;這樣,學生在寬鬆的學習氛圍裏,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學習,體驗快樂,增長見識,提高覺悟,培養能力。

2、注重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培養。

在情景教學中,運用各種情景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和興趣,讓他們在愉快的心理狀態下主動學習,這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獲得成功的關鍵。在思想品德課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運用諸如音樂、視頻等許多現代化教學手段,以便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新奇感。不過,我認為這只是解決了形式上的問題;要真正培養起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還得從課堂教學內容本身去下深工夫。

① 始終堅持啟發式教學。 堅持啟發式教學,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重要的歷史經驗教訓之一。特別是在實施思想品德新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更要堅持貫徹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啟發式教學作為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總方法,是思想品德課教學改革要達到的目標中的一部分,也是思想品德新課程的教學改革取得成功的必然要求,我們必須堅持。

② 理論聯繫實際,國內外重大時事政治穿插運用。理論聯繫實際,是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居於主導地位的基本原則,這對於調動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也很重要。因為思想品德理論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學生就會覺得,思想品德課的內容就在我們身邊,很實際,並不只是純理論要求,它要解決的是我們身邊的一些實際問題,學了之後有用,如此,自然就能產生要學好思想品德課的動機與興趣。不過,要貫徹這一原則,重要的是我們要正確把握它在不同教學階段上的不同要求。

(1)在闡明教材理論知識階段,也就是新教材的教學,我們可以通過實際材料使學生感知與理解教材。這時我們要在深入鑽研教材的前提下,聯繫學生比較熟悉的、易於理解的、生動具體形象的、又能準確反映教材理論知識的實質的實際事例進行教學。比如,在進行愛護公共財物的品德教育時,我聯繫學生自己的財物(書、文具、自行車等)和他所使用的課桌椅、實驗器材、教室等,闡明公共財物的概念,並進一步明確為什麼損壞公物要賠償等問題。

(2)在運用理論分析説明實際問題階段,即課本知識的應用。這時,我們要着重聯繫與教材內容有關的、學生關心和感興趣的重大社會實際,以及學生中帶有傾向性的思想行為問題應用知識,鞏固深化所學理論知識。

3、倡導研究性學習,以問題解決貫穿課堂始終,抓好課堂教學這一中心環節。

研究性學習,要求學習者通過對所要學習的對象進行探索、體驗、分析、提煉、總結,以便獲得知識,並在這一過程中開發自己的各種潛能與技能。這顯然是一種學習方式的革命,它必然要求以問題解決為核心。要能解決問題,始終是學習的中心任務。思想政治課運用問題解決教學法,我們可以主導學生自己去通過閲讀教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列出提綱(搭起知識的支架),分析探索問題,尋求問題的最終解決,自主建構起對知識的理解和世界的意義;而在教學實踐中,我的做法是我自己先行為學生理訂好知識學習提綱(即知識支架),讓學生帶着所列問題去預習教材,並試着解決自己能解決的問題,然後帶着尚未解決的問題參與課堂學習,以最終解決“所有問題”,從而實現知識理解和世界意義的建構。

另外,研究性地完成作業也很重要,要正確發揮作業本後面的參考答案的作用。時下,大部分思想品德教師都是把思想品德作業本中的參考答案直接撕掉的,這當然有一定道理。而我的做法,是保留這個參考答案,讓學生根據課內、課外學習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首先試着做完作業,再行對照訂正,並在錯誤的地方多問幾個為什麼;或者也可以直接參考解答作業題目,但要求必須在作業本上分析清楚作答理由與過程。這種做法既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實際效果也不錯。

4、強化課外輔導,教給學生以學習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這方面,主要是思想品德解題方法和學習方法的指導。七年級學生學習思想政品德課,最缺的就是方法啦!在思想品德課的學習中,他們往往整節課都只是看、聽老師講解,自己卻不想動手,很懶,甚至也不想動腦筋,這怎麼出效果呢!在解答思想品德題目時,為數不少的學生,連題目也沒有看清楚,就盲目地下筆答題了,還有個別學生根本就不看題目,解題經驗實在是少得很!所以,我們必須加強對學生的方法指導。一方面,教給他們學習思想品德課的有效方法,讓他們學會聽課,把握看、聽、記、理、補的方法記好品德課堂筆記,學好思想品德課;

另一方面,通過例題的分析講解,教給他們解題的步驟和方法。比如,考試中的材料分析説明題的解答,我要求學生把重點放在對材料和所列題目的審析上,首先搞清楚材料提供的知識信息,以及問題的實質,再把思維正確迴歸到知識的所有出處;接下來才是知識的組織作答,此時要求學生做到思路靈活而開闊,分析淺層而到位,一個要點書寫一個段落,必要時根據題目分值來判斷答題要點的多少,這也能檢驗是否有效答題。

5、指導並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政治小論文的撰寫,提高學生的分析和應用能力。

在學習新課程的過程中,學生被從原來繁重的任務學習中解放了出來,從而可以開展許多富有意義的學習活動。對於思想品德課而言,小論文的寫作就是一種很有效和有意義的活動之一。

其實,政治小論文作為思想品德課的一種學習形式,現在已為越來越多的師生所重視。推廣和普及政治小論文的寫作,可以進一步提高研究性學習的效果,對於提高思想品德課的學習質量也有着重要意義。政治小論文作為一種終合性的學習,是學生知識、能力、覺悟水平的綜合體現,是中學生學習分析和認識社會實際問題的重要形式。所以,通過寫小論文,容易使學生獲得知識、能力、覺悟的全面發展,從而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課的學習質量,有效地提高中學生自己獨立地分析和認識社會實際問題的能力。政治小論文撰寫過程本身,也就是分析和解決自己原先尚未認識清楚的問題的過程,即澄清自己模糊認識的過程,為了尋找問題的答案學生必須努力學習政治理論知識,學習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

同時,為了解決問題,學生必須接觸社會實際,從現實生活中去尋找答案,使自己的思想認識接受實踐的檢驗和修正,(這是一種自我教育的過程),當學生用思想品德觀點解決了原先感到困惑的問題時,也就達到了提高認識、實現自我教育的目的。這正好實現了思想品德課的教育教學目標。

二、思想品德教育教學過程中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在思想品德課教育教學過程中,我認為有如下一些方面的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1、信與不信的矛盾相當突出。

學習其他課程,包括工具性學科,如語文、數學、外語;自然學科,如現在所稱謂的科學,中學生對這些學科的科學性很少懷疑。學習過程中,他們的頭腦就像一塊“白板”,有什麼就印上什麼。假如遇到自己的思想與教材不合,他們通常懷疑的是自己而不是教材,因而總是努力使自己的思想去符合教材,學生從“知”到“信”的轉化,一般不大會存在情感的或情緒的障礙。學懂了一條數學公式或物理定律,搞清了一項語法規則或歷史事實,學生隨之也就相信了它們的真理性,“知”與“信”往往是直接統一的。但是,在學習思想品德課的內容時,情況就有所不同了。學生搞懂了一個基本概念的含義,瞭解了一條基本原理的內容,並不等於就相信了它的真理性;學生可以把概念和原理記得很熟,但心裏卻可能對此存有疑慮,甚至大不以為然、公開唱“反調”。這就大大削弱了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積極性。

2、知與行的矛盾也很厲害。

從終極的意義上説,理論知識的學習,目的都在於應用,而理論知識也只有在指導人們的實踐時,方能顯示出它本身的價值。然而,思想品德課的教學過程,“知”與“行”的矛盾關係到學生能否樹立科學的人生觀、道德觀、政治觀以及世界觀,能否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也關係到學生思想、信仰、品格的塑造,關係到能否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培養合格人才。因此,比起其他學科來,思想品德課中的“知”與“行”的轉化,需要的中間環節要多得多,過程也複雜得多、困難得多。例如,學生學習了革命道理,並不等於他就願意用它來指導自己的行動,甚至言行相悖。縱觀思想品德課的教育教學實踐,學生知行脱節、“言語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之情形已經相當嚴重,甚至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其他學校的情況我不太瞭解,就我們學校而言,隨便挑出一個學生問他應不應該珍惜時間?希不希望有好成績?他會回答得頭頭是道,道理也懂得不少,可就是平時不見抓緊時間、努力學習的行為習慣,只注重理論知識的表面化學習,骨子裏卻輕視或忽視理論知識的行為落實;即使思想政治課程中設計了大量的行為訓練和實踐活動,但由於種種原因而得不到有效開展。這就大大降低了思想品德課的學習效果和意義。

思想品德教學心得 篇4

一、要反思自己的職業道德狀況

一名教師是否愛崗敬業,團結協作,決定他是否能盡職盡責地教書育人,是否能腳踏實地,不斷進取,是否能勤奮好學,刻苦鑽研,科學施教,這些都影響着教師的教育能力和水平的發展與提高。為此,教師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和高尚的職業道德,對祖國的命運和前途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對教師工作的本質.責任和特點有深刻的理解,有“事業心”“責任心”“進取心”和“愛事業”“愛學生”的無私奉獻精神,具有為教育事業的發展而艱苦奮鬥的獻身精神。

二、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

教師應樹立符合時代發展的正確的教育教學觀。在教育教學中,以學生髮展為本,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重視學生基本觀念,思維技巧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學會應用知識技能來解決實際問題,提高他們的科技素養,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和人格的全面發展。

三、要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

人總是具有反思自己及自身實踐的可能性。我們與自身實踐保持一段距離就是為了更好地認識和熟知它。我認為,教師為實現教學實踐的合理性,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教師在思考自身的具體教學活動時,努力尋求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教育教學風格

四、要反思自己的知識系統

儘管教師在上大學的時候獲得了一些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但是大量必需的知識仍然是來自自身的教學實踐和自我反思。為了保證擁有知識的合理性和實踐的有效性,教師必須通過不斷地反思自己的知識系統,清除自己知識上的誤解和偏見,增進對教育實踐及其複雜情境的洞察和見識。

五、要反思自己的教學與科研能力

教師要具有突出的教改實驗能力,結合自己工作的實際,敢於對新的教育現象和問題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並勇於通過不斷的實踐,完善自己的教育思想。因此,教師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與科研方面的能力狀況,努力做專家型教師。

六、要反思自己的教學常規

每位教師對自己的教學習慣,有必要經常進行深入反思,以克服教學中的盲目性,促進自身教學技能的不斷提高和完善。因此,在教學常規中反思,擇取精華而創新,是教師進行教育改革的一種穩妥而有效的方法。

七、要反思教學內容

教材是教育專家,學者編寫的,是教學的基本依據。但是,教材也會存在不足。因此,教師要把教材當成扔需加工的重新改造的對象,根據本地的社會生活實際和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及認知水平,科學地調整教材的內容和數據,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並及時作好記錄,為改進教學提供依據。

八、要反思德育功能是否實現

就思想教育學學科的特殊性而言,德育功能不能缺失。思想政治課不僅要傳授知識,而且要針對學生的不良情緒,內心的矛盾以及思想上的模糊認識進行疏導和教育。教師要適時抓住教育事件對學生進行教育,落實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能,而不能錯失良機。

九、要反思自己的身心健康狀況

身心健康是教師發展的物質基礎。沒有健康的身體,難以保證完成教育教學,教育科研任務。健康的人格更是一種強有力的教育手段,它對學生的理想、信念、價值觀、興趣、愛好、性格等產生直接的影響。所以,教師要經常反思自己的身心健康狀況。

綜上所述,教學反思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藉助行動研究,批判的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及其所依據的經驗、理念、背景,總結成敗得失,不斷優化教學問題解決,努力提高教學實踐的合理性的自覺活動和過程,對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會起到良好的指導和推動作用。

思想品德教學心得 篇5

教蘇教版七年級《思想品德》對我來説今年已是第二輪了,我覺得它遵循了青少年身心發展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課題既體現了主題,又比較生活化,有的展現了傳統文化;有的具有現代感;有的具有警示作用,讓學生讀一遍就印象深刻,對一生都有教益。下面就如何組織好教學,談一點個人的體會,不到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一)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引導學生學會做人

關注學生進入青春期身心發展的特點,在引導學生展現青春活力、體驗成長喜悦的同時,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青春期的矛盾、困惑和煩惱。在教學過程中,要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用學生樂於接受的形式,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自我意識,學習與他人相處的品德與技巧,感悟人生的意義,培養愛國情感,做一個自尊自信的人、善於交往的人、學會學習的人、熱愛生活的人、遵紀守法的人、熱愛祖國的人。

(二)用新的教育觀念指導課堂教學

在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構建知識體系,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努力創設有利於學生積極、主動、創造性學習的氛圍;突出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打破課堂的“平靜”和“平衡”,發揮學生的個性,呼喚學生“參與”與“合作”的意識,啟發學生勇於提問、質疑、參加討論;以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求知願望,列舉發生在學生身邊的典型事例,對學生進行生動、具體的教育,引導學生自己教育自己;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時代性。

(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

要根據具體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靈活選擇教學方法。教學設計要運用問題解決式的思路,並注意把問題情景化,形式活動化,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參與、互助合作、體驗探究、交流共享的學習習慣。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社會現實與自我成長問題,通過調查、討論、訪談等活動,在合作和分享中豐富和擴展自己的經驗,不斷提升學生自我成長的需求;提倡學生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取知識,接納學生的“異口同聲”,給學生髮揮優勢的餘地;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

(四)強調聯繫生活實際

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社會生活的實際需要出發,在活動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中,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範,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思想品德教學心得 篇6

20xx年7月,本人從湖南科技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畢業,到如今已從事教育工作五年時間。在這五年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感觸頗多。

一.政治課是一門理論和實踐水平都很高的課,要想讓學生堅定信念學習,就必須叫學生知道學習政治課的重要意義。大多數人對政治課的學習存在一個誤區,認為只要能記能背,就可以把政治課學好,考試得了高分,就可以了。其實,這裏存在一個偏差,國中階段,正是青少年的一個關鍵階段,國中政治的開設,一個最關鍵的任務是幫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幫他們正確處理自己的關係。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到兩點:

1.學高為師,身正為範。老師不僅僅是教學,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重自身的修養,對學生不僅僅要幫其解決學習中的問題,而且要分析每一個學生,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幫助其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惑。這就要注重平時多與學生談心,這是瞭解學生的第一步。與他們談心就是談心,不能帶有目的性,隨便談,可以談家庭、談社會、談他們的同學,在談話中瞭解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學習觀、家庭觀。通過談話瞭解他們最想要的是什麼、通過談心瞭解他如何與家人相處、通過談心瞭解他們對學習的看法與做法。而分析是全面瞭解學生的金鑰匙。通過與同學的談話,瞭解其內心世界,通過家訪瞭解他們在家的表現,通過其他同學的反映瞭解他們的日常行為,通過對這些的綜合分析,就可以對學生有一個基本情況的大概瞭解。要知道了解學生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因此在每一次的瞭解後都要做好記錄。在不斷髮展的過程中去正確認識學生,掌握學生的變化,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

2.我們要明確,國中政治的教學不僅僅是背誦的教育,它也是一種能力的培養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主意加強學生學習的體驗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展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體現出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發展作為終極目標的教育理念,要擺正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以思想品德的綜合知識和學生的親身體驗為載體,不斷地誘發學生主動探究的動機。

二、教師平時要認真分析教材,認真備學生,堅持新課改。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還課堂於學生。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掌握教學的重點、難點。

首先,可以通過讓學生根據自學後對文本的把握,教師根據對課程標準的把握,通過師生共同討論來完成,先讓學生預設學習目標,然後,學生在通過自學、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等形式初步達成預設的目標,並讓學生找出重點、難點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究。其次,讓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回顧預習情況,進行組內、全班的展示和交流。這樣通過形式多種多樣的師生、生生的互動學習、感受交流。最後,讓學生對前面的課進行反思和總結,對預設的學習目標進行迴歸性的檢測,本環節尤其突出“弱勢羣體”,讓他們説、談、演、寫,進一步檢查落實情況,能否達到三維目標。這一環節主要利用好“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戰略,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

而教師作為主導,就是要做到及時點評,做好引導和解惑工作。把課堂交給學生,並不是老師就沒有事了,而是工作難度更大了。老師要宏觀調控,這就要有較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要有對課本知識和現實生活的更深理解。否則,課堂給了學生,就會一放就亂。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中要調控學生的學習方向和探討問題的切題性,在上課交流的過程中,注意捕捉和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和學習的靈感,發現和挖掘學生髮展的潛能和性向。學生講得精彩的地方,要給予及時稱讚。對於講的不太好的學生也總是鼓勵。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犯錯誤,也會受社會上不良影響,反映在課堂上,想法有錯誤有偏激,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要有關愛之心、理解之心、寬容之心。這就需要我們的老師在人格上要充分尊重學生,對他們的缺乏和錯誤要理解、寬容,很難想象一羣互不尊重對方的人能將很好地互相合作的。同時需要教師要具有親和力(包括課內課外),不要居高臨下。

作為教師,對學生要耐心引導。久而久之,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態度,自然願意和教師親近,課堂上願意把自己的想法和困惑無保留地和教師同學交流。學生處於一種輕鬆、和諧的氛圍中,他們的思維也處於活躍、流暢的狀態,這樣才可以使各種觀點自由暢通,可以為個性的發展提供最為廣闊的空間。在寬鬆、民主的氛圍中,學生才可以集中精力思考問題,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這樣,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較好的發展。教師要拋棄所謂的“師道尊嚴”,要把自己作為平等活動的主體,學生才可能在課堂上敞開心扉、暢所欲言,讓課堂洋溢出寬鬆、和諧、愉悦的氣氛,學生才會把課堂當作吐露自己心聲的場所,這樣才能啟動學生的積極性、自發性,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真情投入,有話説、想説話;真情流露,説真話,説心裏話。教師要無偏頗、無成見、無條件地關注全體學生,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平等參與活動的機會。在課上,要讓不管是什麼層次的學生,都願意起來交流自己的看法,課堂氣氛輕鬆和諧的,從而形成融洽、和諧的課堂氛圍,讓教師真正的起到主導作用。

教無定法中,學無定法。在我五年的工作中,我努力去探索教學的真諦,力爭用最先進的理念雲引導學生。但由於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僅將個人的一點體會奉獻給大家,以求共勉。

思想品德教學心得 篇7

一.政治課是一門理論和實踐水平都很高的課,要想讓學生堅定信念學習,就必須叫學生知道學習政治課的重要意義。大多數人對政治課的學習存在一個誤區,認為只要能記能背,就可以把政治課學好,考試得了高分,就可以了。其實,這裏存在一個偏差,國中階段,正是青少年的一個關鍵階段,國中政治的開設,一個最關鍵的任務是幫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幫他們正確處理自己的關係。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到兩點:

1.學高為師,身正為範。老師不僅僅是教學,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重自身的修養,對學生不僅僅要幫其解決學習中的問題,而且要分析每一個學生,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幫助其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惑。這就要注重平時多與學生談心,這是瞭解學生的第一步。與他們談心就是談心,不能帶有目的性,隨便談,可以談家庭、談社會、談他們的同學,在談話中瞭解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學習觀、家庭觀。通過談話瞭解他們最想要的是什麼、通過談心瞭解他如何與家人相處、通過談心瞭解他們對學習的看法與做法。而分析是全面瞭解學生的金鑰匙。通過與同學的談話,瞭解其內心世界,通過家訪瞭解他們在家的表現,通過其他同學的反映瞭解他們的日常行為,通過對這些的綜合分析,就可以對學生有一個基本情況的大概瞭解。要知道了解學生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因此在每一次的瞭解後都要做好記錄。在不斷髮展的過程中去正確認識學生,掌握學生的變化,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

2.我們要明確,國中政治的教學不僅僅是背誦的教育,它也是一種能力的培養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主意加強學生學習的體驗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展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體現出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發展作為終極目標的教育理念,要擺正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以思想品德的綜合知識和學生的親身體驗為載體,不斷地誘發學生主動探究的動機。

二、政治課是一門理論和實踐水平都很高的課,因而要求教師要有較高的業務水平。

教師平時要認真分析教材,認真備學生,堅持新課改。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還課堂於學生。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掌握教學的重點、難點。

首先,可以通過讓學生根據自學後對文本的把握,教師根據對課程標準的把握,通過師生共同討論來完成,先讓學生預設學習目標,然後,學生在通過自學、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等形式初步達成預設的目標,並讓學生找出重點、難點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究。其次,讓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回顧預習情況,進行組內、全班的展示和交流。這樣通過形式多種多樣的師生、生生的互動學習、感受交流。最後,讓學生對前面的課進行反思和總結,對預設的學習目標進行迴歸性的檢測,本環節尤其突出“弱勢羣體”,讓他們説、談、演、寫,進一步檢查落實情況,能否達到三維目標。這一環節主要利用好“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戰略,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

而教師作為主導,就是要做到及時點評,做好引導和解惑工作。把課堂交給學生,並不是老師就沒有事了,而是工作難度更大了。老師要宏觀調控,這就要有較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要有對課本知識和現實生活的更深理解。否則,課堂給了學生,就會一放就亂。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中要調控學生的學習方向和探討問題的切題性,在上課交流的過程中,注意捕捉和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和學習的靈感,發現和挖掘學生髮展的潛能和性向。學生講得精彩的地方,要給予及時稱讚。對於講的不太好的學生也總是鼓勵。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犯錯誤,也會受社會上不良影響,反映在課堂上,想法有錯誤有偏激,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要有關愛之心、理解之心、寬容之心。這就需要我們的老師在人格上要充分尊重學生,對他們的缺乏和錯誤要理解、寬容,很難想象一羣互不尊重對方的人能將很好地互相合作的。同時需要教師要具有親和力(包括課內課外),不要居高臨下。

作為教師,對學生要耐心引導。久而久之,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態度,自然願意和教師親近,課堂上願意把自己的想法和困惑無保留地和教師同學交流。學生處於一種輕鬆、和諧的氛圍中,他們的思維也處於活躍、流暢的狀態,這樣才可以使各種觀點自由暢通,可以為個性的發展提供最為廣闊的空間。在寬鬆、民主的氛圍中,學生才可以集中精力思考問題,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這樣,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較好的發展。教師要拋棄所謂的“師道尊嚴”,要把自己作為平等活動的主體,學生才可能在課堂上敞開心扉、暢所欲言,讓課堂洋溢出寬鬆、和諧、愉悦的氣氛,學生才會把課堂當作吐露自己心聲的場所,這樣才能啟動學生的積極性、自發性,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真情投入,有話説、想説話;真情流露,説真話,説心裏話。教師要無偏頗、無成見、無條件地關注全體學生,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平等參與活動的機會。在課上,要讓不管是什麼層次的學生,都願意起來交流自己的看法,課堂氣氛輕鬆和諧的,從而形成融洽、和諧的課堂氛圍,讓教師真正的起到主導作用。

教無定法中,學無定法。在我五年的工作中,我努力去探索教學的真諦,力爭用最先進的理念雲引導學生。但由於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僅將個人的一點體會奉獻給大家,以求共勉。

思想品德教學心得 篇8

新課改以來,我們出眾的思想政治改為了思想品德,一詞之差,改變了原來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之前這樣的教學方式方法學生缺乏動腦的機會,他們的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和發揮。這樣的課學生聽多了,時間長了,就感到厭煩,要麼上課睡覺,要麼做一些與課堂教學無關的事情,甚至討厭上課。作為思想品德教師,就要改變觀念,不斷思索和探究如何讓學生喜歡上思想品德課。在這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用心愛學生

作為老師,心中有學生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不僅僅把學生單純的看作一個受教育者,被管理者,而是一羣有思想、有感情、有性格、有慾望,我們成年人有的他們都有,與我們平等的人。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心靈差距越大,老師想達到的效果就越差。所以老師要想真正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溝通與交流,就必須要做到用心去傾聽孩子們的心聲,用心去觀察孩子們的言行舉止,用心去理解孩子們的喜怒哀樂。在教學中,老師要帶着鼓勵,帶着微笑走向學生;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要善於運用鼓勵性評價,要善於以商量的口氣和學生説話,激勵學生,鼓勵學生,寬容學生,等待學生,賦予他們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給他們一片自由翱翔的藍天。

二、貼近學生

思想品德教學設計的道理、案例、必須在保持原汁原味的情況下進行豐富、取捨、轉換、替代,把知識原理用最新流行歌詞、最古老動人傳説典故、發人深思的名言警句、帶有新鮮和鄉土

氣息的新聞資訊和時事、在身邊而常見卻視而不見的生活事例、讓人在笑聲中感悟的詼諧、幽默、恰當的比喻。作為載體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如同一個新鮮的美味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感得親切、真實並且具有豐富的內涵讓人慾罷不能。這種教學資源能夠在一瞬間打動學生的心靈,對學生的思想產生震撼的效果,能夠一下子讓學生進入我願學習的狀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使學生參與課堂,融入課堂,達到教育優化的效果。例如我在講為什麼要講禮儀時,我事先讓學生準備了一個小品,小品講的就是學生中發生的一件小事,A同學進班時碰掉了B同學的書,該同學沒事似的回到自己的座位上,B同學生氣,A就和他吵了起來。而後來,不巧這

個同學的書又被碰掉,但立即被撿起來放回去並得到了道歉。我讓學生分析這兩個人的表現,説明了什麼。學生從事例中結合生活實際肯定會得出要講禮儀,然後去分析不可取的理由,從而得出正確結論。這一過程充分調動學生會診生活中的片斷,在課上充分讓學生參與,並且讓學生對情緒控制有自己的感悟,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只有充分地挖掘就在學生身邊的素材,讓學生説,讓學生評,讓學生想,這節課的價值才真正的體現出來,學生調動起來了,沒有哪節課是不吸引人的。

三、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點,老師要引導學生學習。提出問題,先讓學生思考,談談自己是怎樣理解的,然後用例子來説明。對於有些學生也許不能很快的想出答案,老師可以慢慢的引導,啟發學生。學生所講的是他的親身體驗,此時就體現出教材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同時也是教材內容在現實生活中的體驗。凡是想講的同學都讓他們講,學生講完了教師補充、總結。這樣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印象深,記得牢。

為了鼓勵他們多動腦筋想問題,多收集例子,要求學生“你們在書上看到的、電視裏看到的、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都可以拿來講。要善於動腦筋想問題,要善於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如美國哈弗大學為什麼出了那麼多的科學家、專家、高級人才,就是因為那所大學的老師善於培養學得的想象力,那所大學的學生也善於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這樣學生更有興趣。更愛動腦筋,更愛回答問題了。由於整節課學生都要動腦思考問題,都有事情做,他們體會到了自己所學得的知識得到應用,自己的口才、膽量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充分的體現和鍛鍊,他們就會感到這樣上課很有意思,很有意義,就會喜歡上思想品德課。四、經常變換教法,採用不同的形式上課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學生最討厭、最反感,覺得沒意思。只有經常變換教法,採用不同的形式上課,讓學生覺得有新鮮感覺得每堂課都有它的味道,這樣才能吸引學生,學生才對思想品德課感興趣。

為此,要經常採用演講、講故事、辯論、情景劇表演、趣味小測試、學生提出問題等形式進行教學。比如,學習“寶貴的生命”這一框內容之前,先佈置學生以框為題目寫一片講稿。上課時由學生來演講,比一比,看誰講得最好。最後由教師和同學們共同點評,表揚講得好的同學,鼓勵講得差一點的同學下次努力。

五、精言趣語

在課堂,精彩的語言也是吸引學生的一大法寶。馬卡連柯説過:“同樣的教學方法,因為語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這充分説明了課堂語言的魅力。政治課教師若不形成自己獨特的語言風格,就不可能建立自己風格的教學之路。要使教學具有美的魅力,把課堂形成對學生具有強大引力的磁場,就必須精心追求別具一格的教學語言。

1、語言要“精”、“準”

語言“精”指語言要少而精。表達基本原理、主要觀點、重點、難點時對學生已知的或不重要的要少説或不説,點到為止;學生不瞭解的或重要的,要恰到好處地説,一語中的,詳略得體。多一句則嫌多,少一句則嫌弱,方能騰出一定的課時讓學生充分地思考和練習,從而有利於學生髮展智力,減輕作業負擔,提高學習效率。語言要“準”是指具有科學性和邏輯性。思想品德課堂語言必須準確無誤,絕不能含糊不清,模稜兩可,使課堂語言蒼白無力;語言邏輯準確,能夠準確地體現教學內容的來龍去脈,在本章本節的位置,只是之間的層次之分,讓學生能夠建立自己的知識結構,吸引學生層層深入理解。

2、語言幽默

現在的中學生可謂見多識廣,對精神生活要求較高,他們討厭呆板枯燥的理論灌輸,渴望傾聽聯繫實際、生動活潑的思想品德課。從平淡中揭示崇高,從荒誕中揭示理智,從隨意的描述中揭示事物的實質,從可笑的事物中揭示悲哀的幽默寓言能引起注意,激發興趣,調節情緒,愉悦精神,開啟心智,活躍思維。

“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如果沒有愛憎分明,哪有義正辭嚴;沒有淵博見聞,哪能談古論今;沒有真才實學,哪會出口成章;沒有對社會實際的深刻洞察,哪來的風趣幽默。藴含深厚文化,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引人入勝,引發學生的心靈共鳴。

為了讓學生喜歡思想品德課,我們還要不斷的探索,研究。

思想品德教學心得 篇9

本學期我擔任了七年級的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工作,中途又接了八年級的思想品德課的教育工作,通過一年的摸索和學習,我認為上好七八年級思想品德課,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認真鑽研教材,科學設計教學流程

有人認為,七年級思想品德課,內容簡單,道理淺顯,容易説得清楚,都認為思想品德好上,鈎鈎畫畫就行。但是要讓學生很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明確道理,規範自己的行為,教師就要認真地備課,科學地設計教學流程。如何備課?首先要針對七八年級學生的年齡、生理特點,確定每課的教學目標,然後設計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課堂活動中自然而然地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的薰陶。上學是生活的轉折點,是一件大事。他們頭腦中會產生各種想法,有新奇,有高興,有自豪,也有害怕,甚至帶有疑問。

我們要緊緊抓住學生的不同想法,充分利用掛圖、幻燈、課本中的圖片等直觀教學手段,讓學生回憶開學第一天,校門口“歡迎新同學”的橫標,老師、大哥哥、大姐姐在校門口迎接他們,並把他們領到教室等情景,讓他們感受到學校生活的温暖,集體生活的和諧友愛。由此可見,只有認真地鑽研教材、瞭解學生,教師才能確定準確的教學目標,從而制定出最佳的教學方案,達到最好的教育效果。這是上好課的第一步。

二、寓教於樂,形象地講清觀點

形象生動地講清觀點,提高學生的道德觀念,是思想品德教學的重點,而關鍵是如何做到講清觀點、形象生動,千萬不要連篇累牘。要注意從少年抽象思維不發達的特點出發,並運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可以通過活動、遊戲、插圖、幻燈、參觀等,把道理寓於遊戲活動和感性的認識之中,做到情理交融、深入淺出。

三、加強行為訓練,促進知行統一

國中教育主要是養成教育思想品德課不僅要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而且還必須重視道德行為的訓練,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知行統一的目的。七八年級學生是培養和形成道德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我們根據“學一點,懂一點,做一點”的原則,在課堂上堅持行為規範的指導,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堅持每節課進行道德行為的評論,強化道德觀念。引導學生用所學過的內容進行道德行為的評論,即進行課堂行為分析。學生的評論雖幼稚簡單,但通過這樣一評,表揚了先進,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學生明白了是與非。根據七八學生分辨能力低的特點,經常向他們講述革命英雄人物故事以及學校中的好人好事,讓他們學有榜樣,是非常必要的。這樣就能加強學生自我行為訓練,達到了思想品德課動情、曉理、導行的目的。

在思想品德課中,提高學生明理能力的途徑很多,只要我們科學地把握和運用,就能夠使他們在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中受到教育,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

思想品德教學心得 篇10

在品德與生活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孔子曰:“知之者莫如好知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品德與生活課作為一門新的課程,如何讓學生喜愛它,進而產生濃厚的興趣呢?我認為要根據一年級兒童年齡小、愛玩好動、模仿能力強的特點和具體的課文內容,依託兒童現實生活,搭建生活平台,在課堂上創設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的活動,在聯繫兒童生活實際中,對兒童實施品德教育,培養道德情感,深化道德認識,指導道德行為,提高道德能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愛好。

一、角色扮演引發共鳴

近年來,有識之士提出“讓學生中在活動中學習思品”、“思品教學體現活動化”等觀點。在思想品德課中,一篇故事完整、情節生動、表象鮮明的課文,可以讓學生自己來扮演課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個故事情節。通過一台有血有肉、情節生動的課本劇,學生可從中領悟到課文中的思想內涵。這是一種以社會經驗為基礎而設計出的教育模式。它使學生如身臨其境,增強社會中的角色意識,喚起責任感。例如《我想要我能要》一課,有關星星和爸爸媽媽逛商場吵着買東西的一段情節,就可以讓學生以模擬的百貨商店為背景,由學生來扮演爸爸媽媽和星星,雙方都試圖説服對方。讓學生演了後評,評了再演。這樣在評演中不斷完善自己的言行,認識到想要的和能要的之間的區別、差距,加上老師的點撥和激勵,學生的道德認識不知不覺內化為學生的行動而外顯出來。

再如教學《父母的疼愛》一課時,可以讓學生來扮演自己的父親或母親是怎樣關愛自己的。以劇本的形式,進行親身體驗,學生有如身臨其境之感,充分體會到父母之愛的偉大與無私,深切地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互動,從而使學生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的想法油然而生。

二、組織辯論深化明理

學生的道德認識不能只侷限於課本,有時必須通過活動拓展認識,深化明理,而開展課堂辯論,是達到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中央電視台曾經現場直播“國際大專辯論會”,吸引了無數觀眾。來自不同國家的選手旁針博引,脣槍舌劍,向廣大觀眾展示了敏捷的思維,超凡的口才。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通過創設道德認知衝突或抓住學生認知衝突,讓學生採用辯論的方式解決問題,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在辯論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斷能力和道德行為能力。

“燈不撥不明,理不爭不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意創設道德認知衝突,為學生營造有利於開展課堂辯論的環境。例如教學《心中的110》一課時,我藉助多媒體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放學路上,從一輛汽車上走下來一個陌生人對小紅説‘我是你班主任的好朋友,能帶我去見你的班主任嗎?’小紅應該跟陌生人走嗎?我沒有讓學生直接回答,而是讓同意走的同學坐左邊,不同意的同學坐右邊,座位調整使課堂成為辯論會場,在對抗辯論中,使學生得到啟發,明白生活中許多看似平常的事情也可能暗藏着危險,不要忘了撥打心中的110,從而提高了學生的道德思辯能力和認知水平。

再如上網,這是目前在學生中比較流行的一種活動方式。對於它的利弊,社會上的看法眾説不一。但在家長和老師看來,學生上網利大於弊,因為學生尤其是國小生自控能力差,很容易入迷而耽擱學習。那麼學生的想法呢?是受不了誘惑還是逆反心理作祟?以至於屢禁不止。為此我在教學《哪些地方不能去》時,有意安排了學生辯論賽的教學形式,讓學生通過彼此的脣槍舌戰來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最後進行總結和正確引導,肯定學生積極參與的精神,表揚他們勤于思考,善於辯論,這樣在辯論的過程中,加深了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使思想品德教育落在實處。

三、創設生活情境,引發學習興趣

《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指出:道德寓於兒童生活中,兒童品德的形成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於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道德存在於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沒有能與生活分離的“純道德”的生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創設生活情境,儘量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場景中,明辨是非,提高認識,指導行為,培養能力,從而引發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坐立走有精神》一課時,我首先組織學生觀看同學們平時生活中坐、立、走的錄像,再請特約嘉賓--民警叔叔現場表演各種隊列和規範的坐、立、走的姿勢。然後在民警叔叔的示範下,討論分析坐正、立直、走穩的基本要領,最後通過練習模仿、個別指導、小組比賽、模特表演等形式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坐、立、走的正確姿勢。又如教《我換牙了》一課,如何檢驗學生是否掌握了正確的刷牙方法呢?在課堂中教師先出示牙模型,請同學上來表演自己平時刷牙的方法與過程,其他同學朗誦兒歌“小牙刷,手中拿,順着牙縫上下刷。裏裏外外都刷到,牙齒潔白我歡笑!”這樣學生在活動中不但掌握了刷牙的正確方法,而且增強了趣味性。

四、體驗生活過程,鞏固學習興趣

美國休斯敦的一家兒童博物館裏有一句醒目的話:“我聽過了,就忘了;我見過了,就記住了;我做過了,就理解了。”這句話告訴我們實踐對掌握知識是何其重要。在品德與生活教學中重視學生的體驗實踐活動是鞏固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之一。如教《他們需要關愛》一課時,針對學生只能看到殘疾人日常生活的艱難,而沒有真切的感受,我組織學生開展了兩個體驗性活動:一是讓學生用一隻手去收拾書包,體驗肢體殘疾給生活帶來的不便;二是讓學生用手帕把眼睛蒙起來在教室行走,體驗盲人行路的不便。學生們通過這兩個體驗活動後,感受到殘疾人需要我們正常人的關愛,讓我們對殘疾人獻上愛心吧!又如《關心老人》一課,我讓學生們在課堂中開展“我關心爺爺奶奶”活動,模仿給老人們梳頭、端水、捶背、過馬路等,讓學生在生活體驗中,感受到關心老人給老人們帶來的快樂,鞏固了學習的興趣。在《春天來了》一課,我給學生設計的“找春天”活動,讓學生從身上找、在家裏找、去大自然中,學生通過看、聽、聞、想等方式發現了春天的主要特徵,在活動中體會到了親近大自然的樂趣,培養了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總之,在品德與生活課教學中,要以育人為目的,提高國民素質為核心。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多樣性的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儘量用科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覺主動的去認識生活,體驗生活,發展能力,形成良好的品德。

思想品德教學心得 篇11

本學期我擔任了七年級的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工作,中途又接了八年級的思想品德課的教育工作,通過一年的摸索和學習,我認為上好七八年級思想品德課,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認真鑽研教材,科學設計教學流程

有人認為,七年級思想品德課,內容簡單,道理淺顯,容易説得清楚,都認為思想品德好上,鈎鈎畫畫就行。但是要讓學生很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明確道理,規範自己的行為,教師就要認真地備課,科學地設計教學流程。如何備課?首先要針對七八年級學生的年齡、生理特點,確定每課的教學目標,然後設計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課堂活動中自然而然地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的薰陶。上學是生活的轉折點,是一件大事。他們頭腦中會產生各種想法,有新奇,有高興,有自豪,也有害怕,甚至帶有疑問。

我們要緊緊抓住學生的不同想法,充分利用掛圖、幻燈、課本中的圖片等直觀教學手段,讓學生回憶開學第一天,校門口“歡迎新同學”的橫標,老師、大哥哥、大姐姐在校門口迎接他們,並把他們領到教室等情景,讓他們感受到學校生活的温暖,集體生活的和諧友愛。由此可見,只有認真地鑽研教材、瞭解學生,教師才能確定準確的教學目標,從而制定出最佳的教學方案,達到最好的教育效果。這是上好課的第一步。

二、寓教於樂,形象地講清觀點

形象生動地講清觀點,提高學生的道德觀念,是思想品德教學的重點,而關鍵是如何做到講清觀點、形象生動,千萬不要連篇累牘。要注意從少年抽象思維不發達的特點出發,並運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可以通過活動、遊戲、插圖、幻燈、參觀等,把道理寓於遊戲活動和感性的認識之中,做到情理交融、深入淺出。

三、加強行為訓練,促進知行統一

國中教育主要是養成教育思想品德課不僅要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而且還必須重視道德行為的訓練,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知行統一的目的。七八年級學生是培養和形成道德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我們根據“學一點,懂一點,做一點”的原則,在課堂上堅持行為規範的指導,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堅持每節課進行道德行為的評論,強化道德觀念。引導學生用所學過的內容進行道德行為的評論,即進行課堂行為分析。學生的評論雖幼稚簡單,但通過這樣一評,表揚了先進,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學生明白了是與非。根據七八學生分辨能力低的特點,經常向他們講述革命英雄人物故事以及學校中的好人好事,讓他們學有榜樣,是非常必要的。這樣就能加強學生自我行為訓練,達到了思想品德課動情、曉理、導行的目的。

在思想品德課中,提高學生明理能力的途徑很多,只要我們科學地把握和運用,就能夠使他們在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中受到教育,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

思想品德教學心得 篇12

本學期我擔任了七年級的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工作,中途又接了八年級的思想品德課的教育工作,通過一年的摸索和學習,我認為上好七八年級思想品德課,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認真鑽研教材,科學設計教學流程

有人認為,七年級思想品德課,內容簡單,道理淺顯,容易説得清楚,都認為思想品德好上,鈎鈎畫畫就行。但是要讓學生很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明確道理,規範自己的行為,教師就要認真地備課,科學地設計教學流程。如何備課?首先要針對七八年級學生的年齡、生理特點,確定每課的教學目標,然後設計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課堂活動中自然而然地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的薰陶。上學是生活的轉折點,是一件大事。他們頭腦中會產生各種想法,有新奇,有高興,有自豪,也有害怕,甚至帶有疑問。

我們要緊緊抓住學生的不同想法,充分利用掛圖、幻燈、課本中的圖片等直觀教學手段,讓學生回憶開學第一天,校門口“歡迎新同學”的橫標,老師、大哥哥、大姐姐在校門口迎接他們,並把他們領到教室等情景,讓他們感受到學校生活的温暖,集體生活的和諧友愛。由此可見,只有認真地鑽研教材、瞭解學生,教師才能確定準確的教學目標,從而制定出最佳的教學方案,達到最好的教育效果。這是上好課的第一步。

二、寓教於樂,形象地講清觀點

形象生動地講清觀點,提高學生的道德觀念,是思想品德教學的重點,而關鍵是如何做到講清觀點、形象生動,千萬不要連篇累牘。要注意從少年抽象思維不發達的特點出發,並運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可以通過活動、遊戲、插圖、幻燈、參觀等,把道理寓於遊戲活動和感性的認識之中,做到情理交融、深入淺出。

三、加強行為訓練,促進知行統一

國中教育主要是養成教育思想品德課不僅要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而且還必須重視道德行為的訓練,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知行統一的目的。七八年級學生是培養和形成道德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我們根據“學一點,懂一點,做一點”的原則,在課堂上堅持行為規範的指導,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堅持每節課進行道德行為的評論,強化道德觀念。引導學生用所學過的內容進行道德行為的評論,即進行課堂行為分析。學生的評論雖幼稚簡單,但通過這樣一評,表揚了先進,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學生明白了是與非。根據七八學生分辨能力低的特點,經常向他們講述革命英雄人物故事以及學校中的好人好事,讓他們學有榜樣,是非常必要的。這樣就能加強學生自我行為訓練,達到了思想品德課動情、曉理、導行的目的。

在思想品德課中,提高學生明理能力的途徑很多,只要我們科學地把握和運用,就能夠使他們在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中受到教育,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