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導遊詞 > 河南導遊詞

關於河南開封導遊詞(精選18篇)

關於河南開封導遊詞 篇1

眼前的這幅石雕,是我園斥巨資聘請能工巧匠按照6倍於原圖的比例打造的石雕《清明上河圖》。全長33.32米,高2.23米。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幅《清明上河圖》石雕。與原圖一樣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同時石雕也為我們的參觀欣賞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關於河南開封導遊詞(精選18篇)

這幅圖描繪的是東京汴梁清明時節的繁榮景象,是當年繁榮盛世的見證,突出反映了當時北宋都城的城市面貌和各階層人民的生活。

大家請看,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城郊農村的景象。廣漠的田野,河渠縱橫。岸邊老樹杈新芽未吐。薄霧輕籠,略顯寒意,正是早春天氣。打麥場上有幾個石碾子,是用於秋收時脱粒用的此時還閒置在那裏。為什麼説反映的是清明時節呢?大家請看柳林邊有一支隊伍,最先的三個人前呼後喊正在追趕着一匹奔馬。其後有一頂轎子,轎上插滿柳條。因為宋代有一種説法是“掃墓歸來不插柳,大鬼小鬼跟着走”,可見圖中展現的是掃墓歸來的景象。又因是在早春時節,而春季只有在清明節才有上墳掃墓祭拜先祖的習俗。

往下看就是全畫的中心----虹橋了。這是一座木結構的橋樑,橋面寬敞,橋身弧形,直接連接兩岸,中間沒有橋墩、橋柱,遠遠望去宛如彩虹。橋面設有護柱,以保護行人安全,兩端立四根風信竿,為航行者指示風向。這樣一座橋樑,無論從力學結構,還是外觀和使用都十分完美。即使置之於今天眾多的現代化橋樑之中,也毫不遜色。飛橋沒有橋柱,不直接受激流衝擊,所以堅固耐用,五十年都不壞。但是由於是木質材料,卻經不住水浸蟲蝕,如果不經常保養維修是不能保存永遠的。此處也是全幅圖中人物畫得最密集、最熱鬧,也是最精彩的一段。再往前是一座高大的建築物----城門樓。其本身的作用是圖中城裏與城外的分割線。城門樓是《清明上河圖》上一座最大的建築物,它與虹橋不同,橋連接兩岸交通,人物在橋面上活動,在視覺上它不會把畫面割裂,而城樓是龐然大物很容易把人物活動分裂開來。畫家早就料到了這一點,於是在構思上進行了巧妙的設計。為了使觀賞者的眼睛不遊離出畫面外,還特別安排了一支駱駝隊伍正在走出城門,其首駝已探出了多半個身子快要出城,而尾駝仍留在城內。這種手法就像寫意畫一樣。

圖畫到“趙太丞家”就戛然而止,這也正是張擇端的高明之處。圖中展現的城鄉結合處都已經非常繁華熱鬧了,那麼城內究竟會是個什麼樣子呢?這就要靠您自己去想象了。

關於河南開封導遊詞 篇2

遊客朋友,您現在所在的位置是東京碼頭。在《清明上河圖》中,這裏是一片舟船雲集、水運繁忙的景象。碼頭下面就是被人們稱為東京“生命之河”的古汴河。

汴河是我國最早開發的古運河之一,它的歷史一直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360年,戰國七雄之一的魏國魏惠王為了稱霸中原,在這裏開挖了鴻溝,從現在的河南滎陽引入黃河水,向東經過開封,再到淮陽進入潁水,中原地區從此形成了以鴻溝為主體的水上交通網絡,運輸狀況大大改善。秦朝末年,楚漢相爭,西楚霸王項羽和漢高祖劉邦就曾劃鴻溝為界。到了現在,中國象棋裏的分界線用的也是這條鴻溝。隋朝時,隋煬帝開通大運河,重新疏通了鴻溝;改名為通濟渠,上起黃河洛陽、下至淮河泗水,直通長江,成為南北交通和文化交流的大動脈,當時名叫汴州的開封因為位於運河的中心而逐漸興盛起來。唐代改稱汴河,安史之亂以後,長安、洛陽遭到嚴重破壞,開封的地位更加突出。可以説,正是靠着這種有利的地勢開封才取代長安和洛陽,成為聞名於世的七朝古都。

您眼前看到的汴河,是我們根據《清明上河圖》重建的,全長3800米。如果您有時間和興致,可以走下碼頭,坐一坐仿古的大宋遊船,到園中一遊。北國水城那“半園碧波滿目情”的獨特韻味,一定會令您留戀忘返。

關於河南開封導遊詞 篇3

親愛的遊客朋友,歡迎您來到河南開封清明上河園,我謹代表清明上河園全體員工向您致以最誠摯的問候。

清明上河園是仿照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按1:1的比例原樣建造而成的,完美再現出宋代開封繁華如夢的盛景。清明上河園在1992年7月開始動工,1998年10月28日正式對遊客開放。全園佔地面積600畝,是中原地區最大的仿宋建築羣。

現在請走進迎賓門,您看到的那座大型人物雕像,就是《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張擇端。張擇端,字正道,號文友,山東諸城人,宋代著名的宮廷畫家。年青時遊學於京師,擅長畫舟、船、車馬、集市、橋樑等景物,風格自成一家。他創作的《清明上河圖》是以北宋東京開封為背景的長卷風俗畫。整個雕像高6米、重達30噸。您看,這位藝術大師手捧畫卷,凝視遠方,炯炯的目光彷彿是看透了820年來的風雲變幻、世事滄桑,又像是在祝福咱們古老開封的再次輝煌。雕像正後方的白色花崗巖浮雕,高3米、寬16米,描繪的正是《清明上河圖》中的傳奇畫面。從車伕、搬運夫、船工到市井商人、公子哥兒,太平盛世中的各色人物都刻畫地栩栩如生。下面我們轉到浮雕的背面進行參觀。《清明上河圖》是北宋滅亡流出皇宮後經無數人之手收藏。其中有13位收藏者為《清明上河圖》做了14闕跋文,來表示對《清明上河圖》的喜愛。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一闕“通衢車馬正喧闐,只是宣和第幾年,當日翰林呈畫本,昇平生物正堪傳”是金代詩人張公藥所寫,我國已故相聲大師馬季所題。當您走進清明上河園,就彷彿來到畫裏一樣,重新回到了千年前的北宋古都。園內有多姿多彩的民間藝術和民俗表演,希望能使您領略到宋代文化獨特的魅力,為您留下終生難忘的美好回憶。

關於河南開封導遊詞 篇4

我們開封古城汴梁、汴京、東京,簡稱忭,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先後有戰國時候的魏,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以及北宋和金定都於此,所以開封素有七朝都會之城,下面我就用七個一給大家介紹一下開封。

一個名臣的歸宿: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我想許多人都聽過這首歌。大家到開封旅遊,自然而然就會想到北宋名相——包拯,他曾擔任過我們開封開封知府,,在人們的心中他就是中國古代清官的象徵。我們在參觀完清明上河圓後將去參觀包公祠。

一個王朝的輝煌:在開封歷史上建都的七個朝代中,以北宋建都時間最長,從公元960年到1127年,長達168年,也最繁榮。漢唐時間的長安不過四五十萬人,唐代洛陽也不過一百多萬人,而開封卻達到150萬人。而當時倫敦、巴黎也就十幾萬人,被歐洲人稱為世界最大城市的大馬士革也只有50萬,經濟的繁榮,人口增多,商品經濟的發展,使各國商人、使節、宗教人士不絕於途,中國的各種文明,包裹火藥、印刷術、造紙等由此傳向世界各地。經濟的繁榮也促進了文化的大發展,蘇軾、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柳永、李清照、張擇端都在各自的領域裏各領風騷。

一條大河的歷史:開封的發展與黃河密切相關,開封的發展史可以説就是黃河的泛濫史,黃河穩則開封盛,黃河泛則開封衰。現在我們的腳下有五大都城遺址疊壓在一起,,然後我們開封人重新在廢墟上建就是黃河氾濫一次就淹沒開封一次。五大古都遺址在二十平方公里土地上分佈,只有我們開封的五城疊壓和洛陽的五都薈洛。現在開封和黃河之間還有一個世界奇觀,那就是黃河懸河奇觀,黃河的河牀要高出開封地面七米。

一朵鮮花的芬芳:這朵鮮花自然就是開封市花菊花,早在北宋時期,開封菊花便已馳名全國。1983年菊花被定為開封市花,從那以後每年的10月18日到11月18日,開封都要舉辦菊花花會,屆時走進開封的任何一個景點,你彷彿進入了一個菊花的海洋。現在開封菊花和洛陽牡丹一樣成了省級花會。開封人愛菊花,不僅因為它美豔,還因為它性格剛強耐寒傲雪,氣質高潔。同時菊花也是開封人民堅強不屈的意志品質象徵。回顧歷史,開封屢經戰火,然而開封人民生生不息,自強自立,重建家園,這不正是菊花獨有的品質麼!

一池湖水的靈氣:北宋的楊家嶺大家都知道,是忠臣良將的代表。那麼在開封有兩個湖,一個是楊家湖,一個是潘家湖,在民間流傳着這樣一個故事。楊湖清潘湖濁奸臣忠臣清濁分。説的是北宋一門英烈的揚家將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但皇帝卻善惡不分,楊業被害後,佘老太君上金殿告御狀,但皇帝卻包庇奸臣,只免去潘仁美的三個虛職。佘老太君一怒之下,帶領全家罷官歸隱搬走後天降大雨將潘楊二府淹成一片汪 洋。潘家所在地湖水渾濁惡臭,楊家湖水清澈,老百姓就認為這是潘楊兩家對國忠奸寫照。

一次艱難的復興:自北宋末年黃河淹沒開封以來,開封在也沒有昔日的繁榮,民國時期還是省會的開封,現在已被鄭州洛陽遠遠拋在了身後。開封現轄五縣五區,人口460萬,市區人口78萬。現在國家提出中部崛起戰略後省政府提出了發展中原城市羣,實現鄭汴一體化。去年鄭汴大道的通車標誌着開封在鄭州的拉動下,已經踏上了重視昔日輝煌的快車。

關於河南開封導遊詞 篇5

各位朋友:

大家到宋都開封旅遊,自然就會想到北宋名相----包拯。他剛直不阿,鐵面無私,為民請命,有説不完的故事。好了,現在我們就一起去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清官包公的紀念地-----包公祠遊覽。

包公祠坐落在古城開封的西南隅,這裏有一片美麗的湖泊,叫包公湖,相傳一千年前宋代管理京城的開封府就被埋在湖面九米之下。為紀念中國歷史上的著名清官包拯而興建的包公祠就位於包公湖畔。

包拯,字希仁,廬州人(今安徽合肥),生於宋真宗鹹平二年(公元999年),卒於宋仁宗嘉佑七年(公元1062年),aaa,享年六十四歲,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包拯歷任知縣、知府、按察御史、樞密副使等職,並出使過契丹,後封為龍圖閣大學士,死後封諡號為孝肅公。

包拯是我國北宋時期很有名望的直臣官吏,在人心目中,他是清官的代表,百姓稱之為“包青天”。他的政績和特點主要可納為執法嚴明、鐵面無私;關心民苦、為民請命;諫言改革、興利除弊;嚴懲貪污、謙潔清正。

關於包公的故事和傳説自我國元朝以來就在民間流傳開來,直至形成現在這樣豐富多彩的文學藝術形象的包公,深受廣大勞動人民的景仰和喜愛,大家心目中的包公也就充滿了傳奇色彩。我們今天就通過包公祠所展出的內容來認識一下這個包大人吧!

(引領遊客進入前殿)首先我想請問各位朋友,大家心目中的包公是什麼樣子的,有的先生講,黑老包當然是黑臉的,還有女士補充,頭上有個月牙,胖胖的,很高大。這是我樣心目中包公的形象:黑麪威嚴,高大威猛。那麼歷史上的包公到底是什麼樣子呢?請看這一幅宋包孝肅公遺像。此碑高一百八十五釐米,寬一百一十釐米。關於這塊石刻畫像的來歷,我們從此碑文上可以很清楚的瞭解到,在清朝光緒年間,有一位叫徐琪的官吏,在他赴任途徑淝水時,在包公的後代家中,看到了一張珍藏的包公遺像。當時他驚喜異常,就出資把包公的遺像刻在石碑上,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那塊石刻的完整拓片,它真實的反映了包公的真面目,逼真的再現了包公當年的風度和儀容。包公就是這樣一位文質彬彬的書生。看到有人在搖頭,不象啊,因為跟傳説中反差太大。為什麼傳説中是黑臉的?大家知道上,中國各個省份都有地方戲,包公的故事在宋以後就被搬上了舞台,舞台常用各種顏色的油彩繪成的臉譜來刻畫人物的性格及特徵,其中,白色多表示膽小、懦弱,一般來形容小人及奸臣的可惡嘴臉,從俗語“小白臉、壞心眼”中可體會到人們對白臉的反感。所以象包公這樣的清官絕對不可以是白臉的。戲劇家們按照包公剛毅的性格特別設計出黑色臉譜來表示包公的鐵面無私。由於包公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的高大,他在舞台上的形象也是高大威猛、超出常人、與眾不同,久而久之,我們就都覺得包公就該是黑臉、大個子。看來,實際並不是這個樣子。

包公去世後,皇帝停朝一日,以示哀悼,並賜諡號孝肅公。我們瞭解包公就由這孝肅開始。孝,表示包公是個極孝順的人;肅,是表示嚴肅,開封有“包公笑比黃河清”之説。歷史上,包公的父母中年得此獨子,視為掌上明珠,撫養成人。少年包公聰明好學,二十歲就滿腹經綸,心懷報國之志,家人望包公通過科舉考試步入仕途,但包公不肯,他遵循一則古訓“父母在,不遠遊”。大家很為他惋惜,就想到讓包公娶妻,二十六歲包公與董氏完婚,心安理得留下賢惠夫人照料父母趕赴京城參加考試,二十八歲時包公考中進士,被派去做知縣,但包公很猶豫,因父母年邁不願遠行。此時的包公毅然辭官不做,他的理由是自已還年輕,還有很多機會為國家效力,而父母年邁,已無太多時日,自古忠效難兩全,他決定先盡孝後盡忠,回到家鄉侍奉雙親。三十六歲時,父母雙亡,包公又守孝三年。三十九歲時包公才開始做官,出任天才縣知縣。這在當時是非常難得的。包公對自已的後代子孫也要求非常嚴格,臨終時,寫下這樣一則家訓告誡後代子孫,意思是説,如果我包家的後世子孫有為官的,他們當中有誰敢胡作非為、貪贓枉法,那就決不能讓他們踩進家門,即使人死了,也不能埋在老墳裏。這種懲治方法,是相當嚴厲的。包公就是這樣一個人,在他三十九歲出來做官時,曾寫下一首五言詩,這是目前保存下來的唯一一首包公的詩作。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

秀幹終成棟,精鋼不作鈎。

倉充鼠雀喜,草盡狐兔愁。

史冊有遺訓,無貽來者羞。

這首詩可以説是包公的言志詩表明包公的願望和理想。包公也確實是這樣做的,在任開封府知府時,以他的才能和品德,秉公執法,不畏權貴,被百姓稱為“包青天”。

· · ·

這裏有一塊宋代保存下來的石碑,上面刻着“開封府尹題名記”。開封府尹是一個重要的職務,因為開封是京城,是朝廷所在,所以皇帝一向都派自已的信任的人來擔任。在這塊石碑上刻有宋代183位開封知府的名字,比較有名的人還有歐陽修、寇準、范仲淹等。

好了,現在就請大家來找一下包公的名字在哪裏。看到了,很特別的地方,但又有些懷疑。包拯兩個字的陰文已經模湖不清,而且有一道深深的指痕。這是因為,前來參觀此碑的人們總要情不自禁地觸摸或爭相指點包拯的名字,天長日久,就在石碑包公名字處,劃出了一條深深的指痕。從這一點,便可以説明包公的名字是如何地深入人心,他贏得了後人世世代代的尊敬和愛戴。

關於河南開封導遊詞 篇6

現在我們來到有千古名園美譽的禹王台風景區觀光遊覽。

禹王台風景區位於開封市的東南隅,佔地面積400畝,是一個古典園林式的公園,園林佈局是以名勝古蹟古吹台為主景,以五大植物園:櫻花園、牡丹園、芳春園、石榴園、科普園為主體的文化休憩公園。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就是開封著名的名勝古蹟--古吹台,已經經歷了2500多年的歷史,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為什麼叫古吹台呢?春秋時期,晉國有一位雙目失明的音樂家名叫師曠,他的音樂造詣很深,是晉平公駕下的一名樂師,他經常在這座高台上彈奏樂器,人們為了紀念師曠,就把這座高台叫古吹台。到了明代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由於黃河氾濫成災,人們飽經水患,談水色變,為了紀念歷史上治水有功的大禹,改古吹台為禹王台。

現在古吹台上所存的建築是清代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重建的,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了,它的整座建築,都具有典型的清代建築風格。我們看到的這個四柱三門式的木牌坊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晉國盲人音樂家師曠而修建的,它初建於清代的乾隆二十七年,牌坊上古吹台”三個大字是清代河南巡撫題寫的。

現在請大家隨我到古吹台上參觀。首先我們看到的這座樓叫御書樓,是為了供奉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康熙皇帝為大禹治水親筆題寫功存河洛”匣額而建造並得名的,各位可以到御書樓上欣賞清代康熙、乾隆二帝的塑像和書法。第一組塑像是康熙御書”,説的是康熙皇帝在古吹台上為大禹治水題寫功存河洛”匾額落款時的情景。在此康熙還題寫了嵩高峻極”、靈瀆安闌”、昌明仁義”三個匾額分別賜於河南各地。第二組塑像是乾隆吟詩”,説的是清乾隆皇帝在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巡幸河南,來到開封古吹台時寫下一首五言律詩的情景。在禹王台的後面,專門建有刻着這首言律詩的御碑亭。

御書樓下還保存着珍貴的康有為書法石刻。康有為是中國近代維新派領袖,又是保皇黨首領,除了政治上的作為以外,其書法自成一體,還是一位著名的書法家。我們現在來看看他的書法傑作,這十塊石刻是康有為在1923年應河南省督理張子衡的盛情邀請來到開封,在為他餞行的酒宴上即席揮筆,寫下此詩以作留念的。我們現在欣賞的詩、書都是康有為的得意之作,也是碑刻中的珍品。

看過御書樓的碑刻,請大家到師曠祠參觀。請看這個神態自若、跪坐撫琴的塑像,就是曾經在古吹台上彈奏樂器的晉國盲人音樂家師曠。師曠音樂技藝非常全面,能夠彈奏各種樂器。《史記.樂書》中記載,師曠給晉平公彈琴,引來玄鶴起舞,天地動容,《淮南子.原道篇》中記載師曠之聰,合八方之調”,説他有辨別八方風樂調的才能。他還是一個出色的作曲家,據説古曲極品《陽春白雪》東曲就是師曠所作而留傳下來的。春秋時期,開封是魏國南部邊境的一個小鎮,當時叫儀邑,儀邑的百姓們為了紀念師曠,就把他經常彈奏曲子的地方叫吹台”,年深日久,吹台已成為遠古之事,人們就把這座台子叫作古吹台”。

離開了師曠祠,我們進入禹王台的主殿--禹王廟。禹王廟是為了紀念古代治水有功的大禹而修建的,它初建於明代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東展室是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塑像,西展室是大禹治水成功後親筆書寫的文字--夏禹碑以及夏禹碑的譯文和白話文。中間的這座禹王殿是古吹台之上的主體建築,裏面所立大禹塑像原來是一座八尺高銅像,銅像在1927年被毀,現在的這個塑像是1981年7月浙江美術學院的藝術家按照大禹陵的塑像原樣製作的,像高5米。殿內東西兩側是大幅仿漢代的磚雕壁畫,內容是大禹治水圖和治水完工以後的慶功圖。殿內後牆壁上四塊石刻為大禹碑原碑,是清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河南巡撫劉樹棠刻制的,其碑文主要內容是歌頌大禹治水的豐功偉績。

大殿西側院是水德祠。水德祠始建於明代正德年間(公元1506年),奉祀自戰國時期至清代的38位治水有功者,各立牌位。改建後的水德祠內新增雕塑三尊,中間的這也是戰國時期魏國人史起,東邊的這位是元代人賈魯,西邊的這位是清代民族英雄林則徐。水德祠中所奉把的38位治水有功者,大多數都是我國曆史上的水利學家,都是曾經對治理水患做過貢獻的人。東西兩側排放着38位治水有功者的牌位,其中包括戰國時期兩位、漢代七位、明代七位、清代七位。水德祠充分反映了飽經水患的開封人對治水有功者的頌禱和懷念。

大殿東側院是三賢祠。三賢祠建於明代(公元1517年);是明代河南巡撫毛伯有感於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高適曾同登吹台飲酒賦詩而特意建造的。主殿有三賢相聚”塑像,反映的是三位詩人相聚在古吹台上的情景。唐天寶三年(公元774年),在京名噪一時的李白因賦可憐飛燕倚新粧”之句而得罪了楊貴紀,被解除了翰林職位。他東下洛陽,結交了杜甫。兩位大詩人神交已久,相見恨晚,便相偕沿着黃河漫遊,飽覽錦繡山川。初夏時,他們來到開封,在開封又遇到了懷才不遇、浪跡天涯的詩人高適,文壇三傑,風雲際會。這兩組塑像反映的是三位詩人來古吹台上飲酒賦詩的情景。李白在古吹台上寫了《梁園吟》,杜甫寫下了《遺懷》,高適寫下了《古大梁行》。接下來是千金買壁”和十載客梁園”兩組塑像。

首先看第一組千金買壁”。相傳三位詩人在古吹台上飲酒賦詩走後不久,一位端莊俊秀的姑娘宗小姐來到古吹台上,當她看到李白寫在白牆上《梁園吟》那首詩之後,被那龍飛鳳舞的書法深深吸引,姑娘為了保住牆壁上《梁園吟》那首詩,就拿一千兩銀子買下了那堵牆,這就是千金買壁”的故事。當李白知道千金買壁”這件事之後,對宗小組愛慕不已,於是杜甫和高適他倆親自到宗小姐家登門做媒,使李白和宗小姐喜結良緣,這件事情當時轟動了整個古城。後來到了明代,人們在李白所寫《梁園吟》那堵牆的舊址上建立了三賢祠,以示他們不朽詩作以及對他們之間深情厚誼的紀念與歌頌。

下面請到最後一個古蹟景點碧霞元君祠”參觀。碧霞元君祠建於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碧霞元君又名泰山老母'據説她是在泰山上修煉成仙的道門女神,被天神封為天仙玉女碧霞護世弦濟真人。開封臨近黃河,古代經常鬧水患天災,人們在這裏修建碧霞元君祠供奉泰山老母,以求助於她的神靈,賜予開封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生男育女,人丁興旺。當然,這隻能是一個美好的願望,萬里黃河,給沿黃人民帶來了無數苦難,只有在人民當家作主的今天才馴服下來,造福人類。

關於河南開封導遊詞 篇7

遊客朋友:

大家好!在開封眾多的文物古蹟當中,鐵塔是開封的標誌性建築之一,成了遊客必到之地,就像人們所説的:“來開封不登鐵塔,等於沒來過開封”。

鐵塔位於開封城內東北隅鐵塔風景區內,秀麗挺拔,雄居中原,以它精湛絕妙的建築藝術和雄偉秀麗的修長身姿而馳名中外,被人們譽為 “天下第一塔”。

鐵塔建於北宋皇佑元年,就是公元1049年,因當年建在開寶寺內,稱開寶寺塔。又因其外表全以褐色琉璃磚鑲嵌,遠看近似鐵色,加之本身堅固異常,猶如鐵鑄,故從元代起民間稱之為“鐵塔”。據史料記載,鐵塔前身是一座木塔,系我國北宋時期著名建築學家喻浩為供佛祖釋迦牟尼佛舍利而建造的。據説,他經過八年的構想設計和建造,終於在公元989年把這座佛塔建成。木塔共八角十三層,高120米,上安千佛萬菩薩,塔下作地宮,供奉佛祖的舍利子,造工精細,木塔在京城諸塔中最高,“其土木之宏偉,金碧之炳耀,自佛法入中國,未之有也。”因此該塔被稱為“天下之冠”。初建成的塔向西北傾斜,有人問喻浩緣由,他説京師無山,又多西北風,離此地不遠又有大河流過,用不到百年的時間,塔受風力作用和河水浸岸的影響,就自然會直過來了,並預言此塔可存在七百年不會倒塌。但令人遺憾的是,這個木塔在宋仁宗慶曆四年,就是公元1044年夏天,便被雷火所焚,僅存在五十多年。到了皇佑元年,宋仁宗下詔在距此塔不遠的夷山上,仿照木塔的樣式建造了我們今天所看到這座鐵色琉璃磚塔。

鐵塔是因其卓絕的建築藝術聞名遐邇的。鐵塔現高55.88米,平面作八角形,十三層樓閣式,底層每面闊4米多,向上逐層遞減,層層開設明窗,一層向北,二層向南,三層向西,四層向東,以此類推,其餘皆為盲窗。設計明窗,除有采光、通風、瞭望之用,還能減緩強風對塔身的衝擊力。明代嘉靖、萬曆年間,又在塔心柱正對明窗之處,鑲嵌了琉璃佛磚,保護塔心柱免受風力侵蝕。

遠看近觀,鐵塔彷彿是一座木塔,玲瓏剔透。原來設計師在設計建造鐵塔時,採用仿木結構,它以許多形狀大小各異的 “結構磚”相組合。這些結構磚,就像經過斧鑿的木料一樣,有榫、有眼,組裝起來,嚴密合縫。塔身的檐、椽、瓦等,也俱為琉璃磚所成。磚型的規格化是我國佛塔建築的一大進步,可以砌出各種仿木結構,這些特點使鐵塔在我國佛教建築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粗壯的塔心柱是支撐塔壁,抵禦外力的核心部分。各種不同用途的外壁磚瓦構件通過登道與塔心柱緊密銜接,異常堅牢,渾然一體,具有很強的抗震能力。九百多年來,鐵塔歷經地震、暴風水患,特別是1938年5月,日軍用大炮對鐵塔進行轟炸,北面從第四層至第十三層的各級檐角、塔壁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毀壞,但仍然屹立。對此,民間老人們解釋説:鐵塔作為一座佛塔,經歷如此多的災難而不倒塌,是受佛祖保佑的結果。佛教相信三世輪迴,所以當地信佛的老人常告訴遊客,如果你圍繞鐵塔左繞三圈,右繞三圈,佛祖將保佑你一生平安。

鐵塔外壁鑲嵌的花紋磚有五十餘種,花紋圖案包括飛天、降龍、麒麟、坐佛、玉佛、菩薩、獅子、伎樂、花卉等,造型優美,精妙生動,具有鮮明的宋代藝術風格。

鐵塔原建於夷山之上,後來由於黃河泥沙沉積,將夷山及塔基淤沒。據《如夢錄》載,基座闢有南北二門,向南一門匾曰:“天下第一塔”。基座下有一八稜方池;北面有小橋跨池而過,由小橋進北門入塔。由此可以想見,當年鐵塔如同一株破水而出的芙蓉,亭亭玉立,湖南導遊詞,更使塔身外觀出落得挺拔靈秀,瑞麗舒展。

鐵塔內遏磚砌登道,繞塔心柱盤旋而上,歷一百六十八層台階可至塔頂。登到第五層,可以看到城內景色;登到第七層,可以看到城外原野;登到第九層,可以看到浩瀚奔騰的黃河,領略到黃河號稱“天河”的含義;登到第十二層,則祥雲纏繞,雲霧撲面,似入太空幻景。此即著名的古開封汴京八景之一的“鐵塔行雲”。詩曰:“浮圖千尺十三層,高插雲霄客倦登。潤彩氤氲疑錦繡,行人迢遞見觚稜。半空鐵馬風搖鐸,萬朵蓮花夜放燈。我昔憑高穿七級,此身煙際欲飛騰。”每當風度雲穿時,環掛在塔身檐下的每層八個共一百零四個鐵鈴悠然而動,叮噹作響,更讓人心曠神怡、留連往返。

細心的遊客在欣賞這座卓絕的建築藝術時,總能驚奇地發現眼前的鐵塔是座斜塔,已向東南方向傾斜。看來,喻浩先生當年的擔心並非多餘!

在鐵塔西百米處,是一座重檐偉閣、漆棟畫樑的大殿,名叫“接引殿”。周圍由二十四根大柱支撐,青石欄杆。望柱上雕刻有形態各異的九十六隻小獅子。

殿內矗立着一尊高大慈悲的站佛,他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俗稱接引佛。這尊高大的接引佛像,是宋元時期用全銅鑄造的,身高5.4米,重12噸,赤足站立,胸前鑄有象徵吉祥的萬字符號。穿有山水雲朵花紋的袈裟法衣。左手禪定在胸,右手下垂指地,表示能滿足眾生的願望,接引眾生到達西方淨土的極樂世界。最上方有一“光明無量”的匾額。周圍四根柱子上寫有兩副楹聯:一為“諸惡莫做,眾善奉行,已瞭如來真實意;四大本空,五藴非有,是為波羅密多心”。一為“四八願普被羣機,決定萬修萬人去;二五有同生正信,合當一念一如來。”佛像周圍的殿壁上繪製有大型壁畫“西天極樂世界圖”上有佛像七十多樽,圖中有慈眉善目的菩薩,婀娜多姿的綵女,手託花盤的仙娥,舞姿輕盈的飛天等,錦衣廣帶,彩絛飄飛,笙簫婉轉,鶴舞鹿鳴,一派温馨和諧的天國景象。

關於河南開封導遊詞 篇8

各位遊客朋友們大家好,咱們現在正行駛在鄭汴大道上,途徑中牟就會到達開封,路程大約要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在未到達之前,咱們先來了解一下名人名城——開封。

英國史學家湯因比曾經説過一段很有名的話,説如果讓我選擇的話,我願意生活在中國的宋朝。因為宋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宋代的都城汴京就是今天的開封,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人口有百萬之多,被稱為是當時的國際大都市。

今天我們就講講北宋的都城——開封。

開封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曆史的古都,歷史上先後有七個朝代在這裏建都,那麼這個古都合一起名開封呢?又是誰來命名的呢?

這個城市的名字很奇怪“開”“封”?曾經有人説了兩種比喻,説開封這個城市的名字,就像大河解凍一樣,説冬天的河水解凍了,到了春天解凍了叫開封,另一種説法就是説開封這個名字自相矛盾,因為“一開一封”正好是相反的其實這兩個説法都不正確,因為開封的原名並不叫開封,它叫啟封,啟封城建在2720xx年前的春秋時期,鄭國的鄭莊公為了抵禦東邊的宋國和北方的魏國對他的侵擾,就修建了為了儲藏糧食和兵器的一座城市,取得意思就是“啟拓封疆”,簡稱“啟封”。到了西漢時,漢景帝名字叫劉啟,為了避漢景帝名字的諱,就把“啟”改成了“開”,因為啟和開是同義詞,所以從漢景帝開始,開封這個名字一直延續到今天沒有變化。

這個城市是八大古都之一,他也是一個非常奇特的城市。

非常奇特的第一點:這個城市是一層摞一層像疊羅漢一樣疊加起來的一個城市,原因是什麼呢?我們今天看到的開封是清代的開封,在清代的開封城下大概幾米的地方是明代的開封城,再往下面市宋代的開封城,再向下是唐代的開封城,在現在開封城13米深的低處是戰國時期的魏國大梁,所以開封城他顯示了城與城疊加的一個形式,所以我們把這種形式叫做城摞城。

當然這個城市出現城摞城的主要原因是河水的泛濫,是泥沙淹沒了舊城,然後再舊城的城址上再建新城,所以這是一個非常慘痛的過程。但是也造成了一個獨特的現象,就是城摞城的現象。而且我們今天的考古發掘,不僅發現了開封城摞城的現象,而且他還是城牆摞着城牆,馬路摞馬路,中軸線摞中軸線,也就是説修建開封城的時候,它的中軸線是沒有變化的。今天開封的城市裏有一條路叫中山路,這條路就是宋都御街的一個垂直疊壓的,所以這種現象在開封是非常獨特的現象,而在世界上其它的城市中都沒有這種類似現象的,當然這個現象也給開封帶來了巨大的災難,開封城摞城的現象意味着開封經歷了五次洪水對開封的毀滅,因為開封城的北面20多裏的地方就是黃河,直到今天黃河的河牀比開封的要高出11米。

在開封城成立的2700多年間,開封共決口氾濫42次,其中五次是完全摧毀了開封城,當然每一次開封城被毀以後,每個王朝的人又遷回來,在原址上修建一座新的開封城。這樣開封的發展歷史,他數次被毀滅的歷史,也早就了這個城市的一種文化品格,就是“黃水淹不死,泥沙埋不住,烈火燒不垮,災難壓不倒”。

開封動盪的歷史,也早就了開封的文明,在波濤洶湧的黃河之中又有怎樣的歷史人物,永垂青史,成為開封人民永恆的記憶呢?

在開封的歷史上出現過很多歷史名人,而在中國古代最為人們知道的就是北宋建都開封的時候出現的兩個人,一個是包拯(包公),另一個就是著名的楊家將,這兩個人物目前在開封都有它的歷史遺存,有包公祠和開封府,在開封府裏面還可以看到一直留到今天的開封府題名記。這個開封府題名記是北宋建國100多年以來,歷屆在在開封擔任府尹的人的一個簡歷介紹,實際上就是北宋都城的最高行政長官的一個花名冊。其中有一個凹陷的地方,據説這就是包拯他曾經在59歲時,擔任過開封府尹,因為開封當時是北宋的都城,開封府尹就是京城的最高長官了。但他的名字現在已經看不見了,只有一個凹陷的槽,。據説這個開封府的題名記是後世的老百姓在參觀的時候都用手去摸這個包公的名字,包公的名字就被摸凹陷下去了,到南宋的時候就出現了一個凹槽,其實包拯在開封只做了一年的多的府尹,人們之所以懷念包公是因為他在開封擔任府尹期間 ,要求把開封府大堂的正門大開,允許老百姓自由上公堂告狀,另外他懲治的都是京城的貪官,富豪,惡霸,剛正不阿,為民除害,所以深受百姓的愛戴。

另一個在開封流傳很廣的就是楊家將,在開封有一個天波楊府是紀念楊業和他的子孫抗擊當時的契丹人的故事。

楊業本來是西漢名將,後來歸附宋朝以後,就為宋朝鎮守陝西邊塞最後因為受到主帥潘美陷害,再受傷以後被俘,最終絕食而死,此人被稱為“楊令公“所以從”楊令公“楊業開始,他的後代包括他的媳婦,兒媳婦成為一個系列,寧死不屈,抵抗外敵的一個英雄形象,成為中國歷史上開封人的驕傲,也是形成今天開封人文化精神的重要來源。

開封市一個非常有奉獻精神的城市,我們知道開封他在北宋時期,已經成為大宋王朝的國都,後來隨着歷史的演變,開封一直是河南的一個首付,一直到民國時期,河南省的省會一直都設在開封,到1954年河南省的省會才從開封遷到了鄭州,而遷到鄭州的原因,還有這麼一個故事。

19世紀末在洋務運動崛起以後,中國開始有了現代化的鐵路,當時修建橫貫南北的京漢鐵路,就是從北京——鄭州——漢口的鐵路,後來的漢口——廣州也修了鐵路,再往後把這兩條鐵路打通,就是我們的京廣鐵路,這個鐵路原來修的時候,原計劃是要經過開封的,經過開封的話,第一他是走直線的,走鄭州的話它需要拐一個彎,在一個開封當時是河南省的省會。但是當時的湖廣總督張之洞在承辦這件事情的時候,他覺得開封段的這一段黃河河牀面積太寬不好修,如果修到鄭州莽山這個地方,是黃河最狹窄的地方好修,,為了節省經費,所以張之洞決定這個鐵路不從開封經過,就向西挪了七十公里,當時的一個小縣城,叫鄭縣。就是今天河南省的省會鄭州,所以這樣一來京漢鐵路從鄭縣通過,也就是從鄭州經過,而不經過開封,這就給開封帶來了一個大的問題,因為開封的交通不便利,因為他不是京廣鐵路線上的城市,所以開封在1954年把領導河南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重任,交給了鄭州,也就是從這一年河南省的省會從開封遷到了鄭州。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開封這個城市有他獨自特有化品位,開封文化很受大宋文化的影響,大宋文化的遺傳在開封表現的實足,可以把它概括為以下幾點:

第一,高端性。大宋文化的高端性集中表現在大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裏面,《清明上河圖》的誕生有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張擇端是山東諸城縣人,他是一個年輕的畫家,他在北宋宋徽宗時期,他居住在當時汴京最大的一個寺院大相國寺,在大相國寺裏面做一個青年畫家,後來在宋徽宗和他的宰相蔡京到大相國寺上香的時候發現了張擇端,然後把張擇端招到皇宮裏面,讓他進了皇家寺院,讓他畫一幅汴京城的景色,張擇端花費了很長時間,畫了京城成交汴河兩岸的繁華景象,這就是著名的《清明上河圖》。張擇端畫完以後多才多藝的宋徽宗用一種特有的書法體叫瘦金體,在上面題字。這幅圖是我們國家的國寶,他曾經五次被收藏在皇宮裏面,四次從皇宮被盜出,但值得慶幸的是至今還非常完好的保存了下來。

第二,就是大宋文化的豐富性。中國古代歷來有四大發明,但是除了蔡倫的造紙術是漢代發明的以外,像指南針,火藥,印刷術這三大發明都出現在宋代,所以宋代我國古代一個極其繁盛的時期。

北宋文化在開封留下來的影響非常大,北宋有四大書法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京,這些人的書法一直影響到今天開封的書法。開封學習書法的人很多,開封是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一批命名的“中國書法名城”,開封有個碑林叫翰園碑林,它是中國書法家協會命名的第一個書法名園,開封市現有的國家書法會員121人,這個數字比其他一個省的中國書法會員還要多。

開封在宋代還成立了一個專業性的大學叫文繡院,是專門學習刺繡的,所以開封汴繡也是名聞全國的,我們在建國十週年的時候,曾經把一幅著名的汴繡《清明上河圖》送到人民大會堂,放在人名大會堂的河南廳。

開封目前著名的還有,開封夜市,而開封現在著名的夜市是鼓樓夜市,是來源於北宋的州橋夜市,北宋時期最有名的就是州橋,州橋夜市延續到今天就是現在鼓樓夜市,鼓樓夜市的品種不僅開封人喜歡,而且鄭州人,許昌人,新鄉人經常晚上開着車,跑到開封去吃夜市,吃完後然後再返回的。。。。。。

夜市小吃的品種繁多,味道各異,有老開封人喜歡的黃燜魚、餛飩、火燒夾羊肉、油茶、豆沫、胡辣湯,也有年青人喜愛的八寶粥、冰糖紅梨、花生糕等。夜市上的涼粉攤很多,“老開封們”吃涼粉頗有講究,紅薯粉、綠豆粉做成的涼粉,切成薄片,加入豆醬和辣椒,若炒得不黃不焦,他們是不會滿意的。品嚐過開封炒涼粉的遊客曾説:“不吃開封的炒涼粉,就等於沒有來開封”。

眾多的開封美食中桶子雞是一絕,用三年以上的母雞,經過百年老湯煨制而成,色澤金黃,肥而不膩,鮮嫩脆香,創始於北宋年間的開封馬豫興桶子雞更是其中的絕品。

被稱為“女生殺手”的杏仁茶,據説這是由宋朝宮廷傳入民間的風味小吃,不但色香味俱全,還有養顏美容之功效。

特別是到了開封,不能不食灌湯包子。灌湯包子,就是包子裏面有湯。吃開封灌湯包子,看是一個重要的過程。灌湯包子皮薄,潔白如景德鎮細瓷,有透明之感。包子上有精工捏製皺褶32道,均勻得不行。擱在白瓷盤上看,灌湯包子似白菊,抬箸夾起來,懸如燈籠。這個唯美主義的賞析過程,不可或缺。吃之,內有肉餡,底層有鮮湯。惟要記住,吃灌湯包子注意抄底,橫中一吃,否則,未及將湯汁吸納,其湯就順着筷子流至手上,抬腕吸之,湯沿臂而流,可及背心。所以,吃灌湯子必須全神貫注,一心在吃,不可旁顧。

灌湯包子不僅有形式美,而且其內容也精美別緻。肉餡與鮮湯同居一室,吃之,便將北國吃麪、吃肉、吃湯三位一體化,是一種整合的魅力。吃灌湯包子,湯的存在列第一位,肉餡次之,麪皮次次之。湯如詩歌,肉餡是為散文,麪皮為小説。因為小説是什麼都包容的,散文精粹一點,詩歌便就是文中精華了。

好了,説了這麼多,咱們大家對開封應該有了大致的瞭解,咱們馬上就要到達今天將要參觀的景區了,稍事休息一下,再繼續深入的瞭解開封。

關於河南開封導遊詞 篇9

“開封府”為北宋時期天下首府,威名馳譽天下,包龍圖扶正祛邪、剛直不阿的美名傳於古今。一曲“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令人蕩氣迴腸,引起幾多瑕思神往。

“開封府”位於開封市包公湖東湖北岸,佔地60餘畝,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氣勢恢弘,巍峨壯觀,與位於包公西湖的包公祠相互呼應,同碧波盪漾的三池湖水相映襯,形成了“東府西祠”樓閣碧水的壯麗景觀。“開封府”依北宋<<營造法式>>建造,以正廳(大堂)、議事廳、梅花堂為中軸線,輔以天慶觀、明禮院、潛龍宮、清心樓、牢獄、英武樓、寅賓館等五十餘座大小殿堂。根據陳展內容的不同,大體可分為九個區:一、以鳴冤鼓、戒石、大堂等為主體府衙文化區;二、以梅花堂為主體的包拯傳説文化區;三、以太極八卦台、三清殿為主體的道教文化區;四、以典獄房、牢獄為主體的刑獄文化區;五、以拱奎樓、桂籍堂為主體的科舉教育文化區;六、以英武樓、校場為主體的遊藝文化區;七、以清心樓歷任府尹事蹟為主體的府尹人文文化區;八、以潛龍宮宋太宗、宋真宗、宋欽宗的事蹟為主體的帝王文化區;九、以範公閣、曲橋、明鏡湖、弦月山為主體的休閒文化區。

作為主題景區,“開封府”堅持弘揚中華民族創造的優秀文化和歷史文明傳承,突出包公在府衙文化中的靈魂作用;堅持動靜結合、雅俗共賞、歷史與演義相映成趣的經營理念。在開封府,不僅有宋太宗、宋真宗、宋欽宗由此登基,還有寇準、包拯、歐陽修、范仲淹、蘇軾、司馬光、蘇頌、蔡襄、宗澤等一大批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書法家、科學家在此任職。您除了能夠看到大批珍貴史料,軼事和陳展外,還能夠看到一身浩然正氣,清正剛毅,栩栩如生,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包公銅像。根據專家考證,創編的再現宋代開封府的“開衙儀式”、“包公斷案”、“包公演武場迎賓”和“榜前捉婿”、“噴火變臉”等豐富多彩並有遊客參與的表演活動,讓您真切地體會到“遊開封府,品味大宋文化;拜包龍圖,領略人間正氣”。

關於河南開封導遊詞 篇10

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七朝古都開封參觀旅遊,我是陽光假日旅行社的導遊員小陳。旁邊這位是我們的安全大使,也姓陳,大家可以親切的稱呼他老陳。那接下來大家在開封的旅行就由我們大小二陳為大家服務了,有什麼需要儘管提出來,我們會盡力做好。您的滿意就是對我們工作的最大肯定。在此,我們預祝大家遊得盡興,玩得開心。

下面我們簡單瞭解一下古都開封;開封市位於河南省中部偏東北。古稱大梁、汴京。春秋鄭莊公派人在此築“倉城”,定名啟封。漢代為避景帝劉啟諱,改啟為開這就是開封得名的由來。戰國時期魏國、五代時期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和北宋、金七個朝代在此建都,有“七朝都會”之稱。明、清稱開封府。現為地級市,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河南省的糧、棉生產基地。手工業發達,尤以汴繡和汴綢著名。旅遊資源豐富,古剎名寺、文物古蹟遍佈境內。風味小吃,品種繁多,是豫菜的正宗發源地。

在開封市風光秀麗的包公東胡北岸,有一片紅牆碧瓦的宋式建築羣,它氣勢恢弘,巍峨壯觀,十分引人注目,這就是我們今天的目的地、當年包龍圖治理京師的地方------北宋開封府. 開封府又稱南衙,初建於五代後梁開平元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在歷代的官府中以北宋開封府規模最為宏大,是北宋管理國都及京畿地區的重要機構,相當於今天的,地位非常顯赫.開封府作為位居首都的”天下首府”,曾有過160餘年的輝煌,宋太宗、宋真宗、宋欽宗三位皇帝當皇帝之前都曾在這裏當過府尹,並且先後有寇準.包拯、歐陽修、范仲淹、蘇軾、司馬光等一大批傑出人物在此任職,不僅樹立了”公生明”“清、慎、勤”的道德正氣,也形成了以”廉政剛毅”為鮮明特色的開封府官衙文化.開封府也以此深得民心,名垂青史.成為四海文明的中國古代官衙.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開封府,是以宋代開封府為原形重新修建的主題文化景區,佔地60餘畝,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與位於包公西湖的包公祠遙相呼應,形成了”東府西祠”樓閣碧水的壯麗景觀,

在建築形式上開封府依照李誡的《營造法式》修建,佈局歸整,莊重典雅,高挑的屋脊,精細的彩繪,處處體現了宋代的建築風格.它以府門、正廳、議事廳、梅花堂為中軸線,輔以天慶觀.明禮院.潛龍宮.清心樓.牢獄.英武樓.迎賓館等五十餘座大小殿堂.樓宇.根據陳展內容的不同,分九個展區:1.以鳴冤鼓.戒石銘.大堂為主題的府衙文化區;2.以梅花堂包拯倒坐南衙為主題的包拯傳説文化區;3.以太極八卦台.三清殿為主題的道教文化區;4.以典獄房.牢房為主題的刑獄文化區;5.以桂籍堂.拱奎樓為主題的教育科舉文化區;6.以英武樓,.校場為主題的遊藝文化區;7.以清心樓歷任府尹事蹟為主題的府尹人文文化區;8.以宋太宗.宋真宗為主題的潛龍宮帝王文化區;9.以範公閣.曲橋.明淨湖.弦月山為主題的休閒文化區.

好了,朋友們,開封府就要到了,請大家關好車窗,帶上隨身物品,準備隨我下車。

【景區講解】

在開封府府門廣場前有一方照壁,南面是”開封府”三個大字,北面是一隻似鹿非鹿.似羊非羊的怪獸,目光炯炯,拭目以待,名叫獬豸(xie zhi ),這是傳説中的神獸,據説能辨別是非曲直,善惡忠奸.在這裏刻上獬豸圖案,是為了警示官員要秉公執法,依法行政.假若徇私枉法,這個獬豸就會把他抵到十八層地獄.

開封府的城門樓充分顯示出宋代開封府作為天下首府的非凡氣派,從這裏看開封府衙,巍峨壯觀.您除了能看到報時鼓,報時鐘,日晷,高表,漏壺等我國古代計時計日的設施,每天上午九時還能在府門城樓上欣賞莊重而嚴肅的開衙儀式,別有一番風景.

登上城門樓,我們腳下的文城牆是開封府的一奇.説它奇主要是一般的城牆都是馬道和防衞設施,而這裏的城牆卻是文縐縐的,既無馬道,也無防衞設施,為什麼呢?這裏面還有一個小故事:據説宋代開國皇帝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也就是後來的宋太宗)做開封府府尹時,為掩蓋他想當皇帝的念頭,故意不在城牆上設置防衞.所以城牆也就有了天下獨一無二的名字-----文城牆,至於趙光義後來當上皇帝那就是後話了.

進入開封府大門,可以看到左右兩邊各有一個碑亭,分別立有<開封府題名記碑>和<開封府尹題名記碑>.東邊的<開封府題名記碑>是開封府的鎮府之寶,碑上記載着從公元960年至1120xx年這145年間183任知府的名字.官職.上離任等情況,其中就包括包拯.找來找去怎麼不見包拯的名字呢?瞧!在這兒呢!原來在碑正中偏右的位置有處淺淺的凹痕,上面的自己已經磨光,隱約能看到包拯兩字的筆畫,幾百年來,老百姓每到碑前都要用手指觸摸他的名字,天長日久便留下了這道深深的指痕,開封民間還有一個傳説:如果你不是貪官,用手指觸摸包拯的名字手指就不會發黑;如果你是一個貪官觸摸後的結果就不用説了,你自己也知道包公名不在碑而在有口皆碑,歷史將永遠銘記為人民做過好事的人.

豎立在正廳院裏的巨石是”戒石銘”銘石南面鐫刻”公生明”三個大字,意在提醒官員只有公正,才能明察秋毫,清正廉明,北面刻的是”爾奉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意在告戒官員要潔身自好,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把戒石銘作為官籤 豎立在府衙之內,始於北宋,也是我國政治制度史的首例.

經過戒石銘,便是開封府的正廳,又稱大堂,廳事.是開封府長官發佈政令,處理政務以及舉行重大活動,審理要案的地方.大堂莊嚴肅穆,”清政廉明”的匾額昭然天下,”肅靜””迴避”虎頭牌列在公案兩側.特別是大堂前擺放的龍頭、虎頭、狗頭三口銅鍘讓人望而生畏.相傳龍頭鍘是用於處死犯法的黃親國戚,虎頭鍘用於處死違法的貪官污吏,狗頭鍘是用於處死違法的刁民惡棍的.

梅花堂坐落在一個梅花飄香的四合小院之中.包拯每天處理完訴訟案件後,就下令打開府衙後門,允許百姓直入府內訴説冤情,這樣一來,老百姓告狀從後門要比從府門進入大堂要方便的多,因為當時開的是後門,所以人們都稱包公”倒坐南衙”,堂內有一組蠟像,真實再現了當時包拯倒坐南衙.聽民訴訟.為民伸冤的場景.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潛龍宮,是宋仁宗為紀念他的父親宋真宗曾任開封府尹而建造的.潛龍宮前身為射堂,是太宗為真宗修建的習箭之地.後來,仁宗將真宗任開封府尹時辦公居住的廨舍修成了潛龍宮.府衙內設宮,開封府是全國唯一.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天慶觀。也許有人會問,一個衙門內怎麼會有道觀呢?這也是開封府的一奇。大家知道,北宋幾位皇帝都崇信道教。宋真宗當政時曾下令全國所有的州縣都要建立天慶觀。當時開封府兼管全國的佛、道教事宜,既然是“聖上有旨”,當然更得率先垂範。但因京城人口稠密,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地方,就在開封府內闢出一塊地方建起了這座道觀,既把它作為本府崇奉道教的聖地,又把它作為開封府管理全國佛、道兩教事務的管理機構和官員辦公場所,其功能,地位大概與今天的全國佛教協會、道教協會相仿。

在開封府遊覽,不僅能看到宏偉的宋式建築,大批珍貴史料以及有關軼事的陳展還能欣賞到精彩的文藝表演。府門前的《開衙儀式》是迎賓節目。通過開衙來表示開封府的威嚴肅穆,表演以皇帝下旨的形式讚揚包公的豐功偉績,而包公的出場亮相則將該表演推向了高潮。 演武場迎賓是精心為遊客準備的又一演出節目,每日上午和下午在演武場表演:“破陣金鼓”“豪邁奔放,聲震中天”“兵器演練”“龍騰虎躍,刀光劍影”“變臉噴火”精彩絕倫,令人目不暇接,“旗陣演練”變幻莫測,暗藏玄機,宮廷舞蹈“踏歌”更始鶯歌燕舞,飄逸瀟灑……整個演出精彩紛呈,令人歎為觀止。展現了大宋王朝鼎盛時期“萬國鹹通,八荒爭湊”的繁榮昌盛景象,在演出場地還為遊客安排了同包大人合影的機會。

朋友們。開封府的講解就到這裏,給大家30分鐘時間自由遊覽和攝影留念。11:40我們將在大門口集合。謝謝!

關於河南開封導遊詞 篇11

現在您所看到的開封府,是以宋代的開封府衙為原型修建的文化遊覽區,佔地四公頃,樓堂五十餘。其中有以梅花堂為主體的包公傳説文化區、有以府司西獄為主體的刑獄文化區、有以明禮院為主體的科舉文化區還有號稱天下獨一無二的文城牆景區和以潛龍宮為主體的帝王生活文化區,在挺拔的清心樓上,您還能指點評説當年200餘位北宋開封府知府、府尹的雄才大略和歷史功過。

各位朋友,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開封府的城牆了,説道城牆大家就會想到它的為了防禦敵人攻擊而修築的,因而它應該是以武備、軍事為特色,可是宋代的開封府衙的城牆,卻是叫做“文城牆”,這是因為北宋時,宋王朝極力推行“重文抑武”政策,努力強化中央集權,嚴禁地方官府修築城牆,以免地方政權恃武抗上。什麼叫做“重文抑武”政策呢?就是儘量重用文人,嚴密控制、限制武人的意思。跨過府門,我們就來到了大廳。俗稱“廳事”,這裏是北宋開封府衙的核心,也是歷任各級開封府官吏的主要場所。北宋開封府機構龐大,官員眾多。府尹一人總領府事,掌管京師的民政、司法、捕捉盜賊、賦役、户口等政務。

從大堂出來我們看到的這座典雅的建築是齊民堂。據文獻記載,齊民,就是平民的意思。北宋開封府齊民堂,取“以民為本”之意。穿過齊民堂,我們來到了這座臘梅飄香的四合小院。正廳的建築為梅花堂,説起梅花堂,還有一段典故!包拯一生為官清廉,執法嚴明,但卻與“開後門”有着不解之緣。

相傳,包拯在實行廢“牌司”、開正門改革之後京城百姓紛紛拍手稱快,告狀的人越來越多,每天上班處理不完訴訟案件,包拯於是下令,打開府衙的後門,允許百姓任何時間,都可以直入府內訴説冤情。而我們面前的梅花堂相傳就是包拯當年打開的後門,便服問案的地方了!

宋代實行“重文輕武”政策,教育和科舉管理,是開封府的一項重要職責。為了便於處理京城學子的教育、科舉、集會、慶典等事務,根據“禮義明則家國興”的傳統理論,專門在開封府內建立了明禮院,作為舉子進行科舉解試和臨時性講學、集會的場所。

我們進入明禮院首先會看到一座拱奎樓,它的上層供奉的是主管科舉考試的天神“魁星”,而且這個四合院其它建築都比“拱奎樓”要低,顯出眾星拱月之勢,那麼咱各位再來看説明牌:狀元及第,金榜奪魁,是宋朝人的美好願望,因而開封府特別把這座用於解試的考場稱為拱奎樓。各位朋友家裏如果有正在求學的人,您可以代他拜拜魁星,會給他帶來好運的。相當年,北宋的開封府,因為有這個魁星保佑,曾經出過二十多名狀元呢!

各位朋友下面咱們去參觀開封府內最高的一座建築—清心樓,這是一座外四內七的建築層。裏邊一樓大廳供奉的是一尊包大人的銅站像,他是國內最高最大的銅站像了,他重5.8噸。東牆上刻着一首五言銘志詩: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幹終成棟,精鋼不做鈎,倉充鼠雀喜,草盡兔狐愁,史冊有遺訓,無貽來者羞!這首詩表明了包公的願望和理想,包拯在做開封府長官時也確實是按照這首詩來做的,所以被百姓稱為包青天。好了各位朋友接下來有興趣的話可以到樓上參觀一下,上面有歷代的開封府長官的簡介和北宋的服裝。

在開封府的西北角有一個道觀天慶觀。請大家首先來看一下這個宏大的“五嶽真形圖”。這是根據中華五嶽的山脈縱橫、高低盤曲、雲林流水之像繪製而成的,是道觀中必備的經典圖案。現在我們進入天慶觀去了解道教的三清尊神,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太極八卦台,它幾乎佔滿整個庭院。太極八卦是道教表現宇宙、哲學、社會思想的經典圖案,具有非常豐富的文化內涵。本台中間為代表演化不止的混遠太極(時間和兩儀),其次是代表空間四象,外圍是代表世界萬物的八卦,構成了一副宇宙圖景。道士們認為在圖上連內丹之功,能迅速使自己融入宇宙浩氣之中,達到天人合一、超凡脱俗的境界。咱們再看道教宮觀的主體建築—三清殿,裏邊供奉的是三清尊神:中間這位是元始天尊,左手虛拈,右手虛捧。象徵着“無極”,即天地未形、萬象未生時。他左邊的靈寶天尊,雙手斜捧一個陰陽魚圓鏡。象徵從無極中剛衍生出“太極”。右邊的道德天尊,雙手執一把繪有變型陰陽魚圖案和八卦紋飾的宮扇。象徵着太極化生世界萬物萬靈。

最後我們要遊覽北宋開封府的一個非常特別的文化區,府司西獄文化區。

低矮的牢房內部,上有鐵絲網,牆是流沙牆,犯人如果想挖牆逃跑,會被牆壁裏的流沙淹沒致死。“府司西獄”是開封府的刑獄文化區,坐落在開封府的西南角。它主要包括:獄神廟、典獄房、男牢、女牢、男死牢、女死牢。宋代的開封府的府司西獄只是臨時關押犯罪嫌疑人和證人以便提審的地方,相當於現在的拘留所,嫌犯在這裏關押最長不能超過40天,一旦判過刑之後,除了死刑犯會在這裏關幾天,等待皇帝的審批之外,其他犯人一般都會立即送走服刑。據説北宋的司法制度要比歐洲早500多年呢。府司西獄中,設有獄神廟,供奉獄神皋陶。傳説他是古代具有神力的刑獄官,執法公正,揚善懲惡。無論是犯罪嫌疑人、證人、典獄官、獄吏以及其他各色人等,只要一進牢獄這個院,都要先拜一下獄神,就是大宋皇帝來視察,也得先給皋陶拱拱手。需要説明的是從明朝開始,獄神由漢代的名相蕭何接任,所以,明朝以後的監獄裏,獄神就變成了蕭何。

好了咱各位朋友,開封府已經講解完,給大家留出三十分鐘的自由活動時間,三十分鐘後我們在旅遊車上見,我將帶大家去第一樓品嚐灌湯包子。祝願大家玩得開心愉快!

關於河南開封導遊詞 篇12

開封府,又稱南衙。初建於五代樑開平元年(920xx年)四月,歷五代樑、晉、漢、周以及宋、金、元、明、清各朝,至今已有千餘年曆史。雖然樓宇時廢時興,屬縣時多時少、轄區時大時孝品級時高時低,這裏一直是負責管理開封城區及周邊各縣行政、司法等事物的官署。特別是在北宋時期(公元960—公元1120xx年),伴隨着宋王朝封建政治、經濟、文化的飛躍發展,開封府作為位居首都的“天下首府”,曾有過160餘年的輝煌。

宋太宗、宋真宗、宋欽宗等三位皇帝都曾潛龍在此,先後有寇準、包拯、歐陽修、范仲淹、蘇軾、司馬光等一大批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軍事家在此任職。

現在您所看到的開封府,是以宋代開封府衙為原型修建的文化遊覽區,佔地四公頃,樓堂五十餘。其中有以戒石、大堂為主體的官衙文化區、有以梅花堂為主體的包公傳説文化區、有以府司西獄為主體的刑獄文化區、有以明禮院為主體的科舉文化區還有號稱天下獨一無二的文城牆景區和以潛龍宮為主體的帝王生活文化區,在挺拔的清心樓上,您還能指點評説當年200餘位北宋開封府知府、府尹的雄才大略和歷史功過。

各位朋友,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開封府的文城牆了,説道城牆大家就會想到它的為了防禦敵人攻擊而修築的,因而它應該是以武備、軍事為特色,可是宋代開封府衙的城牆,卻是叫做“文城牆”,這是因為北宋時,宋王朝極力推行“重文抑武”政策,努力強化中央集權,嚴禁地方官府修築城牆,以免地方政權恃武抗上。什麼叫做“重文抑武”政策呢?就是儘量重用文人,嚴密控制、限制武人的意思。跨過府門,我們就來到了大廳。俗稱“廳事”,這裏是北宋開封府衙的核心,也是歷任各級開封府官吏的主要場所。北宋開封府機構龐大,官員眾多。府尹一人總領府事,掌管京師的民政、司法、捕捉盜賊、賦役、户口等政務。

: 在大堂的後面就是議事廳,是本府官員議事的場所,原名都廳。現在我們看到的這組雕塑是“商議寬簡治京師”場面。條案正中端坐的是歐陽修,歐陽修接任包拯之後任開封府長官,以寬簡治京師,與包拯治理京師的方法大不相同。

從大堂出來我們看到的這座典雅的建築是齊民堂。據文獻記載,齊民,就是平民的意思。北宋開封府齊民堂,勸以民為本”之意。穿過齊民堂,我們來到了這座臘梅飄香的四合小院。正廳的建築為梅花堂,説起梅花堂,還有一段典故!包拯一生為官清廉,執法嚴明,但卻與“開後門”有着不解之緣。

相傳,包拯在實行廢“牌司”、開正門改革之後京城百姓紛紛拍手稱快,告狀的人越來越多,每天上班處理不完訴訟案件,包拯於是下令,打開府衙的後門,允許百姓任何時間,都可以直入府內訴説冤情。而我們面前的梅花堂相傳就是包拯當年打開的後門,便服問案的地方了!

宋代實行“重文輕武”政策,教育和科舉管理,是開封府的一項重要職責。為了便於處理京城學子的教育、科舉、集會、慶典等事務,根據“禮義明則家國興”的傳統理論,專門在開封府內建立了明禮院,作為舉子進行科舉解試和臨時性講學、集會的場所。

關於河南開封導遊詞 篇13

豎立在正廳院裏的巨石是”戒石銘”銘石南面鐫刻”公生明”三個大字,意在提醒官員只有公正,才能明察秋毫,清正廉明,北面刻的是”爾奉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意在告戒官員要潔身自好,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把戒石銘作為官籤豎立在府衙之內,始於北宋,也是我國政治制度史的首例.

經過戒石銘,便是開封府的正廳,又稱大堂,廳事.是開封府長官發佈政令,處理政務以及舉行重大活動,審理要案的地方.大堂前通道的兩側是左軍巡院.右軍巡院,正廳.右廳.架閣庫.史院等辦公機構,組成了開封府官衙的核心.大堂莊嚴肅穆,”清政廉明”的匾額昭然天下,”肅靜””迴避”虎頭牌列在公案兩側.特別是大堂前擺放的”龍頭””虎頭””狗頭”三口銅鍘讓人望而生畏.相傳龍頭鍘是用於處死犯法的黃親國戚,虎頭鍘用於處死違法的貪官污吏,狗頭鍘是用於處死違法的刁民惡棍的.梅花堂坐落在一個梅花飄香的四合小院之中.宋人周密在<葵辛雜識>中記載説:”北宋開封府府衙後有臘梅一株,以為奇,隨創梅花堂”.它就是傳説中包公倒坐南衙的地方.相傳,包拯在實際廢”牌司”.開正門改革開放之後,京城百姓拍手稱讚,告狀的人越來越多.包拯每天處理完訴訟案件後,就下令打開府衙後門,允許百姓直入府內訴説冤情,這樣一來,老百姓告狀從後門要比從府門進入大堂要方便的多,因為當時開的是後門,所以人們都稱包公”倒坐南衙”,堂內有一組蠟像,真實再現了當時包拯倒坐南衙.聽民訴訟.為民伸冤的場景.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潛龍宮,是宋仁宗為紀念他的父親宋真宗曾任開封府尹而建造的.潛龍宮前身為射堂,是太宗為真宗修建的習箭之地.後來,仁宗將真宗任開封府尹時辦公居住的廨舍修成了潛龍宮.府衙內設宮,開封府是全國唯一.

明禮院坐落在開封府的東北隅,是開封府的科舉文化區.宋代實行”重文輕武”崇尚文化的政策,教育和科舉都?_ 液透骷豆俑拇笫?可稱是重中之重.院內的建築叫”拱奎樓”,拱奎樓一樓大廳,是北宋科舉時的考場,現在已經無法重現當時的原貌了.不過,大廳四周牆上的壁畫,倒是很詳細的描繪了宋代科舉的全過程.

後面的小樓叫”桂籍堂”,每次科舉之後,開封府就把本府中舉的考生重新造冊就珍藏在這裏.可以説這裏是宋代開封府的”科舉檔案館”.

關於河南開封導遊詞 篇14

“開封府”為北宋時期天下首府,威名馳譽天下,包龍圖扶正祛邪、剛直不阿的美名傳於古今。一曲“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令人蕩氣迴腸,引起幾多瑕思神往。

“開封府”位於開封市包公湖東湖北岸,佔地60餘畝,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氣勢恢弘,巍峨壯觀,與位於包公西湖的包公祠相互呼應,同碧波盪漾的三池湖水相映襯,形成了“東府西祠”樓閣碧水的壯麗景觀。“開封府”依北宋<<營造法式>>建造,以正廳(大堂)、議事廳、梅花堂為中軸線,輔以天慶觀、明禮院、潛龍宮、清心樓、牢獄、英武樓、寅賓館等五十餘座大小殿堂。根據陳展內容的不同,大體可分為九個區:一、以鳴冤鼓、戒石、大堂等為主體府衙文化區;二、以梅花堂為主體的包拯傳説文化區;三、以太極八卦台、三清殿為主體的道教文化區;四、以典獄房、牢獄為主體的刑獄文化區;五、以拱奎樓、桂籍堂為主體的科舉教育文化區;六、以英武樓、校場為主體的遊藝文化區;七、以清心樓歷任府尹事蹟為主體的府尹人文文化區;八、以潛龍宮宋太宗、宋真宗、宋欽宗的事蹟為主體的帝王文化區;九、以範公閣、曲橋、明鏡湖、弦月山為主體的休閒文化區。

作為主題景區,“開封府”堅持弘揚中華民族創造的優秀文化和歷史文明傳承,突出包公在府衙文化中的靈魂作用;堅持動靜結合、雅俗共賞、歷史與演義相映成趣的經營理念。在開封府,不僅有宋太宗、宋真宗、宋欽宗由此登基,還有寇準、包拯、歐陽修、范仲淹、蘇軾、司馬光、蘇頌、蔡襄、宗澤等一大批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書法家、科學家在此任職。您除了能夠看到大批珍貴史料,軼事和陳展外,還能夠看到一身浩然正氣,清正剛毅,栩栩如生,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包公銅像。根據專家考證,創編的再現宋代開封府的“開衙儀式”、“包公斷案”、“包公演武場迎賓”和“榜前捉婿”、“噴火變臉”等豐富多彩並有遊客參與的表演活動,讓您真切地體會到“遊開封府,品味大宋文化;拜包龍圖,領略人間正氣”。

關於河南開封導遊詞 篇15

歡迎大家到我們開封來,我是大家次此開封行的導遊。

我們開封古城汴梁、汴京、東京,簡稱忭,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先後有戰國時候的魏,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以及北宋和金定都於此,所以開封素有七朝都會之城,下面我就用七個一給大家介紹一下開封:

一個名臣的歸宿: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我想許多人都聽過這首歌。大家到開封旅遊,自然而然就會想到北宋名相——包拯,他曾擔任過我們開封開封知府,,在人們的心中他就是中國古代清官的象徵。我們在參觀完清明上河圓後將去參觀包公祠。

一個王朝的輝煌: 在開封歷史上建都的七個朝代中,以北宋建都時間最長,從公元960年到1120xx年,長達168年,也最繁榮。漢唐時間的長安不過四五十萬人,唐代洛陽也不過一百多萬人,而開封卻達到150萬人。而當時倫敦、巴黎也就十幾萬人,被歐洲人稱為世界最大城市的大馬士革也只有50萬,經濟的繁榮,人口增多,商品經濟的發展,使各國商人、使節、宗教人士不絕於途,中國的各種文明,包裹火藥、印刷術、造紙等由此傳向世界各地。經濟的繁榮也促進了文化的大發展,蘇軾、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柳永、李清照、張擇端都在各自的領域裏各領風騷。

一條大河的歷史: 開封的發展與黃河密切相關,開封的發展史可以説就是黃河的泛濫史,黃河穩則開封盛,黃河泛則開封衰。現在我們的腳下有五大都城遺址疊壓在一起,,然後我們開封人重新在廢墟上建就是黃河氾濫一次就淹沒開封一次。五大古都遺址在二十平方公里土地上分佈,只有我們開封的五城疊壓和洛陽的五都薈洛。現在開封和黃河之間還有一個世界奇觀,那就是黃河懸河奇觀,黃河的河牀要高出開封地面七米。

一朵鮮花的芬芳: 這朵鮮花自然就是開封市花菊花,早在北宋時期,開封菊花便已馳名全國。1983年菊花被定為開封市花,從那以後每年的10月18日到11月18日,開封都要舉辦菊花花會,屆時走進開封的任何一個景點,你彷彿進入了一個菊花的海洋。現在開封菊花和洛陽牡丹一樣成了省級花會。開封人愛菊花,不僅因為它美豔,還因為它性格剛強耐寒傲雪,氣質高潔。同時菊花也是開封人民堅強不屈的意志品質象徵。回顧歷史,開封屢經戰火,然而開封人民生生不息,自強自立,重建家園,這不正是菊花獨有的品質麼!

一池湖水的靈氣: 北宋的楊家嶺大家都知道,是忠臣良將的代表。那麼在開封有兩個湖,一個是楊家湖,一個是潘家湖,在民間流傳着這樣一個故事。楊湖清潘湖濁奸臣忠臣清濁分。説的是北宋一門英烈的揚家將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但皇帝卻善惡不分,楊業被害後,佘老太君上金殿告御狀,但皇帝卻包庇奸臣,只免去潘仁美的三個虛職。佘老太君一怒之下,帶領全家罷官歸隱搬走後天降大雨將潘楊二府淹成一片汪洋。潘家所在地湖水渾濁惡臭,楊家湖水清澈,老百姓就認為這是潘楊兩家對國忠奸寫照。所以一池湖水的靈氣,

一次艱難的復興: 自北宋末年黃河淹沒開封以來,開封在也沒有昔日的繁榮,民國時期還是省會的開封,現在已被鄭州洛陽遠遠拋在了身後。開封現轄五縣五區,人口460萬,市區人口78萬。現在國家提出中部崛起戰略後省政府提出了發展中原城市羣,實現鄭汴一體化。去年鄭汴大道的通車標誌着開封在鄭州的拉動下,已經踏上了重視昔日輝煌的快車。

一幅歷史的巨畫: 就是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現在我們已經到達了清明上河園,請大家帶好隨身攜帶物品隨我下車,一起領略這幅歷史的巨畫。

關於河南開封導遊詞 篇16

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七朝古都開封參觀旅遊,我是陽光假日旅行社的導遊員小陳。旁邊這位是我們的安全大使,也姓陳,大家可以親切的稱呼他老陳。那接下來大家在開封的旅行就由我們大小二陳為大家服務了,有什麼需要儘管提出來,我們會盡力做好。您的滿意就是對我們工作的最大肯定。在此,我們預祝大家遊得盡興,玩得開心。

下面我們簡單瞭解一下古都開封;開封市位於河南省中部偏東北。古稱大梁、汴京。春秋鄭莊公派人在此築“倉城”,定名啟封。漢代為避景帝劉啟諱,改啟為開這就是開封得名的由來。戰國時期魏國、五代時期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和北宋、金七個朝代在此建都,有“七朝都會”之稱。明、清稱開封府。現為地級市,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河南省的糧、棉生產基地。手工業發達,尤以汴繡和汴綢著名。旅遊資源豐富,古剎名寺、文物古蹟遍佈境內。風味小吃,品種繁多,是豫菜的正宗發源地。

在開封市風光秀麗的包公東胡北岸,有一片紅牆碧瓦的宋式建築羣,它氣勢恢弘,巍峨壯觀,十分引人注目,這就是我們今天的目的地、當年包龍圖治理京師的地方------北宋開封府. 開封府又稱南衙,初建於五代後梁開平元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在歷代的官府中以北宋開封府規模最為宏大,是北宋管理國都及京畿地區的重要機構,相當於今天的北京市政府,地位非常顯赫.開封府作為位居首都的”天下首府”,曾有過160餘年的輝煌,宋太宗、宋真宗、宋欽宗三位皇帝當皇帝之前都曾在這裏當過府尹,並且先後有寇準.包拯、歐陽修、范仲淹、蘇軾、司馬光等一大批傑出人物在此任職,不僅樹立了”公生明”“清、慎、勤”的道德正氣,也形成了以”廉政剛毅”為鮮明特色的開封府官衙文化.開封府也以此深得民心,名垂青史.成為四海文明的中國古代官衙.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開封府,是以宋代開封府為原形重新修建的主題文化景區,佔地60餘畝,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與位於包公西湖的包公祠遙相呼應,形成了”東府西祠”樓閣碧水的壯麗景觀,

在建築形式上開封府依照李誡的《營造法式》修建,佈局歸整,莊重典雅,高挑的屋脊,精細的彩繪,處處體現了宋代的建築風格.它以府門、正廳、議事廳、梅花堂為中軸線,輔以天慶觀.明禮院.潛龍宮.清心樓.牢獄.英武樓.迎賓館等五十餘座大小殿堂.樓宇.根據陳展內容的不同,分九個展區:1.以鳴冤鼓.戒石銘.大堂為主題的府衙文化區;2.以梅花堂包拯倒坐南衙為主題的包拯傳説文化區;3.以太極八卦台.三清殿為主題的道教文化區;4.以典獄房.牢房為主題的刑獄文化區;5.以桂籍堂.拱奎樓為主題的教育科舉文化區;6.以英武樓,.校場為主題的遊藝文化區;7.以清心樓歷任府尹事蹟為主題的府尹人文文化區;8.以宋太宗.宋真宗為主題的潛龍宮帝王文化區;9.以範公閣.曲橋.明淨湖.弦月山為主題的休閒文化區.

好了,朋友們,開封府就要到了,請大家關好車窗,帶上隨身物品,準備隨我下車。

【景區講解】

在開封府府門廣場前有一方照壁,南面是”開封府”三個大字,北面是一隻似鹿非鹿.似羊非羊的怪獸,目光炯炯,拭目以待,名叫獬豸(xie zhi ),這是傳説中的神獸,據説能辨別是非曲直,善惡忠奸.在這裏刻上獬豸圖案,是為了警示官員要秉公執法,依法行政.假若徇私枉法,這個獬豸就會把他抵到十八層地獄.

開封府的城門樓充分顯示出宋代開封府作為天下首府的非凡氣派,從這裏看開封府衙,巍峨壯觀.您除了能看到報時鼓,報時鐘,日晷,高表,漏壺等我國古代計時計日的設施,每天上午九時還能在府門城樓上欣賞莊重而嚴肅的開衙儀式,別有一番風景.

登上城門樓,我們腳下的文城牆是開封府的一奇.説它奇主要是一般的城牆都是馬道和防衞設施,而這裏的城牆卻是文縐縐的,既無馬道,也無防衞設施,為什麼呢?這裏面還有一個小故事:據説宋代開國皇帝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也就是後來的宋太宗)做開封府府尹時,為掩蓋他想當皇帝的念頭,故意不在城牆上設置防衞.所以城牆也就有了天下獨一無二的名字-----文城牆,至於趙光義後來當上皇帝那就是後話了.

進入開封府大門,可以看到左右兩邊各有一個碑亭,分別立有和.東邊的是開封府的鎮府之寶,碑上記載着從公元960年至1120xx年這145年間183任知府的名字.官職.上離任等情況,其中就包括包拯.找來找去怎麼不見包拯的名字呢?瞧!在這兒呢!原來在碑正中偏右的位置有處淺淺的凹痕,上面的自己已經磨光,隱約能看到包拯兩字的筆畫,幾百年來,老百姓每到碑前都要用手指觸摸他的名字,天長日久便留下了這道深深的指痕,開封民間還有一個傳説:如果你不是貪官,用手指觸摸包拯的名字手指就不會發黑;如果你是一個貪官觸摸後的結果就不用説了,你自己也知道包公名不在碑而在有口皆碑,歷史將永遠銘記為人民做過好事的人.

豎立在正廳院裏的巨石是”戒石銘”銘石南面鐫刻”公生明”三個大字,意在提醒官員只有公正,才能明察秋毫,清正廉明,北面刻的是”爾奉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意在告戒官員要潔身自好,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把戒石銘作為官籤 豎立在府衙之內,始於北宋,也是我國政治制度史的首例.

經過戒石銘,便是開封府的正廳,又稱大堂,廳事.是開封府長官發佈政令,處理政務以及舉行重大活動,審理要案的地方.大堂莊嚴肅穆,”清政廉明”的匾額昭然天下,”肅靜””迴避”虎頭牌列在公案兩側.特別是大堂前擺放的龍頭、虎頭、狗頭三口銅鍘讓人望而生畏.相傳龍頭鍘是用於處死犯法的黃親國戚,虎頭鍘用於處死違法的貪官污吏,狗頭鍘是用於處死違法的刁民惡棍的.

梅花堂坐落在一個梅花飄香的四合小院之中.包拯每天處理完訴訟案件後,就下令打開府衙後門,允許百姓直入府內訴説冤情,這樣一來,老百姓告狀從後門要比從府門進入大堂要方便的多,因為當時開的是後門,所以人們都稱包公”倒坐南衙”,堂內有一組蠟像,真實再現了當時包拯倒坐南衙.聽民訴訟.為民伸冤的場景.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潛龍宮,是宋仁宗為紀念他的父親宋真宗曾任開封府尹而建造的.潛龍宮前身為射堂,是太宗為真宗修建的習箭之地.後來,仁宗將真宗任開封府尹時辦公居住的廨舍修成了潛龍宮.府衙內設宮,開封府是全國唯一.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天慶觀。也許有人會問,一個衙門內怎麼會有道觀呢?這也是開封府的一奇。大家知道,北宋幾位皇帝都崇信道教。宋真宗當政時曾下令全國所有的州縣都要建立天慶觀。當時開封府兼管全國的佛、道教事宜,既然是“聖上有旨”,當然更得率先垂範。但因京城人口稠密,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地方,就在開封府內闢出一塊地方建起了這座道觀,既把它作為本府崇奉道教的聖地,又把它作為開封府管理全國佛、道兩教事務的管理機構和官員辦公場所,其功能,地位大概與今天的全國佛教協會、道教協會相仿。

在開封府遊覽,不僅能看到宏偉的宋式建築,大批珍貴史料以及有關軼事的陳展還能欣賞到精彩的文藝表演。府門前的《開衙儀式》是迎賓節目。通過開衙來表示開封府的威嚴肅穆,表演以皇帝下旨的形式讚揚包公的豐功偉績,而包公的出場亮相則將該表演推向了高潮。 演武場迎賓是精心為遊客準備的又一演出節目,每日上午和下午在演武場表演:“破陣金鼓”“豪邁奔放,聲震中天”“兵器演練”“龍騰虎躍,刀光劍影”“變臉噴火”精彩絕倫,令人目不暇接,“旗陣演練”變幻莫測,暗藏玄機,宮廷舞蹈“踏歌”更始鶯歌燕舞,飄逸瀟灑……整個演出精彩紛呈,令人歎為觀止。展現了大宋王朝鼎盛時期“萬國鹹通,八荒爭湊”的繁榮昌盛景象,在演出場地還為遊客安排了同包大人合影的機會。

朋友們。開封府的講解就到這裏,給大家30分鐘時間自由遊覽和攝影留念。11:40我們將在大門口集合。謝謝!

關於河南開封導遊詞 篇17

開封府,又稱南衙。初建於五代樑開平元年(920xx年)四月,歷五代樑、晉、漢、周以及宋、金、元、明、清各朝,至今已有千餘年曆史。雖然樓宇時廢時興,屬縣時多時少、轄區時大時孝品級時高時低,這裏一直是負責管理開封城區及周邊各縣行政、司法等事物的官署。特別是在北宋時期(公元960—公元1120xx年),伴隨着宋王朝封建政治、經濟、文化的飛躍發展,開封府作為位居首都的“天下首府”,曾有過160餘年的輝煌。

宋太宗、宋真宗、宋欽宗等三位皇帝都曾潛龍在此,先後有寇準、包拯、歐陽修、范仲淹、蘇軾、司馬光等一大批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軍事家在此任職。

現在您所看到的開封府,是以宋代開封府衙為原型修建的文化遊覽區,佔地四公頃,樓堂五十餘。其中有以戒石、大堂為主體的官衙文化區、有以梅花堂為主體的包公傳説文化區、有以府司西獄為主體的刑獄文化區、有以明禮院為主體的科舉文化區還有號稱天下獨一無二的文城牆景區和以潛龍宮為主體的帝王生活文化區,在挺拔的清心樓上,您還能指點評説當年200餘位北宋開封府知府、府尹的雄才大略和歷史功過。

各位朋友,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開封府的文城牆了,説道城牆大家就會想到它的為了防禦敵人攻擊而修築的,因而它應該是以武備、軍事為特色,可是宋代開封府衙的城牆,卻是叫做“文城牆”,這是因為北宋時,宋王朝極力推行“重文抑武”政策,努力強化中央集權,嚴禁地方官府修築城牆,以免地方政權恃武抗上。什麼叫做“重文抑武”政策呢?就是儘量重用文人,嚴密控制、限制武人的意思。跨過府門,我們就來到了大廳。俗稱“廳事”,這裏是北宋開封府衙的核心,也是歷任各級開封府官吏的主要場所。北宋開封府機構龐大,官員眾多。府尹一人總領府事,掌管京師的民政、司法、捕捉盜賊、賦役、户口等政務。

: 在大堂的後面就是議事廳,是本府官員議事的場所,原名都廳。現在我們看到的這組雕塑是“商議寬簡治京師”場面。條案正中端坐的是歐陽修,歐陽修接任包拯之後任開封府長官,以寬簡治京師,與包拯治理京師的方法大不相同。

從大堂出來我們看到的這座典雅的建築是齊民堂。據文獻記載,齊民,就是平民的意思。北宋開封府齊民堂,勸以民為本”之意。穿過齊民堂,我們來到了這座臘梅飄香的四合小院。正廳的建築為梅花堂,説起梅花堂,還有一段典故!包拯一生為官清廉,執法嚴明,但卻與“開後門”有着不解之緣。

相傳,包拯在實行廢“牌司”、開正門改革之後京城百姓紛紛拍手稱快,告狀的人越來越多,每天上班處理不完訴訟案件,包拯於是下令,打開府衙的後門,允許百姓任何時間,都可以直入府內訴説冤情。而我們面前的梅花堂相傳就是包拯當年打開的後門,便服問案的地方了!

宋代實行“重文輕武”政策,教育和科舉管理,是開封府的一項重要職責。為了便於處理京城學子的教育、科舉、集會、慶典等事務,根據“禮義明則家國興”的傳統理論,專門在開封府內建立了明禮院,作為舉子進行科舉解試和臨時性講學、集會的場所。

關於河南開封導遊詞 篇18

開封府,又稱南衙。初建於五代樑開平元年(920xx年)四月,歷五代樑、晉、漢、周以及宋、金、元、明、清各朝,至今已有千餘年曆史。雖然樓宇時廢時興,屬縣時多時少、轄區時大時孝品級時高時低,這裏一直是負責管理開封城區及周邊各縣行政、司法等事物的官署。特別是在北宋時期(公元960—公元1120xx年),伴隨着宋王朝封建政治、經濟、文化的飛躍發展,開封府作為位居首都的“天下首府”,曾有過160餘年的輝煌。

宋太宗、宋真宗、宋欽宗等三位皇帝都曾潛龍在此,先後有寇準、包拯、歐陽修、范仲淹、蘇軾、司馬光等一大批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軍事家在此任職。

現在您所看到的開封府,是以宋代開封府衙為原型修建的文化遊覽區,佔地四公頃,樓堂五十餘。其中有以戒石、大堂為主體的官衙文化區、有以梅花堂為主體的包公傳説文化區、有以府司西獄為主體的刑獄文化區、有以明禮院為主體的科舉文化區還有號稱天下獨一無二的文城牆景區和以潛龍宮為主體的帝王生活文化區,在挺拔的清心樓上,您還能指點評説當年200餘位北宋開封府知府、府尹的雄才大略和歷史功過。

各位朋友,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開封府的文城牆了,説道城牆大家就會想到它的為了防禦敵人攻擊而修築的,因而它應該是以武備、軍事為特色,可是宋代開封府衙的城牆,卻是叫做“文城牆”,這是因為北宋時,宋王朝極力推行“重文抑武”政策,努力強化中央集權,嚴禁地方官府修築城牆,以免地方政權恃武抗上。什麼叫做“重文抑武”政策呢?就是儘量重用文人,嚴密控制、限制武人的意思。跨過府門,我們就來到了大廳。俗稱“廳事”,這裏是北宋開封府衙的核心,也是歷任各級開封府官吏的主要場所。北宋開封府機構龐大,官員眾多。府尹一人總領府事,掌管京師的民政、司法、捕捉盜賊、賦役、户口等政務。

: 在大堂的後面就是議事廳,是本府官員議事的場所,原名都廳。現在我們看到的這組雕塑是“商議寬簡治京師”場面。條案正中端坐的是歐陽修,歐陽修接任包拯之後任開封府長官,以寬簡治京師,與包拯治理京師的方法大不相同。

從大堂出來我們看到的這座典雅的建築是齊民堂。據文獻記載,齊民,就是平民的意思。北宋開封府齊民堂,勸以民為本”之意。穿過齊民堂,我們來到了這座臘梅飄香的四合小院。正廳的建築為梅花堂,説起梅花堂,還有一段典故!包拯一生為官清廉,執法嚴明,但卻與“開後門”有着不解之緣。

相傳,包拯在實行廢“牌司”、開正門改革之後京城百姓紛紛拍手稱快,告狀的人越來越多,每天上班處理不完訴訟案件,包拯於是下令,打開府衙的後門,允許百姓任何時間,都可以直入府內訴説冤情。而我們面前的梅花堂相傳就是包拯當年打開的後門,便服問案的地方了!

宋代實行“重文輕武”政策,教育和科舉管理,是開封府的一項重要職責。為了便於處理京城學子的教育、科舉、集會、慶典等事務,根據“禮義明則家國興”的傳統理論,專門在開封府內建立了明禮院,作為舉子進行科舉解試和臨時性講學、集會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