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范文帮

新时代思想铸魂育人宣传(精选5篇)

新时代思想铸魂育人宣传 篇1

文化是民族的身份特征和灵魂血脉,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实践智慧和历史记忆,维系着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命运。任何一个有文化自觉意识的民族都会珍视自己的文化,高度认同自己文化的价值,精心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对自己文化的发展前途满怀信心。这种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理性心态和坚定信念就是文化自信。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创造和培育了辉煌灿烂、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并对自己的文化高度珍视,充满自豪。但近代以来,由于特殊的历史境遇,有的中国人曾一度对民族文化的前途和命运感到迷茫。回望这一文化心路历程,可以发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振是与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担当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和文化贡献,中华民族才走出了文化迷茫,重振文化自信,追求文化自强。

新时代思想铸魂育人宣传(精选5篇)

第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并走向强起来的愿景,为重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奠定了国力和心理基础。文化境遇与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兴衰相互依托,没有民族的独立和国力的强盛,就不可能有文化的自信。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文化始终居于东亚文化圈的核心,并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由此涵养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豪感。但鸦片战争以后,在饱受列强欺辱、奴役后,有的中国人逐步丧失了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正是中华民族国运衰微、惨遭欺凌,在文化方面陷入困顿迷茫的境遇下登上历史舞台、担负起救亡图存和民族复兴使命的。经过艰苦卓绝的探索和奋斗,找到了一条异于资本主义模式的现代化发展道路,终结了中华民族受宰制、受奴役、受屈辱的命运,把落后挨打、被列强视为“东亚病夫”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用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诠释了中国文化的价值,为重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奠定了国力和心理基础。

第二,中国共产党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清泉活水,激活了中华文化的生命活力,为重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提供了现实依据。中华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但清代以后,封建统治者的文化专制和闭关锁国所导致的文化封闭不仅窒息了中华文化的生命活力,也遮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视野。近代以后,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欺凌,古老的文化已难以承担起为民族安身立命和救亡图存提供智力支撑以及方向引领的使命,中华民族被迫从域外先进文化中苦苦寻求民族救赎的智慧和药方。直到马克思主义传入和中国共产党登场,才出现了希望的曙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积极引领和实践先进文化,一方面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观照并分析解决中国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中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运用中国文化诠释和传播、发展马克思主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深度融合,使古老的中华文化焕发出生机活力,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也推动了中华传统文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嬗变,为坚定中国文化自信提供了历史和现实依据。

第三,中国共产党创新培育了富有时代气息的民族精神,激发了民族精神的巨大能量,增强了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是彰显民族精神气象和性格特质的文化依托,也是民族文化自信的思想基础和动力之源。中国共产党在担当历史使命的进程中,一方面自觉地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另一方面,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科学精神注入民族精神之中,创新培育了以“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北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为表现形式、富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民族精神的当代形态,为中国人民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和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充分发挥了民族精神的文化功能,也增强了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

第四,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培育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为重振中国文化自信培植和积淀了更加深厚的文化基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中华民族是富有文化创造力的民族,在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绵延古今的中华文化,不仅支撑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也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和认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文化落伍的历史境遇下,自强不息,刚健有为,在担当救亡图存和民族复兴大任的同时,也自觉地担负起延续发展和复兴民族文化的使命。既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富强和复兴提供了智慧滋养、智力支撑和方向引领,也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为重振民族文化自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五,中国共产党找到了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智慧和方法,为中华文化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文化向何处去,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也一直是让中国人纠结的理论和现实课题。对于这两大难题,五四运动以后,无论是文化保守主义还是文化激进主义都没能作出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的回答。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中国共产党在肩负民族复兴使命的进程中也一直在探索民族文化发展之道。在文化建设中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从马克思主义中找到了传承和发展中国文化的智慧与方法,先后悟出了“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原则、“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方针和坚守中国文化的立场,确立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一价值目标,明确了中国文化未来发展的方向,也为重振中华文化自信提供了理想和信念。

中华民族走出文化迷茫、告别文化自卑、经历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追求文化自强的历史逻辑昭示我们,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担当,就不可能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民族文化的自信自强。

新时代思想铸魂育人宣传 篇2

“通,达也。”自古以来,互联互通就是人类社会的追求。指出:“互联互通是释放发展潜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联动发展的基础前提。”“一带一路”建设和互联互通相融相近、相辅相成,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一带一路”建设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其中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和人文基础,是最基础、最坚实、最持久的互联互通。增进民心相通需要统筹协调各种关系,如对象上要协调主体多元与目标一致的关系,机制上要协调政府主导和民众参与的关系,时间上要协调传承历史与建构未来的关系,才能汇聚起民心相通的最大合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持续发展。

1.善于在多元主体中达成一致目标

民心集中体现为一定社会范围内的民众对触及其共同利益、价值观念的问题、现象、事实所产生的意志,具有一致性、广泛性和长期性等特点。民心相通是特定人群内或不同人群中人与人之间心理意愿的交流融合、同向一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民心相通与社会生活环境密切相关。跨文化境遇中,实现民心相通更要熟悉彼此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社会心理、交际用语等诸多因素。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推进民心相通,必须积极应对不同文化、文明之间的交融与交锋。据统计,“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地跨中亚、东盟、南亚、中东欧、西亚、北非,直接相关国家有65个,总人口约44亿。既有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有实行西方式政党制度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有实行君主政体的阿拉伯国家。跨越不同文明区域,存在多种不同宗教信仰,使用50多种国家通用语和200多种民族语言。多元化民众、多样化国情,加之沿线民众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接纳层次不一,均给民心相通带来诸多机遇与挑战。

“通者,同也。”面对多样化的沟通主体,只有找到共同点才能形成交集,互通互印。从一定意义上讲,实现民心相通就是寻求一致性、培育共同点的过程。尽管“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家各地区都希望发展进步,但不同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发展阶段导致各自的发展目标不尽相同。除培育共同的利益诉求外,还需要挖掘其他共同点。可以是相同的历史记忆,在继承发扬历史传统中实现民心相通;可以是相近的生活环境,在日常往来的守望相助中实现民心相通;可以是相似的价值理念,在互学互鉴中实现民心相通;可以是趋同的愿景目标,在携手同行中实现民心相通……民心相通中的相同点因人因地因事而异,是建立在多样性基础上的一致性,是点与点串联中形成的互通性。

相互达成一致、实现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径是共商。正如所指出的,“就是集思广益,好事大家商量着办,使‘一带一路’建设兼顾双方利益和关切,体现双方智慧和创意”。共商需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包容互鉴。民心相通的前提是接纳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既有国情,认同各个国家、地区的不同文明。文明没有优劣、高下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指出:“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只有保持互相欣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姿态,才能在协商中找到共同的契合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二是平等协商。“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家都是平等的,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平等参与者,都可以就双边、多边合作发表意见。指出:“各国体量有大小、国力有强弱、发展有先后,但都是国际社会平等一员,都有平等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的权利。涉及大家的事情要由各国共同商量来办。作为大国,意味着对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更大责任,而不是对地区和国际事务的更大垄断。”三是换位思考。推己及人、设身处地是民心沟通必备环节,“不能以己度人、一厢情愿”。换位思考不只是转化立场,更重要的是通过交际语言、思维方式的转换找准彼此的文化差异,用对方的母语去熟练表达,用对方秉持的文化价值理念弥合差异,以此通人心、换真心,恰如所言:“互联互通是一条心灵之路,你了解我,我懂得你,道理就会越讲越明白,事情就会越来越好办。”

2.善于在政府主导中融合民众互动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共商、共建、共享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讲,由共商达成共识、达成一致意愿使民心相通具备意向性,而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从理念转化为行动,还需要有直接的、鲜活的载体和推动力。增进民心相通的现实力量大体分为两类:政府的力量、民众的力量。其中政府部门掌握丰厚的人财物资源,具有决策和执行的行政权,能够调动各方力量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地开展民心相通工作。自20xx年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来,党和国家运筹帷幄,先后成立“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近6年的时间里,“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家民众的认可度、参与度大幅提升,民心相通工作取得巨大进展。对此,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已牵头把众多好经验、好方法、好探索结集成《“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报告》。

当然,在注重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避免政府“唱独角戏”。政府出台的方针政策最终要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分担到个人上,因此一定要善于挖掘民间力量。从内涵上讲,民心相通中的“民”不仅包括政府官员,还包括普通民众、企业家、专家学者、媒体记者、海外华侨等各阶层人士。民众是民心相通的主体,没有广大民众的参与,民心相通就会浮于表面、失去根基。实际上,民众在民心相通中自有优势,内容多样、形式灵活、平等自愿、直接接触的民间往来有利于增进了解、沟通思想、深化友谊。

实践证明,政府和民众的良性互动才能让民心相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民心相通的“通”是过程,产生的力则来自于“合”。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呼应联动,能让民心相通聚成有效合力。为此,强调:“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要发挥政府把握方向、统筹协调作用,又要发挥市场作用。政府要在宣传推介、加强协调、建立机制等方面发挥主导性作用,同时要注意构建以市场为基础、企业为主体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广泛调动各类企业参与,引导更多社会力量投入‘一带一路’建设,努力形成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的合作模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民间促进的立体格局。”

3.善于在传承历史中建构未来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传承历史与开创未来的伟大倡议。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古代中国在建设“草原丝绸之路”“沙漠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时,孕育出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千百年来,丝路精神沟通东西方文化、交融多元文明,沿线各国以此为纽带,互联互通,共同发展。岁月变迁中,丝路精神在沿线国家和地区民众心中代代积淀,形成了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对此,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唤起了沿线国家的历史记忆。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友谊之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放眼世界,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已表现出浓浓的丝路情结,推出了不同的“丝绸之路”建设规划,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开发计划署的“丝绸之路复兴”计划、伊朗的“铁路丝绸之路”、哈萨克斯坦的“哈萨克斯坦—新丝绸之路”计划……历久弥新的“丝路精神”已成为推动现代国际社会合作发展的重要纽带,成为塑造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要原则。

在积极传承丝路文明、弘扬丝路精神的同时,要注意“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各国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曾经出现过的民族矛盾、宗教冲突,积累下的历史恩怨。传承历史友谊有利于民心相通,消解历史恩怨更有助于打开心扉。要坚持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原则,对历史上的矛盾问题加以梳理总结,以发展的眼光解开存在于“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家民众之中的“心结”。同时,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也发生重大变化,需要不断推动传统丝路文明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时代”。要把丝路文明最核心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的丝路精神弘扬起来,以人们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方式推广开来。

历史可鉴,未来可期。指出:“这一倡议源自中国,更属于世界;根植于历史,更面向未来。”英国历史学家彼得·弗兰科潘也在《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中向世人阐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是一部浓缩的世界史,丝绸之路是人类文明最耀眼的舞台。它不仅塑造了人类的过去,更将主宰世界的未来。”面向未来的“一带一路”建设在“空间”和“本质”上已经超越了传统的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建设跨越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明,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合作平台,是各方共同打造的全球公共产品。它以亚欧大陆为重点,向所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开放,不排除、也不针对任何一方。”“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互相对接、优势互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

从本质上看,“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以全球为基础、以平等自愿关系为纽带、以“互信、互通、共享”为特征的治理模式,指出:“共建‘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合作,而且是完善全球发展模式和全球治理、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置身其中的民心相通不止于结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关键是要形成命运共同体意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生活在共同的家园,拥有共同的命运,人类历史始终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相遇相知中向前发展”。

国之交在民相亲,民相亲在心相通。民心相通不会一蹴而就,需要精耕细作,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推动民心相通建设,需要大力促进人缘相亲、文缘相通、命运与共,让各国民众在实现共同发展的过程中成为好朋友、好伙伴,逐步构建责任共担、利益共享、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此,强调:“我们正走在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上。我相信,只要我们相向而行,心连心,不后退,不停步,我们终能迎来路路相连、美美与共的那一天。我相信,我们的事业会像古丝绸之路一样流传久远、泽被后代。”

新时代思想铸魂育人宣传 篇3

首先,代表市委宣传部欢迎大家参加“前进中的长沙”展览讲解员培训班学习。在座的各位是在层层推荐选拔的基础上产生的,经过培训后,将参加市委、市政府主办的“前进中的长沙”展览工作担任讲解员,对此,也表示祝贺。从今天开始,大家将进入紧张的培训学习。为了使大家对这次展览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尽快熟悉工作环境,下面,我着重向大家介绍一下这次展览的有关情况,同时,也代表市委宣传部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展览的有关情况

1、举办展览的目的。

(1)展示“十五”成就。“十五”是长沙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市民最满意、对外形象最好的时期之一,表现在:

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xx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19亿元,比20xx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4.8%。20xx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39.38亿元,比20xx年翻了两番,年均增长31.53%。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87亿元,年均增长34.5%。

城市建设实现新跨越。20xx年建成区面积153平方公里,比20xx年新增35平方公里。20xx年市区人口户藉208.65万,比20xx年新增33.24万人。20xx年城市化率53.87%,比20xx年提高9.24个百分点。五年共投入城市建设资金482亿元,改造建设城市主次干道158条,新增城市道路325公里,“六桥三环”的城市格局基本形成。 找材料 到本站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

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非公有制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xx年的42.3%提高到56.0%。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要素市场改革积极推进。累计利用外资24.98亿美元,比“”增长126.8%;进出口总额104.96亿元,比“”增长58.1%。

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20xx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12434元和4735元,分别比20xx年增长4904元和1794元,年均增长10.6%和10.0%。

(2)展望“”前景。市委、市政府制定的长沙市20xx年至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中提出的奋斗目标令人兴奋。这些主要指标包括:

经济实力快速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左右,20xx年经济总量达2800亿元,人均40000元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20xx年达261亿元。

重大基础设施不断健全。黄花机场扩建成为具有区域性枢纽地位和现代化标准的国际航空港;建成我国重要的内河港口和内陆物流保税区;武广高速铁路长沙段和新火车客站建成投入使用;启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全面构建城市骨干路网;建成中部地区首个城市引水工程项目;建设湘江长沙综合枢纽,“一江两岸”开发建设取得标志性进展,建成安全可靠的城市防洪圈和高标准的城市生态圈;基本建成“数字长沙”信息平台和“电子政府”。

人民生活持续快速改善。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9%和8%,20xx年分别达到18500元和6560元。基本解决城乡水利防洪问题,基本建成从市到乡、村的公路网络,基本完成城乡电网改造,基本实现农村丘陵山区沼气化,基本解决城乡无房户问题。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全免费,补助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费和城乡困难家庭子女高等教育学杂费,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建成公共安全保障和应急反应体系。

9月、10月,长沙市将召开第十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动员全体党员为实现目标而奋斗,同时,为迎接第三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首届中部城市博览会、全国农民运动会,市委、市政府决定举办“前进中的长沙”大型展览,通过展览,对外进一步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长沙的发展成就,树立长沙的良好形象,对内通过充分展示过去五年长沙发展的辉煌成就,描绘未来长沙发展的宏伟蓝图,激励广大市民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目的十分明确,就是通过成就展览和未来展望,进一步树立形象、凝聚力量、激发斗志。

2、展览的主题。这次展览的主题是“前进中的长沙”。所谓“前进”,就是“向前迈进”的意识。怎样来理解它的深刻含义?第一,长沙在中部崛起战略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第二,长沙在湖南发展进程中,起着龙头的带动作用。第三,长沙近几年的发展变化有目共睹。为了表现这个主题,我们展览的标志也采用了简洁明快、带有动感的一个标志。

3、展出的内容。为了突出重点、突出亮点、突出特色、提高视觉冲击力,这次展览共分为七大板块,分别是:“数字长沙”、“经济长沙”、“魅力长沙”、“和谐长沙”、“感动长沙”、“未来长沙”和区县市成就。“数字长沙”突出介绍长沙“十五”发展综述性指标;“经济长沙”突出介绍长沙工业、农业、服务业发展成就;“魅力长沙”重点介绍长沙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成就;“和谐长沙”介绍长沙“十五”社会事业和平安长沙、党的建设成就;“感动长沙”主要刊出“前进中的长沙”摄影、书法、市民感言和DV作品征集活动中评出的优秀作品,从市民的角度反映长沙的辉煌成就;“未来长沙”主要表现长沙“”规划蓝图;区县市板块主要反映芙蓉、天心、岳麓、开福、雨花五区和长沙县、望城县、浏阳市、宁乡县的发展变化。

4、展览的方式。此次展览采取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的方式。以传统的文字、图片、实物、模型为主。同时,结合声、光、电、动画等现代的展示手段。其中,有这么几个亮点将会吸引人们的眼光。一是对未来进行非常直观描述的规划模型,包括:序厅的未来长沙城市规划模型,高开区、经开区规划模型,橘子洲规划模型,这些与长沙老百姓的未来生活息息相关,肯定会引起关注。二是对未来进行形象描述的动画演示宣传片,观众身临其境,肯定难以忘怀。三是摄影、DV、感言、书法作品展示,这些作品都是长沙市民用自己的方式记载、反映长沙变化,描绘未来长沙远景,肯定会引起老百姓的眼球。四是一些互动性的展览,包括触摸屏、宣传片、各种演示等,会吸引人们的兴趣。五是各行各业和各区县市的成就展将会吸引不少的眼光。

这次展览展出时间,8月份开展,至明年上半年结束,历时半年以上。届时,将会有上百万人次参观。参展人员中,既有中央领导,也有普通市民;既有本地群众,也有外地嘉宾;既有七、八十岁的老干部、老党员,也有小朋友、大中国小生。影响大、关注面广,因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要求高质量、高水平办好展览,确保展览效果。为了办好展览,梅克保、谭仲池先后多次听取汇报,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收集相关资料、对博物馆进行改造,聘请了很多专业人员参与动画片、设计方案的设计创作,对展览设计方案反复讨论修改。现在,展览已经进入全面布展阶段。8月5日布展全部完成。8月6日起,接收领导的检查验收。

二、突出重点,把握培训的关键环节

在座的各位,有的是经过公开选拔挑选出来的;有的是区县市推荐出来的。层次、起点都不一样。有的有过讲解员工作经历,有的刚刚迈出大学校门。虽然大家已经具备了讲解员的基本条件,例如嗓音、形象等。但是,要在短短的十多天时间内,通过老师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把大家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讲解员,难度可想而知。在这短短的十几天时间内如何全面熟悉展览的整体情况、全面掌握展览的主要内容、如何把握讲解的技巧,等等。在讲解的技巧、形体训练、仪表气质等方面,将会有专门的老师给大家上课,我这里重点强调一下在学习培训中应该注意的几个关键环节。

1、带着感情学,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首先要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只有带着真感情,才能身临其境、才能感动自己、打动观众;其二要本着对观众负责的精神,培养观众至上的服务理念,能主动、热情、耐心、细致服务观众;其三,要培养敬业奉献的精神及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2、带着虚心的态度学,掌握好讲解员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管曾经是否从事讲解员工作,或者是担任过主持、播音员工作,都要虚心向老师学、向同学们学。一是要加强语言的训练。发音要标准,语言要规范;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较强,观点鲜明,内容准确,言简意赅;要因人施讲,会针对不同职业、民族、年龄、职业、性别、文化水平的各种观众,组织不同的语言。二要加强仪容仪表、礼仪礼节方面的训练。熟悉服饰的搭配,及外表的修饰。讲解员的一颦一笑都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其行为举止、手势运用和讲解棒的运用要规范,适时,准确,待人接物符合礼仪的要求。

3、下苦功夫学,把应知应会的知识牢牢掌握住。这次的展览不同于一般的展览,对讲解员的要求也不同一般,我们面对的观众是一个知识层次、年龄层次等不相同的群体,情况千差万别,需要我们在讲解过程中灵活掌握,要求我们不但要把讲解词烂熟于心,同时还要需要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尤其是长沙的历史、地理、人文、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光讲解词就有1万字,还有其他方面的知识,要在短时间内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知识,不下一番苦功夫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认真的听、认真的记、反复的背。要利用一切时间刻苦训练。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新时代思想铸魂育人宣传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

我很高兴,能够在这里给领导和同事们汇报工作,我深感荣幸。 20xx年上半年,我乡结合本乡实际,按照“强思想、拓阵地、建队伍、活基层”四步法,积极主动并且非常出色的完成了各项工作。在这里,就本乡的宣传工作做一个简单的汇报。

一、夯实基础

(一)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干部基本能力

狠抓村干部思想道德培训,制定详细的计划,详细内容,定期进行学习,把宣传思想在渗透到农村各个方面。通过教育、理论学习,树立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权力观,树立了说实话、办实事、务实效、求实绩的政绩观。

(二)学习本土先进、强化干部服务意识

(三)广泛宣传雷锋精神,结合本乡实际,倡导各村干部群众学习本土先进,其中以曹瑾为首的先进典型是我们学习的重点,要有心系群众,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的基本观念。要让大家感觉到:当阳人人学雷锋,人人是雷锋,处处有雷锋的社会新气象。

(三)做好宣传工作、促进当阳民风建设

结合本乡实际,依托村党员活动室、文广站电子阅览室等阵地,广泛开展党的政策和传统美德宣传。并在中国传统节日期间,号召群众,集中宣传,以健康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促进和谐氛围的产生。

二、立足现在、展望未来

前半年的工作中,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我能够较好的完成本职工作,但在工作上仍有欠缺。但是,在下半年里,我要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一是坚持遵守工作纪律,坚持勤政廉政,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二是坚持工作为重,个人一切服从工作需要;

三是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爱岗爱业,保证工作效率。确保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县级领导、乡镇领导交办的各项宣传工作。

新时代思想铸魂育人宣传 篇5

xx大以来,党中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国家提出“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要把立德树人体现在各科课堂教学之中,渗透到社团活动、管理评价、日常生活等各个环节,延伸到家庭、社会和网络活动的方方面面,建立大中小幼一体化的德育体系。与此相适应,还要完善德育体系、加强课程教材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改革管理评价机制,要注重师德师风建设,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这些措施都非常重要、非常必要,也一定是行之有效的。“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笔者认为,只有不断加深认识,才能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变为行动。

一、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战略转型

何为“根本”任务?根就是树根,“木下曰本”,本也是根,根本就是最本质、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一贯重视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明明德”、“修身”就是为学之道、为人之本。《大学》还直截了当地地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学校教育都过于注重知识、能力、升学、就业、收入这些“才”或“财”,而没有对“德”予以足够的重视,甚至可以说是本末倒置。如今国家提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可以说是正本清源、回归正道。

立德树人也是新时代对教育的必然要求。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改革开放的经济建设,如今的中国已经从站起来、富起来正走向“强起来”的时代,而这种“强”决不仅仅是经济、科技和军事上的强大,更重要的是人民内在精神的强大。老子说:“知人者智,自胜者强”,真正的强者,是能战胜各种外在诱惑和人性弱点的内心强大的人。主席说: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如何才能强起来?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庶、富、教”的思想,克服“后富裕社会”可能带来的各种新问题,避免贪欲、空虚、懈怠和“软骨病”,都需要真正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教育。所以,从培养偏重知识能力的“智者”到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强者”,也是新时代教育的重大战略转型。

二、立德树人是追求人生幸福的内在需求

美德是事业的基础,是幸福的源泉。《说文解字》说:“德者,得也,外得于人,内得于己”;《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中庸》说:“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孟子更进一步说:“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幸福不在心外,而在心中,通过诚于良知、不断提升道德品质和心灵境界,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内心的安定和幸福。所以,立德树人不应该只是对学生的外在要求,而应该是学生、教师、家长以及每个人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内在需求和根本动力;立德树人不只是对教师育人的外来任务,而应该是每个人的内在愿望。立己德,立己人,得己福,只有基于这样的认识,立德树人才能落实到每一个人,才能转化为自觉行动。

外因是条件,内因守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确实需国家政策、措施、资源的支持和外部环境的改善,但更不能忽视的是每个人的“自修”。中国传统文化一贯强调反求诸己、内省自修。《中庸》指出:“修道之谓教”,孟子教导我们:“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思想道德修养,归根到底要靠自己的修和悟,而自修自悟的关键在于“诚于己”,在于“慎独”,只有每个人时时刻刻、随事随处觉察反省、知善知恶、为善去恶,才能真正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立德树人。

三、立德树人要立志为先、以孝为本、依道而行

王阳明说:“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不立,立德树人同样不可能。立志不是指从事怎样的职业、成就怎样的事业,而是要确定人生的志向,即成为一个有怎样心灵品质和道德境界的人。“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志是诸多德行的统帅,是安身立命的根本,立志对于修德有纲举目张之效,明确坚定的志向也是修己成人的根本动力源泉。正因为如此,党中央领导人反复强调立志和理想信念的重要性:要“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内心净化、志向高远便力量无穷”。应该把学生、教师、家长公开立志、不断励志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予以高度重视。德有百千种,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谦、和、慈、恕、诚,这些都逝人一贯强调的重要的、基本的美德。“百善孝为先”,在众多的美德中,孝又是更基本、更需要优先培养的德,《孝经》开宗明义:“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孟子甚至认为:“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进而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利天下,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智慧。从每一个家庭开始,从孝亲敬长开始,也是立德树人最有效的切入点和着力处。

立德树人应追求“立大德、树大人”。德有大小,即使是孝也有大小之分,“小孝孝身,中孝孝心,大孝孝志”,在忠孝不能两全时,要舍小节而取大义。只有立大德,才能成大业。因此,党中央领导人教导我们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这才是大德,只有这样才可望成为栋梁之才、成就伟大事业。

立大德、树大人应该循大道。《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世间的所有德行规范应源自天道、符合天理。“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易经》也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大道是利益万物之和谐共生。由此可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就是大德、大道,但凡“立大德、树大人”都必须以此作为根本原则和终身的奋斗目标。

标签:育人 铸魂 精选