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四大名著之《紅樓夢》讀書心得體會(精選6篇)

四大名著之《紅樓夢》讀書心得體會 篇1

俗話説得好,“男不看紅樓,女不看西廂”。其意白見。但礙於《水滸》、《三國》等從牙牙學語起就閲讀,再讀已無多大意義。無奈之中,捧起那“石頭”硬啃起來,倒別有一番“胭脂”味。下有幾條真(天真)知拙(笨拙)見,以供茶餘飯後消遣。

四大名著之《紅樓夢》讀書心得體會(精選6篇)

首先,我覺得這本書並不只是單單一本愛情小説所能概括。作者為寫此書,寒窗幾十載,對醫藥、園林、建築、書畫、詩詞、烹調、服飾、花草、古董等,都有所研究。整部書對研究探討青朝風俗民情很有幫助,它彷彿是當時生活的小百科,無所不包,無所不有。

怪不得至今還有許多紅學家專門研究此寶。此書所現之人情世故,官場是非,在今天都屢見不鮮內涵之深,可真謂看一遍兩遍不少,讀十遍八遍不多。對於我精讀此書是對吾之文學素養起鞏固、提高,以致於昇華之用,大有相見恨晚之情。

紅樓夢裏的愛情故事還真是數不勝數。首先力推的,就是寶黛的紅粉痴戀。在紅樓夢裏要數這兩個人的愛情最純潔了。從兩小無猜,青梅出馬,到長大後的墜入愛河。曹公簡直就是順水推舟,讓讀者感到,世間又一份千古流芳的愛情故事誕生了。它的出現是那麼的自然,幾乎沒有人懷疑過,它的出現是那麼純潔,纖塵不染。

但是生不逢時的愛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詞。黛玉性格里獨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對世俗的不屑一顧,令她處處顯得特立獨行,卓爾不羣。花前痴讀西廂,毫無避諱;不喜巧言令色,言隨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種種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獨放的荷花,始終執着着自己的那份清純,質本潔來還潔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個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賞的還是黛玉的詩情畫意,靈秀慧黠。

黛玉每每與姐妹們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藝壓羣芳。無論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的詩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畫意;還是草木黃落雁南歸的淒涼,花氣温柔能解語的幽情;無不體現出她娟雅脱俗的詩人氣質。最歎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黛玉的身世,註定了她的孤獨無依,而她的性格,又註定了她的寥落憂傷。

縱使大觀園裏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可是這裏沒有她可以依靠的親人,沒有她可以傾訴的知己,只有風流多情的寶玉讓她芳心暗許,卻又總是患得患失。於是她無奈着“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壘成,樑間燕子套無情”,傷感着“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淒涼結局。

與其説林黛玉在賈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劇的起因,還不如把責任軌道萬惡的封建社會以元春為首的封建集團無情的扼殺了寶玉和黛玉之間的愛情。如果紅樓夢真的是曹雪芹親身經歷的描述,那麼我可以感受到一個失去至愛的男人的痛苦。

地獄的烈火在身邊燃燒,苦不堪言,使我的思想靜止不前,這不是切膚之痛,卻是切膚之愛。當血淚撒盡的曹公轉身面對不堪回首的歷史怎能不發出“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感歎!

還有要説的就是薛寶釵的愛情悲劇了。寶釵也是封建禮教的犧牲品,她以林黛玉之名嫁入賈家,也深知寶、黛二人心意相通,卻無力抵抗。薛母再疼她,也無能為力,賈母如此有誠意,自己又怎生婉言拒絕?

何況,薛蟠之事,賈家也盡了不少力,寶釵也不想為難母親。嫁於寶玉後,雖説黛玉已死,寶玉待她也不薄,可寶玉仍是對黛玉念念不忘。最後,她已懷身孕,寶玉仍是舍她而去,出家為僧,留她獨守空房。説來,得人心又如何?最終也未得幸福。

我始終覺得寶釵是全劇中真正的強者,她從不再人前為難他人,不與人正面起衝突。她的才華絕不在顰兒之下。我很是最佩服她,她説話從不造次,不該説的話絕不多説,即使是頑話,也是極為小心,甚至是無懈可擊。

她的才智也是罕有的,她不似鳳姐無話不説,説話好似毫不諱忌,潑辣來形容也不足為過,心狠手辣,但她的才智絕差不了鳳姐許多。就拿此二事做分析。她時而勸戒寶玉,寶玉無悔改之意,她也不勉強,一她是姨娘家的,不便多説。

二襲人如此勸慰,仍不見起效,多説也無效。就此打住,多説無意。再拿她與寶玉結婚之時,伺機將顰兒的死訊告訴他,也顯示了她的才智。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

在來説説我自己的見解,我自認為對寶釵的為人,性格,想法都不夠了解。我只是以一個常人的角度來思考。寶釵處理世事甚是圓滑,幾乎是人見人愛,可難免會有點虛偽感。她對何人都是如此,也不輕易像他人傾吐心聲,她就好似將自己藏起一般。

在我看來沒有人自願,將自己埋藏,她也許是為了建立地位,或是想得人心才這麼做的。在母親面前,她是貼心,在外人面前,她是懂事,薛姨媽臉上也有光。

也許她是招人喜歡,可同時她將真正的薛寶釵埋葬。在整部書中,表面上她也許是最完美的,可我總覺得她出賣了自己的心,自己的靈魂,那還有什麼完美可言?也許是家境關係是她不得不如此,家有薛蟠這酒囊飯袋,雖有薛蝌,可畢竟不是親哥哥。

她可能想忍得一時,時機成熟後,便可尋回自己,可到時到何處尋回自己?雖然她是強者,我個人認為將自己埋藏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這不是一個弱者做的來的,可最後她卻不是真正的贏家。

美夢終究一場空。韶華散盡,容顏衰。獨坐燭前痴痴歎,才覺淚痕爬滿容。過往如雲不可及,鏡中雙鬢已成霜。膝下遺腹已成人,房空冷清如往昔。閒來無事仰望月,無語能訴,唯有淚空流!

常聽人討論,寶釵悽慘還是黛玉悽慘?可縱觀全文,細細評之,你便會覺得這個問題已不重要了。

可歎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黛林中掛,金簪雪裏埋。

四大名著之《紅樓夢》讀書心得體會 篇2

《紅樓春趣》節選自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第七十回。《紅樓夢》一書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賈寶玉、林黛玉和薛寶釵的三角戀情糾葛為主線,描繪了一羣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閨閣女子的生活百態。書中的許多故事,在我國廣為流傳,而《紅樓春趣》可以讓我們管中窺豹,猶如觀看書中人物遊玩休閒的日常Vlog。

《紅樓春趣》講述了寶玉、黛玉等人在大觀園裏放風箏的故事。説起黛玉,她是最受我青睞的金陵十二釵之首。她——善良卻又常常變身“檸檬精”;聰明卻又常常因一點與自己不相關的小事涕淚俱下、哭濕羅帕。正如薛寶釵説的那句話“黛玉真是叫人恨也不是,喜歡也不是”。但是在《紅樓春趣》這個片段中,她卻讓我刮目相看。

比如:當紫鵑、探春和寶玉因為竹梢上的風箏要起爭執的時候,黛玉笑着説:“把我們風箏也拿出來,也放放晦氣。”這樣不動聲色的打圓場,可真是個雙商高的小寶貝!還有後邊寶玉因為風箏飛不起來而生氣時,她笑道:“那是頂線不好。叫人拿去換好了,就好放了。再取一個來放罷。”猶如和風細雨般的安慰,讓寶玉的心情舒緩,又有了和大家一起玩的興致。還真是印證了那句詩“心較比干多一竅”。

在很多人心中,林黛玉就是多愁善感的代名詞,但《紅樓春趣》讓我們認識到了一個不同的、善解人意的黛玉。就像在生活中,我們不能輕易給別人貼標籤,因為,人的性格可能是多面的。這就是閲讀帶給我們的收穫。

四大名著之《紅樓夢》讀書心得體會 篇3

林黛玉焚稿斷痴情,薛寶釵出閨成大禮——本章回主要寫了可憐的林黛玉病情愈加嚴重,吐出了許多鮮血,身旁只有紫鵲照顧,無人問津。此刻正在寶玉成親之時,原來賈母想要寶釵,寶玉二人在一起,並不想讓寶玉娶黛玉,又處處想着法子,便請王熙鳳插手,鳳姐倒用了移花接木,把黛玉換寶釵,自然寶玉不知了。

玉、釵之間的婚姻並不是兩廂情願的,而是家長強迫,沒有所謂的“自由婚姻”。這是封建社會婚姻制度的悲劇折射,哪怕是上層階級家庭都如此,下層階級自然可想而知了。

愛不愛誰,寶玉心中早已堅定了自己的選擇,但娶誰為妻,寶玉卻一點權力都沒有,一切決定在父母之手,取決於父母的選擇,這就是所謂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於是悲劇便成為了不可避免的結局。

當體弱多病的黛玉得知玉、釵婚姻,加上多愁善感的本性,患上了一場奪命的“大病”,為了愛情熬下了最後一滴淚水,含恨而死,死前居然一怒之下將同寶玉昔日賦的詩稿手絹全焚了,還沒説完那句“寶玉,寶玉,你好......”的話句,就香消玉殞了。正所謂:幾載幽情成逝水,一腔痴夢赴黃粱。

正是封建統治制度下對婦女身心的約束,冷酷與殘暴,曹雪芹才把以黛玉為主眾多悲慘結局女性的淚水釀成了芳醇甘冽的藝術美酒,令人悲憐,發人醒悟。

四大名著之《紅樓夢》讀書心得體會 篇4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夜色涼如水,月色清如許。枕着悠悠玉笛聲,浸着淡淡木蘭香,入煙雨幻境,紅樓一夢。纖纖素指輕撥琴絃,香茗淡飄,琴聲之中又是誰的辛酸苦澀?

一曲紅樓,似千千萬萬聲的歎息。這歎息鏗鏘地説出封建社會的黑暗。國運昌隆,皇恩永續,似乎一切都欣欣向榮,萬象爭輝。少有人看到,整個社會從最底層至最上流,皆是一番淤泥擁阻,渾濁不堪的景象。底層百姓失田棄地,難以維持生計。不願受辱遭害的,毅然別過人間。硬掙着命活下來的,不是被官府算計,就是被大家族盤剝,最終也免不了悲慘的命運。大家族間更是利益糾葛,為了錢勢互相傾軋,爭權奪勢,與官府沆瀣一氣,弄得民不聊生。就是家族內部也是無休止地勾心鬥角,最終還是難逃家破人亡的結局。黛玉的悲劇,始於封建社會的黑暗,"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愚蠢,那時還有多少才情兼備的女子被封建社會的黑暗所淹沒,在苦難中掙扎。多少才子,厭惡官場,落得個一生貧困潦倒。腐朽的年代!

一曲紅樓,哀婉的曲調似朦朧的煙雨,藴含着無數的夢。前世的情緣,後世來還。一段前世的神話,揭開了塵封許久的記憶;一塊無暇的寶玉,勾出如煙如雲的世事,如醉如痴的想念;一脈悠悠的情思,讓佳人流連忘返。

踏破時間的道路,回首那一段纏綿悽苦的情史,一段大家族的落寞史。初識黛玉,容顏驚豔,明眸皓齒,只是那雙清亮的眸子卻總是含滿了瑩瑩的淚水。寶玉,嬌生慣養,卻也才思敏捷,嬉笑不羈,亦純真無邪。相見時的似曾相知,寶黛之緣,在相見的那一剎那早已註定。就在這大觀園之中, 在這你來我往之中,寶黛的情愫至此互相悄悄地開始醖釀。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上天註定的奇緣,卻也拗不過賈母的一語定音。焚稿時,有誰知道黛玉心中的苦楚,傷心的淚灑了一遍又一遍,一人孤苦伶仃,又寄人籬下,處處小心翼翼,心中的委屈愁恨又與何人説?美黛終損,寶玉卻還矇在鼓裏,在為他和"黛玉"的婚事而歡天喜地。兩處氣氛天壤之別,卻異曲同工地綻放出兩人之間的濃濃愛意。終於,終於,那個眼裏常有淚水的絕代女子,最終含恨而去,默默間黯然飄逝。而寶玉最後知道了真相,傷心欲絕,對一切都失去了興趣,最終看破茫茫的紅塵。本以為"金玉良緣"的枷鎖可破,卻又怎知命不由己?原來的那個紈絝公子賈寶玉,身邊再也沒有那個叫林黛玉的佳人相伴。一切,都結束在滾滾紅塵中。

紅,一個絢麗卻殘忍的顏色,倚望紅樓,只是一場"夢如人生"的開始,一個虛緲卻入骨的悲傷之愛,正如"無非始於榮華,終於憔悴,感慨身世,追緬古歡,綺夢既闌,窮愁畢世",寶玉如是也……

清冷的晚風撩起歲月的簾幕,斯人已去,後人無言……

夢斷那如煙似雨的紅樓……

四大名著之《紅樓夢》讀書心得體會 篇5

暑假裏,我讀了一本書,名叫《紅樓夢》。雖然她的故事結束了,但是她給我留下了萬千思念。合上書,想要把這份內心的塵埃封住,但一閉上眼,那段應該被禁錮的傷感暈又像塵埃一樣在空中飛揚、旋轉、舞動……

然而,她的玲瓏心思,於花開之時便見花落之悽,那份明瞭、心氣、才華,在芸芸大觀園裏,猶如一枝傲雪寒梅,獨立於世。在一次又一次的品讀中,從單純的瞭解情節,到賞佳句美言,到品意境,到看字句背後的作者匠心,析人物性格命運,書中的人物,如同我的朋友,越走越近,逐漸為我瞭解,為我好惡。

書如人,人亦如書。

友誼就像釀酒,經年愈久,味道越濃。第一眼的印象不過是大致分類,如書的體裁,有散文、詩歌、小説、隨筆,也有説教八股文。這第一眼,極為淺近,卻又非常重要。喜歡小説的人看到詩歌,必然少一份深入品讀的熱情,而熱衷政事的人看到説教八股文,則會有莫大的興趣。沒有熱情,也許會錯失一生的緣分;擁有興趣,也許就握着了打開一個世界的鑰匙。

然而,僅憑第一眼,我們無法瞭解一個人。一本包裝精美的書,裏面也許全是空言濫言妄言,甚至謊言。人有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書亦有斯是陋書,唯其言馨。要真正瞭解一個人,還得花時間讀他。正所謂觀其言而察其行,要像讀書那樣,靜靜地用心讀一個人,讀外表,也讀言行,還讀內心。有的人,第一眼很“對眼”,然而相交下來越走越遠,最後甚至避之不及;有的人,第一印象不過如此,慢慢交往卻發現他的眾多好處,心中不免竊喜幸好未曾錯過;也有的人,從見面的那一刻,恍若隔世重逢,從此相知相惜……好書難求,好友難得。

讀書,必須要讀細節,細節處可得文章之真義。讀人,最好和他共過患難,患難時方可見人之真情。你生病的時候陪伴在你身邊噓寒問暖、端茶遞水的那個人,你失落的時候體貼問候、盡心開解的那個人,在凌晨兩點還為你開着手機、肯聽你嘮叨的那個人,欣賞你的理想同時會提醒你踏實前進的那個人……這些,都是你應該要珍惜的人。

人格是用一筆一畫寫成的。老子説,“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生活中,許多感人的東西都來自細節;校園裏,許多偉大的力量都來自細節。人格濃縮在細節裏,學校的精神和風貌也可以通過細節處透視。

生活和工作也是如此,贏得別人對自己的信任不容易,但如果你注重細節,也許你已經贏得了一半。人不一定能使自己偉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長期培養,嚴於律己,從一言一行一顰一笑,一樁樁具體小事做起,我們的人格才能高尚,我們的校園才能美好,我們的社會才會充滿希望。

鉛華洗盡,本色方露。狂沙吹盡,金玉始現。書亦如人,彷彿千變萬化。人亦如書,其實萬變不離其中。讀書,就靜靜地讀,直到看書不是書,看它物卻見書的境界。讀人,也靜靜地讀,讀出真性、真情、真義。

四大名著之《紅樓夢》讀書心得體會 篇6

故事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為賈寶玉,他應當説來是一個柔中稍稍帶剛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為環境所致,他們家上上下下幾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應了一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們的家族是因為家中一女子進宮當了皇帝的寵妃而盛起,於是他們天天吟詩作樂,而其中又有兩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寶釵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賈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騙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林黛玉聞訊氣死,而當賈寶玉揭開喜帕發現並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絕,出家當了和尚。

那裏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斷,理還亂”,讓人看到古時婚姻的紕漏,它們往往全有父母處理,什麼“指腹為婚”,更為可笑的是,他們有時從未見過面便稀裏糊塗地成親了。並且古時女子爭着要進宮,因為那樣能夠使家族富貴,可皇帝有上千嬪妃,得寵一時,沒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們又何苦進宮呢皇帝姥兒們飲酒作樂,衣食無憂,而老百姓則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生活之苦讓人難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義“造反”了,禍害之緣還是在於皇帝身上啊。這一出出的杯具讓人心寒而又憤怒,讓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時的苛捐雜税,它們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邊上推,真讓人深惡痛疾。

《紅樓夢》一書讓我時而高興時而憂傷,時而憤怒時而感慨萬千,也讓我想了很多,或許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