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講話稿 > 講話稿精選

學術會議開幕式上的講話(精選3篇)

學術會議開幕式上的講話 篇1

尊敬的各位專家、醫院領導及醫院同仁:

學術會議開幕式上的講話(精選3篇)

大家下午好!

歡迎大家來到古老、時尚、又充滿時代氣息的山城重慶,參加中華醫學會第八次重症醫學大會。全國重症醫學的同事們,用自己每一天的工作,每一滴汗水,為我們重症醫學事業的飛速發展不懈的努力着。歷史見證了我們一起經歷的一個又一個挑戰,也見證了我們共同創造的一個又一個歷史性輝煌。

重症醫學不斷髮展,創造着生命的奇蹟,也創造着新的歷史篇章。從20xx年學科成立,到今天不到十年的時間裏,從學科的建立、診療規範的頒佈、科室建設與管理的規範、國家重點專科建設、ICU質量與安全的全面提升,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和專科醫師培訓體系的逐步創立,重症醫學的專業化建設穩步推進,亞專科建設全面啟動,使重症醫學真正進入“大學科”發展時期。

在這個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的學科在醫院、社會、突發公共事件中的地位不斷彰顯,國內外證據,我們的和經歷都在顯示重症患者的搶救治療水平不斷提高,即使重症感染/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也呈顯著下降趨勢,我們為我們過去的努力和成果感到驕傲,感到自豪。但是當我們面對一個個垂危的重症患者時,我們仍然有這樣和那樣的困惑,我們仍然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這樣的臨牀困惑不能不促使我們展開更多的科學研究,使得臨牀的問題得到解決,這是我們,作為重症醫學醫生不可推卸的歷史使命,正是因為我們擔負這樣的使命,才能使得一個個垂危的生命得以鮮活。

醫學的發展是臨牀與科學研究的.完美結合。重症醫學的發展必然也必須遵循這個規律。要實現重症醫學的可持續發展,不僅僅源於重症醫學人對於重症疾病的執着、對生命的執着,更重要的是源於重症醫學科學研究的不懈探索。

我們面臨的問題不僅僅危重,而且複雜,甚至是前人從未捫及的問題,重症醫學人的使命感,讓我們敢於面對、敢於前行。病人診斷和治療的困難問題,驅動我們去觀察、去爭論、去,甚至需要把臨牀問題帶到實驗室,從基礎研究中探尋答案。我們每跨過一個坎,重症醫學都會向前邁一大步,重症病人就會有更多的生的希望。常常當我們還來不及喜悦的時候,新的困難和問題又會擺在我們面前,我們不由自主的投身到新一輪的觀察和研究中,這就是我們的使命。不難理解,重症醫學發展的過程,就是臨牀醫學研究和探索的過程。科學研究推動着重症醫學人的進步,也推動着重症醫學學科的發展。

我們都還記得我們説過的“ICU我的家”,雖然這個家建立的時間不長,但是我們愛這個家,正是因為愛,我們才能天天聚在一起,聚在一起不是因為熱鬧,而是我們有共同的理想和願望,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夢想,希望我們的家健康、穩定、不斷強大,不言而喻,臨牀和科研就是我們實現學科強大、學科騰飛的一雙翅膀。

讓我們攜起手來,為這雙翅膀助力加油,為了我們共同的家,為我國重症醫學的明天,一起努力!

學術會議開幕式上的講話 篇2

尊敬的各位專家、醫院領導及醫院同仁:

大家下午好!

金秋十月,我們迎來了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第xx屆學術年會,全國各地心身醫學領域的專家、精英歡聚在富有深厚人文精神積澱的姑蘇,美麗的太湖之濱,羣賢畢至,何不樂哉!值此之際,我僅代表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第四屆會,並以我個人名義,對各位的到來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和最誠摯的問候!

今年,對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來説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年份,一則她成立整整二十年了,二十年,雖屬彈指一揮間,但對分會來説畢竟也是標誌性的,標誌着她走向了成熟、壯大;二則今年是改選年,將選出新一屆的領導班子,這將是中國心身醫學發展中的大事,故我們預祝大會獲得圓滿成功,也預祝大家在蘇州收穫多多,心身愉悦!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自1993年成立以來,即致力於推動心身醫學走向臨牀,如今看來,我們的心血投有白費,我們正在努力促進臨牀診療中的以“醫生為中心”向“患者為中心”的重大轉移;從只關注疾病這一焦點,轉移到既關注“病”,更關注“生病的人”這兩個焦點;從僅僅聚焦於病人的軀體障礙,轉移到生了病或需求服務(幫助)的心身俱全的“完整的人”(即全人);從僅僅重視指標的改善或有形軀體障礙的消解,轉移到同時提高其生存質量,以避免“疾病被‘治癒’了,但病人仍處於‘痛苦’之中”的尷尬;從僅僅關注病中狀態到將病前、病後狀態都納入其重視範圍,諸如亞健康,虛弱,衰老等都是。而且,不久前,我們與10多位資深院士一起,發起了“醫學人文進臨牀”倡議,全國影響頗大。本次大會的主題就是:“重視慢性心身疾病患者的`心身干預”;表明我們的視野進一步拓寬。

近年來,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的自身建設也取得了長足進步,各地區分會進一步發展壯大,青年委員會從無到有,學會的雜誌申報也取得了重大進展,這些成就的取得離不開在座同行的努力。希望本次年會能將學會的建設推向新的高度,能全面休現中國心身醫學的發展水平,能激盪起一些新的思維,能湧現出一批傑出的中青年專家,能使我們每位參會人員從中受益。

本次會議由中華醫學會和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主辦,由蘇州市廣濟醫院、蘇州大學承辦。在此我謹代表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第四屆委員會對大會組委會及全體會務人員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地感謝;對為本次年會提供支持和幫助的所有企業表示衷心地感謝;也衷心地感謝您參加此次盛會,恭祝各位同道參會愉快!也再一次感謝各位在過去對學會工作及本人的支持。

預祝大會圓滿成功!並頌各位心身康健,心想事成!

學術會議開幕式上的講話 篇3

20xx年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渦輪博覽會(ASME Turbo Expo 20xx)於6月16日-20日在德國杜塞爾多夫會議中心(CCD)召開 。此次會議由ASME主辦,由德國西門子公司(SIEMENS)、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及英國勞斯萊斯公司(Rolls-Royce)等眾多國際知名企業提供贊助,會議上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上萬名的專家學者,很榮幸在XX大學研究生院和導師X教授的聯合資助下,成為其中的一員。

16日上午8點辦理完報道手續之後,在1號和2號展廳開始本次會議的開幕式,由協會的主席和各贊助公司的領導進行了開幕演講,演講內容涵蓋了整個行業的發展,大氣而又不失幽默,十分精彩。之後,按照各自研究方向的不同,會議組分出28個展廳,各自組員到各自房間內進行展示,也便於其他人按照各自興趣進行選擇聆聽,從而促進學習交流。每天分為四個階段進行彙報,上、下午各兩場,一場兩個小時。我的論文編號是GT20xx-,論文題目是“”,我被組委會分到19日上午的第一場,在W3房間進行展示,我們這個展廳是有關汽輪機內傳熱方面的。

參加國際會議都有一個約定熟成的規矩,就是展示者要在演講當天早上和自己分會場主席同桌進餐,從而可以使雙方彼此瞭解,便於主席在展示者登台時進行相應的介紹。到我演講的那天,我早早地收拾完,前往公交站準備坐車到會場,以往公交車都是10分鐘左右一趟,而我在那等了快半個小時,車還是沒影,我感到很奇怪,因為德國人向來比較守時,一般不會這樣。我心裏很着急,因為再晚些就趕不上早餐了,就沒法跟主席自我介紹了,我便問了周圍一位與我一起等車的當地人,她説今天是他們當地一個宗教節日(具體什麼節我也聽不懂),大部分的公共設施都停止了,因此,我只能選擇走路到會場,從我們住的地方到會場要大概一個小時,就這樣我在7點50多到達了會場,進入了我的展廳,8點鐘第一位展示者登台,還好沒有遲到,不過沒有時間向主席自我介紹了。我是我們組的第三個展示者,聽完前兩個展示者的精彩演講,輪到我登台了,上台後我向分會主席表達了歉意,他也很理解,因為今天屬於特殊情況,整個演講過程出乎我的意料的是我沒有緊張,因為演講稿在到德國之前已經練習的很熟練了,在放鬆的狀態下,整個演講過程還是很順利的。但到了提問回答環節的時候,由於自己的聽力水平不好,有些問題聽不明白,不過好在有位來自GE公司的華人幫我提示了一下,化解了尷尬,算是順利地完成了整個彙報工作。下台後,那位好心人還謬讚了我幾句,説我的研究還是很有深度的,我也由衷地表達了之前幫助我的謝意。在會間休息的時候,我遇到了我們組的分會主席,我向他打了招呼,並與他握了手,他為人很和善,也向我説了很多鼓勵的話,感覺整個會場的氛圍都是這樣,很温馨。

此外,在下午第一場的時間段,會議還專門開設大型展廳,由各公司的專家和各大名校的著名教授講述各自的研究現狀,以及對未來發展的預測,演講內容十分先進,都是本行業內世界領先水平。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19日下午來自英國劍橋大學的一位老教授John Denton,他演講的內容正好和我的研究方向相同,都是汽輪機末級葉片除濕方面,由於自己的專業英語水平有限,有些專業名詞不是太明白,但一些先進的除濕方法還是有所掌握,總而言之,這次演講讓我受益匪淺。

經過這次會議,得以一睹諸多學者的風采,也有幸聆聽了很多優秀的報告。我不僅學到了許多專業相關的知識與技術,也進一步鍛鍊了英語口語,對於當前國際上前沿的研究方向及方法內容有了一定的瞭解。會場休息時間,我們能夠與參會者自由交流,這不僅是與其他國家學校的同學建立友誼的機會,更讓我加深了對一些問題的理解,對於後續的研究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並且,通過在開會間隙的交流,我不僅在具體的學術問題上有不少收穫,還學習到一些有益的科研方法和策略。而且此次會議涉及很多國家和地區,通過與國外研究者的交流,還鍛鍊了我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讓我在公共場合更能勇於展現自己的觀點,這對性格相對內向的我來説是個小小的進步。通過此次開會,我迫切的感受到熟練的英語口語交流水平對我們今後的研究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通過英語的交流,才能將自己的研究成果介紹其他國家的學者,才能從他們的評論中得知自己的可取和不足之處,才能獲得更廣泛的思路,拓展研究的廣度和深度。

最後,我要特別感謝學校給予我這樣好的機會能夠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感謝XX大學研究生院、X學院、國際交流部的老師們對我們研究生參加國際會議的支持,更感謝我的導師X學院的X教授對我的支持和幫助,感謝她在學術上對我的諄諄教導。通過這次大會,我增長了見識,豐富了經歷,也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確了碩士論文和現有研究課題的思路,更加堅定了我要繼續努力的方向。我將更加努力的學習,認真的進行科研實驗,儘量做出更多更好的成果,以不辜負學校和老師的殷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