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教學反思總結(精選17篇)

教學反思總結 篇1

一學期即將過去,可以説緊張忙碌而收穫多多。在這一學期的教學過程中我非常注重學生的創造思維的培養。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就應該有與之相適應的,能促進創造思維培養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採取以下幾種形式:

教學反思總結(精選17篇)

開放式教學:由教師通過開放題的引進,在學生參與下解決,使學生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體驗數學的本質,品嚐進行創造性數學活動的樂趣。開放式教學中的開放題一般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結果開放,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結果;二是方法開放,學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三是思路開放,強調學生解決問題時的不同思路。例如再學習瓷磚的鋪設生活中軸對稱,圖案的設計等等內容時,我都是讓他們先收集資料,然後在課堂上互相交流通過蒐集資料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數學離我們進了,通過互相交流使他們學到了他人的知識,使學生們共同發展,共同進步,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生活中軸對稱一節的學習,書上內容不是很多,所以我安排學生課下蒐集有關軸對稱的圖形實物。

我很擔心課的內容不夠,怕學生蒐集不到資料等,事實證明我的擔心是多餘的,上課了我先舉了一些例子又把我剪的軸對稱圖形貼在黑板上。然後在小組內交流把他們認為好的例子和圖案那出來。同學們開始合作起來,有的剪、有的給黑板上貼不一會黑板便貼滿了美麗的圖案,有動物、植物、人、字等等。每小組還有同學負責解釋設計意圖,最後同學們有設計了軸對稱圖案,有校園、小區、街道等能把學到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去,一節下來學生們感覺很輕鬆愉快除了學會課本上的知識外,學生們還學會了剪紙,我從中也學會了剪喜字、剪小人、蝴蝶等。課後他們把這些美麗的圖案貼在了班級的後強上,給班級增加了美感同時同學們也感到了成功的喜悦。班級的後強成了剪紙拼圖才能的天地。瓷磚的鋪設、圖案的設計、圖表的蒐集、七巧板拼圖等。同學們有了新作品舅子發的更換。我也給起了一個名字叫巧手樂園。所以説在新課改中不知不覺師生的關係近了處於平等的地位,講台也變大了,在也不是三尺講台了,教師已經溶入學生中間了,學生也不在封閉而是互相合作主動討論、探討、學生們不在感覺數學枯燥乏味,而是生動有趣,感到了數學就在我們中間。

活動式教學:讓學生進行適合自己的數學活動,包括模型製作、遊戲、行動、調查研究等,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數學、理解數學、熱愛數學。例如:在測量中(八年級),我讓學生走出課堂,實地測量學校的旗竿的長度,要求學生至少用三種方法,並説出哪一種方法誤差最大,是如何造成的。通過讓學生用同樣長的鐵絲分別彎製成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邊形、正六邊形和圓,然後引導大家觀察、比較、判斷:哪一種形狀的圖形面積最大?這樣的“做一做”活動,既觸及到生活和生產實際中如何在材料一定的條件下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的問題,又培養了學生對實物與圖形的認識能力,同時在學生動手操作中嚐到學習數學的甜頭。

探索式教學:採用“發現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索知識的形成、規律的發現、問題的解決等過程。例如“談談儲蓄的利息”(七年級)就是來源於社會生活的實際問題,指導學生認真閲讀並作一些簡單的計息演算,就能加深學生的印象,使他們感性地認識到學習數學的好處,提高學習興趣。

誘發學生的靈感。在教學中,教師應及時捕捉和誘發學生學習中出現的靈感,對於學生別出心裁的想法,違反常規的解答,標新立異的構思,哪怕只有一點點的新意,都應及時給予肯定。同時,還應當應用數形結合、變換角度、類比形式等方法去誘導學生的數學直覺和靈感,促使學生能直接越過邏輯推理而尋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教學反思總結 篇2

是不平凡的一年,特別是本學期,經歷了很多的事情,自己也為之奮鬥和拼搏。進入了年終歲尾,回首一學期的工作,心情頗不平靜。

今年由於新換了學校的領導班子,學校從各個方面都開始了卧薪嚐膽,團結拼搏的新時期。本學期自己擔任七年級英語組備課組長,七年級五六班英語教學任務。由於本屆七年級我校的生源不是很好,班級學生各個層次都有,自己並沒有提前準備得十分充分,同時學校的各個方面的工作又十分的繁多,尤其是七年級學生新入學,作為班主任班級的工作佔據了大量的時間。所以現在回想起來自己沒有做好開學初的學生英語入門教學。導致一學期以來教學工作遇到了很大的阻力,目前已經到了期末複習階段,自己感覺仍有很多需要改進和提高的地方。以下是自己對一學期以來的教學工作的總結。

一、思想工作

在暑假期間由於參加了新七年級的招生工作,自己幾次到鄉下進行招生,通過與家長的接觸溝通以及家長對學校的反響,對自己的思想觸動很大,也切身體驗到了我們學校危機重重的實際情況。以前並沒有什麼感受,但是經過這次工作自己真的有了清醒的認識。自己也在暗暗下決心,一定要讓那些拋棄我們的家長後悔,讓那些選擇我們的家長放心並且安心。憑自己的力量可能算不了什麼,但是最起碼可以改變我教的班級學生。

由於本學期擔任備課組長,不但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還要堅持把本組的教學工作搞好。在思想上自己儘量克服自身的狹隘思想,儘量做到資源共享,認真組織好本組的備課工作。遇到問題儘量與大家共同協商,共同探討,處理好出現的問題和情況。尤其是兩次到長春聽課後,進一步感到了自己的差距。但是鑑於本人的能力十分的有限,很多的思想還有待於進一步的提高和改善。

二、教育教學方面

入門教育:七年級學生由於剛剛正式接觸英語,對英語的認知不是很深,儘管大多數學生都學過英語,但是不夠系統和專業。做好入門教育便顯得尤為的重要。期初備課的時候全體七年級的老師都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並且有針對性的做出了分析和準備。在開學的前兩週進行音標字母教學和入門教育,並且有針對性的開展課堂用語的練習,為下一步教學工作打好基礎。

瞭解學情:在教學展開的同時,也逐步的對學生的學習實際進行了瞭解。在開學的頭兩週,感覺學生學的都不錯,熱情也很高,並沒有遇到太多的阻力。同時通過調查和了解也知道了大多的學生都在假期期間進行了補課,而且一部分學生還反覆的進行了很多次的補習,所以學生學起來頭幾單元還是比較輕鬆的。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知識的逐步加深,教學任務的逐漸加大,學生假期補課的老本已經吃光,學生對國中生活的適應期的來臨,以及自己對學情的認識不足,逐漸造成了班級學生的兩極分化。這些都是自己在備課上準備不足造成的,當發現問題,自己進行調整的時候已經有些晚了。

備課工作:本學期的備課上還是下了很多的功夫,除了本組的每一週的集體備課,在參考了其他同志的意見和建議後,還針對自己所教的兩個班級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的備課,做到既備教材又備學生。針對六班學生比較活躍,五班學生比較沉悶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但是有些時候由於學校的其他方面的工作上的事情,對備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有些衝擊,導致有些時候自己上課的時候隨意性很大。

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上,自己總是認為教師的教只是一方面,關鍵還是學生的學。今年的七年級的學生,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不會學習,尤其是聽課的效果不是很好,學生的聽課注意力很差。針對這一特點自己在有序的教學的同時,還特別的注意了學生上課的有效性。上課的時候自己時常會走進學生,一邊講課一邊進入學生中間,同時變換聲調,利用手勢和肢體語言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尤其是在六班,學生的思想比較活躍,溜號現象比較嚴重。在聽了吉大附中的課後,自己也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學習了王忠平老師的風格,強調了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在很大的程度上帶動了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但是自己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和學生的英語語音的糾正方面做得不是很好,需要自己在以後的工作中進行提高。

作業卡片方面:自己作為英語組的一員,繼承了英語組的共榮的傳統,進行卡片批改。每天利用課前的時間對班級的學生進行單詞和句子的檢查,有時自己沒有時間,就讓課代表幫助自己進行,在批改後對學生進行反饋。這也是我們英語教師任務繁重的體現。但是我也一直在思考,很多的時候我們確是在費力不討好,我們認認真真的進行批改,十分的辛苦,但是反饋的效果卻不是很好。問題的關鍵還是落實的不好,我們小組內也經常進行探討,但是沒有特別好的方法。

分層教學的探討:針對班級出現的兩級分化的情況,同時自己在長春聽課時候進行了詢問他們分層的情況。自己認為我們學校進行分層教學還是很有必要的,於是一時激動寫了提案,沒有想到的是我們校長還是比較重視的。於是我們一行再次對附中的分層教學進行了考察,經過考察我們認為時機不夠成熟,時間還有些早,對後半部分學生的學習不利,預計在七年級下學期或是八年級上學期可以進行試驗。

其他方面:積極聽課,評課。與同組的教師進行業務上的交流和探討,學習其他同志的教學上的優點,同時通過學習提高自身的教學素質。在學校的要求下,在同志們的指導和幫助下,自己出了一節全校的備課組長研討課。在其他工作方面,自己一直嚴格要求自己,遵守學校的一切規章制度,按照學校的要求做好自己的工作。

以上就是我的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許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裏,能在各位領導老師的指導下,取得更好成績。

教學反思總結 篇3

集合間的基本關係是在前面學習了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及集合與元素的關係後來研究集合之間的一種關係,它為後面學好集合的運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從事這一節教學時,我首先根據思考利用類比的思想引入集合之間有何關係,通過例子説明集合有包含相等等關係,引入本節課的內容。

講解子集、相等、真子集、空集概念時,讓學生認真讀概念,理解概念中的關鍵字。通過反例深刻理解概念中關鍵字並記住。同時,對概念的三種語言進行點明,概念用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及圖形語言有機結合,逐步使學生由文字語言向符號語言、圖形語言過渡。

上課時我還注意將抽象概念與實例相結合,鼓勵同學們積極發言,舉例子來理解概念,尤其是空集的例子。學生大多舉的是方程無解的例子。有的認為{0}是空集,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自己辯論後認為它不是空集,加深學生的理解。

最後,我與學生共同將子集、相等、真子集等的性質進行了總結,還通過一一列舉得出例子的推廣,n個元素組成的集合有 個子集, 個真子集,個非空子集等。

通過本節課教學,有以下想法:如果讓我重上這節課,我是否可以寫出本節課三大知識點?子集,相等,真子集讓學生自學,通過例子、各小組討論,講解概念、關鍵字,得出各自的性質。同時我在課堂更大限度的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積極性。

教學反思總結 篇4

在數射線上做加減法這部分知識實際是讓學生鞏固數射線,進一步建構加減法運算,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同時進一步深化對求和、求差知識以及關係的理解。本課的設計思路: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主動探索新知層層練習三個層次。力求以教材為基礎,創設一個趣味性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主動探究中發現數學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從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感受數學來源於生活。

通過讓學生描述數射線上的加減法運算,教給學生又一種計算的新方法,滲透了思想方法的獲得。在數射線上做加法、減法,實際上就是一個讓孩子們進一步用數射線來建構加減法運算、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0是原點(起點),數射線上的1、2、3就是自然數;加就是往前跳,第一加數是起始點,加幾就是往前跳幾格,跳着點就是加法運算的結果(和);減則是往回跳,被減數是起始點,減幾就是從起點往回跳幾格,跳着點就是減法運算的結果(差)。往前跳與往回跳生動地展示了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由於《在數射線上做加減法》這節課的內容是比較單調和枯燥的,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小青蛙的家就在起點0那裏,頑皮的小青蛙最喜歡在數射線上蹦蹦跳跳,我們一起來看看小青蛙是怎麼跳的。當學生看到漂亮的小房子,可愛的小青蛙時,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學習的興致也被激發起來了。我藉助小青蛙外出捕食這一童趣情境,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數學。主要是引導學生觀察在數射線上小青蛙活動的情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我在起點0那裏畫了一座小房子,所以小朋友根據箭頭的方向就可以判斷出小青蛙往大的數字跳,離家就遠,以是往前跳;往小的數字跳離家近,所以是往回跳。接着我讓學生用小青蛙原來離家幾格,往前(或往後)跳了幾格,現在離家幾格?這三句話説説小青蛙是怎麼跳的。由於用了比較兒童化的語言,學生説起來比較容易,表達得也比較完整,對圖意的理解也就更深刻了。在此基礎上我再問:要求小青蛙現在離家幾格,用什麼方法算,算式怎麼列?因為學生理解了圖意,所以都能列出算式。

一堂課下來,我發現學生都能根據所給的算式在數射線上跳一跳,並算出結果,一部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由於有了數射線的幫助,他們的計算速度比以前快了,而且他們也比較喜歡這種計算的方法。但是,在課後練習中,我發現學生在做根據小青蛙跳的過程寫出算式這個練習時,有一部分學生出現了錯誤。我覺得這可能是我在教這部分內容時只講了兩道題的緣故,如果在教這部分內容時,再多出一道題讓學生練習一下的話效果可能更好一點。

教學反思總結 篇5

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國小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着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主體意識,創新意識感人深思,“三維整合”耳濡目染。我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教學的一點反思,與各位同仁共勉!

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閲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做操》這篇課文時,我用一張畫了太陽的圖片貼到黑板上,讓孩子們站起來,面向太陽,跟我一起一邊做動作,一邊讀課文。當做完一遍,我又把圖片拿到教室的另一個地方貼上,讓孩子們繼續跟着我做。反覆幾次,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有的跑到我的跟前和我一起説,一起背,有的手舞足蹈,背得開心極了。當你看見孩子們學得快樂極了,玩得開心極了,你會幸福無比,感到教學的真正樂趣其實就在這裏。“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台。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台。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我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對於“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説:“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説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聖陶先生曾説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蒐集課外閲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閲讀。在教學《墨梅》後,引領學生閲讀背誦了《竹石》、《馬》、《青松》等十餘首古詩,使學生們瞭解到了更多有關於借物言志方面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閲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説”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裏…… 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裏有資源,心裏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比如《桂林山水》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過圖片、錄像資料展示美麗榕樹,而後,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着自豪感,飽含着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讚美着……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3、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繫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我力求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教學反思總結 篇6

記得我國學者林崇德教授曾説過: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多一份反思和監控,就多一份提高,就與優秀教師更接近一層。可見,反思對我們的教學實踐活動和自身的專業發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是在我們平時的教學實踐中往往忽視了這一環節,雖然學校一再強調檢查備課業務時一定要看有沒有教學反思(教後記),但我們一直在消極對待,敷衍了事。究其原因,我認為不是老師不想寫,而是不知寫什麼,如何寫,更不知如果長期寫下去會有多麼大的好處。

一、課堂教學反思寫什麼

1、反思課堂教學成功之舉。課堂教學每每會出現成功之舉,認真體會教學的成功之處,我們一定能從中受到啟發,如能及時記錄,可作為日後教學工作的借鑑,有助於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能力。

2、反思課堂教學失敗之筆。課堂教學中有所得也必定會有所失,學生的性格各異,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參差不齊,我們的教學設計與實際教學過程總會有不相適應的地方,如對教學內容重點、難點的分析是否合適,對教學方法、策略、教學技巧的運用是否恰當等。把這些記錄下來,可有利於日後的改進與提高。

3、反思課堂教學機智之點。課堂教學中,隨着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都是浩瀚的教學長河中一朵美麗的浪花,細心地擷取收藏,將會收穫無盡快樂。

4、反思課堂教學創新之處。在新的課程理念下,我們不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設者和開發者。因此,我們在創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時,可以在“教學反思”中作為專題內容加以記錄,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設性的意見,使教師、教材和學生成為課程中和諧的統一體。

二、如何寫課堂教學反思

1、從教學經歷中反思。我們把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觸、思考或困惑記錄下來,並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分析,以理清思路、提高認識、改進教學。

2、在對話討論中反思。在倡導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的今天,我們必須放棄孤立、沉默的工作模式,走進師師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討論的智慧樂園中去,以協商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觀察學生的興趣表現,爭論各種教育問題,共同致力於專業發展。開放性的對話和討論定會促使我們思想的昇華、教學行為的改善,促使我們教學理論水平的提高。

3、在理論解讀中反思。通過對理論的學習和思考有助於我們真正理解教學的意義,啟迪自己的思想,增強自己的理性智慧,改進教學實踐。

4、從學生反饋中反思。教學相長,學生對教學有着自己獨到的見解,他們從自己的實際需要、興趣、愛好出發,對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進程、課程安排及課堂組織形式等進行評價,使我們不僅能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教學上的閃光點與不足,而且能夠更深入地瞭解學生的真實感受和需要。通過學生,我們會把教學當做一項研究來對待,從而切實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

總之,我們的專業成長,需要我們對自己的教學進行有效的反思。通過教學反思,我們可以發現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對教育教學活動進行重新計劃、檢查、評價、調控,從而提升我們駕馭課堂教學能力。當然課堂教學反思不一定在課後,也可在課前或課中,內容可長可短,不拘一格,只要是靈感閃現的東西,可資借鑑的東西,行之有效東西,都是我們的好東西。

教學反思總結 篇7

談論天氣是英語應用中非常重要的一個交際項目,也是西方人日常會話內容中涉及最多的一個項目,當你想對對方表示友好而又覺得無話可説時,這就是一個的話題。這一課是國小四年級英語下冊Unit3 Weather Part A第一課時的內容。是關於談論天氣狀況的一些基本的形容詞和句型,本課圍繞weather一詞展開,學習四個關於天氣冷暖的單詞,並運用所學內容當一回天氣預報員,力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挖掘學生的創新能力。

以下是上完這堂課後的幾點感想

1.整個教學過程面向全體學生,活動參與面廣,儘可能多的為學生創設語言實踐的機會,配以豐富的面部表情和形象的肢體語言,激勵學生不斷處於英語學習的狀態。

2.為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老師當導遊帶領學生旅遊的活動貫穿整堂課,由新授單詞到操練鞏固,自然流暢,環環相扣。在引出天氣時,把學生按天氣命名分組,培養學生團隊意識。

3. 教學活動的複雜性決定了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本堂課教師安排了多樣的學生活動,其中有個人、小組和全班性的,有教師指導性的,如小對話的教學,老師就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也有需學生獨立或合作完成的。活動均有明確的目標與要求,並能夠安排在一定的語境和情景中進行,突出了培養學生用英語做事情和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體現了交際語言教學的思想。整堂課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鞏固和操練新知,雖然有的學生表現得欠佳,但還是給予了肯定,不能打擊學生的積極性,也説明了平時的教學中還要加強學生的口語能力的培養。

4. 新課標強調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以學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設定各級目標要求,倡導教師避免單純傳授語言知識的教學方法。本節課的內容安排很多,但是效果還是不錯的,孩子們學的也很開心。欠缺的是學生少了動筆的時間,如果在拓展部分設計一個小練習,在課堂上就能更好得鞏固所學知識。以後的課堂教學中還要注意合理安排,做好課前備課,避免不必要的問題出現。

教學反思總結 篇8

《雪孩子》是沒有拼音輔助的課文。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説,課文內容有沒有拼音,這關係非常大。將直接影響到課文能否被他們熟練地朗讀及其理解。我在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開頭預設了:跟孩子談談冬天、看看雪景圖,因為天氣關係,外面並沒有雪,於是我讓孩子們和我一起在黑板上畫一個大大的雪人,讓孩子們給自己親手畫的雪人取個自己喜歡的名字,孩子們興高采烈的為雪人取名字:雪人、小可愛、雪娃娃、小雪、雪孩子……孩子們在快樂中走進冬天。趁機導入新課。在配有動畫的範讀中讓孩子感受雪孩子的故事。

一、看圖中學文”,把孩子們帶到了一個永不枯竭的活的源泉中,

國小一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佔主要位置,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之一,學生在看懂圖意的基礎上,來理解課文中的詞、句、段和文章的內涵。

二、學生的感受是通過朗讀來實現的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信任學生,把讀的權利還給學生,相信學生能讀懂課文,鼓勵學生不斷探索,尋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讀的樂趣,培養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

三、引導學生去練讀,説出自己的獨特體驗

師:雪孩子為了救小白兔,自己卻化了,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雲。請小朋友自由讀第八段,想一想,你要讀出什麼樣的語氣呢?然後讓孩子們自己去討論。就這麼一個在成人眼中非常公式化,甚至聽上去有些專業化的問題,讓孩子們充分的發揮了自己的意見。

有一位學生説:我覺得應該讀出高興的語氣。因為雪孩子雖然已經變成了白雲,但他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小白兔的平安,雪孩子覺得很高興,所以要讀出高興的語氣。

第二位學生説:我覺得要讀出傷心的語氣。因為雪孩子為了救小白兔,自己卻化了,小白兔覺得很傷心,所以要讀出傷心的語氣。

聽完孩子們的訴説,我的內心為之一震,真的不能小看這些還年幼的孩子,它們那鮮活的心靈裏有的是多麼豐富的情感呀!

不過,這兩種完全不同的答案該如何選擇呢,我順勢引導所有的孩子來參與:其他小朋友呢,你們同意誰的意見?

讓大家各抒已見,再根據自己的意見,用自己的方式去讀這段話。

這時的我絕不會,也不忍心再用自己的意見代替他們的感受。學生的情感已經在剛剛的練讀中,在理解課文的情境中得到噴發,藉機更應該讓孩子們説出自己心中想説的話。在個別的朗讀中,我讓學生的評價代替了自己的評估。讓他們評評站起來讀的小朋友讀出了什麼語氣?讀得較慢,可以看出這時她很傷心;讀的時候,讀到“很美很美”時,語調比較高,也讀得比較快,讀出了高興的語氣。

此時,情感的體驗就像我們説的“此時無聲勝有聲”,最後我也只是發表我的意見:我認為從“美”這個詞,還能看出雪孩子的心靈美。

教學反思總結 篇9

一轉眼,半個學期過去了。回顧這過去的半個學期,有喜有憂,現總結如下:

在日常生活上:以前我是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而通過這半年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使我養成了獨立性,不再嬌生慣養,現在我已經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了。

在學習上:我深知學習的重要性。面對二十一世紀這個知識的時代,面對知識就是力量,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科學論斷,我認為離開了知識將是一個一無是處的廢人。以資本為最重要生產力的"資本家"的時代將要過去,以知識為特徵的"知本家"的時代即將到來。而中學時代是學習現代科學知識的黃金時代,中國的本科教育又是世界一流的,我應該抓住這個有利的時機,用知識來武裝自己的頭腦,知識是無價的。

首先,合理安排時間,調整好作息時間,分配好學習、工作、娛樂的時間。時間是搞好學習的前提與基礎,效率和方法更為重要。其次,要保質保量的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老師佈置的作業一般是她多年教學經驗的總結,具有很高的價值,應認真完成。認真對待考試,考前認真複習。

另外,積極閲讀有關書籍和資料,擴大自己的知識面;經常提出問題,與同學討論,向老師請教;搞好師生關係,師生相處得融洽和睦;抓住點滴時間學習一些其它專業領域的知識,知識總是有用的。在這學期的期會考試中,儘管取得一些成績,但離心中的目標還很遠,仍需繼續努力,抓緊自己的學習。知識無止境,探索無止境,人的發展亦無止境,我還有很多的知識需要學習。

以上是我對高一上學期期末一些方面的個人總結,我將結合這個小結回顧過去,確定未來的發展目標,我對未來充滿信心。自然,這需要老師們的精心培養和同學們的真誠幫助。

這個學期結束了。在這個學期裏,老師為我們的學習付出了許多心血,我們也為自己的學習灑下了許多辛勤的汗水。這次期末考試,我的每門功課,都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

總結這個學期的學習,我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學習態度比較端正。

能夠做到上課認真聽講,不與同學交頭接耳,不做小動作,自覺遵守課堂紀律;對老師佈置的課堂作業,能夠當堂完成;對不懂的問題,主動和同學商量,或者向老師請教。

第二,改進了學習方法。

為了改進學習方法,我給自己訂了一個學習計劃:

(1)做好課前預習。也就是要擠出時間,把老師還沒有講過的內容先看一遍。尤其是語文課,要先把生字認會,把課文讀熟;對課文要能分清層次,説出段意,正確理解課文內容。

(2)上課要積極發言。對於沒有聽懂的問題,要敢於舉手提問。

(3)每天的家庭作業,做完後先讓家長檢查一遍,把做錯了的和不會做的,讓家長講一講,把以前做錯了的題目,經常拿出來看一看,複習複習。

(4)要多讀一些課外書。每天中午吃完飯,看半個小時課外書;每天晚上做完作業,只要有時間,再看幾篇作文。

第三,課外學習不放鬆。

能夠利用星期天和節假日,到少年宮去學習作文、奧數、英語和書法,按時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各門功課都取得了好的成績。參加少兒書法大賽,還獲得了特金獎。

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這學期的各門功課,都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自己被評為三好學生,還獲得了“小作家”的榮譽稱號。

雖然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但我決不驕傲,還要繼續努力,爭取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下學期還要取得更好的成績。

教學反思總結 篇10

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國小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着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主體意識,創新意識感人深思,“三維整合”耳濡目染。我曾興奮地説,新課程真好。新課改在萬州已有兩歲了,如果現在談到新課程改革還僅僅是“新課程真好”,那課改在萬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萬州區教科所的引領下,在各級教研室的組織實施中,我們許多教師已經開始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萬州教研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以真的精彩。我謹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教學的一點反思,與各位同仁共勉!

反思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

記得在課程改革開始的時候,很多教師、家長這樣説:“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係着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教育家杜威先生説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我以為:“教師在乎什麼,學生就發展什麼.”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閲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我找來銀河、天體、宇宙的圖片和資料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銀河、瞭解宇宙了!我扣之心絃地提出:“你們想問銀河些什麼呢?你還想説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台。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台。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一位教師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 對於“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説:“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説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聖陶先生曾説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蒐集課外閲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閲讀。在教學《墨梅》後,引領學生閲讀背誦了《竹石》、《馬》、《青松》等十餘首古詩,使學生們瞭解到了更多有關於借物言志方面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閲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説”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裏…… 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裏有資源,心裏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過圖片、錄像資料展示美麗榕樹,而後,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着自豪感,飽含着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讚美着……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3、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繫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我力求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反思二:新課程需要什麼教學語言

1、教師語言之大忌

一忌病語。教師使用不規範的語言,會導致學生用語混亂,思維混亂,遺害無窮。

二忌冷語。有的教師對學生的一些言行舉止看不慣,覺得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對學生諷刺、挖苦、嘲弄,什麼“小聰明”、“大美人”等。這樣會使學生受到不應有的刺激,使稚嫩的童心受到傷害。

三忌髒語。有的老師不能正確對待有缺點或缺欠的同學,對他們使用鄙視、侮辱性的語言,什麼“醜小丫”、“笨豬玀”、“榆木疙瘩”等。這樣會在學生的心裏播下自卑的種子,給學生造成相當嚴重的心理負擔。

四忌咒語。有的老師會對班裏的個別學生使用揭短和盲目定論式的語言,如“天生的壞”、“從小就熊”、“神經病”、“傻子”、“沒出息”、“沒救”等。這類語言會在學生心裏埋下仇恨的種子,有的學生會千方百計報復老師、報復同學、報復社會;有的則會失去做人的信心,自甘沉淪,破罐子破摔。

五忌浮語。有的教師對學生喜歡用浮誇、吹噓和不切實際的語言。這會使學生愛虛榮、愛吹擂,不能踏踏實實地為人、學習、做事。

六忌煩語。個別教師説話講課總是囉嗦重複,嘮嘮叨叨;或東山一犁,西溝一耙,廢話連篇,離題太遠。這樣會使學生滋生厭煩情緒、逆反心理。

2、新課程需要什麼樣的語言?

對學生所聽:

1 、孩子們對這些問題這麼感興趣,真讓我高興。

2、我不知道我這樣説是否合適。

3、不知我説清了沒有,説明白了沒有。

4、“聽”也是會學習的表現。我希望大家認真聽好我下面要説的一段話。

對學生所言:

1 、雖然你説的不完全正確,但我還是很佩服你的勇氣。

2、 你説得還不完全,請哪一位幫幫他,再補充。

對學生所讀 :

1 、“讀”是我們學習語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讀書時應該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們今天達到了這個要求。

2、聽你們的朗讀是一種享受,你們不但讀出了聲,而且讀出了情。

3、默讀,要講究速度。現在我請大家在十分鐘內看完這段文字,並請思考……

對學生所問:

1 、你們的問題很有價值,看來你是個善於動腦筋的孩子。

2、有一個問題,是我要請教大家的,誰能幫我解決。

對學生所寫:

1 、同學們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作業本很整潔,書寫也端正。我為你們高興。

2、用自己的筆寫自己心裏的話,這一點很重要。我們班×同學做得比較好,他的作文雖然也有缺點,卻給人一種真誠的感受。

3、“沒有老底子,就沒有新文章”,有積累才能夠表達。我們有些同學作文中的詞語是豐富的,看得出他們課外有較大的閲讀量。

4、××同學從生活中積累寫作材料的本領很大,即使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他也能留心觀察,作為原始材料積累起來,他的寫作材料總是那麼新鮮、獨到。

三、語文課堂的問題意識--學生沒問題,教師有問題。

學生沒有問題,教師就有問題;學生提出問題,教師不積極理睬,教師有問題;學生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教師有問題。有效的問題:有一定的思維價值,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位置,用適宜的方式提出。讀應是語文教學的主幹,想象,思維,技能,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都是附着在這一主幹上的,是融合於其中的。課堂是要放手讓學生思考問題,給學生以自由思考的機會。學生一旦提出問題,就應該鼓勵,並順着這一問題去引導學生,給他從小種下探索思考的種子。其次,我們應該認識到語文課與活生生的生活實際的聯繫,而不應囿於書本和教參的框框。我們不應該帶有 什麼什麼不是語文課要解決的問題 這種錯誤觀念。我們只有打破學科分界,學生的問題意識才有廣闊的空間。而且所提問題不一定當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給學生一個善於思考的頭腦。最後,教師要儘可能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要開闊學生的思維,先開闊自己的視野。以前我們經常談論的是:如果課堂上學生提出老師沒有想到的問題該怎麼辦?而如今我們應該思考 學生提不出問題該怎麼辦 了。

四、怎樣激活我們的語文課堂

1、自主的教學模式

在語文課上,教師真正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體,把教學視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語文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開展課堂討論。語文課堂組織形式本身也是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的。教師和學生圍坐在一起共同參與討論是很常見的,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也是無拘無束的。教師應如何為學生營造一個自主的心理氛圍,而不是把自己當成一個居高臨下的權威者。因此,語文課堂氣氛往往輕鬆活躍,學生的參與意識很強。

以下是課堂實錄的片段:師:通過朗讀我們感受到了大榕樹是那麼生機昂然,鳥兒是那麼生機勃勃,如果請同學們再這兩者之間選擇其一的話,你會選擇“樹”還是“鳥”?

請你作出決定。

(生選擇 )

師:選擇“樹”學請齊讀 7 、 8 自然段)

師:選鳥的同學請齊讀第 12 、 13 自然段。

(生齊讀)

師:其實你們不知不覺的已經進行了第一次較量。覺得過癮嗎?待會兒要進行第 2 回合的較量,看看大榕樹和鳥兒誰更有魅力,喜歡“樹”和“鳥“的界限要分明一點:”鳥“往那邊去,”樹“朝這邊來。

(交換位置集中)

師:現在請“樹“和”鳥“仔細品味一下描寫自己的段落,找出形容自己的詞語,分別寫到黑板上。

(生朗讀,交流後,爭先恐後的上台寫詞語)

師:現在“樹“和”鳥兒們“把寫自己特點的詞都寫在黑板上了。你們有沒有發現,這裏面有些詞不太合適,不合適的要修改,重複的要刪去。

(生思考交流後上台修改)

師:剛才我們只是各管各的,把自己認為合適的詞語寫上去,現在我們能不能把這些詞語組織起來用第一人稱的方式介紹一下自己?

(生準備,小組討論交流)

師:請“樹”先來,可以嗎?

生:大榕樹枝葉繁茂,顏色明亮,有數不清的枝椏,沒有大榕樹,小鳥不能生存。

師:如果這樣介紹可能會更好一點:“我們枝葉…….”(師把“我們”念成重音,暗示學生角色變化)。

生:我是一棵南國的大榕樹,我有數不清的枝椏,枝葉是那樣的繁茂。我顏色明亮,每一片樹葉都在閃耀,好象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我生命力特強,沒有我,我們可愛的朋友——小鳥就不能生存。

師:鳥兒們。你們上來吧!

兩女生:(甲)我聰明伶俐,(乙)我活潑可愛。(合)我們羽毛美麗。沒有我們可愛的小鳥,榕樹就沒有這麼旺盛的生命力。

兩男生:我們是南國的小鳥,我們的羽毛色澤明亮,我們的歌聲婉轉動聽,我們聰明伶俐,我們活潑可愛,沒有我們的身影,大家就不會去看榕樹。

師:我聽出來了,大家去看大榕樹,是衝着他們去的。(面向“樹“組同學)你們同意嗎?

眾“樹“:不同意;

兩女生:我們是南國之樹-----榕樹,我們枝葉繁茂,能讓鳥兒築窩棲息;我們枝葉繁茂,能為鳥兒擋風遮雨。我們是鳥兒生存的基礎,如果沒有我們大榕樹,小鳥就不能生存,我們就是鳥的天堂。

師:多有詩意的表述!榕樹就是充滿詩意地生活在這個空間裏。老師想請教一下,你們是怎樣想的?

生:剛才鳥兒説,沒有他們可愛的身影,人們就不會去看我們,您也説人們去看我們是衝着“鳥“去的,我認為這是不對的,因為我們本生也是很美麗的,是充滿藝術感的。

換位整合

師:請你們考慮一下,在這篇文章中樹和鳥是什麼關係?

生;我認為樹和鳥應該和睦相處,就像花和綠葉一樣,有了綠葉陪村,花才顯得更美。

生:我贊成剛才着位同學的話。我認為榕樹和鳥是朋友關係,而且關係非常密切。

生:大榕樹是鳥兒生存的基礎,鳥兒在大榕樹上棲息為大榕樹增色添彩,使他富有生命力。我認為鳥和榕樹是相互依賴的。

師:你不但善於傾聽,而且善於思考。

生:我認為鳥和樹是形影不離的,就一定會有鳥窩,一定有鳥兒,如果沒有鳥兒的話,樹就沒有生命力。

生:樹和鳥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沒有鳥,樹很快就會衰老;如果沒有大榕樹,鳥兒也唱不出動聽的歌。

師:可以説樹因鳥而年輕,鳥因樹而可愛!

生:如果説大榕樹是一幅美麗的畫,那麼有了小鳥,這畫才更完美。

生:我覺得要是把大榕樹比做一個人的軀體話,那麼鳥兒就是這個人的靈魂。

師:樹和鳥都真心地感謝你,你給了我們太多的驚喜。同學們。樹和鳥密不可分,還留着這條線幹嗎?(師將黑板上劃分樹和鳥的線擦去)我們應該互相欣賞。

師:有了這個認識,“樹“讀寫鳥的部分,感覺可能會更好;同樣,”鳥“讀寫”樹的部分,也會更有新意。

(“樹”齊讀寫鳥的自然段,“鳥”讀寫樹的自然段)

師:你們有什麼感受?

生:我覺得鳥兒的確非常活潑可愛,歌聲也那麼清脆動聽。我認為有了鳥兒,大樹才會更有情趣。

生:我認為大榕樹枝葉繁茂,給我們鳥兒帶來了生存的空間。大榕樹養育着我們呵護着我們,我們應該感謝大榕樹。

生:我認為這些鳥兒的確是羽毛美麗,歌生動聽,活潑可愛,聰明伶俐。我想,如果它們是在為榕樹塑造靈魂的話,塑造的應該是活潑的天真浪漫的孩子靈魂。

生:讀了這段話,我彷彿來到一棵十分美麗、茂盛的大榕樹下面。聽鳥兒歡唱,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生:鳥兒可愛,大榕樹美麗。宛如一幅漂亮的風景畫。如果有機會,我一定要去看看,讓這幅美景永遠留在我的心裏。

生:但願我也有這個眼福。

生:我不是很喜歡寫景的文章,一開始沒在意這棵大榕樹,現在覺得這大榕樹就是我們鳥兒真正的家園,我們不能沒有大榕樹!

師:“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而剛才,你們已經識得廬山真面目了,真不錯!互相欣賞本生就是一種和諧的美!!

2、有趣的作業形式

五花八門的教學內容和名目繁多的作業任務也兼顧到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理想,並常以自主活動的方式進行。為了解決自己熱衷的問題,學生要做很多的工作,如到圖書館蒐集資料、到社會上做調查、寫出報告等等。由於這些活動多是學生自己選擇的,所以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也帶給學生由衷的快樂。對問題的答案教師並不做統一要求,而重在有自己的思考觀點。學生可以探索,可以懷疑,可以批判,也可以標新立異。也許正是這種自主的精神,孕育出創新的火花,也使語文對學生產生了巨大吸引力。

3、生活化的教學內容

面向生活的教學內容在面向生活的宗旨下,美國語文教學的內容多向社會生活各方面拓展,教材選文以“時文”為主,報紙、雜誌及各種單行本都可以作為重要的教學資料,甚至路標、圖表、時間表、新聞欄目等也被選入教材中來。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瞭解生活、認識生活、學會生活成為語文教學內容選擇的基本準則。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們提供一個温馨、和諧的人文環境,傾注更多的人文關懷,激發起孩子們的情感渴望,點燃起孩子們的心靈火花,讓語文成為學生們人生成長的維生素;新的語文教學應用全人類文化的神韻去滋潤孩子們的心田,引領他們登堂入室,領略人類文化大廈的恢弘氣勢和神奇美麗,充分享受徜徉人類文化之中的無窮樂趣;新的語文教學,應是師生共度的生命歷程,共創的人生體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作心靈的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感受和再現作品的情思美感,體驗語言的節奏感、音韻感,從而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並期待終身學習所帶來的快樂。

教學反思總結 篇11

這節課為了讓學生弄清楚地球內部運動會引起火山和地震,進而引發地形地貌的改變。課前我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收集資料和圖片、製作課件,以此來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我們人類生活在地球上,但對地球內部的情景還是比較陌生,為了突出重點,化解難點,我給學生播放了有關火山和地震的視頻,把抽象的東西具體化,進而逐步貼近生活。

教學中仍然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

1、課中,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我過多地以教師講述為主。課件本身只該是教師的一個輔助工具,但現在它卻成了完全的主導者。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按照我預設的教學流程在學習,沒能充分體現自主、合作、探究。

2、師生互動不夠默契,許多學生對老師提出的問題茫然不知所措,多部分是老師在唱獨角戲,而學生卻扮演了觀眾的角色。

3、教學環節的鏈接不夠流暢自然。而本堂課的教學內容又很多:瞭解地震和火山、探究地球內部的運動、模擬地殼運動、解析地形案例。尤其是當認識了火山爆發,轉而進入講解地殼運動時,我只是以介紹的形式向學生闡述六大板塊及漂移運動。對於我來説,當然明白這是教學的需要,接下來就是講解板塊各板塊運動引起的地形運動。但是,對於學生而言,他們可能覺得莫名其妙,前後的教學內容根本沒有聯繫性。國小科學應該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一個引路者,帶領他們共同探索、求知,而不是直白的闡述觀念。在處理各環節知識時,需鋪墊設疑引導學生產生一定的求知慾,進而共同探索去解決這一問題,層層遞進式進行。

4、儘管教學之前,我查閲了很多的資料,對於地震火山形成堰塞湖及山峯,板塊運動改變地形有了大致瞭解。但是,這方面的知識延伸還是很廣的。國小生的頭腦裏總不時得冒出許多新奇的問題,尤其是在科學課堂上,這就要求我廣泛地閲讀,開闊自己的視野。

教學反思總結 篇12

1。既是民族的,又是現代的,有機整合信息技術。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需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我先出示生活中學生常見的具有對稱特徵的圖形的一半如:蜻蜓、蝴蝶、樹葉、臉譜等,讓學生猜一猜我畫的是什麼?學生十分感興趣,積極參與,課堂頓時活躍起來。隨後我提出:你想將它們拼出來嗎?學生通過親自找出兩半完全相同的圖片來拼的過程,進一步感知對稱圖形的特徵。我通過多媒體演示將蜻蜓、蝴蝶、樹葉、臉譜這些圖形一幅幅的沿着對稱軸展開,讓學生清晰的看到對稱圖形對摺後是可以完全重合的。這正是別的技術無法取帶的。多媒體技術應用於課堂教學,使學生大膽的想象有了驗證的機會。本課例利用信息技術,展示漂亮畫面,除了直觀演示以外,更是把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學習的工具,完好地整合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畫圖軟件的應用足以體現信息技術的工具性,力求在增強學生數學素養的同時,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2、真實生動的課堂,落實先進的教學理念。

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一是學生感興趣和“能學”,二是學習有用或“要學”。本課中我設計的數學活動都是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猜圖、拼圖、剪紙、摺紙、畫線等學生比較熟悉而又十分感興趣,學生表現出“我能學”,選取的學習材料都是學生見過的、熟知的,蜻蜓、樹葉、蝴蝶、衣服、長方形、正方形等,讓學生感悟數學學習的價值和作用,學生表現出“我要學”。

3、轉變了教師角色,發揮了學生主體作用。

全課近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學生活動,並且在學生從事數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堅持發揮好組織、引導、合作的作用,充分給予了學生施展才能的空間,學生甜美地拼、大膽地剪、小心地折,流暢地表達思想,高興地展示作品,既表現了學生的聰明才智,又反映了學習方式的'多樣,人人都得到了不同層次的發展。

4、重視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促進學生髮展。

通過作品展示,語言激勵,頒發獎牌,小組內交換意見各種方式的評價,以促進學生最大限度地發展。

5、引導學生感受數學美,培養火熱的數學情感,熱愛數學,熱愛生活。

這些軸對稱圖形來源於生活,它們很美。它們裝扮環境、美化生活。教師在課尾讓學生從一幅幅生活中的圖片感受到美,培養了學生的美感。

教學反思總結 篇13

1、能力:

所謂能力,就是順利完成某種活動所必備的心理條件。從事任何專門的活動,都必須具備兩種能力:一種是一般能力,或叫做認識能力、智力。一般能力(認識能力或智力)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考力幾個方面的能力,其中思維能力是核心;另一種是特殊能力,它是指從事某種專業活動所必須的特殊專業才能,如音樂家對音量、音色、音質的辨別能力與節奏感等。

2、思維:

簡單地説,思維能力就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間接、概括的認識,是對事物內部的、規律性聯繫的認識。研究思維可以從三個方面認識:

(1)思維的形式。概念、判斷和推理是思維的三種基本形式,任何思維都是運用概念進行判斷和推理的過程。推理又分為歸納推理(由個別到一般)和演繹推理(由一般到個別)。

(2)思維的過程。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比較和具體化,是思維的基本過程。在思維活動中,它們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繫的過程。

(3)思維的品質:思維的品質是評價思維能力的指標。一般從以下幾個方面考察:第一,思維的廣闊性。第二,思維的深刻性。第三,思維的靈活性。第四,思維的批判性。第五,思維的邏輯性。第六,思維的創造性。

(3)歷史思維:

我們目前還不能給歷史思維下一個確切的定義,但是我們可以從歷史思維與一般思維的關係的描述中,從它的具體內容中來了解。

我們把思維分為一般思維和個別思維。一般思維即邏輯思維,其主要形式和過程在“思維”條中已作了介紹,所謂個別思維則是指專門的思維,例如數學思維和歷史思維等。

歷史思維是一般思維的一部分,歷史思維是結合一般思維統一形成的。

一般思維和歷史思維是相互聯繫和相互豐富的關係歷史思維的根本點是歷史唯物主義。培養歷史思維的最高目標就是培養學生運用唯物主義基本觀點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但是,從國中學生一般思維發展的現有水平出發,從他們現有的歷史思維基礎出發,我們可以把歷史思維能力訓練具體化為以下幾種思維品質的培養:

(1)學會歷史地看問題的思維品質。學會歷史地看問題,對國中學生來説,主要是養成兩種思維的習慣:

第一,善於把事件和人物放在具體的歷史條件下進行分析和評價的思維習慣。每個具體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都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因此,對事件或人物在歷史上所起的作用進行評價時,一定不要用今天的標準去要求古人,而要看到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些人是否順應了歷史潮流,是否比他們的前人提供了新的、有進步意義的東西;評價以往的歷史事件,看它是推動了還是阻礙了歷史的進步,這是評價歷史人物的功過、歷史事件的是非的重要標準,也是良好的歷史思維品質。

第二,善於用發展變化的觀點看待歷史現象的思維習慣。歷史是作為一個永無止境的不斷髮展變化着的過程而展開的。就社會的發展而言,古代社會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三個階段,後一種社會總比前一種社會進步,我們生活中的各種事物如衣、食、住、行也是不斷髮展變化的。

通過從社會到生活的發展變化的內容的講述,幫助學生樹立社會不斷髮展、不斷改革和不斷進步的觀念,養成用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待事物的思維習慣。

(2)注意收集事實材料,養成用材料説話,依據材料澄清問題,説明問題的思維品質。

(3)用比較、類推的方法思考問題的思維品質。

教學反思總結 篇14

一,教學環節不夠緊湊,有些地方有脱節之感

在教學環節中,雖然走的是“板塊教學”之路,但有些地方銜接不當會造成一種脱節之感,是整堂課出現不夠緊湊的弊端。如:最後課堂練筆的環節上,由於所銜接語言不到位,在總結完主題之後,直接要求學生完成這個練習,過渡比較生硬。而且這個練筆的內容屬於聯繫描寫的段落,與文章屬於説明文的體裁看似關係並不大,所以,給人一種練習與文章脱節的現象。針對這一問題,我在課後也在思考,在保留這個環節的前提下,如果這樣處理會不會好一些:

方法一

如果要學生寫描寫性的文字,可將這個練習移至講解説明文的語言特點之後,可這樣銜接“閲讀完作者對落日景象的描寫,請你也仿照作者的寫法,描繪一下日出的美景。”

方法二

如果把這個環節放在文本講授之後,那麼應該讓學生練習寫一段説明文。具體做法是,可結合幻燈片中出現蝴蝶翅膀的幻象之後,先請同學們根據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談一談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如果學生不能完全説出來,教師可作提示)。然後根據課文的結構,也仿照寫一篇“蝴蝶翅膀的幻覺”的小説明文。

教學反思總結 篇15

創設濃郁的英語氛圍,每天讓學生沉浸在英語小世界裏,對學生高效率的學好英語非常有益。我想在教學當中做以下嘗試:

1、教室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場所,良好的學習環境會不知不覺帶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熱情。我鼓勵學生在校園裏,教室裏用英語打招呼,交流。並作為一項硬性的要求。時間長了,學生不再覺得不好意思,把説英語當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

利用後黑板的一部分空間,佈置一些發揮聰明才智的猜謎題;節奏明快的Chant;如針對第一單元內容我設計了這樣的謎語:1—5數字和其它一些詞彙定期在黑板上寫一組,並且每個單詞都不完整,要求學生把它補全,讀出來並寫出解釋。這些都根據教學內容隨時更換。國小生對這樣有趣、奇妙的英語園地情有獨鍾,在他們眼裏,這不是枯燥乏味的學習,而是趣味無窮的遊戲活動。

2、創設家庭英語氛圍

英語氛圍的創造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許多農村學生家長接受的教育很少,英語更是一知半解。我們可以發動家長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學英語、説英語。學生也非常樂意當小老師。學生在學中教,在教中學,家庭成了學生在真實情景中應用英語的場所。

還有一種方式是讓學生做一個“英語百寶袋”每天把自己學會的單詞和句子寫成小紙條放到百寶袋中,積累財富。教師定期讓學生拿到課堂上來展示,説出每個單詞。學生真的會把他們作為自己的財富,從而體會到通過勞動創造財富的快樂。

教學反思總結 篇16

緊張而有序的“讀題、審題專項訓練課”的展示彙報已結束。細想下來,有許多地方回味無窮。本來,開展次項專項訓練是針對學生審題不細,做題丟三落四而粗心出錯而開展的。由於此一項專題訓練以前大家都沒搞過,想當然的大部分教師剛開始都上成了練習課。當然,有失必有得,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通過兩次專項訓練的開展,收穫還是頗豐的。

首先,針對數學組三位教師的展示課來看,此類課的大體的框架已經搭起來了。應該説王加國老師是這一次展示課上的較為成功的一位,大的環節已沒有問題,所缺的只是選題及讀題後對題目的思考及思路的引導的到位的程度而已。

其次,教師們再沒有將這種展示課當成一種任務,而是將它當成了提高個人教學能力的一個平台。這應該是本次一個最大的收穫。當然,這之中也不乏個別老師有照搬老式練習課,找省勁的想法,但這畢竟是個別人的個別想法,總體情況還是比較理想的。特別是思想的改變為以後的“讀題、審題專項訓練課”的繼續開展以及考前對學生的強化訓練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第三,通過這兩次專項訓練課的展示,經過學生考試成績的反饋來看,初見成效。粗心丟分的現象大為減少。這也無形中增強了教師們繼續進行次項專項訓練的信心和決心,並決定將它逐步深化到日常教學中。

第四,專項訓練對於靠前複習來説。不可否認也是一種新的複習途徑,而這與會考前的專項複習也不謀而合。故完全可以大膽嘗試將以後的考前複習課全改為專項訓練課。以避免以前的考前複習中,學生做試卷,教師批試卷,學生改試卷,教師講試卷的簡單的機械重複。減輕教師和學生的.重複勞動,是考前複習更有針對性。

第五,通過兩次專項訓練課的展示結果來看,雖然暴露出了部分教學設計及教學上的不足,但經過仔細研討,進行這類課已經有了大體的步驟以及需要注意的一些注意事項,現簡述如下:

1)設計課的內容時,選題一定要精練,務必做到精而不雜。一般可設計三到四個題,但每個題的信息含量一定要大,有一定的深度和拓展延伸性及可探究性。一般來説,應避免填空和選擇題的選用,因為這類題的信息含量一般都不太大。

2)教學過程一定要精練,避免拖泥帶水。可以開篇點題,廢話少説,三言兩語直接導入新課,用不着長篇大論的解釋這類課的作用和功能。教學目的也不用上學案,儘量減少不必要的信息對學生的干擾。

3)讀題是重要的一個環節,至少要三遍。第一遍,中速讀,明白大意即可;第二遍,慢讀,並找出已知條件和隱含條件,並用鉛筆劃出;第三遍,找出關鍵詞語,並理解關鍵詞語在題目中所起的關聯作用。

4)師生互動,思路引導要充分。讀完題後,先不要讓學生做,要先讓學生結合題目所給出的條件反饋自己所獲得的信息,一個學生説不全,兩個説,兩個説不全三個説……,直到所有的條件信息挖掘完整為止,包括有用的和暫時看起來無用的信息,這樣棵可以提高學生思維的全面性。另外,在此過程中,要注意對學生的引導一定要到位,“過與不及”都達不到應有的效果,還要注意提醒全體同學認真聽取別的同學的發言,博採眾長,才能有助於學生全面考慮問題的思維的發展。

5)做題一定要學生獨立完成。反饋完信息後,70%的學生對題目的解答方法已胸有成竹,但並不代表這部分同學就能將這個題目完全做對,還應注意步驟的有序性。在學生做題的這個時間段內,教師可以針對個別後進生進行單獨差異輔導,相信效果一定不錯。

6)集體訂正,規範步驟。經過了前幾個環節後,大部分同學的解題思路已經很清晰,但解題步驟上還會有不嚴謹的情況出現,因此,這一環節可通過學生互相糾錯或板演來實現,當然,個別難題還應當講則講。

7)反思歸納,提升規律。這一環節可謂是重中之重,具有畫龍點睛的功效。教師一定要組織學生將解題規律和解題方法總結出來,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切忌就題做題,簡單的機械重複。

通過以上七個步驟,相信專題訓練的成效就不會存在很大的問題了。當然,課的效果還要視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和教學素養而定。總體來説,本次“讀題、審題專項訓練課”專題的開展使教師們受益匪淺,使教師們的整體教學能力和教學素養又上了一個大的台階,更加堅定了教師們以後在教學教研上狠下工夫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的信心和決心。隨着教研活動的進一步的開展,相信不久的將來,我校學生的學習面貌將會煥然一新。

教學反思總結 篇17

從2月10號至今,已開展了六週的線上教學,現將我班數學學科的學習總結如下:

一、教學方式

(1)首先由學生進行名師課堂的學習,我陪同大家一同觀看,對一些重難點會以圖片的形式發給學生,幫助他們進行理解;

(2)上午上完課以後,佈置相關作業,學生先完成相關作業。

(3)批改作業,並於當天晚上8:00進行評講,除了週六週日,幾乎每天都會進行講解,並將當天名校課堂的重點再進行補充説明。

二、學習效果

就線上教學而言,相對來説學生的學習效果比較難於把控,因為學生的學習狀態未知,家長的監督未知,並且由於後期的復工,很多家長已經上班,對學生的監督幾乎沒有,但也不排除有部分孩子的自控力比較強,能很好的完成當天的學習任務及作業。即便如此,我們依然採取了每週一次的檢測,總體來看成績優異的同學幾乎未受到上課方式的影響,而少部分同學的成績下降的較為厲害。

三、網上教學存在的問題

1、課堂效果會打折扣。

因為不是面對面教學,所以整個教學過程缺乏學生的參與、互動,老師對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不能充分了解,尤其對於學習自覺性較差的、家長督促不到位的學生,老師很難預測到其學習效果,課堂效果自然會大打折扣;

2、作業完成情況不太理想。

剛才提到由於是利用名校課堂上課,結束時間穩定在下午3:50之前。從課程結束到晚上八點開始講解作業,每天收到的作業不超過40份(班級共55人),但在講解完之後每天的作業提交量接近100%,只有一兩個同學不定時的會不交。

3、測試結果不盡人意。

從每次的周清成績來看,較上個學期的期末成績有所下滑。從成績便可看出學生在家的自學效果和自學能力的差別,也能分辨出哪些同學是認真在學習,哪些同學因為情性只是假裝在學習,面對不斷延遲的假期有些同學從原來的期盼開學,想認真學習轉變成了現在的放縱我想疫情過後,學生就會出現明顯的兩級分化。自律的會越來越優秀,超前一大截,不自律的,各種糊弄假學,就會遙遙落後,而這種落後幾乎可以説是不可逆的。

四、網絡教學心得

時代在進步,作為教師更應該進步,更應從多方面完善自己,無論是教學功底,還是知識的全面性,專業性,還是各種網絡輔助教學工具。教師都應該認真學習,認真實踐。通過教育方式的改變,我深知自己很多不足之處,還有很大的進步空問。希望自己和孩子們一樣堅持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標籤:反思 教學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