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范文帮

学做雷锋个人感想(精选5篇)

学做雷锋个人感想 篇1

蜡烛固然不美,但它在人们陷入黑暗时燃烧着自己,给人们以光明的享受;彩虹固然短暂,但它那雨后天晴瞬间的存在,给人们以美好的回忆。

学做雷锋个人感想(精选5篇)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忠诚谋士们的写照。自古以来,诸葛亮的事迹被广为流传,不仅仅是因为他那出众的谋略,更是因为他有着奉献的精神。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恩情,他“抗吴联曹”,帮助刘备三分天下;为了完成刘备临终前托付与他的重任,他六出祁山、七擒孟获,辅佐刘禅兴复汉室.其中,他“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更体现他是临危受命,很多人都会有着这样的想法:奉献是可做也可不做的事,何必再去拼命地做呢?为何不直接敷衍了事?可是诸葛亮没有这么做,他不仅奉献了,而且是尽心尽力地奉献;他不仅奉献了,更让奉献二字在他身上得到了升华!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老师们的写照。还记得那个为救自己学生而被双腿截肢的张丽莉老师吗?仅有29岁的她,是黑龙江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的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师.20__年5月8日晚,一辆失控客车撞向学生,危急之下,张丽莉将学生推向一旁,自己却被碾到车下,造成双腿截肢.人们怎么也想不到,一个看起来文弱的女老师,在关键时刻怎会有那么大的勇气,那是因为,她有一颗无私奉献的心,她的心在那一刻鼓舞她去做,要求她去做.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英雄们的写照。76秒,多么平凡而又短暂的时间,而一位司机用这短短的76秒保住了车上所有乘客的生命.这个司机叫吴斌,48岁,是杭州长运二公司司机.20__年5月29日,在高速公路客运行驶中,吴斌被迎面飞来的铁块砸中.他强忍巨痛将车缓缓停下,疏散乘客.在告诉大家注意安全后,自己倒下了,后因伤势过重而不幸逝世.在出殡的这一天,全市的人为他送行,“一座城送一个人”,是什么使全市那么多的人为他这么做?那是因为,吴斌那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打动了他们!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无法延长它,无法让它永存.但是我们可以奉献自己的一切,若如蜡烛长久付出,或如彩虹展现瞬间的美好.我们可以用奉献来体现生命的价值,用奉献来换得生命的永恒.

学做雷锋个人感想 篇2

时光似水,匆匆流逝。六年过去了,对于母校的回忆,有太多太多的美好。不久,我们就要离开这个哺育了我们六年的摇篮。

在这六年了,帮助过我的人很多,而我第一个,要感谢的人便是您——朱老师。说到您,往事就像一场温暖美丽的电影,一幕一幕浮现出来。一次数学考试,因为题目太难,大家都考得不是很好,而我只考了个悲惨的79分——这是让我无法接受的现实。您叫我去办公室,我想您一定会大声责骂我,可您没有。您语重心长地说:“这次考得不好没关系,你要从这次考试中走出来,反思自己考得不好的原因,无论如何,你记住‘不忧未来,不愁过去,做好当下,便是明天。’只要你努力过,考多少分都没关系,因为你尽力了。”那时,我听得似懂非懂,暗自庆幸您没骂我。而现在,我明白了您的一片苦心,谢谢您,谢谢您的谆谆教导。

真正的好友,是你在遇到困难时,帮助你的人。记得二年级时,一次美术课上,老师要我们带画纸,而我却忘带了。你见我没带画纸,便说:“没事,我带的纸大,我俩一人一半。”说完,你便拿起尺将纸小心翼翼地撕开来,一张四开纸刹那间成了两张八开纸,你一张,我一张,我们笑呵呵的,天真烂漫,友谊纯净得像一杯水,澄澈无染。虽然我们现在不在同一个班了,但是,我要谢谢你——小思,我们永远是一辈子的好同学。

感谢老师、同学,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感谢母校。人生就是一张单程机票,所以我们要努力地向前走,走得无怨无悔,就像老师说的“不忧未来,不愁过去,做好当下,便是明天。”做好每件事,让我的国小生活不留遗憾。现在,我们要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答、感谢母校。

学做雷锋个人感想 篇3

十八年的时间,一个国家能有多大改变?

对比这次的新型肺炎与十八年之前的非典型性肺炎,虽然此次病毒来势更加凶猛,更加难以预防,但是在对抗病毒的战争之中,中国所展现出的极短的反应时间和出色的应对能力是十八年之前所不能比拟的。

回望十八年前,当时的行为在今天看来简直不可想象。在群众面对疫情的恐慌与当地政府的不作为之下,流言横行,更是有记者拍到一千元一瓶白醋的“历史性照片”。这种情况下,当地政府不仅没有及时发挥职能,维持市场稳定,反而是一再说明感染人数少,病情只是局部发生。演唱会照常开幕,球赛照常举办,学校照常开学,甚至在疫情发生两个月之后也没有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而是在病毒已经传播到国外的情况之下世界卫生组织才得以知晓并发出全球警告。

而在此次疫情中,国家的综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所引起的进步显而易见。国家在面临此次灾害时并没有选择隐瞒,而是将信息完全的展示给公众,不仅符合了“公开为常态”的原则,也展现了国家对战胜此次疫情的决心。同样的,面对谣言,国家并没有让“千元白醋”的事件再度出现,而是积极的发挥自己的职能,稳定物价,保持超市物品的供应,稳定最基本的民生,可以说在面对疫情时,中国早已今非昔比。

三个月三十一天与两个月十三天,这是非典与新型肺炎分离病毒所用的时间,它昭示的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更是国家综合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飞跃。重大灾害面前,不仅仅需要过人的技术,更需要的是全国上下团结在一起,共同发力;拥有先进的技术固然可以帮助治愈疾病,但没有像今天中国这样举世无双的全国协同能力,再先进的科学技术也难以解决问题。就像在某电视节目里所说的“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让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

科技在发展,综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进步,但在面对疫情之时,中国还是没有变:中国的内核没有变,中国人的精神没有变,中国的一线工作人员坚决奋斗,爱岗敬业的精神没有变。十八年前,看到各个医院为了防止传染而忽视了病人的感受,钟南山院士站了出来,一句“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儿”完美的展示了什么叫中国精神。十八年后,耄耋之年,面对疫情,又是他挺身而出,亲自赶往武汉,与一线的医务人员一起奋斗。在对钟院士的采访之中,有一句话让我深受感动:“非典之后,为了以后还能坚持在一线,我每天都健身”,人人都应为了身体健康而健身,而钟院士健身却是为了在国家需要之时还能够有精力奔赴一线,此种精神,怎能不让人感动。

中国在变,中国也没有变。变的是科学技术,变的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变的是中国的精神,是五千年流传下来,经历过无数次天灾人祸考验的中国精神。这次,中国会胜利;下次,中国还会胜利;未来,中国会一直胜利。

学做雷锋个人感想 篇4

华裔美国女作家林留清怡在经历数年的中国美食大冒险后,集成了这样一本书——《Serving the people》,繁体版直译成《味人民服務:從小麵攤到五星級餐館的奇妙歷程》,而简体版却似乎别有意味地译成《寻味中国》。不论是笔调还是跨文化观察方式,这本书无疑可作为何伟《寻路中国》的姊妹篇,无非前者从食物入手,后者开车游历体验,何伟是金发碧眼的美国人,而林留清怡却是黄皮肤黑眼睛的ABC。

在这一点上,倒是跟何伟老婆张彤禾的立场更接近,她也来到中国,去结识东莞工厂的女孩,然后写了一本《打工女孩》。大家的都有个“中国根”,林的高明之处是并没有一味地去寻找那个虚幻的“根”。除了长相和偶尔和家人一起吃的山寨中国菜,别无任何联系,你不能要求一个土生土长在加州的女孩去怀着莫须有的乡愁。

比起张彤禾的拼命代入,林留清怡倒是大大方方地承认这一点,我并不是中国人,我的舌头、我待人处事和观察世界的方式都是美国的。这也许是为何比起《打工女孩》,《寻味中国》读起来更真诚有趣的原因。

因为对这片陌生故土上美食的好奇,她来到中国,从诡异的烹饪学校开始,又到山西面摊和“馅老满”饺子馆,甚至味精工厂的探访,接着到上海外滩的高档餐厅黄浦会实习,最后到寻找完美的小笼包的一趟扬州之旅结束。这几段经历涵盖了各个层次,里面出现了不少和她有过深交的人物:烹饪学校的王主任、面摊老板张师傅、上海美食评论家江礼旸、黄浦会的厨师小韩和老板梁子庚先生,每个人都有他们的传奇经历,有想要去的地方,他们的表达就是浓缩了他们人生的一部分。

比如经历过文革、上山下乡的王主任对所有的事都是一股经验论,“做菜好比开车,学个套路而已,就那么简单”。

从农村出来北京打拼的张师傅阴差阳错成了厨师,他的人生理想就是做自己老板,能够赚点钱寄回家。

报社记者出身的江老师是典型的上海式恃娇恃宠,被各路餐厅请吃饭写软文,这起初让作者感到反感,当她在中国待了那么多年后,好像扭转过来,“终于意识到我不能拿美国那一套道德标准来衡量这里的人和事”。一个收红包的美食评论家也许不是最专业的,但“我很欣赏他对食物和写作那股真挚的热情”。满腔正义感开始打折扣,这才是了解中国的开始。但至少她对自己是诚实的,直言不讳,“吃过的小笼包中,黄浦会的并不是最好的,虽然费了很大功夫,但还是少了点什么。”忠于舌尖的直觉,这应该是美食热爱者最基本的素养,我们没法儿对食物说谎。

最喜欢的一节是写上海的“音餐厅”的,一间由日本老板开的创新上海菜馆,每晚由同一位厨师邓师傅烹制食物,老板像在日本一样于玄关迎接客人,属于比较亲民的街坊餐馆。邓师傅也是位传奇人物,少见地有着喝现磨咖啡的习惯,在德国波恩混过几年,回来后四处旅行,又在贵州的馆子里打过工,他做的菜不花哨,但是很踏实,让人安心。

林留清怡在这里引用了她认识的一位旅游杂志编辑说过的话,“最好的餐馆和最喜欢的餐馆压根就是两码事”,在这里,就是黄浦会和音餐厅,最好的餐馆可以作为体验,而最喜欢的餐馆才是最常想去的,高高在上的女神终究没有青梅竹马的那份放松自在。菜式简单、摆盘不那么精美,环境不那么精致优雅,这又有什么关系,好吃不就行了。

对于“地道”,作者这样写道:我在音餐厅领悟到,对于是否“地道”的看法是相对的,我人在上海,吃着上海厨师做的上海菜,但有些人却认为这不是地道的上海菜。大家口口声声说“地道”二字时,并没有考虑到食物也是与时俱进,无时无刻不在变化,食物反映了起源地,而起源地本身也在变化。

这也是自己在很多地方吃东西时感到的疑惑,究竟什么是正宗,究竟为什么非要追求正宗?好吃不就行了么。何况上海菜本身就是个暧昧的概念,是本帮菜呢,还是殖民时期融合各大风味的菜系,还是新派创意菜?谁也没法儿给个定论。当年的名厨梁子庚渐渐变成了个生意人,林留清怡也毫不留情地指出,他难得下一次厨,而且有回把鸡丁炒糊了。很多产业化的餐馆最后都会变成这样,失掉了些许风味,只有严格把控质量的食物。

《寻味中国》给我最大的启发是要忠于自己并且勇敢地说出喜欢或不喜欢,即使对方是从未获得过差评的顶级餐厅,还是油迹斑斑的路边小吃店,我们都可以有自己喜欢的理由。

学做雷锋个人感想 篇5

有种信念和使命叫做教育,有个光荣而又高尚的职业是教师。

在严峻的疫情下,教学己延期,20__年,真是个不寻常的虎年啊!宅在家里时,鼠标点中,一任自己想要战胜所有未知困难的思绪与梦想像校园中的红旗一样,迎风飘扬!

就像童年时去参观游览动物园时,老师清脆悦耳的声音在鼓励着我们:“有老师在,就不要怕!困难就像条纸龙,想要真正的舞起来并不难!”以至于到了后来跟随在南宁经商的父母又回到了家乡方城,也还是记忆犹新。

而在“封一座城,爱一国人”的今天,老师们克服了各种艰难险阻,毅然将班级群变幻为讲台一一仿佛化身为具有超能力的超人,在这个冰天雪地里为同学们带来了爱心和温暖!班级群里,我们气质高雅的语文老师从寒假到现在,每天都起早贪黑,井然有序的指导我们背古诗,练字,朗诵课文,写读后感,在家校本里上传作业,以及作文课上的妙笔生花……激情燃烧的少年们斗志昂扬,争先恐后地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因为大家都知道,能有个严格要求认真负责的好老师是我们的幸运!所以都尽量会把字写好些,拍照清楚些,让老师检阅。

在星期一上午时,妙趣横生而又机智百变的英语直播课又开始了!“verygood”加五分!“yesyounow”?“followme”……而同学们也会争先恐后地回答:“会背了”!然后尽量地去克服网络信号不好,卡顿的现象和困难,认真的听课。

而班主任数学老师也是每天早上准时在班级群和家校本上布置作业,然后再严谨认真细致地逐一批改,最后才会下午五点的直播课中讲解。从计数单位,公式定律,算式以及每道题的解析,严肃认真的教学方式让同学们不敢有丝毫的疏忽。

而科学老师在为我们布置综合作业时,总是耐心细致地让同学们先观察诸如春天的景物、气象以及与家人交流沟通相处的方式等等有趣的科学探索。

我尤其喜欢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及冰心奶奶的“玉壶存冰心,朱笔写诗魂”。难道这不就是老师在教学生涯中的真实写照吗?!

老师,您们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