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1500字讀書心得朝花夕拾(精選17篇)

1500字讀書心得朝花夕拾 篇1

回首往事,充滿着酸、甜、苦、辣,這應該就是“朝花夕拾”吧。

1500字讀書心得朝花夕拾(精選17篇)

當魯迅失掉了所愛的,心中有着空虛時,他的心中充滿了酸,酸得讓人難受。在《狗·貓·鼠》中,作者記載他曾經養過一隻小隱鼠,可後來死掉了。那隻小隱鼠十分可愛,會舐吃墨汁……我讀到這一部分時,心中不免產生也希望能夠餵養一隻小鼠的慾望,一邊讀一邊想象我現在就擁有一隻小鼠,能夠在我手心裏爬,好像真的感受到手心癢癢的感覺。忽然書中的一句話讓我從夢中驚醒——“隱鼠是昨天晚上被貓吃去了!”(事實上是被長媽媽踏死的),我不免為那隻小隱鼠打抱不平,也明白了魯迅仇貓的原因。我想,那時的魯迅的內心必定比我還要激動,必定為隱鼠的死悲傷,恨不得把所有的貓都從他的世界趕走,臉上卻顯得十分冷靜,目光呆滯,一邊回想隱鼠帶給他的快樂,一邊忍住眼淚,使眼淚倒淌到心裏。

書中《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我最喜歡的一篇文章,我從這篇文章認識到魯迅小時候的活潑、可愛,書中描寫百草園的語句,使人感到甜蜜,同時也很羨慕魯迅。在沒上書塾之前,魯迅每天都能在百草園中體會到很多樂趣:尋找油蛉、蟋蟀、蜈蚣,拔何首烏根,捕鳥雀,堆雪人……這些都是現在的兒童體會不到的,因為孩子游玩的百草園已經被高樓大廈所佔據,孩子心中的百草園也已經被讀不完的書、做不完的功課湮沒了。我想,在如今高科技十分發達的世界裏,再也找不到第二個百草園了,就讓“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永遠埋藏在我們心中,把那夢幻般的甜永存於腦海之中。

但是,魯迅的童年也是苦澀的。魯迅的父親生病時,他們家先請了一位名醫,可這位名醫卻推薦了另外一位醫生來為父親治病,父親最終因醫治無效去世。事實上,這兩位醫生應該都很清楚魯迅的父親的病是不治之症,為什麼他們不實話實説呢?還用“蟋蟀一對”、“平地木”這些東西來做藥,為了勒索錢財不惜草菅人命。在父親臨死之際,魯迅大聲喊:“父親!”時,心中的苦楚恐怕一半是因為父親的逝去,一半是由於眼看着封建社會人們品質敗壞卻無可奈何的心情。

不過,魯迅的生活有時也是辣的,但並不是那麼強烈。有一年的五猖會,魯迅對此十分盼望,可是父親卻掃了他的興,因為父親讓他背《鑑略》中的幾段。至今我都不明白他的父親為什麼要在所有人都興高采烈時提出讓魯迅背書,我為此憤憤不平,我猜魯迅當時的心情或許也不過如此吧。口中讀着書,心中卻惦記着熱鬧非凡的五猖會,這種感覺就像辣椒,辣卻無法擺脱。

仔細品味《朝花夕拾》,才發現它並不只是一本簡單的回憶錄。

1500字讀書心得朝花夕拾 篇2

心目中,有兩位文人一生銘記,一位是現代童話大王鄭淵潔,他給了我最初的啟蒙;另一位便是魯迅,那位“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魯迅。

人們常説,一本好書,見證了一段歷史,《朝花夕拾》便是如此。

一本只有十篇文章的回憶散文集,見證了近代中國三十年的文化變遷,也留給了讀者太多太多的感觸。封建思想,帝國主意的壓迫,中國六億人民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那時的魯迅,只有十四歲。

十四歲,父親去世,魯迅陰遭受誹謗而遠離紹興,到了南京進入雷電學堂。十八歲,隻身一人又開始了怨毒日本求學之路。不該那些年齡承受的苦楚,魯迅用他瘦弱的肩膀擔着。初到日本,魯迅和孫中山先生一樣,懷着相同的夢想——學醫救國而努力。不同的是,一場講述日俄戰爭的電影,改變了魯迅今後的人生,從此棄醫從文。這是莫大的勇氣啊!一介平民,硬是用短小的筆尖,劃開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埋下的陰霾,讓一縷縷陽光,温暖了無數愛國青年的內心。

之後,魯迅在北京東交民巷的舊屋裏,多了一張藤野嚴九郎先生的照片,沒有了完好的講義,卻給魯迅今後的生涯做出了無限的鋪墊……

在幼時的魯迅,也有着平常的童年:“謀殺”自己隱鼠的阿長,卻幫自己買來了夢寐以求的《山海經》;背完了《孟子見梁惠王》的前三卷,也傷逝了去看五猖會的熱情;告別了逸趣橫生的百草園,隨着大多數學子一起,進入了三味書屋,請教了鏡壽吾先生。彷彿人生都不會有偏差,直到自己父親瀕危,家境衰落。魯迅的人生也從此逆轉。

《朝花夕拾》並不如《百草集》那樣有着濃厚的諷刺意味。相反,書中的背景,沒有了誇張的手法,沒有了可以的抨擊,留下的只是一張張回憶的影子和一段段歷史的記憶。腐朽的封建教育,崇洋媚外的社會風尚,還有大鬧牛鬼蛇神的迷信之事,這些在《朝花夕拾》的任務裏充分的體現出來。魯迅就是魯迅,只有經歷了許多常人無法經歷的故事,才會有今天所見的《朝花夕拾》。

魯迅再給日本友人增田涉的信中曾提到:這十篇,原文載莽原上,後來被集成書了,原名叫“舊事重提”……後來想一想覺得……於是改名為《朝花夕拾》。起初,魯迅準備寫的十一篇,結果只寫了最後一篇《範愛農》便草草結尾了。據回憶錄中講述:這篇寫法較差,大概是路途奔波,思路有點亂罷!其實知曉魯迅當時狀況的人都知曉,魯迅再用一種什麼樣的心態,住在廈門大學圖書館的閣樓上,一邊與“名人志士”作鬥爭的同時,望着一輪明月,寫着這十篇——《朝花夕拾》。

魯迅的遺體上蓋着毛主席親手寫的“民族魂”三個紅字。這也是當今社會所缺少的。區別於日本的民族排擠,中國人至少應該團結起來,面對未來許許多多魯迅先生還未曾面臨過的,民族危難

1500字讀書心得朝花夕拾 篇3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對自己兒時的回憶,通過對兒時的追憶抒發自己對美好事物的熱愛。這篇關於《朝花夕拾》的心得就是對他的感受。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先生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首先使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記敍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接着再寫道“我”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前邊寫的百草園很好地反襯了後來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體現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説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這個對比手法,較好地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內涵的童年故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了魯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願望。

雖然在魯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燦漫的感情,讓人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我讀魯迅先生這些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自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的嚴厲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

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學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因此我才會那樣喜愛,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異常的親切,充滿激情。

魯迅對於我來説,一直是一個很熟悉的作家。可是,忽然發現,我只不過是對這個名字熟悉而已,並沒有讀過魯迅的作品。所以,今天,我把《朝花夕拾》看完了。

作品是一本內容非常豐富的散文集,作者通過一種回憶的形式來反映自己的心路歷程,也通過一些側面的事情來描繪清末到辛亥革命時期的社會現實-----從農村到城鎮,從故鄉到他方,從祖國到異國。作者用自己真實的生活經歷讚美了勞動人民的淳樸、善良和對自由生活的嚮往,對封建社會的那些不好的事情進行了很真實的諷刺,對愛國知識分子受到不公待遇表示了深刻的同情,對胸懷博大的異國老師充滿的敬意之情

作品中我最喜歡“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童年生活中最重要的一個地方,這段回憶如一串五彩的項鍊,作者通過了一些很好的描寫、與真實的回憶使這串五彩項鍊散發着迷人的光彩。在百草園裏拔植物、聽一些神話故事、拍雪人、捕鳥各種各樣有趣的遊戲令我向往,在書屋中看先生入神的讀書,在書屋後的園子裏玩耍,都令人羨慕。通過看了這本書,我已知道了魯迅兒時的快樂他對自由生活的嚮往以及他不希望被封建制度所束縛的性格。作品完完整整的展現了魯迅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

還記得那位黑瘦的、八字須、戴着眼鏡的藤野先生嗎?他的那種嚴謹的教學態度、忘乎國界的高貴品質,令我欽佩!

通過這本書,我終於知道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的原因了,因為喚醒中國人靈魂和救治中國人肉體相比下來,還是喚醒國人的思想重要!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好好讀一下這一本好書!

1500字讀書心得朝花夕拾 篇4

心目中,有兩位文人一生銘記,一位是現代童話大王鄭淵潔,他給了我最初的啟蒙;另一位便是魯迅,那位“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魯迅。

人們常説,一本好書,見證了一段歷史,《朝花夕拾》便是如此。

一本只有十篇文章的回憶散文集,見證了近代中國三十年的文化變遷,也留給了讀者太多太多的感觸。封建思想,帝國主意的壓迫,中國六億人民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那時的魯迅,只有十四歲。

十四歲,父親去世,魯迅陰遭受誹謗而遠離紹興,到了南京進入雷電學堂。十八歲,隻身一人又開始了怨毒日本求學之路。不該那些年齡承受的苦楚,魯迅用他瘦弱的肩膀擔着。初到日本,魯迅和孫中山先生一樣,懷着相同的夢想——學醫救國而努力。不同的是,一場講述日俄戰爭的電影,改變了魯迅今後的人生,從此棄醫從文。這是莫大的勇氣啊!一介平民,硬是用短小的筆尖,劃開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埋下的陰霾,讓一縷縷陽光,温暖了無數愛國青年的內心。

之後,魯迅在北京東交民巷的舊屋裏,多了一張藤野嚴九郎先生的照片,沒有了完好的講義,卻給魯迅今後的生涯做出了無限的鋪墊……

在幼時的魯迅,也有着平常的童年:“謀殺”自己隱鼠的阿長,卻幫自己買來了夢寐以求的《山海經》;背完了《孟子見梁惠王》的前三卷,也傷逝了去看五猖會的熱情;告別了逸趣橫生的百草園,隨着大多數學子一起,進入了三味書屋,請教了鏡壽吾先生。彷彿人生都不會有偏差,直到自己父親瀕危,家境衰落。魯迅的人生也從此逆轉。

《朝花夕拾》並不如《百草集》那樣有着濃厚的諷刺意味。相反,書中的背景,沒有了誇張的手法,沒有了可以的抨擊,留下的只是一張張回憶的影子和一段段歷史的記憶。腐朽的封建教育,崇洋媚外的社會風尚,還有大鬧牛鬼蛇神的迷信之事,這些在《朝花夕拾》的任務裏充分的體現出來。魯迅就是魯迅,只有經歷了許多常人無法經歷的故事,才會有今天所見的《朝花夕拾》。

魯迅再給日本友人增田涉的信中曾提到:這十篇,原文載莽原上,後來被集成書了,原名叫“舊事重提”……後來想一想覺得……於是改名為《朝花夕拾》。起初,魯迅準備寫的十一篇,結果只寫了最後一篇《範愛農》便草草結尾了。據回憶錄中講述:這篇寫法較差,大概是路途奔波,思路有點亂罷!其實知曉魯迅當時狀況的人都知曉,魯迅再用一種什麼樣的心態,住在廈門大學圖書館的閣樓上,一邊與“名人志士”作鬥爭的同時,望着一輪明月,寫着這十篇——《朝花夕拾》。

魯迅的遺體上蓋着毛主席親手寫的“民族魂”三個紅字。這也是當今社會所缺少的。區別於日本的民族排擠,中國人至少應該團結起來,面對未來許許多多魯迅先生還未曾面臨過的,民族危難……

1500字讀書心得朝花夕拾 篇5

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童年。在童年裏有苦也有笑。但都在自己的心裏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則在魯迅寫的“朝花夕拾”裏就是寫他的童年和青年的回憶。

魯迅的“朝花夕拾”是魯迅唯一的一部散文集。在“朝花夕拾”中作者將自己在童年和青年所難忘的人和難忘的事,用語言真情的流露出來。説明作者在童年和青年時所難忘的經歷。在他童年裏不是很好的。他做的每件事都得不到長輩的認同。這使他感到很難過,但是他沒有感到人生的黑暗到來了。他則是將這些長輩的不認同改為動力,寫進這部“朝花夕拾”裏。他要告訴我們,在童年中的無奈釋放出來。同時也給家長們一個理解和同情的心態對待我們像魯迅在童年裏那種不被長輩重視的警鐘。

在“朝花夕拾”中,給我最深的一篇則是“狗,貓,鼠”。在這篇有趣的散文中,不是題目所吸引我,也不是內容好笑有趣的文字,而是魯迅在童年裏與一隻仇貓的敍事。作者與貓的關係和對貓的討厭。這説明魯迅在童年裏的不知與單純。也寫出作者在童年與一隻貓的搏鬥。

從魯迅寫的(朝花夕拾)中,我能感受到在作者的童年和青年中不是很好過的,但這也時時刻刻充滿着美好的回憶。

魯迅的童年和青年是酸酸甜甜的。我們的童年和青年也像魯迅一樣的。童年和青年過得好或壞它都會留給予們回憶,

這薄薄的不足百頁的小冊子中,共有十篇文章,每一篇都風韻十足:反映社會現實的《狗·貓·鼠》;無奈而又曲折的《五猖會》;令人流連忘返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讓人敬佩的《藤野先生》;讓人憐惜的《父親的病》等等。

我最喜歡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一篇文章,並非是在課堂上,而是因為着實被這一篇文章裏所描寫的百草園所深深折服。這是一個多麼充滿情趣的地方呀,雖然只是一片荒草幾塊破石,卻在其中充滿神奇與樂趣,讓人好奇而又嚮往這妙趣橫生的生活,它不時的吸引着我。

最讓人揪心的《父親的病》這一篇文章,如此孝順的孩子服侍着自己抱病在身的老爹,卻在盡孝中遭人冷落,以至於父親的病情越發的嚴重,不幸離開了人世,使孝子終生在愧疚中度過,讀完他的這篇文章,只是歎息以及疑惑:為什麼那年頭的城中,連一位善良無私的醫生也沒有呢?由此可以見的那時社會的面貌,基層的人怎麼也無法翻身,這也是國家發展緩慢的一個重要因素啊!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92年所作的十篇回憶性散文結集,原名《舊事重提》。“朝花”是清晨帶露,香氣芬芳的花,喻指魯迅青少年的往事。“夕拾”是説直到中年以後才在回憶中把它們寫出來,藉以慰藉“夕拾”“離奇和蕪雜”的心情。這本書生動的描繪了魯迅兒童時代故鄉生活的片段,展現了當時的水鄉景緻,民俗風貌,抒發了對親友師長的深切懷念之情。

在這些散文中深深引起我共鳴的就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寫出了魯迅兒時在百草園的樂趣與三味書屋的乏味,那兒有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長吟的鳴蟬、肥胖的黃蜂、輕捷的叫天子……各種動植物,應有盡有。還有長媽媽講的傳説與故事,冬天的麻雀,地上或桂花樹上的蟬蜕,花壇上的臘梅花。這一切都令作者流連忘返、戀戀不捨。然而,三味書屋的索然無味與百草園裏的無限樂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單調枯燥的學習生活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細讀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着不時從字裏行間流露的些許天真浪漫。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面:油蛉在這裏面低唱、蟋蟀在這裏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一切都充滿了樂趣。

1500字讀書心得朝花夕拾 篇6

魯迅自己説,《朝花夕拾》是從回憶中抄出來的。長短不一的散文往往都藏着深刻的祕密。我更喜歡他的回憶性散文,比如説《阿長與山海經》《五猖會》以及《藤野先生》等等。這些文章相對有趣些,尤其是回憶童年的文章,我覺得是妙極了,儘管有時加了一些批判性的文字進去,但畢竟還是有趣的。魯迅的筆下,有菜畦,有桑葚,有會唱歌的蟋蟀,有小人書,也有各種各樣嚴格、慈祥或醜陋的人。童年雖在黑暗中,但美麗的童真和趣味都躍然紙上。

書中的文章一般都夾敍夾議,又描寫、抒情,魯迅自己説“文體很複雜”。就是這種捉摸不透的文體反映出了魯迅深厚的文學功底以及不滿的情緒。他的議論或抒情都直指當時社會的弊端,所以人們一直都説他是用筆桿作鬥爭的戰士。從他挑戰、批判傳統的毫不留情,看得出他深深地憤怒和失望。他是悲哀的,也是偉大的!

魯迅在書中有喜有悲。和與他志同道合的人交談時,他是快樂的,與淳樸的人説話時,他是和善、客氣的。他為命運多舛的正義人士悲痛,他敬重反封建的人。真如他那首《自嘲》中的名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魯迅的文筆有些失落,有些憤怒。從文章及註釋可以看出,責罵他的人不,少,嘲笑中國人的也不少。在那樣一個正義無法伸展的空間了,在那樣一個鬧市一樣的時代裏,誰都沒心思也無法寫出和平的文章。魯迅的筆不平靜,它跳進了很多運動,它謳歌正義!

《朝花夕拾》中國現代作家魯迅的回憶性散文集,裏面講述了魯迅童年及青年時所經歷的往事。《朝花夕拾》中的很多文章都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經典,其中還包括我們學過的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書中共有篇文章。作品的先後順序是以作者從童年到青年的生活來安排的。《朝花夕拾》中對人物的描寫非常細緻,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寫壽鏡吾先生讀古文時“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着向後面拗過去,拗過去”,讓讀者很容易就可以想象出這個場景,並且感覺非常真實;《阿長與山海經》中寫阿長睡覺時“伸開兩腳兩手,在牀中間擺成一個‘大’字,擠得我沒有餘地翻身”,晚上有個人這樣睡着,把自己的位置給佔用了,那感覺一定不好受。諸如這樣細緻的描寫還有很多。

在這十篇位置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藤野先生》。這是魯迅寫他青少年在日本留學時的文章,文章重點寫了他的老師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對學生非常關心,而且在教學上非常嚴謹。文章中寫他拿去魯迅上課時抄下的講義,當魯迅拿回講義時,講義從頭到尾,都用紅筆添改過。魯迅在講義上的一個圖畫錯了,藤野先生還幫他指正,並和藹地給他講解。這些情景就非常鮮明地表現出藤野先生的個性特點。而且藤野先生對魯迅這樣的有潛力的學生要離開學校後,感到很惋惜。藤野先生在魯迅的心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1500字讀書心得朝花夕拾 篇7

《朝花夕拾》是魯迅在受到政府的壓迫、“學者”們的排擠,又歷經戰亂後寫下的回憶。作者在這樣紛擾中尋出一點空閒來,委實不易,目前是這麼離奇,心裏是這麼蕪雜。一個人到了只剩下回憶的時候,生涯大概總算是無聊了,但有時竟會連回憶也沒有。對往事的回憶,只是現實生活的一點安慰,而每一個美好的回憶又都有一個悲慘的結局:百草園和繡像摹本賣掉了,長媽媽也匆匆告別了人世,本應是激發人們的愛心的《二十四孝圖》背後,卻隱藏了謀人性命,教人看的醜惡禍心。去留學,並且碰到了一位令自己敬仰的師長,卻因為感受到醫治人的精神比醫治身體病症更重要而離別了,在學校辦事兼教書,實在勤快的可以的老友範愛農,終究擺脱不了貧困潦倒落水而逝的命運。在對這一連串苦樂參半的事件的記敍中,作者還追究了自己的一些思想根源,例如仇貓,小小的,帶給作者遐想的隱鼠的失蹤,只是個象徵的意念:當我失掉了所愛的,心中有着空虛時,我要充填以報仇的惡念!

這才是作者仇貓的動機:它在奪人所愛。從魯迅先生一生的經歷看:嫉惡如仇,不過是對缺乏愛、失落愛、痛惜愛的一個自然反應罷了。對這個細節下作者又給自己開了個傷心的玩笑:他的仇貓是毫無道理的,雖然貓吃老鼠,但他的隱鼠卻不是貓吃的,而是被長媽媽踏死的,那麼是否要恨長媽媽呢?在下一節回憶中,長媽媽也確實有些讓人生厭,睡覺時佔領了全牀,滿腦子的窮規矩和愚昧的信念,就是這樣一位長媽媽,卻把作者日思夜想的,別人都不能重視的渴望化成了現實,不懂識文斷字的長媽媽把她自己都叫不出名的《山海經》買來,送給了“我”。正因為長媽媽這顆未被舊道德泯滅的愛心,使作者記起她,追念她。在朝花夕拾的回憶中,作者多次寫到封建教育的失敗和狹隘。小時候,長媽媽的故事裏説:“倘若有陌生的聲音叫你的名字,你千萬不可答應他,以免那是害人性命的美女蛇,提防陌生人,並假想他就是壞人的邏輯。

在朝花夕拾之間,我隨作者一起,回到“我”的童年時代,重新回味那些人和事。走過留學的日本的求學索過程,一起追憶失去的老友。沿着這條線索,我看到二十紀初,以“我”為中心的一個個生活場景,人物心理歷程,讀着每一個寓意深遠,回味無窮的結束句,我的心也隨着作者一起潮起潮落。讀《阿長與山海經》《阿長與山海經》這是—篇紀實性的文章。文章真實而親切地再現了魯迅童年時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表現了長媽媽的性格特點。作者通過對兒時往事的回憶,表達了對長媽媽這樣一個勞動婦女的深深懷念。文章先介紹了人們對長媽媽的稱呼,稱呼的由來和她外形的特點,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如寫她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接着寫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説“老掉了”等;最後寫了長媽媽“我”買《山海經》的事,而且敍述得很詳細。文章着重寫了我幼年時與長媽媽的一段經歷。長媽媽是一位保姆,而我對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見我對她的感情至深。文章也進一步介紹了她的名字、體形等。

文章主體在於圍繞《山海經》,寫我對長媽媽的感情變化。由最初的我不大佩服她,最後我對她又有新的敬意,是因為她給我買了《山海經》。長媽媽是一位經歷蒼桑的人,這裏不僅寫她迷信,有麻煩的禮節,而且突出了她的偉大,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她卻成功了。很好地概述了一個人物形象。而我對長媽媽的感情也是文章的關鍵,文章的主體把握及最後對她的緬懷、祝福,都能説明感情很深。語言上或敍或議,前後呼應,如3次寫“大字形”睡式及謀害隱鼠的怨恨,樸實中帶有點韻味,讓讀者細細體會其中。讀完此篇文章,不難發現,長媽媽這樣一個藝術典型形象,獨特而不平凡,而也揭示了封建社會比較黑暗、腐朽的事實。作者此篇文章包含的愛心與同情,讓我們再一次回到純樸的年代,去關懷身邊一個人。

1500字讀書心得朝花夕拾 篇8

寒假中讀了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其中有十篇散文,十分的優美。在這組文章裏,作者追懷青年時代的往事,既描寫了他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和對師友的懷念,又真實地書寫了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前後作者從農村到城鎮、從家庭到社會、從國內到國外所經歷的種種生活。其中寫了許多關於少年兒童的事,使我在讀文章時,彷彿也在品味着自己的生活。

其中有一篇《藤野先生》讓我讀來十分地感動,讓我懂得了知識是沒有國界的。藤野先生是作者在日本學醫學時的老師,對作者非常關心。藤野先生在生活上不大講究,但為人卻誠懇、公正,對學生誨人不倦,對研究一絲不苟。他一一糾正作者筆記上的錯誤,“不但增加了許多脱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這樣一直繼續到他教完了他所擔任的功課”;在知道中國人很敬重鬼時,還擔心作者不肯解剖屍體。藤野先生真摯的愛給了在異國的魯迅極大的鼓舞,是十分無私和偉大的。

讀了這個故事,讓我聯想到了在中國抗日戰爭以前,有一位加拿大的白求恩大夫來到了中國,他兢兢業業的工作,“救死扶傷”成了他的最高使命。在面對即將爆發的戰爭時,他也毫不退縮,絲毫沒有回國的意願,而是堅持留在了中國,最終在為病人手術時不幸被感染,不久便離開了人世……

藤野先生和白求恩醫生,他們都為了自己的使命拼搏着、奮鬥着,而且有着超越國界的博大胸懷。這不僅讓我感動也引發了我深深的思考。我想:我們現在作為一名學生,最大的使命不就是利用這青春的大好時光好好的學習嗎?就像作者説得那樣:“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便使我忽有良心發現,而且增加勇氣了,……再繼續寫一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

在想要放棄時,我們應想想身邊辛勤的老師時、我們應想想身邊含辛茹苦的父母時,便更應該努力的學習,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去完成自己的使命了。

這讓我再次感到了好好學習的重要性,朋友,就請你從現在做起,用雙手去放飛理想的翅膀!

魯迅的名字,是家喻户曉的。讀到他的文章,卻是在課本里,課文叫做《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魯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以來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加上他是“家喻户曉”的世界上都有名氣的大作家,更是有點恐懼,不敢輕易讀他的書。怕讀不懂,自己太俗了。但自從讀過魯迅那《閏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下子,似乎把我和偶像的距離拉近了。樸實的文筆,細膩的情感,使我感到像在一位和藹慈祥,平易近人的爺爺交談。

首次捧起魯迅的《朝花夕拾》,從目錄,細細品讀下去魯迅的文筆綿密細膩、真摯感人,猶如小橋流水,沁人心脾。它真實地紀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追憶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生動地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風俗畫面。

魯迅與閏土的童年,可以説是人間比地獄。因為是當時社會的黑暗,政治的腐朽,使得平民老百姓的孩子從小就要受苦受難。而魯迅正家境不錯,所以過上了相對比較幸福的生活,但卻不及閏土的生活有鄉土樂趣。而今,我們生活的2世紀。再與魯迅的生活相比,可謂是天上人間啊!生活條件好了,不用在下雪天受凍,有暖氣;不用在大熱天流汗,有空調。可以吃到很多魯迅哪個時候有的人一輩子也無法吃到的東西。

但想一想,比起《百草園》的生活,我們的生活真是毫無樂趣可言啊!沒有端詳過麻雀,不知道什麼是叫天子,何首烏似乎聽説過……被嚇唬到的神話故事總算是聽到過幾個,但是卻再也想不起來。至於雪天中的“拍人印”。更是連想都不敢想。即使有紛飛的大雪,也是不敢“妄想”的。我們南方現在是難得看到飄雪的。記得小時候,上海的某一年冬天,下過一場大雪,一場有積雪的大雪。能想象得到當時出家門的時候,一定是手上戴着手套,頭上頂着帽子,裹得嚴嚴實實的。

那年,抵抗不了上海的寒冷,生病了,要去醫院。卻似乎沒有沾到半點雪。印象裏是出租車窗外綠化帶上的一層雪。還有初次見到的雪花,只是不能碰,剛快碰到就被一旁的大人攔下來。這是“不乖”的表現。回想起來,如果現在的我,仍能想起當年的冰涼,哪怕是透過手套得來的濕嗒嗒的冰涼,或許也能像魯迅先生一樣,成為落筆的資本。只是現在,倒寧願忘記那場雪了呢,因為沒有樂趣,只有被約束的難受!

與我們的生活相比,私塾裏的生活,又或許要難過上許多倍。能在百草園爛漫多年,也許是好事,但是突然有一天,一天的大多時只能呆在書院裏讀書,會覺得多少的失落呢?其實,相對於以前的孩子,我們已經是站在金字塔的較上方了,無論是生活質量,還是思想品質。有朦朧的思想,看着實事的動盪,體味着生活給予我們的甘甜,我們的生命裏也有無數的活力。又相對於那個封建的年代,現在生活是多麼的寬鬆。可是,也不得不説,以孩子們當事人的眼光來看,中國的教育,仍然讓人快樂不起來。我正接受,所謂更加“全面”的教育但沒有一點興趣,很累,很累。我不再能夠體會,究竟什麼才是我們的快樂。

1500字讀書心得朝花夕拾 篇9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先生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本應該快樂美麗的童年,因為籠罩在那個封建社會,時不時透出些迂腐的氣息,所以魯迅要罵,罵那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從文章表面看,魯迅似乎都是用了些温情的文字,其實,他把憤怒藏得更深。有人説柔軟的舌頭是最傷人的武器,也許魯迅先生正是想達到這個目的吧!

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首先使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記敍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接着再寫道“我”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前邊寫的百草園很好地反襯了後來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體現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説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這個對比手法,較好地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

魯迅在《朝花夕拾》中對一個人用了相當多的筆墨,那便是魯迅的保姆“長媽媽”,她是個需要一分為二看待的人。因為社會的影響,“阿長”保留了許多迂腐的習俗,像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還盲目地對“長毛”的故事妄加評論,甚至還踩死了“我”喜愛的隱鼠。因此,“我”對她懷恨在心。看到這,讀者在腦子裏勾勒出的是一個活脱脱粗俗、守舊的婦女形象。然而,魯迅對她的印象遠不止這些。她有可愛的一面。“阿長”知道“我”喜歡《山海經》,跑了許多路,幫“我”買來了《山海經》。由此,“我”又認為她“有偉大的神力”。在《阿長與山海經》的結尾,魯迅表達了他對阿長的愛,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讓阿長安息。

還有幾個人物,我對他們的印象也是極深的。一位是範愛農先生,魯迅一開始對他的印象是不好的。原因是範愛農的老師徐錫麟被殺害後,範愛農竟滿不在乎。魯迅對他的看法幾乎是漸漸改變的,直至範愛農就義,魯迅開始變得景仰他了。另一位是衍太太,她在《父親的病》中出場。在“父親”臨終前,她讓魯迅叫父親,結果讓父親“已經平靜下去的臉,忽然緊張了,將眼微微一睜,彷彿有一些痛苦。”後來“父親”死了,這讓“我”覺得是“‘我’對於父親最大的錯處”。衍太太對別的孩子們“很好”:慫恿他們吃冰,給魯迅看不健康的畫,唆使魯迅偷母親的首飾變賣。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頑皮弄髒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卻是要打罵的。魯迅表面上讚揚她,實際心中卻是鄙視衍太太的。因為這是個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歡使壞的婦人。

《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內涵的童年故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了魯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願望。

1500字讀書心得朝花夕拾 篇10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着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三味書屋後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裏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靜靜地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裏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裏便大叫起來:"人都到那裏去了?!"……"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着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拍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

我讀魯迅先生的這篇佈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處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忽然間,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重,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又採摘野花野果,然後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於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幹着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優質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許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真不懂自己怎麼會那麼喜愛《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佈滿激情

魯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現了他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那股熱情,希望能自由安閒地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這正是兒童特有的曾幾何時,我已經遠離了童年,進入了少年,天天都在這忙忙碌碌的學習之中,紛紛撓撓的生活之中但我自己認為自己還是一個稚氣未脱的孩子,有時還做着甜美的童年之夢迴憶起那些童年瑣事,還時常記憶猶新,忍俊不禁我家原屬市郊,四周有一大片田野,小時候,總去那裏享受着春日的陽光,秋日的清風,還有那片總被我採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懷抱之中;小時候,天天一吃完飯嘴都不擦就去鄰家串門子,和小夥伴一起去吃豆腐花,一起去田野裏玩,時不時還跌進泥坑變出個"小泥人",採了各式各樣的花,又生怕主人找來,就把花藏在樹洞裏,一會兒回去花早就枯萎了,但我仍沉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而如今,田野上造起了樓房,我和小夥伴都在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親切,也少了許多自由,但我仍沉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而如今,因野上了造起了樓房,我和小夥伴們都在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親切,也少了許多自由,但我仍然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無論現在能否實現這也許就是我和幼年魯迅的相似之處吧,使我在讀過文章後有了這麼多感動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瑣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嚮往自由。

1500字讀書心得朝花夕拾 篇11

朝花夕拾,顧名思義,清早落下的花朵到了傍晚拾起來。平靜地彎腰,凝視,回憶,撿起。這個原本簡單平和的過程被魯迅先生賦予了新的含義。

他記起快樂的童年,迷信卻仁愛的阿長媽,嚴謹樸素的藤野先生等等一些現在普遍為人所知的人物。我們清楚地知道阿長媽喜歡攤着“大”字睡覺,給“我”講一些客套和迷信的禮數;知道藤野先生與“日本鬼子”慘無人道的形象大相徑庭,“黑瘦的先生”,“八字須,戴着眼睛,夾着一迭大大小小的書”,他歎息魯迅不再學醫,他是真心希望新的醫學能傳入中國,這個“希望”使得魯迅更感受到藤野先生的偉大之處,我們也是如此。

魯迅在文中讚美他們,沒有歌功頌德,而是還原他們最本真的一面。我看到了魯迅筆下情感豐富、心地誠摯的阿長媽、藤野先生,不過對於我,他們再怎麼真切,最多隻可算是書中人。而對於魯迅,這些平凡之人都是他生命簿冊中最濃重的幾筆。他的敬意和感激,從每一句話裏流露出來,細節是那樣清晰,人物從回憶裏走出來,從紙上樹立起來,變得有血有肉,袒露着真實性情。這樣的情感不是普通人能企及和完全吸納的。

很重要的一點便是魯迅先生從不掩飾好人們的瑕疵。寬厚的阿長媽講話、睡覺時令人討厭的聲響、姿勢,加上她恰巧又是個愚昧迷信的文盲,這些劣處並沒有被掩藏,而是大方地擺在讀者面前,與後面的‘三哼經’對照着看,着實被阿長媽感動了一把。的確,人是多面性的,較為完整的人才能打動人心。魯迅自身也一樣,激昂鬥士的形象下,仍有一顆細膩的心保存着所有温馨的回憶,這些不多見的回憶又提升了魯迅在我們心目中的地位,所以寫評註的老師才會説“《朝花夕拾》讓魯迅得以完整”。

其實我們無法徹底體驗魯迅先生本人所有的想法和感情,就像旁人也無法真正挖掘出我們自己的內心在想些什麼。能做的,只有盡力理解,置身於從一段段樸實機敏的文字中找到真相。

説到完整,像一棟房子,回憶只是屋頂煙囱的部分,大塊的實體磚瓦還是他那些廣為人知的犀利帶着譏諷的文風。

人們常説魯迅是一個批判,揭露現實的文學家。這兩個詞説來容易,要真正做到需要很大的勇氣、執着和懷疑的精神。醫術特差卻霸道十足的荒唐“名醫”,表裏不一、陰冷自私的衍太太是兩個標準的反面人物,前者的名氣或許不及後者的響,但卻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因為這類人到今天還時常出現在眼界內。你我一定都碰到過類似“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而且還招搖過市的人,儘管心生厭惡,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事不關己就好。魯迅不是“懶惰”的人,一方面,“名醫”間接害死他父親,另一方面那股與生俱來的正義感促使他以文字的方式不動聲色又激烈深刻地剝掉了“名醫”那層虛晃無用的外殼。我們的心在得到共鳴的同時,也慚愧於平日裏的漠然無衷。

看到“魯迅先生作賓客而懷橘乎”的時候,不禁笑出聲來,這話套用的有幾分黑色幽默不説,還把矛頭指向某些中國傳統的“虛偽”的孝道,一針見血。我記得自己當初讀到這篇文言文時,並沒多大感受,不曾想到這一跪一答竟已成了虛招式。也許我也該對習以為常的事重新抱有懷疑的態度。

在看清無數黑暗的事實,長時間憤慨疾呼後,魯迅並沒有丟失童年或者其他時候遇到的純良之人,而這些人,這些回憶,就更顯得彌足珍貴了。恐怕正因如此,他意識到,自己擁有的除了對“批判”的一腔熱血外,還有那些正慢慢模糊的美好印象——這一生同樣不可缺少的東西。比起戰鬥的勇士,做個拾花者或許更為長久,拾起自己和世人們曾經遺漏的落花,珍藏起來,交付給每一個活在當下的我們。

1500字讀書心得朝花夕拾 篇12

魯迅的名字,是家喻户曉的。讀到他的文章,卻是在課本里,課文叫做《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魯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以來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加上他是“家喻户曉”的世界上都有名氣的大作家,更是有點恐懼,不敢輕易讀他的書。 怕讀不懂,自己太俗了。但自從讀過魯迅那《閏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下子,似乎把我和偶像的距離拉近了。樸實的文筆,細膩的情感,使我感到像在一位和藹慈祥,平易近人的爺爺交談。

首次捧起魯迅的《朝花夕拾》,從目錄,細細品讀下去。。。。。 。 魯迅的文筆綿密細膩、真摯感人,猶如小橋流水,沁人心脾。它真實地紀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追憶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生動地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風俗畫面。

魯迅與閏土的童年,可以説是人間比地獄。 因為是當時社會的黑暗,政治的腐朽,使得平民老百姓的孩子從小就要受苦受難。而魯迅正家境不錯,所以過上了相對比較幸福的生活,但卻不及閏土的生活有鄉土樂趣。而今,我們生活的21世紀。再與魯迅的生活相比,可謂是天上人間啊!生活條件好了,不用在下雪天受凍,有暖氣;不用在大熱天流汗,有空調。 可以吃到很多魯迅哪個時候有的人一輩子也無法吃到的東西。但想一想,比起《百草園》的生活,我們的生活真是毫無樂趣可言啊!沒有端詳過麻雀,不知道什麼是叫天子,何首烏似乎聽説過……被嚇唬到的神話故事總算是聽到過幾個,但是卻再也想不起來。至於雪天中的“拍人印”。 更是連想都不敢想。即使有紛飛的大雪,也是不敢“妄想”的。我們南方現在是難得看到飄雪的。記得小時候,上海的某一年冬天,下過一場大雪,一場有積雪的大雪。能想象得到當時出家門的時候,一定是手上戴着手套,頭上頂着帽子,裹得嚴嚴實實的。那年,抵抗不了上海的寒冷,生病了,要去醫院。 卻似乎沒有沾到半點雪。印象裏是出租車窗外綠化帶上的一層雪。還有初次見到的雪花,只是不能碰,剛快碰到就被一旁的大人攔下來。這是“不乖”的表現。回想起來,如果現在的我,仍能想起當年的冰涼,哪怕是透過手套得來的濕嗒嗒的冰涼,或許也能像魯迅先生一樣,成為落筆的資本。 只是現在,倒寧願忘記那場雪了呢,因為沒有樂趣,只有被約束的難受!

與我們的生活相比,私塾裏的生活,又或許要難過上許多倍。能在百草園爛漫多年,也許是好事,但是突然有一天,一天的大多時只能呆在書院裏讀書,會覺得多少的失落呢?其實,相對於以前的孩子,我們已經是站在金字塔的較上方了,無論是生活質量,還是思想品質。 有朦朧的思想,看着實事的動盪,體味着生活給予我們的甘甜,我們的生命裏也有無數的活力。又相對於那個封建的年代,現在生活是多麼的寬鬆。可是,也不得不説,以孩子們當事人的眼光來看,中國的教育,仍然讓人快樂不起來。我正接受,所謂更加“全面”的教育但沒有一點興趣,很累,很累。 我不再能夠體會,究竟什麼才是我們的快樂。

《朝花夕拾》的原名是叫做《舊事重提》,是對逝去歲月的回憶,有真摯的情懷,有無奈的感傷。歡快的時候,我感到有沁人心脾的馨香襲來;鬱悶不樂的時候,我感到無名的寂寞前來吞噬。這一切,確實是能真切的感受得到的。

1500字讀書心得朝花夕拾 篇13

《朝花夕拾》為魯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憶散文的結集,共十篇。前五篇寫於北京,後五篇寫於廈門。最初以《舊事重提》為總題目陸續發表於《莽原》半月刊上。十篇散文,是“回憶的記事”,比較完整地記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生動了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畫面,是研究魯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當時社會的重要藝術文獻。這些篇章,文筆深沉雋永,是中國現代散文中的經典作品。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着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拍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我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處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間,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又採摘野花野果,然後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於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幹着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優質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

《朝花夕拾》中我影象很深的是《無常》和《二十四孝圖》這兩個故事。《無常》中的無常是個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時候,看到母親哭死去的兒子那麼悲傷,決定放兒子“還陽半刻”,結果被頂頭上司閻羅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憶無常的時候,通過無常和閻羅王這兩個人物的鮮明對比,諷刺了現實一些所謂的正人君子。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配有圖畫,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魯迅先生在這篇文章中,重點描寫了在閲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尤其是“郭巨埋兒”這個故事,自己明明有些錢,卻全給了自己的兄弟,後來家裏窮得吃不起飯了,卻想到家裏的兒子會“搶”老母的食物而決定犧牲自己的兒子,十分的迂腐,且多多少少有點欺世盜名之意,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

《藤野先生》也同樣記錄了作者的心路歷程,學醫救國到文藝救國的轉變,表達了作者深深的愛國主義情感。在魯迅留學日本之時,是“風雨如磐暗故園”之時,也是魯迅個人處於“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時期。他曾説:“我的夢很美滿,預備卒業回來,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於維新的信仰。“但從匿名信事件、看電影事件,中國人的麻木不仁中,魯迅才深刻地認識到,學醫可以拯救人的身體,卻不能拯救人的靈魂。魯迅説:“從那一回以後,我便覺得學醫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強健,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提倡文藝運動了。”

我感受到的是魯迅對藤野先生的感動、感激與懷念,即便當《藤野先生》的形象深入人心,卻少有人記得他的名字——藤野嚴九郎。我感受到的是魯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報國之情。《藤野先生》,記敍的是一段感人的師生情,一顆動人的愛國心。

1500字讀書心得朝花夕拾 篇14

寒假作業佈置寫讀後感,於是我就開始閲讀一張寫着密密麻麻的書名的報紙。找了許久,我找到了一個題目較新奇的書——《朝花夕拾》魯迅。

回到家,從書架裏拿出從未看過一眼的的《朝花夕拾》,對着那個書名發呆。這本書是魯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這部散文集中所寫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時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猶如清晨開放的鮮花到傍晚去摘取,雖然失去了盛開時的豔麗和芬芳,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平添了一種風韻,而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則更令人浮想連翩、回味無窮。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先生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首先使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記敍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接着再寫道“我”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前邊寫的百草園很好地反襯了後來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體現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説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這個對比手法,較好地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內涵的童年故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了魯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願望。

雖然在魯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燦漫的感情,讓人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我讀魯迅先生這些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自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的嚴厲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

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學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因此我才會那樣喜愛,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異常的親切,充滿激情。

小時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我住在一起,那時我時常和樓道里的一些小夥伴們一起玩耍,一起嬉戲,每次都玩的很開心,以至於每次都忘了時間的匆匆流去,每次都要大人在窗口大喊一聲才會依依不捨的結束遊戲回家。每逢佳節,吃完團圓飯,我們又會聚集在那一片屬於我們自己的空地上,點燃我們早就準備好的小煙花,在火光中,盡情的奔跑着,歡笑着,舞蹈着,體驗着前所未有的快樂。如今,我搬了新家,不在出門和其他夥伴們嬉戲了,而是不停的為學業操勞。每封佳節,也不在出去和夥伴們一起放煙花了,而是站在窗口凝視着那些在漆黑的天空中綻放的五彩繽紛的“鮮花”,獨自享受着……

1500字讀書心得朝花夕拾 篇15

魯迅先生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思想家。他的許多作品,既是他獨特的生活歷程寫照,也是全民族所經歷的心路歷程的反射。讀《朝花夕拾》,讓我們走進魯迅的記憶窗口,站在作者自己的思想高度上,觀望作家的童年記憶和青年曆程。

《朝花夕拾》是魯迅在受到政府的壓迫、“學者”們的排擠,又歷經戰亂後,寫下的回憶。作者在《小引》中這樣開頭:“我常想在這紛擾中尋出一點閒靜來,然而委實不易,目前是這麼離奇,心裏是這麼蕪雜。一個人到了只剩下回憶的時候,生涯大概總算是無聊了罷,但有時竟會連回憶也沒有。”

對往事的回憶,只是現實生活的一點安慰,而每一個美好的回憶又都有一個悲慘的結局:百草園和繡像摹本賣掉了,長媽媽也匆匆告別了人世,本應是激發人們的愛心的《二十四孝圖》背後,卻隱藏了謀人性命,教人看的醜惡禍心。有讀書的機會了,學校又是“烏煙瘴氣”的,想看的書,長輩認為不對,學了一些知識,卻什麼也做不成:“聽了幾年講,下了幾回礦,就能掘出金銀銅鐵來麼?實在連自己也茫無把握……”去留學,並且碰到了一位令自己敬仰的師長,卻因為感受到醫治人的精神比醫治身體病症更重要而離別了,在學校辦事兼教書,實在勤快的可以的老友範愛農,終究擺脱不了貧困潦倒落水而逝的命運。

在對這一連串苦樂參半的事件的記敍中,作者還追究了自己的一些思想根源,例如仇貓,小小的,帶給作者遐想的隱鼠的失蹤,只是個象徵的意念:當我失掉了所愛的,心中有着空虛時,我要充填以報仇的惡念!這才是作者仇貓的動機:它在奪人所愛。從魯迅先生一生的經歷看:嫉惡如仇,不過是對缺乏愛、失落愛、痛惜愛的一個自然反應罷了。

在朝花夕拾的回憶中,作者多次寫到封建教育的失敗和狹隘。

小時候,長媽媽的故事裏説:“倘若有陌生的聲音叫你的名字,你千萬不可答應他。”以免那是害人性命的美女蛇,提防陌生人,並假想他就是壞人的邏輯就是這樣灌輸下來的。

在那些幾乎沒有給兒童看的書的時代裏,作者得到了一本《二十四孝圖》。“這雖不過薄薄的一本書,但是圖上説鬼少人多,又為我一人所獨有,使我高興極了。”但這是事情的一個方面,“我”只是對擁有了書而高興,看了書的內容,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難,對於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計劃,完全絕望了。不但絕望,還常常害怕,擔心自己也要被埋掉:“掘好深坑,不見黃金,連搖咕咚一同埋下去,蓋上土,踏得實實的,又有什麼法子可想呢。”因為我常聽父母為窮而犯愁,我也有白髮的祖母,我也擔心父親學了孝子郭巨,把我犧牲掉。“郭巨埋兒”作為一個孝道經典,是怎樣的黑暗和摧殘兒童的幼小的心靈呵。

讀《朝花夕拾》,我們隨作者一起,回到“我”的童年時代,重新回味那些人和事走過求學的日本的求索過程,一起追憶失去的老友,沿着這一線索,我們看到了二十世紀初,以“我”為中心的一個個生活場景,人物心路歷程。

讀着每一個寓意深遠、回味無窮的結束句,我們的情感也隨着作者一起潮起潮落。

1500字讀書心得朝花夕拾 篇16

每當我讀起魯迅的作品,心中便會湧起一絲崇拜。魯迅的作品可以説是、樸質無華的。讀了這本《朝花夕拾》不僅讓我對魯迅那個年代的童年有了新的理解還通過他那樸素的文字,充滿童趣的一個個小故事慢慢地在我眼前顯現出我那曾經美好,純真的童年。

讀了這本《朝花夕拾》不禁讓我對魯迅的童年感慨萬千。一段段美好的往事,一個個在魯迅腦海中那些樸素的人們,雖然是時不逢生,但依舊也可以留下美好的記憶。不管是在紹興,在南京,還是奔向日本求學,每一個地方都留有魯迅先生那純真,卻隱藏憤怒的童年氣息,雖然已是風燭殘年,聞起卻依然清香。魯迅先生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滿是好詞佳句的華麗。卻更能吸引讀者,彷彿在給你講故事一樣。翻開充滿詩意的封面,第一篇的題目便深深吸引着我。狗,貓,鼠這個題目使我不禁展開了想象。狗貓鼠這3個動物放在一起可是水火不容的,它們之間會有什麼可愛的趣事呢?它們又都代表着什麼呢?

帶着好奇的心情往後讀着,剛開始便講了貓和狗的仇。借用了《自然史底國民童話》中的一小段話,用幽默的方式充分體現着狗和貓的互不相容。他大方地寫了人們污玷他是狗以後的想法與見解。接着,便寫了他兒時贍養的那隻可愛的小“隱鼠”。生動地描寫出他對弱小動物的憐憫和愛心。讀到這一切展現出的一幕幕場景都是那麼天真爛漫,讓人倍感親切也許是和我心中產生的共鳴吧!回憶着小時家裏的保姆—阿長,感情的起伏也連綿不斷。童年時的保姆“阿長”那個留有舊社會氣息,但樸素,真誠的“長媽媽”。雖然踩死過魯迅那可愛的小“隱鼠”,雖然每晚睡覺都要擺開一個“大”字,雖然喜歡“切切察察”,但不辭辛苦的為魯迅買來他最喜愛的《山海經》的行為足以抵消魯迅對她的仇恨,重新產生敬意。“阿長”為他買的4本書,成為有生的第一個4本書,也許書面早已泛黃,也許內容早已過於粗俗,但那是魯迅童年時的快樂,足夠珍藏終生。結尾“阿長媽媽”辭世了,那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願在你懷裏永安她的靈魂”足以表達他對阿長的愛。

看世故三昧那一篇時我不禁感慨,當時的社會真的很可怕。讀着魯迅教導青年的一段話,雖然那裏説的與我們要學習的有很多相反的地方,但我知道那是那時社會的真理,但不是現在。當時的社會陋習不斷,但自從解放後,中國人民就真的一點點屹立起來,昔日輝煌的中國終於重現。在眾領導的帶領下我們在飛速進步。現在的我們開始變得現代化,文明化,國際化。以前的陋習早已隨着中國社會的進步慢慢消失。

無意間隨便翻了一下,看到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題目使我不禁好奇起來。百草園在魯迅的心裏是什麼樣子呢?三味書屋中的“三味”是哪三味呢?我細細品味着他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那段生活,就像品味着他那童年心底的那份頑皮,那份嚮往無拘無束的快樂。那段天真無瑕的記憶,那段人人皆有的好奇與淘氣在我心底盪漾。"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拍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那份天真與美好,那份童年的花園就像一個琥珀,永遠地保存起來,伴隨着童年的逝去,標誌着它。

看着魯迅在他的花園裏盡情地玩耍,使我不禁也回憶着我那酸甜苦辣,也依舊美好,嚮往的童年瑣事。

在我們兒時的童年裏,每個人都在成長,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稀奇古怪的事。它們讓你在困難面前學會堅強,學會勇敢。

還記得小的時候我和爸爸媽媽去了北京最高的山——靈山。到了那裏,清新的空氣迎面撲來,旁邊的農家樂各有各的特色。最為壯觀的就是在陡峭的山上悠閒自在的駿馬和懂得馬語的放馬人。睡了一覺,第二天早上看見在院子裏放馬人牽着3匹馬。其中一匹是亮黑亮黑的,高大、挺拔就像是威武的戰士。稍我一下就看中了那匹大黑馬,高興地叫道:“我要騎那匹黑馬,看它多精神呀!”教練員對我説:“那匹可最難騎,不怕嗎?”我生怕別人笑我膽小,急忙説:“我才不怕呢!”教練員先給我們展示上馬,我心想:不就是一蹬,一跨嗎!我也會。在聽完教練的囑咐後,我迫不急待地跨上了馬。真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我剛蹬上一隻腳,馬就小步快走了起來,嚇得我出了一身的冷汗,教練趕快把我抱了下來,這才鬆了一口氣,想:好險啊!看來騎馬也沒那麼容易呀!經過一番仔細的學習後,我終於又鼓起勇氣重新嘗試上馬。我先把一隻腳放到鐵蹬上,使勁一蹬身體變直了起來。緊接着,左腿趕快使勁一跨便牢牢地坐在了馬背上。可事情遠不像想象中那麼簡單。馬隨着慢慢地走,馬背上的骨頭也在不停地動,把我的整個身體一顛一顛的,難受極了!我使勁地握住了韁繩,前面還有人拉着馬,可我還是因為緊張手心出了汗。慢慢地我熟悉了這種狀態,可是剛剛熟悉,還沒有來得及欣賞風景,教練員便告訴我們馬上就要走山路了。緊張地我再次更緊地抓住了韁繩。教練告訴我們在騎馬上山的時候要俯身趴在馬背上,以防人們一起滾下去。艱難的山路上會不時出現幾塊大石頭,使得馬不得不跳過去。坐在馬背上的我,早已緊張的不敢説話。兩條腿緊緊地夾出馬肚子,可我越是夾的緊,馬就走得越快,後來我才知道,當我的兩邊腳蹬夾的越緊時,馬就會以為我要讓它跑的快一些,它就會越來越快。一直趴在馬背上的我,因為顛得太多而變得氣喘吁吁來。漸漸地,太陽已從東邊升到了正空。火熱地太陽好像在給我鼓勁,讓我堅持爬到山頂。終於,我騎着大黑馬爬到了山頂。為了記住這次經歷,我和大黑馬在終點的大山石上留了影。微風迎面刮來,吹着我翩翩起舞的頭髮,下面的黑馬就像是戰場中的戰馬,威風凜凜地向遠方眺望着……

享受着魯迅先生那爛漫的童年,回憶着我那慢慢遠去卻依然趣味十足的童真歲月,我不禁感慨:“童年,真好!”

1500字讀書心得朝花夕拾 篇17

熱愛自然,嚮往自由

“三味書屋後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裏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裏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裏便大叫起來:‘人都到那裏去了?!’……”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着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拍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

我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處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間,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又採摘野花野果,然後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於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幹着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優質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許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真不懂自己怎麼會那麼喜愛《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充滿激情。

魯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現了他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那股熱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這正是兒童特有的。曾幾何時,我已經遠離了童年,進入了少年,每天都在這忙忙碌碌的學習之中,紛紛撓撓的生活之中。但我自己認為自己還是一個稚氣未脱的孩子,有時還做着甜美的童年之夢。回憶起那些童年瑣事,還時常記憶猶新、忍俊不禁。我家原屬市郊,附近有一大片田野,小時候,總去那裏享受着春日的陽光,秋日的清風,還有那片總被我採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懷抱之中;小時候,每天一吃完飯嘴都不擦就去鄰家串門子,和小夥伴一起去吃豆腐花,一起去田野裏玩,時不時還跌進泥坑變出個“小泥人”,採了各式各樣的花,又生怕主人找來,就把花藏在樹洞裏,一會兒回去花早就枯萎了,但我仍沉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而如今,田野上造起了樓房,我和小夥伴都在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親切,也少了許多自由,但我仍沉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而如今,因野上了造起了樓房,我和小夥伴們都在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親切,也少了許多自由,但我仍舊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無論現在能否實現。這也許就是我和幼年魯迅的相似之處吧,使我在讀過文章後有了這麼多感動。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瑣的記憶。《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嚮往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