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文祕 > 個人寫作

聽學校校長講話有感週記(通用4篇)

聽學校校長講話有感週記 篇1

6月13日、14日,在學校的組織安排下,我們有幸聆聽了全國著名校長王軍校長和江蘇教育專家龍豔文老師的教育教學講座,感受很深,先將感受總結如下。

聽學校校長講話有感週記(通用4篇)

學生

什麼是教育?這是王校長在報告中給我們提出的一個問題。教育不僅僅是教書育人,教育就是點燃學生的心靈之火,而且使它越燒越旺!

記得去年去市裏閲卷時,別的學校老師説,一中不要的學生淘汰給了二中,二中不要的學生淘汰給了金華,金華不要的學生淘汰給了會寧。當時我心裏很不是滋味,可是又無法反駁。在學校裏,我教的雖不是普通班,但從老師們得閒談中也聽過普通班學生的種種 “劣跡”。老師們説,剛開始很氣憤也管過,但總有調皮搗蛋不服管教的學生,所以時間久了也就習以為常了。怎麼教育好這些學生,是最迫切也是最棘手的問題。王校長的觀點新鮮獨特,讓我們對這個問題有了全新的認識。每個人都希望有美好的未來,教育就是把每個人心中本質的東西點燃起來,越燒越旺,就像校長講的那樣,會中的這些學生從國中到高中都認為自己是差生,老師沒有好臉色,同學也是瞧不起,大學聯考無望,未來一片黑暗,心中的希望之火早已經熄滅了。當務之急是點燃學生的希望之火,並且使它越燒越旺。 怎麼點?怎麼燒?王軍校長給我們指出瞭解決問題的辦法。從今天開始,認真備課,上課。從老師備課、上課行為中,從老師的一言一行中,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我是有希望的,我不能放棄自己,我可以!讓每一位學生都感受到老師是真真實實的關心着他們的,讓每一位學生感受到老師是真心地為他們付出,用我們的愛去感化學生,温暖他們的內心。

反思自己,我覺得自己做的還遠遠不夠,一是對學生批評的多,表揚的少。誰都願意聽好聽話,尤其是16,17歲這個敏感的年齡段,老師一句關心﹑鼓勵的話,可能會給孩子的一生都提供正能量,而過多的批評也可能讓一個孩子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甚至失去自信。想到這個我常常感到很愧疚,感謝可愛的孩子們這一年來忍受我的壞脾氣。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按照王校長的要求去做,對學生多鼓勵多表揚多讚美,用心去發現每一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讓每一個學生

在學習上都充滿自信和激情。

那些基礎差的學生,他們學的很吃力很痛苦,他們不是不想學好,可能是由於學習習慣不好或者學習方法不對,導致成績不理想。比如441班的王瑩雪同學,別的科名列前茅,就是數學差,每次考試總名次班裏前十,數學單科成績倒數,她是數學底子差,越差越不愛學,形成惡性循環。瞭解情況後我讓她每天至少問我一道題,從寒假開學到現在堅持了差不多半年,現在數學成績有明顯提高,已經到了班裏的中游靠上的水平。以前見了我就跑,現在主動問好,問題過程解決了他們的困惑,也拉近了師生之間的關係。以後我會給予這些同學更多的關注和幫助,讓他們重拾信心,重燃希望之火。

二 教學

6月13日上午,龍豔文老師在評課之前在黑板上寫下了四個單詞:why,what,way,width。也就是,為什麼教?教什麼?用什麼方法教?教到什麼程度?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符合一個迴歸曲線,老師講到什麼程度,能使學生的學最優化?過度的講授反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過度講授可能導致到了後面兩極分化,成績好的覺得我會了,不聽。基礎差的覺得怎麼也是不會,也不聽。最終是累了自己,痛苦了學生,費時費力不討好。很多老師是:教>學,什麼都教了,為什麼還不會?

教與學之間該怎麼平衡怎麼協調?龍老師認為,首先,數學科學生沒做的,絕對不能教,因為沒有學生的切身體驗,老師的講授毫無意義。這一點,我感覺自己做的還可以。其次要講在關鍵點上,不是所有的過程都需要講。老師在講課時,要主次分明,重點突出,關鍵的要講,學生能完成的過程不要講,不要大包大攬,更不能替代學生。這點是我需要改進的。三是學生不是聽會的,而是做會的,而且越弱的學生,越不應該講。學生聽講,好像是會了,但只是淺層的模仿,只能解決表面,不能解決細節。做題時,不要怕學生犯錯,我們犯過錯之後,會對錯誤有更深刻的認識,經歷錯誤的過程有時也是必須的。

王軍校長要求教學首要的是提高教學效率。

1 減少課堂浪費,一是時間浪費,上課學生都安靜了嗎?學生都準備好了嗎?老師準備好了嗎?如果每節課三分鐘才進入狀態,十節課就是三十分鐘,相當於浪費了一節,日積月累,這是多大的一個浪費啊!另外,課堂板演時,下面的學

生在做什麼、要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課堂上不能沒事幹,不能當觀眾。

2 教學方法對教學效率影響很大,教學內容一樣,教法不同,效率是有很大差別的。備課不僅僅是備教材,備學生,還要備教法。教法的本質就是學生主動性和被動性的問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新課程理念談到轉變教學方法,從傳統的教法到自主,合作,探究。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自主學習討論,自己練會是最不容易遺忘的,即使老師非常想講,也要壓一壓。如何在課堂上實施,王校長給我們提出了“三會”原則。

①學生會的千萬不要講。讓學生自主學習,不要什麼都講,把孩子培養成“奴隸”和“奴才”,課前他們能學會的能看懂的,在課上不要講。

②教了也不會的,不要講。不要故弄玄虛,學生聽不懂,沒有效果,還浪費時間。

③學生學不會的,教了也不會的,不告訴。講課不是告訴孩子怎麼做,而是啟發,引導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思考。

反思自己的教學,倍感壓力山大。説實話,總覺得現階段自身能力和王校長要求達到的能力是有差距的。

我現擔任高一440,441兩個班的數學課,(前幾年在高三任課)也許是幾年下來的教學習慣,上課時,總想把自己所有的東西一股腦都教給學生,導致進度跟着費勁,有些基礎差的學生聽起來也費勁。我知道自己的教學方法需要調整,也正在調整中。因為高一新課教學和高三複習教學是不一樣的,高一教學要循序漸進,有些知識點該“放一放”,就要放一放,見到相關的練習題了再討論探究。不可能一蹴而就,急於求成。

提高課堂效率,也是我急需解決的問題。我覺得大部分學生基礎差,一個知識點或者一個類型題需要反覆練三四遍才能掌握,在課上重複較多,有些成績好的學生有怨言。其實這個重複練習的過程可以留給學生在課下完成。知識掌握牢固要反覆反覆再反覆。我需要改進的是不是一節課內重複三四次,應該在學生快忘記的時候再重複。聽了王校長和龍老師的講座,這兩天來我對自己的授課做了深刻的反思,提高課堂效率,是我今後重點要解決好的問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怎麼做,而不僅僅是機械地重複。今後我會按照王校長的要求來教學,相信學生,讓他們主動起來,讓他們“做會”而不是“講

會”,讓他們從“學會”變成“會學”。

三 複習

6月13日下午,龍豔文老師給我們做了高三如何進行一輪複習的專題講座。 相比新課教學,複習課少了情景,多了題目;少了新鮮,多了反覆;少了設計,多了講評。如何進行一輪複習,才能使效率最優化呢?

1 知識點整理,原則是先提綱後整理。老師費力了學生就省力了,王校長也説老師手裏的資料越多越好,學生手裏的資料越少越好。老師須把每節的知識點整理好。與之配套的是課前訓練,選題標準是簡單,純粹,引出知識、概念,儘量不涉及解題方法。

2 題組教學,原則是先方法後選題。題組教學是一輪複習的核心。學生當堂獨立完成,教師引導學生對題組進行比較、總結、歸納,通過一組問題形成各種方法。講評原則是先做後講,先比較後提煉。題組教學要通過一組問題,形成解決一類問題的基本想法,從而使學生脱離“題海”,為二輪複習提供固着點。 3 反饋練習,促進學生對知識與方法的應用,提高學生迴歸基本想法的意識,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

以前高三複習,感覺有點盲目,就是按照資料做題講題,龍豔文老師的講座站位高,內容詳盡充實,不僅為我們講了怎麼編寫高三一輪複習講義,還為我們提供了一套完善可行的複習教學模式。

龍豔文老師學識淵博,風度翩翩,聽龍老師的講座如沐春風,一點也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王軍校長睿智務實創新,富有遠見,是專家學者型的校長,王校長的講話激情澎湃,講到了每位老師的心坎裏。我相信每一位老師心裏都有很大的觸動,這幾天雖然做着和平時一樣的工作,但使命感和緊迫感使自己努力做好每一件事。王校長已經點燃了塵封在老師們心裏的希望之火。我相信,如果每位老師都能按校長提出的要求,發展自己,提高自己,能把自己工作做到極致,會中的輝煌指日可待。

20xx年6月16日

聽學校校長講話有感週記 篇2

王校長的講話振聾發聵,發人深省,使我更堅定了重鑄會中輝煌的信心,更找到了會中重新崛起的道路,更認識到了振興會中教育的改革理念。聽朱老師的講座如沐春風,精彩的講座既讓我領略到了專家高屋建瓴的教育理念,也讓我學習到一線教師的豐富經驗;既明確了教育教學的方向,又解讀了語文教學的切實方法,讓我受益匪淺。

在激勵中奮進

——聽王校長講話有感

王校長,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卻有着朝氣蓬勃的精神,這是我對他的第一感覺。聽王校長講話,我感到的是激勵,每一句話都飽含着激勵之情,激勵我熱血澎湃,激勵會中人勇往直前。

王校長講自己是一個“痛快”的校長,確實,面對低谷中的會中,只有先“痛”,才會有以後的快樂。王校長講的第一個問題是會寧中學將往何處去。為給我們指明方向,王校長給我們舉了三個生動鮮明的例子,告訴我們會中一定會在短期內改變;事在人為,只要我們齊心協力,眾志成城,奇蹟一定會出現;如果變化不大,我們一定要反思自己,一定是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做得不好。會中的改變,不靠天不靠地,全靠我們自己!

第二個問題是學校該怎麼改變,王校長認為應靠我們的教育去改變。王校長講了如何把全校最差的班轉變過來的事例,告訴我們什麼

叫教育,就是老師把學生心中的希望之火點燃起來!而且讓它越燒越旺!這就要求教師傳遞給學生希望、力量,讓學生始終充滿信心。對於會中,最重要的是全體老師有信心,學生就有信心,學校定會強大。 第三個問題是教學是什麼。王校長對這一問題的解答,讓我們認識到教學必須抓課堂效率,減少課堂的顯性浪費和隱性浪費。提高效率的關鍵是改變教學方法,即實行以自主、合作、探究為基礎的教學方法。王校長的“三會”原則給我很大啟發,“三會”即學生能學會的,千萬不要去教;教了也不會的,不要教;學生學不會的,也不“告訴”。我認為這“三會”就是要求老師讓學生學會自主,給學生啟發,做主導而不做主體,另外,教師必須杜絕隱性浪費,即不故弄玄虛,浪費學生時間。

關於“三”主教學,就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學和做為主線。老師在教學中體現了這“三”主,將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作為主體,自主進行學習,高效課堂才有建立起來的基礎。

最後,王校長給老師們佈置了五項作業,保質保量的完成這五項作業,對老師的思想認識、業務水平的提高是很有幫助的,可能有些老師認為任務重,心裏不情願,但學校要發展,抓好教師是基礎,我想這就是王校長説的“先痛後快”的開始吧!

王校長的講話使我對會中的未來更有信心,面對會中的現狀,不由得想説幾句心裏話。我今年39歲,12歲到會中上學,21歲到會中上班,在會中過了25年,連續工作了18年,我的青春年華都是在回中度過的,會中是我的第二故鄉,時間讓我對會中有着無比深厚的感

情,我經歷了會中的變遷,經歷了會中的輝煌與低谷,會中的輝煌有我的一份貢獻,看着會中一步步走向衰落,我比誰都痛心,比誰都希望會中能重新站起來。這十幾年,會中老師主體沒變,難道僅僅因為招生競爭激烈就造成急劇下滑了嗎?我想不是的。會中要崛起,離不開內抓常規,促教改;抓管理,上質量;外塑形象,提聲譽。樑校長帶領我們做了兩年的努力,成效顯著,需要的是加大力度,進一步深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學習中提高,在交流中成長

朱老師第一個講座是“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略謀”,面對當今傳統的灌輸式語文課堂的效率低下,我們不得不選擇改革,追求高效的語文課堂。

高效語文課堂是以“人本”為基石,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創造精神、意志品格、社會責任、實踐能力為主的課堂。它是以課堂為突破口,由教學、評價、文化三大系統構建而成的一個全新的教育理念。它的核心理念是:相信學生、解放學生、依靠學生、發展學生。支撐這種理論最簡潔的描述是“四新”,即新教師。新課堂、新學校、新學生。我瞭解到高效課堂這一新理論經歷了這樣一個成長過程:改變課堂結構—改變教學關係—改變課堂文化—改變“教室”(即讓教室成為教育實驗室)。

要追求高效課堂這一目標,必須進行教育改革,否則不可能實現。那麼怎樣改革,怎樣才能實現高效課堂?朱老師給我們做了全面解

讀。要以六個條件為基礎,首先要用先進的教育理論為指導。其次是課改的促成。第三我們教師必須加強學習。第四還要深入研究的教材、學生等。第五還要不斷反思實踐。第六還要優化策略。有了這六方面,再融入我們對教育、對學生的愛,我們將有可能達成目標。

要改革必須有方向和方法,課堂教學改革也不例外。課改的方向最終是讓受教育者更加幸福。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把孩子培養成普通而幸福的人。要達到這一目標需要怎麼辦?我們的農業,工業的生產方式在這幾十年裏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我們的教育呢?幾十年如一日,始終不變講授式的傳統模式,很顯然這已遠遠不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那麼未來的學習方式應該是什麼樣的?它應是以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師生討論為主的學習方式。

新的學習方式應把“師強生弱”變為“師弱生強”,不是學生隨着教師走,而是教師圍着學生“轉”,真正體現“學本”、“生本”。 我們知道課改肯定是會有阻力的,但我們絕不可因困難而止步不前,課改貴在行動,相信,只要我們做起來,堅持下去,並不斷改進完善,成功定將屬於我們。

朱老師就高三複習系統談了自己的看法,極富操作性。他的做法最大的特點是細緻,我們也基本是這樣做的,但不夠細緻,不夠深入,我想這就是我們最大的不足。

朱老師的評課可謂是一針見血,我的收穫頗多。第一評課要善於找不足,知不足我們才能進步。第二評課要全面,既要談授課方式的不足,也要看學生評價,更要看學生活動以及學習效果。能對一節課

做出系統而客觀的評價,確實不易。

關於集備、教研的交流,朱老師談得很到位,整體看與會寧中學大同小異,但我從他的談話中看到了朱老師的成功之處,關鍵是兩個字“細”和“實”,即把事做細緻,並落實到位,我們的制度也很好,但很多還是掛在牆上,説在嘴上。相信,只要我們堅持把朱老師這樣的專家請進來,把他們的思想留下來,把我們的腳步踏實了,我們定能成功。

通過這一次學習,我的教育思想得以開闊,認識水平得以提高,教學方法得以更新。特別是王校長的講話,句句中肯,句句振奮,這些耐人尋味且富激勵性的語言使我奮進,勇往直前,不遺餘力。讓我相信,會中會在短期內崛起,重鑄昔日之輝煌。

聽學校校長講話有感週記 篇3

近日,在縣委、縣政府及教育局的統一安排下,我們學習了《一篇令所有中國人震撼的演講》。看着這篇震動所有中國人的演講文章,我感受到了每一個文字的激昂情緒,聽到了字裏行間中發出的陣陣吼聲。正是基於“以天下興亡為已任”的思想,高校長的演講我至今讀來仍感到熱血沸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先生這八個字激勵過多少代中國人了。而高校長在演講中將其進一步昇華到“天下興亡,我的責任。”“唯有這個思想,我們的國家才有希望,如果人人都能主動負責,天下哪有不興盛的國家?哪有不團結的團體?”這些話讓人警醒,讓人反思,讓人振奮!對於高校長在演講中所貫穿的新的教育理念與思想,感觸非常深。現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談談自己的一讀後感想。

從總體上來看,高校長的治校方略基本上是儒家思想的主脈。雖然儒家思想在現代社會有些古老的名詞,但是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中國,在信息時代非常需要用古典的精髓來填充空虛的精神世界。這也是高校長能夠受到大多數國人認可的基石。

通過高校長的治校方略,我發現目前中國台灣與大陸的教育理念是有很大差別的,或許高校長在中國台灣可以做到的,在大陸就不能實行,這是教育體制的問題。

第一、在中國台灣學校是可以開除學生的,而在大陸是絕對不允許的。大陸實行的是九年義務教育,不論什麼樣的學生都不能推到校門外面去,所遵循的基本是耳濡目染的措施。潛台詞就是“只要你在校園裏,學一點知識就多一點,比放到社會上強”。相應的,教育系統已經把社會看成教育的對立面,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已經格格不入了。而學生放在校園裏就可以教育好嗎?即使校園是個真空環境,那麼生活在真空裏的學生一旦放到世面的世界,他會不會呼吸空氣呢?

第二、在中國台灣,老師是可以揍人的,而大陸是絕對不行的。當老師的現在最怕什麼?最怕“體罰”這兩個字。在教育界都知道,做教師的考不好不要緊,犯了錯不要緊,千萬不能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一旦沾上這個邊,那可能連飯碗都保不住了。近一年,不要説體罰了,即使批評教育都要講究方式方法了,不然有一兩個想不開而跳樓的學生,那做老師的還不進了監獄?讀到高校長的講話我們就臉紅,在中國台灣,面對犯錯的學生,教師是可以“揍”學生的。不知道教育部的領導有什麼感想。

前面我説過,高校長是深愛儒家思想影響的,儒家思想影響中國的兩千年間,歷史上出了許多偉大的文學家,科學家,李白、祖沖之這些人都是先生用板子打出來的。而推行新學制後,中國再也沒有出一個真正的“家”。因為老師要尊重學生,不能體罰,不能變相體罰,也不能嚴厲的批評教育。和風細雨式的教育如果管用,中國那麼多監獄還不都改成娛樂場?

第三,在中國台灣學生是可以管理學生的,而在大陸這是不敢想像的。三年級的學生憑什麼可以管理一年級的學生呢?我想這應該是一個尊重的問題。因為三年級的同學是學長,新入學的學生就得聽從學長的話。連學生都要尊敬,面對老師呢,當然得誠惶誠恐了。在大陸,教育的地位可以説江河日下。媒體把教育日益妖魔化,把個別案例擴大到全體,使教師的整體形象成為全國人的民罪人。沒有地位的教師,又憑什麼來教育學生呢?

在高校長的講話中談到日本廣島亞運會開上,閉幕布式結束後廣場上一片紙都沒有,這裏就是國民素質的問題,而國民素質的提高來源於教育。在日本,無論老幼,見了老師都是要行禮讓座的。日本的教師有統一着裝,全體國民對教師都禮遇有加。而在大陸呢,如果教師也統一着裝的話,有幾個好意思穿着出門?

作為一名校長,高震東無疑是成功的。但是他的成功要歸結於教育制度的保 證。沒有一個優秀的教育制度做保證,再好的教育也沒有施展的場。我想,如果

我們的教育制度也有所改革的話,象這樣成功的人也應該是很多的。

當然,我們也要樹立這樣的意識:天下無大事,但任何小事都是大事。集小惡則成大惡;集小善則為大善。培養良好的敬業精神,必須要從小做起。我們要立足於本職工作,紮紮實實地做好教書育人的工作,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有的人認為:讓我管那些零零碎碎的事情是大材小用,是浪費人材,那他就錯了。如果連零零碎碎的小事情都做不好,又如何能做好大事,又如何説得上敬業?因此,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從身邊事做起,以“我的責任”來看待身邊的小事大事,只有這樣,良好的敬業精神才能慢慢建立起來,才會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一分子。

聽學校校長講話有感週記 篇4

9月6號,在參加完令人激動的開學典禮後,我們又參加了校長鄭建龍教授為我們大一新生特別準備的“立志、求學、成才”的演講,他的演講對我而言就像一劑強力的振奮劑。使我從昏沉的假期中清醒過來,給我的大學生活指明瞭一條前進的方向。

首先教授給我們講的是立志。他説“我們要確立自己的奮鬥標,明確自己為什麼而學,為誰而學”在大學這更需要自己主動去學習的階段,一個學習目標無疑是自己人生旅途的一盞燈,能更好的指引自己朝什麼方向去努力,讓自己能經常思考為了能達到自己的學習目標自己能做什麼,該如何去做,該如何做到最好。一個大的人生目標同樣也是人前進的動力,明確自己的人生目的能使自己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生活中,而大學生活中的小目標無疑會讓我們的大學生活變得異常的豐富多彩。

鄭教授不僅給我們指出了正確的學習方向,提出了“立長志”的學習方法,還提出了我們應該避免一些錯誤的觀點和學習態度。讓我們不至於為了“混文憑”而虛度大學,讓我們可以少碰到許多釘子。讓我們不至於被學校定的“高壓線”“電”的面目全非,讓我們打消那些想通過“取巧”而獲得的好成績的心態。

動員大會上,鄭校長向我們講述了他的求學經歷及感悟教導我們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而且要把求學作為人生中最重要的任務。

所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鄭校長的抑揚頓挫的聲音在會

場裏迴響,充溢着豐富而又深邃的內涵。讓我們產生了很多聯想和感觸,讓我們體會到了求學至於人生的重要意義,讓我們瞭解到要讓生命在求學的道路上發光發熱是年輕人的天職,更讓我們明白到了求學不是年輕人的專利,老年人也需要孜孜不倦的學習。求學路上就要能吃苦耐勞並在勞苦中收穫一絲欣慰,不論颳風下雨天寒酷暑,或擠公交車,或騎自行車,都得奔向學校聽課學習,樂此不疲。

我們應該將求學昇華為一種精神的追求,從而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和精神境界。我們每一個人都會選擇一種方式來完成自己的生命行走,方式各有不同,但惟有求學才是生命行走的正道。

十年寒窗苦讀我們終於邁進了大學校門。我們可以在大學這個自由的世界裏自由翱翔,展現自我,實現夢想。“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在以後的大學生活中,我希望我們能在求學的道路上孜孜不倦一絲不苟的完成大學賦予我們的使命和責任。

的確,書是我們最好的朋友。同時書也是我們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們想要好好學習,首先就是要多看書。雖然網絡已發展到了先進水平,能給我們帶來很多豐富的知識,但是它是畢竟是以網絡的形式傳播的,相比之下,書會更加實在。會更加有益於我們的學習。

講到學會學習,説簡單也簡單説難也難,在我看來再學習中只要找到自己的學習方法,找到了學習的快樂,你就會學的很輕鬆,同時也不會學的比別人差,那麼怎樣才能找到學習中的快樂呢?這就要充分調動我的愛好和積極性了,不必每個人都成為學習的“拼命三郎”。只要把自己“偷菜的精神”投入到學習當中去,我想這就應該沒問題

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學習精神——敢於懷疑,一切都是因懷疑而起。只要你多問幾個為什麼,你就會發現。其實自己還有這麼多東西不懂,敢於懷疑是你學習進步的表現,是你愛學習的證明,是你學會學習的第一步。

學習,許多人都會,但是能真正學以致用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功者。“博學力行 守正拓新”是我們的校訓。其中博學講的就是要把書中的東西學到腦子中去,這是個基礎。力行講的就是要親身實踐將所學的東西真正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這才是最重要的。一代偉人鄧小平曾經説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敢於實踐,我們才會發現問題,我們才能朝着正確的方向去努力,才能有效的解決問題。 另外,我認為在我們學習得同時,也要注重社交之類的東西。別到時候學習成績特好,一到外面就不知所向,這樣的人也不可能在社會中有所作為。加強這方面的意識,不僅要懂得社交中的禮節,更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這樣別人才會更加容易發現你的才智。也能為你的成功搭上一座堅實的橋樑。

校長在報告中講到“我們制定自己的人生目標,一定要實際一些,要腳踏實地一些。”我覺得非常在理,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將是黨和國家的接班人,我們首先要為自己制定一個合理的目標。這個目標不能太大但也不能太小。一切要以自己的實力去衡量,確立一個合理的人生目標。

大學是理想之舟揚帆遠航的離岸碼頭,既然是碼頭,我們就要在碼頭上做好各種準備工作。大學生主要是學習知識,因此我們應該充

分利用時間去學習,讓自己的腦袋中裝更多的知識,讓以後的路走的更長更遠。因此在大學期間我們應該不斷的給自己充電讓自己儘可能的掌握知識。這樣給我們以後的生活和工作會帶來很多的方便和效率。

校長18歲的時候做過工人,那時做工人都很困難,因為很多人都盯着這份工作,如果你一不留神做的不好,那麼你就失去了機會。從校長的報告中我們可以學到做人一定要抓住人生的每一次機遇,常言説的好“機會總是留給又準備的人”因此在以後的人生中,我們應該抓住每一次來之不易的機會。現實生活中隨時隨地都充滿着機遇和挑戰,只有我們好  好把握才能一步步接近成功。

“大學時展示自己個人能力的一個小社會,我們在展示自己的同時還應學會對自己的一切行為負責。”校長的這句話對我的啟發很深,以前我們無論是説話還是做事都是由着自己的性子,不計後果,因此在以後的生活中,無論是説話還是做事首先應該先思考一下會不會有什麼不好的影響,這樣我們才會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素質和個人修養,是自己更加的完美。

自動化1002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