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范文帮

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发言稿

第三次农业普查会议讲话稿(通用3篇)

发言稿1.89W

第三次农业普查会议讲话稿 篇1

同志们:

第三次农业普查会议讲话稿(通用3篇)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通知》和汪洋副在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加快推进我省第三次农业普查工作,更好地摸清我省“三农”基本情况,把握“三农”发展变化,有效服务“三农”决策。刚才,世平、晓林同志介绍了我省此次农业普查的准备情况、工作安排和下一步打算,省财政厅、省农委的负责同志也作了很好的表态,我都同意。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第三次农业普查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切实增强做好普查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情、社情、农情发生了深刻变化,党中央、国务院适时做出了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确保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战略部署,这就需要全面掌握新时期“三农”基本情况。为此,去年6月,国务院决定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省政府于10月出台了《关于做好第三次农业普查工作的通知》,成立了领导小组及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等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奠定了普查基础。开展第三次农业普查,不仅是贯彻农业普查条例、依法行政的需要,也是准确掌握我省“三农”新变化,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意义十分重大。

第一,开展农业普查,是补齐我省“三农”发展短板,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迫切需要。党的xx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20xx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最繁重的工作就是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这次普查,刚好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正是各项建设任务查漏补缺、校正航向的紧要关头。目前,从全面小康建设进程来看,我省农业农村各项指标依然靠后,而且还有465多万贫困人口亟待脱贫。要补齐这个短板,就必须摸清农业农村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制约因素,更加深刻地认识基本省情和农村实际,更加精准地突出重点、聚焦难点,更加及时地调整、完善“三农”政策,更加重视统筹城乡发展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提供更加有效的决策依据。

第二,开展农业普查,是科学指导农业转型升级,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客观需要。毛主席曾经说过,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当前,我省农业农村发展进入了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阶段,但依然存在农业结构还不够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农业生产资源环境制约明显等问题。开展农业普查,找准我省“三农”发展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弄清我省农业发展变化的规律,揭示出农民收入、消费、就业、居住等的变化趋势,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完善和强化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更有效地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第三,开展农业普查,是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条件。指出,农业结构性矛盾,主要发生在供给侧,也就是农业生产不能很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我省由于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以保供给、增产量为目标,市场导向意识不强,农业结构调整没有跟上人们消费需求转型升级的变化,造成农产品供给出现结构性失衡,农业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效益提高和可持续发展。解决这一矛盾,根本的还是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展农业普查,就是进一步获取真实详实、可靠可用的第一手资料,为有效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第四,开展农业普查,是加强和改进统计调查服务、满足农业生产经营者和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数据和信息需求的重大举措。为农业生产经营者和社会公众提供统计信息服务,是新时期统计工作的重要职责,也是农业普查的法定任务。大数据,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各行各业对全面性、权威性、准确性的数据需求越来越迫切。从农业来看,农业发展外部环境和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农产品全面短缺的时代已经过去,面向市场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经营的主导形式,农业生产经营者更加需要数据信息来找准自身发展定位、适应市场环境变化。通过农业普查,可以更新常规统计调查的抽样框,提高农业农村统计调查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完善农业统计调查制度,为农业生产经营者和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统计调查信息服务,以利于更好把握农业农村发展变化趋势,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开展第三次农业普查的任务十分艰巨。在普查范围上,这次普查将对所有的农业经营单位、农业经营户、行政村和乡镇进行全面调查,涉及全省1000多个乡镇、4万多个村(居)委会、1600万农户和100多万个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在普查对象上,人数众多、居住分散、流动频繁,素质较高的青壮年大量外出;在普查内容上,既涵盖了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又增加了不少以往统计报表制度所没有的新指标;在普查方法手段上,首次全面应用手持电子智能终端采集数据信息和运用空间信息技术开展农作物面积遥感测量。与前两次相比,这次农业普查涉及的范围更广,工作难度更大,方法手段更新,质量要求更高。我们既要充分认识这次农业普查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努力做好使命感和责任感,又要清醒认识此次农业普查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切实增强紧迫感,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向党中央、国务院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准确把握第三次农业普查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精心做好农业普查各项工作

农业普查是反映“三农”发展的“风向标”、“晴雨表”,必须拧紧“责任螺丝”,上好“担当发条”,积极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为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重要依据。主要任务是:

一要通过这次普查,掌握农业发展新情况,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我省今天的农业,已远非20xx年前可比。但农业发展新情况需要详实的数据来客观描述、准确定位,农业现代化究竟到了什么水平,特别是下一步如何更有效地推进,还需权威、可靠的数据来支撑。要通过这次普查,全面查清主要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和时空分布,摸清农业从业者、农业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农业生产与结构等方面的情况,弄清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大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司+农户”、“互联网+农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新型经营模式的数量、种类、经营状态及发展变化趋势等情况。进一步摸清农业家底,深刻认识“三农”现状,准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基本规律和主要特点,为正确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规划,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更加科学、更加详实、更加全面的基础性数据。

二要通过这次普查,厘清农业农村发展的关键问题,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当前,农村各项改革工作正在全面深入进行,中央在我省启动实施了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农业“三项补贴”、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农资金整合等多项改革试点,这一系列改革,对于加速我省农业农村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但是,我们目前对于这些改革工作还缺乏全面系统的数据。比如,我省农村集体资产总量很大,已成为推动农村发展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面临产权归属不清晰、权责不明确、保护不严格等突出问题。要借这次普查机会,把有多少经营性资产、有多少公益性资产等农村集体资产的产权情况搞清楚,以便更好推动产权制度改革。对于其他农村改革工作,也要通过普查把深层次的情况和问题摸明白,这样,我们在推动改革、谋求发展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三要通过这次普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加速全面小康进程。今天的农民,与20xx年前相比,职业多样化、收入多元化,流动性大,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变化更大。要通过普查,把农民的收入和支出水平及结构变化查清楚,把农村居民市民化的进程准确反映出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是农民要小康,而农民小康的关键是看贫困人口。要通过普查,把常规统计调查难以反映全面的贫困人口情况查清楚,真正弄清楚贫困的分布、程度和原因,为我们推进精准扶贫、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可靠依据,为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筑牢信息基础。

四要通过这次普查,加快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服务。这次普查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今后20xx年有关“三农”问题的抽样调查提供科学系统的抽样框,并为进一步做好常规的农村统计工作、搞准农村社会经济情况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这次普查,有助于提高各级政府组织大型普查的能力,在全社会普及 “三农”知识教育、统计知识教育,并带动基层统计基础建设,稳定统计机构和人员,提高统计干部素质。另外,通过普查中对网上数据处理、数据库开发等先进手段的应用和信息化建设,推进统计工作的手段和方法创新。

总之,农业普查要围绕服务“三农”改革发展大局,扎扎实实做好基础性工作。无论是普查指标设计,还是数据开发应用,都要牢固树立短板意识、问题导向,要真正能够做到为实现上述目标提供真实、客观、可靠地数据支撑。

三、全面夯实第三次农业普查各项保障,确保此次任务圆满成功

全省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省政府《通知》要求,遵循“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统筹安排,精心组织,把农业普查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是直接服务于全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性工作,地方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担负起领导本地区农业普查工作的责任。特别要说明的是,今年是各级地方政府换届之年,一定要确保“三农普”有专人专管,确保思想不松、担子不卸、投入不减、队伍不乱、工作不断。要按照全省统一的工作部署、时间安排和操作规范,认真组织实施。尤其是尚未成立机构的地方,要抓紧落实,为普查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各地区的指导,及时检查督促,确保各项准备工作落实到位。

二要落实责任,密切配合。普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相互支持,形成工作合力。统计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发展改革部门要做好普查物资和装备的支持工作。财政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农普办和国家财政部文件的要求落实普查经费。农口系统要充分发挥基层工作人员“三农”情况比较熟悉、与农民联系比较紧密的特点,在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选聘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国土、民政、测绘等相关部门要积极提供普查所需资料,与牵头部门做好相关调查资料和口径的衔接。司法、监狱等各相关部门都要组建本部门的农业普查机构,认真组织实施好本系统的普查工作。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配合这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积极发声,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有效的“三农普”宣传工作,引导全社会、特别是广大普查对象积极支持和配合普查工作。

三要保障经费,创造条件。按照国务院要求,普查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财政预算。各级普查机构要会同财政部门提早研究,下好“先手棋”,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切实保障普查日常工作、选聘普查员补贴和配备普查设备的需要。对经费不容易筹措的地方,财政部门要做好督促工作。省级财政要对财政困难县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各级普查机构要加强经费管理,专款专用,厉行节约,从严控制开支。

四是要选好“两员”,抓好培训。此次农业普查,内容涵盖广、涉及范围宽、农户分布散、时间跨度长、技术含量高,按照国家统计局测定的每个村一个普查指导员、每五十户一个普查员的标准,我省需要“两员”40万名。各地可以根据当地实际重点采取“四个一批”的办法确定“两员”。即:在乡镇(街道办事处)和村组挑选一批,从农口系统基层工作人员中确定一批,从扶贫队员中明确一批,从农村退休老教师和文化素质较高的留守妇女中选聘一批。要采取逐级培训的办法搞好“两员”培训,让他们充分了解普查工作的使命和任务、内容和方法、责任和要求,切实担当起普查重任。要落实好国务院农普办和国家财政部《关于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经费保障的通知》的要求,为“两员”履行普查职责提供必要的条件。还要按照国务院农普办的安排,搞好农业普查综合方案的试点工作。要通过普查试点,检验普查方案的可行性、普查内容的全面性、普查方法的有效性,为下一步全面普查积累经验。

五要科学严谨,确保质量。数据质量是普查工作的生命。普查数据如果失真,会严重影响党和政府对“三农”形势的判断。要将数据质量第一的意识贯穿到普查方案制定、工作任务布置和数据采集、审核、处理、公布等每个环节和各个方面。要遵循调查规律,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科学、严谨、精心地设计普查指标,规范技术标准。严格遵守普查制度和方案,建立覆盖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办法和监督机制,按照法律法规,切实保护调查对象权益,严肃查处普查中的弄虚作假行为,确保排除人为干扰,确保普查情况不失真、普查数据不含水分。

同志们,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希望大家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扎实工作,确保如期、高质量地完成普查任务。谢谢大家!

第三次农业普查会议讲话稿 篇2

各位领导、同志们:

现在距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标准时点12月31日只剩44天时间,农业普查宣传工作已经到了关键时期。省委宣传部与省农普办联合召开全省农业普查宣传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学习贯彻全国农业普查宣传工作会议精神,动员部署我省农普宣传工作,为全省农业普查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按照国务院农普办要求,12月份要开展宣传月活动,各地要通过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宣传活动,把农普宣传工作掀起新高潮,为正式入户登记顺利开展营造浓厚氛围。所以,这既是一次经验总结会议,更是一次农普宣传再动员、再部署的会议。省委宣传部对召开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周湘副部长等领导同志亲自出席并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贯彻。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我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的前期准备情况和全国农业普查宣传工作会议精神

(一)前期准备工作情况

在省委、省政府以及省农业普查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国务院农普办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积极行动,各项准备工作总体进展顺利。特别是4月28日省政府召开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电视电话会议以来,各地农业普查紧锣密鼓,环环相扣,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组织机构全面搭建。省政府于去年10月发出开展三农普的专门文件,成立了以道晋副省长为组长的湖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确定了成员单位及工作组职责。其中省委宣传部是领导小组副组长单位,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是成员单位。全省各市州、各县市区(管理区)、所有的乡镇(涉农街道)也成立了相应的农业普查领导机构,形成了各负其责、通力协作的工作机制,普查机构和人员逐一落实到位。

二是准备工作纵横发力。在省政府层面,时任省长杜家毫于今年5月6日亲自率领省政府办公厅、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到省统计局专题听取三农普工作情况汇报,协调解决三农普面临的实际问题,促推省级三农普经费预算增加。省政府副省长、省农普领导小组组长戴道晋定期听取三农普工作汇报,主持全省三农普工作会议,部署各地各级各相关部门的工作。省农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省委宣传部、省财政厅、省农委等部门全力支持配合农业普查,分别就宣传工作、经费预算、“两员”选聘等重要具体事项专题发文。市州、县市区均参照省里的作法,逐一协调落实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三是督查工作狠抓落实。省市县三级农普办层层发出了开展三农普督查督办工作的文件,明确了督查督办的原则、内容、方式及事项落实要求。今年7—11月份,省统计局班子成员采取分片包干负责的形式,深入到各市州、特别是工作进展较慢的县市区和乡镇,通过听取汇报、座谈交流、实地查看等形式,督查农业普查前期准备工作。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交办并明确落实要求、限定办结时限,特别是就经费预算、人员抽调、集中办公、“两员”选聘及报酬等个别难度较大的问题,及时与当地政府领导交换意见,要求予以协调解决。

四是试点培训顺利完成。3—4月,我省在长沙市宁乡县回龙铺镇及其两个村开展了综合试点。省市县集中50多人,并精心选聘和培训普查指导员10人、普查员31人,优质高效地完成了试点工作,并按时完成了国家农普办布置的试点数据信息汇总处理程序的设计工作。省农普办还对农普方案进行了培训,夯实了普查业务知识。14个市州和部分县市区均开展了普查方案试点和培训工作。

五是普查宣传初具声势。自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启动以来,我省各级统计部门和普查机构高度重视,积极行动。省农普办第一时间与省委宣传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湖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宣传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宣传工作总体要求。省农普办也制定了《湖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宣传方案》,对宣传各阶段的任务做出了具体安排。湖南日报、湖南卫视、湖南经视、红网及湖南电台新闻频道等省内主流新闻媒体对农业普查综合试点、全省电视电话会议等重要活动和阶段性工作都给予了及时报道。省、市两级农普办均开设了农业普查专题网站,组建了农业普查信息报送队伍,拓展了普查办内部与各级各部门的信息沟通渠道。目前,与各大媒体联合制作的农业普查宣传片、专题网页、农普之声等宣传产品正在陆续发布之中。各地农普办也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宣传工作。

(二)深入贯彻全国农业普查宣传工作会议精神

9月20日,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宣传工作会议在江苏省镇江市召开。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张为民出席会议并讲话。针对下一阶段农业普查宣传工作的主要任务与工作重点,张为民强调:一是加强与宣传部门的沟通协作,提高统筹好宣传活动的领导力;二是加大与各类媒体的协调合作,加强媒体对关键时点和重大活动宣传的影响力;三是邀请农业知名人士参与普查宣传,提升支持配合农业普查的号召力;四是充分运用新媒体讲好农普故事,提升宣传感染力;五是用好用足多种宣传手段,拓展宣传的普及力;六是精心策划宣传月活动,办好宣传月启动仪式;七是筹备好现场登记阶段宣传工作,巩固三农普宣传好势头。他要求全国各地统计机构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亲自负责;精心策划,做好统筹,责任到人,有序推进各项宣传工作;善于在宣传内容、渠道、载体、组织形式上创新,提高实效;按照“统一组织、上下联动、内外合力、创作精品、有效传播”的原则,在国务院农普办的统一部署下,统一步调、联动配合,形成高效、有序的“大宣传”格局,切实提高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宣传的能力和成效。

各地要按照国务院农普办统一要求,深入贯彻全国农业普查宣传工作会议精神,步调一致,及时跟进,确保农业普查宣传工作上下联动,收到实效。

二、加强农业普查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是我省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进行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涉及全省各级各地各相关部门,涉及广大农村生产经营者,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需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公众的积极配合。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完成普查任务,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大力营造舆论氛围,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历次普查实践也表明,宣传工作做得好、群众的配合程度就高,普查工作就能顺利进行,宣传工作能否搞好直接关系到这次普查的成败。

(一)农业普查工作的系统性和复杂性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宣传工作。这次普查涉及全省1536个乡镇、44151个村(居)委会、近1600万农户以及大量的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我省需要配备约20多万名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工作环节牵涉到统计、宣传、财政、农业、水利、林业、民政、国土资源等16个相关部门。要取得相关部门积极支持与配合,调动和发挥这么多普查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普查的知晓率,只有扎实搞好宣传动员,提高各部门、各单位对农业普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各部门、各单位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打消普查对象的思想顾虑,把宣传动员做深、做细、做实,才能形成合力,共同完成普查任务。

(二)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宣传工作。当前,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及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互联网+农业”迅速发展,农民已不再仅仅是一家一户局限在田间地头劳作的传统形象,有的已经脱离农业活动,成为生产经营单位员工;有的以非农产业为主,依靠农产品销售发家致富,有的参与到网络社交活动,依靠现代信息交流改变业主身份,新时代农民群体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多样性。这些变化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宣传工作,改变以往仅仅依靠发放宣传单、张贴海报的宣传方式。既要充分利用好微博微信、QQ群、APP社交区联系互动的新媒体宣传渠道,也要发挥好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宣传优势,大力传播普查知识,广泛交流普查经验,讲好贴近农民喜好的普查故事,打造出更多短小精悍、贴近生活、生动有趣的宣传产品,才能不断提升普查宣传及时性、广泛性和影响力,促进普查宣传工作接地气、聚人气,为普查登记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高质量普查数据的取得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宣传工作。取得高质量数据是这次普查的最终目的。要保证数据质量,除了普查人员要严格执行《普查方案》、尽职尽责,普查对象要积极配合、如实申报外,还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农业普查条例》,把农业普查工作纳入法治宣传轨道。只有在普查过程中广泛深入地向社会宣传农业普查的法律法规,教育广大普查人员恪守职业道德,坚决反对和抵制任何形式的弄虚作假行为,严格履行保密义务,促使普查对象密切配合,按时、如实、全面申报真实的资料,才能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客观地反映我省实际情况。同时,农业普查数据质量直接关系到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以法律宣传途径教育全体普查人员牢记“不出假数、真实可信”的统计信仰,确保普查数据经得起党和国家的检验,经得起人民的检验,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也是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普查手段的科学性和多样性要求我们必须加宣传工作。这次普查将全面启用新的调查技术手段,对普通农户、规模经营户和农业经营单位进行普查时,使用PDA入户访问登记;对行政村和乡镇进行普查时,将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对所有乡镇实行联网直报,并力争将行政村也纳入联网直报;对主要农作物稻谷、小麦、玉米、棉花的播种面积采用遥感信息技术,进行遥感测量。新的调查手段有助于提高普查工作效率和数据质量,也有助于减轻普查对象负担。我们要宣传好普查手段的便捷性、科学性,真正让普查对象更好地配合普查工作,让普查人员准确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高效采集普查对象申报的普查项目。

三、下阶段工作要求

通过前阶段的宣传工作,全省已营造出一个领导重视、群众参与、社会关心的良好氛围,取得了广大群众、社会各界,特别是各级领导对农业普查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为农业普查在全省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农业普查宣传工作仍存在发展不平衡,基层宣传工作深入不够、有待细化等问题。下一阶段,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贯彻落实。省委宣传部与省农普办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湖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宣传工作的通知》,明确了这次农业普查宣传动员的目的和意义、内容和重点、阶段安排以及组织领导,是这次普查宣传的总纲;省农普办印发的《湖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宣传工作方案》提出了农业普查的工作原则、各阶段的具体工作安排和工作要求。根据农业普查工作进度安排,我省农业普查宣传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20xx年为普查准备阶段,集中宣传农业普查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及实施方式。在12月份,全省将按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办公室的统一部署开展农业普查宣传月和宣传周活动,逐步将社会宣传动员工作推向高潮。20xx年1月—5月为普查登记和数据处理阶段,重点宣传普查人员和普查对象依法履行责任和义务。20xx年6月—12月为资料发布与开发应用阶段,宣传主要围绕农业普查发布的成果进行。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按照《通知》和《方案》的指导思想、目的任务和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抓好贯彻落实。各地区要结合本地实际,抓好统筹,加强规划,责任到人,努力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调、齐抓共管工作局面。12月是全国农业普查宣传工作的高潮,各地要精心策划,有节奏地举办好宣传月各项活动,特别要办好宣传月启动仪式。

(二)加强统筹兼顾。各地要明确农普宣传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重点工作,把握市、县、乡、村不同层级的进度节奏以及同一层面部门之间的时序安排,细致对接,有序开展,协调推进。要加强与宣传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争取指导和支持,将农业普查宣传纳入其宣传工作总体布局,并请其协调主流媒体配合开展农业普查宣传,特别是重要时点和重要活动的宣传。要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交流,主动介绍普查宣传工作的有关设想和工作安排,认真听取媒体对于三农普宣传的建议意见;要为媒体了解农业普查提供及时、必要的支持,既要主动提供农业普查重要进展等信息,也要通过组织媒体基层行等活动,带领媒体深入农业普查工作一线,真实了解普查工作的科学严谨,切实了解普查工作者的辛勤奉献和人民群众的支持配合。要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的作用,发挥各级机关、事业和企业单位特别是中国小校的作用,广泛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扩大农业普查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提高农业普查宣传动员工作的效果。

(三)加强审核把关。农业普查宣传工作不仅涉及面广,而且政策性强,各地要对农业普查宣传报道和宣传产品的内容严格审核把关,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效管理、正确引导的原则,确保宣传内容紧扣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题,着眼于统一思想、凝聚人心、解疑释惑、弘扬正气、服务大局。要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创新宣传载体手段,设计、制作、发布主题鲜明、创意独特、寓意深刻的宣传产品,着力宣传普查目的、意义、内容、流程和新特点,重点展现普查员恪尽职守、乐于奉献、敢于担当、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详细阐述农业普查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三农”工作所发挥的作用。

同志们,普查登记即将进入倒计时阶段,要做的工作很多,尤其是宣传动员工作要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任务很重。长期以来,我省的统计工作得到了省委宣传部领导和新闻界朋友的热情关心与大力支持,大家合作得十分愉快。农业普查要搞好,宣传动员必须先行。希望各级普查机构、各级宣传部门,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充分认识到我们在这次普查中担负的神圣责任和艰巨任务,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精心组织、统筹规划农业普查宣传工作,为高质量地完成我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任务,奠定坚实的舆论基础!

谢谢大家!

第三次农业普查会议讲话稿 篇3

同志们:

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部署“十三五”特别是20xx年农业农村工作。

省委、省政府对会议高度重视,东明书记作出重要指示:

“”时期,我省“三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打下了坚实基础。四川是农业大省,“十三五”期间,必须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要深入贯彻、重要批示和汪洋副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目标,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下更大力气破解“三农”难题。要坚持农业农村改革主攻方向不动摇,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品结构、生产结构、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扎实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再上新台阶。

东明书记的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农业农村发展成就,对今后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认清形势,充分发挥三农工作在全局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

过去5年,我们采取强有力措施,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村面貌显著改变,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取得可喜进展。

产业发展提档升级。建成上千个现代农业示范区,一批优势产业带逐步形成。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整体跃升,建成高标准农田20xx万亩,大批重点水利设施工程开工,新增有效灌面660万亩。20xx年,粮食总产3443万吨,比20xx年增长7.5%。

新村建设扎实推进。以“业兴家富人和村美”为目标,实施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五大行动”,藏区新居、彝家新寨、巴山新居、乌蒙新村“四大板块”尽显区域特色,农村廉租房制度普遍建立,“小组生微”模式全面推广,建成幸福美丽新村9000多个。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把农民增收摆在重中之重位置,实行书记县长负责制。在全国农民收入总体回落的态势下,20xx年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47元,增长9.6%,是20xx年的1.9倍,在8个经济大省中增幅第一,连续五年实现“两个高于”;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84:1缩小到2.56:1。

5年来,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森林覆盖率达到36%。农业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6%。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加快发展,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基层组织更加巩固,农村社会稳定祥和。

20xx年,面对经济持续下行的严峻形势,我们改革创新、拼搏实干、突破困局,农村工作亮点纷呈。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迈出坚实步伐。农业功能不断拓展,优势产业加快培育,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综合效益持续提高,休闲农业快速发展,乡村旅游效益居全国首位。全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现场会在川召开,中央领导对四川三农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突出主攻方向,着力重点领域,深化农村改革,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完成75%,承包地流转面积1547万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部分农村改革事项开始破题。

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开创崭新局面。省委、省政府开展了3轮高规格大规模的大督查大调研,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专题部署脱贫攻坚,召开脱贫攻坚大会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构建“3+10”政策组合拳,强化“六个精准”,明确“五个一批”,落实“五个一”帮扶,建档立卡对象实现“六有”。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实行“双组长”负责制,层层签订责任书、逐级立下军令状。20xx年,全省农村减贫117万人。

农业开放合作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成功举办第三届四川农博会、第二届川台农业合作论坛,积极参与“万企出国门”、“川货全国行”活动。推介农业合作项目1229个、签订投资促进项目734个、合同金额1400多亿元。

“”农村工作取得的成就,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十三五”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涉农部门开拓进取的结果,是三农工作战线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拼搏的结果。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

“十三五”是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刺阶段。必须清醒地看到,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农村工作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动力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既面临诸多挑战,也孕育难得机遇。

从挑战看:一是农业现代化发展滞后。农业是四化同步的短板,农村是城乡一体的短腿,与高速推进的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极不协调。二是农业面临地板和天花板挤压。扩大耕地面积和提高粮食单产的空间有限,农产品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已经引发价格倒挂,生产成本不断增加,盈利空间越来越小。三是农业转型发展任重道远。生产经营分散化细碎化现象突出,规模效益和集群效应还不明显。科技支撑乏力,从业人员老化,职业农民短缺,“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依然突出。四是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户均耕地面积仅为全国的40%,中低产田土占60%。耕地缺乏休养生息,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五是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380万农村贫困人口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到20xx年,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任务异常艰巨。此外,自然灾害频发、农产品市场和价格波动始终是捉摸不定又必须面对的问题。

从机遇看:一是宏观政策有利。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加速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产业布局向西部倾斜,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加大,中央和省委出台了脱贫攻坚系列政策措施,脱贫攻坚既是民生工程更是发展工程,是新常态下贫困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改革释放红利。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即将全面推开,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不断完善,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和试点试验成果在更大范围推广,必将为农村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是改革着力点由投资、出口、消费的需求侧,转向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的供给侧,减少过剩产能,加快结构调整,促使工商资本转向农村寻求发展机遇,有助于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三是创新引领发展。在“双创”和“互联网+” 创新创业浪潮推动下,农业“创客”异军突起,电子信息、现代设施和生态、文化、旅游等要素与农业加速融合,“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成为农业现代化新引擎。

总的看,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适应新形势、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立足省情、吃透农情、体恤民情,紧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风雨无惧,激情满怀,扎实做好三农工作,为赢得全局工作主动发挥积极作用。

二、凝心聚力,扎实推进,确保“十三五”农业农村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20xx年,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着力抓好调结构、促转型、挖潜力、强基础、建新村、抓改革、惠民生,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一)调结构,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重点是降成本、补短板,充分发挥各类经营主体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引领作用,形成结构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机制。

降成本。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通过农业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投资回报率、劳动生产率,逐步减少化肥农药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比较效益。

补短板。树立大农业、大粮食、大食物观,加强基础设施等农业供给薄弱环节建设,增加绿色、有机、安全以及市场紧缺、更加契合消费者需求的农产品生产。改变过度消耗地力、滥用化肥农药、单纯追求产量的生产方式,适应消费升级的需要,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二)促转型,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环境友好、资源节约、转型升级的路子。恢复发展粮草轮作、果草间作、藕鱼共生、稻鸭共育、稻菜轮作、猪—沼—菜—果等生产模式,大力推进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优化产业区域布局。根据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开展新一轮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重点县和示范县建设,建设大基地,培育大产业,着力打造粮油、畜禽、茶叶、果蔬、中药材、木竹产业等优势产业带和集中发展区。

促进产业升级发展。进行种植业、养殖业战略性结构调整,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品质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继续培育农产品区域性品牌。推行畜禽标准化适度规模健康养殖,大力发展草食牲畜和小家禽畜,积极发展现代林业和林下经济。

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产品产地加工和精深加工,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排头兵”企业。加快发展订单直销、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着力提高农业附加值。农业既可以生产食物饱口福,也可以生产景物饱眼福。要通过农旅结合、文旅融合,不断拓展农业功能形态,积极发展创意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

(三)挖潜力,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我省探索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做法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我们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继续挖掘新产业新业态增收潜力,确保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乡村旅游要开启休闲康养度假模式,兴办农村经营性养老服务机构,开发农村特色工艺品,促进新业态千姿百态、竞相发展,不断丰富农民增收的产业形态。

支持各地引进大型电商、星级酒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参与新业态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乡村酒店等新型经营主体,支持新业态人才培训、认定和就业,把返乡创业青年、大学生村官、农村致富能手培养成新业态带头人。

在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示范县建设基础上,对农村养老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农产品产地加工、农业服务业等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再扶持培育一批重点县或示范县。

(四)强基础,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10个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深入推进“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工程,全力推进武引二期、开工建设土溪口水库等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坚持大中小微并举,加快已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农水重点县、五小水利工程、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0万亩。

加快实施《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整合国土、农业、水利、发改、财政等部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统一管理,统筹使用,新建高标准基本农田500万亩。要将高标准农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建设情况纳入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内容。

继续推进通乡通村公路硬化、县乡道改善提升和配套设施完善工程,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公共交通。坚持建管结合,切实把农村公路建设好、管理好、维护好、运营好。

(五)建新村,实现业兴家富人和村美。把新村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建成幸福美丽新村6000个。

全面实施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和文化传承行动,把旧村改造作为重要举措,处理好“建改保”的关系,推广“小组生微”建设模式,提升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水平,推动由“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迈进。

与精准脱贫结合起来,抓好“四大板块”新村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廉租房建设,着力解决无房户、危房户、住屋困难户的住屋问题。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带动脱贫攻坚,重点向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倾斜。

积极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推进建制镇、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整治农村面源污染,实施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开展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

(六)抓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继续把农村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坚持主攻方向不动摇,落实“七个更大突破”要求,继续走在全国农村改革的前列。

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加快推进集体产权“多权同确”,扩大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加快林权流转立法,抓好国有林场和林区改革、林权抵押贷款、金融支林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完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创新适度规模经营形式。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家庭农场配套政策,推进农民合作组织规范化建设,推广农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优化农业公益性服务,发展多种形式的经营性服务组织。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推进农垦(农场)改革发展。

加大改革试验探索力度。持续推进国家和省级层面的各类试点,将试点经验上升为制度成果。建立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围绕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进行综合试验,发挥1+1>2的整体效应。试点试验既要出成果、出经验,也要防风险、不犯颠覆性错误。

(七)惠民生,着力实施精准脱贫。坚持“省负总责,市(州)、县(市、区)、乡镇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全面落实扶贫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到县制度,层层压紧压实责任。落实好贫困村“五个一”帮扶措施。完善退出机制,建立脱贫台账,严格考核、严密督查、严厉问责,确保实现105万贫困人口脱贫、2350个贫困村退出、5个贫困县“摘帽”。

抓好脱贫对象精准识别,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挤干水份实现“零差错”。加强对接衔接,制定“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实施“五个一批”年度计划,精心实施25万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聚焦当年“摘帽”、退出和脱贫的贫困县、贫困村和贫困户,实施10个扶贫专项方案年度计划,制定土地整治、旅游扶贫、科技扶贫等N个单项计划。聚焦“四大片区”,深入推进藏区“六大民生工程”,继续落实彝区“十项扶贫工程”和17条特殊政策,促进秦巴山区和乌蒙山区资源开发,支持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

(八)固根基,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在乡村组织换届工作中选好配强领导班子,构建村党组织领导,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议事会决策、村委会执行、集体经济组织市场化运行、其他经济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村级治理机制,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公信力和凝聚力。推行强村带弱村、富村帮穷村、建立联合党组织等办法,切实把村级党组织建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堡垒。把支持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的措施落到实处。创新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建设,发挥村规民约和社会贤达的积极作用,推进法律顾问进乡村,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三、精心谋划,狠抓落实,把五大发展新理念贯穿农村工作全过程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决定发展成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是关系发展全局的总遵循。在四川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要拉长农业这条“四化同步”的短腿、补齐农村这块“全面小康”的短板,必须把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农村工作全过程,破解三农难题,增强创新动力,厚植发展优势,不断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

(一)坚持创新发展,增添农业农村发展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农业生产力每次进步,都伴随着技术创新;农村社会活力每次释放,都伴随着制度变革。当前农业发展面临新旧动力转换、资源环境透支、政策效应衰减等问题,农村改革要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必须加大创新力度,增强创新能力,形成创新红利。

在体制机制上创新。着力破解规模过小的现代农业发展瓶颈,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优化配置土地等资源要素,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充分挖掘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潜力。

在农业科技上创新。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放活农业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健全激励政策,推动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把农业发展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在支持保护上创新。建立农业农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保持总量只增不减。加大对农业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投入力度,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在农村优先布局农民最急需的项目。强化财政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坚持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唱和如一,宫商协调”。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树立协调发展理念,既要注重农业农村内部协调发展,又要注重城乡工农之间协调发展,瞄准农业农村发展滞后领域和薄弱环节,拓宽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坚持城乡协调发展。一方面发挥政府的作用,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在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城乡一体规划,全域布局,全程推进。另一方面发挥市场的作用,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流向农村。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把老少边穷地区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主战场,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快培育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后发优势,不断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区域内贫富差距。

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的内在要求。要切实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其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好“三挂钩”政策,让农民放心进城、安心落户。

(三)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农业才能永续发展,农村才会更加美丽,乡愁才会更加美好。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大规模开展绿化全川行动,在用地规划许可前提下,实行谁种、谁管、谁用,避免出现栽树不见树,或栽树多见绿少的现象。深入推进天然林保护,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采伐。继续实施川西北防沙治沙、藏区生态保护建设等重点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注重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开发利用要与环境容量相匹配,实现农业农村均衡发展。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大力发展农牧结合、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趋利避害、变废为宝,提高秸秆、粪污、地膜等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水平。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一手抓标准化生产,一手抓执法监管,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从农田到餐桌全程可控,推进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生产,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心。

(四)坚持开放发展,提升农业质量效益

树立开放发展理念,核心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目标是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当前,农产品面临的外部市场压力越来越大。必须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农业才能竞合提升,农村才能多姿多彩,农民才能紧跟时代,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把握经济发展态势。树立战略思维和全球眼光,密切关注农产品供给需求变化,增强预见性和可控性,在确保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的前提下,把握时机和节奏,积极促进农产品贸易健康发展。

发挥优势“请进来”。立足农村资源优势,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在引进资金、技术的同时,注重引进先进理念和管理方法,创新合作方式,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农业新技术、新经验、新模式。

抓住机遇“走出去”。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主动参与“万企出国门”、“川货全国行”活动,推动四川农产品走出去。继续办好川台农业合作论坛、四川农业博览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开放合作平台,扩大四川农业的美誉度、四川农产品的竞争力。

(五)坚持共享发展,实现农民群众共同富裕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取消农业税,实施农业补贴政策,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和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惠及了亿万农民,使农民成为改革发展的坚定支持者。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必须作出合理的制度安排、形成有效的共享机制,让广大农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大力提升公共服务。加快农村公路、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环境保护等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在制度上并轨、标准上统一。

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小康是全体人民的小康,绝不能“富者累巨万,贫者食糟糠”。要着力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产业链上的增值收益;要加大对农民转移就业和创业的支持力度,稳定务工农民规模;要盘活农村资产资源,拓宽财产性增收途径;要落实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增进农民福祉。

同志们,告诫我们“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做好三农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实际工作中,我们的思想认识、能力水平、作风素养还有很多不适应、不胜任的地方。在指导农业时,没有很好应用生态学、系统论的基本原理,没有完全掌握大自然物质循环、能量转换的基本规律,往往人为割裂了生物世界的内在联系;在建设农村时,没有很好应用社会历史学、生物进化论的基本观点,没有自觉遵循村庄变迁演进的基本规律、乡村文明进步的基本规律,常常漠视了乡土文化,践踏了耕读文明;在服务农民时,没有牢固树立民本主义思想,喜欢以父母官自居,时时处处为民作主,容易忽视衣食父母的心理感受和切身利益。

我们要顾大局、识大体,讲政治、守纪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按照“重中之重”要求,切实担负起领导农业农村发展的政治责任,统筹协调好各方面关系,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入上,动真情、动真格,办实事、求实效。各级党委政府要用好三农工作、农民增收、脱贫攻坚考核督查和绩效评价结果,把知民情、接地气,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选配进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加强党委农村工作综合部门建设,不断提高做好三农工作的能力水平。把农村作为践行“三严三实”的第一课堂、实践阵地,以严的要求、实的作风,推动各项部署落实到位。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千家万户,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把农民满不满意、答不答应、高不高兴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

同志们,思路已经谋定,目标已经明确,关键是落实落地、落细落小。我们要始终把农民装在心中、把责任扛在肩上,“俯首甘为孺子牛”,“敢叫日月换新天”,尽情挥洒热情,再谱三农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