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活着》八年級讀書心得(精選19篇)

《活着》八年級讀書心得 篇1

星辰,在空中寂寞的亮着,那點點的冷光,訴説着黑夜:“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着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來臨。”戰勝黑暗的光明,是生命的堅持。

《活着》八年級讀書心得(精選19篇)

《活着》其實很簡單,它只是講述了每個人無時無刻不在做的事——活着,或者説更好的活着。

《活着》卻又很複雜,它將人們放置在了一個充滿苦難的時代裏,將“活着”最寶貴的信念,完全地剖析在人們面前:以回憶的姿態,去深刻地體會“活着”,艱辛,本然,寧靜。就如林蔭下的福貴,牽着老牛,唸叨着亡故妻兒的名字,依舊充滿感情,彷彿他們從不曾遠去。

文章的主人公福貴,一生坎坷波折。當所有的親人都先他而去,親情的美好被死亡無情的撕碎,他以一種超乎想象的堅毅與執著活着,沒有被厄運打垮,扼住了生存的咽喉。

讀過《活着》,看到福貴的親人一個個死於病痛和意外,生死別離剜割着福貴的心,福貴依舊沒有放棄,由紈絝子弟變成了有堅定信念的人。由主人公的信念引發了我對生命的思考,對活着的感悟。

文中的活着,決不是無目的地延續生命,而是為了心中的信念,將活着演繹為生命的昇華,去戰勝一切失敗,痛苦,永不放棄希望。

《活着》八年級讀書心得 篇2

〔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錯人了,我啊,就是這樣的命。年輕時靠着祖上留下的錢風光了一陣子,往後就越過越落魄了,這樣反倒好,看看我身邊的人,龍二和春生,他們也只是風光了一陣子,到頭來命都丟了。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説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着一個死去,我還活着。〕

——摘自餘華第一次看餘華的《活着》,是在一年前。那時看完書,我只覺得壓抑充斥了自己的整個

心靈。同時也覺得餘華太過殘忍,讓故事中的人物一個又一個的死去,卻惟獨剩下主人公孤

獨地活在這個世界上在我生病的那段日子。於是那本《活着》被我一氣之下壓在了書堆底下,

因為我討厭於華,討厭他的殘酷。

第二次看《活着》,是在今年的四月。那是個黑色的四月,在我滿懷憧憬着自己的幸福未來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噩夢徹底打碎了我所有的夢。我沒有辦法接受那樣殘酷的一個事實。我覺得整個世界都崩潰了。不清楚,自己流掉了多少淚。我開始自暴自棄,甚至有了萬念懼灰的地步,我深深感受到了活着的艱辛,活着的痛苦。“我該為誰而活,我為什麼要活着。”那幾天我想的只有這樣的一個問題。於是我開始發泄,開始焚燒我所有曾經喜歡的東西。因為我想燒掉過去,燒掉病痛。

我又看到了那本《活着》,鮮紅的封面深深地刺激着我。我留下了這唯一的一本,開始重新去體味活着的含義。

我總認為人生最大的悲哀的莫過於地靜靜地等待着死亡的那一刻,可當我再讀《活着》,我才明白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是你眼睜睜看着身邊的一個個親人慢慢死去,你卻毫無辦法,直到只留下你孤單的一個人!這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換成是我,我會不會繼續生存下去,但是他卻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這種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和對世界的樂觀態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也更是我所需要的。

我的心靈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活着到底是為了什麼?

當這個貫穿全文的引子讓我捫心自問時,我卻無從答起。當我生病的那一刻起,我變得開始暴躁不安,怨天尤人。我開始挑剔身邊的人,無理取鬧,而身邊的人一次次的包容我,無怨無悔。在傷害深深愛我的人同時,我也深深地傷害了自己。其實我比餘華更殘忍,我親手在傷害身邊一個個愛我的人。我的病不是他們造成的,但是我卻讓他們左右為難。為什麼我要把自己的痛苦強加在愛我的人身上呢?

活着,就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千萬別為自己找什麼藉口,因為“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在艱難中活着,在活着中享受艱難!

《活着》八年級讀書心得 篇3

為什麼會選擇讀餘華的《活着》呢?原因之一是一位好友的推薦,另一個原因則是書名“活着”帶給我的思考,是啊,人為什麼而活着呢,生命的意義又是什麼呢,這也許是一個很難去回答的問題,是為了能夠做出一番事業,得到一場轟轟烈烈的死?那更多的平凡的人他們活着的意義又是什麼?在《活着》中我看到了餘華完成了一次對生命意義的哲學追問。

名為《活着》,講述的卻是關於一個個關於死亡的事情。主人公福貴青年時是一個闊少爺,嗜賭成性的他將家中祖輩積攢下來的龐大家業全部輸光,省悟後的他和母親、女兒過起了窮困潦倒的日子。然而,上天似乎註定要他為青年時的過錯付出沉重的代價:他去為母親求醫,半途上卻被國民黨殘兵抓了壯丁;縣長的老婆生孩子需要輸血,結果兒子被不負責任的大夫抽血過量致死,後來發現縣長竟是福貴在國民黨軍隊時同生共死的小戰友春生——春生在席捲全國的文革中經不住迫害,懸樑自盡;鳳霞嫁了個好女婿,可沒想不久就死於產後大出血;兩個孩子去後,妻子家珍也撒手人寰;幾年後,二喜在一次工地事故中慘死,福貴便把外孫接到了鄉下和他相依為命;可是好日子沒幾年,小苦根因貧,吃豆子時被撐死,失去了幼小的生命《活着》讀書筆記2篇《活着》讀書筆記2篇。最終,孤苦伶仃的福貴買了一頭待宰的老牛做伴,每天朝出暮歸奔波于田間……

在閲讀《活着》的過程中,我會對年少時的無知和為所欲為的富貴感到憎惡,也會為親人一個一個離開的富貴感到同情和悲傷。也讓我認識到有時候活着比死亡更需要勇氣,正如作者在小説前言中所説,“人是為或者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親人一個個逝去卻仍舊堅韌的活着的富貴本身就閃耀着生命的尊嚴。

“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來臨。”這是小説的最後一句。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福的,生命僅僅只是一種存在,它和其他萬物一樣並無任何意義《活着》讀書筆記2篇心得體會。對命運最有力的反抗,是對生命的召喚。不管是為了崇高轟轟烈烈地死,還是不為任何卑微堅韌地活着,都是一種生命的尊嚴。

這就是一個在中國從抗戰時期到文化大革命之後的這段時間裏,中國典型的農民一生的縮影,他們經歷了戰爭、饑荒、天災、人禍,無數我們這代人看來無法承受的痛苦。直到親人一個個都離開福貴而去,他還堅強的活着,不為什麼,只為活着。福貴的一生,起七年級切安然,後來卻陷入墨水一般濃稠的黑暗裏,每次都像是有了希望,卻又會轉瞬即逝。兒子的死、女兒的難產、妻子的疾病、女婿的意外、外孫的離世,他一一經歷了最親近的人的離去,最後老人便只能獨自生活了十幾年,直到他與遊客訴説了他的故事,沒有抱怨,沒有憤恨,卻只是娓娓道來,淡然,平和。他接受了上天的給予他的一切,痛苦和快樂。依然平靜的活着。

不能不説讀這部小説實在是一個歷練,作者冷酷的文字卻勾畫出一幅史詩般的畫面,我的腦海裏一直在放電影,好像是無聲的,卻又好像是直接將字幕打在你的心裏。可以説,福貴這一生經歷的任何一次小小的苦難要是放在我身上我都會覺得天塌下來一般,簡直是無法承受。但是人家依然活着,最終成為了一個飽經風霜卻安靜平和的老者,要問他為什麼能這麼堅強,我估計他也不會知道,也從來沒有想過《活着》讀書筆記2篇《活着》讀書筆記2篇。中國幾千年來千千萬萬的窮苦大眾就是這麼活的,只要有飯吃,全家人天天在一起,皇帝不徵兵,地主不敲詐,對於他們來説就是天大的幸福,自己眼中老婆總是最好的老婆,兒女總是最好的兒女,簡簡單單的就這麼一輩子。

這使我想起了人類生存的目的,從本質上講,20世紀之前的中國農民生存狀態就幾乎是生命本質的狀態,和其他動物一樣,生存和繁衍,可以説是處於和大自然和諧共存的一種狀態下。但是後來我們改造自然越來越多,創造出巨大的財富,豐富了我們的生活,卻打破了人類和自然的平衡。其實我在想:我們犧牲自然創造這麼多的物質財富真正有意義嗎?我們變得比以前更快樂了嗎?我們的道德水準,思想水平,文明程度提高了嗎?其實自然如果要毀滅人類很簡單很簡單,人類能存在於地球上繁衍進化十幾萬年就是一個各方面的一個巧合,只要當時生命創造時的任何一個條件改變一點點,我們就不會存在。也許在我們之前,世界上存在過很多文明,只是最後都毀滅了,所以我們不知道《活着》。

也許別人早就進化出了更高的文明,有着更先進的科學技術,我們也不知道。在宇宙的時間軸上,我們的公元紀年就是一個點,沒有時間上的意義。也許多少年後,大自然只要動用一根寒毛就能將整個人類文明徹底顛覆,而我們將無能為力,甚至事先不能得到任何警告,後來也不會有人知道我們曾經來過這片土地,也創造過如此的繁華。我不禁又想起了克拉克《與拉瑪相會》那本書,説真的,大家不知道拉瑪是什麼,從哪兒來,來太陽系幹什麼,又將要去哪裏。她有着自己的規律,只是我們不知道。人類可以登錄她,可以研究她,窺探她,她是她始終按照自己的路線在走。而人類就是完全的一個客觀存在,對她毫無影響,只要你不以卵擊石,她不會傷害你,但是如果你擋在了她的路上,她也會毫無顧忌冷漠為什麼,因為她根本看不到你。自然也是這樣,我相信宇宙也是這樣,也許宇宙的終極奧義就是沒有規律,現在所有的規律都是巧合罷了

《活着》讀書筆記2篇心得體會。當人類興奮的發現規律以為自己能改造世界時,其實只是自己臆想出來的。劉慈欣也在《三體》中感歎過:也許物理學原本就沒有存在過。

扯遠了,回到地球,回到我們自身,既然你不知道宇宙的規律是什麼,人類為什麼存在,世界上為何有了自己,就不用想那麼多,只要活下去就好,過完自己的一生,你首先是為自己活着,為活着而活着。只要生命裏有那麼幾個令你幸福感動的瞬間,我想也就不虛度此身了。就像福貴從軍隊中逃出來第一次見到親人,就像全家在喝的快死的時候吃上一碗小米粥,就像兒子跑步跑了第一名,就像女兒出嫁,就像女兒女婿回家來和老兩口其樂融融的吃飯喝酒,我想正是有了這些瞬間,老福貴在老的時候才能那麼安靜平和,因為他知道,自己的一生已經足夠了。

《活着》八年級讀書心得 篇4

《活着》是一部讀來讓人感到沉重的小説,那種翻開書頁的不忍,那種合上書後的隱隱不快,我很想知道一個需要怎樣的信念和意志力,才能支撐他在遭遇到一連串的打擊後還能頑強地活下去。家道中落的悲哀,失去雙親的痛楚。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打擊。終於的落單與那頭老牛,孤苦伶仃的日子裏,回首曾經,他需要多大的勇氣。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福貴是生者的讚譽或是悲哀,之於他我更多的同情卻又不得不為他的淡然而新生絲絲敬意。他用平靜的面容掩飾着他內心的波濤洶湧。他用他的一生告訴我:平淡是福,活着真好。

以前喜歡閲讀但很少寫讀後感,這次不是不想寫而是看過讀友們寫的感覺自己更加詞窮,寫不出內涵。人為何而活着?有人認為是為了愛活着,有人認為是因思考而活着,也有人認為因為責任而活着,而富貴卻説:“人,是為了活着而活着。”

年少時的富貴,因貪圖享樂不能自拔,最終從一個富家少爺淪落一貧如洗的貧困人家,可當他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時候,又被命運開了玩笑,給母親抓藥的時候又被當壯丁抓走,苟且偷生只為一個單純的信念——一定要活着回家,富裕時已經辜負了親人,而這次一定不能再辜負吧。終於活着回家,看到一雙兒女,雖然爹孃已經去世,女兒因病不能變成啞巴,但一家人能在一起就是的幸福。可生活就是如此,明天和意外你永遠不知道誰先到來。當一切都在自我滿足的幸福之中時,有慶好好的就那麼走了,當看到這裏的時候連自己都不相信就這樣走了,原本要殺人的富貴因為對方是當初過命的兄弟而非縣長的時候就這麼原諒了,可他原諒不了自己。

偷偷的把有慶埋了,擦乾眼淚偷偷的回家,最後家珍還是知道了,善良的女人也接受這樣的事實。日子波瀾不驚的繼續,原本以為苦難就此結束雖然清貧但可以好好生活的時候,鳳霞走了,家珍走了,二喜(女婿)走了,最後甚至連五歲的外甥苦根也走了,有些接受不了這樣的情節,可最後又被富貴的開朗所感染着,趕着那頭叫做“富貴”的老牛,樂呵呵的面對屬於自己的生活。也許富貴覺得他不是單純的一個人活着,而是所有人再他一個人身上活着,活着看生活一天天變得更加美好。

為了活着而活着的人生,簡單明瞭,如果自己是富貴或許做不到如此活着,但更慶幸不是富貴,可以為活着而更美好的努力着。活着究竟是為了什麼?對於自己來説,活着就是不辜負自己的所有角色,努力踏實的笑對生活,做想做的自己,好好活着。

《活着》八年級讀書心得 篇5

讀餘華的小説《活着》,我的人生觀卻沒有個性大的改變。要説收穫,則無非是在感歎之餘,再一次被提醒:人就應知足。

我認為之所以有一部分人像我一樣沒事胡思亂想,無非是因為人的軟弱,因為人的不懂得知足,總是想要得更多。

《聖經》中提到:天然人的生命是十分軟弱的,人的體內人的成分使人易怒,衝動,不能自制。這一點我是相信的。人的軟弱,使人應對困境時往往無力支撐自己走向新生,使自己陷於泥潭而不能自拔,使自己明知善惡卻無膽反抗。人若敢地在黑暗的曠野獨自唱着歌走路,在烈日炙烤的峭壁無聲地攀爬,在無橋無船甚至無人的野渡泅過冰冷的河面,充分顯示自己的勇氣與智慧,那麼在現實的世界裏,人的日子會有更合理的安排。

但同時,人又不懂知足。追求太多總是難以得到滿足的。未經滄桑的人總是容易在現實的捆綁中藉着心靈的不滿足幻想着換個環境,一味認為物質的困境使自己忙於無好處的奔波,無暇顧及精神享受。於是,在不如意的現實邊緣,痛苦地理解一襲又襲虛無的衝擊。卻不曾想到,若真有一天,你活在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中,過着看人臉色甚至隨時可能遭人毒打,隨時可能朝不夕保的日子,你還會為以前的生活盡不如意嗎或許那時,更多的便只留下懊惱和追悔了吧。

生活從來都不容易。讀了《活着》,我想,理解現實,努力成長,好好活着,活着,活着……

《活着》八年級讀書心得 篇6

福貴經歷了人生最大的痛苦,當他看着親人離自己而去時,心底那時就像在被刀割般地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鮮血都流出來了……但他卻奇蹟般地挺了過來,依然樂觀豁達地面對人生,到風燭殘年之時,依然牽着一頭老牛做伴過日子。

他沒有因為親人的離去而結束自己的生命,因為活着是為讓死去的人安心。其實福貴並不知道什麼是活着,他只知道人活着就是這樣,經歷一下酸甜苦辣,有錢就賭一賭,沒錢就種種田。活着就是這麼簡單。

人活着為了什麼?人活着不為什麼,只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而世上卻有成千上萬的人始終不明白,他們總以為活着只是為了幸福,只為了愛情,只為了養家,只為了金錢,只為了做官,只為了別人。當他們達不到目的時就跑去結束自己的生命。

有些人覺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對自己前途不懷有任何希望,於是他們也選擇了在這個世界上消失。

亦有些人,在碰到丁點兒大的困難時,選擇了後退,後來他們覺得退縮也不是解決方法時,於是他們也與世界説了聲再見,然後揮手而去了。

得寵思辱,居安思危。

《活着》八年級讀書心得 篇7

福貴的一生在大多數人的眼中是痛苦的。他的一生便是六十年代老農民的真實寫照,悲慘,孤獨。年輕的他玩世不恭敗光了家,可惜在悲劇已成的時候,才遲遲醒悟。父母相繼去世,女兒一病便病啞了嗓,兒子因為救同學死亡,妻子也因此一卧不起。眼見終有好事,女兒鳳霞出嫁了,懷了孩子,卻難產死去。妻子悲傷過度,也相繼而去。本應幸福的一大家子卻落得只剩三個男人。家有一老一小,於是重擔全落到了女婿身上。女婿倒也是個樸實憨厚的主,努力掙錢養活一家子,卻在一次意外中被板壓死了。福貴一生的希望全寄託在孫子身上,然而孫子也死了。

結局便是,一個老頭與一頭老黃牛一起度完餘生。

他再努力,結局卻不盡如人意。千鈞一髮,是他生活的寫照,用一根髮絲承受千斤的重量,卻不斷。親人沒有了,家就沒有了。看似一無所有的他,卻擁有最堅定的——活着的意志,這便是他最寶貴的東西。

反觀現代,大多數人一生平平淡淡,平平安安,親人健在,從未經歷過真正的大風大浪,卻因為一些小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生活不可能總是如意。每個人所希望的,與最終所抵達的,都會有一段距離,這才是生活。生活中的苦難便是生命的真正意義。所以,有輕生的念頭就想想富貴,想想生命的真正意義。

富貴讓我們明白,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這便是生活的具體體現。生活本身是痛苦的,卻充滿魅力。因此,請謹記富貴生活的意志。

《活着》八年級讀書心得 篇8

第一次讀完《活着》這本書,我只覺得壓抑充斥了自己的整個心靈。同時也覺得餘華太過殘忍,讓故事中的人物一個又一個的死去,卻惟獨剩下主人公孤獨地活在這個世界上在我生病的那段日子。於是那本《活着》被我一氣之下壓在了書堆底下,因為我討厭於華,討厭他的殘酷。

第二次看《活着》,是在今年的四月。那是個黑色的四月,在我滿懷憧憬着自己的幸福未來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噩夢徹底打碎了我所有的夢。我沒有辦法接受那樣殘酷的一個事實。我覺得整個世界都崩潰了。不清楚,自己流掉了多少淚。我開始自暴自棄,甚至有了萬念懼灰的地步,我深深感受到了活着的艱辛,活着的痛苦。"我該為誰而活,我為什麼要活着。"那幾天我想的只有這樣的一個問題。於是我開始發泄,開始焚燒我所有曾經喜歡的東西。因為我想燒掉過去,燒掉病痛。

我又看到了那本《活着》,鮮紅的封面深深地刺激着我。我留下了這唯一的一本,開始重新去體味活着的含義。我總認為人生最大的悲哀的莫過於地靜靜地等待着死亡的那一刻,可當我再讀《活着》,我才明白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是你眼睜睜看着身邊的一個個親人慢慢死去,你卻毫無辦法,直到只留下你孤單的一個人!這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換成是我,我會不會繼續生存下去,但是他卻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這種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和對世界的樂觀態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也更是我所需要的。我的心靈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活着到底是為了什麼?當這個貫穿全文的引子讓我捫心自問時,我卻無從答起。當我生病的那一刻起,我變得開始暴躁不安,怨天尤人。我開始挑剔身邊的人,無理取鬧,而身邊的人一次次的包容我,無怨無悔。在傷害深深愛我的人同時,我也深深地傷害了自己。其實我比餘華更殘忍,我親手在傷害身邊一個個愛我的人。我的病不是他們造成的,但是我卻讓他們左右為難。為什麼我要把自己的痛苦強加在愛我的人身上呢?

活着,就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千萬別為自己找什麼藉口,因為"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在艱難中活着,在活着中享受艱難!

《活着》八年級讀書心得 篇9

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這是餘華的《活着》前言中説的。讀完《活着》我只能這麼説,我們是幸福的。

當我們聽到你説:“我活着。”這句話時,知道你必定是一個體會到生活博大精深,對萬物飽含感激,而不僅僅是一個追求活着的目的的人,因為目的就在“我,活着。”中!活着,真好!活着,僅此而以!

女主人公家珍的人生態度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記得小時候是天真快樂的,慢慢的長大了,煩惱的事情也來了,學習、心情的騷動、感情的煩惱、工作的不愉快。。。。。。曾經在值班的一個晚上做病人檢查後回訪,結果連續4個電話都是:“病人已經在。。去世了。”那時候覺得真要珍惜每一天。愛自己的生命,愛自己的親人,愛關心自己的人和我關心的人。其實,活着本來就是一種幸福了,活着是人生的恩賜,感恩地活着,你才會覺的世界如此美好。活着是一種責任,既然上帝賦予我們寶貴的生命,我們為何不好好珍惜呢?堅強面對生活的困難?雖然説人為幸福而活,追求幸福是人的一種天 性,但困難是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沒有人可以避免的。所以,學會面對人生的困難吧!用樂觀的人生態度對待人生。

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人只要活着就是一種勝利。沒有比活着更好的事,也沒有比活着更難的事!生不可選,死不該選,惟有硬着頭皮活着!

《活着》八年級讀書心得 篇10

《活着》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活着》講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千鈞一髮,讓一根頭髮去承受三萬斤的重量,它沒有斷,《活着》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主人公曾經嫖賭輸光了家產,但是親人並沒有拋棄他,這令他悔悟。這時候他明白只要活着貧窮未必不好,只要有愛,有關懷。然而妻子得病,兒子被害,女兒難產致死,女婿事故死亡,孫子被自己的疏忽害死,一切一切的悲劇接連發生,最後只留下自己活着,然而經歷了種種的他卻有了超然的心境,面對自己的過去可以冷靜的回憶與論述。

他在剩下的日子裏與老牛為伴,寄託着自己對親人的懷念,與對生活的感激,儘管不幸發生在自己身上,但卻慶幸自己曾經有那麼好的妻子,懂事的孩子。他的人生了無遺憾!

作者沒有發泄,沒有控訴或者揭露,而是向人們展示高尚。這裏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和惡的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主人公福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先後離他而去,一次次在絕望的邊緣徘徊,但是他卻有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的樂觀態度。當他發現間接害死自己兒子的使自己昔日患難與共的春生是他選擇了埋葬仇恨,他們之間互相感激,互相仇恨,但是誰亞無法拋棄地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即使是在絕境面前他依舊勸解朋友要堅強地活着,只要活着,只為能夠活着。

作者沒有發泄,沒有控訴或者揭露,而是向人們展示高尚。這裏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和惡的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我們現在的生活中無疑也會有許許多多的困難也挫折,有的時候我們確實很難以承受,然而每當我想當福貴他依舊感恩生活的時候我就會自慚形穢,覺得自己與福貴的差距,或許我無法在經歷這些苦難之後得到內心的平靜。

《活着》八年級讀書心得 篇11

我總以為一個人與一本書的邂逅是一種彌足珍貴的緣分,也許撥開書頁,看到的是致一的文字,然而這些呆板的墨色下掩藏的卻是一個真實的活生生的靈魂,這個靈魂時常躲閃,但亦毫不羞怯地袒露着。其深淺難以以厚薄而論,因為它們載負的無不是思想的洪流。我時常想着一本書的力量,純粹的文字卻衝擊人的視聽感受,如海浪般震撼心靈,撞擊思想,潛入意識。

《活着》就是這樣一本有生命的書。我深深記得初讀《活着》的感受,從初始的悠然到其後的凝重,翻動書頁的手指愈漸遲疑,我感到心中似乎有一種隱祕的期待——呼喚着一個轉折,一個讓主角福貴走向幸福的轉折,然而,我失望了,作者是那麼的殘忍與吝嗇,我幾乎是一路心痛地讀到最後。當我滿心酸楚地合上書頁,猛然望見封面一襲鮮血般的暗紅:刺目一如長長傷口上的血淋淋,卻又宛如生命勃勃的湧動;似乎是悲哀,是一抹濃重的歎息,又彷彿一陣熱烈的律動……我的淚直直地落下來了。

書中,隨着福貴悠長的笑,娓娓道來他的一生。從一個少爺吃喝嫖賭到終於敗壞家業,淪落到為餬口而下地,在跨越抗日戰爭、內戰、饑荒、大躍進、……的年代裏,他死裏逃生,而家庭卻被命運肢解。他摯愛的親人一個一個地逝去——老母病死、幼子因抽血猝死、妻子得病先他而去、聾啞女兒鳳霞難產而終、女婿被鋼板所夾意外慘死,只留下一個小小的孫子苦根,竟也在那個飢餓的年代裏,活活噎死。他佈滿老繭的粗糙的黝黑的手掩埋了所有的親人與淚水,終於只孑然一身與牛相依。他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這應是一個悲劇吧。然而他淡淡地講述着,沒有大悲大慟,這個被厄運磨礪了一生的人居然嘿嘿地笑着。在書裏作者與讀者一樣是一個聆聽者,他沒有評論,甚至沒有一聲短短的歎息,他只是呈現着,但他想説的都悠悠地説了。

回味的時候,我常常驚訝,這彷彿是看見一綹極纖細的髮絲被-逼迫着承受千萬斤的重量,然而它卻沒有斷。這種生命的韌性似乎講述着人生絕望的不存在。福貴的人生,彷彿是一株盤剝的冬筍——

一層層褪去人生的虛華、一層層撕扯掉人生幸福的依賴,一層層摧毀着人的堅強。可到最後,白嫩嫩的,卻剩下一個人最柔軟、最純淨的人的秉性,只剩下人生存在的唯一的理由——活着,為了活着而活着。活着,執著地活着——已成為一個唯一能描述福貴的形容,也是對福貴的最好的肯定與頌讚。至於幸福或不幸福,我們無法斷言,也許在旁人的眼裏,福貴的一生是苦苦煎熬的一生;但在他自己,也許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賀拉斯説: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後,在他的生前,葬禮前,無人有權説他幸福。

《活着》八年級讀書心得 篇12

餘華得這本《活着》是經朋友介紹才知道的,但是我並沒有太上心,也沒有機會看。難得有時間品讀此書,居然吸引我一氣讀完了此書。

作者在書中以福貴地主少爺從大富敗落成一貧如洗生活經歷為主線,以其人生八劫的悲慘和其樂觀豁達形成的反差,引人深思——人為什麼活着。

少爺福貴富有時沒有得到良好得教育,一直過着生活放蕩的日子,吃喝嫖賭,嗜賭成性,父母的管教,良妻的勸説均不奏效,到輸光家業,一貧如洗時才猛然醒悟,悔時已晚。從此福貴成窮人貧民,承受起養家餬口的擔子與責任。父親氣死了,母親不堪勞苦病倒了,貧窮中的福貴在為給母親求醫的途中被國民黨抓去成壯丁。經歷了戰爭的波折,回到家時福貴的母親已去世,聰明的女兒因病已成了聾啞人。賢良的妻子支持着福貴,共同養育着一雙兒女,然而,福貴的兒子在讀五年級時為救學校校長產後大出血,奮勇獻血,居然因抽血過度而死,......然而,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每過一陣子平安的日子,厄運總要降臨到福貴的頭上。給女兒找到女婿成了家,女兒卻在產後不久即離開人世,也是大出血。被困苦潦倒拖累的妻子承受了兒子、女兒早逝的痛苦後離開人世。福貴的親人只剩下女婿與外孫,愛婿又被一次劫難奪走了生命,飢餓中長大了幾歲的外孫,一次,發燒時外公買來很多豆子,難得吃飽肚子外孫的開懷痛吃,結果被豆子撐死了。

我想造化弄人,與福貴生不逢時不無關係。否則,也不至於那麼悲慘,但是也不得不歎服作者在平鋪直抒下敍寫了那麼震撼人心的故事。也因此想到了美國短篇小説作家艾來麗.卡特對中國著名作家餘華的《活着》的評價,他對小説的語言、情節、娓娓道來的敍述生活,簡樸優美未雕飾的魅力及小説中關於先死命運的內涵都給予了高度評價。艾來麗寫道:“如果現在要讀一些東西,顯然你應該讀一些永恆的東西,《活着》就是這樣一流的作用。”

餘華在書中説:“活着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民的責任。”書的最後寫道:“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時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的來臨。”餘華用似乎沒有温度的筆調來娓娓敍説一個家庭的平凡卻不正常的故事。

讀完此書,不禁深思,人為什麼活着?人生是短暫的,生命是脆弱的,為什麼活着是每個人都應當面對的問題,並且是親歷的現實問題。不少人認為活着為了享受幸福、快樂、安康、甜蜜......,為了愛情、升官、發財,當達不到時就怨天尤人,甚至喪心病狂走損人害己之路......。其實《活着》引發我們為什麼活着的問題,每個人的答案都不盡相同。這是一個如此寬廣而深邃的話題,有時要用人一生的經歷才能交上完整的答卷。

死並不可怕,人生自古誰無死,但是,太多的親人一次次的離去,承受一次次的打擊,確實也需要堅強的意志和正確的生命觀。福貴從物質富裕而精神空虛的紈絝子弟,變成物質上貧乏而精神豐富的明白人,從不能體恤妻子賢良苦心,到發現妻子的美德,痛改人生方向,踏實走勤勞耕作之路,一家人妻賢子孝,其樂無比。

福貴前半生糊塗做人,後半生卻不糊塗,在平凡中表現了不平凡。

《活着》八年級讀書心得 篇13

人越懼怕死亡,人就活的越怯懦。而堅強樂觀是對死亡的超越。人因為孤獨而痛苦,又因痛苦而孤獨,在冥冥中兩者相輔相成,互為補充,互為因果。看了餘華的《活着》,才開始覺得自己從未真正的活着。

《活着》講述了福貴一生的悲歡,表達了福貴一生的起落盛衰,讀它,我們會頓悟活着的更深層次的意義。

人要靠記憶來慰藉,要靠傾訴來釋然,要靠平靜來概括,要靠回首來徹悟。

悲愴的殘陽微弱的呼吸着,無意感染了那一個午後的黃昏,帶着些許的惆悵,帶着些許的悔悟,帶着些許的淡然,福貴講述了自己的一生。

枯草衰楊,曾為歌舞場。“曾經”像一部經典被縮成了記憶。年少的福貴是富少,有着劉村人所不能及的生活,享受着他人所不能享的尊寵。人往往在滿足和擁有中墮落,福貴也變得焦躁不安了,煙花柳巷像無形的磁場,福貴一步步陷進其中,當他讓青樓女子揹着穿梭在大街上之時,他不顧一切,包括他妻子的父親。他也許從未想到此刻的逍遙只是曇花一現,也許他從未感覺到煙花易冷時的淒涼。他不顧嬌妻,他忘懷於紙醉金迷的世界。人總是忘乎所以,放浪形骸,當一切浮華都成為過去時,繁華也就悄無聲息了,福貴不知道自己正在給自己挖陷阱,這一陷,福貴再也沒有出來過。

煙花柳巷太柔情,而金牌賭場才是富少揮手灑金的地方。福貴比鍾愛他的妻子還要鍾愛於賭場,天下人熙熙攘攘皆為利,而金錢就是利的實體。賭場上的輸贏就像夢一般若真若幻,福貴不知道他正在輸掉自己的人生。歎息之餘,我感歎人生換位的易,福貴不再是富少了,他的前半生充滿了奇幻。當他把家財輸地一無所有之時,父親並沒有大打出手,相反他的父親很平靜。其實,人表面的平靜是虛偽的,人內心的驚濤駭浪才是真實,福貴父親的死恰恰給了我們這樣的啟示。

人一旦被上帝關注,那麼他得到的不是垂青,就是遺棄。那一抹悲傷的氣氛還未退卻,又增加了一份妻離之痛,家珍之父羅鼓聲張的接走了女兒,帶着福貴未出生的孩子。福貴木訥了,啞然了,沒有説一句話。男人一旦犯錯就難以讓人原諒,男人一旦傾家蕩產就少了擁有時的霸氣,福貴看着妻子走了,默默耕種着租來的五畝地,他要養活一家人。人往往在容易活的時候不安分地活,而在難以活下去的時候又要竭力地活下去,福貴學會了耕地,看着年邁的老母蹣跚在旁福貴心中也許很痛;看着伶俐的女兒鳳霞,福貴也許在狠狠地咒罵自己。我一直認為:親情是人內心中無形的線,看着親人為自己所累時,人的自責會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福貴也如此。福貴的人生軌跡從圓滑優美的弧線變的曲曲折折、顛簸不平了,而他在一直竭力的想要好好的活。此時的福貴叫“富貴”,帶有點諷刺性的悲涼,但此時的福貴很真實,很認真的在活着。

人一旦真實得活着,那不真實也變的真實了。

當福貴的妻子家珍帶着兒子有慶回來時,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昔日裏被自己痛打痛罵的妻子竟好端端的站在門前,帶着那份執着的微笑,福貴終於明白了自己有多麼的淺薄。女人是水做的,有着太多的柔情和牽絆,而女人又是堅強執着的,有着太多的深情。在人擁有時,人就會很容易忽略她的存在,在他失去時,他才想起她的好,但此時的福貴再也不會不顧妻子了,他開始變的疼愛自己的妻子了。他們的愛情不再是奢侈的形式,而是情深似海的患難夫妻,為了一家人活着,他們真實的在勞作。

而人生總是悲喜雜劇,沒有純粹的喜,也沒有純粹的悲。

他們的母親因勞累過度卧病在牀,請醫治療是必須。福貴進城了,沒請到醫生卻被拉去當壯丁,這就是人生必然中的偶然,福貴欲逃不能,看着離家越來越遠,福貴越來越感傷,這也許是上帝故意搞的一處鬧劇,活生生的讓一個人經歷些許的生離死別,爾後徹悟人生。

在戰火紛飛時,福貴更想活。之後遇到解放軍,他倖免回家,看着那依舊的茅草屋,福貴也許感到從未有過的親切;看着眼前的一雙兒女,福貴也許才真正體會到活着有多麼的重要。眼淚是思念的載體,是歡欣的背面,是情意綿綿的流淌,夫妻兩人劫後餘生相逢是讓人感動的人生場景。福貴在死亡中的掙扎是有價值的,是對生的期盼,是超越了孤獨和痛苦的勇敢。

但命運似乎並不讚賞他的堅強和勇敢,無情的奪取了有慶年輕的生命,福貴心中那升起的希望之火又被澆滅了,看着靜靜躺在病牀上的兒子,福貴的堅強被失子之痛衝磨的所剩無幾了,他也許自責自己給兒子起的“有慶”這樣帶着嘲弄的名字吧,但福貴還在活着,因為還有家人。隨後女兒、妻子、女婿、小外孫相繼離去,留下了他孤獨一人,懷揣着思念,忍受着寂寞,經歷着孤獨。但這些並未將他打倒,因為他還有老牛,在悽清的歲月中,他和老牛有着十分的默契,他把思念全都寄託在牛身上。人就是這樣,在沒有任何人可傾訴、可理解的情況下,他往往將感情轉移到他物,人是情感動物,再怎麼受打擊,也磨滅不了他真實的性情。福貴經歷了太多的不幸、悲傷和痛苦,我想,他已經超脱了那樣苦楚的生活,他在真正的活,不帶半點掩飾痛苦的虛假。

經歷的越多,徹悟的就越深。人明白了死亡必然中的偶然,懂得了死其實是另一種的生,那麼人就活的真實、寧靜、淡然,就像福貴在靜靜的午後向別人講述自己的一生。其實,福貴一生的悲摧不是他一個人的,而是一個不成熟時代的,20世紀50-60年代的中國,有着太多的躁動與不安,個人的命運在時代的潮流中顯得搖搖擺擺,難以把握。那是一個不成熟、不理性、不民主的時代,而人總是被動的接受那個時代,人權也許遭到了上天都難以容忍的程度,福貴就是那個時代的不幸兒。個人雖然超越了生死。但卻難以超越時代,而福貴卻在那個悲摧的時代裏好好地活着,帶着份別人看不懂的釋然。

《活着》用最樸實無華、最平鋪直述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人生的真諦。書中,生命在不斷的接踵而至的死亡中變得異常詭異,死亡之中冥冥不可臆測的成分也就越來越大,越能體會生命的可貴和活着的不易。那層出不窮、一波接着一波的苦難象風一樣襲向人的生命旅程之時,才讓人更加深刻的體會到堅韌不屈這種難能可貴的品質。生命雖是脆弱而無常的,但在書中,卻讓生命的堅強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命運,可以感激,也可以仇恨,但是它不可違抗。帶着與生俱來的印記。生活的意義與幸福的標準,永遠沒有答案。《活着》向我們昭示了平靜從容生活的可能,絕望的不存在。

“人為什麼而活着?”這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更是一個眾説紛紜而沒有結論的話題,餘華這樣説:活着是生命本身的要求,也是活着的人的最基本的目的,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活着就是這樣一種自然而然的過程。

我想起了身殘志堅的作家史鐵生,年輕時因一次意外,雙腿殘疾,之後又頻發重病,生活坎坷,然而他在《我與地壇》中曾説: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它還説:活着是自己的一種選擇,既然選擇了活着,為什麼還要痛苦的活着!

活着是艱難的,生存是充滿苦難的,正是這些許許多多偉大的、平凡的人物,使我們透過淚水觀察到了微笑,通過苦難體會到了生存。

福貴一生的悲劇是自身命運與社會變遷的交織,活着,為了什麼,為了這讓人撕心裂肺的痛楚嗎?不!正是這種痛楚才使活着的感覺更加強烈。希望破碎後的痛楚使下一個希望更加真摯,使得來的幸福更加珍貴。人生來就註定要伴隨悲傷,但正是悲傷使我們更清醒地活着。正如餘華自己説的:“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只要活着就有希望,是他帶給我們最重要的信息,堅持活着,再苦再難也要活着,因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活着》像一支古老的歌謠,在向我們講述着一個生命中脆弱與頑強、歡喜與哀傷的真相,讓我們懂得卑微生命中藴藏着些微的卻如金子般閃亮的光芒,讓我們懂得人性的温情能夠一步步把無邊的苦難變成繼續前進的力量。

其實,自己的生活別人難以懂,別人的生活自己也不會刻意去懂,在這個時代中,我們都要好好地活着,無需懼怕死亡和時代的侷限,只需真實的活在當下。

《活着》八年級讀書心得 篇14

我又看到了那本《活着》,鮮紅的封面深深地刺激着我。我留下了這唯一的一本,開始重新去體味活着的含義。

心靈。同時也覺得餘華太過殘忍,讓故事中的人物一個又一個的死去,卻惟獨剩下主人公孤獨地活在這個世界上在我生病的那段日子。於是那本《活着》被我一氣之下壓在了書堆底下,

因為我討厭於華,討厭他的殘酷。

第二次看《活着》,是在今年的四月。那是個黑色的四月,在我滿懷憧憬着自己的幸福未來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噩夢徹底打碎了我所有的夢。我沒有辦法接受那樣殘酷的一個事實。我覺得整個世界都崩潰了。不清楚,自己流掉了多少淚。我開始自暴自棄,甚至有了萬念懼灰的地步,我深深感受到了活着的艱辛,活着的痛苦。“我該為誰而活,我為什麼要活着。”那幾天我想的只有這樣的一個問題。於是我開始發泄,開始焚燒我所有曾經喜歡的東西。因為我想燒掉過去,燒掉病痛。

我總認為人生最大的悲哀的莫過於地靜靜地等待着死亡的那一刻,可當我再讀《活着》,我才明白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是你眼睜睜看着身邊的一個個親人慢慢死去,你卻毫無辦法,直到只留下你孤單的一個人!這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錯人了,我啊,就是這樣的命。年輕時靠着祖上留下的錢風光了一陣子,往後就越過越落魄了,這樣反倒好,看看我身邊的人,龍二和春生,他們也只是風光了一陣子,到頭來命都丟了。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説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着一個死去,我還活着。〕 ——摘自餘華第一次看餘華的《活着》,是在一年前。那時看完書,我只覺得壓抑充斥了自己的整個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換成是我,我會不會繼續生存下去,但是他卻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這種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和對世界的樂觀態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也更是我所需要的。

我的心靈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活着到底是為了什麼? 當這個貫穿全文的引子讓我捫心自問時,我卻無從答起。當我生病的那一刻起,我變得開始暴躁不安,怨天尤人。我開始挑剔身邊的人,無理取鬧,而身邊的人一次次的包容我,無怨無悔。在傷害深深愛我的人同時,我也深深地傷害了自己。其實我比餘華更殘忍,我親手在傷害身邊一個個愛我的人。我的病不是他們造成的,但是我卻讓他們左右為難。為什麼我要把自己的痛苦強加在愛我的人身上呢?

活着,就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千萬別為自己找什麼藉口,因為“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在艱難中活着,在活着中享受艱難!

《活着》八年級讀書心得 篇15

《活着》,講述的是一個名叫徐福貴的老人的故事……

他是一個出身良好的富家子弟,但卻因為賭博、上妓院,而輸光了祖上留下的一百多畝地,把祖祖輩輩住的大房子也抵了出去。他的父親因為兒子的不爭氣,氣得病重,最後因為從村口的糞缸上掉下來而摔死。自此,他從一個富貴人家的少爺變成了一個要從別人手中租田的佃户;他開始有悔改之意,便想踏踏實實地用自己的雙手養活一家人。

他的母親也老了,最後病重。他的妻子拿了幾塊銀圓讓他去城裏請郎中。可郎中沒請成,卻被一個國民黨的小小的連長逼去拉了大炮,成了一個沒天都不知自己能否見到明天太陽的炮兵。

炮兵的生活是艱苦的,他們的糧食都要爭搶着吃。好在認識了兩個朋友,生活也就不會太過乏味。

他們這一連的炮兵從不打仗,卻也每天有成批成批的人死去。好不容易他和他的另一個朋友春生捱到了全國解放,他領了共產黨團長給的盤纏,踏上了歸家的旅途。

他回家了。在這兩年玩命似的時間裏,他無時無刻不想着這個小茅房。他看見了他的女兒、他的兒子,還有他日思夜想的妻子。當天晚上他夜不成眠,摟着妻子在門口看着星星想了一整夜:我回來了。

悲慘的生活從此開始。

他的母親在他離開的兩個多月以後就死了,現在他要和妻子一起養活兩個孩子。可是他的兒子徐有慶畢竟要讀書,家裏的口糧就成了問題。他的女兒徐鳳霞因為小時發高燒,留了後遺症,從此變成了聾啞,不然到了出嫁的年齡不會沒人來提親。因此,他和妻子商量把女兒送人。

他的妻子雖然不捨,卻也被生活逼迫,把女兒送給一個老夫婦那裏幹活。他的女兒偷偷跑回來了,可他送女兒回城裏,就快到時,他卻忽然心疼他的女兒了:他的女兒很懂事,他不捨得送人。於是,便揹着女兒回家。當晚,他告訴他妻子:“就是全家都餓死,也不送鳳霞回去。”

他們一家靠者微薄的收入,艱難地生活着。雖然貧窮,但他始終不拋棄人性中最使人温暖的那一面。

可是,噩耗卻緊接着傳來。他的妻子得了當時無法醫治的軟骨病,漸漸地幹不動活,又變得走不動路,最後連一根針都拿不牢了。他的妻子本以為她會先行離開家人。但沒有想到的是,他們的兒子才10歲,小小年紀便魂歸西天。

他們村的縣長的妻子因為生孩子時大出血,急需輸血。但卻沒人的血型對得上。碰巧,他的兒子的血型正好相同,於是,醫生便開始抽血。本來現在未成年人是不允許獻血的,且獻血的血量有一定的限制。可是當時的醫生是極度不負責任的,可以説是根本沒有道德。這血一抽上就停不下來了。他可憐的兒子徐有慶就這麼被活活地抽乾血,死了。

埋了他兒子,他始終不敢告訴他妻子。但最後他的妻子還是知道了,哭得傷心欲絕。時間是治癒心病的最好良藥,

《活着》八年級讀書心得 篇16

這本書看完了,這確實是一本不需要書籤的書,對於想養成讀書習慣的人來説,十分推薦這本書,讀起來很流暢。

一本書一共有五篇自序,這還是第一次見。在日本自序中,餘華談到了時間創造了一切,創造了生離死別,創造了酸甜苦辣,並引用了賀知章的一首詩: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對於某些事情的認識,確實只有親身經歷過才懂。就像對於讀完上面這首詩的感受,國中和現在相差深遠。而現在當我讀完《活着》的這本書時,感觸並不是很深,並沒有覺得這本書寫的有多麼好,這可能就是我們這一代人對於上一兩代人所遭受的苦難沒有切身體會的原因吧。

讀完之後大概有以下幾點感觸:富貴最大的幸運就是取了家珍這麼好的妻子,這一點甚至改變了自己之前的擇偶觀;鳳霞因為生病變成啞巴真的是太可惜了,但是她第一次就相親成功我感覺還是比較意外的;有慶一定是一個超級可愛的孩子,如果當時能給他一隻狗狗陪他玩,簡直就是天堂般的生活了,畢竟綿羊和人類的互動還是很少的,感觸最深的就是富貴誇他跑步得第一名的時候,僅有的一次表揚,內心真得比有慶本人還要激動,這可能和自己的生活經歷有關係吧;鳳霞因為難產而去世,二喜因為工地事故而去世,苦根因為吃豆子而去世,這樣類似的事情回老家時也聽長輩提起過,那個年代這樣的事情確實。

只有回老家時,才能聽到長輩講述他們年輕時的苦難,表情狀態大都相似,臉上的皺紋快樂的遊動着,和富貴一樣,精彩的講述着自己。

《活着》八年級讀書心得 篇17

《活着》這本書中的福貴讓我產生了很大的觸動,他的一生是那麼坎坷,他的父親在他賭博賠光家產的時候離世,這無疑是一種雙重打擊。他的母親在他被抓去當壯丁的時候離世,他的兒子因為血被抽乾離世,他的外孫吃豆子離世……最後,只剩下他與一頭老黃牛為伴。這種種看起來是那麼不可能同時發生,可全都真實地發生在了他的身上。

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談話。讀《活着》,我好像身臨其境一般,走進了福貴的人生。他生活在“全民大鍊鋼鐵”“人民公社化運動”的貧困時代,吃不上好飯好吃,為了供兒子上學,曾把女兒送給別人。我不禁捫心自問,現在的我,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如果還不努力學習,怎麼對得起那些勞苦百姓呢?在打仗時,老全被子彈打中,可見戰爭是多麼殘酷啊,你永遠不知道死亡在何時何地等着你。“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和運動”給福貴帶來了無情的打擊,但他仍然沒有屈服,默默忍受着這一切。我認為,他是堅強的,是無謂的。

或許,從我的角度看,福貴的一生是坎坷的,因為在他的一生中,除了困難就是苦難。但是,如果從福貴自己的角度出發,他可能不會這麼認為。也許,當他多年以後的某天,回味自己的一生時,他會感到幸福和快樂:他有着幸福的家庭,並與他們擁有美滿的生活,儘管親人們都已離他而去,但回憶仍是美好的。他不會忘記浴血奮戰的日子,更不會忘記和親人聚在一起共享天倫之樂的日子。他不會忘記生活的點點滴滴……

《活着》像一支古老的歌謠,在向我們講述着一個生命的脆弱與頑強、歡喜與哀傷的真相,讓我們懂得卑微生命中藴含着細微的如金子般的光芒,讓我們懂得人性的温情能一步步把無邊的苦難變成繼續前進的力量。

其實,自己的生活別人難懂,別人的生活也不必刻意去懂。在這個時代中,我們要好好活着無需懼怕死亡和時代的侷限,只需真實的活在當下。

在最後,“老牛與牛漸漸遠去,炊煙在農舍的屋頂裊裊升起,女人吆喝孩子的聲音此起彼伏”,這體現了一種平靜,愜意而又自然的鄉村生活。此時的福貴與這頭老牛一樣,只有一個簡單的目的——活着。

《活着》八年級讀書心得 篇18

一個暮年的老人,回憶他自己的一生。活着究竟是為了什麼呢?

中國人的生活幾千年來都是有點盼頭的。所以,一個人活着就像是在為別人而活。這也算是中國的特色吧。

我們不去討論這種特色的優缺點,只是當一個極端的個例發生的時候,一切解釋都這樣的蒼白。

富貴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講起自己的經歷,是那樣的平淡和滿足。

一個曾經的紈絝子弟,家裏有很多的錢。但是,攤上了兩個敗家子。爺爺地傳到父親手裏就少了一半。再到他的手裏,乾脆輸了個精光。有錢的時候,它可以嫖,可以賭。可以事無忌憚的開老丈人的玩笑,可以騎着別人滿街亂跑。完全是一種奢靡的生活。

一個這樣的人,當一切都改變之後,也很快適應了新的生活。可以下地幹活了,可以自己走路了,可以自己承擔起家庭的重擔了。當他挑着兩大筐的錢還個龍二時,肩膀磨破了皮,全身的骨頭就像散了一樣。他終於明白了錢是不容易掙的。

可惜,一切都已經太遲了。為什麼所有的人都是在最後才明白這樣的道理。能夠儘早明白這個道理的人,我想一定是作家,要麼就是偉人了。

當一個人生活需要別人的時候,又或者説有了一個精神寄託的對象。於是,活着的目地就是為了他或她。富貴的第一個精神寄託就是他的老婆家珍。然後是女兒,兒子,女婿,外孫子。結果,人生的三大悲劇,基本上都讓他趕上了,而且非常的絕。早年喪父,中年喪子,晚年喪妻。當這一切都發生了之後,上天的眷戀,給了他一個孝順的女婿和外孫。結果,女婿和外孫也相繼死去。我不知道如果這些變化發生到我身上,我是否承受得住。也許富貴在戰場上看到了太多的死難吧。慢慢的就習慣了。可是誰又能習慣一個個親人離自己而去呢?

《活着》八年級讀書心得 篇19

很多人都會有這個問題,人活着到底是為了什麼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似乎活着也沒有什麼意思。活着就是個經歷的過程,也許總有一天會結束,但是至少在我們經歷的過程中,我們應該為自己而活。在《活着》這本書上就闡述了這一點。

《活着》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活着》講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千鈞一髮,讓一根頭髮去承受三萬斤的重量,它沒有斷,《活着》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主人公曾經嫖賭輸光了家產,但是親人並沒有拋棄他,這令他悔悟。這時候他明白只要活着貧窮未必不好,只要有愛,有關懷。然而妻子得病,兒子被害,女兒難產致死,女婿事故死亡,孫子被自己的疏忽害死,一切一切的悲劇接連發生,最後只留下自己活着,然而經歷了種種的他卻有了超然的心境,面對自己的過去可以冷靜的回憶與論述。

他在剩下的日子裏與老牛為伴,寄託着自己對親人的懷念,與對生活的感激,儘管不幸發生在自己身上,但卻慶幸自己曾經有那麼好的妻子,懂事的孩子。他的人生了無遺憾!

作者沒有發泄,沒有控訴或者揭露,而是向人們展示高尚。這裏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和惡的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主人公福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先後離他而去,一次次在絕望的邊緣徘徊,但是他卻有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的樂觀態度。當他發現間接害死自己兒子的使自己昔日患難與共的春生是他選擇了埋葬仇恨,他們之間互相感激,互相仇恨,但是誰也無法拋棄地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即使是在絕境面前他依舊勸解朋友要堅強地活着,只要活着,只為能夠活着。

我們現在的生活中無疑也會有許許多多的困難也挫折,有的時候我們確實很難以承受,然而每當我想當福貴他依舊感恩生活的時候我就會自慚形穢,覺得自己與福貴的差距,或許我無法在經歷這些苦難之後得到內心的昇華,然而我卻可以通過對福貴經歷的觀察感同身受,活的同樣的感慨!

無論怎樣,生活總要繼續。只要活着就好,只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或者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