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關於新聞類實習報告(精選12篇)

關於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1

通過層層深入引導式的提問,逐步挖掘深度內容。在循序漸進中消除與採訪對象的芥蒂,讓採訪對象不自覺地把重點道出,新聞採訪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關於新聞類實習報告(精選12篇)

一、統籌和控制能力。

統籌和控制能力是指記者在採訪過程中駕馭整個採訪過程的能力。很多記者往往採訪以後發覺獲得信息量並不多,甚至必要的問題點也沒有涉及到,這就是因為記者缺乏採訪的統籌和控制能力。首先,記者的統籌和控制能力表現在採訪的設備控制絕對權。有時候看到一些記者的mic被採訪對象拿在手上説話,這是記者不專業的表現之一。記者務必視採訪設備為自身神聖權利的象徵,記者通過手中的mic採訪受訪對象,從而獲取有用資訊。失去mic等於失去了採訪的發問權。其次,記者的事前準備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這有助於記者更好地發揮統籌控制的能力。事前準備包括:採訪聯繫、採訪對象背景、節目大體構想、記者和攝像之間的協調溝通、和採訪對象的事前溝通等等。再次就是記者的臨場應變能力。

二、具備後期意識。

任何媒體的採訪具備後期意識都可以大大節省前期的採訪拍攝工作。電視業務上,編輯對於前期採訪拍攝的要求比較嚴格,假如前期素材質量過低就會給後期編輯帶來很大的困難。因此,記者採訪的問題務必做到精確簡練,問到重點上面。

三、不屈不撓的精神。

這種精神主要體現在街訪上面。街道上來往的人種複雜,而且對於突然而來的採訪表現得抗拒迴避。因此,街訪是記者遭遇最多冷眼和無情待遇的時候。這也是街訪具有鍛鍊記者功底的原因。首先要求記者應該具備不屈不撓的精神。經驗老到的記者已經可以看出哪些路人會是希望發表見解的,但那是長期鍛鍊的結果。

四、《城事特搜》人事制度

《城事特搜》內部的人員角色呈現複雜和多層次性。從身份地位上面,主要分成台聘工種、頻道聘工種、稿酬工和實習生;從制度上看,分成編制工種、臨時工種、鬆散合同工。所謂台聘就是指進入電視台編制制度的在職人員,其福利是完全享有的,勞動分配也沒有設定上限。然而電視台裏面的台聘工並不多。其次頻道聘的就是指由於人手資源不足而賦予單個頻道自行聘請的員工名額,其不被成為編制員工。享受福利微薄,勞動分配沒有設定上限。稿酬工就電視台裏面一種較為鬆散的合同工,基本沒有福利保障,而且工資設定3000元的上限。實習生一般不享有電視台裏面所有的制度保障和待遇。

在工作職位晉升過程上面看,首先必須經過半年到一年期限的實習生表現,其後表現優秀者有機會獲得稿酬工的機會。而臨時工和台聘工的數量基本處於飽和狀態,因此再由稿酬升至臨時工或者台聘工就更加艱難了。一般等待時間1年~2年不等。其後的臨時工轉到台聘工種就更為複雜,很多記者基本到了這一步就停步或者已經轉到其他的工作單位了。從觀察其人事制度上看,這種人事設置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屬於一種懶惰型的人才管理機制。為什麼稱之為懶惰型的人才管理機制呢?這是側重其對工作人員的激勵程度上面考慮的。內部流行的一句話“有錢收的不做事,做事的沒錢收”。早期進入編制的在職人員基本不那麼賣力工作,但是仍然高據編制人員的職位,享受優厚的待遇和福利保障。而剛進入的新手們要想進入編制,必須努力表現,不斷加班加點工作,受到福利保障和待遇並沒有跟着成正比發展。特別是實習生,一連半年到一年時間是分文沒收,還要支付採訪外出的全部車費,因為電視台是不接受實習生的報銷的。因此可見,內部的人員激勵制度是存在變形的狀態。由此導致的問題包括:

1、部分員工工作時間長了以後漸漸低落鬆散;

2、人才的流失嚴重;

3、舊編制人員工作鬆散僵化。

正是基於我國傳播事業機構的守舊制度模式,現正急需進行一場全面的徹底的廣電文化體制改革。希望能夠真正實現“行政事業單位,企業化體制管理”的實質。從根本上注重以人為本,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在生產經營上面與企業化經營管理模式接軌,完善媒體的外循環經濟實體;在人力資源管理上面參照企業化的管理模式,實現人才戰略,推進我國廣電事業走向實質性的健康發展道路。

關於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2

作為一名來自大陸的學生有幸能來到香港實習,確實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而難忘的一筆。幸而在整個實習過程當中得到了老師和同事們的大力幫助,我在短短的實習時間裏學到了很多“實地作戰”的經驗。

關於《盛世》

《盛世》雜誌創刊於20xx年12月,是一本香港較年輕的月刊雜誌,由澳門賭王何鴻燊投資創辦。雜誌以整個大中華地區的高檔次受眾為主要讀者羣,發行方式以贈送和定購為主,少量在報攤出售。

雜誌固定欄目有封面專題、企業專題、盛世人物、神州專題盛世脈搏等。發行至今,已成功撰寫香港潮商會、免費報紙時代、迪斯尼創千五億商計等封面專題,在香港上層商業人士裏面引起了一定影響。

目前《盛世》共有采編部、銷售部、市場部、財務部四個部門。公司人員流動性較大,採編部現行人手也較為緊缺。經營狀況正在逐步改進,近期新調任一新行政總監對公司運作進行全面改版。

公司整體企業文化較為温馨。最開始創辦《盛世》雜誌的人同時也是香港壹傳媒公司的創始人之一,創辦《盛世》之初就把壹傳媒的管理理念帶到了這裏。除了編採人員可以採用彈性安排自己的上班時間,所有工作安排、任務完全網絡平台化,在公司還為員工提供了微波爐、電冰箱這些常用的家電,時刻為員工供應飲料、零食和方便麪,員工可以自由拿取,每天下午五點左右,還會有專人為大家送上新鮮麪包當下午茶。對於這種“家”的理念,員工們都表示非常滿意和享受。據説,這種公司文化是從外國引進的,通常在外資或合資企業才會出現,在香港的媒體中並不多件,像星島、文匯這些老報來説是並不存在的。

實習感言

1、學會“偷聽”整個實習,自己接觸最多、跑得最多的可算得是大大小小的“記招”了。過去的我一直天真地認為這樣的活動太沒有挑戰性,只是坐在位子上聽演講者們預先準備好的“通告”,哪不知原來一個簡簡單單的“記招”也有很大的學問。

每次當記招開始前後,香港同行的記者都喜歡圍成一堆,互相“對稿”,確保大家聽的信息準確無誤。如果你因為晚到而錯過了“記招”過程中的某些環節,也可以在這個時候向“行家們”打聽回來。

在香港,記者們相互之間共享信息來源的情況非常普遍,雖然各個報刊雜誌都在為了爭奪讀者而爭得面紅耳赤,但是私下記者同行們卻是好朋友,在他們看來,這樣的“對稿”行動並不會使他們喪失某些爭取獨家的機會,相反讓大家掌握的資料都準確無誤,顯然這一點跟大陸的記者反差極大。

老道的同事告訴我,這個時候身為“新兵”的我們最好也上去“湊一湊熱鬧”,因為這樣可以讓自己不至於漏掉一些重要而大家彼此關注的信息。當看到“行家”們圍着演講者進行小範圍的“私訪”,也最好學會“偷聽”,因為這樣會讓自己得到一些“記招”以外的新訊息,比通稿上的內容更有意義。

2、建立人脈關係來到《盛世》的第一天,公司就為我們製作了300張名片,與其它實習單位的同學比起來,讓我們覺得無比自豪。同事説,名片對於記者來説非常重要,就算出席的“記招”非常沉悶,沒有拿到什麼訊息,留下名片也對自己建立人脈關係有很大好處。特別因為我們本身雜誌特色的原因,出席各類型的“記招”很多時候並不像其它報紙同行那樣,需要分分秒秒地“搶”新聞,而更多是通過這樣的場合,來擴大我們的人脈關係,為我們的人物專訪等實質性工作打下鋪墊。

而我自身也真真正正嚐到了留名片的“甜頭”。因為香港很多公司都有請公關公司替自己處理公關業務的習慣,所以很多時候我們與公關們交換名片以後,很可能意味着她以後接手的公關業務都會把自己列入被邀請的角色裏面。我自己其實也記記不清是在哪一場“記招”上留下了名片,但“無心插柳柳成蔭”,自此以後我的郵箱便經常出現了某家公關公司給我發出的“傳媒邀請”,主動地給我提供了很多新聞來源。

當然,跟公關公司們打好關係還有助於我們得到一些獨一無二的訊息。我曾經參加過一個大陸招商團來港招商的晚宴,出席當晚的記者只拿到了公關公司提供的通稿資料,對於具體的招商企業名稱、數額等重要訊息全無涉及,卻唯獨《東方日報》的記者手裏拿到了這樣一個版本。在跟其記者交談的過程中我才明白,原來這個記者跟負責本次活動公關工作的公關小姐事前是認識的,在她的幫忙下,記者也就得到了這份“特殊”的資料。身邊的同事告訴我,這樣的情況在香港非常普遍,不少公關公司都會主動向一些熟悉的報社提供新聞訊息,甚至提前向他們透露相關的內容,藉此在其報紙上做提前的宣傳。

不過,當你發現這樣的情況也不用太過擔心,別忘了,香港的記者們私下都是互相合作的夥伴,他們會非常樂意地把手中的資料給你參考,這個時候你只要利用手中的相機把它拍下來,就一樣可以掌握這份“珍貴”的資料了。

3、早點到,晚點走其實這個道理在我們學新聞採寫的時候,老師就已經教過了,但“實踐才是檢驗真理最好的方法”,這次的實習讓我實實在在地明白了這句話的“真髓”。

實習的第二週,我們很幸運地安排到珍寶海鮮舫參加“浙港澳廚藝文化交流”活動,原本海鮮舫給我們各位記者安排了試吃活動,但因為部分參加活動的記者是報紙記者,需要回去趕稿的緣故,最後參加試吃的只剩下我們和另外一家報社。人丁單薄地坐在餐桌前,剛開始還有一點“不好意思”,當同桌的另外一家報社“同行”也提前離開,就讓我們更加“難堪”了。不過在這個時候,竟然讓我們發現,主辦方的餐桌上出現了美食家蔡瀾先生。其實在我們剛剛開始簽到入場的時候,我們就已經發現嘉賓牌上有他的名字,但一直沒見他的出現,以為他不會來了,但沒有想到“晚點走”竟然讓我們碰上了這樣一位“貴客”。

我們自然是沒能放過這樣一個難得的機會,在活動結束後跟他做了一個專訪。當其時,我們還抱怨我們是月刊,如果服務的是報紙,明天這樣一條新聞登出來,肯定是“與眾不同”,成為“行家”中的“頭條新聞”。

4、一種來源,不同寫法還是來自上面的珍寶海鮮舫,雖然我們很幸運地拿到了一個“獨家”,但是因為雜誌出版週期的緣故,讓我們不能像報紙那樣對這一次活動做一個具時效性的報導。在編輯的指引下,我們嘗試着從另外一個角度出發來報導這個活動。而事實上,在其它當天去的報紙“同行”寫的稿中,不少同行也採用了另一種方法報道了這則新聞,使得一個簡單的活動,出現了多種形式的版本,不但有幾百字的短新聞、副刊裏的專版,還有一些被列入了旅遊版面當中。

關於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3

一.實習動機:

學習了新聞專業有一年半的時間,對以後能從事記者職業非常榮幸,也十分熱愛,甚至可以説是更多的是憧憬。通過對新聞寫作和新聞理論以及新聞編輯學的學習,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但是似乎理論缺少了實踐也不甚完美,有時甚至只能是空談。於是在本學期的實習階段,想通過自己的實踐將這些理論與實際的應用相結合,在新聞採編的的實踐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特別是新聞寫作方面總體把握的能力和新聞敏感。在電視台實習的過程中,通過切身實地的參與,增加對電視節目的策劃和錄製以及播出整個過程的認知和把握,增加對廣播電視的知識,以期能為以後從事新聞職業打下更好的基礎。

二.實習目的:

瞭解報紙出版的過程、學習新聞寫作的採編流程,對其進行分析,並結合所掌握的理論達到提高自己對新聞認識的目的。通過切身實地的參與,增加對電視節目的'策劃和錄製以及播出整個過程的認知和把握

三.實習任務:

新聞採編和欄目策劃以及錄製

四.單位概況

1.基本情況: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南磨房路29號旭捷大廈(中華新聞報社)

北京海淀區萬壽路乙十五號南樓二層(中國教育電視台)

2.單位簡介:《中華新聞報》是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的中央級媒體,創刊於1993年5月5日。作為全國新聞行業的權威性報紙,中華新聞報的定位是:立足傳媒界、報道傳媒界、服務傳媒界、開拓界內外。由於覆蓋了全國各地的報刊、電視台、電台、有線電視台、絡媒體、新聞傳媒教育部門、新聞傳媒研究機構,以及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宣傳廣告部門、廣告中介單位、傳播策劃公司、新聞器材產銷企業等,中華新聞報被譽為“媒體中的媒體,新聞中的新聞”。

中國教育電視台(cetv)創辦於1986年,是國內唯一的國家級專業電視台,隸屬於教育部,接受國家廣電總局的行業指導。

五、初步認識:

報紙是一種輿論工具,它對於社會輿論導向產生重大影響,特別是在我國社會經濟的轉型和攻關階段。報紙內容堅持的四個基本點——時政新聞是支點,娛樂新聞是亮點,社會新聞是賣點,經濟新聞是看點。我有幸在《中華新聞報》的時政專題部,能夠多的瞭解社會的現狀和表象。電視有聲色全貌的優勢,通俗易懂,受眾範圍較廣,所以在輿論引導和信息傳遞以及教育作用方面的作用更明顯,實習期間,我在教育電視台的《公益》(《點燃希望》)和《孕嬰專家》以及新創辦的《奇羅星》欄目組學習過一段時間。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奇羅星》的策劃和拍攝過程,真正體會到了作為一個電視人的辛苦,希望它在七月份順利播出。

關於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4

新聞083班 趙

實習時間:20xx年11月——20xx年6月

實習地點:白城電視台

實習部門:白城電視台新聞部

吉林工商學院傳媒藝術分院

一、實習目的

畢業實習是學生大學學習很重要的實踐環節。實習是每一個大學畢業生前的必修課,它不僅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根本就學不到的知識,還使我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為我們以後更好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打下堅實的基礎。

畢業實習報告,這個在我畢業之前將要交上的最後一份答卷 ,可以説三年的大學學習與生活,通過學校的教導,老師的傳授讓我成長了許多,懂得了許多。三年的時間真的很快,一轉眼就到了即將畢業的時候,面臨畢業我感覺自己還有幾分青澀,對自己即將面臨的就業崗位、具體工作可以説是還很陌生。

新的環境需要我去適應,新的工作需要我來了解,我也要把我所學習的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在實際工作中更加了解自己所學專業的用途,達到學有所用;同時也要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和解決自己的不足,並且通過實習來彌補學習中沒有遇見過的問題,能夠讓自己的到一個很好的提升。

通過實習瞭解新聞工作的真實性,真正掌握採、寫、編於一體的新聞模式,瞭解新聞的實效性,真實性,通過接觸不同的新聞事件,採訪任務鍛鍊自己的實際能力,真正把書本上的東西應用到實踐當中去,讓自己早日成為一名真正的新聞呢人。

二、實習單位簡介

白城電視台成立於1983年5月。成立之初,僅有員工17人,每週生產一兩檔時間不固定的自辦節目。20年間,白城電視台得到迅猛

發展,不斷壯大,特別是近年來,白城電視台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目前全台已擁有員工178人,內設13個部室,節目由一套發展到三套,自辦欄目從一個每週僅一、兩檔的新聞類欄目,發展到每天擁有11個涵蓋新聞、社教、文藝、經濟、服務等類別的電視欄目;由最初的僅在晚上播出發展到全天候播出;由只有無線傳播發展到無線、有線並舉;自辦節目由每天幾分鐘增加到5小時;節目播出方式過去只能依靠錄播,如今可以在室內外進行現場直播;陳舊落後的模擬設備被先進的數字化設備所代替,原始的線性編輯設備塵封於角落,方便快捷的非線編輯設備登堂入室;互聯網成為編播工作好幫手,所有自辦節目稿件編審均在局域網中實現,並且白城電視台網站()已經開通,作為電視媒體的延伸和補充,網站為中文用户提供白城最新發展資訊、網上視頻節目、影視娛樂資訊等內容;過去,無論嚴冬酷暑,記者去採訪常常打一輛人力三輪車,如今,所有部室均已配備至少一輛採訪用車;今年七月,白城電視台實現了硬盤播出,從而徹底解決播出指標低造成整體節目收視效果不好的瓶頸問題。

在硬盤建設日新月異發展變化的同時,白城電視台的新聞宣傳工作也不斷躍上新台階。多年來,白城電視台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務大局,不僅圓滿完成宣傳任務,而且取得驕人成績。在98年抗洪搶險報道中,因表現突出,由白城市委市政府記集體二等功一次,20xx年-20xx年,連續5年實現省台上稿量居全省九市州之首,為此市委市政府專門召開慶功表彰大會,白城電視台再次榮記集體二等功;

20xx年以來,在全省廣播電視系統創新立業活動中,白城電視台連續三年被評為先進電視台;近5年來,每年都有30多件作品獲省級以上獎勵,各業務部室均有省級一等獎以上獎勵入賬,社教、新聞等部室先後有作品獲國家三等獎。

近幾年來,白城電視台先後有近百人次受到省市獎勵,包括省廣電系統創新立業優秀台長、優秀編輯、記者、播音員、主持人;榮立市委、市政府授予的二、三等功;白城市十大傑出青年;白城市十大女傑;白城市三八紅旗手;白城市十佳新聞工作者;新聞部至今擁有國家、省、市三級青年文明號光榮稱號。

三、實習過程和內容:

從20xx年11月份學校安排的實習周開始,我便來到的白城電視台新聞部實習,之前學習新聞專業就是希望有機會能進入電視台工作,台裏領導聽我説是學習新聞專業的學生,直接就把我安排到了新聞部,來到新聞部之前台裏領導就交代我説,新聞部是工作量最大、責任和壓力也最大的部門。因為新聞部主要就是負責每天19點35分播出的《白城新聞聯播》節目,節目是日播形式,而且節目的製作流程很複雜。

我所實習的新聞部有29位同事,大家分別負責不同的新聞製作程序。剛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我還以為29個人很多呢,所以每天的工作量應該不是很大,但是我的想法錯了,每天早上8點,辦公室的電話就會準時響起,這是部門主任安排記者做好採訪準備工作的電話,放下電話記者就會檢查自己的錄像設備,準備採訪問題等等···一天的工作就這樣忙忙碌碌的開始了。

關於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5

一、實習目的

畢業實習是學生大學學習很重要的實踐環節。實習是每一個大學畢業生前的必修課,它不僅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根本就學不到的知識,還使我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為我們以後更好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個在我畢業之前將要交上的最後一份答卷,可以説三年的大學學習與生活,通過學校的教導,老師的傳授讓我成長了許多,懂得了許多。三年的時間真的很快,一轉眼就到了即將畢業的時候,面臨畢業我感覺自己還有幾分青澀,對自己即將面臨的就業崗位、具體工作可以説是還很陌生。

新的環境需要我去適應,新的工作需要我來了解,我也要把我所學習的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在實際工作中更加了解自己所學專業的用途,達到學有所用;同時也要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和解決自己的不足,並且通過實習來彌補學習中沒有遇見過的問題,能夠讓自己的到一個很好的提升。

通過實習瞭解新聞工作的真實性,真正掌握採、寫、編於一體的新聞模式,瞭解新聞的實效性,真實性,通過接觸不同的新聞事件,採訪任務鍛鍊自己的實際能力,真正把書本上的東西應用到實踐當中去,讓自己早日成為一名真正的新聞呢人。

二、實習單位簡介

x電視台成立於1983年5月。成立之初,僅有員工17人,每週生產一兩檔時間不固定的自辦節目。20年間,x電視台得到迅猛

發展,不斷壯大,特別是近年來,x電視台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目前全台已擁有員工178人,內設13個部室,節目由一套發展到三套,自辦欄目從一個每週僅一、兩檔的新聞類欄目,發展到每天擁有11個涵蓋新聞、社教、文藝、經濟、服務等類別的電視欄目;由最初的僅在晚上播出發展到全天候播出;由只有無線傳播發展到無線、有線並舉;自辦節目由每天幾分鐘增加到5小時;節目播出方式過去只能依靠錄播,如今可以在室內外進行現場直播;陳舊落後的模擬設備被先進的數字化設備所代替,原始的線性編輯設備塵封於角落,方便快捷的非線編輯設備登堂入室;互聯網成為編播工作好幫手,所有自辦節目稿件編審均在局域網中實現,並且x電視台網站已經開通,作為電視媒體的延伸和補充,網站為中文用户提供x最新發展資訊、網上視頻節目、影視娛樂資訊等內容;過去,無論嚴冬酷暑,記者去採訪常常打一輛人力三輪車,如今,所有部室均已配備至少一輛採訪用車;今年七月,x電視台實現了硬盤播出,從而徹底解決播出指標低造成整體節目收視效果不好的瓶頸問題。

在硬盤建設日新月異發展變化的同時,x電視台的新聞宣傳工作也不斷躍上新台階。多年來,x電視台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務大局,不僅圓滿完成宣傳任務,而且取得驕人成績。在98年抗洪搶險報道中,因表現突出,由x市委市政府記集體二等功一次,1997年—20xx年,連續5年實現省台上稿量居全省九市州之首,為此市委市政府專門召開慶功表彰大會,x電視台再次榮記集體二等功;

20xx年以來,在全省廣播電視系統創新立業活動中,x電視台連續三年被評為先進電視台;近5年來,每年都有30多件作品獲省級以上獎勵,各業務部室均有省級一等獎以上獎勵入賬,社教、新聞等部室先後有作品獲國家三等獎。

近幾年來,x電視台先後有近百人次受到省市獎勵,包括省廣電系統創新立業優秀台長、優秀編輯、記者、播音員、主持人;榮立市委、市政府授予的二、三等功;x市十大傑出青年;x市十大女傑;x市三八紅旗手;x市十佳新聞工作者;新聞部至今擁有國家、省、市三級青年文明號光榮稱號。

三、實習過程和內容:

從20xx年11月份學校安排的實習周開始,我便來到的x電視台新聞部實習,之前學習新聞專業就是希望有機會能進入電視台工作,台裏領導聽我説是學習新聞專業的學生,直接就把我安排到了新聞部,來到新聞部之前台裏領導就交代我説,新聞部是工作量最大、責任和壓力也最大的部門。因為新聞部主要就是負責每天19點35分播出的《x新聞聯播》節目,節目是日播形式,而且節目的製作流程很複雜。

我所實習的新聞部有29位同事,大家分別負責不同的新聞製作程序。剛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我還以為29個人很多呢,所以每天的工作量應該不是很大,但是我的想法錯了,每天早上8點,辦公室的電話就會準時響起,這是部門主任安排記者做好採訪準備工作的電話,放下電話記者就會檢查自己的錄像設備,準備採

訪問題等等……一天的工作就這樣忙忙碌碌的開始了。

上班的第一天我熟悉了辦公室了的同事們,他們有年長我20幾歲的叔叔、阿姨,也有和我差不多大的哥哥姐姐,可能大家都是做新聞工作的原因都很健談,所以一上午的時間我們就都熟悉了,我還知道了其中不少人的外號。我從一些簡單的“打雜”工作開始了我的實習過程,可能有些時候會認為“打雜”不應該是一名大學生應該做的,但是在打雜的過程中我卻很快熟悉了部門裏的各項工作,從文字的錄入我瞭解了電視新聞的寫作形式,從打印稿件我瞭解了部門工作的部署,從幫助同事們工作我瞭解了每個人的性格特點,其實很多人不願意從打雜工作做起,但是我覺得打雜工作可以讓我很快的成為一個團體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讓我更快的融入集體。

關於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6

一、及早動手、細緻部署

前幾屆的實習工作為本次實習工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根據制定的《中國政法大學新聞專業20xx級本科生實習計劃》、《新聞專業實習的“標誌性媒體”》等實習制度、標準和往屆的實習基本情況,實習指導小組明確了本屆學生總體的實習原則、實習工作流程、注意事項等,並及早展開了工作部署。

學院首先通過調查,對每位同學的實習目標和規劃進行摸底,重點了解同學們的實習意向。在摸清同學們的實習意向後,學院隨即開會佈置實習單位的聯繫工作。經過近一個月的共同努力,學院領導和教師共聯繫到實習崗位近80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均有涉及,這為同學們進行鍼對性的選擇提供了充分的條件。

二、積極動員、科學管理

本次實習同樣採取集中實習、統一指揮的組織管理方式。為了保證實習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並增強應變能力,學院於專門成立了實習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為院長助理劉徐州副教授,成員為分黨委副書記兼副院長尚武和班主任張宏偉、鞠宏磊。

20xx年12月31日,新聞與傳播學院召開了本科生實習動員大會。隨後,按照雙向選擇的原則,經過初選、公示、調換、再公示等階段, 57名同學被分配到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經濟觀察報、中國國際廣播之聲、新華社、鳳凰衞視、搜狐等21個全國知名媒體實習。

參加實習的58名學生被分成10個小組,每個小組都配有組長,人員多的小組還配有副組長,主要負責小組聯絡、協調、實習拍攝、資料彙總和彙報等事宜。按照單位聯繫、教師專業方向、實習區域等情況,10名教師擔任本次實習指導教師,在實習期間,負責聯繫、落實與處理有關實習事宜,加強對實習學生的具體指導與檢查,形成了較為科學的管理制度。

20xx年1月初,在與鳳凰新媒體旗下的鳳凰網達成合作共識的基礎上,我院在鳳凰網的專業實習博客正式開通。

鑑於新聞專業實習的特殊性,例如,時間長、路程遠、人員分散、工作時間不確定、採訪外出頻次多等,根據學院相關制度,我院為全體實習的學生購買了團體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這是我院實習危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充分體現了學院以學生為本的人文關懷精神。

三、護送到崗、靈活調整

從實習崗位分配到上崗有長達一個月的寒假,為了保證實習上崗工作的順利進行,實習領導小組分別在寒假前後以電子郵件或MSN的形式,把最後確定的實習分配方案和小組長聯繫方式通知各位指導老師,要求按時啟動實習上崗工作,建議指導老師提前聯繫單位,護送學生到單位,勿忘提醒學生根據單位要求攜帶介紹信、身份證、學生證、照片和簡歷等。

從20xx年2月23日開始,各位實習指導老師陸續將學生護送到實習單位。在這個過程,由於兩會、某些實習單位搬遷、人事調整等原因,指導小組對實習進行了靈活調整。

截至20xx年3月10日,除由於兩會等原因個別同學暫等崗位之外,其他同學都已上崗就位,同學們投入到了緊張的實習工作中,走上了新的征程。他們期待着能夠盡情發揮自己的才能,在新聞素養、專業技能、社會經驗和人生觀等方面得到提升。

四、全程指導、各自監督

在實習單位老師和學校老師的幫助下,經過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大多數同學均已適應新的學習和工作節奏,並開始與實習單位和實習指導老師不斷互動,熟悉所在崗位的工作規律和業務要求。

全學院通過各小組指導教師、小組長等對各小組的專業實習工作進行了全程指導和監督別,3月11日,學院還制定了定期檢查制度,要求指導教師關注學生的實習進展、實習問題、實習心理和身體健康等問題,建立了實時監督、及時反饋的監督管理機制。

五、注重調查、反饋教學

為了瞭解我院20xx級本科生在實習過程中專業方法、技術和知識結構的掌握、應用情況,以及學生的工作態度和實習能力,及時反饋學生在實習工作中出現的問題。

關於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7

8月10日一早8點,我來到香港的一著名中學皇仁書院等待會考放榜結果。8點45分,學校開始派發考試成績單,校方有消息傳來本校今年出了四個10a狀元,我立即把消息報告給報社總指揮,總指揮交代我務必要照到相和拿到考生的基本資料。發成績的過程中,校方暫時無暇安排我們採訪狀元,我們一羣記者就自己紛紛到處在學生中穿行,聽其言,觀其色,確保儘快找到那四個狀元,時間一分一分的過去,有同學已經拿着成績單離開校園,如果我們再找不到那四個狀元他們就有可能失去這條新聞。突然我抬頭看見幾個電視台的記者和攝影師匆匆從後門離開大禮堂,我連忙叫上旁邊的行家快速奔跑過去,後來在禮堂外一間小的接待室裏發現了四個學生和幾個記者,原來他們已經暗中安排了狀元在此採訪,幸好我們趕到的時候他們才剛開始採訪第一個狀元,沒有錯過重要的內容,而等我們採訪到第三個狀元時,一些後來的記者才紛紛趕到。在我就快採訪完第四個狀元的時候,接到報社的電話要我馬上去到另一間中學有新的採訪任務,幸好之前有把握好時間完成了四個狀元的採訪,否則此時就無法去完成新的任務。做記者真的需要眼,耳,口,手,腦一刻都不能鬆懈,稍不留神,就會錯過良機,失去新聞。

做記者,你什麼都要懂

在《文匯報》實習的一個月中,我接觸到香港社會方方面面,包括簽名遊行,就業調查,粵劇發展,美體修身,抗日紀念,郵票發行,按摩大賽,月餅展銷,環保論壇,醫療設備,中藥保健,會考放榜,地鐵調查,香港迪士尼等等,這些不同採訪事件所需要的不同的背景知識都是記者需要了解的。記得有一次我完成了採訪任務之後,報社突然打電話給我,説今日突增一條關於全港中藥材可能含農藥超標的重要新聞,讓我去了藥店瞭解關於人蔘當歸田七等藥材的一些資料,並需要拍照。我走到一些大藥店想做採訪,但所有的大藥店都表明沒有經過上級批准不接受任何採訪。而我是連田七當歸長得什麼樣子都不知道,想偷拍也不行。後來幾經周折,終於在一間較小的藥店與老闆溝通成功,他同意讓我在那裏拍照並給我講解了一些關於藥材的知識,最後順利完成採訪任務。這讓我越發感覺到記者應該是通才,平時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時時留心身邊事物,積累不同的知識。

突發新聞:等待8小時為了8秒

在報社的最後兩天裏,我跟隨突發新聞組做突發新聞,包括去慈雲山派米現場,火災現場,樹木倒塌現場採訪和拍照,不過時間做得最長的就是在醫院門口等新聞。香港8月其中一個比較大的新聞就是“七歲男童賢仔被斬案”,引起香港社會的極大關注,而我的任務之一就是在被斬傷男童醫院病房的門口等新聞。在狹窄的病房走廊裏,你可以看見約二三十個記者,有的攝影記者抱着相機蹲在門口,有的電視記者穿者西裝革履手拿話筒靠在牆邊休息,有的一手捧着飯盒,另一手還忙着打電話報料,還有的乾脆坐在地上,把攝象機放在身邊。身邊的記者告訴我,他們已經在這裏等了整整三天了。由於社會各界都非常關注被斬傷的男童的健康狀況和案件進展,所以記者們每天都必須守在醫院和現場隨時報道最新情況。我於是也和其他記者一同在病房門口等待。幾個小時過去了,病房沒有一點動靜,我開始有點待不住了,旁邊的記者看出來了,笑着説:“悶不悶啊,有時做記者就是這樣的。上次我們等了一天什麼新的進展也沒有,突然歌手陳慧琳探訪賢仔,我們啪啪連忙照了幾秒鐘相,於是成為頭條,有時候新聞是等回來的,等了八小時只是為了八秒鐘。”原來除了搶新聞,等新聞也是記者應具備的能力。

寫稿

實習的一個月中,我平均每日完成1-2篇稿件,一共發表了30多篇稿件和10多張照片。稿件一般不會要求很長,大概600-700字左右。看似工作量不是很大,但只要時間允許,我會花很多時間去構思和修改的。大部分稿件基本上沒有什麼大的改動第二天就上了報。但是也有編輯退回稿件讓我自己修改的時候,通常都是因為導語。

溝通

採訪過後要及時和編輯溝通。當我把收集到的料報給編輯聽後,他們一開始會告訴我,一篇稿應該怎麼寫,捉住什麼point。幾次之後,他們會問我你覺得這篇稿應該怎麼寫,要寫哪個piont。當聽到編輯説,對,我也覺得應該這樣寫的時候,我會覺得很高興,當有時編輯會指導我説其實另一個點會更好一些,我也會虛心聽取編輯的意見,想想為什麼別人想到的我沒有想到。

導語

我導語寫的不好一般有兩個原因,一是過於宂長,沒有突出新聞點,二是找錯了新聞點。經過幾次編輯的指導,自己才慢慢有了進步。寫導語時一定要想着讀者最想知道什麼,讀者覺得什麼對於他們來説是最重要的,讀者是否看完導語即使不看全文是否可以瞭解新聞內容。香港報紙的導語在排版上是一般是和下文區別開的,用較為醒目的字體顯示,除了讀者有興趣的新聞,其他新聞讀者通常就只看導語,所以導語非常重要。

準確性

在報社刊登文章不同於你在學校交功課,學校或許可以矇混過關,但你真正成為記者的時候,你就應該承擔記者的責任,有一次的教訓讓我印象特別深刻。那天晚上凌晨時我突然收到編輯的電話,問我文章中一個數字是否確切,我心裏一害怕支支吾吾打不上來,説應該沒錯的。編輯立刻説我們報紙的是要對讀者負責的,如果出了錯,會被人告的。我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認真查閲的自己的筆記後,給了編輯一個明確的回答。第二天報紙出版後證明我確實沒有出錯。雖然如此,但是這個經驗也給了我一個教訓,就是新聞的準確性是最重要的,容不得半點含糊。

感受篇:酸甜苦辣

香港熱情友善,也是讓我非常感動和印象深刻。在路上問路,人們總是很有耐心的回答你,甚至帶你去到目的地。這和人們認為香港人勢利自私截然相反。在公共場合,大家一般總是相互禮讓,人很多的地方也井然有序。

香港社會的自由是香港人最引以為傲的地方,無論是政治還是經濟。自由意味着更多的包容和選擇。特別是電台的一些節目,有來香港可以帶上一個小收音機,你會聽見真正言論自由的聲音。説到選擇多,舉個簡單的例子,來到香港想買一張電話卡,發現有很多的電訊公司,很多種的服務,我這些在大陸一貫只是知道“移動”和“聯通”的人竟然一時間不知怎麼挑選哪個最適合自己,突然發現沒有選擇的我們早已喪失了選擇的能力。

香港節奏快,雖然平時在一些香港的電視劇看到過,但當你真正處在站在錯綜複雜的街頭,看見身邊行色匆匆的人擦身而過,在電梯上快跑,在地鐵裏狂奔,你才會真正感歎這個走在時鐘上的城市。在香港的一個月,是我非常辛苦的一個月,一個月只有6天休息,每天工作時間一般在10個小時左右,也曾試過一天工作15個小時上,同事經常也是廢寢忘食的趕稿,晚飯常常是11點後才吃,一開始我會對此感到驚訝和不解,但當他們和我談論起這些的時候,流露出來的自豪神情讓我感受到到這也就是香港人獨有的拼搏精神。但對此我持有懷疑態度,如果以犧牲健康為代價,真的值得嗎?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最好的才是應該追求的,否則這種“搏”也會變成一種盲目。

香港東西貴也是眾所周知的。出門在外實習要學會照顧自己。為了省錢,我們常常是一天一頓麪包,一頓飯,一頓泡麪。由於平時吃蔬菜非常貴,我們就週末有時間的話就去市場買點青菜用水燙熟蘸醬油吃。

這麼樣一個月也過來了。一個月前我帶者從大陸買的《文匯報》懷着興奮踏上香港,一個月後,當我捧着最後一份有着我的名字的《文匯報》走出報社大門時,不知不覺間,淚留滿面。慶幸自己,再苦的再累的我也堅持下來了。一個月的實習,一個月的成長,一個月的艱辛,一個月的收穫,這一切都成為了我大學生涯中最難忘的一個暑假。

關於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8

實習單位:廣東省南方電視台經濟頻道新聞部《今日一線》欄目組

實習時間:XX年7月8日——XX年8月20日

——養成良好習慣是減少錯誤的最好方法

本人於7月8日到8月20日在南方電視台經濟頻道新聞部今日一線實習。實習第一天就接到一個暗訪任務,第二天早晨6點到廣州火車站暗訪手機詐騙。實習期間分別接受盧戰、王世軍、單湘石老師的新聞實戰、出鏡、拍攝培訓。隨後跟隨多個記者、攝像較系統地學習了今日一線新聞的操作。懂的了dvcp機器,偷拍機,大洋新聞採編的基本操作。

新聞類型:會議、暗訪、突發、投訴、封面、跑腿等。

會議——廣州中級人民法院公佈一批賴帳者名單,電視不可能把那批名單播出去,只能從中找到典型的。比如欠錢最少的一個公司只是欠了幾千塊,但是法院還是將它的名單公佈了出來。記者等開完會還要跟法院的人聊下,可以通過怎麼樣的途徑來解決或者緩解賴帳的問題。法院想通過媒體呼籲相關部門能夠建立一個誠信的信息平台,可以通過那個平台來查詢個人或者公司的信用信息。在這個新聞的處理上,記者要找出與別的電視台不同的東西。

暗訪——社會新聞的暗訪帶有一定的危險性。記者要懂得保護機器,保護自己,要有憂患意識。養成好習慣是減少錯誤的最好方法。取機器時要檢查,到了目的地要用機器之時也要檢查,特別是隱蔽採訪。檢查過程可以在隱蔽的地方,比如在車內檢查就要將機器低於窗口的位置。用小動作來把對方的視線轉移開放置機器的地方,比如可以抽煙或者撓頭等。【手機詐騙,伏擊三天兩夜】那個封面我在火車站等人的時候就撓了很多次頭。

突發——突發事件不全部是災難新聞,也有衝突的相關方加強衝突力度,比如暴力等。抓捕現場,還原現場很重要。關於車禍的突發,【失魂金盃車連奪三人命】由於當時事發地距南方台很遠。等我們打車過去的時候,屍體已經運走,只是路上還留有血跡。在拍攝過程中我差點也給車撞了。事發在一個s形的轉角處,汽車路過也不減速就在我身後擦過,現在想想都後怕。拍突發的時候特別要注意保護自己。

投訴——有矛盾才有投訴新聞,矛盾相關方對事件的闡釋,跳出事件本身。一次跟馬東東老師去拍一個牆上漏水的投訴。小區管理處的工作人員強烈要求不準拍攝,我們的攝像葉劍老師就把機子放在大腿上,靜坐在那裏。把該拍的採訪鏡頭都拍了下來。記者與攝像要配合默契,攝像注意看記者的暗示。【區劃調整便民先行】——8月11日,早上8點半我就在辦公室了。楊海濤老師問我有沒有空,説要去拍一個新聞。當初也沒問什麼就跟着去了。到了現場才知道是原東山區礦泉水街道劃歸越秀區管,正在開現場諮詢會。迅速擺好機位就開始拍了,心裏默記從多角度拍,還要在現場抓典型人物。一個阿伯每個檔口都去諮詢一下,我就決定以他為重點來拍。拍了三個鏡頭我覺得夠了,就去拍空鏡。後來記者説我典型人物的鏡頭拍的還不夠,不是三個鏡頭都能用的上,剛開始拍的時候就要多拍幾個。

實習與學校所教的配合方面教與用

電視跟平面媒體一樣都是要講故事,只不過電視是要通過電視畫面來表達。電視一定要在現場,有現場的畫面。特別是要儘量塑造故事的主角,並要有故事主人公相關的畫面來支持要講的故事。

電視編輯學中的編輯思想:動接動,靜接靜。常理思維(比如有一段採訪是記者a站左邊,受訪者b站在右邊。如果編輯一下子就接下一個畫面是a站在右邊,b站在左邊。給人一種視覺的錯感。)主體位置相似銜接,在拍攝,編輯過程中就會有意識的用到這點。主體人在左邊就要在他的右邊留有一定的空位,做方框的時候也在他所面對的一面留空鏡的框。

記者出鏡,如果背後畫面不能説明問題就要考慮選取正確的位置,可以通過記者的走動來説明一下現場的信息。帶着編輯思想去拍攝,比如一些比較急的會議。當天的新聞非當天播不可,下午5點才拍完,晚上7點就要用稿子了。只能是不剪輯拍攝。要求非常熟練,可以採取對着通稿來拍的方式。拍到要的內容,構圖倒在其次。一個字快。比如鏡頭起幅、落幅,重點在落幅,起幅、落幅都兩秒,中間兩秒勻速搖過。少用搖鏡頭是為了多表達信息量。一個搖鏡頭要6秒左右,相當於兩個鏡頭。所有鏡頭都要求到最穩。

新聞是有立場,做給誰看?利益相關的選題,利益相關的鏡頭。與主體相關的一切有用鏡頭。全景交代環境,特寫表達情感,中景交代事情的進展。空鏡頭用來銜接下個畫面,不至於鏡頭硬接,讓觀眾有中突兀感。

攝像

攝像,首先確保機器的安全,愛惜機器。出發前檢查dvcp機器配套是否齊全,mic電池是否有電。檢查dv,偷拍機是否使用正常;調白,晴朗室外優先考慮d3、d4檔,室內用c、b檔,星光效果用a檔;採訪環境光線不足,帶燈;調好水平,有條件的情況下儘可能用腳架。調白、水平、對焦、構圖在短時間內迅速完成。用一個鏡頭可以表達的內容不用搖鏡頭。搖動鏡頭,重點在落幅,中間勻速,起幅、落幅留有兩到三秒。

注意多角度,使鏡頭畫面有衝擊力。全景、中景、特寫為一組畫面鏡頭。每拍完一組鏡頭,拍個特寫或空鏡。畫面簡潔,突出主體。選定主體,將鏡頭拉到最近,調好焦,再拉開構圖。暗訪,隱藏身份,保護機器。預製室內c檔4。3k室外d檔6。3k(可以根據當時天氣適當調灰度片,晴朗調到d4都可以,以畫面的斑馬線為準。主體物體有兩三條斑馬線就可以了。比如主體人的臉部突出骨頭部位)燈泡3。2k演播廳黃色燈光ab檔。鏡頭推進調實,再拉開構圖,面向留空。鏡頭也可以運用圖表字幕,動畫在一起才更有感染力。

到達現場之前要考慮好將可能出現的情況,比如一個跳樓事件,事件可能場景是什麼?要講怎麼樣故事,如何組織信息量,要有效地傳達信息,並巧妙表達記者立場。講故事開頭,吸引觀眾眼球,在故事中塑造主角才是有特色的新聞,不是大路貨。電視新聞將發生過的真實影像完全顯示出來。現場掌控能力很重要,要求對圍觀的羣眾要判斷能力,找到哪個羣眾?判斷事件的事實,如車禍,就要找到目擊者,死者。在現場不要被人利用,處於事件中能抽身出來。在事件之外用懷疑精神來思考。

感言

主動積極,多做筆記,多問。

如果單湘石老師的時間允許,我都請他看下我拍的新聞,請教下他鏡頭構圖等不足之處,以後的注意事項。還有經常跟管炎子老師談每個鏡頭的把握度。説出一個真實的場景或者模擬的,問管老師,假如是你會怎麼樣處理這樣的鏡頭等等。

最多的時候辦公室裏面坐着28個實習生,如果不主動就什麼機會都沒了。每個實習生都有一個實習老師帶。帶我的記者是今日一線記者跑腿的組長,也跑南方報道的氣象那條線。很多時候他不方便帶我出去採訪,並且他個人也忙,沒空顧及到我。過了幾天,他就對我説,以後有空看見哪個記者出去採訪缺人的就跟去吧。以後如果是哪個記者、攝像要人手我就主動要求去幫忙。

開始的三個星期都是抬腳架,搬機子。三個星期後,楊文副監製説要我們主動點,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可以主動要求攝像讓我們拍幾個鏡頭。有時候跟着好的攝像出去,他會讓我拍幾個全景或者空鏡,並且教我構圖,拍攝中注意的細節問題。養成良好的用機習慣可以保護機器,也能儘可能減少失誤。

第一次完全由我用dvcp機器拍的是一次省高院的院長會議。一到省高院,攝像就讓我自己調白平衡,自己移機位。結果我拍出來的東西沒對實焦,畫面偏暗,構圖不知所言。所拍的一系列鏡頭全部作廢,導致當晚的南方報道關於省高院會議的新聞,用的都是資料畫面。記者説,還好不是很重要的會議新聞,如果是現場報道,後果不堪設想。

有了第一次的`教訓,以後用dvcp機器的時候就好了很多。八月十號左右出差的記者多,實習生也走了一批。汕大的兩個師兄跟王世軍、單湘石老師到羅定去拍專題片了。新聞中心的楊文副監製就説現在台裏缺人就把我當成正式的攝像派出去。因此第一次在派單上看到了我名字。那是跟劉彪老師出去拍一個關於天橋裝電梯的投訴,隨後也是跟他去拍過一個關於眼睛能吹氣球的奇人的現場,還拍了一個關於抗戰圖片展的南方報道【勿忘國恥珍惜和平】。劉彪老師説構圖可以了,還要再提高拍攝的速度。新聞特別是突發新聞關鍵是要拍到畫面,至於構圖倒在其次,速度很重要。

興寧礦災發生後一個星期,我在六樓的編輯房幫董傑老師編輯一個關於流浪漢的現場。楊文老師在那裏説要派我出差,我剛開始一聽不信是真的,還在那裏笑。肖琳老師就説正經點,笑什麼笑,領導派你任務呢。楊文老師説大概是明天下午3點去興寧換回第一批特派記者。被當作特派記者派出去,當晚興奮得睡不着。第二天8點半就到台了,早上跟楊海濤老師去拍了個南報。本來派給他的攝像是崔航,但崔航老師説下午去興寧就早上休息了。下午等我14:10收拾好行李到新聞部的時候,記者告訴我説去興寧的特派記者14:00提前走了。可惜,這麼好的機會就沒了,並不是每個記者都能碰上這麼大的災難事故。我錯就錯在之前沒有跟記者溝通好,以前每次有任務我都會提前跟記者打聲招呼的,説要跟他一起去採訪。那天剛好忙,晚上又興奮的忘了。

附錄1、參與作品:全部參與作品名,稿件。

2、主要拍攝新聞作品:

暗訪:《伏擊兩天一夜電話詐騙團伙落網》、《買件豆瓣醬附送三十多隻蟑螂》

突發:《失魂麪包車連奪三人命》

南報:《區劃調整便民先行》、《勿忘歷史珍惜和平》、《系統聯網“老賴”將寸步難行》

一線:《心急似火加油排長龍》

關於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9

實習時間:20xx.7~20xx.8

實習報告

20xx 年 7 月 7 日 ,恰逢盧溝橋事變 68 週年紀念。帶着 6 小時車程後的幾分疲倦,我第一次踏上了羊城這片熱土。身邊的人約好了似的突然齊刷刷地説起了粵語,心裏想着要在這樣一個陌生的地方開始我的實習心裏真的覺得有些迷茫,只能努力瞪大着惺忪睡眼觀察着周圍的一切,企圖馬上把廣州瞭解個透。就這一點野心而言,我跟當年鬼子進村地時候的確沒什麼兩樣。

等找到房子,簡單地安頓下來,第一天就要過去了。陰霾的天空,濕熱的空氣,擁擠的車流,噪音污染嚴重超標的市區——這就是我對廣州的最初印象。想起白天在街上看到不下 50 個的黑人聯想到非洲的難民營,心裏更是陡添了幾分惆悵。不過很快我就抵擋不住睡眠的誘惑,在一張席子上睡着了,席子的下面是硬邦邦的水泥地,一台老式的松下空調是房間裏唯一的奢侈品。當然,奢侈的東西從來不乏追隨者,我親愛的 5 個階級弟兄也在空調下作不規則的卧倒狀。

第二天廣州下起了小雨,前一天兩位廣東同學在我面前吹噓“廣州不下雨”的謠言被輕易攻破,沒有一點緩衝。而為期一個半月的實習也馬上就開始了,一切似乎都來得那麼突然。學院的另外 10 多位同學按照自己的意願去了不同的欄目,我和曹飛躍卻別指定分配到經濟頻道。後來想想大概是組織上考慮到我的語言問題,心裏十分温暖。

新聞人注重效率的確是事實。我們很快有了各自的記者老師。第一次跟記者出去是到廣州城郊的一個裝修甚是豪華的酒店裏拍一個省委宣傳部的會議新聞。第一次參加省級會議,心裏確實有那麼幾分激動。但是很快,我的興奮同樣被睡眠輕鬆打敗。兩個小時的會議之後,我把剛才搬出來的腳架再裝好放回車裏,然後跟着記者坐車回台,寫好一篇普通的短消息被記者棄用,看着記者在對編機上運指如飛好生嫉妒之後,一天的實習結束了。同學問我這一天都幹了什麼,我回答得相當精簡:“採、寫、編。”

當然,我深知“萬事開頭難”這一真理。因此,第二天我又起了個大早就往電視台跑,在新聞部坐着等待我的記者老師出現。可是,當其他的實習生都爭先恐後抱着腳架跟在各自的老師出去以後,我還在那坐着,拿着一張報紙掩飾發呆。到了差不多 11 點地時候,我給記者老師發了一個信息,才知道他已經出差去了,這幾天不回來。這對我實在是個不小的打擊。悻悻地吃了幾口飯就往住地地方漫步回去了。

古人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在我“失習”的第二天,我在新聞部辦公室遇到了後來一直帶我的 管焱子 老師。 管 老師雖然不是記者,只負責攝像,但是多年的新聞從業經歷讓他有了比我們實習生甚至那些初出校園沒幾年的年輕記者都老練了很多。平常大夥都叫他“管哥”,他也叫我這麼叫他,不過我還是堅持着“ 管 老師”,畢竟這是基本的原則。

接下來的一個多月時間,我跟着管老師跑了大半個廣州城。因為管老師做的比較多的都是民聲新聞,所以走街串巷成了家常便飯。雖然沒有了豪華酒店的高規格待遇,但是能夠聽聽街坊的心聲,瞭解瞭解百姓的疾苦倒更讓我覺得自然,更覺得安穩。雖然在學校學習到的新聞理論和新聞技巧讓我相對於其他學校的實習生有了較多的施展空間,但是通過這段時間的積極實踐,我也發現了自己在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的不足以及在新聞理念上的片面和狹隘。真的很感謝學院能給我們這次實習機會,讓我們這羣過慣了校園生活的學生真正地明白和了解了社會新聞。這些經驗對於我今後的學習和工作都將是異常寶貴的。

回想這一個半月的實習經歷,到現在心裏還是非常懷念。想起 6 個人擠一個不足 10 平米的空調房的困窘;想起第一次被人塞“紅包”時自己的一臉驚慌;想起第一次下車就聽見羣眾高喊“南方台來了”並熱烈的鼓掌聲時的那份激動和榮耀;想起 管 老師的手把手叫我用大機時的和藹笑容;想起光榮;想起夢想。當然,更重要的是要總結一下經驗,哪怕是過時的、粗陋的,或許也能發揮一點餘熱。

一、 要有自信——長江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學生有自己的優勢

暑假是電視台以及其他媒體實習聲充斥的季節,在我們實習的新聞部,總共才 30 多來位記者,就來了 20 多個實習生。在辦公室上座率高的時候,晚去的人幾乎找不到地方下腳。如果你表現的過於謙虛甚至軟弱,你就會被別人踩在腳下。所以你必須表現的更有自信,事實證明,我們的寫作能力可能暫時比不上覆旦、北廣那種老牌名校的學生,但是我們的實操能力絕對不會遜色於他們,而在以動手為先的電視台,這一塊優勢足矣。順便提一下,去電視台實習的不都是新聞學院的學生,如果你因為過於靦腆被一個學商的學生佔盡優勢,那實在是冤得不行。

當然,需要聲明的是,自信的表現並不是猖狂。

二、 寫作能力仍然要重視——文字能力在任何媒體都是基礎

南方台新聞部在評判一條新聞的時候,畫面當然是重要因素,但被擺在第一位的仍然是文字。對於同一個事件,怎樣抓住事件的關鍵,簡明扼要地表達出自己的觀

點,良好的文字能力是首要的。新聞部總監在給我們開會的時候也説過更喜歡招收那些在平面媒體幹過幾年的記者。然而相對於實操能力,文字把握能力是我們較弱的環節,應該要給予充分的重視。

三、 不卑不亢——學會與人打交道

其實這和第一點有點重合。除了和其他實習生打交道,怎樣和自己的老師處理好關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這直接關係着我們的實習質量,説遠了,還能為你在以後的實習和找工打好基礎。説記者敏感或許並不為過,有些事情處理不好在他們看來可能就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所以,在外面實習,我們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因為這不僅僅關乎我們自己,更因為我們代表着學院,代表着汕大。

幾點淺薄意見只是自己在實習以來得出的一些感悟,多少有些老套,還是斗膽希望能給後來者一點點啟示。

關於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10

通過實習,我們要努力提高動手的能力,在實踐的過程中發現其不足,然後去反饋到學習中去,會更能提升自己的能力。新聞學,它主要是一門以實踐為主的學科,它要求極強的動手能力,它所接觸的對象是包羅萬象的,是各具特色的,是真實的、新鮮的。真實是新聞的生命,實習給一個初學者提供了鍛鍊的機會,實習教會一名記者怎樣去觀察事物,怎樣去捕捉有價值的新聞信息,怎樣用事實説話,怎樣才能做到新聞的及時。這些只有在實習中才能深刻體會到什麼是抓“活魚”和“搶”新聞。實習是由課堂走向社會的第一步,如果能把第一步走好,以後的路自然學會習暢網通。

到新聞單位去實習,主要是要鍛鍊自己的新聞採訪和寫作能力,掌握採訪的基本方法,掌握新聞及電視節目製作的基本流程,向那些有經驗的記者、編輯學習,交流經驗。深入現場去採訪,接近羣眾,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深刻體會,用真情寫出有生命力的新聞作品。新聞學的實習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實地採訪只有深入到現場去做實際調查,才能寫出有意義的作品,才能懂得采訪的基本流程,懂得什麼是採訪?新聞採訪學的突出特點是實踐性強,偏重於應用與操作。實地採訪是新聞的第一課,它是新聞信息採集,新聞報道的第一步。

2、訪後寫作新聞寫作是新聞製作的第二步,是對採訪中採集到的信息、新聞事實做進一步加工製作的過程,是對採訪的進一步補充。親自動手採寫一些東西,才能更好地掌握新聞寫作的基本方法,力爭做到“從羣眾中來,到羣眾觀眾去”,把時代精神寫到作品中,寫一些有價值的事,些一些老百姓關心的事。

3、編輯整理當寫完初稿後,編輯,整理和修改稿件是新聞作品的最後一個環節,俗話説:“文怕修改”,只有修改,才能寫出精闢的文章。還要提煉新聞主題,因為新聞主題是新聞報道的“靈魂”,可以通過素材的取捨,結構的安排和導語的構思各個方面提煉主題,通過綜合思維提煉主題。其次要寫好新聞的導語,熟練的運用各種新聞寫作的筆法,巧妙的運用各種新聞語言。

4、印刷出版在短短的實習期內,我深入到各地去採訪,真正的鍛鍊自己的採訪能力,提高了自己的提問水平,鍛鍊了心理素質。

真正做到了不怯場,運用自如,現場處理靈活。在採訪後寫了很多的新聞稿件,熟練地掌握了各種新聞文體的寫法,尤其是消息和通訊的寫法,包括各種新聞文體,如動態消息、綜合消息、人物消息、評述性消息、特寫性消息、人物通訊、事件通訊、工作通訊、風貌通訊、人物專訪等。還有電視新聞的寫作,廣播新聞的寫作,涉及到了經濟、社會等各個領域。深刻地認識到了作為一名記者應該具備哪些素質?體會到了記者的角色,怎樣才能做到記者的“識”“才”“學”、,認識到了記者和編輯的關係。

通過這次實習,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強了,語言運用能力增強了,寫作能力提升了,真正跨出了,走好了新聞道路上的第一步。

關於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11

在假期間,作為實習生在市電視台度過了12天的假期生活。

省市位於省的西南部,是個有着深厚文化底藴的地方。聖人孔子,亞聖孟子等許多古代思想家都是出自於這塊聖土,這塊土地上不盡有那麼多文人、思想家。並且有着水泊梁山中108將的英雄故事!而我實習所在的市電視台是市唯一的市級電視台,其內部包括一,二,三套,並且還有生活,教育兩個頻道。我所在的欄目組是生活頻道的生活直通車,此欄目主要是報道老百姓的故事,在12天的實習期間,感受頗深!

在實習期間,我學會了很多的東西。首先,帶人處世要真誠,這也是我們以後走向社會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帶人方面,見到同事一句“您好”,已經讓我養成了良好的禮貌習慣,也沒多久就和同事打成一片。同樣,在工作中,雖然是個實習生,是個所謂的後輩,但有好的意見和建議還是很坦誠提出來,領導同事也給了很不錯的評價!其次,我學會了做什麼事都要講究條理,經過了三次出去跟隨採訪和參加後期製作節目,親身經歷了一個片子從idea到成品的全過程,深刻了解了製作節目的酸甜苦辣。再次,認識到了idea的重要性,並且也瞭解到自己idea的專利權,一個實習生可以學到很多技術方面的東西,但自己的idea是可以無限發展的,也讓我有了很大的信心。最後,激情可能是我最大的收穫,從電視台回來之後,我對電視節目的製作產生了深厚的興趣,在電視台的激情一直延續下去,讓自己確立了自己的一個小小目標,這種激情也促使我努力奮鬥着!

從電視台回來,依然想念一起做節目的那些同事,依然回味着那些做片的酸甜苦辣,但最重要的還是,我牢記同事在專業技術上,在為人處世對我這個將入社會的後輩的教育!這次實習讓我收穫很多,在我以後的學習、生活、工作的路上給了很大的啟示!

新聞採編實習報告

年假,我來到一家日報社開始了我為期兩週的實習生活。

我被安排在了該報社的文體版,因為是年終,又鄰近春節,所以會有很多的總結表彰會或者文藝演出活動,因而文體版的採訪任務十分豐富,每一天都在馬不停蹄的“趕場”。

第一次跟着“師傅”出去採訪的時候,我只帶了錄音筆就去了,採訪過程中,看着師傅邊採訪邊記錄,而我只是支着錄音筆在錄音,感覺很不進入角色。而在緊接下來的5分鐘內,師傅就基本上把這條報道寫完了。這令我十分的差異。後來才知道,最方便最節省時間的方法,就是筆錄了,把要點簡單的記錄下來,整理一下思路,就可以回報社把新聞“敲”出來,馬上發稿了。

還有一次去採訪老年體協的年終總結表彰大會,進場之前拿到了一些發言材料,也就不擔心來不及記錄講話內容了,只是對出席領導作了比較認真的記錄。但是看到師傅還是在十分仔細的邊聽邊對照發言材料,我也不敢掉以輕心,也在材料上勾畫出一些重點,更正一些錯漏之處,同時在心裏組稿,想着回去應該怎麼完成這篇報道。

對於還沒有學過新聞採訪寫作的我來説,寫新聞稿完全是憑藉自己的新聞閲讀經驗,沒有什麼明確的章法可循,所以通常讓我寫上500字的新聞,我會寫出七八百字甚至更多,沒有字數、版面上的概念,以為我寫多少就能發多少。因而師傅就常常不厭其煩的幫我改稿子,用更為精煉明確的語言代替大段大段的描述性文字,初時看着一下刪掉那麼多有些心疼,慢慢的,也就不會去寫那些沒有用的文字了。

雖然短短的實習只有兩週時間,但是我真的從中學到了很多很實際的經驗,並且十分期待即將開始的《新聞採訪與寫作》課程,希望能學到更多的東西,從理論上進一步接近新聞採訪和寫作。

關於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12

在很多人印象當中,實習,無非是暑期來臨前向學校領一張實習表格,暑期結束後把填寫了實習單位評估與印章的實習表格交給學校,實習時間長則四個月,短則一兩個星期,到實習單位人頭還沒熟就回來了,文藝新聞專業畢業實習報告。

可是,在越顯競爭激烈的現實環境中,實習生已經變成成為正式員工前的第一份考卷,當你真正踏出這一步時才發現一切並非想象中那麼容易矇混過關。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是成為合格實習生的前提。

時間像流水,在不經意中的蹉跎和忙碌中,我的實習生活已經畫上了句號。我不敢説這個句號是完美的,只能説我收穫了很多。習慣了自由的學生生活,曾在開始的時候,對那麼長的的實習時間有犯愁和些許不適應的感覺,覺得這日子是沒有盡頭,做任何事情都得一板一眼,規規範範。但是,現在回味起來時剩下的只是在實習過程中的各種各樣的滋味:有為自己的稿子沒寫好而煩惱的時候,有為自己的小小成功而竊竊自喜的時候,有為受到領導批評時而生悶氣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在成長,但是不可能直接就到達成熟,而只是不斷地成長,在成長中不斷地接近成熟,實習報告《文藝新聞專業畢業實習報告》。很慶幸的是,在實習這段日子裏,我成長了不少。同時,又對自我有了一個更為深一層次的認識。

實習生通常是沒有工資的,即便是有也不過是微不足道的一點伙食費。很多人説,做實習生,就是變相的廉價勞動力。我不否認這一點,但換個角度思考,我把它看作收穫應繳的學費,成功前必要的付出,因為從書本到實踐,我完成了這種跨越。原來在課堂上做練習寫的稿件,只要能獲得老師的認可就行,而一旦進入實際操作,必須要保證所有人都能認可你。在實習老師的指導下,我盡力像一名合格的電視媒體記者靠近。

更重要的是,我從身邊的員工身上感受到了什麼是職業精神。比如,在學校我們總是習慣於考試前臨時抱佛腳,而真正到了工作中,每個人都會自覺地把前提工作做到最好,因為每一個環節都是環環相扣的,"我們做不好必定會影響到下一步",實習老師總是這樣告訴我;比如,課堂上老師佈置的新聞作業,我寫完了就直接交出去,而在實習中,因為一點差錯就會直接關聯到整個電視台的工作,從稿件到同期視頻不檢查兩三遍我不會放心;再比如,上面佈置了一項看上去很辛苦很難完成任務,如果是在學校,我們的第一反應肯定是抱怨和抵制,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會連續好幾天加班到很晚,也一定會盡力完成。

實踐然後知不足。我發現自己在溝通、交流方面,還有許多不足。在學生時代的時候,並沒有有意識地去發展自己在這些方面的素質能力,等到實踐的時候,才發覺問題一個接一個的出現。曾經是那麼的自以為是,在遭遇了這些事情後,便收起了那種鋒芒,變得謙虛低調多了。能夠知道天高地厚的人不多,我有幸對此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

幾個月的實習也讓我明白了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實習是一段獨特的經歷,當記者更是一種讓人受益匪淺的體驗。實習對人是一種綜合素質與能力的考驗,更是對我們的人生態度的衡量。

在這場考驗中,我相信從四川音樂學院國際演藝學院文藝新聞班走出去的實習生肯定是經受得住的,我們決不會退縮,我們決不會成為懦弱者,雖然我們可能沒有做到最好,但我們肯定是拼盡全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