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范文帮

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精选演讲稿

航天精神演讲稿(通用3篇)

航天精神演讲稿 篇1

在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作为特殊教育战线上,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除了欢庆、除了自豪,我们更应该学习杨利伟、费浚龙、聂海胜等航天员以及战斗在航天一线的科学工作者,他们所表现出的一种精神,一种民族的精神。

航天精神演讲稿(通用3篇)

我们要学习无私奉献的精神。在飞天的征程上,充满了艰辛,充满了风险,从科研院所到试验基地,从荒凉戈壁到浩瀚海洋,到处留下了艰苦创业的足迹,洒下了不懈奋斗的汗水。许多航天员还为此付出了生命。但是他们没有退缩,征服太空是他们的梦想。我们不能只看到他们身上那耀眼的光环,而更多是要想到光环背后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那种无私的奉献和牺牲。

我们要学习他们那顽强的精神。通过网络搜索,我们不难发现航天员在做超重耐力实验时那浮肿变形的脸;由于呼吸困难时紧咬的牙关;超常状态下的坚忍心理素质;还有噪音环境下强制入眠。我一次次的感到心理的震撼!这是向人类极限能力发出的挑战。不畏艰险,顽强拼搏,不因遇到挫折而气馁,不因取得成功而懈怠,表现了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和义无反顾的战斗精神。他们是我们全体中国人心中的英雄!

我们要学习他们积极的学习精神。广大航天人紧盯世界科技前沿,坚持自主创新,科学求实,团结协作,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正是有了他们坚持攻关的毅力和能力,才有了航天事业今天的辉煌。而作为一名航天员不仅要有强健的身体素质,还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他们要掌握涉及30门学科的理论知识。没有刻苦的学习是不可能成功的。真是七年磨一剑,方能直挂云帆济沧海。他们应当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我们要学习他们的“航天精神”,也就是学习我们的民族精神。把这种精神渗入到我们的特教事业的各项工作中,相信一定会取得辉煌的成就。“载人航天精神”将从此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财富永恒的一部分。

航天精神演讲稿 篇2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三、二、一,点火!”一声令下“神舟_号”运载火箭婉如巨龙般承载着炎黄子孙的梦想,从世界的东方腾空而起,飞向那神秘、深邃的宇宙。此刻,_这三位航天英雄的名字已永远地铭记在我的心中。

这一次飞行,是我国进行太空行走的第一次,也是我们有史以来搭载宇航员人数最多的一次这一次,也是最激动人心,最让我们炎黄子孙自豪的一次………这三位航天英雄不知带上了多少个“第一次”而奔向了太空。

我们在欢呼、激动、为这次飞行的成功而庆祝的时候,有谁能想到他们在成功之路上流下了多少汗水?他们每天都要在失重的环境下进行艰苦的训练,而且还要在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环境下经受考验……不过他们不负重望,每次训练的成绩都相当出色。他们知道,自已肩负着伟大的使命和每一个中国人给予他们的厚望。除了这些,我们也应该为这次飞行的圆满成功来感谢那些在自已的工作岗位上日夜奋战,无私奉献的科学家们。没有你们夜以断日、废寝忘食地工作,那么谁会去设计火箭,谁来研究火箭的性能呢?更别提发射火箭了。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讲,你们也是航天英雄!是你们,把荣誉给了别人,将劳苦留给了自已。是你们,始终默默无闻,但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伟大英雄!

这些人,和那三位宇航员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一群人,正是因为他们发扬着团结一致,百折不挠的精神,正是因为中国有这样的一群群人,中国才会大步地前进,国家的事业才会像火箭一样腾飞,祖国才会更加繁荣昌盛。他们,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正因为这些,他们的名字不仅会在我心中,还会深深地铭记在每个炎黄子孙的心中!

航天精神演讲稿 篇3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一代代官兵与广大科技工作者一起,谱写了中国尖端科研事业的不朽史诗,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一次次辉煌:成功发射40颗卫星、6艘飞船,和一枚枚火箭……同时,也付出了52个年轻的生命,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

捧读这个先进的群体、这批特殊官兵的事迹,我们不禁想起了这样一群人和这样一种精神,那就是红军长征精神。

整整_年前,当三支长征大军在西北的黄土高原紧紧拥抱的时候,他们的身后,同样是一部世所罕见的伟大史诗:几乎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平均走365华里才休息一次,日均行军74华里……

从长征路到飞天路,贯穿两部伟大史诗之中的,是同样一种精神。这便是自主创新、敢闯新路的精神,这便是百折不挠、敢于胜利的精神,这便是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

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人首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使党和红军,使中国革命的命运和前途转危为安;长征途中,党领导红军突破了几倍乃至十倍于己的敌人的围追堵截;长征途中,英勇的红军战士跨越了雪山草地,仅是牺牲的营以上干部,就超过了400人。

作为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生生不息,航天精神的源头无疑就是长征精神。

中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同样靠的是自主创新,是自强不息,是航天官兵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勇于牺牲和奉献。面对发达国家在高技术领域的一系列封锁,他们靠自力更生起步,在自主创新中发展;面对恶劣的环境条件,他们战天斗地风餐露宿;面对一次次危险的试验任务,他们不惜献出年轻的生命,即使死后也要选择大漠作为最后归宿,守望着茫茫荒原万古不灭的篝火,守望中国航天和尖端科研领域一次次辉煌的腾飞。

他们,无愧于红军的传人;他们,无愧于长征的接力者。

长征途中率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的孙继先将军,在_年前成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前身——中国第一个导弹综合试验靶场的'第一任司令员;而参与指挥那场战斗的聂荣臻元帅,则成了我国国防科技尖端事业和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元帅和将军,都把自己的归宿选择在大漠戈壁的发射架下,而中国的运载火箭也定名为“长征”,这不仅仅是巧合。

当一枚枚火箭直刺云霄的时候,全人类几乎都看到了箭体上那两团鲜明的标志:长征。

长征精神薪火相传,在人类探索太空的新征程上,长征的后来人无疑会谱写出更加绚丽的新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