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課題研究報告(通用17篇)

課題研究報告 篇1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課題研究報告(通用17篇)

國中英語:本課題主要以七年級全體英語教師教學活動設計備案和學生(西安市東城一中七年級九班、十班、十一班和十二班)為研究對象。

有效性:即以儘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從以下兩個方面來體現:一是效率的最大化(單位時間內學生的收益量);二是效益的最優化(學生受教育教學影響的積極程度,主要表現在興趣培養、習慣養成、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與品質等諸多方面)。概括為輕負擔,低消耗,全維度,高質量。本課題的有效性範圍主要界定在效率的最大化內。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本課題將整個研究課題化整為零:首先,分析了教學活動設計原則。總結出教學設計應該遵循五個原則:全面性、真實性、可操作性、趣味性和創造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認知需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要提高課堂活動的有效性,這樣教學才能有序、高效的進行。其次,實踐總結出教學活動設計的方法。再次,分析教學活動設計現狀以及教學活動設計中存在的問題,舉出教學活動設計的成功案例以及評價標準。最後,結合二語習得理論提出有效的國中英語課堂教學活動設計。

總之,本課題研究兩大問題:

1、針對國中英語學習特點分析發現國中英語課堂低效的原因;

2、針對造成課堂效率低下的瓶頸因素再結合第二語言習得理論提出解決瓶頸的方法策略。

在研究過程中,通過一系列的研究活動,例如研讀編寫教材和課程標準、老師之間相互學習聽課評課、公開課展示、學生個案研究、聽取學生反饋信息、研討備課、教師技能評比、教學活動設計研討會、教學活動設計實踐等方法分析造成由於課堂活動設計不合理造成教學效果不佳的原因,從而提出相應的對策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最終提高學生學習掌握語言技能和提高學習語言的能力以及他們的綜合素質。

本選題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研究準備階段(20xx年1月——20xx年3月),主要任務是廣泛蒐集相關資料,學習有關文獻資料,瞭解與本課題有關的理論信息及成果,確立課題實驗的理論依據,分析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及預期目標。教師教學方面,完成教學目標和任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評價等方面。學生學習方面,分析國中學生學習英語心理特徵和學生學習第二語言習得的特徵。對國中英語教學課堂由於課堂設計中出現的問題及原因做調查分析,寫出分析報告。具體實施方面包括組建課題組、確定課題;和小組成員學習相關理論和方法;申報立項並填寫課題申報表;擬定開題報告並制定具體的研究方案和開題答辯。

第二階段:研究實施階段(20xx年4月—20xx年11月),這一階段主要任務是根據相關文獻資料、教學實踐經驗總結、教學設計研討的信息及成果,撰寫論文。把課題模塊把具體任務分配到小組成員,各成員按部就班制定子課題研究方案,實施研究任務並且分析研究報告信息,撰寫分課題研究成果。小組成員通過研討學習以及課堂教學觀察,收集、整理各種信息資料,歸納和提升幾年來的研究成果,將總結提煉出的研究成果應用於教學實踐,進行反覆驗證和完善,撰研究報告,做好課題結題準備,發表初步成果,大家互相交流意見,確定論文終稿。

第三階段(20xx年12月):課題結題階段,主要任務是分析、整理課題信息資料,形成課題研究成果,專家評審。

本課題的研究成果主要為: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1、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新課程改革提倡課堂教學要注重有效性。而有效是教學的本質特性,也是當前課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有效教學是在新課改改革提倡英語課堂教學應該轉變成體驗課堂,師生共同探究新知,形成能力的背景下提出來的。

2、提倡高效課堂理念的需要。效益是課堂的永恆追求。對學生而言,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讓學生輕鬆、快樂地學習科學知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設一些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科學理論的教學情景是非常有意義。科學課堂教學設計是提高科學教學質量最重要的一環。

3、教師專業技能提高的需要。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組織者和領導者,學生是主體,教師應該着眼於教學的設計和引導。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地位。

4、充實和發展“二語習得與中國外語教學”研究的需要。自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二語習得理論介紹的國內以來,許多專家學者比如胡文仲、戴煒棟、束定芳、胡壯麟、王初明等致力於中國二語習得研究,並且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作為一門新的交叉學科,此方面的研究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所以本論文研究成果將充實發展國人對二語習得的研究。

本課題的研究成果主要為為主件和附件

主件:論文《國中英語課堂教學活動設計有效性研究》

附件:

1、七年級英語備課組備案研究分析報告

2、課堂活動設計課件以及反思

3、學生對教師課堂教學活動調差反饋表

4、成功教學活動設計案例

5、七年級英語備課組經驗討論報告

課題研究報告 篇2

一、主要進展

根據課題研究計劃和實施步驟,課題組在程志堅的領導下,逐步開展利用網絡及其資源促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研究,取得了顯著的階段性成果。

1、前期研究工作準備充分

為了獲得第一手研究資料,本課題組成員積極思考,為深入瞭解中學生使用網絡的情況,進一步加強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於20xx年6月做了一份相關的調查報告,對江蘇省新海高級中學、江陰市青陽中學、贛榆縣金橋雙語學校等三所學校(涵蓋了蘇南、蘇北,包括了城市和農村)的近千名學生和百餘名家長、教師進行了上網心理、上網習慣調查,並與部分同學對話交流。該次調查採取問卷調查與綜合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從蘇南和蘇北學生差異、農村和城市學生差異、學生和家長、學生和老師、網絡資源、網絡傳播、道德標準等方面入手,對利用網絡促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情況進行了調查,並進行了綜合分析和系統研究,調查結果比較可信。

2、學校校園網絡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

為確保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學校領導進一步改善學校軟硬件環境。目前,高速校園寬帶網運行正常,校園網站重新更新,後台由動態數據庫支撐,使學校每一台計算機在校園的每個位置都能連上因特網,學校的每一口教室安裝投影儀、電視機、展示台。設置校園網文化平台,不斷豐富校園網內容。充分利用互聯網開展一系列教育教學活動,其範疇包括課堂教學和課餘活動,內容包括教育信息、課改動態、視頻答疑、網絡文化、網上聊天、上網諮詢、在線討論和網上家教等。當前,我校正逐步利用現有條件開展以上活動,確保了多數學生能享受到優質的網絡教育。我們以網絡技術為載體,指導一些學生設計並建立了自己的網站和網頁。豐富了網頁上有關學校的新聞信息、圖片展覽等內容,我們還積極倡導各班創辦本班的網絡專頁,使那些專注於網上聊天、打網絡遊戲的學生將精力投入到本班網頁的製作之中。

3、課題組成員教育水平和科研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

課題開展至今,已經取得了相應的階段性成果。在研究的過程中,課題組通過交流、討論和總結經驗,形成了相當數量的相關論文:《利用網絡資源促進中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程志堅,《名校》20xx年第五期)、《利用搜狐校友錄優化班級管理的實踐和感悟》(戴豔《連雲港電教》)、《網絡背景下未成年人德育的策略研究》(王曉青,蘇州大學碩士專業學位論文)、《校園網的補充無線局域網》(陳偉《中國小電腦報》)、《利用網絡資源激活備課組功能》(張政《中學物理》、《不可忽視的教育》(姚志紅《班集體研究》)等12篇,通過相關的刊物,在更廣大的教育範疇內,交流經驗,進一步提高研究效應。

4、網絡對學生的負面影響減小,正面影響增強。學生正確利用網絡的效率提高了

按照研究計劃和步驟,20xx年4月20xx年xx月,主要工作是研發網絡資源,創建網絡平台,扭轉互聯網對未成年人成長的消極影響。一方面,藉助網絡,挖掘拓展德育信息資源,開展重大節日、紀念日的主題教育,探索青少年學生主體教育的新模式。另一方面,設置校園網文化平台,不斷豐富校園內容,遵循不同年齡青少年的特點和認知規律,積極開展一些有益於培養學生網絡道德的活動;精心策劃健康有益的學生網上活動,開闢學生進行有益學習的網絡新時空,通過網絡活動推動學生網絡道德素養的提升。同時,在研究中,通過開展新海高級中學綠色網絡系列相關活動,如:微機老師開展講座、培訓內容的創作和編輯,開展我與網絡徵文活動,開展拒絕暴力遊戲,拒進營業性網吧宣誓和簽名活動,開展家庭網絡培訓工作等活動,使學生逐步改變上網習慣,端正態度,正確有效使用網絡及其資源。充分發揮班主任和社區工作者指導作用,因勢利導,幫助未成年人樹立健康的上網意識,培養健康的網上人格,提高正確分辨、判斷和選擇信息的能力;不斷優化網絡德育隊伍,聘請精通網絡技術和心理輔導的老師擔任網絡輔導員,通過情感在線、網上聊天等形式,幫助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提升學生社會實踐的內涵。

5、家、校、社會的立體網絡新環境初顯規模

研究活動中,學校通過電視班會、家長會,給家長的一封信等形式,向學生和家長積極宣傳校園網絡新天地與社會上經營性網吧的區別,轉變部分老師和家長對網絡的偏見和看法,以形成共識和合力,共同引導學生走進網絡世界。通過摸情況、定製度、抓管理、拓資源等一系列做法,初步形成校園網絡天地的綠色運作框架。還在重要時間段派出學校老師、社區監督員協助有關部門,共同加強學校周邊地區網絡文化環境的淨化工作。同時,學校配合公安、文化、教育等單位共同提出一系列導向性的措施,建立對社會上經營性網吧管理的快速反應機制。這為進一步在社區、家庭和學校中引導未成年人健康上網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6、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

20xx年xx月至20xx年6月,研究的主要工作是建設青少年的網站,並以此促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佔領網上思想教育的陣地。在學校網站主頁上先開闢了德育天地板塊,在此基礎上,加快學校的'德育網站建設步伐,通過學校相關德育教師在德育天地與德育網站中,與學生真誠交流,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積極昂揚向上的學習氛圍更加濃郁,上營業性網吧的人數明顯減少。

二、存在問題

1、學校的網站建設受到客觀條件的制約,在德育教育方面,缺少相應的專業人才,德育網站建設還不夠完善。今後將加大此方面的建設力度,吸引更多的人才和建設其他硬件設施,保證該項研究能更好地完成。

2、學生在校期間利用網絡資源時間有限,不能充分利用好網絡資源,需進一步引導學生合理利用時間,合理利用網絡資源。

3、學生的網絡語言發展迅速,變化多端,已經成為學生生活語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合理規範學生的網絡語言,在前期的研究計劃中不夠突出,今後將進一步加強此方面的研究。

4、學生節假日上網監管還缺乏有效的途徑,應重在引導,後一階段的研究應尋找更加有效的引導方法和途徑。

三、重要變更

由於工作關係和學校機構變更等原因,課題組成員又進行了新調整,名單如下:蔣捍、張靜、孫運利、錢寧、王曉青、趙開奇、蔣鋒、朱曼雯、張長鬆、管開兵、楊成峯、孫琦、張政、王永泳、張玲、王新霞、武興華、祁若華、楊紹崇。課題組在20xx至20xx年初共召開了8次課題研討會,總結和交流研究成果,並商討和確立下一步的課題研究方向及方法。課題負責人程志堅就如何落實研究計劃作總體相關部署。

四、下一步計劃

(1)20xx年7月至20xx年5月開展青少年網絡道德教育,構建規範的網絡倫理。加強青少年組織建設,消解虛擬組織對現實組織的衝擊。進一步積極尋找引導學生健康上網的有效途徑。由課題組全體成員參加。

(2)20xx年6月至20xx年12月創新德育模式,形成德育新特點,注重學生網絡語言的研究。由學校學生部協助研究。

(3)20xx年1月至20xx年7月努力構建家、校、社會的立體網絡新環境,邀請社區同志參與研究,吸納部分家長委員會成員參與研究。

五、可預期成果

(1)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模式,使學校的德育教育與現代化進程接軌。

(2)淨化網絡環境,形成完善的校園德育網站。

(3)積極引導學生健康上網,純潔網絡語言,規範學生網絡行為。

(4)形成相當數量和質量的研究論文,通過交流和討論吸引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參與到改項研究中來。

課題研究報告 篇3

課題名稱:

《化學教學中引導探究式學習的研究與實踐》

課題負責人:

指導老師:

所在單位:

通訊地址:

資料摘要:

本課題以認知結構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等教育心理學理論和素質教育理論為理論依據,探討了探究式學習的本質和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的必要性和重要好處。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探究式學習,使學生能夠在主動參與、用心探究中構建新知,發展潛力。透過本課題的研究,探索出有效地引導學生探究式學習的實施策略。透過課題組成員們三年多的實踐和探索研究,對課題的實施效果進行綜合評價的結果證明,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探究式學習,能夠改變學生單純理解式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綜合潛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大膽質疑的探究精神。

關鍵詞:課堂教學;引導;探究式學習;學習方式

引言:

讓科研成為一種習慣,讓文化成為一種品牌,讓讀書成為一種享受。是我們課題組成員在課題研究中一向期盼的理想境界。三年來,我們在常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指導下,在溧陽市科研部領導的具體關注下,在我校教科室的幫忙下,我們課題組五位教師共同努力,不僅僅構成了教育科研的濃厚氛圍,促動了課題組成員的專業化發展,更使教育科研與校園課堂教學緊密結合,開發出了具有獨特風格氣質的科研文化,在必須程度上引領校園走上文化成長之路。課題研究取得了必須的成效。

一、課題的提出及好處:

1.時代發展的要求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教育財富藴藏其中》的研究報告中指出教育應當為人的一生幸福做好準備,使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生活,學會生存。因此,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潛力的人才已成為21世紀教育面臨的重要任務。

2.課程改革的需要

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世紀之交啟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是:以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的培養為重點,建立新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習方式的改革,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3.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高中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0xx年秋江蘇省正式進入了高中新改革,在高中化學教材中多處涉及到探究式學習的教學資料,提倡教師進行探究式教學,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如今正是課程的初步實施階段,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在現實課堂教學中仍不能得到很好體現。探究式教學實施中的問題

新課程提倡探究式教學。在課堂教學中也可喜地看到多數老師用心響應新課改的要求,探究式教學便成了一個教學的亮點展此刻課堂上,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公開課上體現的更為突出。筆者也聽過多節這種類型的課,在充分肯定其優點的同時發現探究式教學中還存在如下的誤區:

(1)探究題目成了空架子,缺乏探究好處

(2)自主探究成了放任自流,缺乏教師的指導

(3)課堂成了樂園,忽視了知識的掌握

4.課題名稱的確定及其好處

華東師範大學肖剛教授認為教學策略之研究對達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益、促進教師的發展有着重要的好處。在實際教學中無論教學成效如何,教師總會採取必須的教學策略。這些策略有的對到達教學目標有用心的促進作用,有的卻不然。時至今日,探究式教學在具體實施中之所以出現以上諸多問題,筆者認為一方面課堂教學中對教師的主角沒有準確定位,缺乏教師的真正引導,缺乏適宜的課堂教學策略。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與資料

1.課題研究目標

透過本課題的`研究,擬在改變學生被動單純理解式學習方式,使學生從被動的讓我學轉變為我要學,不僅僅如此,還力爭到達以下目標:

構建適合我校學生認知實際的引導探究學習策略;

帶給基於引導探究學習策略的教學設計;

提出高中化學中引導探究式學習的方法和經驗;

2.課題研究資料

研究問題的界定

引導探究式學習就應等同於探究式學習中的有指導的探究,屬於探究式學習的範疇。為什麼在本課題中要提出引導這一關鍵詞,是基於以下思考:

首先,引導探究式學習強調的不僅僅僅是一種學生的學習方式,也針對的是一種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的教學方式,強調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引導下的一種有目標、高效地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探究程度、探究有效性的體現是教師引導成功與否的重要標誌。

其次,之所以提出引導探究式學習是想強調任何學習方式必然和教的方式相聯繫,教師總是教學過程中的主要成員。當學生採用探究式方式學習時,教師必然就應發揮引導的作用。之所以將教師的引導放在學生的探究之前,是為了強調教師在學生探究前就應精心策劃,在學生探究時則幕後操縱。當然這都只是引導而已,絕對不是喧賓奪主。

研究資料的確定

①透過前期學生問卷對化學課堂教學現狀展開調查,瞭解學生對現有課堂教學各個環節的反映狀況,分析實驗前期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②透過查閲文獻資料和相關理論學習,建構引導探究式學習策略;

三、課題研究的對象與方法

1.研究的對象

以戴埠高級中學(江蘇省三星級高中)高一、高二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其中在高一年級(20xx級學生)設置實驗班(高一7班)和對照班(高一8班),實驗班在課堂教學中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對照班則採用傳統的教學法,與實驗班進行比較分析。透過問卷調查、對期中和期末考試成績進行統計分析檢驗實驗效果,其它班級教師根據實驗方案嘗試教學實踐以獲得重要參考意見。

2.研究方法:

觀察法:透過觀察在課堂上學生學習的表現(如主動參與教學的狀況、上課時注意力是否集中、有無睡覺現象等)獲得有關實驗的資料。

調查法:透過問卷調查、訪談學生,掌握實驗前後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究式學習的狀況,瞭解實驗的效果。

比較實驗法:透過對實驗班與對照班在實驗前後學生的學習成績及學生對本學科的興趣等進行比較,獲得實驗效果。

四、課題研究的依據

1.理論依據:

教育心理學理論:

①認知結構學習理論:認知學習理論的代表人物,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布魯納提出了發現學習,認為學生的認識過程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髮現的過程,教師創設情境,學生進行主動、用心的思考和探究,發現新問題,並自己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得出新的結論。學生成為一個發現者,信息的加工者,而不是被動的知識理解者。

②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以皮亞傑為代表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學習不是被動地理解,學習者對知識的學習與掌握不是透過教師的傳授和機械的記憶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必須的情境下,藉助教師和同學的幫忙,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以先前的知識經驗為基礎,不斷地學習新知識,透過好處

課題研究報告 篇4

尊進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好!

我是涉縣龍北國小的一名語文教師。下面我向大家重點彙報邯鄲市青年專項課題《農村國小語文“二結合”習作教學法探究》。

我是98年參加工作,十餘年的國小語文教學經歷發現,我們的學生從三年級正式開始接觸習作到國小畢業,在經過包括日記、小練筆和4年8冊書64次習作的培養之後,仍有數量不少的學生並沒有得到一個循序漸進的能力培養和較為明顯的水平提高,優秀習作少之甚少,較多的只是能進行粗淺的平鋪直敍,更有對最起碼的成文格式合要求也搞不清楚的。

為此,我在與多所學校的走訪交流中深入探求教師與學生的心聲,逐步摸索出了一種比較吻合農村國小特點的習作教學方法,並作為一項研究課題進行申報,20xx年9月被批准立項,目前正在研究當中。

這一課題的中心,是要求在國小三到六年級的教學中始終貫穿閲讀教學和習作教學的結合、片段練習和專題作文的結合,強調的是教師的長期培養和學生的逐步提高,以改變“作文難寫”、“作文難教”的現狀。教師遵循不同年級學生語言表達水平的發展規律,引導學生進行片段聯繫和專題作文,然後是持續改進。這一過程中,教師要能用實際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的階段作品,作出具體的修改指導和相應的客觀評價;學生則在教師的引導下進入一個全環參與、自主活動的完整習作加評改過程。從運用積累到仿寫創新,從局部進步到整體成功,讓更多的學生在遣詞造句、標點運用、中心確定、題目擬定、材料安排等寫作技巧上,真正看到自己習作的進步,體驗過程的快樂,激發更濃的表達慾望,形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研究內容之一即閲讀教學和習作教學的結合。就是我們就在閲讀教學中真正時間了“語文教學是讓學生學會運用語言文進行表達”的宗旨,增加了習作教學這個環節,從而使教師更加註重引導學生深層挖掘閲讀材料中的'習作資源,去有更多素材、寫法技巧的積累;學生則運用這些積累進行初始階段的引用仿寫,然後逐步的增加用自己的語言去進行創造性的表述。如學完了《桂林山水》,首先積累本課中的詞語(成語)和特色句型(運用多種修辭手法);然後針對本課的寫作特點進行歸納指引:課文緊緊圍繞課題詳細描寫了水的淨、清、綠和山的奇、秀、險;最後一個自然段集中的概括了景色給人的美好印象;全文層次清晰、詳略得當、真正的把對景色的喜愛在具體的描述中表達了出來。這樣,在安排片段練習時重點進行具體景物具體描述,專題作文則從擬定題目、佈局構思、表情達意、開頭結尾等環節上仿寫創新。這種順學而用,為用而學的相互作用,不僅服務了習作教學,更提升了閲讀教學的價值。

研究內容之二即片段練習和專題習作的結合。

首先,我們將以往習作練習定性為片段練習,以降低學生寫作難度,明確練習重點,提高教師評改要求。

不同的主題單元,寫作練習的側重點就不一樣,如果先引導學生學習典範例文,豐富寫作積累,感悟寫作方法,然後再進行鍼對性的片段練習,這樣,內容和方法的練習重點就可以集中突出出來。例如:學完了寫人的主題單元,學生就可以進行相應的諸如外貌、語言一類、情節情景一類的片段描寫;學完了寫景的單元主題,就選擇具體景物具體描述;更有詩歌、書信等不同體裁的練習皆可嘗試。再加上教師的指導和評改進一步詳細到服務於生,適用於生,作文的本真就可得到還原。如此環環相扣,即可擺脱學生模糊寫作應付差事,教師粗枝大葉評改了事的畸形發展。

第二,更新以往一次性的習作、評改過程為專題作文經常性的讀品和改評過程。

所謂的專題作文,就是依照《新課標》,把在國小階段學生應學會寫的簡單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如寫人記事、描景狀物,童話、看圖作文定為專題作文。學生有了片段練習的功底,還要在專題作文中對完整作文的格式佈局等方面全面培養。首先是學生能完成寫作並保留初稿,教師不再用以往的方式直接的進行一次性的評改和評價。第二步是引導學生在一個經常性的、自主性的自讀自品、互品互讀活動中,把日常學習和課外閲讀中積累到的好詞佳句和方法技巧及時的運用、修改和充實,每一次修訂教師都給予相應的指導,讓學生在不斷的對比、體驗中從小到錯別字、標點符號,中到遣詞造句,大到選材構思等方面找到自己的進步所在。最後是配以月、學期、學年的階段性自評、互評、教師總評和總結,徹底完成國小階段的習作教學任務。這樣橫向培養,學生能真正明確自己習作的優劣狀況和改進方向;縱向發展,學生便可以有一年一個台階的水平提高。

時至今日,《農村國小語文“二結合”習作教學法探究》已進入第二個實施階段,在此,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不想去斷言課題研究成果一定輝煌,但課題研究的過程必將是智慧火花閃耀最絢麗的時刻。

最後,我想説上幾個感謝!感謝市、縣教育體育局和教研室的專家領導,正是你們的正確引領,我們教師找到了教育科研的方向與動力!感謝兄弟學校的領導老師,擁有了你們大家的良好建議,我們研究人員必將把作文課題研究工作做得更好!感謝龍北國小,領導的鼎力支持和教師的積極協助,《農村國小“二結合”習作教學法探究》才得以一路走來!感謝我們的學生,正是他們的接受,讓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體驗到了教書育人的快樂!

謝謝!

課題研究報告 篇5

一、課題的研究背景

二、課題界定

三、課題研究的預設目標

四、課題研究的理論支撐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設計

六、課題研究的基本過程

七、課題的研究內容

八、課題研究成果

九、遺憾和思考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課題背景

“語文教學正面臨危機。現行中學語文教材體系的重大弊端造成了‘少、慢、差、費’,厭教厭學的惡果,不徹底改變它,中學語文教學就走不出死衚衕!”在此嚴峻形勢下,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新的高中語文教材(試驗修訂本)在江西、山西和天津兩省一市試驗三年後,根據教育部20xx年頒佈的“課程計劃”和“教學大綱”,於20xx年秋季開始在全國使用,從而取代了這以前使用了近20年的高中課本,真可謂“千呼萬喚始出來”。應該説這幾年課程、教材的變革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需要我們對實施教改主渠道的教學進行有意義的理論研究和有價值的課堂實踐。新教材是出來了,可如何適應新教材在體系和結構方面對舊教材所作的三個方面的改革(閲讀和寫作、口語交際分編;破除以記敍、説明和議論的文體為中心的模式;為擴大學生的閲讀量,編寫與教科書配套的,作為高中課本必要的組成部分),實現“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

,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課題研究報告範文。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語的規範意識,提高道德修養、審美情趣、思維品質和文化品位,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的指導思想,還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新教材的教法還是“猶抱琵琶半遮面”。

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課題界定

關於“高中語文新教材使用的研究”中的“新教材”是指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室編著的20xx年秋在全國大範圍內使用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及配套讀本。其“新”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1、強調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2、注重了學生自學能力和自我發展意識的培養;

3、強化了選文的.審美情趣和文化內涵;

4、突出了教師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新教材使用研究的範圍包括:圍繞新教材的閲讀、寫作和口語交際三個系統,從教材、教者、學生和教學手段等教學元素出發,以理論研究為主導,側重於教學實踐,在構建有關新教材多層面、多功能立體交叉的課堂結構和有一定操作性、示範性的課件模式上下功夫。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預設目標

本課題的研究是以高中語文新教材閲讀、寫作和口語交際三個系統的相關內容為基本研究對象,在進行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今天,以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品位,發展教師和學生的個性,塑造完善健康的人格為目標,在具體的教學研究中,不僅有實踐的操作、理性的思考,更要構建理論和實際有機結合的多側面、多功能立體交叉的課堂結構和有一定操作性、示範性的課件模式。特別在我們這所國家級示範性高中的學校裏,擁有國內比較先進的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設備,積累了一定的校本課程的教學經驗,教學的對象也是不同層次的,這些個性和特色更加激發我們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能夠結合實際,針對性地、有效地開展教學實踐和 教學研究,凸顯我們研究使用新教材的個性,走出研討教學相結合,以教法促學法的路子來。課題研究報告範文。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理論支撐

多元智能理論: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在智力觀、教學觀、學生觀、評價觀等方面對我國的高中新課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加德納認為,智力是在實際生活中解決所面臨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出並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對自己所屬文化提供有價值的創造和服務的能力。他在1993年出版的和其他著作中對八種智能作了明確闡釋。他認為,語言智能是指用言語思維、用語言表達和欣賞語言深層內涵的能力。其他還有邏輯—數學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關係智能、自我認識智能、自然觀察者智能。加德納認為,相對於先前的一元智力理論和智力評價理論,多元智能理論能夠更為準確地描繪和評價人類能力的面貌。這些智能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有機地組合在一起,構成每個人的各具特點的個性心理結構。他還認為,每個人的智能強項是不同的,也並非一成不變,教育的責任就是發現和發展學生的智能強項,使學生一開始就處於心理優勢的地位,能在發展過程中及早地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教育還要及時引導學生從強項領域走向困難領域。因為,所有的智能都不是獨立存在的,都需要其他智能的支持。

課題研究報告 篇6

一、課題的提出及課題界定

(一)課題的提出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學生學習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並明確指出:"數學教學中,應當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一些實踐性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數學之間的聯繫,感受數學的整體性,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新課標的要求"中指出"數學教學要以學生髮展為本,讓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在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得到充分發展。"在"評價建議"中指出"評價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

教學實踐也告訴我們:任何年齡的學生在生理髮展和心理特徵上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對數學的興趣和愛好,對數學知識的接受能力的差異也是客觀存在的。龍門中心國小是靈台縣一所最偏遠的農村學校,五、六年級學生來自七村六校,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又存在能力差異,使得不同學生對知識的領悟與掌握知識的能力差距很大。因而,我校分數應用題的教學必然顯得死板、機械、沉悶,阻礙了學生思維發展和能力的培養。"腳踏西瓜皮,練到哪裏算哪裏"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得不到主動的發展;也沒有培養學生主動探究能力,這根本不

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更不符合《新課標》的教學理念。

鑑於此,我們提出了"國小生解答分數應用題能力的研究"這一小課題的研究,正是探索如何通過分數應用題的教學,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獲得系統數學知識,形成必要技能技巧的要求並給予切實指導的研究,也是為好落實和實施《數學課程標準》,推動我校國小數學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我校教師和學生的整體素質,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二)課題界定

有效是指:能實現預期目的。

練習是掌握數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練習有無效練習與有效練習之分。練習的有效性是指能使學生快速、深刻地鞏固知識,熟練技能,同時還要能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本課題中所指的練習包括課堂的各種練習,如書面練習,口頭練習,動手練習等;同時也包括課外的練習。

二、課題研究理論依據

1、有效教學理論

有效教學理論認為,教學就其本體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潛能、促使人身心發展的一種有效的實踐活動。它強調效果,認為沒有效果的教學是沒有價值的教學,甚至是有害的教學。有效教學的理念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是有

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學有效性的唯一標準。

(2)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自覺性是有效教學的出發點和基礎。

(3)提供和創設適宜的教學條件,促使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是有效教學的實質和核心。

2、有意義學習理論

有意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的過程即新舊知識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過程。有意義學習是一種以思維為核心的理解性的學習,其特點是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包括身與心、認知與情感、邏輯與直覺等都和諧統一起來,其結果既是認識和能力的發展,又是情感和人格的完美。同時有意義學習的結果能得到自我確認,所以有效的學習應該是有意義的學習,而機械的學習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但學習的結果常常不得不受到來自外部因素的強化,所以我們認為這是一種低效的學習。

3、皮亞傑認知發展結構理論

皮亞傑認知發展結構理論認為,兒童對經驗(知識)的認知有兩種:第一種是關於客體的物理經驗,"它是通過一種簡單的抽象過程從客體本身中引出的","人的視覺、聽覺、觸覺等等對形成這類物理經驗形態的知識起着重大的作用"。第二種是叫邏輯-數理的經驗,它發端於主、客體的相互作用,它產生於主體對客體所施加的動作及其協調。課堂上學生在教師主導的"問題場"裏動手、動口、動耳、動眼、動腦等,通過親自參與操作、活動、遊戲;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情節;主動地感受經驗獲取知識。

三、課題研究的容

1、如何充分發揮練習功能,提高練習的效率的研究。

2、探討不同類型的數學課進行練習選擇的策略研究。

3、組建新授課、練習課、複習課等課型的練習體題組的研究。

4、如何通過設計練習,開發學生思維的研究。

5、以有效性為原則,根據不同的教學容,切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多元化的練習題,使數學學習活動成為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過程。

6、實施課堂教學分層評價講評學生練習活動的有效性研究。

四、研究過程及方法選擇

課題研究過程:

第一階段:蒐集資料,實踐,階段性小結。(20xx年4月至20xx年12月)

(1)制定課題方案與申報工作。對課題進行論證,進一步修正、補充、完善。

(2)成立課題小組,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和做好成員分工。

(3)建立學習交流信息的制度,組織學習理論,收集有關文獻資料。

第二階段:完成階段性實驗報告及相關資料(20xx年1月至20xx年4月)

(1)確定發展目標。培訓參與研究的人員,邊研究邊積累資料,定時交流研討,做好階段小結。

(2)通過和實驗教師的共同研究,撰寫實驗方案。

(3)前測,調查問卷(一)。

(4)開展評價活動、驗證實驗方案。

(5)注意資料收集歸檔。

(6)後測,調查問卷(二)。

(7)積累實驗案例,分析實驗效果。

(8)初步評選優秀案例及論文。

第三階段:解題能力研究階段(20xx年5月至20xx年7月)

(1)按計劃完成實驗任務。

(2)分析研究過程,整理研究資料。

(3)指導參與課題的教師進行實驗數據資料整理分析,撰寫研究研究報告及相關教學論文,優秀研究案例等,總結研究成果。

課題研究方法:

本課題研究採用行動研究和問卷法為主,同時在研究中還輔之以抽樣法、觀察法、數學法,確保本課題得以高效地實施。

1、抽樣法:根據課題研究的容,按一定的方式從各個年級中選取兩個班做樣本,對其進行調查研究,然後將這一部分調查研究的結果推論到總體上去,從而得出總的結論。為課題的研究作一個全面瞭解。

2、問卷法:根據課題研究的容設計一套問卷,要求被調查者回答而收集資料。在實施階段之前和實施階段之後各設計一套問卷,為課題的研究和實驗提供有效的數據。

3、觀察法:根據研究課題,有選擇地針對學困生課堂練習的各種情況,採取研究者或憑自己的感官,並藉助於其他攝像、照片等,注視課題研究的現象,探尋課題研究的本質的方法。

4、數學法:運用數學方法進行綜合,找出一些課題研究在數量上的相對穩定的關係。及時總結、修改、不斷完善,力爭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的理論。

五、課題研究的條件及預期成果

課題研究的條件:

1、主觀條件:課題成員是新課程教材的任教者,並且參加過各級各類關於新課程的培訓活動。平時注意積累教科研知識。課題研究的主觀條件能保證課題的順利實施。

2、客觀條件:課題研究對象和研究容通過實驗班和對照班的管理來實施進行。目前我校數學科組也有相關的教研活動,需要將其整合,協調統一,滾動發展,以適應新課程實施的要求。部分教師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而相關的教研活動、相關的教師就成為本課題研究的資源保障,是開展這一課題研究的充分條件。

資料設備上,參加課題研究的老師都有電腦,能夠上網查找資料,都申請了數字圖書,可以減少我們本地區信息閉塞的劣勢的影響。我們熟悉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分析、幫助研究,學習過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識,能夠運用行動研究法、文獻法、問卷調查法、實地調查、比較法等方法開展研究。

預期成果:

1、論文的撰寫。

2、探索並形成我校國小數學在新課程背景下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練習題組設計的理念和應用性理論,形成若干設計模式及具體操作方法,切實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練習題組的設計能力、更加有效地發揮數學練習在使學生獲得系統數學知識、形成必要技能技巧方面的知識能力。

3、通過實驗:形成若干系列化的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練習題組設計案例及指導意見,作為教師學習和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的參照;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提高數學教學效益和質量。

4、發揮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練習題組設計的有效性練習在評定檢測學生數學成績方面的評價功能,以及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發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六、課題組成員及分工

課題研究報告 篇7

一、課題的研究背景:

隨着新課改的實施,民族地區落後的英語教學越來越跟不上形式。

(1)教學軟硬件遠遠落後於發達地區。

(2)老師的教學理念和授課模式相對較為傳統,需要根據新課標大刀闊斧進行改革。

(3)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與學生的成長和學習日益脱節。眾多的問題導致教學質量不理想。在此背景下,一線的老師只有想辦法從自己做起,按國家教育部頒佈的新標準課程改革的要求,去改變我們課堂教學中僵化,呆板的傳統教學理念和模式。傳統課程過於注重知識的傳授和知識的最終結論。老師講得過多,學生就是機械地學習,忙於聽講,忙於記筆記,課堂氛圍沉悶。教學互動很少,老師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學效果極差。這樣的教學模式與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是背道而馳的。實際上每個教師的課堂模式設計都各有千秋,致使教學效果差異也很大。但肯定地説,如果我們通過對高中教師處理聽説讀寫及語法板塊的教學模式進行調查、研究、比對、分析和總結,讓更多的老師們瞭解多種多樣的教學模式,並能夠取長補短,靈活地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較好的教學模式去調控自己的教學,那麼教學效果一定會大有改觀,這個調查研究就沒有白做。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與實際價值: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要求課堂教學必須充分以學生為主體,讓每個學生通過自己內心的體驗和主動參與去學英語,使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獲得更多的空間和時間。通過此課題的調查和研究,我們一定能發現更多更好的符合新課程標準要求的課堂教學模式。我們的一線教師一定能找到對他們的教學工作有幫助的教學模式,從而共同提高水平和教學成績。最終目的.是:

(1)共同提高教師傳授知識的能力和靈活調控課堂的策略,優化我們的授課模式;

(2)形成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課堂教學氛圍。

(3)讓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讓學生在合作交流的氣氛中,主動探究,參與活動,逐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知識,探索學習規律的能力。最終培養起使其受益終身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幫他們走上終身學習的人生道路。

三、課題研究的預想:對象、目標與內容

1、研究對象:本課題將圍繞我校一線高中英語教師的教學模式及我縣的其他名優教師的教學模式展開,同時會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去優化相關的模式,為教學服好務。

2、課題研究的預期目標:本小組想通過對此課題的研究,羣策羣力地找出適應新課改要求,並能優化指導我們教學的課堂教學模式;最終讓我們的教學在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基礎上,最終達到以下的目的:

(1)研究這一課題,能對實施新課程以後,尤其是"減負增效"政策下農村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提高探索一條可行之路。我們這些處在一線的教師,一邊實踐,一邊研究,一邊研究,一邊改進,通過調查研究探索出各種有效的模式,為高中英語教師在新課改的教學中提供成長平台,最終促進教學成績的提高。

(2)通過高效優質的課堂教學,提升我校英語教育質量,保證英語學習順利進行。

3、研究內容:

(1)高中英語課堂listening的各種教學模式

(2)高中英語課堂speaking的各種教學模式

(3)高中英語課堂reading的各種教學模式

(4)高中英語課堂writing的各種教學模式

(5)高中英語課堂grammar的各種教學模式

四、實施步驟:

根據課題研究的目標和研究內容,本課題將用兩年時間完成,大致分如下幾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年6月——20xx年10月)

確定研究課題,設計研究方案,明確研究思路。對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現狀進行調查。

1、組織課題組教師學習新課程理論以及高中課程標準以及有關的其他教育理論,瞭解國內外教學改革的動態,明確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以及實施方法,形成濃郁的科研氛圍。

2、建立交流研究的信息平台:

(1)建立一個公共郵箱;

(2)建立英語課題研究qq羣

3、調查師生教學現狀,組織研究力量,調查教師的教授模式和學生的學習模式,以及師生的能力水平,確定研究的起點和平台。瞭解課堂模式中存在的效率低效果不佳的問題,為我們進行第二階段的研究確定方向和策略。

第二階段:組織實施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11月)

1、建立課題研究組織,明確課題組成員分工,各人制訂好自己的研究方案。

2、密切關注新課程實施以來英語大學聯考的各項情況,從而有效的、針對性的指導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理論,策略和方式方法必須和大學聯考動向相結合,也必須和新課改要求一致。

3、定期開展課題研究活動,以聽課,評課,研討,進一步觀摩名師相關講座,用心去思考,改進,反覆實驗交流,進行深層的研究學習,定期進行階段性小結。為下一步的研究找策略,並形成階段性的理論模式。

第三階段:完善實踐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3月)

(1)將研究成果在本校鞏固實施,進一步提高完善。

(2)請上一級教研機構對前期的研究成果提出指導意見,進一步實踐。

(3)完成階段性各個板塊的初步論文。

第四階段:結題階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

(1)整理所有的課題資料,撰寫該課題論文,做好結題的申請準備工作。

(2)申請結題驗收和研究成果的鑑定。

五、課題相關説明

説明:由程晉梅組織組員選題、規劃並制訂實施方案,至始至終共同完成研究工作,不光負責好自己專長的板塊研究工作,還要共同幫助,出謀劃策,羣策羣力做好各個板塊的協調工作。最後順利圓滿結題。貢獻出一份有價值,有意義的參考性和指導性文獻。

六、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

1、教師優秀教案等形式反映研究成果。

2、階段性開展與本課題有關的研究課。

3、成果報告:形成的相關的調查報告、研究報告和結題報告。

課題研究報告 篇8

由XX老師申報的課題《普通高中生物作業分層設計的實踐研究》,經XX市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准,列為XX市教育科學規劃立項課題,批准號為。現根據市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和縣教研室對課題立項開題的通知文件的要求,提出本課題的研究方案和實施計劃,準備正式開展研究工作,請各位領導和專家予以審議指導。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目的意義

(一)研究背景

1.校情、學情的分析

按照我校高中部在我縣中招錄取中的批次狀況和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們學校應該當之無愧的算作普通高中中的普通高中了。在別的學校不起眼甚至説瞧不上的學生,換作在我們學校可能都要被當成寶了。

我們的學生普遍基礎比較薄弱,學習習慣有待培養,學習方法不

夠科學,學習能力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學習成就感不強,自我效能感意識不強,學習中的求助意識缺失等現象普遍存在。

面對這樣的情況,學校也做了深入地思考,並採取了必要的措施。比如,在高一新生軍訓期間,就把教材發給學生,讓學生提前翻一翻,看一看。組織相關學科教師走進教室,跟學生介紹學科學習的情況,給學生鼓舞士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我們把九月份看作新生心理調適月,學校組織迎新生的一系列活動,幫助他們進行心理調適,以使他們儘快地適應新環境、新同學、新老師,做好適應高中學習的學習方式的轉變以及學習方法的改進。我們一貫強調,現在大家都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只要堅持按照老師説的去做,學習一定能上新台階。正所謂:“今日事今日畢”,今天學習的問題今天處理完。不讓學習問題無限積累和放大。

“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設想的都是很美好的,但結果卻是很現實的。

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習方式的轉變豈是一日之功。隨着學習任務的不斷增加,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也越來越多,不斷打壓着學生的士氣。再加上他們不能正確的歸因,有些學生甚至就認為自己不是這塊料,就把學習落下了。可這一落不得了,等什麼時候悔悟過來了,再想趕上來,又不知道要付出多少努力嘍。

這種消極的情緒會不斷蔓延、傳播,傳染給周邊的學生,甚至會傳染給教師。時間一長,有的教師,就給學生磨的,沒脾氣了,也沒鬥志了。有一些老教師,憑着自己的經驗,就斷定這個學生不行了沒希望,也不管不問他了。我們知道心理學上,有一個叫做“皮革馬利翁效應”的現象,即教師的期望或明或暗地傳送給學生,會使學生按照教師所期望的方向來塑造自己的行為。這樣一來,學生自己便更自暴自棄了,如此下去,就會走向惡性循環,嚴重影響教學工作的持續有效開展。

2.作業情況分析

長期以來,學校結合縣局開展了幾屆崗位業務大練兵活動,常抓狠抓教學常規管理,加強各教學環節的檢查落實情況,成效顯著,努力打造高效課堂的想法堅定不移。

但有一個問題始終未得到很好的解決,那就是我們給學生使用的作業或者説練習,一直以統一訂購的同步作業為主。經過多年的使用,我們一致認為,對我們學校的學生不大適用,難度較大。教師講解也沒有針對性,容易的一點就過,把那些相對難一些的題反覆講,那些我們心目中的“好生”才勉強領會,大多數學生簡直就在聽天書。這樣的課堂教學最終效果可想而知。

我們知道練習作為教學過程五個環節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的重要性,尤其對於理科的學習更甚。練習是形成技能的有效途徑,也是學生思維訓練的重要方法。

我們曾經也鼓勵學生自己去書店選購一些練習。儘管市面上的輔導資料十分豐富,但真正適合我們學生的真的很少。有的學生買了一本,卻也很少看。

總之,普通高中教學課業繁重,學生課外時間被大量的作業佔據。而且很多都是機械的、重複的作業。導致學生厭學怕做怕聽,作業抄襲成為常態,學業成就低下,嚴重打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甚可以説摧殘學生的身心健康,一些學生在緊張、壓抑的心理狀態中,缺乏自信心和進取心,漸漸地,受不了的輟學了。堅持坐下來的,還有一部分要為全縣高二學業水平考試墊底,每年都有一些學生無法順利學業達標。

(二)目的和意義

本課題緊密聯繫學校、教師、學生實際情況,圍繞所遇到的真實教學問題而開展實踐研究,遵從以校為本、以人為本、師生共同發展的原則,堅持務求實效、從小處着手,認真研究和解決具體實際問題。

教師在實踐中主動反思,從局部入手,從當前入手,研究實際問題,提出課題。在困惑中學習,在迷茫時合作,開展課題研究,理論聯繫實際,解決具體實際問題。

1.通過作業分層的設計研究,教師在備課環節要加大備作業環節的份量,促進教師有效備課、有效上課。

2.對作業佈置從關注量、關注批改次數到關注作業目的、關注作業質量的轉變,讓學生有效的、及時的鞏固知識。通過作業分層的設計,讓學生根據自己情況選擇自己能吃下的、愛吃的“餡”,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3.通過作業分層的實踐研究,促成教師的教育教學的有效性,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4.研究與教學實踐有機結合,學生學習畏難情緒減弱,學習進取心增強,學業成就提高,最終必將反映在學業考試達標情況上。

通過作業分層設計實踐與研究,有針對性地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作業,充分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充分滿足學生的個別需求,從而提高學生的有效的學習參與度,進而促成學困生順利學業達標的同時,亦不至挫傷優等生的進取心,給予我們的。

課題研究報告 篇9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近年來,西方節日悄然傳入中國,情人節、愚人節、母親節、聖誕節等越來越受中國人青睞。而我國中學生既喜聞樂見又積極參與的聖誕節是什麼樣子呢?時值聖誕節前夕,各地學生正以自己獨有的方式為節日準備着;各商店也不失時機,裝點着聖誕樹,其店員扮成聖誕老人兜售着精美小商品;一些媒體也在大肆渲染,積極營造節日氣氛。鑑於此,本人認為這是一個利用聖誕節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好時機,一方面,這迎合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臨近的節日又為學生對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

1、瞭解西方文化習俗,學習英語背景知識。

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及西方人特有的風俗習慣給英語學習者造成了一定的障礙,影響了學生對語言的實際運用,所以瞭解西方文化習俗,可以幫助學生積累一定的英語背景知識,為其最終掌握這門語言做好知識鋪墊。

2、培養創新實踐能力,形成團結協作風貌。

研究性學習需要學生改變原有的學習方式,變被動為主動,學會從實踐中去獲取知識,從而樹立主動學習、敢於創新的學習觀念。該項活動將課堂由校園內移到了校園外,求知的空間更為廣大,同時亦更為艱難,這就需要學生之間團結協作,共同克服困難,從而達到培養良好學風的目的

3、學會收集處理信息,養成科學求知態度。

該項活動的另一目的是培養學生收集資料、處理信息和推斷結論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並要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學會利用多種有效手段去獲取信息。同時要學會從實際出發,通過認真踏實的探究去求得結論,並懂得尊重他人的成果。

三、課題研究的`重點

該項活動的重點是比較西方聖誕節與具有中國特色的聖誕節的差異。對於西方的聖誕節,學生大概瞭解一些。縱觀周圍的節日氣氛,大家似乎在模仿西方人慶祝節日的模式,但實際上並非如此。中國人慶祝聖誕節的方式兼帶有自己的民族特色,聖誕節在中國悄然地發生了變化,這也正是學生需要仔細瞭解的地方。

四、課題研究的難點

大家都知道過聖誕節時要裝點聖誕樹,吃聖誕大餐,唱聖誕頌歌,甚至還有聖誕老人。可這一切是怎麼來的呢?這些節日特徵是同時形成的嗎?它又是怎樣傳播到中國來的?所以西方聖誕節的由來、演變與擴散的問題看似簡單,實際上需要學生進行大量的信息查詢和整理方能解決。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

由於學習者是初次涉足研究領域的高中生,所以老師可以預先設計好學習的內容,並提供一定的活動建議和活動提示。為了讓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能互相幫助、互相配合,建議活動分小組進行。如果學習者是已經有了研究性學習經驗的學生,可根據學生的能力,逐步減少活動建議或活動提示,直至完全由學生自主地提出問題並獨立地解決問題。

課題研究報告 篇10

一、研究背景

《語文課程標準》對七至九年級學段學生作文訓練提出了明確要求,特別強調要培養和訓練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養成修改自已作文的習慣,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可見,放手讓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養學生的自改作文能力,是當前作文教學中一項刻不容緩的工作。葉聖陶老先生也曾説過:“學生作文教師改,跟教師命題學生作一樣,學生處於被動地位。假如着重培養學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師只給些引導和指點,該怎樣改讓學生自己去考慮去決定,學生不就處於主導地位了嗎?”他還説:“改的優先權應屬於作者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學要重在培養學生的自改能力。”

而現實教學中,老師們“一批到底”,批作文成了教師最煩惱的事。耗費了大量心血,收效卻不大。學生怕寫作文,總是對作文不感興趣,更寫不好作文。作文批改也就成了貫徹教師寫作意圖的過程,學生則變成了被動接受的容器。這樣做的確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卻嚴重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基於此,我確立了《培養學生互批互評作文能力的研究》這個課題。

二、概念界定

本課題的研究有三個概念:

學生,他是作文的主人,也應是批改和評講的主體,學生成了主體地位,他就會有興趣,就會樂學。

互批互評:作文寫好後,是學生間的互相批改,互相評講,不是老師包辦。

作文:是學生自己寫的文章,不是其他地方選來的文章。

三、研究目標

1、通過互批互評來激發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閲讀賞析能力。

2、培養學生批改作文、評講作文的能力,使批改成為習慣,以提高寫作的能力。

3、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教師從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來。

四、研究內容

培養學生互批互評作文的能力

本課題系蘇州市中國小“指導學生自學”微型課題,課題編號:

組長:

五、研究方法

文獻研究法:通過查閲、收集有關學生作文自改能力培養方面的科研文獻,獲取相關信息,並進行分析綜合,從中提煉出與本課題研究有價值的資料。

調查研究法:通過訪談、問卷等方法,對學生作文批改現狀以及學生自改作文能力進行調查研究,並加以分析綜合,為課題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

實驗研究法:以課題研究計劃為目標,對各個階段的研究不斷地進行計劃、研究、總結、修正,使課題研究科學、規範、合理。

經驗總結法:通過對課題的研究,不斷地加以總結,把獲得的經驗加以提煉總結,以期從中探索出一些教學規律,來指引今後的教學工作。

六、研究步驟

本課題研究擬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20xx年10月:

1、學習理論,我們學習了黃大龍、朱治國合編的《生態課堂理論》,學習了《蔡明講語文》和蔡明老師的一系列有關生態課堂的文章。

2、醖釀製訂了方案,我們的方案獲得市方案評比二等獎。

第二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1月)按計劃實施,根據實際情況,蒐集整理第一手資料,認真分析研究並小結;及時上傳到網頁。

第三階段:(20xx年2月20xx年3月)我們積極做好研究活動,成員們每人圍繞課題開公開課。有幾人多次上了課題公開課,及時資料整理、總結,及時上傳。最後完成課題研究報告。

課題研究報告 篇11

一、調查目的:

瞭解國小生課外閲讀現狀

二、調查時間:

20xx. 5.23

三、調查地點:

武勝縣民族國小

四、調查對象:

武勝縣民族國小3-6年級學生

(一)調查對象的一般情況

本次課外閲讀現狀調查選取的對象是廣安市武勝縣民族國小3-6年級的學生,以班級為單位,每班隨意抽二十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武勝縣民族國小是廣安市唯一的一所民族學校,始建於清朝末年。幾經搬遷,現地處縣城中心,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優美的校園環境,先進的設施設備,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高水平的辦學質量,已躋身於市、縣一流學校行列,成為市、縣有名的示範學校。學校設學前班和國小1-6年級,現共有教學班35個,在校學生近2900人。學生家長的文化素質普遍不高,5%的學生家長是大專學歷,20%的學生家長是高中學歷,60%的學生家長是國中學歷,15%的學生家長是國小及相當國小學歷。

(二)調查內容及數據分析

問卷調查表有15道選擇題、1道文字表述題,涉及的內容有:

1、國小生每日閲讀時間、閲讀量;

2、國小生的閲讀對象、閲讀興趣;

3、國小生的閲讀習慣;

4、學校班級開展的讀書活動等。

(1)閲讀量和閲讀的時間

問卷1.你平均每天讀多長時間的課外書:

a.60分鐘以上

b.15分鐘左右

c. 0分鐘

從以上調查數字表明:各年級學生每天課外閲讀時間的趨勢是隨着年級的升高(其中六年級學生因功課的壓力,60分鐘閲讀量的人數相對少一些)。無課外閲讀的學生人數隨年級逐年下降,但總體分析,每天閲讀15分鐘左右佔50%,學生每天課外閲讀時間並不多。

問卷2.你每週的讀書量為

a.沒有

b.1500字左右

c.3500字左右

d.7000字以上

據調查結果反映,國小生一週內閲讀量極少的約佔27.5%,閲讀量在3500字約佔43.3%,而有一定量的閲讀佔29.2%。。我們瞭解到農村孩子從小到大,課外書較少,閲讀的時間少,不少孩子幾乎不讀課外書。造成以上現象的原因可能是:

1、書源不足。現在農村國小的圖書館建設和藏書量的充實各級的重視力度不足,有的學校根本沒有建圖書室(館),有的僅作“擺設”而己。2、家庭重視不夠。不少學生在調查中均有反映,有時很想多買幾本課外書,但都遭家長制止。理由只有一個:與學習無關。

3、受其他信息渠道所搶佔,學生課餘大多時間看電視,熱播的電視劇如數家珍。

4、學生的作業負擔仍偏重,能夠用於課外閲讀的時間很少。學生在校的課外時間(尤其是後進生)多數被老師“好心”的輔導和補課所擠佔。回到家裏,老師佈置的作業完成後,家長又另開“小灶”,複習期間尤為嚴重。

(2)國小生的閲讀對象、閲讀興趣

本次問卷調查有四道選擇題、一道文字表述題是關於閲讀內容的選擇,對中外名著的閲讀情況的瞭解,國小生閲讀的興趣。

問卷3.你喜歡讀什麼類型的書籍?

a.教輔書

b.文學故事類

c.科普類

d.漫畫類

e.其它

問卷4.你喜歡讀什麼樣的書?

a.全是文字的

b.文字為主,配一些圖畫的

c.圖畫為主,只有很少的文字的

d.全是圖畫的

問卷5.你讀過下面哪一本古典名著(可多選答案)

a.西遊記

b.水滸

c.三國演義

d.紅樓夢,讀過中國古代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佔10%。

問卷6.你還讀過哪些中外名著?(學生能答出的沒幾個)

問卷7.你讀課外書,是因為:

a.自己喜歡

b.爸爸媽媽要求自己讀

c.老師的要求,(答a的佔30%、b的佔30%、 c的佔40%)。

你的課外書主要來自a.自己買的b.從班上圖書角或學校圖書館借的c.從父母單位借的d.跟同學朋友借的e.其它(答a的佔40%b的佔25%、 c的佔5%d.的佔25%e.的佔5%)

從數據彙總分析來看,學生課外閲讀的讀物以教輔書和漫畫故事居多,佔了65.8%。而配合教材自覺進行閲讀者略少,只佔25.8%。而且喜歡圖文結合的書,究其原因大致有三方面:

1、漫畫及童話故事適合了兒童的年齡特徵,對兒童易產生較大的吸引力。

2、教師在平時教學中缺乏對學生課外閲讀的啟發及引導。

3、現行的少兒出版物對於配合教材內容方面的書籍仍偏少,因課本所選篇目乃為為古今中外名篇,現在出版發行的少兒讀物屬長篇鉅作的略少。

此外,從5、6、7題分析結果來看,學生的閲讀面較為狹窄,主要以學習輔助類書籍為主,名著的則偏少,內容比較單一;大多數學生在課餘,對閲讀還是顯得比較隨意、消極的。以個人的興趣來選擇課外讀物,這樣勢必不利於學生知識面的拓寬,也不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由於課外書來源渠道單一,學生課外讀物相對匱乏,學生對閲讀興趣不高。

(3)國小生閲讀習慣

本次問卷調查有4道題涉及學生的閲讀習慣。

問卷8.你讀課外書時最喜歡a.摘抄好詞佳句b.寫讀後感c.圈圈點點,寫批註

問卷9.你讀課外書時,一般a.認真讀b.挑選有趣的地方讀c.隨便翻翻

問卷10.你覺得讀課外書有那些益處?a.擴大知識面b.提高學習成績c.能積累好多優美詞句d.好玩

問卷11.你讀課外書時遇到不認識的字或不懂的問題怎麼辦?a.跳過去不讀b.查工具書c.隨便認讀d.問爸爸媽媽或老師

從結果分析來看,大部分學生尚未形成良好的閲讀習慣,有25%的`學生能認真閲讀並摘抄好詞佳句,遇到不認識的字和不懂的問題,有25%的學生能通過查工具書解決。這不能不使我們對語文教學進行反思:在教學中,大量時間和精力都花費於對基礎知識的機械重複、死記硬背上,而對學法的指導偏少,對於課外閲讀的方法的指導更少得可憐。家長的育兒觀念也未能適應教育新形勢所需,只注重子女的學習成績,缺乏全面提高的素質教育觀念。

(4)班級、學校開展的讀書活動。

問卷12.你們班有圖書角嗎?;問卷13.你們老師每天都佈置讀課外書嗎?;問卷14.你們班有沒有經常開展讀書交流活動。參加問卷調查學生有120人,結果統計來看,問卷12、13,回答“有”佔50%。問卷14以六年級為例,“有”佔12.5%,“有時有”佔50%,“沒有”佔37.5%。從全校的數據分析,也是這樣,大部分班級有時有讀書交流活動,有不少班級則沒有開展讀書交流活動。三、調查的結果

從調查內容及數據彙總分析來看,目前農村國小生課外閲讀存在以下問題:1、國小生課外閲讀量和閲讀的時間少,大部分家庭缺乏讀書氛圍,家庭藏書不夠或根本沒有,學校圖書館圖書資源還沒有充分利用,學生借閲圖書渠道不暢,近1/3國小生幾乎無課外閲讀。

2、國小生課外閲讀興趣缺乏,課餘時間閲讀隨意性較大,閲讀書籍中,教輔書、尤其作文書比例較大,名著等不夠,閲讀種類少,閲讀面較窄。

3、大部分學生缺乏閲讀方法的指導,尚未形成良好的閲讀習慣,有待教師的指導、完善。

4、學校開展讀書活動需進一步落實、完善,建議設立獎勵機制,紮實檢查,使每一項活動落實到每一個班級、每個學生。

5、家長的重視少,家長的育兒觀念未能適應教育新形勢所需,只注重子女的學習成績,缺乏全面提高的素質教育觀念。自身讀書看報者甚少,未能較好地為子女提供學習的榜樣。

五、調查體會

針對調查所掌握的情況,本人認為要改變農村國小生課外閲讀現狀,要抓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轉變觀念,增大投入。當前,農村的國小教育仍未真正脱離“應試教育”的陰影,國小生課外讀物很單調,《作文選》、“口袋書”居多,大多數家長給孩子購買課外讀物的意識淡薄,即使買,也是以功利性為主——對考試“有用”的。就是為孩子訂點報刊,也是“了若星辰”,不要説家中有藏書了。所以,教師要有意識地幫助家長轉變“應試”觀念,有計劃地向家長推薦一些有價值的課外讀物。學校的一把手也要衝破阻力,爭取多方資金的支持,注重圖書室(館)的建設,充實藏書數量,定時向學生開放,為學生創設借閲課外書的條件。作為家長應改變育兒觀念,多為孩子購買適合他們閲讀的少兒讀物。多指導、督促孩子進行課外閲讀,努力把孩子培養成具有全面素質的適應新世紀所需的多能型人才。

二重視激趣,培養習慣。

興趣是一切學習的源泉,枯燥的説教不如點燃學生心中的好奇心,培養興趣最重要。首先,教師要善於表現感染學生。如果我們的老師能在語文課、班會課、晨會課等一切場合有意識地在自己的講課中、演講中善於用“開卷有益”、“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能吟”、“博覽羣書,而曉天下”、 “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斛粟”等成語、詩句和格言來啟發、薰陶學生,以自己的口才和學識感染學生,讓學生懂得多讀書對提高自身的習作水平與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的作用,從而使學生對讀書產生強烈的願望,並由羨慕、崇拜老師發展到去追求讀書、追求積累。

其次,教師要注意引導。莎士比亞曾説:“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讀一本好書,猶如交上了一位良師益友。為了讓孩子從好的作品中汲取營養,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在説話、習作、或給自己書寫座右銘、給同學贈言時學會運用家喻户曉、耳熟能詳的名人名言,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一個籬笆三根樁,一個好漢三個幫”、“知識就是力量”、“不讀書就像生活中缺乏陽光一樣”等。在習作講評中,注意對孩子們運用課外閲讀知識的點評,激勵孩子們在課外閲讀上一比高下,讓學生踏上課外閲讀的快樂之旅,品嚐到作品中的“美味佳餚”,慢慢地使學生形成“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的行為,並持之以恆,養成習慣。

三課堂上教師應少講多讀,進行讀書方法的指導。給學生留更多的讀和思考時間與空間,努力使他們做到口到、耳到、手到、眼到、心到,以達到多讀多積累的目的。《課標》也指出閲讀教學要“加強閲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

課題研究報告 篇12

幼兒園户外體育活動是實施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途徑,也是幼兒園一日活動的主要組成部分。在户外體育活動中,要順利完成幼兒體能的目標和任務,與體育器械的配置、使用是息息相關的。作為教師我們要考慮如何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的個體差異,盡力滿足每個幼兒發展的需要,那麼顯然那些幼兒園配置的大型玩具是不夠的,這樣自制的户外活動體育器械就成為幼兒户外活動的必需品,而“自制體育器械的開發和利用”對於孩子、對於教師、對於家長對於園本教研而言,都有着較大的現實意義。那麼如何來落實自制體育器械,又如何讓這些大家辛苦製作的器械得到有效的利用這是我們課題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方向。

一、課題背景及界定

幼兒園户外體育活動是幼兒生活和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器械是幼兒體育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物質條件。體育活動的效果如何,與器械有着密切的聯繫,器械可以誘發幼兒進行體育活動的願望和構想,併產生相應的行為和活動。我們應重視體育活動中器械的運用。因此,我們應從多方面着手為幼兒提供種類豐富式樣有趣的體育器械。

自制體育器械,它與常規的體育器械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們是利用各種廢舊材料製作而成,這種體育器械的色彩鮮豔,經濟實惠,玩法多樣,對於幼兒的體能發展十分重要,是幼兒教師變廢為寶的一種有效利用。因此,自制體育器械需要在幼兒園廣泛開展。

但是幼兒園普遍存在體育活動器材種類不夠豐富,配置呈嚴重不足的現象。幼兒園户外大型體育器械千篇一律、大同小異,呈現模式化,並不能有效的'針對孩子的年齡特點,個體差異,教師在組織體育活動中存在一定的困難,因為我們知道,體育活動的開展依賴於幼兒對材料的操作。在體育鍛煉中,器械是載體,增強體質、發展幼兒各方面的能力,促進和諧發展是最終目的。只有準備充足合適的器械,才能為順利地開展各項體育活動提供有力的物質保證。我們發現靠購買體育器械進行體育鍛煉,存在着諸多弊端。如:品種不夠多、功能較為單一、而且器械的費用不少等。“自制體育器械的開發和利用”對於孩子、對於教師、對於園本教研而言,都有着較大的現實意義。而我們投放了自制的户外體育器械,如何才能提高它們的有效性呢?我們很多老師只是按照要求去在種類和數量上盲目的投放,適不適合孩子?孩子愛不愛玩?有沒有對孩子的發展有效的起到促進的作用,顯然這是一個該考慮的問題。

二、理論依據及意義

幼兒園自制體育器械是幼兒户外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器械材料,它是由教師,家長和幼兒一起利用各種廢舊材料製作而成,具有節能環保、經濟實惠、玩法多樣性等特點。記得《規程》第三十條中也曾明確指出“幼兒園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教具、玩具。”的確,自制體育器械有節約、實用、有趣、靈活等多種優點。這是值得我們大力提倡和推廣的。自制體育器械為幼兒園節省了經費,又很大意義上滿足了教育的需要,既發揮了教師的主導性、指導性、創造性,又提高了教師的業務技能,促進了家園互動,幼教工作者只有很好的重視自制體育器械的運用,才能真正滿足孩子們户外互動的需求。

我們發現靠購買體育器械進行體育鍛煉,存在着諸多弊端。如:品種不夠多、功能較為單一、而且器械的費用不少等。“自制體育器械的開發和利用”對於孩子、對於教師、對於園本教研而言,都有着較大的現實意義。而我們投放了自制的户外體育器械,如何才能提高它們的有效性呢?我們很多老師只是按照要求去在種類和數量上盲目的投放,適不適合孩子?孩子愛不愛玩?有沒有對孩子的發展有效的起到促進的作用,顯然這是一個該考慮的問題。

三、研究的目標、內容、方法、步驟及過程

(一)研究的目標:

1.充分發揮自制器械在幼兒户外體育活動中的作用。

2.對於如何製作户外體育器械進行總結。

(1)要有效的利用廢舊材料,滲透環保的理念給幼兒。

(2)從幼兒的興趣出發,製作適合幼兒並且是幼兒喜歡的體育器械。

(3)抓住自制體育器械的特點:要安全、衞生,耐用.

3.靈活多樣的運用自制的體育器械,開發一物多玩的特點。

4.家園互動,利用家長資源,積極的帶動家長參與到活動中來。

(二)內容和方法:

我們研究的對象是大三班全體幼兒,具體的對如何自制體育器械,如何有效的投放自制體育器械進行的研究。

方法是:

1.發動家長一起參與收集材料,如:塑料瓶、舊報紙、易拉罐、零頭布等。家園合作,製作體育活動所需的器械,如:把塑料瓶製成啞鈴,把報紙製成紙球、紙棍,把易拉罐製成高蹺等等,並把部分器械投放到日常的晨間活動和遊戲中。

2.進行幼兒家長和教師之間自制體育器械的評比,並進行展覽,之後彙編成器械操。

3.把體育器械運用到主題活動中,每週的健康活動中要用到一種自制器械。

4.教師在幼兒户外活動是通過記錄、觀察及時寫教學隨筆和反思。

5.通過長期對孩子使用自制器械的觀察教師研討自制器械投放的有效性。

6.教師探討一物多用,讓自制體育器械發揮它的最大價值。

四、研究結果與成效

1、充分發揮自制器具在户外體育活動中的積極作用。

2、用自制器具,在活動中引導幼兒自主地探索和思考,充分發揮幼兒的自身潛力在體育活動中,有了玩具、器具,可以提高興趣、提高運動能力,我們通過製作大量的户外活動器具,又保證足夠的活動時間,增強幼兒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並且3至6歲幼兒正是想象力、創造力發展的萌芽期,所以利用我們的自制體育活動器具,能夠充分發揮幼兒的求異思維,讓幼兒一物多玩,鼓勵幼兒想象,探索多種玩法,使幼兒的創新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

3、充分發揮家長的作用,加強家園合作以及家長和幼兒之間的溝通。

家長是遊戲活動器具的參與者,使用者,傳播者,所以在家長的領域裏,有無窮無盡的器具能被他們創造出來,創造條件讓家長與幼兒共同參與體育活動,利用共同參與活動的機會,幫助幼兒製作活動器具,讓這些器具成為幼兒園户外體育活動器具的重要來源之一。

4、有效地探究一物多用,促進了教師的發展,節約了能源,做到資源的合理化利用通過這個專題的研究,使我們教師開拓視野和思維,能充分發揮户外體育活動相對自由、自主、輕鬆愉快等優勢,讓幼兒在積極主動的活動中得到發展,也提高了教師的教育能力。

5、環保理念深入人心,教師幼兒家長都能夠真正的充分挖掘和利用身邊的廢舊物品,將變廢為寶,保護我們身邊的綠色環境。

6、豐富了幼兒園自制體育器械的種類和數量,進一步激發了孩子們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真正的發揮了自制器械的多用性、實用性,使幼兒的身體動作和創新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

五、存在問題及改進

1.對户外器械的使用建立良好的常規和制度,在户外活動中良好的制度不但可以保證孩子的安全,還可以減少自制器械的損耗。

2.保證自制器械的數量。由於是自制的,第一比較麻煩,第二容易破損,所以要保證幼兒自制的數量,做到人手一物。

3.創設遊戲環境和情景,培養幼兒活動興趣。幼兒的想象力豐富,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在體育活動中也應遵循幼兒認知情感變化的規律,進行生動活潑的體育活動。給幼兒設置有趣的情景和環境,這樣幼兒會對活動充滿興趣。

4.繼續思考、探索、開發一物多玩的方法,讓自制器械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化。

5.自制體育器械的合理搭配。單一地讓幼兒玩某一種體育器械,一般不會讓幼兒有持久興趣,如果能將多種自制的體育器械合理搭配,不僅能提高幼兒活動的興趣,還可以達到多項鍛鍊的目的。

課題研究報告 篇13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目的、意義:

如今中國中學生的近視率呈明顯上升趨勢,調查研究中學生近視狀況的數據,有助於找到預防近視,保護眼睛的方法。眼睛是面部五官中最重要的器官,人們都説眼睛是心靈的窗户及心靈的鏡子。明亮、清晰、有神的眼睛給人一種充滿活力和美感。眼睛的結構如此複雜,因此需要有良好的營養來維持,而且要各種營養素全面,如果飲食調養得不好,而且由於眼周圍皮膚特別薄脆,平時如不注意保護,就會導致眼睛無神、近視、眼皮腫泡、眼袋下垂、眼周黑圈、眼角出現皺紋,會給人一種萎靡、蒼老、病態的感覺,影響到面部及整體的美觀。眼睛是人類心靈的窗户。隨着知識經濟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們對外界信息的獲取,越來越依靠視覺,可以説人類外界信息的90%是通過視覺通道獲取的。我們的調查很有意義。可以提高同學們的愛眼意識,預防近視度數過快加深。

二、主要觀點:

眼睛是人類心靈的窗户。隨着知識經濟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們對外界信息的獲取,越來越依靠視覺,可以説人類外界信息的90%是通過視覺通道獲取的。眼睛,是人體最寶貴的感覺器官,同時也是最脆弱嬌嫩的,一雙健康的眼睛有賴於人們的愛眼意識,保護視力非常重要。

1、中學生近視狀況令人堪憂。

據悉,吳江市每10箇中學生中,差不多就有6個近視眼(含沒戴眼鏡的“假性近視”及眼科科學所謂“視力低下者”),而且其中相當部分還不斷向高度近視方面發展。低、中度近視如不能得到有效遏制而發展成高度近視,問題就比較嚴重了,因為高度近視易造成視網膜脱離,甚至引起失明!通過對近幾年監測情況的縱向比較,吳江市中學生的近視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2、預防近視,治療近視:

造成近視眼的原因很多,下面從遺傳、環境、眼部以及眼睛等因素來加以分析。

一遺傳因素

近視眼是一類和遺傳有關的眼病。有關近視眼遺傳問題的研究開始得很早,説法亦多。如隱性遺傳、多因子遺傳;低度近視眼為多因子遺傳,高度近視眼為單因子遺傳;單純性近視眼及少數病理性近視眼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大多數病理性近視眼為隱性遺傳。Duke—Elder很早就提出遺傳的作用。

二眼部因素

1、視覺剝奪

2、角膜異常

3、視網膜病變

4、眼壓

5、眼的調節和輻輳

三、環境因素

1、近距離工作

大量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視近負荷是單純性近視眼最重要的原因。視近負荷包括過近用眼及視近時間過長。近距離工作和近視眼的發生及發展存在劑量梯度效應。研究發現閲讀時間長的學生近視眼患病率表現高於閲讀時間短的學生。閲讀及近距離工作時間越多,近視眼進展越快;閲讀距離越近近視眼進展越快。

2、營養及飲食

飲食對身體的發育起重要作用。運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測量發銅及鋅含量發現弱視患者、異常眼軸者及遠視力差者鋅/銅比值明顯低於正常視力者。另有研究發現發展成為近視眼的兒童在能量攝入、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1,B2和C、磷、鐵和膽固醇等均顯著低於未發展成近視眼組兒童。

3、地區差異及社會經濟因素

城市比鄉村近視眼的患病率明顯高,這個現象隨年齡增加而變得更加明顯。農村生活更接近自然,空氣新鮮。這和其生活水平、居住環境及飲食營養均有關。並且農村學生看電視和用計算機的機會少。

4、照明與閲讀姿勢

關於光線對人眼影響的研究意見不一致。上海曾觀察10所重點中學學生使用枱燈後的視力變化,指出不良的局部照明方式嚴重影響視力。環境與作業面的亮度對比越大,越易引起視力疲勞。白熾燈對視力的影響要比熒光燈大。也有研究認為照明和近視眼無關。

閲讀姿勢不良亦會造成視力減退。閲讀距離越近,脖子傾斜度越大。這種姿勢使離讀者較近的視面受頭的遮擋而變暗,引起同側瞳孔擴大,影響視力。有關這方面的研究不多,不能肯定閲讀姿勢不良是近視眼的原因還是結果。

四、戴眼鏡

配戴眼鏡矯正近視已有百年曆史,目前戴鏡仍是矯正視力最主要的方法。Parssinen的隨機臨牀試驗顯示雙焦眼鏡或閲讀及近距離作業時不戴眼鏡,不能阻止近視的發展。

總之,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在近視眼的發生及發展中的作用是毫無疑問的,但兩種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各佔的比例如何尚不明確。遺傳因素是內因,是前提;環境因素是外因,是決定近視眼發生的條件。假如我們能夠用流行病學有效的方法測量有關的危險因素,用可靠而準確的統計方法排除混雜,就能得出遺傳和環境因素交互作用情況的結果。

課題研究報告 篇14

一、 調查目的:

瞭解教師眼中的農村國小生課外閲讀情況,為小課題的實施提供有力的實踐準備。

二、調查對象:

本校國小五、六年級語文教師。

三、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法。

四、調查問卷設計:

本調查問卷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客觀選擇題,共18小題,主要調查教師對課外閲讀的認識和態度;第二部分有3個主觀題,旨在瞭解教師對改變學生課外閲讀現狀的建議,以及對建立班級圖書角的理性分析。

五、調查問卷分析:

從回收的問卷來看,98%的教師都非常支持學生讀課外書,而且認為國小生的課外閲讀非常必要,必須重視和加強,並願意對學生的課外閲讀進行有效性指導。還有教師建議學校開設課外閲讀課,通過各種活動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99%的教師認為班級圖書角的設立勢在必行,以及時滿足學生的讀書需求,創設良好的讀書氛圍。但農村國小的條件有限,一些好的想法實施起來可能還面臨一定困難,改善學生的課外閲讀狀況還有相當漫長的路要走。

六、 調查問卷思考:

從問卷中也看到了我校學生的語文學習狀態,這帶給了我們教育工作者一定的思考。長期以來,我校作為一所農村國小,學校語文教學缺乏對學生的課外閲讀系統指導,只有個別教師比較注重,而大量的學生處在放任自流的狀態,學生閲讀習慣差,閲讀不能有效地進行。雖然多數教師深知課外閲讀的重要性,具有指導學生閲讀的良好願望,但由於工作量大,再加上應試教育的影響,往往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這些問題都需要在實踐中想辦法去解決。

在調查問卷中:有53%的教師在“你覺得班裏學生喜歡課外閲讀嗎?”一欄中選擇了“一般”。究其原因,學生缺乏課外閲讀的主動意識,很少有人對他們進行正確引導。另外,學生的課外書短缺也是一個主要原因,平時都沒有合適的書籍去閲讀,又何談從中找到樂趣,從而熱愛讀書呢。學校雖然設有圖書室,但由於意識不到位,管理不力等原因,圖書丟失了大部分,剩下的當作了擺設或塵封起來,孩子們只能望書興歎了。

七、 調查問卷的研究結果:

教師要解放自己的頭腦,提高對課外閲讀重要性的認識,少些枯燥無味的講授,少些機械重複的作業,多些時間給學生閲讀,充分提高學生的閲讀興趣。

首先,我們有責任儘可能多地豐富孩子們的課外書,想方設法,採取多種渠道籌集,比如,設立班級圖書角,向學校建議定期開放圖書室等。再次,給學生以閲讀的自由,給他們時間上的保證。兩週一節的課外閲讀課是遠遠不夠的。只有每天擠出時間來,天天讀,才能養成自覺閲讀的習慣。這就要求所有的'任課教師共同支持,儘量減少作業量,創造一切條件讓學生去自由閲讀。此外,不動筆墨不讀書。教師還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喜愛的形式來記讀書筆記。讀書筆記本應該成為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讀到好文章,摘錄好詞佳句,記下心得體會;閲讀累了,就在本子上或畫一朵小花,或描一隻小蟲,給課外閲讀增添無限的情趣。只有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才能讓他們靈動的思想自由地翱翔於“學海”“書山”之間,從而穩定對課外閲讀的興趣。

總之,課外閲讀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和諧發展是一件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它需要學校、社會、教師、家長共同關注,齊心協力。與書為友,和孩子同讀,伴孩子一起成長,讓人人成功起步,應當成為我們老師和家長的共同追求。

課題研究報告 篇15

一、我市食品產業現狀

(一)食品監管網點多。監管面涉及初級農產品、食品生產加工業和食品流通及消費領域,監管面廣量大。

1、初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情況。我市近年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以實施農產品“358綠色行動”為抓手,以規模化基地建設為載體,以農產品質量認證為突破口,大力推廣農業標準化,初級農產品質量有了明顯提高。現有省級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28個,產地面積13.8萬畝;放心菜示範基地4930畝,城市蔬菜基地12206畝;海水養殖3196公頃,淡水養殖面積3107公頃。

2、食品生產加工情況。全市現有食品生產加工企業190家,16家取得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包括食品生產許可證)。經過近年的快速發展,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行為逐步得到規範,產品質量有了很大提高。已建立生豬定點屠宰場10個,其中(半)機械化屠宰場6個,全市定點屠宰率達到95%,基本滿足全市人民“放心肉”的需求。

3、食品流通及消費情況。全市共有食品經營企業187家,個體工商户5560户,在全省“萬村放心店”建設中,已有730家農村小商店被授予首批“示範放心店”;現有農貿市場52個、副食品市場2個;飲食業1336家,集體食堂123家,食品從業人員5856人。20xx年餐飲業監督合格率90.35%,體檢合格率達98.34%(該指標不包括無證攤販從業人員數),餐具消毒合格率為50.35%。總體呈現出食品經營網點多,流動攤點多,質量意識差的現狀。

二、當前食品安全所存在問題

(一)食品產業的規模化程度不高。我市食品生產、經營以及種植、養殖業大都沒有建立良好的質量管理規範體系,質量標準難以控制。且我市食品生產企業、農畜產品的種植、養殖業規模偏小,管理和技術水平都較低下。這些因素造成食品生產標準化、集約化、規範化管理水平不高,客觀上給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帶來相當大的難度。

(二)食品安全檢測及預警體系仍不健全。到目前為止,我市還未形成從農田到餐桌整個環節的食品安全監督檢測網絡,市場上銷售的大部分農、畜產品未經任何檢驗或是經“蜻蜓點水式”檢測就進入百姓家直接食用,存在潛在的安全隱患。我市現有工商部門設立的菜場檢測點12個,每點每天平均檢測七八個批次,僅佔市場食品數量極低的比率,不能客觀全面地反映市場真實情況,且該部門檢測結果不具法律效力,可以出具法律依據的疾控中心又不參與到市場檢測。雖然從事食品安全檢測職能的機構有:衞生部門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農業部門的畜牧獸醫站、質監部門的產品質量檢驗所,但實際上僅衞生部門能作部分食品的常規檢驗,如農藥殘留、瘦肉精、蛋白質含量等檢測工作,且未能形成完整的信息資源共享體系。

(三)食品消費環節的問題仍很突出。一是學校周邊的食品衞生安全較為突出。學校周圍的小吃店、副食品商店等,經營質量差,進貨渠道混亂,特別是“馬路作坊”、露天加工的,衞生條件更是不堪入目;有的學校食堂管理混亂,給學校師生的身心健康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二是食品添加劑的安全狀況不能令人滿意。由於食品添加劑的檢測工作比較複雜,是否存在食品加工者擅自添加或多加食品添加劑以及食品摻雜摻假的現象很難發現;三是食品包裝的安全狀況令人堪憂。大量回收廢舊物品製成的食品包裝容器直接接觸入口食品,其有害成分對人體健康影響不可忽視,如方便袋、快餐盒、一次性口杯等。四是餐飲業和集體食堂的衞生問題已成為食品安全事故的易發區域,特別是工地食堂流動性很大,使監管難度加大,安全隱患凸顯。

(四)食品監管職能部門分散,食品監管力量薄弱。從目前監管職能來看,雖然涉及食品安全監管的部門有食品藥監、工商、衞生、質監、農業、貿糧、公安、教育等10多個部門,但重複監管和漏管等現象比較普遍。如食品經營環節,衞生、工商、質監等部門都分頭在管,大大影響食品監管效率的充分發揮,造成有效監管資源的浪費。同時我市專門從事食品監管人員嚴重不足,且業務素質參差不齊,與全面完成食品放心工程的工作要求還有差距。

(五)食品安全協調工作還不到位。主要表現在: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成立後,無執法主體資格。國務院賦予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的職責是“綜合監督、組織協調和依法組織對重大事故的查處”,但法律法規沒有直接賦予參與食品安全監管的權利,使監督協調流於形式,缺乏力度。二是法律法規不配套的。現行食品安全監管的法律法規還分散在各職能部門,沒有一部完整全面的食品安全法規來規範,造成各職能部門各自為政,工作成效不明顯。三是經費缺乏,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成立後,雖然增加人員編制,但相應的經費沒有投入,形成組織協調難、綜合監督難、組織活動難、收集信息難的尷尬局面;相關職能部門檢測經費嚴重不足。

三、分析

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監管鏈條長、難度大。通過各職能部門幾年來卓有成效的工作,食品安全狀況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上述諸多不足,縱觀這些問題,有以下幾方面因素:

(一)食品安全知識宣傳不夠。食品安全綜合監管在我市起步比較晚,舊的監管體制使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呈現條塊分割現象,食品安全宣傳工作更是各自為陣。一是宣傳範圍不廣,僅侷限在“3.15”、節日等大型宣傳活動上發送宣傳資料、張貼一些宣傳標語等形式,沒有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諮詢台、宣傳車、發放科普資料等宣傳途徑和手段,開展廣泛系統的普遍宣傳。導致部分消費者“不分食品壞和好,只管自己肚子飽”,有賣則買,能吃則吃,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辨別能力。二是未能形成權威統一的食品安全信息發佈渠道。有的部門僅憑某種食品幾個批次的抽樣檢驗結果或憑感觀判斷得出目前市場某種食品的合格率、不合格率,這不僅不能起到正確引導公眾的導向作用,反而使老百姓無所適從和深感憂慮。

(二)食品經營人員安全意識不強。由於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經營方式出現多樣化,有的下崗失業人員為了謀求生活出路,紛紛走上街頭,從事各種各樣的食品經營活動,形成一支條件簡陋、從業人員複雜的食品經營“遊擊大軍”,他們常常是夜出晝歸,無固定攤位,無證照經營,成為管理中的“老大難、釘子户”。

3、食品經營人員守法意識較差。食品經營潛在的利潤空間,使一部分無業人員擠身於這一低成本、高效益的服務行業。這些人員低文化,低素質,法律意識淡薄,一味追求經濟效益,無視《食品衞生法》等法律法規,鑽法律空子,忽視食品安全和衞生的管理。

四、對策

為使我市食品安全狀況得到明顯的改善,我們認為,可以採取以下幾項措施進行綜合治理:

(一)強化領導責任。食品安全監管的工作方針是:“全國統一領導、地方政府負責、部門指導協調、各方聯合行動”,政府高度重視,職能部門積極配合,食品綜合監管合力形成,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就能從根本上得到提升。一是突出食品安全委員會的綜合監督、組織協調職能,每季度或半年應召開一次聯席會,任務明確,情況清楚。二是對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實行一把手負責制,使各地、各部門感到肩上有責任,心中有目標、工作有思路。並將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納入各職能部門責任考核,實行“一票否決制”,與其它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檢查。

(二)保證經費投入。當前食品安全監管存在的突出問題,首先就是經費不足,市財政應將食品種植、加工、流通和消費等監管所需經費列入預算予以保證。包括保證食品安全源頭治理經費,以強化農業投入品和食品加工環節的綜合監管;保證食品流通環節檢驗檢測經費,實施食品流通環節全程監控;保證食品綜合監管經費,加強食品日常監管,充分發揮“綜合、協調”作用。

(三)理順部門職責。按照一個監管環節由一個部門監管的原則,採取分段監管為主、品種監管為輔的方式,進一步理順食品安全監管職能,明確職責。按照《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要求和責權一致原則,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

(四)統一信息發佈。以加強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為核心,通過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加大企業失信懲戒力度,綜合抓好食品安全制度規範、管理服務系統與運行機制和市場準入制度建設等。加強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綜合利用,構建各職能部門間信息溝通平台,實現信息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食品藥品安全監督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負責收集彙總、及時傳遞、分析整理,定期向社會發布食品安全綜合信息。形成統一審核、權威發佈的格局,從而改變部門分頭髮布,消費者無所適從的局面。

(五)加強隊伍建設。基層食品安全監管是基礎和重點,只有加強基層執法隊伍的思想建設、業務建設和作風建設,強化法律法規培訓,不斷提高隊伍的整體素質和依法行政能力,整合執法資源,成立由各職能部門抽調人員集中辦公、聯合執法的檢測中心,做到嚴格公正文明執法;切實落實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明確直接責任人和有關負責人的責任,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食品安全監督格局,才能使廣大人民羣眾真正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

(六)加大食品市場專項整治。一是由市食品安全委員會牽頭,針對全市食品安全存在的熱點難點,開展各項專項整治活動。二是由政府組織有關執法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各自的範圍每年開展幾次聲勢浩大的活動,如在“3.15”、春節、元旦、“五一”、“十一”前後,進行聯合宣傳、聯合檢查、聯合打擊,形成強大攻勢,進行專項整治。

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任重而道遠,但我們堅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各鎮、街道和食品監管職能部門的積極努力下,我市食品安全工作必將取得豐碩的成果,為打造平安、構建和諧社會作出貢獻。

課題研究報告 篇16

一、組織培訓,提高認識

為了使廣大教師能順利地開展課題研究工作,提高教師運用網絡的能力,我們對課題組成員進行了各類培訓。有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培訓;有計算機操作能力的培訓;有課件製作的培訓。學校教育寬帶網開通後,進行了網絡常識和網絡教學技術的培訓;組織教師觀看優秀網絡教學的錄像;教師的培訓做到集中培訓和分散自學相結合,為了確保分散自學的效果,每個教師要定期學習,課題組及時在“理論學習”一欄的'記載中進行抽查。另外,我們還請了一些教科研專家和行家到學校做現場指導。

1、利用假期對教師進行多媒體課件製作、網絡應用和個人網頁、專題站製作培訓,大大提高了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

2、有計劃地安排骨幹教師參加各級各類現代教育技術培訓,以點帶面,促進同步發展,確保學校現代教育設備的正常運行和使用。

3、開展集體備課。研究中我們發現,一些教師設計的基於網絡環境的學習活動成效並不顯著。究其原因,一是教師對學生信息素養和能力缺乏估計;二是因集體上網速度減慢造成網絡資源查找緩慢從而影響教學進展;三是教師缺乏網絡環境下交流活動的有效調空能力。反思這一現象,我們認為關鍵是教師課前的準備不充分。於是,我們要求教師在個人備課基礎上,帶着個體的思考參加集體備課,確保課前預設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4、定期開展課題研討。因為研究,教師們不斷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於是“如何利用網絡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什麼內容適合多媒體教學,什麼內容適合網絡教學?”“怎樣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生成?”成為每次課題研討的話題。這樣的活動主題鮮明,目標明確,教師是實踐的主體,又是交流的主角,每個人都成為深度會談的專家。課題研討引領着教師以一個研究者的姿態投入到真實的課題研究中去,不僅促進了課題的深入研究,也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二、規範制度,加強管理

堅持每兩月一次“課題研討”活動,及時分析總結前階段研究工作的得失,部署下階段的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對課題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查漏補缺,不斷提高和完善。認真制訂每學期的實施計劃,按計劃上好實驗課,抓好備課、上課、説課、評課各環節,強化科研教師的研討意識,提高研究能力。要求實驗教師根據自己的實踐,寫上課、聽課的心得體會,在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寫好研究性論文。

1、針對該課題特點,我們要求每一位研究成員期初制訂明確可行的實施方案,按方案紮紮實實開展研究,期末將對照方案檢查每一位教師的研究情況,根據實際成果評出“優秀”“良好”“合格”“較差”四個檔次,跟年終考核掛鈎。這一措施對課題研究正常、高效地開展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2、將課題研究與常規教學工作緊密結合,不光要學習一些理論材料,撰寫一些學習筆記、研究小結或論文,更重要的是要將課堂真正落實為研究的主陣地,因而規定教師每人每學期要上一堂級組或校級公開研究課,反映研究情況。每週必須上交一篇實驗課教案,由實驗課教案為基礎,課題組成員共同交流研究課過程中的得失。

課題研究報告 篇17

課題名稱:《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研究》 ——課題研究報告

價值分析:當課改的浪潮洶湧而至時,洋思中學的“先學後教”、杜郎口中學的“預習、展示、反饋”作為新型的教學形式像燦爛的浪花,分外引人注目,也給了我極大的啟示。 葉聖陶先生一貫主張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他把這一教育思想精練地概括為“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揭示了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辯證關係。《新課程標準》也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 ”。

預習,不是學生漫無目的地學,而是在教師簡明扼要地出示學習目標、提出自學要求、進行學前指導後,學生帶着思考題在規定時間內自學指定內容,完成檢測性練習(預習學案),並且能夠提出自己所感興趣的問題或是疑難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加以整合,互動性的生成自己新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設計。陶行知先生曾説:“教什麼和怎麼教,絕不是憑空可以規定的。他們都包含‘人’的問題,人不同,則教的東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

鼓勵自主學習,激活學生思維,釋放學生潛能、促進個性發展,全面提升學生各方面素質,從而進行新型而有效的課堂教學,是我的課前預習希望能夠幫助課堂教學所達成的目標。

研究報告

內容提要

在《新課程標準》以及“三全五優化”教學研究的指導下,把洋思中學的“先學後教”與學生學情以及自身特點相結合,重點研究國中語文學生自主預習實踐的有效策略。研究中充分運用了實驗調查法瞭解了國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課前學生自主預習對於課堂有效性的提高;通過大量課例的觀察,運 用行動研究法從不同課例(新授課、複習課、作文課)、不同文體(小説、文言文、議論文、詩歌)、不同載體(學案、批註、作品、檢測),分析了學生的各種自主預習對於課堂教學的影響;通過課例實施與推廣,提出了國中語文常規新授課不同文體以及複習的自主預習的標準,形成不同載體的預習形式,提煉出國中語文預習的系統設計、有效實施和分析到位的策略。在運用中較好地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可操作性和積極性,並進一步促進課堂教學設計貼近學生特點和需要,減少課堂隱形浪費。

一、課題的界定

自主預習中的“自主”是指自願、自覺、自主、自立的學習態度、能力策略等因素綜合而成的一種學生主導學習的內在機制,也就是説學生在教師引導後慢慢發自內心的去做這項工作,並且在這個基礎上試着一定程度的指導和控制自己學習的能力,像制訂目標,針對不同學習任務選擇不同學習方法和學習活動。對筆者來説,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的過程其實就是在一定的教育機制中為孩子們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以及協調自主學習與教育教學目標的關係。

預習,這裏指語文預習,是學生在新授課前按一定的學習要求對語文新教材或新課文作自我學習的活動,是語文教學過程的首要環節,是學習新知識的起點(一般放在課外進行)。自學預習是學生們通過自己的獨立鑽研,掌握知識和技能的能力。正式講解課文是學生施展自學能力的戰場,預習便是學生培養提高自學能力的練兵場。其實,預習決非一般意義上的通讀和瀏覽,而是一種複雜的智力活動。筆者發現,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往往需要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和能力,去感知新的課文,去開展觀察、識記、聯想、想象、辨析、比較、綜合等一系列智力活動,去鍛鍊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基於以上的認識,筆者的研究把語文學習的第一環節——預習作為培養學生自學願望和能力的一個突破口。“國中語文的自主學習教學實踐研究”就是筆者針對長期以來學生在語文學習總體上存在着被動功利、忽視自我能動性發揮的規律,以機械的完成為本位而非以人的發展為本位等問題,培養學生養成在教師引導的基礎上養 成自主預習的習慣,在自我預習的發現和質疑中發展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強調體驗感悟。

二、課題研究的政策或理論依據

1、《新課程標準》

《新課程標準》提出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 ”預習是語文學習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它對於培養學生的的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促進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

2、“三全五優化”教學研究

“三全五優化”是貫徹落實《新義務教育法》,深入素質教育的要求。是貫徹落實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於規範中國小辦學行為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意見的必然。是對課堂教學改革的整合與提升,促進“學有所教”向“學有優教”轉變的重要舉措。真正要做到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提升學生的全面素質,關注三維目標的有效達成;在課堂上實施全程管理,關注教與學的每一個環節,要做到教師能夠達成優化學習目標、優化問題設計、優化互動生成、優化自主體驗、優化評價矯正的設定,學生的自主預習尤為重要。

3、素質教育

學習,從素質教育的功能看,應該充分考慮人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主動精神和個性差異,注重形成健全的人格。從素質教育的價值取向看,關注“人的發展”,關注三維目標的有效達成,並以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作為核心價值。所以教師課堂對學生而言不應該是被動和機械的,而是鼓勵學生熱愛學習、創新思考和樂觀生活,而這樣的“主動教育”需要學生在課前做預定的基礎工作,也就是預習。將被動預習轉化主動預習,在課堂教學設計和組織過程中,能夠更深入研究如何真正面向全體學生,讓孩子也更明確自己的需要,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收穫和進步。

三、課題研究的提出

1、學生課前預習現狀

預習,並不讓人陌生,只是我們現在提倡的預習很大程度上只是簡單的看看書,粗泛的走走過場。學生對預習過的文章往往一知半解,甚至完全陌生,老師對學生的預習情況也不清楚,而課上 “提問法”、“討論法”、“啟發式”就在這樣的互不瞭解中倉促進行,教學的實際效果可想而知。

2、學生預習的必要性

多年來,特別是新課程改革以來,學校始終把課堂當作推行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主渠道,積極開展對課堂教學的研究與實踐,為進一步推行新課堂改革,我區也進行 “三全”“五優化”的課堂教學研究和實踐。這種教學方式,要求教師要善於引導思維、啟迪智慧,讓學生在自學中學會發現問題,提煉問題,以更好的參與教學活動。這麼一來,無論是是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益,進行“減負增效”的有效教學,還是促進師生教育觀念轉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都離不開預習。學生學會自主預習,並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質疑,在課湯上才能充分的表達、交流、分享“自己的聲音”。

四、課題研究的目的

當課改的浪潮洶湧而至時,洋思中學的“先學後教”、杜郎口中學的“預習、展示、反饋”作為新型的教學形式像燦爛的浪花,分外引人注目,也給了我極大的啟示。葉聖陶先生一貫主張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他把這一教育思想精練地概括為“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揭示了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辯證關係。《新課程標準》也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 ”。

預習,不是學生漫無目的地學,而是在教師簡明扼要地出示學習目標、提出自學要求、進行學前指導後,學生帶着思考題在規定時間內自學指定內容,完成檢測性練習(預習學案),並且能夠提出自己所感興趣的問題或是疑難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加以整合,互動性的生成自己新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設計。陶行知先生曾説:“教什麼和怎麼教,絕不是憑空可以規定的。他們都包含‘人’的`問題,人不同,則教的東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

鼓勵自主學習,激活學生思維,釋放學生潛能、促進個性發展,全面提升學生各方面素質,從而進行新型而有效的課堂教學,是我的課前預習希望能夠幫助課堂教學所達成的目標。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方法及過程

一)課題研究內容

1、典型文體的基本預習要求。

2、不同課例、不同文體、不同載體的學生自主預習策略以及反思

3、通過典型案例研究學生自主預習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係。

二)課題研究的方法及過程

本課題的研究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1、前期準備階段:

主要工作是學習科研理論,對學生預習情況進行摸底調查,設計方案,培養學生的預習意識,教會預習方法,打好預習基礎。收集資料,擬定課題研究方案,申報立項。

2、探索階段:

指導學生學會預習,養成預習的習慣,具備一定的預習能力,進行探索性預習。通過大量課例的觀察,運用行動研究法從不同課例(新授課、複習課、作文課)、不同文體(小説、文言文、議論文、詩歌)、不同載體(學案、批註、作品、檢測),分析了學生的各種自主預習對於課堂教學的影響。

① 在研究的過程中不斷通過區域教研活動和備課活動,通過不同教師課堂教學設計與學生自主學習的設計實施。參加了20xx年“語文報杯”名家語文研討會,聽取各級公開課36節,在此基礎上,不斷改進完善自己的方式方法以及成果。

② 運用行動研究法,不同課例(新授課、複習課、作文課)、不同文體(小説、文言文、議論文、詩歌)、不同載體(學案、批註、學生製作),分析了學生的各種自主預習對於課堂教學的影響,究出對策,並通過典型案例研究學生自主預習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係。

③ 運用調查研究法,對學生預習前後的文本理解、有效幫助以及存在問題做了課例的調查(《醉翁亭記》)。對學生一年以來的於都習慣養成做了感悟式調查(見附錄六)

調查研究預習課對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自學願望和能力培養的結果,收集整理課題研究的過程性資料,進行分析、歸納、提煉、總結,撰寫報告,申請結題。

六、課題研究的成果

一)規範了常規新授課不同文體以及複習課預習要求:

1、現代文預習

A.標小節號,閲讀文本。閲讀文本時注意書前提示、課文、註解和練習。關鍵是讀好文本。

一讀明文體,瞭解基本內容,二讀進行勾畫批註。

B.勾畫批註。在閲讀的過程中,將一些關鍵性的字、詞、句勾畫出來。文體不同,勾畫的

重點不同。記敍文:勾畫表明事情發展的過渡性語句,揭示中心主旨的抒情議論句,表現人物特點的語句。説明文:勾畫説明對象,每一節的中心句即揭示説明對象的特徵或原理的句子,過渡性語句。議論文:勾畫論題或論點,每一節的關鍵詞句,過渡性或總説性的語句;勾畫好詞好句,積累語言;不能理解的語句。

C.梳理。結合課文的註釋和一些工具書,掃清閲讀障礙,過字詞關。新教材的每一篇課文後都有“讀一讀 寫一寫”,學生可以將查出來的字音詞意寫

在上面,便於以後複習。學生還可以自主查閲有關作者及寫作背景的資料,以便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梳理文章結構,理清作者思路,把握中心。

D.質疑提問。在預習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注意不懂之處,有質疑的精神。同時將自己不理

解之處,用完整的語言表述出來,形成問答,便於提問。

E.閲讀推薦。找一找類似的文章,準備好課堂推薦交流。

2、文言文預習

A.通讀正音。閲讀全文,查找生字,流利朗讀。

B.梳理文意。結合註解和參考書,翻譯原文。

C.質疑。不能解釋的詞句做好記號,準備提問交流。

3、複習課預習

A.明確考點

B.蒐集相關例題(做過的練習試卷),歸納常見的不同問法。

C.結合參考答案,梳理考點的解題思路。

二)形成不同載體的預習形式:

1、學案式

這是進行指導性預習的最好方式,由教師給予學生一定的引導。如針對《醉翁亭記》設計的預習學案,從文學常識、文本初識、對話讀者、知識遷移的角度對學生的預習做了比較規範的指導;同時,預習學案和課堂學案是相輔相成的,以便學生能夠更清楚的明確學習目標,完成學習任務,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此外,教師預習諸問題的設計和課堂主題的設計可以一脈相連,以便減少課堂隱形浪費,提高課堂效率

2、批註式

這類主要是培養學生自我解讀,挖掘文本,加強與作者對話的能力,對學生的文體學

習有很好的指導作用,比如小説批註人物形象和環境描寫,説明文批註説明對象、説明順序、説明方法,説明語言,議論文批註論點、論據,文言文批註重要文言語法現象等等。這樣系統化的預習指導其實對學生進一步加強自己的閲讀能力有很大的幫助。通過批註、旁註,把握主題內容,賞析人物形象,體味語言美感,發掘文本疑問,有待進一步加強課堂學習的興趣和活力。

3、作品式

這類預習通常需要較長時間的準備,適用於作文課、綜合實踐課程,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他們的創新能力有重大意義。如作文預習前的資料收集、特別是具有自身特色的製作(身邊的她生活狀態調查、班級年度人物評選、學生的照片故事串接),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很大的觸動和啟發;比如綜合實踐課前學生的演講、辯論、朗誦等多種形式的預習可以全面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和創新能力。

4、檢測式

這是為了提高課堂效率,將基礎性知識的學習交由學生自主完成,在課上自由討論。檢測的形式可以多樣:字詞的默寫、文言基礎語法知識點的初步整理等等。

三)進行了典型課例的預習(附錄一~五)

1、作文課課例

2、小説課例

3、議論文課例

4、文言文課例

四)分析了學生自主預習對有效課堂的影響:

1、教師對學生的預習要進行必要有效的指導

預習是我們理解課文,把握課文內容的前提。但預習並不是意味着只是讓學生自己去完成預習的任務,教師不管不問。那麼,就對預習缺乏有效的控制與調整,教師在預習課中的主導作用就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學生讀沒讀課文,理解到什麼程度,是否真正深入到課文當中去,存在什麼問題和疑惑,作為教師的我們很難了解地很清楚,即使有些學生把預習的內容做到了本子上,但是不是自己獨立完成的我們也很難確定。洋思中學的王校長曾説:“放手不等於放任,自學不等於自流。現在看來,這是何其經典的兩句話!加強教師對預習課堂的調控力度,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才是解決預習課效率低的重要因素。指導的形式或者説是載體可以是多種多樣

2、關注學生預習中的質疑並生成進教學設計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而“疑”又是經過深入思考,主動探究才能產生的。所以,每次學習新課文之前,我都會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在旁邊作上記號或寫上相應的問題,以幫助我和學生共同從教材中獲得更生動鮮活豐富的信息。文言文的預習質疑根據文章稱常會有兩類側重。有的文章內容主旨並不深奧,比如《送東陽馬生序》,勸勉勤奮苦學的思想很明確,所以學生的質疑大多集中在是文章字詞上,特別是文中多次出現的虛詞“以”的用法,那麼這樣的文章可能字詞梳理、文言知識點積累、包括背誦指導就特別重要。而有些文章表面上學生的字句理解沒有問題,而文章的內容或是主旨的卻比較深刻,比如《湖心亭看雪》中,文章通過預習似乎都能翻譯,但很多學生不瞭解“問其姓氏”與“曰金陵人”的關係,不理解“獨往湖心亭看雪”與“舟子喃喃曰”的矛盾,不理解文中的“痴”,那麼這樣的文章也許文章字詞句的紮實可以放在內容的把握之後進行進一步鞏固。

所以,在上《醉翁亭記》之前,我詳盡的整理了學生們的預習質疑,問題主要集中在兩塊:(一)作者的醉翁之意究竟是什麼,作者在樂什麼,(二)文章的兩個重要虛詞——21個“也”和25個“而”的用法,為什麼出現這麼多次。在這個基礎上,我的教學目標第一課時就是幫助大部分學生解決質疑,激發學習興趣,抓住“醉翁”,抓住“樂”字,體會作者所樂的內涵。第二課時,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進行文言基礎點的整理,並且進行背誦指導,適當當堂 成誦。第三課時進行拓展延伸,比較閲讀,進一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主旨。

3、課堂教學上應該注重學預習生主體主動性的發揮

要相信學生,放心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預習成果的展現,小組討論,可以二人組、四人組,也可以一排一組,在分組討論中,教師來回巡視,也可參與學生的討論之中,適當點撥啟發、引導、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在小組討論中,可分組評分,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集體榮譽感。還有一種是集體討論,即組織學生集體研討,討論後,學生對問題舉手發言,也可把學生請上講台,大膽發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認識,培養學生的表現欲。對於一些仍有疑難的,學生學了也不解的,教師就要教了,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明辨是非,尋找結論。

預習的呈現也要體現課堂教學的全程性。就是在每個環節上都留給學生閲讀、思考、交流、活動的時間和機會,而不是某個環節讓學生參與自學,其他環節依然教師主宰課堂。

4、重視師生課後的反思溝通共同成長

就是讓師生分別做自我檢查、自我總結,每節課後的預習對課堂學習有什麼幫助,獲得了什麼,還欠缺哪些,諸如此類。思考反省做得好的、有深刻理解的地方,這個做法有助於促進學生的思考能力以及自我總結的能力。

五)探索和提煉了國中語文學生自主預習的有效策略

通過大量課例的觀察,運用行動研究法從不同課例(新授課、複習課、作文課)、不同文體(小説、文言文、議論文、詩歌)、不同載體(學案、批註、學生製作),分析了學生的各種自主預習對於課堂教學的影響;通過課例實施與推廣,提出了國中語文自主預習的標準,提煉出國中語文預習的系統設計、有效實施和分析到位的策略。在運用中較好地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可操作性和積極性,並進一步促進課堂教學設計貼近學生特點和需要,減少課堂隱形浪費。

七、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反思

在當前進一步推行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學觀念上應進一步以生為本,為學生自信心的培養和激勵學生主動學習的角度開展課堂教學。學生自主預習對有效課堂有極大的影響,所以教師對學生的預習要進行必要有效的指導,關注學生預習中的質疑並生成進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上應該注重學預習生主體主動性的發揮,重視師生課後的反思溝通共同成長。因此,教師預習的主問題設計與課堂教學主問題設計的關係如何緊密聯繫又有創新;對部分自主質疑能力較弱的學生的預習指導,如何引導調動自主發現問題的能力;對九年級學生的預習指導,如何進行還有待進一步實踐研究。此外,引導學生方面,還須大膽放手,做足課前功夫,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講評課的流暢性、藝術性和吸引力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結果分析

一、規範了常規新授課不同文體以及複習課預習要求:

1、現代文預習

A.標小節號,閲讀文本。閲讀文本時注意書前提示、課文、註解和練習。關鍵是讀好文本。

一讀明文體,瞭解基本內容,二讀進行勾畫批註。

B.勾畫批註。在閲讀的過程中,將一些關鍵性的字、詞、句勾畫出來。文體不同,勾畫的

重點不同。記敍文:勾畫表明事情發展的過渡性語句,揭示中心主旨的抒情議論句,表現人物特點的語句。説明文:勾畫説明對象,每一節的中心句即揭示説明對象的特徵或原理的句子,過渡性語句。議論文:勾畫論題或論點,每一節的關鍵詞句,過渡性或總説性的語句;勾畫好詞好句,積累語言;不能理解的語句。

C.梳理。結合課文的註釋和一些工具書,掃清閲讀障礙,過字詞關。新教材的每一篇課文後都有“讀一讀 寫一寫”,學生可以將查出來的字音詞意寫在上面,便於以後複習。學生還可以自主查閲有關作者及寫作背景的資料,以便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梳理文章結構,理清作者思路,把握中心。

D.質疑提問。在預習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注意不懂之處,有質疑的精神。同時將自己不理

解之處,用完整的語言表述出來,形成問答,便於提問。

E.閲讀推薦。找一找類似的文章,準備好課堂推薦交流。

2、文言文預習

A.讀正音。閲讀全文,查找生字,流利朗讀。

B.梳理文意。結合註解和參考書,翻譯原文。

C.質疑。不能解釋的詞句做好記號,準備提問交流。

3、複習課預習

A.明確考點

B.蒐集相關例題(做過的練習試卷),歸納常見的不同問法。

C.結合參考答案,梳理考點的解題思路。

二、形成不同載體的預習形式:

1、學案式

這是進行指導性預習的最好方式,由教師給予學生一定的引導。如針對《醉翁亭記》設計的預習學案,從文學常識、文本初識、對話讀者、知識遷移的角度對學生的預習做了比較規範的指導;同時,預習學案和課堂學案是相輔相成的,以便學生能夠更清楚的明確學習目標,完成學習任務,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此外,教師預習諸問題的設計和課堂主題的設計可以一脈相連,以便減少課堂隱形浪費,提高課堂效率

2、批註式

這類主要是培養學生自我解讀,挖掘文本,加強與作者對話的能力,對學生的文體學

習有很好的指導作用,比如小説批註人物形象和環境描寫,説明文批註説明對象、説明順序、説明方法,説明語言,議論文批註論點、論據,文言文批註重要文言語法現象等等。這樣系統化的預習指導其實對學生進一步加強自己的閲讀能力有很大的幫助。通過批註、旁註,把握主題內容,賞析人物形象,體味語言美感,發掘文本疑問,有待進一步加強課堂學習的興趣和活力。

3、作品式

這類預習通常需要較長時間的準備,適用於作文課、綜合實踐課程,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他們的創新能力有重大意義。如作文預習前的資料收集、特別是具有自身特色的製作(身邊的她生活狀態調查、班級年度人物評選、學生的照片故事串接),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很大的觸動和啟發;比如綜合實踐課前學生的演講、辯論、朗誦等多種形式的預習可以全面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和創新能力。

4、檢測式

這是為了提高課堂效率,將基礎性知識的學習交由學生自主完成,在課上自由討論。檢測的形式可以多樣:字詞的默寫、文言基礎語法知識點的初步整理等等。

三、進行了典型課例的預習(附錄一~五)

1、作文課課例

2、小説課例

3、議論文課例

4、文言文課例

四、分析了學生自主預習對有效課堂的影響:

1、教師對學生的預習要進行必要有效的指導

預習是我們理解課文,把握課文內容的前提。但預習並不是意味着只是讓學生自己去完成預習的任務,教師不管不問。那麼,就對預習缺乏有效的控制與調整,教師在預習課中的主導作用就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學生讀沒讀課文,理解到什麼程度,是否真正深入到課文當中去,存在什麼問題和疑惑,作為教師的我們很難了解地很清楚,即使有些學生把預習的內容做到了本子上,但是不是自己獨立完成的我們也很難確定。洋思中學的王校長曾説:“放手不等於放任,自學不等於自流。現在看來,這是何其經典的兩句話!加強教師對預習課堂的調控力度,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才是解決預習課效率低的重要因素。指導的形式或者説是載體可以是多種多樣

2、關注學生預習中的質疑並生成進教學設計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而“疑”又是經過深入思考,主動探究才能產生的。所以,每次學習新課文之前,我都會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在旁邊作上記號或寫上相應的問題,以幫助我和學生共同從教材中獲得更生動鮮活豐富的信息。文言文的預習質疑根據文章稱常會有兩類側重。有的文章內容主旨並不深奧,比如《送東陽馬生序》,勸勉勤奮苦學的思想很明確,所以學生的質疑大多集中在是文章字詞上,特別是文中多次出現的虛詞“以”的用法,那麼這樣的文章可能字詞梳理、文言知識點積累、包括背誦指導就特別重要。而有些文章表面上學生的字句理解沒有問題,而文章的內容或是主旨的卻比較深刻,比如《湖心亭看雪》中,文章通過預習似乎都能翻譯,但很多學生不瞭解“問其姓氏”與“曰金陵人”的關係,不理解“獨往湖心亭看雪”與“舟子喃喃曰”的矛盾,不理解文中的“痴”,那麼這樣的文章也許文章字詞句的紮實可以放在內容的把握之後進行進一步鞏固。

所以,在上《醉翁亭記》之前,我詳盡的整理了學生們的預習質疑,問題主要集中在兩塊:(一)作者的醉翁之意究竟是什麼,作者在樂什麼,(二)文章的兩個重要虛詞——21個“也”和25個“而”的用法,為什麼出現這麼多次。在這個基礎上,我的教學目標第一課時就是幫助大部分學生解決質疑,激發學習興趣,抓住“醉翁”,抓住“樂”字,體會作者所樂的內涵。第二課時,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進行文言基礎點的整理,並且進行背誦指導,適當當堂成誦。第三課時進行拓展延伸,比較閲讀,進一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主旨。

3、課堂教學上應該注重學預習生主體主動性的發揮

要相信學生,放心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預習成果的展現,小組討論,可以二人組、四人組,也可以一排一組,在分組討論中,教師來回巡視,也可參與學生的討論之中,適當點撥啟發、引導、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在小組討論中,可分組評分,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集體榮譽感。還有一種是集體討論,即組織學生集體研討,討論後,學生對問題舉手發言,也可把學生請上講台,大膽發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認識,培養學生的表現欲。對於一些仍有疑難的,學生學了也不解的,教師就要教了,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明辨是非,尋找結論。

預習的呈現也要體現課堂教學的全程性。就是在每個環節上都留給學生閲讀、思考、交流、活動的時間和機會,而不是某個環節讓學生參與自學,其他環節依然教師主宰課堂。

4、重視師生課後的反思溝通共同成長

就是讓師生分別做自我檢查、自我總結,每節課後的預習對課堂學習有什麼幫助,獲得了什麼,還欠缺哪些,諸如此類。思考反省做得好的、有深刻理解的地方,這個做法有助於促進學生的思考能力以及自我總結的能力。

五、探索和提煉了國中語文學生自主預習的有效策略

通過大量課例的觀察,運用行動研究法從不同課例(新授課、複習課、作文課)、不同文體(小説、文言文、議論文、詩歌)、不同載體(學案、批註、學生製作),分析了學生的各種自主預習對於課堂教學的影響;通過課例實施與推廣,提出了國中語文自主預習的標準,提煉出國中語文預習的系統設計、有效實施和分析到位的策略。在運用中較好地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可操作性和積極性,並進一步促進課堂教學設計貼近學生特點和需要,減少課堂隱形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