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范文帮

位置:首页 > 节日庆典 > 中秋节

一个节日的保护与传承:我们为什么要过中秋(精选3篇)

中秋节1.95W

一个节日的保护与传承:我们为什么要过中秋 篇1

自20xx年5月20日中秋节被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俗类),中秋博饼、佛山秋色、泽州中秋习俗、秋夕、大坑舞火龙、吉安中秋烧塔习俗等6个子项也陆续被列入非遗名录。

一个节日的保护与传承:我们为什么要过中秋(精选3篇)

“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到唐朝初年成为固定的节日,盛行于宋朝,到明清成为仅次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影响范围远至东亚、东南亚。

中秋民俗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源于人们对月亮的崇拜,赏月、拜月、祭月,这也是中秋最早的内涵;二是“春祈秋报”,人们乐意分享秋收的成果,如吃月饼、饮桂花酒;三是人们望着月圆的图景,自然会有阖家团圆的情感需求,于是,玩花灯、舞火龙、烧塔等民俗活动应运而生。

一个节日的保护与传承:我们为什么要过中秋 篇2

史书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魏晋时期,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后来的唐朝,中秋节才成为固定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鼎盛时期却是从宋朝才开始,至明清时,中秋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重要的节日之一。这也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民间也有传说,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综上所述,中秋代表着:阖家团圆、五谷丰登!

一个节日的保护与传承:我们为什么要过中秋 篇3

时代在变,节日内涵和过节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在萧放看来,中秋的民俗主要有两个变化趋势:一是古人在中秋结账、聘请辞退工人的时间节点已不适用;二是月亮崇拜的慢慢淡化,“但天上月圆,人间团圆,中国人对家庭圆满的情感需求不会消失”。萧放说,赏月时的情感表达,可以有更广大的内涵。

当人类已经登上月球,发现月亮上没有嫦娥、没有广寒宫、没有桂花树,没有玉兔,只是一个荒芜的空间,为什么我们还要过中秋?

当人类越来越了解外界与自身,依然需要幻想性的艺术创造。嫦娥住在广寒宫,玉兔在捣药,那棵桂花树开得正好,人物、动物、植物、建筑物,那是另一个世界。尽管我们已经知道月球不过是一个星体,但还是要保留这个美好的传说。尤其对孩子来说,刚刚认识月亮的时候,应该听到这样的故事,人类也需要保持这样的童心,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智慧,也是我们幸福感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