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公開課個人反思總結(精選4篇)

公開課個人反思總結 篇1

本學期組裏的第一堂公開課由我承擔,經過之前在組裏的説課之後,我師父袁堅利老師對我的説課進行了現場點評,給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組裏的其他幾位同事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和不同觀點,為我公開課開課前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公開課個人反思總結(精選4篇)

課的構思:

1、國小體育課的內容基本圍繞投擲、跳躍、技巧、跑等方面展開,然而體育遊戲又是國小體育課上的重要組織形式,體育遊戲不但可以培養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同時也可以使學生在遊戲中鍛鍊身體,感受道德教育,加強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交流。因此,體育遊戲的組織形式是非常普遍而實用的。

2、體育器材如果能得到充分利用,會是課堂教學的效果得到大大提高。體育器材的玩法很多,除了普通的玩法外,還可以開發出其他更為新穎的運動方法,或者是利用生活中的其他物品也可以作為運動的器材。

借於這兩點想法,我便開設了這樣一堂關於呼啦圈的體育遊戲課。呼啦圈是生活中常見的運動器材,也是學校體育中經常用到的,它的作用主要用於腰部的鍛鍊,起到減肥,增加腰腹部肌肉力量的功能。呼啦圈的運動主要是“腰間旋轉”,也可以利用它來“跳”、“套”、“鑽”、“拼”等活動。跳是利用呼啦圈像繩子一樣進行跳的練習,增強學生的跳躍能力與協調性,或者是把多個呼啦圈拼在一起擺在地上,學生在呼啦圈中間一次跳過去。套是把呼啦圈當做器材,套中目標物的玩法,鍛鍊學生的準確能力。鑽是讓學生從呼啦圈裏鑽過去,可以兩人一組進行配合,培養學生之間的默契感。拼是讓學生多人一組,把多個呼啦圈拼成學生自己想想的圖形,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最後設計一個比賽,比賽內容就由“鑽”、“轉”、“跳”、“套”的運動形式組成,既鍛鍊學生的各項素質,也鞏固學生所學的關於呼啦圈的玩法。

課前試講有感:在星期五公開課前,我進行了一起試講,發現了很多問題,很多我沒有想到的細節出現了,但也有很多我比較擔心的事情並沒有出現,反而收到的情況很好。

1、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本以為學生會沒有興趣,實際上學生之前沒有很深入的接觸過呼啦圈,也沒有看見過像“跳”、“鑽”、“套”等玩法,因此,在看到老師的示範後,積極性很高,表現出了很強烈的學習慾望。

2、低估了學生的能力,本以為呼啦圈的腰間旋轉運動説簡單不簡單,説難不難,但對於二年級的學生,又沒有經常玩過呼啦圈,估計沒有幾個學生能學會腰間旋轉的玩法,因為這需要一定的協調性與悟性,才會學會。但實際情況非常好,很多平時比較調皮的學生進過幾次練習一下就學會了,不能説玩的很溜,但至少進步很大。

3、正由於學生的高興致,導致課堂紀律沒有很好的控制,學生高興的跳起來,也不顧你老師的講解,自顧自的玩的很開心,這是意料之外的。

4、在“跳”這項運動上,本以為應該比較簡單,或者通過教學應該能掌握,結果出現的問題是呼啦圈太大,學生轉過來就碰到前面的地上,學生根本沒法跳進去,還有的學生沒有認真觀察,不知道該怎麼準備。

5、在進行呼啦圈玩法教學時,對學生的隊伍調動太多,時間也浪費。

6、在比賽中,也出現了一些不該出現的問題,比如説學生接力不知道用那隻手拍掌,沒有按照路線跑回來等等。

公開課個人反思總結 篇2

一、教學總結

《動量和動量定理》選自人教版高中物理選修3-5第十六章第二節。教學對象為高二學生,本節的主要內容是動量定理的推導、理解及其應用。

從教材編排上看,它位於衝量和動量之後,動量守恆定律之前。不僅是對衝量和動量、牛頓第二定律等知識的鞏固運用,同時也為後面學習動量守恆定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教材內容上看,《動量和動量定理》是牛頓第二定律的進一步展開。它側重於力在時間上的累積效果,為解決力學問題開闢了新的途徑,尤其是打擊和碰撞類的問題。所以動量定理知識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和科學研究有着密切的關係,因此學習這部分知識有着重要意義。

在高一時,學生已經掌握了牛頓第二定律,又在上一節的學習中初步接觸了衝量和動量,這些知識為動量定理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此外,經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建立起一定的實驗觀察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和探究學習能力,而且還掌握了通過建立物理模型探究物理現象的方法。這也是本節所要強調的、學習和研究動量定理的方法。由於學生具有這樣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和物理思維與方法,再加上他們對未知新事物有較強的探究慾望,所以要掌握動量定理是完全能夠實現的。

本節課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運用“引導→實驗→發現→探究→理論”模式進行教學。通過生活實例和演示實驗,引入課題,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創設物理情境、建立物理模型歸納得出動量定理,並對其進行理解。運用動量定理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在課堂上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主動思考、主動實踐,在教師合理、有效的引導下進行學習,充分體現探究的過程與實現對學生探究能力培養的過程。

二、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重點是動量定理的物理意義有以下幾點學生不容易理解:第一,動量定理與牛頓第二定律的區別何在?第二,有了牛頓第二定律為什麼還要動量定理?應該使學生明確,牛頓第二定律表示的是力的瞬時作用效果,而由它所導出的動量定理是力的持續作用的效果,在推導過程中出現的F和t“融為”一體,這就是衝量。恆力作用有衝量,變力作用也有衝量。只要物體受到的衝量相同,而無論力大還是力小,其動量變化就一定相同。這樣,即使在作用力比較複雜的情況下,牛頓第二定律難以應用時,動量定理卻可用。第三,衝量是矢量,它的運算也要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且要知道變力的衝量方向與恆力衝量的方向判斷的方法和原則是不一樣的。還要注意衝量它也是個過程量,求衝量必須明確是哪個力在哪個時間內對哪個物體的衝量。第四,要理解F-t圖像的物理意義。

本節的另外一個重點和難點就是運用動量定理解決各種類型的題目,在這屬於拓展課時的任務,各個題目要講解透徹,分析到位。

本節課後各位前輩老師也幫我指出了這節課的優點與不足。不足的地方主要就是在做演示實驗的過程中,沒有對這個實驗操作,目的,注意事項做到詳細的説明,實驗做的也比較匆忙,沒有很好的完成這個所想要達到的目的。

三、展望

本人通過學校的公開課活動,每次都覺得有很大的收穫,每次都在成長與進步。謝謝各位老師的點撥與指導。在今後我一定要更加積極認真的投入工作中去,為提高我校教學質量盡我自己最大的努力。

公開課個人反思總結 篇3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一)會讀本課10個生字。

(二)理解重點詞:“疑”、“思故鄉”、“舉頭”的意思;並能用自身的話説説詩意;

二、情感目標

體會詩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全詩;

三、能力目標

初步學習運用理解詞義——串連句意的方法學習古詩。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意境。

教具:

錄音機,《思鄉曲》音樂磁帶,多媒體課件,書中插圖。

教學過程:

一、音樂引入,感受情境美。

(一)生聽音樂《思鄉曲》,體會樂曲中描述的意境。

1、那個人在幹什麼?或者想什麼?(樂曲中描述的人在思念自身的家鄉)

2、同學初步感知詩的意境美。

(樂曲停,同學表達自身的想法。)

(二)簡介《思鄉曲》,引入課題。

1、這首曲子,就是著名作曲家馬思聰先生的《思鄉曲》,思鄉的情感可以用音樂來表示,也可以用語言來表達。

2、引入課題,齊讀課題。

3、簡介李白。

二、學習全詩,體悟詩境美。

(一)初讀課文。

1、讀通、讀順全詩;

2、檢查勾生字情況;

3、指導生讀生字,讀全詩。重點讀好“靜”、“牀”、“霜”、“思”等字。

4、解題:

(1)“靜夜”是怎樣的夜晚?(多媒體創設情境)

(2)請你用“思”擴詞,從所擴詞中選出詞義

(3)串詞義。用自身的話説説題目的意思。

5、小結學習題目的方法:

(1)讀;

(2)説(詞義——句意)

(二)讀中理解,體悟詩意美。

1、同學運用以上方法學習古詩,讀詩、説詞義、句意,並用“。”勾出不懂的詞。

2、生提出不懂的詞,師用“。”點出。

〔此處詞主要集中在“明月光”、“疑”、“霜”、“舉頭”、“思故鄉〕

3、學習第一行

(1)讀整行詩。

(2)“明月光”是指怎樣的月光?

(3)説第一行詩意。

多媒體創設情景:(明亮的月光照在詩人牀前)

4、學習第二行

(1)讀整行詩。

(2)根據同學提出的問題理解“疑”的意思(懷疑、好像);

“霜”(老師哈氣在眼鏡片上,並解釋這是霧水,假如是冰粒,便是霜。霜在秋冬季節形成在地面和近:如房頂、草葉、地面等,堆起來是白色。)

(3)説説這兩行詩的意思。用上“什麼好像是什麼”的句式。(明亮的月光照在詩人的牀前,好象是鋪在地上的白白的霜)

(4)朗讀,引導。

詩人這樣描寫,給了你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冷清)

師描述:今晚,銀白色的月光灑在地上,像鋪了一層冰冷的霜一樣。環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詩人遠離親人的孤獨,就更感到冷清了。

師用冷清的語氣範讀

生試着用冷清的語氣讀。

5、學習第三行

(1)讀整行詩。

(2)看多媒體理解“舉頭”(做動作)

(3)想想詩人在幹什麼?

(詩人抬頭望着天上的明亮的月亮)

(4)朗讀、引導。

師激情:古時候和我們不一樣,沒有電話、電影可以看,在晚上,特別是有明亮月光的晚上,朋友們、親人們會一起坐在月光下,説説話,聊聊天,還會在月光下看風景,遊玩。你看,他們玩得多開心哪!可是,今夜,詩人已遠離家鄉,回家的路是那麼長,更沒有我們今天的汽車、火車、飛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幹和親人們團圓。是啊,月亮還是那個月亮,可是,詩人的心情已經不是那種心情了。

問:詩人看着掛在天空中的明月,會想到什麼呢?

(會想到家鄉,想到親人)反覆誦讀。

6、學習第四行

(1)讀整行詩。

(2)説説詩句的意思。

(3)將三、四行連起來説説詩意

(4)指導朗讀,重點指導同學讀“思故鄉”。

7、生用自身的話説説全詩的意思。

三、反覆吟誦,表示詩意美。

1、以《思鄉曲》為背景,體會全詩詩意,並朗誦全詩一遍。

2、生在音樂中自身吟誦,劃節奏。

3、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3、有感情地齊讀,背誦。

四、和樂唱詩,感染薰陶美。

(一)聽《思鄉曲》主旋律一遍,進一步感受詩的意境美。

(二)以《思鄉曲》為主旋律,以《靜夜思》為詞,師先示範唱詩,師生和唱詩兩遍。

公開課個人反思總結 篇4

本學期,學校組織舉行了各教研組公開課,人人出示了一節課,通過此次活動,“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得到了充分體現。經過兩週的聽課、評課,我們數學組認真進行了研討學習和總結,我們收穫頗多,感悟頗多,每個人都有一定的進步,但也存在着一些問題。現總結如下:

1、課堂形式有了很大轉變如:姜緒斌老師充分挖掘學生們的潛力,講練結合,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張小娜老師課重在引導孩子自主探究與學習,讓學生在嘗試中解決問題、自我矯正,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李勝老師課堂形式多樣,通過角色扮演,注意引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最大限度的減少學生在課堂上的疲勞,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

2、丁勝安老師教學目標明確,課堂時間意識強,目標達成率高。葛春暉老師教學設計精,結構巧,教學設計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教學過程充分調動到了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導作用。沙小方老師的課導語生動,點撥巧妙,設計有節奏感,環節層次分明,問題引人入勝。王振宇老師的課教材處理合理,根據教材知識特點和學生實際,重新整合教材內容,深入挖掘教材之間的聯繫,使教學內容更合理,更適合學生的學習實際。

3、楊鵬老師的課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此我想到,學生不是沒有能力,不是沒有潛力,只是平時缺乏伯樂,缺乏挖掘。"把課堂還給孩子",這決不能成為一句空話。只要老師組織得當,引導得法,孩子之中的一些奇思妙想會令我們驚喜無比,心花怒放的。張月蘭老師基本功紮實,示範到位。給人印象十分深刻。

4、多媒體制作更加實用、美觀。讓人清晰易懂,一目瞭然。我講的《相似三角形的性質》通過多媒體的輔助教學,學生學得輕鬆、快樂,老師點撥到位、教得輕鬆自如,學生得到更多的課本得不到的知識,從而把許多數學知識奧祕內化為自己的知識。王發寶老師的多媒體與板書結合的知識結構梳理方法,讓人一目瞭然。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從而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

存在的問題或建議

1、課堂上要儘量擴大參與面,想方設法激發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興趣。

2、多媒體屏幕上的字體、顏色儘量醒目和突出。

3、課堂競賽方式更要突出效果和興趣兼併。

4、提出問題時,不要急於説出答案,留給學生思考、表達的時間。學生會回答問題時,可鼓勵其大聲、自信的説出自己的答案。

5、有的課時間安排不合理,前鬆後緊;有的板書太亂;還有的講多練少等,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加以改進。

努力的方向

1、有強烈的學習自驅力

其實,僅有名師的帶動作用是遠遠不夠的,最為關鍵的一點是一個人自身要有強烈的學習自驅力,只有個人強烈的學習願望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名師的經驗才可能被批判地吸收。在此基礎上,才可能有所創新、有所突破,才能儘快加入名師的行列。學,然後知不足。比如,葛春暉老師為了講好學校的公開課,她反覆試講,不斷切磋,不僅在自己的班級試講,還在別的班級試講,並且邀請有經驗的老師為她出謀劃策和點評,然後不斷地完善,力求使自己的課講的盡善盡美。她這種虛心學習的精神和積極探索的勁頭值得每一個老師學習。

2、對課堂的要求

教師做到"三少":少説,少記,少寫學生做到"三多":多説,多動,多查。

"多説"就是要儘量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多動"就是多讓學生表演、辯論,展示等,"多查"就是要讓學生養成查閲資料、工具書等的好習慣。

3、對於評課的要求:

評課時,我們不要只看教師的設計和講解,更要看學生參與了多少課堂活動。將評課的視角由評教師的講課轉移到評學生的活動上來。

4、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5、真正做到精講,對於比較簡單的知識點老師可以一帶而過,在綜合探究環節可以用時多一些。課堂活動多一些,練習再多一點,落實要到位。還可以對所學知識進行適度的拓展,開闊學生的視野,擴大其知識面。

願我們每一個教師積極參與,勇於暴露自己的缺陷,在大家的幫助下不斷提高自己的授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