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范文帮

2022西迁精神感悟_弘扬西迁精神心得体会(精选18篇)

2022西迁精神感悟_弘扬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篇1

西安交通大学,1956年从上海西迁而来。西行之路铸就的“西迁精神”,也成为了交大人不变的精神底色。4月22日下午,正在陕西考察的习近平专门来到这里,了解西迁历史,看望西迁老教授代表。

2022西迁精神感悟_弘扬西迁精神心得体会(精选18篇)

20__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西安交大15位西迁老教授的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向当年响应国家号召献身大西北建设的交大老同志们致以崇高敬意,希望西安交通大学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什么是“西迁精神”,它又是如何铸就的?

胸怀大局:到祖国事业最需要的地方去

1896年,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在上海创建,1921年改称交通大学,声名尤著,被誉为“东方麻省理工”。上世纪50年代,党中央、国务院从国内外形势和新中国高等教育、工业建设布局等方面考虑,决定将交通大学迁往西安。

消息传来,议论纷纷。尽管困难重重,师生们却在最短时间内就迁校问题达成一致。时年55岁的电机系主任钟兆琳先生,虽然年近花甲且身患多种慢性疾病,却一直是交大西迁最坚定的拥护者。

△ 钟兆琳先生(1901年—1990年)

留学美国,熟知美国西部大开发历史的钟兆琳深知开发西部对祖国的意义。西迁时,周恩来总理考虑到钟先生年龄较大、夫人卧病在床等因素,他可以留在上海不去西安,但钟老却坚持只身一人前往西安。

△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怀着建设大西北的理想,交通大学在册的767名教师中有537人迁到西安,占教师总数的70%以上。

艰苦创业: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上世纪50年代的西安,发展水平与繁华上海判若云泥,整个西安还没有一条水泥路。电灯不明、电话不灵,用水紧张……师生们笑称,是从十里洋场来到了穷乡僻壤。

△ 踏勘新址 建设校园

学校虽已初具规模,可以保证基本的学习生活,但因为还在建设中,看上去就像是一个乡野之中喧闹的大工地。

△“我记得一村教工食堂还没有完工,我们就搭了临时的桌子。草棚搭起来的临时食堂,大家捧着个碗站在那里吃饭,那也很高兴。”

1956年8月10日,交通大学发出第一趟西迁专列。随后到1958年间,一趟趟专列从上海开往西安,列车上,举家西迁、两三代同迁是最常见的场景。尽管条件艰苦,抵达西安的教授讲师们几乎是一放下行李,就立刻投入紧张的教学工作

△交大师生

即使在最紧张的迁校期间,交大师生们也没有少上一节课,少做一个实验。此后更是在全国率先开设了无线电、计算机、自动化控制、核反应堆等新专业,走在了全国高等教育的前列。

走过荏苒时光,西迁以来,西安交大先后走出了42位两院院士,近30万名毕业生,其中三分之一以上在西部工作。这一切,都为西部工业发展奠定了高等教育基础。

△陈学俊先生演唱《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这是交大西迁教授陈学俊生前最爱唱的歌。1957年,陈学俊夫妇带着四个孩子,注销上海户口、房产无偿上交后,随校西迁。在西安艰苦的条件下,他创办了我国的锅炉专业、热能工程学科,开创了多相流热物理学科,一生为中国工程事业奋斗到底。20__年,陈学俊在西安病逝,享年99岁。

△陈学俊先生(1919年—20__年)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他不怕风吹雨打,他不怕天寒地冻,他不摇也不动,永远挺立在山巅。” 这首歌是陈学俊先生,也是无数像陈老一样西迁老教授一生的写照。他们是黄土地的教育拓荒者,也是共和国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

△20__年11月,部分西迁老同志走在西安交大兴庆校区梧桐道上

_多年过去,曾经的热血青年也变成了耄耋老者。但由他们铸就的“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依然熠熠生辉、代代传承。

2022西迁精神感悟_弘扬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篇2

踏歌西行,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_年前,数千名师生响应国家号召,从黄浦江畔义无反顾地奔向条件艰苦的古城西安,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他们用青春和汗水建起了一所享誉国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用激情和奋斗铸就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

大树西迁,葳蕤生辉。_多年来,“西迁精神”不仅成为了交大人传承不变的精神财富,也皴染着西安这座古城的精神底色。

可歌可泣的西迁奋斗者始终令人难忘。4月22日下午,正在陕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西安交通大学,亲切看望西迁老教授代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要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努力培养更多一流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谆谆话语,殷殷希冀,令交大人倍感欣喜、振奋。“总书记对‘西迁精神’的高度肯定让我们深受鼓舞。”他们表示,继续传承发扬“西迁精神”,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新的智慧和力量,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22西迁精神感悟_弘扬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篇3

岁月流逝 犹记家国情怀

当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的西迁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西迁博物馆一楼,我们热烈鼓掌。总书记向我们老同志抱拳问候,关怀之情溢于言表。”88岁的西迁老教授卢烈英心情激动地回忆说,总书记和我们14位西迁老教授代表亲切交谈,他深情地向当年响应国家号召献身大西北建设的交大老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祝大家健康长寿、晚年幸福。

在交大西迁博物馆一楼,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迁老教授来信作出的重要指示镌刻在最显眼的位置。

20__年11月,西安交大史维祥等15位老教授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西安交大人“听党指挥跟党走”的奋斗历程和弘扬奉献报国精神的建议。总书记旋即回信,向献身大西北建设的交大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希望西安交大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在随后的20__年新年贺词中,总书记再次为西安交大西迁老教授点赞。

“让我们激动的是,20__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迁老教授来信作出重要指示。今天又来看望大家,充分肯定了当年西迁的贡献和历史价值,让我们感到无比兴奋、无比温暖。”86岁的老教授潘季说出了广大西迁老同志的共同心声。

“党叫干啥就干啥,打起背包就出发,6000多人就搬过来了,从黄浦江畔到渭河之滨,谈何容易。”习近平总书记和西迁老教授见面时说的这段话让潘季和在场的老教授们十分感慨。

“西迁不易,交大人创业者奋斗的艰辛和奉献精神令人永远难忘。”潘季说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时,最年轻的金志浩教授80岁,最年长的史维祥教授89岁。西迁当年意气风发的知识青年,如今鬓已风霜、发已斑白,有的已长眠在大西北黄土地上。“无论岁月流逝,容颜改变,交大人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一直没变。”

2022西迁精神感悟_弘扬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篇4

20__年,西安交通大学15位老教授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讲述他们上世纪_年代,响应党和国家建设大西北的号召,从黄浦江畔来到渭水之滨,扎根黄土地,开启建设西部科技高地和一流大学的故事。收到信后,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希望西安交通大学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安交通大学,重提轰轰烈烈的“西迁”壮举。总书记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轻以待己、重以报国。”西迁的教授中,“中国电机之父”钟兆琳先生,以花甲之年赴陕,满怀豪情带着学生在一片空地上建起电机实验室;陈学俊教授和夫人西迁前将上海价值不菲的房产捐出,扎根在西北大地,为一事、尽一生……一个个闪光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交大西迁的史册上,成为“西迁精神”不可磨灭的注脚。总书记仔细端详交大博物馆的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并亲切会见了西迁老教授们。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代骄子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留在了异乡,奉献给了祖国。这一场中国高等教育负重前行的西迁,最终收获了累累硕果。它彻底改变了西部没有规模宏大工业类院校的格局,为西部振兴奠定了深厚扎实的科研基础,更磨砺铸造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激励鞭策着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要做国家和民族的脊梁。

热血青春,永不凋零。这些西迁背后的故事跨越时空,至今依然让人热血沸腾,激励着当代青年奋斗前行,在新时代建功立业。今天,重新弘扬“西迁精神”,我们要心怀理想,心系家国,决不当坐而论道的清谈客,要做善作善成的实干家,坚决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将命运融入国家发展、时代进步的大潮洪流,在实践理想中实现自身价值。

伟大时代赋予伟大精神以新内涵。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让我们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大力弘扬“西迁精神”,用活力、魄力和创造力面对逆境和挑战,在奋斗中谱写出新的历史弦歌,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2022西迁精神感悟_弘扬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篇5

传承好西迁精神

《瞭望》:在_余年的奋斗征程中,西安交大广大师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爱国就要奋斗,奋斗为了爱国”。新时代弘扬西迁精神意义何在?西安交大将如何传承好西迁精神?

王树国:西安交通大学肇始于1896年由盛宣怀在上海创立的南洋公学。作为中国最早兴办的现代学府之一,目的就是兴学强国。1956年至1957年,交大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全校大部分专业及师生迁至西安。没有中断任何教学,没有迟滞一届招生,创造了中国高教史上的奇迹,塑造出以“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为主要内容的西迁精神,这也成为交大人的精神血脉和不变底色。这种精神的生命力源于“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的坚定理想,源于“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哪里就有家”的崇高信念,源于“始终与党和国家发展同向同行”的执着追求。

西迁_年来,交大人始终传承爱国奋斗的精神基因,超过27万的西安交大毕业生中,有40%以上扎根西部,为建设大西北而奋斗,他们用实际行动铸就了新时代交大人的精神风骨。

迁校以来,西安交大创造了百余项国内外科研领域的第一,包括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第一个汽轮机、汽车制造、制冷与低温和压缩机专业,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处理芯片,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双剪统一强度理论等;创造了29000余项科研成果,其中有237项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大奖项,产生了数以千亿计的经济社会效益。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落实“品行养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创新”四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建立“通识教育 宽口径专业教育”、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体系。20__年,实行了书院、学院“双院制”培养模式;20__年,学校又成立本科生院,落实“校-院-系”三级教学责任,建立“横向协作、纵向贯通、教书和育人统筹协调”的本科生人才培养管理体系。

学校还坚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从1985年开始,先后创办“少年班”“钱学森试验班”“侯宗濂试验班”“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试验班”“人工智能试验班”等。独特的教育理念,宽松的学习氛围,强大的师资配置,良好的教学效果备受学生和家长好评。

20__年9月,西安交大入选全国36所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名单,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8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

20__年西安交大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截至目前已有39个国家和地区的155所高校加入。

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的挑战和机遇,西安交大坚持“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的办学定位,继续弘扬西迁精神,致力于培养国家和西部急需人才、顶尖人才,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引领“一带一路”国际教育合作,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为依托,奋力将学校建设成为一流研究型大学,通过产教融合的“深水区”改革,探索中国21世纪高等教育的新形态和新路径。

2022西迁精神感悟_弘扬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篇6

老一辈交大人为了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了响应新中国大规模工业建设需要,打起背包就出发,从黄浦江畔搬到了渭水之滨,为新时代青年作出了榜样。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一定要胸怀大局,着重培养自己的战略思维和大局意识,自觉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想问题、看问题,不要把视野单纯局限于个人自我物质层面的满足。

教大的西迁,改变了整个中国西部没有一所规模宏大的多科性工业大学的面貌,从而引领和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在几十年的不懈奋斗中,扎根西部的交大人铸造出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

如今的交大,正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高速路上砥砺前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我们每一位交大学子为之努力奋斗。

弘扬西迁精神,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是一是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身为学生干部,应牢记一点,学生干部也是学生,不能以干部身份自居,干部身份意味着吃苦在先,享受在后,要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并积极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身为预备党员,应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真正起到榜样的作用,同时向身边优秀的同志学习,力争早日转正。

弘扬西迁精神,应拓宽视野,不能做井底之蛙。我们身处西部,但我们不能只做西部一流,我们的目标是世界一流,这就要求我们应当向一流看起。我们不能只满足于顺利毕业,而应走出去看看,目前世界一流大学的同龄人们日常都在做什么,我们和他们还有哪些差距。只有眼界宽了,我们才能不断进步,厚积而薄发。

弘扬西迁精神,我们应积极投身各类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中,在实践中奉献自己,锻炼自己。

最后,用几句比较经典的话共勉吧: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永远热爱我们的国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而不懈奋斗,做一个有抱负的交大人;高扬集体主义旗帜。深刻理解集体的伟大价值。为自己所代表的一切树立良好形象,做一个有爱心的交大人;高扬英雄主义旗帜,拥有超越前人的勇气。为了创新创造而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做一个敢于担当的交大人;高扬乐观主义旗帜,开阔我们的胸怀。用乐观来感悟人性光辉,激励前行意志,做一个情趣高尚的交大人!

2022西迁精神感悟_弘扬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篇7

作为一名交大学子,习总书记的关怀和希望让我感到无比激动、振奋、充满力量,对西迁前辈们的敬意油然而生,也不禁为前辈们当年走过的道路而自豪。1956年,交大师生员工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克服重重困难、有条不紊从上海迁往西安,在大西北建设起一所多科性的著名大学,60多年来,西安交通大学坚持“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的定位,为西部建设、国家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这是交大用60多年的青春汗水书写出的一段传奇,也是交大沐浴60多年风雨之后凝炼出的精神核心。

风云两甲子,弦歌三世纪。交大人从未忘记当年前人的西迁精神,张迈曾书记曾提出的四个主义:

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永远热爱我们的国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而不懈奋斗,做一个有抱负的交大人;

高扬集体主义旗帜。深刻理解集体的伟大价值。为自己所代表的一切树立良好形象,做一个有爱心的交大人;

高扬英雄主义旗帜,拥有超越前人的勇气。为了创新创造而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做一个敢于担当的交大人;

高扬乐观主义旗帜,开阔我们的胸怀。用乐观来感悟人性光辉,激励前行意志,做一个情趣高尚的交大人!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铭记“西迁精神”,承继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坚定信念,脚踏实地,要有爱国和奉献精神,紧跟党和国家的步伐,把“西迁精神”发扬光大,在自己的学习工作岗位做出成绩,为祖国的强大发光发热。

2022西迁精神感悟_弘扬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篇8

“西迁精神”是教育战线的重要精神财富,是我们教育人的“传家宝”。它不仅是西安交大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是全国广大知识分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高尚情操的光辉写照,更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精神“先锋队”。交大人迅速响应国家号召西迁,义无反顾,满怀豪情就到了西安。这种祖国至上的精神乃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贵的精神资源。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这是他们的价值选择。这是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家国情怀是优秀的民族传统,是知识分子爱国报国的朴素表达,也是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文化传承。

作为一名交大学子,习总书记的关怀和希望让我感到无比激动、振奋、充满力量,对西迁前辈们的敬意油然而生,也不禁为前辈们当年走过的道路而自豪。1956年,交大师生员工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克服重重困难、有条不紊从上海迁往西安,在大西北建设起一所多科性的著名大学,多年来,西安交通大学坚持“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的定位,为西部建设、国家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老教授在信中写道:十九大报告中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期望与要求,要扎根祖国西部,输出一流人才、一流成果。其实这也是对我们青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西安交通大学的一份子,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会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重要指示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不负总书记对我们青年的殷切希望,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不忘初心,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做西迁精神的新传人!将交大梦融入中国梦!

2022西迁精神感悟_弘扬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篇9

“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它将激励怀揣梦想的中华儿女,沿着前辈们爱国和奋斗的足迹,不断追梦前行。

联想到前段时间,为了响应国家抗疫的号召,我们的医生与护士们毅然踏上了支援武汉等疫区的抗战之旅,我们在他们的身上看到了“西迁精神”,他们积极响应国家、组织的号召,祖国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这也给我们巨大鼓舞,我们有决心也有能力赢得这场战争。

“重大的历史进步都是在一些重大的灾难之后,我们这个民族就是这样在艰难困苦中历练、成长起来的。”4月22日,习总书记的这句话,在交大博物馆回响,经久不散。

五十年代,交大师生怀着一腔建设祖国、建设共产主义的热忱,从黄浦江畔搬到了渭水之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大西北贫瘠的土地上,他们将青春奉献给国家,铸就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为共和国西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了不起的贡献。

60多年后,这份“西迁精神”仍然能够催人奋进。经受了疫情摧折的民族,绝不会服从劫难的安排,千千万万的人传承着胸怀大局、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精神,逆风而行、向死而生,把国家的需要,当成自己的责任,当成年轻人的责任,当成知识青年的责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奉献。灾难洗练了我们青春的底色、爱国的心怀,我们应当有更大的能力去扎根实际、勇攀高峰,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中,将“西迁精神”延续,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2022西迁精神感悟_弘扬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篇10

60年前,老一辈交大人为了国家、为了西部建设,毅然决然的离开江南,来到大西北,书写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60年后,我们奔跑在他们走过的道路上,跨越时空,用自己的灵魂和身体来感受他们当时的热血青春和满腔的激情!以此表达我们对他们和这段历史的尊重,这也是我们能够想到的最好的慰籍他们的方式!

“哪里有爱,哪里有事业,哪里就是家”,在那个物质匮乏百废待兴的时代,为了西部教育事业,他们抛家舍业,主动放弃上海优渥的生活,登上西行列车。面对祖国支援大西北建设的召唤,他们表现出来的是对事业、理想的热爱,是胸怀大局的家国情怀!

“西迁精神”是我们国家的重要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共产党员的“传家宝”。它不仅是西安交大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是全国广大知识分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高尚情操的光辉写照,更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精神“先锋队”。交大人迅速响应国家号召西迁,义无反顾,满怀豪情就到了西安。这种祖国至上的精神乃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贵的精神资源。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这是他们的价值选择。这是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家国情怀是优秀的民族传统,是知识分子爱国报国的朴素表达,也是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文化传承。他们给我们的箴言是,永远要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在国家的大局下思考,在民族的大局下行动。“西迁精神”是交大人的骄傲,它记录的是一段可歌可泣的伟大建设史、中国高等教育顽强的拓荒史,是我们时代精神谱系中耀眼的一环。我们要让“西迁精神”浸润我们内心。把“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融入到我们的血液中去,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在疫情当前,我们每个公民都责无旁贷,义无反顾,积极投身国家的抗疫情战斗中去,为建设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2西迁精神感悟_弘扬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篇11

西迁精神是知识分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体现

1955年,党中央为适应国防形势和社会主义建设布局的需要,决定交通大学从上海迁往西安。1400多名教工,特别是一大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率先垂范,近3000名青年学生热血沸腾,交大师生义无反顾登上“向科学进军”的西行列车,投身祖国大西北建设。60多年来,“西迁人”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奉行“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的坚定信念。而今,当年的青年教师已入耄耋之年,但仍然默默耕耘在教书育人第一线,无私奉献着光和热。回顾历史,交大西迁肩负的是建设西部的伟大使命,它改变了整个中国西部高等教育的格局,改变了西部没有规模宏大的多科性工业大学的面貌,是知识分子响应党的号召、服务国家发展的时代壮举。一部西迁奋斗史,见证了广大知识分子爱党、报国、为民的自觉实践,形成和发展了以爱国精神、奋斗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为内涵的西迁精神,树立起不朽的精神丰碑。

一是胸怀大局、心有大我的爱国精神。西迁精神有如此巨大影响,在于其爱国主义的精神内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可以看出,“西迁人”将国家和民族置于最高的地位,“舍小家为大家”,“心有大我”,这是心系祖国的深刻体现。

二是艰苦创业、玉汝于成的奋斗精神。西迁精神蕴含着艰苦创业的丰富内涵,是对传统知识分子“为万世开太平”高远境界的生动诠释。在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谱系中,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顽强意志,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执着追求一直备受推崇。艰苦是一种客观条件,创业是一种奋斗姿态。从这个意义上讲,西迁知识分子身上体现的艰苦创业,蕴含着破除守成思维、创业再起航的宝贵精神品质。

三是扎根实际、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西迁人”以自身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扎根实际、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迁校以来,西安交通大学创造了百余项国内外科学研究领域的“第一”,在抢占科研制高点方面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改变西部地区的落后面貌提供了巨大的智力支持。进入新时代,西安交通大学开启了西迁后的再次创业——建设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在大西北创造未来中国最具创新活力的科教高地。这种创新精神是新时代知识分子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的内在品质。

四是公而忘私、埋头深耕的奉献精神。西迁精神蕴含着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集中体现为“西迁人”公而忘私、埋头深耕的精神品格和不懈追求。自古以来,“为生民立命”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气质本色。“西迁人”将集体利益摆在个人利益之前,始终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其体现的无私奉献与“为生民立命”相统一,是为祖国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发光发热的集中体现。他们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知识分子献身报国、赤诚为民的生动写照。

总之,广大西迁知识分子身上体现的爱国精神、奋斗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是几千年来在历史沉浮与激荡中形成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精神的生动体现,是在拯救民族危亡和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斗争中铸造的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在社会发展中不断推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先进文化的深刻体现,始终围绕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展开,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深刻体现。

2022西迁精神感悟_弘扬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篇12

将西迁精神落实在新时代知识分子爱国奋斗行动中

进入新时代,广大知识分子继承和弘扬西迁精神,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共建“一带一路”等重大机遇,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为西部振兴、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不断作出历史性贡献。

一是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谱写胸怀大局的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方向对一个党、一个党的组织、一个党员干部来说都极端重要。牢固树立政治理想,正确把握政治方向不仅是对领导干部的要求,对知识分子也非常重要。新时代弘扬西迁精神,最重要的就是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进一步坚定“听党指挥跟党走”的政治方向,一以贯之服从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加强理论武装,引导广大知识分子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毫不动摇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学习中,可以挖掘和运用好各种教育资源,“西迁人”的奋斗史就是最为生动的教材。

二是秉持爱国奋斗的价值追求,续写无私奉献的新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在20__年新年贺词中提到西安交大西迁的老教授时指出:“他们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爱国奉献,无怨无悔,让我感到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同时让我感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今天弘扬西迁精神,就是要将这种爱国奋斗精神品格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贯通起来,把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内化为每个人自强不息、奋勇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并使之成为广泛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弘扬西迁精神,还要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旗帜,通过奋斗成就更美好的明天,努力做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不断丰富全社会特别是广大知识分子坚守初心使命、不断砥砺前行的生动实践。

三是弘扬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绽放优良传统的新光芒。习近平总书记曾高度赞扬以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为代表的老一辈知识分子“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的家国情怀。今天,弘扬这种宝贵精神,就是要进一步激发天下为公、担当道义的崇高情怀,始终把传承家国情怀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系起来,与党的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联系起来,刻苦钻研,勤奋工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始终做到胸怀大局、心有大爱,想国家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永葆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

四是凸显敢为人先的精神品格,开启艰苦创业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大的历史进步都是在一些重大的灾难之后,中华民族就是这样在艰难困苦中历练、成长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更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今天弘扬西迁精神,就是要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拿出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拼劲,夺取教育科技新征程上的更大胜利。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使科学研究真正做到“顶天立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更好地服务国家、服务西部。以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以踏石留印的精神推动改革,主动迎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努力成为开拓创新的时代先锋。

2022西迁精神感悟_弘扬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篇13

当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的西迁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西迁博物馆一楼,我们热烈鼓掌。习近平总书记向我们老同志抱拳问候,关怀之情溢于言表。”88岁的西迁老教授卢烈英心情激动地回忆说,习近平总书记和我们14位西迁老教授代表亲切交谈,他深情地向当年响应国家号召献身大西北建设的交大老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祝大家健康长寿、晚年幸福。

在交大西迁博物馆一楼,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迁老教授来信作出的重要指示镌刻在最显眼的位置。

20__年11月,西安交大史维祥等15位老教授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西安交大人“听党指挥跟党走”的奋斗历程和弘扬奉献报国精神的建议。习近平总书记旋即回信,向献身大西北建设的交大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希望西安交大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在随后的20__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为西安交大西迁老教授点赞。

“让我们激动的是,20__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迁老教授来信作出重要指示。今天又来看望大家,充分肯定了当年西迁的贡献和历史价值,让我们感到无比兴奋、无比温暖。”86岁的老教授潘季说出了广大西迁老同志的共同心声。

“党叫干啥就干啥,打起背包就出发,6000多人就搬过来了,从黄浦江畔到渭河之滨,谈何容易。”习近平总书记和西迁老教授见面时说的这段话让潘季和在场的老教授们十分感慨。

“西迁不易,交大人创业者奋斗的艰辛和奉献精神令人永远难忘。”潘季说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时,最年轻的金志浩教授80岁,最年长的史维祥教授89岁。西迁当年意气风发的知识青年,如今鬓已风霜、发已斑白,有的已长眠在大西北黄土地上。“无论岁月流逝,容颜改变,交大人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一直没变。”

2022西迁精神感悟_弘扬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篇14

62年前的1956年夏天,交通大学一大批师生员工,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响应号召,6000多人手持印有“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字样的粉色车证,乘专列从上海迁往西安。至1957年,全校大部分专业及师生迁至西安。期间,没有中断任何教学,没有迟滞一届招生,交通大学完全服从党和国家的安排,也在党和国家的精心安排下,创造了中国高教史上的奇迹。

教授带头西迁,学子踊跃随行,在田野四围的简陋校舍中迅速开展教学和科研,扎根黄土地艰苦奋斗。这便是交大西迁的历史。

我一直在反复得想该如何宣讲西迁精神,我该如何把我的理解和感知告诉大家。这不得不让我想起自己幼年时的一些事。

我生长在延安,从国小开始就不断有着去革命旧址的各种参观、学习,每次写作文也都会有这么一句,“延安精神永放光芒”,不过那时,对延安精神,我还是懵懵懂懂。随着慢慢长大,对历史学习的不断深入了解,才让这种精神在脑中有了清晰的轮廓。百度百科上说:延安精神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一种革命精神。它是把存在于实际中的好的东西,优秀的经验提炼升华之后,来指导大家的思想的一种东西。突然我觉得西迁精神我找到了,这个精神本就存在于我们的企业,存在于你我,已经深深的融入到我们的血液中。

西迁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是一种胸怀大局的精神。

那么回顾我们延长石油的发展史就不得不提在1938年延长石油在自身发展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向玉门油矿支援了两台钻机和22名钻井工人,次年,钻成了玉门老君庙1号发现井,拉开了玉门油矿勘探开发的序幕。延长石油胸怀全局,在坚持自身发展的同时,为克拉玛依、大庆、胜利、中原、长庆等油田多次输送了千余名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西迁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从黄浦江畔的十里洋场,到黄土地上的寂寥古城,从东南自古繁华、已经扎根半个多世纪的上海,举校迁往三千里之外、之前没有任何姻缘的西安,这期间,在物质上和心理上要经历多大程度的落差,也许只有亲历者才能知道。但是只要党和国家一声令下,许多老教师义无反顾地卖掉了上海的房产,携妻负子来到西安。同样在我们身边,是不是有这么一些人,从兰州、甚至国外去到陕北来支援当年延安炼油厂的建设,扎根陕北,扎根企业,我们身边多少同事生于斯,长于斯。

我还记得同事杨晓丽给我讲的她的家庭“西迁”的故事。他们家来自兰州炼油厂,当年,兰州炼厂所在的城市已甚是繁华,已经住在小洋楼里的父辈们当年也是满怀梦想,艰苦奋斗的一代,为响应当时国家号召,支持老区建设,果断变卖房产,携妻负子,义无反顾的从一个大城市迁到一个小山沟里,至今她还清楚的记得在长途车上与自己生长多年的城市、与朝夕相伴的亲朋好友告别的那种不舍和伤感,记得初入黄土地的那一片荒凉,记得那片荒凉是如何一步步也开始高楼林立,繁花似锦。这可能也是她第一次理解什么是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什么是父辈们开拓奋斗的精神。像同事杨晓丽举家搬迁的事迹在当时支建的年代,不仅仅是个例,其实这就是我们老一代石油人最无私的奉献精神。

西迁精神是一种艰苦创业的精神,这就更契合了我们延长石油埋头苦干,开拓创新的的企业精神。

我们的企业扎根在陕北这片红色沃土之上,使我们更懂得今日的辉煌来于前人的付出。

我们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走在春风里。想过去看今朝,我此起彼伏。

当下我们的行业面临着成品油供需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国际油价急转直下的困难,面对巨大挑战,我们还能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从容么?

而西迁精神,必将鼓舞更多有开拓和奉献精神的人,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沿着前辈们爱国和奋斗的足迹,一步一个脚印,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开创足以慰藉家与国的伟大事业和幸福生活。

交大人塑造出了以“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为主要内容的西迁精神。并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几乎以一己之力,撬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格局,改变了西部没有规模宏大的多科性工业大学的面貌,又在后续的岁月里,引领和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蓬勃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脊梁中光芒万丈的一段。

精神立则人格立,精神强则国家强。西部大开发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工程,西部能不能兴旺繁荣,决定了中国梦实现的速度和高度。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背景之下,西安交大、陕西省乃至整个西北地区,都将承担起更加重要的使命与责任。而西迁精神,必将鼓舞更多有开拓和奉献精神的国人,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沿着前辈们爱国和奋斗的足迹,一步一个脚印,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开创足以慰藉家与国的伟大事业和幸福生活。

以创新办法寻求化解矛盾的“钥匙”,以创新思路萃取化繁为简的“良方”,以创新举措打开实现突破的锦囊。

2022西迁精神感悟_弘扬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篇15

20__年11月22日,我有幸参加了我校统一组织的观看的“西迁人”爱国奋斗先进事迹报告团报告会。报告会上,胡奈赛等6位报告团成员结合亲身经历,从不同角度回望了西安交通大学波澜壮阔的西迁征程,讲述了以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为代表的老一辈知识分子胸怀赤子之心、坚守报国之志的胸襟与情怀,再现了六十多年来一代代西交人扎根黄土地,献身祖国建设的历史场景。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绘制了西部建设发展的宏伟蓝图。1956年,以交通大学为代表的一批高校、工厂、科研院所坚决拥护和执行党中央关于西迁的决定,义无反顾地奔向大西北,积极投身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来,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在60余年的奋斗征程中,一代又一代“西迁人”用实际行动彰显出“爱国、报国、兴国”的情怀,诠释了“爱国就要奋斗,奋斗为了爱国”的真理,形成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树立起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报告会上最让我感动的就是84岁高龄的胡奈赛教授的演讲,虽已八旬高龄,老教授却依旧精神饱满,她用洪亮的声音将那一段热血奋斗的革命岁月向我们大家娓娓道来。老一辈知识分子身上的爱国情怀和博大胸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当代学生深深思考和学习的。

“西迁”已过去60余年,但是精神却一直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我们学习“西迁人”,就要学习他们的本领,找到一条适合自己施展本领的路,并进一步增强专业潜力,增强自身本领,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他人、帮助他人、服务他人。我们年轻的一代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022西迁精神感悟_弘扬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篇16

西迁精神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奉献精神,更是一种家国情怀。西迁的老一辈革命工作者舍小家、为大家,不远万里、支援西部,是使命、更是担当,他们深深懂得“有国才有家”的道理,为了这个初心,他们含辛茹苦,负重前行。作为青年大学生的我们,更要秉承老一辈的“西迁精神”,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从老一辈西迁人手中拿起接力棒, 承继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坚定信念,脚踏实地,勇于创新,紧跟党和国家的步伐,把“西迁精神”发扬光大,用知识、用双手、用行动去奋斗,无愧于我们的时代。

西迁精神”是教育战线的重要精神财富,是我们教育人的“传家宝”。它不仅是西安交大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是全国广大知识分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高尚情操的光辉写照,更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精神“先锋队”。交大人迅速响应国家号召西迁,义无反顾,满怀豪情就到了西安。这种祖国至上的精神乃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贵的精神资源。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这是他们的价值选择。这是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家国情怀是优秀的民族传统,是知识分子爱国报国的朴素表达,也是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文化传承。

“西迁精神”不仅是西安交大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是全国广大知识分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高尚情操的光辉写照,更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精神“先锋队”。交大人迅速响应国家号召西迁,义无反顾,满怀豪情就到了西安。这种祖国至上的精神乃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贵的精神资源。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这是他们的价值选择。这是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家国情怀是优秀的民族传统,是知识分子爱国报国的朴素表达,也是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文化传承。

他们给我们的箴言是,永远要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在国家的大局下思考,在民族的大局下行动。

2022西迁精神感悟_弘扬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篇17

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就像一剂强心针、一颗定心丸,我相信只要我们稳定军心,各方携手,坚定信心,我们一定能够变压力为动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

总书记在参观交大西迁博物馆的讲话催人奋进,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新时代有新机遇,就需要我们青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和全国青年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历史功绩。

总书记提出的“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其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作为共青团干部、作为高校教师,为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我们的职责所在,立足学校发展定位、服务校院中心工作,弘扬西理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培养一批批优秀的西理青年。

对辅导员工作而言,我深知作为青年学子的大家长,肩上担负着呵护学生成长的重要使命。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领路者,一方面,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以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躬先表率、身体力行地弘扬传递西迁精神,让更多青年学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对于先辈们这种精神,我非常敬佩,西迁时代虽然过去了,但是这种“胸怀大局 无私奉献”的精神永不过时。不论是从国家大局,还是单位企业,甚至个人的长远发展来说,西迁精神都非常值得我们传承与发扬。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毕业生辅导员,眼下正是大学生春季招聘的黄金时期,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我们更要把学生就业摆在突出位置,通过深入了解学生就业动向,整合就业资源,确保实现“一生一策”的精准施策,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要认真习“西迁精神”中各位先辈们对事业、理想的热爱,以及胸怀大局的家国情怀,以更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继承和发扬西迁精神,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学习本领建设祖国。我们将始终鼓励学生坚定就业信心,相信“中国力量”,树立“中国信念”,同时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增强自身就业竞争力,早日就业为国家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在今后工作中,更要坚定理想信念,弘扬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群众路线,坚持始终围绕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做好大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

2022西迁精神感悟_弘扬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篇18

今天上午,学院党委组织我们观看“西迁人”爱国奋斗先进事迹报告团报告会,让我们学习了上一代共产党人是如何舍己为国,如何在时代逆流中不迷失自己,砥砺前行,为党和人民贡献出自己的一生。何为西迁精神?我们总结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1955年中央决定交通大学从上海迁往西安,以填补西安没有一所高水平的综合性工业特色大学的空白。当年一批老教工响应中央号召到大西北来建功立业,一晃一个甲子过去了,很多人献出了自己的青春,还有的人献出了生命。他们奉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正因为这种奉献才成就了在中国西部有一所像西安交通大学这样水平的高校,学校的这些成绩是和这些老师们的奋斗拼搏联系在一起的。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新生力量,将来社会的中流砥柱,更应端正自己的思想,提高自身修养,认清自身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去不断努力奋斗,去学习上一代优秀共产党人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党的优秀思想作风,不断紧跟时代脚步和党的新思想,才能一直砥砺前行,不迷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