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范文帮

位置:首页 > 节日庆典 > 春节

有关春节的美文随笔:写春联

春节2.42W

编者按:在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贴上春联,而手写春联更是中华民族的根,是艺术升华再现,传承的是中国古老文化的浓浓气息。

有关春节的美文随笔:写春联

随着鼠年日益临近,这几天,微信朋友圈里有关各地文联组织书画爱好者赴镇村、社区义写春联的组照频频刷屏,不能不说是一件大好事,在点赞的同时,也勾起了我对乡村写春联的记忆来。

那时候,每到年关,小山村便到处飘散着香喷喷的味道,村里村外无不洋溢着年的喜庆氛围。到了大年三十,吃过早饭,还不等中午,随着一挂鞭炮声响起,家家户户的木门框两边,便张贴出贺年的鲜红对联,门扇上也不能空着,不是贴着秦琼敬德的威武画像,就是贴着大大的倒“福”图案。门面一经妆点,年也紧跟着跨进了门槛。

那时的春联,不像现在,都是印制得精美无比的现成货,只要掏钱,大街小巷随时随地都可以买到。那时候的春联,清一色全是手写而成。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的家乡仍然比较贫穷落后,全村上上下下只有30多户人家,人口百十来口。大哥是我们村子文化程度最高的,在那时也算是最有文化的人了。自然,书写春联的使命就落在了他的肩上。甭看小山村人户少,但家家户户要写的春联却绝不止一幅,有的人家写了正房,写厢房,写罢厢房写灶房,等房屋的春联写毕,还硬要缠着大哥写一些窄短的条幅,无非是门口墙上要写“出门见喜”,猪圈、牛圈门上要写“六畜兴旺”,甚至连石磨上也要张贴“年年有余”的条幅,讨的就是一个吉利。为此,往往从腊月二十八九开始,大哥就忙着准备写春联了,一直要忙到大年三十后半晌才能收场。当然了,也有邻近村的人家或亲朋慕名而来,大哥自然一个不拉地都要打发来者一个喜欢。

写春联时,大哥总是把我家的木桌搬到场院里,拿出在赶集时买来的红纸,按照不同人家门框尺寸的长短宽窄,一张张裁开,用小石子压着,归类摊放,以便书写。书写时,我和一群小伙伴都聚在桌边伸长了脖子观看,有时,也和等着的主家一起帮大哥折纸、压纸、拉纸、倒墨。写好的春联,一律摊开摆放在大场上晾晒等干,登时,整个大场都被红红的春联铺满了。我们就围着春联转呀,念呀,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

我最喜欢大哥写春联时脱去衣服,挽起袖子,一脸庄重地弯下身子,左手按纸,右手握笔,凝神静气的样子。蘸墨运笔,横平竖直,大哥无不细致认真。在一旁围观的人,也似乎受到了大哥的感染,屏住呼吸,不敢走动说话,怕影响了大哥书写。为了写好春联,大哥还专门买了一本《春联集锦》,为的是让春联的内容更丰满,更充实。我清楚地记得,那时候,小山村家家户户大门上贴得最多的是“门对青山龙虎地,户纳千祥福满门”“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人间福满门”;堂屋里贴得最多的是“华厦生辉三春暖;锦堂添福五世昌”; 灶房门上贴得最多的是“五味烹调香千里,三鲜蒸炸乐万家”等。似乎,家家户户有了春联的映衬,早春不再寒冷;山村不再寂寞;日子不再寒碜。每个人心中都自然而然升腾出一种喜悦感、自豪感。在大哥的耳濡目染下,我曾经有一度对写春联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只可惜,我的毛笔字不论怎么练习,总是软踏踏的,立不起身子,只好望洋兴叹了。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如今,手写春联已不再是唯一的途径了,各种春联印制品应运而生,大有替代手写春联的气势。但我还是固执而一往情深地深爱着手写春联。因为,那是中华民族的根,是艺术的升华再现,骨子里飘散着醇厚的墨香,传承的是中国古老文化的浓浓气息。

作者|程毅飞

公众号:环球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