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工作報告 > 調研報告

鄉鎮財政建設情況調研報告(精選4篇)

鄉鎮財政建設情況調研報告 篇1

多年以來,鄉鎮財政在管理基層財政、組織地方税收方面發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隨着財政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鄉鎮財政的職能作用也發生了新的變化,鄉鎮財政職能的發揮,直接影響着上級財政政策的落實。為進一步規範鄉鎮財政職能,加強鄉鎮財政隊伍建設,提高鄉鎮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水平,我縣財政部門對鄉鎮財政隊伍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具體情況彙報如下:

鄉鎮財政建設情況調研報告(精選4篇)

一、我縣鄉鎮財政職能基本狀況

目前,我縣各鄉鎮財政所承擔的工作大致相同,主要是承擔鄉鎮一般預算資金的收支管理,部門綜合預算管理,非税收入的徵管,國有(集體)資產管理,財政補貼資金髮放與信息化管理,執行財政監督,參與農村綜合改革,協助税收徵管等。

(一)做好財政收支預算,保障黨委政府工作正常運轉。編制財政預算,保障鄉鎮政府運轉是鄉鎮財政所的基本職能。我縣鄉鎮財政所根據上級財政“要健全鄉鎮財政預算制度,堅持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的原則,力求科學合理地編制鄉鎮年度財政收支預算,切實保障鄉鎮黨政機構行政和社會管理等基本運轉的支出需要,努力適應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嚴格按照財政預算制度和編制程序按時編制年度財政收支預算,預算方案通過後,鎮基本支出定員定額管理,嚴格控制預算追加,切實增強預算的約束力。

(二)做好涉農補貼工作,認真落實惠農政策。各鄉鎮財所通過涉農財政補貼信息管理系統,對各自轄區內的農户建立了詳細的信息庫,內容包括:每户人口數,主要勞動力,種植土地面積等情況以及收入狀況等。與鎮多辦、畜牧站、農機站等部門對涉農補貼對象的小麥種植面積補貼、良種補貼、養殖母豬補貼和購買大型農用機械補貼申報的情況,認真做好認定、審核和公示等工作,確保符合條件的補貼對象全部納入政策保障範圍內,最後通過“一卡通”把補貼款發放到補貼對象本人手中。

(三)參與專項資金監督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各鄉鎮財政所積極參與專項資金的監督管理,對於列入鄉鎮財政預算的專項資金,建立了全項目庫管理制度,加強項目論證、立項、申報、實施等各環節的監督;對未列入鄉鎮財政預算的專項資金,包括農林水專項、農業綜合開發、環境保護、土地開發整理等也加強監督管理。根據專項資金項目申報進度情況,經過核實後,給專項資金項目撥付資金,既嚴防截留、挪用、擠佔專項資金的行為發生,又對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跟蹤監督管理,確保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四)加強財務監督,健全鄉村理財機制。各鄉鎮財政所嚴格執行黨委政府制定的《財務管理制度》,對鄉鎮行政事業單位加強財務管理,實行統一財務開支範圍和標準,嚴格規範財務收支行為,並按月公開,廣泛接受社會監督。對鎮直各部門使用的房屋認真做好建造日期及使用年限的登記建檔,對購買的車輛、空調和辦公用品的購買日期、品牌、金額、使用年限分別一一登記造冊,制定台帳,做到資產實物管理與價值管理相統一,防止資產流失。聯合鎮“雙代管”辦公室對村級重大事項進行審批,限定報刊費,禁止招待費,以便更好地保障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使村級組織正常運轉。

(五)搞好隊伍建設,提高鄉鎮財政管理水平。各鄉鎮財政人員除積極參加縣財政部門組織的培訓外,還參加各鎮黨委定期組織的學習國家方針政策的活動,除此之外各鄉鎮財所人員每週再抽出2-4小時集中或分散學習法規政策或業務知識,以增強財所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使每個人員的財政管理水平都有突飛猛進的提高。

二、我縣鄉鎮財政所幹部隊伍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思想混亂的現象依然存在。農業税取消後,鄉鎮財政所的主要職能是什麼?鄉鎮機構改革後財政所到底會不會撤消?如不撤,鄉鎮財所的工作在哪裏?該如何工作?這種認識上存在的盲點和誤區,對鄉鎮財政幹部隊伍的穩定和工作開展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部分財政所存在管理鬆散、人心不穩,工作消極等現象。

2、工作紀律不夠嚴格。在日常工作中,紀律意識較差,不能嚴格遵守按時上下班制度,遲到早退現象嚴重,部分幹部職工平時掛着上班的牌,做的卻是自已的生意,有的長期曠工在外做生意,工作散漫。

3、個別領導敷衍了事。個別鄉鎮財政所領導在工作上不抓緊,不督促所內幹部職工按期完成工作,聽之任之;對紀律檢查隱瞞、包庇不上班幹部職工:檢查到缺勤人員時,以外出辦事為由搪塞檢查組。彙報工作時總是客觀原因多於主觀原因,沒有深入分析主觀因素。

4、幹部隊伍素質較低。全縣的12個鄉鎮財政所本科學歷的僅有4人,佔鄉鎮幹部職工總人數的5%;有大專以上學歷的30人佔31%;中專學歷的36人,佔38%;高中以上21人,佔22%;國中的6人,佔7%。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鄉鎮財政隊伍總體文化水平還很低,業務水平不高。

5、年齡結構上不夠合理。全縣財政所年齡在35歲以下的年青幹部職工為42%,不到總數的一半,35歲至45歲的為19%,45歲以上的佔41%。老齡化不斷髮展的趨勢,幹部隊伍難以在新的環境下打開新的局面。

6、雙重管理模式對鄉鎮財所形成制約。目前,我縣鄉鎮財政所管理隸屬鄉鎮政府,業務由縣財局指導,這種雙重領導模式讓鄉鎮財政難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三、改善鄉鎮財所幹部隊伍建設的對策建議

1、統一思想,穩定人心。採取多種形式,向廣大幹部職工闡明鄉鎮財政所在新時期中的任務、職能和作用,務必保證鄉鎮財政所有足夠的人員編制,加大對鄉鎮財政的宣傳力度,使社會各方面瞭解鄉鎮財政所的作用和地位,為鄉鎮財政所幹部工作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2、制訂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加強紀律的考勤工作。針對目前鄉鎮財政所工作的主要特點,制訂好外勤和內勤兩種便於考勤的制度,落實好考勤人員,嚴格考勤制度,明確人員去向,嚴肅請假和病假的審批程序,將考勤與津貼、評優、年度獎勵等直接掛鈎,縣財政要加強對鄉鎮財政所的指導抽查力度。

3、制訂獎勵約束機制,切實推行首問任責任制和行政效能機制。要認真研究新時期下鄉鎮財政所幹部職工工作的獎勵機制,對完成好任務和完不成任務的在獎勵、評優上要適當拉開距離,不搞平均主義。要細化考核的各項要求,要在財政所內建立起適用的首問責任制和行政效能機制,提高財政所的工作效率,完善工作程序,規範工作管理,強化監督,進一步明確每一位幹部職工的工作職責,以便用的統一的標準來考核每一位職工的工作業績,獎罰分明、平等相待幹部職工。

4、調整充實領導班子。對鄉鎮財政所領導進行民主評議,按德、能、勤、績進行考核,凡考核合格者繼續留用,不合格者及時更換。在考核中,要儘量提撥年輕且有潛力的年輕幹部。

5、建立學習的制度化。首先鼓勵幹部職工接受學歷再教育,其次對非財經專業畢業的年輕幹部職工進行1至2年的脱產學習,再次是加強對鄉鎮財政所幹部的培訓工作。培訓要分批,分層次,分年齡段等方式有針對性地輪訓,要建立起自學與集中學習相結合的考核制度,用制度督促人,用考試檢查人、用成績評價人來作為提撥人才和年度考核的依據。獎勵專業職稱考試通過者等。

6、加強對鄉鎮財政所的領導。縣財政部門領導要分別掛點鄉鎮財政所,除對財政所業務指導外,還要對幹部職工的紀律、生活等負責,將財政所幹部職工的一榮一損與直接與掛點領導相關。

鄉鎮財政建設情況調研報告 篇2

鄉鎮財政作為我國財政體系中是最基層的一級財政,是鄉鎮政府履行各項社會政治經濟職能的財力基礎。我鎮財政建立於1987年,隨着鄉鎮人民政府的建立,鄉鎮財政也應運而生。鄉鎮財政建立之初,由於鄉鎮財政幹部匱乏,經政府批准,由財政和鄉鎮協調從其他部門抽調一批大中專畢 業生或其他部門的業務骨幹來擔當,共計4人。本科學歷2人,中專1人,高中1人,全部為非專業。後來經過崗位培訓,都具有了崗位資格證書。

由於財政幹部隊伍的'整體水平決定着財政部門的管理水平和職能的發揮。財政幹部隊伍的現狀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適不適應,也對基層建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剖析我鎮財政過去由於人員構成比較複雜,造成整體素質參差不齊,繼而在工作中也出現了一系列問題。主要問題是:

專業人員不夠多、整體素質不夠高、業務技能不夠精通、服務不夠周到、創新能力不強、工作效率偏低;隊伍建設的各項制度和機制不夠健全,幹部職工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必須大力加強財政隊伍建設,不斷提高財政隊伍的整體素質。

在新形勢下,為了更好的加快鄉鎮財政發展,深化財政改革,造就一支素質更高、能力更強的鄉鎮財政隊伍,勢在必行。必須一如既往地重視財政隊伍建設,堅定不移、持之以恆地抓好乾部隊伍建設,不斷完善選人、用人機制。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唯才是舉,才盡其用,營造有利於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的幹事創業的良好環境。我鎮相繼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進行了一次調整,增加了財政專科畢業有專業能力的2名年輕幹部,剔除了一名年齡偏大,學歷較低人員;本世紀XX年又進行了一次大的調整,增加了更高學歷的專業人才充盈財政隊伍。從而演變成現在這支高學歷,高水平的財政5人隊伍。我鎮財政用人的標準是:用好的作風選人,選作風好的人,建立人才輩出的選拔機制;用人不疑,大膽放手,不求全責備,創造良好的人才成長環境;從嚴要求,規範約束,放手不撒手,不斷完善幹部管理機制。一句話,就是要選準、用好、嚴管,讓財政幹部在幹事創業中加快成長。從而在工作中確實發揮好財政幹部十種能力;即政治鑑別能力、抵禦腐朽能力、組織領導能力、科學決策能力、依法行政能力、行政管理能力、統攬全局能力、服務社會能力、調查研究能力、創新學習能力。

一級政府機關的工作人員,一言一行都代表着黨和政府的形象。近年來由於各種農補政策的相繼出台,把鄉鎮財政工作推到了老百姓面前。因此,財政幹部隊伍作風建設事關民心向背,事關黨和政府與人民羣眾的關係。讓人民滿意是我們財政幹部永恆的追求。這也是我們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解決這個問題只有加強政治思想教育,增強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自覺性和堅定性,牢固樹立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的觀念,遵守道德準則和行為規範。轉變工作作風,樹立良好形象。把工作的着力點放在思考、研究和解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問題上,放在為基層、為羣眾辦實事上。增強服務意識,強化服務職能。確實從政治理論素質、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業務知識素質、法律法規素質上全面提高。

另外我鎮財政隊伍人才結構不夠合理。一般專業人才多,高層次的人才少,特別是複合型、有一定研究政策能力的人才更少;專業技術人才職稱普遍較低,專業涵蓋範圍不寬,部分人才奇缺,沒有按合理比例搭配。是人才隊伍業務素質良莠不齊。業務尖子比較少,多數人僅僅是適應職位,部分人的業務素質還不能達到工作要求。

改善現狀就應建立品德、知識、能力、業績、廉政五要素組成的人才評價指標體系,在人才培養機制上,以能力建設為核心,抓好政治培訓,確保地區財政系統的人才隊伍有良好的政治素養;抓好業務培訓,提高地區財政幹部的業務素質;抓好財政後備幹部隊伍建設。切實做好後備幹部的篩選、培養和管理工作。根據培養目標和個人情況,按照什麼不足補什麼的原則,逐人逐項落實培養措施。對後備幹部實做到“五看五結合”,即看品行要內外結合,看能力要縱橫結合,看特點要長短結合,看為人要上下結合,看政績要“兩手”結合。並將人才評價指標納入年度目標管理考核和幹部選拔機制。

總之,新時期形勢下建設一支素質強、形象好的財政所幹部隊伍就應以制度為依據,從嚴抓起,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理順各種管理關係,改革不合時宜的管理體制,充分調動鄉鎮財政所幹部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凝聚他們的智慧和力量,努力創建一支招之能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新型財政幹部隊伍。

鄉鎮財政建設情況調研報告 篇3

隨着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和財政改革的深入推進,鄉鎮財政工作職能發生了很大變化。這使得建設一支高素質、守紀律、會理財的鄉鎮財政幹部隊伍作為新時期推進財政事業發展的必然舉措顯得尤為重要。

一、鄉鎮財政幹部隊伍現狀

(一)改革創新觀念不強。少數幹部思想陳舊,缺乏創新意識,工作循規蹈矩,習慣於依照舊體制和老模式、老辦法辦事,對新的財税徵管模式、徵管手段缺乏相應的認識,致使思想上缺乏新觀念,工作上沒有新思路,改革難有新突破。

(二)綜合素質參差不齊。一是在業務培訓上,往往急功近利,片面追求提升形象和注重業務尖子的專項培訓,忽略了全方位、多層次的人才綜合培訓,導致強者愈強,弱者愈弱,人為地形成了幹部業務兩極分化的局面。二是隨着一批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大齡幹部陸續退出業務崗位,在崗的年輕幹部還有相當一部分沒有接受正規的財務及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教育培訓,一定程度出現了業務斷層的現象。三是幹部隊伍的鋭氣不足。由於職業上的“保險箱”,工作上的“大鍋飯”,分配上的“平均餐”,職位上的“太平官”,使工作存在“干與不幹、幹多幹少、幹好幹壞”一個樣,很大程度上壓抑了幹部的拼搏精神和鬥志。

(三)管理服務水平不優。有些幹部在日常工作中,缺乏服務意識,自我要求不嚴,敬業精神不強,主動服務的理念沒有樹牢,一定程度上存在不按原則辦事,而是憑意氣辦事,憑感情用事的現象。

二、產生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觀念陳舊,科學管理意識不強。一些同志思想凝固,觀念落後,缺乏創新。頭腦裏“官本位”思想嚴重,唯我是大,固步自封,自欺欺人。一些幹部進取心不強,創新力不足,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思想嚴重。在管理上圍繞老套套,循規蹈矩,缺乏創新。

(二)教育機制不完善,素能培訓手段落後。幹部培訓教育內容多以業務知識為主,忽視了綜合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往往是學歷與能力很難劃上等號,教育培訓的效果不理想。幹部綜合素質沒有明顯提高,符合新形勢要求的講政治、懂經濟、會查賬、熟練掌握計算機的複合型人才比較缺乏。

(三)財税管理剛性不強,依法理財矛盾突出。一是鄉鎮財務管理風險大。鄉鎮機關和直屬站所對依法理財的認識不足,在

收入和支出的實際操作過程中的隨意性和不規範性相當突出。二是部門財務管理不完善。一方面鄉鎮直屬部門會計、主管領導理財水平不高,重創收、輕管理,重借貸、輕還債。另一方面,受部門利益的驅動,部分專項資金的劃拔和使用遊離於鄉鎮財政之外,資金沒有歸口管理,鄉鎮財政無法把關。三是村級財務監管不到位。財務制度不健全,沒有嚴格執行現行的財務規章制度。財務管理缺乏強有力的監督約束機制,沒有真正做到以票管收。有的村民主理財小組只注重事後管理,對村集體資金支出的事前、事中缺乏有效的監督手段。

三、加強和改進隊伍建設的途徑

1、建立科學嚴密的教育機制。一要因人而宜,制定多層次的培訓規劃。針對幹部素質“兩極分化”的現狀,按照“豆腐要慢燉、鐵錘要重敲”的方式,區分對象、劃分層次,建立不同類別的培訓規劃,採取多種形式、各種渠道,抓好素質低的基礎培訓和素質強的能手培訓,從根本上解決幹部業務參差不齊的問題。二要因地制宜,加大教育的投入。投入一定資金添置教育設施,聘請理論知識豐富、實踐經驗強的退養幹部作為師資力量,從事年輕幹部的財務知識和專業知識培訓,逐步改變業務斷層問題。三要因材施教,培養複合型人才。鼓勵業務精通、知識全面的幹部,報考會計師、註冊會計師等專業職稱,並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地選派有培養前途的幹部到高校進修深造,努力培養一支複合型的鄉鎮財税人才。

2、加強班子建設,提高創新能力。一是轉變思想作風,始終堅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不斷破除因循守舊、等待觀望的保守思想,牢固樹立全新的財税觀、人本觀、效率觀,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努力打造和諧財政。二是不斷改進學風,在創新學習方法和內容的同時,注重將學習與財税工作實踐相結合,不斷提高鄉鎮財政幹部應用科學理論指導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三是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推行工作項目落實責任制,創新舉措,狠抓落實,通過創精品來抓落實、謀發展、增亮點、求突破。四是轉變領導作風。一方面以身示範,在創新上做表率,勇於創新、善於創新,形成鼓勵創新、支持創新的工作環境;另一方面堅決反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大興求真務實之風,樹立實幹精神,鼓勵幹部説實話、辦實事、求實效。大力提倡“一線工作法”,深入到基層和一線調查研究,力爭在一線中創造經驗和成果,在一線中解決問題和困難。

3、加強鄉鎮財政資金監管。一是加強鄉鎮財政資金監管範圍。將所有財政資金納入監管範圍,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績效。二

是加強補助性資金的監管力度。明確補助性資金監管工作重點,對各項惠農資金要做到及時公開、公示補助政策和補助對象,切實將補助資金落實到户,同時紮實做好補助信息的基礎管理工作,並協調做好上級安排補助性資金的監管。三是加強項目資金監管。把握項目資金監管的關鍵環節,做好項目公示,對工程項目做到及時驗收決算。加大對納入鄉鎮財政預算管理的項目資金監管力度,瞭解下達到本鄉鎮範圍內的項目資金,及時監管,並就項目運行效果向上級部門報告。同時做好夯實項目建設資金的基礎管理工作。四是加強鄉村財務管理。要逐步建立鄉村債務動態監控制度,及時、全面地掌握鄉村債務變化情況,建立健全債務控制和化債工作規章制度。堅決制止發生新的鄉村債務,堅決禁止將利息轉入本金,並做好降息掛賬工作。

4、不斷提高財政幹部待遇。為調動基層財政幹部的工作積極性,建議切實提高財政幹部待遇。要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不讓紮根基層的財政幹部吃虧,讓鄉鎮財政幹部感到在經濟上有想頭,政治上有前途。

鄉鎮財政建設情況調研報告 篇4

鄉鎮財政是鄉鎮政府履行職能的財力基礎,在鞏固基層政權,促進鄉鎮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完善財務管理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鄉鎮財政作為連接國家與農民、城市與鄉村的重要橋樑,在建立公共財政,提供農村公共服務,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任務越來越艱鉅。近年來,隨着農村税費改革和農村綜合配套改革的不斷深化,鄉鎮財政理財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在逐漸淡出農業税收徵管的同時,落實民生政策、發放涉農補貼、服務“三農”發展的職責逐步增強,鄉鎮財政面臨着新的形勢與任務。鄉鎮財政是我國整個財政體系的最基礎層級,財政預算執行和國家政策落實的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表現在基層對資金的使用和管理上。在新形勢下,鄉鎮財政如何更好地發揮職能作用,特別是進一步加強對涉農資金的監管是一個急需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加強鄉鎮財政管理的經驗和做法

近年來,崗子鄉不斷深化鄉鎮財政體制改革,大力開闢鄉級財源,加強收支管理,使鄉鎮財政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鄉鎮財政收入大幅度增長。

1、提高思想認識,全面推進鄉鎮財政工作,鄉鎮財政財務管理向鄉直部門和村級組織延伸牢固樹立基礎工作和基層建設是財政管理基石的觀念,充分認識加強“雙基”工作的重要性,深入調查研究,梳理相關工作,因地制宜地採取措施,進一步加強對基層財政工作的指導考核,培訓提高基層人員業務能力,幫助解決工作生活實際困難,有力地推動了鄉鎮財政各項工作的開展。

鄉鎮財政所充分發揮政策熟、業務精、力量強等優勢,將鄉所有鄉直部門的財務納入財政統管,取消鄉直部門的會計和在銀行開設的賬户,變過去各自為政、多途管理為財政所統一管理。成立了“村賬鄉(鎮)代管”辦公室,安排1至2財政幹部專門負責村賬鄉(鎮)代管工作,幫助村級組織建立村民理財小組,制定年度財務收支計劃,審核村級財務收支的執行情況,做好村賬務、財務“雙代管”和村級債權債務的化解工作,促進了村級財務的規範化、制度化管理。

2、強化對涉農專項資金監管,鄉鎮財政由資金管理向資產、債務管理延伸,鄉鎮財政監督向用款單位、具體項目等全程監督延伸

進一步加強專項資金管理,主動參與土地出讓金、改田造地資金等專項資金檢查,以查促管,規範管理。建立完善鄉鎮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制度,嚴格規範財務收支行為,做到支出有據可依,財務核算規範透明,審批制度約束有力。積極推行“村賬鄉管”試點,強化村級財務監督,提高村級財務管理水平。

鄉鎮財政不僅對財政資金進行管理,而且建章立制,對鄉直部門的大額固定資產進行了登記和監管,防止資產流失。鄉鎮財政會同有關部門對鄉村債權債務進行了全面清理審核,建立了鄉村債權債務檔案或台賬,及時制止新債,定期盤活資產,清收債權,對化解的鄉村債務逐筆登記,定期上報,實現了鄉村債權債務實時信息化監控。

針對每年都有大量資金投向農村、監督難以到位的情況,通過改革,鄉鎮財政實行了全方位監督。一是鄉鎮財政從項目的論證、立項、申報,再到工程的驗收、資金的撥付進行事前、事中、事後的全程監管,確保了專項資金的安全、規範和有效使用,提高了項目資金的效益。二是對各類涉農專項資金、財政扶貧資金及其他項目資金,設立專賬和專户,實行專人管理和負責,保障專款專用。

3、規範預算管理

進一步完善鄉鎮預決算制度,改進預算編制方法,增強預算約束力,解決預算編制隨意、執行不嚴肅問題。加強鄉鎮非税收入監管,實施以預算內外資金統管為主要內容的鄉鎮財政綜合預算,管好用好鄉鎮政府性資金。積極組織財政收入,不斷強化税源管理,定期協調部門收入徵管工作,搞好協税護税,努力做大蛋糕。建立了協護税辦公室,承擔起全鄉的協護税工作,在收入應收盡收方面取得了很好效果。

4、做好民生服務公共服務,財政支出向保運轉、保民生、保農業農村發展延伸

根據服務三農、改善民生對財政工作的新要求,合理界定和充實鄉鎮財政職能,充分利用鄉鎮財政貼近農村、直接服務農村的優勢,進一步提高基層財政的公共服務水平,實行“一折通”、 “一站式”服務等方式,將各項補貼資金直接發放到農民手中,把國家的涉農補貼、家電下鄉等各項惠農政策真正落到實處。加強對鄉鎮財政預算指標的控制和財務核算的監管,規範鄉鎮收支行為,優化鄉鎮支出結構,保證民生等重點支出。新增財政支出和固定資產投資重點向農村傾斜,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保障、醫療衞生、教育文化事業的投入,逐步建立財政支農資金穩步增長的長效機制。發揮財政“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開展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調動農民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努力解決農村税費改革後出現的土地流轉等問題,理順農村經濟關係,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

二、加強涉農資金監管的經驗和做法

近年來,鄉財政所嚴把涉農資金監督管理“五個關口”,確保涉農專項資金安全有效運行,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

1、嚴把涉農專項資金“公開關”

在涉農專項資金安排後15日內,將涉農項目的名稱、資金來源、資金數量、項目安排等情況,採取會議宣傳、政務公開欄、廣播等多種形式進行公開,讓人民羣眾知曉,接受人民羣眾監督。涉農資金項目實施後15日內,向羣眾公佈涉農資金使用情況。項目實施時間超過一年的,在項目實施中期,擇時向羣眾公佈項目資金撥付情況。

2、嚴把涉農專項資金“備案關”

涉及涉農專項資金,財政部門及時報同級紀檢監察機關備案,特別是將涉農專項資金的名稱、來源、數量(包括本級匹配)、項目安排去向、實施單位等情況在項目安排後的15日內報同級紀檢監察機關備案,讓紀檢監察部門瞭解財政部門涉農專項資金落實情況。

3、嚴把涉農專項資金“撥付關”

嚴格按照不同涉農項目資金管理辦法要求,嚴格把好涉農資金的撥付工作,按時、足額撥付財政涉農專項資金,切實杜絕因財政部門原因導致涉農項目工作不到位的情形發生。

4、嚴把涉農專項資金“管理關”

加強對資金的跟蹤管理,做到財政“支農”資金支付到哪個環節,財政監督就跟蹤到哪個環節;財政“支農”資金支付到哪裏,財政監督就延伸到哪裏,促進涉農項目的實施。

5、嚴把涉農專項資金“檢查關”

除支持和配合紀檢機關、專項資金主管部門做好涉農專項資金檢查外,每年財政所都自行組織對涉農專項資金落實情況的自查和檢查工作,嚴格查處和糾正弄虛作假,截留、挪用、擠佔、套取、貪污和私分涉農專項資金的行為,保障農村羣眾的利益。

三、當前鄉鎮財政管理工作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1、工作量加大,人員不足,工作難度增加

近年來國家出台的“三農”政策越來越多,管理要求越來越高,絕大多數都要落實到户到人,農户一般要得到多項補貼,這些最終都要靠財政所來落實,加上“村財鄉代理”,鄉鎮財政所的工作量成倍甚至幾倍、十幾倍地增加。由於鄉鎮財政處於財政管理體系的末端,直接面對千家萬户,工作面廣,服務項目多,補貼兑付工作程序和標準要求較高,致使任務十分繁重,工作量比税改前增加兩倍,鄉鎮財政人員不堪重負。由於涉農補貼涉及到農民個人的直接利益,發放工作做不好,影響較大,發錢比收錢還難。同時,會計核算業務也大量增加,一名財政幹部甚至要管理幾十個賬户,加之會計核算行政干預仍然較多,也人為地造成工作難度的增大。

2、經費短缺,辦公條件差

隨着財政所工作量的大幅度增長,需要的辦公經費開支也相應增長,例如下鄉所需的交通工具開支,需要印刷大量的分户補貼清冊,需要大量增加計算機的紙張、墨粉消耗等,而這些都是鄉財政正常經費預算難以保證的。鄉鎮財政所自身沒有經費預算,支出靠上級補助,隨着業務量的增加,經費短缺問題突出。同時,鄉鎮財政所辦公、住宅條件較差,現在是租用鄉政府的辦公樓來辦公,長期無人關注鄉鎮財政自身建設,經費緊張,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基層財政幹部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四、對進一步加強鄉鎮財政管理和資金監管工作的政策意見和建議

基於實際調查和分析,結合鄉鎮財政存在的問題,我們認為,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進一步強化鄉鎮財政職能。

1、加強鄉鎮財政體制建設

要充分認識鄉鎮財政的重要性,將縣鄉財政建設納入國家財政的總體發展戰略規劃,根據當前鄉鎮財政的特點,轉變職能,科學定位鄉鎮財政職能,由原來的抓收入轉變為加強對支出的監管和跟蹤,完善區鄉財政體制。要堅持分類指導的原則,針對各地鄉鎮發展水平的不同,分類指導和改革區鄉財政體制,滿足不同類型鄉鎮發展的需要。在合理劃分區鄉事權和支出責任的基礎上,綜合考慮鄉鎮經濟發展水平、税源基礎、財政困難程度等因素,對不同類型的鄉鎮實行不同的財政體制。

2、加強鄉鎮財政制度建設

要通過鄉鎮財政職能的合理定位,明確收入、支出、管理、監督等各項職責,達到“職責明確、制度健全、操作規範、運轉高效”的目的,使鄉鎮財政工作有章可循。

創新財政支農方式,大力實施支農資金整合。對涉農補貼項目資金統一在鄉鎮設立專户,在鄉鎮報賬。涉農資金髮放上,區級財政要對鄉鎮給予一定的預撥資金,以解決兑付時間緊、任務重而帶來的困難。整合資金性質相同的項目,形成大類項目,如新農村建設、道路建設、農村義務教育等。按大類項目分配資金,形成支農的合力,降低管理成本。逐步清理並減少配套資金要求,控制鄉村債務增長。各類建設要求地方配套和羣眾自籌的項目多、配套比例大,建議上級減少對建設項目的資金配套要求,減輕鄉村支出壓力,給鄉鎮財政控制債務留出空間。

3、加大公示力度,健全公開機制

公開是保證一切工作“陽光操作”的必要前提。創新鄉鎮涉農財政資金公開方式,全面接受社會監督,要在深化現行的政務公開、村務公開等常規公開形式基礎上,不斷探索新的鄉鎮涉農財政資金管理使用信息公開形式。通過政府門户網站、部門網頁等,實現從中央到鄉、到村的自上而下的全節點公開,把鄉鎮涉農財政資金的資金流程,分配過程和發放過程全面公開,把資金的安排、項目規劃審批、政策規定等內容向社會公佈,使鄉鎮涉農財政資金更加透明陽光,接受社會和羣眾的監督。建議減少資金下撥的環節、程序,縮短資金到位的時間,提高管理部門的工作效率,資金的下撥與資金信息公開結合起來,減少政策落實到位的時間差,最大限度地消除羣眾對黨對政府的誤解。

4、加強監督管理,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科學合理決策鄉鎮涉農財政資金的投放,對於情況不明,把握不大的項目要特別慎重,儘量避免決策失誤,盤活資源,突出重點進行監管,突出監管效果,有效打壓基層找關係、跑項目的時間和空間,多給鄉鎮在項目資金上的自主權。對於涉農財政項目資金的投放,建議減少和取消區鄉政府的項目匹配資金,從而減輕基層政府的財政壓力。對鄉鎮涉農財政資金項目,建議通過統一部門審批,避免多部門、多渠道審批和管理,對鄉鎮涉農財政資金管理進一步規範,減少運作成本,確保資金的使用效率和資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