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范文帮

有关专家讲座心得体会(精选15篇)

有关专家讲座心得体会 篇1

今天星期六,没有休息,去中心学校参加继续教育“上好课”专题学习培训,听专家讲座。这次主讲的专家是至德国小的秦斌老师。秦老师是省教坛新星,人很年轻,30岁左右,戴着眼镜,面容消瘦,显得文质彬彬;秦老师普通话标准,语调抑扬顿挫,两个小时的演讲很有激情;秦老师理论联系实际,从一线教师的视角为我们诠释了怎样上好一节语文课的理论,讲座深入浅出,我受益匪浅,体会颇深。

有关专家讲座心得体会(精选15篇)

一节好的语文课首先应该是真实的。有许多语文公开课、竞赛课,教师在设计时就把追求完美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为达到这个目标,课前训练学生的有之,课中“诱导”学生的有之。于是,教学变成了演戏。这是语文教学的悲哀。殊不知,真实的才是最动人的,真实的也才是最美丽的。虚假的美丽只能取悦于一时,真实的精彩方能恒久地打动人心。让语文课远离虚伪的美丽,永远焕发青春的`活力与真实的生命力。一节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它应该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课。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恰恰是真实的指标。这种课可以称为真实的课。

一节好的语文课还应该是科学的。任何事情都要遵循事物的规律,语文教学也不例外,遵循母语学习的规律的语文课才是好的语文课。教学目标要科学,要体现三维体系,要符合学生实际,要突出教材的重难点;教学过程要科学,要过渡流畅、衔接自然;教学方法要科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形成能力。

一节好的语文课更应该是高效的。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讲求效率。语文教学也不应例外。一节好的语文课,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之中,都能在课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欣赏与运用能力有了最大程度地发展和提高,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及对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是否有效,收到了怎样的效果”是评价一节课的最终标准。

有关专家讲座心得体会 篇2

xx年12月份,作为一名在读博士研究生,我有幸参加了几位光电领域专家的精彩讲座,他们从容不迫的教学风格和随机应变的驾驭课堂的潜质,愉快的课堂气氛,严谨的教学语言,绚丽的教学情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颇受震撼。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王家骐院士,王家骐院士长期从事大型光学精密仪器设计、空间对地图像信息获取技术研究及总体误差理论分析。研究和开发了中国重大和重点工程需求的多种型号的大型、高集成度和高精密度的光学和光电仪器,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提高了中国有关领域的技术水平。作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空间分系统设计师,王家骐院士参与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等重大工程任务,取得了多项填补国内空白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光电事业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要成为一名光荣的航天科技工作者,为祖国争光!”这是王家骐青少年时代的梦想,为此,他付出了大半生的心血。凭着一股钻劲、韧劲和拼搏精神,他带领课题组战胜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完成上级交给的一项又一项科研任务。上世纪60年代末,他主持研制某型号光电测控仪,仅用了两年时间就研制成两台样机,并通过了鉴定。1987年至今,他带领的科研群体建立了我所的航天有效载荷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基地,承担了多项预研工作,在国内享有盛名。面对事业上取得的一系列丰硕成果,王院士却谦逊地说:“这些成果凝结着我们长春光机所的心血,得益于国家、省及长春市方方面面的支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和我一起苦熬多年的课题组成员们,他们让我感动!”提起“神五神六”飞天,他说:“多年来,我们没有过过星期六、星期日,每年的元旦、春节、五一、十一都不放假,他们真是好样的”。王家骐自称是“打铁的”,但是“打铁”出身的他不仅研制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多种型号的战略与战术导弹瞄准的精密光学仪器,还成为航天光学方面一位杰出专家。

从王家骐院士身上我学到了“五个会”,“四个一点”,“三个要素”。五个会:第一是会学,第二是会想,第三是会讲,第四是会干,第五是会组织。四个一点:数学根底牢一点,物理概念清一点,空间想象丰富一点,身体好一点。三个要素:一是刻苦,而是自信,三是一丝不苟。

王家骐说,研制工作充满酸甜苦辣,当时在经验不足资料贫乏的情况下,就靠请专家作指导,靠工作人员刻苦钻研,有时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但每出现一次故障,对大家来说都是一次锻炼和进步的机会。

通过几位专家的精彩报告,我们基本在脑海中勾勒出自己所从事的科研领域,我们这些死啃书本的学生也有机会现实了一把,真正了解到与生活有关的科学研究。不仅在学术领域给我们打开了新的窗户,让我们眼前一亮,也为我们介绍他们在工作学习中切身的体会及经验,提前向我们预警就业道路及工作生涯可能遇到的问题。

专家讲座报告旨在帮助大家了解相关领域的学科前沿知识,更好地学习、思考。老师们以自己的学识和阅历向我们展现了当今光电行业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引导我们积极思考,使我们收获颇多。

在紧张的讲座和学习培训中还穿插了交流互动的内容,通过这几次的学习,我对光电技术的认识提高了,理论提升了。感受到掌握新技术发展方向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感受到自己又学到了许多的新知识,可以运用到日常的学习和职业规划中。

有关专家讲座心得体会 篇3

作为一名管理人员,任何一次听课或听讲座,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可以取得不少经验,因此我怀着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想法,带着理性的思考,欣赏了各位专家教授精彩的讲座,专家们的讲座就像丰盛的大餐,精美的呈现在我们面前,如果用两个词来形容,那真是目不暇接,异彩纷呈。毫不保留的把自己在工作中的经验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让人久久难忘。真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使我们对德育有了新的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理解。下面我谈谈听讲座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做有魅力的德育工作者

通过听高玉丽教授的讲解,让我知道让教师德性成为德育首要素,德育的目的是育德,育学生的德先育教师的德,师德是对教师人性的考验。人格是教师的最高学历,对国小生而言,教育的全部就体现在师生交往之中。因为我们手中的权力可以给孩子一个阳光高尚的灵魂天堂,也可以给孩子一个阴暗恐怖的心灵地狱。教师人格的伟大就体现在师生交往中。

系列活动促进班级文化建设

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班级文化是指依托并通过班级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文化的现象,班级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是在社会主流文化、学校教育文化、教师文化的影响下,由班集体中全体成员自己创造出来的独特的班级生活方式。如果把班级比作容器的话,那么学生就像水,在不同的容器里,会被塑造成不同的模样。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构建富有个性的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听了隗金枝教授的讲座让我知道班主任可以以系列主题活动为载体,创设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用活动引领学生完成从他律到自律,从自育到自塑的过程,引导学生们在快乐中体验成功,在活动中健康成长。隗教授组织学生写心语馨愿、班日志、成长手册,让孩子在思考中识别真善美和假恶丑,举办开学典礼,参加秋运会、校庆、布置教室,小小百家讲坛,最美女生、最帅男生、天天读书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技能、磨练意志。

通过零距离接受专家指导,对话,启发,对话,交流,使理论与实践的思想再一次发生碰撞,产生新的火花,受益匪浅。当然我也深知,要做到高起点,就要对自己高规格,严要求,人的本性都是安逸的,可是在其位,就要谋其职。所以我要有忧患意识和较强的敬业精神,加强学习-----向专家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不断的积累和储备,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锤炼自己,提升自己,踏踏实实得做好德育工作。让我们播种希望,收获成功,继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吧!

有关专家讲座心得体会 篇4

5月22日下午,我做为石明国小教师代表有幸聆听了著名学者、颇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林格先生所做的“以一流精神,培养一流人才......新时期的养成教育专题讲座,收获很大。

林格是当代著名的学者,国内颇具影响力的教育专家,他本人以及他的团队在学校养成教育研究方面有独到的见解。

林格先生在报告中指出,好习惯终生受益,坏习惯祸患无穷,好习惯可以通过学校养成教育、家长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努力慢慢培养起来的,这一点我有切身体会,我很小的时候,是我姥姥照顾我的,我姥姥经常教育我,要远离小人,不能贪小便宜,我在国小一年级下半年就担任了班长,我很多班级工作抢着干,不贪图享乐,不追求功名,而且经常能够为别人考虑,学习比较积极,成绩也比较优异,是老师和学生心中的好学生,很关键的一点,我这个人比较善良,对待别人比较宽容,对待自己反而比较严格,我用仁爱的思想与人相处交往,一直以来,我的这些优良品质没有丢掉,反而越来越好,虽然我现在已经年近半百,但我内心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越来越好,我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来,我内心充满正能量,身上洋溢着豁达积极的能量,我的`这些优良品质也时时刻刻影响着我周围的人。

林格先生从理论和实践角度为我们做了养成教育的精辟阐述,今后,在我未来的日子里,保持平常的心态,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发扬好习惯,纠正坏习惯,去谱写自己人生更辉煌的篇章。

有关专家讲座心得体会 篇5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古代贤圣无处不在践行着文明与礼仪。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礼仪在我们的生活中愈加显得举足轻重。文明礼仪已然成为我们生活、学习等方面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学习礼仪知识,运用礼仪规范,对提高我们的自身修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是良好教养的体现。

开学初,文明礼仪讲座,使我获益匪浅。

老师通过她细致的讲解,为我们讲解了作为二中学生方方面面的礼仪,几乎涉足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校园礼仪安全方面,身体锻炼等,都是我们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方面。通过这次的讲座,我明白:得体的仪表会使我们精神焕发;见到老师一句亲切的“老师您好”会给老师一天的工作带来力量;一个会心的微笑会不知不觉中拉近我们与同学的'距离;得到帮助时的一句“谢谢你”是他人的付出得到的最好回报......这一切的一切,无形中都在体现我们作为学生的素养,让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走上一条康庄大道。所以,我们应该时时刻刻要求自己遵守文明礼仪,心怀感恩。

着人类的灿烂文明,赞美并谱写着社会进步的辉煌篇章。等待着,期盼着,终于迎来了一位老牌音乐人对音乐的独到赏析:20xx年1月8日,西岸艺术馆的郭老师继续推出他的经典系列讲座“大正音乐讲堂”,熟悉的旋律背后的罕见故事、探索音乐要义的艺术光芒,整整两个小时的公益沙龙,近百首古典怀旧音乐毫无保留的丰富着我们的情感,愉悦着诸位听者的身心!自古到今,无论是摇篮边的催眠曲还是葬礼中的哀乐,无论是宗教仪式中的祭祀音乐还是劳动中的呼喊号子,音乐始终伴随着人类的生命历程,谱写着人类的生命之歌——那么,问题来了:音乐如此陪伴我们的人生,听了如此多的好音乐,我们到底听出了什么?

这也是郭老师一开始最先抛出的一个话题。当节奏震动着我们的耳鼓时,生活中的一切仿佛融进了一个个的音符之中,可我们是否感受到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意象或情感?当听完维瓦尔第的《四季》,看着那么多美好的事物汇入了旋律,我们突然发现,只要能将因为细心聆听而得到的快乐和幸福保留下来,充实了我们的生活,就够了——何必懂得太多音乐内部的一切?或者,只要培养出了具有音乐的耳朵和热爱音乐的兴趣,能够倾心的去感受音乐——我们自然能听懂音乐!讲座当中穿插了很多情感之声、自然之韵,正是因为千百年来有了它们的存在,人类的文明才会如此的灿烂辉煌!就如战国时期的荀况曾经说,“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以不能免之,故人不能无乐。”磅礴的气势、恢弘的音响,感谢郭老师的巧妙搭配,使我们听得满意十足,就连良久之后的回味都是一种神奇的体验,如果非要用挑剔的眼光再评价一句的话,那便是时间为何不能再过得慢一些呢?

有关专家讲座心得体会 篇6

新华国小邀请北京大学教育文化战略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助理,领袖策略课题组组长、100分策略课题组组长、人生战略规划设计指导中心主任李给全校师生及学生家长进行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我作为一名家长很荣幸聆听到李家庭教育专题讲座。

李结合自己从河北农村走进北京、走进北大的经历,深入浅出的让家长们明白“家风决定命运,习惯决定人生”、“家庭教育绝不仅仅是教育孩子,更重要的是家长的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一架飞机的两翼!学生成绩之间的差别是家庭教育的差别;每一位优秀孩子的身后至少有一位优秀的家长。”、“家长一定培养孩子要有高尚的追求”等道理。李通过研究领袖人物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强调要在学习中养成100分的一流人才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通过培养习惯,引导学生成为一流学生会考时考上一流高中、大学联考时考上一流大学。李还与家长进行了互动交流,回答了关于教育子女、陪伴孩子的问题,使家长们深深地感受到对孩子的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生涯课。而这门课程是需要全方位重视和成长的。作为一名家长、一所学校甚至整个社会对下一代的培养都应该有一种责任心和关注度。而我们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一言一行更是深刻地影响着孩子,作为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并不是有了高学历、有了好工作你就一定是一个合格的父母,我们做家长的要时刻学习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引导好孩子,如何教育好孩子,如何培养好孩子。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每个家庭都会有的问题: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呢?我们中国的父母有一个很大的通病就是责备和惩罚。而且责备的话语往往非常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惩罚的内容也并不是和孩子犯的错有任何关联。比如经常会有家长说:“你看你怎么这么不小心?你怎么每次都这样粗心?不许吃饭了。”这样的话语是最伤害孩子的,也是乱贴标签的一种倾向。孩子如果常常被这样的话语评价批评的话,就会没有了自信心,总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所以说话的技巧很重要,引导的方向更重要。我们面对孩子做错事的时候首先要记住我们是希望他更好更优秀,所以千万不能人身攻击。教育专家提出这样的建议:“孩子,刚才发生了什么?你很伤心很难过对吗?你觉得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事情发生?让孩子思考后想出解决方法,并让他认识到这样的后果是不好的,充分让他认识到自己失误的原因即可。而并不是让他感受到自己任何事情都做得很糟糕”。因此语言环境造就孩子良好的身心健康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父母应该有颗平常心,父母心态如何,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凡是心态好的父母,身边就会有一个快乐的孩子;心态不好的父母,身边就会有一个障碍的孩子。无论孩子做出了什么样的错事,考出了什么样的糟糕成绩,作为家长都应该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是爱自己的。让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下长大,总有一天孩子会学会感恩,学会为了报答而努力奋斗,成为高情商的人才。

作为家长,不可以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作比较,别让虚荣心害孩子,别让补偿心代替了自己的平常心,给孩子勇气,给他们自己的天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应该有他独立的空间,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自由并不代表放纵。我们不能帮孩子一辈子,陪孩子一辈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留给孩子金钱、住屋、汽车等等财富,不如教给孩子良好的习惯和内力的发展,这样才能让他们受益一生。

我们的孩子出生在新世纪,作为新世纪的父母也应该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让孩子能够学习掌握探知手段和能力。更应该创造让孩子们亲自去体验社会,探索世界的优良环境。

有关专家讲座心得体会 篇7

正月十一日我们临港开发区迎来了“百名专家进临港”,听取了四位专家的报告,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中……四位专家的报告,我们不但收获了思想,开阔了视野而且开启了智慧。百名专家进临港,一定会让临港的教育有一个大的发展,临港的教师一定会有丰硕的收获。在讲座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如何爱学生。常把爱孩子,教孩子挂在嘴边。而特级教师最让我感动的也正是他们的爱孩子,而且是爱所有的孩子。那么我呢?在我的班里也有42个孩子,我爱他们吗?我爱他们中的每一个吗?如果答案是——爱!那肯定是违心的;如果回答是爱一部分,那是真心的。

就如班里的一个小孩,我初见他时,挺喜欢他的。可是渐渐的,我就发现他并非我想象中的那么可爱了。甚至有点“可恨”,这里的“恨”是“恨铁不成钢”。原因是挺活络的脑子,却用来思考无关的事情。课堂上,你在讲台上讲得神采飞扬,其余同学都听得专心致志,而他呢?也正玩得津津有味,玩什么?什么都可以玩,橡皮,小刀……,甚至手指,都可以让他玩上好一会。你如果提一个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他站起来会一脸茫然地望着你,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你要他回答什么?你说这样的他还可“爱”吗?

布置作业了,其他孩子都开始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做了起来。可他呢?开始忙乱的工作,找本子,把书包里里外外都要翻一遍,而且是每次做作业都是如此。或者没有橡皮什么的,于是就呆呆地坐在那不动了。如果老师不过去帮助的话,他就那样的看到“永远”了,而且是屡教屡犯的。看着他那或无辜,或茫然的脸,我怎么就觉得那么的“不顺眼”呢?

下课铃声一打,那似乎在告诉每一个人,此刻下课了,自由了。因此,不管老师是否布置了作业,也不考虑自己是否都完成了,就迅速的站了起来,下去自由活动了。咳!在叹息声中,我又一次地走到他身边,开始了老师的“循循善诱”。

爱孩子不难,难的是爱所有的孩子,而要“爱”上这样的一个孩子似乎是难上加难了。

有关专家讲座心得体会 篇8

XX教师的讲座使我与人交往的意义,也注意到了一些平常要与人交往时容易忽略的问题,让我及时地了解人际交往中的一些很重要的事情。告诉我怎样处理与朋友之间的矛盾,让我更加明白尊重他人的重要性。陈教师更是经过游戏的方式告诉我们,手机里的并不是朋友,身边的人才最重要。陈教师的话,使我更加了解与朋友之间交往的方式:尊重和理解。

上了大学的我们多少都会有些迷茫,大学相当于一个小型社会,我们要学着怎样在这个小社会中寻找到真正的自我。当我听完陈教授的报告,我心里明朗了许多。首先我们要多和别人沟通,把握人际交往的几大原则,待人尊重,真诚。其次遇到困难不要退缩,你越退缩,困难就会离你越来越近,而是坦然应对,尽最大努力把每件事都做好;最终我们不要忽略眼前人,我们能够特立但不要独行,如果有羞怯,就放下包袱勇敢迈出第一步,如果有敏感,就放平心态,接纳包容。带着微笑生活,带着赞美远航,仔细聆听那远方的声音。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正处在从学校到进入社会的磨合阶段,最需掌握的是时刻都需要到的人际交往。在人生中,获得得社会支持,是事业成功的保证;满足交往的需要,是身心健康的保证;完成社会化,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必然经历。所以,学会恰当的人际交往是必然的。其次,在人际交往中,最常用到的就是与人沟通,陈教师给我们列举了在沟通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让我们更清楚在与人沟通中该注意到的问题。经过陈教师的讲座,我更加了解、学习到作为一名大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在与人交往中该把握住的原则。

有关专家讲座心得体会 篇9

6月27至29号在部队礼堂聆听了汪冰、朱立文等专家的积极教育讲座。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积极教育、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觉得收获颇深。他们的讲座不仅从教育学生方面、而且从积极处理人际关系包括夫妻、同事、父(母))子等关系方面教会我们怎么才能够正常积极的交往,就是要有积极、阳光、美好、善良的心态。

那我就从教授们的讲座中想到了我们的日常人际关系,我们快乐感在什么地方?有一个研究已经发现,60%以上的人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超过学习的时间,超过了玩乐的时间,超过了和人打交道的时间。我们睡觉的时候看手机,我们起床看手机,我们谈恋爱也在看手机。不光是年轻一代看手机,美国人也看手机,即使是美国第一家庭在奥巴马总统人生最重要的一天中,他的第二次总统就职典礼上(美国总统最担心的是只当一届失败总统),全家都在看手机。

人类不会因为手机的产生而得到快乐感的提高。在大数据的时代、手机的时代,人到底如何与人交往,交流和交换,这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我们的教育到底教孩子什么技巧?生存和生活的技巧,讨人喜欢的技巧才是最重要的。中国人相信一个人只要能干,有本事就行,其实在商业化社会生活中,讨人喜欢才是最重要的魅力,情商比智商重要。一定要知道如何做人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如何做事情。

其次,积极教育可以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中国人在传统的知识教育方面,绝对不亚于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文化,但我们需要知识以外的教育,需要积极教育。为什么我们这么着急在中国推广积极教育,希望是能够辅佐传统的知识教育,阴阳相济,互助互利。积极心理学对教育有什么希望,其实就是希望中国人民更加智慧起来,更加卓越起来,更加美起来,更加高尚起来,更加有感染力,更加有影响力。简而言之,一定要高大上,有魅力,吸引人,让人爱慕。现在我们的学生从学校出来,能干的可以,但是不一定都讨人喜欢。这和钱多钱少没有关系,和有权无权也没有关系。一定是要让人羡慕,愿意追随你,同甘共苦,共创辉煌,这样一种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有关专家讲座心得体会 篇10

20xx年4月16日我校邀请了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历史教师白贤老师就新课标大学联考文综(历史)考纲分析与备考建议做了培训,本次讲座不光是对学生,还有对我们高三历史老师也是受益匪浅,下面就针对讲座的内容心得体会做一简要的分析:

首先白老师讲了考纲分析—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对此白老师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阅卷的方式决定了得分技巧。

1、格式正确,字迹规整,史论结合,即可得高分。

2、不能空白,答题即可得分

3、考查: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基本概念和基本史实,为最低要求)

4、考查: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文史常识,为新大学联考一大亮点)

5、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概念,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几乎涉及全部题,近年来41题实际上就是史观的变形题。

6、多元史观的运用,一般来说,我们要用多元史观解释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文明史观分析古今历史的文明传承以及中外历史发展的不同类型及交流融合。整体史观解释新航路开辟以来的世界一体化发展进程。近代化史观用来分析人类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社会转型,近代化主要包括政治民主化、经济近代化及思想近代化,民主化、科学化。

其次白老师讲了近几年大学联考命题的题型。

1.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古今贯通,中外联系,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2.试卷结构稳定,12道选择题,(24—35)题计48分,1道学科内综合(40题)最难,25分,1道谨析题(41题)12分,1道选做题,15分。熟悉题型和机构,才能科学安排时间,合理取舍。

最后白老师讲了怎么样备考的建议。做什么?怎么做?

1.夯实基础,提高能力:阅读古文,图表。分析、概括、归纳、转化、迁移。表达学科语言、简明扼要

2.选择题方法: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和关键。

通过本次培训,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历史大学联考的情况,尤其是对课程标准的分析和考试大纲的分析,不管是以后的复习中还是教学中我们应该紧紧抓住这两项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大学联考的方向,不会做盲目的复习,才会提高学习的效率,才能出成绩。

有关专家讲座心得体会 篇11

聆听武校长的家庭教育讲座,我颇感收益良多。其中的一个事例,尤其令我感触深刻。

武校长讲到,电力工程队在深山中架设电缆时,由于沟深壑险,把电缆线从一座山梁扯到对面的山梁上去,极为不便。聪明的施工人员是这样操作的:首先放飞风筝,让风筝落在对面山梁上。然后,把“风筝线”逐渐变得粗起来。当“风筝线”粗到足以承受电缆的重量时,最后顺利地把电缆牵引过去。

这个聪明办法令人拍案称奇,其过程更是耐人寻味。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风筝线’逐渐变粗”的巧妙过程,细细的风筝线能成功地牵引电缆吗?地球人都知道,当然不能!

可是,在教育孩子,特别是在转变差生的过程中,不少教师、家长恰恰忽略了那个让“‘风筝线’逐渐变粗”的巧妙过程,急功近利,简单粗暴,结果自然是事与愿违。

由这件我联想到自己的一些做法。

当初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一多半男生长期不交作业……我从每天早晨组织学生搞接力赛跑做起,培养学生力争上游的意识。这种意识,迁移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班风班貌渐渐好转。鉴于学生不爱学习,我就从读故事书抓起,让学生爱上读书,爱上学习……

总之,办法总会比困难多。前提嘛,是付出足够的爱心和耐心。

我想,孩子的教育于每个家庭而言都是重中之重,每个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关注程度也是不言而喻的,只是我们是怎样关注的?我们关注的方向是什么?我们该怎样去教育我们的孩子?该怎样引导我们的孩子?让她们的人生能朝着正确、积极的方向走下去。这是我的一个困惑,我相信也是很多家长的困惑。11月的第三个周未,我有幸在青园国小的阳春厅听到了曹萍教授有关家庭教育的讲座,本人受益匪浅。

曹萍教授首先讲到爱的能力,我是这样理解的,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和孩子的爱是互相的,而且要让双方都感受得到,只在双方感受到了对方的爱时,才能说明爱的表达方式是正确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必须具备这个给予爱和感受爱的能力,他的人生才会完整。而生活中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常常是父母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而辛苦赚钱,而孩子却常常抱怨这不如意那不如意,对父母的辛苦却视而不见;父母下班回到家里,忙家务做饭,而孩子却还嫌饭菜不好吃,挑肥捡瘦的;父母把吃的留给他,最后演变到好吃的东西就只能是他吃,别人吃了就不行。为什么会这样,曹萍老师说这是错误的表达爱的方式造成的,这样的解释让我豁然开朗。我想我们给孩子爱没有错,孩子们也没有错,但一定要让她感受到那是我们在爱她,同时也要给她爱我们的机会。所以亲子关系中沟通和表达的方式是最重要的。

在讲座过程中曹教授还讲到了国小生习惯的培养:听、说、写,劳动,思考。对我们家的小家伙,尤其那个写字,我真的是很头痛。我觉得她对这个橡皮擦的依赖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了,只要下笔,写不到几个字就要擦一下,好象已经形成习惯了。既耽误时间,作业本又不够清洁,而且书桌也总是很脏。曹萍教授说的这个“落笔就对”,我想应该可以给她进行一点这方面的单项训练。

劳动可以培养一个人的责任意识。这点我深有感触。我们家的小家伙,每到周末就最爱睡懒觉了,睡到十点不叫还起不来。记得有个周末,大概是11月13日吧,那天我正好有点事脱不开身,她爬起来就直嚷饿,没办法,我说那你自已去买吧,她兴奋得跳起来,还做一个“耶”的手势就跑着出去了。她走了之后我跟在后面看着她过马路,她小心翼翼的左边看看,再右边看看,然后慢慢的走,当走到马路对面边上的时候才飞也似的跑了。我这才放心的回家,不一会儿,她就神气的提着几个包子回来了,自已高高兴兴的在那里吃呢,还兴奋的说:“今天运气真好,一到马路边两边都没车,马上就过去了,没耽误一点时间”。接下来的几个周末,每次8点多钟,我们大人都还没起床,她就赶紧爬起来去买早餐,这几周以来都是这样坚持的,她再没有睡过懒觉。

曹教授所说的孩子被肯定就会有自信,其实就是通常所说的赏识教育,但在生活中很多失败的例子,比如孩子经受不起挫折等。这就是曹教授所说的一个“度”的把握。而且不管是批评还是表扬都应该有家长的表达智慧在里面的,一个表达的逻辑层次,只有和孩子站在同一个层次去说话,沟通才会有效。

曹教授讲了很多,也讲得很具体,其实从她的智慧里,我学到得不是具体的方法,我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一种对父母的教育。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父母价值观对孩子的影响,周围人们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等。父母更重要的是一种榜样的作用,我想孩子的人生不是教育出来的,是她自已走出来的,在这个人生道路上,他该怎么选择,取决于她所受到的影响。也让我想起了道德经里有一句话:“一动分阴阳”,虽然说的是世界万物,但用在亲子关系上的意思就是说,成人的每一个举动,每一句话都会在孩子身上产生正反两面的结果,如果这个行为所产生的是好的结果,那对孩子所产生的就是一种正面的引导,一种成材的教育。如果所产生的反应是负面的,那么这种行为对孩子而言就是一种负面的引导,对她的人生就是一种破坏。相信家长们都深有同感,如果父母太严格,太霸道,孩子就会撒谎,而撒了谎,父母又会更严厉的批评,最后导致了孩子的叛逆。所以说孩子有问题,家长应该多在自身上找找原因,而不要过多的责怪孩子。所以说我们的教育是从有了孩子开始的,因为孩子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在此用一句话告诫自已:“教育自已,反思自已,然后影响孩子”。

非常感谢能听到曹教授的讲座,生动的语言,广博的学识,给了我很大的影响。我虽然还不能完全透彻的领司她其中的精髓,为了孩子的积极向上,为了孩子的幸福人生,我、我们一定会继续努力的。

有关专家讲座心得体会 篇12

一、异彩纷呈的讲座收获颇多。

海淀区著名的特级教师田丽丽老师的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如果用两个词来形容,那真是目不暇接、异彩纷呈。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经验、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让人久久难忘,让我们深深感觉到教学技艺无止境,教学创意无极限。但是对我们来说,每位教师都是一座丰富的宝藏。作为一线的国小数学老师,我们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每个人又身在不同的学校,面对不同的学生,因而专家们的新潮观念、精妙方法等不一定适合我们每个人,这就要求我们用心研究分析,对照自己的实际,为我所用。

二、注意了课堂上的生成资源

教学活动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几位教师用各种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强调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感受,真实地遵循了学生认知过程。展示了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做。使一个真实的课堂,以人为本的课堂,以学定教的课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彰显。课堂中生成的许多新课程资源,真实写了学生间的认知差异,启发了学生更加深入,全面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如:田老师在教学《认识体积与容积》时,当学生回答错误是,她并不是马上否定她们,而是从侧面诱导他们。如果此时我们的老师对这样的学生大加挖苦或否定,那么这位学生就可能无所收获,甚至会影响到他今后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此时的田老师及时地给学生以鼓励,尽可能知道学生的亮点。学生也很舒畅,在教学中,田老师或点拨、或点头、或巡视、或参与谈论……真正履行着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的角色。

三、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1.多创造一些让学生发言的机会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师生观已经是教育界的共识。所以我们的教学应多创造一些让学生展现自我个性,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的发言的机会,决不能让少数“精英学生”包揽课堂发言权,作为教师应具备这样一种教学民主意识,即不管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学习状态如何,都应让他在一节课上至少发言一次或更多。(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关注学困生)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我们可以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创设数学问题,通过数学问题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引进数学学习的殿堂。

2.多创造一些让学生自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判断,推理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活动,要改教师的“讲授”为学生的“自主”,必须要给学生充分的自我思考时间和空间。有了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得以充分展示出来,学习成果才能瓜熟蒂落。那些违背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最终并不会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什么值得回忆,回味的东西(哪怕你塞给他许多知识)。有的甚至造成学生后继学习的困难。这些难道还不能引起我们的惊醒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动学生去观察,去感受,去实验,去猜测,去交流,去概括,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牢固的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情感,形成稳定的,积极的情感态度。

四、浮华退去,尽显本色。

这次听课最大的感受就是,名师执教的观摩课都很朴实,注重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淡化了课件等的辅助作用。华丽惹眼的课件被几样简单的物品代替;五花八门的,活动被扎实的,动手实践所代替,真正彰显了课堂本色。

五、高效成为衡量课堂教学标准。

教师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围绕着“高效”,注意提高课堂效率尤其学生的学习效率。每节课都非常注重对重难点的落实。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有利于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抓住重难点的好习惯,上起课来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做一名好教师不容易

几位老师的课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无穷的艺术魅力。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首先要苦练教材关。只有把学科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目标钻研透了,把教材吃透了,才有可能设计出精彩的教学过程。其次教师必须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不断实践,因此要有计划的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最后,教师要有真本事。国小数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学的艺术是教师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智慧之果。

想一想一名教师一辈子从事学校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他生命中大量时间和精力,是在课堂中和为了课堂教学而付出的。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凝聚。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我们自身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虽然我们希望生活是多彩的,但平实是生活的本质,多彩只是生活的点缀,舍弃平实而追寻多彩,结果必定是浮华人生。课堂教学不也正是如此!名师们走进课堂,让课堂走进生活,用真情拨动学生那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语言、创造的精神的琴弦。我们也只有将课堂教学当作人生中的生命经历,去享受、去充实,才会将课堂教学当作学生的生命经历,自觉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这段生命经历。名师正是深知其中的精髓,所以名师的课堂朴实而显睿智。

走近名师,学习名师扎实的理论功底、深厚的文化积淀、开阔的教育视野、精湛的教学能力及永不满足的超越精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们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不懈。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我坚信通过这次学习,能促使自己更加至力于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

10月31日至11月1日,我有幸聆听了省特级教师张志平等教师的专题精彩讲座。这是我第一次认识张志平教师,也是第一次听他的讲座,但却使我受益匪浅,享用不尽。

张老师给我们的感觉既幽默风趣又真诚朴实,是一个极具智慧型的数学专家。此次讲座让我们开阔了视野,加深了对数学学科及数学内容本质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从一个新的角度去了解我们所热爱的数学教育。他那对数学严谨地表述,潜心地思考,精辟的归纳,不得不让人佩服数学和数学研究者的魅力。我突然顿悟:原来数学教学竟可以那么的神秘与美丽!她是一门富有强大生命力的、值得研究探讨的学科,她是集聚艺术的。作为一名国小数学教师,我有了从未有过的自豪感。

但伴随着更多的是我感到自己很紧张,很恐慌。真是所谓不学不知道,一学吓一跳。我原本以为自己还行(学生成绩在全镇一直都位居前列),但听了张老师的讲座之后,我发现我离所谓的优秀教师实在太遥远了。回顾我之前的教学,年复一年,做着同样的事,虽然成绩很优秀,但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我会教得那么辛苦,学生学得也那么辛苦?而不是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不明白为什么成绩这么好,可是我心里却对自己的教学仍没个底?为什么我的教学水平总是老样子,没有什么突破?也不知怎么突破?为什么我讲不出、写不出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现在我终于恍然大悟:原因在我自己!是我肚里的墨水太少,对数学教育的认识太浮于表面,以至把数学教死了。扪心自问:除了给学生一个分数,还能给什么?我对教材体系有多少了解?我对每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本质内涵有多深的挖掘、延伸?我的教学对学生思维有多少提升?我在学生心目中是怎样一个教师?是十年之后恨之入骨、还是感激不尽?打算做一个普普通通的教书匠,还是一个智慧型的教育家?

面对以上问题结合汪校长的报告,我反思着自己的不足,寻找着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数学观、教学观和教材观,掌握钻研教材的一般策略,做到真正整体把握教材。也将努力做到:

1、要持之以恒地多学习。

理论知识的匮乏,让我的教学之路走得如此艰辛,却收获甚微。一句话:我太需要学习了!而且是马上去学习,还要坚持学习!只有学习,才能让我的精神世界变得丰满。只有学习,才能更新我的教学理念;只有学习,才能引领我有效实践。

2、对教材要系统思考、整体把握。

系统思考、整体把握教材是教师的观念,是教师对数学和数学教育的理解,是教师教学素养的充分体现。对教材没有系统思考与整体把握,会使我们的教学显得肤浅没有内涵,学生对数学的本质不了解,内在思维得不到发展,那么数学教学也将失去她真正的意义与作用。所以我们教师需要整体把握教材中知识点之间本质的联系,站在一个整体联系的层次去审视和处理教材,实现教材的必要超越,向学生传递一个完整的数学思想,

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融会贯通的数学认知结构。通过数学教育引导学生要学会联系看问题的思维习惯,他们应被鼓励寻找联系以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问题。

3、要勤于反思。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一个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一个人或许工作了二十年,如果没有反思,也只是一个经验的二十次重复。“教而不研则浅”,反思使人进步!所以教师只有跳出教育看教育,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惟有不满,才有创新;惟有耕耘,才有收获。

张老师的讲座不仅为我们指明了今后要努力的方向,更让我们深刻领悟到:只有系统思考,才能整体把握;只有深入分析,才能融会贯通。

有关专家讲座心得体会 篇13

一、异彩纷呈的讲座收获颇多。

海淀区著名的特级教师田丽丽老师的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如果用两个词来形容,那真是目不暇接、异彩纷呈。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经验、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让人久久难忘,让我们深深感觉到教学技艺无止境,教学创意无极限。但是对我们来说,每位教师都是一座丰富的宝藏。作为一线的国小数学老师,我们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每个人又身在不同的学校,面对不同的学生,因而专家们的新潮观念、精妙方法等不一定适合我们每个人,这就要求我们用心研究分析,对照自己的实际,为我所用。

二、注意了课堂上的生成资源

教学活动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几位教师用各种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强调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感受,真实地遵循了学生认知过程。展示了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做。使一个真实的课堂,以人为本的课堂,以学定教的课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彰显。课堂中生成的许多新课程资源,真实写了学生间的'认知差异,启发了学生更加深入,全面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如:田老师在教学《认识体积与容积》时,当学生回答错误是,她并不是马上否定她们,而是从侧面诱导他们。如果此时我们的老师对这样的学生大加挖苦或否定,那么这位学生就可能无所收获,甚至会影响到他今后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此时的田老师及时地给学生以鼓励,尽可能知道学生的亮点。学生也很舒畅,在教学中,田老师或点拨、或点头、或巡视、或参与谈论……真正履行着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的角色。

三、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1.多创造一些让学生发言的机会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师生观已经是教育界的共识。所以我们的教学应多创造一些让学生展现自我个性,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的发言的机会,决不能让少数“精英学生”包揽课堂发言权,作为教师应具备这样一种教学民主意识,即不管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学习状态如何,都应让他在一节课上至少发言一次或更多。(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关注学困生)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我们可以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创设数学问题,通过数学问题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引进数学学习的殿堂。

2.多创造一些让学生自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判断,推理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活动,要改教师的“讲授”为学生的“自主”,必须要给学生充分的自我思考时间和空间。有了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得以充分展示出来,学习成果才能瓜熟蒂落。那些违背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最终并不会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什么值得回忆,回味的东西(哪怕你塞给他许多知识)。有的甚至造成学生后继学习的困难。这些难道还不能引起我们的惊醒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动学生去观察,去感受,去实验,去猜测,去交流,去概括,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牢固的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情感,形成稳定的,积极的情感态度。

四、浮华退去,尽显本色。

这次听课最大的感受就是,名师执教的观摩课都很朴实,注重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淡化了课件等的辅助作用。华丽惹眼的课件被几样简单的物品代替;五花八门的.活动被扎实的.动手实践所代替,真正彰显了课堂本色。

五、高效成为衡量课堂教学标准。

教师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围绕着“高效”,注意提高课堂效率尤其学生的学习效率。每节课都非常注重对重难点的落实。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有利于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抓住重难点的好习惯,上起课来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做一名好教师不容易

几位老师的课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无穷的艺术魅力。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首先要苦练教材关。只有把学科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目标钻研透了,把教材吃透了,才有可能设计出精彩的教学过程。其次教师必须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不断实践,因此要有计划的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最后,教师要有真本事。国小数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学的艺术是教师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智慧之果。

想一想一名教师一辈子从事学校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他生命中大量时间和精力,是在课堂中和为了课堂教学而付出的。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凝聚。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我们自身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虽然我们希望生活是多彩的,但平实是生活的本质,多彩只是生活的点缀,舍弃平实而追寻多彩,结果必定是浮华人生。课堂教学不也正是如此!名师们走进课堂,让课堂走进生活,用真情拨动学生那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语言、创造的精神的琴弦。我们也只有将课堂教学当作人生中的生命经历,去享受、去充实,才会将课堂教学当作学生的生命经历,自觉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这段生命经历。名师正是深知其中的精髓,所以名师的课堂朴实而显睿智。

走近名师,学习名师扎实的理论功底、深厚的文化积淀、开阔的教育视野、精湛的教学能力及永不满足的超越精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们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不懈。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我坚信通过这次学习,能促使自己更加至力于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

有关专家讲座心得体会 篇14

我们有幸在XX国小跟教育大师零距离接触,倾听了倪和李两位大师的精彩讲座,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造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我真的不明白该用什么语言表达形容概括,是啊,我们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倪XX教师给我们做了一个诠释,教育的本质是上施下效,长善救失。教者也,长善而救失者也。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我们要教育学生学做人,做中国人。同时教育学生区分善恶,善就是有益于人,恶就是有益于己。

教育的主轴是长善、救失。失是孩子的缺点,我们教师要言教明理,反求诸己,以身作则,将孩子的缺点转变成优点。长善也需要我们教师以身作则,与学生共学弟子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午时李XX教师的讲座同样强调了教育的本质,并且告诉了我们如何引导孩子有效地学习。国小阶段我们要陪伴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学生的养成教育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生活中,以鼓励为基础,因时施教,因材施教,不给孩子压力,启发孩子自我觉悟,同时注意与家长的联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协调一致共同教育关注孩子的成长。

经过一天的上课学习,我找到了前行的方向,找到了教育的真谛,“上施下效,长善救失”对我们而言是那么的重要。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抓住教育的本质,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做一个有心的人,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之才。

有关专家讲座心得体会 篇15

能够成为国家级骨干教师中的一员,我感到非常荣幸,感谢河南科技学院给我们搭建了这一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使我们近距离接触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从而也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

7月x日,我们有幸聆听了专家王宪成教授的《职业教育发展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专题报告。感受颇多。下面我就结合我校实际谈一点体会:中职职业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学校发展中的盲目性:

一、缺乏方向性、目标性。(学校未来的规划,学生培养的方向。)

二、管理者缺乏经验和创新精神。

三、学校硬件设施缺乏,设备陈旧,无法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四、缺乏实习实训基地,学生所学无法与实践相结合。

为了顺应职业教育的发展,学校开设了十几个或几十个专业,可最终的结果是学生就业难,即使勉强就业也是实践能力差,综合素质不高。不能成为厂家或企业所需的技能化人才。学生就业难,难就业。从而导致家长对学校不满意,社会对学校不满意,学生不愿上职业学校。于是便产生一些不好的现象:

一、职业学校招生困难已成为职业教育的一大难题。

二、学生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吃苦精神。

三、学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四、教师压力大。

那么,面对这些困惑我们将如何走出困境,就中职职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学校要在管理体制上下功夫。

扬己之长,克己之短

承认现行学校教育问题存在的客观实在性;承认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之间的客观区别;统筹兼顾我国教育结构的整体优化,谨防顾此失彼;一切按教学规律办事;发展规模,大胆创新,以适应市场需要。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我国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这对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中职学校要适应新要求,迎接新挑战,就需要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步伐。

1、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