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勞動力轉移工作總結4篇

本文目錄2018勞動力轉移工作總結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總結XX年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工作總結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工作總結

XX年,在市委、市府、市教育局的重視和關懷下,全體教職工在學校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始終圍繞“抓住機遇,深化改革,苦練內功,加快發展”的總體工作思路,用心學習,用心工作,同心協力,開拓創新,學校事業發展、勞務開發培訓等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績,全年累計勞務開發培訓2813人。現將我校XX年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總結如下。

勞動力轉移工作總結4篇

二、立足地,確保轉移培訓質量。

1、重視師資隊伍建設。

在“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大背景下,“質量引領學校發展”已成為必然。正當很多學校為招生問題倍感焦急的時候,**一職中卻在“寒潮”中迎來了門庭若市的“春天”。深究這種強烈反差的根本原因可以發現,學校發展的真正動力是質量!**一職中憑藉先進的辦學理念和雄厚的師資,辦學質量在不斷提高的同時,也吸引着全社會的目光並得到社會各界的充分認可。當人們把**一職中看成“質量”象徵的時候,**一職中卻在這時更看重的是自己的教師隊伍,按照郭樹林校長的話來講,就是把自己的教師看成學校的“寶貝”。“寶貝”來自學習與進取;“寶貝”需要培養與塑造。多年來,**一職中特別重視教師的培養,利用今年暑期,學校又開展了一系列的大規模培訓活動:

暑假前夕,**一職中根據發展要求,按照師資隊伍建設規劃擬定了暑期外派102個教師培訓,提高幹部工作效率和創造能力,圍繞XX年提出的“用心工作、用心學習、‘無中生有’、再創佳績”主題進行了為期2天的封閉式幹部學習與培訓。培訓中,郭樹林同志理論聯繫實際,以生動的講課形式對“用心工作、用心學習、‘無中生有’、再創佳績”作了深刻詮釋和講解;李永志同志以《教育管理工作要在“用心”上下功夫》為題、徐斌同志以《怎樣當好幹部?》為題作了詳實講解。學校三級幹部和沙灣職中幹部參加了培訓,並聯系自己的工作都作了發言。這次培訓,提高了認識、統一了思想、明確了,為您’蒐集.整理.,為**一職中的發展“再創佳績”奠定了基礎。

8月20日至8月25日,**一職中為提高班主任教育管理的有效性,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是黨和國家解決“三農”問題,使農民脱貧致富的重要戰略決策,為使這項工作落到實處,確保培訓質量,學校加大了培訓設備設備的投入,我校原有實訓操作室26個,設備設施價值近千萬元,其中計算機房8個、電子電工實訓室6個、餐飲、客房、導遊訓練室4個、汽修3個、化工實驗室2個以及財會模擬室、琴房、練功房等,為保證培訓技術!_工人工位足夠,學校又新建了汽修車間3個、數控機牀訓練室1個,焊工、鉗工、車工訓練室各1個,投入資金150萬元。加上校外實習基地,我校培訓技術!_工人的操作訓練時間大大增加,保證了培訓質量。

3、重視軟件建設。

一、學校基本情況

我校是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是市勞務開發培訓基地、四川省再就業定點培訓基地、**市旅遊職業教育培訓基地,設有市職業技能鑑定站,在校生3516名,8大骨幹主體專業,27個子專業,實訓室33個,校外實習基地11個。學校利用現有優勢資源,不斷拓寬培訓專業,增加培訓工種。為了保證培訓工種與企業用人單位需求一致,我們進行了充

分的市場調查和論證,決定在原有培訓工種:計算機、電工、家用電器、餐飲、導遊等專業的技術!_工種培訓的基礎上,新開設了汽車修理工、焊工、鉗工、車工、化學檢測工、廣告製作等技術!_工種的培訓。xx年轉移前人員培訓608人。

為拓寬培訓面,加大培訓力度,學校採用培訓上門的形式;採取走出去,與企事業一道,對轉移後的人員進行在職技能培訓的辦法。xx年對轉移後在職職工培訓1317人,培訓單位包括峨眉山神龍大酒店、**雄秀賓館等15個企事業單位,培訓內容有酒店管理、創新三標培訓、酒店軟硬件設計指導、運政員工辦公軟件計算機培訓等進行崗位在職培訓,培訓人數1317人。

四、嚴把出口關,為地_人才。

嚴把培訓出口關,是保證培訓質量的重要舉措。我校長期以來把參加鑑定取證作為質量把關的一項重要工作。學校規定,凡是參加學歷教育的長期培訓者必須參加國家職業技能鑑定,取得培訓人數增大了,培訓的質量當是至關重要的問題。通過,}為您/蒐集整理,一年的實踐證明,培訓質量的好壞是決定就業率高低的重要因素,二者是正相關的。因此,學校極為重視。首先,將培訓學員結業的標準定位在國家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獲取。規定所有參培的人員,學完規定課程,取得合格成績外,還必須獲取培訓相關專業的技能等效級證書才可畢業。另外,學校改革課程結構,根據“從做開始,先會後懂”的教學思想,要求培訓專業編寫出“淺、簡、廣、新、用”的教材達40多種,學校還適時調整授課比例,培訓各專業的文化課與專業課比例為3:7,其中專業理論與實際操作比例為2:8,重在訓練學員的專業技能。在轉變教師教學觀念的同時,還利用政治學習、培訓或專題講座,向教職工灌輸“培訓一人就是養活一家人”的思想。在學校教育經費緊張的情況下,還撥出10多萬元專款,先後派出部份教師到山東、南京、成都等地學習專業技術!_,如機械專業教師到山東學習數控機牀的操作技術!_,汽修專業老師到成都學習汽修檢測技術!_等,從而保證培訓的教學質量,使今年的培訓合格率在95以上,90以上的學員都找到了新的工作。

根據國家相關專家預測,即2020年,我國還將有22億農村富餘勞動力要向城鎮和非農產業轉移,因此、勞務開發培訓基地的職業學校在勞動力轉移培訓方面的辦學空間與潛力都是很大的,勞務開發培訓任重道遠,我校將一如既往,不懈努力地為打造**勞務品牌,培養農民工盡責盡力

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總結2018勞動力轉移工作總結(2) | 返回目錄

是全面貫徹落實xx大和xx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化農村改革、促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關鍵一年。加快農村富餘勞動力向二、三產業和城鎮轉移,調整農村就業結構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工作,也是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任務。西興鄉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縣勞轉辦的指導下,在鄉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按照縣委、縣人民政府關於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工作的總體要求展開了工作。現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西興鄉位於孫吳縣城西郊是我縣四個平原鄉之一,全鄉轄區面積299平方公里,總人口8043人,轄區9個行政村11個自然屯,全鄉共轉移農村勞動力人口1300人,其中省外、省內215人,省外國內175人,鄉外縣內轉移325人,鄉內轉移585人,實現收685萬元。

二、主要措施

1、健全機構、加強領導。

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轉移,是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是加強農村城鎮化進程的重要舉措,是一項實施農村經濟戰略性調整的重要任務。為此,得到了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我鄉充分認識到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的重要性,把此項工作作為一項產業來抓,真正將工作納入到重要的議事日程,專門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政府鄉長擔任,副組長由黨委副書記和政府分管農業的副鄉長分別擔任,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日常工作。

2、深入基層,切實做好調查、登記、建檔工作。

為了全面掌握全鄉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分佈狀況和勞動力結構,我鄉勞動力轉移辦根據縣勞動力轉移辦的安排,結合西興鄉實際情況對全鄉的勞動力分佈情況和勞動力,進行了摸底調查和統計。同時對各種資料進行分類彙總,並建立內容全面、數據詳實、轉移後人員去向清楚的各類檔案,為今後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責任到人、層層負責。

為了認真做好各村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工作,年初,鄉黨委、政府就根據各村的富餘勞動力分佈情況,制定了今年有關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的工作計劃。計劃轉移1260人,實際轉移1300人,並與各村簽定了考核責任書,考核結果與村幹部工資直接掛鈎,通過簽定責任書的形式,加大了對勞動力轉移工作的力度。

4、廣泛宣傳、大力營造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工作的氛圍。

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大部分富餘勞動力觀念比較陳舊,習慣於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生活方式,小富即安,不願意離開土地,同時對外出從業的工作性質、收入、環境都要求比較高,怕失體面,寧願閒在家裏,也不願外出就業。因此,鄉政府充分利用黨員培訓、科技之冬、各類專業技術短期培訓等形式,大張旗鼓的宣傳有關省、市、縣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的優惠政策,並向農民宣傳農民闖市場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引導農民堅持信念,轉變觀念,樹立闖市場、闖大業的思想。

5、加大農業產業化結構調整,實現勞動力就地轉移。

在實施勞動力轉移的進程中,應始終把這項工作與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緊密結合起來。一是大力引導農民發展畜牧業;二是對種植業結構進行調整種植有特色農產品和無公害、綠色農產品,充分利用農作物的生產週期的不同實現了季節性、臨時性的勞動力就地轉移。如:平度村截止目前已實現勞動力就地轉移30餘人。

6、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發展二三產業,加快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

為加快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步伐;一是依託我鄉城郊的優勢,積極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縣內轉移。截止目前,縣城從事服務業及各種行業的農村富餘勞動力為910人。二是加快發展各村二三產業,以市場開發引導更多農村富餘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實現轉移不離鄉,引導農民離土不離鄉,向非農產業轉移是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

三、全鄉勞動力轉移工作思路及任務

勞動力轉移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市場為導向,本着城鄉統籌協調發展,一體化就業的要求,堅持公平對待、合理引導、完善管理、搞好服務的方針,實行政府引導、中介機構操作、農民自主擇業,全力推進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工作。西興鄉勞動力轉移工作的目標是從轉移1400人左右,具體措施如下:

1、進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認識,轉變觀念,為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要着眼於全局,充分認識到加快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對於城鄉共同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要把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作為認真貫徹上級會議精神,調整優化農村經濟結構,走城鄉結合之路,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進一步健全機構,落實經費,明確責任,加強協調,抓好落實。

2、城鄉互動、優勢互補,合理配置農村富餘勞動力。一是要充分利用城郊優勢,優勢互補,使農村富餘勞動力在城鄉之間得到合理利用,要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大力開發縣城勞動力市場的潛力,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二是要進一步加大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力度,把發展農村二、三產業作為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的根本出路之一。

3、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用先進的文化帶動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要通過大力培養,樹立和表彰打工成才的先進典型。要充分利用農閒季節,組織先進典型,在各村巡迴宣講現身説法,宣傳他們的成功之道,從而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幫助農民工增強信心。

4、加大培訓和服務力度,為了提高農民工的就業技能,依法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我們將進一步加強對農民工的培訓力度。一是充分利用科技之冬對黨員、村幹部集中培訓和組織專業人才向農民工講述實用技能,以及相關法律、法規。二是採取培訓中心+用人單位+當地政府,對農民工進行培訓,,切實提高我鄉轉移勞動力人員的職業技能水平。三是建立完善服務體系,拓展服務範圍,為進一步保護在外務工農民的合法權益,要充分發揮鄉勞轉辦的職能作用,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創造條件、尋找門路。

5、組織協調互通信息及時統計。鄉勞轉辦要積極主動的和各部門各村協調此工作關係,互通信息。要組織召開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典型經驗交流會、現場會,總結勞動力轉移的典型經驗,和二、三產業促進勞動力轉移的經驗,及時準確的統計我鄉外出務工的情況,尋找可挖掘的潛力和途徑為農民外出打工創造條件,按期準確的上報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統計報表。

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抓住的機遇和西興鄉的城郊優勢,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引導作用,農民的主體作用,縣城的帶動作用,通力合作,加快西興勞動力轉移的進程,為農民增收和西興鄉的經濟快速發展而努力工作。

XX年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工作總結2018勞動力轉移工作總結(3) | 返回目錄

為了將以農村勞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為依託的勞務經濟做大做強,把市政府的實事辦實辦好,進一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關於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有關文件的精神,提高我市農村勞動力就業技能,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步伐,促進農民增收,今年,我市遵循“政府推動、學校主辦、部門監管、農民受益”的原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提高農民轉崗就業率、增加農民收入為重點,強化措施,狠抓管理,着力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基本情況

1、農村勞動力及務工情況:我市共有農業人口47.5萬人,其中農村勞動力22.8萬人,佔農村總人口的48%。今年全市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98920人,佔農村總勞動力的43.4%,外出務工總收入7.68億元;農村人均純收入3900元,其中務工收入1638元、占人均純收入的42%;農村人均純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242元,外出務工收入比上年增加146元、佔農村人均純收入增加值(對農民增收的貢獻率)的60%。

2、陽光工程培訓基地情況:我市現有陽光工程培訓基地四個,三個是公辦機構,一個是民辦機構,分別是:市農廣校、市科技技能培訓中心、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市勞動就業培訓中心。開設有農產品加工、粉筆製作、植保機防工、縫紉、計算機、家電維修、電子電工、電氧焊等十幾個培訓工種,年總培訓能力超過5000人。

3、陽光工程培訓任務完成情況:省陽光工程辦公室今年對我市下達了3660人的培訓計劃任務。我市按照上級要求,及時對任務進行了分解佈置。截至11月底,共完成技能性培訓3657人,佔省下達總任務的99.9%,結業2756人,轉移就業2602人,轉移就業人數佔結業人數的94.4%。預計至年底可完成技能性培訓4000人。

4、全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任務完成情況: 預計今年全市可完成技能性培訓1XX人,完成引導性培訓15000人。

二、實施陽光工程的主要成效

(一)培訓基地進一步優化。

今年我市通過公開招標,在全市優選了五個培訓機構報省陽光辦審核,最後確定了市農廣校、市科技技能培訓中心、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和市勞動就業培訓中心等四個培訓基地。與上年相比,各基地都增加了培訓場地和教學設施,調整了培訓專業,使專業設置更加適合市場需求,同時,我市培訓基地的培訓能力也進一步增強。

(二)培訓轉移質效進一步提高。

各培訓基地堅持“以需求定培訓”的原則,積極探索適合農民的“訂單培訓、定向輸出”、“就近培訓、就地轉移”、“整合資源、聯合培訓”等培訓模式,提高了培訓的針對性,保證了農民學員的有效轉移,湧現出了一批熱愛科技、學習勤奮、通過培訓就業改變人生的學員典型。

(三)示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

XX年全市外出務工農民7.57萬人,佔農村勞動力總數的33.3%;通過陽光工程的實施,今年全市外出務工農民達9.89萬人,佔農村勞動力總數的43.4%。

(四)農民收入穩步增長。

經過培訓的學員轉移就業後,月平均收入在800-1500元之間,比在家務農多200-600元,其中送至日本、新加坡等國外就業的學員,月平均收入達5000-8000元;經過培訓農民工的月平均收入,普遍比未參加培訓的高300元以上。據統計,今年全市農民外出務工收入達7.68億元,佔全市農業總產值的30.7%。

三、主要作法

(一)加強組織領導,有效整合資源。

為有效整合本市範圍內的教育培訓資源、中介勞務資源、資金人力資源,我市加強了對這項工作的組織領導。

一是陽光工程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建立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聯席會議制度;各成員單位、各鄉鎮都成立了陽光工程工作專班。二是市委、市政府召開專門會進行部署,做好組織、協調、培訓工作,各鄉鎮全力配合組織農民參加培訓。分管領導多次到陽光工程辦公室現場辦公、指導工作。三是市財政按人平50元的標準配套陽光工程補助資金20萬元,提高了陽光工程補助標準和受惠農民範圍;同時安排辦公經費2萬元,保證了陽光工程工作的正常開展。四是加大了督導檢查力度,進行了三次全面的自查自糾,由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及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組成檢查小組,對各基地的培訓轉移工作和補助發放情況逐一進行了檢查,促進了管理的規範化。

(二)完善各項制度,規範基地管理。

一是按照公開、公平、公正和優勝劣汰的原則,採取招投標的方式,在年初重新認定了四個培訓基地,並進行了公示。二是制定了《應城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XX年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了相關單位和培訓基地的工作任務和職責。三是嚴格基地管理,確保培訓質量。督促培訓基地完善各種設施和各項規章制度,加強師資隊伍的選拔、建設和管理;按照“三有”(有教學計劃、備課記錄、考核考試情況)的要求,採取“四個結合”(教師講課與聲像教學相結合、課堂講解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實踐技能與理論知識相結合、學習與考試相結合)的辦法確保教學質量。四是規範陽光工程工作管理。嚴格要求基地公開招生簡章、公示受補助學員情況、公開承諾培訓就業一條龍服務;要求基地安排專人負責學員檔案、身份證複印件、考試考核、技能鑑定等資料的收集、整理;統一了培訓台帳填寫要求和台帳、進度的報送日期與辦法;加強了配套教材和結業證書的發放管理;加強了網絡管理,對省陽光網和應城網陽光工程專欄實行專人管理,專門負責轉移培訓台帳、進度和工作動態的上報。

(三)狠抓宣傳發動,提高參訓比率。

採取七種方式開展了廣泛深入的宣傳。一是通過會議宣傳,分別在全市農村工作會議、市三級幹部會議和鄉鎮分管領導會議上宣傳陽光工程政策、文章版權歸本站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否則為侵權!實施方案及我市現狀,開展轉移培訓工作的重要意義;二是通過新聞媒體宣傳,定期在市電視台、市人民廣播電台上宣傳陽光工程政策,播放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公益廣告和轉移培訓新聞;三是通過張貼“通告”進行宣傳,由市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聯合發佈陽光工程通告,對四所培訓基地及其所承擔的培訓任務、崗位、收費標準、政府補助金額等進行了公佈,在全市城鄉廣泛張貼大幅通告5000份;四是通過培訓基地印發招生簡章的形式進行宣傳;五是通過編髮工作簡報進行宣傳,全年共編髮簡報12期;六是通過電腦網絡宣傳,在政府公共網站上開闢了陽光工程專欄,宣傳上級政策,報道工作動態;七是通過開展活動宣傳,今年3月和7月,我

們分別組織開展了送政策下鄉、進村入校活動,廣泛宣傳黨的陽光工程惠農政策和我市陽光工程培訓的工種、就業前景等情況,鼓勵農民和即將離校的農村畢業生參加技能培訓。通過多種方式的宣傳,擴大了宣傳覆蓋面和陽光工程的影響力,有效提高了農民參訓率。

(四)嚴格資金監管,實行陽光操作。

為了確保我市陽光工程達到政府補貼、農民受益的目的,市陽光辦加大了資金管理力度。

一是根據我市實際及時調整培訓補助標準。今年的陽光工程補助,除中央下撥資金外,省按人平50元的標準進行了配套,應城市政府也決定給陽光工程學員人平配套補助50元,我們根據我市培訓工種的收費標準和培訓時間,及時調整了補助標準,使享受100、200、300元三個檔次補助的學員數比例達到3:4:3,人平補助標準達200元。

二是與市財政局聯合印製了規範的培訓代金券,加蓋市陽光辦和市財政局的公章並進行登記管理,同時對基地實行補助資金申報制度。

三是按照“五公開”的要求,要求基地對培訓崗位、收費標準、補助標準以及培訓就業一條龍服務承諾進行公開,對享受陽光工程補助學員的基本情況進行公示,接受社會和學員監督。

四是規範了補助資金的發放兑現程序。統一規定培訓基地對符合補助條件的學員,採取“以降代補”(即收取培訓費時扣除應發補助資金)或“先收後補”(即先按學費標準收費,學員結業時再發放補助資金)方式先行墊付補助資金,省下撥補助款後,培訓基地憑培訓券、培訓台帳和身份證件複印件向市陽光辦申請劃撥補助資金。

五是嚴格監管補助資金的發放,重點審核學員的繳費收據和就業協議,督促基地嚴格按照《應城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財政補助資金實施細則》的要求進行發放。並採取隨機抽查的辦法,根據基地上報的台帳,電話聯繫陽光工程學員,抽查人數佔基地上報就業人數的5%,重點檢查是否參加過培訓,是否就業和是否接受補助,防止了基地虛報冒領和私自截留培訓補助現象的發生。

(五)創新培訓模式,提高就業水平。

轉崗培訓,就業是關鍵。為確保學有所用,充分就業,我市陽光工程培訓基地在培訓補助十分有限而農民收入普遍較低的情況下,積極探索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新辦法、新形式,採取就地轉移與向外輸出雙管齊下的辦法,使學員及時有序地得到就業。

一是流動辦班,下鄉培訓。市農廣校為了方便農民學員,降低農民培訓成本,探索出了“流動辦班,下鄉培訓”的新模式,今年7月,在楊河鎮組織農民67人,開辦了植保機防工技能培訓班,採取家門口學習理論、田地間實際操作的方式,把基地伸延到鄉鎮,把技能送到農民家門口,結業學員全部成為機防專業服務隊員,負責本地區的病蟲害統防統治,方便了農民學員的生產生活。

二是多方結合,借力培訓。市農廣校藉助我市特色產業、優勢產業和國家項目的發展之力,積極開辦各種技能培訓班,實現了農民的就地培訓和就地轉移。6月,市農廣校結合我市優質稻板塊項目的實施,在楊河鎮開辦了以糯米加工為主的農產品加工技能培訓班,培訓農民63人,並以這期學員為班底,成立了應城市巡檢糯米協會,既服務了本地優質稻產業的發展,解決了稻米貯藏加工問題,又實現了有效就業;為了進一步做大我市石膏產業,凸顯特色產業優勢,市農廣校聘請粉筆生產、銷售技師作為教師,開辦了粉筆加工技能培訓班,學員結業後分別輸送到市內和湖南嶽陽等地就業,目前已轉移就業156人。

三是整合資金,三免培訓。市勞動就業培訓中心是我市陽光工程基地之一,同時也承擔着我市“雨露計劃”、“再就業培訓”等項目的培訓任務,為了吸引更多的農村勞動力參加培訓,培訓中心在政策允許範圍內,調整再就業資金的使用方向,有效整合培訓資金,對學員實行免學費、免住宿費、免生活費的“三免培訓”,解決農民無錢培訓的困難。

四是校企聯合,訂單培訓。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為配合實施“陽光工程”,積極與南方許多企業聯繫,簽訂供需合同,爭取培訓訂單。今年4-5月,中職學校與深圳市富士康科技集團、惠州市萬富浩特公司、應城市新都化工有限公司等用人單位簽訂了培訓訂單,工種包括電子電工、醫藥化工等,學員結業後分別輸送到深圳、惠州、應城的幾家公司就業。市農廣校為了使陽光工程學員結業後能順利找到工作且能穩定就業,積極探索“校企聯合”辦班的模式,經過多方努力,與武漢漢正街舒美服飾公司、武漢龍財順製衣廠達成了廠校掛鈎、合辦培訓基地的協議,開展了縫紉技能培訓,培訓的學員結業後全部到這兩家縫紉製衣企業就業。

五是以工養學,免費培訓。由於目前陽光工程政府補助資金有限,許多有培訓願望的貧困家庭農民因交不起培訓費而不能參加培訓,市農廣校龍富縫紉培訓基地為了讓貧困農民也能參加培訓,積極為學員尋求“勤工儉學”的路子,經常從服裝企業爭取回服裝半成品加工訂單,實行以工養學,免費培訓,一方面提高了學員的實際動手能力,另一方面加工費也可以彌補學費的不足。

六是國內培訓,國外就業。市科技技能培訓中心充分利用開辦時間長、就業門路廣、招工信息多的優勢,瞄準國際勞務市場,有針對性地開設專業,讓農民工走出國門賺洋錢。一方面大量招收農民學員,根據國外廠家對縫紉、電子、電焊等熟練工種需求較大的實際情況,開展相應工種的培訓;另一方面積極與省國際勞務輸出公司聯繫,建立了良好的長期信用合作關係,組織農民學員參加外國公司在我省的招聘會,推薦學員到國外打工,大大提高了農民務工收入。

(六)放大“陽光”效應,發展勞務經濟。

在努力引導農民參加技能培訓、保障學員充分就業的同時,市陽光辦還積極加強與各鄉鎮和市直有關部門的聯繫和溝通,放大陽光工程效應,為服務勞務經濟、促進農民致富奔小康做好組織協調等配套工作。

一是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積極組織各有關部門圍繞陽光工程發揮優勢,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和就業服務活動,延長了陽光工程服務鏈條。如市委組織部狠抓農村黨員和幹部的教育培訓,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開展了崗位培訓、技能鑑定、輸出就業等全程服務,教育部門加大了“雙後生”的培訓轉移力度,團市委實施了“青春富康行動”和馬口計劃,市婦聯積極引導農村婦女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等等。

二是開展農村勞動力資源動態監測和開發研究,掌握我市農村勞動力資源及從業現狀和動態變

化情況。按照科學調查取樣的要求,選擇了陳河、楊嶺等七個鄉鎮的八個村組作為監測點,在每個監測點聘請一名村幹部為監測員,定期對農村勞動力的數量增減、職業變化情況進行調查登記,分析全市農村勞動力的動態變化情況,為合理開發農村勞動力提供決策依據。

三是建立信息服務平台,為農民提供培訓和招工信息。以各培訓基地和鄉鎮農技服務中心為依託,設立了20個信息服務網點,定期發佈各種崗位培訓招生、企業招工等信息,引導農民積極參加培訓和有序轉移就業。

四是為務工農民維護合法權益。積極聯繫市勞動監察部門,加強本市勞動監察力度,重點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向農村學員發放跟蹤服務卡,及時瞭解學員特別是外出務工學員的工作生活情況,幫助就業學員排憂解難,切實為務工農民維護合法權益。

五是科學制訂全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十一五”規劃。

通過抓好陽光工程配套服務,推動了我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的開展,進一步提高了農民的綜合素質和轉移就業能力,加快了農民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的步伐,有效促進了勞務經濟的發展壯大。

四、存在的問題和明年工作打算

雖然我市在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方面做了一定工作,但也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農村富餘勞動力數量大,隱性失業率高,勞力資源浪費嚴重;二是參加培訓的農民和推薦就業的人數佔農村現有富餘人數的比率很低;三是培訓質量還不高,轉移就業競爭力不強;四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普遍存在重學歷教育輕技能教育的現象,少數單位包括農民自己對農民工技能教育的重視程度還不高。

當前,大力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發展勞務經濟,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是實現富民強市的重大舉措。要實現農村富餘勞動力的有序轉移就業,加強技能培訓、提高就業能力是關鍵,因此,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是發展勞務經濟的重中之重,它作為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社會工程、民心工程,關係到農民增收、農村穩定和農村社會的全面發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全社會的共同關注。

下階段,我們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在各級陽光工程辦公室的具體領導下,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整合部門力量,強化檢查督辦,大力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加快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步伐。

一是要進一步加強配合,形成整體合力。各成員單位要在市陽光工程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下,提高思想認識,密切配合工作,形成整體合力;辦公室要認真做好協調、服務工作;各培訓基地要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擴大招生規模;各鄉鎮要加強對這項工作的引導,共同形成一個完善的信息服務網絡,努力提高農村勞動力的參訓率、合格率、就業率。

二是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使陽光工程政策深入民心。積極與廣電部門聯繫,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大力宣傳先進經驗、好的作法、典型學員等。積極與鎮、村各級聯繫,加大陽光工程政策在農村的宣傳力度。

三是要進一步嚴格陽光工程工作的督查管理。重點加強對轉移培訓補助資金的兑現、培訓工作開展、教學質量和轉移就業情況的督導管理。嚴格按照實施方案、管理辦法和補助資金實施細則的規定,把好學員審核關、資金兑現關、教學質量關和轉移就業關。

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工作總結2018勞動力轉移工作總結(4) | 返回目錄

隨着改革的深化和發展,農村剩餘青年勞動力不斷增加,但其素質提高緩慢,造成農村剩餘青年勞動力惡性膨脹。近年來,三都縣各級各部門積極想辦法,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採取分鄉鎮教育、培訓,領辦項目,勞務輸出,提供服務等措施,使全縣農村剩餘青年勞動力在一定程度得到了轉移。20xx年,根據國務院六部委文件精神,在省、州陽光辦的關心指導下,我縣積極組織培訓轉移了500名技工,完成今年的任務。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是一項便民、富民的大事,是實現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民就業能力的重要途徑,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舉措。

一、我縣農村青年勞動力總體狀況

1、我縣農村青年的規模與結構。根據全面統計,20xx年我縣14—35歲農村青年6.6萬餘人。其中男性佔53.5%,女性46.5%。其中17—40歲外出務工青年佔40%左右,

2、我縣農村青年轉移狀況與特徵。從總體上看,我縣農村青年轉移具有以下基本特徵: 特徵之一:農村青年轉移數量增加。近幾年,我縣農村青年外出數量呈現上升趨勢,部分外出青年返回到本地,仍然從事二三產業,農村青年向非農業轉移,已成為我縣農村的一道“風景線。

特徵之二:農村青年轉移以國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為主。在農村青年的轉移中,具備國中文化的青年農民唱主角,是主力軍,佔到8o%以上。這些人頭腦靈,接受新事物快,到外面闖蕩見世面、學技術的慾望高,去外地謀求職業的機會大。 特徵之三:工業、建築業、製造業、商業、飲食業和服務業仍是農村青年轉移的主要行業。在20xx年,農村青年轉移的行業集中在勞動密集型行業、生產建設第一線和低層次的商業飲食服務業,主要流向為深圳、東莞、廣州、上海、福州、北海等發達地區,佔到70%以上。

特徵之四:我縣青年轉移具有明顯的兼業性。這些外出務工的農村青年絕大多數還保留着對土地的承包權,每年除在外務工外,農忙季節都要回家從事農業生產。

3、農村青年轉移的積極作用。農村青年向非農產業的大轉移,對緩解農村就業壓力,增加農民收入,繁榮縣域經濟,促進農村經濟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的重要作用。

第一,農村青年以其工資要求低、就業期望值不高、勤勞能幹、能吃苦等特點,增強了在城市就業的競爭性,這對促使我縣勞動者就業觀念的轉變,推動勞動就業制度的市場化改革具有積極的作用。

第二,農村青年在城市從事的大多是髒、苦、累和城市人不願乾的工作,而提供的是城市居民生活中迫切需要的家政、醫護、環衞、建築等特殊服務,對方便城市人民生活,適應社會化服務需要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農村青年向城鎮的轉移,是城鄉之間勞動要素相互吸弓l和互動過程,更多地表現為追求在城市擴大視野、增長見識、掌握技術等人力資源積累,通過城市經濟的“擴散效益”,為農村的城市化、工業化發展注入更多資金、技術、信息,對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四,農村青年向非農業轉移,是解決農村剩餘青年就業以及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據調查,外出農村青年的年平均純收入為3000元左右,比全縣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大約高出1500元左右。同時,外出青年返回農村,又將城市的生活方式、觀念及有關信息帶回農村,對於縮小城鄉生活差距,改變傳統生活方式,提高消費水平與生活質量也起着潛移默化的影響,客觀上為開發農村消費市場做了觀念和物質的準備。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強領導,健全工作機構。為抓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我縣把此項工作作為一件大事來抓,成立了以縣農業局副局長為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設立了陽光工程辦公室,配置了相應的工作人員專抓此項工作,制定了培訓計劃和方案,對培訓專業、人數、時間、方法提出了具體要求,做到了年有規劃,月有安排,有底數的步步推進。

(二)、狠抓培訓基地建設,提高培訓質量。為將我縣陽光工程項目實施好,工程領導小組認真對縣內的教育培訓機構進行審核,通過對師資力量、教育教學設施、培訓經驗的對比,認定三都縣勞動就業辦和三都縣民族職業教育中心為我縣培訓基地,這兩個培訓基地有一定的培訓經驗、培訓硬件設施和師資力量,能提高培訓人員素質,保證受訓農民的轉移就業。得到認定後,這兩個基地及時地安排人員,成立了項目實施小組,購置了相應的教學設備,確保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認真調研,有的放矢搞好培訓 近年來,我縣每年都要採取問卷調查、走訪、座談等方式,對農村青年思想狀況進行調查。從近年來的調查結果來看:廣大農村青年致富成才的願望更為強烈,60%以上農村青年認為增收無門路,其原因,67%的農村青年認為缺乏技術,37%的農村青年認為缺乏資金,他們普遍認為外出是解決技術和資金問題的有效途徑,所以60%以上青年希望外出務工。

(四)實行訂單培訓,提高就業率。我縣採取整合社會資源,藉機發展的方式探索出了一條培訓與就業結合的培訓形式。與企業的培訓基地聯合,由企業出就業崗位,出培訓設施設備,出技術力量,就業辦負責招生、教學和管理,共同建立集吃、住、教學於一體,同時容納幾十人的培訓基地,如由深圳市愛德康珠寶首飾公司、東莞市石排鎮金飛達電子廠、深圳運發集團等企業提供就業崗位,創辦了技工技術培訓班,取得了多名大齡農民工集體就業的好成績。這種培訓方式是我縣與外地一些規模較大、實力較強的公司、企業合作的碩果,我們藉助這些公司的技能設備和師資力量舉辦培訓班,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由我縣培訓基地教師和企業培訓教師共同承擔教學任務。現深圳市愛德康珠寶首飾公司已招收農村勞動力學員96名,東莞市石排鎮金飛達電子廠已招收440名。

(五)加強培訓管理,搞好跟蹤服務。搞好農民工轉移就業跟蹤服務是轉移農村青年剩餘青年的重要環節,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結合實際不斷充實完善,每個月都進行就業培訓跟蹤服務。首先是搞好信息服務,一是與企業建立了信息聯繫制度,經常性地瞭解輸送的農民工的工作、生活情況,二是加強與鄉鎮就業指導站聯繫,引導廣大青年合理流動,與法律服務站共同維護外出務工青年合法權益,提供法律幫助等。其次,是協調黨政及有關部門為農村青年外出務工或在家領辦項目提供政策、資金、物資幫助。再次,營造氛圍,對外出務工青年典型、青年星火帶頭人、返鄉創業的青年典型進行大力表彰和在報刊、電視台等媒體上對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的政策措施、辦法等進行大力宣傳,從而營造一個為轉移農村剩餘青年勞動力服務的好環境,解決好他們的後顧之憂。

(六)運用多種方式,拓展就業渠道 實現轉移才能真正達到培訓的目的,我們在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中始終貫徹這一思想,以縣場需求為導向,以轉移就業為目標,實行培訓與就業掛鈎的方法,確保培訓質量,拓展就業渠道,使培訓工作實打實,不走過場。為了能妥善解決參加培訓人員的就業問題,我們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多次深入21個鄉鎮的勞務站進行調查研究,聯繫用工單位;其次,運用電視、廣播、粘貼廣告等多種傳媒方式刊登信息。第三,建立農民科技教育培訓基地,把縣鄉村三級勞務聯絡捆綁在一起,實行資源共享,打造就業平台;第四,建立培訓就業中心,專人負責就業工作。針對我縣屬勞動力輸出地區的情況,就地為培訓的勞動力找婆家,一個人一個人的落實,已為部分人就地找到致富的崗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七)健全報帳機制,實行專款專用 我縣的“陽光工程”項目款由縣財政局、農業局陽光工程辦共同管理,培訓基地將招收的農民工進行培訓,對合格的農民工,由培訓基地及工程辦的人員共同送達廠家,經過企業一個月的崗前培訓,上崗就業,由接收企業提供籤蓋章認可接收人員名單,縣財政局、農業局陽光工程辦根據就業人員數量按比例將補助款撥付給培訓基地。這樣就有效地督促了培訓基地提高培訓質量,提高所招收的農民工的就業率。

三、取得的成效

(一)培訓與轉移情況

今年我縣共培訓8期、6oo人,完成了今年轉移培訓任務,就業辦共轉移培訓536人,職教中心共轉移培訓64人,主要轉移到深圳市、東莞市等,培訓專業有電工電子、機械製造、駕駛員、乘務員等。其中深圳市愛得康珠寶首飾公司接收96人,東莞市石排鎮金飛達電子廠接收440人,深圳市運輸發展集團公司接收64人。

(二)農民工就業情況 今年轉移的60o名農民工,主要從事首飾加工、電子設備製造和客運駕乘等行業,勞動強度相對較輕,而薪酬卻相對高一些,據第一批赴愛得康珠寶首飾公司就業的農民工反饋的信息,他們的月工資在800—1000元左右,由於受過一定的培訓,有的農民工已升為領班、組長,就業環境相對穩定。

(三)效益

1、經濟效益由於採取了系統的培訓,所輸送的農民工市場意識、競爭意識、工作能力有了顯著提高,今年輸送的600名農民工全部得到就業,月工資比自行進廠就業的工人高15o元左右,月純收入若按最低400元計算,600名工人每年收入將達290萬元左右。這可進一步改善農民工及家庭的生產生活條件,對促進家鄉的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社會效益 由於培訓轉移的農民工就業有保障,且收入相對較高,對其他的農民工震動極大,第二批輸送進廠就業後,來報名參與培訓的農民顯著增加,由於培訓經費和名額有限,我縣篩選了一些素質高、工作能力強的人員組織培訓,剩餘的則輸送進其他一些廠家就業。通過有效轉移,增加了農民工的收入,擴大了民工的視野、增長了見識、掌握技術等人力資源積累,通過城市經濟的“擴散效益,為農村的城市化、工業化發展注入更多資金、技術、信息,對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 20xx年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存在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一是全縣發展不平衡,好壞差距明顯加大,個別鄉鎮不能正常開展工作;二是對轉移培訓認識不高,還沒有真正把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作為發展機遇,拓展職能的高度來抓,部分鄉鎮分校畏難情緒還很大,工作力度不夠;三是職業技能培訓的基礎條件還不能適應培訓工作的需要,缺乏獨立開展培訓工作的物質條件和技術 力量;四是招生、培訓、就業服務一體化機構還不健全,業務工作還不成熟;五是跨區輸出沒有實質性進展,這些問題將在明年工作中努力解決。

五、下一步工作的努力方向

2oXX年重點抓好:一是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機制建設的提高,縣鄉(鎮)三級要健全勞務培訓站,配齊專職人員,達到招生、培訓、就業、服務一體化能力明顯提高;二是職業技能培訓基地建設的提高;三是多措並舉搞好農業科技創新培訓方式,使農業科技培訓質量有明顯提高,努力藉助勞動部門摸清本地農村勞動力資源底數,在利用廣播、電視、科技下鄉進行農業科技培訓的基礎上,聘請有經驗的教師,組織開展農業科技專題培訓班,提高農業科技培訓質量,把農業科技培訓與打造三都縣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特色結合起來,適應我縣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的客觀需要;四是充分利用職業教育服務中心的場地、設施、師資等力量,發揮我縣職業培訓優勢;五是加強農村青年培訓,主要針對外出青年要從事的項目有針對性地對農村青年進行培訓,計劃組織培訓1o00人,培訓電工、焊工、家政、縫紉、烹調、美容美髮、建築、摩托修理等工種;六是加強引導,引導廣大農村青年合理流動,避免肓目流動。

標籤: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