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白鹿原》心得體會範文800字(精選7篇)

《白鹿原》心得體會範文800字 篇1

長篇小説《白鹿原》是上世紀前五十年渭河平原的一段祕史,那厚重深遂的思想內容,複雜多變的人物性格,跌宕曲折的故事情節,絢麗多彩的風土人情,形成鮮明的藝術特色,引人入勝,令人震撼。我感觸最深的一點是,在重大的社會變革衝擊下,傳統文化不可避免地走向沒落解體。

《白鹿原》心得體會範文800字(精選7篇)

位於渭河平原的白鹿原,在封建專制的農耕文明中生活了多年的候氏家族,某年某日兩兄弟分別換為白姓、鹿姓,兩姓的後人同有一個祠堂,奉行一個族規,共有一位族長。兩姓子孫千百年耒也為爭奪白鹿原的統治權有所爭鬥,但由於傳統文化的薰染,族規鄉約的制約,也因為有像白嘉軒這樣一類德高望重、身體力行維護族規鄉約的族長,有像朱先生這樣一些傳統文化精神領袖的教化渲染,白鹿原維持着旣定的社會秩序,世世代代得以繁衍生存。

然而,辛亥革命,軍閥混戰,日寇入侵,三年內戰等等一耒,白鹿原翻雲覆雨,王旗變幻,這一糸列重大的社會變革事件和隨之而耒的各種思潮觀念,與產生於農耕社會舊的傳統文化發生了嚴重衝突,也給爭奪白鹿原統治權的爭鬥賦予了從末有過的殘烈色彩。面對社會鉅變和各種思潮,傳統文化節節敗退。儘管白嘉軒力挽狂瀾,重修祠堂,立鄉約,續家譜,對兒子白孝文違犯族規鄉約照樣重罰,對打殘自己的黑娃以德報怨,朱先生等人奔走呼號,仍然無法挽回傳統文化沒落的趨勢。

到了白嘉軒兒女們這代人,傳統文化在他們身上固然還有些許痕跡,但總體耒説巳漸行漸遠。白鹿原的這代後人分屬不同陣營,奉行各自的人生哲學,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小説中有兩段分別敍述白鹿原不肖子弟白孝文、黑娃回鄉祭祖的情節,這兩次祭祖儀式均由族長白嘉軒主持,似乎浪子回頭金不換,族規鄉約又逢春,白族長、朱先生無不為之歡欣。其實白孝文根本不是回鄉懺悔,而是為了洗刷昔日的恥辱,顯耀自己的成功,所以他離開白鹿原時説的一句話,誰走不出這原,誰一輩子沒出息!道出玄機。黑娃倒是真心重新做人,後耒卻死在曾假懺悔祭祖的白孝文之手,實在可悲可歎!

產生於農耕社會的傳統文化,之所以在巨大的社會變革面前走向沒落,因為它總體上已經變得不合適宜,本耒,它還有些恆久性可供後耒人吸收和借鑑的部分,但重大的社會變革,激烈的衝突,很容易採取極端對立的態度,一方要全盤否定,一方要完全繼承。只有社會穩定了,才有可能採取理性的態度對傳統文化進行梳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我很欣賞《白鹿原》1993年初版的封面畫,畫中一位滿臉滄桑的老頭子佝僂着腰,拄着枴杖,瞇着雙眼,注視着不遠的前方。我想這位老人就是白鹿原上傳統文化的代表和捍衞者白嘉軒族長。老人在看什麼?也許是在看白鹿原,也許是在追尋逝去的白鹿,也許是在想念自己的兒女但我更相信,老人是在懷念過去平靜的歲月,對眼前發生的感到困惑和無奈。這幅畫準確地表達了《白鹿原》作者的意圖:為產生於農耕社會的傳統文化唱輓歌。

《白鹿原》心得體會範文800字 篇2

故事圍繞白鹿兩家的興衰和社會的鉅變,講述了前後四代人的生活和奮鬥歷程,其中情節的悲歡離合、生離死別再加上語言的輕鬆戲謔,讀時很是暢快。

白家,白稼軒是一族之長。他性格正直樸實。相對於思想落後的農村,他的先進的思想和豁達的氣度實屬難能可貴。他把原上的人們管理得井然有序。尤其是饑荒和瘟疫,都能堅持下來。然而他並不是完人,在對待女兒和兒媳的事情上,那不可避免的落後保守的思想又禁錮他,是他犯了愚蠢的錯誤。

我甚至設想,假如沒有革命,沒有列強爭奪這片膏腴之地,沒有“人民當家作主”的思想進入這裏,會是什麼樣。如果村村都像白鹿原這樣秩序井然,和諧和睦,開明的族長和完善的鄉約,不是很好嗎?試看革命給他們帶來了什麼?先是共產黨被當成“白狼”搞破壞,然後是國民黨徵收賦税。百姓根本無從得知即將面臨的生活,他們關心的不是姓“國”還是“共”,只要有飯吃,處理好娃子的成家大事,他們別無他慮。

其次,我想到共產黨走過的艱難道路。是什麼使那些地下黨員在暗無天日的兢兢業業的工作中鑑定自己的信念呢?七年級看,選擇“國”和“共”只是一念之差,兩黨合作時親如兄弟,一旦翻臉,等待力量薄弱的共產黨員的便是殘酷的屠殺。當白靈和鹿兆海在猜硬幣企圖改變對方誌向的時候,有什麼可以暗示哪個對,哪個錯?顯然愛情都無法改變自己的信念,這是何等的強烈的感召力!

鹿家,鹿子霖,把所有偽君子的醜態發揮的淋漓盡致。他狹隘的心胸和貪財好色的弱點使他在白稼軒面前甘拜下風。就是這樣的暴發户在鄉里的地位也是舉足輕重的,他的地產令人垂涎,他的風流韻事成為笑柄,可是他無論如何也達不到白稼軒那樣的境界。

他的大兒子兆鵬是個傳奇人物。他的機敏和睿智、勇敢果斷都是一名優秀的黨員所具備的。他光明磊落,是那個動亂的年代典型的英雄。

《白鹿原》心得體會範文800字 篇3

《白鹿原》以白嘉軒和鹿子霖這兩個年紀相仿、實力相當的年輕人的恩怨與較量為開篇,並貫穿小説始終,以他們的子女和兄妹為縱線,從白、鹿兩個年輕男人成家立業時講起,直到白嘉軒垂垂老暮、鹿子霖為自己一生作惡多端而嚇瘋,最後凍死在柴火房裏,故事情節錯綜複雜、跌但起伏,小説人物塑造活靈活現,立體豐滿。整個小説充滿了宿命感和神話色彩。   三代單傳的白嘉軒從十六歲起開始接連不斷的娶了六個老婆,都以各種各樣奇怪而不可思議的方式匆匆離世,沒有留下一男半女。他的第六個女人去世以後,他一時間對繼續娶親不再感興趣,而是打算找個算命先生來做場法師。就在他去找算命先生的路上,他在鹿子霖的慢坡地裏發現了“白鹿”標本,他以為是上天給他的暗示,回家後他想盡一切辦法,從鹿子霖手裏把這塊地換過來,毫不顧惜遠大於這塊地價的麥子。果然換地之後他的運氣開始好轉,他的第七個妻子仙草順利為他生下長子——白孝文,次年又生一子,取名白孝武。白嘉軒這時候已徹底自信起來,不再焦慮。白孝文和白孝武到了入學的年齡與鹿子霖的兩個兒子鹿兆鵬和鹿兆海一起在白鹿鎮學堂讀書,學校徐先生飽讀詩書,一身正氣。白嘉軒的長工鹿三的兒子黑娃也到了上學的年齡,由白嘉軒做主並資助他和自己的兒子們一起讀書。黑娃從祖父開始三代都是長工,貧窮和寄人籬下的生活讓黑娃內心非常自卑,性格倔強好強。他不喜歡一身正氣、腰桿挺的筆直的白嘉軒和他聽話乖覺的兒子們,他更喜歡和鹿家的兩個兒子一起玩。

後來白、鹿兩家的孩子都到朱先生的“白鹿書院”去讀書,黑娃便輟學了,他實在不是塊讀書的料。

輟學後的黑娃在給別人家打長工的時候認識了財東的二女人——田小娥,田小娥常年被財東大老婆欺負,一年到頭也見不到幾次財東,正直青春妙齡的田小娥和同樣年輕的黑娃一見面,便如干柴烈火般一點即着做出了不道德的事。田小娥被財東家休了,又被自己孃家所不容,黑娃從財東家辭了職幾經輾轉打聽找到了田小娥,並將她帶回了白鹿鎮,在村外的破窯洞裏安了家。鹿三與這個不屑兒子徹底決裂。

在派系鬥爭中黑娃樹立了一個強大的敵人——田福賢,於是不得不背井離鄉,小娥成了孤立無援的一個人。她去求鄉約鹿子霖網開一面寬恕黑娃時,鹿子霖對美貌的小娥起了色心,很快、很自然的發展為不正當情人關係。鹿在心裏一直嫉恨白家,他唆使田小娥勾引族長白孝文,讓一向把仁義道德視作天的白嘉軒丟盡了臉面,也廢去了族長白孝文的身份並跟他分了家,分家後的白孝文一蹶不振,家境每況愈下,後來在一個年三十晚上,田小娥又引導他抽上了大煙,自此,白孝文徹底墮落了,賣房子、賣地,最後餓死了自己的老婆,徹底跟田小娥鬼混在一起。,至此,白孝文終於撿回一條命,並走上了新的人生之路。

《白鹿原》心得體會範文800字 篇4

《白鹿原》已經讀完了一段時間,一直未敢把自己的感想寫下來,如此的作品總是讓我內心陷入一種無法自拔的迷局裏,困惑不已。是否是因為一個人的緣由,才有時間和精力去想這些事情?我試着解嘲下自己,讓自己的內心平靜,然後把自己的一點點感想寫下來,也算作自己的點點紀念。

正如前幾日在微博中所言,讀了《白鹿原》後,對於難料的世事,叵測的人心會有不一樣的認知。我無法從自身的角度去解讀我所知曉的過往,於是陷入困頓中。

是我們太過於卑賤,還是這方土地太過於驕橫?我們殘殺同胞時沒有絲毫的不忍,而駕馭這方土地的人都被奉之於神靈。亦或者,我們自千百年來都灌輸着等級的觀念。我們習慣了仰視高階層者,獻上阿諛;俯視低階層者,給予憐憫。俯仰之間,便有人苦心積慮逃脱自己的階層攀向更高的階層。而在這攀爬的過程中,各種手段無不用其極。人性到底是本善還是本惡?我困惑於此。比之戰爭中殘酷血腥,我更忌憚於人內心陰險狡詐的一面,也總是不解,人的內心到了什麼樣的地步才能如此。

千百年來,有多少“鹿”被假指成了“馬”,又有多少人因此而命喪黃泉?黨同伐異。非己若者,其心必異,必殺之。在黨伐中,又有多少人依附於某個派系,渴望搭上穿越階層的直通車。有人跟對了,功成名就;有人跟錯了,其結果可想而知。哎,中國這個內耗無比強大的民族!生氣!

可憐了那些鹿,莫名的背上了殺人的罪名。很佩服胡適寫出《容忍與自由》。

於是,我常常感恩,感恩生活於這個年代,生活於這個至少屁民可以選擇不參與政治爭鬥,還可以靠雙手自食其力的年代。假若在那些動盪的年代,我是否也會被按一個莫須有的罪名被遊街被示眾,然後從這世上抹去,亦或者與自己至親至近的人劃清界限,還要親自動手義正視聽。從前,聽到很多人移民,我都是不恥的。如今,卻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生活的方式,只要他自己覺得這樣舒適,而又沒有妨礙別人,就好。

寫了許多,卻不知道自己想要説些什麼。無力的吐槽~~  我向往美好的生活,我相信生活越來越好!

《白鹿原》心得體會範文800字 篇5

只了看一半,田小娥一死,就沒多大舉趣看下去了,勉強看夠二十五章,看到小説中描寫女靈與鹿兆鵬扮假夫妻那段,就真的再也看不下去了。

小説幾個女性角色,在男女情愛方面都是主動的,甚至媚騷勾引成分居多。好吧,如果田小娥老舉人悲憐的偏房,甚至還虐待,造成心情隨便,狐媚勾引黑娃,也情有可原,可以理解,黑娃出走後,她了生存和為了保住黑娃上了鹿子霖的當或牀,最後又破罐破摔,也都是可以理解的。

而勾引芒娃的翠兒又是作何心理?未滿二十歲的未婚少女也性飢 渴耐,變法的勾引木匠芒娜,這又做保理解,簡直很難理解。如果世上曾真有類似之事,那也能説明,翠兒在遇到芒娃前肯定隱性的?跟別人有一腿,所以才會那樣飢渴耐,而芒娃最後還為這樣的女人殺人,則表現得有點愚蠢,甚至挺無腦,甚至小説都沒有寫明芒娜與她有牀上行為,只有親呢被她勾引時的一時親熱。或者説作者一味想圓通表現芒娃落草為寇的原因,神話一下芒娃。但畢竟還是表現不足,這一情節情理不通。

最後,一直被稱為小説中最單純,不具媚性的女性角色白靈,竟然在跟鹿兆鵬假扮夫妻期間產生感情,也是主動的,這真讓你難以理解,首先一個沒有性經驗的未婚少女,,特別在心倍受還相對保守的年代,遇到她心儀的男人,而且年紀比他長,她更多的應該羞怯與緊張,怎麼也能的主動的成分在裏面?

小説中的幾個女性角色,全是主動摟抱住男人的,這真讓人無法理解。或許小説作者年輕遇到的女性多半是主動的,也或者陝西女性都這個樣,作者才這樣寫。

同時很驚歎作者的才華和描寫能力,但是真的有很多不足,不完美之處,都是小細節上,要不然真可稱得上名著了。

其實那些小細節如果是錯別字沒改掉一樣是可以修改的,但是可能寫社樣一本長篇已心力憔悴,所以沒能反覆修改,多自看幾遍。所以比起名著倒還是差了點。

比如某一細節,孝義是白靈的哥哥,怎麼能在白的靈已戀愛,他還未成年呢?

其次,田小蛾遇到黑娃那年,黑娃十七歲,她叫他稱她為姐,而後來白孝文成婚時才十六歲,稱田小娥為妹,按作者描述的,黑娃比白孝大,可是細節卻有錯亂。

其次,小説最理譜的一事,就是白孝文成婚時,已十六歲了,不懂男女也算正常,但面對一個女人,卻平平淡淡的睡過三天,無肢體動作,這個是不是不太正常?

男女初次過夜,可以不懂,不會,但不應該少了緊張與毛躁嘛,而且小説所有女性角色在情感和性事方面,全是主動的真是理譜。

總之小説,有很多細節不足之處,要不然可稱為名著了。

《白鹿原》心得體會範文800字 篇6

終於把陳忠實先生的《白鹿原》看完了,結尾令人有些震驚。思緒隨着故事情節的波動有些紛亂,白鹿原上的生活百態隨着白鹿兩家的主線而展開,在中國大地上描寫的這一小塊兒地方折射着整個社會時代的變遷。

歲月的風霜雨雪,風和日麗一遍又一遍,一茬又一茬地涉足這片古老的平原,精靈的白鹿躍動着人們記憶中久違的傳説,不管經歷多少坎坷風雨,生活的輪子依然不分晝夜地滾動前進,這是歲月藴含的冷酷而堅實的力量。《白鹿原》的主人公白嘉軒、鹿子霖兩大家族有形或無形的較量推動着故事情節的展開與深入。為了生活而爭,為了臉面而爭。當然書中並無直接而露骨地描寫兩大家族的鬥爭,而是從生活的各個方面體現出來。最終以鹿家慘敗結局。性格決定命運或許是條真理。白嘉軒是中國傳統男人的寫照,墨守陳規、自力更生、謹小慎微、兢兢業業地生活。因此,他沒有幹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始終以一個威嚴族長的身份立信於白鹿村,恪守明哲保身的理念。鹿子霖的性格與白嘉軒不大一樣,他追求功利,爭強好勝,作風不謹,卻又有膽小怕事的一面。他一生雖然也經歷了起伏的官場,但終究也沒創造些什麼輝煌,最後也以悲慘收場。我覺得性格變化最大的有兩個人,一個是白孝文,一個是黑娃。白孝文經歷了一場饑荒的打擊之後,由軟弱變得堅強起來,這也多虧他鹿三叔的話語刺激的作用。他從原來的唯命是從,規規矩矩,優柔寡斷的性格中走出來,變得桀驁不馴,急功近利了。而黑娃的性格可謂一波三折,先是小時的膽小羞怯,後又勇猛剽悍,最後又歸於知書達禮,學為好人。其實性格與環境的關係是辯證的,環境塑造了某人某種性格,而某人憑着某種性格來重新塑造環境。

《白鹿原》作為矛盾文學獎的作品,它向我們生動地展示了一個平原,一個族羣的生活畫面,讀進去,我們彷彿身臨其境。隨人物之悲而悲,隨人物之喜而喜。我們往往被小説中的人物感染,這大概就是大師筆下寫實筆觸的力量吧!

書中的生活生命人生跌宕起伏,而我們的呢?

希望用青春奮鬥的熱情攪破生活的波瀾不驚,用我們的雙手與智慧打造自己的未知前程……

《白鹿原》心得體會範文800字 篇7

這段時間睡覺前都窩在被子裏面看白鹿原,在網上下的TXT格式的文本,然後再藍牙到我的手機上。

我一向不太喜歡去看文學性很強的書籍,因為那種顧全多方面因素而寫成的文章總是讀起來讓人惆悵,我喜歡看雜文,不僅是因為這種文體喜歡用隱喻,也是因為通過這種文章能瞭解作者對於社會和生活的一種態度,簡單點説就是現實,我喜歡看現實的東西,縱然它現在很是骯髒。雜文篇幅短小,花去的時間短,文學性的書籍需要耐着性子去慢慢看,我沒有那麼多閒雜的時間去看那種厚厚的如同磚塊的書,下電子書的時候我不知道這本書的厚度,也沒去檢索它有多少字,反正能看到哪就在哪留一個標記就可以了。

關於白鹿原這本書,老早就聽有人提起過,一直沒去看,那天不經意看到這本書被改作電影了,還是張豐毅、段奕宏去參演的就饒有興致的去下來看看,不曾想看完後讓人心裏很不是個滋味。這部小説跨越的時間很長,涵蓋了清末,國內革命,抗日戰爭,解放後幾個階段,不過重點描述的是解放前這一段時間。作者陳忠實用細膩的筆觸揭開了我們所不熟悉的那個年代的百姓面貌,那是一種骨子裏面含有精神力量的紮實老百姓,當然每個人都有他們自己的性格,但是無一例外的是有着最原始思想的那代人永遠都保留有道德這種最有價值的觀念,當那種推翻舊制度的思想風潮衝擊白鹿原上那種最古老原始的思想的時候,很不難的看出那種新舊思想在一起碰撞所帶來的人性與制度的變化,一種有着被世俗認為是最落後的思想完全被新的一種思想強壓着,被糟蹋着,可笑的是到了最後能夠維持着原上那片淨土的依舊是那老祖輩留下來的道德,那種由底層人民帶來的衝破頭腦的革命理想主義精神散發的只能是毀滅原有的那份道義。

整本書裏面站在一箇中立的角度向我們展示了地主階級這個被我們從下所唾棄的階級的真實的面貌,我看到的不是那種欺壓百姓胡作非為的惡霸,而是看到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單獨的人,為了道義而存活的人,這正是現在社會上所缺失的東

西。盲目的追隨者造成了動亂,而這種動亂是埋沒人性的,當我讀到書的前半部分的時候,對於黑娃這個角色我是不恥的,他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尊長,他的所作所為完全都是不道義的,哪怕是他被利用到所謂的宣揚共產主義思想上面,一個底層的人民被誤導為只要造反就是革命的話,那他帶來的災難是一般人難以承受的,這種新的思潮割斷了人們對於平靜生活的追求。整本書是圍繞着白嘉軒來發展的,作為一個村子的族長,他肩負的不僅僅是整個家族的安寧,還有對於整個封建底層道義的一種維持,他過的並不平靜,他用他的活法告訴了很多人,祖宗的精髓不能丟,縱觀整本書,封建殘餘思想是不可避免的,它所講述的那個時代是離不開這種環境襯托。

一個時代有它存在的客觀因素,白鹿原上每個人都有時代的烙印,它無不例外的映射了我們周邊的人,可以説通過這本書我改變了以前的一些看法,也改變了我對舊思想的一種認識。反過來看看時下的社會,我們還留有祖輩的什麼,中國的文化如同既要熄滅的煙火一般,我們看不到它的真正作用,我們也感受不到那種古老的思想對於上層社會的影響。

就如同現在的我,沒有靈魂的寄託,也如同大多數人一樣,有的只是一副皮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