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工作報告 > 調研報告

工業調研報告3篇

本文目錄工業調研報告關於對我市工業園區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縣工業經濟發展調研報告

中小微工業企業是鄞州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基礎。XX年下半年以來,由於受到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和國家宏觀調控影響,我區中小微企業遇到了成本上升、效益低下的經營困難,不少企業陷入了虧損、減產、甚至停產的困境。為推動中小微企業發展,完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根據常委會工作安排,區人大財經工委到區有關部門進行了工作調研,召開了鎮(鄉)企業負責人座談會,實地瞭解我區扶持中小微工業企業發展情況。現將調研情況整理如下,以供領導決策參考。

工業調研報告3篇

一、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工作所取得的主要成效

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是一項長期艱鉅的任務。目前我區有11598家中小微工業企業,佔全區企業總數的99.8%。其中,產值在XX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有10114家,佔到87.1%。XX年中小微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920.4億元,佔全區工業總量的84.2%。全區有61.2萬人在中小微工業企業中就業,主要從事紡織服裝、五金機械、金屬加工製造等傳統產業。我區按照“政策引導、資源整合、解決瓶頸、扶持發展”的工作思路,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

(一)政策幫扶,推動中小微企業穩定健康發展

自XX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區委、區政府已出台多個政策措施。如XX年7月出台了《進一步促進經濟健康發展若干補充意見》(甬鄞黨[XX]25號)文件,XX年11月份出台了《關於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鄞政發[XX]128號)文件,幫助企業解決面臨的困難和問題。為減輕企業負擔,我區採取“直接免收、財政補助、政府代繳”方式,XX年免收中小微企業行政事業性收費達2200餘萬元,減徵社會保險費等7410萬元。今年區財政在科技三項經費中安排1000萬元用於科技中小微型企業培育,採用專項資助、投融資資助和優先申報項目等形式對10家科技創新型標兵企業和10家科技成長型小微企業進行全方位扶持。政策激勵促使使企業把資金投入到設備、工藝、人才等軟性領域,有力地推動了中小微企業穩定健康發展。

(二)搭建平台,推進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體系建設

信貸支持是推進中小微企業服務平台建設的關鍵所在。XX年,區政府安排600萬元專項資金鼓勵擔保機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支持力度。目前有5家擔保公司獲得融資性擔保許可證,註冊資金為2.3億元,擔保企業户數達116家,累計擔保總額為4.5億元,同比增加36.8%。其中在保責任餘額為3.2億元,同比增長23.1%。去年12月份,與杭州銀行合作成立“科技銀行”,安排1000萬元科技金融專項資金成立“風險池基金”,用於初創型、中小微科技企業研發、中試、技術推廣貸款貼息、擔保補貼。到今年2月底,我區中小企業生產設備融資租賃餘額為2.5億元,融資性擔保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小微企業資金困難問題。

(三)加強培訓,推進中小微企業管理和技術創新

XX年,有30多家企業接受管理諮詢機構的培訓指導,這些企業在企業成長、市場營銷、現場管理、財務、倉儲、生產流程、售後服務等管理工作上有顯著提高。其中明佳汽車內飾公司等5家企業被認定為市管理諮詢創新示範企業。寧波傳程諮詢有限公司獲得“市優秀中小企業管理諮詢服務平台”稱號。根據中小微企業在技術、設計等方面需求,今年2月份,我區率先舉辦首屆工業設計培訓班,邀請清華大學等教師授課,進一步提高我區工業設計水平。

二、目前中小微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中小微企業作為市場經濟中相對較弱的企業羣體,面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環境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我區中小微工業企業發展面臨着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總體效益大幅下滑等困難,部分從事傳統產業的工業企業(如紡織服裝行業)出現虧損、停產、倒閉等現象,應該引起我們高度重視。

(一)融資難和融資成本高問題較突出

中小微企業由於規模小,金融部門很少予以青睞,因此在貸款融資方面不能得到很好支持,融資難一直是制約其成長和發展的根本性問題。XX年10月份以後,中國人民銀行進行了5度加息、9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的市場操作,使各個金融機構的貸款利率上浮了30%多。據調查,我區中小微企業因轉型升級需要資金需求在增大,而銀行短期流動資金貸款規模卻在不斷縮小。同時受到政府投資項目和房地產融資成本上升的間接影響,去年以來中小微工業企業的財務成本提高了一倍左右,加上匯票貼現這一塊有的企業融資成本高達13%。同時,由於人民幣匯率的持續上升,使我區從事紡織服裝、電子電器等傳統產業出口的中小微企業訂單不斷減少,庫存量增加,企業匯率損失、應收帳款數額呈現上升趨勢,資金週轉速度減慢,不少企業面臨着資金鍊斷裂的危險。

(二)土地指標制約影響中小微企業的發展空間

據區經信局對各鎮(鄉)、街道和園區(中心)數據統計顯示:從XX年到XX年三年時間,我區享受“退二進三”政策退出工業用地1487.7畝,因國家重點工程退出工業用地2708.1畝,合計退出工業用地4195.8畝。新增工業用地5154.2畝,在扣除補辦手續的違法用地和園區道路等配套用地後,加上新增的工業用地閒置,實際工業用地沒有增加。座談中有企業反映,我區有些工業企業通過項目包裝,徵地後閒置,等待享受“退二進三”的推進城鎮化政策,轉為商住用地,企業主導產業趨向空心化,項目包裝所籌集的資金主要用於開發房地產。有的企業因產能擴張需要,新建、擴建新的生產基地卻長期得不到工業用地指標,企業訂單損失巨大,影響到企業的發展壯大,而不少鎮(鄉)、街道和園區(中心)引進的企業在工業用地上徵多用少、圈而不用的現象依然存在。

(三)原材料價格波動和人工成本上升是中小微企業目前面臨的主要困難

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影響,去年開始,我區中小微企業所用的銅、鋼鐵、棉花、煤炭等原材料價格劇烈波動,影響了企業訂單的長久、持續和穩定。原材料價格的整體帳幅達到15%多,進一步壓縮了企業的盈利空間。由於物價上漲帶來的生活成本上升因素,中小微企業人工成本普遍提高了20%左右。但不少中小微企業生產加工的產品在市場經濟中缺乏定價權,使我區中小微企業的虧損面和虧損額逐漸增加,原材料價格波動和人工成本上升是中小微企業目前生存面臨的主要困難。

(四)市場經濟環境不利於中小微企業發展

當前,在複雜多變的國內外市場經濟環境下,我區廣大中小微企業面臨的不僅僅是發展問題,而且還有一個生存問題。隨着城市化建設進程的加快,部分企業家對拿土地、搞房地產、拆借資金賺取高額利差的興趣在增大,產生了“脱實就虛”的現象。市場生存環境也不利於企業發展,新的勞動合同法實施後,企業經營者在處理工傷、用工等勞動糾紛中比較被動,應享受的權益有時候得不到保護。而且,我區分佈在邊緣鎮(鄉)和濱海投創中心的中小微企業因缺少電影院、文化中心等娛樂設施,難以解決員工的業餘生活問題,員工流動性較大,企業留人難、留住技術工人和高級人才更難。

三、幾點建議

當前,我區經濟正處於工業化中後期,經濟總量不斷擴大,結構調整不斷提速,競爭實力不斷增強。但從區域實際情況來看,這幾年我區將步入一個土地資源相對緊缺的階段,發展空間逐年減少,引導中小微企業創業創新,調整產業佈局,做好中小微企業由傳統產業向高新技術產業轉化扶持工作,才能保持全區工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活力。

(一)統一思想認識,進一步發揮中小微企業在就業、民生、創新等方面作用

我區中小微工業企業對財政收入的貢獻率達到70%以上,就業人員佔全區就業總數的92.6%,在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改善民生、激發民間活力、推動科技創新與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區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要高度重視中小微工業企業發展,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將中小微企業發展納入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戰略,制定科學規劃。要明確和細化相關職能部門職責,加強部門之間溝通協調,形成工作合力,進一步完善中小微企業幫扶工作機制。深入調查研究,及時解決中小微企業發展中突出問題。加強中小微企業統計分析,把促進中小微工業企業發展、增加社會就業作為一項重要考核指標,增加區對鎮(鄉)、街道工業實體經濟發展考核分值,改進政府績效考核體系。

(二)要進一步提振企業家搞實業、發展實體經濟的信心指數

工業實體經濟是鄞州發展的基石,區政府及相關部門目前要把一部分主要精力放在發展實體經濟上,特別是扶持戰略性新興產業上來。微調已出台的工業經濟政策,根據目前形勢和區域實際情況增加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實質性政策措施,督促相關部門對中小微企業的減負舉措落到實處,幫助企業度過難關,加強媒體宣傳力度,引導社會各界關注、關心中小微企業的成長和發展,在全社會營造濃厚的實體經濟創業氛圍,進一步提振企業家搞實業、發展實體經濟的信心指數。

(三)要進一步加大中小微工業企業發展實體經濟的政策扶持力度

一要整合現有的鎮(鄉)、工業園區(中心)有限的工業用地指標,按照工業產業佈局規劃,重點向高附加值、關聯度高的急需擴張產能的中小微企業傾斜,以“畝均產出率”和“畝均貢獻率”為導向安排工業用地指標。對現有廠房改造、引進先進生產設備、擴大廠房租賃面積的中小微企業要加大財政資金補助力度,幫助企業度過難關。二是鼓勵金融機構增加中小微企業短期借款額度,健全企業貸款擔保和風險補償制度,創新金融服務,幫助中小微企業突破資金瓶頸制約。三是健全中小微企業用工補償機制,把失土農民再就業培訓有針對性地納入企業技術工人培訓體系,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加大對行業組織和培訓中介機構的支持力度。四是應進一步減輕中小微企業的税費負擔,從政府對企業扶持資金中切出一塊設立小微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制定具體的實施細則,加大小微企業政策幫扶力度,讓量大面廣的小微企業真切感受到政府部門“雪中送炭”式的温暖。

(四)要進一步加大中小微工業企業發展實體經濟公共服務平台體系建設力度

要進一步完善區、鎮鄉(街道)兩級中小微企業公共服務平台建設,編制服務手冊,建立服務網站,為廣大中小微企業家提供融資、政策信息、市場開拓、技術等服務。區政府及有關部門要開展形式多樣的“支持實體經濟服務月”活動,改檢查為輔導服務,引導中小微企業規範生產經營行為,維護企業經營者在處理工傷、用工等勞動糾紛中合法權益,為中小微企業營造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改革創新財政資金扶持辦法,加大政策整合力度,用政府財政資金作引導,吸納更多社會資金投入到工業實體經濟當中,結合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要求,把資金真正投向最有發展潛力的項目,發揮資金的最佳效益,滿足中小微工業企業不斷增長的加快轉型升級和增強內生動力需要。

關於對我市工業園區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工業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慶增任組長,財經委主任委員劉建平,部分財經委員會委員和工作人員為成員的調研組,於今年3月對我市工業園區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組先後到九原區、東河區、土右旗、固陽縣聽取了區旗縣政府關於工業園區建設情況的彙報,實地考察了包頭九原工業園區、包頭鋁業園區、土右旗新型工業園區、固陽縣初級產品加工基地,深入到駐園區內的豐達石油機械公司、苠仁藥業、吉泰鋁業、藍光齒輪、成基電子、一陽輪轂、天津電建、首峯鋁合金軋鋼等企業就生產和發展等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聽取了市經濟委關於全市工業園區建設情況的總體彙報並交換了意見。

一、工業園區建設的基本情況

我市工業園區發展起步於1990年,包頭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992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也是自治區唯一的國家級高新區,標誌着我市工業園區(開發區)建設的起點跨入國家級水平。XX年市政府啟動區旗縣工業園區建設工作,使全市工業園區進入快速發展階段。XX年以來,按照國務院和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治理整頓土地市場秩序的要求,對我市36個開發區(園區)進行了調整和整頓。目前,國家已經認定和公告保留的國家級工業園區為:包頭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自治區級工業園區有:內蒙古包頭鋁業產業園區、內蒙古包頭九原工業園區,內蒙古包頭石枴工業園區和內蒙古包頭興勝經濟開發區。還有部分園區正在報批認定過程中。各旗縣區立足自身產業實際,結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市場導向,在調整中也積極規範了一些具有鮮明產業特色的工業園區,比如:昆區依託小包鋼破產重組規劃建設的包頭市不鏽鋼產業園區已初具規模;青山區圍繞一機集團、北方重工等龍頭企業,開發建設了包頭裝備製造業項目區等。

經過十幾年的建設,特別是“十五”期間的發展、整頓和提高,列入國家級和自治區級的五個工業園區具備了一定的經濟實力和加速發展的基礎條件,對全市工業經濟特別是縣域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日益明顯。XX年末,工業園區累計入區企業達902户,投資總額483.48億元,銷售收入579.73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191.21億元,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47.5%,園區工業對全市工業經濟的發展發揮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包頭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其管理委員會建制為副地級,編制為200人。位於市區南部,現共管理3片地區:一是規劃區,面積15.53平方公里;二是希望工業園區,面積12平方公里;三是萬水泉鎮,轄區面積66平方公里。近幾年,稀土高新區管理委員會,緊緊圍繞稀土及其深加工、裝備製造、鋁銅及深加工、電子信息、生物技術、節能環保等主導產業,大力構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項目,壯大經濟實力。XX年開發區引進南京聯強集團投資20億元的特種精密板帶等15個項目,投資額達33.44億元,建成達產後預計新增產值90億元。XX年,按在地的統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5家,實現工業總產值122.7億元,同比增長35.0%;工業增加值40.5億元,同比增長23.0%;產品銷售收入達到117.5億元,同比增長33.9%;實現利税14.1億元,同比增長111.3%;XX年,財政收入13.38億元,支出6.19億元。

包頭鋁業生態工業園區於XX年由國家環保總局批准建立,其管理委員會建制為副縣級,編制13人。位於東河區東部,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XX年通過國土資源部對園區規劃用地的審核,核定園區面積為XX公頃,園區四至範圍為“東至毛其來村,南到黃河二道壩,西至河北村,北至丹拉高速公路”。XX年,成立了包頭鋁業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和園區開發公司,進一步加快了園區基礎設施和產業發展步伐。先後完成了核心區2.35公里東西主幹道工程,開工建設了包鋁三期南北道路和園區污水處理廠,完善了園區供暖配套設施。加速推進11okv變電站建設,並已開始為園區供電。XX年,園區成功引進了凱普鬆電子科技(包頭)有限公司等6户鋁深加工企業,進一步延伸了鋁產業鏈,新增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超過18億元。截止XX年底,園區累計投資97億元。園區共有企業35家,實現銷售收入70億元,工業增加值19.36億元,上繳税金2.7億元。

內蒙古包頭九原工業園區成立於XX年,規劃面積為14.63平方公里,於XX年正式通過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審核,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正式批准為自治區級工業園區。園區位於包頭市九原區哈業衚衕鎮境內l1o國道753公里處,東起稀土高科,南臨包鋼尾礦庫,西至南繞城公路,北接丹拉高速公路。園區管理結構的副縣級建制正在報批中。目前已累計投資1億元,初步具備了“七通一平”的投資環境。主要基礎設施有:17公里長的園區道路,7公里長的鐵路專用線,佔地600畝的貨場和110kv變電站一座,投資258萬元的電纜溝工程,同時計劃興建日供水能力達3萬噸的供水工程,日處理5萬立方米的污水處理廠一座,併為企業免費接入寬帶,提供各項通訊服務。鋼鐵、稀土是園區兩大主導產業,鋼鐵產業產值佔園區全部產業的50%,稀土產業產值佔開發區全部產業的30%。XX年底,園區共有企業92家,實現銷售收入41.85億元,工業增加值1.22億元。

內蒙古包頭石枴工業園區成立於XX年5月,其管理委員會建制為正科級,編制為7人。園區分兩個區域:一園區位於石枴區楊窯溝內,二園區位於福永居後壩村。XX年7月,石枴工業園區經自治區政府批准,並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批,正式成為自治區級工業園區。經國土資源部核准園區總體規劃面積233公頃,已開發面積184公頃。近幾年來,園區先後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2億多元,建設了11okv、220kv變電站2座,總容量達70萬千伏安;鋪設園區公路5.7公里,供水管網4.5公里,實現了“七通一平”。目前,工業園區先後引進47户企業,擁有8000kva以上的礦熱爐58台。通過近兩年的整合、重組,現有企業30户,電力總負荷達到46萬千伏安,具備了年生產硅鐵、硅錳、工業硅等產品30萬噸、電石15萬噸、粗銅3萬噸、金屬鎂0.5萬噸的生產能力。XX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4.5億元,工業增加值12億元,完成税金0.7億元。

內蒙古包頭興勝經濟開發區籌建於XX年6月,XX年經國土資源部、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為自治區級工業開發區。其管理結構的副縣級建制正在報批中。開發區位於110國道南側724—726公里處,總規劃面積232.44公頃。開發區機構由管委會和開發有限公司組成。截至XX年底,開發區累計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8000多萬元,建成三橫三縱水泥路面,並與210國道、110國道及建設路相連。通過中心動力站實現了集中供氣和供暖,全面實現了“七通一平”。興勝經濟開發區以生物製藥業、現代製造業、機械加工業、信息產業等高新技術產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為主導產業。XX年,興勝經濟開發區實現工業總產值24.3億元,同比增長1.3倍,實現工業增加值7.7億元,同比增長1.3倍。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5億元,同比增長37.3%,完成税收0.8億元,同比增長92.3%。

包頭不鏽鋼產業基地於XX年11月經昆區政府批准成立,規劃範圍為:東至昆都侖河、西至包鋼廠前路,南至團結大街、北至包白鐵路,佔地面積約5平方公里,基地基礎設施建設以華業特鋼2300畝土地為核心區,資金投入1000萬元。主要是綠化、美化、亮化、道路硬化等基礎建設。包頭不鏽鋼產業園區是以華業特鋼股份有限公司為龍頭企業,利用包鋼、二冶的存量資產進行優化整合,拓展不鏽鋼深加工,延長產業鏈。現引入華業公司年產60萬噸不鏽鋼項目、華禹鉻業公司年產3萬噸鉻鐵項目、華靈公司年產lo萬噸不鏽鋼冷軋中寬帶項目、華盛公司年產12萬噸不鏽鋼流體管材項目、二冶昕隆鋼材市場項目、包頭北方創業鋼結構有限公司項目。XX年底,園區預計實現銷售收入30億元,創利税3億元。

包頭裝備製造業項目區總規劃面積26平方公里,位於包頭市青山區廠前路以北、建華路以西、丹拉高速公路以南、民族東路以東。具體包括三部分:一是已建成區,二是規劃區,三是核心區。自XX年以來,已累計投入資金近1億元用於項目核心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核心區已徵用的1400畝土地實現了“七通一平”。主導產業重點是以汽車整車及零部件製造、重型裝備和專用設備為主的裝備製造業體系。以一機集團、北方重工集團為主,共有涉及北方奔馳公司、北方創業公司、北方實業公司、一機集團綜企路通彈簧公司、一機林峯特鑄廠、一機大地石油機械公司、北方創業專用汽車公司、北方重型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北方專用汽車有限公司、北方鑄鋼公司等重點裝備製造企業60餘户入駐,全年可實現總產值近120億元。核心區項目進展情況:目前,項目核心區共有7家企業入駐,總佔地面積400餘畝,總投資額達3.71億元。全部建成後預計年銷售收入達到12.1億元,年税收達到1.5億元。這7家企業中,已竣工投入使用的有1家,為包頭市冠工貿公司投資8000萬元建設的阿特拉斯工程機械項目,其餘6家正在加緊建設,預計XX年上半年將全部投產。規劃區項目進展情況:以汽車整車製造、風力發電設備為主導產業,目前,在談項目有晶牛集團投資20億元建設的微晶研發基地項目,其項目選址已初步確定。

土右旗新型工業園區其管理委員會建制為正科級。現有正科級領導2人,副科級領導4人,工作人員11人。內設3 個職能股室,下設2個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園區位於國家物資儲備局137處鐵路專用線以東、美岱橋村以西、110國道以南、京包鐵路以北,東西長11公里、南北寬2.7公里,分為近期規劃18平方公里,中期規劃30平方公里,遠期規劃50平方公里;按功能區分為:電力能源循環經濟區、冶化工業區、農牧業產業工業區、高新技術產業區、綜合服務區。園區內現有工業企業26個,已建成旺旺食品、明旺乳業、天喔食品、生技銅業、海亮塑膠管材、低温煤焦油分類提純項目;在建項目有:山晟煤焦、山晟煤氣摻燒煤矸石2×5萬千瓦發電機組工程、玉米深加工、銅治煉、多晶硅循環經濟、華電土右電廠一期2×60萬千瓦發電機組工程;即將興建的有:京科新材。園區內已初步形成了冶金、化工、食品、煤礦、農畜產品深加工、電力、製藥等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完成投資2億元,固定資產累計完成12億元,園區基本實現“四通一平”(通路、通水、通電、通迅、土地平整)。XX年,園區企業完成工業生產總值1.64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344萬元,工業銷售收入2.48億元,企業利潤746.46萬元,工業企業税金1900萬元,就業人數達2500人。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工業園區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一是報批難。受國家宏觀調控和產業政策從嚴從緊的影響,自治區級以上工業園區的審批還沒有解凍。二是入園項目不夠大。如多數入園項目規模小,投資力度不大,產業關聯度小、鏈條不夠長,對地區經濟的拉動不夠明顯。三是技術改造力度不大。個別園區內的有些企業仍然延用陳舊設備和落後的生產工藝組織生產,生產效率較低,產品結構單一、質量難以保證。

(二)園區內科技創新型產業較少,高層次管理人才匱乏

一是優勢項目少。多數入園項目技術附加值小,產品性價比較低。二是研發能力較低。多數入園項目在核心技術的開發研究上投入不足。三是人才較少。多數入園項目具有一流管理水平的高層管理者不多,現有的高技術、高技能人才不能滿足園區經濟發展的需要。

(三)工業園區規範化水平還不夠高

一是特色不鮮明。一些重點園區尚未形成主業突出,特色鮮明的產業體系,低水平競爭、爭搶項目的現象時有發生。二是定位不明確。園區建設與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不相適應;園區建設的規劃定位、區位指向與城市規劃功能佈局相脱節。三是集約化程度低。一些高耗能低效益項目的引進,不但與園區現有產業集羣和總體規劃背道而弛,而且也沒有經過環保評價。

(四)部分園區基礎設施不完善

一是財政對園區建設的投資不足,一些市區級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二是園區建設融資渠道單一。多數園區普遍通過土地運作或bt等方式支持園區建設。在土地使用權證難辦或辦不下來的情況下依靠優惠土地價格的方式引資,將會帶來嚴重的遺留問題,如給地方財政背上沉重的土地價格補貼負擔和土地產權糾紛等問題。

(五)園區的管理體制不夠完善

儘管園區總體服務水平較好,但還存在着工作效率低,服務企業不到位的現象。如一些園區人員、機構、制度、目標、技術、管理等要素不健全,導致效率較低。

三、幾點建議

(一)要進一步加強對工業園區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完善考評體系,提高服務工業園區的工作效率

以“科學發展富民強市”戰略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十屆二次全委會議精神,要進一步加強對工業園區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一要成立全市工業園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協調處理有關工業園區產業佈局建設規劃、土地審批、利益分配、招商引資、項目服務、矛盾仲裁等有關問題。二要建立和完善工業園區建設工作考評體系。建立競爭激勵機制,調動各旗縣區領導對工業園區建設工作的積極性,引導工業園區又好又快地發展,防止互相攀比,爭搶政策優惠,損害地區長期利益。三要建立健全園區企業服務體系。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切實提高行政服務效率,簡化手續,完善一站式服務,着力營造法治、誠信的氛圍。四要進一步健全公共設施服務體系。要加大對工業園區的發展支持力度,全部實現“七通一平”;拓展投融資平台,挖掘並提升公共服務能力,為園區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二)要進一步加強五大工業園區的建設力度,堅持科學發展,強化對全市工業經濟的支撐作用

一要進一步加強五大工業園區的建設力度。充分發揮五個國家級和自治區級工業園區在土地、政策和組織上的優勢,不斷吸引重大工業項目和支柱產業項目進駐園區,逐步形成園區優勢產業集羣。二要給各園區定位。按照地域區位、產業分工和產品的特點,明確園區的產業定位,按定位要求引項目、引資金,不斷擴大經濟總量。三要節約、清潔、安全生產。在項目選擇和引進上要科學分析資源、環境容量和市場,切實使工業園區走新形工業化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工業園區,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三)要進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堅持科學規劃,提高統籌發展能力

一要把工業園區規劃作為工業園區建設的首要工作來抓。從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出發,將園區規劃與城市總體規劃和工業佈局相結合。二要制定工業園區標準。結合國家和自治區規定,出台我市工業園區標準,以此查檢指導我市工業園區治理整頓工作,規範各種工業園區建設規劃行為。

(四)要進一步強化產業分工,堅持產業集聚原則,提高構建特色工業園區的能力

一要建設特色園區。按照全市有關工業園區產業分工的要求,明確主導產業定位,堅持按產業集聚原則招商引資,防止工業園區產業混雜、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缺乏產業定位的現象發生,逐步形成產業特色鮮明的新型產業園區。二要形成集羣優勢。注意發展主導產業的產業鏈條延伸和為龍頭企業配套產品的中小企業,提高產業集中度,形成產業集羣優勢。

(五)要進一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培育優勢產品,堅持實施名牌戰略

要在科技研發上下功夫,發揮科技創業園區的主力軍作用,促進產學研相結合,創造條件,建立並完善自主創新的激勵機制,抓住主導產業和重點企業,搞好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在開發建設新型工業園區的工作中,要更加重視高新技術產值率的提升,以科技含量和自主創新提升新的工業園區的經濟增長點。提高科技含量,培育優勢產品,大力實施名牌戰略。用高新技術打造名牌產品,以名牌產品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又好又快發展,讓工業園區建設成效在全市乃至自治區發揮出示範帶動作用。

名詞解釋:

工業園區:是指有明確的土地界限,實行類似經濟特區的某些優惠政策,以母城、交通、市場和智力等資源條件為依託,以改善投資環境為前提,以招商引資、聚集開發為手段,以推動區域發展為目的,經國務院或省級政府批准設立的相對獨立的經濟區域。它是發展工業的重要載體,是推進工業化的重要平台,是招商引資的現實需要。能否高標準建成一個工業園區,關鍵在於融資、招商和管理三個環節的有機統一。只有投入到位,把基礎設施高標準建設好,同時又通過高效管理和優質服務才能對投資者、企業產生吸引力,達到招商引資的目的,工業園區才有發展後勁。招商項目進園區,有利於合理聚集生產要素,優化項目佈局,構築低成本的經濟運行環境;有利於避免處處點火冒煙的無序狀況,更好地保護自然環境;有利於政府和職能部門提供更為優質高效的服務,促進項目更好更快地發展壯大。

“七通一平”:通電、通水、通路、通訊、通暖、通氣、通排污、場地平。

縣工業經濟發展調研報告工業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歷年來,縣委、縣政府非常重視修水工業經濟的發展,特別是近幾年來,嘔心瀝血、夙興夜寐,制訂、實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採取了一攬子辦法,取得了卓然成績。使我縣工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初具規模。在今年全市開放型經濟工作會上,我縣工業園區更是取得了綜合發展第一的好成績。

今年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面臨着經濟結構調整、工業產業轉型升級、經濟發展下行壓力增大和我縣地理區位還處於劣勢、產業集羣還未形成以及我縣決戰工業700億宏偉目標的確定,需要我們再一次深入思考我縣工業發展思路、模式、路徑。

元宵節過後,我校本着鍛鍊教師、發揮諮政作用的宗旨,成立了修水工業經濟發展調研組,並請來省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主任吳志遠博士指導,對修水工業經濟進行調研。

我們的調研組一行先後深入工信委、國土局、礦業局、環保局、統計局、人民銀行修水支行等單位調研,組織了發改委、財政局、勞動就業局等單位負責人和供電公司、裕發食品、凱達服裝、輝運飾品、新中英陶瓷、華偉礦業等企業負責人座談。

通過調研我們梳理出發展修水工業經濟的三條建議和一些公共扶持政策,這些建議更側重於思維層面,旨在開啟多種視角,具體操作層面的做法還有待相關部門專題調研並制訂措施。文中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一、堅持產業集羣,優化區位條件,努力形成反梯度發展態勢

1、強化集羣公共政策研究,堅持集羣發展模式。加強促進產業集羣發展的公共政策研究,制訂和實施優化產業集羣發展的政策制度,堅定不移地走集羣發展的模式。

過去,企業選址首先考慮的是成本因素,更傾向於沿海發達、交通便利的地區。接下來,當勞力等成本控制不下來時,關注產品市場區位因素,產品市場銷售量大的地區成為企業首選。現在,企業發展更趨向為集羣發展。研究表明,產業集羣發展可給企業帶來最大的利潤。產業集羣也就成為最大的區位優勢。產業集羣為地方產業發展提供了不竭的動力,集羣為近距離的相關或上下游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競爭合作平台,成為吸引更多同行參與的“吸鐵石”,集羣的最大功能在於為集羣內企業提供低成本環境和創新環境。無數事實證明,集羣才真正是企業成長的“搖籃”和“大家庭”。

我們可根據本地特色資源、市場需求、區域分工來大規模引進關聯度大的中小企業,同時加大目前我縣“兩頭在外”企業的“嵌入式”發展,加大對這類企業的補貼,重點支持這些企業信息化、企業家培育、藍領工人培育以及工業物流等,增強其穩定性和本土化,形成中小企業集羣。大量穩定性強且逐漸本土化的中小企業的存量成長為集羣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基礎,同時,集羣的形成還需要行業中的大企業的參與。大企業的形成既可依託已有中小企業的重組整合,還可以通過招商引資來解決。

從集羣培育的角度看,如果產品差異性較大的企業大量扎堆,是不利於企業長期成長的。所以,我們要摒棄無序式的、面面俱到的產業佈局,根據國土空間開發和佈局、本地資源優勢,有選擇地規劃和打造若干專業集羣。將支柱產業的攤子鋪大了並不能降低縣域經濟風險,反而可能因資源配置拮据而導致整體陷入困境。

我們要儘快瞭解和掌握集羣治理的先進理念和基本規律,可通過頒佈地方性政策、制定各種戰略計劃以及開展促進集羣創新的財政支持等方面幫助實現企業間良性互動,以此推動產業集羣的發展。

2、堅持有限目標原則,實施非均衡發展戰略。鑑於我們工業積累和現狀,我們要堅持有限目標的發展原則,注重區域專業分工,要採取非平衡發展戰略,有重點地規劃、佈局產業發展。在實踐中,可考慮對現有工業項目運行狀況進行分類梳理,從歷史和現狀兩個維度、從多指標分析入手,全面詳細地掌握各工業項目在縣域經濟中的重要性、在同行業中的競爭力和發展潛能,再據對各工業產業進行排序並扶優限劣,逐漸凸顯我縣工業特色,營造主業優勢,打造地方品牌。對我縣來説,區域專業分工是實現資源要素合理流動,發揮優勢、實現資源有效配置、促進經濟增長的一條有效途徑,是形成專業化經濟格局的重要方式。只有長期堅持才能真正實現產業規模擴張,達產達標乃至實現工業經濟總量的跨越增長。地方經濟越專業、越特色,就越具有向心力,對後續資源的吸附能力就越強,地方經濟規模就越可持續,才能真正做大做強,進而突出地方特色,做出地方品牌。

3、研究市場供求狀況,鎖定招商引資範圍。長期以來,工業企業投資區位選擇都十分關注運輸成本因素,特別是“兩頭在外”的企業。修水因為地處山區,交通條件並不十分便利,一定程度地影響了工業企業的投資意願和積極性。在當前國際國內經濟運行條件發生改變的情況下,特別是以擴大內需為核心的經濟結構調整的國內背景下,不少出口企業已開始關注並滿足國內市場,中部地區市場需求潛力較大。中部地區市需求場規模將成為替代具有成本優勢的重要工業區位因素。修水地處三省九縣中心地帶,工業的發展需要改變傳統理念,擴大內需並以我縣為中心輻射的中部地區市場應該成為當前修水工業發展的指導思想與目標所在。

當前,可以組織專門隊伍科學、深入、細緻研究以修水為中心的適度區域範圍內的市場需求特徵和市場潛能,並結合修水現有資源與條件,確定可供選擇的產業發展方向,進而鎖定招商範圍,招商的目的並不僅僅是被動或主動地承接東部產業梯度轉移,更重要的是形成對未來國內外企業跨區域佈局時的重要影響力。我們可以主動謀劃,要變被動招商為主動招商,積極引導長期以來“兩頭在外”運轉模式的企業轉向關注和研究內地市場,促使企業商業模式或商業戰略轉型,如果能實現這種轉型,企業物流成本將大大下降,企業在修水投資的盈利可能性將大大增加,修水必將成為良好的工業投資聚集地。

4、優先抓好礦業產業集羣。我縣礦業經濟發展主要瓶頸在於科技創新,為此,我們要不斷強調科技工作的重要性,不斷提升科技創新工作管理水平,熟悉科技型企業的特點,不斷優化並適應科技型企業所要求的區位條件。同時,我們可以通過項目帶動、以引入若干具有競爭合作關係的骨幹企業為抓手,精心打造產業集羣,延伸產業鏈條,實現礦業經濟規模化、精深化、集羣化發展。反梯度戰略是不少欠發達地區跨越發展的成功案例,我們完全可以在自然資源和基本的產業發展的基礎上大膽發展和拓展礦業經濟,在產業鏈打造上下功夫,形成局部優勢,以此實現跨越式發展。

二、創新思維,突破工業發展瓶頸

1、跳出工業發展工業。修水工業怎麼抓?我們認為,有必要從一、二、三次產業內在關係中找到依據乃至辦法。三次產業具有內在的關聯性,而這種關聯性又必然影響着三次產業包括工業各自的發展過程,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要特別注重一、二、三產業之間的關聯性和聯動性。近年來,我縣城市建設和第三產業發展就為我縣工業發展創造了條件,這些好的經驗和做法要繼續堅持。

從實踐操作層面看,可以形成以修水農業乃至旅遊業優勢、品牌和名氣為抓手的工業經濟。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並營銷修水區域品牌,通過修水區域品牌的提高,進而優化修水工業區位條件,帶動工業發展。一、三產業為工業發展打造影響力,工業為一、三產業奠定基礎。

2、跳出修水發展工業。基於各地差異和經濟的互補性,我們要主動謀求跨縣資源的整合和區域經濟互動發展,實現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多贏共享的良性互動新格局。一方面,我們要積極向上級政府、部門爭取對口支援的機會,另一方面,主動與周邊地理優勢地區、產業優勢地區對接,參與區域分工。

我們可以赴周邊地區廣泛協調並徵集意見,積極謀劃政府間合作並由此帶動政商全方位互動。一是可考慮將修水現代農業、旅遊業發展與周邊地區結合起來,支持並匹配周邊地區的工業發展,從而共享跨區域範圍工業發展成果。二是可考慮在與周邊對接過程中尋找工業分工的突破口,主動納入周邊工業分工體系,加大中間產品生產範圍和規模。依託周邊強勢產業並與之配套,逐步形成低端集羣,慢慢發育,漸漸由低端集羣向高端集羣發展。在此過程中,要未雨綢繆,建立良好的公共科技政策體系,支持集羣的漸進升級,最終形成創新驅動的縣域經濟態勢。待時機成熟,再通過周邊尋求或直接尋求與外部更大區域範圍的對接,進而實現在更大範圍中尋找豐富的市場資源、技術資源、人力資源、企業資源等。

3、跳出融資看融資。越是粗放的工業發展模式越迫切需要金融支持,越依賴銀行貸款投放,大量低效率企業的融資衝動往往不符合貸款要求。銀行業是風險管理行業,銀行的信貸對象是集約化水平高的經營主體和項目。所以,我縣工業發展思路要逐步調整到企業集約發展、可持續發展上,不斷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由此可見,信貸融資問題不僅僅是融資本身問題,而是縣域工業發展思路與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問題。低效率企業融資難問題恰恰在於低效率企業本身。我們要詳細診斷修水傳統工業中落後產能狀況並提出有效的優化舉措。

從另外一個層面看,融資問題的解決又往往是一個系統工程,應從整體金融生態環境優化的角度來抓,單純的政銀企對接往往難以奏效。優化整體金融生態環境就是培育和增強修水經濟軟實力。

三、強化工業發展軟環境,培育有利於企業家成長的沃土

1、打造企業家成長搖籃,培育商業文化。企業成長有一定的規律性和階段性,拔苗助長型的公共政策推動必然失效或扭曲企業投資行為。公共政策支持應從推動企業擴規模即達產達標向提升質量方面轉變,更側重於支持企業技改、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企業家及員工培訓。

企業家是生產要素配置和投資的決策主體,企業家是區域經濟發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和力量。古往今來,經濟生活中無數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告訴我們,貧困與欠發達狀態的根本原因是人力資本的不足。企業家是“經濟增長王國中的國王”,一批具有寬廣戰略眼光、積極的市場開拓精神、高超的管理創新能力和強烈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隊伍將是修水工業經濟騰飛的奠基者。企業家的經營能力是市場經濟中最稀缺的資源,也是經濟欠發達縣域經濟中最稀缺的資源。

如何培育、開發並利用好這個最稀缺資源就顯得十分重要了。由此可見,企業家的培養十分重要,應列入公共培訓計劃,建議在縣委黨校開設企業家培訓專題班。可重點將返鄉創業人員作為修水本土企業家隊伍來打造,建立並搞活企業家協會,培育企業家間頻繁的的互動交流學習機制,瞭解並政策上支持企業家成長,逐步構建修水主流商業文化,一個地方商業文化氛圍的多少往往與一個地方經濟繁榮程度成正比。如果説融資問題是我縣工業運行面上的問題,那麼,企業和企業家素質才是影響或制約修水工業運行內在的根本性問題。

2、大力培育藍領文化。打造一支規模充足、穩定性強的具有“吃苦耐勞、愛崗敬業”的熟練一線工人隊伍,使其成為企業乃至我縣工業戰線的生力軍,並使其成為我縣產業文明的締造者和傳承者,這將是我縣工業發展史上的一項戰略工程。實踐早已證明,產業工人隊伍的奉獻精神、創新精神、實幹精神是產業經濟發展不竭的動力和源泉。基於此,我們要突破傳統思維,在已有各種保障用工招聘措施的基礎上,還須大膽創新,大膽嘗試,研究性地開展工作,拿出有效措施,大力培育藍領文化,政企分工,制定中長期產業工人培育與激勵政策,激勵廣大職工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逐步穩定並壯大現代產業工人隊伍,為我縣經濟發展建功立業。

3、從形象和品牌上抓工業。形象和品牌優勢可以通過努力獲取,並可大大緩解修水地理區位的不足。一方面,大力推進修水行政體制改革力度、加大法治建設力度,維護經濟秩序,做出亮點,並通過各種媒體擴大宣傳,形成輿論優勢,以此來凸顯我縣本地特色,進而在招商引資過程中形成吸引力。同時,當前要注意防範和避免非銀行金融機構行為可能導致的縣域經濟風險。另一方面,要大力推進修水地區形象塑造,做好區域營銷,為大規模引入項目奠定基礎。同時,可考慮從修水發展歷史中尋找工商業文明成果和經濟發展線索。

四、公共政策扶持重點

1、突出強調並從政策上支持“科技強工”。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將成為我縣工業發展的主導推動力。上世紀九十年代,我縣工業曾一度輝煌,就是因為我們敢為人先與科研結構對接,寧紅和上海中醫學院,康順與景德鎮陶瓷學院。為此,我們要重視科技創新政策。大力加強與知名科技中介機構的對接與聯繫,或扶持培育本土的科技中介機構。以此擴大我縣科技信息來源渠道,通過科技資源,逐步優化修水的工業區位因素,這對急需技改轉型的傳統產業企業乃至新興行業企業的引入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大力鼓勵和支持企業實行產學研協同發展模式。大力鼓勵和支持企業與上級科技部門、科研院所、相關行業知名科技企業對接,建立合作伙伴關係。當前我們需要在推動協同創新廣度和深度上有所作為,不拘一格地吸納各種創新資源,大手筆藉助外部創新資源快速提升我縣創新能力,大量科技資源的匯聚將無疑對修水跨越發展形成巨大推動力。

2、加大對企業家和工人的培訓力度,優化我縣人力資源狀況。我縣有部分企業家多年來從“草根”到“貴族”靠得是自己的經驗和不知疲倦的拼搏。當前,越來越多的企業家深知掌握現代企業管理知識、具有時代發展眼光、具有創新能力的企業家對企業長遠發展起着決定性因素。解決好家族管理、企業運作、戰略發展、核心競爭力等等問題是企業健康發展的根本。因此,企業家們渴望通過培訓提升自身綜合能力和素質。同時,我縣企業員工隊伍也缺乏經常性的高水平技能培訓。鑑於此,我們認為,相關部門宜迅速針對這種情況開展調研,瞭解需求,政企合作,達成共識,制定相應的培訓政策和制度。

3、加大對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支持力度,促進工業化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綜觀當今工業發展形勢,信息化已成為改善工業運行狀況、優化工業產能的重要關鍵手段,信息化與工業化高度融合是當今工業運行的基本特徵,信息化既降低了工業運行成本,又改善了工業運行的效率,可直接將工業運行推上快車道,加大支持企業信息化建設,完全可以在一定程度彌補其因“兩頭在外”而增加的物流和信息成本。我們可以制定並實施相應的刺激政策,逐步地幫助企業完成並運用信息化。

4、加大對區域物流業的政策引導和扶持力度。我縣傳統產業比重較大, “兩頭在外”企業較多,產品市場範圍較廣,工業企業對運輸物流的依賴性較強,為實現由易到難地優化我縣工業發展區位條件,物流業應作為當前修水最主要的生產性服務業和先導性服務業來規劃、落實。物流業的先導性發展將有助於相應地改善我縣工業區位中的其他條件,比如可擴大修水工業產品市場範圍,降低工業運行成本。近年來,物流業的發展受到了各界關注,宏觀決策部門多次出台支持物流業發展的全國性政策措施,我可以抓緊調研,掌握全面信息和數據,在此基礎上制定科學的物流業發展專項規劃,同時,在國家支持政策的基礎上制定地方性配套支持措施,鼓勵民間資本積極參與我縣物流業發展。

標籤:調研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