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工作方案 > 實施方案

2023骨幹教師專業成長計劃(精選4篇)

2023骨幹教師專業成長計劃 篇1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xx-20xx年)》,實施市“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名師培養工程”,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從x年起我市將舉辦中國小學科骨幹教師培訓,通過培訓、考核與認定,努力打造一支德才兼備,素質過硬的中國小骨幹教師隊伍,具體方案如下:

2023骨幹教師專業成長計劃(精選4篇)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xx-20xx年)》為指導,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面向素質教育,面向課程改革,堅持按需施教、學用結合,突出針對性、實效性、實踐性、先進性,努力打造一支具有高尚職業道德、現代教育思想、較高教育教學技能與水平和一定研究能力的中國小骨幹教師隊伍。

二、培訓目標 通過培訓,使各學科骨幹教師師德修養、學科知識水平、課堂教學技能與水平、科研能力、校本研修能力、現代教育技術能力等有顯著提高。具體目標如下:

1.良好的師德修養和職業道德。通過理論學習、榜樣示範、吸收內化等,進一步提升師德修養和綜合素質。

2.較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和課堂管理水平。通過對新課程各個教學環節的研究、分析與反思,以及專業引領,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能力和水平。

3.豐富的學科知識,紮實的教學基本功。通過理論導師的引領、教材的研讀、教學基本功的訓練,系統掌握學科知識體系、教材體系,豐富專業知識,夯實教學基本功。

4.有一定的課堂教學研究能力。通過理論引領、專著的研讀,教學研究資料的蒐集或運用,開展課堂教學研究,提升課堂教學研究能力。

5.引領校本研修能力。通過理論引領,實踐觀摩活動等,提高策劃、組織校本研修的能力。

6.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能力。通過現代教育技術理論學習和課件製作等方面的實踐訓練,進一步提高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 三、培訓的對象和條件 凡在職的中國小(含教研員)教師,具備相應的教師任職資格和中國小初級教師職務以上,未取得省市級骨幹教師稱號,並符合下列各項條件的,可推薦為培訓對象。

1.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模範履行教師職責,積極推進素質教育,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近5年年度考核中有一年以上“優秀”。

2.對所任教學科有較系統的專業知識技能、有一定的理論水平和教學經驗、教學能力、組織能力和教研能力。近5年來在校級及以上開過3次以上公開課或講座,教學效果良好。

3.近5年來,參加過縣級以上教育科研課題研究並獲得三等獎以上獎勵;或所撰寫與本學科密切相關的學術論文在縣級以上獲獎或彙編3篇以上。

4.掌握信息技術和現代教育技術,具有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能力。已取得全國計算機應用技術證書考試(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模塊)中級合格證書或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合格證書,能較熟練應用本學科常用的教學軟件,製作課件。 四、推薦的名額分配 20xx年全市計劃培訓中國小骨幹教師406名。(見附件一)。 五、推薦的辦法和程序 1.在各縣(市、區)教育局的領導下,由教育局人事科(股)牽頭組織實施。

2.採取逐級推薦的辦法。由縣(市、區)教育局按照分配表等額推薦。

3.培訓對象要填寫《xx市中國小學科骨幹教師申報表》(附件二),並附上有關證明材料,由所在縣(區、市)教育局推薦上報,上報截止時間為4月25日前。

4.各縣(市、區)上報材料統一報送xx市教科所師幹訓處。

聯繫人: 聯繫電話:

六、培訓形式

根據骨幹教師培訓目標和要求,從教師繼續學習的特點出發,擬採用以下六種方式培訓:

1.專題講座:聘請省內或市內的專家就某一專題進行講座,通識培訓與學科培訓的大部分內容通過專題講座的形式完成。

2.交流研討:由班主任組織開展文本解讀、教學設計、説課、片段教學、聽課與評課、課件製作等教學基本技能實戰訓練。

3.課題研究:學員自主選題,班主任負責指導,學員要對課題進行切實的研究並做出開題報告、課題研究報告。

4.分散實踐:在集中培訓之後,學員回到本單位進行教育教學實踐活動,開展課題研究,學習教育理論和信息技術,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技能與水平,指導學科教研組開展校本研修,發揮骨幹示範與輻射作用。

5.考核總結:在完成培訓後,對學員的學習情況、業務能力、教學基本功進行全面的考核、認定。

七、培訓過程

每期培訓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集中研訓。進行通識培訓,整體提升培訓對象的綜合素質。

第二階段:分散實踐。時間約半年左右。

第三階段:考核總結階段。對學員進行全面考核,時間3天左右。主要內容包括:教育理論考查、計算機應用能力考查、課題研究報告或科研論文交流、答辯;教學設計、片段教學、板書設計、課件製作和評課等教學基本功考核。

2023骨幹教師專業成長計劃 篇2

教師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為加強全區中國小教師隊伍建設,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激發教師的工作創造性,持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和《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按照《教育部關於做好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績效考核工作的指導意見》、《山東省義務教育學校教師考評指導意見(試行)》和《淄博市義務教育學校工作人員考評指導意見(試行)》(淄教發〔20xx〕17號)文件精神,結合實際,制訂博山區中國小教師發展性評價方案。

一、指導思想

教師考評工作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規律,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全面、綜合、多元考評教師的德、能、勤、績。通過建立符合教育教學規律和教師職業特點的考評制度,充分發揮考評的規範、導向和激勵功能,杜絕片面依據學生考試成績和升學率對教師進行評價和獎懲的現象,以促進教師隊伍的專業發展為重點,調動和激發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提高素質教育質量。

二、基本原則

1.以人為本、尊重規律。遵循教育規律,尊重教師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教師教書育人工作的專業性、實踐性、長期性特點。

2.以德為先,注重實績。完善考評內容,把師德放在首位,注重教師履行崗位職責的實際表現和貢獻。

3.激勵先進,促進發展。鼓勵教師面向全體學生,全身心投入教書育人工作,引導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4.客觀公正,簡便易行。堅持實事求是、民主公開,科學合理、程序規範,講求實效、力戒繁瑣。

三、考評內容

職業道德、職業能力、工作表現和工作成效等4個方面,重點考核工作表現和工作成效。

四、發展性評價指標體系

(一)職業道德考評(20分)

主要考評教師遵守教育政策法規、學校規章制度和教學行為規範,教師對職業的認同感、敬業精神和事業心,教師的榮辱觀、職業操守和以身作則情況,教師對學生的態度、方式和責任心,教師的大局意識和團結協作等方面的內容。

(二)職業能力考評(20分)

主要考評教師實施教育教學的各項專業技能,包括教育能力、教學能力、教研能力和專業發展能力等方面內容。

1.教育能力。主要考評教師瞭解學生思想狀況、分析和解決學生問題的能力,組織德育活動的能力,與社區、家長和學生的溝通能力等。

2.教學能力。主要考評教師把握和使用教材的能力,運用教學語言、教學方法、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實施課堂教學和組織其他有關教學活動的能力,開發校本課程、綜合實踐或選修課、舉辦講座等課程開發的能力等。

3.教研能力。主要考評教師從事教育教學研究、改革和對教育教學實踐進行自我反思、評價的能力等。

4.專業發展能力。主要考評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全面掌握和拓展學科專業知識、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能力,瞭解和運用教育新理念的能力等。

(三)工作表現考評(20分)

主要考評教師的履職行為,包括出勤情況、工作量、德育工作、教學常規、班級管理工作等方面內容。

1.工作量。主要考評教師出勤率,教師承擔教育教學工作任務、班主任工作以及其他管理工作的情況等。

2.德育工作。主要考評教師結合所教學科特點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德育的情況,履行全員育人職責、關注學生差異的情況等。

3.教學常規。主要考評教師的教學準備和教學實施情況,包括教師備課、課堂教學、作業設計和批改、輔導學生以及組織課外實踐活動和參與教學管理等。

4.班級管理工作。主要考評班主任對學生的教育引導、班級管理、組織班集體和團隊活動及關注每個學生全面發展情況等。

(四)工作成效考評(40分)

主要考評教師完成崗位職責的效果,包括育人效果、教學效果和教研效果等方面內容。

1.育人效果。主要考評教師指導學生學習和道德行為習慣養成、身心健康發展,以及班風學風和學生進步情況等。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情況應作為考評依據之一。

2.教學效果。主要以完成國家規定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學生達到基本教育質量要求、學生學業水平考試合格率和優秀率為依據。

3.教研效果。主要考評教師參與校本教研、課題研究情況,教育科研論文發表、獲獎情況,科研成果的時間運行情況,以及輔導學生獲獎情況。

(五)表彰獎勵加分

本年度受到國家、省、市、區(縣)各級黨委、政府表彰以及受到各級綜合表彰和教育行政部門表彰的,根據受表彰的層次適當加分。同一項工作受到表彰獎勵只計最高加分,不累計加分。

2023骨幹教師專業成長計劃 篇3

建立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教師知識能力的發展、學校教學質量提高的教育評價體系,是推進素質教育實施的核心。已成為新課程改革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要“發揮教學評價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建立促進不斷提高教師能力的評價體系和學校領導、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教師評價方案”。教師評價的改革要有利於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有利於促進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知識和專業能力的成長,有利於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和實施推進素質教育發展。

因此,研究並建立體現素質教育觀念和新課程精神的發展性教師評價方案,是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也是當前我們學校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個意義重大的研究課題。研究並建立一套適合我校的更新科學的教師評價辦法,引領教師隊伍專業化成長,將關係到學生成長和學校健康快速發展。基於此,學校領導充分論證確定此研究課題。我校將以國家新課程改革基本理念為指導,以多元智能理論為依據,以改善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為最終目標,深入全面地開展《校本教師發展性評價實施方案》校本教師發展實踐與探索。

一、校本教師發展的時代背景

教師的發展是社會發展的需要。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學大計教師為本,隨着社會、科技、經濟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關注教育的發展對人類未來的影響,必然也就關注起教師從職業化走向專業化、職業化專業化的進程,對教師的希望越來越高。面對社會的希望,教育事業自身也不得不關注起教育事業自身發展的主力軍——教師的發展,教師知識能力的發展,教師各方面的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社會的發展需要,隨着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教師的本身就發生了轉變,即:成為學生學習、發展的促進者,教育教學的探究者,課程改革的開拓者、創造者,給教師的自我發展創設了一個良好的發展空間,同時,向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教師們期望有一個潛能動力的發展、自我實現的氛圍的空間。

教師發展是社會的發展需要,是學生成才走向社會的需要。優良的教師隊伍是學校持續發展,社會進步的有利保證,是培養優秀學生遠遠不斷的教育資源。教師的工作對象是學生,教師的學識淵博與教師的實際表現,教學實踐中展現出來的教學設計、組織、協調等自我調控能力,都是學生學習的優秀用盡不竭的資源,尤其,教師自我發展、自我調控的科學教學實踐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執着與嚴謹的教育教學能力,將影響學生的終生髮展。現代教師追求個性化,個人價值的實現。可見,教師隊伍的建設是教育發展、學校發展的社會進步的關鍵。教師評價是教師管理的重要內容,改革傳統的教師評價,實施發展性評價,是促進教師成長和提高教育質量的一種有效手段,是學校管理教育教學改革的內在需要。

二、教師發展性評價實施是教師將社會要求轉化為自我實現目標,且又不斷進取——反思——進取的動態發展過程,是主體——教師自我及在他人的指導下、支持幫助下,設計創新開拓的自我發展性目標、能動實踐、主動接納外部信息及自我調控發展的過程。是一種形成性評價,它的目的不在於獎罰,而是在沒有獎懲的前提下推進素質教育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從而實現學校、社會、現代科技的發展目標。教師能動地進行教育實踐與反思。教師發展性評價的目標是通過教師主動實踐、自我調控,和教師羣體的支持、廣泛性的服務、多元督導的過程中得以實現。

教師的發展是基於社會、學校、教師、學生要求的,在於學校的內部管理,為了學校可持續的發展、適應需要、教師的專業成長、學生個性全面發展的過程。教師發展性評價是校本實施評價方案指的是評價體系校本化。教師發展評價最基本的原則。是將評價的立足點放在教師和學校的未來發展方面,評價不僅要關注教師的實際表現,重視教師的未來的專業化發展,重視每位教師在已有水平上的發展與提高,最終促進教師隊伍的整體發展、教育質量的提高和學校長遠的可持續發展。

評價教師目的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與發展,評價長眼於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充分發揮評價的能動力和導向、促進教育工作者積極上進、取長補短,不斷提高的發展的過程。因此,確定評價目標、標準、程序、方法,作出評價結論等方面,要考慮被評價對象的未來發展的需要,注重把個體發展需要與社會、學校發展需要和科技發展需求緊密結合,使其學校發展目標符合社會發展和科技發展的需求。在新的教育基礎改革的評價內容上,要敢於開拓創新,打破舊框架樹立新內容,積極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改革的新理念,新的評價方案。不僅關注教師的工作成績,而且要關注教師的專業成長與社會的需要。在評價方法上,建立學校領導、教師、家長、學生共同參與的師生評價實施方案。

在激勵評價教師不斷進取,不斷完善、不斷髮展。要用長遠的發展的觀點去正確看待被評價對象的成功與失敗,以發展的目標為動力,要杜絕、防止、克服“褒貶性”評價。在工作上和學業上有任何一點進取的,都應以肯定,激勵廣大教師積極工作。對在評價效果中不理想的對象,應給他們積極上進改正的機會,希望他們儘快趕上。只有這樣,校本評價方案才有信任感,才能把評價作為發展的需要的動力,實現以評價促發展的目的。教師發展評價的內容與評價的方式要切合教師、學校及家長的具體實際,注重實效,不搞形式主義。

2023骨幹教師專業成長計劃 篇4

教師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為加強全區中國小教師隊伍建設,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激發教師的工作創造性,持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和《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按照《教育部關於做好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績效考核工作的指導意見》、《山東省義務教育學校教師考評指導意見(試行)》和《淄博市義務教育學校工作人員考評指導意見(試行)》(淄教發〔20xx〕17號)文件精神,結合實際,制訂博山區中國小教師發展性評價方案。

一、指導思想

教師考評工作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規律,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全面、綜合、多元考評教師的德、能、勤、績。通過建立符合教育教學規律和教師職業特點的考評制度,充分發揮考評的規範、導向和激勵功能,杜絕片面依據學生考試成績和升學率對教師進行評價和獎懲的現象,以促進教師隊伍的專業發展為重點,調動和激發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提高素質教育質量。

二、基本原則

1.以人為本、尊重規律。遵循教育規律,尊重教師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教師教書育人工作的專業性、實踐性、長期性特點。

2.以德為先,注重實績。完善考評內容,把師德放在首位,注重教師履行崗位職責的實際表現和貢獻。

3.激勵先進,促進發展。鼓勵教師面向全體學生,全身心投入教書育人工作,引導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4.客觀公正,簡便易行。堅持實事求是、民主公開,科學合理、程序規範,講求實效、力戒繁瑣。

三、考評內容

職業道德、職業能力、工作表現和工作成效等4個方面,重點考核工作表現和工作成效。

四、發展性評價指標體系

(一)職業道德考評(20分)

主要考評教師遵守教育政策法規、學校規章制度和教學行為規範,教師對職業的認同感、敬業精神和事業心,教師的榮辱觀、職業操守和以身作則情況,教師對學生的態度、方式和責任心,教師的大局意識和團結協作等方面的內容。

(二)職業能力考評(20分)

主要考評教師實施教育教學的各項專業技能,包括教育能力、教學能力、教研能力和專業發展能力等方面內容。

1.教育能力。主要考評教師瞭解學生思想狀況、分析和解決學生問題的能力,組織德育活動的能力,與社區、家長和學生的溝通能力等。

2.教學能力。主要考評教師把握和使用教材的能力,運用教學語言、教學方法、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實施課堂教學和組織其他有關教學活動的能力,開發校本課程、綜合實踐或選修課、舉辦講座等課程開發的能力等。

3.教研能力。主要考評教師從事教育教學研究、改革和對教育教學實踐進行自我反思、評價的能力等。

4.專業發展能力。主要考評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全面掌握和拓展學科專業知識、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能力,瞭解和運用教育新理念的能力等。

(三)工作表現考評(20分)

主要考評教師的履職行為,包括出勤情況、工作量、德育工作、教學常規、班級管理工作等方面內容。

1.工作量。主要考評教師出勤率,教師承擔教育教學工作任務、班主任工作以及其他管理工作的情況等。

2.德育工作。主要考評教師結合所教學科特點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德育的情況,履行全員育人職責、關注學生差異的情況等。

3.教學常規。主要考評教師的教學準備和教學實施情況,包括教師備課、課堂教學、作業設計和批改、輔導學生以及組織課外實踐活動和參與教學管理等。

4.班級管理工作。主要考評班主任對學生的教育引導、班級管理、組織班集體和團隊活動及關注每個學生全面發展情況等。

(四)工作成效考評(40分)

主要考評教師完成崗位職責的效果,包括育人效果、教學效果和教研效果等方面內容。

1.育人效果。主要考評教師指導學生學習和道德行為習慣養成、身心健康發展,以及班風學風和學生進步情況等。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情況應作為考評依據之一。

2.教學效果。主要以完成國家規定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學生達到基本教育質量要求、學生學業水平考試合格率和優秀率為依據。

3.教研效果。主要考評教師參與校本教研、課題研究情況,教育科研論文發表、獲獎情況,科研成果的時間運行情況,以及輔導學生獲獎情況。

(五)表彰獎勵加分

本年度受到國家、省、市、區(縣)各級黨委、政府表彰以及受到各級綜合表彰和教育行政部門表彰的,根據受表彰的層次適當加分。同一項工作受到表彰獎勵只計加分,不累計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