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導遊詞 > 河北導遊詞

湖北菩提島導遊詞(通用18篇)

湖北菩提島導遊詞 篇1

菩提島位於河北省樂亭縣渤海之濱,菩提島原名石臼坨,又名十九坨,20xx年更名為“菩提島”。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頓悟成佛,幾百棵菩提樹植於島上,菩提島由此得名。

湖北菩提島導遊詞(通用18篇)

菩提島面積2.34平方公里,為華北第一大島。 島上氣候宜人,屬暖温帶濱海半濕潤季風氣候,夏季無酷熱感,七月平均氣温24.2度,比秦皇島低 0.2度,受海陸風影響,往往高温剛至又變成海風,使氣温轉涼,非常適宜避暑度假。

菩提島動植物資源豐富,為河北省兩個生態開發旅遊示範區之一,國際觀鳥基地,動物400餘種,植物168種。

菩提島自然特點可歸納為“八島”之奇:荒島、海島、沙島、大島、綠島、鳥島、日月島、佛家島。

春夏秋季,奇花異草,鳥唱蟬鳴,一副純自然風光,置身其間,深有返樸歸真之感。

湖北菩提島導遊詞 篇2

菩提島原名石臼坨島,位於河北省樂亭縣西南近海,是華北地區的第一大島,南北長3公里,東西寬0.8公里,總面積為2.09平方公里,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國際觀鳥基地。

自古以來,社會名流、文人墨客,常到海上觀光攬勝,稱石臼坨島為“孤懸海中的世外桃源”。前清學者黃佾有一篇《石臼坨賦》,其中寫道:“石臼坨島,清秋濤洶洶,春水溶溶,夜月沾碧,朝曦浴紅。賈舶漁舟,出沒乎其外,琳宮梵宇羅列其中。泉既甘而覺爽,亦古而堪風。論臼坨之勝糜筆舌而能窮。”説到“坨”,其實這完全是樂亭人的一個習慣稱呼,當地百姓都把高出地面的沙丘、土崗成為“坨”。因“坨”字寓意狹小,如今的石臼坨與面積廣博的海島名實不符,遂取原為佛教聖地,島上遍生菩提樹之內涵,改為“菩提島”。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一座三孔拱形石門,三拱相連,以中間的拱最高。山門上刻有兩副對聯,請看上聯:風帆沙島皆人間奇境,雲影波光造玉宇瓊閣,橫批是:菩提島,取義菩提島上自然風光俊美之意。這是原中國佛教學會會長趙樸初先生的墨跡。我們再看另一聯:“晨鐘暮鼓抑揚大海潮音,蟹火魚燈掩映一天月色”。這是硬筆書法協會祕書長陳子恆先生所提。

下面看我們的左前方有一座涼亭,這是駐蹕亭。相傳當年唐王李世民御駕東征,一路旗開得勝,但在燕南戰役中,唐軍兵敗潰軍南逃至大清河畔,水勢兇猛,幾次爭渡均未成功,便沿河南進,到了入海口處,水淺沒裸,有的地方露出河牀,唐王便率兵過河,但這裏全是淤泥,下水的軍卒被陷。此時,敵兵已向河邊追來,唐王一籌莫展,仰天長歎道:“想我李世民南征北戰出生入死,大江大河都曾渡過,難道今日該我死於如此小小泥河不成?”這時,海中眾多螃蟹聞訊趕來,密密麻麻地架起一座蟹橋,唐王一見大喜過望,催動坐騎,帶領部下馬踏蟹橋登上海島。

回頭看時,敵兵正欲踏橋追趕,唐王心急如焚:“眾位神蟹,趕緊撤掉蟹橋!”螃蟹卻前堵後塞,撤散不開。唐王急忙指揮:“眾位神蟹,不要擁擠,趕快橫着爬呀。”螃蟹立刻橫向爬開,蟹橋消失,敵兵無計可施。其實這只是一個傳説,但我們知道螃蟹確實是橫行的。也許是當年螃蟹不敢違抗聖旨造成的吧。據説當年唐太宗李世民在島上駐蹕十九日,故該島又叫十九坨,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在島上建了“駐蹕亭”!

湖北菩提島導遊詞 篇3

菩提島位於樂亭縣西南的渤海灣中,總面積2.34平方公里。是國際觀鳥基地、省級生態旅遊示範區、風景名勝區。“環島沙埠隆,唯象形而若臼”,故菩提島原名石臼地。相傳唐太宗李世民曾在這裏駐留十九日,所以又名“十九坨”。

菩提島自然環境呈現原始狀態,島上有植物260多種,植被覆蓋率達98%以上,奇花異草隨處可見。以“佛教聖樹”菩提樹數量之多,成為北方奇觀。被譽為“金合、銀合樹”的木絲棉和南蛇藤在黃河以北幾近絕跡,竟奇蹟般生長在菩提島上。菩提島是408種鳥類的棲息地和遷移中轉站,其中國家一、二級鳥類達61種。世界上存量極少的黑嘴鷗、短尾信天翁等珍稀鳥類在此常見。島上的明代朝陽庵、清代潮音寺遺址依着可見當年鼎盛佛事。

菩提島“古、幽、野、奇、閒”,這裏有蜃氣,三日(月)同輝、海灘蟹舞,古木塑雕、軍事地堡、掘地湧泉的景觀,有無人可解的神祕圈、神祕幽火,神祕聲音的怪事,有唐太宗李世民駐蹕“十九坨”的傳説、周生與寶珠的神話、法本和尚“一指燃燈”的掌故,還有荒島、海島、沙島、大島、綠島、鳥島、日月島、佛家島“八島”之奇。

菩提島原名石臼坨,又名十九坨,20xx年更名為“菩提島”。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頓悟成佛,幾百棵菩提樹植於島上,菩提島由此得名。  菩提島又名石臼坨,據《樂亭縣誌》記載:因為形似石臼,中間凹四周凸起古稱石臼坨。 “十九坨”,是因為唐王李世民東征時,曾在此駐蹕十九日,故而又名“十九坨”。

菩提島時常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鳥類愛好者,揹着設備和簡易帳篷,到這裏一睹珍稀鳥類的芳容。來自荷蘭27歲的安德列和斯迪文在菩提島的20多天時間裏,他們用自己先進的設備,觀察、記錄下115種鳥,並拍下大量照片。

“太美了!”斯迪文説,“我們一連幾個小時觀察鳥的種類、鳥的飛行,忘記吃飯,忘記睡覺。”兩人結伴曾到過7個國家觀鳥,來中國菩提島還是第一次,他們準備回去後以此為內容撰寫論文。英俊開朗的安德列説:“這裏是鳥的天堂,一切都是那麼原始自然,與眾不同。我們在不同季節還要再來。”

據有關專家介紹,距大陸岸線1100多米的菩提島總面積2.09平方公里,島上幾乎集中了華北海岸帶所有野生動物的屬種,尤以鳥類最多,曾見過鳥類20目60科共420餘種,其中包括國家一級鳥類12種,二級鳥類60種,14種鳥類被列入聯合國保護植物野生動物公約。

自然植被覆蓋率達70%以上的菩提島,因生長着中國北方少見的菩提樹而得名,不僅如此,島上還生長着木絲棉、連理枝、羅布麻等260多種植物。漫步孤懸於海上的菩提島,滿目葱翠令人心曠神怡,奇花異草散發出的陣陣芳香泌人心脾,保持完好的自然生態和原始風貌,使人感覺進入了世外桃園。

據瞭解,近日河北省政府批准建立了4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樂亭縣的菩提島名列其中。自然保護區建立後,當地將把保護島嶼原始風貌作為立足點,適度開發旅遊,作為海洋科普知識教育場所,同時配合有關部門做好海洋資源考察工作

沿京沈高速公路到唐津高速出口下道,沿唐港高速公路東南行,從樂亭出口下道後,經樂亭縣城向西南方向行至馬頭營,再沿平青大路至北港碼頭,從碼頭乘木船或快艇即可登島。島上可乘電瓶車遊覽。

留宿島上,住進木板房、桃林別墅或是蒙古包、野營帳篷。枕着海浪,吹着海風,伴着濤聲,甜甜地進入夢鄉,您會感到從未有過的舒適和愜意。若無睡意,點起希望的篝火,唱歌、跳舞、侃談,真是痛快淋漓。

在這裏,您可信手擷取酸甜可口的桑葚、酸棗、野杏、杜梨、枸杞等綠色食品。這裏的魚、蝦、蟹、貝新鮮味美,定能讓您飽餐一頓“海鮮宴”。

湖北菩提島導遊詞 篇4

炎熱的暑假我最想去的便是有水的地方,因為只有那裏才可以感受到些許的涼意。暑假裏的每一天我都想往有水的地方靠近,可是我卻不得不待在家裏寫作業。

後來的某一天,我得到了爸爸媽媽要帶我去樂亭玩兒的喜訊,我高興地用最快的速度把作業寫完了。我們來到河邊吃午餐,我一邊看看那金色的沙子,一邊吃着美味的野生魚,菜油燒雞。在炎熱的夏天原本覺得吃什麼都不會有胃口,可是那一天卻是個例外。

吃飽後,我們坐船去菩提島。那裏的風景很好,有青蛙、小魚、小蝦……那裏的人説島上有480多種動物,還有許多花草樹木,抬眼望去,一片綠色。

菩提島的海灘是黑糊糊的淤泥構成的,仔細一看,上面有許多小孔。拿小棍一挖,挖出來幾塊能動的泥團,我不知道那是什麼,又看了看,發現泥巴里面伸出了幾隻小腿,再看看,原來是幾隻小螃蟹!我又驚又喜。我把螃蟹小心翼翼地裝進水瓶裏,帶着它們從菩提島回到了北京。

我很喜歡那美麗的菩提島。

湖北菩提島導遊詞 篇5

沒有去過後海的人聽到後海二字後腦海里浮現的肯定是一片汪洋大海的景象。去過後海之後才恍然大悟,原來後海是這麼小的一片海,原來後海根本不是什麼海,原來後海這麼美。這便是我去後海之前與去後海之後的感觸。

我們最先去參觀的是宋慶齡的故居,沒到一處我便會聯想宋慶齡優雅從容的樣子。參觀完之後,我們徒步走到了四合院。四合院給我心靈帶來的出了好奇還有一種莫名而來的肅然起敬,或許那是一種對衚衕文化的讚賞。

七級台階,四個菱形門簪,依稀可見昔日的輝煌;微窄卻古老的百年大門,給人一種威嚴、莊重的氣派。我們慢慢登上七級台階,小心翼翼地跨過門坎,按捺不住興奮的心情,想探個門內的究竟。

門內的情景並沒有我想象的那樣森嚴。只見一個老北京四合院傳統的“影壁”展現在我們的眼前:一堵雪白的牆壁,外面有木製的圍框,兩旁掛着一串串小葫蘆,兩個紅彤彤的中國結一下子就讓牆壁鮮亮了起來。牆壁上帖着一個大大的“福”字,好象要把福請進家裏。“福”字前擺着一口大缸,裏面種着象徵“闔家團圓”的荷花;而大缸前則種着花花草草,給原本就美麗的“影壁”平添了一種獨特的姿色。

繞過影壁,走過遊廊,我們看見了老北京四合院的內院了。它沒有華麗的外表,也沒有被刻意裝飾過,它由東、西、南、北屋圍成。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間正屋。這時我注意到,正房的房頂比別的房頂高,後來我才得知因為這是老輩人的住房。想着想着,我們不知怎麼就見到了同學劉琛,這可真是巧。“劉琛……”郭柯新首先就來了個“熱烈擁抱”。可我卻一直在納悶兒:明明是劉琛先迎接我們的,她是怎麼知道我們會來呢?帶着滿腹的疑惑,我進了正房。

進了正房,迎面是一台八仙桌、太師椅,一切都那麼傳統。整個人好象都安靜了下來。這家的主人王老師給我們講解四合院。聽她介紹,我的謎題也將一一解開。原來,這間房是輩份最高的“太爺”住的,為了顯示輩份高低,所以屋頂高。而劉琛為什麼能看到我們則是因為這間屋子地面就高。古時,為了不讓別人看到院裏的隱私,所以才修高。這樣,屋內的人能看見院內,但院內的人卻看不到屋內的情景。這時,劉琛發現八仙桌上有一些奇怪的圖案。王老師解釋説:“這是滿族傳統的圖案,意思是家才是最美好的、幸福的港灣。”原來是這樣!這東西還真讓人捉摸不透呢……還有一間卧室。“可以進去嗎?”我悄悄問劉琛。“可以。你看這牀……”我走進屋,只見牀樑上雕刻着葫蘆的圖案,這又是為什麼呢?原來,葫蘆是一種傳統花紋,與“福祿”諧音。顧名思義,也就是保佑一生福祿雙至嘍。哎,四合院裏的規矩還真是多呢!

出了正屋,我們又回到小院,玩起了“深宅遊戲”。這些空竹、陀螺、風箏都是老北京喜愛的玩意兒。我們也玩了幾個,但總玩不好。聽王老師説,在四合院裏小時候一起玩大的夥伴叫“發小兒”,而從穿開襠褲時就一起玩兒的夥伴則叫“屁簾兒朋友”。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時間飛快地過去了。我戀戀不捨地走出了四合院,一步三回頭,好想在這兒住一輩子呀!這裏的奧祕還等着我去探索……

湖北菩提島導遊詞 篇6

菩提島位於樂亭縣西南的渤海灣中,總面積2.34平方公里。是國際觀鳥基地、省級生態旅遊示範區、風景名勝區。“環島沙埠隆,唯象形而若臼”,故菩提島原名石臼地。相傳唐太宗李世民曾在這裏駐留十九日,所以又名“十九坨”。

菩提島自然環境呈現原始狀態,島上有植物260多種,植被覆蓋率達98%以上,奇花異草隨處可見。以“佛教聖樹”菩提樹數量之多,成為北方奇觀。被譽為“金合、銀合樹”的木絲棉和南蛇藤在黃河以北幾近絕跡,竟奇蹟般生長在菩提島上。菩提島是408種鳥類的棲息地和遷移中轉站,其中國家一、二級鳥類達61種。世界上存量極少的黑嘴鷗、短尾信天翁等珍稀鳥類在此常見。島上的明代朝陽庵、清代潮音寺遺址依着可見當年鼎盛佛事。

菩提島“古、幽、野、奇、閒”,這裏有蜃氣,三日(月)同輝、海灘蟹舞,古木塑雕、軍事地堡、掘地湧泉的景觀,有無人可解的神祕圈、神祕幽火,神祕聲音的怪事,有唐太宗李世民駐蹕“十九坨”的傳説、周生與寶珠的神話、法本和尚“一指燃燈”的掌故,還有荒島、海島、沙島、大島、綠島、鳥島、日月島、佛家島“八島”之奇。

菩提島原名石臼坨,又名十九坨,20__年更名為“菩提島”。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頓悟成佛,幾百棵菩提樹植於島上,菩提島由此得名。  菩提島又名石臼坨,據《樂亭縣誌》記載:因為形似石臼,中間凹四周凸起古稱石臼坨。 “十九坨”,是因為唐王李世民東征時,曾在此駐蹕十九日,故而又名“十九坨”。

菩提島時常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鳥類愛好者,揹着設備和簡易帳篷,到這裏一睹珍稀鳥類的芳容。來自荷蘭27歲的安德列和斯迪文在菩提島的20多天時間裏,他們用自己先進的設備,觀察、記錄下115種鳥,並拍下大量照片。

“太美了!”斯迪文説,“我們一連幾個小時觀察鳥的種類、鳥的飛行,忘記吃飯,忘記睡覺。”兩人結伴曾到過7個國家觀鳥,來中國菩提島還是第一次,他們準備回去後以此為內容撰寫論文。英俊開朗的安德列説:“這裏是鳥的天堂,一切都是那麼原始自然,與眾不同。我們在不同季節還要再來。”

據有關專家介紹,距大陸岸線1100多米的菩提島總面積2.09平方公里,島上幾乎集中了華北海岸帶所有野生動物的屬種,尤以鳥類最多,曾見過鳥類20目60科共420餘種,其中包括國家一級鳥類12種,二級鳥類60種,14種鳥類被列入聯合國保護植物野生動物公約。

自然植被覆蓋率達70%以上的菩提島,因生長着中國北方少見的菩提樹而得名,不僅如此,島上還生長着木絲棉、連理枝、羅布麻等260多種植物。漫步孤懸於海上的菩提島,滿目葱翠令人心曠神怡,奇花異草散發出的陣陣芳香泌人心脾,保持完好的自然生態和原始風貌,使人感覺進入了世外桃園。

據瞭解,近日河北省政府批准建立了4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樂亭縣的菩提島名列其中。自然保護區建立後,當地將把保護島嶼原始風貌作為立足點,適度開發旅遊,作為海洋科普知識教育場所,同時配合有關部門做好海洋資源考察工作。

沿京沈高速公路到唐津高速出口下道,沿唐港高速公路東南行,從樂亭出口下道後,經樂亭縣城向西南方向行至馬頭營,再沿平青大路至北港碼頭,從碼頭乘木船或快艇即可登島。島上可乘電瓶車遊覽。

留宿島上,住進木板房、桃林別墅或是蒙古包、野營帳篷。枕着海浪,吹着海風,伴着濤聲,甜甜地進入夢鄉,您會感到從未有過的舒適和愜意。若無睡意,點起希望的篝火,唱歌、跳舞、侃談,真是痛快淋漓。

在這裏,您可信手擷取酸甜可口的桑葚、酸棗、野杏、杜梨、枸杞等綠色食品。這裏的魚、蝦、蟹、貝新鮮味美,定能讓您飽餐一頓“海鮮宴”。

湖北菩提島導遊詞 篇7

菩提島位於河北省樂亭縣渤海之濱,菩提島原名石臼坨,又名十九坨,20__年更名為“菩提島”。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頓悟成佛,幾百棵菩提樹植於島上,菩提島由此得名。

菩提島面積2.34平方公里,為華北第一大島。 島上氣候宜人,屬暖温帶濱海半濕潤季風氣候,夏季無酷熱感,七月平均氣温24.2度,比秦皇島低 0.2度,受海陸風影響,往往高温剛至又變成海風,使氣温轉涼,非常適宜避暑度假。

菩提島動植物資源豐富,為河北省兩個生態開發旅遊示範區之一,國際觀鳥基地,動物400餘種,植物168種。

菩提島自然特點可歸納為“八島”之奇:荒島、海島、沙島、大島、綠島、鳥島、日月島、佛家島。

春夏秋季,奇花異草,鳥唱蟬鳴,一副純自然風光,置身其間,深有返樸歸真之感。

湖北菩提島導遊詞 篇8

菩提島原名石臼坨島,位於河北省樂亭縣西南近海,是華北地區的第一大島,南北長3公里,東西寬0.8公里,總面積為2.09平方公里,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國際觀鳥基地。

自古以來,社會名流、文人墨客,常到海上觀光攬勝,稱石臼坨島為“孤懸海中的世外桃源”。前清學者黃佾有一篇《石臼坨賦》,其中寫道:“石臼坨島,清秋濤洶洶,春水溶溶,夜月沾碧,朝曦浴紅。賈舶漁舟,出沒乎其外,琳宮梵宇羅列其中。泉既甘而覺爽,亦古而堪風。論臼坨之勝糜筆舌而能窮。”説到“坨”,其實這完全是樂亭人的一個習慣稱呼,當地百姓都把高出地面的沙丘、土崗成為“坨”。因“坨”字寓意狹小,如今的石臼坨與面積廣博的海島名實不符,遂取原為佛教聖地,島上遍生菩提樹之內涵,改為“菩提島”。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一座三孔拱形石門,三拱相連,以中間的拱最高。山門上刻有兩副對聯,請看上聯:風帆沙島皆人間奇境,雲影波光造玉宇瓊閣,橫批是:菩提島,取義菩提島上自然風光俊美之意。這是原中國佛教學會會長趙樸初先生的墨跡。我們再看另一聯:“晨鐘暮鼓抑揚大海潮音,蟹火魚燈掩映一天月色”。這是硬筆書法協會祕書長陳子恆先生所提。

下面看我們的左前方有一座涼亭,這是駐蹕亭。相傳當年唐王李世民御駕東征,一路旗開得勝,但在燕南戰役中,唐軍兵敗潰軍南逃至大清河畔,水勢兇猛,幾次爭渡均未成功,便沿河南進,到了入海口處,水淺沒裸,有的地方露出河牀,唐王便率兵過河,但這裏全是淤泥,下水的軍卒被陷。此時,敵兵已向河邊追來,唐王一籌莫展,仰天長歎道:“想我李世民南征北戰出生入死,大江大河都曾渡過,難道今日該我死於如此小小泥河不成?”這時,海中眾多螃蟹聞訊趕來,密密麻麻地架起一座蟹橋,唐王一見大喜過望,催動坐騎,帶領部下馬踏蟹橋登上海島。

回頭看時,敵兵正欲踏橋追趕,唐王心急如焚:“眾位神蟹,趕緊撤掉蟹橋!”螃蟹卻前堵後塞,撤散不開。唐王急忙指揮:“眾位神蟹,不要擁擠,趕快橫着爬呀。”螃蟹立刻橫向爬開,蟹橋消失,敵兵無計可施。其實這只是一個傳説,但我們知道螃蟹確實是橫行的。也許是當年螃蟹不敢違抗聖旨造成的吧。據説當年唐太宗李世民在島上駐蹕十九日,故該島又叫十九坨,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在島上建了“駐蹕亭”!

湖北菩提島導遊詞 篇9

各位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江城武漢遊覽觀光,我是來自春秋旅行社的一名導遊!我姓楊,大家叫我小楊就可以了,非常高興這次能陪同大家共遊武漢,希望在我的陪同下能使各位的武漢之行能玩的開心,遊的盡興。

今天,我將帶領大家一起去遊覽風景怡人的東湖,利用路上這段時間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東湖的概況。

東湖位於武漢市武昌區的東郊,是國家重點的風景名勝區,它整個面積為88平方公里,其中水面就佔了33平方公里,它相當於是杭州西湖的6倍。雖然東湖不如西湖聞名,但它秀美的山水,濃郁的荊楚風情吸引着國內廣大的遊客,東湖的自然風光相當優美,湖水澄清,青山環繞,樓亭點綴,而且它的湖岸線非常曲折,所以又有“九十九灣”之稱,東湖的森林覆蓋率達到了85%,這是因為東湖屬於亞熱帶氣候,再加上充沛的雨量和光照以及優越的地理環境,從而也就孕育出了東湖豐富的植物資源,這裏現有各種樹木植物370多種,一年四季不斷的開放。春蘭、夏荷、秋桂和冬梅分別展示了東湖四季不同的林木美景,其中,東湖的梅花和荷花更是聞名全國,它們不僅數量多,而且栽培技術和研究水平也居全國領先地位。為此,中國花卉,盆景協會才專門將“中國荷花研究中心”和“中國梅花研究中心”設在東湖。

東湖沿湖依次劃分為:聽濤、白馬、落雁、磨山、珞洪、吹笛六大景區,但它主要的景點是集中在聽濤區和磨山區。等會兒,我們馬上將要遊覽的景區就是磨山區了。

説話間,我們已經到達此行的目的地了,現在大家看到在我身後的就是磨山區的大門了,來到這裏,您也許會產生這樣的疑問:為什麼這裏會叫做“磨山”呢?關於這一點其實有兩種説法,第一種就是相傳三國時期劉備曾經在這裏搭台祭天,後來他看到這座小山就象磨盤,於是就給它起名叫“磨兒山”;這第二種説法就帶有一定的神話色彩,説的是大將關羽在這裏打獵時,不慎將他的一頂六角帽遺忘在草叢中,到了第二天,這頂六角帽就長成了六峯山,也就是現在的“磨山”了。説到這裏,大家是不是對磨山又多了一份好奇和期待呢?下面就請隨我到裏面去感受磨山怡人的自然風光和濃郁的楚風楚情。

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座兩層的樓亭就是有名的朱碑亭了,它高20米,屬於飛翅形的亭樓,在亭上掛的這塊匾額是郭沫若先生題的,上面不僅有“朱碑亭”三個字,還有朱德先生最喜歡的蘭草圖案。再亭前立着的這個碑呢,就是朱碑了。它上面刻有朱德同志於1954年視察東湖時題的詞,其中尤為讓我們自豪的就是這句:東湖暫讓西湖美,今後將比西湖強。這不僅是朱德同志對東湖的肯定,同時也道出了東湖巨大的開發潛力,雖然時至今日,東湖的名聲仍沒有超過西湖,但它仍以秀美的山水、豐富的植物、濃郁的荊楚風情和別緻的園中園享譽國內外,從這個意義上講,朱德先生的願望算是實現了。

湖北菩提島導遊詞 篇10

湖北神農架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導遊員,在這裏我對大家參加我社的旅遊團表示熱

烈的歡迎,在接下去的時間裏將由我為各位提供導遊講解服務,我一定會盡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這次旅遊活動中感到開心愉快。

下面請大家和我一起去遊覽神農頂和神農壇兩大景區。

神農架地處長江和漢水間的川鄂交界地帶,1970年建立行政區劃,面積約為3253平方公里,其中森林覆蓋率達67%,區內居住有漢、土家、回等民族,人口約7.9萬。

另外神農架還有個十分氣派的稱號——華中屋脊,這是因為神農架中的最高峯——神農頂海拔高達3105.4米,為華中第一高峯,故而有此稱號。

神農架最初只是指一座山峯,即今天的大小神農架,到現在則指整個神農架林區。

神農架的歷史十分悠久,早在舊石器時代就開始有原始人類在此活動,相傳炎帝神農氏曾率眾在此搭架採藥,教人們耕種,故將這裏稱做神農架。神農架也是巴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20世紀80年代,在神農架發現了一部民間唱本《黑暗傳》,以解釋宇宙和人類社會的起源、敍説中國古代歷史為主要內容,其特徵近似神話史詩,受到學術界的重視,也填補了華中地區沒有發現過長篇神話史詩的空白。

大家都知道神農架是一片原始森林,其中有種類繁多的鳥獸蟲魚,很多瀕臨滅絕,在別的地方見不到的物種在神農架卻可以見到,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神農架憑藉其地理位置以及自然

環境的優越性,在第三、第四紀冰川時期充當了生物界的避難所,至今尚較好的保存着原始森林的特有風貌,其中有金絲猴、金錢豹、華南虎等極為珍稀的動物。因此,神農架於199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接納為成員。

神農架也是一座規模很大的天然藥材庫,有中草藥兩千多種,包括麝香、熊膽、金釵等名貴藥物和頭頂一顆珠、文王一支筆、江邊一碗水等珍惜草藥。其中有60多種具有防癌抗癌的功效。

現在神農架憑藉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及旅遊資源,在作為觀光度假旅遊區的基礎上,還開展了森林浴行和自行車、攀巖、漂流、淡水垂釣等頗受旅遊者喜愛的旅遊活動。

好,各位遊客朋友,現在我們的旅遊車呢已經進入了神農壇景區,請大家稍作準備,我們馬上就要下車去遊覽。

湖北菩提島導遊詞 篇11

我們現在來到的是龜峯山的核心景點—萬畝杜鵑花海。在龜背嶺上有分佈集中、保存完好連片面積達十萬多畝,生長週期上百萬年得原生態古杜鵑羣落,到每年四、五月份龜峯山的紅杜鵑就相繼爭先鬥豔的盛開了。一山連一山都被這猶如紅地毯般杜鵑花所覆蓋,整個山巒呈現一片紅色的海洋,遠看去就是一座火焰山。人們把這種紅色的杜鵑花,叫映山紅,花開的時候那種如火如荼的鮮亮光彩把整個山都給染紅了。北宋詩人楊萬里曾禮讚過映山紅的這種質樸高雅的品質:何須名苑看春風,一路山花不負濃。日日錦江呈錦樣,清溪倒照映山紅。

龜峯山地處大別山南北氣候的分界線上,氣候、水紋和土壤的巨大差異適宜杜鵑花的生存環境。龜峯山上的杜鵑花生自天然,分佈較廣,是大別山自然風光的經典,她屬於杜鵑花科,杜鵑花屬,是小灌木,適宜在潮濕酸性土壤中生長,她的習性是由長綠到落葉,花開的時候沒有葉子,花落後才長出綠葉。這裏的杜鵑除作觀賞,葉子、花瓣可入藥並提取芳香油,花瓣可以食用是很好的美容養顏果脯,樹皮可提製烤膠,木材可做工藝品等,這種高山杜鵑樹根系發達,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可見杜鵑有着很大的觀賞價值、醫學價值、使用價值。

在杜鵑花海里神奇的生長着一顆杜鵑樹—杜鵑花王。也許是大自然對龜峯山的寵愛,偏將這一顆奇樹播撒到了這裏,據專家考證她已經有600多年得樹齡了,她是同一個兜同一個根上長出56枝杜鵑樹。“56”一個有着特殊象徵意義的數字,56個民族,56枝花,56個兄弟姐妹,56種語言匯成一家—愛我中華。 20xx年龜峯山風景區對這顆奇樹的高度重視和珍愛,與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簽訂協議,為其投保960萬,象徵在中華民族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同一個根同一個兜上長出56枝杜鵑樹象徵着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共根相系,血脈相連,為實現中國民族偉大歷史復興而凝聚在一起。20xx年,我們成功舉辦了全世界杜鵑花國際學術研討會,來自世界各國四十多位專家,他們相聚在麻城,震撼在龜峯山,他們一致認為湖北麻城杜鵑杜鵑是他們見到過該種杜鵑分佈最集中,林分結構最純,種羣面積最大,樹林最古老,保存最完好,株型最優美,景觀最壯麗的自然羣落,令人眼界大開,堪稱世界奇蹟,真可謂麻城杜鵑甲天下。

龜峯山上的杜鵑花有着與眾不同的美,她美的真實,美的自然,美的讓人神往,美的讓人眷戀。花開的時候有粉紅、玫紅、深紅、淺紅,總之她的顏色唯獨一個“紅”字了得。她的火紅的激情象徵了麻城人熱情好客,更象徵麻城的革命先輩用他們的鮮血將這片土地染成的如此紅豔,如今火紅的杜鵑花也象徵了後輩的麻城人在傳承着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他們要用他們滿腔的熱血開創麻城美好的未來。是大自然賜予麻城杜鵑內在、外在的美麗,麻城悠久的歷史和不同時代的人文環境賦予杜鵑花獨特的文化內涵,難怪白居易曾感慨杜鵑花的美麗“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藥皆嫫姆”。

在龜峯山不僅有神龜,有紅杜鵑,還有原生態的民俗表演,龜峯山組建的民俗藝術團演繹麻城原生態的民間藝術,展現麻城風土人情、民俗文化,傳承發揚鄂東民間藝術,讓遊人深入瞭解麻城傳統民間文化。“中華長壽山,世界杜鵑園”。最後我們要遊覽的是龜峯山杜鵑盆景園。為了彌補只有春季看杜鵑的遺憾,實現“四季看杜鵑,麻城龜峯山”,景區在龜峯胡畔投資6000萬,佔地30餘畝,打造世界一流的杜鵑盆景園,園區分為入口區、温室展區、户外展區、原生態餐飲等多功能區。盆景園是景區一大靚點,能滿足遊客對杜鵑花多樣性和綜合性的需求,進一步提升“杜鵑花城”的美譽度和影響力,今天的導遊講解就到此結束了。

節為媒,花為魂。麻城相繼舉辦了五屆“中國·麻城杜鵑文化旅遊節”,今年就是第六屆,在這裏,純樸、勤勞、好客的麻城人張開雙臂熱忱的歡迎海內外的朋友來到美麗的杜鵑花城做客,龜峯長壽山,杜鵑邀請您!

湖北菩提島導遊詞 篇12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位於湖北十堰市南,武當山最早的寺觀為唐代所建,明永樂年間,明成祖在京建完故宮後,由工部侍郎郭瑾率原班人馬,浩浩蕩蕩開進武當山,共建造7宮,2觀,36庵和72崖廟等建築羣。

武當山以宏偉的建築規模著稱於世。現有古建築羣均採取皇家建築法式,統一設計佈局。其規模的大小,間距的疏密都恰到好處,達到時隱時現、若明若暗、欲揚先抑、前呼後應、玄妙超然的藝術效果。國務院於1982年公佈武當山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稱:武當山古建築工程浩大,工藝精湛,成功地體現了“仙山瓊閣”的意境,猶如我國古建築成就的展覽。北宋大書畫家米芾將之譽為“天下第一山”。

玄嶽門:武當山的玄嶽門是三間四柱五樓式仿木石結構建築,高十二米,寬十二點四米。它代表着道教所信仰的“五城十二樓”,即這個地方是等侯和相遇神仙的場所。而道家又以人的喉管為“十二重樓”穴道,故又寓意此地是陰陽交界處,為武當山第一道神門,被稱為仙界第一關。在武當山有“進了玄嶽門,性命交給神”的説法,意思是説,凡人進了這神門仙界後,是生是死,是福是禍,就由不得自己了。

復真觀:又名“太子坡”,相傳是淨樂國王太子—也就是後來的玄武大帝—十五歲入武當山-時最初居住的地方,又因其意志不堅在返回家的途中,被紫氣元君用“鐵杵磨針”點化,復又上山-,因而得名復真觀的。

坐落在武當山主峯一天峯柱上的金殿,是我國最大的銅鑄鎏金大殿,建於明永樂十四年(1420xx年)。殿高5.5米,寬5.8米,進深4.2米。殿內棟樑和藻井都有精細的花紋圖案。藻井上懸掛一顆鎏金明珠,人稱“避風仙珠”。傳説這顆寶珠能鎮住山風,不能吹進殿門,以保證殿內神燈長明不滅。其實山風吹不進是因為殿壁及殿門的各個鑄件,非常嚴密、精確。

金殿內有“真武”銅像,重達10噸。殿外是白玉石欄杆台,台下是長約1500米的紫金城。城牆由巨大的長方形條石依山勢壘砌而成。這座金殿建在武當山羣峯中最雄奇險峻的天柱峯上,具有“天上瑤台金闕“的效果。紫霄宮建於明永樂十一年(1420xx年),是武當山的主要宮殿,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建築之一。共有殿宇、樓閣、廊廡860間,規模宏偉,氣派非凡。

湖北菩提島導遊詞 篇13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們參觀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紅樓。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閲馬場,因為它紅牆紅瓦,故武漢人稱之為“紅樓”。1920xx年10月10日,孫中山先生領導下的湖北地區的革命黨人,成功地發動了武昌起義。宣傳廢除清朝宣統年號,建立中華民國,結束了在中國延續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紅樓因此被譽為“民國之門”,由於紅樓在中國歷史上的特殊地位,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紅樓前的廣場中央聳立着孫中山銅像,南端有黎元洪拜黃興為將的“拜將台”紀念碑。紅樓紀念館的牆上懸掛着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親筆題寫的“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匾額。紅樓的主樓平面呈“山”字形,為紅色磚木結構二層樓房,典雅莊重。

我們面前的這幢建築就是鄂軍都督府的舊址,也是紀念館的主體建築。它最初是清政府設立的湖北諮議局,建築風格是模仿西方議會大廈的。樓前是同心廣場,寓意是“兩岸一新,和平統一”;樓後是議員公所;還有東、西配樓,其中東配樓專管陳列辛亥文物300餘件,許多都是世界罕見的珍品。

現在我們所在的位置就是鄂軍都督府的會議廳,它原來是諮議局的議事堂。主席台上佈置有一面旗幟,即十八星軍旗,是武昌起義的軍旗,十八星象徵着山海關內漢族居住的十八個省份。主題和象徵意義是十八個省份的炎黃子孫團結起來,用“鐵血精神”即武力來推翻清王朝的統治。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陳列分為七個部分、九個展廳,全景式地展現了武昌起義的歷史和影響。

這是序廳,正面弧線是一組武昌起義的領導人物,副線上是一組十八星旗,民國成立後,十八星旗被頒定為民國陸軍軍旗。

這是第二廳,清朝末年的湖北武漢。鴉片戰爭後,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素有“九省通衢”之稱的武漢也未能倖免。自1961年英國在漢口建立租界後,其它各國也相繼而來。他們以租界為據點,對湖北進行侵略,與此同時,封建統治的危機也日益加深。面對清政府的內憂外患,湖廣總督張之洞開始在湖北推行聳動中外聽聞的“湖北新政”,主體思想就是“中體西用”,以西方先進的科技手段來維護清朝的封建統治。

甲午戰爭失敗後,張之洞深受刺激,為了加強軍力,他開始在湖北編制“新軍”,大力提倡讀書人當兵,投筆從戎在當時竟成為一種時尚。張之洞在湖北的“新政”,客觀上為中國的變局準備着條件,很多革命黨人都投身於起義。

武昌起義成功後,革命黨人隨即成立鄂軍都督府,推舉原清軍統領黎元洪為都督,併發布公告,宣告了中華民國的成立。清政府聞訊後大為震驚,急派陸軍和水師統領水路大軍分途並進,直抵武漢,並重新起用袁世凱,委以重任,全權指揮水陸各軍進攻武漢。軍政府成立後立即擴軍備戰,武漢市民踴躍投軍,未經訓練便赴戰場與清軍展開殊死搏殺。最終清軍統領下令焚燒漢口,使繁華的街市變成一片焦土。

革命黨人黃興聽到起義消息後,一路喬裝打扮,乘船到武漢,部署對清軍的反擊戰。其後由黎元洪委任黃興為戰略總司令一職,負責陽夏保衞戰。這座由泥人張製作的黃興蠟像反映的正是當年都督拜將的情形。

武昌起義得到了全國大多數省份的相應, 1920xx年,孫中山自海外歸來,1920xx年元旦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20xx年,清帝下詔退位,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從此告終。作為“首義之區”的武漢,今天還能找到那場革命帶來的印記。

湖北菩提島導遊詞 篇14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湖北大學旅行社的導遊員小李,大家可以叫我李導。在這裏我對大家光臨武漢市表示熱烈的歡迎,在接下去的時間裏將由我為各位提供導遊講解服務,我一定會盡力為大家提供優質的服務,使大家在這次旅遊活動中感到開心愉快並有所收穫。今天我將和大家一起走進湖北省博物館,徜徉於歷史的長河中,看荊楚風雲,聽古曲清音,與古人對話。

湖北省博物館位於武昌東湖之濱,佔地面積9100平方米,是我國十大博物館之一,同時是湖北省收藏、研究、展覽歷史和革命文物的中心。

首先我向大家簡單介紹下湖北省博物館的歷史,他籌建於1953年,“前身”是建國之初成立的湖北省人民科學館,1953年3月16日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科學館的基礎上,成立湖北省博物館(籌備處),並與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合署辦公;1957年正式成立省博物館。1963年1月正式更名為湖北省博物館。

他擁有着屬於湖北獨特的文化特色,大家知道我們武漢市楚文化的故鄉,所以該館建築具濃郁楚風,呈一主兩翼、中軸對稱。館舍由編鐘館、楚文化館、綜合陳列樓組成,這三個館分別是在99年、20_年和20_年對外開放的。

省博共收藏文物約70萬件,四大鎮館之寶為:鄖縣人頭骨化石、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可是由於今天時間的關係我們就只能重點遊覽被稱為“天下第一劍”的越王勾踐劍。好,説話間我們現在來到的展有越王勾踐劍的楚文化館。請大家跟緊我的腳步。

楚文化館作為湖北省博物館展館的一翼,於20_年12月建成開館。楚,既是國名,又是族名。楚國在公元前220_年被秦國滅掉,立國約有八百年。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湖北發掘了五千餘座楚墓,出土的大量文物展現了楚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楚文化作為先秦時期的一個區域文化,獨具一格、自成一體、博大精深,是構成先秦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展覽分為八個部分,集中地展出湖北地區出土的楚文物精華,力求全面展示楚文化的輝煌。那麼現在呈現在大家面前的就是天下第一劍:越王勾踐劍。該劍於1965年12月出土於湖北望山1號楚墓。劍全長55.6釐米,劍格寬5釐米,劍型挺拔、莊重,製作精良考究,保存完好如新,劍身上面滿飾黑色菱形暗紋,劍格的一面由綠松石鑲嵌,組成美麗的圖案,另一面則鑲嵌着藍色琉璃,整個裝飾顯得典雅、華貴。靠近劍格處有兩行錯金鳥篆銘文,內容為“越王鳩淺自乍用劍”。“鳩淺”就是“勾踐”,這八字銘文準確無誤地標明瞭劍主人的身份和名字,使我們知道面對的是一件名副其實的稀世珍寶。越王勾踐劍出土時插在木質劍鞘裏,出鞘時寒光閃閃,耀人眼目,劍刃薄而鋒利,令人讚歎不已。平時我們只是在電視裏看到閃着寒光的劍,今天大家可以一飽眼福了。

經現代儀器分析測定,勾踐劍為青銅鑄造,其主要成分為銅、錫、鉛、鐵、硫等。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劍脊的含銅量高,劍因此而具有較強的硬度,劍刃含錫量高,劍因此而更為鋒利。越王勾踐劍是一把採用複合金屬鑄造工藝製作的青銅劍。複合金屬鑄造工藝,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合金冶煉技術方面的重要創造,其工藝過程大致是先澆鑄含銅量高的劍脊,然後再澆鑄含錫量高的劍刃。大家知道銅的熔點高於錫,按熔點高低依次澆鑄,既不會使先澆鑄部分熔掉,又可將兩部分複合為一體,使劍剛柔相濟,既堅韌有加又鋒利無比。也許大家在見到越王勾踐劍之前,就已聽説此劍削鐵如泥,這並非誇張之説。雖然我們現在不能用這件國寶去削鐵,但我們在稿紙上測試時,驚奇的發現提劍輕輕一劃,便有數十張紙破開,真可謂名不虛傳,不愧為古代工匠巧奪天工的傑作。

越王勾踐劍作為建國以來湖北省出土的一件不可多得的文物珍品,其當之無愧的原因,不僅在於劍本身所具有的精美絕倫的工藝價值,還由於劍主人曾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一段顯赫的經歷,那便是勾踐“卧薪嚐膽”的故事。

勾踐是春秋末年越國國君,在位期間,正值個諸侯兼併戰爭連綿不斷的春秋晚期。地處長江下游的吳、越兩國,多年彼此征伐,互攻不休。越國當時在楚國的幫助下迅速的強大起來。越王勾踐曾經戰勝吳軍,吳王闔閭受傷而死。闔閭死後,其子夫差繼位,立志為父報仇。公元前496年,吳王夫差率精兵攻打越國大獲全勝,使越王勾踐淪為階下囚,被吳王扣押了三年。越王勾踐在忍受了三年的屈辱生活後回到越國,在大臣范蠡、文種的輔佐下,卧薪嚐膽、勵志圖強,用艱苦的生活磨練自己的意志。每天夜裏,他睡在柴堆上,意志消沉時,就嘗一嘗苦膽以激勵自己,經過十年忍辱負重、十年韜光養晦,終於使越國由弱轉強。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率精兵滅了吳國,迫使吳王夫差以劍自刎,並進而成就了越國霸業。

他發奮圖強的精神經過兩千多年來許許多多仁人志士的繼承和發揚已經匯入了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的寶庫。

越王勾踐劍,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越王青銅兵器中唯一一件與勾踐有關的文物。它的出土曾引起我國文物、考古、歷史界的廣泛關注。在對越王勾踐劍的深入研究中,出現了有關越王勾踐劍的兩大難解之謎。

越王勾踐劍的第一個難解之謎是,地處長江下游的越國國君勾踐的自用劍,為什麼沒有留存於越國故地,卻出土於千里之外的楚國貴族墓葬中?相信大家在參觀的過程中就已經有所察覺並有此疑問。一部分學者認為,這柄珍貴的青銅劍是在楚國滅亡越國的戰爭中,被楚國國君繳獲作為戰利品而流入楚國貴族之手的。而另一部分學者則認為,江陵望山1號墓的年代在楚滅越之前,因此,勾踐劍不可能是戰利品,而更可能是楚、越聯姻的禮品。據史書記載,越王勾踐的女兒確實是楚昭王的寵姬,勾踐劍也有可能是作為嫁粧入楚的。兩種觀點,誰更符合實際目前尚無定論。

越王勾踐劍的第二個難解之謎是千年不鏽之謎。它埋入地下兩千四百多年為何不生鏽?根據現代科學測定,劍的表面大部分地方含有不同程度的硫化銅。硫化銅可以防鏽。因此,有的專家認為,當時人們已掌握了運用硫化銅進行表面防鏽處理的先進工藝,這是越王勾踐劍之所以千年不鏽的根本原因。但持不同意見的學者卻認為,越王勾踐劍千年不鏽的真正原因在於其特殊的密封條件,並且浸泡於酸、緘適度的中性水中。專家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孰是孰非?又是一個難解之謎。

越王勾踐劍以其珍貴的歷史價值和工藝價值,無可辯駁地展示出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1973年,中日邦交正常化,越王勾踐劍曾作為首批文化使者東渡扶桑,赴日本展出。展出期間引起了日本國內巨大的轟動。當時擔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榮先生,對這件中國文物珍品表示了極大的興趣,並給予高度評價。日本《朝日新聞》社除廣泛宣傳報道外,還特意要求複製了一件,陳放於該社陳列室中,作為永久的收藏。我國著名的文學家,古文字學家郭沫若老先生在參觀湖北省博物館時見到這件文物珍品後,感慨萬分,曾賦詩一首:

越王勾踐破吳劍,專賴民工字錯金。

銀縷玉衣今又是,千秋不朽匠人心。

兩千四百年前,我們祖先用智慧、血汗創造了令人矚目的古代文明。作為今人的我們,應該繼承先人留下的這份珍貴遺產,再創造出新世紀的現代文化,向世人證明中國無愧於“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美譽。

好了,朋友們,湖北省博物館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裏,希望這次歷史之旅能在您的心裏留下深深的震撼,也希望不久以後能等到大家的再次來臨。相信大家一定會不虛此行!

湖北菩提島導遊詞 篇15

神奇龜峯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自然瑰寶,也是景區標誌性的奇特景觀,它是由一塊巨大的裸露花崗巖石形成的山體,俊俏挺拔、氣勢宏偉,海波1260米,堪稱世界地質奇蹟。説到龜峯山的來歷,相傳在遠古時代,龜峯山本是一片汪洋大海,在海里有一隻龜經潛心修煉千年終成正果,神龜用它修來的千年道行為人間疾苦的人們行善,一次不小心得罪了玉帝之子—太陽,被貶落人間化成一座大山,就是今天的龜峯山,從此神龜就在這裏日日夜夜守護着這一方的人們。大家請往我手指的地方看去,神龜昂首問天,好像正在張大嘴要吞掉天上的太陽一樣。神奇的傳説為龜峯山塗抹了神奇的色彩,也寄託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這裏不僅有天然神龜,還可以頌龜、觀龜、賞龜、品龜、飲龜、食龜等以龜為文化核心的長壽文化。

龜峯山是長壽山:一是從龜峯到龜尾全場16公里,寬7公里,方圓100多公里,人稱“天下第一龜”;二是龜是動物界壽命最長的動物,自古作為長壽、健康、吉祥的象徵;三是龜峯山有“天然氧吧”、“綠色寶庫”之稱,景區森林覆蓋率95%,生態環境一流、空氣清新,負氧離子含量高;四是遊客來這裏可以吃山野菜、喝山泉水、飲巖綠茶,白天登山旅遊,晚上看民俗演出,心情愉悦,延年益壽;四是龜峯山民風淳樸、勤勞善良,有着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在這裏您能看到老人們即使年老體邁,仍堅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或輕微的農活,看到他們那種樂觀的情緒、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平和的心態及濃厚的愛心,您會想要和他們一起去生活、去勞作、去運動、去鍛鍊當地還流傳一句順口溜:“經常運動,百病不碰”。到了冬家家户户,烤兜子火、喝老米酒,享受着“兜子火,老米酒,除了皇帝就是我”的自由自在神仙般的生活。智者壽,仁者壽,這就是龜峯長壽的奧祕吧!

我們賞完龜峯勝景,接下來前往千年古寺—能仁禪寺。能仁禪寺,原名普化寺。始建於漢桓帝年間,是我國佛教最早的寺院之一,解放前毀於兵火之中。相傳曹操曾朝拜能仁寺,並親筆撰寫了“名山名剎名僧此日名傳原是龜峯名勝境,古寺古人古聖當時古蹟儼然天竺古能仁”這一千古傳頌的楹聯,既讚美了龜峯山仙景,又表明了對能仁禪寺的景仰推崇之情,充分證明佛教聖地能仁寺在當時已頗具名氣。唐初,唐太宗李世民征戰中原,也曾遊幸龜峯山,並在能仁禪寺留下千古佳句。其鼎盛時期,寺內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及寮房等近百間,僧眾達千餘人。東晉仁法禪師、唐代真應禪師、虛應禪師、靈應禪師、宋代圓喜禪師、明代道一禪師、修一禪師等高僧大德先後在此住持,香火一直旺盛。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能仁寺第一期工程——玉佛殿!這座殿是20xx年4月動工興建,採用仿唐式二重檐古代建築。一樓是念佛堂,是供僧人和信眾唸佛修行之用。中間供奉的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左邊的觀世音菩薩,右邊是大勢至菩薩,她們協助阿彌陀佛弘揚西方淨土的修行方法。二樓是玉佛殿,因為殿中供奉的是由緬甸白玉精雕而成的釋迦牟尼佛像而得名,這尊佛像高達4米,重達15噸左右,是我們華中地區第一大玉佛!大家可以進來禮拜一下,保佑大家吉祥平安!釋迦牟尼佛的左右的是“苦行第一”的迦葉尊者,右邊的是“多聞第一”的阿難尊者,他們侍奉釋迦牟尼佛的兩邊。在殿內的左邊是“普賢菩薩”,她象徵是真理,她的座騎是大象,寓意吉祥、謹慎、穩重!在殿內的左上角是“文殊菩薩”,她象徵的是大智慧,她的座騎是獅子,寓意佛法的威嚴,如果我們的香客是學生的 或者家裏有讀書或要考大學的一定要來拜拜文殊菩薩 心誠則靈 確保金榜題名!

殿內釋迦牟尼佛神態和善、安寧,大家可以進來禮拜一下,保佑大家吉祥平安。如果大家有心,不防為能仁禪寺的重建出份力捐款積德,不在多少,為家人祈求平安,佛曰:瑬一縷黃金,蓄財富,取之不盡,福相隨;

湖北菩提島導遊詞 篇16

神農頂景區位於神農架西南部,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A級景區,是湖北省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該旅遊區以自然保護區保存完好的生態環境為核心,以三峽雙神線為依託,以森林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為特色,是以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為主題的自然生態旅遊區。神農頂風景區為國家級自然核心保護區,區內華中第一峯神農頂海拔3105.4米,區內以原始洪荒特點着稱,高山草甸綿延千里,箭竹林遮天蔽日,高山石林突兀陰森,冷杉刺破蒼天,杜鵑爭豔奪目,更有眾多珍禽猛獸出沒其間,自然造化之地形迷宮,光怪陸離,給這一方天空披上濃厚的神祕之紗。面積105.7萬畝,內有海拔3000米以上的六座山峯共同構成了華中屋脊,成為長江和漢水在湖北境內的分水嶺,起着保護環境、淨化空氣、水土保持等重要作用。神農頂終年霧靄茫茫,巖石裸露,長有苔蘚和蕨類植物,山腰上則分佈着箭竹林帶、冷杉林帶和高山杜鵑林帶。植物垂直分佈特徵明顯。 它的主要景點:華中第一峯―神農頂、金絲猴活動區―金猴嶺原始森林、“野人”夢苑、神農第一景―風景埡石林、野人尋蹤地―板壁巖石林、猴子石、太子埡、保護區瞭望塔等。主要景觀有高山草甸、高山杜鵑林、原始冷杉林、珍貴草藥等。這裏又是地質博物館,不僅有喀斯特地貌和古冰川侵蝕遺蹟,還能在崇山峻嶺中找到地球歷次造山運動的痕跡:有元古紀、震旦紀的標準地質剖面,有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各地質時期的動植物石化羣。境內的山峯、峽谷高低懸殊,最高峯神農頂海拔3105.4米,為華中第一峯:最低點的石柱河谷海拔僅398米,高差竟達2700餘米,是最具特點的地質地貌景觀彙集地。

湖北菩提島導遊詞 篇17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恐龍特急旅行社”的導遊員克塞,在這裏我對大家光臨武漢市表示熱烈的歡迎,在接下去的時間裏將由我為各位提供導遊講解服務,我一定會盡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這次旅遊活動中感到開心愉快。

好,下面請大家隨我一起去遊覽的東湖風景區。

東湖風景區位於武漢市武昌區東部,是國務院首批命名的風景區之一,其湖面約為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湖岸蜿蜒曲折,素有99灣之稱。東湖的湖面是這樣的廣闊,風景是這樣的優美,那麼大家知道東湖是怎麼形成的嗎?

其實東湖瀕臨長江,經青山港和長江相通,在江湖之間,發育着一片沖積平原,有長達十多公里的環湖長行高地,堤內形成相對低下的凹地,每當汛期,長江水位高於地表時,凹地上游來水便無法外瀉,於是,在窪地內的積水就形成了現在的東湖。

1949年以前的東湖幾基本上還是個荒湖,從五十年代開始進行了大規模的建設,依其自然環境,東湖可被分為聽濤、落雁、白馬、磨山、吹笛、珞洪六個景區,但是現在對外開放的只有聽濤和磨山兩大景區。

那麼現在就請大家和我一同進去遊覽。

進入了東湖的大門後,我們也就進入了聽濤風景區,現在我們所在的這一塊地方叫做黃鸝灣,這個名字是來源於杜埔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裏沿湖垂柳拂岸,湖岸綠樹成蔭,也正合杜埔的詩意。

大家注意到了這邊的這些樹木了嗎?這就是被稱為活化石的第四紀冰川時期的古老植物水杉,在三百萬年以前它們曾廣泛分佈於北半球的各個地區。水杉曾一度被世界各地的植物學家認為已經滅絕了,但1945年我過森林工作者卻在湖北省利川市發現了水杉林區,成為轟動一時的世界新聞。為了紀念這一古老樹種在湖北省首次被發現,武漢市決定將水杉定為市樹,以其剛毅堅強、剛直不阿來象徵英雄的武漢人民。

象大家現在看到的一樣,水杉的葉子在每年的深秋時節都會變紅,在陽光下泛出金紅的光澤,十分耀眼。

繼續往東,我們就到了聽濤軒,聽濤軒的周圍種有翠竹、蒼松,在迎湖面石砌的護坡上,大家可以看到嵌有東坡居士書寫的“鬆坡”二字的青石坡,石板上方有幾株蒼翠的勁鬆,挺立在陡峭的巖石岸邊,為這裏的景色增添了一些神韻。在聽濤軒的斜對面就是水雲鄉。

湖北菩提島導遊詞 篇18

各位遊客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三國赤壁古戰場參觀遊覽!三國赤壁古戰場,位於湖北省赤壁市西北長江之濱的南岸,北依武漢,南臨岳陽,是赤壁之戰的發生地,是我國古代“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七大戰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戰場遺址。三國赤壁古戰場的主要景觀有:赤壁摩崖石刻、周瑜塑像、拜風台、鳳雛庵、翼江亭、赤壁大戰陳列館、赤壁碑廊、千年銀杏、三國雕塑園等數十處。現為國家AAAA級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各位請看,在赤壁山臨江懸崖上,刻有“赤壁”二字,字體各長150釐米、寬104釐米,據説當年曹軍大敗,孫劉聯軍把酒慶功,酒酣之餘,周瑜提劍在崖壁上刻下“赤壁”二字,因是巨手神筆,力蓋千鈞,字跡竟透過石崖到了山後,映出了反體的“赤壁,,二字。

各位朋友,我們現在來到武財神廟。廟中供奉的神像是我們熟知的三國名將關羽。關公為正義及正氣化身,最善制煞鎮妖除鬼魅防小人。據説家中若有久病之人,請一尊聖像鎮守宅中,便能驅兇迎吉,所以關羽亦被稱為“關聖帝君”,簡稱“關帝”;關公像除了能祛災避邪,還能招財進寶,又因其忠義,故被奉之為武財神。

各位朋友,在赤壁山臨江磯頭,有一處涼亭,上蓋琉璃瓦,六柱六角,塔狀尖頂,以赤壁山、鐵山似昆鵬兩翼而得名翼江亭。相傳赤壁大戰時此處為周瑜的指揮哨所,站在此亭中,可憑欄遠眺隔江烏林曹軍駐紮的大本營。在赤壁磯頭,一處開闊平地上,矗立着三國東吳都督周瑜的石雕像,是為了紀念當年赤壁大戰時周瑜的英姿而建立的,雕像是1991年元月立起來的,雕像底座寬高各2米,長3米,人像高6.85米,由26塊花崗石雕炮而成。全高8.58米的石像,是湖北省最大的人物石雕像,充分展現了周郎當年雄姿颯爽、血氣方剛的英雄形象。周都督雕像手持利劍,目光英武,面對曹軍的二十多萬強敵毫不畏懼,整個雕像把周瑜“雄姿英發”的英雄氣概表現得淋漓盡致。

各位請看,這是拜風台,又名武侯宮,位於赤壁山東南處的南屏山頂,是為了紀念在赤壁之戰中,諸葛武侯在此“設壇台、借東風、相助周郎”而建造的。整個建築面積有310平方米,分前後兩殿廟堂,內殿供有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的全身塑像,袍帶飄逸,栩栩如生。南屏山東南方的金鸞山上,有一座庵堂名叫鳳雛庵,相傳為赤壁之戰時,“鳳雛先生”龐統披閲兵書之處,後人於此建鳳雛庵紀念鳳雛先生為赤壁大戰作出的貢獻。

各位請看,這是赤壁碑廊,位於拜風台右側,東風閣後。碑廊建築面積277平方米,為四合迴廊式、鋼筋混凝土及木石結構。門楣有李爾重題“赤壁碑廊”四字,廊內鑲嵌有25塊石碑,碑上有歷代詩人對於赤壁之戰進行描述的的詩、詞,均由全國著名書法家所書,赤壁碑廊後牆的正中還有一塊黑色大理石碑,碑文乃南宋民族英雄岳飛的手跡,內容為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

各位請看,這棵千年古樹銀杏,此樹高數十米,主幹挺拔,枝繁葉茂,甚是壯觀,為周邊景緻增色不少。據説這棵銀杏樹距今已有1800多年了,是龐統當年親手栽種的。這棵古樹也是當年目睹赤壁之戰後唯一有生命的倖存者。更有傳説龐統死後變為鳳凰後棲息於這棵銀杏樹上。

各位請看,這座望江亭位於三國赤壁古戰場景區中的赤壁山的山頂,據説是黃蓋當年觀望曹營的地方。黃蓋是東吳的三朝元老,早年就跟着孫堅一起打天下,為孫氏基業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赤壁陳列館,它是以赤壁之戰為主題的專題陳列館,面積2069平方米。1990年動工興建,1994年建成。館內設有序廳、戰況模型室、蠟像故事室、文史資料室。館內的展品真實地再現了東漢末年的人文歷史和當時三國赤壁鏖兵的壯觀場面。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三國雕塑園,園中的石雕都是一些大家都耳熟能詳的三國人物,這些比較有特色的三國人物及文物模型,精緻地擷取的歷史鏡頭,風趣幽默地再現《三國演義》中所表現人文主義的美麗浪花,或令人捧腹,或令人啞然失笑,或讓人浮想聯翩,發思古之幽情;原始、樸拙、和諧、自然的雕塑模型立於茂林修竹間、石桌、石凳旁等,內涵豐富,格調高雅,造型流暢,製作精細,美化空間,昇華環境。更是讓我們能夠更好的瞭解到三國文化的精彩。

各位遊客朋友,我們現在來到三國影視城。影視城以“赤壁再現三國,遊客親歷戰爭”為理念,採用三國廟會、實景演義、民間絕技、漢代戲劇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再現以三國人物掌故、戰鬥場面、民俗民風為核心的“三國文化”。景區完美融合三國文化、漢代文化、道家文化於一體,具有極為深厚的文化內涵,是一處非常值得一看的人文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