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新時代呼喚哲學社會科學新作為五篇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在幾千年歷史長河中,偉大民族精神深深融入中華民族血脈,成為支撐中華民族風雨無阻、堅毅前行的強大精神動力。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關於思想宣傳的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新時代呼喚哲學社會科學新作為五篇

【思想宣傳範文】一

xxxx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時的重要講話,與20xx年5月17日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緊密銜接,深刻揭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應有的使命擔當,深切表達了黨和國家對哲學社會科學界的殷殷期盼與厚重囑託。堅持與時代同步伐,為新時代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培根鑄魂,是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神聖職責。

與時代同行

時代是思想之母。與時代同行,是哲學社會科學的生命活力所繫。“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文藝如此,學術亦然。唯有踏合時代的節拍、因應時代的變化、把切時代的需求、應答時代的發問,哲學社會科學才能與不竭的源頭活水相貫通,才能有常新常青的精彩。正因如此,馬克思將“真正的哲學”稱之為“時代精神的精華”,“不僅從內部即就其內容來説,而且從外部即就其表現來説,都要和自己時代的現實世界接觸並相互作用”。遊離於時代、落伍於時代,哲學社會科學便無以興盛,更無以為用。

與時代同步伐,最根本處在於對時代問題的準確把握與自覺迴應。問題是時代的口號,是它表現自己精神狀態的最實際的呼聲,也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有所創見、有所新獲的起點。哲學社會科學史上那些至今引人反覆研讀的名篇鉅製,哪一個是遊離於時代的喃喃自語呢?它們無一不因其對所處時代重要問題的精深省思、不懈求解而跨越時空、生輝流譽。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永葆青春,也正在於其與時俱進的鮮明理論品性,其對時代發展新課題永不停頓的敏鋭關注和創造性探索。一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就是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們的後繼者們不斷根據時代、實踐、認識發展而發展的歷史,就是一部在書寫時代答卷中與時俱進的理論創新史。

經過長期奮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一個來之不易的時代,也是一個風雲際會的時代;是一個回首令人動容,展望催人趨赴的時代,也是一個吸引世人越來越多眼光的時代。對於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而言,這是一個提供了空前豐富素材與題材、空前複雜命題與試題、空前廣闊機遇與空間的時代。記錄、書寫、謳歌我們的民族開創這一時代的百折不回和雄奇壯麗,揭示並講清楚我們的民族實現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的中國智慧中國邏輯,生於斯時、歷於斯世的當代中國學人最有資格,也最有責任。與此同時,“新時代”之謂,表明了我們的發展所處的新階段,也提示着我們的奮鬥所處的新境遇。在新的發展進程中,我們面對着複雜交織的新題和難題、各種各樣的中國問題與全球問題。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xxxx曾接連用五個“面對”、五個“如何”、五個“迫切需要”,高度凝練地提出了哲學社會科學應當關注和研究的一系列重大課題。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曾批評過一種現象:“有相當一部分理論工作者,對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提出的種種重大的理論問題缺乏興趣,不願意對現實問題進行調查和研究,表示要同現實保持距離,免得犯錯誤,或者認為沒有學術價值。”客觀而言,這種現象,於今仍不乏存在。稱職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絕非空頭的評論家,更非袖手的旁觀者。哲學社會科學與新時代同步伐,就是要求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趨時必果、乘機無怯,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研究新時代。唯此,哲學社會科學才能為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新奮進提供思想的啟迪、知識的武裝、精神的激勵。

發時代先聲

發時代先聲,對於哲學社會科學而言,就是要拿出原創性和引領性的成果,推動思想進程,引領時代發展。發出時代的先聲,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責任和使命,也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應有的自信和勇氣。一方面,一個國家和民族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高度,不是由其論著的厚薄累成的,而是由其原創性、引領性成果的多寡標示的。哲學社會科學乃至文化強國之強,奠基於原創性和引領性成果的繁富。另一方面,“歷史是不能靠公式來創造的”。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現成的教科書。在這裏,一切刻舟求劍、照貓畫虎、生搬硬套、依樣畫葫蘆的做法都是無濟於事的。獨創性的實踐要求中國人自己寫出原創性的教科書,也為寫出原創性的教科書積累了豐富深刻、獨一無二的實踐經驗。增進創新的勇氣、形成原創的成果、發出時代的先聲,我們才能不辜負這個時代。

發出時代的先聲,前提在於放開胸襟、廣納博收。不立於人類思想智慧的高處,不繫統考察歷史上各種曾經的時代先聲,不可能發出新時代的學術先聲。哲學社會科學的現實形態,是古往今來各種知識、觀念、理論、方法等融通生成的結果。xxxx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深刻揭示了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中繼承、借鑑與創新發展之間的內在關係,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提供了方法論的指導。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包括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進步,與我們對本民族文化傳統、對域外文明的正視與汲納是分不開的。回望改革開放以來的歷程,不難發現,我們正是在打開國門中,趕上了時代。新時代的我們,擁有了更充沛的自信,但不能因而自負、自閉,而是要有更大的博採中外、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從容和努力。

發出時代的先聲,關鍵在有會通超勝的自覺追求。不忘本來、吸收外來,為的是更好立足當下、面向未來。站在新時代的起點上,我們既要勇於執守、善於吸收,同樣要敢於超越。滿足於止步已有的思想資源,最多隻是“融”而非“通”,最終只能“隨人作計終後人”,無以形成具有自己原創性的成果、確立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特色和優勢。在對域外文明和歷史傳統的採借中,如若失去當下自我的主體性,陷入“以洋為尊”“以洋為美”“唯洋是從”的迷局,淡忘“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的古訓,不僅原創性無從談起,也解決不了我們當下的實際問題。對待馬克思主義,我們同樣也要有科學的態度。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馬克思主義並沒有結束真理,而是開闢了通向真理的道路。“只有不可救藥的書呆子,才會單靠引證馬克思關於另一歷史時代的某一論述,來解決當前發生的獨特而複雜的問題”。發展新時代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需要我們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同時,立足時代特點,守正出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為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中國的原創性貢獻。

為時代明德

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時,xxxx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文化文藝工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就屬於培根鑄魂的工作,在黨和國家全局工作中居於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培根鑄魂”一語,清晰點明瞭哲學社會科學在國民心性塑造、民族精神弘揚中的獨特作用,啟示着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不僅要做好著書立説的工作,更要盡到為時代鑄魂立德的責任。

德不優者不能懷遠,才不大者不能博見。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xxxx曾指出當前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存在的一些不良風氣,強調繁榮發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必須解決好學風問題;強調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傳播者,以深厚的學識修養贏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領風氣,在為祖國、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實現價值。發揮好為時代明德的作用,需要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按照xxxx的要求,切實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涵養大格局、弘揚好學風。

中國知識分子素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志向和傳統。這種志向和傳統,滋養着一代代中國學人的心胸和格局,鼓舞着中國學人為着民族和國家而上下求索的赤誠和擔當,至今仍當為我們所承揚。在新時代,涵養治學的大格局、弘揚好學風,關鍵在於真正解決好為什麼人的問題,樹立為人民做學問的理想。有了這樣的學術理想,就能夠自覺地將個人興趣和社會需要統一起來,將學術責任和社會責任融為一體,筆端富有深情和穿透力、感染力。有了這樣的學術理想,一個學者才會有治學的定力、推敲的耐心、出新的勇氣,沉潛得下、奮發得起,煉得出精品。顧炎武在其名著《日知錄》中曾寫道:“文之不可絕於天地間者,曰明道也,紀政事也,察民隱也,樂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於天下,有益於將來,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亂神之事,無稽之言,剿襲之説,諛佞之文,若此者,有損於己,無益於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損矣。”這種“有益於天下,有益於將來”的著文觀和治學觀,至今仍應成為所有學人的座右銘,也是哲學社會科學為時代明德的當循法則。

【思想宣傳範文】二

內容提要:“把學問寫進羣眾心坎裏”。xx同志的這一要求對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來説,既是肯定和激勵,也是指引和希望,還是信任和重託。把學問寫進羣眾心坎裏,要求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堅持與時代同步伐,聆聽時代聲音,迴應時代呼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解決好為誰立言這一根本問題;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推出具有思想性、理論性、科學性、現實性、自主性、獨創性的成果;堅持用明德引領風尚,以高遠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為社會作出表率。

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把學問寫進羣眾心坎裏”。xx同志3月4日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藝界、社科界委員時講的這句話,如同春風吹暖了廣大人民羣眾的心,也吹亮了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心。這一要求對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來説,既是肯定和激勵,也是指引和希望,還是信任和重託。我們必須深刻領會其豐富內涵,切實落實到研究工作中去。

堅持與時代同步伐才能把學問寫進羣眾心坎裏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時代的雕塑者。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只有堅持與時代同步伐,聆聽時代聲音,迴應時代呼喚,在認真研究和解決重大時代課題中助力社會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才能做到與人民共命運,把學問寫進羣眾心坎裏。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xx同志要求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堅持與時代同步伐,承擔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使命,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做到這一點,首先要讓新時代的思想旗幟高高飄揚在宣傳思想文化陣地上,高高飄揚在正在進行前無古人偉大實踐的中華大地上。新時代的思想旗幟就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近年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在這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推出了一大批深刻闡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研究成果,使新時代的思想旗幟高高飄揚在中華大地上、輝映在廣大幹部羣眾的心坎裏。其次要着力破解新時代面臨的一系列事關發展大局、事關人民羣眾根本利益的重大問題。黨的xx大以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界承擔了中央交辦的事關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現實問題、重大理論問題、重大實踐經驗總結的課題研究任務。“三個重大”課題研究對於破解新時代發展難題、探索新時代發展路徑、總結新時代發展經驗、開創新時代發展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才能把學問寫進羣眾心坎裏

我們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為黨的事業服務、為國家發展服務,歸根到底是為人民羣眾服務。正因如此,xx同志強調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多到實地調查研究,瞭解百姓生活狀況、把握羣眾思想脈搏,着眼羣眾需要解疑釋惑、闡明道理,把學問寫進羣眾心坎裏。

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來説,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首先要解決為誰立言的問題。立言著書做學問,是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本職工作。我們立言著書,是為了謀求人民幸福;我們做學問,是為了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維護人民根本利益。這是革命的、人民的、社會主義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與其他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根本區別。這就要求我國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必須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急人民之所急、憂人民之所憂、解人民之所困,通過知識傳授、學理支撐、思想引領,實現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其次要關注現實生活,深入調查研究,切準羣眾脈搏,瞭解羣眾需求,用羣眾能夠理解和掌握的知識、道理幫助羣眾解疑釋惑、紓困排難,進而形成共識、凝聚力量。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多推出像《新時代面對面:理論熱點面對面·20xx》這樣的理論成果,直面現實熱點問題,積極迴應人民羣眾關切,把學問寫進羣眾心坎裏。

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才能把學問寫進羣眾心坎裏

為時代立傳,為人民服務,要落實到以精品奉獻人民上。這是把學問寫進羣眾心坎裏的基本途徑。哲學社會科學的精品力作應該具有很強的思想性、理論性、科學性、現實性、自主性、獨創性。當前,一些比較優秀的哲學社會科學著作在思想性、理論性、科學性上做得較好,但在現實性、自主性、獨創性上還需要進一步提高。

xx同志強調:“一切有價值、有意義的文藝創作和學術研究,都應該反映現實、觀照現實,都應該有利於解決現實問題、回答現實課題。”這是對哲學社會科學精品力作現實性的要求。xx同志還強調:“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要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提出具有自主性、獨創性的理論觀點。”這是對哲學社會科學精品力作自主性、獨創性的要求。哲學社會科學成果如何才能既具有思想性、理論性、科學性,又具有現實性、自主性、獨創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我們樹立了典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際緊密結合,堅持問題導向,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深刻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重大時代課題,有力地指引並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所具有的極其鮮明的思想性、理論性、科學性、現實性、自主性、獨創性,使其真正寫進羣眾心坎裏,成為全黨全國一切工作的指導思想,成為中國人民朝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推出更多具有思想性、理論性、科學性、現實性、自主性、獨創性,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精品力作,以精品奉獻人民,激勵人民羣眾為國家發展、民族復興而奮鬥。

堅持用明德引領風尚才能把學問寫進羣眾心坎裏

xx同志強調: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肩負着啟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潤心靈的重要職責,承擔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大家理應以高遠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為社會作出表率”。實踐證明,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只有具有高遠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才能肩負啟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潤心靈的重要職責,才能承擔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從而真正把學問寫進羣眾心坎裏。

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以高遠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為社會作出表率,就要堅持用明德引領風尚。用明德引領風尚,要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樹立高遠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國情懷,努力做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有貢獻的學問家;要堅守高尚職業道德,多下苦功、多練真功,做到勤業精業;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尊自重、自珍自愛,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中央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以來,聘任了一批政治強、專業精、品德良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專家學者作為工程的諮詢委員和首席專家。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他們積極參與、努力工作,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取得豐碩成果,一大批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理論學術成果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進心靈。近年來,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之所以能取得豐碩成果,與一批對馬克思主義有堅定信仰、對共產主義有堅定信念、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堅定信心、對以xx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有堅定信賴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專家學者的奉獻是分不開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該不圖名、不求利,堅持真理、堅守道德,認真負責、敢於擔當,辛勤勞動、不負重託,堅持用明德引領風尚,把學問寫進羣眾心坎裏。

【思想宣傳範文】三

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深入實際、深入羣眾,瞭解百姓生活狀況、把握羣眾思想脈搏,着眼羣眾需要解疑釋惑、闡明道理,推進理論大眾化。

xx同志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藝界、社科界委員時指出,文學藝術創造、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首先要搞清楚為誰創作、為誰立言的問題,這是一個根本問題。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必須解決好這個根本問題,深入實際、深入羣眾,把握羣眾所思所想所盼,用心用情用功為人民立言。

人民是社會活動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我們的力量源泉。xx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五年來的成就,是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更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鬥的結果。”在我國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之所以能夠戰勝各種風險挑戰,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歸根結底是因為我們緊緊依靠人民。在新時代,也只有緊緊依靠人民,匯聚和激發近14億人民的磅礴力量,才能順利實現黨的十九大描繪的宏偉藍圖。

緊緊依靠人民,為人民立言,就要像xx同志所要求的那樣,觀照人民生活,表達人民心聲。觀照人民生活,首先要觀照人民物質生活。也就是説,要重視研究人民的現實生產和生活,善於總結和發現其中的規律。其次要觀照人民精神生活。要着眼於滿足人民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讓研究成果更好惠及人民。再次要觀照人民利益訴求。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把如何有效協調社會利益矛盾、更好滿足人民合理利益訴求作為一個重要課題,為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獻計獻策。表達人民心聲,就要走進人民的內心世界,與人民進行心靈對話,滿足人民理論需求,解決人民精神世界的問題。當前,我國正處於發展變革時期,各種社會思潮相互激盪。有人在變革面前把握不住時代發展脈搏,對新的社會現實感到無所適從;有人對複雜多樣、不確定性強的客觀世界不理解,難以適應新的環境;有人對一些不盡如人意的社會現象感到不滿,積累了一些怨氣。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關注社會變革對人的影響,讀懂人們的精神世界和社會心理,為解決人們精神世界的問題提供可親、可行的理論和方法。

xx同志要求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多到實地調查研究,瞭解百姓生活狀況、把握羣眾思想脈搏,着眼羣眾需要解疑釋惑、闡明道理,把學問寫進羣眾心坎裏。這指明瞭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為人民立言的根本方法和現實途徑。

搞懂歷史邏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要為人民述學立論,必須走出“象牙塔”,深入實際、深入人民羣眾進行調查研究,理解和把握世界大歷史、中國大歷史。特別要理解和把握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邏輯、中國共產黨發展壯大的歷史邏輯、新中國砥礪奮進的歷史邏輯、我國改革開放深入推進的歷史邏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邏輯,從而把中國歷史、現實與中國問題搞清楚,把中國奇蹟背後的中國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優勢搞清楚。

昇華人民情懷。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肩負着啟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潤心靈的重要職責,承擔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必須具有人民情懷。深入人民羣眾才能讀懂人民羣眾,讀懂人民羣眾才能表達人民心聲,表達人民心聲才能為人民立言。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既要以真摯的情懷研究人民、書寫人民,把人民羣眾的精彩生活表達好展示好;又要着眼於人民羣眾需要解疑釋惑、闡明道理,為人民述學立論、建言獻策。

練好基本功夫。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練好基本功夫,切實把學問寫進羣眾心坎裏,關鍵是要做到深入淺出,推進哲學社會科學大眾化。深入,就是抓住人的根本。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説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事物的根本在人。淺出,就是善於運用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羣眾的語言進行理論解説,用人民聽得懂、聽得進的語言進行理論闡釋,從而讓理論更好掌握羣眾。

【思想宣傳範文】四

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如果能夠對中國實踐作出科學的解釋和説明,將中國經驗上升為系統的概念體系和知識範式,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難題給出中國方案,那麼,中國理論的世界意義必將更加彰顯,中國的發展優勢和綜合實力終將轉化為話語優勢。

3月4日,xx同志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藝界、社科界委員時,希望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更好用中國理論解讀中國實踐。這為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指明瞭方向、確立了目標。

解讀中國實踐需要中國理論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70年砥礪奮進,中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無論是在中華民族歷史上,還是在世界歷史上,這都是一部感天動地的奮鬥史詩。深刻反映70年來黨和人民的奮鬥實踐,深刻解讀新中國70年曆史性變革中所藴藏的內在邏輯,講清楚歷史性成就背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優勢,是新時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歷史責任。

中國進行的偉大事業既順應世界文明發展大勢,又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我們從事的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建設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必須立足中國大地,用中國理論解讀中國實踐,用中國話語講好中國故事,不斷增強主體性、原創性。毛澤東同志早就説過,“我們中國人必須用我們自己的頭腦進行思考”,既反對盲目接受任何思想,也反對盲目抵制任何思想。xx同志指出,“對人類創造的有益的理論觀點和學術成果,我們應該吸收借鑑,但不能把一種理論觀點和學術成果當成‘唯一準則’,不能企圖用一種模式來改造整個世界”。

解讀中國實踐是我們自己的責任,國外理論解釋不了中國故事。中國這麼大、人口這麼多、國情這麼複雜,中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在中國人民手中不可能成為了可能,試想歐美有哪套現成的理論可以解讀中國的偉大實踐。xx同志指出,在中國這樣一個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13億多人口的大國推進改革發展,沒有可以奉為金科玉律的教科書,也沒有可以對中國人民頤指氣使的教師爺。國外的理論觀點和學術成果可以用來説明一些國家和民族的發展歷程,在一定地域和歷史文化中具有合理性。但如果硬要把它們套在中國頭上,用它們來對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進行格式化,用國外的理論來裁剪中國的實踐,那就非常荒謬了。對國外的理論、概念、話語、方法,要有分析、有鑑別,適用的就拿來用,不適用的就不要生搬硬套。

新時代是中國理論繁榮興盛的時代

偉大實踐孕育偉大理論。黨的xx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國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從國際看,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羣體性崛起,世界迎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社會大變革的時代,一定是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的時代,也一定是理論繁榮興盛的時代,中國的歷史性實踐是滋養哲學社會科學的肥田沃土。xx同志指出,“當代中國正經歷着我國曆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着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種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必將給理論創造、學術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新時代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

中國理論是在實踐中建構起來的。中國理論的邏輯起點是中國問題,研究對象是“中國樣本”,中國故事、中國奇蹟構成中國理論最深厚的基礎、最充分的根據。中國理論的諸多概念都是歷史實踐的產物,而這一歷史實踐正在蓬勃發展,還需要我們進行深入探索、研究,在全面總結中國經驗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和發展能夠科學解讀中國實踐的系統理論。

解讀中國實踐,關鍵是捕捉其特殊性。中國的偉大實踐是在人口眾多、歷史悠久的東方大國展開的,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框架中進行的,在人類發展史上是獨一無二的。同時,解讀中國實踐具有世界級意義。由於中國國情的特殊性,諸如國土面積大、人口規模大、經濟體量大、歷史縱深長、歷史文化傳統深厚,中國面臨的改革發展問題、資源環境問題等每一項問題都是世界級課題。解答這些課題本身就具有世界歷史意義,解碼它的理論創造必定是世界級的成果。

今天,中國奇蹟已經不是哪些人不想面對、不願承認就可以不面對、不承認的事實。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如果能夠對中國實踐作出科學的解釋和説明,將中國經驗上升為系統的概念體系和知識範式,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難題給出中國方案,那麼,中國理論的世界意義必將更加彰顯,中國的發展優勢和綜合實力終將轉化為話語優勢。

【思想宣傳範文】五

黨的xx大以來, xx同志反覆強調:“要倡導清清爽爽的同志關係、規規矩矩的上下級關係。”規範黨內同志交往,純潔黨內同志關係,是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淨化黨內政治生態的必然要求。加強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必須從純潔黨內同志關係開始。

純潔黨內同志關係的內在意藴

在黨內,“同志”這個專有名詞,是有着特定而又十分豐富內涵的。在認識上,正確理解和準確把握黨內同志關係的真實意藴,這是純潔黨內同志關係的前提條件。

志同道合。“同志”一詞,從漢語詞源上講原是指志同道合的人。春秋時期,左丘明在《國語·晉語四》中對“同志”一詞作了解釋:“同德則同心,同心則同志。”《後漢書·劉陶傳》曰:“所與交友,必也同志。”到了現代,“同志”成為政黨內部成員之間的稱呼。孫中山先生在其著名的《總理遺囑》中就曾呼籲:“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1920xx年,中國共產黨“一大”黨綱中規定:“凡承認本黨黨綱和政策,並願成為忠實的黨員者,經黨員一人介紹,不分性別,不分國籍,都可以接收為黨員,成為我們的同志。”賦予“同志”一詞新的含義是擁有共同志向的人,這個共同志向就是“實現共產主義”。

民主平等。在我們黨內,雖然有職務大小、層級高低、分工不同,但黨員的主體地位是平等的;黨員人人享有黨章賦予的權利、同時承擔黨章規定的義務。而且《黨章》明確規定“每個黨員,不論職務高低,都必須編入黨的一個支部、小組或其他特定組織,參加黨的組織生活,接受黨內外羣眾的監督。”“不允許有任何不參加黨的組織生活、不接受黨內外羣眾監督的特殊黨員。”民主平等的同志關係是黨內關係的一個本質特徵。鄧小平同志曾特別強調,“我們的組織原則中有一條,就是下級服從上級,説的是對於上級的決定、指示,下級必須執行,但是不能因此否定黨內同志之間的平等關係”。

堅守原則。純潔的黨內同志關係還表現在同志之間的交往是有原則和底線的。既然選擇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就必須講政治講黨性、明真理明是非。共產黨人要始終尊崇和擁護《黨章》,在政治上講忠誠、組織上講服從、行動上講規矩,嚴守黨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羣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以及各種規矩規定,時刻做到忠誠於黨、忠於祖國、忠於人民,任何時候都與黨同心同德,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在真理和謬誤上,在大是大非上,在善惡美醜上,必須立場堅定、旗幟鮮明、愛憎分明,應該像陳雲同志那樣“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要勇於探索和堅持真理,敢於揭露和糾正缺點錯誤,堅決反對和克服“好人主義”。

團結互助。馬克思説,“工人階級的團結就是工人勝利的首要前提。”毛澤東同志更是強調指出,“團結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強大的敵人,任何困難的環境,都會向我們投降。”“不但要團結和自己意見相同的人,而且要善於團結那些和自己意見不同的人,還要善於團結那些反對過自己並且已被實踐證明是犯了錯誤的人。”團結互助、共同奮鬥是共產黨人之間純潔同志關係的生動寫照。

純潔黨內同志關係的現實困擾

由於受官僚主義、宗派主義、江湖習氣等不良風氣的影響,純潔黨內同志關係也面臨着許多現實困擾。曾幾何時,原本正常的黨內同志關係被不同程度的異化和庸俗化,對此,我們必須保持高度的警惕。

一是“衙門等級化”。在一些大小會議上, 在公開和非公開的場合裏,黨員之間不稱同志,習慣於互稱這“長”那“長”的官銜。究其根由,這是一種以官為本、以官為貴、以官為尊的“官本位”價值觀的表現,是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文化留下的殘餘和糟粕。顯然,黨內同志關係的“衙門等級化”,是同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格格不入的。不必諱言,這樣的稱呼助長了“官本位”思想,破壞了黨內同志關係的嚴肅性, 影響到了黨的整體形象, 不利於黨內政治生態的淨化和黨的作風的轉變。

二是“市場交易化”。一些人將市場關係中的老闆、老總等稱呼引入到黨內生活中來,熱衷於託關係、跑路子、打窩子,更有甚者借“禮尚往來”的名義開展“長線投資”和“期權交易”,意在建立一種投入產出的利益交換關係。反思這種現象的思想根源,不難發現其是市場經濟中商品等價交換原則對黨內政治生活侵蝕的結果。正如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所指出,“有些東西本身並不是商品,例如良心、名譽等等,但是也可以被它們的佔有者出賣以換取金錢,並通過它們的價格,取得商品形式”。最後的結果是,讓市場規則取代了黨性原則、資本力量主導了正義力量,其害莫大焉。

三是“宗派家族化”。xx同志多次強調:“黨內決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決不能搞小山頭、小圈子、小團伙那一套,決不能搞門客、門宦、門附那一套,搞這種東西總有一天會出事。”但在現實生活中,總是有那麼一些人熱衷於“攀龍附鳳”搞“裙帶關係”,把純潔的同志關係、正常的上下級關係演化成為宗族關係和家臣關係。在現代社會,之所以還會存在權力私有化、家族化的問題,其根源就在於中國封建文化中的“家天下”“封妻廕子”等腐朽思想對黨內政治生活的滲透影響,為“家長作風”、門閥政治、宗派主義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四是“江湖兄弟化”。在有的地方,一些人總是開口就是“老大”,閉口就是“哥們”,信奉“進不了圈子, 就進不了班子”的潛規則和“自家哥們好辦事”的庸俗哲學,把純潔的黨內同志關係搞成了舊社會的朋黨關係和黑社會的幫會關係。現實中,這些人不相信組織而相信個別人,總覺得只有“站對隊”“進圈子”才能得到庇護、站穩腳跟、順風順水。所以,這些人總是抱着“有關係走遍天下,沒關係寸步難行”的信條,不踏踏實實工作,而沉迷於經營關係,挖空心思搞圈子,對內抱團取暖,對外黨同伐異。歷史告誡我們,大凡有朋黨“圈子”、幫會“山頭”出現的地方,必然會政治生態紊亂,黨風政風敗壞,腐敗現象叢生。

純潔黨內同志關係的途徑選擇

純潔黨內同志關係是新時代黨的自身建設的一個重大課題,其意義重大、任務迫切,必須繼承和發揚我們黨的優良傳統、總結和汲取歷史上的成功經驗,更要根據新時代黨的建設的新要求新特點多向發力、綜合施策。

一要強化理想信念教育。純潔黨內同志關係,必須以築牢黨員的共同信仰和崇高理想為基礎。為此,我們要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不斷堅定黨員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和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要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不忘為中國人民謀福祉,為中民族謀復興的初心,時刻牢記自己第一身份是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要時刻牢記自己永遠是勞動人民的普通一員,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做新時代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

二要充分發揚黨內民主。發揚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是黨內政治生活積極健康的重要基礎,也是純潔黨內同志關係的必然途徑。從純潔黨內同志關係的角度來看,發揚黨內民主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尊重黨員主體地位、保障黨員民主權利。就是要尊重廣大黨員在黨的全部活動中處於主體位置,在黨內生活中當家做主,保障黨章和黨內法規所賦予黨員在黨內事務和活動中應享有的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監督權。在黨內,所有黨員不論職務高低、黨齡長短、貢獻大小,一律平等享有黨章規定的黨員權利、履行黨章規定的黨員義務,誰也沒有超越黨章規定範圍之外的“絕對權力”。黨的任何一級組織都無權剝奪黨章賦予黨員的民主權利,任何黨組織和黨員不得侵害黨員民主權利。

三要嚴格執行紀律規矩。早在1965年12月中共中央發出的《關於黨內同志之間的稱呼問題的通知》就明確要求“今後對擔任黨內職務的所有人員,一律互稱同志”。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再次指出:“全會重申了毛澤東同志的一貫主張,黨內一律互稱‘同志’,不要叫官銜。”1980年2月,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通過的《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再次明確規定:“在黨內所有黨員儘管工作分工有所不同,都是平等的同志和戰友,黨內要互稱同志,不稱官銜。”黨的xx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再次重申了“黨內一律稱同志”的這一重要政治紀律規矩。由此可見,黨內互稱“同志”不僅是黨中央的一貫要求和我們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作風,而且也是必須嚴格執行和落實的一條重要政治紀律規矩。

四是發揮領導示範作用。“教者,效也,上為之,下效之”。其實,在純潔黨內同志關係上,老一輩革命家已為全黨作出表率。新中國成立後, 人們出於對領導人的尊敬,在黨內出現了稱呼職務的現象,對此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等領導人都及時給予了糾正,大力倡導黨內一律稱“同志”。毛澤東最喜歡別人稱他為“毛澤東同志”。事實上,黨內互稱“同志”,能喚起黨員之間的平等感和認同感,能增強黨員對黨組織的忠誠度和對黨的事業的獻身精神。抵制庸俗的黨內關係,各級黨員幹部尤其是領導幹部必須帶頭增強紀律意識和政治自覺,積極開展嚴肅認真的黨內政治生活,堅決同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作鬥爭,不斷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鬥性,努力讓黨內關係自上而下清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