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關於研究生學術交流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學術交流與合作是現代科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學創始人貝爾納j d認為:“現代科學的最偉大的發現有一些有賴於不同來源的思想的相互作用。只有當吸收了不同中心的思想的工作者聚集一堂的時候,才會產生這樣的發現。

關於研究生學術交流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這種交流的價值是再大也不過了。貝爾納所説的“思想的相互作用”,不僅包含着進行科學協同合作時的信息溝通和交流,而且包含着不同來源的思想的激發和碰撞。

如今,許多大型的科學研究活動越來越離不開學術交流與合作。人類基因組計劃就是在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和中國科學家交流合作下進行的,是學術交流與合作的成功典範。gps全球定位系統是科技工作者從一次下午茶聊天中獲得靈感而研發出來的。學術交流在科技靈感的激發中的作用可見一斑。

研究生教育作為人才培養的最高層次,是創新人才的重要來源,其培養環節不僅應包括對科學研究能力的訓練,也應包括對學術交流與合作能力的培養。

一、對“學術交流”在研究生培養中的作用和地位的再認識

(一)研究生教育有其顯着特點首先,研究生不僅是學習者,更是研究者和創造者。研究生面對的許多問題都沒有現成答案,需要進行大量的科學研究,需要研究生具有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研究生教育應是交流型教育。獨自一人閉門造車,不參與學術交流,不瞭解學術發展動向,就可能與學術前沿失之交臂,這就要求研究生具有學術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二)“學術交流”是研究生培養模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研究生培養中通行的是“課程教學”和“論文培養”的“兩維”培養。筆者認為應改革為“課程教學”、“論文培養”和“學術交流”的“三維”

培養。“學術交流”與“課程教學”、“論文培養”同等重要,是研究生三種基本培養方式之一。其特點是緊盯學術前沿、鼓勵學科交叉、倡導思想碰撞、包容奇思妙想,這些特點對提升研究生自主創新能力非常重要,但卻是當前“兩維”培養中十分薄弱的。

(三)“學術交流”在“三維”培養模式中的地位當前,中國的研究生教育過分強調教育的統一性,忽略了研究生教育過程中最重要的自主性和創新性。通過探索與實踐,學校建立“課程教學”、“論文培養”和“學術交流”的“三維”培養體系,恰好能突破這一障礙。

1.開展學術交流,有利於提高研究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內容。開展學術交流活動,可以使低年級研究生迅速轉變角色,適應研究型學習模式;可以使研究生交流信息,瞭解他人的研究方法和成果,激勵其提高科研能力;可以幫助研究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向大師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科學研究能力。

2.開展學術交流,有利於培養研究生的協同合作能力現代科學活動需要參與者具有良好的溝通交流、協同合作的能力。斯坦福大學榮譽校長傑拉德·卡斯帕爾指出:“大學是培養下一代研究者重要的孵化器。”[2 j開展學術交流,有利於培養研究生的學術表達和交流的能力,從而使他們有能力參與和適應現代科學活動,成為合格的下一代研究者。

3.開展學術交流,有利於構建開放型的學術環境同學科之間的交流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認識問題,不同學科之問的互動則促使人們產生一些交叉學科的靈感。開展學術交流,可以打破實驗室、專業、院系、學校和國家之間的自然束縛,可以讓研究生拓寬學術視野,突破傳統教育形成的思維定勢,更加廣泛地汲取科學營養,從而產生優秀的科研成果。

4.開展學術交流,有利於培養研究生的科學精神xx指出:“科學精神是一個國家繁榮富強、一個民族進步興盛必不可少的精神。” 3開展學術交流,可以讓研究生培育改革創新、勇於探索的奮鬥精神;可以通過與同行的溝通交流,培育求真務實、謙虛嚴謹的理性原則;可以通過聆聽包容不同的學術觀點,培育民主開放、文明進步的科學思想。

二、建立研究生學術交流體系的思路和措施

(一)把“學術交流”納入研究生培養體系需要面臨的問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以下簡稱“北航”)現有在校研究生近萬名,分佈在26個學院(系、所),學科門類涵蓋工、理、文、法、經濟、管理等學科。研究生存在專業不同、年級不同、學術水平不同等現實問題,造成研究生的學術交流有不同的層次和需求,這是構建研究生學術交流體系首先要面臨和解決的問題。其次,研究生以實驗室、科研組為科研集散,科學研討和交流更多地集中在科研團隊內部進行,學科團隊間較閉鎖,跨學科、跨區域交流受到限制,拔出這種學科之間的藩籬,提升學術交流的層次,成為學術交流突破的關鍵環節。

(二)研究生學術交流體系構建的思路北航堅持培養面向未來,適應現代科技發展的創新人才的原則,以激發學術靈感、啟迪創新思維為主旨,以提升創新能力、增強交流協作能力、培養科學精神為目標,把學術交流納入研究生培養計劃,構建了所有研究生均可以自主交流,導師能夠深度參與,跨專業師生能夠共同研討的普及型的校內學術交流平台;構建了把國內高水平的研究生學術會議“請進來”共同研討,使研究生“走出去”到國內外着名大學訪學交流,拓展視域,讓研究生投入到實踐基地、生產一線中鍛鍊科技實踐能力的拓展型的校外學術交流模式。

學術交流體系構建是以尊重教育規律為前提的,要針對研究生所處的不同學習階段有針對性地開展學術交流活動。對於低年級研究生,鼓勵他們作為聽眾參與研究生學術論壇和《現代科學與學科前沿講座》,讓他們迅速適應角色轉變,儘早完成從接受型學習到研究型學習模式的轉變;對於修完研究生基礎課程、在科研任務取得一定成績的研究生,鼓勵他們參與研究生學術論壇,在宣講會上宣讀自己的論文,與專家進行面對面地溝通與交流;對於在科學研究上特別出色的研究生,鼓勵他們參加大型全國性學術交流活動和境外體驗型學術交流活動,進一步拓寬學術視野;對於高年級研究生和在具備一定工程實踐能力的優秀研究生,鼓勵他們參與實踐型學術交流,深入研究生實踐基地、國防工業重點單位和東部發達地區企事業單位,解決工程課題,提高實踐能力,培養社會責任感。

(三)構建研究生學術交流體系經過五年的構建與實踐,北航形成了校內普及、校外拓展的多層次、跨學科、廣交流的研究生學術交流體系(也稱為“一個平台、三種模式”),實現了研究生教育從“兩維”培養到“三維”培養的轉變,取得了研究生教育的重大突破。“一個平台”是普及型的校內學術交流平台。把《現代科學與學科前沿講座》作為研究生的必修課,開設每個研究生均可參加的“研究生學術論壇”。“平台”覆蓋理、工、文、法、經濟、管理、哲學、教育等學科,覆蓋全校近萬名研究生,解決了學術交流的“普及”問題。

北航在普及型學術交流的基礎上,構建了以拓展研究生研討學術的層次和空間、拓展研究生國際視域、拓展研究生實踐領域為目標的拓展型的校外學術交流模式,包括三種學術交流的新模式(簡稱“三種模式”),即:研討式學術交流模式、實踐式學術交流模式、訪學式學術交流模式,進一步解決了學術交流層次的“提高”問題。“一個平台、三種模式”的研究生學術交流體系構架。

三、學術交流體系的實施效果

(一)一個平台— — 普及型的校內學術交流平台

1.北航研究生學術論壇論壇的主題是“激發靈感,創新思維”。論壇以主論壇和分論壇相結合的形式,主論壇由研究生院組織實施,承擔學術論壇期問論壇主報告、論文徵集、論文集編輯、論壇評議、論壇開閉幕式等項工作。分論壇由承擔該分論壇的學院(系)組織實施。論壇建立學校、學院、班級三層組織體系,指導、策劃、執行的各個環節都向研究生開放,研究生可以參與學術交流體系的構建、組織等工作的任何環節。

2.《現代科學與學科前沿講座》課程北航學術交流環節納入研究生培養計劃,開設《現代科學與學科前沿講座》課程,每學期組織10場高水平學術報告。要求研究生撰寫報告心得,互相交流,並進行考核。《現代科學與學科前沿講座》是每位研究生的必修課程,覆蓋所有在校研究生。

(二)三種交流模式—— 拓展型的校外學術交流模式1.研討式學術交流模式在普及型學術交流平台的基礎上,北航積極拓展研究生學術交流的空間,承擔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創新工程項目,接納更多大型的、全國性的學術交流活動,為研究生爭取更多的優質學術交流資源及優秀學術交流機會。每年,北航都會舉行全國性的研究生學術會議。xx年,舉辦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共收錄44所高校(院所)的290篇優秀論文,舉辦了26場專家報告,149場論文宣講。xx年,承辦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全國研究生暑期學校,來自36個高校(院所)的204名研究生參加了暑期學校,並與北航研究生一起學習,一起研討。同年,還舉辦第四屆全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170所高校和院所的3600名研究生參賽,北航在競賽中取得了團體第四名的好成績。

北航還鼓勵研究生積極參與其他高校在全國舉辦的“博士生學術論壇”、“研究生暑期學校”、“研究生學術年會”、科技競賽等各類學術盛會。

2.訪學式學術交流模式研究生公派出國以及研究生到境外高校訪問是北航學術交流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北航為研究生進行跨地域、跨校際、跨學科的學術交流創造了廣闊空間。鼓勵研究生參加短期國際學術會議,讓學生走出校門,參與更廣泛的學術思想交流。xx年~xx年,北航共支持257名研究生公派留學、參加國際會議。此外,還積極與境外名校合作,建立聯合培養、攻讀學位等境外學習交流機制。xx年,北航派出國家公派出國留學研究生119名。

3.實踐式學術交流模式科技實踐是研究生從事科學研究的重要過程,是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和增強社會責任意識的最好課堂。北航安排專門的研究生社會實踐專項經費,做到有組織、有規範、有考核,確保研究生社會實踐可持續開展。

實踐式學術交流主要包括建設校外研究生實踐基地,以及以組團交流等形式與境外大學開展研究生學術交流。其目的是延伸教育臂膀、提高研究生學術與實踐結合能力。北航與行業內大型企業、地區形成合作,建立了多個產、學、研一體化的學術實踐基地。目前,已經建立了西飛基地、鄞州基地等學術實踐基地;組織“京港”研究生學術交流團,與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五所大學開展定期學術交流等。

總之,開展學術交流可以彌補研究生教育的盲點,提升研究生創新能力,增強研究生交流、協作能力,培養研究生科學精神。學術交流是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將學術交流納入研究生培養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