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兒童教育案例(精選13篇)

兒童教育案例 篇1

幼兒園每天午飯前的半小時是吃水果時間。這週週二我照例用小刀幫每個幼兒的蘋果切切小,請孩子們排隊來我這裏拿蘋果。一個又一個孩子依次來拿蘋果,什麼也沒説,只是接過我手中的蘋果。但對每個孩子,我都故意拿着蘋果,裝作不給的樣子,想等哪個孩子拿到蘋果後聲“謝謝”。不是我想滿足被孩子尊重的虛榮心,而是想讓孩子學會感謝別人。

兒童教育案例(精選13篇)

想借此機會讓孩子們明白,當別人為你做事後應該説聲“謝謝”,從小培養孩子要具有感恩的心。孩子們對我的舉動很是不解。我也沒説什麼,只是對着他們笑。蘋果發完了,也沒有一個孩子想到説“謝謝”,我有些失落。等孩子們吃完蘋果後,我忍不住問孩子們説:“剛才可能不少小朋友已經注意到,老師在給你們蘋果的時候,沒有把蘋果馬上遞給你們,是嗎?”孩子們都注視着我,表情疑惑。我用平靜的目光從他們天真無邪的臉上一一滑過,説道:“老師為什麼沒有把蘋果馬上遞給你們?”剛説完,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説開了“老師跟我們鬧着玩”“老師逗我們呢”“老師也想吃”……

這些回答我並不意外,應為畢竟還是孩子。我馬上叫孩子們安靜下來。“其實呀,老師在等你們的一句話呢?”孩子們都不解地盯着我。看到孩子們還是不太明白我的意思,我接着説:“剛才,你們拿蘋果時,老師為你們每個小朋友做什麼了?”有孩子馬上搶着説“老師幫我們把蘋果切開了一個口子。”“是嗎,你真是個聰明的孩子。”我順勢問道:“老師幫你們切好口子,你們就可以馬上吃蘋果了。這樣吃蘋果也就方便很多了哦。那你們該對老師説些什麼?”這時聽到一個細細的聲音在説:“謝謝。”我笑着説道:“説對了。小朋友,記住,以後老師給你們發蘋果或盛飯的時候,在你們有困難得到別人幫助的時候,千萬別忘記説聲‘謝謝’。”孩子們一起回答“知道了”。

第二天吃香蕉時,我還是照例為孩子們分香蕉。剛開始時,幾個孩子好像忘了昨天的事,後來A説了一聲“謝謝”後,每個上來拿蘋果的孩子都會説聲“謝謝”。下午B的積木掉到地上,C馬上幫他撿起來。這時聽見B對C説了聲“謝謝”

我從心裏感到高興。而當孩子們為我做了什麼事時,我也會對他們説“謝謝”。有一句話是這樣説的:“播種思想,收穫行動;播種行動,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感恩之心是沉睡在孩子心靈深處最美的天使,願天下所有教師能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叩開孩子的心扉,去喚醒這個“天使”,讓感謝成為習慣。到那時,我們的世界就會瀰漫着愛的芳香。

兒童教育案例 篇2

偉偉是一個虎頭虎腦很聰明的男孩子,可是偉偉的很多行為卻是我們老師,甚至其他人所不喜歡的。偉偉是這個學習才來到我們班級的,剛來的時候一口的江蘇方言,一不順他的意,他就會揮起他的小拳頭,來進行人身攻擊。不論是上課還是吃飯、午睡他都是那麼隨便的,自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沒有最基本的常規意識,經過半個學期下來,偉偉有了很大的轉變。

鏡頭一

中午,我帶小朋友去看了池塘裏的小蝌蚪,那可是孩子們最喜歡去的地方了,因為氣温有些高,沒過一會孩子們已經是滿頭大汗了,我讓他們在走廊上的陰涼站好,突然有一個刺耳的尖叫聲:“老師,偉偉把小蝌蚪弄死了。”我趕忙跑過去,一看,幾個小蝌蚪偉偉正捏在手裏,看上去一動不動的,很明顯小蝌蚪都已經死了。這時,有小朋友哭着跑過來,傷心地説:“老師是偉偉,捏死它們的。”這時候,小朋友都有點混亂了,有的説偉偉真壞,有的説討厭偉偉,更有的説明天讓偉偉不要來我們班了,偉偉聽着其他小朋友的這些話,滿臉的委屈,淚水開始在眼圈打轉了。忽然,蔣小朋友跑到偉偉面前大聲地説了一句:“你真是個壞人,我們不喜歡你了。”偉偉聽了蔣話,眼睛裏的淚水終於忍不住了“哇”的哭了,嘴巴里還不停地説:“我要媽媽,我要回家!”

我馬上讓所有的小朋友都回到教室裏來,讓其他小朋友去喝水解小便,我拉着偉偉的手找一個比較安靜的位置坐了下來。這時,偉偉仍舊閉着眼睛在那哭着,我知道得首先問清楚事情是怎麼發生的。

我拿着餐巾紙,輕輕地幫偉偉擦着眼淚,然後問道:“偉偉,你怎麼啦?”他抬起滿是淚水的臉看着我,慌張地説着什麼但是我卻聽不懂,他的江蘇方言。這樣他更着急了,重複了許多遍,我見他這麼慌亂,便放柔我的語氣,慢慢的和他説你是不是想説:“我不是故意的。”偉偉聽了我的問話,點了點頭。“那你覺得你這樣做對嗎?”偉偉搖着他的小腦袋,於是我又説:“小蝌蚪是我們的好朋友啊,他和我們班裏的小朋友一樣,我們上課應該坐在小椅子上面,而它們是在水裏的,如果離開了水,它們就會死的。”偉偉用力的點了下頭,然後看着我的眼睛説:“老師,我知道了。”經過這件事情,我發現偉偉變得會聽我的話了。

分析:偉偉也是個很聰明並且對很多事情都會很好奇的小朋友,一讓他產生好奇,他就會有一定要知道,看個究竟的想法。所以在我們沒注意到他的時候,他很容易不小心做出一些別人認為是不對,而自己卻不知道哪裏不對的事情。而在上面事件發生後,而我又能幫助其走出困境後,偉偉就對我有了一定的信任感,在事情解決的同時,我也更靠近了偉偉的心靈。在偉偉用力點下頭的同時,我從他的眼睛中看到了對我的感激。

鏡頭二

今天,音樂活動結束後,我們就開始吃點心了,小朋友都很自覺地拿好杯子準備吃點心。許多能幹的小朋友,經過小班一年的時間,已經都能自己拆開餅乾的口袋了,特別是浩浩是我們班比較自立的男孩子,他也能自己拆的。可是今天浩浩拿到餅乾後,一會兒就跑來找我:“老師,我拆不開。”這時候偉偉看到了,很自主地幫起忙來了,不一會就幫浩浩把餅乾拆了,看偉偉滿臉的開心,我也豎起拇指表揚了他,這叫他更得意了。浩浩拿着餅乾想回到位置上去吃了,而偉偉卻拉着浩浩不放,冒出一句讓我很意想不到的話:“浩浩,你應該説謝謝的。”

分析:偉偉經過一段時間後,有了很大的轉變,他已經有了要説謝謝的意識,所以説,在偉偉轉變中,我可以看到我工作的一點收穫。

兒童教育案例 篇3

銘銘(化名)現在小班就讀,爸爸、媽媽在外工作。培養孩子的重任就交給了他的爺爺、奶奶。奶奶對孩子過於溺愛,給孩子造成了自私、任性、性格孤僻不認真學習的壞習慣。記得剛入園那會,他天天面無表情,開口就説髒話,動不動就罵他奶奶,伸手就打小朋友和老師。現在的孩子從小嬌生慣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長輩、老師們為他們所做的一切,在他們眼中都成了理所當然的,對父母、師長的勞動付出缺乏感恩之情,這都是由於個別家長對孩子過於“溺愛”造成的。

採取遊戲活動進行矯正。針對銘銘的情況,我在班上設計了一些活動,通過這些活動,讓銘銘提高認識,積極協調自我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從而減少任性行為的發生。實行短時間“冷處理”。有時候,老師有必要對孩子的不良行為故意忽略,特別是對容易衝動的銘銘,必要時可以實行短時間的“冷處理”。抓住時機,及時鼓勵。教師要善於發現和捕捉日常生活中有價值的教育契機,進行隨機教育。創設適宜環境進行疏導。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幼兒在家、在園、在社會都能保持積極愉快的情緒、積極健康的情感和行為,這就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密切配合。因此我與家長商議在家裏設置一個“美工區”,提供彩筆、剪刀、顏料及各種結構的拼插玩具。讓其盡情的施展,然後家長給予鼓勵。這既是一種心理疏導,又是一種注意力的轉移。同時,以榜樣示範、強化銘銘的正確行為。要求銘銘的爸爸媽媽對孩子的錯誤要事先了解原因,不要用打來解決問題,教會他正確解決衝突的辦法和技能。引導與他人相處時要和氣,有禮貌。

通過一段時間的教育、矯治,銘銘的任性行為減少了,各方面都有明顯的進步。他能高高興興的來幼兒園了,活動中情緒穩定了,對媽媽的要求也減少了。變得愛畫畫,有耐心。懂得與同伴友好地玩。懂得遵守規則,不隨意動手打人,能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同伴對他也很認可,經常推薦他當組長,這不斷促使他努力控制自己不良行為。但要使其完全消除任性行為,尚需幼兒園、家庭協同努力,循循善誘,逐步實現。銘銘小朋友定會成為一個天真活潑全面發展人見人愛的好孩子。

兒童教育案例 篇4

農村留守兒童是我們當今社會的一個非常特殊的羣體,特別是處於國小學習期間,他們在最需要父母的時候,卻很少得到父母的關心和呵護,在學習、生活中得不到父母的照顧,感受不到父母的關心。只有我們教師樹立愛生如子、親生如女的思想,並以此行動,才能幫助這些兒童正確認識自己,減少自卑感,樹立自信,獲得成功。

一、案例的基本情況

姓名馮某某,性別,女,出生年月: 20xx年7月,學校:魯山縣讓河第五國小。學習成績中下。家庭中的角色:家中共兩姐妹,姐姐在上大學。

案例的家庭情況:來自普通的家庭,上一年級的時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留下她和50多歲的奶奶住在一起.,一年才回來一兩次,在家呆的時間不長,回到家中對她的關心也不夠,對她生活和人際上關心甚少,反而經常問她的學習情況,她感覺不到父母的關心,經常感覺自己被忽視,感到自卑,壓力也越來越大。

父母均為農民,都是國中畢業,家庭中等收入。教育方式為 放任型和溺愛型;對孩子的期望是希望她能考上重點高中,在親戚面前爭光。

二、案例心理的研究

她是個很內向,很孤僻的女生,平時不願意跟同學們打交道,也不愛説話。在老師同學面前不苟言笑,上課從不主動舉手發言,老是把頭埋在抽屜底下,也不專心聽講,老師提問時總是低着頭,要老師再三鼓勵才敢起來回答,起來回答問題時聲音很小,只有她自己可以

聽到。平常獨來獨往,課間休息也孤獨自處,沉默寡言,很不合羣,經常坐在位子上,不跟其她同學接觸,其她同學過來和她講話,她只是點點頭,目光從來不敢和對方接觸,老師和她講話,她也只是低着頭,不敢抬頭看老師,老師問她問題她也不回答。在關鍵時期缺少父母的關愛, 家人對她的期望高,內心產生了很大的壓力。一年級的時候父母親就不在身邊,每天上學看到其她同學都有父母接送,聽到他們在課後談論他們父母對他們的關心,帶他們去什麼地方玩,給他們買很多東西,心裏既羨慕又嫉妒。長期感受不到父母的關心,內心跟其他同齡孩子不一樣,缺乏自信,不願與人交往,缺乏交往技能,內心孤僻,感受不到父母對她的愛,感受不到温暖,內心變得越來越冷漠.無論上課還是下課都不願與同學交流,對老師和同學產生了排斥心理,把自己封閉起來,變得越來越自卑。

三、案例原因分析

(一)個人因素

由於缺少父母的關愛,恐懼聽到同學們提到自己的父母,又怕同學因為父母不在身邊而嘲笑她,變得越來越自卑,在大家面前不苟言笑,學習習慣不好,上課不認真聽講,容易走神,自己做自己的事,老師課後佈置的預習和複習工作不能很好地完成,課外作業也不能及時、認真地做完,長此以往,學習成績便越來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試都很緊張,很擔憂,考試對她來説,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經歷的挫折多了,失敗也就多了,便產生了嚴重的自卑感,過重的心理負擔使她不能正確評價自己的能力,一直懷疑自己的優點。

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難體驗到勝利的喜悦,從而陷入失敗的惡性循環之中。這樣嚴重影響她的身心健康發展。

(二)家庭因素

父母長期在外,很少打電話回來關心她,即使打回來了,更多的是關心她的學習,看到其她同學都有父母的關心,自己很自卑 。而奶奶則很溺愛她,什麼事都隨着她,對她很放縱,什麼事都幫她做好,家裏的事情都不用她做,長期如此,她的生活就不能自理,看到其她同學都在討論自己會做什麼,她就很自卑,覺得自己什麼事都不會做,越來越懷疑自己,否定自己。自卑、孤獨、離羣等問題也就隨之而來。

(三)教師因素

在學校裏,老師對她不夠關注,和她接觸很少,在老師那兒得不到適時的表揚和讚美,使她感覺到自己被忽視,間接影響其她同學對她的評價偏低,有時會受到同學的排擠,不能很好地融入到他們當中,長期如此,她便產生失落感和自卑感,慢慢地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為和想法,不敢相信自己的能力與水平,越來越不自信,自卑感就慢慢地佔了上風。

三、教育過程及有效方法

對於這類留守兒童,國小一二年級是最需要父母關懷,父母愛的時候,從小失去父母的愛,心理就有了缺失,要改變這些孩子的交往問題,首先父母應多給予關注,給予愛,可以採用學校和家庭配合的方法改善他們與周圍的關係,特別是應注意融洽他們與親人及同學之間的關係,滿足他們歸屬與愛的需要,讓他們感到家庭和班集體的温

暖,心理上有安全感,消除戒備心理,能夠接受別人與她交往。同時要注意讓他們擴大交往範圍。當他們能夠接受別人與她交往時,要給予強化鼓勵,並幫助他們主動與別人交往,逐漸擴大交往範圍,讓他們走出封閉的自我,多與性格開朗的人交往, 讓他們變得開朗起來,多鼓勵他們參加集體活動。

我採取了以下有效方法教育幫助:

(一)、我和她的班主任説了這件事,也瞭解了她的一些情況,並在上課和課後給予她關注,陪她一起玩。在每次的上課中,我都會特別關注她,前幾次發現她都不舉手,我很想叫她起來回答,但又怕如果她不會回答,傷害了她,就不敢叫她,偶然的一次,我提問了一個問題,她竟然舉手了,我馬上趁這個機會叫她起來回答,她回答得很好,聲音也非常響亮,我藉機對她大家表揚,告訴她“你是最棒的!你能行!”那次我看到她露出了一絲微笑。以後的上課過程中,她都會頻繁舉手,每一節課我都有叫她起來回答,並讓全班同學關注到她。,讓她慢慢地樹立自信,融入到集體中。

(二)、在傍晚放學的時候,我陪她走出校門,在校門口遇到她奶奶,趁機瞭解了她的家庭情況和她在家裏的情況,並通過她奶奶和她的父母取得聯繫,並説了她在學校的一些情況,並和她父母商量,多與她聯繫,多關心她,多抽空回家看她,多與她奶奶聯繫,及時瞭解孩子、觀察孩子的變化,及時通過溝通疏導孩子心理,用愛來引導與她人交往,培養與她人交際的能力。

(三)、我和她的幾個好朋友帶動班上同學在課間主動找她聊天、

交流,解決她生活學習上的困難,經常找她進行談話,詢問生活以及學習上的一些困難和出現的問題,並及時進行溝通,並讓她家附近的同學和她一起學習、玩耍,充分讓她感受到老師和同學的關心,有一個陽光健康的心理狀態,讓她感覺到集體的温暖和關愛,以積極、肯定的態度來幫助她樹立自強、自立、自信的信念。在生活和學習上給予她更多的關心和幫助,課堂上有意識地提一些適合她的問題,多給予鼓勵,增強自信心。

通過我們共同努力馮某現在有了很大的變化,她的學習成績在不斷提高,上課能專心聽講,敢於舉手發言且聲音響亮,下課能主動與同學交往、遊戲,願意參加各種活動,與班級、同學融為一體。

一學期後,她改變了很多,上課坐得很端正,很認真地聽講,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下課主動與同學交流,一起聊天,一起看書,據同班同學反映,她上課很積極,成績也很好,在班上屬於中上水平。與她家長聯繫,發現她進步很大,比以前自信多了,能夠主動地參加課外活動,與人交流,不像以前那麼自卑了。

作為國小老師,面對馮某的改變,我更加認識激勵的作用、集體的力量。因此,針對馮某這樣的留守兒童,老師要循循善誘,不可操之過急,應更多地關注他們的優點和特長,找機會放大他們的優點,使他們一步步放開自己的心結,正確地評價自己,將自己融入到集體中去,感受到大家的温暖。農村留守兒童,尤其是留守小學生感受不到父母的關心,缺乏自信,經常感到自卑,我們要讓他們感覺到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足之處,都不應該對自己失去信心,要相信自己,相

信自己能行,只要對自己一直充滿信心,就不會怕自卑。對於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學生,我們要及時的給予更多的關愛,讓他們感到:“我能行。”“我是最棒的!”

讓我們行動起來,一起關心農村留守兒童,讓這些弱勢羣體得到應該得到的關愛,讓他們健康成長,成為社會的驕傲。大家行動起來吧,人人為留守兒童現出一點愛,明天將變得更加美好!

兒童教育案例 篇5

與愛同行 趙賀維

教育歷來倡導一個真愛,但面對犯了錯誤的學生,我們有時也會失誤,不是因為愛的不真,而是太認真了,一動真就十分敏感、計較,就會抓住學生的錯誤狠批不妨,這種不講策略的批評往往給學生造成過重的壓力。這種壓力的直接表現便是被批評者緊張、壓抑,甚至會出現極端厭學、厭世。從心理學的角度説,兒童犯錯誤的時候是最脆弱的時候,也是教育最有效果的時候。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我們要善於與用融合濃濃情感的批評來引發犯錯誤學生道德的震撼,用飽含寬容與理解的批評給學生留一個改過的機會,以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屈江熙,男孩。剛從外地回到家鄉,父母都不在家,跟着老家的爺爺、奶奶,還有一個姐姐讀六年級。上課時,他老愛用方言插嘴,下課後,喜歡跑到其他班級去指點別的老師該乾點啥,不該乾點啥,與班中的小朋友不合羣,班中哪個小朋友稍不合其意,或説了他什麼,或無意碰了他一下等,他就對同學呲牙咧嘴或揮着小拳頭怒氣衝冠地衝上去,此類情況幾乎天天上演,更甚者就會離校到街上亂逛,最嚴重是第一次的離校出走,原因是他把他同桌推倒在地上,擦傷了膝蓋,該同學媽媽心急火燎地找到我,憂心忡忡地説:“老師,麻煩你幫曉怡換一個位置,聽她説,同桌很會罵人,打人,這不……”邊説邊挽起小塗的褲子。“我沒打你們家小塗……”還沒等我解釋,小屈已經嚷嚷起來,就差沒跳起來,我忙用嚴厲的目光制止他,我安撫好家長,準備午覺後跟他談,誰知他就離校了。我和他的奶奶從中午12點多開始找他,找到1點多,還動用了“警力”,其間我們看到他三次,一叫他,他就逃。在尋找的過程中,我向其奶奶瞭解情況時,她第一句話就説:“老師,辛苦你了,據他爺爺説,在老家沒一個老師管得了他,也是動不動就離校,離家。這不,剛到這不久,就已被他爺爺板子伺候好幾次了,可他還是那麼散漫,現在只能靠你們老師了”

事後,我主動找他單獨談心,用和藹可親的語氣跟他説:“為啥離校到外面閒逛呢?”他低着頭,沒吭聲。我又説:“你知道你離校的這段時間,老師和你家人有多擔心嗎?想過嗎?”他搖搖頭,原先僵硬的表情趨向緩和,小聲地説:“我怕老師把這件事(推人的事)告訴爺爺,我又要挨板子了。“挨板子痛嗎?”他吃驚地望着我,好像在説:”“老師,你是傻瓜呀,挨板子不疼嗎?”“那你把小塗推到擦傷,她不疼嗎?”“疼。可是誰叫他管我複習功課(我安排小塗做他的小老師),我玩得正起勁呢。”後面一句話是小聲的嘟囔出來的。原來如此,我讓他換位思考:“假如你是一位合格的小老師,去叫別人複習,你希望那個同學也把你推倒在地嗎?”他搖頭。我又説:“再説小怡也是為你好呀,你竟然把她推到,更離譜的是離開學校到外面閒逛,還老師和家長擔心。”他頭低得更下了。“這樣吧,你以後犯事,老師儘量不找你家長,不過你要答應我,儘量控制好自己的脾氣,不要動不動就對別人動手動腳,好嗎?”他點點頭,“還有這一次,你該不該向小怡道個歉呢?”我笑了,説:“去吧。”

自此,小屈還是有幾次的反覆,依然離開教室藏起來,可沒有離開校園,其他老師勸他回到班裏,他都無動於衷,而我也遵守我的諾言沒告訴其家長,依然對他曉之以理,動之以

情,隨着時間的推移,小屈也慢慢地有了變化,雖然還是那麼調皮、好動,可沒了以前的暴力、讓老師家長擔心了,學期末,他媽媽還高興的跟我説:“老師,這半年,小屈懂事多了,現在在家還幫我幹家務活,還讓我出去工作(他媽媽為了他,不上班),他説他會照顧好姐姐的。”我笑了,我相信,在愛的澆灌下,小屈會越變越好的。

兒童教育案例 篇6

我國改革開放的步伐已走了30多年了,改革開放的日益全面深入,不僅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品,加快了我國城鎮化的進程,縮短的城鄉的差距而且在社會上出現了一大批的農民進城務工,同時也在廣大農村地區催生了一個特殊的羣體------農村留守兒童,而且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還在逐年增加中。 所謂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兒童

父母外出打工後,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農村),他們被稱為留守兒童典型的弱勢羣體,由於親情和家庭教育的雙重缺失,據調查顯示,父母外出打工後,與留守兒童聚少離多,溝通少,遠遠達不到其作為監護人的角色要求,而佔絕對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諸多不盡人意處,這種狀況容易導致留守兒童“親情飢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現偏差,學習受到影響。出現了各種問題:學習情況不佳、行為習慣不良、人格發展不健全等。

我校地處蘇北偏遠落後地區,經濟十分落後、消息異常閉塞、生活很是貧苦,許多村民為了家庭和兒女毅然決然地放下一切牽掛,奔赴都市,加入到洶湧的打工大潮之中。粗略統計,我校75%以上的學生都是留守兒童,而且60%以上是父母雙親外出務工的留守兒童。

在我任教的班中,除了三人父母親在家務農外做小生意外,其餘的二十五人都是留守兒童。在這個小團體裏有一個學生特點最典型。她就是王藝錦,今年還未滿十歲的她父母常年在外,有時過年過節都難得回來一次,跟隨着年邁的爺爺奶奶生活。

王藝錦是個學困生,成績很差,作業總是不能按時完成,多數時候是不交作業,課後作業完成的時候更是少之又少的。這個孩子非常的內向,説話聲音很小很靦腆。上課的時候很少用心聽講,總是做小動作,老師問個問題要嗎不説話,要嗎説的什麼都聽不到。經常做些莫名其妙的小動作,你一批評她她就撇撇嘴聳聳肩,滿不在乎的樣子。不愛勞動不做值日。叫家長吧爺爺來了就説,她爸媽不在家,我們不識字什麼都不懂,老師多累累吧。真叫人無語啊。

經過半年的接觸、觀察和分析,我深刻地瞭解到王藝錦有如此表現的主要原

因:父母的離開和祖輩的溺愛使得他的個性就像一匹脱韁的野馬一般自由散漫,毫無拘束。學習作業無人問津,久而久之形成了習慣。

根據王藝錦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一套較切實際可行的計劃:一方面和方林的父母取得聯繫,要求他多多關心自己的孩子,至少兩週就打個電話詢問一下他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並隨時和老師進行交流與探討,讓她知道自己生活在父母的關愛之中。另一方面和她的爺爺奶奶相互配合,要求他們嚴格管教方林,不要給他過分自由的空間。而應給他適當的壓力,讓他在一次又一次的活動鍛鍊中學會自己管理自己。此外,我還根據他的性格特點和她談心告訴她她的優點,增強她的自信心,從小處要求她但求點滴的進步。對她他身上的眾多缺點在善意謙和的教導和嚴厲公正的批評中幫助他逐漸改正。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和習慣。

經過將近一年的教育,王藝錦有了明顯的進步,現在的她成績有了明顯的進步,學習態度端正了許多,不完成作業的習慣和不認真聽講的習慣有了很大的改善,課堂紀律有所改進,小動作和交頭接耳少多了,情緒也相對穩定了不再自顧自做自己的事了,對勞動也有了初步的認識,值日主動認真熱心肯幹了,但是要想徹底改掉她身上的那些不足與缺點還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我相信在我不懈的堅持下,王藝錦會有更大的進步的,因為我知道每個孩子都是天使,只要你給他一對翅膀他就可以自由飛翔。

兒童教育案例 篇7

一、學生的基本情況

學校:高壩中心國小 姓名:郝東陽

性別:男 年齡:十一歲 班級:四年級一班學生

二、該生的基本情況分析:

學生郝東陽家庭貧窮,父常年在外打工,平時無暇顧及子女的學習生活;母早年離家出走,自小由爺爺奶奶撫養長大。自接手該班近一年來,我發現在這個孩子身上集中出現了以下問題:

( 1 )行為習慣差、個人衞生差。上下課都顯得好動,無法剋制和約束自己的言行。 ( 2 )懶惰心理。學習上有“四怕”:怕用功、怕動腦、怕發言、怕作業,只想在家隨心所欲地玩。

( 3 )缺乏良好的班級意識 。突出表現為在各種活動和機會中,小到一次發言,大到學校組織的活動,都顯得沒有熱情,參與意識淡漠。並經常搗亂,故意搞破壞,還煽動其他同學參與他的破壞活動。

三、問題分析:

我通過觀察、家訪、交談等多種方式接近張勇和他的家人。我發現郝東陽身上的這些心理問題主要來源於三方面的原因:

( 1 )、長輩的關心無門

爺爺奶奶對郝東陽這個孫子是打心裏愛他,但是卻不知道以何種方式來愛他,缺少嚴格的監督。作業不認真完成,喜歡抄作業。

( 2 )、粗暴的教育方式

由於家庭的這種特殊性,郝東陽自小缺少父愛和母愛,家長很少和兒子進行精神上的溝通,很少靜下心來和孩子交流。遇事缺乏耐心,就用一種粗暴的態度來處理。

( 3 )、內心深處的自卑

由於他的成績一直不太理想,平時很少得到老師的表揚,使得張勇覺得自己處處不如人,內心深處的自卑感使他不願和同伴交往,使他害怕競爭、害怕失敗,不願參加任何集體活動,並且他覺得沒人注意他,就故意搞破壞想引起別人的注意。

通過以上分析,我發現郝東陽身上的問題主要源於家長和他的不自信。於是我決定從郝東陽的家長和他本人兩方面入手採取措施。

四、主要措施:

( 1 )、幫助家長走出愛的誤區。

我利用課餘時間和張勇的爺爺奶奶多次交談,並通過電話與張勇的父母進行溝通,讓他們意識到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及問題的嚴重性,使他們明白:愛要有針對性。同時我對郝東陽的家長提出建議:

a、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應當讓他接受正確的批評,讓他認識到錯誤,鼓勵他改正。 b、孩子在生活上遇到困難的時候,應該教會他如何解決,而不是一味的暗示他放棄和責備。

c、不要把孩子守在自己身邊,讓他到小夥伴中去,和他們一起摸爬滾打。

d、父母要經常回家來看望孩子或者經常打電話給孩子,多關心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並對孩子取得的每一點微小進步及時肯定。這樣能讓孩子感到父母對自己學習的關心。

( 2 )、幫助孩子樹立自信,融入集體,找到和同齡人交往的樂趣。

為了讓郝東陽對學習重新產生興趣,在學習、各種競爭、人際交往中樹立起信心,我採取了以下做法:

a、利用表楊,樹立信心

針對郝東陽在平時的每一個小小的進步和成功都給予其表揚,讓他體會到了從未有過的成功喜悦,逐步樹立自信。

b、針對實際,設立目標

在郝東陽走出自我否定的低谷後,我立即把他的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來,明確地告訴他:學生要以學習為主,按時上學,完成作業是一名合格的學生最起碼的任務。為了不讓他感到這個要求高不可攀,我和他共同協商制定了一些具體可行的小目標。

五、輔導效果 :

經過我與郝東陽家長的密切配合及他本人的努力,近段時間來獲得了可喜的成果:

a、雖然偶爾還是有時在生活上有依賴性,但我知道他一直都是自己在努力去做。 b、郝東陽已清楚地認識到按時完成作業是每個學生必須要做到的。儘管他的作業書寫和質量還有待提高,但按量完成作業對他來説就是一個不小的進步。

c、能經常看見他和同學們嬉戲時活躍的身影,聽見他開朗的笑聲。

六、個人體會:

郝東陽的轉變讓我真正感受到,給孩子自信就是給了孩子成功的鑰匙。而郝東陽家長的轉變以及自己所做的一切,讓我聯想到高爾基説過的一句話:愛孩子,這是老母雞都會的事,要善於教育他們,卻是一項偉大的事業。

一言以蔽之,“留守學生”的教育是一個社會性問題,現狀令人堪憂,不是那一個單方面努力就可以完全解決好的。對郝東陽的教育沒有結束,還有更多的“留守學生”在等待接受教育。“留守學生”的教育問題,需要學校、家長和社會共同來關注。

兒童教育案例 篇8

留守兒童是典型的弱勢羣體,由於親情和家庭教育的雙重缺失,造成了他們在學習和心理方面存在種種問題。據調查統計,留守兒童他們各具特色,有的沉默寡言,膽小怕事;有的活潑好動,經常違規亂紀;有的爭強好鬥,性格粗暴;還有的„„.學生是發展中的人,我們老師要儘可能地關注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羣體,因材施教,促其發展。下面對我班的一名留守兒童進行調查分析。

一、個案現狀

學生黃某,男,12歲,父母離異後另組家庭在外打工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由姥姥照料。經過一段時間觀察,我發現在孩子身上集中出現了以下問題:

1、行為習慣差,上、下課都特別好動,無法剋制和約束自己的言行。

2、懶惰、畏難心理。學習上怕用功、怕動腦、怕發言、怕作業,上課打不起精神來,注意力老是不能集中。加上沒有人約束,隨心所欲地玩。

3、缺乏良好的集體榮譽感。小到課堂發言,大到學校組織的活動,都顯得沒熱情,總想逃避,參與意識淡薄。好像班級裏的任何事情都跟他沒關係,逃避一切,遊離於班集體和同學之外。

二、問題分析

我通過觀察、家訪、交談等各種方式接觸留守孩子黃某和他的家

人,我發現他身上的這些問題主要來源於三方面:

1、長輩關心不當。姥姥對孩子是打心眼裏愛,但是缺少嚴格的管教,凡事都遷就着孩子,導致黃某作業不認真完成,老師催促他交作業就抄襲別人的作業。

2、粗暴的教育方式。由於家庭的這種特殊性,黃某自小和家長很少進行情感上的溝通,遇事缺乏耐心,常用一種粗暴的態度來處理事情。

3、內心深處自卑,由於他的成績一直不理想,平時很少得到老師的表揚,使他覺得自己處處不如人,害怕競爭,害怕失敗,不願參加任何集體活動。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發現他身上的問題主要源於家長和他的懶惰和不自信,於是我決定從他的家長和本人兩方面入手採取措施。

三、主要措施

1、幫助家長走出愛的誤區,我利用課餘時間和他的姥姥交談,同時我對黃某提出以下建議:

①在孩子犯錯時應該讓他接受正確的批評,讓他認識到錯誤,鼓勵他改正。

②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的時候,應該教會他如何解決的辦法,先讓孩子自己鑽研,藉助字典、詞典這些必備的工具書解決,實在不懂的讓他問老師和同學,不能養成不做作業和抄襲他人作業的壞習慣。

③父母要經常回家看望孩子或經常給孩子打電話,多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並對孩子取得的微小進步給予肯定,這樣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

2、幫助孩子樹立自信,融入集體,找到和同齡人交往的快樂。

①利用表揚樹立信心。針對孩子平時的每一個小小的進步和成功都給予表揚,讓他體會到從未有過的成功和喜悦,逐步樹立自信。

②針對實際,設立小目標。在孩子走出低谷後,我立即把他的注意力轉到學習上,使他知道學生要以學習為主,按時上學,完成作業是一名合格學生最起碼的任務。

四、輔導效果

經過我和孩子家長的密切配合及他本人的努力,近段時間取得了可喜的進步。

1、雖然在生活上仍有依賴性,但我知道他一直都是自己努力去做。

2、他已認識到按時完成作業是每個學生必須做到的,儘管他的作業書寫和質量有待提高,但能按時完成作業確實是一個不小的進步。

3、經常能看到他和同學們嬉戲時活潑的身影,聽見他開朗的笑聲。

五、個人體會

孩子的轉變讓我真正感到給孩子自信就是給孩子成功的鑰匙,而孩子家長轉變以及自己所做的一切使我想到高爾基説過的話:“愛孩子這是老母雞都會做的事,要教育他們卻是一項偉大的事業。”我有信心轉變黃某,讓他健康茁壯地成長。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需要學校、家長和社會共同來關注。

兒童教育案例 篇9

楊潔羣同學是我校三年級的學生,由於家庭破裂父母離異,跟父親一起生活,是典型的單親家庭。父親對孩子的教育是聽之任之。後來,父親打工去了,他跟隨年邁的婆婆一起生活,婆婆哪有力氣管住她?不久,婆婆去世了,又把她寄託在姑媽處,姑媽忙忙碌碌,哪有時間顧及她?就這樣,由於常期放任自流,她養成了自由散漫的個性。學習上,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很少能夠獨立完成作業。生活上,沒有約束力,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逃學成了家常便飯。

分析:

這類學生紀律觀念淡薄,遲到、早退的事時有發生,自己感興趣的課就聽聽,不感興趣的課就不聽或乾脆一走了之。因為得不到父母的重視,他們可能厭惡自己的家庭,因此到處遊蕩,行為散漫。 面對這樣的學生,我們的做法是:

一、每班建立班級學習互助小組,把班集體“普遍的友愛”傾注給留守兒童後進生,讓他們能夠感受到集體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

二、班主任要有顆仁愛之心,經常設身處地地為留守兒童後進生考慮、解決問題,讓他們時時得到你的温暖。如安排座位,注意好中差的搭配,要求好生幫助差生;課堂提問,多激勵留守兒童後進生踴躍發言,讓他們注意力集中,沒有時間讓思想開不差;班級活動,多給他們一展身手,表現自我的機會。

三、父母離異的學生,要求老師經常與他們交談,解開他們思想中的困惑,把家庭不正常帶給孩子的心理障礙儘量化解。

四、屢教不改的學生,要求老師多寓愛於嚴,嚴中有愛。

兒童教育案例 篇10

樑業聖同學是我校二年級學生,他從小得不到家長的呵護,稍有錯誤就受到家長的訓斥打罵,久而久之,產生了強烈的逆反心理,你越説,他越煩;你越打,他越硬,導致父母與孩子之間沒有交流,不能溝通。7歲那年,他因為要去廣東打工的父母與爺爺奶奶鬧了意見而被寄養在姑媽家,並在那兒讀書。過了一年,父母又與姑媽鬧翻了,又把他託付給外公外婆,就這樣他成了我校二年級的學生。外公外婆年老多病,既要照顧孫子孫女,又要照顧外甥——他。在這種情況下,他更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因此,他常把這種心態帶到學校,經常和同學發生矛盾,遇事毫不冷靜,經常無故曠課,成績始終無法提高。有時還同老師頂撞„„老師進行多次家訪,也毫無改變之心。

分析:

對這樣的學生我們若沒有足夠的關心,就可能使他產生牴觸心理,他們仇視父母,與老師作對,甚至在同學身上尋找報復。

面對這樣的學生,我們的做法是:

一、最好的做法應先拉家常,談談自己的過去,不論成功還是失敗,甚至有時還抖抖“醜事”,縮小心靈間的距離,並做到心平氣和,以誠交流。和這樣的學生談心,我們切忌用“你自己想想„„,是不是,對不對”等話語。如果贏得他的一句“老師,我和你好相似”,

説明他把你當成朋友了,把你當做可以傾述的對象,那麼以後的工作容易多了。

二、當他們犯錯時不要當眾批評,否則必定會刺傷他們的自尊心,增加轉化工作的難度。

三、把他們身上的“俠義”之氣激發出來,讓他們時時刻刻為你着想,為他的朋友想着

兒童教育案例 篇11

隨着我國城鎮化建設進程的加快,大批農民進城務工,催生了一個特殊的羣體——農村留守兒童,而且留守兒童的數量有增無減。留守兒童是典型的弱勢羣體,由於親情和家庭教育的雙重缺失,造成了他們在學習和心理方面存在種種問題。學生是發展中的人,我們老師要儘可能地關注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羣體,因材施教,促其發展。下面是我就班上的一名留守生進行調查分析。

一、個案現狀

學生王某,男,13歲,父母在温州打工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由外公和外婆照料。經過一段時間觀察,我發現在孩子身上集中出現了以下問題:

1、行為習慣差,個人衞生差,上、下課都特別好動,無法剋制和約束自己的言行。

2、懶惰心理。學習上有四怕:怕用功、怕動腦、怕發言、怕作業,只想在家隨心所欲地玩。

3、缺乏良好的班級意識。小到一次發言,大到學校組織的活動,都顯得沒熱情,總想逃避,參與意識淡薄。

二、問題分析

我通過觀察、家訪、交談等各種方式接觸留守孩子王某和他的家人,我發現他身上的這些問題主要來源於三方面:

1、長輩關心不當。外公外婆對孩子是打心眼裏愛,但是缺少嚴格的管教,什麼事都依着孩子,導致王某作業不認真完成,老師催促他交作業就抄襲別人的作業。

2、粗暴的教育方式。由於家庭的這種特殊性,王某自小和家長很少進行情感上的溝通,遇事缺乏耐心,常用一種粗暴的態度來處理事情。

3、內心深處自卑,由於他的成績一直較差,平時很少得到老師的表揚,使他覺得自己處處不如人,害怕競爭,害怕失敗,不願參加任何集體活動。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發現他身上的問題主要源於家長和他的不自信,於是我決定從他的家長和本人兩方面入手採取措施。

三、主要措施

1、幫助家長走出愛的誤區,我利用課餘時間和他的外公、外婆交談,同時我對王某提出建議:

①在孩子犯錯時應該讓他接受正確的批評,讓他認識到錯誤,鼓勵他改正。

②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的時候,應該教會他如何解決的辦法,先讓孩子自己鑽研,藉助字典、詞典這些必備的工具書解決,實在不懂的讓他問老師和同學,不能養成不做作業和抄襲他人作業的壞習慣。

③父母要經常回家看望孩子或經常給孩子打電話,多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並對孩子取得的微小進步給予肯定,這樣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

2、幫助孩子樹立自信,融入集體,找到和同齡人交往的快樂

①利用表揚樹立信心。針對孩子平時的每一個小小的進步和成功都給予表揚,讓他體會到從未有過的成功和喜悦,逐步樹立自信。

②針對實際,設立小目標。在孩子走出低谷後,我立即把他的注意力轉到學習上,使他知道學生要以學習為主,按時上學,完成作業是一名合格學生最起碼的任務。

四、輔導效果

經過我和孩子家長的密切配合及他本人的努力,近段時間取得了可喜的進步。

①雖然在生活上仍有依賴性,但我知道他一直都是自己努力去做。 ②他已認識到按時完成作業是每個學生必須做到的,儘管他的作業書寫和質量有待提高,但能按時完成作業確實是一個不小的進步。

③經常能看到他和同學們嬉戲時活潑的身影,。聽見他開朗的笑聲。

五、個人體會

孩子的轉變讓我真正感到給孩子自信就是給孩子成功的鑰匙,而孩子家長轉變以及自己所做的一切使我想到高爾基説過的話:“愛孩子這是老母雞都會做的事,要教育他們卻是一項偉大的事業。”我有信心轉變王某,我有熱心引領所有留守兒童健康茁壯地成長。

兒童教育案例 篇12

在當今社會中,越來越多的農民工來到大城市裏打工,也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才會讓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許多多的便利,現在,在我們如此享受着這些便利時,我們也想一想那留守兒童他們的生活。那些留守兒童在很小的時候,父母就不在他們的身邊,與他們相伴的則是年邁的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他們不但不能享受到父母的關心,而且還要擔負起生活的重擔,早上,很早就起來做飯,然後去上學,這樣日復一日的生活,使他們過早揹負起生活的重擔,臉上也少了笑容。學生是發展中的人,我們老師要儘可能地關注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羣體,因材施教,促其發展。下面是我班的一名留守生進行調查分析。

一、學生的自然情況。

姓名:覃榮彪。

性別:男。

年齡:12歲。

合山市上塘國小六年級學生

二、問題及行為表現。

1、學習缺乏主動性。經常不能完成作業,學習不刻苦,缺乏毅力,沒有鑽研精神。

2、性格倔強、固執。與人相處辦事,不計後果,缺乏自制力,責任感淡薄。

3、處事情緒化,易衝動。遇事不冷靜,有逆反心理,虛榮心較強。

4、有依賴和惰性心理,有時愛拿家中的錢物。

5、主要原因是由於父親離異,雙方常年外出打工,對孩子缺乏管教、推卸責任。孩子由於長年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對生活、學習失去了信心。孩子長期跟年邁的爺爺、奶奶生活,老人對孩子缺少溝通,隔代教育,精神上得不到滿足。

三、調查訪談結果。

通過調查、家訪和對其本人的訪談,我瞭解到他父母離異,家裏還有一個哥哥,父母親常年外出打工。他們跟爺爺奶奶生活,老人年紀已大,而且文化素質較低,對孫子的管教疏鬆,也不知如何管教,隨着孫子的漸漸長大,一些壞習慣也越來越多,爺爺奶奶也感覺對孫子無所適從,也有願與老師溝通。由於家庭監督基本處於空白狀態,就養成了他的惰性,學習缺乏自覺性,老師佈置的作業能拖則拖,多一點也不想做。由於根基打得不牢,使學習成績不斷滑落。粗心馬虎,做了錯事,不接受批評,不讓人家説,表現出較強的虛榮心和反抗心理。

四、個案分析。

針對覃某同學的個性心理特點,經調查瞭解,我認為他的個性問題來源於家庭環境的影響和學校教育的影響兩個方面:

1、鑑於他從小父母外出打工,缺乏父母愛,無人管教,爺爺、奶奶隔代教育,造成他凡事隨心所欲,過於溺愛,過於放縱,使好吃懶做。缺乏自理自立能力,養成了依賴別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級裏,由於知識掌握不牢。就極易產生了自卑心理。認為反正也就這樣了,甘拜下風,自暴自棄,致使成績下降,加之部分學科的老師對他採取訓斥等過激的態度等,使他開形成了逆反的心理現象。

五、採取的方法和實施過程。

1.根據覃某的實際情況,我認為他的本質是好的,如果與家長配合共同對他進行耐心細緻的教育和幫助,他是會有改變的。於是我多次家訪,與其父母進行溝通,温和的態度,耐心地説服,使他認識到,教師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他們的兒子着想,孩子如果現在管不好,將來後患無窮。真心相勸,其父母親也理解了老師的一番苦心,主動與老師交流,家長和教師之間的關係得到了改善。在多次交流中,我把自己的想法以及對孩子的教育方法對他們進行了傳授,並讓他們一定要改變對孩子的教育態度,與老師更好的配合,嚴格管教孩子。爭取到了家長的配合,這是一次好的開端。

2.他經常犯錯誤,出問題的方面,我則耐心指導,認真幫助他分析錯誤原因,讓他自己找出錯誤所在。保護其自尊心,同時沒有放鬆對他的教育,用愛心去關懷愛護,用愛心去嚴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師對他的關愛,有利於形成他良好的行為規範。

3.針對張某惰性強的缺點,激發他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熱情,值日生工作他認真做,就給予鼓勵;主動幫助教師拿教具等則給予肯定,經與家長溝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幫助父母幹力所能及的家務,我則耐心幫助他建立起熱愛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經過近兩個月的瞭解及教育,張某有了一定的進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一樣,它具有穩定的特點,要徹底改變是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現在,張某學習目的有了明確的認識,能堅持上滿上好各門課程,保質保量地完成各門功課,成績逐步提高。他對生活也滿懷信心,情緒較穩定,衝動事件逐漸減少,對勞動有了初步認識,值日主動、熱心肯幹,犯了錯誤能認識到錯誤在哪兒。任性、固執得以緩解,辦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減弱,他現在仍缺乏刻苦學習的精神,對較難的問題易放棄,缺乏堅強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較弱,對於他今後的教育仍是長期的,我希望他會成為堅強、有知識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兒童教育案例 篇13

一、學生的基本情況

學校:高壩中心國小 姓名:朱耀華

性別:男 年齡:八歲 班級:一年級學生

二、問題及行為表現

1、學習缺乏主動性。能完成作業,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沒有鑽研精神。

2、性格倔強、固執。與人相處辦事,不計後果,缺乏自制力,責任感淡薄

3、處事情緒化,易衝動。遇事不冷靜,有逆反心理,虛榮心較強。

4、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較差。有依賴和惰性心理,聰明但不愛多動腦。

5、主要原因是由於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

三、個案分析

朱耀華今年八歲了,在家裏有個姐姐,父母常年外出打工。我行我素,學習缺乏自覺性,老師布臵的作業常常不做,在班級裏,一則年齡大,二則學習成績不好,又缺乏認真、刻苦的學習精神,

五、採取的方法和實施過程

1、根據朱耀華的實際情況,我認為他的本質是好的,如果與家長配合共同對他進行耐心細緻的教育和幫助,他是會有改變的。讓他的爺爺奶奶一定要與老師更好的配合,嚴格管教孩子。

2、他經常犯錯誤,出問題的方面,我則耐心指導,認真幫助他分析錯誤原因,讓他自己找出錯誤所在。同時,沒有放鬆對他的教育,用愛心去關懷愛護,用愛心去嚴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師對他的關愛,有利於形成他良好的行為規範。

3、針對朱耀華惰性強的缺點,激發他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熱情,看到他認真勞動時,就給予鼓勵;主動幫助教師拿教具等則給予肯定,經與家長溝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幫助父母幹力所能及的家務,我則耐心幫助他建立起熱愛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經過近一年的瞭解及教育,朱耀華有了一定的進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一樣,它具有穩定的特點,要徹底改變是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現在,朱耀華對教師尊重,學習目的有了明確的認識,能堅持上滿上好各門課程,成績逐步提高。他對生活

也滿懷信心,情緒較穩定,衝動事件逐漸減少,對勞動有了初步認識,值日主動、熱心肯幹,犯了錯誤能認識到錯誤在哪兒。任性、固執得以緩解,辦事能有目的性,他現在仍缺乏刻苦學習的精神,在班上還很調皮,對於他今後的教育仍是長期的,我希望他會有較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