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工作方案 > 活動方案

小班遊戲活動方案(精選12篇)

小班遊戲活動方案 篇1

遊戲目標:

小班遊戲活動方案(精選12篇)

1、通過學習兒童象棋,讓幼兒瞭解一些常見小動物的生活環境、習性及它們的特殊本領。

2、懂得關愛小動物,能用實際行動表達對小動物的愛護。

遊戲準備:

棋子、棋盤:心形代表會跳的動物,飛機代表會飛的動物,汽車代表能走跑的動物。

遊戲玩法:

甲方代表:紅色與對方不同的棋子(如:大雁、天鵝)乙方代表:綠色與對方不同的棋子(如:老鷹、鴿子)

甲乙雙方各執(小班五枚、中班七枚、大班九枚)不同的能走跑、會飛、會跳的棋子,雙方以多種形式決定誰先行,一方邊走邊説:“大雁會飛或蝗蟲會跳”另一方邊走邊説:“老鷹會飛或白兔會跳,每次從原點開始向前只走一步,當一方棋子先到小河時,會飛會跳的動物直接跳到河對岸,能走跑的只能從小橋上通過,最後誰的棋子先到對方擺棋的地點為贏,反之則輸。

小班遊戲活動方案 篇2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的目測、手部精細動作的控制能力,提高手眼協調。

2.激發幼兒對民間體育遊戲的興趣,體驗合作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活動場地按遠近分別定為①②③區域;

2、瓶蓋若干;磚頭或大積木。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師:今天天氣真不錯,我們騎着馬出去玩玩吧!(“騎馬”讓隊列向前、向後、向左、向右移動)

二、滾“銅板”

1、師:這是什麼?小“銅板”可以怎麼玩呢?我們一起來試試,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小夥伴一起玩。(幼兒四散遊戲)

2、老師講解示範遊戲玩法:活動場地按遠近分別定為①②③區域。每人各將一圓片(可由瓶蓋取代)從高坡(傾斜的磚或積木)開始往下滾,比比誰滾得最遠。

三、遊戲:“銅板”滾得遠。

小班遊戲活動方案 篇3

活動目標:

1、體驗遊戲的快樂,提高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心理素質。

2、學習正面鑽的方法,提高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敏性。

3、能按要求在指定的地方擺放物品。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已學會掌握平衡、雙腳跳的基本動作要領。

2、物質準備:山洞(拱形小門6個)、紙箱(高90釐米,寬80釐米)紙筐、蘋果卡片、桃卡片、梨卡片、木墩(高5釐米)、腳印8個、獨木橋(寬10釐米,高5釐米)、障礙物(高10釐米,寬10釐米,長20釐米)、猴媽媽頭飾一個、小猴子頭飾若干、懸掛水果(蘋果、梨、桃)若干、塑料筐3個。

3、場地準備:如圖。

重點:幼兒能夠彎腰低頭鑽過障礙物。

難點:引導幼兒掌握正面鑽的動作要領,身體鑽過時不碰障礙物。

活動過程:

1、通過扮演角色,引導幼兒進行準備活動。

2、引導幼兒在遊戲中發現、嘗試、體驗正面鑽的動作要領。

(1)第一步:引導幼兒嘗試用自己的方法過山洞。

(2)第二步:幼兒通過幾次嘗試和比較,發現正面鑽是通過山洞最快捷、安全的方法。

(3)第三步:請動作準確的幼兒示範正面鑽的動作。

(4)組織遊戲:小猴子摘水果。鞏固正面鑽的方法,要求幼兒能用低頭、彎腰、屈膝、縮身體的方法正確鑽過山洞。

(5)引導幼兒將運回來的水果進行分類。

(6)幼兒完整地進行遊戲“花果山”,可選擇不同的路線進行遊戲活動。

3、放鬆遊戲:“小小搬運工”。

小班遊戲活動方案 篇4

一,遊戲目的

幫助小班小朋友提高觀察力,鍛鍊小朋友的耐心,提升小朋友的動手能力,並建議小朋友建立小團隊,幫助小朋友建立友好關係。

二,遊戲道具

空飲料瓶。把蓋子擰下來,混亂地與瓶子放在一起。

三,遊戲過程

1,幼教先給小朋友們講一下這個遊戲的規則,那就是幫助每一個不同的瓶子找一找它的蓋兒。然後讓孩子們把蓋蓋到瓶子上。配對好的瓶子放到一邊。看哪個小朋友配對的瓶子最多,給予小紅花獎勵。

2,孩子們找不到配對的時候,幼教可以善意地提醒一下。

3,讓小朋友自由組合,可以一個人找瓶子,一個人找蓋子。或者是單獨遊戲也可以。

4,小朋友配對好後,把瓶子交到老師手裏,由老師幫助小朋友記數。

5,最終瓶蓋配對完成,老師開始給表現好的小朋友獎勵,並對認真的小朋友也給予獎勵,還要對友好的小朋友給予獎勵。

給瓶子找蓋兒,並不是一個複雜的遊戲,對於小朋友來講,看似簡單,卻不是非常簡單的事情,因為找蓋子並不只是找,而是還要把蓋子蓋到瓶子上,有時候,小朋友看着是可以配對的瓶子和蓋子,卻蓋不上去,就得讓孩子不斷地找,不斷地蓋,對於鍛鍊孩子的耐心是十分有幫助的。

小班遊戲活動方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用身體動作,表現秋葉飛舞飄落的情景,培養幼兒的想象力。

2、能根據不同的信號,走跑交替做動作。

【重點與難點】

1、瞭解風和樹葉之間的關係。

2、能根據信號的變化,做出相應的身體動作。

【材料與環境創設】

1、風姐姐頭飾一個、鈴鼓1個,道具掃帚1把。

2、幼兒事先觀察過風吹小樹和樹葉的情景。

3、錄音機、音樂磁帶若干

【設計思路】

1、小班上學期的幼兒走和跑的動作還分辨不清,在控制身體動作變化方向尚有一定的困難。通過此遊戲的玩耍,既豐富了幼兒對於秋天季節的感受;對節奏變化的體驗,又促進了幼兒運動素質特別是平衡能力的提高。

2、老師在組織遊戲時,應適當控制幼兒的活動量,小班幼兒不適宜跑得太多。

【活動流程】

扮演角色、活動身體—根據信號變化、調整身體動作—遊戲結束、放鬆身體

1、扮演角色,活動身體。

(1)教師和幼兒共同回憶:秋天的樹和樹葉給風吹了以後的情景:樹會搖晃,葉子會飄落下來

(2)念兒歌,模仿小樹長大。

小孩:我是一棵小樹苗,風一吹,雨一灑,慢慢慢慢長大了,變成一棵大樹來。秋風吹來囉,秋風吹來囉。

2、根據信號變化,調整身體動作。

(1)根據教師的語言信號,變換身體動作。

教師扮風姐姐,説:“大風來了,幼兒邊跑邊做樹葉飛舞樣子,説:“刮小風了”,幼兒就慢慢地走説:“龍捲風來了”,幼兒就轉動着跑;説:“風停下來了”,幼兒就下蹲想象做樹葉飄落在地的各種動作。

(2)根據教師手中鈴鼓的節奏變化,變換身體動作。

教師手中的鈴鼓搖得快,樹葉就在大風中跑。鈴鼓搖得慢,樹葉就在小風中走,鈴鼓啪得響,就代表風停了,小樹葉不動了。

(3)根據教師手中掃帚方向的變化,幼兒變化身體的活動方向教師用掃帚把幼兒扮成的小樹葉掃成一堆。教師不斷變換掃的方向,幼兒須跟着掃帚的變換方向奔跑。

3、遊戲結束,放鬆身體。

教師和幼兒一起做撿落葉的遊戲。

師:“呀,大風一來,掃好的是把地上的樹葉撿回家吧!”教師拍一下幼兒的頭,扮“落葉”的幼兒就慢慢跟在教師後面,直到落葉撿完,全體幼兒一個跟着一個回教室。

小班遊戲活動方案 篇6

一、活動時間:x年x月xx日

二、活動人員:全體幼兒、家長、老師

三、活動過程:

1、來園活動(各班教室)

2、“愛在藍天,情繫玉樹”為青海省玉樹縣捐款活動

3、親子游戲活動:

螞蟻搬家(室外):

準備:玩具若干  泡沫墊子若干

規則:兩人一組,把玩具放在背上爬到對面,比賽看誰搬的多,多的獲勝(爬着過去的時候,東西不能掉,限時兩分鐘)

歡樂跳跳跳(室外):

規則:3——4人一組,坐在跳跳球上同時起跳,誰先到達終點為勝

盲人摸象(室內):

規則:把眼睛蒙起來,去摸畫好的鼻子摸到為勝

看誰先吹破(室內):

規則:手上不許持任何鋭器,不能用手撕或捏。以一家人為單位,每次兩家或三家人同時吹氣球誰先吹破誰獲勝。(一家人限一個)

拉尾巴(室內):

規則:兩人一組,每次可同時由三組參加;每人腰繫一條彩色皺紋紙做的尾巴,遊戲開始兩人互相拉對方的尾巴,同時要保護自已的尾巴不被拉下;最近掉尾巴的為勝。

夾玻璃球(室內):

規則:中、大班、大大班用筷子夾,小班的用勺子舀,一分鐘內看誰夾(舀)得多,以10顆為限

3、活動結束,為幼兒發小禮物送幼兒離園。

小班遊戲活動方案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音樂旋律,學習蹦跳步,並能按音樂節奏和情節進行表演。

2、能根據自己的經驗,創編出花的不同造型動作、小兔動作和自然物。

3、體驗遊戲中小兔和兔媽媽捉迷藏時的愉快情緒。

活動準備:

1、小兔頭飾於幼兒人數相等、錄音機、磁帶

2、日常活動中帶領幼兒觀察並模仿花的造型

活動過程:

一、複習歌曲《春來到》,鼓勵幼兒有表情的表現小動物出來玩的樣貌。

二、熟悉音樂旋律,瞭解遊戲玩法

1、教師引導幼兒完整欣賞a、b、c三段音樂

1)、導語:春天來了,還有許多動物出來玩了,你們聽它們是誰?

(教師播放音樂,引導幼兒完整欣賞三段音樂)

2)、提問:你覺得這段音樂裏都有誰出來了,它們在做什麼?

2、幼兒聽音樂看錶演(使幼兒進一步感受、理解音樂,瞭解遊戲情境)

教師表演後提問:

1)、你們喜歡剛剛的表演嗎?想再看一遍嗎?你們要注意看看都有誰出來了?它們在做什麼?(引導幼兒瞭解遊戲情節)

2)、剛剛的遊戲中都有誰?它們在做什麼?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進一步引導幼兒瞭解遊戲順序和小兔動作)

3)、它們是不是一開始就在捉迷藏啊?

(引導幼兒再次完整欣賞兩段音樂,感受兩段音樂表現的不同資料和遊戲情境)

3、學習蹦跳步和小兔子動作

小班遊戲活動方案 篇8

1、跟着音樂有節奏地扭動肢體,感受洗澡後的快感。

2、產生喜歡洗澡的情緒。

活動準備

1、《我愛洗澡》音樂,幻燈片。

2、布娃娃一個,臉盆(替代浴缸)一個,香皂一塊,毛巾一塊。

活動過程

1、娃娃洗澡,引起幼兒興趣。

⑴出示布娃娃。布娃娃傷心地説:“小朋友們每天都和我玩,把我弄得很髒。現在我是個髒娃娃了,沒有人和我玩了!”“布娃娃你別哭,我們來幫助你吧!”

⑵教師扮演媽媽,給娃娃洗澡。嘩啦啦,嘩啦啦,水龍頭快活地唱起歌。媽媽説:“寶寶,寶寶,該洗澡了!”媽媽把寶寶放進浴缸裏,先洗乾淨頭髮,然後洗身體。搓上香皂“嚓嚓,嚓嚓嚓。搓搓脖子搓搓背,滑溜溜的泡泡滿身跑。嚓嚓,嚓嚓。搓搓胳膊搓搓腳,亮晶晶的泡泡滿屋飛。寶寶樂得哈哈笑。”

2、大家來洗澡。

⑴娃娃是怎樣洗澡的?請幼兒用語言或動作來表達。

⑵娃娃洗澡都用到了什麼東西?我們洗澡的時候都用到了哪些東西,用來幹什麼?(看圖片洗澡用品)

⑶在前奏部分教師邊喊:“寶寶們,洗澡啦—”,邊做擰水龍頭的動作,然後給每個幼兒“抹香皂”,帶領幼兒跟隨音樂有節奏地扭動。

⑷請幼兒跟着音樂來洗澡,教師觀察幼兒的舞動情況,及時表揚表現得逼真、有趣的幼兒。引導幼兒跟着音樂有節奏地扭動。

3、

⑴在家裏洗完澡會抹一點什麼?

⑵表演結束,給幼兒“抹香粉”,教師聞一聞幼兒,欣喜地告訴幼兒“香極了”。

幼兒園小班遊戲活動方案5

活動目標1、學會念兒歌"炒黃豆" "山上有個木頭人",並能邊念邊做動作。

2、樂意和同伴結對玩耍,體驗民間遊戲所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兒歌、鈴鼓1個、圈若干。

活動過程1、引入課題。

小朋友,今天,老師想跟你們來玩幾個民間遊戲,你們想不想玩啊?

2、學習兒歌《炒黃豆》、《山上有個木頭人》。

3、介紹遊戲玩法。

◆《炒黃豆》:幼兒兩兩面對面站立、雙手對握,嘗試邊念兒歌邊有節奏地向左右協調擺手。兒歌唸到最後一句時,兩人舉起一側的手臂來共同鑽過,翻轉身體180度,成相背姿勢。再翻180度,還原成相對站立姿勢,直接翻360度,來個大翻身。

◆《山上有個木頭人》:教師背對孩子,邊敲鈴鼓邊説:"山山山,山上有個木頭人"幼兒排隊輕輕走向老師,當教師説完後迅速回頭的那一刻,幼兒及時停住做木頭人。這樣反覆多次,直到第一名幼兒碰到老師。幼兒四處散開,教師開始抓幼兒,被抓到的幼兒來當説詞人。

4、遊戲反覆進行。

附兒歌:

炒黃豆炒,炒,炒黃豆,炒好黃豆翻跟斗!

山上有個木頭人山山山,山上有個木頭人,不許講話,不許動,動動就是老太婆,不準動!不準笑!

小班遊戲活動方案 篇9

活動目標

1、區別並練習發出n、l兩個音。

2、理解簡單的遊戲規則,學會用禮貌用語稱呼“您”與“您好”。

3、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1、枴杖、圍裙、頭巾。

2、南瓜教具若干,籃子3-5個。

活動過程

1、設置遊戲情境。

教師扮作老奶奶,頭上扎着頭巾,腰間繫着圍裙,手中拿着枴杖,面向全體幼兒,採用集體和個別練習的方式與幼兒相互問好。如:老奶奶説:“小朋友們好!”幼兒答“奶奶好!”“_小朋友好!”個別幼兒答:“奶奶好!”幫助幼兒練習發準“奶奶”的字音,並會跟年長的人打招呼“您好”。

接着繼續以老奶奶的口吻説:“我年紀大了,做事不靈活了,我想請小朋友把種在地裏的南瓜送到我家,好嗎?”激發幼兒產生幫助老奶奶的願望。

2、交代遊戲的玩法及簡單的規則。

教師用語言交待或配以動作示範向幼兒介紹遊戲的過程,要求幼兒手拿籃子,邊念兒歌邊走。兒歌唸完後必須站在某一個幼兒的面前,然後將籃子交給他。交換位置後,遊戲繼續進行。聽到“老奶奶來了”的聲音後,幼兒應將籃子裏的南瓜送給老奶奶,井大聲地説:“老奶奶您好!這是您的南瓜。”

3、教師參與並引導幼兒遊戲。

(1)教師帶領幼兒學習遊戲兒歌,重點幫助幼兒發準“奶奶、南瓜和籃子”等字音。

(2)教師裝扮小朋友。邊念兒歌邊送南瓜,將籃子送給一位能力較強的幼兒。開展遊戲2-3輪後,教師發出指令,幼兒聽到指令後將南瓜送給老師。通過這種方式,幫助幼兒熟悉遊戲的整個過程。

4、幼兒自主遊戲。

教師請3-5位幼兒給奶奶送南瓜,請一位幼兒扮作老奶奶。小朋友手提籃子,邊念兒歌邊送籃子。交換位置後坐下,遊戲繼續進行。輪換幾個幼兒後,教師説:“奶奶來了!”扮奶奶的幼兒走上台來。小朋友們説:“老奶奶,您好!這是您的南瓜。”並將籃子中的南瓜拿到奶奶的桌前。老奶奶説“謝謝你”。然後,在籃子裏再裝進南瓜,另請3-5名幼兒上來,遊戲重新開始。

活動反思:

聽説遊戲作為一種特殊形式的語言教育活動,為幼兒的語言發展提供了某些特別的機會。利用聽説遊戲活動的開展,發展幼兒的語言學習,為他們語言能力的整體提高、為良好習慣的培養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在《送南瓜》這個遊戲中,目標是着重讓幼兒練習發出帶有n、l兩個音的“奶奶、南瓜和籃子”等字音;初步學會用禮貌用語稱呼“您”與“您好”,並把這些學習任務變成了遊戲規則:遊戲時每位幼兒手拿籃子,邊念兒歌邊走到南瓜地裏摘一個南瓜,每次只能摘一個南瓜,摘完南瓜往回走到老奶奶那裏,將籃子裏的南瓜送給老奶奶,並大聲地説:“老奶奶您好!這是您的南瓜。”

活動的開展是採用情境法,創設了一個遊戲情境,用生動感人的老奶奶角色扮演吸引幼兒,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再從打招呼中幼兒練習了“奶奶”和“您好”;從打招呼——給奶奶送南瓜,送南瓜時要説“奶奶您好!這是您的南瓜。”——利用兒歌替換送給奶奶不同的物品。一環扣一環,過渡自然,每個環節都圍繞活動目標展開。

本次聽説遊戲《送南瓜》中的巧妙的設計激發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幼兒與環境、幼兒於幼兒、幼兒與教師之間都產生了積極有效的互動,使他們的“聽”和“説”都能處於積極狀態,用吸引人的玩教具,活動的變化,提問的技巧等,提高了幼兒語言活動的積極性。

小班遊戲活動方案 篇10

一、活動時間:20xx年6月16日

二、活動地點:大操場

三、運動會目標:

通過開展親子游戲,加強家長與子女之間的情感交流,增加老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機會。通過體育活動,培養幼兒與父母或同伴共同克服困難奪得勝利的精神。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親身體驗體育活動的魅力。

四、活動準備:

1.通知父母來園參加親子活動。

2.準備遊戲需要的材料。

3.佈置活動場地。

4.獎品。

五、具體活動方案:

活動流程:

(一)、運動員入場儀式放《運動員進行曲》

(二)、幼兒教師致歡迎詞。

(三)、領導講話。

(四)、主持人講注意事項。

(1)、請您在活動中看好您的寶寶,以免其受到傷害。

(2)、請在活動過程中遵守活動規則。

(3)、在活動中請勿擁擠。

(4)、在活動中表現棒的小朋友可以獲得我們的小禮品哦!

(五)、主持人介紹親子活動項目。

活動一:

1、遊戲名稱:《春種秋收》

2、遊戲準備:小號呼啦圈、盆、沙包

3、參加人員:幼兒、爸爸或媽媽

4、遊戲玩法:家長站在跑道起始點,端盆把盆中沙包放入指定圈中,到達終點後幼兒接力把圈中沙包收回。家長必須按順序把沙包準確放入圈中,每個圓圈放一個沙包,幼兒必須把所有的沙包都撿回去。

活動二:

1、遊戲名稱:鋪地磚

2、遊戲準備:呼啦圈

3、參加人員:幼兒、爸爸或媽媽

4、遊戲玩法:跑道上準備兩個呼啦圈,遊戲開始幼兒跳入第一個呼啦圈內,由腳下到頭頂把呼啦圈取出交給家長,再跳入第二個呼啦圈,同時家長把前一個呼啦圈放到幼兒前面供其使用,依此類推。

活動三:

1、遊戲名稱:親子雙人跑(兩人三足走)

2、遊戲準備:繩

3、參加人員:幼兒、爸爸或媽媽

4、遊戲玩法:把小朋友與家長相鄰的腳綁在一起,當口哨響起時一起向前方走直到拿到前方的小紅旗才可往回走,哪隊先返回起點處為勝出者。

活動四:

1、遊戲名稱:夾球賽

2、遊戲準備:小木棒籃球

3、參加人員:幼兒、爸爸或媽媽

4、遊戲玩法:家長從起點雙腿夾球蹦到終點,再和幼兒用兩根小木棒夾球回到起點。用小木棒夾球時不得用小木棒託着球跑。

活動五:

1、遊戲名稱:親子心連心

2、遊戲準備:卡片

3、參加人員:幼兒、家長

4、遊戲玩法:家長與裁判對面站,幼兒站在裁判身後邊,裁判出示卡片,家長用肢體行為描述卡片內容,幼兒猜。

(六)、活動開始

(七)、頒獎

(八)、育兒講座(幼兒教師)

(九)、活動結束。

小班遊戲活動方案 篇11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跑、跳、投等身體動作的協調性。

2、培養幼兒勤于思考,樂於參與遊戲的習慣和愉悦的情感。

3、培養訓練生活技能,學習穿線,繫鞋帶的方法,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4、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

1、適宜的場地。

2、圓形紙板,紙板中心位子鑽兩個小洞。

3、每人一條塑料繩。

活動過程

一、活動身體,直接引入課題

1、紙板是怎麼玩得?提出問題讓幼兒思考。

2、誰願意來試一試。個別幼兒嘗試。

3、你還能怎麼玩紙板?加深問題難度,提供想象空間。

二、幼兒自由玩紙板,討論紙板的玩法。給幼兒探索自己興趣的空間。

教師分組指導,幼兒自由嘗試。

三、學習紙板的新玩法

1、請幼兒介紹自己玩紙板的方法,教師講解:

1、把手指伸進紙板洞裏,轉動紙板變一個溜溜盤。

2、單手握住紙板向前拋紙板。(一人,兩人或多人玩)

四、教師介紹幾種玩紙板的方法,幼兒集體嘗試。

1、將紙板擺成直線幼兒雙腳跳過紙板。

2、將紙板擺成直線幼兒單腳跳過紙板。

3、將紙板擺成圓圈幼兒圍着圓。

小班遊戲活動方案 篇12

【活動設計】

小板凳是我們農村地區最常見的家庭用品之一,每家每户用它來坐着洗衣服、洗腳,到了夏天還用它來納涼。記得我小時侯就經常和小夥伴們一起圍繞着小板凳開展過一系列的遊戲活動。但是隨着社會的進步,現在的家庭裏傳統的四條腿的小木凳逐漸消失了,現在的孩子們也不像我們小時侯再對小板凳有那麼多的想象空間,去製造各式各樣的玩法了。課程指南指出“藉助各種材料和器械進行活動,嘗試新的內容和玩法從而獲得身體運動的經驗”,(教案出自:屈老師教案網)這是幼兒運動活動的特性。結合我們對鄉土遊戲的理解和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因此我設計了這一活動,旨在抓住這一具有鄉土特色遊戲的尾巴。在這個活動中第一個環節主要是想讓幼兒通過接觸板凳產生興趣從而有意願參與教師所設計的活動中來,第二個環節第三個環節通過讓幼兒自主的玩,使他們願意大膽的參與玩板凳,體驗玩鄉土遊戲的快樂。

【活動目標】願意參與玩小板凳的遊戲,體驗鄉土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人手一個小板凳,繩子若干,竹竿若干,沙包若干。

【活動過程】

1、引起幼兒興趣。

①這是什麼?(小板凳)②請你們坐到小板凳上

2、念兒歌“排排坐”兩遍

3、請幼兒自己玩板凳

師:預測玩法:①接橋;②學着騎馬;③倒着開車;④拿繩子拉車;⑤坐凳子上跳下來;⑥拿竹竿抬凳子;⑦拿凳子搭房子;⑧搖小船。

4、集體遊戲:拖車運貨

玩法:板凳反放,用繩子穿過板凳的腿,形成拖拉小車,將小沙包放在車上從一個籃子運到另一個籃子。

5、結束,師將凳子反放,學會搖啊搖,(教案出自:屈老師教案網)引起幼兒興趣,在區角或以後的活動中有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