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畢業論文 > 開題報告

大學教研課題開題報告

題目:構建新型師生關係的實踐與研究

大學教研課題開題報告

我校申報的《新課程實施中師生關係構建研究》課題,經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准,被列為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一般課題(課題批准號為:xjk06cjji03)。現根據《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辦法》的規定,召開課題開題論證會。我代表課題組做開題報告,提出本課題的研究方案,請各位專家和老師進行評議指導,也請課題組成員加以審議。

一、課題的提出

1、師生關係的現狀

對於稚嫩天真的孩子來説,國小可以説是他們邁入社會的第一驛站,而國小老師是他們人生的重要導師,良好的師生關係對於國小生的健康成長非常重要。但有調查表明,目前國小師生關係不容樂觀。從國小教師隊伍來看:隨着教師大批退休,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步入社會,“獨生子女”青年教師在國小教師隊伍中所佔比例正呈上升趨勢。從國小生羣體來看:一方面,隨着信息時代的來臨,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明顯增多,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權威,教師傳遞的價值觀念往往受到社會和家庭的衝擊。另一方面,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小生身心發育提前,尤其表現為獨立自主意識增強、思想更加活躍,加之“獨生子女”大多“養尊處優”,很少受到委屈、遭受挫折,容易形成執拗甚至過激的性格。因此,師生之間存在的專制、疏遠、分歧、冷漠、對抗和衝突等矛盾日趨明顯。這是本課題提出的一個重要原因。

2、是深化基礎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

二十一世紀的教育應以全面發展人的潛能,提高人的素質為本。因此,素質教育也應運而生。教育是人類認識、改造社會的高級活動。它的實施者是人,教育對象是人,評價者也是人。因此整個教育活動的基礎也離不開人與人的關係。尤其是師生關係更是其核心。在面臨二十一世紀、素質教育將取代傳統的應試教育之時,教育觀念要轉變,教育手段要更新,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也日益成為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素質教育呼喚良性的師生關係。

新課程改革倡導重建師生關係、師生文化,強調建立民主化的師生關係,強調師生關係是建立在民主和諧的人際關係之上的。教師的權威不是“外部強加”的,而是“內在養成”的,不是憑藉制度的力量,而是在師生之間的對話交流和知識的建構中自然形成的,構建人道的、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係是落實新課程改革的前提與根本。因此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是當前教學改革中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這是本課題提出的第二個重要原因。

3、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關於師生關係的理論,在國外已建立了比較完善的體系。近20年來,我國教育界理論界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對師生關係進行了一些探討和研究,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相關理論的深化與發展。但是,目前國內關於師生關係問題的研究仍有不足之處。第一,在研究方法上,研究者大多進行概念分析和理論建構,只有少數研究者以問卷形式進行調查分析。因而研究多停留在描述層面,缺乏實證性和可操作性。第二,在研究內容上,大多數研究還屬比較抽象的認識論上的研究,對一般意義上的師生關係闡述較多,很少對實踐課題進行研究,也鮮有對具體情境中的師生關係如教師與特殊學生羣體的關係、教師懲戒學生行為等特定師生關係進行探究。因此,這種研究對具體的教學實踐缺乏實踐指導意義。本課題研究力圖不但豐富有關師生關係的理論研究,更重要的是對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具有很強的實踐指導意義。這是本課題提出的第三個重要原因。

4、研究的意義、價值與創新

黨的xx屆四中全會提出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諧教育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教育和諧是人類永恆的追求,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是教育功能實現的內在要求,是實現和諧教育的基礎和前提。和諧的師生關係,對教師和學生雙方都具有高效、激勵、創造、教化和心理保健等功能。目前國內關於師生關係問題的研究大多是進行概念分析和理論建構,多停留在理論描述層面,缺乏實證性和可操作性。在研究內容上也比較抽象,對一般意義上的師生關係闡述較多,很少對實踐課題進行研究。然而,和諧師生關係問題是一個貼近實踐,充滿個體化,而且極為具體,多變的現實問題。偏重抽象思辨的理論研究無法揭示它的豐富內涵。本課題的研究將為構建和諧師生關係提供很強的實踐指導意義,同時能使學校的校園文化、制度文化和師生的精神文化得到質的提升,能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深化新課程改革,從而全面實施和推進素質教育。

本課題既有理論與實踐價值,又有發展價值。第一、具有理論價值: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教育科研中的指導地位,以交往理論、互動理論、對話理論為基礎,拓寬師生關係的研究領域,採取“問題取向”進行整合性研究,補充和豐富新課程理念以及有關師生關係的理論研究。第二、具有實踐價值:本課題研究將立足教育教學一線,以行動研究法為主,通過長期的跟蹤調查、現場觀察、個人訪談、數據統計和情景分析,掌握大量第一手的材料,在此基礎上歸納整理,瞭解師生關係現狀及其影響因素,探索出構建和諧師生關係的方法、途徑、策略與模式。本課題研究將對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具有很強的實踐指導意義。第三、具有發展價值:本課題不僅可以對師生關係從不同角度進行橫向拓展性研究,如“師生衝突研究”、“特定師生關係研究”等,今後還可以縱向拓展為和諧校園文化、和諧教育等方面的研究。

本課題研究主要有兩處創新:其一,研究方法的創新:以新課程實施為平台,以教育教學實踐為載體,以學校、社會、教師、學生、家長的廣泛參與為基礎,採用實證的、具體的、多樣化的研究方法,研究新型師生關係的構建;二是研究內容的創新:拓寬師生關係的研究領域,採取“問題取向”進行整合性研究,從師生之間的教學關係、倫理關係、心理關係、法律關係等多方面開展研究,構建新型的富有靈性和理性的師生關係模式。

二、課題概念界定

師生關係是教師與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務,以“教”和“學”為中介而形成的一種特殊的社會關係,是學校最基本的人際關係。

“新課程實施中師生關係的構建”就是要研究在新課程實施中,教師如何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對話、交流與合作,形成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所謂平等,即教師與學生是兩個任務不同的平行個體。雙方的唯一區別僅僅是分工的不同,教師不具備凌駕於學生之上的權利,教學雙方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所謂民主,即教師與學生在平等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你教我學、互查錯誤、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取長補短的新型教學模式。教好是為了學好,學好是為了更好地教。所謂和諧,最重要的是教與學的雙方保持一分良好的愉悦的心態,教與學的行為成為發自心底的最本質的要求。

三、課題研究的內容及目標

(一)研究目標

結合素質教育與新課程改革的實施,通過本課題的實踐研究,調查分析目前師生關係現狀,瞭解構建良好師生關係的影響因素,積極探索建立與新課改精神相適應的師生關係的途徑、方法、策略與基本構建原則,構建新型師生關係模式,促進師生之間相互信任、理解、熱愛,並能夠與人、與世界交流、對話,形成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營造科學、人文、開放的育人環境,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實現學校全面、協調、充分發展,有效地實施素質教育。

(二)研究內容

1、國小師生關係現狀的調查與分析。2、構建和諧師生關係的影響因素研究。

3、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通過師生對話、交流與合作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研究。4、在教育教學管理中,如何體現以人為本的師生關係研究。5、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如何構建和諧師生關係研究。

四、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一)、理論依據

馬克思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説、鄧小平的“三個面向”教育思想、新課程改革中的教師觀和學生觀都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此外,支撐本課題研究的理論觀點還有:

1、交往教學論 以馬克思的交往思想、哈貝馬斯的交往行動理論為基礎的交往教學論把教學過程視為交往過程,把師生關係看作是影響教學的關鍵因素,認為師生合作、自由民主的教學交往是“解放”學生個性的重要途徑。

2、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人的心靈具有自覺的能動性,教師和學生分別以自己的方式建構對世界的理解,教學過程就是教師和學生對世界意義進行合作性建構的過程,而不是客觀知識的傳遞過程,這就要求教學過程中要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

3、多元智力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認為智力的內涵是多元的,它有8中相對獨立的智力成分構成。每一種智力都是一個單獨的功能系統,這些系統可以相互作用,產生外顯的智力行為。多元智力理論為教師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提供了理論支持。

4、人本主義教育理論 以(美)馬斯洛、羅傑斯為代表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倡導以兒童為本位的教育觀,倡導“有意義的自由學習”,認為促進學生學習的關鍵在於“教師和學生之間特定的心理氣氛因素”,即和諧的師生關係。人本主義教育從根本上講就是以人為本。

5、和諧教育理論 蘇霍姆林斯基的和諧教育理論和王守仁的和諧教育思想都強調人的全面和諧發展,反對傳統的師道尊嚴,認為要真正促進學生個性全面、自由地發展,這種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是必不可少的前提。

(二)、研究方法

1.觀察法:我們將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實地觀察教師與學生的情緒、態度、心理等,瞭解師生關係的現狀及影響因素。

2.個案研究法:對某一典型的學生個體、小組和有關師生衝突的事件進行追蹤研究,透過典型案例分析和諧師生關係的構建。

3.行動研究法:我們將主要採用邊設計邊實施的研究方法,在實際的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中摸索師生關係和諧的方法、途徑和策略,行動者參與研究,研究者參與實踐,並根據研究中遇到的具體情況分析、論證,使理論與實踐、成果和應用有機地統一起來。

本課題主要採用以上方法進行研究,並輔之以文獻法、調查法、談話法、數據統計和情景分析法等方法。

(三)、可行性分析

在開展本課題的研究方面,本課題具備了較好的基礎和條件。

一是基礎優勢。我校在本課題的研究上有一定的基礎:本課題組組長主持研究的國家級子課題“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獲全國三等獎;本課題組部分成員參與研究的省級規劃課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國小生道德情感的方法與模式的研究”獲省一等獎;XX年我校參與省“十五”規劃課題“新課程實施中教師角色轉變研究”。以往這些課題研究為師生關係的構建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實踐與理論基礎。XX年以來,我校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就和諧師生關係的構建進行了實踐性研究。如成立了青年教師校本培訓班,定期開展了體現新課程理念的課堂教學競賽以及“尊師愛生”、“學校·學生·我”等一系列主題活動;以校“雛鷹電視台”為主陣地,每期開展了演講、朗誦等大量的課外實踐活動。這些教育教學工作都為本課題的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是條件優勢。我校是首批“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是市教育局直屬國小。近年來,學校投入100多萬元加強硬件建設,有校園網、廣播系統、電子備課室、電腦房等全套現代信息網絡系統及多功能教室,研究資料齊全,蒐集方便。課題組組長是學校現任校長兼書記,研究經費有保障且充足。

三是人員優勢。本課題組成員事業心強、業務能力強,其中中學高級教師3人,國小高級教師11人,特級教師1人,全國骨幹教師3人,省級骨幹教師2人,市級骨幹教師1人,全部為大學本科學歷,都主持或參與過國家級、省級科研課題的研究。

五、課題研究實施步驟

本課題研究計劃分三個階段完成,時間跨度為XX年12月至XX年12月。

1、第一階段:準備階段(XX.12——XX.9)

(1)、成立研究組織機構,準備開題。

(2)、進行理論研究,為課題的進一步開展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以科學的理論指導實踐。

(3)、調查研究學生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的關係。實施問卷、個案、並利用網絡進行深入細緻、系統周密的調查研究,對調查結果進行科學的分析,為調查實驗研究的開展提供第一手資料,從而加強實驗的針對性,提高實驗的有效性,減少盲目性。

(4)、論證課題的可行性,制訂實驗研究方案。

(5)、對教師進行科研動員,進行教育理論學習和方案討論。

(6)、宣傳公佈方案,營造課題研究的氛圍。

2、第二階段:實施起始階段(XX.9——XX.12)

(1)、開題論證

(2)、設計問卷調查,形成調查報告。

(3)、加強師資培訓,定期理論學習,開展教學實踐,討論實踐成效。

(4)、加強主研教師的交流與學習,不斷提高我校教師整體科研素養。

(5)、針對在科研過程中存在的關鍵問題,進行反覆的研討、實踐,力求做到研究成果的科學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6)、開展校級交流會,根據交流結果,上好研究示範課。

3、第三階段:實施深入階段(XX.12——XX.6)

(1)、實驗研究構建和諧師生關係的影響因素。

(2)、實驗研究師生關係構建中如何提升教師的人格魅力。

(3)、實驗研究師生關係構建中如何提高學生生命意識,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4)、實驗研究在課堂教學、班集管理以及教育教學活動中新型師生關係模式的構建。

(5)、總結、改進前期成果,邀請課題顧問作專題報告並進行指導。

這一階段,邊計劃,邊論證,邊學習,邊實施,邊研究,邊總結。每學期在全校舉行1-3次公開課觀摩活動。注意蒐集有關本課題的典型案例、課堂教學錄像、cai課件等資料。充分利用學校校園網等現代教學手段,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和諧寬鬆的學習環境,構建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從而提高教育教學的效率。並及時做好階段性資料的積累總結工作,並撰寫有關論文和調查報告。

4、第四階段:總結、推廣與結題階段(XX.6——XX.12)

(1)、對研究成果進行全面評價。

(2)、形成研究報告(調查報告、工作報告、研究報告等)

(3)、編輯研究成果論文集等。

(4)、整理出一套比較切合實際的新型師生關係的教育教學模式 。

六、任務分工

(一)成員工作分工

陽偉奇負責課題的總設計、實施、總結;

周瑩負責對課題協調、督促;

林燕娜負責本課題成果質量和宣傳;

肖偉顏、鍾仁伏、李飛燕、劉曉鳴、唐怡、姚聘蘭、劉愛靈、龍姣妮負責各子課題的研究與成果推廣工作。

(二)成員研究內容分工

1、國小師生關係現狀的調查與分析。(周瑩、林燕娜負責)

2、構建和諧師生關係的影響因素研究。(鍾仁伏、肖偉顏負責)

3、如何在班級管理中體現以人為本的師生關係研究。(李飛燕、姚聘蘭負責)

4、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研究。(劉曉鳴、劉愛靈、龍姣妮負責)

5、如何在教育教學活動構建和諧師生關係研究。(楊瑰、唐怡負責)

(三)成員研究成果分工

1、研究報告

2、系列論文

(1)國小師生關係現狀調查報告(周瑩、林燕娜)

(2)不良師生關係的成因與對策研究(鍾仁伏、肖偉顏)

(3)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班集體方略(李飛燕、姚聘蘭)

(4)基於新課程理念的課堂教學中師生關係問題與對策研究(劉曉鳴、劉愛靈、龍姣妮)

(5)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促進師生關係和諧研究初探(楊瑰、唐怡)

七、課題的組織領導

1、課題研究領導小組

組 長:陽偉奇

副組長:張力平、羅嬰平、周 瑩、謝凌雲、林燕娜

成 員:劉志羣、吳洪斌、肖偉顏

2、課題研究指導

吳國賢(婁底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書記,中學高級教師)

肖愛山(婁底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中學高級教師)

3、實驗研究課題組

組 長:陽偉奇

副組長:周 瑩

成 員:林燕娜、肖偉顏、楊 瑰、鍾仁伏、李飛燕、劉曉鳴、唐 怡、姚聘蘭、劉愛靈、龍姣妮

課題參研人員:婁底一小全體教師

八、經費籌措及管理

本課題以學校自籌經費為主,相關活動的開展爭取友好單位的贊助,預計研究經費總額為6萬元。我們將嚴格按照《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經費暫行管理辦法》進行開支,具體用途如下:

(1) 師資培訓、考察學習費2.5萬元

(2) 學生活動經費1.5萬元

(3) 圖書資料費0.2萬元

(4) 專家諮詢、指導0.4萬元

(5) 開題論證、中期檢查、結題鑑定等費用0.5萬元

(6) 打印、光盤製作費0.5萬元

(7) 科研成果展示0.4萬元

九、主要成果以及目前課題研究行動情況

本課題自XX年12月開始申報以來,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XX年12月,成立了課題研究領導小組和研究小組,聘請了課題研究顧問,市教科所課題研究專家吳國賢來校指導課題選題工作。

XX年12月~XX年3月 課題主要研究人員多次廣泛查閲資料,進行理論研究,確定研究課題,論證課題的可行性,完成課題《立項申請·評審書》,申報立項。

XX年2、3月 請省級專家省規劃辦李倡平主任、省教科院基教所馬所長、市級專家吳國賢、肖艾山等指導課題工作,修改課題設計論證書。

XX年3月30日 召開課題研究人員會議,對教師進行科研動員,進行教育理論學習和方案討論。為所有課題組研究人員以及青年教師校本培訓班學員頒發了田漢族所著的《交往教學論》作為自學教材。

XX年3、4月期間,分學科分學段組織了課堂教學中平等民主師生關係構建的研究研討會,課題組成員及相關年級的教師參加了研討具體時間是:3月20日低年級識字教學中平等民主師生關係構建研討;3月29日中年級閲讀教學中平等民主師生關係構建研討;4月5日高年級閲讀教學中平等民主師生關係構建研討;4月11日數學課堂教學中平等民主師生關係構建研討。

XX年3~5月 共上了59節公開研究課,儘管這是我校的一個常規性的教研工作,但從這期的研究課開始,我們要求上課教師着力探討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將課題研究的內容、目標與思想貫穿於整個公開研究課,並把這作為教學評價的一項重要指標。

XX年5月28日 組織“和諧師生關係”之“課堂組織教學”研討會,所有課題組成員、學校教研組長、各級骨幹教師參加了研討。

XX年9月 課題正式宣佈立項,制定《課題研究方案》和《課題實施計劃》。

XX年9月至今 課題組制定了課題研究工作制度,審議通過了“確立一個子課題,建立一份研究案例專集,一份課堂反思專集,一份培訓反思專集,上好一堂課題研究課,上交一份課題研究論文”的教科研製度,同時將課題研究任務具體分工負責。

我們計劃在10月14號完成開題論證,16~20號完成學生以及教師的問卷調查與結果統計分析,10、11月安排了共61節教學研究課,課題組所有成員參與聽課並組織相關評議活動。

目前課題研究主要成果有:

《思品課前的寬容》獲省級論文評比二等獎(課題組成員鍾仁伏);

《讓童話滋養童心——〈醜小鴨〉教學案例與評析》發表在XX年4月的《湖南教育(語文教師)(課題組成員肖偉顏);

《愛是和諧師生關係的基礎》(送《湘中教研》)(課題組成員肖偉顏);

《新時期不良師生關係的成因與對策》(送省教科院參評)(課題組成員肖偉顏);

《把愛均勻地灑向每一個學生》發表在《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課題組成員李飛燕)。

參考文獻:

「1」鍾啟泉,崔允淳,張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XX.

「2」田漢族.交往教學論[m].湖南: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XX.

「3」[美]lynda fielsteim & patricia phelps 著 王建平 等譯.教師新概念[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XX.

「4」劉靜.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師生關係研究述評[j].教育探索,XX,(7).

「5」張武升.外國現代師生關係理論的構建與發展「j」.教育評論,1989,(6).

「6」徐學俊 李正洪 王文.關於中國小師生關係的調查與思考「j」.教育科學研究,XX,(5):28—31.

「7」王旭東.國外師生關係研究[m].海口:海南出版社,XX.

「8」李洪 丁特.論和諧師生關係的建立「j」.瀋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XX,(3):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