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導遊詞 > 貴州導遊詞

關於介紹貴州四洞溝的導遊詞(通用20篇)

關於介紹貴州四洞溝的導遊詞(通用20篇)

關於介紹貴州四洞溝的導遊詞 篇1

“多彩貴州,萬竹之園!”各位遊客朋友,歡迎大家踏上貴州這片神奇的土地,來到美麗而神祕的赤水做客。我是大家今天的導遊,在接下來前往景區的途中請允許我為大家介紹一下赤水四洞溝景區。

赤水是一塊美麗而富饒的土地,是您一生中值得一去的地方,而今天我們要遊覽的四洞溝景區距離赤水城大約17千米,距離大同鎮大約5千米。四洞溝一開始叫作閩溪,之後就改成了四洞溝。那麼為什麼被叫作四洞溝呢?怎麼會有這麼多“洞”呢?實際上,在我們貴州黔北地區,“洞”是古漢語的遺留用語,我國最古老的文字工具書《説文解字》上解釋説:“洞者,疾流也!”從這裏可以看出,“洞”並不是指山洞或溶洞,在我們當地人的口語中,“洞”就是指瀑布之激流,“一簾瀑布”就是“一洞”,因此四洞溝中的“洞”,就是指四個瀑布。分別是水簾洞、月亮潭、飛蛙崖、白龍潭。大約每步行1千米左右就可以欣賞到一個瀑布,並體驗到它們各自的嫵媚、俊秀、奇特、宏偉等特點。

各位遊客朋友,四洞溝是赤水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着“萬竹之園,小家碧玉,沒有敗筆的景區”的美譽。以四洞溝瀑布羣及其附近的天生橋、渡仙橋、清代節孝石坊為主,包括兩岔河秀色、華平瀑布等景觀,呈現出“小橋、流水、人家”的絕美畫卷。四洞溝也是有名的“洗肺天堂”。世界衞生組織對“清新空氣”的標準是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1000到1500個,而四洞溝每立方厘米負氧離子已經達到了320__多個,可以説這裏的空氣是非常清新的,大家可以在這遠離PM2.5的四洞溝好好洗洗肺。

各位遊客朋友,四洞溝剛剛被發現的時候,就吸引了不少探奇攬勝者。其中就有中國宗教界領袖、書法大師趙樸初先生。他曾經慕名來到這裏參觀遊覽,游完後餘興正濃的時候,就展紙磨墨,一氣呵成地寫下了“四洞仙境”四個大字。那麼接下里就請大家隨我一起走進這個仙境去觀賞遊覽吧!

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第一瀑水~一"水簾洞。崖壁上雕刻着“水簾洞”三個硃紅色大字,更加凸顯其壯觀神奇。水簾洞高21米,寬度約35米。大家可以看到在瀑布後面有一條天然的石穴,瀑布就像簾子一樣把石穴遮住了,是不是為大家呈現出“水簾洞天”的畫卷呢!那就讓大家跟隨我一起進人石道,與它零距離接觸吧!

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第二洞“月亮潭瀑布”了。月亮潭高約10米,寬42米,和我們剛剛看到的水簾洞相比顯得小巧很多。月亮潭雖然小但卻給大家呈現出一幅售秀的美景。大家可以看看這下面的潭水,是不是像一輪滿月呢?這裏月亮潭因此得名。

看完月亮潭,緊接着來到的就是有名的飛蛙巖了。大家可以在這裏瞧一瞧,石嘴像不像一個青蛙的頭呢?藝術家講神似形不似,這石蛙不僅神似,連形也似,你看那嘴巴、眼睛,不就是一隻活蛙嗎?在這裏我們不得不感慨大自然的神奇創造力了!大家可以看到,這隻青娃好像急切地想從瀑布上面跳下來,可不知為什麼又不跳了,它是不是被這裏雄偉的瀑布給震撼到了,不敢下來了?正是因為這塊石頭,人們就把它叫作“飛蛙崖瀑布”。

各位遊客朋友,四洞溝最後一瀑,也是最動人心魄的“白龍潭瀑布”到了。白龍潭瀑布總高為60米,總寬為23米。都説“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在白龍潭瀑布可是藏着一條白龍呢?那麼它在哪裏呢?大家來看看,溪水懸崖上面跌落下來,剛剛好砸在一座石頭上,銀白色的瀑水與這座石頭連成一線,是不是就成了一條白龍了呢?大家是不是已經感受到了它洋洋灑灑的雨點呢?那就讓我們到瀑下去欣賞它的宏偉";—體會它帶給我們的涼"爽吧!

各位遊客朋友,遊覽完“白龍潭瀑布”,我們此次的四洞溝之行即將結束,希望您能有不虛此行的感受。在這裏有看不完的美景,道不完的情思,期待您的下次光臨!

關於介紹貴州四洞溝的導遊詞 篇2

歡迎大家來到這裏,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天河潭距貴陽24公里,景區內有一座天然生成的溶巖大石橋,高20米,寬約35米,足有8、9層樓房高。與貴州眾多的天生橋不同的,是橋旁有一個直徑50米的地穴,絕壁環繞,穴底是一潭深水,使得這天河潭更離奇。

在天生橋下不到50米就能聽到好似牛叫的聲音,原來這是一組引天河潭推動的一連串水碾、水車、水磨和香粑車運轉時發出的聲音。所謂香粑,就是製作蚊香和敬神用香的原料。

龍潭洞是天河潭的暗河溶洞,以前洪水暴發時,水流無處可去經常造成天災,後來人工把溶潭鑿通,成為今天的水洞,洞中佈滿石幔、石瀑、石筍。

關於介紹貴州四洞溝的導遊詞 篇3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貴陽九門四閣中的文昌閣,大家一定不枉此行,因為文昌閣現有碑文上記載,這裏是貴陽風水最好的地方,文昌閣始建於明代萬曆二十四(1596)年,是九門四閣中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歷史遺蹟。

文昌閣修建的目的是培養文風和扶掖地方教化,閣分為三層,上層祀奎星,奎星是白虎七星的第一宿,古人觀天相,形式非常像鞋子,“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要“行遠”,就需要“文”,所以文章之事就歸奎星管。第二層祭祀文昌帝君,“文昌”為天上星座,主宰功名祿位的神也叫“文昌”,歷來為讀書人所尊崇。第一層祭祀武安王(關羽),據碑文記載:“而武安王則所謂絕倫超羣,讀《春秋》明大節義以成仁者也。”用第一層來祭武安王,寓讀書人首先要立“節”明“義”,方能成“仁”。閣是文昌宮寺院的主體建築,坐東向西,後倚城牆,東門在貴陽各城門中地勢最高,閣又高踞東門之上,有高屋建瓴之勢,居高臨下,可以俯瞰全城,是隱喻“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思想。

貴陽文昌閣為達靈性,在設計上處處體現“天人合一”。建築上都採用“三”和“九”的倍數,九是極大極多之意。樑有81根,柱有54根,這在全國極為罕見,另外,文昌閣第一層為四角,二,三層均為九角不等邊,設計上先是將圓四等分,東南北三面再二等分,西面三等分,使每一個角都成為30°和45°的特殊角度。這是目前國內古建築中是絕無僅有的,閣樓三層由下向上逐層收緊,為了爭取各層均由較大使用空間,頂層的金柱用樓過樑承託,不再下穿,部分二層檐柱又與底層金柱對齊,底層檐柱再向外放出,形成上小下大的穩定結構,這種處理方法使二層和底層各少了一圈柱網,當受到震災時還有對水平方向的能量取到張衝的作用,這種處理方式在國內閣樓中是少見的。另外,文昌閣各翼的角樑用挑枋挑出,挑枋穿過檐柱,以檐柱為支點,將內部金柱挑起,形成槓桿式結構,這種結構在國內閣樓中也是少見的。民國20xx年(1939年)日機空襲貴陽,文昌閣附近多處中彈,使東北角閣基下沉,檐柱下坐,內槽牆沉落,以至樓過樑及樓面隨之下沉,但二層金柱因有挑枋未下坐,僅與樓板過樑分離,出現約3釐米的縫隙。説明槓杆結構起了作用。結構巧妙,匠心獨運,難怪民間有貴陽文昌閣是“魯班親手掌的墨”的傳説。

文昌閣經歷多次維修,康熙八年(1669年),三十一年(1692年),嘉慶四年(1799年),。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都維修過。民國年間失修,淪為駐兵和監禁進步人士的地方,機關有時也佔用。解放後,在這裏辦過“文昌閣國小”。“文化大革命”期間,閣中壁畫,神像全被搗毀,因無人管理,成為市民的大雜院。1976年秋閣樓寶頂被雷擊落,隨寶頂一起被擊落的東西有:曆書、茶葉、五穀及錢幣等。曆書現被省博物館收藏,寶頂陳列在閣內二樓。1983年貴陽市政府維修,1988年全面對外開放,1997年被開闢為貴陽市錢幣博物館,20xx年貴陽市政府再次維修,現閣內一層有“中國名樓名閣圖片展”。1981年經市政府批准,列為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又經貴州省政府核定,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各位遊客,歷經戰亂的浩劫和歲月的洗禮,文昌閣仍然屹立於貴陽的東門,成為貴陽九門四閣中保存最完整的歷史遺蹟,我們參觀的不僅僅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築,更是品鑑歷史遺留下來的藝術品。希望大家下次再來的時候帶上孩子,來祭拜文昌帝君。如果還有什麼疑問,可以單獨問我,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的支持和理解,最後,祝大家旅途愉快,一路平安!再見!

關於介紹貴州四洞溝的導遊詞 篇4

萬峯林包括東峯林和西峯林景區,目前對外開放的主要是西峯林。西峯林是一座座奇美的山巒,與碧綠的田野、彎曲的河流、古樸的村寨、葱鬱的樹林融為一體,構成大自然中最佳的生態環境,形成天底下罕見的峯林田園風光。根據峯林的形態,分為列陣峯林、寶劍峯林、羣龍峯林、羅漢峯林、疊帽峯林等五大類型,是中國喀斯特地質地貌中發育最成熟的錐狀峯林典型代表,每一類都各具特色,既獨立成趣,又與其他類型的峯林相輔相成,組成雄奇浩瀚的巖溶景觀。

興義萬峯林八卦田是一片天然形成的八卦田,平卧在納灰寨農田中央,其造型神奇迷離,如神匠打造,層疊有序。八卦田中有三個天然地漏,深不見底,被稱為地眼——大地的眼睛。這些納灰漏斗羣為寬而淺的碟型漏斗。農田耕地以漏斗為中心,弧型展布,構成了奇異的“八卦”圖案。據説踩一踩八卦田,升官又發財。還有一條納灰河在田中穿過,卻又消失在田野中。據考察,此河在地下穿延,在二十多公里外有重見天日,並匯入珠江。這種漏斗是在地下河局部坍塌和地表水溶蝕作用下形成的,納灰漏斗羣呈有序的帶狀分佈,揭示其下部為一條地下暗河。

萬峯林天坑:在興義的萬峯林中有非常多的天坑,而在這些天坑最著名的就要數雨古魯了,它至今都被稱為是華夏之最。這個天坑整體呈一個喇叭花的形狀,而高差大約擁有600米,換算成比較直觀的樓房來説的話,大概是要把一棟200層高的樓扔到天空中,才可以將它填滿。而在這個天坑的周圍,至今還生活着非常多的住户,他們使用的日常生活工具以及所建造的房屋都是由天坑旁的石頭所搭建而成的,因為有這個天坑在,所以大家從來都不用擔心喝水的問題。

萬畝油菜花:萬畝油菜花盛開在烈烈暖陽下,在層疊的峯林間,一座座峯林在初春的日光下延伸到天邊。山下是燦爛明黃的大海般的油菜花田,不知名的村寨掩映其中若隱若現。遠處青山如黛,近處大片大片的油菜花開得熱烈燦爛。

關於介紹貴州四洞溝的導遊詞 篇5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今天我們將要遊覽的風景點是黃果樹瀑布。

黃果樹瀑布是中國第一在瀑布,也是世界上慕名的大瀑布之一。1982年11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審定,黃果樹瀑布已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黃果樹瀑布距省城貴陽市137公里,位於貴州省西部鎮寧縣和關嶺縣接壤處的打邦河支流的白水河上。從貴陽乘車到黃果樹,約需一個半小時左右時間。

黃果樹大瀑布已經到了,你們看,這就是早已聞名遐邇的中國第一大瀑布。 黃果樹瀑布高68米,加上瀑上瀑6米,總高74米,寬81米,夏秋洪水暴漲,瀑布如黃河倒傾,峭壁震顫,谷底轟雷,十里開外,也能聽到它的咆哮;由於水流的強大沖擊力,濺起的水霧可瀰漫數百米以上,使坐落在瀑布左側崖頂上的寨子和街市常常被濺起的水霧所籠罩。遊人謂之“銀雨灑金街”。冬春水小,瀑布便分成三五綹從岸頂上掛下來,遠遠望去,那潔白的水簾飄然而下,揚揚灑灑,如綢緞飄舞,如仙袂飄舉,如淑女浣紗……。

數百年來,黃果樹瀑布的雄姿一直為許多文人學者所驚歎。清代貴州著名書法家、“頤和園”三字的題額者嚴寅亮在“望水亭”題寫的對聯:“白水如棉,不用弓彈花自散。紅霞似錦,何需梭織天生成”,更是形象而生動地概括了黃果樹瀑布的壯麗景色。

現在,我們來到了瀑布跌落處---犀牛潭。此潭乃因傳説有神犀潛藏水底而得名。有沒有神犀,誰也沒有見過,但潭水的神祕幽深,至今依然,任何人駐足潭邊,都會浮想聯篇。若是晴天的上午10時或下午4時左右,由於陽光的折射,你還可以透過瀑布衝擊時濺起的雨霧,看到從深潭中升起的七色彩虹,使你頓生雄姿蓋世,豔麗昭天之感。

這個瀑布為什麼起名叫黃果樹瀑布,而不叫其他別的什麼瀑布呢?據民間傳説,是因為瀑布邊上有棵高大的黃桷樹,按當地的口音,“桷”與“果”讀音相同,所以人們就習慣稱之為黃果樹,這是一種説法。還有一種説法,傳説很久以前瀑布附近的農民都喜歡種黃果,瀑布邊上就有一大片黃果園,因此就把這個瀑布稱之為黃果樹瀑布了。

與世界上其他著名的大瀑布相比,黃果樹大瀑布雖然沒有非洲維多利亞大瀑布、北美洲尼亞加拉大瀑布、委內瑞拉安赫爾大瀑布那般寬闊、高深和雄偉,但是,黃果樹大瀑布自有它奇特之處,它是世界上處在喀斯特地區最在瀑布,也是最壯觀的瀑布。這個大瀑布就像是一塊奇異的磁 石,在它的地面、地下、水上、水中還吸附着一連串丰姿綽約的景緻。其中最神奇的一處,就是隱藏在大瀑布半腰的崖廊洞穴,由於洞外藤蘿攀附,水掛珠簾,故曰“水簾洞”。這是世界上其它大瀑布所沒有的奇特景觀。

女士們、先生們,“水簾洞”已經到了,這個水簾洞全長134米,它由6個洞窗、3個股洞泉和6個通道所組成。根據中國神話故事改編的大型電視連續劇《西遊記》中水簾洞一場戲,就是這裏拍攝。 這是第一洞窗,它的位置最低,離犀牛潭水面僅40米,但洞窗則最寬大,有十幾米寬,位置在第一、二個瀑布中間,大水時兩個瀑布就連成水簾,將洞窗全部封住;水小時則次第拉開,從幾米到十幾米不等,閔像可以隨意開合的窗簾。 這是第二洞窗,它離第一洞窗僅4米左右。這是一個靜謐的世界,號稱水晶宮。它是水簾洞的心臟部分,長11米,高9米,寬3米。路旁有一股泉水,清澈明淨,水長年保持在一個水位。洞頂懸掛着許多鐘乳石,在麥稈狀鐘乳石上還有名貴的捲曲石。洞壁上還懸着數不清的石幔、石簾。 這是第三洞窗,它向外突出,很像陽台。這個洞窗有1米高,3米長,外面圍有護欄,遊人站在護欄後面可以伸手摸到瀑布,所以人們把這裏稱之為“摸瀑台”。

女士們、先生們,現在我們要遊覽的景觀是犀牛潭峽谷景觀。你們看,從犀牛腰往下,是一道一道相連的跌水,依次是犀牛潭、三道灘、馬蹄灘、油魚井等等。在這一連串灘潭中,為首的自然是犀牛潭,它深17.7米,經常為濺珠覆蓋,霧珠淹沒。只要有陽光,瀑布濺珠上經常掛着七彩繽紛的彩虹,隨人移動,變幻莫測。黃果樹瀑布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黃果樹瀑布地處喀斯特地區,是由水流的侵蝕作用造成的。當溯源侵蝕裂點到達上游時,河水沿着喀斯特裂隙沖刷、溶蝕、沖蝕、磨蝕,管道逐漸擴大,形成落不洞及地下河;當地表河注入落水洞後水量的比例逐漸增大,就形成了喀斯特地區特有的襲奪,在明流注入落水洞處,就形成落水洞式瀑布。隨着水流沖蝕及策略崩塌作用不斷加劇,暗河洞穴越來越大,於是沿地表幹谷發育了成串分佈的豎井及天窗,它們不斷擴大,歸併,垮塌,就造成了現今雄偉壯觀的黃果樹大瀑布和瀑布下游深切險峻的峽谷。 我希望諸位舉起你們的照相機,把黃果樹瀑布拍下來,留在你們的記憶中,宣傳給更多的人,因為,黃果樹瀑布是中國的,同時也是屬於世界的。

關於介紹貴州四洞溝的導遊詞 篇6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九龍洞位於城東17公里的漾頭鎮、六龍山脈北端、錦江南岸大峽谷之中,風景區內山峯林立,重巒疊嶂,溪谷幽深,竹木蒼翠,植被完好,既有璀璨崢嶸的巖溶洞羣,雄奇險秀的錦江峽谷,逶迤秀麗的錦江(漾頭)庫區,華中地區,還有考古價值較高的新石器時代原始人的古文化遺址,是一個集觀賞和科研於一體的旅遊勝地。九龍洞是該風景區的主體景點,位於風景區中部,洞內空曠寬敞,氣勢磅礴,景物眾多。(主)洞長2284米,寬100多米,高75-80米,面積7萬多平方米。

景點概述

九龍洞風景區主要包括九龍洞、錦江峽谷、錦江庫區等景點,現分述如下:

(1)九龍洞

九龍洞是該風景區的主體景點,位於風景區中部,洞內空曠寬敞,氣勢磅礴,景物眾多。(主)洞長2284米,寬100多米,高75-80米,面積7萬多平方米。全洞分為8廳和一道暗河,廳又分為兩層,上層6廳,下層2廳,上下廳及洞洞之間均有小洞相連,深不可測。洞內有比真物大幾倍的青龍、龍蝦、海螺、海龜、開屏孔雀、獅子、駝隊、猴羣、古剎、神佛、仙女以及簇擁依偎的童翁人羣等等,惟妙惟肖;洞內遍佈鐘乳石筍、石柱、石簾、石瀑、石幔、石花、石針等,有的似雲海奔湧,有的似飛禽走獸,有的似奇花異草,千姿百態,巧奪天工,神奇瑰麗。第三廳的三根擎天巨柱高大雄奇,其中最突出的是“九龍盤柱”,高達39.9米,周長13.5米,柱身有九條石龍纏繞,形體遒勁,栩栩如生。

相傳,六龍山有六條青龍與錦江三條黃龍相約聚於此,見此洞勝似天宮仙境,都想據為已有,互相爭奪,不願離去,等到雞鳴天亮時,已經出不了洞,便化作九條石龍盤於洞中石柱之上,九龍洞因此得名。九龍洞左側一公里處,有一個十分奇特的冷熱二風洞,一洞涼風徐徐,寒氣襲人;一洞暖氣融融,如沐春風,令人驚讚不已,回味無窮。

(2)錦江峽谷

位於九龍洞風景區內,連綿十里,孤峯林立,洞洞相聯,甚為壯觀,這裏主要介紹峽谷內的集旅遊和佛教於一體的觀音山和蓮台峯。觀音山,位於九龍洞右側,巍峨雄壯,總面積2平方公里,曾建有蓮花寺、觀音殿、 求子祠等古建築,皆畫棟雕樑,憑欄眺望,錦江如帶,峽谷流翠,煙波浩渺,雲江共舞,景象極為壯麗;蓮台峯乃觀音山主峯,近可鳥瞰清澈光燦的江水,遠能眺望層層羣山,及至梵淨山金頂。在雨後睛天成霧的早晨,還可遇上浩瀚無垠的霧海和絢麗多彩的“佛光”。

(3)錦江(漾頭)庫區

從蘆家洞水電站順江而下,至漾頭水電站,流程24公里,面積417公頃,兩岸翠竹葱籠,湖水晶瑩剔透, 是一個山水林木交相輝映的人工湖泊。

(4)黃臘洞、青明洞、天鵝洞、魷魚洞(已被淹沒) 等位於九龍洞附近。另一個黃臘洞位於城西南大坪鄉內。

關於介紹貴州四洞溝的導遊詞 篇7

各位親愛的團友,大家從遠方來到具有“黔之腹,顛之喉”的安順,來到以典型的巖溶風光和宗教人文竟觀相結合的龍宮風景地區。鞍馬勞頓,一路都辛苦了。孔子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尊貴的朋友能來到我們美麗的安順,我們真的是萬分的高興,內心裏充滿激動和歡喜。

我來自××,是大家這次遊玩的導遊,請允許我代表景區的全體工作人員,代表安順的人民熱情的歡迎你們的到來。我想大家已經參觀了宏偉壯觀的玲瓏秀美的天星橋竟區和黃果樹大瀑布。那麼接下來我們將主要參觀的是龍宮風景區,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龍宮的地下宮殿有840米的水程,僅是龍宮的第一部分。

安順龍宮國家級風景區,是一個以典型宗教人文和巖溶風光的景觀相結合的風景名勝區。龍宮主要位於貴州省西部的安順市境裏,距離安順市有27公里,與著名的黃果樹大瀑布相距45公里,距離貴陽132公里,屬珠江水系,平均海拔約1000至1400米。

貴州龍宮景區以水溶洞、旱溶洞和洞穴瀑布為主,包括秀麗的田園山寨,粗獷雄偉的山野峯巒,嶙峋古怪、翠竹簇擁的石林等多種景觀,風景資源豐富,類型繁多,景觀奇特,集山、溪、水、林、洞、瀑、湖、石於一體,實屬罕見。龍宮景區屬疊系喀斯特巖溶地貌,形成於3 龍宮景區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主要特點是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一年平均氣温為14.6℃,氣候十分温和。整個景區的山巒起伏,溪流環繞,自然環境質樸清新,大氣的水體未受污染。貴州龍宮中心景區,景點豐富,內容齊全,是整個風景區之精華。這裏既有千姿百態的喀斯特地貌,巍峨壯觀的懸崖峭壁和嶙峋崢嶸的石林,又有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風情和恬靜淡雅的田園風光。同時有被遊人稱作中國三最的奇特景觀資源,第一最,龍門飛瀑屬洞中瀑布最大;第二最,地下暗河最長,全長有5000米;第三最,龍宮天池天然輻射量全國最低。地下暗河串聯三十餘座山頭,接九十餘個暗河溶洞。

各位團友,就讓我們輕輕鬆鬆地乘着這條小船去探尋那神祕的龍宮世界吧。

關於介紹貴州四洞溝的導遊詞 篇8

紅楓湖上有大大小小178個島嶼,這些島嶼有的似巨礁,有的像屏障,有的如淺渚。湖中有山,山中有洞,登高遠望,只見湖面上星星點點,浩浩渺渺,美不勝收。

紅楓湖最深處達數十米。兩岸或高聳天際的石山,可望而不可及;或茂林綿延,望無盡頭。湖面碧波盪漾,四周青山隱隱。泛舟遊弋於危崖幽谷,羣鳧亂飛的汊灣,或換乘小像皮船駛入湖邊的桃湖洞尋幽探奇,別有一番情趣。

紅楓湖分北湖、南湖、中湖、後湖四個區域,四個湖區各具特色:北湖的島、南湖的洞、中湖的水、後湖的灣並稱“紅楓四絕”,使紅楓湖水面開闊而不單調,湖灣狹窄而不俗氣。更有侗寨、鼓樓、風雨橋、苗族吊腳樓、布依寨石板房等新景點點綴其中,給本來優美的紅楓湖又添了幾分秀色。

南湖與後湖一脈奇山相隔,這山如螺髻玉簪,如翠屏錦幛。奇峯下有一天生通道,名叫“下洞”,可容輕舟穿行。洞中潛行雖然隈隩,出洞後卻是景象一新,很有點“當時只記入山深,青溪幾度到雲林”(王維《桃源行》詩句)的意韻,讓人不辨人間還是仙源。

幽深寧靜的湖面,水色湛藍,空氣清爽,不染塵埃。湖岸上林木煙籠,野花罩地,籬舍星散,雀鳥爭鳴。每一道湖灣都是一幅別緻的風景畫,有的閒適恬淡,有的充滿生機,有的幽雅清冷。

若是晴天,湖面澄碧透亮,夕照下水天一片輝煌,棲息在島上的白鷺尋着夕陽飛去,真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雨天更顯嬌媚,近島、遠山,迷迷濛濛,各有層次,濃淡分明,猶如一卷意趣高雅的水墨畫。

關於介紹貴州四洞溝的導遊詞 篇9

肇興侗寨是全國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鄉第一寨”之美譽。肇興原名“肇洞”,是一個東西向的狹長谷地,兩條小溪匯成一條小河穿寨而過,河面跨有有六座風雨橋,風雨橋因橋上建有長廊式、可遮蔽風雨的橋屋而得名。通道兩側有欄杆,形如遊廊。寨中房屋為幹欄式吊腳樓,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頂覆小青瓦,古樸實用。

肇興侗寨以鼓樓羣最為著名,一個寨子就有五座鼓樓,分佈在寨中五團,依次為“仁團鼓樓”、“義團鼓樓”、“禮團鼓樓”、“智團鼓樓”、“信團鼓樓”,因而被稱為鼓樓文化藝術之鄉。鼓樓是侗寨的標誌,從外觀看像一座寶塔,氣勢雄偉,還沒進入村寨就很醒目。鼓樓上一般都掛有一支鼓。過去,當寨子遇到外敵入侵,失火或議事之時,便登樓擊鼓,召集寨民,鼓樓因此得名。鼓樓是寨裏集會議事、訂立款約、處理問題的會場,也是寨裏羣眾工餘飯後休息活動場所。每逢春節、農曆6月6日天貺節和8月15日蘆笙節等盛大的節日活動都在鼓樓舉行。

仁團鼓樓是寨子中最矮的鼓樓,鼓樓旁就是風雨橋,後面就是戲台,是肇興唯一的鼓樓、戲台和風雨橋都能展現在同一平台的地方。義團鼓樓的後面就是戲台,戲台前面就是一座大平台。這個平台是肇興最大的一塊空地,所以很多侗歌的演出都會在這裏進行。禮團鼓樓的後面有一個薩歲壇,爬上薩歲壇旁邊的曬穀地,你會看到另一個角度的鼓樓,智團鼓樓是肇興唯一的歇山式鼓樓,智團鼓樓沿着河流往下游走就是信團鼓樓,信團鼓樓離主街最近,也是肇興最高的一棟鼓樓。

整個寨子能看到全景的制高點是肇興中學觀景點,在這裏能清晰看到整個肇興侗寨的全貌。另一處是猛貓花橋下游新建的第六座風雨橋對面的小山坡,在那裏也能看到肇興的全景。晚上可以看看肇興的大歌演出,更好得感受一下侗族風情。

肇興現在經過開發,各種服務設施已經很完善,吃飯和住宿都不用擔心,但是建議在旅遊旺季最好還是提前預定較好。從義團鼓樓旁邊的水泥橋開始一直到仁團鼓樓這一段,是肇興的重點保護地帶,也是最漂亮的一段吊腳樓景觀,而這裏也是肇興購物最集中的地方。

關於介紹貴州四洞溝的導遊詞 篇10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天星洞景區在天星橋景區中段。在五光十色、變幻無窮的奇峯異石之中,4根大石柱直抵洞頂,柱上石花叢生,如雕龍刻鳳,色澤豔麗,洞中主要奇景有佈滿碳酸鈣凝膠體、狀若成堆成串葡萄的葡萄廳;有散立在流石灘壩上若"八仙過海"的石筍羣;有色彩豔麗、形狀奇特的滴石、雲碟、雲盤,宛若一席金盃玉盞、佳餚瓊漿的"天國盛宴";此外,還有仿如"荷塘"、"萬里長城"、"冰山雪原"、"苗寨梯田"以及"鳥蟲魚獸、花草樹林、瓜果蔬菜"等造型,都異乎尋常的相似,彷彿世界珍奇、天國神物均聚於此,使天星洞更顯得玲瓏剔透,富麗堂皇。

天星洞

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溶洞。洞內自然形成若干大廳和側廳。在五光十色、變幻無窮的奇峯異石之中,4根大石柱直抵洞頂,柱上石花叢生,如雕龍刻鳳,色澤豔麗。溶洞內主要景觀以人工為主,造型奇特,顯得玲瓏剔透,富麗堂皇。

天星盆景區

位於三岔河的伏流表面和河道的兩側。這是一片水上石林景觀,面積0.19平方公里,這裏有大大小小的天然山石、水石盆景。彎彎曲曲的石板小道,穿行於石壁、石壕、石縫之中,逶迤於盆景邊石之上。沿小道遊覽,抬頭是景,低頭是景,前後左右皆成景,彷彿到了天上的仙境,地下的迷宮。主要景觀有步步景、一線水、空靈石、天星照影、長表峽、側身巖、歪梳石、尋根巖、鴛鴦藤、盤龍圖、美女榕、象鼻石、天星樓、雛鷹出山等。

在天星橋石林附近石頭山的半山腰間,有一溶洞叫天星洞,這是黃果樹風景區眾多洞府裏最美麗的溶洞。天星洞的鐘乳石以色彩斑斕稱著,洞裏的石頭,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俱全,幾乎成了太陽光譜的靈敏折光鏡,把大自然的色彩集中到溶洞裏了。洞時感覺 有一根25米高的天然石柱,名天星柱,直託洞裏頂穹。石柱周圍,有一組石頭,每一石頭都極像盛開的荷花,大小不一,若輕輕敲擊,這蓮花狀的石頭就會發出不同音色的樂聲,美妙動人。

水上石林區

水上石林區瀑布水自伏流湧出後,流淌一公里左右,便到了水上石林區。河水從石林的上面分開,環流兩側,又在下面交匯,把一座石林圍在水中,區內水流蜿蜒曲折,石林星羅棋佈,露出水面。水上石林景區主要景觀有銀練墜潭瀑布、星峽飛瀑布、羣榕聚會、根牆屏障、盤根壁畫等。由於長年累月的波浪衝擊和流水侵蝕,河牀形成無數小坑穴,流水漫頂而下,仿若滾珠落玉,陽光這下,閃閃發光,似無數銀練墜入潭中。較之雲南石林,天星橋的水上石林以"水"見長,大自然在"水"字上做很好的文章。河水在石林中時隱時現,穿行於石峯、石壕、石壁、石縫之間、石林間長着大片的仙人掌和小灌木叢及各種花草,使冰冷的石頭上終年綠蔭,展現出生命的繁榮。

關於介紹貴州四洞溝的導遊詞 篇11

各位遊客朋友:

大家早上哈!歡迎大家參加重慶航旅貴州旅遊團隊。我是大家此行導遊員木可。預祝大家旅途愉快!

壯美大瀑布 多彩貴州風 相信有很多人對貴州的瞭解始於那句“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人無三分銀”的俗語;我想三千八百萬貴州各族人民不會認同,因為它的描述與實際的貴州截然相反,“晚上下雨白天晴、公路同鄉處處平、人逢節日遍身銀”才是真正的貴州。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實乃“中國之寶貝”。 根據“貴州”二字寫法,乃‘中、一、貝、州’,即‘中國的一個寶貝之州’,一語道破貴州的奇特與珍貴。貴州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寶貝呢?它是天、地、人三者完美結合、和諧相伴的一個大寶貝,是自然與人類文化的一片淨土。貴州的“天”—潔淨、濕潤、氣候宜人;貴州的“地”—由變化萬千的喀斯特奇觀構成;貴州的“人”—生活在多種文化環境之中,並且創造出絢爛多姿的文化與文明。貴州位於北緯24〃37′到29〃13′之間,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降水豐富、氣温變化小、冬暖夏涼。在地球氣候變得越來越惡劣的今天,世界上的許多地方,人們飽受炎熱的煎熬、乾旱的折磨、洪澇的危害、沙塵暴的襲擊;自然災害正在大範圍地侵蝕人類的家園,可是在貴州這塊寶地上,它的天仍然是四季如春、三晴兩雨、空氣清新、氣候宜人,儼然一個難得的大空調。得天獨厚的自然氣候環境,造就了貴州種類繁多、覆蓋豐厚的綠色植被,演繹出“山山張家界、處處九寨溝”神奇畫卷,由此得到‘公園省’、‘空調省’的美譽,這正是貴州動人魅力之所在。 明初劉伯温曾經預言:“五百年後看,雲貴賽江南。”雲貴以什麼來取勝江南呢?劉伯温又説:“江南千條水,雲貴萬重山。”貴州風光的集中表現就是那莽莽大山了。貴州屬高原山地,山地和丘陵佔據境內地土面積的95.2% ,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説。到過雲南的人,也許聽説過它的“十八怪”;這次去貴州旅遊,貴州也有八怪

第一怪:石片當瓦蓋

貴州的石頭很特別,層次清楚,能剝離出幾釐米厚的石片兒,用這些石片兒

代替傳統的燒結瓦,雖面積不是太統一和整齊,但免去了燒製的耗費,且比瓦片

結實耐用,何樂而不為?

第二怪:老太太上山比車快

貴州的山很多,所以路也艱難,盤山公路在山上繞了一圈兒又一圈兒,即使

再快的汽車,沿着盤山公路上山,也要一環一環的繞上去,,路程自然是人們行

走小徑的幾十倍,因而,等汽車繞上去了,即便是腳慢的老太太,也早提前到達

了啊!

第三怪:半邊房屋依山蓋

安順龍宮景區就有許多依山而建的房屋,借用山體作為後沿牆,巧借地勢,

也省去了一面牆的石料,據老百姓講,這樣建屋還有冬暖夏涼的優勢呢!

第四怪:山包兒獨立在

貴州的山,尤其在黔西南、黔南等地,貴州的山都是獨立突兀的,只有山腳

下是相互連在一起的,遠不象雲南的山巒,連接起來是同一個山脊那樣綿延起伏

、峯巒疊翠,這可能就是山包兒獨立在的所在吧?

第五怪:房頂上種菜

這並非普遍現象,而是一種特殊的方式,就是條件好的居民在建造房子時,

往往用水泥加固房頂,然後留有女兒牆,在女兒牆內鋪上好土,種些常用蔬菜,

卻也落得個能不求人就不求人,豐衣足食般的感覺!

第六怪:辣椒當成家常菜

貴州地處高原山區,同時雨勤構成了完整的潮濕氣候,常吃辣椒可以驅寒強

身吧?有時我就不明白,西北的大漠邊緣,在萬里夕陽中的居民也是凡食畢有辣

椒,那他們是為了什麼呢?也許惡劣的食品條件下,為了下飯吧?貴州居民特別

是苗、侗族除喜食辣外,更嗜食酸。當地諺雲:“三日不吃酸,走路打躥躥(意

為不穩)”。由此也衍生出兩道名菜:一是酸湯魚。製作時先將西紅柿、生薑等

放入米湯中,存於瓦缸發酵,再加入多種中草藥及花椒、葱、香椿等與魚煮之,

湯鮮肉嫩,酸辣可口,食之胃口大開。二是虎皮辣椒,即將青椒置於火上烤後撕

成條,拌以醬油等作料,裝盤上菜。

第七怪:三個老鼠一麻袋

這裏的老鼠當然指的是碩鼠,每個好幾公斤重的樣子,幾個就能裝一麻袋。

不過,這個怪應該和雲南的三個老鼠一麻袋應該是如出一轍

第八怪:廁所隨身帶

指過去廁所少,苗族人長裙,隨處可如廁方便。在貴州,苗、侗、布依等40多個少數民族和睦相處,民族風情異彩紛呈。婦女尤喜以銀飾裝扮,據説一個苗族婦女全身所披銀飾品重達16千克。但在田間勞作時,則不戴飾品,下半身多穿裙(亦稱百摺裙)。當需“解手”時,隨時可蹲下,裙四下張開籠罩,宛若一天然廁所。

還有聽到另外導遊所言:越醜越好賣(貴州天麻)樹皮當成藥來賣(貴州杜仲)酒香不飄國內飄國外(貴州茅台)……

貴陽的女子特別忌諱被叫做“小姐”,據説稍有姿色的女子可被稱呼為“釘子”,按照姿色等級分為——金釘子 銀釘子 銅釘子 鐵釘子。少數民族又將女子稱呼為“娘娘(niangniang請念第一聲)”。相對應,略有幾分姿色,或者説可以參加加油好男兒比賽的男子。被叫為“鉗子”,金鉗子 銀鉗子 銅鉗子 鐵鉗子.

關於介紹貴州四洞溝的導遊詞 篇12

甲秀樓位於貴陽市南部的南明河上,是市內小型人文風景區,猶如西安的大雁塔,武漢的黃鶴樓,成都的望江樓,昆明的大觀樓一樣,甲秀樓是貴陽的市徽和標誌。

甲秀樓始建於明萬曆20xx年,也就是1598年,至今已有400多年曆史。最先倡導修建甲秀樓的是當時的貴州巡撫江東之,他以河中的一塊形狀像鰲的巨石作為基礎,修建一座橋連接兩岸,並築一樓用以培育風水,取名“甲秀樓”。建樓的用意深遠,不但刻意點明貴陽山水甲秀黔中,而且激勵人們努力學習,使貴陽“科甲競秀”,人才輩出。

自此以後,貴陽果然出了許多著名人物,如明末以“詩書畫三絕“聞名於世的楊世友,清代的兩個狀元,文狀元趙以炯和武狀元曹維城。所以甲秀樓是貴陽人傑地靈的象徵,是貴陽山水與文化的精華。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甲秀樓的石牌坊,上面題詞是“城南勝蹟”,各位朋友可以在這裏留影。我們腳下的這座橋叫浮玉橋,它的橋面並不是平直的,而是有一個起伏,像一條浮在水上的玉帶,增加了橋樑造型的美感。在全國的風景橋中,浮玉橋是有名的,它與杭州蘇堤上的“六橋煙雨”,揚州瘦西湖的五亭橋可以媲美。浮玉橋橫跨在明淨的南明河上,兩岸楊柳依依,非常美麗。

浮玉橋上的甲秀樓是三層三檐四角攢尖頂,高約20米,四個角上刻有珍禽異獸的圖案,底層有12根石柱託檐,四周護以雕花漢白玉欄杆,充分體現了中國古建築的美感。浮玉橋原先有九個橋孔,橋下的涵碧潭在此迴旋盪漾,形成“長江水倒流,九眼照沙洲”的奇觀。橋上的這個亭子叫涵碧亭,從遠處眺望,半圓形的橋孔與它在水中的倒影合在一起,剛好是個正圓,橋、亭、樓的影子一齊映在水中,恍恍漾漾,給人以“鏡中景,水中樓”的朦朧感覺。詩人更把這種感受寫成了一幅楹聯,用“水從碧玉環中出,人在青蓮瓣裏行”的詩句點出了它的神韻。

甲秀樓為貴陽主要名勝,素有“小西湖”之稱,歷代文人墨客往來於此,觸景生情,留下很多墨寶,其中尤以清人劉玉山所撰長聯最為著名,洋洋灑灑174個字,凝結了貴州的歷史文化,開頭便是:“五百年穩佔鰲磯,獨撐天宇,讓我一層更上,眼界開拓。”

關於介紹貴州四洞溝的導遊詞 篇13

貴州是雲貴高原的心跳,是華夏神州的多彩樂園。喀斯特地貌是大自然賦予的.美好形態,山川秀麗是貴州人民得天獨厚的財富紐帶。歡迎您走進多彩貴州,熱情好客的貴州人將與你一同領略風格迥異的黔中山水人文。我是導遊員小代,接下來將由我帶領大家去遊覽黃果樹——天星橋風景區。今天我們要遊覽的景區是5A級重點風景名勝區,黃果樹——天星橋。它位於黃果樹大瀑布下游6公里處,是一座規模巨大的天然園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區,主要觀賞的是山水林洞根藤石瀑的美妙結合。天星橋玲瓏秀美,“風刀水劍刻就萬頃盆景,根筆藤墨繪製千古絕畫”的這幅對聯,點出了天星景區的神韻。

首先我們進入天然盆景區。它由大大小小的天然山石和水石盆景組成。這裏水上有石,石中有水,水中又生樹,比起雲南的石林更多了一份靈氣。漫步其中,可謂是人在畫中游。現在我們看見散落在水中的石頭共有365塊。正好暗合了一年的週期,它藴含了世界上每個人的生日,您可以從第一步開數,因為每塊石頭上都刻有日期。當數到你生日的時候,看看四周的景色,呼吸一下新鮮空氣,讓你徹底放鬆,而這裏,得名“數生步”。景區內還有一棵代表性的“根抱石”自然景觀——美女榕。這是個巧奪天工的傑作,有人説她像敦煌的飛天,也有人像一個跳水女王。它是由一塊巖石,像雕塑家般用自己堅硬的身軀去塑造這顆榕樹的根。使其變化發展,粗細得體,最後生成一個如同美女的身姿。

現在我們來到的這片開闊的湖面就是天星湖,這裏是西遊記中的高老莊豬八戒背媳婦的拍攝點,繼續走下去,就來到了天星洞,洞內有多個巨大洞廳和眾多喀什特洞穴景觀。

最後我們來到的是水上石林。它是天星景區的下段,景區內水流蜿蜒曲折,石林星羅棋佈露於水面。奇妙的是石上竟有奇特植被生長。如石筍上生長着各種各樣的小灌木。重重疊疊的仙人掌,星星點點的小花,美不勝收。此刻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銀鍊墜潭瀑布。它只有十餘米高,上面呈漏斗狀,水落下來像一張張下覆的蓮葉,交錯搭連,又似千千萬萬條銀鏈,是黃果樹瀑布羣中號稱形態最美的瀑布。

好了,朋友們,天星橋景區到這裏就畫上句號了。在短短的時間裏與各位相識,現在就要和各位説再見了!有一句話是這樣説的:不説再見又怎能更好的相見了!所以為了證明這句話,我們會再見的。希望在這景區的短短相識和景區的美麗能給你留下深刻印象。

關於介紹貴州四洞溝的導遊詞 篇14

肇興侗寨是貴州赫赫有名的侗寨,有千年的歷史,其中有五個鼓樓,名稱分別為仁,義,智,信,禮;還有兩個大點的戲台;而另一個伴隨侗族的標誌性建築-----風雨橋,則也有五個。侗族人稱風雨橋為“花轎”,大概是形狀像是花轎吧。

鼓樓主要是公眾匯聚的場所,我走到一個鼓樓時,看到一羣人圍坐在鼓樓下,中間有一個大火盆正在燒着;有個年紀較大的人用侗族話正在説事,而周圍的人正認真的聆聽老者的話,比正在開着的全國人大的會議的嚴肅性差不多。鼓樓的柱子上,綁着一個很大的蘆笙,大約是三米多長,這是我見到過的最大的蘆笙了。然而現代人的拙劣思維,給鼓樓抹黑了----一個鼓樓的第一層檐角上塑造了一個扛着金箍棒的孫悟空的形象,最讓人噁心的是孫悟空居然騎着一條狗。嘿嘿嘿嘿。

風雨橋是侗族標誌性的建築,我三十年前在書上看到這種建築時候,目瞪口呆的充滿了崇敬。現在實地看到後,有了更多的崇敬。風雨橋和鼓樓是侗族木建築的兩個代表,在世界建築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頤和園的長廊,大約是借鑑了風雨橋的建築形式。現代人做的鼓樓和風雨橋外形確實很好看,但是用水泥鋼筋製做的,只是好看而已。

讓我喜愛侗族的建築的,莫過於侗族那形狀優美,自然耐用的木樓。侗族的木樓用上好的杉木做成,一般是三層,據説一個木樓能保存居住上百年曆史。木樓冬暖夏涼,親切自然。據説建一個木樓需要八萬元,而在當地建造同樣形狀的水泥結構的房子需要二十多萬。由於木樓隔音差,走路時候聲音較大,所以有些侗族人將大的結構用水泥製作,而牆壁和屋頂仍然用木板製作,可謂兩全。

選擇居住地,是各個民族的首要問題。人,首先要選擇有水的地方,否則難以生存。月球上如果有水,航天員恐怕不願意回到地球了。

逐水草而居,是遊牧民族的特點;正如如此,逐江河而居,也是南方各民族的特點,侗族人逐江河而居,實為幾千年的遷徙特點,因為人類不能離開水。在江水兩岸居住,是江南各族人民的特點。長江黃河珠江兩岸,其實也是漢族人的特點。所以説,各民族的居住選擇地的必要條件,其實是同樣的首選。

侗族人沒有文字傳承,但是有獨特的語言,他們講話也講普通話,而且講的比較標準,雖然有些地方口音。侗族人大多是穿黑色或紫色的衣服,女人似乎個個都會繡花;一個老太太告訴我她七十八歲了,但是手中所繡的花,針腳着實細膩。而男人女人的節日盛 裝,均為繡花遍衣,男人的前裙上,還綁着不少的雞毛作為裝飾。

侗族女人所戴的銀飾物件,絢麗繁華,閃閃發光,是為銅件鎏銀,輕巧奢華。任何一個女孩戴上全套的銀飾件,都會美麗光華,儼如貴婦,美麗動人。一般套裝大都在千元左右,全是匠人的手工藝品。街上有好幾家銀匠鋪,不過加工用火則現代成了氧氣火焰噴燈和小坩堝。在明清時候,銀子是最普通金屬通流物,因此也造就了侗族的銀飾藝術,這種金屬易延展的藝術至今也是金屬加工業的頂級手工藝術。結婚時候有一套別緻的全套銀飾件,大約是侗族女孩最高的期望。至今看來,這類銀飾件依然是奢侈品,美的令人心醉,令人眼裏噴火。

作為男人,侗族並沒有給男人多少銀飾裝扮物件,因為男人就是賺錢買銀飾件給自己喜歡的女人的物品,由此可見男人的地位是多麼的低,需要花大把錢去買銀飾,然而買了之後做什麼用呢?

都是荷爾蒙惹的禍,誰叫咱是男人嘛。

愛藝術圖案是侗族的特點,甚至連路上鋪的卵石,也被精心的鑲嵌在水泥上組成各種優美的圖案曲線,連侗族的男人也非常講藝術。

侗族的染衣匠大多人女人擔任,將大鍋水燒開,加入靛藍或者紫的紅的染料,經過幾次過濾之後放入大鍋,將布匹放進去後翻煮一個小時左右,然後掛在長竹竿上晾曬。很有意思的是,染了帶有麻纖維的棉布曬乾之後,女人們用大木槌在門口的方形石板上用力的砸摺疊起來的布料,説是要將布捶打的有光亮。説是這種燃料是由板藍根來製作,有的布料在處理之後還要刷上柿子水,用於布料的防雨防風。果然,經過捶打後的布匹不僅是光亮,更是因為纖維被強制伸展,結果是衣服難以發皺,穿在身上久不變形和發皺。每家每户門前都有一塊方石,磨的異常光潔平整,就是捶打布料用的。甚至將布料捶打成百褶裙,穿上後裙子總是自然摺疊的硬楞硬角的永遠像是剛燙過似的。每天聽到捶打布匹的聲音,於我則是一種很愜意的聲音:如果有個漢族女人每天在捶佈讓我聽到的話,我會愛上她。

侗族的另一個服飾特點是編織許多帶子,用來綁在腰間和捆綁固定背在背上的小孩,還用於女孩對男孩表示愛情的象徵。

在侗寨的三天裏,每天都看到紅白喜事。女人們一手提着竹籃,裏面大約放着五斤糯米,左手提着一個罐子,也裝的是米,向主家去行禮。問詢為什麼這樣,答曰:右手提籃子是女人行禮,而左手提罐子是男人行禮,裏面裝着米和錢。一般來説,與紅白事主家關係緊密的人,行禮大約是一百元或更多。如果是直系親戚則行禮大約是五百到三千元。更遠點的街坊,只需提來籃子米就行了。但是登記之後,馬上反饋的回禮則是一斤半豬肉,一斤米,還有水果或者糖,回禮遠遠大於普通的行禮,而且還可以吃兩頓飯。飯是大鍋豬肉燉蘿蔔,血紅,酸菜燉豬內臟等等,四菜另加油炸花生米,沒湯,米酒任飲。所以如此算來,紅白之事的主人家大辦事情完全是闊小姐開窯子店--------圖的是快活。

看紅白之事來幫忙的街坊的人倒是挺有意思的:將豬肉無論哪一塊都是剁成小塊,連豬臉都扒了皮,剁成小塊放進大桶裏,然後倒進鍋裏和蘿蔔共煮。對於這些幫忙的人來説,看得見的肉和骨頭都剁成小塊放進鍋裏去和蘿蔔共煮,部位平等,一視同仁。只是豬血,因為珍貴就另行煮菜了。貌似根據主家的氣派和財富來講,殺牛來犒勞街坊鄰居直系親戚,那是最高的酒席了,如果是貴重客人,則一定要安排吃牛癟的。其實對任何人來講,碰上紅白事,你鄭重的去捐獻五十元錢或者更多,你就可以猛吃兩頓的。如果你不捐助的話,你照樣可以去大吃兩頓,人家仍然熱烈歡迎,並且頻頻向你敬酒,只要你臉皮夠厚就得。

紅白之事,在餐館門前,架了五口大鍋,人人都能看到煮的是什麼。晚上,就地放電影,這可真的讓我開了眼界:居然放映機是數字放映機!也就是電腦化的放映機。想起小時候我看過三十五毫米放映機,看到過八點七五毫米放映機,看到過十六毫米放映機,沒料到在這個地方居然看到了同世界先進一個樣的數字放映機放映電影,而且是抗日神劇。侗族的三個代表貌似做的很好嘛。

這個地方是三國時候“七擒孟獲”的地方,而且這些地方的叫“洞”(比如路上有個地名叫“頓洞”),相當於現在的“鎮”。這個我來的地方恰巧碰到的第一個風雨橋名叫“孟貓花轎”,可見孟獲還真是這個地方的人的祖先。

“七擒孟獲”是一個歷史或傳説,但是諸葛亮雖然最後該是失敗,但“攻城不如攻心”這讓諸葛亮大讚的主意,卻是馬謖講出來的並留於青史的。馬謖學孫子兵法之心得,頗為精粹。誰敢説馬謖沒有才華?你讓現在黨校的教授指揮三十八軍試試會怎樣?馬謖不過當時是諸葛亮手下沒有將領了的犧牲品。由此三國之後,侗族和漢族和好,此是明證。延至現在,“哇哈哈”充斥侗族鄉里,絕不是銀匠做出來的,正如當今我面對正在卸貨的大卡車上裝的滿車的“礦泉水”只有傻眼一樣,賓館裏的電視機頂盒和wifi,總不是侗族做的吧。

侗寨,晚上的時候靜的可怕,靜的幾乎連自己的心跳聲音都能隱約的聽到。寨子裏的狗似乎都是啞巴,幾天裏沒有聽到任何狗叫聲。狗兒到你面前,只是傻呆呆的望着你,期盼你能給丫一個骨頭;你若是不理它,狗兒十分委屈的只有默不作聲的看着你遠去。

晚上八點之後到第二天早上八點,你可以死睡到自然的自然的再加自然的醒來,貌似是你睡到了月球上,毫無任何讓你驚醒的動靜和理由。你要是早醒了去買早餐的話,告訴你沒有!您老還是回去睡了回籠覺之後再來買早餐吧。

侗寨有個藝術團,每天兩次的表演節目,早上十一點和下午五點鐘。這個藝術團全是當地的侗族男女青年組成,一招一式笨拙的可愛,曾參加過全國的各種民族藝術演出,以及走向世界。侗族的無伴奏“大歌”曾經在五十年間走向了世界去演出,當我第一次在深圳民俗文化村聽到侗族的大歌時候,感動的熱淚盈眶。因為我過去是吹法國號的,也學過深奧的音樂理論,知道人類的無伴奏和聲是多麼的難和罕見。侗族千年的無伴奏合唱藝術是那樣的卓越,令我中華民族在世界音樂舞台有足以驕傲的自豪。於今我在侗寨聽到現場的侗族大歌,不能不使我為之動容。

太美了! 美的讓懂音樂的人五體投地。

這裏的侗族有着太多的淡定,他們對遊客來旅遊和拍照似乎無動於衷:隨你怎麼拍照片,他們依然是我行我素,似乎當遊客如同空氣一樣的不存在。如果你認為他們冷漠,那就千錯萬錯了。他們侗族人是非常熱情的,經常是主動給你打招呼。熟了之後會請你去家裏吃飯,聊天。在少數民族中,侗族人無論年紀大小,其講普通話是最好的少數民族。這個民族對外來人的熱情,是我在少數民族中少見的。你在寨子裏,隨時會有願意跟你聊天的人。一個店主婦女就直接坦率的問我:你認為馬航失聯客機是怎樣的結果?我對這個問題只能是支支吾吾,顧左右而言他。寨子裏絕大部分是侗族,少有其他民族居住和做生意。這裏的生活沒有多少因為外來的事情所改變,他們的生活依然很淳樸,儘管不妨礙鎮上開着“海爾專賣店”。鎮上的旅館都有wifi,表示着他們與中國同步。當然,你在這裏可以去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的店裏去抽一百萬的大獎,這個抽獎與全中國同步,當然你肯定抽不到大獎的,只能做做此夢,嘿嘿。

黎平的侗族的飲食,有一個特別的菜:牛癟。咋開始我不知道這是什麼菜,問了之後方知是牛胃裏沒有消化完的草和牛胃分泌物的混合物。這也能是菜?聽的我毛骨悚然。然而嚐了一口之後,覺得除了草腥味外,沒有什麼特別反胃的。其實漢族大可不必大驚小怪的,臭豆腐不是漢族的麼?這種能讓美國人寧願去上吊而不願意吃的食物,不是漢族發明的麼?

這裏的侗族人用馬來犁田,這種馬是廣西的矮種馬,小的比牛還小;大部分的時候,馬被放到野地裏去隨便吃草,我看到一匹馬被繩子纏住了腳,於是去幫助馬卸掉繩子;馬兒相當配合的提起來蹄子,讓我將繩子脱下馬腿。然後,我撫摸着馬臉,馬兒愜意的享受着撫摸,我一邊撫摸着馬頭的各個部位,心想原來馬臉也不難看嘛。

是晚,在酒吧主人“花花”的店裏,彙集了高檔次的客人,可以廣交朋友,和陌生人稱兄道弟,啤酒是十元錢一瓶的雪花啤酒,比大排檔還便宜。然後回到異常乾淨價格低廉女主人胸脯大的異常其女兒白的像公主的“界池旅館”去睡覺。不過即使是住了三天,我也始終沒有問過旅館的主人:什麼是界?什麼是池?

自然的山水,自然的生活,自然而熱情的侗族,侗寨的許多特色令人難忘。

關於介紹貴州四洞溝的導遊詞 篇15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高原明珠-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紅楓湖觀光旅遊。楓是美麗的,楓葉紅的似火,這代表着我們貴州人民的熱情,在我們如火的熱情中觀賞紅楓湖的美景,豈不是人生一快事呢?

古人説:“同船共渡三分緣”,孔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們,我們紅楓湖的每一花,每一草,每一樹,每一木,都在向您微笑致意。“山也親來水也親,紅楓湖上迎嘉賓”,不知不覺我們的船已經駛入瞭如夢似幻的紅楓湖內。

紅楓湖地跨清鎮市和平壩縣,距省城貴陽僅30公里,所以紅楓湖是貴陽各大景點中的天之驕子,是遊客心中的寵兒。有人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來形容西湖的清麗與動人,但是大家可否知道紅楓湖的水域面積有57平方公里,而西湖的水域面積僅為5.68平方公里,所以紅楓湖是西湖的十倍還要多一點。

“一夜風雨過,小島影無蹤”這些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島嶼有178座。以各自卓越的風姿點綴着紅楓湖,彷彿給明朗的鏡子上鑲上了一顆顆水鑽。更奇特的是許多島嶼隨着湖水水位的升降,時隱時現,這情景就毫不誇張的印證了前面的那句詩。

紅楓湖分為北湖,中湖,南湖,後湖四個景區。它們猶如四大美女一樣各具風韻,每一個都能讓人神魂顛倒。北湖以島多島秀稱著。南湖以洞多洞奇揚名。中湖以水域寬闊,波光瀲灩誘人,後湖以灣多灣美迷人。聞名遐邇的“紅楓四絕”即北湖的島,中湖的水,南湖的洞,後湖的灣。這些特色增添了紅楓湖的獨特魅力,使得紅楓湖水面開闊卻不顯單調,湖灣狹窄卻不顯小氣,既融小巧奇秀,又具曠達豪雄,與“淡粧濃抹總相宜”的西湖相比雖不相同,但也有相似之處。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楓樹是孤寂的,也是充實的快樂的,它飽覽了人們的歡笑與辛酸,秋天的楓樹紅的似火,紅的似霞,紅的如花。待到楓樹的葉子漸漸變黃,枯萎。一陣風吹過,幾片枯黃的葉子飄落下來,落在地上,給大地鋪上金黃的地毯;飄到湖面,驚醒了正躲在荷葉下睡覺的小金鯉。儼然一曲“秋的筠語”所以這紅楓與這美人湖總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於是這座人工湖就取名為“紅楓湖”了。

我們現在的位置是南湖,南湖的面積最大,景點也最多,就像剛才我們説的“南湖以洞多洞奇揚名”。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就是一組奇異山巖壁石,這是小巧玲瓏而又天然形成的“盆景山”現在大家可以看到湖面逐漸狹窄,這兩邊的巖岸,如同斧削劍斬,有些遊人把它呼為“小三峽”:這一片景觀石峯林立,如同倒插的刀劍,給秀美的湖水增添幾分陽剛之氣,人們把它稱之為“小石林”這裏的巖石別有風姿,它橫看不成嶺,側看不成峯,它一片又一片的向上堆積,猶如帙卷浩繁的典籍人們把它稱之為“峭壁天書”如果把南湖的景觀比喻成一桌“滿漢全席”的話,那麼我們剛剛看到的僅僅是幾碟小菜,真正的大菜是將軍灣一帶若干優美的溶洞,這些溶洞個人具特色,互不雷同,要想全部遊覽,至少得3天時間。

現在大家看到的就是將軍洞了。紅楓湖建成後湖水滲進洞底,於是形成了水洞。需要乘船遊覽,大家可盡情的享受登舟入湖的樂趣。與它隔湖相望的就是打魚洞了,打魚洞所在的山腰上有一座苗族聚居的山寨,全寨十多户人家全是苗族,這裏的苗族婦女穿藏青色的對襟上衣和百褶裙,在衣領,衣袖,背部,裙邊點綴着桃花圖案,顯得極其雅緻,加上銀耳環,銀項圈,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現在我們的船正在向後湖行進,水道越來越窄,眼前有山阻隔,給人“山重水複疑無路”的感覺等船到山前,卻別有洞天,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後湖灣汊眾多,縱橫交錯,沿岸不僅可以看到田園風情,而且還可以看到若干古戰場遺址,只需聽一聽這些遺址的名稱,就可知道這一帶是古代兵家的必爭之地,小關堡,營盤,石城。明清之際這一帶發生過幾次戰爭呢:一是明王朝與水西各族聯軍的戰爭:二是清初吳三桂割據勢力與清軍和地方豪強的戰爭:三是當地人民反抗清王朝的戰爭。

看了南湖的溶洞,後湖的汊灣和古戰場遺址我們的遊船駛向了以島多島秀著稱的北湖看這裏大大小小的島嶼像兩串翠綠的珍珠。旁邊是民族村中的侗寨了,這一片湖區叫做侗苗衝,包括侗,苗,布依三個寨子集中體現了貴州侗,苗,布依等民族的文化歷史,生活習慣和建築風格的特點。

“世人爭説西湖好,曲檻弓橋匠意多,我愛紅楓無斧鑿,碧波千頃擁青螺。到了這裏我們紅楓湖之行就告一段落了,您是否還在為那明淨的湖水,優美的島嶼,婀娜的汊灣而流連忘返呢?沒關係紅楓湖歡迎您下次再來,爽爽的貴陽在等着你,多彩貴州在等着你。

關於介紹貴州四洞溝的導遊詞 篇16

歡迎大家來到這裏,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格凸河風景名勝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總面積18.6平方公里,它集巖溶、山、水、洞、石、林組合之精髓,融雄、奇、險、峻、幽、古為一身,構成一幅完美的風景圖畫,是稀世之珍的喀斯特自然公園。格凸河風景名勝區是中國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地,20xx年被入選中國最美的地方,這裏有令人心馳神往的亞魯王文化。

格凸河位於貴州安順紫雲縣,距離安順103公里,貴陽主城164公里,貴州省唯一授牌的省級攀巖運動基地,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在這裏,有現代國際流行的低空跳傘、蹦繩、翼服飛行的驚險刺激,也有古樸傳統的苗家蜘蛛人徒手攀巖、上刀山下火海的非物質文化展示;有令人心馳神往的亞魯王文化,也有世外桃花源一般的避世聖地大河苗寨;有舉世無雙的大穿洞燕王宮及萬燕歸巢絕景,也有國內最深的豎井和世界最高、保存最完好的古河道遺蹟盲谷。

格凸河景區集巖溶、山、水、洞、石、林組合之精髓,融雄、奇、險、峻、幽、古為一身,是完美的自然與人文風光錦畫,是鮮存於現代文明中古樸、原始、生態、自然、雄美的一方淨土,民俗、文化、歷史、自然在這裏交融匯聚,形成多種規模宏大、絢麗迷人的美。多美格凸河,一個美的不可思議的地方,一個洗心避世的靈山,一個户外運動休閒的天堂。

一九九九年八月十三日,法國科學院博士、地理學教授理查德.邁椰、歐貝.貝昂一行第三次到紫雲考察。理查德.邁椰介紹説:"最美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在熱帶國家,中國多集中在貴州,佔全世界的百分之七十,安順地區是喀斯特地貌最多、最集中的地區,紫雲格凸河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之一"。

關於介紹貴州四洞溝的導遊詞 篇17

離貴陽市35公里的地方,有一個異常美麗且安逸清新的省級風景名勝區____香紙溝。香紙溝景區由“龍井灣、鍋底箐、馬腳衝、南靜寺、白水溝、紅子溝、葫蘆衝、萬丈溝”等組成,共有七十餘個景點。景區內集山、水、石、林、竹、洞、寺廟為一體,各具精華山水兼顧,加上原始手工造紙技藝構成了如今香紙溝獨具特色的景觀。景區內地表水與地下水滲漏湧出,交替平凡,各種上升、下降巖溶達60餘處,自然形成山溝、絕壁、棧道、伐道、刀脊,因白水河支流落差形成的疊水瀑布,構成了景區的巖溶景觀。香紙溝的山,山峯造型優美、怡靜間豐富動人,懸崖絕壁,奇峯異石,動人心魂;香紙溝的水,水質清澈見底,涓涓細流,小橋流水交相輝映;香紙溝的樹古木參天,古藤垂懸;香紙溝的竹林茂盛,葱翠鬱滴,香紙溝的布依人用他們淳樸的民歌唱到:香紙溝有山又有河,還有古樹古水車,青山綠水待春風,布依山歌等貴客。

在漫長的歲月長河中,這片熱土上有着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澱,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鑄就了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民族民間文化藝術。這裏幽靜而清新的秀美自然風光、獨特的民族文化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藴避開了都市的喧囂與霓虹燈的閃爍成為了在城市中奔忙的人羣中理想休閒地。

600多年曆史的香紙溝“土法造紙”工藝:這種手工造紙技藝,因與東漢蔡倫的造紙技藝一脈相承,被稱作“世界最古老的造紙術活化石”,早已聞名遐邇,20__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在600多年前的明朝洪武年間,朱元璋“調北征南”時,越國汪公從江浙率兵進湖南轉貴州,帶領一支軍隊來到這裏屯駐。大量的湘人在這裏定居後,看到這裏雖然土地貧瘠,但水源充足,竹子豐富,尤其適合生產紙品。為了祭祀軍中陣亡將士和生存的需要,他們便操起了世代相傳的古老造紙技藝。於是,源於湘人蔡倫的“蔡侯紙製作技藝”便傳到這裏。因造出的紙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而湖南又簡稱“湘”,為表思鄉之情,湘人就把這裏定名為“湘子溝”。自那時起,“香紙”逐漸成為當地的特產行業,地名也就逐漸演變成了“香紙溝”。“香紙”曾被皇帝御賜為“神聖紙品”。

在香紙溝,幾乎家家户户都會造紙,造紙首先是選料取材。香紙溝的“香紙”原料來源於竹,竹子肉厚、質密,成漿率高,韌性好,易成型,使這裏的紙品質地優良。由於香紙溝的紙由竹而來,於是香紙溝人對竹有着敬畏之心,在砍竹前,先要舉行莊重的儀式,在竹子前燒三炷香後再砍竹,而砍竹用的工具只能用柴刀,忌用蔑刀,因為柴刀砍竹有“發財”之意,而“蔑”音同“滅”,有“滅竹”之意。有了原料,就進入了造紙的第一道工序——煮:將砍下的鮮竹子捶爛後,再將其與石灰摻水混合,將之放到那個石砌的大鍋裏,下面加柴生火,在鍋裏煮上將近一個月的時間,竹子就變得非常軟爛;再經過半個月的浸泡,然後開始造紙的第二步——碾:經過10多個小時的碾壓,竹子被徹底的碾成泥狀;第三步叫“抄紙”,其中包含了很多細碎的工作,比如要先把“竹子泥”和水按比例勾兑,之後還要把起“潤滑”、“分層”作用的樺葉水倒入,再將抄好的香紙壓縮、擠壓水分、晾乾……從取料到製成成品,共包括了伐竹、破竹、漚竹、煮竹、碾壓、提漿、抄紙、壓榨和烘晾等72道工序。這裏的人們受文化習俗諸多因數的影響,至今仍保留原始傳統的造紙技藝,這對總結我國造紙的歷史,有着‘活化石’的作用。”

山也青幽幽,水也青幽幽。

美麗多情香紙溝,天地如錦繡,

叢叢野花綻開口,片片竹林蕩綠綢,

水車嘩嘩笑,石碾轉溜溜。

中華土法造紙術,傳承到永遠。

清新迷人的香紙溝,雨甜風也柔。

涼爽伴你下河谷,芬芳託你上本樓。

温馨祥和好日月,如夢醉心頭。

關於介紹貴州四洞溝的導遊詞 篇18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各位到荔波旅遊觀光,很高興那能夠陪同大家一起領略荔波的山水風光和民族風情。現在我們的汽車從荔波縣城出發,前往小七孔景區,藉此機會,我給大家介紹一下荔波的基本情況。

初到荔波,我想每一位朋友都想知道荔波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在此,我告訴大家,荔波的得名源於布依族語言的音譯。在布依話裏,美麗、漂亮叫做“lijie”,“波”則是山坡的坡的諧音,所以組合起來。就是美麗的山坡,美麗的地方之意。

荔波地處貴州省最南部。自古以來,就是西南內陸通往南部沿海古驛道上的重鎮,全縣總面積2431.8平方公里,總人口18萬人,有布依、水、漢、苗、瑤、侗、壯等世居民族22個,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92%。因為地處貴州高原南部向廣西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所以荔波的平均海拔只有758.8米,氣候也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均氣18.3℃,非常適宜居住和旅遊。

因為資源的獨特性和豐富性,荔波曾先後獲得了許多誘人的光環和稱號,如世界自然遺產地、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網絡成員、國際王牌旅遊目的地、世界最大的喀斯特原始森林、國家級生態示範區、中國最佳山水文化旅遊名縣、全國科普示範縣等。特別要告訴大家的,是“地球腰帶上的綠寶石”這個美譽,如果我們從地球北緯25度的上空從西向東俯瞰地球,您會驚奇地發現,自撒哈拉沙漠,經阿拉伯半島,到墨西哥灣,都已經或正在沙漠化,幾乎見不到綠色。只有中國華南貴州荔波這方圓兩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還有鬱鬱葱葱的森林,猶如一顆璀璨奪目的綠色寶石,彌足珍貴。所以,“地球腰帶上的綠寶石”也就由此而來了。

此外,在《國家地理雜誌社》20__年組織的“中國最美的地方“選美活動中,荔波還以較大的優勢獲得了首屆“全國網絡手機人氣獎”第二名及單項獎“最美的森林”,與此同時,荔波還是全省首批優先發展重點旅遊區,是貴州省打造100個旅遊景區中的21個重點示範景區之一。

荔波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可以用“綠色、紅色、特色”六個字來概述,堪稱“三色級”旅遊天堂。

走進荔波就是走進了綠色王國,全縣森林覆蓋率64%,景區和保護區森林覆蓋率達92%。風景區面積佔全縣總面積的近四分之一,可以説山清水秀,步步是景。綠色資源主要包括兩大塊:一個是樟江景區,另一個就是茂蘭保護區。

樟江景區是國務院1994年公佈的第三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總面積118.8平方公里,由小七孔、大七孔、水春河和樟江風光帶組成,有代表性景源48處,其中特級和一級景源就有10處之多,20__年正式獲批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現在,正在舉全縣之力創建5A。20__年,還在縣城樟江河段成功開發了竹筏漫遊樟江、舢板船體驗旅遊及樟江經典文化遊旅遊項目,深受遊客歡迎。

荔波綠色資源的另外一大塊是茂蘭保護區,茂蘭喀斯特森林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1285公頃,是地球同緯度唯一僅存、集中連片、保護完整、原始生態性強的喀斯特生態系統。1996年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納入“國際人與生物圈保護網絡”,並載入世界吉尼斯記錄大全。

正是由於具有特殊的喀斯特森林生態系統與顯著的生物多樣性,包含眾多特有和瀕危動植物及其棲息地,在世界範圍內具有唯一性和獨特性,具有突出的世界價值。荔波於20__年6月27日正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六個、貴州省第一個世界自然遺產地,成為多彩貴州的典型代表。

特色資源上,荔波民族風情濃郁,以布、水、苗、瑤為主體的每個民族都擁有自己絢麗多姿的民族服飾、傳統文化和嫁娶習俗,別具情趣,形成了一道道迷人的風景線。在此我就不多説了,有興趣的朋友晚上可以從大型實景演藝《水韻樟江》中慢慢體會。

荔波還是一方孕育了中國革命的紅色寶地,革命老區,有着豐富的紅色旅遊資源和眾多的革命遺蹟。是中共“一大”代表鄧恩銘的故鄉,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戰鬥過的地方。綠色資源、特色資源和紅色資源相互交織,交相輝映,堪稱“三色級”旅遊天堂。

就讓我們從這裏開始,慢慢探尋,細細品味荔波帶給我們的美麗和思考。祝各位在荔波旅途愉快!

張家界願意與荔波漳江共同合作,共圖旅遊發展!張家界海外國際旅行社是荔波人民來張家界指定接待旅行社!

5篇介紹貴州樟江的導遊詞範文(二)

荔波漳江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由小七孔景區、大七孔景區、水春河景區、漳江風光帶組成,總面積273.1平方公里。以典型、豐富、集中的喀斯特原始森林為基礎,以千姿百態、獨具特色的地貌景觀、神奇茂密的原生植被、珍惜罕見的生物種羣、絢麗多姿的真山真水為特色,以田園風光和古樸濃郁的少數民族風情為補充,特色鮮明、神祕奇特;集山、水、林、洞、湖、瀑、險灘、急流於一體,匯峻、險、奇、秀、幽、美於身,極具觀賞價值。 20__年6月27日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被譽為地球腰帶上的“綠寶石”—. 小七孔景區位於荔波縣西南部,距縣城28公里,景區北首有一座建於道光15(1836)年的小七孔古橋,景區之名由是得之。

銅鼓橋

該橋位於小七孔景區東大門處,橫跨在樟江河,銅鼓橋長126米,淨跨60米,寬2.4米,高25米,橋身兩端採用瑤山銅鼓造型,故稱此橋為“銅鼓橋”。 瑤山瑤族將銅鼓視為神賜之物,鎮寨之寶,是權力的象徵。橋頭設立的圖騰柱象徵着瑤族的尊嚴,對祖先、神靈的崇敬,征服自然的信心和力量,柱身上的浮雕圖案展示了瑤族傳統、獨特而古老的民族文化,具有濃郁的地方民族特色。

小七孔古橋

位於景區之首,景區之名由橋而得。這是一座小巧玲瓏的七孔古石橋,橋由麻石條砌成,橋身爬滿藤蔓和蕨類;古色古香的橋下是綠得令人心醉的涵碧潭。兩岸古木參天,巨大的虯枝沿着橋伸臂,宛如巨傘撐在橋上。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向當地的瑤族姑娘小夥打聽打聽關於小七孔橋的傳説,回來和我們分享。" 羣山巖浪千千歲,響水河畔萬萬年”

涵碧潭上游長1.6公里的狹窄山谷裏,沿高高低低的河牀,錯落着68級瀑布和跌水。一路但見高山流水、綠樹紅花,但聞泉鳴瀑響、鳥啾蟲吟,便油然想起伯牙、子期的知音逸事,更覺眼前詩意盎然,美不勝收。遂為文人墨客冠以“知音谷”的雅號。

過小七孔橋,曲行百米許,即見拉雅瀑布。可見瀑首懸藍天,旁綴白雲,幾疑天河自空而降。瀑勢如山倒,吼聲狀雷,頗為壯觀。瀑布騰空噴瀉,橫向墜落,同響水河縱向錯落的68級跌水瀑布構成一幅絕妙的立體交叉瀑布羣景觀。瀑在路側,人在瀑下,倍覺暢酣和親切。瀑布濺噴的水霧飄飄灑灑,紛紛揚揚,給遊客以撲面涼爽和美的享受,可一洗征塵的暑熱和勞乏,頓覺輕鬆和振奮。

龜背山原始森林

漫山野生着無數龜背竹,故名。巖石崢嶸,怪石嶙峋,古木參天,藤蘿纏繞。此山有二絕:一是林中的古藤纏繞,恰似人工搓絞 的麻繩,殊為奇特;二絕乃山林上端入口處有一條樹根碗口粗,沿路伸延數十米,如遊動的巨蟒,令人咋舌;龜背山上隨處可見不屈的樹根如蛇蟒似蚯蚓,執着地在巖石上尋找土壤和水份。它們或盤根錯節,插入深深淺淺的裂隙孔竅;或抱着巨石生長,把頑石拱離地面;或把巖山擠破,達到石破天驚的地步,令人驚奇和歎服。

小七孔水上森林——亦名瑤池,長約600米,分上下兩段。河谷裏叢生着茂密的喬木和灌木,形成一道翡翠屏障。清澈的河水從河牀的雜木林中穿湧而下。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衝涮,河牀已沒有了一粒泥沙,連磐石也被激流磨光了稜角而變得“圓滑”起來,但樹木卻象多情的漢子,死死紮根在河牀妻子的懷抱裏,紋絲不動。美麗的愛情之樹四季常青。這種“水在石上淌,樹在水中長”的奇景,人見人歎。(小七孔水上森林中,石上盤根錯節,枝間古藤纏繞。遊人手攀曳藤、足踏盤根,沿河穿行,踩瀑踐浪,有驚無險而趣味無窮。) 鴛鴦湖

由兩個大湖、四個小湖串聯組成的一個奇妙的水網,是一組高原喀斯特湖泊。湖泊最深處達38米,湖岸嶙峋、犬牙交錯,濃蔭圍匝。湖水如茵,深不可測,湖水四季恆温。綠島之間,

港汊交錯,水面迂迴交合,形成一座水上迷宮。狹窄處如水上林蔭巷道,開闊處似水上森林巨窗,清晨和傍晚時分,濃霧似乳,籠罩湖面,朦朦朧朧,愈覺野趣無窮。卧龍潭

原名翁龍潭。喀斯特暗河——卧龍河的出口處。從地表看它只是卧龍河的源頭,近年又從這裏築壩引水發電後入響水河,成兩河的總水源。暗河從崖底湧出,潭面上不見蹤影,只有壩上雪崩似的滾水瀑布,潭外流不息的渠水,才感到卧龍河在潭底翻動,潭邊怪石奇樹林立,古木森森,潭外水聲轟鳴,霧雨濛濛,四周高山緊鎖,水潭猶如地底深淵,即便是發洪水時,潭面也猶如鏡子般平靜。

大七孔

大七孔景區與小七孔景區遙相呼應,以進入景區的一座大七孔古橋而得名。説了那麼多美景,現在來説一下這裏的少數民族風情吧,荔波瑤族是開拓荔波的最早居民之

一。遠在殷周之前,他們就披荊斬棘、繁衍生息在荔波這塊沃土上,從三支瑤族現存幽崖葬中,清楚地展現了遠古瑤族的葬俗和民族意識。懸棺葬、幽崖洞葬是遠古時代我國南方民族的一種葬俗,時至今日,瑤麓瑤族仍完好的保存着這一遠古遺風。各部落有自己的土語;有自己的特殊裝扮;有自己的習俗;有自己的自然宗教儀式;有自己的領地;有正副大頭人,有議榔會議和部落大會;有自己的石碑律和習慣法;實行部落內通婚聯姻,用親屬和姻親關係維繫全部落。天生橋 方村河伏流出露不遠,有一橫跨河兩岸的天然巨巖,是喀斯特是貌奇觀之一,谷稱天生橋,又謂仙人橋。

婦女上裝有短衫和背牌兩種,短衫與男裝相同,但胸前無花。夏時穿背牌,背牌用蠟染布做成貫首衣,前後二塊,花有多層,精心刺繡而成。下着白褶裙,裙用蠟染土布製成,裙邊繡花,腳裹綁腿。婦女頭包青帕,別銀簪,身着右衽無扣短農,再穿背牌。背牌繡有大方形圖案,胸佩五至九根扁形項圈,下圍蠟染繡花百褶裙,後套圍片,腳套腳籠,又繫有繡球腳帶。

關於介紹貴州四洞溝的導遊詞 篇19

赤水丹霞位於中國最大的紅層盆地—四川盆地南緣,地處貴州高原與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赤水丹霞地貌發育處於回春青年早期發育階段,區內峽谷、絕壁、溪流、飛瀑遍佈,丹霞地貌主要以高原峽谷型和山原峽谷型為主,峽谷深切,地面破碎,地勢起伏大。海拔最高處約1730m,最低處240m,相對高差近1500m,存在1600~1700m、1400~1500m、1200~1300m、900~1000m及300~500m等多級地形面。白堊系嘉定羣是赤水丹霞地貌發育最為核心的物質基礎,以河湖相厚層塊狀紅色砂巖夾粉砂巖為主,巖石堅硬,抗侵蝕性強,垂直節理髮育,多發育峽谷崖壁等高大雄偉的丹霞地貌形態。侏羅系地層以紫紅色、紫灰色砂巖、泥巖、頁巖為主,巖性較軟,抗侵蝕性弱,主要以剝蝕—侵蝕紅巖低山、丘陵等地貌形態為主,邊坡和緩。

地質構造

老第三紀以來,在赤水市境內相繼形成一系列東西向及南北向小構造體系,主要有大白塘向斜、磨子巖背斜、土城鼻狀背斜、旺隆場背斜及官渡背斜等。

關於介紹貴州四洞溝的導遊詞 篇20

歡迎來到紅石野谷——楊家巖景區。楊家巖是赤水世界丹霞自然遺產地核心景區之一,位於赤水市區西南部,離市區16公里,景區面積10平方公里。這裏連綿的丹霞山崖,掩映在綠樹飛瀑之中,被譽為最具美學價值的天然石刻丹霞景觀。走進瀑布成羣,桫欏密佈的深山幽谷,壯闊耀眼的丹霞巖層,彷彿讓人置身於遠古時代。這裏空氣富氧離子含量達每立方厘米30000個以上,是天然氧吧、洗肺天堂。

楊家巖景區由丹霞壁畫石刻長廊遊覽區和觀音溝原始生態瀑布王國區兩大部分組成,景區內有珍稀植物數10種:包括瀕危植物桫欏,珍稀保護植物小金花茶,赤水覃樹(當地人稱鐵夾子),鵝掌秋等等。

我們沿着溪流溯游而上,直抵山頂,隨處可見桫欏戲泉水,竹海映丹霞的獨特景觀。這裏位於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遺產地核心保護區的西北部,屬回春青年早期高原峽谷型丹霞地貌。他的形成,是在新地殼運動和水的作用下,遭受強烈抬升的夷平面,經過幾百萬年的風雨侵蝕、剝露後,軟的被水沖刷帶走,形成溝谷;硬的被留下來,形成山脈、山峯和丘陵;餘下赤紅色的土壤、巖石,形成千姿百態的丹霞奇觀。

瞧!左邊丹霞石灘上,清澈的溪水被映成硃紅色,像一塊細膩柔韌的綢緞,飄在羣山之間。水邊矗立的桫欏,向我們展示了生命演化的頑強和連續,他是古地理環境研究的活體標本。桫欏樹不驚不豔,帶我們走進那寧靜幽遠的和諧。水邊這幾株穿越時空,恰巧來到這裏的,説不定,是在等着與您相見!

前面的小橋,從橋墩到橋面是一色的丹霞石,把我們腳下的紅石板路延伸到對岸更高處,這紅就像楊家巖的血脈,把溝溝嶺嶺連成一片。

楊家巖觀音溝原始生態瀑布王國區內有數百個瀑布,其中最為典型的是佛頭瀑、觀音瀑、犀牛潭瀑布、一線天瀑布等,瀑布最大落差達60餘米。儀態各異的瀑布前,常有平坦的紅石灘。遠觀瀑布,如銀珠織簾垂掛谷中,高山流水瀑布之下,有100多米長,40多米寬的丹霞石灘,光潔平緩。瀑布水飛瀉而下,在石灘上瞬間舒展,波光粼粼,樂韻飛揚。赤腳踏浪,激起歡快的浪花,清透冰涼,常引得遊人樂不思蜀。

大家往前看,前方一大片耀眼的紅色,便是楊家巖的核心景點丹霞壁畫石刻長廊,這裏是赤水最早被發現並開發的丹霞景觀,中國丹霞地貌旅遊開發研究會終身名譽會長黃進教授到此考察後題詞:“楊家巖天然石刻,奇妙無窮,舉世罕見”。丹霞壁畫石刻長廊,長148米,寬20米至40米,高20多米。佈滿了丹霞壁畫石刻,若飛禽如走獸。最為巧奪天宮的則是那些蜂窩狀的痕跡,均勻精緻,玲瓏圓潤,但他並非出自人工雕琢,而是自然而成。巖穴正上方一條金龍張嘴翹尾,全身佈滿蜂窩狀的鱗片,在陽光照耀下,閃爍靈動,栩栩如生。下方的金蛙,金龜像一對披上金紗的護衞,守護家園。有詩曰:丹霞一絕閃金輝,活潑金龍勢欲飛;金佛金花紅寶殿,金龜金甲紫螺堆;金蛙金鹿檐前雨,金谷金樓壁上碑……

巖前飛瀑灑落,翠竹婆娑。像把亞熱帶巨型紅層盆地發育而來的丹霞巖穴,嵌進玉儲碧窗,精緻地展示了中國西南地區,大地構造運動演化過程的縮影。鮮豔的丹霞石刻,遍佈巖穴,有的表面如魚粼、如蜂窩、如水波,紋理相通,造型各異,講述了巴蜀古湖從形成到消亡的歷史過程。

楊家巖最具特色的地方,不僅在於他的觀賞性和科考價值,還在於他的參與性。返程中,坐在一條長達600多米的滑槽內,就能直通山底,讓您一邊領略原始叢林的古樸幽靜,一邊享受童年的樂趣。我猜想,您的童年一定未滑過如此之長的滑滑梯。到達溪邊,您還可以乘上飄流船,順流而下,與紅石清泉碰撞搏擊,盡情感受清溪峽谷中的激情奔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