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工作方案 > 建設方案

春季期國小精品德育建設方案

一、指導思想理論依據:

春季期國小精品德育建設方案

堅持德育為先。立德樹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加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堅定學生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強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教育;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培養學生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艱苦奮鬥的良好品質。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加強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把德育滲透於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貫穿於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各個方面。切實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構建德育體系,創新德育形式,豐富德育內容,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我校正是根據黨和國家的要求、時代的需求確定了學校德育基本思路。

二、總目標:立德樹人,培養具有傳統文化素養的中國人,培養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世界人

三、方式方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四、具體措施:

(一)環境教育

校園文化是學校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學校文化所表現出來的外在形式。傳統文化更需耳濡目染,校園已經成為學生感悟國學經典的搖籃。

學校外牆是讓偉大的中國夢伴我成長展板,xx和我們全校153名學生的合影,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核心“和”的體現。

學校南牆,用魏碑字體書寫着“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勤奮讀書!”中國夢的主旨就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荊國小子的夢就是勤奮學習,長大了建設我們偉大的祖國。這就是國家的希望、也是我們每個荊小師生的夢。

學校西牆是感恩背景牆,感謝父母,感謝祖國,感謝自然,感 謝老師,感謝朋友,心懷一份感激之情,才會奉獻愛心給他人、奉獻忠心給祖國、奉獻孝心給長輩。這是愛的源泉,是“仁”的起點。

北牆是我們每週五國學早讀的地點,《論語》、《千字文》、《三字經》、《弟子規》是國學課程的經典內容,彰顯着中華傳統美德,我們把這些美德和道理熟讀成誦,使燦爛輝煌的中華文化得以傳承。

學校中心點對聯是我校的培養目標,做具有中華傳統文化素養的中國人,做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世界人,橫批是明德立行的辦學理念,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明德就是對面國旗下展板上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人就是樹立良好的文明習慣,我們學校的國學教育特色正是明德的教育,做世界人,我們這裏馬上就要建設新航城,我們也將從這裏起航,走向世界。門道內兩個櫥窗分別是學校簡介和校歌,門鑑,是一面鏡子,想學、會學、樂學是我們的學風,博學、勤研、善導是我們的教風。學校後牆東側書寫着人和有序精細特色的辦學思路,西側書寫着務本求真踏實創新的校風。

學校甬路西頭是我們的校訓:團結進取、勤奮求實,團結是人和的氛圍,進取是積極的態度,勤奮是學習的精神,求實是做人做事的基礎。

甬路上是太陽系和中華五千年曆史,學生每天上學來,就好像在這個空間與時間中穿越。

我們的校園温馨而美麗,竹有竹的氣節,荷有荷的品格,海棠有她的燦爛,柿子有他的喜悦,國槐更有他訴説不完的春夏秋冬。

為了讓同學們認識學校,感受校園文化,每年開學初,品德老師帶領各班學生開展了一次讀校活動,就是把學校裏每一塊展板都認真仔細的讀一遍。甬路兩邊是我們各班的小花園,是前幾屆畢業生起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學校草坪中間擺放着六隻碩大的荷花缸,每年夏天,靜謐的蓮花就會散發出陣陣清香,這花中君子的高雅,出淤泥而不染的清姿,給人清淨儒雅的享受。

校園文化主要功能是辦學特色的一種物化反映,是一種人文氛圍。我們精選了80首古詩詞,做成展板、配以國畫背景,張貼在每個教室的外牆,令學生喜聞樂見,既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又鞏固了語文知識。

(二)四美教育

荊小四美指的是,在學生中,評選最美孝心少年和最美勞動之星,在教師中評選最美鄉村教師和最美教學之星。

最美孝心少年每年寒假時評選,弟子入則孝,出則悌,側重點在於感恩、美德教育,孩子在家是否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對長輩是否孝敬,在學校是否對老師有禮貌,對同學是否尊重,參評學生的家長提供材料,學校班主任負責推薦,由學校最後認定。

最美勞動之星每年暑假時評選,這個獎項的設定,旨在鼓勵學生有一個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熱愛勞動,不懶惰、積極面對生活,勤奮進取。最小的善行也強過最大的善念,止於至善的前提是學生樂於去做,而且會做,所有善行的發源點都是父母的愛,報答父母盡孝道正是回報這種愛,這種回報需要勞動。

最美孝心少年和最美勞動之星我校評選完成後,將孩子們的故事彙編成專刊,發表在我校校刊《文韻育花香》上,發給每個孩子一份,給家長閲讀,使家長從中也學到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受到廣大家長的好評。

最美鄉村教師每年的春節假期之前進行評選,側重在於愛崗敬業、積極進取、關愛學生、踏實工作、努力奉獻的高尚師德方面。最美教學之星每年暑假之前進行評選,取代原來我校一直堅持評選的“卓碩杯”優秀教師,在教育教學領域取得優異成績的教師方可獲此殊榮。學校的主體是學生,關鍵在教師,師德是教書育人的基礎,這兩項教師層面獎項的評選,有力支撐着學校教師們的無私奉獻、踏實肯幹的素養。

(三)愛國主義教育

我校各排教室之間的牆壁上,分別為祖國的位置、祖國的河山、祖國的歷史、祖國的文化、祖國的民族、祖國的發展六塊大型展板,讓孩子耳濡目染中接近祖國、瞭解祖國,萌發愛國情操。現在釣魚島問題、南海問題更突顯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性

(五)勞動教育

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間的美好夢想,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實現;發展中的各種難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破解;生命裏的一切輝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鑄就。必須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崇尚勞動,造福勞動者,讓全體人民進一步煥發勞動熱情、釋放創造潛能,通過勞動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我校鼓勵全體師生用勞動詮釋自己的孝心,用勞動創造自己的生活和未來。

現在的孩子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好習慣好品格當然是在磨礪中誕生的,而勞動恰恰能夠鍛鍊人的意志。愛國、創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何以體現?我校以勞動作為踐行北京精神的突破口,讓熱愛勞動成為孩子必備的習慣,讓熱愛勞動成為孩子成長的標誌。

我校將六個小花園“分田到户,聯產承包”給二年級到六年級六個班,老師和孩子非常喜愛本班的小花園,紛紛為自己班的小花園命名,採菱歸、叢中笑、若比鄰、花滿蹊、留青花園、躬行園地,多麼富有詩情畫意的名字。每年四五月間,孩子老師都忙着在自己班的小花園裏栽花種草,澆水施肥,其樂融融。去年,六年級在自己的小花園裏種了兩行西紅柿,在同學們和老師的辛勤勞作下,獲得豐收,每個同學都嚐到了自己勞動的果實。我們也受到啟發,今年為五六年級開闢了兩塊勞動基地,五一放假歸來,師生們就在自己的“責任田”裏種上了西紅柿、柿子椒、蒿子菜、油麥菜、苦瓜、絲瓜、葫蘆,看到師生勞動的場景,六年級一個同學説,“臣本布衣,躬耕於荊小”。

(六)校本課程的國學教育

黨的十八大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立什麼樣的德、樹什麼樣的人,如何立德、怎樣樹人。xx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進行了全面透徹的詮釋: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根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精髓,藴含着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不忘本來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更好創新。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價值理念和道德規範,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鑑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努力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xx年我校開始自編國學校本課程《文韻育花香》教材,到xx年使用國學藝術研究中心的統編教材,我們始終堅持國學課程的開設,沒有一年荒廢懈怠,現在孩子們可以熟練誦讀《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聲樂啟蒙》、《論語》等國學經典。

每週五我校是國學早讀時間,孩子們在小操場列隊,誦讀經典,聲震藍天,也許孩子們對這些經典理解還只是膚淺的,但這就是一個啟蒙,國學經典本身也有這一個特性,不同年齡理解的層次各有千秋,幾歲的小兒和百歲老者都能談論國學,這就是幾千年文化的魅力。

通過校本課程的實施,通過教師組織學生誦讀、熟背經典作品,讓孩子們在一生學習、生活壓力最輕,記憶力最好的時候,以最便捷的方式,獲得中華文化的薰陶和修養,讓他們擁有熔鑄在古詩文中的中華民族的智慧、風骨、胸懷和情操,成為富有文化底藴的新一代建設者。

國學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促進了傳統文化的傳承,在立德樹人方面的成效十分顯著,學生明禮謙恭、好學善思,如家長所言,“這所學校先教學生如何做人,孝敬長輩”。

(六)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

1.社會大課堂實踐活動

社會大課堂實踐活動對於一所農村國小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農村的家庭經濟狀況必定還不是很寬裕,很多家庭沒有這種開支計劃,所以社會大課堂是那麼令人期待,孩子們更是喜歡的不得了,通過大課堂,孩子們增長了知識、獲取了才幹、開闊了眼界,在實踐過程中,更是在習慣的培養、行為的塑造、品格的形成方面都得到了鍛鍊。近幾年我們分別去了比如世界、陶瓷管、海洋館、勞動基地、野生動物園、自然博物館等孩子喜歡的地方參觀,孩子們那叫一個興奮,同時也得到了教育。

2. 常規教育的落實

我校着眼於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管理的水平直接反映着孩子習慣的習慣水平。在上課習慣上,如:正確的坐姿、正確的書寫習慣、文具擺放有調理、書包的整齊度、課上舉手發言的統一要求,併為各班制定了上課習慣評價表,由上課教師親自填寫。文明習慣:會用文明用語、標準的隊禮行禮或鞠躬、不説髒話、進入他人房間先敲門等等。各班學期初都制訂了習慣培養細則及措施,經過全體教師一段時間的努力,孩子們有了很大的變化,原來彎腰寫作業,趴着讀書的學生越來越少;同學之間有了小矛盾主動道歉説:對不起的現象越來越多。衞生、早讀、路隊、兩操的檢查我校少先隊大隊已經可以獨立完成。

3. 家校協作共促習慣

家校兩樣是習慣培養的薄弱點,構建教師、學生、家長三位一體的習慣培養體系,才有可能真正使養成教育有實效。每年我們都會把家長請進課堂,讓家長和孩子共上一節課,共同擔負習慣培養的重任。每學期至少開一次家長會,解決家長在習慣培養方面的困惑,交流習慣養成的辦法思路。家校協作力度增加了,孩子的習慣養成自然事半功倍。

4.班級文化和班隊會

我們的班級文化要求各班必有的習慣培養內容的同時還要有針對本班特點的內容。班級文化體現一個班的班風班貌,在這個方面我校要求各班的佈置統一要求的同時要有符合本班特點的內容。4、5、6年級有負責班級文化的小組,旨在培養孩子們的自我管理意識。我校四年級在班級文化方面結合我校國學特色,師生設計了“承國學瑰寶、育謙謙君子”的班級文化特色,使學生在記得到了傳統美德的薰陶又得到了品行的歷練。

班隊會活動中,老師們精心設計,各具特色。在六年級王洪梅老師“誠信”主題班會上,看到孩子們童稚、真誠的笑臉,聽到樸實、醇厚的話語,讓人真切感受到希望的幼苗茁壯成長;在五年級馬鬆月老師“感恩父母、點亮親情”主題隊會上,不只是孩子與父母的那份情,更有老師對學生的那種無私的愛。

綜上,我們認為,學生良好品行的培養過程,其實也是一所學校教育品質的形成過程,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想讓孩子有好品行,還要不斷提升我們學校的內在文化素養,始終堅持德育為先、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提高認識、掌握方法、放平心態、堅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