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范文帮

国学与企业管理心得

国学与企业管理国学是老祖宗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最适合国人的思想道德规范。你知道国学与企业管理心得是什么吗?接下来就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国学与企业管理心得,供大家阅读!

国学与企业管理心得

国学与企业管理心得篇1

当代管理者要学习国学的智慧。国学智慧的主干是易学,易学包含了宇宙、社会、人生运动变化的大规律,以及测变、知变、应变的大法则,应当承担起国学管理智慧源泉的角色。再以易学为主干串起儒、道、释、兵、医等国学支脉,共同组成国学管理的宏大体系。这个体系的外围,是国学智慧之“道”统驭下的西方管理之“术”,道之驭术就像大脑支配四肢,两者在体系中相得益彰。

汉以后国学的三个代表是儒道佛。有人说: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佛家治心。也有人说:儒家讲伦理,道家讲生理,佛家讲心理。这些说法虽有一定道理,但分别得太清楚了,所以是不对的。其实三家虽有各自的学说,但在核心观念上却是一致的。按《周易》的话来说叫着“同归而殊途”。

管理的创新首先是思想观念的创新,儒家德治和道家道治是亘古而弥新的思想,是柔性管理的典范,所以也必将是管理创新的思想资源。当代企业家应该学习儒家德治和道家道治。从而达到老子《道德经》所提出的无为而治的最高管理境界。

国学与企业管理心得篇2

人类有史以来,管理活动横跨数千年,可谓历史悠久,绵延悠远。其实,这一观点是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倒推回去才形成的。远古时期,人类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一些活动其时几乎不能称为管理。当今世界,由于管理已成为一种系统理论和专门学科,人们才认为以往的人类活动也具有管理意义。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和实践活动极其丰富多彩。《尚书·尧典》中描述了尧、舜、禹和皋陶关于职能分工以及管理国家的事迹。3620xx年前的商代,皇帝己经统辖和指挥几十万军队进行征战,管理着上百万分工不同的奴隶从事生产劳动,朝廷中的管理机构已相当复杂。公元前12至前11世纪,《周礼》第一次把中国官僚组织机构设计为360职,并规定了相应的级别和职数,层次、职责非常分明。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在新兼并的地区设县,后来又在边地设郡,郡县制从根本上消除了中央和地方的对立。秦统一后,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天下分为36郡,郡以下设县,县以下设乡、亭,基本上实行直线制的组织管理。秦王朝还修建了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秦兵马俑、都江堰、阿房宫等宏伟建筑工程,显示出早在20xx多年前的秦代就己经具备了很高的管理水平。此后,中国经历的文景之治、开元盛世、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很多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时代,其中均体现出了中国古代非凡的管理智慧,并展示了丰富多样的管理实践活动。

从古至今,儒家的以人为本,中庸之道,仁义道德;道家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佛家的因缘和谐,一善为念;法家的法制严刑,施术用势;兵家的奇正变幻,计谋权变;墨家的兼爱交利,善立表率;名家的巧言善辩,擅长解析;农家的因地制宜,严守节令;纵横家的纵横捭阖,相争联合;阴阳学说的刚柔相济以及和谐发展观,这些学说无不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周易·系辞下》中曾说“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事实上以上这些学说都属于“治世之学”,即讲统治管理的哲学,但角度不同、观点各异。总体上,中国古代以儒家思想管理国家,儒家思想主要讲的是“仁”和“礼”,所以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其突出特点是:提倡积极的入世精神,重视管理伦理,注重“中庸”的管理观念和“天人合一”的主旨。

西方管理思想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得益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在整个世界上的确立,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它的成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即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这段时期内。一般认为,在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美国人泰勒开始使用秒表研究如何提高工作效率,而法国人法约尔一直在思考组织管理活动的普遍性和独立的规律,这标志着传统管理学的诞生。除了美国管理学家孔茨划分的11个管理学派的管理丛林之外,进入80年代后,西方新的管理思想正在形成而且处在不断地演化之中。比较突出的特点是,西方的现代管理思想明显地向人性回归,对于人本身的研究明显加强,管理理论研究在利用社会科学的其他理论和工具方面越来越强,并大量利用现代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发展自身的理论,计算机与网络的发展也对管理理论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总体上,西方管理注重个人能力和绩效的发挥,重视个人责任和权利,强调制度管理,同时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当前,中国的管理正在借鉴西方的管理的成果不断发展,回归传统文化、发扬“国学”思想智慧的潮流与日俱增,“天人合一”的和谐管理理念已为社会所普遍应用。就中西方管理差异而言,有人简单总结为:西方的管理方式可以形容为教科书式的,更讲究效率,讲究客观方法和规范,强调的是事;中国的管理更多是自己探索总结的,适合中国的文化,讲究人情,讲究做人,强调的是人。

本质上,无论是中式管理还是西方管理,均不可能从中寻求到解决企业管理具体困难和问题的现成答案。研究管理理论和实践活动,意在学习、借鉴多方的学说、理论、经验和成果,并充分结合企业的实际,用新的角度去审视问题,并加以更深刻的思考和应用,从而让进企业的管理境界步入更高层次。

国学与企业管理心得篇3

考古学界、史学界认为,早在3620xx年前的商代,中国商业、商人、商业文化已经起源并逐步发展。时代跨入21世纪后,越来越多的商业组织融入到全球的经济范围之内,进入了竞争更为激烈的国际商圈——商者已无域。面对环境、资源与文化冲突,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管理学家、经济学家等都在开始认真反思传统经营方式、竞争手段和发展管理模式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和挑战,纷纷探索和研究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工具。当前,企业已有太多的问题急需处置。处于创业期的企业,深感创业之艰难;陷于经营困境的企业,面临生存压力;急于转型的企业,有的则步入发展迷途,不知去往何处;经营稳定的企业,则要考虑永续经营、基业长青的难题。企业界尤其体会到,西方的管理理论已不足以引领企业持续前行。迷茫困顿之际,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把目光转向一国之学的国学,希望从国学思想中汲取灵感,并用以破解迷思、内观反省、反哺修炼、追求超越,从而把企业置于良性、持续、和谐的发展轨道。

近现代意义的国学一词,源于清末民初。尽管对国学一词的内涵、内容和范围学术界还有不同的观点,但人们还是普遍认同国粹派学者邓实的观点。1920xx年,邓实在《国粹学报》发表的《国学讲习记》一文中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 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还包括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管理学(Management Science)是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以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名著《科学管理原理》(1920xx年)以及法约尔(H·Fayol)的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20xx年)为标志。一般认为,管理学至少已发展有十几个学派,典型的有:古典学派、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组织行为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经营管理学派等等。这些流派尽管各有自己对管理的看法,各有自己的理论主张,但从内容上来看不超出三大内容,即组织、管理方式以及经营。

企业发展遵循一定规律,国学思想在企业中的应用以及与企业管理的融合也绝非偶然。一是西方管理学说的进入,使得国人领略了崭新的管理理念,清新与科学之气氛深入企业。但是,中国企业成长的环境与阶段自有其特殊性,西方式的管理思维和方法,在国内全面应用必有其局限性。二是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不断更迭、更新,管理堪称时尚,企业界感到莫衷一是。在复杂的商业环境中,人们体悟到,国学思想本是企业管理的皈依之道、门径之一。三是西方管理方式重视制度,讲究科学,比较理性,而中国的企业倚重人情。基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企业特点,企业界希望以国学智慧来弥补西式管理的弊端,使管理更具人性和艺术性。四是中国的企业管理原本就离不开国学思想。中国有着5020xx年的历史,以儒家为主,道家为辅,兼蓄法、墨等诸子思想的学说,早已根植国人心中,中国的企业管理自然摆脱不了本土文化背景和世俗的环境。

90多年前,梁漱溟先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里说过,“世界文化的未来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当前的国学思潮的返归,正验证了梁先生的语言。国学思想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的力量、真知和奥妙绝非用语言可以描述。但是,传统的国学思想也并非是企业管理的独家妙方和灵丹妙药。从本质上讲,中式管理和西式管理其实是相通的。将国学思想在管理中的作用过分夸大,导致对国学的误读及滥用,绝对不可取。在西方管理思想中加入国学因素,让管理更具人性和艺术性,这才是真正的国学思想管理应用之道。正如《文子·道德》中所言:“圣人者应时权变,见形施宜。”

标签:国学 管理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