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范文帮

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精选演讲稿

关于自闭症与社交障碍的解析

自闭症是一种病症的名称,他们会封闭自己,不让自己和外界交流。那么自闭症社交障碍应该怎么办?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自闭症和社交障碍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自闭症与社交障碍的解析
自闭症核心是社交障碍

社交障碍、语言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是自闭症的三大主要症状。语言障碍是大多数自闭症儿童就诊的主要原因,通常在两岁和三岁时仍然不会说话,有部分孩子会说话,但却说的全是无意义语言、重复刻板语言或自言自语,语言内容单调,模仿语言和“鹦鹉学舌”很常见。

4年多前,方方刚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开始进行治疗时自闭症症状非常明显。医生问:“你叫什么名字?”方方依葫芦画瓢回答:“你叫什么名字?”。吃喝撒拉的事情,不会说,只会拉着大人的手去“暗示”。

社交障碍是自闭症的核心障碍,儿童喜欢独自玩耍,对父母的多数指令常常充耳不闻,缺乏与亲人的目光对视,不愿意或不懂得如何与小朋友一起玩,不能参加合作性游戏。与父母亲之间似乎缺乏安全依恋关系。在运用躯体语言上同样落后,较少运用点头、摇头、手指指物等。

自闭症的核心症状主要是社交困难

社交困难源于交流困难,这种困难不仅仅提现在语言表达方面,还源于思维方式和感觉统合等更深层的原因。

自闭症人士一般都有交流上的困难,即便他们的语言上的生理功能不差。主要是因为他们不能直觉地解读非语言信息,比如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而谈话中的非语言信息占了一般以上。自闭症人士对非语言信息的存在一无所知。在和人谈话时,他们听的是别人说的话,仅此而已,他们对任何比喻,隐喻,反讽,成语等都难以理解。正因为如此,和正常人比起来,他们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听,去理解,去思考,去回应。所以他们的反应就有延迟。有时候别人会误认为他们反应慢是因为对所说的话题不感兴趣。或者他们因为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完全无视其他人在交流中的反应,而一直滔滔不绝地讲自己特别喜爱的话题。这一点,在阿斯伯格症身上尤为明显。

另外,由于自闭症人士不能进行多任务的切换,思维成线性,他们对一般人际交往和对话中的随机性根本无法适应。如同身陷迷宫而不能按图索骥,他们会觉得混乱和不知所措,从而带来巨大的身心压力,这也是他们逃避社交的原因。

虽然有一部分自闭症似乎对他人是完全没有兴趣的,而这也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与人交往的无助和不自信造成的。但另外一部分的自闭症人士还是有强烈的与人交流和互动的渴望。

他们形容自己:好像被关在一个玻璃房子里,可以看到外部的世界,但是他们听不到被人,他们也无法让别人理解他们。这种交流的困难让他们觉得和一个人聊上10分钟对他们来说就像在做一个繁重的工作。和一个以上的人谈话简直就没有可能。如果再把感官和感情上的过于敏感考虑在内,你大概就能理解他们为什么需要大量的时间独处,因为这样对他们而言比较简单和安全。

对于家长而言,只有了解自闭症谱系孩子交流困难的根源,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对于语言能力较差的孩子而言,他们可能更依赖于图像,或者文字的交流。

国外的案例说明,对于完全没有语言的孩子,如果让他们掌握通过打字的方式交流,他们可以比较顺畅地进行交流。一般而言,自闭症人士都是更依赖于视觉沟通的,语言对他们而言不是最有效的沟通方式,但大部分的NT(非自闭症者)是通过语言沟通的,这种差异也造成自闭症和NT之间沟通的障碍。

自闭症社交障碍症状

一、缺乏社交性对视

1、症状表现:

(1)常常目光散视,茫茫然地不盯别人的眼睛,与人讲话时,目光不定,晃忽,似听非听,心不在焉。让人无法与他交流,互相沟通。

(2)强迫性地让他抬头,对视眼睛时,常常违抗。表现为尖叫、哭闹、打人、抓人等行为的对抗情绪。

(3)缺乏“眼对眼”是一种障碍,缺乏对眼凝视是自闭症社会性交往障碍十分重要的症状。

2、症状原因:

(1)面部识别障碍

(2)对自身以外的信息不关注,无兴趣

(3)有意注意能力较差

(4)对眼神对视感到不安,回避

二、缺乏依恋与情感交流

1、症状表现:

(1)对父母和亲友没有感情上的依恋以及依恋关系;

(2)不能与小朋友、伴玩者进行感情交流、孤独自乐,更不会扮演感情角色人物;

(3)对某些物品表现特别依恋和执著,大有“恋物不恋人”的感情

(4)对别人的感情,熟视无睹,不会察言观色;

(5)自己的感情简单、贫乏,很少微笑。因此,难以发展和分化出友爱、友谊、同情、怜悯、悲伤、羞愧、悔恨这一类高级的社会化情感。

(6) 不受情绪感染,也不与别人,特别是父母和亲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2、症状原因:

(1)由于他们兴趣狭窄和奇特的偏好,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摆弄喜欢的个别物体上,无心与人们进行情感上的交流。

(2)他们的感知觉与普通孩子不同。对人的面部特征和表情的变化,感受不到兴趣,不能感受到其中的意义和作用。

别人的哭、笑、喜、怒、悲、痛等表情,他们不能理会,没有这些情感表示的感染力,所以表现出情感反应的冷漠和无视。

没有通过与人的拥抱、抚摸、携手活动的体验和表达。无从感受情感,形成情感交流无根源的障碍。

没有父母的依恋和发展的依恋关系,就没有情感的基础和社会化情感交流的发展,自然不能与亲人、与社会产生感情共鸣。感情共鸣是高级情感产生的基础。没有感情的共鸣,各种高级情感交流的行为也就没有了。

(3)由于身体发育的障碍,造成感觉的缺乏或迟钝

有的患儿身体变得僵硬,缺乏相应的依偎动作和兴奋、愉快情绪反应的机能。有的患儿身体某些功能障碍,毫无生气,象木偶一样,情绪反应呆板、机械,没有灵气的活跃,造成情感的迟钝。

三、不能建立伙伴关系

1、症状表现:

(1)独自玩耍,自己感刺激的个别东西,对玩具和小朋友的活动一概不感兴趣。

(2)基本上不懂得玩,更不会结识玩伴。即使是小朋友邀请他玩,也没有兴趣,更谈不上主动去参与别人的游戏活动。所以他们没有玩伴或缺少玩伴。

(3)不去玩和缺少玩伴,就无法与小朋友建立相互作用的亲密关系,产生友谊的情感,与同伴建立起伙伴关系。

(4)有时,对同伙、同龄人十分冷淡,对别人的友好打招呼,不做任何反应,甚至还会出现尖叫、发脾气等抗拒的行为,令小朋友不能与他们同玩、同乐。这样更使他们陷入无友、无伴的孤独状态。

2、症状原因:

(1)由于兴趣和行为模式的原因。

他们在兴趣上表现出异常的狭窄、怪僻、沉迷淘醉于个别奇特的物品上摆弄,而且仅是一种无目的、无意义、无情感的刺激活动。

他们独行自玩行为方式,铸定了不许改变,不容干扰的心理状态。

这两种的变态行为造成他们不会玩,不能与别人一起玩,和不能产生群体活动的互动互惠的作用以及确立感情的基础。

(2)源于自幼缺乏依恋和依恋关系以及他们心理的需要

没有正常与强烈的亲子依恋关系,就不能在这感情的基础上去认识人际关系的乐趣、依赖和重要意义;进而去发展情感交流和社交能力

自闭症儿童正是丧失了这种依恋关系的对象和能力所至的社交障碍,而表现出不能扮演“过家家”游戏中的模仿,不能对布娃娃表演出亲子的爱恋、亲切地谈话,用感情和动作去照顾它等。再进一步,也不能模仿大人们含有感情色彩的言行。对其他小朋友无法形成伙伴关系,友谊情感。

四、不能正常进行游戏

1、症状表现

(1)一般停留在单独游戏的阶段,常常做些别人不能理解的动作,而且这些动作缺乏想象力,不赋予某种意义。

(2)对合作游戏缺乏兴趣,没有能力。常常退缩或拒绝参与

(3)参与创造性游戏时,仅能充当被动角色,听别人指挥,扮演的角色形象无象征性的意义。

(4)不会模仿别人的活动,搞自己一套的动作。不遵守游戏规则,随心所欲,不能与别人协调活动。

2、症状原因

1、不理解游戏的规则,这就导致了他们不会去遵守游戏的规则。

2、游戏发展水平有限,大部分不会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如扮家家、去购物、去医院等。

3、缺乏共同注意力,对外界不感兴趣,很少注意观察,不会模仿别人玩游戏,喜欢一个人单独的游戏。

自闭症可以治疗

“自闭症的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罗向阳说,“原发性自闭症主要是遗传因素在自闭症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一般从一岁半左右,家长逐渐发现儿童与其他儿童存在不同。”

而继发性自闭症,则不是一出生就是自闭症,而是遭遇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外伤等后出现的类似自闭症的临床表现,比如不敢眼睛对视线、不懂交流、语言消失或鹦鹉学舌等。专家称,这种情况只要及时介入治疗,孩子还可恢复正常。

20xx年年底,罗向阳教授收治了一名因为病毒性脑膜炎留下后遗症的孩子,这个孩子已经有9岁了,脑膜炎后就表现出不与人交流、呼之不应、重复他人语言、多动等类似自闭症的症状,经住院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孩子可正确回答问话,与人正常交流,病情明显好转。

很多自闭症的家长都认为自闭症的孩子是天生的,只能进行康复训练。其实不然,罗向阳教授说,配合药物治疗,自闭症的治疗效果会更加确切。

对于自闭症患儿最好采用药物和行为训练相结合的办法。先使用药物控制自闭症的症状,安抚孩子,使孩子具备接受行为训练的状态。比如神经精神调节药中兴奋类药物可兴奋大脑皮层,增加有意识的交往活动;而抑制类药物则是针对有精神病症状的,可改善情绪,减少多动、攻击行为。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可进行康复训练。其核心是增进自闭症儿童对环境、教育和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服从。

专家发现,父母的性格及养育环境的好坏也会影响疾病的发展。来自父母接受过良好教育、性情温和耐心、善于学习和思考的家庭的自闭症孩子,恢复得要比父母受教育程度差、性格刚烈粗暴的家庭的孩子要好许多。原来,家长才是最好的训练师,只有家长才能帮助自闭症孩子渐渐走出他们的世界。

小孩自闭症怎么办

自闭症的护理

1.尽量令儿童自闭患者和家长有愉快的生活经验。

2.要制造一个稳定、一致的治疗结构,与及要主动的帮助他们参予。

3.教他的东西要适合他的能力,尽量帮助家长去学习在家里用同样的方法教导他。

4.尽量用鼓励的方法,开始时可能需要物质奖励,最重要是令他参予后得到成功感。成功的经验会令他的情绪稳定及有更大的动机去参予。

5.尽量令自闭症儿童能明白对他的要求,令他对环境产生兴趣,觉得参予有意义。

6.重复性行为及不愿改变的倾向需要慢慢治疗。通常是帮助他学习其它较好的行为去代替这些行为。另外,他们愈明白得多,这些行为就会愈少。

预防儿童自闭症的三大原则

1.培育孩子的自立能力,切忌父母事事包办。精彩推荐:治疗自闭症 推荐8个音乐疗法

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有意让孩子碰碰钉子,尝尝苦头。以磨炼孩子的意志力。

2.注重情商培育:情商即社会适应的综合能力

孩子仅仅学习成绩优良是不够的,还须懂得接受别人并让人接受自己,这也是爱的基本涵义。在培育孩子良好品德的同时,要教导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情和情感。

3.别把孩子过分封闭于一味学习的小圈内

城市的现代化使许多人搬进了高楼,而一户一门的高楼容易给孩子造成封闭的环境。因此,应允许或鼓励孩子从高楼走下来到庭院之中,与邻居或附近小朋友玩耍、交往,建立友谊。

治疗自闭症

1、演唱“问候歌”

音乐治疗师开始时与儿童建立关系的方法可以握着儿童的手唱着轻柔的《你好歌》,此时自闭症儿童很少拒绝。尤其在歌曲中加进被治疗儿童的名字,儿童对治疗师的“戒心”更可能逐步消退。治疗师在《你好歌》中可以培养儿童目光对视治疗师的机会。自闭症儿童与治疗师目光对视行为的增加是愿意与外界建立关系的重要特征之一。

当音乐治疗结束时,一般情况自闭症儿童的情绪都会比治疗开始时有所改善,因此自闭症儿童可以接受唱《再见歌》的方式结束治疗。在音乐治疗初期,许多抵触情绪比较重的自闭症儿童在结束治疗唱《再见歌》时,才开始产生交流愿望。治疗结束时治疗师可以再次提示儿童目光对视,儿童在唱《再见歌》时与治疗师目光对视的可能性比治疗开始唱《你好歌》时增加了。

2、演奏小敲打乐器

经过《你好歌》后,治疗师可以引导自闭症儿童选择自己喜爱的小敲打乐器为音乐或歌曲伴奏,此时辅助音乐治疗师也同儿童一起演奏小敲打乐器,使儿童在模仿音乐治疗师的过程中能正确地把握演奏小敲打乐器的要领。这种训练一般都是儿童随治疗师演奏或播放的音乐打节奏。

3、演奏儿童爵士鼓

还有一些自闭症儿童喜欢强烈的爵士鼓演奏,尤其有攻击行为的儿童喜欢在音乐治疗中用比较长的时间打爵士鼓。打爵士鼓对转移、削减其攻击行为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治疗师为这类儿童配置的音乐常需要跟随儿童打的节奏即兴创作音乐,然后逐步过渡到让儿童随治疗师的音乐节奏打鼓。虽然儿童不可能掌握太多爵士鼓演奏技巧,但多个鼓的敲打和加上脚踩鼓的爵士鼓特色,明显在训练儿童协调能力等方面优于普通大鼓的单一打法。

4、演奏木琴、甩琴等

自闭症儿童对小敲打乐器、甩琴、木琴等一般兴趣都不会太长,虽然有时可能继续按音乐治疗师要求去操作乐器,但从其游离的目光就可以发现儿童已处于被动状态,这时治疗师需要换下一种训练项目,尽快结束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状态。

5、音乐律动训练

针对抵触情绪较重的自闭症儿童可以靠演奏或播放音乐来打动儿童,治疗师根据儿童的现场表现找到适合他的音乐,允许儿童在感受音乐时自由活动,其间治疗师及时抓住儿童表现出的律动节奏,为儿童即兴创作或播放适合他的音乐。

6、听赏乐曲

单纯播放音乐或即兴弹奏、哼唱无词歌的形式适合重度自闭症儿童和语言表述能力较差、注意力集中时间太短以及年龄偏小的自闭症儿童。适合自闭症儿童的听赏音乐风格大部分为比较欢快的节奏,不局限儿童音乐的选曲范围和地域。在自由活动中感受一段音乐后,儿童有可能接受过去从来不接受的与治疗师简短对话和治疗师指令。

总之,自闭症儿童在感受一段欢快音乐后,原有对外界的抵触情绪有可能发生变化。大量的中外自闭症儿童音乐治疗案例显示听赏音乐可以引发自闭症儿童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欲望。

7、带表演的歌唱

带表演的歌唱活动在许多自闭症儿童中不是太受欢迎,一方面由于歌词的语言表达对于部分自闭症儿童有一定困难,可能产生压力后影响演唱兴趣,另一方面许多自闭症儿童对与音乐治疗师一同进行歌表演有被“束缚”的感觉,似乎歌词限制了儿童的某种“宽松感”。但许多表演唱歌词中的认知内容对儿童的成长是有益的,自闭症儿童也可接受一些歌表演活动,时间不宜过长。

8、拍手唱

儿童常常沉浸身体自我刺激的突出表现就是玩弄手,所以我们可以借助这个动作进行一对一的互动,跟着节拍唱歌,尽管孩子不说,但她也会隐隐的知道了音乐的节拍概念,当你与孩子击掌时她,尽管一开始并不对视,但随着你唱歌声音增大,以及稍稍变化节奏时,孩子会发现变化,从而开始注意到你的存在。当你加速和减速的时候,孩子会有情绪反应,甚至有时会出现少数的主动语言。慢慢将互相击掌演化出一些其他的随音乐律动的动作,可以形成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