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工作報告 > 調研報告

飲用水源保護情況調研報告(精選6篇)

飲用水源保護情況調研報告 篇1

一、全縣飲用水水質現狀

飲用水源保護情況調研報告(精選6篇)

我縣地處秦巴山區,雨水充沛,年均降雨量達798毫米。境內有大小河流溝溪760餘條,漢江在境流程47公里,水資源十分豐富。自20xx年以來,全縣累計投資8000餘萬元先後建成單項農村安全飲水工程180多處,規模較大的集鎮供水工程14處。目前,城區供水日常監測由縣自來水公司實驗室自行監測,並定期取樣送市疾控中心檢測。縣疾控中心承擔着國家“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水質衞生監測項目”,監測數據通過專用網絡直接報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近三年來,縣疾控中心根據《生活飲用水衞生標準》(GB5749-20xx),對全縣12個鎮20處省定的農村集中式安全飲水工程點,每年分別在枯水期(3-4月)和豐水期(7-8月)進行調查和採樣監測,共監測微生物、毒理、感官性狀和一般性化學、消毒劑4個大類33個指標。連續三年的監測結果顯示,全縣有70%-75%的飲用水工程被檢測出總大腸菌羣和耐熱大腸菌羣超出限值,而遊離氯基本為0。除此以外,其它監測指標均未超標,表明飲用水源本身水質良好。其中,PH值隨不同季節有所變化,枯水期PH值多在7.2-7.5之間偏酸性,豐水期PH值多在7.8-8.2之間偏鹼性。水質總硬度在70-280mg/L之間,且80%監測點小於200mg/L,沒有季節變化,總硬度遠低於國家生活飲用水指標及限值。毒理指標、一般化學性指標等其它監測指標均穩定在國家生活飲用水指標及限值以內,沒有自然有毒有害物質及工業污染。

二、導致水質超標的主要因素

從上述檢測結果來看,全縣農村飲用水水質超標項目是微生物類,導致這種現狀的因素有:

1.受到微生物污染源的污染。主要污染來源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生活污染。全縣集中式供水的水源均是地表溝溪河流,從廣大集雨區彙集,而當前我縣農村基礎設施還相對滯後,很多鎮村存在生活垃圾露天堆放、生活污水隨意排放的現象,廚房炊事用水、沐浴洗滌用水、沖洗廁所用水等污水,隨地表雨水的沖刷流入小溪、河流,特別是一些農户住宅的排水管道直接通往溝河排污。二是畜禽養殖污染。我縣現有的農村飼養方式包括圈養、籠養和放牧,其中圈養和籠養設施大多是因陋就簡,缺乏統一規劃,沒有建設必要的污染處理設施,導致畜禽養殖廢物廢水直接外排。而牛羊以放牧為主,糞便多數散落在山坡草地上,這些糞便隨雨水進入地表水,對飲用水源造成污染。

2.農村飲用水處理專業化水平低。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普遍規模小,管理和技術基礎薄弱。各集鎮供水雖然建有較大水廠,有管理生產用房和淨化處理設備,但現有水廠管理人員均是臨時抽調人員或農村承包户,沒有經過專門的上崗培訓,對水廠的工藝流程瞭解不多,專業水平低,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問題。其他的分散式供水、小規模集中式供水普遍缺乏水處理設施、消毒設施和水質檢查設備,均未經過人為加工處理,直接取用水源水。

3.農村飲用水工程運行管理機制不健全。一是管理機構未建立。全縣僅冷水鎮成立了農村供水工程管理協會,出台有鎮村供水工程管理辦法,將村級供水納入集鎮供水站統一管理。其他各鎮均未成立專門的農村供水工程管理機構,未將村級供水納入統一管理。二是管理運行經費不足。農村集中式供水的水費徵收標準較低,徵收難度大,影響了供水工程的長期穩定運行。三是管理人員匱乏。按照農村安全飲水管理規範要求,水廠管理需要淨化設備操作員、管網維修養護員和抄表收費員等。但目前我縣農村飲水工程僅靠臨聘人員管理,無專職管理人員。

4.農村飲用水監測體系不完善。由於我縣農村集中式供水的水源相對分散,缺乏統一的保護規劃,水源保護區管理職責不明確,沒有在水源地周邊設常規監測點,水源保護區內污染現狀底子不清,特別是農村集雨區的污染缺少準確科學的數據。

三、解決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農村飲水安全是重要的民生問題。解決好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對保障廣大農民羣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進一步加大飲用水的監測和保護力度,狠抓水源地污染防治,切實改善農村飲用水的水質衞生狀況,確保讓羣眾喝上安全水、衞生水、放心水。

1、建立農村飲用水安全管理長效機制。成立縣農村飲用水安全工作領導小組,由發改、財政、水利、衞生、環保、國土、住建、林業、農業等相關職能部門為成員,具體負責全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組織實施和日常管理,及時研究解決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各鎮成立相應工作機構,建立全覆蓋式的農村飲用水安全監控網絡,制定農村飲用水安全保障的應急預案,形成科學

有效的農村飲用水安全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

2、完善農村飲用水安全監測體系。縣衞生、水利、環保等部門要加強協作配合,建立水質監測中心,完善飲用水安全監測體系。要以規模較大的集中供水站為依託,分區域設立監測點。對於集中供水工程,加強水源、出廠水和管網末梢水的水質檢驗和監測。對於分散供水工程,分區域定期進行水質監測。要落實水質監測機構、人員、任務、責任、儀器設備和經費,並實現信息暢通、資料數據準確及時。每次常規監測結果發現明顯差異數據時應及時分析原因。發現有超標數據,應及時向水利部門和當地鎮政府通報,由水利部門合同鎮政府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啟動應急方案。

3、突出抓好水源地調查、監測和保護工作。組織相關部門對農村飲用水源地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水資源量,水質情況、可供水人口、周圍農村人口總量等。對重要的水源地要有統一的規劃,切實加強管理和保護,特別是要在每個集中式供水工程的取水口上游1000米、下游100米範圍內設立保護區標誌,嚴格控制生活污染源、工業污染源和農業污染源的排放。對於較大的水源地,由衞生、水利和環保部門聯合組成水源地水質監測站,在水源地周邊設常規監測點,切實加強日常監測,確保水源地的水質安全。要結合實際科學制定並落實飲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技術方案。水利部門在飲水工程建設時應首先制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設置保護區的界碑、界樁、宣傳警示牌和隔離帶,降低人員、牲畜隨意進出水源保護區內而造成水質污染風險;農業部門要在農村居民集中居住點積極推廣建設氧化塘、沼氣池、濕地污水處理系統等污水處理設施,突出抓好以農户為基本單元的“一池三改”(建設沼氣池和改廚、改廁、改圈)建設工作;住建部門和各鎮政府要結合新農村建設,加強農村衞生設施建設和農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集中處理,各垃圾處置場必須建在飲用水源保護區外;農業、環保等部門要加強對畜禽養殖業尤其是規模養殖户的管理和指導,引導畜禽養殖專業户建設廢水處理回用設施、畜禽糞便處理和利用系統,嚴格控制農村點面源污染源,嚴格禁止在水源地規劃建設養殖場。

4、強化集中式飲用水工程的管理與監督。管理是農村飲用水水質問題的一個重要因素。水利部門是飲水工程的建設和主管部門,要堅持做到建管並重,強化飲用水衞生管理,落實好集中式飲水的生產加工,對供水水質不符合飲用水衞生標準的要及時落實整改措施,保障羣眾飲水安全;鎮政府要成立供水工程管理機構,將村級供水納入統一管理,制定管理運行辦法和技術規範、操作規程等,落實專職管理人員,定期開展業務培訓,切實加強對供水工程的管理;環保部門要加強對環境水體的監測,努力營造優質良好的水環境;疾控中心要加大對飲用水水質的監測,及時掌握和分析水質變化;衞生監督機構要切實履行監督職責,定期對各種集中式供水單位進行衞生監督,督促供水單位做好飲用的加工生產,尤其是消毒管理,提高飲用水水質合格率。

5、加大水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力度。大力宣傳《水法》、《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和水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增強全民的法制觀念和環保意識,教育引導廣大羣眾認識到保護水源地也就是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使其自覺地參與、支持水環境的保護與治理。同時以相關法律法規為依據,制訂適合我縣農村飲用水源保護的地方性法規,明確農村飲用水源保護工作的內容與範圍,建立飲用水源保護管理制度和獎罰制度,加強執法監督,依法打擊破壞水源地的各類違法犯罪行為,使水環境保護和建設走上法制化軌道。

飲用水源保護情況調研報告 篇2

一、我縣城鄉居民飲用水現狀

(一)城市供水現狀

我縣城市居民的飲用水採用集中式供水方式,由縣第二水廠負責供水。該水廠位於水庫大壩下游,設計規模為4萬噸/日,於20xx年7月建成一期2萬噸/日的規模,取水源為水庫中層。供水方式為重力供水,採用七十年代的常規式處理工藝,流程為水庫原水經管道輸送至澄清池,澄清後送至四閥濾池過濾,最後到清水池,成為成品水。目前擁有供水用户20742户,最高時供水量為2.6萬噸。匯源果汁雲和公司建成投產後還需增加0.5萬噸/日的規模,現有的城市供水設施已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供水需求增長和居民對飲用水安全的需求。

(二)農村供水現狀

我縣自20xx年開展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建設,累計投入6759萬元,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3處(崇頭水廠、石塘水廠、緊水灘水廠),農村分散式供水工程132處,農村飲用水保證率已達95%以上。目前由縣水利局委託縣疾控中心對水質進行檢測,基本保障農村飲水安全問題。

(三)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現狀

水庫始建於1959年,庫容1170萬立方米,是我縣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縣政府於20xx年制定了《雲和縣水庫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併成立了雲和縣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水利局。近年來,縣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對水庫周邊的村莊進行整治,實行了垃圾集中清運、生活污水集中處理,開展農業統防統治,切實減少了面源污染。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村面源污染影響水源質量

縣政府積極開展水源地環境整治,改善水源生態環境,提高水源質量,但仍難以有效杜絕面源污染。水庫流域涉及xx鄉6個行政村,23個自然村,20xx人,耕地面積1000餘畝,筍竹林1.4萬畝。農業生產使用的化肥、農藥及除草劑等殘留物和農村生活污水、廢棄物等隨地表徑流進入水體,成為主要污染源。

(二)潛在工業污染危險

雖然我縣水源地內沒有工業企業,仍存在一定的工業污染危險。在縣第二水廠對面的金旺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生產產生的粉塵和煙塵一定程度上影響着飲用水的質量。同時,隨着工業園區南區塊的擴展,工業園區離水庫水源地保護區的距離越來越近,工業生產活動對飲用水源水質存在一定的影響。

(三)飲用水源地保護機制不完善

縣政府高度重視飲用水源保護工作,仍存在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的長效管理機制不完善、責任不夠明確、資金不足等問題。水源保護限制了當地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生態補償機制的缺失,使當地羣眾對水源保護工作產生了一些牴觸情緒。水源地水質監測監管體系不完善,現有水源地監測站網的監測點位、監測能力有限,無法滿足對水源地系統、客觀的評價要求和有效監管要求。水源保護工作涉及鄉鎮、環保、農、林、水、教育、衞生等多個部門,由水利局進行協調各部門存在一定難度。

(四)城市供水設施技術落後

水廠水質淨化處理技術是飲用水安全保障體系的核心。我縣第二水廠採用的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處理工藝,通過添加絮凝劑和液氯進行淨水消毒。主要去除濁度、細菌類微生物等污染物,難以有效去除氨氮、微量有機物等污染物,難以有效解決水源污染與水質標準提高之間的矛盾,更難以有效應對突發性污染事件。同時,早期的供水管網大多使用鑄鐵管、鍍鋅管,由於使用年限長,管道鏽蝕、老化現象嚴重,造成水質在管網中受二次污染。

(五)農村飲用水存在建後管理問題

我縣農村飲水工程自20xx年開始實施,已經全面完成建設任務,基本保障農村飲用水供水,但存在建後長效管理機制不完善等問題。一是建後運行管理主體未明確,管理資金不足,農村自身所徵收的水費不足以維持飲用水工程的運行費、維護費。二是分散式農村供水水源地分佈分散,規模小,未規劃為飲用水水源地進行保護,開展例行常規水質監測工作難度大。同時,現有的法律大多數是針對集中式供水,農村分散式供水環境保護法律、法規不健全,難以適應農村環境管理的需要。三是部分早期建設的工程受當時的政策、資金和技術等影響,工程建設標準不高、蓄水池安全防範和消毒設施不完善,到現在已經不能滿足羣眾的生產生活需要和衞生安全標準,急需進行改造。

三、關於保障飲用水安全的建議

(一)加強領導,着力建立和完善長效管理機制

安全飲水工作是一個動態管理過程,隨着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飲用水的安全和健康問題日益關注。一要科學編制城鄉飲用水安全保障規劃,進一步完善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和綜合治理方案,為今後一個時期我縣飲用水安全管理提供依據。二要積極探索保障飲用水安全的長效管理機制,加強組織領導、增強責任意識、落實責任追究,為飲用水安全工作提供組織保障。三要將保障飲用水安全問題納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設立專項資金,研究建立水源生態補償機制,加快啟動水源地保護生態移民工程;加快建立水源、水廠和管網的水質預警系統;要加大水源涵養林保護與建設,不斷提高水源涵養能力。

(二)廣泛宣傳,提高全民飲用水源保護意識飲用水源保護涉及千家萬户,需要全民形成共識,增強保護意識。要通過電視、報刊和互聯網等宣傳媒體,利用各種輿論宣傳手段,在全社會廣泛深入持久地宣傳,營造保護飲用水源的輿論氛圍和良好環境。要加強水源地保護的輿論引導及警示教育,不斷增強飲用水源保護意識和法制觀念,增強人民羣眾的守法自覺性和監督意識。要把保護飲用水源的認識提高到關係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高度,使全社會充分認識到保護飲用水源不僅是政府部門的工作,而且是全民的義務,並積極參與飲用水源的保護和監督管理,共同愛護我們的生命之源。

(三)控制源頭,加大水源保護工作力度

飲用水安全是老百姓的基本“生命線”,必須加大飲用水安全保護工作力度,確保飲用水安全。一要加強工業污染防治。提高工業企業准入門檻,防止新污染源產生;對現有的污染源要採取紮實有效措施,嚴格監管、達標排放,避免工業粉塵和煙塵污染飲用水源。二要加強農業農村面源污染治理。結合新農村建設,進一步完善水源地環保基礎設施,加大農村畜禽糞便和生產生活污水的處理力度,加快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推廣先進技術應用,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減少面源污染。三要加強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大力推進雲和縣城市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建設和配套管網建設,提高工業園區廢水和縣城生活污水的集中處理水平,減少對水體的影響,改善我縣水環境質量狀況。四要加強水源地保護執法檢查。提高日常監察、巡查頻次,準確掌握水質變化情況,及時排除污染隱患,有效杜絕水源保護區內的建設項目和破壞生態環境與水資源環境的各類活動,確保飲用水源安全。

(四)擴容提質,保障城市飲用水安全

要認真做好城市飲用水安全的調查評價和未來城市飲用水安全需求分析,編制和完善城市供水管網改造規劃。積極引進處理效果穩定的先進淨水技術和飲用水深度處理技術,加大供水管網更新改造力度,消除管網水二次污染隱患,提高供水水質。要加大資金投入,科學安排、精心施工,加快推進水廠擴容和城市供水管網改造項目建設進度,提高供水安全性和穩定性,保障城市居民飲用水安全。

(五)多措並舉,紮實推進農村飲用水工程建後管理

實現農村飲用水工程的長期效益,保證羣眾的飲用水安全,是我縣農村飲用水工程建後管理的重要內容。一要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落實管理主體、明確管理責任、健全管理措施,確保農村飲用水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長受益。二要加快建立和完善農村飲用水水質監測網絡,加強對農村飲用水工程供水水質的檢測、監測,優化檢測指標和監測頻率。三要在鞏固已建工程成果基礎上,加快技術改造,提高飲用水質量;同時要做好水源地的保護工作,設立水源保護地公示,並設專人巡查制度,確保飲用水安全。

飲用水源保護情況調研報告 篇3

一、飲用水源地建設保護情況

百色市城區目前有兩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分別為湖庫水的澄碧湖壩首和江河水的右江河百法河段,這兩個飲用水水源均為地表水源,水質等級達到Ⅱ類標準。全市現有的供水設施供水能力約為15萬立方米/日,自來水供水人口約25.33萬人。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水源保護工作,始終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不斷加大水源保護工程建設,全面強化水源保護管理,推行相關保護措施控制工業污染、城鎮生活污染、農業面源污染,確保了羣眾的飲水安全:

一是依法將飲水安全納入我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之中,制定出台了《百色市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實施方案》等一系列規範性文件和管理制度,把健全完善水資源規劃體系、強化水功能區納污監督管理、加大飲用水源地保護力度、強化水質控制、推進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保障羣眾飲水安全作為維護羣眾根本利益、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抓手,全力推進。

二是加強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設施建設。對百色市兩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按保護範圍劃分了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准保護區,將右江河取水口上游20__米和下游100米設立為一級保護區,將一級保護區外邊界下游延100米、上游延20__米設立為二級保護區,兩級保護區水質標準不低於《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的Ⅱ類標準,並保證一級保護區的水質能符合規定的標準。澄碧河水庫水源保護區按照百色市政府頒發的20xx年第4號文《澄碧河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管理辦法》,由澄碧河水庫管理局具體實施保護,按照百色市政府頒佈的《百色市水源區域保護試行辦法》對飲用水水源進行保護、監測。通過設置地理界標(界碑、界樁)、警示標誌、宣傳告示牌,採取圍欄等安全隔離防護措施,進一步完善水源保護工程,保證水源地安全。

三是開展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綜合整治,從源頭控制污染。按照分級、分類防治的要求,對水源保護區內的工業污染源、生活污染源、農業污染源、流動污染源等進行了清理和整治。開展水污染專項執法檢查,取締了右江河飲用水源保護區內違規排放污水的3家工業企業、治理了澄碧湖飲用水源二級保護區內6家餐飲企業,以及一級保護區內從事網箱養殖、旅遊、游泳、垂釣或者其他可能污染用水水體的活動。

四是加強配套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有效淨化飲用水源環境。全市有生活污水處理廠1座,累計建成污水收集管網36公里,污水處理泵站12個,污水處理能力達到6萬噸/日。同時,針對化工、煤炭企業水污染防治問題,先後督促有關排污企業限期建設污水處理設施,確保污水達標排放,有效淨化了飲用水源的取水環境。

二、飲用水源保護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我市在水源保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與中省要求還有很大差距,還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一是監管力度不足,執法涉及多頭職能權屬部門,鄉鎮一級水源保護的主管部門不明確。在實地視察中發現,右江河水源保護區周邊還存在農户、運輸船舶、漁船和撈沙場等活動,會影響水源保護區水質、澄碧河水庫上游凌雲境內水域河道附近堆放生活垃圾,沿岸種植農田的問題反覆,依然沒有得到改進,沿途還有不少鄉鎮一級村屯生活污水和垃圾沒有建立處理設施,沿河餐飲、養殖業發生排污行為。

由於實施水源保護監管涉及的職能權屬部門較多,與環保、衞生、公安、水利、林業、農業、旅遊以及安監、畜牧、工商、航運、水電部門均息息相關,環保部門作為水源地保護的監管單位,面對的部門、單位太多,對水源地建設管理的許多環節難以形成有效監管,水務公司行政執法權弱,相關職能部門缺乏統一領導,無法形成常態化管理,效率不高。鄉鎮一級水源保護的主管部門不明確,形成監管死角。

二是飲用水源保護區內污染源依舊存在。水源保護區基礎工程建設中,還存在一二級保護區圍網立樁、標識設立不夠規範完善,水源涵養林建設薄弱以及准保護區未開展治理等問題。飲用水源保護區範圍內,劃定前分佈不少居民房屋、農田,如澄碧湖水庫消落區、右江河水源保護區內還有種植活動,生活、農業污染源還普遍存在,劃定後實施污染源搬遷難度較大、成效甚微。

三是地表飲用水源直接受河流水質影響,安全隱患大。隨着澄碧湖上游浩坤湖的旅遊開發和百色市工業園基地與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工業生產和城市人口增長,污染物的產生量成倍增加,浩坤湖旅遊景區的開發,可能加大遊船油污和旅遊垃圾對湖水的污染,生態基流難以保障,跨區域污染加劇了河流水質污染。右江河水源一級保護區河段水流流速慢,基本處於靜止狀態,取水環境較差。

四是水源地生態保護規劃亟待加強。實地視察發現澄碧河水庫上游沿岸農田遍佈,種植活動使用的農藥、化肥等污染源容易造成土壤和水體污染。此外,視察期間正值豐水期,但上游浩坤湖水位大幅度下降,超低水位使得湖面縮小,顯露出大面積的河灘、草洲,生態治理沒有達到涵養水源的目的。

五是備用水源建設滯後。先後規劃建設為百色市城區備用水源的百色水利樞紐與福祿河,提交方案後,均因為取水工程需要打遂洞取水,預算較大,建設處於停滯狀態。目前為百色市城區供水工程提供取水水源的兩個飲用水源地,互為備用水源,故備用水源建設的必要性相對沒那樣迫切。

六是水源保護宣傳力度不夠,民眾對水源保護的瞭解和意識不強。在調研組視察過程中,有調研員詢問村民是否生活在水源保護區內,水源保護區是一級保護區還是二級保護區,村民表示並不瞭解。飲用水源保護知識普及以後,才能引起民眾對水源保護的關注,自覺遵守保護措施。

三、加強生活飲用水源保護工作的建議

保護飲用水水源事關人民羣眾根本利益,是經濟與環境持續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各級人民政府要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執政為民、改善民生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的重要意義,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機制建設,落實工作措施,確保人民羣眾飲水安全。針對此次調研發現的問題和困難,調研組提出如下建議:

一、進一步建立健全飲用水水源保護規章制度

各級人民政府應責無旁貸,擔負起保護和管理本轄區內的飲用水水源的工作,把這項任務作為重要工作列入議事日程,進一步完善飲用水水源保護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飲用水源的污染防治、安全保障、事故應急、監測監控、年度考核和問責追究等工作機制,實施生態補償、以獎代補、最嚴格水資源保護等政策制度,針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存在的突出問題,制訂、細化飲用水水源保護規劃,為飲用水水源保護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

二、不斷完善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的保障機制

(一)強化聯控機制。飲用水源安全問題和隱患的監督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多個部門參與支持規劃建設,涉及多個監管部門,各級人民政府要統一領導,逐級監管,明確和細化各部門管理責任,環境保護、公安、交通運輸、住房城鄉建設、水利、衞生、安全監管等部門要加強聯動,聯防聯控。飲用水水源地上下游要建立飲用水水源保護協調合作機制和跨界監測信息共享機制,完善區域監測網絡,增強區域聯合預警能力。

(二)落實責任機制。應當建立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責任機制,依法確立各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保護管理機構,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日常監測及管理。科學編制飲用水水源保護規劃並組織實施,使水源保護監管形成常態化管理。

(三)推動羣防羣控。廣泛開展飲用水水源保護宣傳教育,使教育深入學校、家庭,提高全社會對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重要性的認識,調動社會各界參與飲用水水源保護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建立健全飲用水水源環境信息公開制度,積極推進有獎舉報制度,公開曝光處理相關違法行為,切實保障人民羣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努力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的良好氛圍。

三、依法做好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保護工作

(一)強化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監管工作。堅決關閉和取締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一、二級保護區內排污口及與供水作業和水源保護無關的建設項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禁止網箱養殖、旅遊、餐飲等可能污染飲用水水體的活動,對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一、二級保護區內已建成的污染物排放項目,政府要責令限期拆除或者關閉。

(二)認真抓好水源地規劃的編制和落實工作。在實際工作中,按保護要求管理劃定的水源保護區是一項工作難點,各級人民政府應在對轄區水資源分佈進行認真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儘快制定地方性的飲用水源地建設保護規劃,認真開展水源地環境評估工作,嚴格執行水源地保護的法律法規,堅決杜絕在水源保護區內違法作業、新建項目、移居人口,對劃分保護區前就存在的民房和農田,可參考各地對水源保護區的管理辦法,依法徵收作為國家用地,組織規劃生態移民工作,把保護範圍納入封閉保護區,實行封閉式管理,保證水源水質安全,落實保護責任和保護措施。

(三)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責令影響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安全的污染源單位實施限期整改,逾期不達標的堅決予以關閉。嚴厲打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一切威脅水質安全的違法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並公開查處結果。

四、重視生態保護規劃,積極探索平衡水源保護與地區經濟發展

(一)加強水源涵養林的保護與培育,增強森林質量。

1、加強現有生態公益林的規劃、建設、保護和管理,改善和優化生態環境。

2、施行天然林保護工程,從根本上遏制生態環境惡化,保護生物多樣性,促可持續發展。

3、帶動防護林的建設,加大水源涵養林面積。

4、推進濕地保護計劃,爭取將水源保護區列入濕地公園,通過濕地淨化減輕污染負荷,改善河流水質。

5、合理種植桉樹,優化桉樹的科學種植和經營,改善桉樹林生態環境,同時,要加大財政資金投入,進一步完善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市場等共同參與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政策法規,提高公益林規模,從大局上把握桉樹的發展,尋找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的平衡點。

(二)大力實施生態修復工程,促進生態良好發展。

1、做好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幫助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困難,因地制宜的植樹造林,恢復森林植被。

2、加快石漠化生態治理,增強林業生態功能,達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的目的。

3、合理佈局,優化種植結構配置,同時倡導發展高效農業,多施有機肥,少施用高濃度農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4、大力推進農村污水處理,推行大中型沼氣、連户沼氣,變廢為寶,實現能源高效利用,解決農村用能和農村廢棄物污染問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三)探索構建下游反哺上游的生態補償機制。

河流上游守護着青山綠水,為保障下游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作出了一定的犧牲,下游享受環境收益,適當“利益讓渡”,向上遊支付生態補償金,加大對生態保護的扶持和激勵,才能形成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良性循環。

建議政府部門開展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的立法,明確生態補償的法律依據,加大生態補償力度,建立多元化市場調節機制,拓寬生態補償資金籌資渠道,形成政府主導、市場調節、社會參與的資金籌措模式,積極探索構建生態保護的補償激勵機制和正面導向。

五、加快備用水源建設的步伐,保障城市應急供水能力

應該按照“以人為本、預防為主、統一領導、有效利用”的原則,結合我市水源和供水特點,積極建設應急水源和備用水源,提高城市應急供水能力,既要加快備用水源地的建設,更不能放鬆對在用水源地的保護,這樣才能更好保證城市的飲水安全,保障人民羣眾的正常生產生活、社會穩定和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飲用水源保護情況調研報告 篇4

一、xx鎮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xx鎮於20xx年11月6日由原南xx鎮和原北xx鎮合併成立,位於xx區南部山區,地處、沂源、萊蕪三縣市交匯處, 是全市三十個市級中心鎮之一,是省文明委命名錶彰的“省級文明鎮”。總面積15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1萬畝,人口5萬人,轄41個行政村,65個黨支部。鎮內工商、税務、衞生、金融、交通、郵政、通訊等部門齊全,省道(236線)博沂路東、西兩線貫穿全境,辛泰鐵路經此並設站,交通十分便利。淄河流經全境,羣山疊嶂起伏,生態環境優美。有機農業以公司化運作為主,抓流轉建基地,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户”的產業經營模式,20xx年4月份,被山東省經濟學會和山東縣域經濟研究會授予“山東省有機農業第一鎮”稱號;工業堅持產業優勢和生態環保,形成了以新型耐火材料、高檔耐熱玻璃器皿、高科技民爆器材、機械泵類等為代表的產業結構;三產服務業立足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藴,突出生態休閒旅遊品牌建設,逐步形成金牛山、辰巳山、三府山—楊峪、五老峪—上瓦泉為主線的“三山兩峪一泉”生態有機觀光旅遊線路;各項社會事業繁榮發展,基層組織堅強有力,全鎮社會和諧穩定。

二、轄區內綠色產業發展情況

xx鎮作為水庫水源地保護區,境內生態環境優美,位於魯山山麓,森林覆蓋率為46.2%,山體植被覆蓋率為80%。羣山疊嶂起伏,南部屬片麻巖,北部為石灰巖,年平均氣温12℃,年降水量為745mm,日照率48%,無霜期約為185天,晝夜温差較大,適合優質作物生長。淄河流經全境,三條支流長約35公里,水質甘甜、純淨,富含氡、鍶、鎂、硒、鐵、鋅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是市級重點水資源保護地。建鎮二年來,xx鎮黨委、政府,圍繞建設有機農業鎮、生態旅遊鎮、和諧新城鎮的工作目標,立足生態自然優勢,以大力發展生態有機農業為主要推手,積極推動生態綠色產業發展,沿淄河流域初步形成了一條生態有機產業長廊。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積極引進農業發展公司,使資本進山、項目進山、人才進山,以公司加快土地流轉,建設有機農產品基地,帶動農民主動參與,全鎮引進農業發展公司達到3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70家,擁有4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24個有機農產品認證(轉換)品種,培育出省內最大的薰衣草種植基地、省內首家元寶楓種植基地、魯中首家藍莓種植基地,併成立省內首個藍莓科技研究院--山東鴻雁藍莓研究院,形成以有機中藥材、有機(綠色)蔬菜、有機果品、有機雜品為代表的4大特色農產品基地,逐步打響了具有xx鎮特色的生態有機農業品牌。

(一)綠色生態林果發展情況。以引進農業發展公司和引導農民成立合作社為主要發展模式,以公司化運作建設有機綠色林果園區,鎮內發展的綠色林果主要包括藍莓、山楂、核桃、蘋果、黃桃、草莓等,擁有草莓、藍莓、山楂三個果品類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主要分佈為:有機山楂園區,顏春農業發展公司在楊峪村栽植有機山楂500畝,主要用來釀製山楂酒,形成了“顏春紅”、“顏春梅”等品牌山楂酒;有機藍莓生態園區,百歲源農業發展公司在楊峪村栽植有機藍莓400畝,目前已進入盛果期。上瓦泉有機草莓採摘園區,潤成專業合作社發展冬季草莓大棚80餘個,栽植有機草莓200畝,並栽植有機黃桃1500畝,形成遠近聞名的有機農產品採摘園區。博泉農業生態園區,博泉公司在五老峪村流轉土地1500畝,栽植核桃、板栗、柿子等。優質林果園區,在馬家溝村、上莊村、上結老峪村、下結老峪村和五老峪村等村,連片種植蘋果、桃等果品3000餘畝(其中:蘋果1200餘畝,桃1800餘畝)。優質苗木園區,金吉特公司以培植優質油松、樟子鬆、白皮松等苗木為主,在南邢和中邢兩村培育油松苗木400畝。各園區內水、電、路等配套設施基本齊全,並通過爭取農業綜合開發項目進行不斷升級改造。

(二)有機觀光特色農業發展情況。依託農業發展公司和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建設集種植加工、休閒採摘、觀光旅遊為一體的生態有機觀光園區為主要發展方向,形成以郭莊優質越夏蔬菜、上瓦泉有機韭菜、南邢有機黑木耳、朱家莊金銀花和元寶楓、得茂實公司有機雜糧(薰衣草)等為代表的有機蔬菜、有機中藥材、有機雜品特色生態有機觀光園區,其中上瓦泉的韭菜為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有機(綠色)蔬菜園區,以郭莊、邀兔、五福峪、盆泉等村為主,發展有機(綠色)越夏蔬菜3000畝;上瓦泉有機農業園區,以潤成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種植有機韭菜400畝;南邢黑木耳專業合作社在南邢發展有機黑木耳200畝;山東上水公司在朱家莊、北、盆泉、南沙井、鄭家莊、南東、下莊等村栽植金銀花10000畝,在朱西村新建一條金銀花深加工生產線;楓禾農業公司在朱南村栽植元寶楓3500畝,下一步準備籌建元寶楓深加工生產線;得茂實農業公司在鄭家莊流轉土地,栽植金銀花50畝,薰衣草50畝,有機雜糧200畝。各園區內水、電、路等配套設施基本齊全,並通過爭取農業綜合開發項目進行不斷升級改造。

(三)今年的發展目標思路。圍繞建設生態有機農業觀光示範帶,繼續堅持公司化運作,堅持資本進山,項目進山,人才進山,抓投入,上項目,力爭年內再爭創5個國家級有機農產品認證,力爭規劃建設一處有機農產品展廳,全力加快有機農業鎮建設步伐,促進全鎮有機、生態觀光農業再上新台階。重點抓好農業重點項目建設:顏春果酒深加工項目和生態旅遊項目,顏春農業公司計劃投資5000萬元,在楊峪村基地內建設果酒生產車間,發展高檔精品山楂酒、忍冬果酒,同時搞好園區生態旅遊設施建設,實施生態旅遊開發;博泉公司綠化項目,計劃投資3000萬元,在五老峪和上瓦泉村栽植經濟觀賞樹木15萬株,綠化面積600畝,修建生產和防火道路6公里;邀兔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計劃投資1100萬元,在邀兔村實施5000畝農業綜合開發;藍莓生態園區建設項目,由百歲源農業公司投資1000萬元,計劃新栽植高鈣果200畝,藍莓300畝,在基地中心區域和水庫周邊栽植柳樹、雪松和其他觀賞樹木,修建環山公路13公里,逐步打造集生態休閒觀光旅遊為一體的生態休閒觀光園區;上瓦泉黃桃建設項目,計劃投資600萬元,在原有1500畝的基礎上,擴大規模至5000畝,建成省內最大的黃桃生產基地;生態觀光路網項目,計劃投資1200萬元,在去年已完成80餘公里的基礎上,今年再完成40公里,形成四通八達的生態園區交通路網,全面提升生態有機農業園區承載功能;生態水系治理項目,規劃建設淄河源頭濕地公園,在淄河流域王家莊段規劃實施河道治理擴面工程,建設大型攔水壩、橡膠壩、水上公園棧橋,擴大濕地面積1000畝,造林面積1200畝,全面提升水系生態保護功能;抓好淄河謝家店段河道治理工程,投資2400萬元,治理河道5.8公里,進行河道清淤、修建堤壩和增加植被;實施生態綠道工程項目,以發展有機綠色農產品園區、花卉苗圃、栽植經濟和觀賞林木、建設景觀小遊園和濕地公園等形式,在主幹道路沿線兩側50米內規劃建設具有交通、生態、遊憩和生態保護功能的景觀綠道,提升道路的景觀效益,推動道路由單一功能向複合功能轉變。

(四)今後五年的發展目標規劃。圍繞建設生態有機農業觀光示範帶,以繼續打造四大生態園區、一條生態有機產業長廊和三大農業工程為重點,全力推進有機農業鎮建設步伐。一是繼續打造四大生態園區。以朱家莊、洪山口等村為重點,打造有機金銀花、有機元寶楓種植加工、休閒採摘、觀光旅遊為一體的萬畝有機中藥材生態園區;突出抓好元寶楓種植加工項目、金銀花深加工項目建設。在上瓦泉、楊峪、五老峪、結老峪、馬家溝、上莊等村,以發展有機藍莓、有機蘋果、有機山楂、有機黃桃等為重點,結合山水林田路綜合開發,打造集有機果品生產加工、休閒採摘、旅遊觀光為一體的萬畝有機果品生態園區;以郭莊、邀兔、盆泉、三瓦泉為重點集中發展長茄、白菜、土豆、韭菜等蔬菜種植,搞好蔬菜制種,打造萬畝有機(綠色)蔬菜生態園區;以南邢黑木耳、三沙井桂花養植、鄭家薰衣草等為重點,結合淄河流域綜合整治,打造萬畝有機雜品生態園區;突出抓好盆泉、沙井生態觀光農業,上瓦泉萬畝玫瑰園,五老峪、尹家峪農業開發,花卉苗木基地等重點項目建設。二是打造一條生態有機產業長廊。立足生態環境和有機農業產業優勢,全力打造從沙井--盆泉--北--謝家店--三南--南邢--三瓦泉--楊峪--五老峪--上下結--下莊--鄭家--邀兔--郭莊--朱家莊,沿淄河流域打造一條長35公里的生態有機產業長廊。三是繼續實施三大工程。繼續實施生態農業觀光路網建設工程,在現已完成生態觀光路網的基礎上,各園區之間和園區內再建設總長100公里的生態農業觀光路網。深入實施荒山綠化工程,在朱西、王家莊、下瓦泉等9個村實施荒山綠化工程,綠化面積3100畝。實施高效節水工程,加大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投入,結合淄河流域綜合治理,改善和普及高效節水噴灌、滴灌面積3萬畝;同時,加大水庫、塘壩除險加固建設投入,確保抗旱行洪,涵養水源。

三、對市級項目申報審查、驗收評估和監督檢查及配套措施實施的建議

1、因水資源保護地的特殊性,有關涉及到水系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荒山綠化和保護、生態有機園區建設等項目,受生態環境制約較大,並且投資大、週期長,側重生態效益的特點加大了項目招商、立項難度。希望在生態綠色產業項目申報方面加大政策扶持、資金補貼力度,有效解決基層項目資金投入不足問題。

2、加大對現有生態有機園區的政策傾斜力度,如對園區用地和設施用地建設立項審批給予增加用地面積、程序簡化等傾斜,以助推生態綠色產業發展。

3、加大對水資源保護區域內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改善提升方面的項目支持力度,尤其是涉及生活垃圾收集、轉運和處理設施建設及飲水安全等基礎設施建設,與農業發展、農村環境改善、農民生活條件提升息息相關,在這些方面基層政府明顯無力投入。

飲用水源保護情況調研報告 篇5

一、我市飲用水源地及保護工作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各相關職能部門和鎮(區)積極努力、紮實工作,我市在以天目湖為重點的飲用水源地保護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保護規劃局部出台。制定出台了《溧陽市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辦法》及相關配套措施,委託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編制完成了《天目湖地區生態環境總體規劃》,科學劃定一、二級保護區,設立明確的地理界標和明顯的警示標誌,並做好取水口圍網保護工作。

二是巡查監管保持常態。加強日常水質監測,及時掌握水質變化動態;定期開展陸域巡查和水域巡查,全面掌控水源地環境安全狀況和變化趨勢;強化天目湖周邊單位及沿湖重點項目的全方位督查,並跟蹤落實整改。

三是生態恢復多措並舉。委託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圍繞天目湖水源地保護開展了多項專項研究,提供科學依據和智力支持;通過在飲用水源地建立和修復河流濕地,擴大河道及兩岸水生植被面積,不斷改善和提高水質;在天目湖實施生態駁岸工程,並開展了反硝化溝技術試點。

四是保障能力逐步提升。制定了《溧陽市防汛防旱應急預案》和《溧陽市集中式飲用水源突發污染事件應急預案》等一系列應急預案;先後爭取資金3.59億元,對包括12座飲用水源地水庫在內的64座存在安全隱患的水庫實施了除險加固;結合除險加固,充分挖掘水庫的興利潛力,僅沙河、大溪兩庫年均可增加興利蓄水近4000萬方。經過多年來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天目湖(沙河、大溪)水質除個別指標外總體上達到Ⅱ類水標準;前宋、塘馬、呂莊、竹林、平橋石壩五個水源地水質指標總體上達到Ⅲ類水標準。

二、我市飲用水源地保護存在的問題

1、水源地保護工作體制尚未理順。一是總體規劃尚未修編。根據省人大《關於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的決定》的要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編制實施飲用水安全保障規劃。但截止目前,我市未編制市級層面的飲用水安全保障規劃。二是組織機構有待健全。截至目前,我市僅針對天目湖成立了溧陽市天目湖水源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領導小組,而缺乏統籌全市水源地保護工作的組織領導機構以及常設的協調辦事機構。三是投入機制相對薄弱。除天目湖水源地有專項資金外,其他水源地均無固定資金來源。

2、農業面源污染形勢嚴峻。從調研情況看,農業面源污染已成為目前我市飲用水源地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以天目湖為例:一是臨湖地區開發強度大,氮、磷污染入庫比例高,等面積的排放量進入水庫的比例顯著高於上游;二是毀林開墾種茶的情況嚴重,特別是在25度以上山坡普遍採取山體整體式全墾開發,缺乏生態隔離帶,涵養水源的林草植被破壞明顯,加劇了雨水沖刷強度。

3、監管執法力度仍顯不足。水源地保護工作涉及面廣、責任主體多,適用法律法規多但缺乏相應的實施細則,實際執法操作難、空間大,各個部門與所在鎮(區)之間協調配合意識有待增強,各職能部門在執法過程中缺乏聯動,勇於擔當、積極作為的意識不足,嫻熟運用法律的能力不強,對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還不夠大,水源地保護工作尚未形成齊抓共管、緊密合作的強大合力。

4、旅遊開發影響不容忽視。目前,我市部分水源地被所在鎮(區)納入旅遊開發計劃,部分項目規劃在水源地保護區範圍內,將為水源地保護工作帶來更多的難度。特別是作為全市人民“大水缸”的天目湖,其水環境確實已不堪重負:天目湖景區接待遊客數量逐年增多,20xx年接待人次為630萬,超負荷接待在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使水資源保護工作帶來了很大難度。近年來天目湖實施了景點精品提升工程,相關建設、改造項目均位於一、二級保護區內,同時遊艇(船)營運帶來潛在油污染,且加油庫、遊艇(船)主航線位於取水口上游,存在突發性安全隱患。另外,涵田酒店臨湖面温泉項目違章建設;天目湖周邊及上游部分農家樂飯店項目未批先建,污染防治落後。

5、部分農村小型飲用水源地存在安全隱患。根據市疾控中心的監測數據,20__—20__年上半年,市政供水單位水質樣品(水源水、出廠水、末梢水)三年監測合格率均為100%;農村集中式供水單位水質樣品三年監測合格率分別為79.46%、89.42%和83.33%。農村集中式供水單位水質合格率明顯低於市政供水單位,不僅與供水單位的制水工藝有關,同樣也與水源地的保護和管理工作密切相關。對照農村飲用水安全評價體系中水質、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證率等4項指標,全市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約2.2萬人,仍有部分羣眾從深井、小塘壩中取水經簡單處理後飲用,這些分散式飲用水源的水質水量不穩定,水質監測手段缺乏,保護措施難以落實,安全隱患較大。

三、我市飲用水源地保護的對策建議

——建議之一:進一步強化責任擔當意識,健全優化飲用水源地保護體制

一要健全組織機構。政府要成立全市飲用水源地保護領導小組,統一負責全市飲用水源地保護的協調、監督檢查。同時,成立專門的飲用水源地保護辦公室,落實相應的人員編制和經費,負責統籌協調全市飲用水源地保護的具體工作。

二要細化管理職責。對《溧陽市飲用水水源保護辦法》進一步細化完善,明確水源地管理的各項職責,防止出現職能交叉與缺失,促進相關部門和鎮(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依法保護水源地環境安全。

三要編制總體規劃。按照“全面規劃、統籌兼顧,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因地制宜、分區防治”的原則,科學編制《溧陽市飲用水安全保障規劃》,進一步明確我市今後的飲用水源地和備用水源地,合理調整、全面劃定保護區範圍,系統制定各類保護細則,有針對性地開展相關保護工作。

四要實行目標管理。制定全市飲用水源地保護工作年度實施方案,按照輕重緩急,每年要有計劃、有目標、有項目、有投入、見成效,通過強化抓項目促落實、抓工程促成效,以高標準嚴要求的目標管理保障飲用水源地保護的有序實施。

五要健全考核機制。建立健全符合水源地保護主體功能定位的評價與考核體系,將水源地保護區的主要控制目標層層分解落實到各相關職能部門和鎮(區),嚴格目標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確保水源地保護工作責任有據、賞罰分明。

六要開展監督評估。建立由相關決策部門和執行部門參與的監督評估機制,並根據水源地保護工作的推進情況,定期開展監督評估,促進工作順利推進。

——建議之二:進一步突出重點工作舉措,切實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力度

一要注重源頭把關。通過多層次多方式調控水源地土地利用,構築針對取水口及上游來水的圈層性保護格局,從規劃層面預防水源地污染事件的發生。提高環境准入門檻,建議嚴格實行水源地保護區內建設項目會商、會審制。特別是天目湖(沙河、大溪)臨湖面,要全面禁止新的農業、工業、房地產、旅遊及農村居民點擴建等項目建設。

二要加強科學測防。繼續加強與湖泊所等相關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吸收各方面專家學者的意見建議,進一步引進和推廣先進實用技術和管理經驗,建立先進的飲用水源地水污染防治及生態建設科技支撐體系。整合環保、水利、衞生以及制水企業的水質監測分析力量,對整個監測過程進行全面質量管理,以確保數據的精確性、完整性、可比性和代表性。

三要嚴格執法監管。市水利(水務)局、環保局、農林局、旅遊局、住建委、國土資源局、規劃局等部門和相關鎮(區)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要切實履行好各自監管職責,嚴格依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依法行政,對於違規違法行為從嚴高位查處。尤其要針對比較突出的毀林種茶和茶園違規開發問題組織開展專項行動。

四要防治面源污染。堅持“減法”治理原則,科學規劃地處水源地及沿河流域的農業生產,調整種植結構和生產方式,逐步對流域內不符規定的農業開發實行退茶還林、退耕還林;加強農業耕作的科學管理,引導農民科學施肥施藥,嚴禁使用劇毒、高殘留農藥和國家明令禁止的農藥;在農田和水體之間建立合理的草地或林地過濾地帶,最大限度地減少污染。

五要強化應急防範。圍繞提高飲用水常規水源日常供給和儲備水源應急供給的保障能力,完善飲用水源地環境風險應急防範管理機制,進一步加強水源地環境應急管理、技術支撐和處置隊伍建設,增強處置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能力。

六要實行區域供水。針對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要切實開展全市飲用水源地環境普查工作,全面摸清全市尤其是農村偏遠地區飲用水源地環境現狀、類型及特點,為保障全市飲水安全提供基礎支撐。建議儘快實施城鄉統籌區域供水工程,加快推進區域集中供水和管網建設,努力確保全市人民羣眾都能喝上安全放心水。

——建議之三:進一步探索多元投入方式,不斷提升飲用水源地保護能力

一要實行財政常態化投入。建議各級政府將水源地保護項目優先納入財政預算,每年由財政拿出一定比例的資金專門用於水源地保護與管理工作。各相關部門要加強項目規劃、包裝與向上爭取,所有項目資金由市級統籌,集中用於保障全市飲用水源地水質保護、生態修復的優先投入。

二要嘗試建立“飲用水源地保護專項基金”和生態補償機制。本着“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恢復、誰受益誰補償、誰排污誰買單”的原則,整合天目湖水源地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建立全市性的水源地保護專項基金;探索實行污染排放總量有償使用和排污權交易,構建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的基金籌措機制,擴大飲用水源地保護基金總量,以保障生態環境的持續恢復和飲用水源的長期安全;探索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對水源保護區制訂切實可行的補償方案,提高當地羣眾保護水源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要不斷創新投入模式。運用投資、税收等政策槓桿,探索水源地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的市場化、產業化機制,完善環境設施使用服務收費制度,吸引民間資本積極投入水源地環境保護建設。

——建議之四:進一步健全長效管理機制,不斷增強飲用水源地保護合力

一要加強輿論引導教育。積極利用廣播、電視、標語等有效形式,加大對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和教育引導,進一步強化全社會的水憂患意識和水法制意識;要通過完善水源地保護區界牌及保護標誌,設立水源地保護的永久性公益宣傳廣告及相關法律警句、警示標誌牌等,大力營造水源地保護的環境氛圍、法治氛圍。

二要促進公眾廣泛參與。擴大全社會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通過採取有獎舉報、設立水源地保護監督員等形式,建立健全飲用水源地保護社會監督管理制度,鼓勵檢舉、揭發各種環境違法和污染、破壞水源地的行為。

三要深化部門合作聯動。市飲用水源地保護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要定期協調解決水源地保護中的重大事項,確保相關部門各司其職,防止“多頭管理”、“誰都管、誰也管不到位”的現象發生,保證水源地保護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建立健全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在執法過程中加強工作溝通和交流,定期召開水源地保護工作聯席會議,針對矛盾突出問題開展專項行動,強化行政聯動執法,對影響水源地環境安全的各種違法行為始終保持嚴打高壓勢態。

飲用水源保護情況調研報告 篇6

一、全縣農村安全飲用水現狀

我縣有22.4萬農村居民,農村安全飲水工程關係到農村居民的健康。我縣農村飲用水的主要來源是地下水,地下水豐富。在我縣農村飲用水源中,水質不容樂觀,部分村莊水質受到鐵錳競價和水污染的影響。

二、全縣農村安全飲用水工程建設的總體情況

從20xx到20xx,飲用水安全項目5個,分別為20xx、20xx、31、49、35個。飲用水安全工程建設均從地下水源井取水,取第四、第四水源,水量充足,但部分村莊鐵錳水質超標。截至20日末,我縣已解決高氟水、污染水、錳鐵超標等農村飲水不安全村325個,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325個,解決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17.51萬人,佔農村總人口的78%,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取得良好成效。到目前為止,由於村莊小、分佈分散、地方配套資金多,縣內部分農村尚未實施農村安全飲用水工程。

三、縣城農村安全飲用水工程運行維護

由於自然災害、建設資金和維護資金不足、建設後管理不善等原因,一些飲用水安全項目被停止。現有飲水安全工程已停產,其中:20xx凍結層深度達2.6米,造成46個管網凍結;動力設備配套資金不足;鐵和錳的水質超過45;管理工作不到位,運營資金不足,農民有小深井等等。只有2個xx項目處於正常使用狀態,全縣農村安全飲水人數不足x x萬人,佔農村實施安全飲水工程總人數的80%,佔全縣農村常住人口總數的62.5%。農村安全飲用水工程利用率逐年下降。

四、縣在工程建設和運行維護中採取的主要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建設責任。加強領導是農村飲水安全的重要保證。該縣專門成立了農村飲水安全領導小組,將農村飲水安全納入政府任期目標責任制,建立了縣長為第一責任人、分管副縣長為項目負責人的責任制。發展改革局、財政局、水利局、扶貧辦、衞生局是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的成員單位,各成員單位各司其職,分工明確,密切配合。項目區內各鄉(鎮)農場是項目實施的主體,鄉(鎮)主任為第一責任人,分管副鄉(鎮)主任為項目負責人。根據縣的統一規劃和部署,加強組織領導,強化保障措施,落實責任,確保農村飲水安全的順利實施。

(二)努力工作,取得顯著成績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是一項涉及面廣、涉及羣眾切身利益的長期社會系統工程。縣政府和水利部門通過制定規劃、加強管理、搞好服務、發動羣眾,多年來把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作為工作重點,先後解決了全縣285個村的飲水安全問題,取得了明顯的工作成效。

(三)嚴格項目管理,確保施工順利進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是一項民心工程,其實施直接關係到羣眾的切身利益。多年來,縣政府和水利部門千方百計積極包項目,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力爭使各項配套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同時,利用好國家和省級專項補助資金,按要求落實地方配套資金,積極探索多層次、多渠道、多元化的資金投入體系,動員受益者積極自籌資金,有效保證項目順利實施。在實施安全飲用水工程的過程中,應嚴格控制工程質量。對規劃設計審查、施工隊伍選擇、建築材料設備採購、工程質量監督、工程竣工驗收等進行全方位監督,確保我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質量和工期。

五、安全飲用水工程建設中的主要問題

(1)新項目自籌資金難度更大。20xx年以來,中央、省市高度重視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加大工程建設力度,我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農村飲水工程是根據村莊人口分配資金的。我縣農村人口少,村落相隔較遠,增加了自籌資金的數額。我縣鄉(鎮)村財力不足,使得在建項目難度加大。

(二)農民有誤區。

第一,大部分人把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看成是政府的一種福利,認為是政府的事。勞動力投入、勞動力投入、投資等建設管理問題與自身關係不大,單純依靠政府而存在“等等,靠,想要”思想。有些人也認為自來水是“福利水”,不願意儘自己的職責;

第二,有人認為農村的安全飲用水只能滿足農民的日常生活用水,畜禽和部分生產用水要靠農民挖深井解決,不實用;

第三,有一些人不知道安全飲用水的重要性,不關心農村飲用水的問題和危害。農民的這些誤區和觀念滯後,制約了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的建設、管理和發展。

(三)地方政府和職能部門重視不夠。農村安全飲用水工程主要由鄉(鎮)田間協調申報和水利部門組織實施。項目建成後,鄉(鎮)農場和職能部門普遍認為項目已經完成,對後期管理運行沒有過多的指導和干預,缺乏有效運行的長效機制,導致農村安全飲用水項目管理責任主體不明確,大部分簡單交給村集體管理,管理多元化,沒有統一良好的運輸和管理機制。在村級財力不足、精力有限、鄉(鎮)農場和職能部門支持不足的情況下,已建成的農村安全飲用水工程正逐年走向半癱瘓或癱瘓。

除上述因素外,農村安全飲用水工程建設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由於設計、施工等問題,部分供水管道埋深不夠,不能完全抵禦嚴寒,導致冬季出現冰凍現象,無法供水;有些村莊無法實現全天候供水,只能定時供水。農民經常錯過供水時間或需要在家裏留專人儲水,給生產生活帶來不便;有的村小,分散,缺乏自主經營的資金。

六、安全飲用水工程運行維護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項目利用率低,部分項目停建。20xx—20xx,我縣建成飲用水工程285個,其中正常運行202個,不運行或無法運行83個。

首先,農民缺乏節水意識。因為家裏有民用井,即使項目條件好,他們也不願意交供水費。村委會不具備免費供水條件,工程暫停;

二是工程運行一段時間後,由於提水設備或管網損壞,無人管理,無人組織維護;

三是,20xx年冬天,我們縣遭受了歷史上罕見的凍傷。在20xx—20xx,本工程安裝upvc管的給水管網因凍結管膨脹開裂無法運行,只能更新改造管網。

四是20xx年前建成的項目老化嚴重,年久失修,缺乏自籌重建資金;

五是部分項目水質超標,除鐵除錳設備資金不足。有些項目即使有水處理設備,羣眾也不需要,這樣水質還是超標;

六是,由於缺乏自籌資金,一些項目沒有完成。

(二)資金短缺,經營管理機制不健全。一是項目建成後,移交鄉(鎮)村管理。由於村裏財政困難,無法籌集啟動資金,工作無法開展。二是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有一定比例的國家投入、省級配套資金和縣級以下配套資金。由於地方財政困難,項目建設任務的完成主要依靠國家投資。對於這種帶有公益性質的項目,沒有一定的管理費作為保障。第三,管理人員的薪酬難以維持。目前,我縣管理人員的薪酬主要來自供水的差價。在目前用水量低、水價低的情況下,項目難以維持運營。

七、關於工程建設和安全飲用水工程運行維護的幾點建議

(1)對工程建設的幾點建議。

第一,加大宣傳力度。採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安全飲用水、節約用水和健康用水意識,增強全民節水意識,教育農民牢固樹立水是商品的意識,不斷提高項目效益,從點及面廣泛宣傳,加大安全飲用水工作的宣傳力度,促進項目運行管理的規範化和制度化。

第二,加大項目資金力度。利用農村安全飲用水工程投資逐年增加的有利時機,調動各種積極因素,建立財政投入與社會融資相結合的投融資體系,多渠道籌集社會資金,加大項目和資金力度。地方政府配套資金由政府支持,社會吸引,出台一些優惠政策,多種方式擴大資金來源。

第三,做好工程建設規劃。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前,應充分考慮施工現場的環境、氣候和土壤條件,既要滿足當地農民用水需求,又要保證飲水安全工程的長期安全運行,提高利用率。

四是保證工程建設質量。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是民生工程,工程質量關係到農民健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實施方案的規劃設計要與社會發展相協調,水源和供水形式的選擇要因地制宜,保證工程的工期和質量,後期管理要保證良性循環。在施工中,要不斷完善監理制度,確保工程施工質量。

(二)對項目運行維護的一些建議。

首先,建立水質監測系統。高度重視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水質監測,安排必要的資金,配備相應的人員和設備,確保水質監測數據的準確性。

二是完善農村飲水工程建設和管理機制。進一步探索和反思已建安全飲用水工程的有效管理模式,克服過去“重建光管”根據& other修復項目,明確產權,核實合理水價,為一方服務。目標,根據項目管理運行情況,建立統一管理機制,理順產權關係,確定供水工程所有權、管理站、技術檔案、水源保護設施和工程保護措施,建立日常管理制度,明確管理主體和管理責任。成立專門機構,投入一定的維修資金。加強對已建項目管理人員的技術培訓,提高其知識水平和管理技能,以適應管理工作不斷髮展的需要,不斷轉變管理理念,提高服務水平,確保農民飲用水安全,真正達到項目良性運行的目的。在管理上,可以參考有線電視或者電力的管理模式。管理責任主體是鄉鎮水管站,管理維護費一站式。這樣既方便管理,又能彌補小村莊、人口少、運營費用不足的問題。還可以減少人員費用,增加水管站的工作費用。同時,水管站依託上級職能部門,便於協調。此外,還可以吸收社會資金參與管理。採取個體承包或租賃等經營方式。同時,考慮到農村安全飲用水工程具有公益性的特點,不能完全市場化,也不能以盈利為導向,因此,在規範水價的前提下,政府只保留一部分收費作為飲用水安全運行維護專項資金。大型維護和改善項目應在城鎮和村莊的協助下進行。個體承包或租賃經營的好處是從管理到經營都很容易被羣眾接受,便於羣眾監督,提高服務質量,方便羣眾生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