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彙報體會 > 彙報材料

國小科學教學實踐基地彙報材料

各位領導、各位同行:

國小科學教學實踐基地彙報材料

大家好。接下來我來介紹鄞州區鄞江鎮中心國小科學教學實踐基地活動開展情況。

一、總體介紹

我校地處鄞州西部,位於古水利工程它山堰旁,是一所現代化的花園式農村學校。學校用地面積18763平方米,綠化面積達60%以上,且擁有一塊近900平方米的農田,這為創建科學教學實踐基地創造了先決條件。

追根溯源,我校早於1981年起,由時任副校長鬍家寬老師組建了“米丘林”試驗小組,主要活動內容為馬鈴薯、南瓜的種植與觀測,桔樹、桃樹的嫁接,拉開了農科活動的序幕。1991年起,當週培劍、徐衞東等教師接過接力棒時,在他們的努力下,農科園地初具規模,且連續三年在“寧波市生物百項競賽”中獲獎。前輩們的辛勤耕耘,為我們打下了紮實的基礎。進入新世紀,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本着讓學生 “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學會求知”的理念,組建了“少年科學院”,並投入近5萬重新規劃改造了農科園地,建立了“紅領巾實踐體驗基地”。此次,我校又申報了“市國小科學教學實踐基地”,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指導下,順利通過驗收。

二、活動概況

(一)豐富的科學教學資源

現在的孩子,每天被圍困在語文、數學等課程中,很少有時間去接觸大自然,自然知識貧乏、實踐能力滯後等問題已逐漸凸顯出來。

因此,自新課程實施以來,我們一方面以學校的綠色資源為載體,結合科學教材開展科學教學實踐活動。我校的綠色資源品種豐富,擁有35棵直徑約70釐米、高10多米,樹齡近30年的樟樹,擁有5棵樹冠面積達1個籃球場之巨的古楓楊,還擁有廣玉蘭50多棵和一片近300平方米大小的竹林,樹旁還有成片的草坪以及各類花卉,其間生活着各類昆蟲和鳥類,可謂是天然的科學觀察樂園。科學課上,我們時常帶領學生去觀察大樹,捕捉昆蟲,還將觀察到的數據記錄下來,為科學研究提供素材。課餘時間,孩子們還為各種樹木以及其他各類植物做上了標籤,可謂興趣盎然。

另一方面,我校以“少年科學院”為載體,將近900平方米的農田劃分為種植區、暖棚區、花卉栽培區、自然生態觀察區等區域,陸續投入近兩萬元購置了各類器材,現有農具如鋤頭、簸箕、灑水壺共40套,地表温度計、乾濕温度計各5套,噴灑灌溉系統兩套,建造了近百平房米的鋼架暖棚一個,這為有效開展科學教學實踐活動提供了有力保障。

每學期,我們都積極發動學生參加“少年科學院”,並通過科學技能考核選拔三至六年級中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科學院士”、“科學研究員”,組建鳳仙花、貝母、桑樹、花卉等種植栽培小組。“少年科學院”規定,每位成員於每週二、四下午3:00—4:00開展集中活動,其它時間進行分散活動。集中活動期間,由朱益豐、陳劍、戴柏根等專職教師講授種植、嫁接、移栽等農科知識,進行實踐指導,組織撰寫觀察日記、實驗報告、科學小論文、小課題,並邀請區科學教研員李維老師、區少科協徐衞東老師擔任科學教學實踐基地顧問

(二)多采的科學實踐活動

結合《科學》課的教學內容,三年級以鳳仙花種植和桑樹養護活動為主;四年級以油菜花種植、豆類對比種植活動為主;五年級以番茄對比栽培、桑樹扦插活動為主;六年級以家長特產貝母對比栽培活動為主。在這些活動中,我着重介紹一下鳳仙花種植、貝母對比栽培這兩方面的內容。

鳳仙花種植是我校“少年科學院”的一項傳統活動,歷年來開展得有生有色。尤其是在XX年的時候,區教研室開展了全區性的鳳仙花種植活動,要求結合《植物的一生》這一單元,通過種植活動了解它的生長變化過程。收到通知後,我們是這樣開展活動的:

1.4月初,我們將種植區域劃分為若干塊,分包給三年級段,隨後以四人為一組,將每班學生分成10—12小組。而後將前幾年收集的種子贈於學生,每組一大包,發動學生參與到鳳仙花的種植活動中來。

2.4月中旬,子葉陸續出土,而後長出了真葉,5月中旬,子葉脱落,鳳仙花進入快速生長期。在這一階段裏,小組成員們分工協作:環境監測員負責記錄每天的天氣狀況和土壤温度,生長記錄員負責測量子葉、真葉的寬度,植珠的高度、直徑,並及時做好記錄。

3.6月下旬至8月底,是鳳仙花長出花蕾、開花、結果的季節,這個時候學校正好放假。除讓大部分學生觀察自家周圍的鳳仙花生長情況外,還在保證安全的前體下,由教師定期組織“農科骨幹”到校給鳳仙花澆水、拍照、收集種子。

經過近半年的精心培育、科學管理,鳳仙花喜獲豐收,校內外共收穫了15斤種子,在全區名列第一。此後又彙集全區的鳳仙花種子,於當年12月轉送到中央教科所科學課程編委組,分發給全國30多個實驗區,使得我區的鳳仙花種子在各實驗區生根、發芽。

貝母是鄞州西部鄞江、章村一代的特產,為此我們在六年級安排了“貝母對比栽培”活動。活動設立了三個實驗小組,分別是:深種淺種對比實驗小組、植株間距對比實驗小組、化肥農家肥對比實驗小組。在活動中,我們組織成員對貝母的生長狀況進行跟蹤記錄,瞭解其生長過程,分析影響產量的因素。部分學生如應欣、鍾蘇媛、彭進、呂舟林等同學還撰寫了《貝母對比栽培實驗報告》,還試着和當地的農民進行交流。同學們都認為如果自己的研究成果能提高貝母的產量,將是他們最大的自豪!

大量的科學實踐活動,培養了學生的科學志趣,提升了學生的科學素養。更難能可貴的是許多學生初步掌握了種植、扦插、嫁接等基本技能,培養了一批科學骨幹。在今後的日子裏,我們迫切希望能和在座的同行們多多交流,爭取把科學教學實踐基地的活動開展得更加有生有色,使之更好的為學生服務,為科學教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